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6 17:28:37

自媒体时代特点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28-01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其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语音变异和语音手段,呈现出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音特点。大学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的语言使用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自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新内容

通过贴吧、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筛选出60条频繁使用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并从中选取“你咋不上天呢”“也是醉了”“单身狗”“你开心就好”“怪我咯”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校园十大流行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自媒体时代的新的语音形式

(1)语音变异。第一,双向变异。普通话体系中共有21个声母,声母的变异主要表现为原本应发A音的字母发了B音,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以B音的文字形式体现出来。在十大校园流行语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唇齿音和舌根音的双向变异。受方言的影响,许多方言区中f、h互相混用,主要表现在粤方言、客家方言等南部方言中。比如:灰机(飞机)、灰来灰去(飞来飞去)、黑凤梨(喜欢你)、粉可爱(很可爱)。第二,添加变异。零声母音节本没有声母、韵母,自成音节。添加变异主要是指变异过程中将零声母音节加上声母。在校园流行语中的表现有“口耐(可爱)”。“爱”本来没有声母,但是在变异过程中加上了声母n。

(2)语音手段。首先,用汉语的谐音代替。音近相同词语并不局限于普通话词语的谐音,也包括以方言语词音谐音和以普通话语词音谐外语音。常用流行语中以汉语谐音代替的较多,例如在调查中的“辣鸡”(垃圾)是以普通话语词音谐音,再例如“歪果仁”既有普通话语词音谐音,也有外国人说中国话特有的语音谐音,再例如“狗带”(go die)也是典型的一种。当然,调查中的“黑凤梨”则是由粤语歌曲而来,是粤语的语词音谐音。其次,用数字的谐音代替。自媒体时代大学校园的流行语用数字代替谐音的方式比以往更具有创意性。在所挑选的28条特殊形式流行语中,用数字的谐音代替的流行语共有11条,由此可见数字谐音在自媒体时代的热度。数字不仅可以实现实词的谐音替换,也可以实现对虚词的谐音替换。实词中的替换不仅仅局限于名词的谐音替换,也有M声词的谐音替换。例如,在此次调查中的“5555”是拟声词“呜呜呜呜”的谐音代替,数字“5”同“呜”音相近,表达伤心的情绪。再例如,调查中的“6666” 是“溜”的谐音,其最早是作为《英雄联盟》等竞技游戏的口头语而出现。在自媒体时代,“6666”成为了“牛”的谐音,表示称赞他人很牛,很厉害的意思,而“6666”的原意却基本不被使用。除“6666”外,利用数字谐音的还有 “886”“9494”等,但是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它们的使用率远不及“6666”。第三,用拼音的谐音代替。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的口语难以转化为书面形式,也有很多外来语的谐音无法找到准确的汉字进行代替,于是就形成了使用汉语的音节进行谐音的特殊方式,在此次选取的28条特殊形式流行语中共有4条符合上述条件。例如,“duang”其实是人能发出的声音的一种,但是这样的声音不符合汉语拼音规律也就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汉字,所以采用此方式来进行表达,这样的表现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谐音形式,并且点击率为64.86%,受大学生的欢迎程度较高。第四,混合谐音。在网络语言的研究中,谐音为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物,用字母、数字、符号对汉语、英语的语词进行谐音。自媒体时代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已经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的模式,网络聊天也成为了另外一种“说”的方式,因此它具备同网络语言相近的语言表现手段。通过搜索到的60条常用流行语和28条特殊形式流行语,我们发现以字母、数字进行混合的较多。例如,“3Q”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并且在特殊形式流行语中的点击率为78.38%。将数字和字母相结合,既方便输入,又吸引眼球,这是大学生们利用自媒体进行交流的又一创新。

三、结束语

自媒体的发展为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平台。在调查中发现,自媒体时代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其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语音变异和语音手段,呈现出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音特点。要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46

1 自媒体时代的概念

自媒体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手段,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够通过登陆一定的传媒平台,并在平台上一些新的信息、心情、思想、看法等,这种现代传媒方式就是自媒体,它是由人们自发传播,面向广大公民的新型媒体。当前社会上主要的自媒体有推特、微博、脸书、博客、空间论坛等。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体传播手段的时代就是自媒体时代[1]。自从2002年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发表的《We The Media》一书中提出“自媒体”的概念后,人类从此慢慢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2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2.1 自发性特点

自媒体最主要的就是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发性的意思,自己发动,自己来进行媒体传播,这也是自媒体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下,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户自己制造新闻并且新闻,他们可以选择个人比较喜欢的新闻和别人分享,也会直接转发信息,又或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改编后,总之这些方式都是按照用户自身的意愿,这也体现出了自媒体的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

2.2 即时性特点

自媒体另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由于它是借助于现代科技网络进行的,具有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即时性和快速性。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的,外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最新的新闻,比如现在一些重大的会议、演唱会、球赛,甚至是庭审现场,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等方式来进行播报,广大的微博用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信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3 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新闻信息的,在微博、推特等自媒体传播软件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新闻,新闻语言也不拘一格,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这些自己创造的自身新闻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烙印,体现出了自媒体时代个性化的特点。

3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自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优点,利用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自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文字、动画等进行教育工作外,还可以运用实时视频来进行教育工作。

3.1.2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教育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心事等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3.2 消极影响

3.2.1 低俗信息泛滥

自媒体由于多元性、自发性等特点,一些低俗的信息也开始泛滥,我国对于网络信息监控不够严格,使得不良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到处传播,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而且学校对于自媒体约束力不够强,导致一些暴力、色情、谩骂等信息充斥于自媒体中,并且得到快速传播,影响危害也比较大。

3.2.2 信息开放度过大,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涉及面也非常广,信息量也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2]。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4 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应对策略

4.1 进行正确的引导

为应对自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引导工作,做好先进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关于正确认识自媒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主题活动和宣传讲座。

4.2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能够创造绿色的自媒体环境[3]。高职院校需要坚决加强校园的网络管理,建立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网站,或者推荐一些先进性思想教育的网站。加强网络防御功能,阻止不良信息的进入和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网络使用的限制,还要请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校园网站的维护。

4.3 加强社会生活实践

社会是一个促进人学习和成长的环境,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理解生活,感受社会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自媒体时代是时展的趋势,自媒体时代具有自发性、即时性等特点,它对高职院校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因为其泛滥的信息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做好相关的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应对自媒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杰,徐静.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72-76.

