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团课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5 20:08:29

技校团课总结

技校团课总结篇(1)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技校团课总结篇(2)

一、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

为突出我校安全科技特色,2005年3月,华北科技学院成立了第一个二级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的倡导下,全国各个高校都积极组建创新教学科研团队,认真研究高效创新团队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对于我校安全工程学院来说,既承担着我校全校公共必修课《安全科技概论》和学院自身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又承担着我校近50%的科研工作,创建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教学科研团队,对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快专业、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措施

安全工程学院现有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和地质工程三个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73人。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是华北科技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两个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地质工程专业虽然处于起步建设阶段,但师资力量强,建设步伐快,已经形成了一支较强的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表1:安全工程学院教师职称结构

(一)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

(1)明确教学科研攻关方向

我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普通高校,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始终坚持我校倡导的以安全科技为特色,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方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安全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的教学科研目标、教学科研层次和模式。在矿井瓦斯、矿井水害、矿井火灾及矿井通风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相继成立了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研究所、矿井水害防治研究所和矿井火灾防治研究所,以安全人机工程重点实验室、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瓦斯、水、火灾害防治三个方向的教学科研团队。

(2)选聘团队领导人及成员

团队领导人即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特聘周世宁院士为总带头人,以国内知名矿井水害防治专家尹尚先教授等中、青年博士群体为各个方向的带头人,注重团队成员年龄、职称学历及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注重成员的协作精神,将老、中、青骨干力量相结合。坚持开放、动态的发展理念,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吸收校内外教学的新思想和科研的新技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吸收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参与到团队中来。

(二)教学科研团队的运行及保障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注重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总结经验,树立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开展科研的观点,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团队的各项工作,全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2)加强团队运行机制建设

强化教学主体地位,由团队带头人主抓教学工作,并安排一名团队教学骨干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坚持团队成员互相听课与团队领导人听课制度,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1]。积极鼓励团队教师参加、观摩华北科技学院年轻教师授课技能大赛,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团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每半年开展一次教学科研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任务信息卡制度,各团队分别对成员个人进行记录考评,按考核分数及完成任务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优及奖励,做到要有规划、有措施、有评价、有总结、有奖惩。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师资队伍适应教学和科研要求。为提高团队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在现场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团队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评价指导,促进团队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加强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强调团队成员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教学,更新教学手段,积极研发教学课件,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重视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网站建设,及时更新信息[2]。

(4)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提升产学研结合水平,在强调教学科研并重的同时,必须明确科研服从于行业发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科研必须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和促进剂,成为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坚实保障[3]。要让科研成果进课堂、进书本,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设备,在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毕业设计、质量工程、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5)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

加强对年轻教师培养一直以来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团队积极落实年轻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4-5],要求新进年轻教师积极随老教师听课、助课、批改作业、准备实验等,学习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与讲课创优工程,积极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全面提高团队年轻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成果

(1)教学成果

近年来经过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先后出版了《安全法规》、《采矿新技术》、《采矿CAD》、《采矿设计指导》、《矿山生产管理》、《安全科技概论》、《煤矿法律法规》等10余部教材,其中《采矿新技术》获院优秀教材一等奖,《矿山生产管理》获得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二等奖。《安全科技概论》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采矿新技术》、《采矿通论》和《矿山地质》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安全法规》为院级网络课程,《事故案例分析》为校级优秀课程。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先后承担了17个教研项目,发表教研论文25篇,对团队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如开设“安全新技术”、“采矿新技术”等课程,团队教师对科研成果经过提炼总结,把专业前沿知识不断补充到教材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向学生及时传递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专业知识。这些课程采用多名教师集体授课的办法,每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教授不同的章节,形式新颖,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我院学生的知名度,带动了学风建设,也提高了学生考研录取率与就业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在教学科研团队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大学生近两年在各种考试和竞赛中成绩良好,共获奖19项。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共获奖11项,并有多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考研氛围浓厚,考研录取率连续三年平均录取率近30%。采矿、安全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五年安全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2.5%,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平均就业率为94%。

