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46

户外活动的策略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园关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研究,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策略,确保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策略

1.制定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检查制度。幼儿园设立园舍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记录。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前不仅要对场地、器械进行检查,还要认真检查幼儿的着装情况,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整理活动器械,清理地面杂物。

2.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根据幼儿园班级数量、幼儿年龄特点及运动量的大小统一安排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采取分班、分区、分阶段交替活动的办法,确保户外体育活动在同量不同时的情况下全面开展,减少了因为场地人数过多导致的安全事故。

3.普及安全运动常识和安全保护技能。编写《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保健手册》,以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支撑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定期组织安全保健培训,提高教师的运动专业知识和安全救护技能,掌握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户外体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措施。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指导策略

1.调整添置运动器械,创设安全的运动环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不同功能、安全好玩的体育器械,巧妙添置、调整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这些器材融合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与安全因素,形式多样,一物多用,充分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强化环境教育性,设计制作安全标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户外场地上的危险地带,并设计了安全警示标志。随处可见的安全标志随时提醒着幼儿,强化了安全意识。

2.合理安排活动量和运动强度,选择科学适宜的活动内容。全面了解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特点,熟知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合理安排活动量和运动强度。注重动静交替,避免了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幼儿带来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3.尊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指导幼儿安全运动。教师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带动的同时给予方法的指导,使他们都能获得发展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指导活动时循序渐进,为幼儿讲解动作要领及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自我保护的要领,做好示范动作,帮助幼儿掌握并熟悉动作。

三、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策略

1.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设计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等等。同时,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要提醒幼儿注意运动安全,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随时清点人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防御能力。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幼儿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如跑、跳、投掷、跨障碍物等的正确动作,运动器械怎样操作、取放等。在具体练习中,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幼儿的体能,使幼儿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并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经验,增强幼儿自身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2)

小班的孩子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蹒跚,易摔跟头,教师应把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避免摔倒擦伤。且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欢远离成人独自玩耍,应选择离大操场较远的一块小空地作活动场地,避免大操场上喧哗声音的影响,也不会被教师忽略。

二、注重活动方式,以动带静,内容轻松

刚开学时,小朋友之间彼此不熟悉,交往很被动,因此,户外游戏中教师要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交往也渐频繁,自由活动的机会也可随之增加。自由活动中,教师应常暗示活泼爱动的孩子带文静的孩子一起玩,使全体幼儿都对户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看着幼儿眼睛讲话;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幼儿就会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探索学习。

三、用丰富的材料吸引幼儿

小班孩子的特点是比较恋旧,喜欢玩相同的游戏。那么,教师就要在材料上多下功夫,相同的游戏,不同的材料,新奇又保证安全。毕竟游戏是相同的,容易成功。这样每个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通过努力就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例如:游戏“小兔搬新家”,第一次活动时,是用很大的海绵泡沫垫做搭建桥的材料,第二次换成小板凳,第三次换成沙包。胆小的孩子第一次玩的时候,常常是站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在建桥,第二次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了,也许只是有点胆怯地帮着搬了一张椅子,但是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同时也会觉得,原来并没有第一次看见的时候那么难,到第三次,他就会很活跃地搬沙包了。材料不只是在数量上要多,在玩法上更要会一物多玩,保持多样化。

四、活动过程情景角色化

教师可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进行运动,使幼儿围绕着内容自己想象情节展开活动,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如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把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利用器械设计成不同的游戏,并赋予它一定的游戏情节,孩子们扮演某一角色,在愉快的游戏中提高动作技能。

五、活动规则简单易行

幼儿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的规则加以约束,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有趣易行的规则。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3)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21-0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与理论背道而驰的现象司空见惯,经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超载及忽略幼儿主体性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呢?接下来我就几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组织策略。

问题一:重形式,轻技能

案例1:蚂蚁运粮

首先,教师以蚂蚁过冬要运粮的情景引出活动,接着讲解活动过程:先爬过封锁线,再爬过独木桥,最后来到布置好的场地,运沙袋回家。在整个游戏中,教师一直以运粮食的情景为主线,串连各个环节。如秋天到了,小蚂蚁们没粮食可以过冬,小蚂蚁们要运很多的粮食才够吃,小蚂蚁运回一次粮食后可以再次出去运……

