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细分市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25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1)

在中国火电施工企业“走出去”的热潮中很多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的开展中因经验不足、机械风险控制工作不到位等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得海外工程的机械管理相比较国内机械管理而言风险显著增加。如何准确识别机械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是当下每个海外工程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海外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海外工程中所存在的机械管理风险主要包括:1.施工的机械资源缺乏合理的配置,给项目工期带来不利影响,并促使了工期违约风险的形成。同时在选型上出现的失误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后期处置的难度;2.一些海外工程项目中由于海外机械管理经验不足而一味套用国内的机械管理方法与模式,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严重不足;3.海外工程项目中借助合同形式将相关责任、权利分包给其他企业与单位而发包方不再管理项目安全与质量的做法使得过程管理失控,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4.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粗放,机械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意识不足;5.许多海外工程企业都未对现场的施工机械科学地购买保险。

二、防范与控制海外工程机械管理风险的策略

(一)增强意识,细化合同内容

合同条款的全面细致是确保合同有效履行的必要前提。考虑到海外工程分包商普遍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因此中方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与风险意识,做好对合同内容的进一步细化,确保机械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首先,要细化分包商自带机械的管理规定,在合同中明确我方对现场分包商机械的监管权力,要求分包商服从相应的管理,在不降低分包商应担责任的基础上促进分包商机械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细化中方自带机械的管理规定,中方自带机械的操作、安装、拆除、维修及保养等方面的工作通常出于人员限制、降低成本的考虑而承包给海外分包商,在合同当中必须对分包商人员资质、工作范畴、安全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内容做出详细的界定。最后,要细化我方租赁给分包商的机械管理规定,受分包商现场资源不足的影响,中方携带机械、租赁机械一般为使用工程建设需求而提供给现场分包商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通过《机械使用安全协议》的签订来划分好各自的义务和责任。

(二)全面调研,合理配置机械

现场的机械资源主要包括分包商机械、中方自带机械和租赁机械,在管理中需对这些机械资源的比例进行科学确定,以充分发挥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作用。海外工程企业应全面调研当地租赁机械的市场价格、分包商施工效率,给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对于为满足工期要求而自带的施工机械需全面考虑其采购、关税、运输、后期处置成本、工期实际情况等。由于机械的回运成本高昂,自带机械大多都是永久出口且仅能在当地处置,因此在处置成本的衡量中必须综合分析当地分包商施工习惯、潜在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权衡考虑后合理配置机械资源。

(三)科学投保,加强过程管控

一方面,由于机械保险损失在建设工程一切险当中的起算点金额高,难以对一般机械损失进行全面的覆盖,因此中方企业必须摒弃认为建设工程一切险中包含了机械保险而不需单独进行机械投保的错误观念,结合施工机械具体情况和保险公司正常科学地为机械购买单独保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机械使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做好现场机械的过程管理,开展业务技能比武等各项活动并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来提高分包商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合理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以调动分包商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考核,应用合同中所规定的监督考核标准对业务水平不足、责任心低下的分包商人员实行淘汰制;做好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机械风险,督促分包商做出整改,保障机械的完好与正常使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海外工程的机械管理中存在着机械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经验不足、以包代管、合同条款粗放以及机械投保不够科学等诸多风险。海外工程企业应当在准确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从增强法律意识、细化合同内容、全面做好调研、合理配置机械、科学进行投保和加强过程管控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防范与控制机械管理风险,提升海外机械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海外工程的竞争力,确保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卜鑫.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国际营销渠道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翟全珂,侯体伟.浅谈海外工程分包商自带机械的管理[J].科技风,2014,16:131+135.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2)

公路工程概预算是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的指导性经济文件,是测算项目工程投资额度的重要环节,是以工程调查、勘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按项目工程所在区域的当期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实际概预算单价。而市政工程有它自身特点,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支区别于公路工程,市政有更多的地上、地下障碍物等外界因素影响到工程的造价。

