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发展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0 14:59:46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1)

目前,我国的影视基地大大小小已经有100多个。纵观世界影视基地的发展,无论是美国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还是中国的横莱坞,均凸现了影视基地内在的特点和秉赋优势:

1.专业性明显。建立影视城的目的就是专门为影视剧的拍摄提供相关的优质周到的服务,建立起要素体系(包括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学院、演员公会和演员经纪、设备租赁等)、策划制作体系(包括剧本创作、栏目运营、动漫制作等)、展示交易体系(影视博览、电影节、院线建设等)、影视后产品开发体系和实验区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网络通讯服务、娱乐文体服务等)体系等相互合作和联接的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为影视剧组的拍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提供场景、道具、住宿、饮食等,既方便剧组拍摄,又提高了基地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同时又增加了基地的收入。

2.规模效应凸现。在影视城的地域范围内,享受减免税、特殊补贴等优惠政策,规模效应日渐凸现。中央电视台所属的涿州影视城占地2197亩,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占地面积也有2000亩,横店影视城占地4963亩。影视文化产业是这些基地的主导产业,2010年,入驻横店影视实验区的企业达到382家,实现营业收入30.17亿元,上交总税费2.19亿元,同比增长48.98%;横店影视城成功晋级5A,接待游客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8%;横店影视城、明清民居博览城合计旅游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3.13%;横店影视娱乐公司票房收入21881.35万元,同比增长155.63%。

3.类型多样化。我国的影视基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是从各地兴建各类影视拍摄景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影视基地的建设也蓬勃发展,其功能也从以往的单一外景拍摄功能逐渐向多领域、多形式和综合性方向发展,横店影视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它实现了由单纯外景拍摄向国家影视试验区的跨越。

4.聚集效应显现。这种聚集效应体现在强大的带动效应、显著的经济效应和良好的协同效应,因为影视基地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源和经济要素特殊聚集配置的过程。影视基地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设施,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进而升级为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区域经济独特的聚合力,使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辐射力增强,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如,2010年11月成立的中国(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方圆6平方公里,是一家集电影的申报、摄制、发行、交易于一体,人才培训、创新创业体系相融的知名数字电影产业基地。它可以引进影视企业500家,影视专业人才3万人,年影视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近年来,它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注重影视产业规划,实施精品战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浙江电影审查中心都已经成功落户园区,园区影视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成了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影视制作、电影审查、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园区已成为国内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名人名企高端集聚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影视作品产量领跑全省,已形成年产电影5部、电视剧30部,影视剧1200集的作品制作能力。

5.市场全球扩张。今天,经济全球一体化,文化产业国际化,经营跨国化。只有拥有国际市场,才能做强做大影视产业。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划分为三个版本:一是1.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贸易是跨国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二是2.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司;三是3.0版本。这个版本阶段,跨国公司将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分配延伸到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家。浙江影视基地内的企业可以借鉴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模式,先从全省性和全国性的3.0版本开始,然后迈向全球化3.0版本。

6.知识产权开发。我国影视节目经营以播映权出售为主,而国外更看重版权的销售和开发。无论是美国还是日韩都在价值链条的销售、播出,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价值增值。2001年,日本制作的动画片产值在美国动画片市场上约占43.59亿美元,其中版权收入39.37亿美元,录像、DVD软件的销售收入为4.14亿美元。这就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首先,有效的经营可以充分挖掘影视产品的价值潜力,使产业价值链充分延伸。其次,构建产业价值链并不只有一条路可走。不同产业制度、产业特性下的产业价值链构建也可以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为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更有利于个人创意和产业价值链的增殖。如跨国影视巨头维亚康姆的扩张,就是建立在为内容产品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之上。

影视基地产业发展模式

影视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按产业集聚方式不同,可分为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和大型集团式发展模式。

1.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影视产业集群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也同样适合于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经过多年电影业发展,好莱坞逐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影视融资环境,集聚了大量与电影有关的生产要素,进而形成一个影视产业集群,好莱坞模式的成功证明了影视产业选择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因此,国内的影视产业发展也自然选择了同样的路径,其成功的典范就是浙江横店模式,这是目前中国最为成功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和被普遍模仿的模式。截至2011年上半年,横店已集聚了从事影视拍摄与制作、影视节目展示与交易、设备与服装道具租赁、电影院线与影院经营的企业425家,每年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的电视剧在横店完成,总数达到1300集以上。在这种模式中,高度的产业集聚是基础。好莱坞与中国横店相比较,其发展模式基本相同,即以集聚方式集中各种影视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目标也相同,就是要将其建设成能承载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体系的集聚地,远远不是仅仅建设几个外景拍摄地或摄影棚如此简单。在横店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在经历过以拍摄基地为横店影视实验区的核心基础的过程之后,横店集团的领导者,及时着力于将发展重心转型,在以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和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室内摄影棚,以规模化拍摄基地为优势实现了影视制作成本的大量节约的初期经营目标吸引业内影视制作机构蜂拥而来后,横店集团更被影视人看重的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影视产业链,而且其产业链的各环节环环相扣、高速运转,确保影视公司能够在横店这一基地中顺利完成“拿着创意进来,拿着钱出去”的影视产业流程。同时,横店还坚持以影视文化为品牌来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开发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吸引大量的游客,进而又带动了与影视产业高度相关的产业,如会展业等的发展,构建了闻名中外的“横店”模式。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著名品牌,成为国家旅游局首批“AAAA级国家旅游区”之一。完善的产业链是核心。横店影视城在政府的支持下,围绕影视中心全力打造产业链,其内容覆盖多个体系:一是生产体系,即外景基地、大型室内高科技摄影棚等。二是制作体系,成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制作公司。三是影视交易体系。成立了影视产品交易中心、组建了电影院线等。四是产品开发体系。通过影视文化企业开展与影视有关的产品开发。五是服务体系。如行政审批服务、宾馆餐饮服务等。

2.大型集团式发展模式。大型文化集团,由于集聚了影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其特征表现逐渐趋向于产业集群,这些大型文化集团的经营范围涉及电影、电视、出版、动漫、报业、网络等多个领域,是影视产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一些无区位优势,又无政策优势;既无资本优势,又无技术优势的地区,一批具备雄厚实力的大型影视集团的崛起证明了作为实现影视产业发展突破的重要方式,大型影视集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影视集团式发展模式,能够迅速实现影视产品——传播的产业链各环节的平滑转换,有利于形成有效率的产业集聚,极大拓展延伸产业链,避免了影视企业群而不合的弊端。打造增长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产业链,最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是影视集团式发展模式的一般培育路径。在20世纪90年代初,湖南广电就开始打造龙头媒体集团的影视发展模式的尝试,广电集团为全国第一家成立,电广影视为中国影视上市第一股,通过强化产业链联通与拓展,打通了产业链上下环节,创造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从而降低了整体产业链的经营风险。借助大型影视集团开发的品牌影视剧、电影节等一系列品牌产品和活动,积极地拓展衍生产品,使得盈利手段更加多元化,同时还可带动影视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娱乐集团拉动型模式,对其他地区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能够迅速打通影视产品——播出的产业链转换,保证产业链顺畅,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其次,大型媒体集团有利于形成有规划、有规模的产业集聚,自然衍生产业链,避免了各地影视、动漫园区企业规模小、各自为政、群而不合的弊端。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2)