从表面上看,这个体育游戏趣味性强、情景逼真,但缺少必要的体育元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幼儿把爬、钻、驮等动作演练了一遍,至于怎么爬、怎么驮,教师一句话都没提,更不用说示范了。显然,教师比较注重游戏形式,忽视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尤其是体格技能发展的意义。根据新《纲要》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既要重视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要引导幼儿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接受一定的挑战,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问题二:重目标,轻安全

案例2:花样玩球

本次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幼儿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花样玩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该教师在组织幼儿探索花样玩球活动之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事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材料(纸箱、绳子、呼拉圈、球棍等),并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借助这些材料进行花样玩球,玩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最后教师特别交代了活动的安全事项,要求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如果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还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提醒幼儿注意活动的安全。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危险性可能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指导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也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在活动中,有一个小男孩选择用球棍这种材料来玩球,小男孩用力高挥着球棍用力敲打皮球,其中有三次球砸到了边上的同伴。很显然,像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事前能加以特别地强调,那么,也许对于玩球棍的幼儿来讲,就可能会多一点心眼儿。这个小男孩也许会因教师的事先交代而倍加小心,不至于误伤他人。

问题三:重设计,轻需要

案例3:投掷沙包

练习投掷沙包中,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设了三条不同颜色的投掷线,要求幼儿用肩上挥臂投掷的方法进行投掷,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沙包落下的位置。每个幼儿投掷三次,每一次的投掷结果都要作记录,即沙包落在哪一条投掷线上,就要在相应颜色的板上做个记号。幼儿练习投掷并按教师要求做好记录后,教师引导幼儿对投掷结果进行统计并做适当的小结。统计小结后,该活动转入下一个活动。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投掷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挑战自己,使自己投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幼儿练习投掷后,教师能对练习情况作适当的小结,及时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启发幼儿进一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时会投得远,有时却会投得近呢?进而使幼儿体会到投掷方法与投掷距离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掌握正确投掷方法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但是采用这种记录方法将每次投掷情况记录下来的活动设计是否妥当呢?根据幼儿活动时的生理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强度与活动的时间,所设计的活动本身应是低强度,活动量不宜太大,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通过提高活动密度,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以上体育活动时出现的这些问题,若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到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接下来我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策略调整。

策略一:正确运用示范教学法

1.选用合理

体育活动中不能盲目的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略幼儿活动技能的获得。我们要根据活动难易程度及实际水平,合理选用示范教学法。如果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或动作本身的难度不大,一般不用或少用示范的方法,而是多采用让幼儿自由探索的方式来进行,然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点评,使经验得以共享。但是如果活动的内容较多,且动作难度较大,如案例1中的学习爬、驮的技能,则可以直接采用示范教学法,而且要求教师在亲自示范时,动作要标准到位,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帮助幼儿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同时,教师还要边做示范边进行语言讲解,使幼儿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也获得听觉信息,这样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榜样作用

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在初次练习之后,请个别动作做得比较好的幼儿再来示范动作,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学习,来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率。在幼儿做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动作进行讲解,以使幼儿更好地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

策略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合理规划场地

教师应依据避免幼儿活动时互相碰撞的原则对活动区域作合理设置。由于幼儿在自由探索活动中可以自主地选择材料,选择不同的玩法,因此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游戏活动类型。为了让幼儿玩得安全,同时也方便教师对幼儿的管理,案例2中场地可以这样划分:分成绳子区、呼拉圈区、球棍区等,选择不同材料的幼儿就要在不同活动区域里玩,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相互碰撞。

2.选择最佳观察位置

在幼儿自由活动中,教师除了应站在特别需要留意安全的活动区,如呼拉圈区或球棍区等,还应注意自己所站的位置,确保视线能看清楚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且便于移动,以便处理突发事件。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安全保护,使幼儿能够轻松愉快地活动。幼儿由于在体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给予帮助,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策略三:合理整合活动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4)

1.教师教育观念认知上存在偏差。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的延伸,但对动的开展持消极态度,在一日活动中很少能组织幼儿开展好户外游戏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虽能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游戏活动,但对活动的目标缺乏整体意识,仅仅满足于让幼儿自由玩耍的心理,而对户外活动中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等缺乏高度重视,师幼在活动中的互动效果不佳,因此不能充分挖掘户外活动的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

2.幼儿园活动材料的缺乏。幼儿园户外活动材料的缺乏也给教师组织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或多或少有一些户外游戏器械,如攀登网、秋千、滑梯等,但由于数量为足,无法满足当前幼儿的需求,加之有的已陈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自制玩具容易损坏且相对于幼儿人数来说,种类及数量都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农村幼儿园经费较紧张有关,当然也并不排除教师的主观因素,一些教师认为能应付一天的常规工作已相当紧张和疲劳,哪有精力去在自制玩具和户外活动上下功夫。

