儿童牙科畏惧症(DF)是指儿童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因紧张、害怕、疼痛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烦躁、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症状。在此治疗过程中儿童往往会出现拖延、哭闹、挣扎、拒绝治疗甚至采取攻击行为的现象[1]。一直以来,各个医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只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以及应对措施,此方法无疑未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此种凭经验预判畏惧程度的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医护人员凭借个人主观意识来进行医疗护理的现象[2]。
以往,有诸多学者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因素、服务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定性的分析,但对此并未进行系统性的定性评估,其儿童牙科畏惧症预防手段及应对措施的定量评估价值也难以计算,从而导致各个医院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的改进[3]。随着信息的交互以及共享,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在医学领域内开始应用,其中就包括各种评估方法的引入。因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特殊性,单一的评估方法难以对其客观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4],本文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客观护理因素的特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手段,建立模糊层次评价体系,对护理因素以及最终的护理质量进行定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指标体系之前,先查看国内外有关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评价因素,可将医疗护理因素分为以下几类:(1)医疗因素: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2)态度因素:服务态度、责任心、上进心;(3)环境因素:卫生环境、配套设施、人员配置、药品管理;(4)其他因素:规范作业、宣传教育能力、防范与应对能力。根据以上的4类因素可以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1层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总医疗质量,用A表示;第2层为影响医疗的4大类因素,其中包括医疗、态度、环境以及其他,用Ai来表示;第3层为4大类指标因素包含的13个子因素,即每个指标因素下所包含的N个质量子因素[5]。其后建立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质量评分体系,通常将最终医疗效果分为5个等级,用V表示,则有:V=[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高]=[1、2、3、4、5],其具体评价分级见表1。
2 计算医疗护理质量各因素权重值
在完成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之后,邀请10位专家对各个护理质量子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进行判断,采用十分制来对权重值进行衡量,1、3、5、7、9分别表示重要性相同、其中一个稍微重要、其中一个比较重要、其中一个特别重要、其中一个极端重要,处于各个重要性等级之间的用2、4、6、8来表示,其后可以建立总风险评价A的权重值矩阵U(图1)[6]。其后以同样的标准建立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矩阵Un,具体数值见图2。
将U与Un矩阵中的每一列元素相乘,再将相乘后得到的行矩阵中各个数值开n次方,n为该矩阵的阶数,再将最终的结果归一化,可得出风险权重值W与Wn[7]。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总权重值W为(0.354,0.354,0.222,0.070);医疗因素权重值W1为(0.625,0.239,0.136);态度因素的权重值W2为(0.261,0.630,0.109);环境因素权重值W3为(0.152,0.283,0.455,0.110);其他因素权重值W4为(0.122,0.230,0.648)。且经过计算其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因素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权重影响最大,皆为0.354,环境因素为0.222,其他因素所占权重影响为0.070,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在医疗因素中,技术水平子因素所占权重影响最大,专业知识次之,科研创新能力最低,三者分别为0.625、0.239以及0.136;在态度因素中,三种子因素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责任心0.630、服务态度0.261以及上进心0.109;环境因素中人员配置最为重要,其后依次为配套设施、环境卫生以及药品管理,其四者权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0.455、0.283、0.152、0.110;其他因素中医护人员规范作业子因素所占权重最小,为0.122,医护人员对儿童患者的宣传教育能力权重影响居中,为0.230,对儿童畏惧症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最为重要,为0.648。
3 计算风险的模糊评价结果
在完成各医疗因素权重值的计算后,继续邀请10位专家,按照表1中给出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来对各个质量因素进行风险评分,其后经过归纳整理,可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其中R为儿童畏惧症医疗护理评价指标矩阵(图3),Rn为4大类因素评价矩阵(图4)[8]。
如矩阵R中,10位专家针对整体的医疗指标体系中的医疗因素,有40%专家认为此指标因素质量很好、30%专家认为较好、20%专家认为一般、10%专家认为较差,则可以构建整体医疗指标体系中医疗因素的评分架构[0.4 0.3 0.2 0.1 0],同样的建立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评分架构,最终可形成矩阵R[9]。
可根据模糊评价矩阵,利用公式B=WR计算出模糊评价向量[10]。其数值如下所示:B=(0.341,0.299,0.245,0.079,0.056);B1=(0.397,0.349,0.203,0.038,0.014);B2=(0.604,0.289,0.096,0.011,0.000);B3=(0.284,0.189,0.316,0.174,0.031);B4=(0.242,0.189,0.450,0.100,0.077)。
根据打分的标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4、3、2、1],最终的评价Z=BVT[11]。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Z=BVT=(0.192,0.299,0.277,0.158,0.056)(1,2,3,4,5)T=3.85。其指
标体系中医疗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评分分别为:Z1=4.080,Z2=4.486,Z3=3.503,Z4=3.593。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总质量评分为3.85分,处于医疗质量等级标准中的较高质量,并未进入很高的医疗质量范畴,说明本院在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其中医疗因素与态度因素的质量评分分别为4.080与4.486,处于很高的质量标准,从实践角度出发,可提高的空间不大。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两项指标质量评分分别为3.503与3.593,低于整体护理质量的3.85分,处于较高质量水准,可从这两方面指标入手提高医护质量[12]。其中环境因素的权重值影响值较大,其他因素的权重影响值较小,因此在进行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时应主要从环境因素方面入手,其后在人力、财力、物力充足的情况下可对其他因素以及医疗因素进行改进。