[2]郑坚坦.新媒体时代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215-216.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3)

一、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

分析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需从何谓自媒体说起。所谓自媒体,就是指以个人作为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的新媒体总称。像博客、微博这样的自媒体面向的就是开放的不特定的大多数,而像微信面向的则是较为封闭的特定的单个人。

从自媒体的定义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首先就是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系统,受众只能通过向专业传播机构提供新闻线索并在被采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职业记者的笔触下新闻,而在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平台,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其次,传播方式多样化是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第二个特点。传统媒体经历了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传统媒体采取一种或者几种传播形式相结合,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融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自由组合。第三,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突显了一个字――快。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央视大火、没过客机坠落哈德逊河……这些突发新闻、热门新闻第一时间、第一手材料、第一信源都来自于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第四,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过程中穿受主体的“交互性”强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向传递,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自媒体传播具有传受关系交互性优势,也就是说,自媒体的主体既可以是新闻者,也可以是信息获得者。

二、自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当事人隐私的侵犯

在“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很多新闻都发端于自媒体,发酵于网络,随着而来的问题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和隐患――隐私被侵犯。2014年7月初,上海地铁九号线,一名“咸猪手”男子摸女生大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尽管部分视频中,当事人脸部被打上马赛克,但这名“咸猪手”男子还是很快被网友“人肉”出来,并在女孩报警后受到了行政处罚。应该说,这名“咸猪手”要为自己的违法违德行付出代价,并不值得同情,但令人担忧的是,网友不但通过人肉搜索曝光了“咸猪手”男子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且连他妻子、女儿的信息也一并曝光,甚至直接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进行“声讨”。互联网信息海量性和流通性的特点,使得获取一个人的信息变得非常简单。毫无疑问,“咸猪手”男的行为在此案中是违反法律并应受到道德谴责的,然而作为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却也受到了同样的人肉,将隐私暴露无遗,这一点值得思考。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与此案并无关系,他们的隐私应当受到保护。更何况对于孩子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咸猪手”妻子和孩子遭人肉搜索隐私受到侵犯并非偶发事件,明星因隐私在网上被泄漏成为新闻当事人,新闻当事人因遭网络人肉隐私受到侵犯不断推动新闻发酵的事情近年来在网络及传统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自媒体时代下如何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50-03

一、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校园文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兴的校园文化。这种新兴的校园文化有着它独特的特点,它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时代性。因此,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有关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研究有很多,但多停留在怎样建设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或拓展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等,从理论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规律研究却少之又少。本课题着重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搞好新媒体环境下新校园文化的建设。

2.实际应用价值

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才能遵循规律来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个性需求、人际融合与社会互动的需求以及娱乐和消费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

新媒体能满足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具有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内容及形式十富多样,传播源广泛,传播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便利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参与信息的反馈和再创造,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议和思路的要求。①

新媒体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要。大学生通过网上论坛、个人网页等平等、互动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主张,展现自我个性,从而强化个人价值,拓展心灵空间。

新媒体能满足大学生对人际融合以及社会互动的需求。新媒体消除了时空距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种族、、风俗习惯等方而的差异,提供了“无障碍”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大学生在新的虚拟空间里能畅所欲言,尽情宣泄,更好地满足自我表达和渴望沟通的欲求,有益于人的精神调节,也容易洞察他人的境况,寻找到谈话和社会交往的基础,加强同亲友和社会的联系,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寻回归属感、认同感和被需要感,实现感情沟通和社会交往。②

新媒体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娱乐的需求及消费的要求。新媒体的内容丰富并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多维度和全方位的感受,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体会美学和文化所带来的乐趣,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此外,现在的校园中,很多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在网上进行购物、交费、储蓄等。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经济的方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其次,研究好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更好的普遍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校园中的推广工作,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应该以新的传播方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既然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用新媒体手段刺激大学生的感官,从而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③

新媒体不仅仅为在校师生的学习、娱乐、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潜在的在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想意识和习惯,从而可以重塑或养成新的思维方式,进而成为创新型人才。如利用微博传达学校精神,微博讲座,博客讲座等形成等。加强和改进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在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之前,我们应当掌握好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新影响等理论知识,本文的研究就是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理论更好的去指导实践,更好的加强和改善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要把握时代的特点,找准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搞好新媒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时时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开展工作,也应善于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使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④可以利用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去指导实践,借助现代新媒体传播手段,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来拓宽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有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同样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运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来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新媒体方式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让大学生们更容易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好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接。①

二、新媒体及传统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学习中总是接触新媒体,然而何谓新媒体呢?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体系,由这些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称之为“新媒体”。新媒体包括网络以及手机等当今社会流行的传播媒体。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强等特点,它内容及形式十富多样,传播源广泛,传播成本低廉,是那些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也是新媒体的显著特点。这就为补充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2.校园文化内涵以及传统的校园文化特点

(1)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在物质环境、精神风貌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②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的这个大的空间内,学习与生活,参与课外娱乐活动等,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2)传统校园文化的特点。传统的校园文化特点十分显著。首先,传统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它可以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无论是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其次,传统校园文化具有实践性。传统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第三,传统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传统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文化,它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构建起来的。第四,传统校园文化具有群众性,无论是在校园生活、工作还是娱乐,都少不了群众的参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群众的一部分,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群众的参与下完成的。

三、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校园文化的特点

(1)时代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打着深深的时代刻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③现在是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时代,新媒体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它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在发展,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从学校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阶段,我国的校园文化是充满着抵抗压迫、争取民族自强的,各种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新中国建立以后,每一个阶段,校园文化也都有其特有的特色,时期的校园文化是激进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的增加;时期的校园文化则是批判性的,学生们戴着批判的眼镜看待校园的一切。在新媒体时代,校园生活也必然的存在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特色,大批的学生依赖新媒体接触外界,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新媒体传播自己的主张,这就赋予了新媒体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有机构成。高校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区文化、部队文化、企业文化、街道文化等文化都一样,都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不断加强,只有更加开放的校园文化才能被先进的社会文化所接纳,校园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面相市场和社会,更加开放。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会被社会文化这个大熔炉接纳。

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各种信息的接受和都是开放的的,校园文化也变的更加具有开放性。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有的信息都是全面的对外开放的,大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时也为大学生开拓了眼界。

(3)多样性。高校校园文化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处于主体地位的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胜、展示才能、施展魅力的舞台。校园文化的载体是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这包括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教育教学活动。

