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标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32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1)

一、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1.基本概念。市场监督管理是经营管理的一般理论。它主要依靠管理学、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市场中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中的问题。从广义上说市场监督管理包括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容,还涉及到市场管理方式方法的建设。现代市场监督管理更注重培育市场监督管理文化,优化市场监督力量的配置,体现市场监督管理活动的发展创新,构建独特的发展理念体系,注重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下提高市场主体生存竞争力,满足市场主体长远发展需要。2.重要作用。科学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下发展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运营机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人才的配置,构建相对专业的市场监督管理人才队伍,有助于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市场监督管理经验积累与理论方法的推广,有助于大力推动我国市场监督管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监督管理活动还满足了市场资源个性化发展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市场主体规范性经营,建立市场品牌,促进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有重要价值。

二、市场经济下市场监督管理主要问题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2)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质量监督和指导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深化体制改革 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行,但应该看到,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部级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 1、完善工程技术监管模式 工程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严格执行。要继续分层次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进行强制性和标准性的培训,进一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和标准性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要把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控制标准,把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 2、实行全面质量监管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内容除了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外,应突出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工程建设各个行业主体的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首先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其次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第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 3、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

二、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指导模式的措施 1、强化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但过多的介入往往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易于造成市场混乱,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同时要保证市场活力,过度的监管在保持市秩序的同时也部分地扼杀了市场的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市场活力,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相对弱化对其他业主的管理,既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他业主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其能动性,又能保持市场的稳定。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这个问题。用科技的手段,检测建筑工程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管,并且要保证开发商和建筑商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2、树立技术权威性,增强执法权威性 面对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工作人员去了解和学习。要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技术培训工作,使监督人员能够自觉学习、掌握新标准、新规范和操作规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要面积监督层面和管理层面,更要面向一线操作层面。通过技术培训的制度化,培训多样化,并采取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培训考核和现场检查相结合,集中培训、调研、交流等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和遵守相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意识。使现场工作人员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行为规范,提高知法、守法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夯实综合基础。 3、创新监管手段,改善监督方式 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强有力支付下,由原来的眼看、手摸等手工方法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质量监管。创新技术不仅大大加快发展了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确保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提升了工程质量监管的水平。 4、提高服务意识,确保资料和报告真实性 要进一步强化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质量检测行为,严肃查处出具虚假报告等不良行为,真正做到重要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直接进入数据系统,减少人为因素,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查询检测结果,实施对检测行为的实时监督,以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测机构数据库管理,将检测机构的不良行为记入数据库,定期公布并作为对检测机构考核的依据。 积极推广先进软件,促进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同步检查制、复核制,保证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准确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真实性。 三、结语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监督职能发生转变的新形势下,相关人员必须从国家、社会、人民利益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严格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实现。工程质监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监制度,严格遵循质监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不断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1] 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33(7):227—228. [2] 庞长峰,乔焕新等.建设工程质量监方式及内容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8年9期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3)

工商管理是依据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日显重要。以下就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一、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主要特征

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霞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公平有序为主导。基于工商管理的非功利性,其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秩序,营造市场经济的大环境。(2)监督手段比较多。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必须坚持把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合理的督。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求加强工商管理监督的法律建设,同时加大工商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于市场经济中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处罚,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秩序。(3)监督范围广。有形市场及无形市场都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如对市场经济主体及其开展的竞争、合作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监督。

