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小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6:07

高考化学小知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85-01

现在对于高三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复习,到了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学生在拼命的做题,老师在绞尽脑汗的做题,想提高成绩的对策。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还是方法的问题,我已带了四届的高三,对高考复习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批评指正。

1要研究高考试题,给我们复习提供方向

作为高三的老师大家都知道,到复习阶段学校给我们定了很多试卷,可是这些卷子的质量大多数都不好,学生做多只会把学生引向歧途。老师做多了会失去复习正确方向,那么路在何方呢?我认为最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历年的高考真题。因为我们用的人教版教材,所以我现在对近三年来人教版新课标高考政治真题做如下分析:

1.12010年的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政治人教版新课标高考试题选择题共计12道题,其中四道经济生活常识的试题,三道政治常识的试题,一道文化生活的试题,四道哲学生活常识的试题。12,题是到计算题,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汇率,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关税综合进行考查难不小。13题主要考查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知识。14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15题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的知识。16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等知识。17题考查依法行政、行政监督等知识。18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9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文化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区别和联系等知识。20题主要考查了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21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深化认识的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知识。22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23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点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联系的区别和联系。

主观题我们来看38题的第一问让学生分析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这道题直接考查的是书本上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38题第二问综合考查了政府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39题第一问是一道辨析题,考查的是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第二小问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三问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可以从文化经济这两个角度去回答,最后考了哲学生活的方法论很简单。

1.2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1年的政治试题选择题同样也是12道题。其中涉及到经济生活常识的试题由四道,涉及政治生活常识的试题只有三道,涉及哲学生活的有5道题这也是历年来最高的。文化生活选择题没有考。先看到第一个经济常识的选择题,12题一个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因素。13题考查了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4题考查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月饼消费为背景。15题考查了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原因用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16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这一知识点。17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负责的知识。18题考查了党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领导方式派的的知识。19题主要考查联系的观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20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要求理解认识的反复性的内涵和原因。21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知识。22题考查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涉及意识的能动性的理解。23题考查了矛盾分析的方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矛盾的特殊性。

主观题38题第一小问主要考了人大代表职责、人大的职能,以及人大的作用。38题的第二小问涉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知识。39题第一问考查文化生活的内容,妈祖文化为什么能凝聚华侨的用,这一问很难要求也比较高答对很不易。第二小问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三小问考了文化生活的内容,综合性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答完整很难。

1.32012高考试题分析。

12题经济常识题主要考查了纸币的优点货币的职能的知识。13题主要考了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14题主要考查企业的兼并与重组的知识。15题以热点时政为背景考察对外贸易的内容,以及对反倾销、反补贴内容的理解。16题以社会公平为主线,涉及公民的权利等知识。17题考查了政协的职能,这是个冷点。18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的内容考的内容很杂很多。19题考了人的认识,涉及认识论的内容。20题考查了实现人身价值的相关知识,具体小的知识点很多。21题是文化生活常识的选择题,涉及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22题以自然科技材料为背景,考查对哲学常识的理解和判断。23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

主观题我们看38题的第一问,让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常识解决问题。主要考查了国民收入分配个知识点,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小问让学生应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这道题看着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到书本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39题第一问考了文化生活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第二问考了辩证的否定观,第三问考了哲学中的方法论。

2针对高考试题,提出复习建议

通过分析近三年的人教版政治试题,我认为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核心骨干知识,这一点要常抓不懈。

2.2放弃题海,有的放矢。作为高三的学生来说做题时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做高质量的试题,一些商业化高考研究机构出的试题质量太差最好不做。作为老师要研究高考试题,自己心里要知道高考靠什么怎么考,然后给学生指明复习重难点,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同时不要忘记一些冷点。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已经逐渐走出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迈上了实用性教学之路。《纲要》要求道:“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一方面,要培养传授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运用化学理论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为其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参加社会实践等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对化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要求均通过“高考”进行最后的检验,可以说,高考试题便是对整个初、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总结性评价。所以,作为一名敬业的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努力研究历届高考试题的发展过程,把握其改革趋势,从高考试题中寻求教育的灵感和方向。