1目前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及缺点分析

1.1目前工程造价方法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确定,大都采用定额基价法,即以施工图纸及预算定额为依据,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由分部分项工程式套用定额及地区基价,按工程类别及施工企业的取费类别或资质等级计算其它直接费、间接费、施工利润和税金等费用,最后形成施工图预算造价,作为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办理工程项目拨款与结算,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

1.2缺点分析

定额基价法,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采用的一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在计划经济中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现行定额基价法以及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投资渠道的复杂多样化的需要。

很显然,在招投标成为工程发包的主要方式之后,如果不对定额计价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就会使得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计算能力的比较,而不是企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竞争。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作为一种新的计价模式切实反映了工程的实物消耗与有关费用,易于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计价,更能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同时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针对目前建设单位在招标中盲目压价和结算无依据的状况,避免工程招标中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规范的招标行为。

2.实践中问题

施工企业如果单以传统会计核算按成本费用的经济性质划分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成本费用项目作为全面预算编制的基础和项目显然不够准确和详细,最终影响全面预算实施的效果。

例如在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的大型机械化路桥施工企业中,施工机械费用占总成本比重约达60%-70%,如何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施工机械费成为预算成本控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运用作业基础预算理论,利用作业成本管理取得的信息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以提高预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增强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可比性,解决路桥施工企业预算编制粗糙和预算执行偏差的难题。

例如,在路基土石方工程的预算过程中,根据工程量清单所列,把路基土石方工程分为清理现场、挖除树木、挖除树根、拆除结构物、挖土方、挖石方、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土、利用土方、利用石方、土工格栅、结构物台回填、软土地基处理、借方超运等工程细目。预算过程包括:

①根据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细目来区分和合并作业,确定作业中心;

②研究和制定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以确定完成每个作业所需的工程量;

③根据现行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和市场调研结果,选定工资、材料、机械及其他的预算费率,计算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各项资源费用总额;

④以工日数、材料耗用量、周转材料周转次数、机械台班费等作为成本动因率分配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资源费用总额,从而计算出各个工程细目的工程总价;

⑤把各工程细目的工程总价逐项累加,汇总得出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工程计划成本,即该路基上石方工程在全面预算编制表中的预算控制数。

3. 确定工程造价建议

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一个既繁琐又要求细的工作,提高编制的准确性,进行正确编制,必须做好以几个方面工作:

3.1作为计价依据的定额应充分实现量价分离

1)量的问题:量应本着统一口径的原则,由政府或行业制定统一的计算规则,包括项目步距划分、定额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设备损耗率、施工机械台班摊销次数、周转性材料周转次数等,有利于招投标报价合理性和施工方案优劣的比较。

2)价的问题:定额中的价应采用市场价,价包括工、料、机三大部分的价格。①工的价格:即日工资标准。目前市政工程的日工资标准仍然执行政府定价的方法。本着市场化的要求,可以学习公路工程做法结合工程实践的具体性,应区别技工与普工,由企业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确定其单价,使其准确反应市场日工资水平。②料的价格:现在的定额已经对主要材料的价格采用了市场价格,它在一个工程总造价中要占到70%左右,材料可分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其价格都应以市场价格进入,才能使工程造价真实准确地反映市场水平。③机的价格:这一部分目前的情况是一个固定价格,机械台班单价中包括不可变费用和可变费用两部分内容,不可变费用包括折旧费、大修费、经修费、安拆及辅助设施费。

3.2工程费用编制选择

工程间接费用与工程的规模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其他直接费因工程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那么费用确定如何反映市场,公路定额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科学:公路造价费用部分是以固定不变的基价(定额直接费)为基础计算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施工技术装备费和计划利润等各项费用,以市场价格计算的直接费(市场直接费)和各项费用之和为基数计算税金,建安造价为市场直接费和各项税费之和。这样计算出的建安造价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对费用带来的影响。

同时公路费用计算时,对不同类别的工程采用不同的费率(公路工程费用编制办法将公路工程分为人工土方、机械土方、普通路面、高级路面、构造物等12种类别),这样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类别工程之间费用的差异,使费率取定更科学。

