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查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6 08:34:53

儿科护理查房

儿科护理查房篇(1)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查房的指导思想有了显著转变,改革护理查房的内容与形式[6],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查房.我院儿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整体护理查房,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推动整体护理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危重病人10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平均年龄7岁。我科护理人员共11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4人,辅助护士(未取得执业证的护士)2人,其中大专4人,中专7人,专升本在读2人,大专在读5人。以整体护理进行护理查房,同时测评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护理经过、经验及具体做法

2.1护理查房方法

2.1.1护理查房准备

由责任护士选取所在病房疑难、危重病人为查房对象,由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重点准备,于每周三晚夜班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所分管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医生病程记录,重危病人讨论记录及病人各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修订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内容。并对所实施护理计划进行评价,对一些疑难护理诊断提交讨论。要求护士长在查房前,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本周重危病人护理重点及疑难护理病例,查阅有关疾病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查房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对全科病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及时进行反馈。

2.1.2实施

定于每周四早8:30进行护理查房。查房人员由护上长、责任组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进修生、实习护生组成。

2.1.3责任护士报告病人全面情况,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①病史②体征③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制定相应护理计划与措施、护理效果以及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1.4护士长评估病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结合本专科护理特点,询问病人重要病史并进行护理体检。

2.1.5评价与指导

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决定在病人床前进行或办公室等地点进行。①护士长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责任护士所提出的护理问题,有导向地组织护士进行重点内容的讨论,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病人或家属也可询问和请求指导。②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是全面,护理诊断/问题是否确切,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实际,修订是否及时,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动态观察病情,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把效果评价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将效果与标准加以比较,发现偏差与不足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进不足。同时评价责任护士的上作情况,病人的满意情况等。参加查房的护士对以上内容提出自已的观点并参与讨论。③提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导补允护理诊断/问题和护理计划内容,并根据疾病或并发症的转归和现存的护理危险因素,预测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诊断/问题。④针对该疾病介绍国内外护理新进展及动态。利用护理查房的形式迅速传递、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扩展临床信息量,拓宽护理查房内涵,使护理人员花较少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在职培训。

2.1.6查房总结

护士长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并予以护理指导。包括病人现阶段需解决的护理问题,需要病人或家属共同参与的活动,查房中对护士的要求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等。

2.1.7考核人员对照护理查房评分表逐项打分,分值100分。并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对查房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科室针对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责任护士的评分可记入每月护理质量评价成绩中,作为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考评依据,也是年底评优的参考。

2.2质量评价

定于每月第一个周四早进行整体护理查房的质量评价。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与指导,以促进护理程序的运用与提高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

2.2.1成立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

由护士长、高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组成,不定期邀请护理部主任参与科室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并予护理指导。

2.2.2制定查房质量评价标准

整体护理查房要求目的明确,程序规范、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查体正确、评价客观、指导有力。同时还应做到资料齐全,物品齐备,站位准确。①评价护理程序应用情况,包括护理评估的准确性、资料分析的科学性,护理诊断的正确性,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的客观性等。②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上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查房中制定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的满意程度。③护士长进行提向或组织讨论,结合病情从病理、生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并介绍国内外最新护理研究成果或动态.要注重评价护士长组织能力和解惑能力,评价护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④评价护士的行为规范以及查房形式、查房的站位,本病区护士参加人数、物品准备等。

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查房全过程,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采取现场评分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3 护理效果

3.1投诉率与满意度统计,护士整体护理考核差异统计。

3.2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护士感到了现有知识的贫乏医院新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病房积极为同志们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大家订阅专业杂志和参加继续教育。奖励与激励护士参加自学大专或专升本考试,大家学以致用,将外院成功的护理经验和好的护理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护士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7]。科室内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体护理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深化。

4 讨论分析

4.1整体护理查房,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

从重病情查房转向对病人整体护理查房,从单纯强调病房的规范管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8],满足病人需求的病房环境中来。

4.2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查房对复杂疑难病历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与不足,既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最完善的护理。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既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4.3通过查房,完善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监督评价系统。

逐步完善了查房制度及质量标准,保证了护理质量。护士长可把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全科护士,各责任护士也可将本组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及早提醒各班,加强观察有效地杜绝了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4.4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通过查房,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深入病房收集资料,及时修订计划,认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及时将病人意见反馈给全科护士,强化了全科护士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5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

由于责任护士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独立处理病人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护理能力。

思考:护理查房应有目的地选择查房内容,注意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实用面选择查房内容。实践中可能会忽略此问题,不能及时抓住护士业务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弱项去有目的地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过于枯燥有待改进。

参 考 文 献

[1]方芳.护理查房现状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48~149.