一、从高考题型和考点入手,寻找教学方向

从历届高考题型来看,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综合类考题、拓展性试题等。不同的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抽象概念具体化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不但要注重传授学生基本技能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模式和作答习惯。从考试难度设置来讲,难中易程度考题的分数设置比例为:小――中――大,可见高考仍旧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考查。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中,单项选择题共计6个小题,总分12分;多项选择题6小题,共计24分。第二卷实验问答题(必做)共计5个题目44分;(选做)部分共计3题:每题20分。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当以夯实学生化学基础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拓展教学,不可舍本逐末,造成本末倒置。

二、化学教学重点的具体把握

总体说来,高考试题通常将化学理论知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化学基本理论常识,即在化学界中被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公理性理论知识;

2.元素周期表、可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式、化合物、化学式等需要一定识记的知识要点;

3.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步骤及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4.集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推演等为一体的实验考核;

5.结合以上所有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或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核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三、基于高考试题分析下的教学反思

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譬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

四、总结

高考试题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着我国化学教学在一段时间内的改革方向,标志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通过对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可以提炼出现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把握知识讲解方向,了解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继而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重点知识进行把握,不但可以使教师节约更多的教学设计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系统的、直观的化学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0

普通高中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是高二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这也是他们迈进大学的第一道关卡,其结果将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除了教育学生重视学业测试外,还应该带领学生梳理高中阶段政治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应对学业水平测试。鉴于此,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复习经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第一,制订计划,统筹安排时间。由于高中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课时少,知识点多,因此统筹安排复习的各个阶段,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事先对照考试说明和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系统的复习计划,然后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考查范围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列出来,并编制成讲义印发下去,组织学生分阶段完成复习。

第二,微观着手,夯实基础知识。分析近几年小高考的试卷可以看出,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考点与热点联系紧密知识的考核。因此,要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熟记小高考所有考点,夯实基础知识,不留知识空白。对于学生存在的易混易错知识,教师要做到科学、准确、到位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政府的依法行政与党的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做到依法执政。此外,对于当年新增加和变动的考点,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时政热点相联系。

第三,宏观把握,构建知识体系。小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是构建有序合理的知识体系,就好比在系统有序的书柜里找书要比在杂乱的书柜里找书容易多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教材原有的课、框的结构,用不同的主体、关键词、理论专题等来构建知识体系,把碎片化、零散的知识重新整合,重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清晰化、精确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经济生活中涉及的关键词,整合起来主要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而从主体角度看,主要以个人、企业、国家为主线。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4)

江苏高考方案的改革,使得学业水平测试的各科成绩与高考成绩挂了钩,前者变得至关重要,被师生们形象地称之为“小高考”。如何提高“小高考”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个别辅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摆在高二必修科目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2008年,我承担了两个化学必修班的复习迎考工作,2009年我又承担了一个班的“小高考”教学任务,在复习策略上有一点认识,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1.命题指导思想。

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测试范围。

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

3.试卷结构。

(1)题型比例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可包括填空、简答、计算等题型。选择题占分约70%,非选择题约30%。

(2)试题难度比例

各类难度试题占分的比例约为:容易题70%,中等难度题20%,较难题10%。

(3)内容比例

《化学1》和《化学2》占分共约85%,《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约15%。

二、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科试卷的特点

1.难度适宜,着重考查基础。

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注重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多源于课本或在课本的基础上稍作加工的基本理论或概念及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具体知识点上来看,本试卷在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化学计算这几个知识点上提高了考试要求。总之,2009年化学卷过关容易,冲A则需学生有相当实力。

2.贴近生活,注重STS思想。

《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每一个题目都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统一。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而且体现在试题的导向中,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指导思想。

3.整体稳定,保持命题的连续性。

化学卷与前两年比在试卷结构上略作调整,但与之前各次模拟试卷结构完全相同,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这与学业水平测试是过关性考试的定位一致。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一知半解。

(1)化学式、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

(2)化学方程式书写不熟练,不配平,条件不写。例如一些考生对第25题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不知道配平。

(3)解答时化学专用名词错别字多,如一些考生将“油脂”写成“油酯”,对第14题中的质子中子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不熟,等等。这些都表明:一些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还没有掌握熟练,甚至包括一些最基本的。

