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市场调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6:08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1)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近几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日益体会到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和益处,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推广和使用,IT行业逐渐地发展成熟,IT技术逐渐地渗透到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各个行业的App也随之应运而生,医疗App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医疗App的大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国外医疗健康类的App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显示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了一款有关健康类的App应用,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1年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了管制范围,而对于国内刚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管制,中国政府有望跟进[1]。

国内医疗App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App应用软件如丁香园、快速问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这些较为知名的健康类App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健康类App主要的运营方向也不尽相同,市场上的医疗健康类App提供的功能以医疗查询、疾病查询、就医信息、症状自查居多,这些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以及自身的保健。但随着App的广泛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本文正是对此类App如何去更好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医疗APP市场分析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方向,进而满足医疗卫生中多元化的需求。

二、医疗健康类App在国内出现的问题

1.医疗App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2]

虽然现在患者能够通过移动App接受一些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治疗方案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康复,这还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类的App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通过网络的回复、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一方面从手机输入症状,患者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信息有可能并不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手机问诊时医患之间并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而这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医疗APP的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2.医疗App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并不规范

目前国内医疗App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国家的监管范围,并且国内的医疗行业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大多数的医院并不愿意共享患者和医生的私人信息,以致各地的App厂商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地方区域。

3.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具有局限性

目前手机App应用功能普遍都有“手机问诊”类功能,通过手机问诊但能否做到确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手机用户的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症状,而在医学上一些细微的差异都可能是不同症状引起的[3]。除此之外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的对象范围具有局限性。目前医疗健康类的App使用人群一般为青年人,老年人使用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使用“手机问诊”功能造成误诊的几率远大于青年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中国起步较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太熟悉。

4.医疗App应用中的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无法保证

医疗健康类的App并没有纳入政府的监管,当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时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维权。对于医疗健康研究模糊的领域,一些健康类的App谎称一些食物或保健品能够预防某些疾病,更有甚的是现在医疗App很多疑难解答来自于一些普通网站的搜索,其解答的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很低。

三、App应用分析

1.医疗健康类App并不能替代常规的就诊

医疗App中的就诊咨询服务只能帮助患者了解大概的病情,对于疾病的确诊与治疗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对于现今App的功能还无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测验,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提供诊疗方案,但患者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急诊病患者更要慎重的使用App中的“手机问诊”服务。

2.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使App更加“智能化”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医疗App误诊的事件,使医疗健康类App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描述不清,患者的病症是由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引起的,但从App本身来说,它对患者的“诊治”太过“标准化”,对于一些个体化的差异的诊治不够“智能”。而如何才能使App的诊治更加“智能”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移动病情数据库,通过以往手机App用户的问诊,积累一些常见疾病的数据资料,当再次有这样的患者询问时便可以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医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促进App的发展[4]

如今App的市场鱼龙混杂,支撑App的医生团队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建立一个医生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App体制更加的完善,就像“淘宝”中买家买到商品后对卖家商品的评价一样,通过“好评”建立卖家的信用级数,通过这样的体系从而使医疗健康类App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首先,医疗APP终究是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工具,它终究不能代替医院医疗中的全部工作,只有协调好医务人员、患者、移动健康类APP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类APP在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而脱离人们的需求去谈技术的开发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医疗健康类APP也是如此,它的开发离不开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开发的原因和动力。医疗App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我们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未来的App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生信用体系使患者使用移动App终端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并且未来的App趋向于“智能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医生传输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移动数据库进行“智能”的分析与判断,给患者一个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五大趋势预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2):49-51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2)

【正文】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牡丹江市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

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市因势而变、凭“智”出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员信息碎片化、人力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手段作为疫情防控“作战力量”,着力在入境人员管控、小区防控排查、哨点远程监管、全员核酸检测、交通卡口管控、新冠病毒消杀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借力大数据,以科技力量赋能疫情监测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了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排查等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基层单位借助大数据和区域链等信息化手段,从技术保障到外防布控,从卡口设防到内部排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

强化技术支撑,打造数字防控体系。为提高数字化疫情防控能力,牡丹江市联通公司全面启动防疫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依托省联通疫情防控监控平台,用好用活疫情防控指挥、隔离人员管理、排查人员管理、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返乡管控六大功能,采用“一屏、一端、两码”形式,为科学决策提供一点看全疫情防控数据,一个平面指挥调度,一套流程贯穿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网格、人七级管理服务体系,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快捷录入、自动汇总、自动统计功能,为基层及百姓提供基层码采集上报、审核、汇总全流程服务,在全面防疫、科技防疫、精准防疫方面注入了“联通力量”。首批监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市74个隔离点数据全部上传完毕,审核率达到100%,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样板。

巧用布控系统,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让疫情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与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研发了“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1个电脑后台管理端+9个手机操作端”的系统框架,建立起“宏观决策指挥+微观分工管控”全流程业务模式,为基层防控提供实时监控人员状态、动态更新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行踪轨迹全程可追溯等服务。在入境人员信息填报、人员分流、宾馆隔离、医院救治、康复观察、检验检测等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闭环管控”,实现了对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全流程闭环管控,切实筑牢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阵地。

运用电子装备,守牢城市疫防大门。“卡口”是城市的大门,是阻挡群众与病毒之间接触的“隔离墙”。为了提高监管效率,牢牢守住城市大门,绥芬河市利用交警查缉布控系统,在入牡高速卡口和入绥卡口设置AB点布控,全程动态跟踪车辆运行信息,对车辆进行精准管控和重点排查,提高了对牡丹江市域外来返绥人员排查管控精准度。此外,绥芬河市还在进出城卡口设置了“警务通”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录入进城人员联系方式及所辖城镇信息,“快速、精准、全面”掌控来绥人员情况。对出城人员利用警务通核实身份,通过出入境记录比对,研判偷越边境嫌疑人员,实现了出入人员身份信息“双登记”“双核查”“双管控”。