(2)科研成果

经过团队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年引入科研项目数量质量规模不断提高,科研课题正从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从小而散向大型实用方向转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周院士的带领下,产学研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装置研发成功,先后有100多套产品已经应用于淮南矿区、开滦矿区、峰峰矿区等地,解决了多年来瓦斯压力实测不准确的难题,为瓦斯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地质构造、水害探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两年来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矿区为生产一线探查水害隐患多处。与开滦、潞安、神华、平朔等煤炭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的共同发展,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安排了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每年有近20%的学生参加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教师在科研指导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创新教育的重大突破。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在毕业求职时得到了企业的青睐。有的学生在上班一年后就被提拔为副队长或主管技术员,受到单位领导的好评。

依托河北省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21项,企业技术合作117项,科研合同总经费44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著作8部,39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2篇。

四、结语

我校安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将再接再厉,在目前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教学科研目标,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建成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争取在教学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在矿井瓦斯、水、火灾防治研究领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基金项目:华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规划类)《我校教学科研型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笑涛.本科教学团队的界定及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3):43-46.

[2]生延超.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教学研究,2008,31(3):215-218.

[3]李红枝,黄榕波,王丽京,李国营,陈伟强,柯桌娃.注重科研与教学互相转化,促进教学团队建设[J].医药教育,2009,16(14):128-129.

技校团课总结篇(3)

高校“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即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准确运用“三位一体”模式,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将三支团队有效结合,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科技实践型人才。

一、“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竞争已转化为技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必须立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达到培养和造就一批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我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日益重视。2006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小”立项总数为41项,2007年“三小”立项总数为103项,2008年“三小”立项总数为121项,2011年“三小”立项总数达642项。“三小”立项数字逐年增加,这与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更与学校制定相关的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密不可分。

表1

(1)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激励机制问题。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高标准需求,高校对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格外重视。繁重的工作量让老师们抽不出时间来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我校针对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完整的激励机制措施,仅针对于获奖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而日常课堂、课后指导学生未参加比赛或参赛未获奖的教师却名利全无,导致教师主动承担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积极性下降,动力不足,缺乏稳定的教师指导团队。演变成现在的自下而上,盲目找老师的“闭门造车”,慕名找老师的导师成果移花接木的现状。(2)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激励机制问题。近年来,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校是以校团委为主体,分团委为抓手,社团协会为依托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体系。学院团委书记担任科技创新管理团队责任人,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担任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指导教师。我校现状,学院团委书记除承担团学、科技创新工作外、还承担了辅导员、组织员等多项工作。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除协助团委书记开展团学工作外,还要配合团委书记进行各类科技竞赛选拔、通知、协调等工作。如此繁重工作量的同时还经常受到教师、学生埋怨。长此以来导致科技创新管理团队积极性受到打击,工作效率下降,动力不足。(3)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激励机制问题。目前,各大高校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加大力度,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但未形成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的长效机制。我校制定了《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针对参与省级、部级比赛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奖金。而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日常培训、选拔、比赛、获奖等一系列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保障制度、评价体系、奖励制度等都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事实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多数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白天除了完成基本的课程外,经常要加班加点做项目。团队协作项目的学生经常由于课程紧,成员间时间不统一等问题,中途退出,导致团队项目流产。长期以来,学生积极性减弱,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个体类竞赛多,团体类竞赛少的现状,更严重的是在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调动不了低年级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培养中断,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流逝。

三、构建“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

(1)完善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激励机制。高校可依据学校自身发展特色,以学院为单位,以不同系部涉及到的大赛为平台,建立以系部为单位的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团队也可选聘科研能力强的校内外专家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我校分别从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量三方面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的考核指标。首先应建立工作量转换、工作量抵扣等激励机制,保障教师完成岗位考核。只有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转换了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教师才有足够的动力投入到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中去。学校应从教师课外指导学生开展的科技论坛、讲座、实验实践环节等入手,按课时计算工资和教学工作量。教师若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获奖,可根据获奖等级进行科研工作量的转换,减轻教师科研工作的负担的同时也对教师所在的团队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学校也可根据教师能否带领学生完成科研课题和学生能否做好科研实践作为考核评价教师教学业绩与教师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2)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所做的工作多数都是隐性的,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打造敬业的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学校应针对这支队伍日常对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于分值多、贡献大的管理团队年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奖励。(3)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激励机制。学生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构建“激励机制”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创新热情,否则大学生就可能丧失积极性。培养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学校可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学生保研加分制度等密切挂钩,实施创新学分制,对参加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比赛获奖、研究成果、科技发明获得专利、所创作的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和团队均给予创新学分奖励。