二、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要求

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要求体现在:(1)转变监管方式的要求。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的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树立创新的意识,改变监管的方式,从而实现监管效能的提升。传统的市场监管多为运动式的管理。属于事后的监督,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就要求变革监管的方式,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指导,采取事前指导,教育的方式来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市场参与者所遇到的纠纷,工商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行政调解手段,及时化解双方矛盾,切实维护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还应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对各个企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等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监管。(1)依法行政以及强化监管的要求。依法行政指工商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行政管理。对于那些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监管部门的行业,应该交由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例如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其市场交易行为应该有银监会、保监会来进行监管;肉禽蛋奶等领域应该交由农业部门来进行监管。对于其他部门相互推诱的事务,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从而确保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从现有的市场监管范围来看,市场主体的准入、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广告监管等都属于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重点,应强化监管。在市场主体的准入方面,不但要做好准入和退出监管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市场主体的结构能够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要加大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划分重点整治地区,把侵犯驰名商标、恶意商标抢注等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增强查处力度,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对于新兴行业以及新兴领域,工商管理部T应该变革监管方法,实现有效的监管。

三、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重要意义

1、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工商管理部门机构在规范市场、促进合法经营、维护市场主体、监督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中国的市场经济主体准入制度更加理性和规范。在主要的管理系统中表现为按照中国市场经济的准入制度,根据审查商业登记制度进行层层审批。

3、保障市场公平。对于市场及主体行为的规范非常重要,工商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发挥了其自身作用,很多的监管手段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和商标的注册实现的,因此经营活动要符合市场的规则,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工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大力实施监督,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通过实施多项反垄断监督和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措施,改善中国市场经济的投资环境,所以要创造有利的投资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企业要提高商标权的保护意识。商标是一个企业和商品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也是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趋势。一个企业的商标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对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也具有显著作用。

4、促进法律的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在市场经济下对工商管理的具体责任及管理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进行市场管理时必须依据法律,并且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从而维护法律在市场经济下的权威。在进行监督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实施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法律监督。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使企业管理的监督和执法过程透明和合法。对于市场主体经济的经营行为,加强对货物质量的监管,同时对于加大违法调查和处罚力度,尤其应注意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以及运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对现代化的工商管理理论以及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

【参考文献】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4)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任何的项目工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必可少。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很严重,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可能导致交通瘫痪,对于城市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大程度的减少其造成的影响,挽回损失。同时,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是市政工程施工的保障,也保证了城市的安全建设和发展。当然,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还可以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起到预防作用,在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介入和管控,找出并清除安全隐患,又可以有效的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有所提高,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同时,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工作针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相关的规定。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基本目标

2.1避免或减少安全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发生

市政工程关系到民生,而且关系到消防、交通和电力等很多的部门,市政工程的安全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政府必须非常重视市政工程的安全工作,提供的产品必须是安全系数极高的,而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市政工程的各项资料要详细分析和评估,并且严格管理,对于施工阶段要严格管控,发现安全隐患绝不手软,立即清除。同时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监督体系执行效果,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最大程度的进行减低,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说更要不予余力的进行提高。

2.2保证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施工人员是市政工程的施工主体,所以施工人员的安全关系到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基于施工人员的重要性,市政工程施工中,要特别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人员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相比很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施工现场环境对于施工人员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工作环境,除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外,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必须改善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增加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给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可靠地法律保障。

2.3强化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

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最主要的是依靠安全管理机制,这也是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对于安全管理机制非常重视,部分国家再生产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由此可见,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监督施工现场工作的同时,对于安全事故有很好的遏制作用。

3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监管责任

对于市政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而且要重视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在施工领导工作时,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对于施工中的责任要进行详细的划分,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于管理人员在施工中的权力义务要进行明确,全面贯彻“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理念。不仅如此,对于安全管理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也要加强,使相关单位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把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3.2加强队伍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安全管理监督队伍对于市政工程施工开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知又关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管理人员对于施工工序和工艺全面的了解,对于技术规范要认真学习。对于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要制定工作计划,合理的安全各项管理工作,而且在施工开始前,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对于违反安全管理条例的施工人员予以严厉考核。

3.3正确处理与周边环境关系

市政工程在招投标中的活动是周边环境影响因素最重要的一点,而在这个阶段中如果不谨慎对待,那么就会让某些违规企业有机可乘。同时,要选择专业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工作,保证中标结果的客观性。政府的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正视自身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安全管理工作。