二、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运营中的困境

运营是指对产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模式可称为经营模式。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企业在产业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改变之后形成的。通过调研可得出陕西影视制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所体现出的运营发展传统和历史。陕西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制作出众多影视佳作,取得积极成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产业布局高度集中,集群化发展格局趋势明显。国有和民营等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趋于谨慎,多角投资主体正在形成,发行渠道多样化。尽管陕西影视制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层次构成的整体发展中,仍遇到许多发展困境。从大环境上来看,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一个企业的规模不到40人。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更少,整个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化程度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产业链不完整,骨干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影响力度有限,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扎堆雷同、情节撞车,品牌特质不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跟风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和强化,盈利能力欠缺,资源配置交易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面临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问题。

三、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中运营模式创新发展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3)

(一)从产业链的延伸转化为价值链延伸

据《2016-2021 年中国影视广告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利索单元,推动以创意为源头,串联影视产业的新型模式建立,形成多个点的利润流,像是《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节目,结合了广告、电影、旅游等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受众效果。我国的影视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呈现附加值低的特点,模式相对单一。成本要与资源的整合相匹配。就拿《中国好声音》为例,一面学员唱歌老师转身,一面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推广,接二连三地连着办了好几季,而且一直在办,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口碑效应,这正是一个成功的可借鉴的案例。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要实现价值的有效整合,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实现跨界同盟,以立体化运作方式达到运营效果的最大化。

(二)由平台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

在互联网领域,平台提供了桥梁和媒介。包含技术、零售、娱乐等诸多资源的整合,完成交易的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平台化建设成为主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符号。一方面平台可以创造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平台没有界限,可以无限拓展。但有了平台做基础以后,更加需要有内容作为保障。产业出现乏力、疲软的状况,再优质的平台也会形成产业低水平化的循环。拓展互联网影视产业,就要实现“内容为王”的转变,第一,做好品牌化升级,通过优质内容原创,建立口碑,打破同质化的规律,做强品牌价值;第二,采用大企业驱动模式,依靠大企业、大平台的流量来强化影视文化产业的根基;第三,推动创新创业模式的建立,建立影视产业文化基地,挖掘影视资源,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共同构建影视行业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三)裂变式营销向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转变

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呈现全渠道、互动性等方面的特征,结合新兴技术成果,把小众热点不断放大,拓展节目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实现裂变式营销。裂变式营销虽然可以撒网式挖掘客户资源,但毕竟是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影视商业模式的运作仍需要做到以客户为导向。兼顾客户的视觉体验和效果。围绕客户需求,锁定目标市场,达到引起顾客共鸣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新商业模式变革

当下,“互联网+”的思维已经贯穿了影视产业的始终,促进影视文化商业模式朝着一个全新的转型期蜕变过渡。改变了传统思维的营销模式,也更新了人们沟通、交流的社交方式。实现信息与内容的互相联通,用互联网思维解读知识产业结构,探寻影视产业的新业态,重塑影视文化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影视传播结构变革

深耕国际互联网二十余载,我国网民的认知也在发生着蜕变,在摸索中逐渐深入,不断向前。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不仅是价值应用的变革,更是传播结构的颠覆性改变。互联网除了传递信息以外,更承载和连接着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源要素发生了新的改变,实现着传播结构的重构。互联网催生了时代影视产业结构变革,创造了影视产业全新的业态和模式结构,实现传统影视行业的转型升级。把握好影视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结合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挖掘新的需求。在互联网和影视产业两大方面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扩张新的影视产业版图。

(二)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开拓新模式

互联网进入影视产业是一个二者相融合的过程,依托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张和发展影视产业。就拿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来说,都在文化领域里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畴,市场份额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影视产业与互联网的联通,依托内容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目前的新型企业有影娱公司、互联网影视公司等形式。互联网加快了文化产业的融合思路。影视产业融合的新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种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内融合,以数字化作为依托,以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为基础,与网络视频强强联袂,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使影视产业具备新的发展方式。(三)互联网开拓影视文化全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思潮之下,影视文化新模式更多强调一种连接,“互联网+”影视文化产业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聚集更多消费者,让研发、创意的各个环节都有消费者参与其中,成为企业的粉丝和成员。与客户紧密衔接起来,开启创新模式。影视文化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以互联网作为商业创新的基础,依赖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的智能终端连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增强企业的数据线整合能力,摆脱完全依赖影视设备的习惯,与时俱进跟随云技术的发展,通过影视设备以及数据云端连接,增强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提高影视文化商业运营能力,提高实效性和效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影视文化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信息和地理位置发生着连接和互动,增强同互联网之间的联结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影视文化新商业融资模式发生改变

影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类似这样高风险的行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互联网的技术更新催生了影视行业创新,对一些小型的影视文化产业来说,投资意味着高风险,收益难控制。衍生出来了众筹的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筹资,将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到网上,吸引更多人投资,为影视文化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也切实解决了中小型影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透过这样的营销手段,让文化创意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同时也能精准地定位到客户的需求,接受市场的及时性反馈。精准地定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市场投入风险,鼓励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度的提升。

(五)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互联网数字化的迅速崛起,促使影视文化产业融合度的加深,传统的内容生产式的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网络推动下,数字产业迅猛发展,依托数据支撑和内容生产,完成消费环节个性化、网络化、舆论化、娱乐影视节目,已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初始、崛起、成长、过渡、成熟的阶段。正在向创新的阶段不断迈进。不断完善体系,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电视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式和策略对影视文化产业进行指引。影视文化产业类型与日俱增,不仅是机遇,还是压力和挑战。更关键的是将会引发一系列层出不穷的问题。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大势所趋。需要我们以正能量的方式传递。影视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模式,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竭尽所能为顾客提供服务,迎合大众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立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影视文化样式多元化,服务理念与时俱进,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时代元素,立足于改革,同时又对旧的体制加以更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中,更加接地气,迎合大众的口味,以贴心的服务满足客户。一切从观众中来,又到服务于观众的需要中去。以独特的方式占据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形成影视产业链结构,拉动相关产业、行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不变的服务准则和程序作为航标,应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市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灵活变通。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上,大家采用的都是普遍化的传播模式,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多少企业敢去尝试新的娱乐模式,在困惑的漩涡中左右周旋,这样只会只退不进,越陷越深。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类型,不容易被人所熟知。也是它市场面狭小的重要根源。开拓市场,与国际化接轨,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出人意料。

总结

互联网时代到来,不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带动着影视文化产业高速运转,无论是从科研,还是文化领域,影视产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互联网契机,探索影视文化新模式。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4)

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当今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里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下,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影视产业改革步伐加快,正朝向商业化、娱乐化、互联网化和国际化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制作中,产业科技更新很快,为使用知名明星和追求高科技视觉效果,投资规模日趋庞大,因此影视企业必须打破传统滚雪球式发展的融资模式。如何更好地建立起合理高效的融资体系,吸引发展壮大所需的资金,保证资金上的竞争优势,成为影视企业成功经营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当前影视企业的融资策略问题作出探讨。

一、影视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影视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电影业为例,2002年电影制片投资主体不到70家,2011年已超过1200家,2015年更发展到2000多家。2015年后电影产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互联网的深度介入,中影公司等制片公司第一阵营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中小制片机构不断涌现,新型互联网电影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电影总票房接近450亿元,年增速49%,单是国产片票房占60%强。近年来,影视业在版权质押贷款、私募基金、上市融资、民资介入、创投融资等领域都开创了新局面,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影视产业。但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明星效应和后期特效制作等因素大大提高了制作成本,投资1亿的电影需要3亿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电影投资的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小影视企业资金使用过于集中,公司运营风险加大成为最为核心的问题。因此,融资问题制约着影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融资体制不健全