3.教师活动组织相对单调。从教师的一日活动计划与户外活动的组织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按照现成的教参照抄照用,很少考虑幼儿的水平发展存在差异,对幼儿的户外活动重视不够,即使开展了活动也不讲究活动效果。在户外活动过程中仅仅以一个保护者出现,没有以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身份参与到整个户外活动中去。因此,也就不能充分培养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难以调动和提高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更谈不上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有效互动了。

4.教师开展活动时随意性较强。户外活动本应是开放性、趣味性、运动性、自由性的,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满园是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孩子们自由在奔跑、玩滑梯、爬攀网、荡秋千……老师们则聚在一起聊天或玩手机,即便是有的教师略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其指向性目标也不明确。也许这一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是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师幼互动的一个真实现状。

二、形成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原因

幼儿园户外活动师幼儿间低效的互动成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分析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主观因素:很多幼儿园在思想上都很重视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但教师在行动上却不能和幼儿园要求保持一致,落实不到位,虽然老师的周计划中每天都有户外活动,但并没有真正地把户外游戏活动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为了应付各级检查而制定的周计划只是形同虚设,我们教师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随机性较大,部分教师甚至根本不能够按照活动计划要求准时开展活动。尽管周计划中对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次数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教材中每周只提供一个户外游戏,其他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而教师懒于动脑研究,又缺乏学习,没有开展活动的素材,时间一长,江郎才尽,户外活动也就成了放羊式看管,师幼儿互动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客观因素:幼儿园在组织开展户外活动时场地与器材不足,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班与班之间在户外游戏场地设施的使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尽管幼儿园也有各种活动区域的设置和划分,但有的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全体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因此也就不能保证师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的有效互动。

三、形成户外活动师幼有效互动的策略

1.蹲下身来,用童心与孩子交流,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有效的互动首先从心开始,师幼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是挖掘户外活动的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实现师幼有效互动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了解幼儿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并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告诉幼儿。这样有助于提高有效互动的质量,并有效地推进互动。

2.放开手来,给幼儿探索空间。放手不是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幼儿的探索行为会随时发生。教师大胆放手,积极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指导的策略以及方式、方法等,既当好保护者,更要做好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师幼之间才能有效地互动。

3.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保证,也是开展好户外活动,有效提高活动水平的条件。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快、更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状况、问题及需求,并有能力及时地给以帮助和指导。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25-02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重视晨间活动,并通过每天安排合理的晨间户外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让幼儿形成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一、当前晨间户外活动的现状

当前,很多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晨间户外活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幼儿园对活动场地没有科学的规划。早上开展晨间活动时,往往是全园幼儿一窝蜂出来同时活动,有时间上的量,但没有活动的“质”。2.教师对晨间活动认识不足,意识淡薄。有些教师把晨间户外活动看成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材料的提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3.晨间活动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注重个性发展,或散放或抓紧。由于晨间活动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因而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都没能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导致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既浪费了晨间活动的时间,也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合理有序的活动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科学合理划分户外活动场地

教师在开展晨间活动前,应根据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和户外场地不同等特点,划分不同功能的体育锻炼活动区。如在操场中间铺上塑胶垫,构设蹦跳区、钻爬区、平衡区,便于幼儿进行蹦跳、钻爬等活动;跑道地形比较长,适合行走和奔跑,可以构设合作走跑区;操场周围的草地上适合放置大型的体育器械,构设综合区;围墙和教学楼的墙上可以利用废旧轮胎,设置“练兵场”和“攀岩墙”,构设投掷区与攀爬区等。那些分布在教学楼前面、后面和侧面的场地,或是楼顶平台等,只要我们稍加利用,所有的户外场地都适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要充分挖掘本园的体育环境资源,科学设置活动区域,让有效的环境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只要对幼儿园的空间稍加开发和利用,就能使幼儿的户外活动区域进一步拓宽,使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2.合理投放活动材料

晨间活动的材料是丰富的、多变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彩的。丰富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晨间活动时如果能提供适合的材料,对于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十分有利。晨间活动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的、牢固的、实用的,除了购买还可以自制。教师可组织家长及幼儿自制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符合活动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器具和材料。例如,用各色布贴缝成形象逼真的小袋鼠跳袋,用废旧纸箱制成机器人穿的盔甲,用红色长条形的布制作狮子舞绣球……这些由废旧材料制成的晨间活动材料,既美观又实用,既有趣又安全,吸引着幼儿全身心投入,激发了他们的锻炼热情。