“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三支队伍,构建其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整个科技创新工作中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励措施使得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更稳定、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更敬业、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更专业,学生在“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团队模式下会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李健,淡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9):62~46

技校团课总结篇(4)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调适、选择、创编等几种不同的方式。对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来说,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采用调适和创编两种方式。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呈现方式为基于常规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基于社团的项目研究。

1.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

第一,开发与构建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分享意识三个方面得以提升。创客教育作为一种融合多个学科和以项目式教学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在交流中激发更多创新思想。例如,学生利用声音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音频输入设备完成的赛车游戏,利用按键开关完成火箭发射的设计,都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作品的创新能力。

第二,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改造了学校机房(如图1),以便使学生更方便地进行小组交流和作品展示。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将软件学习和硬件使用与生活相联系,关注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学生通过不断交流和尝试,能够初步完成一些贴近生活的作品,这个过程为知识和实践建立了桥梁。例如,学生通过程序设计,完成了使用键盘按键模拟钢琴完成乐谱的弹奏。

第三,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实现动态的目标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建构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在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建立了动态的目标管理机制。例如,对Scratch软件中命令模块的使用,笔者设置了多层目标,并根据学生个性化和开放性学习的需要,适时将微课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进一步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对学生形成符合学科特色的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分享。

(2)进一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课程意识,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积极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所应具备的规律和模式,形成系统的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

根据学校现有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材和国家总体课时的安排,笔者所在学校对课时进行统一安排调整。经过前期的调查,此次在针对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笔者将Scratch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引入了课堂教学,替换了Logo语言的教学内容,同时与上海喵爪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教学合作,引入基于Arduino控制器等的教学设备,将传感器等硬件设备适时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体验使用程序控制硬件的过程,使枯燥的编程过程成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基于项目式的合作学习,配合微课的应用,使Scratch课堂教学变成基于学生个性化、项目式学习的场所。图2、图3分别是为学生提供的微课教学页面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交流页面。

为了使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常规课堂教学实施能够顺利进行,在实施时,首先在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第一轮的实施,及时总结、调整后,再在其他两个校区进行第二轮实施,并根据两轮实施效果形成最后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对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进行扩充,课时调整为14课时,并调整教学软件为Scratch软件。

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五年级)如下页表1所示。

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内容构成

常规课堂教学是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社团活动则是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提升。在实施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学校三个校区现有的信息技术类社团进行分析、整理,并在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指导下,根据教师的自身特长与学科优势重新组建社团。下页表2为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信息技术社团。

依据社团的分类,笔者进一步完善了社团的活动内容,并采取信息技术教师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社团活动。综合国内各所学校开展创客空间社团活动的内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与学校现有社团的整合,将社团调整为创客空间、3D打印、机器人社团。重组后的社团如下页表3所示。

创客空间利用Scratch软件和开源硬件的结合,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展开相关活动。社团的成员主要来自有Scratch软件开发基础,同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学生。

3D打印社团则依托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3D软件的使用及3D打印机的应用;在3D打印社团的活动中,依托创客空间,将整合科学、美术学科教学内容,开展具有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如国际(中国)象棋项目、鸟类保护项目、美术创意项目等。

技校团课总结篇(5)

0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也明确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因此,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开发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1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从2002年开始建设,从开办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足10所,发展到近百所。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积累,到质量内涵建设的阶段。目前,广东省一般高校总数达112所,在校生约133.41万人。其中99所高等教育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约为24,9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总数的68%。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64所高职院校,其专业方向主要为:国际物流、工商企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物流与航空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方向。

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双师素质教师7人,双师比率为41%。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均有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并邀请企业物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省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8个校企合作单位;81%的院校投资建设了校内物流实训室,全省64所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软件和设备(不含实训场地投资)建设总投资超亿元,各校平均投资物流实训建设约168万,各校平均物流实训面积316平方米。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结合”落实困难,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作业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许多院校投资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实训室,来实现各种物流作业环节的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作业的市场综合性,这些模拟的实训室还是很难实现全真的市场物流作业环节,同时,各物流专业课程中实践课时的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使得教学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往往在校内实训室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的融合,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物流作业技能和知识要领。