4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儿童常见的症状,不仅不利于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同时会增加家长的不安和焦虑,不利于医患关系[13]。由于儿童牙齿患病率非常高,而前来医院就诊的儿童多有畏惧心理,儿童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其心理及认知都处于成长阶段,使其对于治疗牙齿疾病更加恐惧。因此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来说,其护理水平存在相当大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其影响因素也是来源于各个方面,这使得儿童牙科的医护人员承受相当大的压力[14]。
本文所采用的层次模糊评价法很好的克服了儿童牙科畏惧症医疗护理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也尽量的将主观性因素降至最低。虽然本院针对儿童牙科的医疗护理工作的总质量处于较好质量等级,但总体还未达到很高的医护质量标准,只要根据本文所计算的权重值与各个指标体系的最终评分高低,重点去解决权重影响大的,质量等级低的指标因素,适当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取舍权重影响小的、质量等级高的指标因素,相信可以合理的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预防,提高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医疗护理质量,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宋丽敏,高秀秋.儿童牙科恐惧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79-81.
[2]谢博,陈思韩,范北方,等.儿童牙科诊疗行为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93-96.
[3]刘琼,吕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80-82.
[4]彭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30):29-30.
[5]杨晓晖,陈淑仪.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2011,17(16):121-122.
[6]施鹏,刘伟,李春慧.综合医院建立产科病房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1):40-43.
[7] Mavrotas G,Caloghirou Y,Koune J.A model on cash flow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for multi-project programmes:application to the operational programme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Gree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2):121-133.
[8] Senouci A.Genetic algorithm-based multi-objective model for scheduling of linear construction projects[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08,39(12):1023-1028.
[9] Damak N,Jarboui B,Siarry P,et al.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solving multi-mode 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problems[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9,36(9):2653-2659.
[10]丁建定,任志强.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5,37(3):39-44.
[11]陈祖勇,赵艳清.神经内科医疗护理的风险评价研究[J].大家健康,2015,9(3):472-473.
[12]陈祖勇,赵艳清.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6-118.
专家简介
王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孤独症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癫痫及其共患病、神经遗传性疾病、脑损伤神经保护等临床诊治与研究。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徐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儿保学组副组长。擅长儿童早期发展、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营养与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全天
刘合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主管,康复治疗师,教育学硕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治疗学组委员。对小儿脑瘫、自闭症及相关儿童发育障碍病症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有丰富经验。
正确认识,早发现早诊断
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或智力低下。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每68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在中国,保守估计,每10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孩子,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自闭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障碍,它并不像某些先天性缺陷那样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能表现出来。尽管敏感的家长可以在不满一岁的婴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发现孩子的早期自闭症征象,一些有经验的医生也能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还是要等到一定年龄才开始明显地表现出自闭症症状。
正常儿童的发展是有其一般规律的,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明显落后或异常,甚至出现一些自闭症行为征象,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如:到6个月大,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笑或其他热情、愉快的表情;到9个月大,孩子对声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到12个月大,孩子还不会咿呀学语,不会做手势,如用手指指物、给他人展示东西、伸手够东西、招手等;到16个月还没有语言;到24个月还不能说出两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词,对周围的人表现得漠不关心;在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怀疑自闭症,应该去哪里就诊?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可疑,应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目前我国开展自闭症诊断的专科主要包括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心理行为科、儿童神经康复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去医院就诊时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受骗。
诊断自闭症,有哪些方法?