开发智慧程序,打通区域排查梗阻。城区疫情防控普遍面临人员流动性大,摸排统计不及时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务工人员两大高峰人群,做好返乡人员信息管理,阳明区、西安区联合盛世雪城公司研发了“城区防疫”APP小程序。返牡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或扫描二维码,便可自主填报个人信息,每日两次健康打卡。小程序管理后台可直观监测“疫情地区返乡人员”,以“实时动态数据”加“智能图表”等可视化控件,方便直观的展示平台各项数据,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小程序为返牡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报到途径,实现返牡人员居住地、返牡时间、来源地等关键信息的快速采集,有效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新科技,以智能手段推动智能管控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为了提高区域管控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发扬疫情防控“首创精神”,从行业到属地,从农村到社区,从核检到消杀,探索了创新务实、智能管用、便捷高效的防控招法,切实为疫情防控注入智能力量。

安装网络“千里眼”,扫清药店管控盲点。药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哨点”作用,是排查风险人员的前沿阵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部分药店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创新智能化监管手段,在全市1130家营业药店全部安装使用“医药沃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对所辖药店实施视频监管,督促药店严格落实购药信息登记实时报告制度。建立市、县(区)、主责科室、基层所、管理员五级管理机制,明确跟踪监控检查事项、违规处理流程、规范执法用语等方面内容,同步推进人防技防“双管齐下”,不断向乡镇医院、村屯卫生所和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监管领域扩面、延伸。系统启用以来,对全市所有药店监控实现三轮“全覆盖”,发现存在问题药店128家,当场“喊话”责令当场整改101家,派员到现场责令停业整改27家。

启用空中“无人机”,构筑村屯立体防线。农村疫情防控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关键和重点,针对农村分布散、人口多、面积大、管理难等实际特点,穆棱市在做好地面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巡得广等优势,开展边远村屯“空中”巡逻,“空中”宣传,“空中”管控。操作员用无人机配合村内喇叭同步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语,同步从空中巡查人员聚集和防疫管理,发现地面有人员聚集、村民未戴口罩等情况,立即飞临上空并通过村喇叭提醒。疫情发生以来,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11起农村人员聚集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村委会予以制止,通过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防疫空中、陆地相结合,有效补齐了短板漏洞,提高了防控效率。

推行掌上“云操作”,提高社区防控效能。针对社区人员密度高、流动大、管控难等实际问题,爱民区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推出防疫“云见面”“云播报”“云填报”系统,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阵录制上传防疫视频,通过物业群、网格群及时将防疫政策、重点工作和对群众的呼吁与倡议传达至辖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实现了与辖区居民群众“云见面”。开设防疫“云播报”线上互动栏目,针对返乡大学生和务工人员,研究制作《外地抵返牡人员网格化排查问卷》网络链接,设计简单易懂的排查问题,引导返乡人员通过手机自行开展“云填报”,及时准确采集辖区内抵返人员和外地人员信息,此举不仅提高了排查效率,更降低了逐门入户排查带来的风险,做到了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搭建户外“直播间”,全程护航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既需要缜密的方案指导更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1月14日、15日林口县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为降低人员聚集带来交叉感染风险,牡丹江市公安交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携带专业设备到林口县开展支援。当天凌晨3点,在10个指定核酸检测点安装无线传输4G监控球,将核酸检测点视频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车,实时调整现场警力、现场工作人员,分流被检测人群到就近检测点检测。同时,在人员较多的检测点还出动无人机,利用高空喊话、拍摄的功能,协助县防指进一步协调应急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现场管控质量,确保了全民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林口县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区69522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联合研发“新武器”,着力破解消杀难题。低温环境病毒消杀一直是困扰东北高寒地区疫情防控的难题。为有效破解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积极与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院士团队和邓忠全院士团队、哈电集团等对接,争取国家和省疾控中心支持。经过国家疾控中心施晓明、张流波等专家几十种配方尝试,成功研制出全季使用消毒剂。经测试该产品在-60℃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杀毒,填补了世界低温消毒产品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极寒低温条件下口岸集装箱及进口商品消毒作业,极大提高疫情消杀效果和口岸通关过货效率,并且牡丹江鑫兴化工有限公司也成功争取为生产试点企业。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绥芬河口岸投入使用,鑫兴化工不仅为省内哈尔滨、望奎等地生产消毒剂280吨,还无偿捐助哈尔滨开发区、呼兰区等地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32吨。

借势信息化,以线上诊疗推进智慧服务

问题引发探究,困难催生创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期间院感防控与患者“看病难”之间的矛盾,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智慧医疗”为引领,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在线预约、远程诊疗、智能覆盖,为群众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在线咨询,为群众提供更多医疗信息。为统筹做好“感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医疗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黑龙江省互联网门诊平台”和“健康龙江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免费“网上问诊”,运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积极推广在线咨询服务。在“牡丹江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就医链接,鼓励各类别医师线上注册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据统计,网络咨询平台开通以来,全市可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27家,在线医务人员达200余人,每天接受在线医疗健康咨询400多人次,100多名中医大夫响应号召公布咨询电话随时接听市民在线疫情防控咨询。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3)

【正文】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牡丹江市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

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市因势而变、凭“智”出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员信息碎片化、人力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手段作为疫情防控“作战力量”,着力在入境人员管控、小区防控排查、哨点远程监管、全员核酸检测、交通卡口管控、新冠病毒消杀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借力大数据,以科技力量赋能疫情监测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了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排查等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基层单位借助大数据和区域链等信息化手段,从技术保障到外防布控,从卡口设防到内部排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

强化技术支撑,打造数字防控体系。为提高数字化疫情防控能力,牡丹江市联通公司全面启动防疫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依托省联通疫情防控监控平台,用好用活疫情防控指挥、隔离人员管理、排查人员管理、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返乡管控六大功能,采用“一屏、一端、两码”形式,为科学决策提供一点看全疫情防控数据,一个平面指挥调度,一套流程贯穿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网格、人七级管理服务体系,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快捷录入、自动汇总、自动统计功能,为基层及百姓提供基层码采集上报、审核、汇总全流程服务,在全面防疫、科技防疫、精准防疫方面注入了“联通力量”。首批监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市74个隔离点数据全部上传完毕,审核率达到100%,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样板。