3.4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是代表政府实施安全监督,其行为要求具有强制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权威性强化的同时,也是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的过程。要依据现有的各项工程项目安全规范,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事实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判定。要建立健全对有形市政建设市场的监督机制,完善招投标的相关制度,强化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要全力规范权力的不当运用,减少乃至杜绝权力干预安全监管工作。

4结束语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市政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其质量和安全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部门要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威铭.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5)

一、主要目标

围绕“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加强源头治理、标准化生产、档案记录、质量追溯、依法惩处、合法用标等重点环节建设,确保我区品牌农产品的优质可靠。建立健全以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体系队伍为主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及时发现并消除“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品牌农产品的公信力。

(二)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三)强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全面提升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

二、专项检查任务和内容

进一步落实属地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全面开展品牌农产品认证管理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督。

(一)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机构以及工作经费保证情况。

(二)检查品牌农产品认证监管资料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要求档案记录真实、资料齐全、分类有序,便于认证检查、效能监督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

(三)检查品牌农产品认证管理有效性(工作机构认证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现状和检查员职责履行状况)、生产经营规范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质量安全性(源头有保障、生产有规范、产品有检验、出厂有标准)、包装标识合法性(产品有证书、有包装、有标志,并合法有效)的自查工作。

(四)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巩固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各市县“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发展和监管的配套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建立情况,检查员、内检员和技术骨干人员培训情况,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认证环节的审核和证后市场监督检查情况,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问题查处情况。

(五)开展重点市县、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检查工作。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强化产地环境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投入品整治和规范用药,集中开展企业和基地现场检查、产品质量检验、标志规范使用等三个方面检查。以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水产和畜禽养殖以及动物卫生监督为工作重点,规范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强化市场准入,加大追溯工作力度,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三、专项检查方式

这次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主要由五市农牧(业)局组织实施。各县(区)农牧(业)局对辖区内基地和企业进行自查。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督查。

(一)自治区农牧厅负责全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督查工作。

(二)五市农牧(业)局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县(市、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工作。

(三)各县(市、区)农(牧)业局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自查工作。

(四)自治区农垦局负责所辖农场和企业“三品一标一名牌”产品监督管理的自查工作。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自查和现场检查阶段:20*年5月26日至5月30日,完成自查工作。6月2日至6月6日,各市完成对辖区内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检查,6月12日前,请各市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报送自治区农牧厅市场信息处和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6)

关键词: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市政工程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是指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监督措施,进行一个全方位、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达到一个零事故率的目标,尽可能的保障施工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这些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消除事故隐患于萌芽期,从而有效的利用设备,减少对施工工作人员的伤害。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顺利如期完工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而保持零事故率和施工设备的安全是市政工程如期完工的两个关键点,对此,需要对市政工程的安全施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其意义重大。首先,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有利于降低事故率,提高市政工程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期望。“施工现场,安全第一”是每项市政工程施工的最优先目标追求,这不仅是关系到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如期完工,更关系到市政工程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率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的正面形象,同时也证明了市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进一步的招商引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市政工程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基本上,市政工程和普通人民群众联系更为紧密,与日常活动中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对此,更要注意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口碑,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利益所在。最后,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有利于提升市政工程的效益。市政工程的安全施工,从眼前看,有利于市政工程的安全到期完工,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整个市区的改造优化升级,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谓是“弊在一时,功在千秋”。

2市政工程中存在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的问题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区域也随之由小变大,逐步扩张,这期间有更多的老旧桥梁、危房、城中村被拆迁,更多的公园、立交桥、绿化带、公路被建立或扩大,这些市政工程在施工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施工问题。

2.1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市政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市政人员政绩、升迁。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市政工程只是“面子”工程,应付上级检查尚可,投入使用,则万万不能,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市政工程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更包括市政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而引发的使用安全问题。这是市政工程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2.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市政工程的施工是一个持续性很强的项目,项目一旦确定开工,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必须随之实施,包括一整套的安全监督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如期安全完工。但,很多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形同虚设,施工监督人员对它置若罔闻,究其原因,不过是监督管理体系“水土不服”,上行下效,“官僚气”严重,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监督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一整套的监督管理体系被束之高阁。