(4)创新性。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生机与活力。高校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文化。新媒体不仅为在校师生的学习、娱乐、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潜在地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想、意识甚至习惯,从而塑造和培养出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利用微博传达学校精神、微博讲座、校园文化论坛等。新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文化,为人们知识的掌握与观念的更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思想基础。因此,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特征。

2.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的变化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校园文化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着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制约又互相影响。当今的校园文化离不开新媒体,同样也离不开传统媒体,二者有其各自的特点与优势,相互推动,构建着新的校园文化。

(2)量变到质变规律。校园文化从传统媒体环境下发展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作用环境下,必定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媒体传播工具从少到多,就表现了这个规律。

3.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新媒体满足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具有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内容及形式十富多样,传播源广泛,传播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便利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参与信息的反馈和再创造,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获得解决现实问题方法的需要。④

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大学生通过网上论坛、个人网页等平等、互动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主张,展现自我个性,从而强化个人价值,拓展心灵空间。

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融洽人际以及社会互动的需求。新媒体消除了时空距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种族、、风俗习惯等方而的差异,提供了“无障碍”的人际交往环境。大学生在新的虚拟空间里能畅所欲言,尽情宣泄,更好地满足了自我表达和渴望沟通的欲求,有益于人的精神调节,密切了同亲友和社会的联系,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寻回归属感、认同感和被需要感,实现了感情的沟通与社会交往。⑤

新媒体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对娱乐的需求,也满足了其对于消费的要求。新媒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多维度和全方位的感受,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此外,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购物、交费、储蓄等,这种方式不仅便利、快捷,而且经济,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随着技术的进步,校园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第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校园文化。第二,我们要把握时代的特点,找准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搞好校园文化的建设,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去敲开创新人才培养之门。第三,先进的校园文化即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

――――――――――

注 释:

①周书俊,等.正确认识-5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J].新视野,2012,(2).

②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J].教育探索,2010,(8).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5)

泛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指把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平面媒体以及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等进行结合,共享资源,分布处理,全员参与,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信息产品,之后,通过媒介平台传播给各类受众。泛媒体时代,各类信息飞速膨胀,信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具有如下特征:

(一)媒介的便捷性

在泛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广泛接触各类媒介,而且可选择空间大,没有门槛限制。特别以手机等移动载体为代表的媒介,迅速走进广大受众的日常生活,发挥越来越大的信息载体作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越来越方便,不具有任何障碍性。

(二)社交化的信息传播

媒介接触的便捷性,给受众带来另外一个在传统媒体中不具备的特点,即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每个人都可以运营媒介,信息的传播不再是说教式的方式,更多的带有社交的特点,带有表述自己观点的特性。

(三)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强

以往信息的传播往往受制于技术,仅有有限的几种传播方式,多以文字、图片等为主,而在泛媒体时代,受众浏览的信息,通过更加形象化的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融合,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的全面化

相对于以往仅有少数运营信息的组织,现在,受众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支持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接受、交流不同的观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杂糅不同的观点,促进信息吸收各方观点,进而使信息包含的观点更加全面化。

二、泛媒体时代媒介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媒介的特征

纵观媒介的发展历史,每一次媒介的变化,无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交替,从而促进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当今,媒介具有如下特征:1.媒介的便利性。在泛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常常存在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空间、器物中,能够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触到各类受众,能够极大地削减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各类信息传播与受众更为紧密地结合。2.媒介的分众性。随着受众的细化,不同类型的受众对信息有着不同的消费性。现如今的媒介,可以更加有效地针对不同信息的受众群体,生产出具有不同受众特征的信息产品,能够很好的找到每个受众群体的兴趣点,促使信息具有更好的传播效率,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3.媒介的科技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与整个时代紧密结合,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个性和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的广泛应用性。媒介已能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产生具有特定受众群体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所传播信息的各种特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

(二)媒介发展的现状

现今,媒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被广泛接触的媒介是即时通讯工具,即时工具能够实时接收和发送各类网络信息,除了具有各类互动媒体的交互性等数字化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隐蔽性,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存在于网络中,传播者之间具有不可见性,且传播者之间的具有偶发性,因此这类传播工具具有传播者之间的隐蔽性的特点。亲密性,即时工具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亲密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使得交往更有深度,促使人人间的交流更能达到心灵层面。间隔性,通过即时工具的交流,与人人间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不同的是,表现为“人-电脑-网络-电脑-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且人人之间不可见。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大数字时代。大数字时代的信息急速膨胀,伴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相关技术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也不断形成,但也产生了无数的负面影响,如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惘、社会责任感弱化等。所以要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数字环境建设,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准则,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数字时代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媒介选择

(一)泛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在泛媒体时代各类媒介以其便利性,迅速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其间,各类媒介给大学生带来多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作为社会动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社会群体中感知到存在与价值,希望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组织群体,与兴趣相近的人接触和共同生活。通过便利与广泛接触媒介,大学生找寻到对统一信息感兴趣的群体,并加入群体参与各类活动,从而通过虚拟的社交活动达到现实社交活动的目的。2.媒介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拓展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在以往的价值观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今,学校积极构建各类教育平台,如微信、微博、QQ、网站等,实现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既提高了教育的效果,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其次,各类媒介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现在的沟通平台更加具有亲近性和可交流性,更容易被学生广泛认同,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3.媒介信息接触的便利性,导致大学生认知的误差。各类媒介信息铺天盖地,在众多媒介信息中有也很多虚假、恶意的垃圾信息存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没有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分辨各类信息的可信度,极其容易被各种信息误导和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从而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难度。4.媒介信息的随意性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监控的难度。各类媒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载体,还具有社交等功能,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中,既有各类信息消费者真实信息的传播,也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传播的各类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不经证实的信息,使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缺乏主动性,加大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跟踪难度。