当前,影视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远比其他产业落后。银行进行影视项目贷款,其版权价值评估缺乏权威、统一的评估标准,国内的专业影视金融团队及第三方机构还未成长起来,版权资产的变现、流通市场还未完全建立。另外,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影视投融资商而言,如何对中国独具特色的电影行业规范进行深刻理解,也是一个问题。

(二)投融资风险高

首先,影投资整体来说缺乏理性,难以预估投资缺口及融资风险,当影视制作往往因超预算而一再追加投资时,制片人收回成本的压力也在无形中加大,影视制作从一开始就负重上阵,潜藏着巨大的亏损风险。其次,网络盗版的难以抑制也使投资主体的回报缺乏保障,加剧了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严重破坏了中国影视产业的价值链条,增加了影视投资风险,成为威胁该产业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大牌演员片酬居高不下,提高了制作成本。而近年来热钱的涌入、高度依赖票房分账的脆弱性等,加剧了影视产业的投资泡沫。

(三)缺乏有效的融资模式

当前影视企业的融资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直接投资(主要有债务投资和票房分成两种)、银行贷款、文化产业基金(包括政府引导投资基金、产业型投资基金、专业PE、VC等投资机构以及产业整合投资基金等)、广告投入、版权预售、政府出资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大成本影视制作项目,选择银行贷款的影视项目也以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影视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为主,目前评估、抵押都是影视公司在获得银行贷款中遇到的瓶颈,中小影视企业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本上只在影视产业链一个或多个环节产生一定影响力,在影视作品中植入、贴片广告会影响观众的观看效果,容易遭到非议和抵制。所以总体来说,大成本影视一般会选择直接投资、版权预售、银行信贷等模式,中小制作会主要盯准政府资金、直接投资等模式,整个影视产业仍未找到一种具有主流示范意义的、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融资模式,融资模式呈不成熟与碎片化特征。

(四)风险资本的投资力度不够

影视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但当前风险投资投资于影视企业中的力度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风险资本运作的专业评估机制和专业人才,该融资方式的成本也较高。

二、影视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用级别评价标准不太灵活

信用级别评估是企业取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的信用级别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各商业银行均按各总行规定的标准进行信用评价,没有根据影视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变通。

(二)融资专业人才的稀缺

目前在影视企业中,精通作品制作和发行的制片人专业人才不少,但既精通影视行业经营又善于进行投融资操作的人才很少,尤其是不少影视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投融资、税务情况不熟,导致影视企业过度包装、缺乏诚信、盲目选择合作对象等现象出现,给企业带来很的大财务风险。

(三)影视产业开放度不足

我国影视产业起步较晚,开放时间更晚,以前影视产业主要为国有影视企业,现在民营资本大量介入,但外资介入至今仍少。影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开放和融资方式的创新,因此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运用证券化融资等方式吸引网民资金的投入。

(四)影视企业融资能力低

企业只有保持较高的融资能力,才能在需要资金时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优的方式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同时,只有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企业才能应对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但目前不少影视企业的融资能力还较低,经营机制灵活性也不够。

(五)影视企业的特殊性影响其融资能力

首先,影视企业的资产主要为版权、人才资源等无形资产,能用于作为贷款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小,因此信用能力相对较低,不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其次,当前影视企业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影视企业投资风险大,投资所需资金多,投资期较长(拍摄一部影视作品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因此较难吸引社会资本。

三、解决影视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

(一)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

商业银行在评价影视企业的信用级别时,应紧密结合影视企业的经营特征,不断完善灵活的信用评级标准,对处于成长期的影视企业,放贷时可适当降低信用等级。

(二)建立影视企业合作融资机制

当前大部分影视企业中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比较小、资产少、资金流较薄弱、资信度较低,融资较难,如果把多家融资需求类同的中小企业联结起来,积小为大,通过互助融资的方式来改善影视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则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如抵押难和担保难成为阻碍影视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中小影视企业可以联合组建担保联盟来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增强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

(三)植入广告融资和发行影视

通过在影视剧情中植入广告可以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广告企业达到了宣传效果而影视企业利用植入广告进行了融资,而且可以提前取得广告收入,冲抵一部分影视投资成本,还无需负担融资成本、无偿还期限和偿还风险。因此,植入广告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发行影视,是影视企业通过市场有效组织和引导民众消费和投资、把分散的民间资金有机汇集起来用于影视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渠道。目前,影视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影视企业如发行影视,将收入投资于影视项目制作中,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股票期权计划融资

股票期权是企业授予内部职工以预先确定的较低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股票权利的一种内部筹资行为。影视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其员工又大多为中高收入者,因此具有实施股票期嗄诓砍镒实奶跫。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融资还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使经营者注重企业长期发展,调动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五)借助网络平台融资

目前,网络平台融资形式多样,如证券化融资、众筹模式等。证券化融资是影视企业把预期制作的影视作品版权进行证券化打包处理,向市场推出证券化产品对影视项目进行融资。比如网络影视基金融资,广大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对影视产品的了解来决定影视证券份额的购买,并根据认购的证券份额来分享影视产品的收益。证券化融资优点是投资者众多、融资风险小、筹资速度较快;众筹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分为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回报众筹等。众筹融资门槛较低,具有分散化大众投资的特点,且属于直接融资方式,能减少融资风险,更有利于民间闲置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因此可以成为影视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目前,国内众筹模式还处于初创期,但回报众筹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影融资活动中,下一步影视企业应扩大对该融资方式的运用。

(六)完善影视产业基金

影视产业基金是影视产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目前在我国已有初步发展,主要有由政府拨款设立或由影视专业人士组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两类。影视产业基金将不同来源的分散资金集中在一起,根据协议约定来获取收益。由于该基金组织中专业人士多,对影视制作发行业务熟悉,因而使投资更加理性和规范化,也带动了影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一些小型影视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并避免了无形资产的浪费。此外,要不断提高影视产业基金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水平,完善投资意识和融资效率。

(七)建立完善的版权评估体系,开展影视产品质押融资

影视企业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是指影视制作发行人用其合法拥有的版权、影视作品预售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作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银行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为了使版权质押融资方式实现更成熟的运用和推广,所以亟须完善版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并由相应保险公司对影视产品的评估价值提供相应保险。

(作者单位为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赵睿嘉.我国影视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0(5).