[2]谭自然,金良玉主编.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158.

[3]李银勇,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4]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0.

[5]刘玉莹,张亚卓.整体护理查房程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9.

儿科护理查房篇(2)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各种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高度关注的重点。我片区首次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查房,护患情景模拟是让护士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情况,帮助护士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行为。我儿科片区根据儿科病患及儿科病房环境特点,通过多媒体运用,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儿科病房内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情景,让护士参与到情景分析,结合自己科室存在的共同的或不同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查房程序

以2岁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例,留陪为:患儿母亲,小学文化,依从性低。①主查人陈述患者的一般资料。②分四个场景进行情景演示。场景一:第1d患儿入院:护士A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并进行入院宣教,安全介绍及入院评估。家属焦急未认真听取入院的一系列介绍,护士A也未再次详细的向家属进行介绍,以致于引发患儿出现之后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场景二:护士查房发现患儿未佩戴腕带,家属告知护士不戴的原因,同时配合多媒体图片及资料,护士讲解佩戴的重要性后,家属配合正确佩戴。场景三:第2d患儿输液治疗:护士A在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后加入药物,10min后家属质疑护士未加入药物?主查人通过多媒体图片配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第三方查对",邀请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操作的查对中,杜绝差错事故和家属的疑虑。最后由护士A和患儿及家属,再次合作演示第三方查对的具体操作方法。主查人总结第三方查对对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场景四:家属在床上睡觉,患儿跟着卖玩具的商贩走失,主查人及时发现,带患儿回病房,主查人根据多媒体配合的病房环境图片,为家属分析病房可能出现的或曾经出现的安全隐患,讲解正确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做法,并取得配合。场景五:病房出现火灾怎么办?通过多媒体配合,讲解病房里哪些因素能引起火灾?火灾发生后护士和患者都该怎么做?③总结:配合多媒体,主查人总结病房里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怎样主动的在工作中发现新的安全隐患,以及面对这些安全隐患护士平时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④讨论:根据儿科病房这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在场护士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各自思考讨论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⑤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科护士长简要总结,点评情景查房的效果。

2 查房要求

扮演患者及家属的护士要深入分析患儿年龄特征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依从性,心理特征,逼真演示出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及要求,贴切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扮演护士角色的护士要深入分析场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患者身心两方面问题。

3查房评价

3.1现场满意度调查 对参加情景模拟安全查房的人员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设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层次,一般和不满意均视为不满意,比较上半年已完成的传统安全查房与情景模拟安全查房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3两组现场满意度比较 见表1。

两组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为100%,实验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情景查房能使护士进入责任护士及患者的角色,更多的了解病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发现及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4 查房体会:

儿科护理查房篇(3)

1 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的准备

教学查房前1周,护士长或教学组长根据教学计划,预先向学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重危或者典型住院病例,制定护理教学查房目标,拟提出相关的问题,通知带教老师与护生。

1.1 带教老师准备:带教老师根据查房的病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相关护理技术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更多地了解该疾病及其护理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

1.2 护生准备:护生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收集病史、进行护理查体,将前期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实例融会贯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围绕查房内容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查房病例。

2 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

参与教学查房人员有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及全体实习护生。让学生以查房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查房以护生为主体实施。如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查房中,第一位护生主要汇报收集到的病史、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位护生汇报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第三位护生主要汇报本病并发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四位护生主要汇报如何做好产前咨询,孕妇如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预防性服药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本病的发生等健康宣教。带教教师指出护生汇报中的不足,护士长、教学组长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最后作总结性发言,达成共识。在教学查房的最后阶段,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将刚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依托该病例的护理引申到其他病例的护理,直到运用到不同儿科疾病的护理中去,依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达到教学查房预期的效果。