2.轻视教材,缺少基本的化学素养。

从第25题第(3)小题的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可以看出,考生对课本上的重要反应还相当陌生。有关这一点,我们不难从他们写的下列反应中看出:Na+H2O=Na2O+H2。上述反应是课本上的重要反应。

3.审题不清。

比如第25题反应①要求填写离子方程式,反应②要求填写化学方程式,而部分学生全部填写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4.解题能力有待提高,这是取得学业水平测试A级的关键。

四、学业水平测试化学教学和复习备考的对策

1.弄清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与高考的关系,充分认识考试过关的难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着眼点是素质教育,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达到A级考生,在划线前加分计入统考成绩。因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既要保证大多数考生能顺利达C级,又要控制达A级,所以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难度必须在基础性的前提下有少量有较大难度的题目。

2.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统一安排计划。

学业水平复习计划安排一个月,由于选修是在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并且课程结束后马上是学业水平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因此复习时间可以短一些,必修1和2中的内容有一些在选修中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可以在复习时将选修的复习穿插在必修1和2中进行。

3.研读考试说明,有的放矢、科学备考。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小高考”,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克服盲目性。《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标准,对标准中的“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各层次的要求心中有数,对标准中的样题要细琢磨。教师要在认真研读《课标》、《教学要求》、教材和《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的基础上,自己出模拟试卷,这样才能对江苏新高考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只有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来组织复习,才能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能力水平。

4.抓基础知识,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根据《课标》和《教学要求》,绝大多数知识的认知性考查要求的水平层次为知道、认识和了解,体验性考查要求的水平层次为体验。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抓基础知识,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体现课标的所强调的“基础性”、“时代性”。在复习中,教师要重点抓住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人教版和苏教版二种教材交叉部分的复习,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物质进行复习,整理知识主线和方程式。由于化学知识点多而杂,学生自己很难将知识总结到一起,可以分章节总结知识点,将知识点串起来,印发给学生,三册书的方程式也总结归类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使学生复习有方向。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多,学生记忆难度大,课堂上要强调;化学平衡知识难度大、抽象,要搭设台阶,让学生知识掌握牢靠,知识掌握准确才能达到优秀。

5.复习面向全体,落实分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分层和课堂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复习知识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层次,但基点要低,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练习要全且精。由于时间关系,复习不可能像学习该知识初期时那样细,但主要知识和重点一定要交代给学生,习题和知识点要穿插在一起系统复习。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要落到实处,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但学困生在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的落实上还存在惰性,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在难度上可以降低一些,有些地方需要抓得更实一些,这样他们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6.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

训练特别是后期的训练不宜采取题海战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精心准备试题,知识性的训练和能力性的训练并重,加强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有关计算的训练。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两个方面,而又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三关:

(1)文字表达关。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

(2)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规范、严谨,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要求掌握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与单位符号等。

(3)审题关。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书,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地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纠错。复习中要把概念的掌握与解题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解题前的思考,解题中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认真体会解题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7.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复习。

学生学习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练思比”不合理,即练习做得多,研究和反思少,这样学生势必产生惯性思维,只会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而对一些新颖的、非常规的、复杂一些的问题束手无策,不能独立完成,甚至做错的题一段时间后又错。教师应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领悟、反思、研究和消化,如果学生看了以前做过的或类似的问题觉得很简单,就说明他对这一知识研究透了,掌握到位了,基本融会贯通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它里面都是经典知识的结晶,使学生学会看书,学会从书本中自学知识是现在化学教学中尤其应加强的。

总之,化学“小高考”复习要讲究方法。教师研读考试说明,有的放矢、科学备考,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炼、迁移,扎实打好基本功,养成好的规范书写,认真对待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范解题,认真审题及时订正错题,学会思考,以良好的心态正视小高考,2010年就一定是我们的丰收年。

参考文献: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5)

题目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这是2012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第4小题,作为选择题,很多参考资料上只给出了正确选项,而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有的资料上给出了解题过程,但不够准确.在一份高考资料汇编中有如下的一种参考答案,我们来分析一下.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升过程中 ,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所以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mg+kv+ma,即不为0,所以选项C正确.