从目前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有的采用“企业校区”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企业配合”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尽管形式各有特色,但这些校企模式大都属于短期的、浅层次的合作,均存在可持续发展及深度合作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院校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第一难题。

2.2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 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起到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但较突出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外,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兼职比例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很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太高。

由于物流管理是个新兴专业,专业开设才10余年,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高校内总体的专业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是较弱的。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欠发达水平,目前物流市场运作仍处于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经验运作为主的局面,专业性管理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物流行业市场内都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也正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薄弱的原因。

因此,为满足市场经济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顺应高职院校课程整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学校型还是企业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很长的培养和提高过程。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有必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稳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以《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为例的双师教学团队探索

3.1课程基本信息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是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共同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省市部级物流技能竞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只是水平,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并设计作业方案,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

3.2双师团队教学设计

3.2.1 团队设计

要形成有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是简单的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书面组合。而是要切实的将两个人的优势共同实施在学生身上。同时又能促进老师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团队人员设计上,校内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企业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市场需求、市场状况、物流岗位工作之分了解,熟悉物流作业操作流程,掌握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这样的团队组合,加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能达到双师结构团队的教学效果。

3.2.2 教学计划及分工

教学团队的教师要明确双师结构教学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教研,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校内教师主要指导课程理论知识,负责理论教学及考核,实践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负责企业仓储与配送流程认知指导、实训设备训练、课程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物流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校内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按实践项目模块,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共同形成课程考评成绩。

3.2.3 课程设计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定位,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或整合。以所选教材为参考,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撑,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和学习模块一一划分,并形成有效的对应。校内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模块重难点,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原理、调研方法,优化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战略,使学生具备对仓储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的能力;企业教师演示与之对应的实践模块,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各项作业技能,熟悉各种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按一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不同的考核和评价,共同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并提高教师团队的双师能力。

4总结

目前各院校对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还处于较浅层次,尤其缺乏针对具体课程进行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和口号,因此,要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必须切实做到:

1)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许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只是形式上应付检查和评估,并没有政策规定和相应的建设措施。同时,相关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深刻理解“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内涵。

2)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必须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连同校企合作一起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切实推进专业的教学水平。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各院校应在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课改、教改,稳定教师队伍,为学科建设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东.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6).

技校团课总结篇(6)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的精神。优良的团队精神能陶冶团队成员的情操,发挥团队的功能,创造出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现代社会,尤其是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分工更为细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就没有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然而,中职学生团队精神急待提高,由此衍生出的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至20岁,从我国的特殊情况来看,80、90后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其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习惯。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所涉及,但是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只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并未面向学生全体;其次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往往如同思想品德课一样理论化、成人化,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

笔者认为,中职教育不光要让学生学会技能、懂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人,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技能人才、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具备哪些品质、哪些精神,其中团队精神更是未来社会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而团队精神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实现这一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开设团队游戏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中职学校团队游戏课的设计:

(一)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规律。学校德育教学应成立团队游戏课题组,负责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每周可安排固定课时,在全校所有班级中专门开设团队游戏课。

(二)团队游戏的目标。在团队游戏中,玩是形式,但绝不是为玩而玩,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体可以分为融入集体、学会尊重、学会接纳、学会同情、学会表达、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按照不同游戏所体现的不同主题可将游戏进行分类:环境适应类,意志责任类,创新成长类等。

(三)团队游戏项目的选取。团队游戏课题组专门负责搜集团队游戏,其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类关于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团队游戏的书籍等,一是互联网上、电视节目中相关的游戏内容。由课题组将这些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如场地、安全性、资金、设备及学生特点进行改编,设计成各个中职学校适用的学生团队游戏教学计划,纳入德育教学大纲。每一个游戏都有关于目的、材料、步骤、游戏后讨论的问题等讲解说明(范例附后)。课题组成员按照大纲要求和授课计划组织各班学生实施游戏。同时也可组织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发掘学生领导干部和提升组织战斗力的团队游戏。