巧用布控系统,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让疫情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与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研发了“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1个电脑后台管理端+9个手机操作端”的系统框架,建立起“宏观决策指挥+微观分工管控”全流程业务模式,为基层防控提供实时监控人员状态、动态更新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行踪轨迹全程可追溯等服务。在入境人员信息填报、人员分流、宾馆隔离、医院救治、康复观察、检验检测等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闭环管控”,实现了对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全流程闭环管控,切实筑牢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阵地。

运用电子装备,守牢城市疫防大门。“卡口”是城市的大门,是阻挡群众与病毒之间接触的“隔离墙”。为了提高监管效率,牢牢守住城市大门,绥芬河市利用交警查缉布控系统,在入牡高速卡口和入绥卡口设置AB点布控,全程动态跟踪车辆运行信息,对车辆进行精准管控和重点排查,提高了对牡丹江市域外来返绥人员排查管控精准度。此外,绥芬河市还在进出城卡口设置了“警务通”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录入进城人员联系方式及所辖城镇信息,“快速、精准、全面”掌控来绥人员情况。对出城人员利用警务通核实身份,通过出入境记录比对,研判偷越边境嫌疑人员,实现了出入人员身份信息“双登记”“双核查”“双管控”。

开发智慧程序,打通区域排查梗阻。城区疫情防控普遍面临人员流动性大,摸排统计不及时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务工人员两大高峰人群,做好返乡人员信息管理,阳明区、西安区联合盛世雪城公司研发了“城区防疫”APP小程序。返牡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或扫描二维码,便可自主填报个人信息,每日两次健康打卡。小程序管理后台可直观监测“疫情地区返乡人员”,以“实时动态数据”加“智能图表”等可视化控件,方便直观的展示平台各项数据,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小程序为返牡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报到途径,实现返牡人员居住地、返牡时间、来源地等关键信息的快速采集,有效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新科技,以智能手段推动智能管控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为了提高区域管控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发扬疫情防控“首创精神”,从行业到属地,从农村到社区,从核检到消杀,探索了创新务实、智能管用、便捷高效的防控招法,切实为疫情防控注入智能力量。

安装网络“千里眼”,扫清药店管控盲点。药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哨点”作用,是排查风险人员的前沿阵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部分药店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创新智能化监管手段,在全市1130家营业药店全部安装使用“医药沃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对所辖药店实施视频监管,督促药店严格落实购药信息登记实时报告制度。建立市、县(区)、主责科室、基层所、管理员五级管理机制,明确跟踪监控检查事项、违规处理流程、规范执法用语等方面内容,同步推进人防技防“双管齐下”,不断向乡镇医院、村屯卫生所和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监管领域扩面、延伸。系统启用以来,对全市所有药店监控实现三轮“全覆盖”,发现存在问题药店128家,当场“喊话”责令当场整改101家,派员到现场责令停业整改27家。

启用空中“无人机”,构筑村屯立体防线。农村疫情防控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关键和重点,针对农村分布散、人口多、面积大、管理难等实际特点,穆棱市在做好地面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巡得广等优势,开展边远村屯“空中”巡逻,“空中”宣传,“空中”管控。操作员用无人机配合村内喇叭同步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语,同步从空中巡查人员聚集和防疫管理,发现地面有人员聚集、村民未戴口罩等情况,立即飞临上空并通过村喇叭提醒。疫情发生以来,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11起农村人员聚集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村委会予以制止,通过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防疫空中、陆地相结合,有效补齐了短板漏洞,提高了防控效率。

推行掌上“云操作”,提高社区防控效能。针对社区人员密度高、流动大、管控难等实际问题,爱民区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推出防疫“云见面”“云播报”“云填报”系统,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阵录制上传防疫视频,通过物业群、网格群及时将防疫政策、重点工作和对群众的呼吁与倡议传达至辖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实现了与辖区居民群众“云见面”。开设防疫“云播报”线上互动栏目,针对返乡大学生和务工人员,研究制作《外地抵返牡人员网格化排查问卷》网络链接,设计简单易懂的排查问题,引导返乡人员通过手机自行开展“云填报”,及时准确采集辖区内抵返人员和外地人员信息,此举不仅提高了排查效率,更降低了逐门入户排查带来的风险,做到了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搭建户外“直播间”,全程护航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既需要缜密的方案指导更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1月14日、15日林口县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为降低人员聚集带来交叉感染风险,牡丹江市公安交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携带专业设备到林口县开展支援。当天凌晨3点,在10个指定核酸检测点安装无线传输4G监控球,将核酸检测点视频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车,实时调整现场警力、现场工作人员,分流被检测人群到就近检测点检测。同时,在人员较多的检测点还出动无人机,利用高空喊话、拍摄的功能,协助县防指进一步协调应急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现场管控质量,确保了全民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林口县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区69522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联合研发“新武器”,着力破解消杀难题。低温环境病毒消杀一直是困扰东北高寒地区疫情防控的难题。为有效破解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积极与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院士团队和邓忠全院士团队、哈电集团等对接,争取国家和省疾控中心支持。经过国家疾控中心施晓明、张流波等专家几十种配方尝试,成功研制出全季使用消毒剂。经测试该产品在-60℃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杀毒,填补了世界低温消毒产品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极寒低温条件下口岸集装箱及进口商品消毒作业,极大提高疫情消杀效果和口岸通关过货效率,并且牡丹江鑫兴化工有限公司也成功争取为生产试点企业。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绥芬河口岸投入使用,鑫兴化工不仅为省内哈尔滨、望奎等地生产消毒剂280吨,还无偿捐助哈尔滨开发区、呼兰区等地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32吨。

借势信息化,以线上诊疗推进智慧服务

问题引发探究,困难催生创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期间院感防控与患者“看病难”之间的矛盾,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智慧医疗”为引领,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在线预约、远程诊疗、智能覆盖,为群众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在线咨询,为群众提供更多医疗信息。为统筹做好“感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医疗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黑龙江省互联网门诊平台”和“健康龙江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免费“网上问诊”,运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积极推广在线咨询服务。在“牡丹江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就医链接,鼓励各类别医师线上注册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据统计,网络咨询平台开通以来,全市可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27家,在线医务人员达200余人,每天接受在线医疗健康咨询400多人次,100多名中医大夫响应号召公布咨询电话随时接听市民在线疫情防控咨询。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4)