3.3工程造价信息化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3)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54-01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对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完善,才能提高市场占有量,才能扩大公司的效益。先进的制造技术是生产出质量上乘产品的前提,一个公司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才能在质量上有所保证。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创新、对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精度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状况下,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行业内部的效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然而,也不是尽善尽美,它在精细加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一阐述。

(1)在相应的加工过程之中,绝大多数所采用的方法都是近似加工法,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技术不够精细,这样一来,那些近似传统的或近似的刀具轮廓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2)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中,主要是通过机床来使得相关的工件成形的。这样一来,机床对工件质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机床的精度必须有较大的保证。而我国现在的一些机床都较为传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加工的工件不够精细,可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3)对于我国的刀具以及夹具来说,它们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精度仍有欠缺之处,这样一来,生产出的产品难免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4)导致相关的机械产品存在缺失精细度问题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工艺系统受力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这样一来,在工件的切削过程之中,就很难对其准确度以及热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生产出的产品出现误差在所难免。

2 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2.1 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对机械制造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需要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面一一阐述。

(1)需要对加工原理所造成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加工运动所造成的误差以及刀具轮廓所造成的误差。

(2)在相应的机械制造的过程之中,主轴的回转、导轨、传动链以及切削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对于这些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

(3)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状况以及磨损的现象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4)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因为受热而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它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工件发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

(5)需要对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在相应的切削过程之中,受力点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以及切削力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

2.2 面向未来市场

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创新,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以及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精度机械制造的技术的原型是传统的制造技术,它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精度机械制造技术。这种制造技术既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精华部分,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进行一定的融合,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在目前状况之下,实现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必须要牢牢的抓住市场的需求,将发展目标瞄准在市场之上,进行技术创新。

2.3 研究工业应用技术

对于精度的机械制造来说,它其实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本身的制造过程之外,它还包含了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的开发以及工艺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多项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能够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整体。因此,实现对于机械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创新需要对相应的工业应用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将研究的结果与本公司的风格以及特点进行结合,以此来促进技术的创新。

2.4 提高驾驭生产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精度机械制造技术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来说。因此,我们不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训。只有对其驾驭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进行提高,才有可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实现对于企业人员技术能力的改革,促使公司获得更好的效益。

3 结语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

机械制造精度的加工技术的提高对我国国家工业技术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对企业、行业以及国家效益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程度上的作用。应当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促进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的提高,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城市市政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也随之不断增长,使市政工程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与市政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明显相悖。市政工程建筑企业应在关注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1.市政施工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成本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直接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施工机械成本、施工措施成本等;工程施工中的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管理费用等类成本。

施工直接影响因素中的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这主要是由市政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另外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也是直接影响施工材料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施工材料市场价格还有不断波动的特点,为工程施工材料成本增加了不确定性。施工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市政工程施工中必定会出现施工机械成本,这项成本有随施工技术及机械水平的提升而上升的趋势,且与人工成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施工措施成本主要是指施工中的综合性费用,该项成本直接受施工现场条件影响。间接影响因素中的管理费用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

2.明确施工成本组成,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2.1明确施工条件及成本构成

市政工程施工之前,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及总体环境进行了解和勘测,以便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避免施工现场的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成本造成影响。施工前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细化,依照施工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再对施工方案中的人工费用计划、施工机械费用计划、施工材料费用预算施工措施成本预算等类型的直接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同时将工程施工管理等间接施工成本分析并细化。最终得出明确的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类别与具体控制项目,以便之后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2.2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在对施工方案与计划中的各项施工成本进行分类与细化的基础之上,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成本控制项目制定并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主要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类型及成本产生环节,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的施工流程规划,依照施工流程和施工种类制定合理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使成本管理工作既不与施工流程及施工类型冲突,又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3.实施细节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产生环节多而复杂,成本本身也有很多类型,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及产生环节,结合以往成本控制管理经验,实施针对性的细节成本管理,通过对施工中的每个细节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施工整体成本的有效降低。

3.1施工材料成本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可见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管理对降低施工整体成本的关键性。施工单位应在明确市政施工及施工材料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技术化的人才信息网络,加强市场价格信息调研,并重点管理施工材料供应商,将不确定影响因素对施工材料成本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提高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掌控能力,切实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3.2施工人工及机械成本管理