(四)团队游戏课程的安排和利用。团队游戏课可与其它课程教学时间同为45分钟,在每一节课内,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为3到5分钟,介绍游戏的要求和规则;第二段为20-30分钟左右,在课题组成员的组织下开展游戏;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为最后剩下的时间,即在游戏结束之后,游戏者相互交流、讨论、总结游戏心得。课题组成员对游戏进行情况进行点评,并根据游戏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关于团队游戏的组织工作。学生社会性形成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学校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精心有序的组织在团队游戏课中的作用是最不可低估的。一个游戏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组织实施者精心地选择游戏内容,详细地解释规则,在游戏过程中细心地体察学生的感受,并适时运用沟通的技巧使学生学会坦诚相待,互相尊重。

技校团课总结篇(7)

二、骨干交流与指导工作

1、**总校派遣第三批支教教师(四名)到分校担任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分校等数额、对应学科派遣跟教教师到总校担任各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2、为支教教师、跟教教师创设专业发展平台,鼓励交流的教师、和四校的区级骨干、校级骨干参加块内、区内公开教学,积极探索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3、为深入骨干教师交流工作,分校和总校教导处对两校交流的教师建立业务档案,阶段性检查教育教学情况,为交流老师的原学校提供反馈意见。定期召开交流教师的工作座谈会,总结工作经验,收集交流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继续展示班主任工作经验与成果。

三、教研共建、特色互补、文化互渗工作

1、每月召开一次集团理事会,要求集团各成员单位在新的学期均要围绕教研共建、特色互补、文化互渗三方面领受工作任务,分项目组织集团师生开展有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好各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优势项目,促进各校的和谐发展。

2、3月下旬,科研室、**教育集团联手,举办集团成员单位凤城小学的集邮文化与素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研讨会,深化教材建设深化课堂教学研讨——科技创新与集邮文化整合的课堂教学观摩。展出学生邮票设计作品等。

3、集团成员单位二联小学继续邀请特级教师周忠梁老师每周一次辅导科技教育,培养科技骨干教师,实行跨校联聘。为迎接**市第九届科技创新大赛,集团四校联手准备参赛项目,力争取得好成绩。

4、集团成员单位**分校信息技术教育处于领先,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展示基础上再上台阶,深化内涵,扩大数字化教育教学试验班。为了启动新三年信息技术发展方案,集团将充分发挥**分校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带动各成员单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共同提高。

5、集团成员单位二联小学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已经启动,他们依托高校,优化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一办学成果将引领各成员单位科学规划学校的新一轮发展。

6、集团四校联手,共同组织策划“润泽灿烂心——庆六一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借此推进集团各校的艺术教育上个新台阶。

7、继续开展学校常态教育教学互学共进活动,诸如:学科教学交流、教研组建设、教学流程管理、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情况介绍、广播体操比赛、品德与社会学科、科学与技术学科、数学兴趣课校本教材教学实验以及少先队月主题活动的开展等。若需要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交流各年级各学科的单元知识点验收试卷,尤其是考察学科教育质量的验收。进一步扩大学科联组教研活动,诸如:体育学科、美术学科、音乐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科学与技术学科、数学学科等,学中难点,统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的验收基本标准。

8、继续开展各成员单位特级教师、特色教师跨校走教、带教活动,各成员单位交流校本拓展型课程建设成果,交流信息教育三年行动方案,交流科技创新教育、交流学生创新绘画、集邮作品、电脑会标作品等。

技校团课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33-02

当前,新疆正处在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兵团经济社会建设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兵团要提升和把握这次机遇,实现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有坚强的人才后盾作为基础。但是,兵团经济产业整体技术素质不高,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阻碍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客观上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因此,研究兵团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已经成为兵团区域经济实现飞速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的迫切要求。

一、兵团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新疆兵团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实力。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统计指标首推国内生产总值,我国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式采用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采用GDP、人均GDP、GDP增长速度等指标来揭示兵团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从表1可以看出,自21世纪以来,兵团经济的总体实力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76.4亿增长到770.6亿。尤其是2005年后,国内生产总值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兵团经济增长实现了近年来的新高,达到了770.6亿。新疆工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兵团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兵团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的势头。