【正文】

根据区委办工作要求,现将我单位2020年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基本思路

2020年,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生健康委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导向,以“健康颍泉”建设为抓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铆足“精气神”,精准发力解难题,倾情奉献惠民生。疫情期间,全卫生系统人员倾尽全力,用实际行动促进防控工作的落实,较好控制住了我区的疫情,确保全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疫情防控工作

1、取得的初步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重点地区人群排查工作。截至11月27日,全区累计摸排入境来阜回阜人员357人,其中回阜人员206人(含异地入境隔离观察后返阜人员151名),已全部解除隔离观察;累计排查湖北省、武汉市来颍泉人员2023人,北京返阜来阜人员477人,累计集中隔离314人(境外53人、湖北含武汉176人、北京85)人,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已全部隔离结束;自13日起,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开始排查青岛来阜回阜人员共计254条信息,其中省推送199条,社区排查55条;自26日起开始排查喀什来阜回阜共计16条信息,其中省推送13条,社区排查3条;截至11月27日,经过社区镇办进行摸排,我区务工返阜人员为342人,均已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并纳入社区健康监测管理。

2、提升“四个能力”,坚决做到“早发现”。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市五院已规范设置发热门诊,1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预检分诊点,123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置预检岗,发现可疑发热病人及时规范转至市五院就诊,杜绝截留病因不明的发热病人,确保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严格落实入院和住院患者管理,实行“应检尽检”,严格一患一陪护制度,落实戴口罩、测体温、查安康码等疫防措施。扩展延伸监测预警,健全多渠道信息来源机制,实施多部门协同监测,做到及时监测发现。二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全区共有核酸检测机构6家(市五院、区疾控中心和4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点115个。目前市五院日检测能力1000份,与第三方签订签订紧急检测协议日检测能力2000份,区疾控中心日检测能力360份。同时我单位与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紧急检测协议,日检测能力14000份,总计日检测能力17360份,按照10合1检测,可以日检测17万人份。截至目前市五院门、急诊核酸检测共39872份,全部阴性。三是提升疫情防控风险排查能力。全区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控风险排查,坚决守住“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的底线;落实“院长管院感”制度,强化院长作为院感第一责任人意识,充分发挥院感专职人员作用;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区重点场所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四是提升流调溯源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区首席流调专家制度,组建流调队伍,24小时值守,对流调人员进行以培带训、以训待战;通过桌面推演方式、核酸采样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现场处置能力。

3、突出“三个重点”,坚决做到“早处置”。一是突出重点人群抓防控。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青岛、喀什等中高风险地区返阜来阜人员开展全面彻底摸排管控。二是突出重点场所抓防控。对公共场所、学校、养老机构等8类重点场所,强化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三是突出重点环节抓防控。持续做好冷链食品风险排查,截至11月27日,全区累计检测冷链食品及其相关的外环境和人员样本35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做好“三个准备”,坚决做到“早救治”。一是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制定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组建区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涵盖呼吸、重症医学、院感、中医等10个专业。二是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市五院配足配齐急救、重症救治、监护、检测等仪器设备,做好医用耗材、药品、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储备工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动态储备管理,确保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需求。三是做好隔离场所准备。我区主选隔离场所有2处(青皮树酒店80个房间、中益宾馆40个房间),已签订合作协议;备选隔离点1处(桔棠酒店80个房间),一旦有需要,一小时内可投入使用。同时安排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隔离场所随时进行指导,确保及时能够对隔离观察的密接和次密接及时按规定开展三次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基本运行。2020年出台《颍泉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颍泉区紧密型医共体党建工作实施办法》等7个附件。为加强业务帮扶和交流,牵头单位对各成员单位安排一名副院长或医务科科长,进一步提升上下分级诊疗及帮扶工作,各项工作已经基本有序运行。

2、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五院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了医院内组织管理架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管办分开。整合医院的重点学科、特色专科资源,统一管理行政后勤事项,有效盘活区域医疗资源。市五院于2019年3月16日实现全面搬迁,门、急诊就诊人次及住院人次逐年递增。截至10月底,较去年同期增长15.84%。

3、分级诊疗制度渐趋成熟。通过加强科室共建、下派帮扶和培训力度,多措并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2017年市五院第一医共体正式托管闻集中心卫生院,截至10月底手术台次比同期增加60%以上;2019年4月份伍明中心卫生院接受市五院托管,截至10月底手术台次比同期增加20%以上,特别是中医康复科专家以及骨科专家的坐诊,给伍明镇中心卫生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给周边群众就诊带来方便。

4、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2020年6月4日,颍泉区医管委对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2019年度公立医院考核。此次考核包括党建工作、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费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医共体的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等工作。2020年截至10月底,市五院平均住院日为8.4天,较去年减少0.5天。

5、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市五院已顺利完成三级医院设置的省市级现场验收并完成三级综合医院执业登记工作;宁老庄中心卫生院已成功创建二级医院,成为颍泉区首家获得“二级综合医院”的乡镇卫生院,闻集卫生院创二级医院工作,目前正在验收中;全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家单位已经顺利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6、互联网+医疗。一是智医助理。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会诊帮助、智能随访、智能预警功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并方便患者就医。智医助理家庭医生智能随访系统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帮助家庭医生完成预约体检、慢性病随访、预约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指导等服务。疫情期间,系统新添加新冠肺炎风险监测模块,从病历中筛查出发热等风险病历,及时开展跟踪随访。2020年截至目前,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已完成62.7万余人次的辅助诊断建议,家庭医生智能随访系统已经累计服务群众130万余人次,重点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3万余人次,完成人工智能电话干预64万余次,提醒医生干预66万余次,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践约率和居民获得感。二是医疗远程会诊。市五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建成后,先后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多家一流医疗中心、省内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立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联系。截至10月底,进行远程会诊数十例,远程教学40场有余。切实提高了我区区级龙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三是“互联网+医保服务”。目前按照国家医保局统一标准,我区已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及时对接皖事通APP,实现参保人员本地线上即时就医、购药结算、信息查询等功能。