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其中的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而机械成本的大小与施工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紧密相关。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之间的关系,改善单位施工中的人工组织及管理模式,完善分配制度,有效协调施工中的机械与人工比例,避免人工或机械资源的无效浪费,不应盲目提升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通过对施工中人工与机械的有效组织及分配,整体降低施工人工成本及机械成本。

4.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注重动态管理

施工中的各项成本都与施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整体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根本。施工单位应动员全体施工人员,提升全员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施工成本管理,采用成本管理新技术,借鉴其他工程施工中的成功管理案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另外应注重对施工中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管理,根据成本影响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成本管理模式。

总之,市政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重视施工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施工经济效益,明确市政施工中的成本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实施施工成本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陶燕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管理观察,2010,(16):59-60.

[2]谢翠梅.控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几点体会[J].科技风,2010,(11):125.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5)

三足鼎立格局

中联并购了意大利的CIFA,三一并购了德国普茨迈斯特,德国的SCHWING也正在与国内的大企业商谈并购之事,一旦达成协议,混凝土机械行业将出现三足鼎立之势。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加大,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国内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企业今后的生存之路如何走?每个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营销网络、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理清楚思路、编制好发展战略,规划出近期及远期的发展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路径,针对不同的客户,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小企业也一定有大作为。企业做大做强是一种发展模式,专、精、特的中小企业发展更有生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工程机械世界五十强中的前五名一定会有中国企业的名字,更相信经过激烈的竞争,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会应运而生。

加快国际化进程

抛开并购对业内的影响,仅对三一本身就已经是影响深刻的战略举动。这种影响会有多深刻?可以预测,并购完成将给三一带来以下优势。

普茨迈斯特的混凝土机械一直以高成本、高价格服务于高端市场,而三一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及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二者相互融合将进一步扩大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有助于打造全球性的混泥土机械制造商第一品牌。借助“大象”的研发能力、人才技术优势,三一重工的产品技术水平估计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大象”现有的营销、维修、服务网络平台,可以帮助三一极大地加快国际化进程。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直接到海外投资,进军海外市场,其国际化道路要坎坷许多。并购带来的不仅是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

机遇与风险并存

并购一向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更何况是两大巨头的强强联合,可能出现更多的未知风险。对于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防范,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规避法律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缺乏海外并购企业的经验。特别是被并购对象为家族企业时,面对并不透明的经营状况、资产细节,中国企业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核实,学会在法律框架内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扩大市场份额。26亿多的投资对一个企业来讲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尽快缩短整合时间,或许可以让这一数字的作用放大。由于海内外市场不太景气,更需做足功课。认真分析产品细分市场,真正发挥双方的优势资源,才能扩大产品销售的份额,26亿投资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三,培养高端领导者。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双方之间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由高端人才来推进,培养高端领导者任重道远。

差距非朝夕间能缩短

并购的目的不在于完成并购,双方签署《转让及购买协议》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真正达到并购的目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未来的道路漫长且艰难。

众所周知,2011年进入世界五十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有11家,它们的销售收入总和却不敌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所以,中国的工程机械要想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仍需付出极大努力,而且非一朝一夕能达成。

不仅是销售额,中国的工程机械最核心的差距在于关键基础零部件。无论是设计、工艺、材料和制造,都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比,由此影响了工程机械整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6)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内容。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大型、综合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组织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维修、检测保养等多方面加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引入推广精细化管理将势在必行。现就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运行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管理机构体系的健全与管理职责的明确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机构健全、人员定岗、职责明确,是保证执行力的前提。

首先,应健全管理机构体系,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专职设备人员的管理职责。集团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检修和保养的监管;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所有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及保养管理。

其次,使用单位所属工程项目部要及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上报,以便统一调配;当自有设备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且本公司无法调配的,可以进行租赁。如项目部远离本部的工程可通过授权,项目部就地租赁解决机械设备来源。工程项目部负责对进入工程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做好使用管理,并做到对机械设备保养维护的监管。工程项目部首先应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配备到位,有人的管理才能实现物的管理,才能为正常施工奠定基础。