对于家长来说,当医生诊断或怀疑孩子有自闭症时,普遍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真的是自闭症吗?医生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做一些什么检查吗?目前,自闭症的诊断需要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士实施,包括对家长的访谈、对孩子行为的临床观察以及完成一些必需的量表和测试,然后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根据通用的诊断标准,可基本得出诊断结论。同时,量表、检查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明确诊断或鉴别类似的其他疾病。
科学干预,帮孩子打造正常人生
自闭症最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的教育训练。尽早开始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可以得到改善。很多专家认为,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如果从生物学异常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对的。不仅是自闭症,大多数的发育行为疾病,如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也被认为是不可以治愈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也许可以说:自闭症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某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如果这个人成年后除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结婚生子,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与普通人无异。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表明,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
接受现实,坚强面对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这个足以影响孩子甚至是家庭成员一生的消息,父母的心理反应是复杂、反复而持久的,如震惊、迷茫、质疑、侥幸、悲伤、自责、愤怒、埋怨、拒绝、退缩、失望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不管经历怎样的情绪变化,最终家长必须接受现实、坚强面对,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无条件地爱这个不一样的孩子。
教育训练,长期坚持
医疗机构在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由于自闭症康复训练有着高强度、长期性、一对一程度高等要求,形式以教育、训练为主,而非服药、打针、手术等常规医疗操作,这在资源配置、人力安排等方面大大影响了医院开展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医院通常只能以家长培训班、短期训练、门诊随诊等形式,以教授训练方法、监测康复进展为目的开展对患儿的康复服务工作。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医院开设专门的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可以专业、规范地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一对一地训练。
目前,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长期教育训练的主要是特殊训练机构或学校。但是,这些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规范性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数量庞大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启动,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缓解。
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进步往往很慢,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促进孩子的康复,为孩子打造他与众不同但又接近正常的人生。
Tips:“星儿”父母的4大误区
病急乱投医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父母往往病急乱投医,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结果耽误了最佳训练时机。
急于求成 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父母急于求成,短期训练后看不到效果就伤心绝望或轻言放弃。
自我隔离 有些“星儿”父母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与社会接触,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要帮助孩子,父母首先应该坦然面对,大大方方将孩子带出去,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社会环境。
不注重塑造孩子的行为或技能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不忍对孩子“严格”训练,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对孩子进行科学干预,结果都达不到帮孩子提高生活技能的目的。
推荐2个专业网站
“蓝色海洋”俱乐部(.cn)
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动了中国首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自闭症信息网络平台――“蓝色海洋”俱乐部,定期为会员更新最新的自闭症治疗与干预研究成果、现状以及自闭症患者陪护方式等相关信息。俱乐部会员享有最先了解相关公益活动讯息及优先报名权利、免费领取俱乐部赠送的自闭症相关书籍、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号(蓝色海洋)获取自闭症相关信息等服务。
“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网站()
因不忍心看到一些家长因信息闭塞而延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更不想看到一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误信网络或广告信息而给孩子误治,2010年,刘合建等一群热爱儿童康复事业的专业人士建立了“爱在路上”儿童康复教育信息共享平台。这个由康复医生、治疗师、特教老师、家长和社工等共同构建的平台,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的康复服务,为儿童康复治疗师提供专业的线上交流平台,其中包括自闭症的一系列知识和教育训练方法、专业康复机构等信息。
延伸阅读:对自闭症的科普共识
为了唤醒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联合国于2008年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针对中国自闭症的现状,2015年4月2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闭症之声(Autism Speaks,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与宣传机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100多家单位、组织及国内外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专家,了以下科普共识。
1.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有明确的生物学致病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2.自闭症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为主要表现;
3.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4.自闭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行为特征,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5.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自闭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6.自闭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7.持续保持每周25小时以上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预后;