7、培养基层医疗人才工作。一是区级医疗人才引进。制定了《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人才引进实施方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有序开展编制周转池工作,通过“育、招、引”,截止2020年10月,市五院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共计112人,其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1人,本科48人,大专42人。二是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通过2020年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帮助受援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主要临床科室的业务水平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截至10月底共派出对口支援医务人员29人次。落实《颍泉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目前根据省、市工作要求,线上培训14人、线下培训19人。启动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有3人签订合同。自2019年以来,通过区卫健委资格审查、乡镇卫生院聘用,共新进11名村医,其中2019年新进7名村医,2020年新进4名村医。

8、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根据《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长效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制定《颍泉区卫生健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为突破口,持续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守护医疗质量安全底线,改进行业作风,净化行业环境,改善就医感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健康权益。截至目前,颍泉区卫健委对全区138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督查,查出医疗机构非法租借救护车一起,责令立即进行了整改,并进行了批评教育;查处医务人员违反“九不准”2人,1人给予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的行政处罚,1人给予私收费用的5倍罚款;无证行医7人,处罚22万元。2020年9月,我单位联合区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10月联合医保局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覆盖全区所有医疗机构。

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2020年截至10月底累计行政处罚125起,罚款86万余元,开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共记225份。

(三)健康脱贫工作

1、贯彻落实政策方面:一是会同医保局落实351、180医保政策。二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对于无法签约履约的贫困人口,通过微信、QQ、智医助理等方式予以告知,对人员解约情况及时登记存档。实行“周报制”,对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情况实时调度,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截至10月底,34大病专项救治确诊9020人,累计已救治9020人,救治率100%;贫困人口41011人,有诊疗需求已签约33756人,已履约服务33756人。

2、问题整改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于反馈问题,照单全收、立行立改、举一反三、补齐短板。针对各类整改问题清单,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整改到位;对需一定时间解决的,制定计划、明确责任,确保规定时间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抓、锲而不舍地改,注重标本兼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目前所有问题已整改完成,并持续推进。

3、开展健康促进攻坚行动。一是健康教育进乡村行动。针对村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各乡镇卫生院及所辖各卫生室已开展贫困村讲座200余场,受益近9千人。发放“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医保健知识读本”、“中医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近千份、口罩800余个,健康支持性工具、礼品600余份,受益群众600余人;二是健康教育进家庭。已印制“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宣传画2万份,即一家一张“明白纸”,目前已全部发放给全区贫困户,培养明白人近万人;三是健康教育进学校,截至目前全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已开展进学校百余场,受益6000余人;四是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在贫困村设置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内容,截至目前,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共制作710块宣传栏,已更新五期,内容涉及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中医药保健知识及新冠肺炎疫情知识;年初与阜阳市电视台教科农频道签订合同,定期健康公益广告,每月播放7次,截至目前已播放70次。

(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改革完善生育服务管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2020年全区出生6767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457人,其中二孩出生3079人,二孩出生占比45.50%,较去年同期下降2.4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区新生儿出生下降明显,虽然孩次仍以“二孩”为主但占比有所下降,随着政策放开生育堆积效应的释放,我区二孩效应逐步趋于平稳

三、典型案例

1月16日根据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市五院立即启用发热门诊。1月21日成立院内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部署医院防控工作。2月5日,我单位正式启用市五院为备用定点救治医院,先后组建隔离病区4个,共投入一线医务人员210人次。截至目前,隔离病区共留观收治168患者。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草药参与率96%。截至11月27日市五院门急诊核酸检测共计39872人次。

市五院自抗“疫”战争打响以来,勇于冲在了疫情的第一线,我单位领导对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院内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主动请缨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共递交请战书300余人次,其中抽调210人参与一线防治,医院先后获省级抗疫先进个人1人次,市级先进个人3人次,区级先进21人次。

四、存在问题

1、个别重点场所防控工作个别出现松懈。部分商超、工厂消毒、体温监测等工作有所懈怠。

2、村医断层危机。村级医疗机构村医老化严重,呈现出“引进难”的局面,村医老化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瓶颈”问题。

3、医疗服务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因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完善,老百姓的对分级诊疗的接受程度不高,医联体业务合作单位的医疗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医共体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有限,需要紧密型医共体进一步融合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五、明年工作思路及具体打算

(一)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进一步巩固深化疫情防控成果,把落细落实常态化防控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意识不松懈、防控不过度、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不断完善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机制。

(二)加快推进村医养老保险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18号)要求,加快推进村医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制定了《颍泉区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正在排查在岗村医身份及执业资格,预计十二月份能够全面落实。

(三)积极推进健康颍泉建设。实施健康行动,坚持全民参与,推进社会共建共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加快乡镇卫生院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科学防制病媒生物,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活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镇建设,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活动。

(四)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强化院前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管理,推进院前院内服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与持续投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五)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高铁全覆盖等战略机遇,聚焦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市五院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中心卫生院二级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及精神卫生防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群众基层首诊、转向转诊、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格局。

(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完善“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报告系统,落实“四早”措施,加强监测发现和规范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推进职业病防治法制化建设。

(七)推进大病救治健康脱贫工程。继续落实34种重大疾病患者救治政策,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落实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及健康促进工作。

(八)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深化综合医改重点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予以推动落实,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工作,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药品全流程改革,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行规范、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发展支撑保障。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为手段支撑、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前行,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培训全科、卫生应急、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卫生管理、儿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口监测预警,建立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十)大力发展健康多元化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推进社会资本发展多样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

(十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九不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实行“一岗双责”,坚持“一案双查”。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完善内部监察和社会监督制度,坚决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采取多种方式严格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不断规范医疗服务从业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被举报在医疗服务中滥检查、乱收费、不合理用药以及拿回扣、收“红包”的人员及时严肃查处。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5)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12-02

1999年,物联网概念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最开始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而智慧医疗,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等领域。

智慧医疗就是将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通过信息交互连接,来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实现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指出,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同时,规划要求重点支持医疗卫生的物联网应用即智能医疗领域。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国家在增加公共卫生领域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诊疗流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改变和解决现代化数字医疗模式、智能医疗及健康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等的问题,并大幅度体现医疗资源高度共享,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及社会和谐的重要事业,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近万亿资金,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而信息化是有效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实现卫生资源共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卫生领域改革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将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乡智慧医疗平台建设,造福城乡居民,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成大病的现实难题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仅就秦皇岛市医疗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虽然秦皇岛中兴网信智慧医疗项目已经启动,政府也在着力为居民看病难问题而努力,但秦皇岛市医疗体系的现状是:

其一,各个医疗机构各自为政,尤其是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没有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同时大部分医院各自采购了一套医疗挂号缴费系统,这就需要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要多次重复办卡,既增加了患者看病的复杂程度,又造成了患者需要重复检查化验,增加了患者的花费;

其二,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在人们日常健康保健和小病医疗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很多农村诊所和社区医疗机构规模较小,不够正规,定位不够准确,在看病治病方面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同时他们的不给力也导致大部分患者直接选择大型医疗机构,加重了大型医疗机构的治病压力;

其三,医疗事故的判定和责任的追溯难。一旦出现医疗事故难以准确的确定责任,增加了医患矛盾的发生。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一个统筹规划的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出势在必行,可以通过一个全市范围整合的医疗平台一方面加强各个医疗机构的互连互通,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的医疗系统,患者可以通过一张就医卡或者一个单一的身份认证信息在全市范围就医并查看个人的医疗情况细节,医生也可以凭借患者就医卡查看患者以往病史及检查检验情况,为医生确诊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尽量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患者重复检查化验的压力。

其次,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规划,通过一个智能医疗系统整合社区医疗系统和农村诊所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正规化程度,分担大型医疗机构在小病诊治方面的治疗压力,尤其重要的是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和农村人群中对于人们日常保健方面的作用,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在疾病预防方面和大型医疗机构病患分流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可以通过整合的城乡智慧医疗平台对医疗器械与药品进行管理和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一个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势在必行。

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行政方面的推行,这方面主要应该由市卫生局负责,由市卫生局成立专门的一个机构负责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和管理,协调各个医疗机构的整合运行以及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通过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整合智能医疗平台的运行,将挂号预约,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分流,远程医疗,日常保健,责任追溯整合到这一平台上,以实现国家“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造福于全市人民。

打造一个全市范围的城乡智慧医疗平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医院、医疗器械和药品制造流通的厂商、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医生、甚至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因此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统筹管理和技术支持,更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面就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做一个简单的构想。

要想实现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树状运行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方面是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管理运行模式。以秦皇岛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打造为例,在这种模式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根节点,即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由市卫生局牵头成立的市级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以下设立县级机构、乡镇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农村医疗点,整个机构实行层层负责制,管理本机构负责区域,并向上层负责;上层机构负责协调下层机构,并汇集整理下层数据,调配医疗资源。为避免权利集中造成的腐败,整个机构不具备执法能力,但具有向执法机构实时反应情况并进行监督执行的责任和权利;

另一方面从技术和设备层面来说,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内的联网运行设备群,在市级机构中建立大型数据服务中心,中心能够存储并管理全市医疗机构和药品等资源,并对全市各层次医疗机构传递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并能够根据权限提供查询服务,(如医院可以查询患者既往病史,检查和治疗过程及结果,患者可以查询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医疗机构开放信息,药监部门可以查询药品来源质量等),县级及乡镇机构可以建立本层次服务器系统,负责收集本区域信息并提供相应功能,分担市级服务中心的数据处理压力,而社区服务站和农村医疗点责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各种医疗终端盒传感设备)负责日常人民健康信息的收集,小病的诊治和大病医疗的合理分流指导就医。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物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维护。

此外,可以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食品药品的监督纳入到这个树形结构中,充分利用物联网设备,主要通过二位扫描码对所有进入本市的食品药品进行扫描,将扫描信息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传入数据服务中心,这样对于所有物品的质量及流通环节进行监控,有利于执法部门的监控以及出现事故后的责任追溯和快速反应处理。

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大力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食品药品质量体系的监管;

另一方面国家已经建立并正完善医疗体系结构,从市级、县级中心医院和防疫体系到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农村医疗点,已经形成了层次较为分明的医疗体系,为城乡智慧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在技术层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为数据的传输和采集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电脑的普及化和数据服务中心的高速运行也为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设备的支撑。

总而言之,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顺应了国家的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具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应当提上建设的日程。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暨2012 imit医院长高峰论坛——医疗物联网及健康云服务论坛”于2012年12月14日-16日在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举行。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中国电子学会智慧医疗工作推进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智慧医疗论坛于2013年4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智慧医疗时代的到来,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立正顺应着这一趋势,并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善。

参考文献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6)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运行效率较低,患者看病难,医院诊疗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医患以及医院之间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有望在未来解决。在本次高交会中,低成本健康与医学工程就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据悉,本项目“健康云平台”目前已经在深圳的58家公立医院和638家社康中心上线,覆盖14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诊疗数据超过10亿条,2010年全年门诊量达到了7900多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诊疗压力。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是一家专业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的规划大师,它主要产品有海云工程之医患通、会诊终端、家庭健康保等海终端。公司拥有自创的多项发明专利。

公司推出的医患通(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高清摄像头、多功能接口(USB、音频接口、串口)、智能软件(能与HIS系统无缝连接、床头卡、入院需知、医院信息、满意度调查、费用清单、医院周边环境、餐饮服务、健康饮食、医后保健、游戏、视频、音乐、护理查房、远程会诊)、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RFID)。

公司推出的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是由护士站管理服务终端、医患通、走廊显示屏、网络。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医院病房整体设计方案、功能选择及根据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房需要搭配。让医院病房建设有据可依,有例可寻,给医院多方案选择。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布线结构简单、网络结构稳定、产品功耗小、维护成本低、升级方便、扩展功能丰富、自由编码、信息智能集成化高、色彩丰富,可根据医院病房情况配色,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养病的环境,让医生护士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完成更多的任务,让其效率达到最高点。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医疗信息化,服务人性化。”。质量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牌,诚信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做事的宗旨,打造高科技人才是公司的策略,实现医疗智能信息化是公司的最终目标。

解释“智慧医疗”

在政府统一决策和规划下,深圳放权很多试点医院,真正从居民需求切入,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形成了“智慧医疗”的“模式”。