上述解题过程提供了两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一,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信息二,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g,不为0;由信息二可以判断选项B和D是错误的,答案应在选项A和C之间.信息一告诉我们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而选项A和C均满足这一条件,不足以判断选项A和C孰是孰非.因此,上述解法不全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容易分析得出上述两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在选项A和C之间.选项A和C的共同点是加速度都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区别是加速度的变化率是不同的.因此,本题若能判断出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变化情况,则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变化率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对于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学生已经很熟悉,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加速度的变化率,将学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下面就这个问题的处理提供三种解法,看一看学生的思维障碍在什么地方,如何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进迁移.

很显然,这是一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讨论的动力学试题,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学生没有办法直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从而也无法从这一角度直接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只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性分析、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本题是一道很好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题.

解法一

设空气阻力为f=kv,其中k为常数,阻力方向向下.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F合m=mg+kvm=g+kvm①

当v为0时,小球达最高点,a=g,不为零,可排除选项B和D.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重力G方向向下,空气阻力f方向向下,合外力F合方向向下,加速度a方向向下,小球一定作减速运动,速度v逐渐减小,由①式可知, 加速度a逐渐减小.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速度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即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从而空气阻力变化越来越慢,合外力变化越来越慢,所以加速度变化越来越慢,即加速度变化率逐渐减小. 加速度变化率对应于a-t图线上切线的斜率,即a-t图线上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因此,正确选项应为C.

本题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方法不能直接得出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作出判断.上述解法,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加速度的变化率转换为对合外力的变化快慢来研究,这其实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解法二

直接从图象分析入手.因小球达最高点时a=g,不为0,可排除选项B和D. 选项A和C对加速度描述都是减小的,但加速度的变化率(即a-t图线上各点的切线斜率)是不同的,A图表示的加速度的变化率是逐渐变大的, C图表示的加速度的变化率是逐渐变小的.

小球加速度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合外力的变化快慢, 合外力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小球速度的变化快慢,而速度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加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很容易得到,小球上升过程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的变化率也是逐渐减小的,即选项C正确.

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不便直接计算、分析、推导的物理量转换为其他容易确定的物理量来讨论,这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法三

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高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导数的基本知识,将学过的导数知识迁移应用到本题中来,会使过程更加简捷,而且物理意义非常明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g+kvm②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6)

高中化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元素及其规律、物质的结构、基本化学反应以及基础化学实验等内容。其知识点较为分散、繁多,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记,同时对其化学元素、化学规律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从而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化。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作出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1.“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众多化学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质、反应规律等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细致且零散,结构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把握。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识安排展开教学,并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出现易忘、似懂非懂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应将传统的“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的各层级构架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构建符合本书内容逻辑关系的树状组织架构图。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和构架,可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教材的编制内容和目的,并从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内容的联系。另外,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后,可鼓励学生从自我认知风格出发,自行编制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基本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分组,以一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方式完成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进行“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使各组间差异最小化,组内差异平衡化;其次,布置每组学生对本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三节内容进行自学,由组长进行自学任务的分配;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通过组织每位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确保每位同学均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小组组内分享学习结束, 抽签由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通过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可促进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的提升。

3.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课程以及学生的考核方式通常为测试,包括课堂测试、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等。然而,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使学习过程功利化,而且增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教学效果有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7)

(一)近三年试卷中知识与能力测试的分值究竟是多少?我们把主观题和客观题都估算在内可得到下 表:

表一、近三年知识与能力分值比较表 时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项目 分值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中国史 57.5 39.5 47.5 49.5 53 45 世界史 16 37 17.5 35.5 16 36 合计 73.5 76.5 65 85 69 81

上表说明近三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值:中国古代史稳定在50分左右,世界史稳定在16分上下,中 外史合计稳定在70分左右;中外史合计测试能力的分值稳定在80分左右,略高于知识点的分值。这说明了对知 识点的掌握仍是很重要的。

(二)近三年高考试卷中测试了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当年试题中有上年考过的部分知识 点。这些重复部分的知识点往往以三种形式出现:①知识点所在区域(章、节、目)的重复;②题眼切入点( 与此相关相邻近的内容)的重复;③知识点原样重复(但设问、角度、层次不同)。请看表二:

表二、一九九八年对一九九七年高考知识点的重复 时间 区域 切入点 1998 原始社会、西汉、唐、元、 半坡氏族、思想启蒙、北宋商

北宋、太平天国、中日战争 业繁荣、鸦片战争、中国近代

、北洋军阀、国共十年对峙、 社会主要矛盾、武昌起义、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俾斯 1997 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法国大革命、 麦、北美独立战争、 德国

、 俄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中 法西斯 1996 国建立初期、美国霸权政策、二 (年) 次世界大战、德国 知识点数 19 11 时间 知识点 合计 重复率 1998 机房、、《资

政新篇》、同盟会、晋

绥、晋冀豫、官僚资本 1997 、国民政府财产、英议

、 会限制王权、马奇诺防线、 1996 (年) 知识点数 11 41 约23%

据统计,1997年试题对1996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16.6%;1998年试题对1997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 17.6%; 表二是1998 年试题对1997、1996两年试题中知识点的重复(基数按两年知识点总数的平均数计算) ,重复率约为23%。

在知识点的重复中,包含有大题变小题,小题变大题的情况。大题变小题,即上年考过的大题所涉及到的 知识点往往在下年试卷中的小题目内出现。如1996年第44题涉及到《资政新篇》,1997年第5 小题(单选)就 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主张的比较题。小题变大题如1997年的16题的答案(C)项 ——、 化和“反右倾”的后果与1998年的第46题(化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1 998年的第49题,也是由1997年的第20题拓宽加深而研制成的。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小题变大题,大题变小题的情 况,不一定每题都是命题者有意而为的,但在客观上却形成了这样的事实;而其中所反映的考过大题的地方还 可能出小题,出过小题的地方也不一定就不考的导向却是实在的。

通过近三年已考过的知识点,我们还可以发现连续三年都定在高考范围之内而却没有考到的区域和知识点 ,这些区域和知识点是:①我国的人类②商文化及其世界地位③商鞅变法④东汉⑤三国两晋⑥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化⑦隋大运河⑧唐对外关系⑨唐朝衰落⑩辽夏金元(11)金与南宋的对峙(12)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中国(1 3)元朝的统治和民族融合(14)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5)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16)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和中共的诞生(17)国民运动的兴起(18)红军长征(19)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20)第二条战线的形成(2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革的完成(22)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23)“”的发动和 集团的覆灭(24)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25)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外交战线的成就(26)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27)英国工业革命(28)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9)日本明治维新(30)《四月提纲》(31)苏维埃人民反对外来干涉 (32)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5)大萧条(36)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37)慕尼黑阴谋等等。

(三)近三年所测试的知识点中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占比例的情况请看下表:

表三、近三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知识点比分表 时间(年) 政治(分) 经济(分) 思想科技文化(分) 合计(分) 1996年 84 34.5 22.5 150 1997年 91 51.5 7.5 150 1998年 100 26.5 23.5 150

这个表反映了近三年来测试政治史的知识点(含能力分)分值逞上升趋势,经济史逞下降趋势,文化史的 分值稳定在22分左右。1997年的文化分过低,仅占全卷总分的5%,1998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使文化史比分 趋向合理;但1998年的经济史与1997年相差25个百分点,经济史的分数过低,政治史分数又偏高,其整体结构 的分值比是不尽合理的。

(四)近三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考知识点(含能力分)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四、近三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考点分数表 国别 英 美 法 德 俄 日 意 国际 分值(分) 关系 时间 1996年 1.5 3 17.5 4.5 4.5 1.5 0 18 1997年 3 13.5 1.5 1.5 2 1.5 0 22 1998年 1.5 10.5 3 3.75 3 12 0.75 7

此表表明:1.分值重头在美、法、日、国际关系;2.意大利分值过低,三年中两年空白,仅有一年占0.75 分;3.英国本是分值重头国家,但近三年没出重头题,故分值在3分以内徘徊。

(五)近三年来在资本主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个面上测试的比分情况看下 表:

表五:近三年三条线索知识点(含能力分)考点分值表 项目 资本主义 工运、社运 民解 分值(分) 时间(年) 1996年 41 7.5 4.5 1997年 50 1.5 3.5 1998年 28.5 1.5 22

此表反映了测试资本主义的分值在降低,工运、社运的分值也在降低,而民解运动史的分值却上升到高峰 。根据对以前高考史的回顾,社运、工运、民解史一般5~7年才出一次重头题,1998年的第49题可以认为是又 在民族解放运动史这条线上出了大题。