8.自闭症早期干预训练建议以改善交流、行为、认知、情绪为重点,同时注意生活能力的养成;
9.父母和家庭的参与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0.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干预适宜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11.自闭症孩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人的接纳和理解;
12.自闭症孩子危险意识较弱,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社会关爱帮助;
13.友好接纳的学校氛围是学龄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的关键;
我们是来自湖南长沙的求医者。2009年初,我无意中发现我5岁大的儿子经常在看电视时不停地耸鼻子、努嘴。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淘气,故意这么做的,也没有太在意,可是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我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他得了鼻炎,并给他开了滴鼻液和很多口服药。但他使用这些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耸鼻子、努嘴等症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2009年7月中旬,我儿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几乎每分钟都要耸鼻子、努嘴。我和丈夫以为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便带他去上海求治。在上海,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的吴任。吴主任在给我儿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告诉我,我儿子得的不是什么怪病,而是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抽动症。吴主任给我儿子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我回去按时给孩子用药。此外,她还嘱咐我,以后要注意给孩子调理饮食,尤其要给孩子喝纯牛奶,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回到家后,我给我儿子服用吴主任开的药物,仅40多天,他面部抽动的症状就消失了,至今也没有复发。在此,我要向医术高超的吴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 长沙 刘芳
吴敏医生简介:吴敏医生现为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吴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儿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顽固性咳嗽、哮喘、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厌食、腹泻、遗尿、过敏性紫癜、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吴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项,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多种奖项。
北京吴沪生教授治好了我女儿的癫痫
我们是来自山西晋城的求医者。2009年7月11日,我8岁大的女儿被查出患了小儿癫痫。当时我被吓坏了,因为我小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一位邻居癫痫发作的情形。而且我听老一辈人讲,得了这种病,基本没人会去医院医治,因为根本不可能治好。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我们当地医院进行咨询。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医生看了我女儿的检查结果后,不停地摇头叹息。当时我的心都碎了。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北京儿童医院的吴沪生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并到处托人帮我挂号。3天后,我们终于挂上了吴沪生教授的号。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教授时,她是那么的慈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吴教授细致地查看了我女儿的病历资料后,建议为她进行24小时睡眠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她与另一位专家为我女儿进行了会诊,最后才将我女儿的服药方案确定下来。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做法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我女儿按照吴教授制定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年半以后,她的癫痫再没有发作过。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眼看着上次开的药就快服完了,我女儿的症状也已基本消失,那么她服药的剂量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呢?可一想到又要挂号我就犯愁,心里很纠结,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吴教授发了条短信,短信中讲明了我女儿目前的情况,并询问吴教授是否应该对她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让我没想到的是,吴教授第二天就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并详细地将调整后的用药剂量告诉了我。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如今,我女儿已经13周岁了,这几年里她的癫痫病再也没有发作过。我很庆幸能遇到像吴沪生教授这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吴沪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 晋城 张春玲
吴沪生医生简介:吴沪生医生现为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特级专家、卫生部计划免疫咨询专家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专家、国际小儿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儿科》杂志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沪生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诊治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以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发作性脑病。近年来,吴沪生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参编《实用儿科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等9部著作,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成都胡天成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