3 效果评价

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改变了过去教学查房中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情况,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进行儿科护理实习带教情况调查中,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满意度达98%。

4 体会

4.1 引导启发式教学法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教学查房前,每个学生都会自觉地查看患儿,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同时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丰富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如何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教学查房中学生在讨论病例时积极提出问题,发言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分析较到位,记忆效果也大大提高,同时改变了过去护生在进行健康宣教感到无话可讲的局面。

4.2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式教学法在“学”方面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探索,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在“教”方面注重的是引导,启发学生经过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推理逻辑原则,而在临床实践中敢于说“不”。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具体的病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着重培养儿科护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问题以及养成遇事问为什么等习惯[2]。并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科护理查房篇(4)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儿科病房接诊的9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95例患者作为对比,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4例,患者的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5±2.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0例,患者的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5.98±1.81)岁。给予两组儿科患儿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95例儿科患者接受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专业护理人员根据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面对突发的现象做好处理工作。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采取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识别、分析。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有效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规范。(2)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风险预案、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进行有效的规定。通过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规定,使护理工作的行为更加规范,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明确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医院护理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研讨会,针对实际的护理问题、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将护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降低护理风险。(4)加强护理过程的管理。针对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护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护理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护理预案,有利于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查、发现、处理、记录等。(5)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多方位、多途径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针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并科学指导监督业务查房、护理质量检查,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全面的分析。(6)加强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为了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非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护理、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护理技能,从而有利于对护理安全进行全面的防范,提高护理的综合质量。(7)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弹性排班、新老搭配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护理人员力量进行均衡,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高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的安全性。(8)加强对医疗物质的管理。对于各类医疗物质的管理而言,需要专门的人员,并对医疗物质进行定期检查、养护和检验,确保医疗物质随时齐备,尽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因物质因素而引起护理风险发生率。1.3观察指标:在对儿科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中,主要参照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改善;如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下,则属于生活质量稳定[2]。1.4统计学分析: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通过治疗及临床护理,两组儿科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医院儿科病房患者进行调查和了解,儿科病房患者较多,其陪护的人员同样很多。面对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3-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病房,需要全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护理风险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如下。3.1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通过对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具有淡薄的法律意识,通常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一般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常产生厌倦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的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对患者病情变化没有科学的预见性[5]。在患者及家属因素方面,很多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不良的治疗效果,但很多患者会把责任归为护理人员,这样很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6]。3.2环境与卫生因素:环境和卫生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剧毒药物、化学制剂、放射污染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医院的隔离工作不到位,则很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对于危险品而言,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容易引起火灾,管道泄漏等情况[7]。3.3医疗设备因素:在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因素中,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医疗设备齐全问题、设备性能问题、设备规格、物资供应情况、设备质量问题等[8]。本研究经过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较明显,风险护理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云芳 单位:临沧市双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01):255-256.

[2]孙书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9(05):770-771.

[3]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98-100.

[4]梁素丽,陈妙玲.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20):172-174.

[5]李嫦燕,任为为,韩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7(23):4829-4830.

儿科护理查房篇(5)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缺少主动告知症状的能力;儿科病房内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和职业压力较大;儿科夜间护理当班人员多为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执行医嘱和各种护理操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因而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儿科病房的医疗纠纷较多,夜间更是儿科病房各种差错事故易发时段。为减少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安全及住院满意度,我们通过总结2012年以来我科夜间发生的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分析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我院是一所县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儿科开放床位45张,每月出院病人人数在300人次左右,儿科护理人员共14人,平均年龄32.5±6.4岁;职称分布: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护士10人;学历分布:本科2人,本科在读1人,大专5人,中专6人。本研究共总结了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科室护理值班记录、总护士长夜查记录、科室月度护理质控记录、院护理部和监察科患者投诉记录,对我科发生的所有的夜间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资料进行总结,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汇总。资料显示,我科病房共出现夜间护理缺陷132次(其中严重护理缺陷11次),护患纠纷15次(其中严重护患纠纷3次),护理人员负主要责任的护患纠纷5次,未出现导致患儿死亡的严重不良后果。