二、对一九九九年历史高考知识点的估计

(一)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学习。近三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表明:80%的试题内容都是考查的 重要知识点、常考知识点,且重复率在16—23%之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掌握近三年来已考过的但还在 1999年高考说明内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古代史上的半坡氏族、山 顶洞人、分封制、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土地政策。世界 史上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史实等。

(二)重视近三年来未考的重要的知识点的学习。有些重要的知识点,近三年来未考,应当高度重视对这 些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史上的井田制、开元盛世、以少胜多的战役、大运河、唐的对外关系、唐的衰落、中 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条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帝爱国反动、红军长征、重庆谈判;世界史上的拿破仑、《人 权宣言》、《权利法案》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亚洲觉醒、《四月提纲》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七大、经济危机、苏联建设成就和模式、慕尼黑阴谋、两次大战、30年代 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兴起等等。

(三)重视16开本比32开本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 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英国航海条例、欧洲启蒙运动、法国的初步 改造、16—18世纪的亚洲、维也纳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对于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朴茨茅斯和约》、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9世纪晚期的欧美工人运动、一战前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亚非民族解 放运动的新特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含义、新经济政策、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形成、田中内阁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雅尔塔体系、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 立和巩固、亚非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二战后亚洲的民族 独立运动、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苏联的改革和受挫、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经济发展、印度经济 的发展、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世界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68-02

一、前言

化学的解题思维,是建立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基础之上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遵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比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解决化学问题,把解题思维和化学基本规律有机结合,达到快速正确解题的目的。笔者主要以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为例,探讨解题思维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渗透。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解题思维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是对高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旨在给高考化学复习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的特点

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除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视化学实验,注重过程与分析,强调运用正确的方法快速精确的解题,考察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1.结合热点,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此次试卷考察的原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热效应、电离平衡、元素周期律等,都是学生平时很熟悉并常用到的。试卷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有机化学等,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第3小题,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232Th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主要考察原子结构和原子量,是概念问题,难度不大。此外,这次考试把社会热点和化学知识进行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化学理论融入到生活中。比如第1小题,考察地沟油与矿物油的辨别方法,第8小题讲糕点中的脱氧剂问题,第四大题考察金属铝在国防工业中的运用等。

2.过程与方法、体验与探究式的考查,展现思维品质。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除考察基础知识外,重视过程分析和思维能力,加大了实验探究,考察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逆向等思维能力。比如第8小题,以糕点包装中的脱氧剂问题为背景,将氧化还原、热效应、原电池原理等有机结合,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第42小题中,提到实验室二氧化硫尾气吸收和工业烟气脱硫化学原理相通,通过对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流程图进行分析,并对比相关表格,找出两者原理相同之处,并比较说出石灰-石膏法的优缺点;同时23小题要求: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改进的、能实现物料循环的烟气脱硫方案(用流程图表示)。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复习时,要培养自身思维发散能力,重视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之,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来看,在考察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社会热点有机运用到试卷中来,增加实验和探究题目,考察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时,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快速正确的解题。

三、解题思维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的渗透

众所周知,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使用有着直接关系,在化学题目中运用科学的解题思维,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此贯穿一些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例子,阐述常用的解题思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从整体着眼,纵观全局,充分挖掘题目信息,迅速找到解题切入点,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更快更准确解题的目的。比如2013年上海化学高考题第5小题: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显中性,pH等于7。 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摇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解析:这一题主要考察信息量,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着重点在“含有较多的H+和OH-”上,所以水仍然是中性,但pH小于7,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特性,答案为B。又比如第21小题:一定条件下,将0.1LCO、0.2LCO2、0.1LNO、0.2LNO2和0.2L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解析:这一题首先要整体进行信息搜索,选取有效信息,然后分析,快速找到解题切入口,只需分类讨论两组:

一个是水、NaOH、NaHCO3。

一个是NaOH、NaHCO3、水

主要查察的知识点是:

所以正确答案是AC。总结:在进行化学解题时,要在整体把握题目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信息和实质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解题效率。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指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因果顺序来,而是由果到因,通过特定的思维来使题目简化,达到正确解题目的。这就要求学生思维灵活,不要墨守成规,有时转个弯,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比如第2小题: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A.都是共价化合物?摇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摇D.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这一题要从选项入手,通过排除法找出答案。这一题考察有机化学,氰酸铵在加热后会转化为尿素。A选项中氰酸铵不是共价化合物,B选项中尿素不是离子化合物,D选项中主要考察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所以为错误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C。

3.极端思维。极端思维就是通过假设定理想的或比较容易解题的极端值,然后把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作对比,通过比较判断得出正确结论,且这种思维一般是用在选择题上。比如第22小题: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0L?摇?摇B.13.5L?摇?摇C.15.7L?摇?摇D.16.8L解析:这一题主要运用极端思维,对其进行极端赋值,很容易就得出结论。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铜元素的原子数量为64,氧元素的原子数为16,根据物质的量公式有12.0g/80,得出0.15molCuO,然后取极端值有:0.15molCuS和0.075molCu2S。当有0.15molCuS时,那么电子转移数为0.15×8=1.2mol,由于两者体积比为1∶1,则设NO为xmol,则有3x+x=1.2,得出x=0.3,那么气体体积就为0.6×22.4=13.44L;同理,当取0.075molCu2S时,电子转移数为0.075×10=0.75mol,有4x=0.75,得x=0.1875,那么气体体积就为0.375×22.4=8.4L,根据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A。

4.有序思维。有序思维就是按照一定的化学规律,按部就班的进行解答,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化学规律,比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等。在碰到这类题目时,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解答。比如第7小题: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解析:这一题主要考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A选项中,把SO2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然后通入硫化氢会与亚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生成S单质。同理可得,正确答案为B。这道题目算是比较常见的,考生只要平时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又比如第18小题: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40.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氧化。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解析:这一题主要考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荷守恒,由题可知,被氧化的N与被还原的N的比为15:1,题目中有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由气体物质的量公式得被氧化的N元素为3.75mol,那么被还原的N元素就为0.25mol,电子转移数为1.25mol,生成N2,3.75+■×22.4=44.8L。所以,正确答案为CD。总结:高考化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考生在复习时,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去掌握化学相关规律,在碰到这类题目时,就会得心应手,有思路和方法。

四、高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1.根据高考考试大纲,做好基础知识训练。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对高考考察内容、范围、难易程度等都有所提及。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老师自己要熟悉考试大纲,并把考试大纲研究透彻,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有意识的按照大纲内容来,并在教学时有重点、有难点,引导学生对一个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做好全面的准备。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构造一个简单的框架体系,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有条理、有目的的进行复习。

2.提炼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提高复习效率。老师在梳理知识点后,一般就是进行习题训练,每天都是做题、讲题、再做题这样的模式。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复习效果不大。因此,老师要提炼出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首先,老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复习中,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可以进行归类复习,比如今天进行元素化合物复习,明天进行高考题练习等,使学生基础知识牢靠。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做题时,运用整体思维、逆向思维、极端思维、有序思维等巧妙的进行解题,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提高练习有效性。首先,选题要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和教材来,注重基础知识训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可以分类进行,比如今天是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明天就是以强制弱相关培训等,切实打好学生基础。其次,进行综合训练,老师可以选取近三年的全国化学高考题和本地高考题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对高考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再者,要把社会热点和化学试题有机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况且社会热点在题目中出现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的趋势。最后,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培训,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高考化学复习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炼出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比如整体思维、逆向思维、极端思维、有序思维等,在解题中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9)

考什么?怎么考?《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对此有明确规定,但由于测试说明较为笼统,很多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总结几年来的小高考试题规律,把准以下几点考试方向,可以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少走弯路。

1.重点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地理测试说明》中涉及46个考点,而每年必考的约20多个,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洋流、人口增长和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这些考点必占70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明知必考的知识进行强化梳理和复习。