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玩具材料本身应具有层次性,适合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我们还应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1)小班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欠佳,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动作不协调、易疲劳,所以适合使用相对简单安全的材料。比如,在走跑类的玩具中,让小班幼儿玩一些拖拉类的玩具或是骑小车等简单的活动;在钻爬类的玩具中,让小班幼儿玩动物钻圈等大一些、高一些的活动器械。(2)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中班幼儿依然喜欢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有趣味性的玩具材料。虽然相较于小班,中班幼儿的智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能尝试独立思考,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实现大跨步的飞跃。因此,我们可以在小班晨间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帮助中班幼儿取得更为明显的进步。例如,平衡木的练习,小中班都是要求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但两者之间的平衡木还是有差距的,中班的比小班的要窄小很多。(3)大班幼儿喜欢有挑战性的材料,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因此,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动作技能要求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高,能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如跳跃区中的跳舞毯,幼儿按箭头指向进行前、后、左、右的开合跳跃,需要身体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提高难度,按音乐有节奏地跳。跳跃区还有跳皮筋、跳竹竿等有一定跳跃难度的玩具;走跑区的轮胎车,在拉轮胎车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力度和控制方向的能力等。

(二)丰富晨间户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1.选择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创设趣味盎然的户外活动场景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活动刚开始时,活动材料的趣味性使幼儿很感兴趣,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不爱玩了。为了保持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将材料进行整合,创编成有情节的游戏来吸引幼儿保持运动的兴趣。如在跳跃区中,我们可以悬挂颜色鲜艳的气球、水果等,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小班幼儿模仿小猴子、小袋鼠的动作,不断地跳起碰摸;让中大班幼儿站在桌子上跳起触物,从而提高跳跃能力。在“钻爬区”,我们可以在钻筒的顶部添上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圆形钻筒像米老鼠、三角形钻筒像小靖蜒、方形钻筒像青蛙)。这些可爱的形态会使幼儿想玩爱玩,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有挑战性的材料也会引发幼儿的兴趣,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比如,在钻爬区,我们可以在爬网上设置机关,悬挂颜色各异的小星星,让幼儿从爬网下匍匐爬过草地时,摘下小星星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谁摘的星星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在区域活动里就应设置各种游戏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井然有序地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在开展活动时,即使教师有对活动提出取放器材、脱放衣物、与同伴交往、活动范围等要求,但是他们往往还不能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因而需要教师与幼儿约定游戏常规,并且在晨间户外活动开始时,教师还要时刻注意提醒幼儿遵守相关的活动常规,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幼儿进入某个活动区域时,提醒幼儿先看一看该区的活动标志、器材,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这样做,既能让幼儿形成遵守活动常规的意识,又有利于幼儿正确地掌握该区的动作要领。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建立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时的常规、安全游戏的常规等,促使幼儿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能井然有序。在活动初期,也许会有很多幼儿对区域游戏不熟悉,不知道怎么玩,对此,在区域活动前我们可以用轮流参观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各区的内容和玩法。每参观一个区域,教师就为幼儿介绍区域内容和玩法,耐心示范,并让幼儿尝试玩一次。这样既可以让幼儿熟悉规则,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区域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和接收教师制定的常规,教师还可以在设定常规时请幼儿参与讨论,与幼儿共同商议并确定常规的具体内容。

3.教师观察指导,调动幼儿参与晨间活动的积极性

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幼儿往往通过游戏来积累运动经验,提高运动能力。然而,如果没有教师有目的地计划和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晨间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可以有效地调控晨间活动,促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发展。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启迪引导幼儿,支持幼儿的游戏,激励幼儿去探索和发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在开展活动前,主班、配班教师先分工,由主班教师关注幼儿的状态,配班教师则负责晨间家长接待工作。教师观察时不宜定点(某个固定项目)、定人(只注意某个、某几个幼儿);观察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便于观察幼儿的表现、指导幼儿的锻炼;尽量减少幼儿的“三类行为”,如观望,不参与活动,频繁交换器材,干扰别人活动。其中,需要教师重点观察的是:是否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处于锻炼状态之中;是否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是否有个别幼儿需要帮助。在晨间户外活动中应以观察、指导为主,同时还可以采取平行游戏的方式,即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施加影响。这种参与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态度,增进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也能成为幼儿模仿的范例或榜样,有益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帮助他们提高活动的自信心和勇气,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6)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03-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能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大胆、自信、乐观、勇敢等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锻炼、主动探索,不断尝试,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阶段是儿童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天生爱玩,体育活动带来的动态学习过程,能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研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