2结果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缺陷汇总表。

3讨论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可分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护理管理制度相关因素,患者及家属相关因素,因此,应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3.1护理人员因素

3.1.1制度执行不严格表现为夜班护士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如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物品不严,有过期甚至物品丢失未发现,不能认真查看交班报告,对病区整体患者情况不熟悉,床旁交班过于简单;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能做到班班查对的原则,特别是后夜不查对前夜医嘱;违反操作规程及无菌原则,如配置液体不戴口罩,夜间输液时为图方便不挂输液卡等。

3.1.2业务技术水平缺陷由于夜班护士多以年轻护士为主,因经验少,事物处理能力不够成熟,在病情观察能力、静脉穿刺水平、熟悉及使用抢救设备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在夜间入院患儿的静脉穿刺上引起患儿家属投诉次数较多,是引起护患纠纷最常见的原因[1]。

3.1.3护士自律性不足夜间病房内护士单独一人值班,这需要护士有严格的自律性,也就是“慎独”精神[2]。“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表明慎独精神具有独自、谨慎、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特殊品格和能力。护理工作的核心精神要求护士细致、细心、一丝不苟地为患儿服务,当夜间护理工作是个体独立承担的时候,护士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3]。夜间护士能否按照护理级别按时巡视病房,治疗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等,直接影响病区安全管理。

3.1.4工作压力过大研究表明,儿科护士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高危人群[4],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常常成正相关。儿科工作压力主要和儿科专科疾病特点、患儿不合作、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因素有关[5]。年轻护士专业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不够成熟,特别是新护士,由于上岗前只接受护士的基本技能训练,而专科性不强,在小儿静脉穿刺、危重儿急救技术等方面不够熟练。当夜班独自面对患儿及家长时,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护理效果常常不理想,就会产生内疚、灰心、无能为力等心理紊乱综合征,更容易导致夜间护理缺陷的发生。

3.2护理管理制度因素

3.2.1儿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按照卫生部相关要求,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床护比是1:0.4,但临床护理人员的缺乏在我国目前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6]。我院儿科开放核定床位45张,应有护士18名,实有护士14名,缺口比为22.2%,且低年资护士占比达到71.4%(10/14)。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杂,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较多,加之患儿不配合治疗措施,护士工作量较大,配备更显不足。

3.2.2护理人员排班制度缺陷目前护理排班制度各家医院和病区各有不同,有传统三班倒、APN班、扁平化排班、整体护理两班倒等模式[7,8]。科学合理排班不仅要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弹性排班原则、合理搭配原则,还要注意能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2.3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当儿科是患者数量有较强的季节性波动的科室,尤其在冬春季节,呼吸道感染高发,患儿数量猛增,护理工作压力增加,需要通过全院护理人力资料调配增援等手段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然而由于全院总体护理人员不足,且儿科专科具有其特殊性,调配增援的护理人员不能独立承担夜班工作,增援对减轻科室护理工作压力效果不佳。

3.3患儿及其家属因素

3.3.1夜间急诊入院患儿病情特点夜间急诊入院的患儿多病情较为危急和严重,如热性惊厥、持续性重症哮喘、脱水性休克等,急诊入院后需要护士迅速按照医嘱给予各种治疗措施,如建立静脉通路等。但重症患儿常伴有静脉塌陷穿刺困难、烦躁不配合治疗等病情特点,对护理工作要求相对更高,增加夜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3.3.2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患儿家属的常见不良情绪有:对疾病缺乏认识和对环境的陌生引起的焦虑情绪;对病程中病情变化过程的不了解引起的紧张情绪;对疾病不了解进而对治疗方案产生的怀疑情绪;对孩子接受各种侵入性和有创检查的不配合甚至反对心理;反复住院或病情较重患儿的经济负担引起的悲观心理等[9],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对夜间护理管理及安全体验造成影响。