2.兵团经济产业结构状况分析。21世纪以来,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没有较大的变化,由2000年的40.6:27.5:31.9调整到2010年的36.2:34.1:29.7。兵团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39.4%下降到2010年的36.2%,仅下降了3.2%;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25.2上升到2010年的34.1%,上升了8.9%;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35.4降到2010年的29.7,下降了5.7%;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可以看出,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较大的调整和优化,兵团仍处于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符合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优化。从2005年到2010年,兵团第一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9.3%,兵团第二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0.5%;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兵团第三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0.4%(表2)。

3.人均GDP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兵团人均GDP从2005年到2010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表3)。人均GDP是国际上划分工业化阶段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指标。根据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关于人均GDP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研究,通过折算2005年到2010年兵团人均GDP后发现,目前,兵团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

4.兵团经济所有制结构分析。21世纪以来,兵团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及优化。“十一五”期间,兵团公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的比例从32.0:58.0:6.0调整为12.6:74.9:5.9。公有制经济下降了62.3%,股份制经济上升了30%,个体经济变化不大(表4)。公有制经济在兵团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减少,股份制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说明兵团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强。

二、兵团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分析

从上述新疆兵团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今后兵团经济完全靠农业的屯恳戍边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农业屯恳,走向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发挥城市产业科技文化集聚功能,与时俱进的丰富屯垦内涵转变屯垦方式。2009年,兵团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发展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等六大产业。兵团经济发展正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底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变,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兵团3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查和访谈,当前劳动力市场聘用技能型人才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前三位的依次为:“社会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往往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首要要求。此外,在访谈中还发现,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国有企业相对注重团队意识和工作态度,民营企业相对注重沟通能力和岗位技能,外资企业则相对注重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1.学历和文化基础。要求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总体不高,中等文化水平即可。对企业管理层技能人才的学历和文化基础要求在逐步提高,一般要求达到高职教育水平。

2.社会能力。要求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企业对沟通能力更为看重。现代制造业强调在劳动中促进员工个性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其具有协同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3.专业技能。要求技能熟练。企业认为作为技能型人才,至少要达到专业技能可以应用的程度,最好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当然,岗位技术含量不同,对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4.职业道德要求。要求诚实、信守承诺,具备一定组织忠诚度和社会公德。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比较看重,认为作为一线员工必须诚实,做到自己承诺做到的任务,不损害企业的利益,立足本职工作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

三、讨论与建议

1.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等要素的多样化组合。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几个关键环节加以分析。

(1)准确进行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方面以较为扎实、够用为度,技能方面达到熟练强化,紧贴企业需求,以岗位需要为原则。

(2)建立和完善由通识教育课、必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将学生更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实践和实习。

(3)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共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致,加强实践训练;逐步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实践考核;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优秀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2.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和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不同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需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单纯在职业院校的3年时间,很难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尤其难以真正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此,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引导。

(1)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入才队伍,建立一批示范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预备技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广泛动员企业支持,促进校企结合、联合培养,共同评价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难以一步到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先培养预备技师,经过在企业真实岗位的磨练之后成长为技师。

(3)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企业参与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在考题设计和考官组成上都给予企业参与权。

3.加强双证书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契合。职业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是把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评测、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的要求通过教学过程和考试环节来实现,促进职业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并且实现教学成本低、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的目的,其核心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规范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师资、教学指导以及教学活动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以任务履行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4.注重基本素养的塑造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非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热爱本专业的思想,达成职业承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其次,要构建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其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竞争性职场的要求。

5.加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意识主要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职业院校还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

6.加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中高职的衔接,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更是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出路。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采取“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举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区域内,三种形式可以结合运用,实现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

[基金项目:兵团软课题《兵团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基金编号(2011BB032)。]

参考文献:

技校团课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Team Framework Based on

Work Process Working Goal Teaching Framework

HUANG Yutia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one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based teaching team working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arget framework" project results. As a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deas,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highl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goals and objectiv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teaching team to build teaching methods ("321N" mode), and summed up its systematic, logical, scientific, practical as well as universal.