一、 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通过自身教学观察与研究,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及教师在指导策略上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一)教师成为户外活动的导演者

教师在活动进行中指导方式过于主导,使得幼儿单一的模仿,丧失了让幼儿自由思考、自由探索、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得整个过程过于机械化。

(二)放养教学

在器械活动中,教师很简单地把活动器械随意一发,让幼儿自由任意玩,失去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对幼儿智力、体育技能的开发没有产生积极地引导的作用。

(三)保证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天气、场地、安全等等各种因素极大限制了户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空间,现在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等同于早操,时间短,形式单一,材料简单,难以长期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大型的体育活动集中于每年一次的运动会,难以体现户外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无法长时间大范围的保持。

二、 户外体育活动的合理安排与计划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内容,内容选择上既要符合幼儿年龄已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的水平不一,即使参加同一项活动,要求也有所不同。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切忌"拔苗助长"设计活动的难度高于幼儿已有水平,也不能放养式教养,设计活动的难度低于幼儿已有水平。

(二)避免形式单一化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常常发现游戏进行没多久,幼儿就出现了疲倦感,无心继续参与,主要是教师在游戏活动的形式上过于单一化,毫无新意可言,只是单纯的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并没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 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融合到实际的教学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在2012年9月制定的,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文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的起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石,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现我根据我们幼儿园中、大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针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指导策略的优化,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主导式的活动指导

教师的主导式活动指导是我们户外体育活动中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种指导策略。首先教师的身份是活动策划者,时间、地点、教育计划决定了活动的主要性质与主要内容,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教师的角色和身份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从一开始的策划者开始教授活动方式,从活动中观察,适时参与,及时引导,调节气氛,随时掌握着活动的进程与节奏,随着身份的转换,其起到的作用也相应的在改变,所用的教学技巧也需要在不同的身份、作用转换中适时调整,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活动的节奏,必须掌控在教师手中。

(二)活动指导层次分明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均有个体差异,每个人在同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参与性、适应性、融合性、积极性等等不尽相同,一切因人而异,所以活动一定要有层次感。幼儿第一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应该先知道体力消耗小难度低的活动,以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兴趣为主,再循序渐进,逐步加强难度与强度,一步步地提高幼儿对活动的适应性,再通过一些相互竞争来促使活动习惯的养成。同样在单次的户外体育活动中,起始的情景导入是激发幼儿的运动神经,动作示范是对幼儿身体的舒展,初步热身后逐渐加快活动节奏,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促进身体与心理的全方位锻炼,适时调整节奏,时而紧张,时而舒缓,保证幼儿的体力与身心在整体活动中得到最快乐、健康的发展。还有就是教育材料的层次,在选择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身体机能与承受能力,保护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够成功驾御这些材料,不会因无法使用而懊恼退却,从而丧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情感鼓励指导

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开放的空间里放开心情,身体各项机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对自我情感的抒发。现在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对孤单,林立的高楼大厦使他们失去了随意奔跑、自由狂呼的空间,压抑的社会环境让他们的情感趋于麻痹,他们渴望自由,向往欢乐,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兴奋,感受到激情,体会自信和勇敢,不断完善人格,健康、快乐的长大。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情感的牵引,多利用鼓励的言语和赞扬的表情,鼓起幼儿的自信心,发掘他们坚强的毅力,迸发他们勇敢。幼儿在接触活动初期,对新事物的恐惧让他们退缩,我们一个微笑或一个小小的鼓励动作都会给他们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迈步向前,敢于尝试,不管他们与活动的契合性多大,你的持续鼓励都是他们继续的动力,我们都应该看到孩子内心深处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而教师就是牵引这股能量的最好桥梁。我们不要忽视我们的每一个表情,不要吝啬我们一个小小动作,更不要难以启齿一句轻轻的赞扬,我们要让幼儿的成长更健康、更全面、更完美。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身心发育非常迅速的时期,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充分尊重与理解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育计划,细致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全身心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与体魄,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学前教育资源网.

[2]吴炯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7)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动作协调发展,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中大班的孩子们由于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教师指导上要轻松一些。而小班孩子,如果没有老师的激发引导,小朋友往往表现出左右观望,不知从何玩起,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有效的组织小班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呢?