3.4加强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的护理对策

3.4.1强化护理人员的思想和法律意识教育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相应护理常规、操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建立临时医嘱的双查对制度和方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科室设有“护士交班本”,具体规定了交接班内容,帮助护士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明确具体交接对象。急救物品、仪器由专人负责。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

3.4.2实行护士长晚查房制度护士长下班前带领责任护士巡视病房,重点了解新入院患儿的病情、医嘱、治疗护理落实情况,跟踪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查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检查抢救室及治疗室药品、物品及急救器械的性能,保证夜间抢救药品、器械的无短缺,设备性能良好。评估危重患儿夜间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督促接班护士进行认真仔细的床头交接班,加强值班护士对危重患儿重点监护。

3.4.3改进排班方法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病区护士的能力、资力等综合素质实行“新老护士搭配”值班制,低年资护士按照APN法排班,高年资护士全夜值班,轮科护士专人带教并实行跟班制。在危重患儿多,工作量超负荷时增加人力资源,指定二线值班人员,在病区工作需要时,保证随叫随到,以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落实。

3.4.4加强专科培训,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通过专科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护理安全。强化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培养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自律性,尤其倡导护士夜间工作的慎独精神,促使其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减少护患矛盾和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荣德明,张英,谢功群.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12):173-173.

[2]唐晓云.护士慎独意识和修养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25):154-155.

[3]张阿妮,姜东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31-732.

[4]李玉娟,韦翠花,李莉.儿科护士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状况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05-2507.

[5]蔡华玲.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37-138.

[6]刘克英,胡海鹰,黎小慧.432名护士延时下班现状和补偿意愿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21):39-41.

[7]刘娟,刘春红.改革排班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34-135.

儿科护理查房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2-02

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是现代医学护理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儿科护理是医院护理中的重点,也是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的位置。儿科患者由于特殊的年龄构成,给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增加了困难,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对儿科护理安全进行研究,是为了准确识别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确保患者的安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

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2年儿科护理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查找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1.2 采取的方法

对出现护理安全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出现护理安全的原因、对护理安全的应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1.3 结果和总结

可以看出在多个护理环节都存在护理安全,通过对影响这些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护理安全的对策,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2 造成儿科护理存在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还存在欠缺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上的特殊性,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很多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造成护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内容的查对;在护理处理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病房的巡查;在护理时没有认真遵守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打针、发药、抽血等护理;在值班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没有留意,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达不到要求

儿科护理工作与别的科室的护理是不一样的,儿科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有很多护理人员的素质是达不到儿科护理的要求的。有的护理人员理论和业务能力不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有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遇到突况不能有效进行处理;有的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态度较差,对患者进行护理缺乏基本的爱心和耐心;有的护理人员不会与患者亲属进行沟通,容易出现护患间的矛盾。

2.3 用药剂量掌握不准造成护理不安全

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都普遍较小,所以在治疗时用药剂量与成人是不一样的,越小的患者用药剂量越少。但是由于新药不断出现,剂量标准也不统一,掌握起来有难度。这就造成患者较多的时候,护理人员在配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剂量不准确的情况。一旦出现剂量不准,药物就会对患者产生刺激性影响,给患者带来痛苦。由于儿科患者多数表达能力有限,造成的痛苦只能通过不断地哭泣来表达,给陪护的亲属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

2.4 患者及其家长对护理的不了解造成的护理不安全

由于儿科的患者都比较小,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恐惧心理等原因,不配合护理,甚至有的患者出现拔针头的不安全行为;有的患者家长,对护理过程不了解,不去遵守医院的护理制度,在护理中出现不配合行为,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护理;还有的患者家长,受到医托等骗子的煽动,放弃护理,给患者造成不安全。

2.5 实习护理人员不熟练影响到护理的安全

为了培养新的护理人员,很多病房都有实习的护士存在,儿科病房也不例外。这些护士多是医科学校、卫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儿科病房护理过程中,由于她们对护理的规章制度以及护理的操作规程都不熟悉,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比较薄弱,往往都是接受带教老师的指导。而带教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导致有的实习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不强,造成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