(二)泛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造成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这深远影响,促使大学生对物质生活有着莫大的追求,进而导致其在价值观的形成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轻精神重物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通常都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同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3.重自我轻集体。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在祖父母、父母等几代人溺爱的环境中,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长大,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行为问题。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盲目崇尚自我,一切以自我利益为重,无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6)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实现腾飞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象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自媒体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政府信任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因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信任的建构方式,在宏观上冲击了公共管理的信任基础。就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要面对新的压力,需要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这样才能建立一条适合自媒体时展背景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指的就是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向不确定的大多数人群或者确定的社会个体传播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成为“记者”、新闻传播者、评论家,将自身持有的信息源或者观点通过麦克风、社交媒体公众号传递出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有着明显的交互性、自主性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WeMedia)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言论的自由度极高,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在自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流传速度、广度都有着极大程度上的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随之增加,能够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政府必然会有社会民众的坚强后盾,社会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普遍提升是自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社会个体广泛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造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信息、观点、态度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信息泛滥、难以甄别、难以管控的现象由此生成,“信息爆炸”就成为自媒体时代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该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以强制执行命令的公共管理工作开展思路显然不能适应时展要求。地方政府在该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认识到应该面对哪些挑战已经是路径建设的基础。

(一)行政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

行政方式指的就是以行政机构或管理者的权威为基础,通过行政体系采用强制性的政令,针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更为直观的讲就是以命令式为主的行政方式。在自媒体时代的驱使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机构的命令式行政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不是处于被动接受政令的状态,而是以观点或意见相互交换的姿态参与各项事务之中,提升社会各阶层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判断社会形势方面也要做出调整

众所周知,自媒体是社会大众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与世界知识体系相联系,随时随地向特定的某个人或不特定的多数人,发表或分享自己的看法、观点及新闻事实等信息的传播载体的总称。自媒体是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传播源的多元化必然造成虚假信息掺杂在其中,信息的可信度同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很多信息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违背,容易造成人们难以正确判断某一件事物真相的情况出现。为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调整判断社会形势的视角,通过辨别、控制、过滤的方式,将违背主流社会思想的信息、虚假信息、非理性言论剔除掉,提炼出自媒体时代下社会民众最真切的想法与意愿,进而判断出社会发展的形势。

(三)社会管理工作要承受新的压力

网络社会固有的特点非常集中,主要就是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的范围非常大,可以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会有当下最及时的信息存在。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员,各自的观点、看法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起来,流向广阔的地域。然而地方政府面对这一形势的到来必须应对其挑战,要增强政府部门应对新实践、处理新矛盾、承受新压力的能力。可是在最近的几年间,我国社会接连出现了多起性质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如启东事件、石首事件等。这些事件的产生普遍与自媒体、地方政府的做法有关,新媒体曝光事件真相导致民愤集中爆发,地方政府在事件处理上未能做到公开透明、方法不当、政府解释不及时,酿成重大恶性群体事件。

三、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是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明显提高的一个时代,该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社会发展的动态自然显得更加清晰。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建立起与时代背景相吻合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还值得去深入探索。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

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主动将政府工作进度、工作流程、工作现状公之于众,是与社会公众之间坦诚相待的一种表现。我国在2007年宣布实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并将该制度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之中,要求信息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互动。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必须肯定社会公众有着准确的判断能力。地方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需要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三点,本着社会公众有知情权的理念,将政府一切政务信息向社会公众无保留地公开,最大程度上争取到信息的主动权。毋庸置疑,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播内容的情绪性与失真性都会影响到政府的话语权。二是要不断探索出新的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主要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主,尤其是在出台某一项政策、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解释方面,不仅要以召开新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还要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向社会公众真实、可靠的消息,正确选择好政务信息公开的时机,增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力,如: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三是地方政府需要建立起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建立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的目的是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一种常态,一改个案信息公开的状况,确保政务信息能够高度的透明。其间地方政府需要认识到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工种平台的服务功能建设,将自媒体的服务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为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密切互动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建立集群众智慧的社会形势判断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了长达30年的市场化改革,而在改革中俨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利益群体,而这些利益群体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各自的利益。在这些利益群体的诉求驱动之下,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传播媒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自媒体这一媒介传播方式显然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普遍,同时人们探讨社会问题的视角、得出的观点越加理性化。为此,如何利用自媒体,发动更多、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众参与到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事业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这样执行才能更为坚决、彻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政府要与广大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渠道,在第一时间能了解到群众的疾苦、各项诉求及最为普遍和基本的意愿。地方政府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社会中的众多自媒体保持相互连接,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社会广为流传的事件,结合事件的真实性站在社会民生角度发表政府官方公告,表达政府的态度,让政府作为社会群众最坚固、最有力的后盾,这样群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决心和信心才能调动起来。

(三)坚守并牢固法律信仰来推进依法治理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社会以构建法治社会为蓝图,奉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各项社会主义事业都已经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公民社会权利受到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不久,我国就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就是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在该时代背景之下,各种负面信息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会不断地放大,有法不依、违法不记、执法松散的现象必然会得到改善,地方政府应借助自媒体传播这一广阔的平台,向社会各界宣布依法治理的决心,用法律的手段维护社会稳步发展,满足社会各界迫切需要法治的愿望,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维护甚至重塑地方政府在社会公众内心中的形象。自媒体的传播路径通常以“网状辐射”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信息源为中心向周围快速的扩散,信息的受众范围十分广泛。为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下足功夫,利用自媒体传播路径,将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性、公信力作为信息源,广泛的辐射到社会公众群体中去。这些信息源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内容,如:地方政府在加强法治工作建设中取得的新进展、惩治违法乱纪现象取得的进展等等。总而言之,在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必须要注意到最基本的三点,而这三点是该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一是行政方式要发生改变,要建立与民众之间主动对接的行政方式,一改政府发号施令而民众被迫接受的公共管理工作思想。二是社会形势的判断思路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相信社会公众的思维和判断,站在公众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展的走势,这样地方政府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中才能与时代背景相统一。三是必须要认识到依法治理的重要性,确保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源能够得到法律的重视,为地方政府顺利开展一切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注释:

①丁香桃.自媒体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政府信任的视角.管理世界.2017(12).180.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7)

在新技术新媒体带来媒介生态革命性变革并构建出新的媒介矩阵的情况下,电视同以往相比,虽然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做出了诸般的调整适应和变革,但依然渐趋失去“第一媒体”、“媒介之王”的地位与影响力。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表现出走向边缘化的趋势。

这一走向体现在现实实践中。就如胡智锋所说,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上升趋势面前,电视呈现出一个传统老大媒体的整体颓势。表现在:电视媒体的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关注度的下降、内容的相对封闭,造成了全行业的困惑和焦虑。0针对这一状态,尹鸿曾形象地称2006年的电视是“软媒介”(乏力),2007年是“冷媒介”(不火)。

困惑和焦虑的电视在2008年却一扫颓势,重新展示出其独特的传播价值。这一年大事频发,电视媒体也大展身手,表现不俗。尤其是它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更凸现出其作为主流传播媒体的特有优势和不可取代性。