[2] 贾云海.青年导演于天使融资之初探[J].时代金融,2012(10).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5)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影视产业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影视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影视产业链的基本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制作影视产品提供内容的输出,影片发行商通过竞争、买断的方式获取发行的权利,之后向下游的渠道进行发售,下游渠道主要是指影院和电视台。目前,影视产业链上的内容和产品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专业编剧提供的剧本素材;下游的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更加开阔,突破原有的影像产品形式。

根据内容的组织形式不同 ,影视产业可分为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两个部分。电影产业的常见盈利模式主要是票房盈利模式,电影产业链的各相关方都以各种方式参与票房的分成。内容的版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售卖版权和衍生品组织另外的价值链,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盈利模式也渐渐流行起来;院线和影院可以通过售卖现场消费品如饮料零食等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这样的收入都不在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剧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基于电视台企业客户的广告费。电视剧制片商的收入主要依靠电视台所支付的购买播出权的费用,电视剧广告收益的绝大部分被电视台占有。电视剧也有一部分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收入,但这一部分一般作为降低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手段,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电视剧还有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目前的趋势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发行收入日渐升高,由于互联网视频网站观众群比电视观众群年龄要小得多,所以多数电视剧产品在视频网站获得发行收入微乎其微。海外发行收入在电视剧收入中的比例很小,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首先产业链上游内容输出质量不高。高品质的内容是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近年来,电影电视剧作大多扎堆于宫斗剧、家庭剧、青春剧这几种较为热门的种类中,内容缺乏新意;热度较高的国产电影、电视剧,大多都是以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以小品化、桥段化、全明星化掩盖电影、电视剧叙事能力的不足。

其次,产业链利益关系存在问题。中国电影制片方单纯依靠票房收入,造成双方的利益都很脆弱。制片方希望提高分账比例,制片方和院线是依票房号召力逐片谈判的格局。但是影院地租成本高,如果制片方分账比例提高,影院运营负担明显增加。电视剧制作方被电视台钳制,比拼收视率甚至收视率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制作发行之外的影视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国内影视市场上真正着重于衍生品开发的作品非常少。《喜羊羊与灰太狼》70%的收益来自衍生产品的形象授权等,发展成功的衍生品带来的收益远超版权收入。但这样的案例只是个案,尚未具有普遍性。

在线视频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影视多元化的需求,使得在线视频成为人们观影追剧的一个最便捷、最重要的渠道,也使得在线视频发展成影视产业链中一个颇具影响的存在。根据艾瑞咨询的调查,电视剧是网民通过PC端观看的各类视频中播放时长占比最高的节目类别,一直保持在50%以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仍在增长,手机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在线视频网站是在线视频的主要平台。随着近年在线视频的发展,在线视频网站获益颇丰。常见的在线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有四种:点播/下载付费模式;会员收费模式;广告盈利模式;客户端软件综合盈利模式。

目前,在线视频是一个“内容和终端共同发展、同盟与巨头并驾齐驱、多竞争主体的差异化竞争”的竞争格局。内容是所有影视视频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户粘性的存在基础;而终端作为在线视频呈现的窗口和平台,其设计和技术是提升用户粘性、差异于其他在线视频呈现的平台的关键。在激烈竞争中,各大在线视频网站在不断提升各自的内容―从引进国外剧作版权到自制独播,以及提升终端―从移动终端到电视盒子。在竞争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地整合资源,不断并购和联盟,例如优酷土豆的合并,又如2012年搜狐视频与天津卫视战略同盟,获得剧作独播,实现跨平台捆绑营销;但也不乏巨头根据自身已有资源直接进行竞争,例如2014年芒果TV推出的独播战略。从以在线视频为主要业务的视频企业到门户网站,再到依附于电视台的在线视频网站,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得不突出差异―bilibili的动漫和弹幕、搜狐视频的美剧英剧、爱奇艺的自制综艺……通过一个又一个亮点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在线视频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在线视频加剧影视行业恶性竞争。在线视频作为剧作内容展现的平台,让供应商提供的影片内容得到最快扩散,让影片发行商的发行数量得到快速增长,也让不同发行渠道的竞争更加明显,甚至使得整个影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影视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追求快速的产出,出现了许多扎堆的低质量的影片。其次,在线视频法律规范程度不够,使政府监管难度加大。网络版权一直是一个边缘地带,法律不健全,导致网上盗版泛滥。例如美国电影协会曾公布全球范围音像盗版调查报告,报告中点名提到我国人人影视网站的版权问题。视频版权意识欠缺,盗版猖獗,会严重影响影视产业链的收益。因此即使给客户带来了观影便利,快播依然还是惨淡收场,人人影视依然被整顿。除此以外,“热钱”不断流入前景较好的在线视频行业,不知不觉中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在线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视频还在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视频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更能决定在线视频的好坏;终端的技术将不断创新,用户体验更加优化,手机、电视、电脑等多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联动,跨屏收看在线视频。

内容决定优势。目前在线视频的总体情况还是“数量重于质量,娱乐性重于内涵”。但是随着竞争的深入,在线视频呈现的内容质量成为其是否具有优势的决定因素。内容成为重要决定因素有两个原因:

一是客户需求。观看在线视频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客户面对大量的可选择内容,对这种消费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剧情逻辑大同小异的家庭、战争片、爱情片等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等需求,客户对在线视频内容本身的深度、趣味性,以及画面效果的呈现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想法。

二是运营需求。影视制作商和运营者之间进行着永远的版权价格博弈,在线视频的运营者们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外界的依赖,必须探索自给自足的模式,纷纷走向了发展自制剧和自制节目的道路。自制剧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整个在线视频平台的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生产拥有自身特色、独家版权的自制内容,是视频网站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终端技术创新。“三网融合”给在线视频终端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随着4K等新的视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利用技术优化和提升客户终端操作体验,使在线视频的内容更加完整的呈现成为可能。视频播放技术发展将更成熟,支持更加清晰、细腻、流畅的画面,可以支持3D播放,甚至是支持全息投影。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设计将更人性化,系统匹配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操作更简便。目前终端主要是移动手机/PAD终端、PC终端、电视盒子等,但随着技术的创新,在线视频的呈现将更多屏化。“多屏互动”作为三网融合的一个目标,同样也是在线视频将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多屏平台互动不仅便捷了客户观看在线视频的方式,更给网站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发行商等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空间。一云多屏增加了更多的视频内容传播途径,也意味着更多的广告投放空间、更多的投资方。

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颠覆

对制作环节的颠覆。“在线”功能使得客户需求与内容供应商的距离拉近,在线视频激励了影视内容题材的创新,使产业链向上延伸空间更加广阔。网友上传的视频、平台中百花齐放的微电影、各类网络社区中的用户发言都可以成为剧作的灵感。我国2014年各大在线视频网站中的网络自制剧估计达1500集以上。很多网络剧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卫视大制作电视剧,并反向输出到电视台。从处于被动地位的“台网联动”,到如今反向输出的“网动”,在线视频对传统影视产业链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充足的客户在线行为动作数据可以帮助解读客户的行为偏好和潜在需求,改变内容制作的导向。由于在线视频的网络互动性,在线用户发生的位置、设备以及收藏、推荐到社交网络等动作都会被后台纪录,比如Netflix公司每天能够获取用户高达3000多万个包括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行为的数据,此外还会获取订阅用户每天给出的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Netflix可以很好地把握客户的喜好,以此对《纸牌屋》的剧本进行创作,终而取得成功。

通过互联网,剧作所需要的投资可以通过众筹分担;但众筹只是一种观念,可以不仅局限于资金,也可以是观点,通过众筹收集观点来获得更多的内容。

对发行和播映环节的颠覆。发行渠道将更加广阔,在线视频为制片商绕过发行商直接面向受众或影院发行影片提供了可能。最常见的方法是视频点播,即通过各种高速上网技术连上各种宽带多媒体网站进行网上影片发售。然而在线视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电视直播和电影放映,甚至已经可以直播演唱会。视频网站Niconico和A2Live曾推出过付费直播机制。用户可以提前充值然后预约某些大型活动或者著名歌手演唱会的网络直播,所得的收入由视频网站和直播提供者分成。