2.6 病房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不安全

儿科病房是儿科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场所,儿科病房的管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季节更迭时,儿科病房会有大量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患者。这时候,病房如果消毒不及时、通风不流畅、流动人员较多,都会造成护理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3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护理对策

3.1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医院要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利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儿科护士的护理行为;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达到患者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内容的查对;在护理处理时,必须要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病房的巡查;在护理时,必须要认真遵守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打针、发药、抽血等护理;在值班的过程中,要随时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抢救。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的进行儿科患者的护理;其次应该锻炼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在遇到突况时快速、准确的进行处理;第三就是让护理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培养对患者的爱心和耐心,用温柔的话语和高超的技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第四是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做好实习护理人员的指导;最后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及时与患者家人进行沟通,对护理过程进行解释,取得患者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3.3 提高剂量准确性

组织全体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对常用的儿科用药的剂量方式进行学习,并在每次配药前,进行两人次的核对;对新的儿科治疗药物,要通过药物的说明书,确定剂量的方式,之后在进行配药;为了降低药物对患者的刺激,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使用输液泵等,以便可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要给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的知识,对患者使用的药物需禁忌的食物向患者家长说明。

3.4 改善病房环境

在患者住院高峰期,增加病房消毒的次数,及时给病房进行通风;科学合理安排患者的就医病房,避免不同病症患者出现的交叉感染;控制病房内陪护和探视的人数,尽量降低病毒的产生。

3.5 做好家长的沟通

利用微笑、爱护等,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愿意接受治疗;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防治儿童疾病的方法,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饮食和治疗方式;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医托影响患者的护理和治疗。

参考文献

[1]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01)

儿科护理查房篇(7)

小儿患病一般有起病急、发展快、描述病情的准确性差等特点,尤其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加之患儿心理压力随环境改变而增大,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另外,小儿一生病,许多家长表现出各种惊慌,这些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儿科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 儿科病房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缺乏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加上媒体不断的夸大渲染,使得医患、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另外,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生病几乎是全家出动,一边把孩子健康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护士,一边又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这些因素都使得儿科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所承担的责任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

1.2 患方因素

患儿一般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很快,患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加上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着急,代为描述病情时往往准确性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遵医嘱也增加了护理风险;加上患儿自理能力差、家长疏忽等因素,导致患儿坠床、跌伤、误食等意外时有发生;患方的病区环境意识差,私人物品随意摆放,衣物、尿布乱搭,患儿之间食物、玩具相互传,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一些家属观念落后,紧闭门窗造成病房内外环境污染,影响患儿痊愈,甚至导致小孩之间交叉感染。

1.3 医方因素

医源性因素:由于医学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性,在医疗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过程和结果均难以预测;护理人员在沟通环节出现沟通不畅或不及时,患方对各项操作、检查的理解不清晰等因素均增加了现有风险;

药物和医疗设备因素: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用药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年龄及病情严格计算,药物剂量难以把握,存在不足或过量的风险;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要求护理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严密观察,积累经验;对各种毒、麻、限、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另外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性能、更新程度等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严重的可引发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因素: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病区环境嘈杂,家长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士在嘈杂的环境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发生差错,不得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应对家属时不时的责难甚至辱骂,心理压力非常大,近年由于临床患者较多,加之未能及时安排床位,陪护的人也多,工作强度、心理压力的增大,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不出错。

1.2 降低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的方法

1.2.1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及风险意识培训:一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需秉承纯洁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失误和疏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加强学习,如加大《护士条例》、《2010 患者安全目标》等学习文献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意识和法律法规认识,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避免产生护患纠纷;二是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以曾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为例,汲取其经验教训,培养护士主动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1.2.2 护理查对制度的建立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消除。各护理人员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安全条款,并严格执行,还应在患儿一入院开始,就应该进行安全宣教,在工作中也要反复向患儿家属强调并及时巡查,为医疗安全及患儿的切身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护理查对管理:要取得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求各位护士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极为重要,各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工作有据可依,遇到风险也有证可查。

实行弹性排班,使工作量合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致确定任务繁重的时间段和任务少的时间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另外,各班交接时,可采用口头、书面、床头等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交接方式,都应做到清晰、准确。