5·12地震发生后,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矩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投入对这一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危机传播,为抗震救灾作出了不可忽视和难以取代的贡献。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我们当下世界的媒介矩阵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成。在这次整个媒介矩阵全力投入进行的危机传播中,无论是起到的作用还是获得的好评,电视媒体都是最突出的。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于5月21日到25日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72个受众样本的调查表明:53.23%的中国民众是通过电视第一时间得知汶川地震消息的.汶川地震发生后,95.37%的民众通过电视了解相关信息.接触各类媒体时间最长的是电视,平均每天为270.2分钟,81.95%的民众认为电视是了解地震相关信息最重要的媒体,81.78的民众收看了CCTVI,37.65的民众收看了灾区频道——四川卫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的电话调查表明: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在这次危机传播过程中。电视具有启发性的逆转式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去思考并认识,在新的媒介生态情境下,在新的媒体矩阵布局中,电视拥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具有哪些不可取代的性质,什么才是电视媒体自体的规定性,即电视媒体的自性(self-existence)。    一、危机、媒体、现代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风险化时代,我们置身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常态。风险社会不仅是现代性的直接后果.也成为了对现代性困境的总体性表达。

现代媒体也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动力机制就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的重新组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依赖于“象征标志”,即现代传媒的产生。现代传媒“使时间意义上的在场与空间意义上的在场分离开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传媒可以是“镜”与“灯”。是社会文化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系统。它不仅源于现代性,也能有效地促使人们反思和修正现代性。

现代性催发了风险的常态性存在,作为风险具体体现的危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事故、危害或灾难的形态呈现。它们共同具有的特点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威胁性和潜在损害性等。危机传播就是在具有上述特点的危机状态下进行的信息传播。

在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现代传媒系统都会行动起来发挥他们的功用,进行危机传播。

二、现代媒介矩阵中的电视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不同类型的媒介常常是高度地内部相关。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介在演化过程中历时地先后产生发展,又共时地处在由它们竞合所产生的媒介生态中。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描述媒介演化的过程,并认为媒介演化趋势是对媒介和技术存在前的传播手段更加全面的复制。媒介越来越不象媒介,而是更像生活(Live)。莱文森认为人类利用媒介尽可能地重建“自然”与“符合人性”的传播手段,同时克服了传播的前技术限制(缺少永久的记录,不可能远距离看和说,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等等)。早期形式的媒介为了克服空间或时间限制,最初放弃了“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媒介的后继形式又再次捕捉自然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媒介演化的过程和特征看。电视作为典型的现代传播媒介,处于媒介演化进程中的相对优越位置。它一直具有即刻进行视觉和听觉报道的潜力。因此.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期望电视能利用这种潜力。

在危机传播中,媒介矩阵中的不同媒体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在携手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地开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传播中形成竞争的态势。危机中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三类:1.关于危机的一般信息需求;2.危机中的个人信息需求。如寻求关于危机地区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等状况的信息;3.关于如何消除危机的信息需求,如雪灾中要求司机绕行以及动员公众救灾的信息等。一般认为,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危机传播媒介。如大众媒介一般用来满足第1和第3类需求,而电话和手机等个人媒介一般用来以上第2类需求。这种分工合作和同场竞争是在适应危机传播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虽然凭借媒介演化的成果和优势电视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也都将有关灾情几乎进行着全方位的“直播”,甚至新媒体如互联网上WEB2.0的即时反应、互相纠缠、复合印证以及结构性的信息提纯能力也使其微内容、微价值的聚合力量得到彰显。而在灾难的报道中,检讨制度缺失和举措失当这方面,平面媒体做得比电视媒体更加深人。

但无论我们横向从危机传播中组成媒介矩阵的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性表现,还是纵向从电视媒体自身由走向边缘到重回中心,都无法否认电视媒体认识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遏制住在新媒体挤压下的颓势,重新认识和展现了其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从媒介演变的进程来看,电视媒体此前出现颓势不是偶然的。自1925年电视技术被发明。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以来,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制作和播出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至使其不断地处于“再发明”的状态中.但直到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前,电视都以拥有影音兼备的电子传媒的性质占据着传媒王国的王者地位。由于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体系的网络媒体具有快捷便利、形象直观、互动性强等特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把网络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人正在增加.网民在网上浏览新闻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减少了与传统媒体的接触。美国一家公司调查显示,在因特网用户中,比以前减少了读报、看杂志、看电视时间的人分别达15%、20%和25%。作为传播媒体,电视存在的根基是拥有受众,但新媒体这种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大有撼动电视存在根基的可能性。

三、危机传播中电视媒体自性的凸现

重大突发性事件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像闪电撕裂天空.将危机推到社会前台。也展示出风险社会的底色。紧急时刻,电视媒体以其迅速敏捷的反应映证了约书亚-梅洛维茨的一段论述:(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已经开始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广播”世界。但这种改变并没有破坏媒介(如电视)在同一时刻将数百万人吸引到同一事件的能力。0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就行动起来.成都电视台的SNG车与地震两小时后到到都江堰剧院中学营救现场,成都电视台6个频道全部中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采用SNG系统24小时并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也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中断正常节目,直播《关注汶川地震》。截至2008年5月24日晚,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央视抗震救灾直播报道。

由此,电视媒体将自己独特优势激发和展现了出来。现场直播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做到采访报道、制作播出、接收观看同步进行,具有消除时空、实时体验的巨大力量和全覆盖性、共时性和情感诉求的超越其他媒介的能力。

电视能做到这一点,和它具有高科技的特征密不可分。即使是在网络传播时代,电视也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电视节目的采、编、播等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着高度发达的科技,能为人们提供从来没有过的辽阔视野与多方位的参照系数。电视可以通过画面与声音双通道的信息辐射,凭借每秒30万千米的传播速度,使信息传输突破时空制约,基本上能做到与事件同步。在荧屏上展示正在进行和发生的事务。双向中继采访、现场切换、临时插播、现场采访和电视特技等电视手法的采用,又不断丰富电视表现形式,扩大传播领域。在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下,作为一种大信息容量的动态传播媒介,电视能够并且已经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此过程中,它凸现出其最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实时的现场再现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它能在荧屏上即时再现人类感知所不及之处的场景。