2.3市政工程建设缺少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随着国家“简政放权”的一再号召,虽然各地也掀起了下放权力的高潮,但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市场化运作,却困难重重、疑云密布。很多地方的市政工程,并没有经过公开招标的程序,而是指定个别资质不够的企业单独施工,这样的市政工程项目必然会问题重重。同样,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不规范的暗箱操作比比皆是。这都相对降低了市政工程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被形式化,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深系民心,事关大局,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在保持市政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整个监督管理体系在整个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

3.1加强管理监督体系人员的意识建设,提升管理监督人员的责任感意识建设是贯彻整个监督管理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动摇、首当其冲的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市政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监督意识建设。首先,要明白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漏洞所在,有针对性进行安全监督意识教育,不能走“形式化”安全教育的道路,同时对安全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意识要求,只有整个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在实际的执行中,才能游刃有余,有始有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开设专门的安全监督意识培训班,提升整个监督人员对安全监督的认识,理解每项监督工作的监督价值,提升安全监督者的责任感,同时要求相关监督人员掌握必要的监督行为规范,培训结束时,进行安全意识考核,考核不合格不予进入安全监督体系。最后,制定详细的安全监督计划和合理的安全目标,让每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不是一味的盲目监督,乱了分寸。

3.2完善市政工程施工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工作监督工作计划市政工程施工的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的关键。这种不完善既包括工作计划的不合理、不合适。也包括监督人员配备及执行方面出现的难处。因此,一方面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市政工程订立不同标准的安全监督管理巡视计划,因为各个市政工程的侧重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实行统一标准,否则会造成市政工程质量的千差万别。根据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实行不同的安全监督管理规划,才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另一方面,要合理配备监督管理人员,只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消失在萌芽期。

3.3坚持市政工程的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社会主义市场化是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坚持合理化的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是保证市政工程如期安全竣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市政工程施工社会主义市场化运作不仅是出于节工省料的考虑,更是为了市政工程安全有效施工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施工人员安全将会得到极大的保障,对于整个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市场化运作过程中,不易产生腐败,“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的问题,并且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市政工程的施工项目运作的过程,对于提升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结束语

在互联网快常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增加了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的曝光率,但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漏洞依然存在,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建设,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坚持市场化运作市政项目,才能解决市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城市化建设中增加一分安全感。

参考文献

[1]杨隋军.我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探讨[J].赤子,2014(05):211-211.

[2]张奎霖.市政工程现场的安全控制[J].新材料新装饰,2013(08):19.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7)

1.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企业年度检查、产品抽样检查、市场监察等。企业年度检查是指各级管理机构对辖区内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一个标志使用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质量及标志使用行为等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定。企业年度检查的重点是企业产品控制体系状况,特别是生产投入品使用状况、生产记录档案留存等;产品抽样检查是指对已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产品,采取监督性抽查检验,产品抽样检查的重点是产品质量重要指标的检测与评估;市场监察是指对市场流通中的“三品一标”产品的标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场监察工作的重点是有效标志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1.1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促进法律法规条款的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质量安全法》和相关的管理办法,加强了农产品生产法制法规建设,强化了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全程全面监管,生产经营者负首责、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和监督”的监管理念;《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指出,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认证认可条例》要求,认证单位要对其认证实施跟踪调查,对认证结论严重失实的,要追究责任;《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要求,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必须包装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应的法律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到执法管理工作范围,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将全面促进各项法律法规条款的贯彻落实,对安全生产农产品起着重要的督导作用。