药物、医疗设备管理:儿科用药必须以表格的方式注明名称、规格、用途及其注意事项等,并组织护士学习,还需要牢牢掌握剂量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医疗设备由专人管理,用于急救的要每日检查,常用的也要每周检查,并做好各项记录。

1.2.3 加强与患方的沟通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但能够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提高护理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愉悦的身心体验,因此应注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一是与家属的沟通应心平气和,叙述清晰、通俗易懂,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家属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需要家属配合的操作,应向家属确切说明。二是与患儿的沟通:应遵循先沟通后操作的原则,在面对患儿时保持微笑,话语温和亲切,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和恐惧。

2 结 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也有所加强,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极大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 讨 论

在儿科病房中,只有长期地、持续地坚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患儿安全、减少护理纠纷,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查房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4-0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3.8%。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查房篇(9)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为适应义务服务的需求,需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尤其是护理质量水平。儿科是护理工作中比较繁琐的一项,因此把儿科护理工作提升到优质护理的范畴是至关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把在医院儿科就诊儿童的家长或陪护人员、以及12岁以上的儿童作为护理服务反馈的特定对象,共收集分析100份护理服务反馈表格资料。表格选取采用随机的选取方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服务反馈表的形式进行调查,表格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护士评价6项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分为两次发放给调查对象,每次调查50名对象,分发日期间隔3个月(优质护理前后)。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

1.2.2统计分析方法用Excel表格和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将收集到的表格按照优质护理前和优质护理后分别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检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改革优质护理的措施

3.1.1提升护理人员思想,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学习优质服务理念的规章和条款。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安全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专科护理为工作理念,落实责任到人制,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相结合的护理理念。[1]在培训结束后,每位员工自己写下服务理念,张贴于病区文化墙上,随时鞭策自己,在科内营造了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让病人也对护理人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便于提高整体氛围。

3.1.2改变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改变护理模式,尤其是轮班模式,实行责任到人制。护理人员往常在进行轮班制的时候,由于交接班时,易造成很多情况无法及时护理,病患家属经常在交接班的时候找不到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因此,采用优质护理以后,我们采用延长下班10分钟制和提前上班10分钟制,让交接班的时候不至于出现空无一人的状况出现。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也便于及时处理。交接班的护理人员每天开始治疗前先对所管病人的口服药、特殊检查情况、晨交班医生护士特别交代的情况进行了解,再到病房给患儿及家属解释沟通,并介绍自己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区域,让每位患儿家属都有归宿感,知道有专人负责自己小孩的治疗及护理。[2]

3.1.3加强护理训练,提高护理能力护理部每年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1次,开展操作比赛1次,科内进行专科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每月1次,每月操作考试1次,并选出一针见血的“神针高手”,优秀者予以表彰,极大地提高了静脉穿刺技术,营造了人人争当操作能手学习氛围。坚持每月1次业务学习,每周小查房,每月大查房,查房不拘泥于形式,重在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查房从低年资到高年资护士,不同层次人员查找不同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年外派2-3人外出进修学习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将所学知识带回科内,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带动全科护士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不断更新知识。

3.1.4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由于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患儿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很高,小孩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配合能力低、家属缺乏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容易发生医患纠纷。在这个时候,需要护理人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以护理儿童为根本目标,要学会换位思考,牢记“为一切病人,一切为病人,为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在与患儿沟通的时候,要学会从患儿的角度出发,多运用鼓励和赞扬的语气与患儿沟通。让患儿不在畏惧医院的陌生环境,感觉在自己熟悉的人的陪伴下,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营造一种患儿与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医患关系和谐的氛围。

3.1.5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设置独特的环境,设置防滑标识和安全防护警示。在病房、走廊、穿刺室的墙壁上贴上小孩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画。每个病房配有电视机,让患儿身心愉悦,减轻陌生感,有家的温馨。

3.2优质护理满意度提升的原因

3.2.1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护理人员、患儿及患儿家属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采用全面的护理措施,专业的护理水准,对患儿进行护理。避免了医患纠纷。同时,对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之后,让病患家属感觉到人性化服务。一些护理人员犯些小错误的时候,陪护人员及患儿也能够以己度人,换位思考,及时谅解,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效果。[3]