1.选择安全舒适的场地,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是活动的重要条件,小班幼儿的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加快速度跑动,容易摔跟头,因此,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比较安全,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跑,不必担心跌倒,手腕、膝盖等身体部位擦破皮,发生流血事件。

2.不断探索活动的组织方式

2.1 以情景贯穿活动始终

小班幼儿年龄小,易接受直观、形象地教学,他们会对一个游戏、一个情节所吸引,从而带着兴趣去游戏、去学习,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在实践中,我们都尽可能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找好主题,让幼儿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准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放松。使幼儿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全面地进行身体练习。如在游戏"小白兔钻山洞"中,我们把场地美化成有花有草、有蘑菇的地方,幼儿和老师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来到场地上,幼儿会被情境所吸引,游戏的兴趣大大提高。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拔萝卜,并让幼儿开动脑筋,突破重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自然轻松的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是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在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很大,为了每节课都能吸引幼儿,还得准备直观、形象的教具,使幼儿的每次运动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2.2 教师的动作、讲解、神态还应富于儿童特点,全面吸引幼儿,从而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3 关注幼儿兴趣,寻找互动契机,不断创新游戏内容

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要算是《小孩小孩真爱玩》了,每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每次都是老师来说孩子来做,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就不积极了。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了开展的一物多玩,为什么不能一个游戏玩出花样来呢?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小动物走,于是开始让孩子们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回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所有的孩子都积极的参加进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在说完摸摸这、摸摸那后不在由自己来决定模仿什么动物,而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开始只有个别的幼儿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说开了,有的孩子说学小青蛙跳回来,有的说学小鹿走回来,小蝴蝶飞、袋鼠跳等。老师呢,也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这一下孩子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体育游戏不在仅仅是走、跑、跳,我们的游戏又加上了动脑筋、语言表达等等。孩子们的动作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这些发展都来源于一句话: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2.4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安排要科学合理,注重达到科学的锻炼运动量

小班幼儿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排1个集中体能锻炼的游戏,游戏时间为6-7分钟,提供自由玩耍的材料3-4种,每种游戏材料一般不低于幼儿总人数的2/3。这样的安排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我们遵循时间短、次数多的原则,一天安排上、下午两次户外活动。这样,孩子活动时就比较专注、活动量也增加了。

3.为幼儿提供安全好玩的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们选择了如垫子、动物钻圈、蹦蹦球、轮胎、呼拉圈、平衡木等这些器械。通过情景化的活动设计,让孩子在垫子上练习各种各样的爬、翻滚等动作。

4.科学指导并建立良好活动常规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指导幼儿的活动,还要详细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常规

4.1 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目标,确立具体的目标和重点,还要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我们还要精心准备好活动课,注重幼儿活动的密度及活动量,随时调整幼儿的活动量,确保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4.2 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为了让户外锻炼有序有效,必须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活动常规。如建立材料使用常规,让幼儿知道材料使用后要放回原处;建立锻炼活动的常规,让幼儿知道锻炼时不推、不挤他人,在有限的场地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开展活动的空间等规则。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建立要靠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常规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学会管理自己,也有利于降低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五、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4.2.1 引导幼儿做好身体的准备与放松,消除幼儿紧张情绪,以保持他们身体健康

4.2.2 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器械,鼓励幼儿自己做主,锻炼孩子自主、自信

4.2.3 针对小班幼儿依赖性强,不主动选择的特点(尤其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我们要多关心、鼓励他们。

4.3 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幼儿的创新动作,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发现危险动作及时制止,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帮助,调整幼儿的运动量,确保幼儿安全愉快地游戏。

4.4 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让小班孩子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如我们给孩子投放了瓶子,皮球,供幼儿练习平衡,轮流滚球,两两背球等游戏,锻炼幼儿要与他人合作,孩子们为了玩便去找伙伴,逐渐地学会了合作交往的乐趣。

在幼儿期,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走路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8)

(一)目标难确定,需研读《指南》把握核心价值

本次活动地点是国家4A 级景区金仓湖公园。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没有现成的参考。通过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究竟要使幼儿获得哪些能力的提高?亲子户外定向体锻跟园内幼儿定向体锻的目标制定上应有哪些区别?这都是我们老师面临的问题。于是我们研读《指南》尝试在其中寻找答案。通过《指南》的解惑我们明确了亲子户外定向体锻的核心价值在于身心的愉悦、动作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亲子互动这四个方面。因此我们从能力、情感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能和同伴、家长一起,根据地图上的提示到相应的标点处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身体机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拓视野,促进身心发展,萌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区域难选择,需实地考察