1.2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进

实现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环节多、链条长,要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组织模式,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的生产加工方式,建立了“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质量有标准,用标有监管”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入手,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通过“三品一标”的品牌效益,带动了农业标准化发展,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就是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的各项制度和要求,依法对“三品一标”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全面监督控制,激励生产者积极、自觉地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强生产者发展品牌农产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1.3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不容忽视、日趋重要的一项工作,成为农业部门无可推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必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来。从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从执法监督角度看,农业部门要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职能,主要是依托各级“三品一标”管理机构工作体系来执行,包括产地环境监督、生产标准化督导、产地准出、包装标识使用、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强化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2.我省“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现状

吉林省自1990年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以来,吉林省相继于2003年、2007年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工作。目前,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785个,有机农产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8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2009年,全省“三品”产量达到3340万吨,实现产值48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8亿元,带动农户278万户。

我省始终坚持“认证与监管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以“全面加快事业发展步伐,大力推进依法监管进程”为主线,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先后制定了产品抽检制度、企业年检制度和市场监察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属地监督、分层管理”的工作格局。从监管组织看,吉林省“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主要由省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2010年初,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年度检查计划、产品抽检计划和市场监察方案,由各地管理机构按照计划要求,具体主抓落实。目前,全省具备“三品一标”行业自律监管资质人员15人,并且都集中在省级管理机构中,基层管理机构监管队伍薄弱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监管依据看,“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主要遵循行业自律的原则,依据《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实施监管。部分管理机构得到本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授权,主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监督;从监管实效看,全省大部分管理机构还没有得到本级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授权,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行业自律执行,监管措施还很薄弱,监管实效性不强。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吉林省“三品一标”市场影响力不够强,包装标志使用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面对新形势、新时期和新问题,吉林省的“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3.1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既是是长期性的工作,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性的工作。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实施。目前,“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覆盖了60个县(市、区),能够独立承担产品认证、生产监控、证后监督工作。但是,还有部分县(市、区)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明确,监管长效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实效性不强。这些问题极大制约着“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的开展,“鞭长莫及”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要从“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三方面入手,产地准出的监督管理是监督管理工作基础环节。“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前沿是证后监管的关键点,生产者能否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主要依靠基层管理机构现场检查和督导,基层管理机构在“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应及早确立并理顺“三品一标”基层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监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管职能并落实工作职责。

3.2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明确授权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等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为目标,以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出发点,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全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职责明确、职能完备、机制完善、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具体要求

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工作职责、建设标准、工作运行机制、档案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一)工作职责

1、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基本职责是开展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工作。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

2、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组织并监督辖区内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3、负责辖区投诉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等工作。

4、承担辖区内被监督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现场监测。

5、根据各区、县(市)卫生监督所设定的权限,开展卫生行政许可、采样监测、违法案件和突发事件查处以及大型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实行医疗机构、职业卫生分级监督。

6、负责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统计等工作,负责乡镇(街道)卫生监督报表的统计、汇总,并定期将卫生监督信息和统计报表上报区、县(市)卫生监督所。

7、负责乡镇(街道)卫生监督工作的督查和考核;负责公共卫生管理员(助理卫生监督员)、联络员的日常业务指导,负责对公共卫生管理员(助理卫生监督员)的考核和行风纪律的督查。

8、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监督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建设标准

1、人员组成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工作人员一般为4-6人,负责卫生监督执法的人员须经过培训并取得卫生监督员及行政执法资格证件。各地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择优聘用公共卫生管理员(助理卫生监督员)。

2、经费保障卫生监督派出机构是辖区卫生监督所派驻乡镇(街道)的工作机构,房屋建设、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公务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应按照浙编办[20*]8号文件的规定纳入辖区财政预算。

3、业务用房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用房应满足日常卫生监督执法调查取证、办理发证、投诉接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的需要,人均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40平方米。业务用房包括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装修格式应当统一,其中办公用房根据工作用途,包括个人办公及办公环境、会议室、档案室等;辅助用房根据工作用途,包括罚没物品暂存室(库房)、卫生间等。