我们是来自四川自贡的求医者。2010年11月,我13岁的儿子刚刚读初一。他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课,老师就把我找去学校四五次了,不是批评我儿子作业忘记写,就是说他上课太多动,并认为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态,建议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到家以后,我在网上输入了儿子的相关症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可能患上了多动症。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专家。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带我儿子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找该医院儿内科的专家胡天成教授进行治疗。胡教授是我见过的对病人态度最好的医生,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我儿子的病情,并为我和孩子讲解他的想法和初步诊断的结论,然后建议我儿子去做几项测试,以进一步确诊。当胡教授得知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患者后,为了尽量节省我们的时间,语气温和地告诉我们:“现在我马上给你开单子,四十五分钟就能出结果,把检查结果拿回来再找我看,一上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令我十分感动,像胡教授这样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正是我们求医者最需要的好医生。检查结果出来后,胡教授认为我儿子确实患上了多动症,并且伴有听力注意缺陷症,好在发现及时,病情不太严重。他建议先让我儿子服用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病情的药物。我认为应先从国产药一点一点地来试,这样比较经济。用药一个月后,让孩子自己感觉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好就继续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若效果不明显再来调药”。回家后,我儿子严格按照胡教授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连续服药半年后,他所有的症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差)都消失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儿子的病会这么快痊愈。感谢胡教授治好了我儿子的多动症。这回,我儿子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了!四川 自贡 黄耀明
胡天成医生简介:胡天成医生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胡天成教授196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中医儿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外感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和厌食、呕吐、腹泻等脾胃疾病。近年来,胡天成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先后荣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
天津马融院长治好了我女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科主任:张喜凤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曾先后在省立医院 、北京大学妇儿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学习,能熟练处理各类儿科疾病,尤其对小儿神经及儿童危重症等有独到之处。科室副主任:徐桂霞主治医师,曾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PICU,现在读博士,能熟练处理各类儿科疾病。同时多名医师及护师专门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杭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齐鲁儿童医院等地进修学习,使PICU更加细致化、专业化、高水平化,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富有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医疗护理团队。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critical care unit, NCU )是以脑为中心整合管理或护理过程,目的是 尽最大可能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脑损伤,使脑保 护或修复最大化的过程[4 ]。过去数年的深入研究 已证实NCU在降低成人及儿童死亡率和伤残率 方面的有益作用[5’6]。
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neurocritical care unit,NNCU )是近年针对新生 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的脑损伤高危人群提出的综合性脑监护 和脑保护策略,它与儿童和成人NCU有相同之处 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2 NCU的组成和作用
神经重症监护是一个新崛起的以神经病学和 重症监护医学为主的多学科结合的亚专业,包括 了重症监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影像学等 专业人员。2005年,美国神经亚专科联合会对神 经重症这一独立专科进行了认证,截止2009年 5月,美国共有40个相关机构。作为新兴的神经 病学亚专科,神经重症监护将神经病学与危重症 医学交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并且高质 量的医学监护与救治,而NCU则成为完成这一使 命的最基本单元[7义2014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 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提出《神经重症监护 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9]。美国加利福尼亚大 学旧金山分校(UCSF)儿童医院于2008年7月 成立全世界第一个NNCU,成为新生儿神经重症 监护的先行者[10]。
神经重症监护对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和改善 存活率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一项纳入40 284 例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NCU相比,综 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增加 (O穴=3.40 ,95%CI 1.65〜7.60,P=0.002 ) [11]。 2011年,一项纳入12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 示:与综合ICU相比,NCU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 率(0R=0.78,95%CI0.64 ~ 0.95,P=0.010 )和改 善神经系统损伤预后(OR=1.29,95%CI 1.11〜1.51, P=0.001) [12]。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的相关研究 较少,有研究者观察了实施神经重症监护前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的情况,结果发现,实 施NNCU后苯巴比妥总用量和维持量均较前有明 显减少,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苯巴比妥的不良反 应[13]。国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率先开 展了亚低温治疗HIE的多中心研究[14]、正常足月 新生儿脑电图特点的多中心研究[15 ],并联合卫计 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亚低温治疗HIE方案(2011 ) [16],并组织全国范 围的宣讲和推广,为推动我国NNCU的建立和发 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全国多中心NNCU建 设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
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的治疗不同于成人及儿 科神经重症监护,需要新生儿科,神经内科,神经 影像科(MRI物理师),神经外科,神经发育监护 (包括新生儿个体化发育监护和评估项目),早产 儿/高危儿早期干预等专家共同协作,同时辅以 专业设备,因此NNCU是独特的NCU [17]。虽然 发育中的大脑与成熟大脑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 是NNCU这一新兴领域也可以借鉴成人NCU的 经验:当患儿发生神经系统疾病,对体温、糖代谢、 氧合作用、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可 预防损伤的再次发生;专业的神经重症监护团队 可以采用既定的诊疗流程降低死亡率或改善预 后[18]。神经重症监护极大程度依赖先进的动态监 测和影像成像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已逐渐在基层 医疗机构普及推广。NNCU的作用具体包括:尽 早发现脑损伤恶化情况,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监测各种治疗效果并避免任何相关不良反应的发 生;预测严重脑损伤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和生活 质量;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措施[19 ]。最终目的是改 善伴有神经系统损伤或有临床脑病证据(如惊厥) 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神经预后;开发具有循证医 学证据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诊疗方案和 指南,提供优化的脑保护策略;组建一支包括脑科 学家和临床医生在内的多功能团队,开发新生儿 神经损伤的新治疗措施等[M]。