Key words goal teaching; teaching team; 321N; mode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本世纪初,教育部陆续了[2000]2号文件、[2004]1号文件、[2004]12号文件、[2006]14号文件、[2006]16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2006]16号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内容和改革要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等。(2)2008年我校被确定为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本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项主要的建设任务,摆在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面前。(3)2009年,第一批部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已初步建成且卓有成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其实核心的问题还是体制和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传统的行政化的学科体系和以专业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截然不同。体现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显得矛盾很突出,或多或少会形成改革阻力。(4)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部级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应该是以专业、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且能够与传统教学团队结构相契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 课题研究的思路

(1)指导思想: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为契机,以机械制造与自动专业示范建设为抓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着重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专业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组建走出一条新路。(2)研究思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改革为主线,抓住专业职业岗位定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建设,选定特色目标产品(项目任务),以本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与课程体系一致、与产品生产过程一致的专业教学团队,即基于工作过程目标教学框架下的教学团队建构。(3)研究内容: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任务能力需求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提炼,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作对象进行分析,遴选典型工作任务(目标产品)作为载体,研究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工作岗位;对照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确定学习过程,研究教学团队的结构,建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研究教学团队运行、激励、管理平台的建立,确立专业教学团队运行管理的有效机制。(4)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论证假设、实践对比的方法。对于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深入企业,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和集中座谈的方法;典型工作任务、目标产品的确定,通过总结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践教学条件特点,与校企合作单位联手,采用调查论证的方法;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管理等,主要采用实践、分析、对比、渐进的方法,不断总结和调整。

3 课题研究与实践

技校团课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9-02

中职卫校立足于医药卫生行业,以培养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为目标,这要求其必须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上。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本文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技能比赛、文体活动等方面探讨中职卫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扩展知识促发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有些中职卫校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过多、人文课程和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偏少的现象,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偏窄,个性化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宽泛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中职卫校开设了素质类教育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课程涉及理、工、艺术、人文、体育等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这种选修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求知欲望的满足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空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充分地扩展,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素质还包括各种能力方面的综合素养,能力素质中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如笔者在讲授语文课《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把各种母亲的形象进行讨论对比,总结出母亲的共性,体会母爱之情。在讲授《致橡树》一课时,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去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业”时,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让学生在医院中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护理礼仪课程的“护士言谈礼仪”实践课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护士和病人),训练规范的言谈礼仪,进一步提高学生护患沟通的能力,为以后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学习才艺提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托学生社团组织,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社团是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许可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团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和组建工作,其成员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社团建立的目标一致,活动内容多样化。学生社团一般包括各种类型,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所以说,社团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教学计划中的某些不足,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海市卫生学校拥有心理协会、新芽文学社、英语协会、武术协会、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跆拳道协会、吉他协会、街舞协会、礼仪队等10个社团组织,社团设有具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学校学生科和团委的管理下保持正常运转。目前,学生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其积极参与各种晚会、比赛、公益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革,锻炼能力强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活动,它让职业院校学生有机会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职业技能,展示中职教育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在技能比赛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和层次。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革,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

北海市卫生学校在2012年有3名学生获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比赛一等奖并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护理技能比赛,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第一名获得者就是一个励志成才的典型案例,她在学校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技能比赛冠军,被三甲医院成功录用,成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正是技能比赛这个平台,让她这颗金子被发掘成才。

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这些活动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各类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005~2013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获组织奖6次,全国一等奖7个,国家二等奖21个,三等奖56个。学校以“文明风采”竞赛结合德育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才艺展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

四、开展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改善结构实现价值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品牌文化活动,将有利于全面提高中职卫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北海市卫生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和成才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并在未来岗位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2013年学校开展大型校园文化活动20多项。部分学校校园品牌活动可参见表1。

表1 学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举例

总之,提高中职卫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职卫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题。中职卫校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时俱进,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实行课堂和课外相结合,运用社团和各种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增强学生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锻炼他们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坚强意志。这样,中职卫校的学生在走出校门时,才会充满信心,充满潜力,充满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师德为首 育人为本[J].人民教育,2006 (20)

[2]郭建福.在中职学校实施成功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刘春生,马振华. 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J].教育研究,2006 (5)

[4]陶爱祥.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J]. 当代经济,2009 (8)

上一篇: 司仪主持词 下一篇: 资本监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