4、办公设备和执法装备

(1)统一配备监督执法车辆,车辆外观标识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每个派出机构至少配备一辆执法车辆,满足日常卫生监督现场检查、违法案件查办、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的需要。

(2)配备办公桌椅、衣柜、文件柜、电脑、扫描仪、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通讯工具、碎纸机等必需办公用品和照像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取证器材,并配备必要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设备。同时应加快信息化建设,配备因特网接入设备并安装使用全省统一的卫生监督软件。

5、形象标识制作统一的形象标识、标牌。机构正门应当悬挂“*区(县、市)卫生监督所*(中心乡镇、街道名)分所”的牌匾,牌匾为立式悬挂。办公室门外应当悬挂卫生监督分所标牌和卫生监督徽标,徽标须符合卫生部的规定。正大门上方统一悬挂卫生监督徽标,卫生监督徽标两侧分别为“中国卫生监督”和“CHINANATIONALHEALTHINSPECTI0N”字样,字体格式为黑体,卫生监督徽标和中英文“中国卫生监督”字样颜色均为蓝色(可参照杜邦公司施必快2K漆RT0815宝石蓝),底色为白色。

6、政务公开内容办公场所应制作统一格式的政务公开栏,公示内容包括分所的工作职责、执法人员姓名、照片、监督岗位职责及管辖区域范围、接待制度与投诉举报处理规范、卫生行政许可项目、办理程序、卫生监督员誓词、投诉举报电话、分所责任区域示意图等。

(三)工作运行机制

1、管理考核卫生监督派出机构隶属区、县(市)级卫生监督机构领导,实行垂直管理,并定期进行考评。区、县(市)卫生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综合(稽查)管理机构对监督分所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稽查和指导。派出机构按照区、县(市)卫生监督机构的统一安排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工作开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派出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各区、县(市)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具体考核。

2、实行分所长负责制派出机构设立分所长,卫生监督员在分所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公共卫生管理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协助卫生监督员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上报所在地区域内新开办食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各种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并协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本区域内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3、工作制度(1)AB岗工作制;(2)一次性告知制度;(3)首问负责制;(4)工作例会制;(5)重大事件报告制;(6)工作责任及责任追究制;(7)文书、信息管理制度;(8)接待制度;(9)档案管理制度;(10)服务承诺制度;(11)学习培训制度;(12)廉洁自律制度;(13)工作联系制度;(14)卫生检测仪器管理规定;(15)执法证据、没收物品保管处理规定;(16)区、县(市)卫生监督所要求制定的其他制度。

(四)档案管理

档案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挥网络优势,采用电子化文书管理,统一格式,便于查找。

1、业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管理;以一个管理相对人为单位建立一个监管单位;为监督对象建立专门的基础档案。按照《浙江省卫生监督行政相对人档案整理规则》(试行)的要求;依据一户一档的方法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经营主体经济户口档案;并输入计算机实行网络化管理。

2、文书档案

(1)专项检查:要求有计划或通知、过程性资料、2-3张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小结等。

(2)投诉举报:要求有投诉举报受理登记表、监督意见书、现场检查笔录、2-3张有文字说明的照片。若属取缔的;则另制作“取缔报备表、卫生行政取缔决定书、卫生行政执法审批书”。

(3)各类报表:包括年报表、汇总表、本底(登记表)等见电子化管理内容。

3、照片档案

每年按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执法等分类归档成册。照片档案按照要求归档。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9)

多年以来,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一直是以“消费、减负、治乱”为中心,通过几年来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随着新时期下的物价形势:“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应找准职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市场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

第一,法制观念不牢固。从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来看,当改革把价格决策主体由政府推向市场后,思维习惯,管理方式、工作作风都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转轨后市场调节的价格,经济尤其是法律调节力度十分薄弱,在放与管之间,位与为之间,责与权之间有点无所适从。从经营者来看,部分企业在价格决策自充分的情况下,陷入了“企业定价自由论”的误区,认为“价格放开了,愿定多高就定多高,谁也管不了,”造成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乘隙而生,屡禁不止,市场价格秩序受到了扭曲。