3 NNCU的服务人群和举措
理论上讲,无论是否存在原发性脑损伤,NNCU收治的新生儿都是获得性脑损伤的高危人 群。急性/危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脑病、惊 厥、疑似卒中、动静脉畸形、脑膜炎或脑炎、严重的 胆红素脑病或持续性低血糖等。亚急性神经系统 疾病包括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等级III / IV, 早产儿<28周妊娠,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和危重病 等。NNCU监测的内容包括临床评估、全身血流 动力学评估、脑血流和脑灌注压监测、脑血管自主 调节功能监测、全身和脑局部的氧合功能监测、脑 电生理监测、脑代谢监测、葡萄糖利用和营养状态 评估、血红蛋白和血流稳态监测、脑部温度和炎症 反应监测、神经细胞受损的生物标记物监测等,并 对多维监测结果进行整合、演示和分析,开发新的 延伸技术并加以应用[6,]。
常规的新生儿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颅脑超 声、头颅CT检查和MRI。新生儿脑功能检查:视 频脑电图(VEEG)、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诱 发电位(EP )、经颅多普勒脑血流(TCD )、近红外 光谱技术(NIRS)。20世纪70年代,颅脑超声开 始用于新生儿领域,由于其无创、简便、易行、可床 边操作,最早用于早产儿筛查颅内出血、监测脑白 质损伤和脑室扩张进展。但是,颅脑超声因其难 以识别异常的大脑发育和后颅窝的病变、无法提 供有关白质发育或成熟、无法描述新生儿某些特 定代谢障碍的特征性改变,运用受到限制,逐渐被 MRI 或 CT 取代[20]。
aEEG是单频道的脑电监测,具有简便、床旁 连续监测、容易识别等优点,对神经系统损伤预后 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以用来研究脑血流动力学 及脑代谢异常所致的脑损伤;评价新生儿脑的成 熟度;还用于监测药物疗效等,临床上常常作为 EEG的有益补充[21 ]。aEEG对早期评估HIE的严 重程度,预测患儿的远期预后作用明显。
MRI安全、有效且无辐射,可提供新生儿脑发 育和功能的评估情况。MRI还能评估新生儿大脑 不同形式的缺氧缺血性损伤的结构改变,鉴别出 获得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是可 识别远期预后的影像学表现。对167例出生胎龄 <30周的早产儿所做的MRI检查及随访显示:严 重认知落后发生率为17% ;心理运动落后发生率 为10%,脑瘫发生率为10%,感知障碍(视听)发 生率达11%。其中严重认知落后的患儿中出现轻 度、中度和重度脑白质发育异常(异常信号、容积 减少、囊性改变、脑室扩大、胼胝体变薄和髓鞘化 障碍等)的比例分别达到10%,30%和50% [22]。
随着功能MRI、磁共振波谱等技术的开发和 应用,MRI在新生儿脑损伤和脑发育评估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配备了专门研 究MRI程序的MRI物理师,以帮助临床医师和 放射科医师完成相应的MRI后处理,大大加速了 MRI技术的临床转化步伐,值得我们借鉴。
大脑本身具有复杂性,而发育期大脑的演变 更加快速。随着一系列信息技术及生命科学研 究的突破及脑科学的发展,医疗行业及生物医学 产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研究和人类连接组学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的实施[23 ]]以及大数据(big data)存储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技术的应 用[24],都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数 据分析使得研究者能充分获取患者的相关医疗信 息,并通过互联网计数实现信息储存、转移、读取、 分析和再利用[25]。因此越来越多患者的脑功能图 谱及相关生物学信息被记录,从而引发生物信息 爆发,促使医学及生命科学研究人员从经典的特 定人群抽样研究方式逐步转变,未来相关研究的 对象将会无限接近于“总体” [26]。
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的人员配备取决于医院 的需求和能力。复杂疾病并伴神经系统异常的新 生儿往往预后不良,这些原发疾病包括极早产、先 天性心脏病、多脏器功能受损、围产期重度窒息、 新生儿惊厥、癫痫持续状态以及急性创伤性脑损 伤,对这些患儿的监护需要护理人员同时具备新 生儿重症监护和神经内科的经验。鉴于问题的复 杂性,建立新生儿科和神经内科资源共享团队非 常有必要。NNCU在管理急性和亚急性神经疾病 患儿、解释多种影像学资料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结局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护理/管理模式的改变多学科的NNCU护理团队
在处理新生儿常见 疾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新生儿神 经重症监护的专家们(神经科专家或新生儿科专 家)可将积累的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指南传授给实 习生和护理人员,以提高他们对急性神经系统疾 病的认识水平并促进神经重症监护措施的实施。
传统的NICU监护主要关注心血管或呼吸系 统,每一个新生儿床旁都配备有专业的仪器监测 血氧饱和度,呼吸和心血管功能。训练有素的护 士能熟练运用这些仪器对伴复杂心肺疾病的患儿 进行护理。随着亚低温治疗措施和床旁监测脑电 活动技术的出现,这些新技术将运用于神经功能 评估。
为了理解神经保护和脑功能监护的原理,需 要对护士进行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基础的 电生理学的培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对 患儿神经监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监测和 处理亚低温治疗期间患儿生理变化,对患儿神经 疾病状态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通知专家团 队。
为新生儿提供适当的护理包括提供舒适体 位,减少噪音和刺激,减少感染以及“袋鼠式护理” (为新生儿提供持续的皮肤接触)等。新生儿个体 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NIDCAP )的研究表明, 采用NIDCAP和改善大脑功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性,还需更多的工作来支持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27 ]。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2.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33-0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重要且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病死率均较高,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7%0至33%0,在亚洲约为15%0。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病原学分布广,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了解新生儿败血症中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解合肥市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及致病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庐阳区)及合肥市滨湖医院新生儿科(滨湖新区,开诊一年)收治败血症患儿的致病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06-2011.06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一院)新生儿科收治630人,其中诊断败血症明确者26人(男16人,女10人);合肥市滨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380人,其中诊断败血症明确者38人(男23人,女15人);以上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标本采集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培养结果与临床症状和诊断不相符的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1.2 方法 患儿无菌抽取静脉血1~5 mL送检.血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用Ⅵ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 。