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市民的智能化医疗服务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通过发展“智慧医疗”,区域内医疗资源可全面共享,病人就诊便捷、诊治精准。

方便贴心不用再排队 服务送到家

推动电子处方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一个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通过在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

告别孤岛政府引领信息创新举措

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角色不容忽视。

“政府在‘智慧医疗’中的决策和引领非常重要,‘智慧医疗’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纳入到政府的决策和战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此前,医院自发的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出于自身市场的考量,事实上,今天的“智慧医疗”已经不是某个医院孤军作战可以实现的。

在实践路径中,深圳“智慧医疗”突破信息化搜集、储存和简单应用的层面,从政府层面强力推进,打破此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困境,围绕市民的就医满意度,以“智慧医疗”带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智慧医疗是深圳的亮点,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能树起样板。

深圳模式创新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智慧医疗“深圳模式”的根本就是在政府引领下,依托本土新兴产业应用,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实现便民、利民。

在此基础上,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还将探索RFID在智慧医疗卫生中的应用,届时,病人体温单将自动生成、检验结果互认、药品智能管理,而医护人员将从传统的“三查七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于精神护理和提升病人满意度。

基于世纪互联云计算建立的区域卫生平台,深圳“智慧医疗”要把“沉睡”的健康档案激活。对于医院来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不再是繁重任务。通过“健康卡”建立“电子健康日志”,居民的健康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7)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介绍

宿迁妇产医院,位于市政府南300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3层,地下部分1.5万平方米,其中5千平方米是急救医院,人防按核5常5设计,满足核战争状态救死扶伤的需要。

2智能化建设目标

宿迁妇产医院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以下5点:第一点、方便病人就医;第二点、缩短病人候诊时间;第三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第四点、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第五点、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3宿迁妇产医院智能化系统特点分析

以下是对宿迁妇产医院综合病房楼智能化系统工程19个子系统特点分析: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运用自动化仪表,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宿迁妇产医院内部的环境参数和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监视、优化控制、数据统计管理和事故报警记录的综合性控制系统。

2)入侵防范系统:通过在重要科室、场所、通道等地方设置各类探测器,并与监控系统、灯光系统联动构成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只要有人非法闯入,即会触发报警信息。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楼内各出入口、收费及挂号处、财务及出院结算处等场所进行远程监控,并与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实现联动控制。

4)出入口控制系统: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此系统就是对进出通道进行管理,该系统与“一卡通”系统集成,实现“一卡通”管理。

5)电子巡查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是管理者考察巡更者是否在指定时间按巡更路线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种手段。巡更系统帮助管理者了解巡更人员的表现,而且管理人员可通过软件随时更改巡逻路线,以配合不同场合的需要。

6)机房建设系统: 宿迁市妇产医院机房分为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和电信安全监控机房。机房的设计均按一级标准进行设计。

7)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和控制信号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相当于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基本涉及到整个智能化各个子系统。

8)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是进行数据通信、实现Internet访问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网络规模、网络安全是重点考虑,首先考虑在不相关的业务应用中,实现物理隔离,如医院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医院业务网与安保网之间等。

9)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在宿迁妇产医院各门诊大厅、候诊区、休息等候区、会议室、示教室、办公室、病房、电梯厅、宿舍、食堂、茶座等公共场所设置电视终端,提供电视新闻、娱乐和图文信息服务。

10)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此系统的设计兼有火灾事故广播功能,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相配合。系统实行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应与消防分区相一致,某区发生火灾时,无论系统开关状态如何,均能实现自动强行切换,并且该区及相邻区均应报警。

11)多媒体会议系统:此系统在会议中不仅可以听到发言人的声音,看见与会人员的图像;还可以在各会场之间传送文档、播放幻灯片、共享应用程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源。

12)视频会议系统: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采用远程视频会议方式实现远程医疗和教育,宿迁市妇产医院及儿童医院大楼在示教室内设置一台一体化视频会议终端,此终端可扩展多点会议端。

13)信息引导及系统:在宿迁妇产医院统一设立信息公告系统,各设信息显示屏医院就诊室等各处。系统可根据各显示位置的需要不同的信息内容。LED电子公告屏不仅可以显示各类通知、致辞等信息,同时还要与HIS相连,实时显示各类医疗信息;触摸屏则为医院的导诊信息的窗口,提供医院公开信息的查询。

14)排队叫号系统:门诊自动分诊导医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HIS实现系统间的集成。提供通用的公共接口,可以灵活方便地实时连接PACS、LIS等相关宿迁妇产医院信息化系统。

15)医院呼叫对讲系统:此系统是在病区各护理单元设计配置护士站与患者床头间的双向对讲呼叫系统,病房外门上方或走道设有灯显设备,各护理单元间实现联网,病房内卫生间设计配置求助呼叫设备,是一种直接、可靠的通讯联络方式。

16)ICU 探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专用于ICU重病房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探视对讲,也可适用于其它需要隔离探视对讲场所,以TCP/IP协议传输视频、音频和多种控制信号。

17)医疗示教系统:此系统将整个手术过程通过网络硬盘录像机记录下来作为医院的资料记录和备份,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示教室的显示终端上,进行医学示教。

18)医疗纠纷处置系统:在门卫旁设立安防控制室,民警24小时值班,与当地富康派出所和宿城公安分局进行摄像联控,出现医疗纠纷,随时介入,确保医院和患者之间纠纷和矛盾及时化解。

19)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移动感应开启相应区域所有的灯光,到午夜后,定时把大部分的灯关掉。在繁忙使用时期,开动排气扇。非繁忙时,间歇性开动排气扇,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4监理工程师对智能化设备安装的过程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以上19项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进行深化优化确定安装详细图纸后,对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和设备调试也进行全程监管:

1)协同合约部进行邀请招标,选择资金技术雄厚、有过同类先进医院安装经验的分包单位作为施工单位。

2)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核查,要求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3)对进场设备对照图纸进行开箱检验,设备的品牌、数量、规格和参数进行一一核对,保证智能化设备质量。

4)协同消防检测和消防验收部门,对通风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备进行调试和验收;协同公安部门,对安防监控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