对衍生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给衍生品的出现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播放界面直接呈现了节目主题的商品,用户可以直接对节目衍生品进行购买。影视产业链下游将延伸到更多相关产业,衍生品的发展空间更广阔。在线视频的发展将会使得视频识别技术提升,在在线视频之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被挖掘。影视衍生品的发展会依赖“视频网站+电商”的模式而销路大开;同样也会产生更多衍生品类型,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广告等环节的颠覆。在线视频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广告。数量上,以优酷土豆为例,201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用户规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广告容量。广告投放精准度上,在线用户产生的数据更有利于广告的精准投放。YouTube可视广告很少,但是所带来的收益几乎可以使收支平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YouTube可以在不牺牲或甚至提高广告商投放精准度的基础上,通过服务更多广告商,大大提高营收。

对我国影视产业相关主体的建议

影视产业发展在线视频的趋势已成定局,作为最受在线视频发展影响的两个主要主体―影视公司和在线视频网站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合作也更加密切。利用在线视频的功能和影响,可以使得影视公司的实力提升。

通过发展在线视频,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在线视频的存在可以完善影视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影视产品制作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影视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一般稍具规模的影视公司都基本涉及影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重点不同,但都以建成全产业链为目标。以华谊兄弟为例,华谊兄弟拥有国内相对完备的影视产业链条,正向综合性传媒集团方向迈进。2015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目标为100亿,全部集中在娱乐、互联网两大方向。可惜目前我国影视产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有实力能达到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较少,即使华谊兄弟的模式目前也是低程度的自产自销,还缺乏高质量的社会分工和高档次的资源集约。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可以通过并购甚至自建视频网站来提升实力和影响力。但不同企业还须根据自身实力、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实施路径,突出自身已有的优势和利用已掌握的资源。

中小型影视公司需关注内容、做好擅长的产业链环节。在影视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态势下,中小影视公司需要规划好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提升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积累资源,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在差异中寻求突破。在线视频这一目前较新并且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形式给予中小影视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打破在发行环节与大公司相比的绝对劣势。这就需要中小影视公司解放思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积累素材、创作有特色的优质内容,甚至在互联网平台上众筹资金或者进行各种颠覆性的宣传。

如果要发展影视产业,优化产业链,需要各种规模的影视公司遵守行业竞争规则,平等化竞争。目前政府对产业监管还存在盲区,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协会,利用协会的力量约束和平衡影视产业各方的利益,为大型的影视公司提升自我、扩大国际影响创造环境,给中小型的影视公司发展留有空间。国家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完善的法规和扶持政策,引导影视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6)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导致广播电视传媒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冲击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主要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和l展,缺乏统一而完整的定义及概念,其表现形式相对丰富与多样,包括数字电视、博客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威胁到传统广播电视的发展,如何在新媒体形式下开拓全新的经营模式,实现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传媒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传媒产生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影响广告发行。广告作为传媒行业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广告的性质大多为盈利性的商业广告,因此广告收入在传媒业总收入中占80%以上。相较于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广告而言,新媒体的广告具有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广告覆盖率更高,因此许多广告企业都开始采用选择新媒体形式进行广告发行;而广告是传统广播电视传媒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会影响广播电视产业的经济收入,严重冲击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在新媒体形式下,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媒体的价值和发展潜力被投资者所了解与挖掘,使得广播电视传媒的广告收入不断下降。

二是受众减少。新媒体利用互联网、手机等高新科技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传播工具,使信息传播不再受时空的局限,确保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广泛,传播速度更快,这些都是传统广播电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获得群众的信任与依赖。当前90后受众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多选择互联网来进行信息传递与互动,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为灵活、广泛和迅速,打破时空限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90后群体的信息需求,这样则导致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群减少。

三是危及传统媒体地位。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电视、报纸与广播“三足鼎立”的局面,严重冲击着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经营及发展,危及了广播电视媒体在传媒领域的地位。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享有主流媒体之称,掌握大量的用户资料,具有先进的信息传递形式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在表现形式、资本和受众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媒体形式。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而且影响十分深远。

二、新媒体形式下广播电视传媒经营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一,积极借鉴国外传煤业的发展经验。国外发达国家的媒体发展时间较长,在传媒领域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逐步朝着垄断性和高度商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外传媒经营模式多为盈利性的商业广告与传媒以及非营利性的广告,并从内容、技术和经济等层面给予支持,以产品的收视创作与衍生创作为着力点,积极打造产业链,以此实现传媒领域的最大化利润。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业可以积极借鉴外国的发展经验,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创新传媒的产业类型及产业结构,对跨国传媒产业加以开发,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来实现传媒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传媒业在争夺传媒受众时,需要保证传媒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传媒行业的发展,而不能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而实现自身的最大化利润。

第二,加强技术与资源的融合。对于广播电视传媒而言,其垄断性资源就是频率与频道,主导产品则是广播电视节目。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传媒的受众减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传媒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及对接,对新媒体的资源加以合力开发,确保两者的优势互补,加强非线性传播与线性传播的完美融合,抢占发展契机。我国在构建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经营模式时,需要加强技术与资源的融合,将资源与技术相匹配,从而降低构建成本,保证经营模式的顺利构建,实现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促进经济效用的提高。传统广播电视传媒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可以积极延伸与拓展价值链,对内部的资源加以优化整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用,从而促进经营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为经营模式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广播电视传媒业构建全新的经营模式时,需要严格遵循经济效用原则,以此产生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实现多元化的经验,促进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实现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

第四,满足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由于广播电视传媒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导致其总体的发展规划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等优势,积极调整总体的发展规划,使其与国家传媒的总体发展计划相符合,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传媒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是我国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前新媒体的发展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危及到传统媒体的地位,影响广告发行,导致受众减少,急需构建科学有效的经营模式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构建全新的经营模式时,需要积极借鉴国外传煤业的发展经验,加强技术与资源的融合,提高经济效用,满足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受众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推动自身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胡美玲.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传媒的经营模式[J].新闻传播,2015(01):37-38.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8)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一、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借助网络软件工具与高科技智能技术分析出复杂数据的集合群。它的强大功能和智能性不在于获得数据的表层信息,而是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据属性的内在关联和隐含信息,通过专业化处理让庞大的数据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互联网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平台,网络音频、视频、图像、数字和一些公共交互平台层出不穷,在国家“互联网+”的重点工作指引下,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并正在服务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产业。大量微量数据作为影视艺术的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功能下,不断革新着传统影视艺术行业的制作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这种新型的制作模式是对传统制作模式的扬弃,是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生存根基所在。以网络电影制作为例,当下热门的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现代网络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从网络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对电影进行的设计和生产。有数据表明,仅2014年一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而到了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在三年内增长了32.9倍。按照此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底,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亿元。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趋于媒介化,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影视艺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也赋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自由,受众从大众化、被动的客体逐渐变为个性化的主体。尤其是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生代”,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受众,由“网生代”受众的观影心理、观影趣味和观影行为集成的大数据,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全面反映了用户导向和内容导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关注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的认识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创作生产和项目运营的参考依据,它解决不了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结合“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实现影视产业数据化、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对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目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影视产业对影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人才需求的质量及拥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来看,仅仅掌握制作技术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需要能真正适应数据化发展与应用,具有运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影视艺术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有把控产业发展趋势,自觉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视产业领域也不例外。影视产业的“双创”工作,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的创造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艺术专业理论修养奠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基础,而实际的作品创作,以及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技术性要求以及影视创作的经验性,需要这门学科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3.具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影视制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跨越多个学科。影视创作更是艺术的集体创作,打破“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拥有跨界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中西、地方、民族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显要特征。[2]这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影视艺术作为传承文化形态的载体,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良知和文化使命感,并成为影视文化的生成者与建构者。因此,具有良好的媒介素质,恪守传播功能职责,担负起文化责任,是对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大力传播,走向世界。