但问题是,基于网络视频和网络传输技术的网络直播似乎也能在电视媒体最为核心的优势领域进行竞争。在近来世界上发生的很多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场域,我们都能看到网络直播的参与。网络视频本身也以其与电视同样的声画兼备的特点在蚕食着电视多年来形成的领地。

网络媒体在媒介演进的进程中固然已吸收容纳了在它之前出现的诸多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直播领域,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在以下几个方面仍不能和电视媒体相比,更不能完全取代电视:

在技术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编码和解码方面,目前的带宽水平使得网络视频在清晰度上和电视声画还无法相比: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8)

二、新媒体时代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最为独特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这种新技术的面世,它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以及实践要求。这种新型的技术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利用,逐渐地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逐渐被扩大优势加以利用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具体说来,新媒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说来:

(一)新媒体所独具的权威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在继承传统媒体传播信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传统媒体的优良作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正继往开来的为国家以及人民传播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与众不同的舆论监督力量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媒体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继成为国家进行宣传的窗口之后又一在高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覆盖性的特征。这里所提到的有关于的新媒体的覆盖性特征是指新媒体在面向社会公众的环节上,它充分的实现了向更广范围内的社会大众,更大面积的传播相应的信息,伴随着这个过程,也逐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强覆盖性以及强辐射性。众所周知,各种媒体类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各有所长,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充分彼此搭档,优势互补,促进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新媒体充分受这一与特征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夜店、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其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三)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新媒体以及自身所独具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扩大了信息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息的接受的便捷性、快速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所接收到奥的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以及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等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更为乐于接受和主动乐于尝试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一)将新媒体作为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高校努力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新媒体这一媒介广泛地应用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环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技术,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创新,在通过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深入到其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网络群体的特殊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个环节的开展,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育人、树人”的教学观念,逐渐引导学生突出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学习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格。

(二)逐渐培养出相对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者。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先锋,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及时地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感觉到时代竞争的压力,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合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双管齐下,做好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以及教育的工作。

(三)需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特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好好地利用,以便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通讯新媒体形式,诸如QQ、MSN等等通讯形式,都可以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和实时性。例如Email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并快速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助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出现。它同样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交以及传播软件而在新媒体领域极度活跃的。伴随着社会上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它自身的优点也在切实的显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如果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大学教学菱悦的话,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说是极其明显的。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大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在充分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两点做到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互动发展。通过广泛的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高校优秀课堂的广泛传播。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自媒体属于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平台。信息传播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内容通过点对面或点对点的形式,以内容过滤或信息采集的手段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这种信息传递形式和渠道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而自媒体也被称为私媒体或个人媒体。自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不同自媒体网络平台自由发帖、发表评论,获取别人的观点意见,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由此得出在自媒体时代下个体媒体人均属于自媒体传播的一个载体和门户。现代社会信息网络资源丰富,不同信息内容由不同的媒体人,个人意识形态呈现的空间增大,但是这种信息大爆炸情况下给网络信息过滤工作带来难度。网上信息多、传播快,一些虚假信息或具有煽动公众性质的内容在快速传播中将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大学生是网络使用主力军,在此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信息资源量大且复杂,因而需要在思想理念上加强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学习,在面对不同网络舆论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做到不盲从、不随意发表无根据言论。

1自媒体舆论的现状研究

1.1自媒体的传播特点

常见的自媒体平台有微博、博客、论坛、百度官方贴吧、微信和多种不同的网络社区。其中微博、微信和各类网站论坛等以图片、视频和文字信息为主要的传播形式,而播客则是以音频、视频为主要的传播形式。这些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平民化、个性化和低门槛、易操作以及传播快、交互性强的特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普及,人们在使用自媒体平台获取不同的信息内容、参与讨论不同的生活话题时,都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人均可以成为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创造者和使用者,并且更好的完成了“信息旁观者”向“信息当事人”角色的转变。人们利用自媒体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生活化、平民化特点突出。

另外在使用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时,成本耗费较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传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宣传和维系,并且还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多层审核,使用门槛较高。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的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加自由的获取和相关信息,常见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只要完成简单的注册,人即可根据平台供应服务商提供的网络模板和空间,在平台上图片、文字、视频和音乐等信息材料,总体入门门槛低、操作简单,可人人应用,这也是自媒体平台用户数量大、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在数字科技的应用下,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且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强,在信息以后,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因而具有交互性强和信息传递快的特点。

1.2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普通民众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支持下,完成信息的高度整合和高速传播,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知识联结体系,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分的分享和提供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途径的改变。自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促进信息共享和传播范围的扩大,但是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也给个人或集体带来名誉或精神上的影响。

网络舆论内容一般也是通过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等信息形式来呈现的,这些符号化的内容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和阅读兴趣,同时有效的缩短了人们的阅读时间,进一步促进舆论信息的广泛传播,实现人们意见、情绪和态度的公开性、综合性表达,具有反映多人意见和情绪的特征。网民利用网络舆论就某一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现公权监督和匡扶正义的作用,但是这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导致负面情绪的广泛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稳定。自媒体信息传播是在一个相对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谣言实行人身攻击或是传播虚假信息,将给社会大众带来严重误导,不当网络舆论侵犯人们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同时,影响司法公正。

1.3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储备人才,也是自媒体时代下自媒体网络平台应用和信息互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由于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基本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意识和公平意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性突出,因而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较强烈。“圈群文化”中关于自媒体核心理念在网络舆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此,需要积极改进网络宣传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根据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规律,规范网络市场,充分激发正能量,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人生理念和集体价值观。

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通过民主、自由和人权等名词的包装,向大学生灌输其政治理念,还有一些组织机构借学术、慈善和救灾扶贫的名义蛊惑大学生,在高校内渗透一些不当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社会取向。还有一些宗教势力会在高校周边与境外组织勾结,企图拉拢学生,鼓动学生参加具有扰乱社会秩序性质的活动,由于这些工作在实地中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相关组织机构的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举报较多,这就促使敌对势力和一些宗教组织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发表一些信息,诱导学生参加其组织活动。高校大学生由于是科技发烧友和网络主力军,因而受网络舆论诱导的影响较大,微信、博客、微博和不同网络论坛上,有一些境外敌对组织通过相关信息和内容的传播西方思想,动摇大学生信念,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使其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集体荣誉主义精神被弱化。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诱导下,自制力或是非辨别能力不足,将导致不良社会思想在校园内的传播,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创建。