1.3 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2组间百分率的差异。用卡方检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发生率占活产婴1.0%0至8.0%0。其诊断标准:感染中毒的临床表现加上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及新的医疗干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显示:国内致病菌以葡萄球菌最多,其次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机会菌感染有所增加,溶血葡萄球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1]。
本组资料显示:一.两家医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致病菌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占多数,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与国内多家文献报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相一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小儿血培养的首位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2]。二.因城市的地区差异,滨湖医院新生儿败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位于老城区的市一院,考虑因滨湖新区由城郊规划新城区成立一年,新生儿生长环境及患儿家属对新生儿的保健意识有关。三.血培养示致病菌有轻度差异,两者虽均已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但其他致病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发生率市一院与滨湖医院相比显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异性;该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定植于婴幼儿鼻咽、直肠、皮肤,前两处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小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易导致感染,可能与新生儿补体C3、C5、IgM趋化因子特别是吞噬功能不足造成对低毒性细菌易感性增加有关。且溶血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3]。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重视、加强新生儿护理,防止机会菌的入侵。
以上紧对合肥市两地区医院维期一年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进行比较研究,今后需进行多年的连续性比较调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更精确的资料,可针对性宣教、加强促进家属及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防护意识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1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5-0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是一组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型。虽然现有的医疗手段还未能达到治愈孤独症的水平,但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控制和预后十分重要。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理科引进了香港M-CHAT-23筛查量表,应用于初级社区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我社区按照儿科医院提供的社交筛查流程对18个月-36个月儿童作为对象,进行社交筛查,筛查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8-36月龄小儿作为筛查对象。儿童信息来源于社区儿保门诊的健康体检资料,均已录入电脑系统。筛查对象总计7385人。
1.2方法
由我区保健院牵头,经过儿科医院心理科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社交筛查表应用的专门培训,社区医生在对小儿进行完体检后,即按照电脑上社交筛查表(M-CHAT-23),无提示性地逐条询问小儿家长和主要带养人,让他们按照孩子的平时状况回答每一问题,然后严格按照筛查表的阳性标准评定,任意3项回答相反为阳性或者7项核心项目中(第2、7、9、13、14、15)任意2项回答相反为阳性。对社交筛查阳性儿童转诊至儿科医院心理科,均在转诊半个月至一个月电话催访及早就诊儿科医院心理专科,然后由心理专科医生再对小儿进行综合评定和诊断。
2结果
根据M-CHAT-23家长问卷阳性标准,我社区共社交筛查7385人,阳性儿童占36名,阳性率0.487%;女童9名,男童27名,年龄(28.23+-2.46)月。本次调查前又统一起进行了电话追踪询问。36名初筛阳性儿童中,11名至儿科医院心理科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结果发现1名ASDs患儿;1名疑似孤独症患儿,年龄2岁;5名语言发育落后,4名发育迟缓;另有25名未去儿科医院心理专科,其中10人拒访,家长认为小儿正常,且均已上幼儿园;其他医院儿科专科诊断3名存在不同程度语言发育落后,4名发育迟缓,1名脑瘫;2名回外地家长也认为正常;5名失访为社区筛查后电话联系不上。
3讨论
近来人们开始重视孤独症的早期干预,认为其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减少适应不良行为的发生,新的学习体验能增加儿童通过他人得到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机会[1],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疾病则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基础。在孤独症的发病中,家长和社区保健医生是儿童异常行为的第一发现人,早期发现ASDs需要一种快捷、成本低廉的筛查方法。研究表明CHAT-23在社区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了85%以上[2]。我们也经过实践,M-CHAT-23在医生给小儿进行常规体检后,对家长及带养着进行询问,然后评定,筛查完成时间约3-5分钟,综合此项筛查的成本和耗时来说,在社区进行这一筛查是有意义的,调查发现我社区在18-36月龄幼儿给予体检后进行社交筛查,尽可能不漏筛,共筛查出孤独症1名,1名疑似孤独症,,均在心理专科随访治疗。本次调查我社区M-CHAT-23社区社交筛查的阳性率0.478%,和儿科医院的研究社区初筛阳性率12.0%相比偏低[2],而且筛查阳性转诊去儿科医院心理科的儿童,有10名拒再访,认为自己小儿正常,均已上幼儿园,其原因可能我们社区门诊量偏大,询问比较匆忙,个别家长不重视筛查工作导致假阳性可能。在今后的筛查过程中,我们会积极和保健院及心理专科医生沟通,加强社交筛查项目的规范培训,完善筛查流程,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儿童的心理筛查。
参考文献
[1] Rebecca L. Early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J].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Reviews,2007,13(1):16-25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昌艺,追随父亲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刘弼臣教授襄诊二十多年,也曾追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王子瑜等诸多医学大家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在北京紫禁城国医堂门诊部接诊的他曾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老中医医案及著作数部,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重点发表并被评为论文金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研究成果奖。他临床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尤精于儿科疑难病症的治疗,如高热哮喘、心肌炎、肾炎、重症肌无力、多动、抽动、癫痫、弱智、脑瘫、脑积水、厌食症等疗效可靠并有独到的治疗思路。近年来还致力于疲劳综合症、亚健康、心脑血管病变及男科前列腺疾患等的研究与治疗。曾应邀赴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医疗活动,深受国内外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本单位、本系统多次立功受奖,为部级医学教育项目专家、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弼臣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