虽然我园大多数的孩子居住在金仓湖畔,且从入园起我们常带领幼儿去金仓湖开展活动,因此孩子们对金仓湖公园已经有一定的熟悉度。但金仓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为6个功能区域。面临这么大的公园选择什么区域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带领6名幼儿代表进行了现场考察,孩子们在考察时交流到:“这个草坪我们以前来放过风筝!”“喷泉我最喜欢了!”“红色的路是专门骑自行车的!”……根据孩子们在观察中的反应,我们最终选择了湖西岸的体育运动区。因为这个区域的许多场所幼儿熟悉,且它们的距离集中,安全性高,且区域大小适宜。

(三)任务强度难掌控,需对照《指南》亲身试验

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太大,在任务的难易程度上不宜把握。于是,我们先对照《指南》确定了每个任务中的运动目标。然后,我们邀请了家委会代表与孩子进行实验。但在实验下来,我们发现由于家长的协作参与使任务的挑战性变低了。因此,我们及时调整的任务难度,从材料、玩法等入手提升游戏的难度。如:捞小鱼的游戏,我们将原本直径为10公分的小网兜调整为6公分。推小车游戏也从原本的5米延伸至8米。通过孩子与家长的亲身试验确定了最适合的任务强度。

二、活动进行阶段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教师无法及时指导,需安排流动指导者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常会处于较兴奋的状态,而这种兴奋的状态往往导致在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且户外场地大,老师人员不足无法及时指导。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组织本次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时,我们安排了流动指导者,当遇到问题时每组家庭可有孩子负责上前询问。这不仅指导了孩子的游戏保障了游戏顺利进行,还顺应了《指南》中所倡导的鼓励孩子主动询问,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游戏玩法不熟悉,需结合实例任务卡

户外环境影响了孩子与家长的有效倾听,单一口头讲解往往导致孩子与家长没法完全理解游戏玩法。因此本次金仓湖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实例任务卡,通过事先拍摄下游戏玩法的照片,制作成每个点的任务卡,让孩子与家长根据任务卡上的实例演示明确游戏的玩法。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读图能力,还减轻了在游戏进行中,老师指导的压力。

(三)安全保障有漏洞,需善用家长资源

在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的金仓湖举行大型的亲子户外定向体锻活动,面临着区域大,人员少的现状。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我们发动全校家委会成员成为我们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在活动前,我们将家委会成员集中起来,对本次活动的安排做了统一部署。活动中,家委会成员便在相应的地点做安全保障,确保了活动的万无一失。

三、活动结束阶段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活动结果不易统计,需借助排位棋减轻负担

由于户外的场地比较大,人员相当分散,所以在统计活动结果时,需要很多人手,而学校的教职工人员有限,所以记录时容易发生偏差。因此,我园采用了排位棋(棋上从1开始标号,先到组从标有1号的棋开始拿以此类推)这一统计方式来减轻活动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减少了结果的偏差,让统计结果变得更容易。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9)

G613.7

《指南》健康领域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我园根据《指南》精神,对全园开展了户外活动,以“大帮小、小促大、大小合作”的混龄活动方式进行。但是,幼儿园空间小,人力和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该如何布置空间、如何投放材料、如何有效组织活动,都给我们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户外混龄活动在时间、空间和资源上都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活动效益明显。在此梳理我们的一些认识、实践与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对户外混龄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即指教师在户外划分若干个游戏区域,创设各种游戏内容的环境,将3―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组合在一起,不分班级开展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玩伴、自发交流,积极主动进行创造性游戏活动的过程。

二、户外混龄活动的组织准备策略

(一)前提保证――合理分布场地

1.科学地划分体育区域活动类型

游园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户外运动环节,我们尝试融合这一形式,变“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为此,我园教研组结合《指南》进行分区,设置了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跑跨区和综合运动区五大区域。

2.让环境将幼儿带入游戏的世界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因此,我们在环境布置中尽量增加游戏的色彩。例如,在投掷区,我们将投掷对象“坏蛋”用光头强、灰太狼等动画形象来代替,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投掷兴趣。

(二)活动保证――体育器械

1.融入园本特色“竹”器械

《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我园自2013年8月开办以来就确立“竹文化”为我园的园本特色;因此我园将打破传统的体育器械材料,将“竹器械”的开发使用成为我园的一大特色。