2.重点考查地理变式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题在地理小高考中约占85分左右,自然地理部分往往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反映在图表中,人文地理部分往往把地理信息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反映在图表中,如2016年试卷:某日地球光照图,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用户登录微信时所见的地球影像图,非洲大陆洋流分布图、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域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某道路照明景观图,我国某地区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我国某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深圳市无人机产业链及各环节附加值示意图,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某大城市连锁超市空间分布格局演化示意图,普罗旺斯气候资料图,新疆伊犁河谷伊宁气候资料图,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图,冷锋示意图,江苏省地价空间分布及各市GDP(亿元)数值图,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西双版纳1992年和2010年植被和橡胶种植区分布示意图,人工经济林符合生态系统示意图。整张试卷有20张图,形式多样,地理特色明显。

3.地理试题情境新颖实用。

地理应用性试题增多,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考试的突出特点,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记住课本理论知识,而应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比如说2016年试卷上的微信开机界面图。近几年小高考试题中几乎没有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都需要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规律性的知识要背诵,重视答题中地理语言的运用,答题思路清晰,答题语言简洁规范。

二、制订全盘复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

小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细”、“实”、“稳”。

所谓“细”,就是根据考纲要求,以课本为载体,仔细梳理知识点,具体做法:对教材要大胆整合,敢于取舍。根据每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说明的要求,将每一条测试要求所涉及的知识细化。

所谓“实”,就是脚踏实地,精心编写学案,学生手中使用的鲁教版地理教材与测试说明不完全吻合,因此不能简单按照教材内容复习,应紧扣测试说明大胆加以取舍、增补,避免无的放矢。通过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后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将导学案中的知识点细化掌握,并学会用列表比较或建立知识框架等方法进行复习梳理,夯实基础。《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共涉及46个考点,但小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地理主干知识,每年必考的约20多个,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洋流、人口增长和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这些考点约占70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些明知必考的知识进行强化梳理和复习。实实在在地认真复习,不求速度,只求效率,力争做到在“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弥补以往没能学好的考点。通过对具体考点知能的层层细化,放低知识复习的台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学科知识网络,形成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盲点。亡羊补牢,真的还不晚。

所谓“稳”,就是稳打稳扎,学一点,掌握一点,学两条掌握两条,切忌只求速度,不考虑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可以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背、默、写等。

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破。

三、教会学生复习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1.重视错题整理,感悟考点和情境。

做错的题目不代表今后就不会再错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一错再错,所以一定要重视错题的整理和反思。如果一张试卷你得了满分,我认为这张试卷于你已没有丝毫价值,反而是那些你出过错的卷子才是你的“宝贝”,因为它们能在小高考前帮助你纠正错误,填补知识的漏洞,同时让你能够一点点地提高,避免在小高考考场上再犯同样的错误。错题的订正不是简单地把答案一改,而要深入思考,感悟考点和情境,多总结审题环节、解题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考试适应能力。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测试和练习中的典型错题整理上去,并经常复习、再做、反思。反复多次之后,你会发现记住的不仅仅是这几道错题,更重要的是会发现你对这类题有了应对技巧。

高考化学小知识篇(10)

高一政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作为高考命题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等热点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渗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本文笔者粗略地对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的总结

市场经济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有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这些内容都曾出现在高考命题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内容是市场调节的优点: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引导学生明白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即是:以道德为支撑点,以法律为保障。(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他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3)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动小康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不全面的、不平衡的;而全面小康的特征即是:经济迅猛发展,健全的民主,更加进步的科教,更加繁荣的文化,更和谐的社会等等。趁势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并提出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发展经济。(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是其表现特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载体,其主导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经济全球化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国是从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利益考虑加入世贸组织的,对于对外开放有着很强的作用,缩短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有助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国际化。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借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让学生明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原则、战略。

二、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市场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知识,其中不涉及计算,更多需要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2008年中,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点,笔者以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即,通过这个事件主要说明了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方法,即,将知识融入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中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结构。

三、考试答题的方法

市场经济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涉及。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作为教师也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就市场经济的选择题而言,笔者主张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是选错,进而避免选择项内容中各点很相似,对学生视觉上造成的混淆。对于大题,简答类的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直接运用即可,而分析类的大题则开放性比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就此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知识点的范畴;其次结合材料,找寻材料的中心点,深入了解内涵的知识点;最后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明确地分条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辩解类的大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一般是材料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评价,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综合力强,将资料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即可。

总之,市场经济知识点是高一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中常出现的考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地讲授知识,而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事件来加强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奠定有效基础。

上一篇: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 下一篇: 保险公司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