三、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据技术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改革,面对影视艺术瞬息变化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高校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影视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影视艺术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找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探求有实际意义的创新。

(一)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打通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学科框架,树立“大学科”意识,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科设置上由艺术学向哲学、经济、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范畴拓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作用和效能,完善影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加强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传统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影视艺术教育应逐步实施跨专业模式,在教学和实践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趋向综合、融通与互补的特点,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性,科学设置学科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3]目前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单位多为综合类大学,学科设置完整,有助于扩宽影视艺术专业通识平台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内外的跨专业教育,如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课程设置应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影视制作、编导、摄影影像等专业要实现知识融汇贯通,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艺术学科可互选课程。

(二)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项目合作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优势。第一,项目机制立足合作企业,按照市场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要求,有利于学校明确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项目合作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释放出来,为其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周期,从而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力量。第三,项目合作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其对影视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高校通过项目合作机制与企业积极互动,能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库,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拉近了市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影视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地与业界对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项目建设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制作,促进教学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帮助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不断拓宽的市场为学校提供支持,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掌握和对接人才的情况,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4]

(三)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

影视艺术教育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根据影视的高新技术、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实训内容。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到企业参观、访问、座谈、实习,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现代化影视教育不仅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还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影视技术,就要加大影视设备投入,整合教学实验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对影视制作、数字影像拍摄、网络音视频采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掌握。当然,影视艺术的应用性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责任的提升,甚至大数据时代的新运营方式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才能满足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

在数据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媒体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学会使用网络交流评价工具,更多地获取在线电子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找到适宜每名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定制出更符合个性化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大数据技术也会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习惯等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影响着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创客模式的兴起,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将进一步向社会组织和企业开放。如何运用广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加速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目标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与企业无阻交流,协同创新,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影视艺术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将影视艺术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梅.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2]喻琢,万丽.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9)

一、全球功能最全的影视产业园区——青岛东方影都

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该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文化旅游投资超过300亿元。东方影都位于青岛市区西部,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涵盖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包括影视产业园、电影博物馆、影视名人蜡像馆、影视会展中心、汽车极限秀、万达文化旅游城、度假酒店群、游艇俱乐部、滨海酒吧街、国际医院等多个项目,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计划2016年6月项目一期开业,2017年6月影视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开业。

东方影都规划的万达城是万达独创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中国电影家协会已与万达签订协议,将支持万达集团,并于2016年开始,每年9月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为保证青岛东方影都建成后的成功运营,万达已与多家全球影视巨头和艺人经纪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每年将有30部左右的外国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制作。同时,东方影都还计划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确保每年不少于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东方影都的投资建设,将会极大地提升青岛文化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一旦东方影都建成后,不仅会提高青岛的就业率,还会迅速拉动青岛的旅游产业发展,甚至改变青岛城市定位,使青岛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二、从青岛东方影都看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它从最初一个地方房地产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在形成了一个具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的集团。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始于2005年,在此之前,万达集团经历了商业地产——订单地产——城市综合体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夯实了它在国内地产企业中的地位。就在这一年,万达集团开始进军电影产业,并将电影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三大产业支柱来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注册资金50亿元,资产310亿元,2012年收入208亿元,已进入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影视产业园区、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连锁娱乐、报刊传媒、字画收藏、文化旅游区10个行业。计划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布局是从2009年开始的,万达院线起初在整个集团中的收入只占2%,虽然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对万达集团的品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成立,证明万达集团开始加快了向文化企业转型的步伐。2012年9月10日,万达集团宣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这一举动让万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2013年9月22日,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万达集团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迈向了世界文化企业的行列,根据世界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2年全球文化产业50强报告中显示,万达文化集团在世界文化企业中排名38位。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是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走入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上来。文化产业并不是新生的事物,它包含13个项目: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其中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英国是首先提出文化产业并且将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来自于创意,文化产业所要发展的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产业。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纵观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发展,已经可以发觉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潜能。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过:“万达的文化产业模式离不开创新、创意。”从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影视产业项目——青岛东方影都就可以一窥究竟。首先青岛东方影都的立项是基于中国潜在的电影产业的市场。2005年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电影院线,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万达院线票房就成为全国第一。2012年万达集团又并购美国AMC院线,这一举措使万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这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但是万达集团并不满足于只是做电影产业链条的最终端,同时还进入了电影的制片领域,打造了完整的电影全产业链。电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但是仅有艺术创造是不够的,电影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实现其经济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消费方式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和服务,它是带给人精神和文化上独特感受的实体或非实体的存在。青岛东方影都的投资,是对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这一领域的发展加上了重重的筹码。

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模式不论在规模还是经营的方式上都是独特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产业之间的组合。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万达商业地产的优势。这一点从万达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模式就可以看出,万达广场就是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而青岛东方影都则是它的更高级版本,它不仅拥有娱乐消费、旅游的功能,同时还是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发行整个产业链条的所在。 2013年万达集团开始集中大规模建设“万达城”,青岛东方影都则是万达集团的项目之一。“万达城”是万达集团在多年经营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经过4年研究,全新推出的大型综合项目,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主题游乐园室内室外结合。这样的文化产业模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这样不同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产生综合效应。

2.利用高科技打造全新文化产品。“万达城”的打造要依靠超高的硬件设施,特别是青岛东方影都的建设,是为了使之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那么更是要依靠全新技术、全新科技作为其运行的基础。

3.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万达集团的文化产业经营借鉴了国外跨国商业企业的连锁经营理念。万达集团文化产业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高度集权、目标管理”。这就表现为三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制度、统一运营。统一制度和统一运营,可以使管理者做到统一控制财务、人员、合同、战略目标等,体现了集团发展的规模效应。统一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万达的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三、青岛东方影都对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王健林曾说:“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而且丝毫没有减速,保守估计,2018年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2023年前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影产业市场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的,中国的潜在观影人群的基数是巨大的,未来世界电影发展的市场是在中国。尽管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现在中国电影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每年所制作的影片在800部左右,虽然在数量上我们占据优势,但是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影响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电影产业只是大,但并不强。其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形成庞大且强大的产业中心,也没有拍出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片,同时没有像奥斯卡那样的国际一流电影节来宣传自己。

自2008年开始,万达集团开始主动由商业地产向文化产业这个方向转型。目前,万达集团已在长白山、武汉、西双版纳、哈尔滨和南昌等地规划开发多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按照万达集团的转型计划,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文化和旅游是其两大投资方向。之所以万达集团会有这样的转型,一是因为目前国内商业地产这种“城市综合体”已经趋于饱和,如果继续做下去势必会对万达集团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机;再一个就是万达广场在全国的扩张可能已经遭遇到瓶颈期,从目前国内万达广场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东部地区的一、二、三线城市都已经落成,但是在西部地区万达广场的扩张速度明显要慢了许多,在西部一些城市其盈利近乎为零,问题就在于这些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因素。所以种种因素导致万达集团积极谋求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其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实现万达集团向国际文化企业的迈进。

青岛东方影都是落实国家文化强国方针的重大举措,是万达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也是打造中国文化世界品牌的重大推动力。2012年,万达集团收购AMC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这就掌控了电影的放映渠道;接下来跟美国的四大影视经纪公司签约,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发行渠道;一旦影视产业园区落成,万达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掌握着电影的制作渠道;在电影产业园区落成的同时,每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这就掌握了电影的宣传渠道。可以说万达已经完成了在电影产业上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甚至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王健林说:“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甚至20年,文化产业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成为一个增长最快的行业,我们所从事的文化产业,我觉得符合国家大势,做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行。”中国的崛起光靠GDP是不行的,只有成为文化强国才是真正的崛起。

参考文献:

[1]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严郁郁.从万达集团并购 AMC论全球电影终端市场变革[J].现代传播,2013(3).