①就地取“竹”,自制器械,激发户外活动积极性。为确保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更具趣味性,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竹资源,开展富有幼儿园特色的户外游戏。教师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创编情趣化、生活化、游戏化的体育器械,如:抬花轿,老师们用竹椅、竹棍加上大红花做成了简易的花轿,可以供小班的孩子坐在里面,让大班的孩子抬。

②亲子共同制作竹器械,如:竹高跷、竹堆车、竹圈、竹扁担等器械材料。开展推小车、钻竹圈、挑挑乐等系列一物多玩的游戏,发展幼儿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

2.接地气――民间游戏

《指南》中强调指出,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华,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传统的民间游戏源于生活、取材简便,形式生动,特别适合幼儿的发展,还有着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因此我们在户外活动中融入了民间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荷花荷花几月开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老师们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改变,使之更适合幼儿游戏。如在跳房子游戏中,开始时孩子们只是采用双脚并拢分开跳,后来他们采用了单脚双错跳。逐渐地,他们对原来的房子造型进行了改编,使房子的式样多样化。

(三)适时指导

1.有效地建立区域活动规则

户外混g活动对幼儿而言,更开放、更自主,在实施初期我们教师就对每个区域的规则进行了细致的制定,我们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幼儿共同建立体育游戏规则,主要包括该区域的主要练习动作、投放材料、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每个区还规定了专门负者的教师和幼儿轮流管理员。经过一段实践的试行,从原来由教师统一组织到现在的放手,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活动中变得更大胆、更自主了。

2.创造性的使用材料开展活动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既有上肢动作的发展,也有下肢动作的发展,而且每个区域的动作方式都有很多。在自主活动中,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大胆的使用材料,开展创造性的体育活动。

3.注意活动中幼儿的运动卫生

①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在运动结束后要带领幼儿做好放松运动。

②运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面色、汗量、心率、呼吸状态、运动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状况随时进行运动量的调整。

三、户外混龄活动的活动策略

1.大帮小

我们开展的户外混龄活动是在晨间活动时面向全园班级幼儿开放的,户外的5大区域同时开放,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进行锻炼。如在“平衡区”中,提供了梅花桩,此时可以引导大班孩子给小班孩子传授经验。

2.小学大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嘤嘤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自立成人,学习皆从模仿而起。小班的孩子往往跟在大班孩子的后面,模仿着哥哥姐姐的各种玩法。

3.大小合作

在交往中,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助人、安慰等等,在很多活动中往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如在民间游戏“跳皮筋”的过程中,中大班的孩子往往热衷于跳,而拉皮筋却成了小班孩子的乐趣。

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给我园的户外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放开的玩,才能使他们真正的体验活动的乐趣,才能真正的得到锻炼。让我们在《指南》的引领下共同努力,给幼儿一个自主、快乐、高质的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户外活动的策略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尤其是户外活动。幼儿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由于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1、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都要给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环境排查。

在每次玩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器械和设施是否安全,以免伤害孩子。活动区有无尖锐物,有什么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要检查滑梯是否稳固,螺丝钉有无松动,扶手处有无油漆脱落,是否会划伤幼儿的小手等。若有发现应及时处理,每天定时检查安全隐患

3.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活动器械前,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往往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胆大的幼儿更是如此,跑上跑下,钻来钻去,老师的话早就成了耳边风,从而造成玩玩具时的秩序混乱。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活动前老师要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1.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

教师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活动内容。如在冬季,我们从幼儿的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发现有一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在这个较为寒冷的季节里是不够或是所需达到时间太长,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跑步、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用健美舞来调节幼儿运动量的不足。在孩子玩时,老师多用眼看,多用嘴说,多跑点腿,多给孩子一点自持和帮助,放手让孩子玩,而不是放任让孩子玩。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对于活动中一些运动量较大、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如:到较安静的活动区活动、改变器械的玩法减少活动量等。

2.提示幼儿正确、安全的使用器械。

户外活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以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为主。通过采取以游戏为主教育途径,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采取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

3.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较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准确的示范外,还要提出动作的要点、难点,引起幼儿的注意,在练习中,老师站的位置要很清晰,要站到“危险点”处,做好保护动作。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

三、活动后的总结评价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结评价要客观准确。

对于户外区域活动、远足等活动,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2.幼儿互评和自评相结合,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今天你看到有那些幼儿进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为什么?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你发现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幼儿讨论、讲述、回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上一篇: 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下一篇: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