2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2.1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网络舆论的诱导下容易发生偏离,但同时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由于参与度和活跃度较高,但是生活经验不足,明白是非的能力较弱,因而在面对网络舆论时,其情感、态度、情绪和意见等不够稳定,针对“快餐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观念上造成的冲击,亟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正处于学术研究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获取足够的交流空间,学习、社交范围扩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在网络舆论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传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模式,从扁平化传播转为立体化传播,实现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优势。另外在引导舆论的同时需要适当缩小身份认证带来的心理差距,促使大学生能够自主、自愿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来,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从而也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感知和信息学习能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的思想和情感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实际教育效果增强。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大便利,尤其是手机媒体的产生,因其双向互动和快捷方便的独特属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载体。例如通过自媒体活动调查和手机用户调查,能够实现具有高价值追求和高精神理念的社会取向舆情,并且能够在先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坚决抵制不良信息舆论的诱导,提高大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对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2.2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性挑战和教育性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而在选择自媒体平台和技术载体的过程中存在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根据统计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拥有QQ账号的比例在100%,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同自媒体社交平台不断增加,大学生中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数和比例明显上升。这些均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宣传、教育平台难以有效抉择的问题,影响思政教育工作开展。

另外,由于使用自媒体平台时,一些使用者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信息内容的审核难度增加。自媒体使用过程中本身就具有门槛低、入门简单的特点,使用者在信息和评论共享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力较小,大学生又存在使用水平高低的问题,导致对信息的甄选和辨别能力较弱。在信息高频更新和内容快速更新的过程中,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社会思想的传播效率难以提高。自媒体使用过程中具有与后现代性相融合的特点,在信息大爆炸过程中大学生的信息阅读和知识学习存在零散化、碎片化和扁平化的特点,这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由于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观念和意见复制现象明显,因而人们难以形成独具个人色彩的观点、意见,导致大学生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深度探析的学习精神。

3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3.1创新教育理念

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政教育工程属于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自媒体时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化,属于科技运用的最佳时期,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也应该与时俱进,鼓励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一般是组织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以说教的模式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知识属性的政治意味和理论性较强,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性内容,将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消化和应用,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一味强调书本内容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网络事件或其他社会话题,让学生根据网络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学生的是非价值观予以正确引导。

3.2整合教育方式

思政教育中需要注意话语表达者和话语使用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过分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知识教育,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善自己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个不同方面的需求。自媒体时代要更好的实现网络舆论话语权的掌握,学生首先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针对不同的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在弄清其是否具备可信性和可验证性的情况下再予以评论和转发。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不同新闻信息纷杂,一些大学生在浏览后不加思考和判断就完全转发,容易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散,这种行为既说明当代大学生缺乏新闻敏感度和信息甄别能力,同时又说明其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整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理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话题展开讨论。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案例分析或项目合作的形式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踊跃参与中增强对自媒体时代舆论信息的了解和甄别,并能够通过先进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完善自身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下的信息使用和传播行为。

3.3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时代下掌握社会舆论话语权,要有一定的公众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一条信息前需要考虑到事件本身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有意识的将这一内容要点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高校大学生能够起到思想上教育引导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规范其言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整合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舆论引导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背后的信息者真实目的难以考量,而当代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应该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某些社会现象,并能够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去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社交结构和社交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能够保持自己的观念和取向,不盲从他人,不毫无根据的散播未经完全证实的消息,维护网络秩序。

4结语

自媒体也被称为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主要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利用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自主化、平民化、私人化和普泛化的信息传递,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对象可以是特定的个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个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可以是非规范性的也可以是规范性的。自媒体信息传播与机构化和组织化的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特点不同,主要强调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传播内容上的要求则是个性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和获取的方式发生重要改变,人们信息接收量增加,信息传播的范围扩大,因而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的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些,需要积极研究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舆论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继而从高校思政教育角度出发,集中分析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理念与方法,提升自媒体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批准号为 MYZX201640 。

参考文献

[1] 钟小霞.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基于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64-68.

[2] 方计国.自媒体时代政府引导干预网络舆论的策略选择――基于信息技术视角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08:64-68.

[3] 李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的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45-46.

[4] 陈亚敏.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77-82.

[5] 潘新华,何小青.互联网裂变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49-51.

自媒体时代特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141-03

一、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全新数字媒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即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媒体的地位发起挑战。关于自媒体有多种定义,最被大众认同的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我将其理解为个人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渠道,以个人电脑或移动手机作为信息终端,个人信息,已达到分享信息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生活形态的多元必然导致诉求表达的多元,自媒体的出现,正好符合这一需求。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保证了自媒体发展的技术支持,让很多人都成为 “自媒体人”。

二、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有明显的特色

(一)铺天盖地的信息量

自媒体有铺天盖地的信息量,这种现象是由自媒体数量、自媒体信息量和受众的数量共同决定的。且自媒体拥有不确定的受众群体,一条微博经过“粉丝”的转发以后,受众可能会达到数以千万计。

(二)分享性、主观性与随意性

传统媒体一贯以“独家”作为信息的重要价值,而自媒体却以分享作为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报道方式或报道内容上,传统媒体追求“客观、真实、准确”,并认为这是确保拥有忠实受众,拥有权威话语权的手段和基本要求。而自媒体的“报道”多为主观意见的表达和感性的认识。传统媒体在报道中,由于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对事件的报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而自媒体在描述某一件事时,往往带着自媒体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就是主观性报道。另一方面由于受专业素养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自媒体人只能获取事件的部分信息,虽然报道的是事实,但信息片面、不准确,不免有盲人摸象之嫌。

(三)多向互动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是以单次单向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单次是信息基本上之传播一次,即使有二次传播,传播的影响力也要比第一次弱得多。所谓单向传播,传统传播方式是由媒体到受众的传播,很少存在媒体与受众的互动。而自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的传播以多次多向为主要特征,信息经过转载和评论后呈非中心、几何式裂变传播,所形成的影响和传播力度也呈几何级数放大。

(四)积小流以成江河的传播效应

传统媒体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往往在开始最为明显,其他媒体转载、转播后,影响力递减,后续的深度报道和思考,只有少数的受众会关注,类似于地震与余震,可以视为“地震式传播”。自媒体的传播开始只局限于者的社交圈,但被无数自媒体人转发、转载后便被更多的受众所了解、转发,最终成为江河似的信息洪流,我们称作“山洪式传播”。