[3]王煊.万达的生意经 万达院线经营模式初探[J].电影艺术,2008(3).

[4]陈桂龙.万达转型文化旅游产业[J].中国建设信息,2013(15).

影视产业发展模式篇(10)

传统意义的电视剧融资包括影视机构融资、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政府融资、社会行业融资、海外融资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并且在电视剧的融资比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电视剧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为电视剧版权、电视剧衍生产品开发权、电视剧品牌、电视剧从业人员的市场影响力等多种形式。电视剧制作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社会融资,按照电视剧产业的市场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和获取资金支持。

随着中国电视剧产业市场化步伐的逐步推进,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在最近几年涌现出一些新的模式,比如电视剧导演融资模式、植入广告融资模式、电视剧版权抵押融资模式、电视剧版权信托融资模式,等等。本文将着重探讨在这些新兴模式的推动下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和走向。

一、以电视剧导演融资为代表的电视剧市场影响力信用融资模式

一个电视剧制作机构如果拥有知名度很高的制作团队,比如著名的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等,就很容易吸引业内外的资本投资融入。高品质人才的市场号召力可以保障电视剧顺利地融资、发行、销售,由此产生的信誉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地带动资本的良性循环,甚至可以优先取得银行贷款或者上市融资的机会。

(一)中国导演工作委员会与中国民生银行首创“电视剧导演融资新模式”

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生银行与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电视剧导演集体授信签约暨新闻会”。在签约仪式上,张国立、李少红、杨亚洲等国内23名优秀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每人500万元的授信额度,共计1亿多元人民币,用于导演本人或其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此次对导演的批量授信为无抵押信用贷款,引入专业投资公司进行封闭式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导演工作委员会与民生银行联手首创了“电视剧导演融资模式”,用于导演本人或其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并且由此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试图在贷款形式、监管方式上摸索出更多的经验。电视剧导演群的影响力信用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二)电视剧导演融资新模式对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意义

1.开创了以融资支持创作的精品化发展模式

作为世界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电视观众人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是179分钟,其中有52分钟是在收看电视剧,占总收看时长的30%,电视剧产业的兴衰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电视剧每年投资额可达50亿元,电视剧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另外一方面,电视台的黄金档又会经常出现重播剧的现象,这就形成了电视剧在生产总量上供大于求,而精品电视剧求大于供的尴尬局面。数以亿计的电视剧观众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电视剧精品,众多的优秀导演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此次导演集体授信使得我国优秀电视剧导演群直接获得了大额创作资金,成为精品电视剧的主要投资人和版权收益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剧导演群能够掌控电视剧主流文化创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成为电视剧创作市场的引领者,这样的融资模式所激发的创作热情必将使我国电视剧作品的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电视剧精品化发展铺就切实有效的市场途径。

2.开辟了金融产业与电视剧产业对接的崭新渠道

对于电视剧产业界而言,导演融资新模式带来的是一次产业模式的创新。以艺术价值吸引资本介入,以资本介入提升艺术价值,这是面对市场机遇双方共担风险、双赢互利的合作。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资本方的授信不是一厢情愿的资助和扶持,而是要获得收益的投资,是资本增值领域的一种新的开拓。从这一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授信,会让这种合作获得更加稳固的基础,从而得以持续发展。

优秀的电视剧导演的艺术造诣、社会影响力可以预支高额的金融价值,资本方率先满足了导演对于拍摄资金的需求。获得授信的导演由此可以赢得更加宽松的创作空间,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和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不断提升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创作出更多、更经典的电视剧精品服务广大民生进而回馈资本,让自己的创作使投资方的资本获益增值,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电视剧生产。这样就形成了金融业与电视剧产业间战略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尽管以往也不乏金融机构对电视剧产业的融资服务,但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资产担保、抵押贷款模式,方式也多为针对某一电视剧项目或某一制作公司的点对点资金支持。而中国民生银行面向全国导演的批量授信从行业间合作的宏观高度着眼,用个人信用加专业公司封闭式资金管理模式取代了银行业多年以来传统的贷款操作方式,开创了金融产业与电视剧产业资本对接的新渠道。

二、以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为代表的新型电视剧广告融资模式

如今广告在文化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体现在电视剧产业也不例外。广告融资是电视剧产业外融资领域比较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实际上是广告商希望在电视剧中播出自己的广告,电视剧的融资是由广告商来完成的,制片公司和广告商能够同时获得商业利益。

电视剧的无形影响力可以吸引很多业外企业对电视剧制作进行广告投资,例如片头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隐形广告、电视剧片尾广告、电视剧特约播出等广告形式。

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是制片公司与其他企业合作的主流方式之一,这种特殊形式的广告更易于整体性地利用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来制造广告效应,效果非常显著。比如诺基亚、苹果等手机企业一度热衷于在青春偶像剧中植入广告,在这些剧中,作为青春时尚元素的手机得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非常详尽的功能阐释。

一部好的电视剧很容易吸引企业以植入广告的方式进行资助。企业在对电视剧进行广告投资的时候,往往要先考察制作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制作公司以往拍摄的电视剧作品创造过很好的热播效应,收视率高,市场影响力巨大,那么很多企业都非常愿意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

(一)植入广告渐成电视剧融资新模式

在西方,电视剧作品中插入植入式广告的做法已十分普遍。据调查显示,美国主流电视网的电视剧有约75%的拍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融资。在我国,电视剧的植入广告融资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且迅猛发展,日趋成熟。

2008 年,我国电视剧大量采用这种模式。比如,蒙牛在《乡村爱情2》中进行了大面积的广告植入。联合利华对《丑女无敌》的植入式广告营销投资高达1.3亿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电视剧产业中最大的一笔植入广告融资。安徽卫视投拍的《幸福一定强》凭借明星的收视号召力,在正式开拍之前就依靠植入广告收回了一半的投资成本。

2009年,电视剧《爱情公寓》凭借包袱迭出的搞笑台词、充满网络时代特色的幽默语言迅速走红,成为电视剧暑期档的一匹“黑马”。在第一季中,有百事、Acer、淘宝网等不少客户的植入式广告。电视剧热播后,又有大量广告客户纷纷找上门来,希望在第二季中以植入广告的方式投资,并且还不是普通意义的简单植入,而是一整套整合营销方案。