第二,价格法规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价格部门要当好经济游戏的裁判,必须有相应的规则作保证,虽然有《价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价格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但面对低价倾销、牟取暴利、价格欺诈、囤积居奇、合谋涨价等复杂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缺乏明晰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如对合谋涨价、囤积居奇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可以进行处罚,但如何界定,缺乏尺度,导致在查处这些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时依据不足,底气不足。

第三,执法力度不到位。价格行政执法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许多市场价格监管的政策界限、定价标准、定价依据没有明确规定,一些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收费存在人情管理。另外,价格法律法规履予的处罚措施有限,检查难、处罚难的局面十分普遍,也就造成经营者和收费单位前查后犯、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

第四,对放开价格的监管还未形成共识。虽然,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放开由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形成,按照《价格法》的要求,政府价格部门对价格的管理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对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只有管理形式、方法、力度不同,没有“要不要管,应不应管”的问题,可有些人把价格放开搞活与管好管住割裂开来,甚至对立。

第五,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价格秩序混乱。每当国内外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局部商品供求发生变化时,有些经营者便制造各种谎言来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第六、思想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强。长期以来的工作重心是行政事业性价费的监管,使对待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上存在不愿、不肯、不想管的思想观念,开拓精神不强,再加上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是个体经营者,检查难度大、阻力大、取证难、处理难,怕引起矛盾和冲突等原因,没有采取过多的方式来监督市场价格行为,导致一些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途径

(一)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是物价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要认真贯彻《价格法》、《价格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价的意识和手段,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从宣传、服务、检查、规范上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

(二)转变思想,加强基层物价队伍建设。①让全体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责任和紧迫感,实现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思想转变。②建立和完善价格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社区价格监督网络、职工价格监督网络站三大价格监督网络,拓宽工作领域,激活工作思路,强化业务培训,造就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价检队伍。

市场监督管理标识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是建筑业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建筑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就企业而言,施工现场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对城市而言,施工现场就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促进建筑业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建筑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对促进建筑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进而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1、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前沿阵地,一个项目制定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均要通过施工现场这个“舞台”来完成。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项目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是施工现场管理要进行的任务;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使场容美观整洁、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有序、施工有条不紊,也使得安全、消防、保安工作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能给项目的全体人员带来愉悦的心情,使与项目有关的各方达到满意。

2、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展示企业形象

现场管理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射出施工企业的面貌,对外起到向社会宣传的作用,好的现场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社会荣誉,还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尤其是现在投标时建设单位都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给考察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选择施工队伍时他们会对自己认为满意的企业打出高分,使企业的中标可能性增大。

3、施工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焦点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职能部门,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安全消防、交通运输、文物保护及周边居民等,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遵守各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搞好与各职能部门及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相处的结果会直接对施工现场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个别情况下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项目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同时施工现场管理还涉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安全监督部门等,做好与各方的和谐共处至关重要。

二、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分析

1、提高企业全员现场管理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笔者认为,抓好施工现场管理,要以升华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为先导。众多的建筑施工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已形成了共识。是的,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这还不够。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可以试想,一个施工企业上到经理,下到建筑工人,如果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不重视,或是认识不清,就不可能把施工现场管理搞好。不断升华全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

2、建立科学的现场管理机构

(1)项目经理责任制。放权给现场指挥人员,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充分发挥其施工现场的主导作用。项目经理根据自身的施工条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人员、机械、生产、进度、安全、质量的统一协调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建设监理制。我国自1984年开工的鲁布革水电站隧道工程首次实行建设监理以来,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得以很大提高。大量技术、组织、协调及质量监督等项目管理工作由监理单位承担,建筑企业由于监理压力,强化内部管理约束机制,提格管理自觉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1)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上一篇: 股权转让的税务风险 下一篇: 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