(五)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

传统媒体中,媒体传播信息,受众接受信息,二者的行为泾渭分明。自媒体和受众的关系是“传受合一”的,传播者即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

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受地域限制,仅在很小范围内发生,自媒体时代中,受众可以通过交流平台频繁的互动,交换观点。

(六)自媒体人的自由自在

传统媒体严格的行业准则和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使得传媒工作成为严谨又庄严的工作之一,但在自媒体时代,注册、观点、、传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况且自媒体并没有固定的传播模式、传播场所、传播人员,使人既能切实感觉到自媒体的存在,又很难准确的捕捉和把握。

三、自媒体负面舆情的产生和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中,负面新闻大多是经过审核、符合政策或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传统媒体报道,媒体主导着舆论走向。而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人都可以是负面内容的传播者、制造者。传统媒体时代中,促使主流媒体正面定调便可以消除负面事件产生的影响,但在自媒体时代中,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自媒体时代舆情危机的特点是建立在自媒体的特点和舆情危机的产生原因上的。

(一)负面来源多样化,消息“绝对封锁”成为空谈

个体即媒体,这是自媒体时代的真实写照,所有拥有社交能力,能运用新兴媒介、传播信息的个体,都是自媒体人。在这样自由的传播活动中,消息的“绝对封锁”只能成为空谈。

(二)信息大爆炸

在自媒体时代“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下,任何能引起公众强烈兴趣的信息,尤其是负面内容会从的那一瞬间开始,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受众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舆论,都更加难以捉摸。

传播速度并不是信息爆炸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其实在于“非中心、几何式裂变”,以微博为例,甲的信息在他的社交圈引起关注,甲的“粉丝”乙将感兴趣的内容转发后,又将被乙的“粉丝”持续关注、转发。

(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现象在自媒体时代变得轻而易举,互联网将整个地球变成一张巨大的网,任何事情都能够传“千里”。

自媒体时代下,负面事件的影响会被空前的放大

1.微博和网络论坛的直播功能使某地方的局部危机可能演变为全网的群体讨论,甚至演变成为线下的。2010年9月,一名叫钟如九的女孩因拆迁引起自焚的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并最终形成了一次重大危机事件,使当地政府的声誉受到恶劣影响,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被免职。

2.网民的猎奇心理和盲目心理促使他们对负面事件进行恶搞、对负面事件主人公进行人肉搜索等行为。这种行为使得本身简单的负面事件以丰富的形式广为传播,增加了危机的危害性。这种影响由于传播过程的不可控性,会发展成为一种强大而不可控的舆论力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影响到司法程序的公正,对当事人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

(四)自媒体人的主观情绪引导自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

我国社会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异常突出,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会成为自媒体传播的内容之一,仇富、仇官情绪占据了部分自媒体平台,当这种情绪和扭曲的价值观便引导这个群体的舆论导向,所有不符合导向的言论都将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五)滋生谣言的“沃土”

微博、微信的普及使个人成为信息源,尤其是新浪微博认证的名人、媒体记者的言论,都成为舆论的风向标。这种现象为谣言的产生、传播提供了便利,使谣言更加容易蒙蔽大众,传播更加迅速,破坏力也更强。近几年因通过网络传播谣言引发的刑事案件数不胜数,例如甲型H7N9疫情在某地出现等,互联网安全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六)自媒体主宰舆论导向,全媒体危机凸显

微信、微博作为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已经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也主导着大众的舆论方向,官方媒体的权威性明显减弱,舆情危机已经演变为全媒体行业的危机。

四、自媒体时代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

应对“舆情危机”,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应该各有作为。

(一)政府部门

为了尽量避免自媒体舆情危机给政府部门带来影响,首先政府部门要从自身做起,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行政,科学决策,从根源上减少工作失误。

其次政府官员应该提高行政水平和个人修养,遵守法律法规,注重公众形象,端正作风。

第三,应对自媒体时代舆情危机,应该做到防患未然,反应迅速,态度诚恳,立场坚定,客观真实,对症下药。

自媒体舆情的发展需要发酵过程,政府部门应做好舆情监测工作,为舆情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传统媒体时代,个别地方政府应对媒体批评采取“一堵二拖三掩盖”的措施。但在自媒体时代,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一是堵不住,自媒体的舆论来自千万自媒体人;二是拖不得,自媒体的特性,往往让危机的影响力、破坏力越来越强;三是无法掩盖,自媒体的传播渠道无处不在,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应对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自媒体保持顺畅沟通,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回应媒体。对于需要核实的舆情,官方应该立即表明立场,介入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公布最新进展。在表明态度,公布结果时,要客观真实,做好充分的调查核实工作,答复有理有据。部分地方政府在发表声明时会选择传统媒体,无异于隔靴搔痒,由自媒体引发的舆情危机,必须在自媒体上及时作出回应,才能得到自媒体人认同,才能改变舆论导向。由此看来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传统媒体

自媒体已经悄然发展成为影响力巨大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年轻社会群体更加关注来自自媒体的信息,而广受关注的舆论热点大部分由自媒体首先披露。2013年6月26日公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最近三年,在自媒体上曝光的反腐舆情事件达156件,是传统媒体的两倍。”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将自媒体披露的热点舆情作为深度报道的线索。但由于自媒体人大部分并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和手段,造成“主观式报道”和“盲人摸象式报道”层出不穷。《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个自媒体舆情案例进行了研究,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应对自媒体时代舆情危机,传统媒体能做的有很多。

形式上,传统媒体应该借鉴自媒体传播的优点,完成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化。严格来说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并不符合“自媒体”的定义,但是其通过自媒体载体出现,能够影响到自媒体的舆论导向。

在传播内容上,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对自媒体上的质疑声进行积极回应,对自媒体谣言进行澄清,对自媒体反腐、揭露社会丑恶现象进行声援,树立权威性和品牌效应,夺取网络话语权,将舆论的发展趋势把握在手中,这既是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也是传统媒体的责任和良知。其次,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平台在转载、转发信息时,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权威有效,才能够赢得受众的信任。第三,传统媒体应该重视对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严格把关,避免让自媒体的主观性、随意性占据了官方微博的宣传阵地。

注 释:

①边八哥.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舆情危机[EB/OL]/u/2533817942.

参考文献:

〔1〕彭小毛.自媒体时代及其舆情应对[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8):59-62.

〔2〕沈蓉.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J].中国科技论坛,2013(7).

上一篇: 档案一体化管理 下一篇: 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