面对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刘医生显得格外的淡定。他说这主要得益于他父亲刘弼臣的教导,父艺子承,衣钵相传,耳提面命。他还得多学习,好好的继承刘老的衣钵,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尽自已的一份力。
传承与发扬
刘昌艺的父亲就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儿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弼臣。刘老是我国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师带徒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系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原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东直门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老中医经验研究室主任,儿科研究室主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副主任、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儿科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长。
据了解,刘弼臣为“臣字”学派第五代传人,“臣字”中医学派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创始人朱冠臣是太平天国的一位军中名医,在兵败后隐匿于江苏扬州一带,以看儿科为业,因医术精湛,被奉为神医,名振大江南北。第五代传人刘弼臣是当代儿科学术带头人,研究生导师,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劳动人事部确定为配备继承人的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
1925年出生,自幼敏而好学的刘弼臣曾亲眼目睹了日寇入侵与反动派黑暗统治,他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学习中医,济世活人,以增强民族素质。他拜师孙谨臣先生后,在继承师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了历代前贤医学之长,潜心钻研,刻意进取。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精研细读,体会颇深,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为学术的发扬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弼臣在继承明代万密斋的“体禀少阳”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阐发,认为小儿生长的根本关键是在肾,而小儿发育的机能转输在肝胆。小儿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发育,往往时盛时衰,时快时慢,时虚时实;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险象丛生,其原因主要是由“体禀少阳”特别是“少阳为枢”起到直接主导作用。这些理论后来成为了少阳学派的理论根基。
刘老对钱乙的“五脏虚实补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五脏证治”,创立了调肺学派。调肺学派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脏腑相关影响,“从肺论治”。 “从肺论治”以调肺利窍,驱邪逐寇外出为主,不仅可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而且可清除病灶、避免滋生变证,同时还能强肺固卫,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从治肺入手,达到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的目的。
他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育、科研工作达60余年之久,桃李满天下,著书立作10余部,多次赴欧美各国、东南亚等地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具有一定价值论文百余篇。医德医术高超,善治儿科各种病证,为海内外儿童服务,特别对于某些疑难重症辗转治疗不愈者往往独辟蹊径,不循常规,突发奇思,化生新意,从常人意料不到处入手,异军突起,常多巧发而奇中,每起沉疴于俄倾,挽救生命于危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内外誉为“东方小儿王”、“中医儿科之父”、“一代宗师”、“世界名医”。
宝贵遗产
2008年,刘老与世长辞。这不论对于刘昌艺一家,还是对中医药界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和遗憾。刘老生前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在北京建立一个中医儿科医院或中医儿科医疗中心,用几十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为更多的祖国花朵托起灿烂的明天,可因资金问题,成为终身遗憾。
据了解,我国现已有长春的王烈教授和西安的午雪峤教授建立的两家专业中医儿科医院,而首都北京,至今还没有一家正规的中医儿科专科医院。这对于有着“东方小儿王”之称的刘弼臣刘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非肾脏疾病主要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包括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肺体外循环手术,尤其是心肺旁路手术后患儿存在大量补液后血液稀释、炎症反应激活,患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BP通过对流和吸附可大量清除多种炎症因子和抗炎介质;急性肝衰竭可以由感染引起或诱发,同时伴有假性神经递质、胆红素、氨等积聚,采用CBP合并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用于急性重症肝衰竭的替代治疗、肝移植前的过渡;急性重症胰腺炎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发感染后导致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CBP早期使用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状态,降低病死率;药物或毒物中毒,采用弥散方式可清除小分子药物和毒物,对流方式可清除中分子毒物,通过灌流吸附方式可清除大分子或与蛋白结合的毒物和分解产物;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通过CBP可予以矫正;挤压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时伴有血肌红蛋白的升高而导致多个脏器功能损伤,尤其是对肾脏损伤最为严重,但对于部分患儿无ARF的发生,也需要尽早接受CBP治疗;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甲基丙酸血症、枫糖尿症、生物素缺乏症等)、乳酸性酸中毒,CBP通过弥散、对流机制可清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中产生的大量中、小分子;高热CBP血液管路可通过降温和加温,调节血液温度。
CBP无绝对禁忌症,但存在以下情况时使用应慎重:(1)无法提供或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2)无法获得适合于小婴儿的管路和滤器;(3)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及活动性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4)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终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