2010年由联合利华“清扬”洗发水独家冠名、以植入广告的方式投资的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成功开启了植入广告融资独家定制剧的先河。所谓独家,就是除此品牌之外,绝不允许有其他品牌的介入。相当于这一家品牌的广告商承担了以往多个广告商共同支付的广告费用,这就把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的规模和运作方式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垄断高度。

(二)植入广告融资模式的市场优势分析

1.植入广告的性价比优势吸引广告商投资

广告商热衷于在电视剧中做广告投放,最主要的原因是植入式广告的价格比直接购买电视台时段广告的价格要低很多。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广告,电视剧植入广告有着非常好的性价比优势。植入广告的费用已经包括了所有的制作费用和演员出演的薪酬,植入广告的费用里也已经包括了购买播出时段的费用,相当于一次投资可以获得永久性的广告收益,无论电视剧重播多少次,广告赞助商都无需追加任何投入和费用。

根据电视剧的营销范围,植入广告不仅能迅速覆盖中国的受众市场,完全有可能打入海外市场,拓展更为广阔的广告增值空间。植入广告由于是和电视剧的特定场景、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在收视过程中带有极强的不可忽略性,这是一种柔性的强制,可以完全保证广告信息和理念对于目标受众的有效抵达。

2.植入广告的收视效果带动了广告商投资

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媒介环境背景。受众在长时期的传统方式广告的信息轰炸下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离心倾向,面对大众传媒中的海量营销信息日益变得冷漠和无动于衷。对广告商而言,媒介环境日趋复杂和多元化,广告的媒体投放成本持续增加,而媒体广告对目标人群的吸引力和强制力却日渐流失,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广告媒介投入浪费。

植入广告是媒介资源整合的一种传播类型,是广告营销的创新技巧,如果植入巧妙的话,收视效果比纯广告要好很多。电视剧的特定场景和人物塑造非常易于展示和确立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质,电视剧的人物关系和艺术定位能够精确地表现一个产品的主流用户群。比如高端房地产项目的客户定位关系,奢侈品的豪华产品特质都很适合通过电视剧的叙事艺术和场景刻画来细腻地有节奏地加以表现和诠释。比起平面媒体广告和单纯的电视广告,电视剧植入广告对受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不论是普通的多商家联合广告植入,还是大客户的独家定制,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目前正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电视剧制片方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资金融资方式。对于抱有明确广告目的的品牌商而言,植入广告比普通广告更有征服观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只要把握好艺术的尺度和营销的技巧,电视剧植入广告融资必将成为一种真正双赢互利的电视剧融资模式而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

三、以电视剧版权抵押、版权信托为代表的电视剧版权融资模式

电视剧版权融资是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信息产品,它的本质是知识产权的创造,是拥有独立版权的文化商品。电视剧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电视剧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本质上就是电视剧知识产权的市场化经营。版权融资符合电视剧产业的自身规律,又促进了电视剧融资的多元化发展,电视剧版权应该按照电视剧的市场价值规律在产业融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版权抵押融资成为金融业与电视剧产业进行资本对接的有效途径

版权是电视剧产品的核心价值,电视剧制作公司握有电视剧播映权、发行权等大量版权无形资产,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完全可以通过版权抵押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为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带来充足的制作资金。自我国振兴文化产业规划纲要出台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出台了金融业支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电视剧版权抵押融资模式正在得到全面推广。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于2007年10月31日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中小企业版权抵押贷款,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了一份以版权作为抵押的贷款合同,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版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开山之作。

2008年5月14日,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同时签署了综合化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为电视剧企业发放的最大金额的贷款,也是商业银行第一次以电视剧作品版权增信拓展的担保方式为电视剧制作企业提供的打包贷款,被电视剧产业界称为“版权打包抵押第一单”。

2010年6月6日,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用热播电视剧《神话》的播映权做抵押为新剧《金枝玉叶》进行银行贷款融资,向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徐汇区财政局申请了450万元的贷款。播映权是电视剧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融资成为全国首创的播映权质押融资模式,为中小型电视剧企业以版权抵押的方式获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又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2010年7月,东阳唐德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金大班》等5部热播电视剧作品的版权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6部电视剧作品的应收账款为抵押,通过“影视通宝”授信业务产品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获得了3 910万元的授信融资。“影视通宝”业务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小企业新产品线――“通宝系列”的新成果,是专门为影视企业打造的融资利器,允许企业拿影视作品的版权和应收账款质押向中国银行申请贷款。它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电视剧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和认定后综合授信,既解决了电视剧的融资难题,又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可谓一举两得。

以往商业银行对于电视剧企业的贷款需要严格的资产抵押、担保,极大地增加了电视剧制作公司的财务负担,也不符合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规律。电视剧项目“版权质押”融资贷款用全新的“创意融资”模式破解了长期困扰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抵押担保难题,使这一国际上通行的影视行业融资模式在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得以逐步推广。商业银行的版权抵押贷款为电视剧产业大规模地引入了外部融资,使制片公司的资金压力大大减轻,还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带动比较大的电视剧项目,为金融业与电视剧产业的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版权信托――版权交易中心与信托公司共同打造的版权融资新模式

2009年5月,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旗下的版权产业融资平台正式开通。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由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信托、北京银行、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版权人可通过该交易系统转让版权,也可以借助版权信托的方式通过融资平台寻找资金。

该平台通过版权信托的融资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企业、影视版权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融资渠道,一期共准备了12亿元的授信额度,首批挂牌交易的项目总价值近1亿元,包括电视剧、电影、动漫、音乐等30个文化创意版权项目。这个融资平台为信托公司以版权信托的方式解决电视剧制作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便利。

在版权信托融资模式中,电视剧制作公司把作品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凭借专业化人才队伍对无形资产及其相关行业的长期了解和经验,通过国际通用的专业技术手段对版权项目进行市场商业价值评估,再以信托资产做抵押物协助其申请贷款。通过信托公司产业化运作的介入强化了商业银行对电视剧制作企业的融资监控。在资金一旦出现问题时,信托公司对信托资产有全权处置权,这样既降低了贷款的门槛,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

多年以来,以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影视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在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资金问题实质上反映出的是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亟待转型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要比固定资产难度大得多,运用无形资产进行融资的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保障本金回流和价值增值的现实基础。电视剧产业要顺利获取金融业的支持,必须用强有力的手段解决信用保证的问题。由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对版权融资项目和版权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和投资咨询的金融中介机构成为影视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结合的重中之重。版权交易中心在严格评估、筛选、辅导包装的基础上把面临资金紧张又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优质影视企业挖掘出来,协助信托公司和银行审核企业背景,从机制上保证银行资金与版权项目之间的有效对接,起到了提升影视企业信用度的征信平台的作用。

电视剧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的产业化运作的核心主要体现为无形资产的经营与开发。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电视剧无形资产融资领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型理念与新型模式来推动电视剧产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陈琳.国内自制剧的发展与优势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04).

[2] 山峰.让新的融资模式助推电视剧生产[N].中国艺术报,2010-01-05.

[3] 高福安,宋培义.电视剧制片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7-70.

[4] 陈家林.电视剧版权也能质押换贷款 [N].都市快报,2010-08-31.

[5] 冯雅.中行创新质押方式 支持浙江影视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EB/OL].省略/china/gdgg/201012/t20101201_507410213.html.

[6] 宋文燕.国内影视产业融资模式[J].中国中小企业,2009(09).

上一篇: 初中历史授课技巧 下一篇: 社交媒体的本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