5)协同设备供货厂家,对地源热泵、空调通风设备、热力设备等进行安装监理和调试验收。

6)协同医疗设备厂家,对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产房、CT磁共振等医疗检测设备进行安装监理,调试和验收。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8)

X月X日县医保局召开党组会议,通报学习了XX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决定自X月X日起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覆盖排查。X月X日再次召开党组会议,传达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季书记XX、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XX等领导的批示精神以及省医保局局长XX在全省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X月X日下午,县政府分管领导召开全县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XX县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方案》,会议要求专项排查工作专班力量要再加强,抽调纪委监委、公安、市监、卫健等部门业务骨干充实到工作专班,并对专项排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X月X日县政府办拟定《关于建立XX县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月XX日制定并印发了关于《XX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违规问题专项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过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县医保局领导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现场开展了医保骗保案件警示教育学习,针对2017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骗保事件、2018年沈阳涉嫌骗保事件、2020年太和骗保案为警示教育案例,以案说法,强调协议医疗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骗保事件性质恶劣、手段猖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暴露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为切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提高基金管理使用效能,履行普法执法宣传教育职责,强化预防警示,督促“两定”协议医疗服务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对医院涉嫌骗保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讲解宣传了医保相关政策法规,对医保业务知识进行了现场培训。二、全员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确保本次排查成效X月X日至今,XX县医保局联合纪委监委、公安、卫健、市监等部门,通过医保智能审核、智能监控信息系统,筛查县内X家定点医疗机构X年度疑似违规的住院结算数据,对县内X家公立定点医疗机构,X家民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核查、病历审查、走访调查,排查中未发现诱导住院、虚假住院问题。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9)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对于在产品和服务中使用新技术有着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对于新技术的吸收,很多企业是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来推动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大数据和远程连接等技术直接融入企业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这有利于企业快速进入新市场,为企业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表示。

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这次调查主要面向的是一些中型和小型的企业客户。虽然大多数的受访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倾注了极大热情,但是调查显示,对于新技术的投资热情并不都来自企业的内部需求,很多是迫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以及效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调查显示,77%的企业认为,在未来3年内,新技术将在其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不行动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表示。

调查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机器人、5G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VR/AR等五大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其中,75%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使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金融、汽车制造等行业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到了前面,机器人在制造和物流业应用较多,VR/AR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传统行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刺激,许多新开户都是通过在线平台或手机完成的。另外在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希望采用新的技术持续改善就医体验。接受调查的85%的企业认为,如果不投资新技术,未来企业的发展将落后。

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规避风险、合规性、政府监管。企业当前重点关注的是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所以迫切需要将新技术整合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传统企业客户应该开发更多的内部平台,同时要了解政策环境,并与技术公司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表示,“未来10年都是在中国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数据驱动创新增长。”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表示,“未来10年,企业要关注的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样才能实现业务的创新,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数据的融合发展正在重构行业。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现象,过去一年中,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出现萎缩,造成此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卖行业的兴起。另 一个例子,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和计费数据都存在医院之内。随着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未来医疗数据可能会向医院之外延伸,并与基因数据、社交数据等融合。新零售的兴起也是由数据驱动的。在2000年之前,零售业的数据主要来自POS机。2000年之后到现在,零售行业进入大数据2.0时代,人们可以在某些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客户画像等。从现在开始,我们步入了零售行I大数据3.0时代,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洞察零售行业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实现精准营销。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数据融合带来的挑战,英特尔提出要不断完善各层面的技术,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网络到存储、5G、FPGA,再到产生海量数据的设备,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充当企业业务转型的基石。

梁雅莉特别谈到了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从去年开始,英特尔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收购,在底层基础架构层面、工具层和应用层都有涉猎,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客户的应用提供全面支撑。

“数据驱动”永远在路上

1995年,人类历时13年、耗资30亿美元终于完成了全球首个DNA基因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加速融合,英特尔希望到2020年,人们只要花费24小时、1000美元就能完成基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

IT将颠覆医疗行业?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埃里克・托普所著的《颠覆医疗》被很多研究IT和行业应用相结合的人视为“圣经”。《颠覆医疗》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云计算、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不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且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破坏,将颠覆医疗行业。

对于“颠覆”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认为,所谓颠覆医疗,其实是医疗智慧化的过程,是IT与医疗行业应用深入结合的过程,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将起到不断优化和改进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一切都在向智慧化演进,比如精准医学、医药研究、医疗物联网、医疗机器人、智能物件等。

“可穿戴式设备、VR/AR等新技术确实在医疗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王才有表示,“不过计算机并不是要颠覆医疗,而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计算机与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将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得益于IT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临床决策支持、知识服务、机器识别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人类与机器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的辅助下,虚拟就诊、家庭看护、医疗协同等让医疗变得更加简单。

以前,在医疗行业中,专业的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设备等才是必备的资源,现在还要加上一条,数据也是医疗行业重要的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分析将有力地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精准医疗,提升诊断的成功率,降低医疗的成本等。在医疗行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模式的创新,另外还要加强标准的制定、政策的研究,以及应用咨询(解决个性化应用问题)。只有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的资源,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作为跨国企业,英特尔长期在医疗行业进行投入,不断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市场。英特尔将在战略发展方向、技术框架的设计等方面与中国医疗行业的合作伙伴、客户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医疗行业的数据驱动与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数据驱动商业变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达集团就是一个地产界的“大鳄”。其实,成立于1988年的万达集团现在已是旗下拥有商业地产、文化集团、网络科技集团、金融集团四大产业集团的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中,网络科技集团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实体+互联网”的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实体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全渠道征信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服务。

人们常说,船大难掉头。而万达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确实值得同行借鉴。万达集团希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打造世界级的商业企业。如今,万达集团在成都拥有按业界最高标准T4标准建设的数据中心。2017年3月还与IBM达成战略合作,基于IBM最新一代的云计算技术,将在中国推出全栈式的云服务。另外,万达集团还以万达广场为节点,计划打造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并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利用创新技术为自身业务服务的同时,万达集团还将知识产权输出给合作伙伴、其他商业中心,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智能医疗市场调查篇(10)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上一篇: 影视动画培训 下一篇: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