3.2.2实施责任到人,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把护士人员的信息悬挂于公告栏上,让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及专业能力有所了解。在交接班后,接班的护士积极地跟患儿或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状况,让患儿及家属都觉得心里有归属感。责任到人以后,发生突发事件时,患儿家属或陪护人员也可以及时的找到责任护理人员,及时的处理突发事件。[4]责任体系完整,患儿家属也会感觉该医院管理体系具有严密性的特征,不会出现纰漏。对护理工作表现出配合和极大的信任。

3.2.3积极提升护理技能,做到技术达标儿科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医患纠纷的产生。儿科医患纠纷多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达标造成二次复扎针造成的。经过培训技能以后,将各项比赛项目粘贴在展板上,提升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使其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减少了技术操作失误的出现。

3.2.4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加强与患儿的交流儿童由于年龄偏小,对医务人员及医院陌生环境都会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对医院环境的美化,造就温馨环境,与患儿沟通增加,减少其畏惧心理,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家长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达到了双赢的目的。4结论

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保持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田[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儿科护理查房篇(10)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探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5-01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是新生儿病房管理的重点。其中,严格控制患儿家长的陪护和探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1]然而目前家长的探视需求较为强烈,经常滞留于病房,给病区环境、工作秩序等带来影响。[2]为此,我科随机调查患儿家长,收集家长的探视需求;结合卫生部《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正确体现人文关爱,重建探视管理制度;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引导家长合理探视。[3]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收集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院新生儿家长对探视的需求情况,主要不满意焦点集中在:舍不得孩子52例,不信任医务人员38例,医务人员态度差、解释不到位29例,不了解住院流程27例,探视家长少及时间短21例,家长感觉护士只知道催钱15例,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宣传的负面效应致母亲坚决要求陪护8例。

针对家长不满意焦点,调查我院新生儿病房医生、护士、护工,分析原因:一是独生子宝贝,家长多,希望全程陪护、争相探视;二是社会大环境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导致家长不放心;三是家长医学知识增强,但又比较凌乱,故对医疗护理要求多,而又难于听进医务人员的解释;四是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与家长沟通少,沟通技巧差,导致家长不了解新生儿住院流程,在多个环节不满意多、埋怨多。

2护理干预

2.1重建探视管理规定:参照国家卫生部《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探视的人性化关爱原则,制定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规定》。

2.2 设计制定新生儿入院告知书:根据回顾性分析收集的家长探视不满意焦点,融进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规定》的内容,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分三个部分设计《新生儿入院告知书》,即从入院介绍、在院探视、出院流程给予详细的介绍,重点部分给予下划线标注。

2.3优化流程

2.3.1 入院宣教:新生儿入院时,护士接入患儿及入院手续,利用治疗间隙向家长做入院宣教、发放《新生儿入院告知书》,并重点讲解入院相关事项、探视相关规定,交代家长抽时间详细阅读、询问。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

2.3.2 探视流程人性化: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制定探视流程,即:当班护士接待家长、引导家长至患儿床旁探视患儿,主动向家长介绍患儿吃奶、大小便、哭闹与否等家长关心情况;当班护士再引领家长至医生处,由医生详细讲解患儿病情,接受家长询问;在家长即将离开时,当班护士向家长发放一日清单,并指导家长查看,交代所需缴纳费用情况;向第二天出院患儿家长交代出院流程及需要带的衣物、身份证等。

2.3.3 收集干预后家长意见:科室根据探视不满意焦点设计新生儿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利用探视时段、出院时段,向等候探视或办理出院的家长调查、收集意见与建议。同时根据顾客满意级度相关知识,采取顾客满意度加权分析法进行综合的评价:自2009年10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病房收住新生儿874例中,不满意5例。

3影响

自2009年10月实施护理干预手段以来至2011年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住新生儿874例,与干预前相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护理干预能提高新生儿病房家长探视的依从性,从而规范了新生儿病房的探视管理,为降低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筑上了一道屏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市场监管体系论文 下一篇: 供销社办公室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