二、强化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力度

根据工程施工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状况,应超前制订出技术装备规划,从而指导年度设备需求计划在编制时进行能够合理的选配,做到有的放矢。在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和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掌握设备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现有市场状况,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选购价格合理、性能可靠的设备;其次,新购置机械设备的验收应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经空载和负荷运转等技术检验及现场实际作业,在机械设备的所有使用性能检验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三、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管理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密切配合,做到管用结合,合理使用。机械设备管理员必须了解施工生产计划和施工进度,按时完成机械设备保修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检查、保养和故障排除,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1、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各种机械设备都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等管理制度。多人或多班作业的机械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建立机长负责制;中小型机械班组,在操作人员不能固定的情况下,应由班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懂得维护保养技术,严格按规范施工。认真做好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整洁、完好状态。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型重要设备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要求将性能、操作和保养规程等事项向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机械设备保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减少零件的磨损,降低消耗,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机械设备的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保证机械完好率、提高利用率。

使用单位根据机械使用台时、设备技术状况、保养的内容、更换易损件的部位名称、作业人员技术要求等编制《保养规程》、《修理规程》,其内容有:修前检验、过程监督、试运转、竣工验收、修理部位、修理人员的技术要求等。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做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做好机械设备运转保修记录。遵守机械走合期、冬季使用及保养规定,防止机件早期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修理周期。维修及保养要有记录并且要有延续性。

目前,大型吊装设备、机加工设备等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预知诊断技术,可产生较好的效果。拥有故障诊断设备和仪器,采用较强的故障诊断技术,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使用单位及工程项目部应做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是指现场安装的施工机械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合理组织机械设备的调配,协调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单机效率。尤其是垂直运输机械,必须安排好机械的工作充分利用时间,使其效率充分发挥。在负责垂直运输各种构件材料的同时作回转范围内的水平运输、装卸车等。大型机械应安排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

节约机械使用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结合工程进度及作业面,组织对应数量的作业人员,避免因管理不到位或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机械设备降效或半停产状态,从而加大租赁使用费。结合施工方案的制订,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要求做到既实用又经济。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要求,防止因不规范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影响正常施工,降低机械利用率。严禁在机械维修时,将零部件拆东补西,人为地损坏机械。做好平时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保持完好状态,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正常运转,为提高机械作业、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发挥作用。

五、重视安全文明管理

安全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立足点。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作业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交底,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清楚的了解。工程项目部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安排工作和进行指挥,不得要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也不得强令机械带病操作,更不得指挥和允许操作人员野蛮施工;应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应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交通道路畅通无障碍,夜间施工安排好照明等。协助主管部门落实现场机械标准化工作。

特别应注意的是各类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顶升及拆卸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安装队伍进行。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在其安装、顶升及拆卸三个环节上应明确专人,监管到位。

六、规范机械设备的租赁

当企业内部设备资源满足不了使用需求但又不能购置设备时,应适时根据需求计划,从外部市场租赁使用。租入过程中,应先考察具备一定的设备资源、技术力量、管理实力、服务质量的供方,确认各方面条件均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时,才能与供方签订租赁合同。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出租、承租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购买或租赁的机械设备应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不能购买和租赁安全生产法明令禁止的或已淘汰的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与小型机具,如确实不能继续使用的应尽早淘汰,以更新换代,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提高内部设备利用率,在同等条件下租赁应依照先内部,后市场的顺序。租赁设备进场时,使用单位应与出租方共同确认租赁设备技术状况,清点随机工具、附机、附件及使用、维修保养技术资料,签订机械设备交接记录。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应确保进场机械设备完好,特种设备的合格证有效,机械性能资料齐全等。

七、机械设备管理的检查

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机械设备大检查。检查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的建立健全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执行情况,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技术考核情况,机械设备台帐、各种原始资料、报表、技术档案收集、填报、管理情况,还有必要对主要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情况进行抽检,以突出检查效果。

八、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机械设备要有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科学的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维修、租赁核算等有条不紊地管理。这就要求需他们不断地学习,掌握相关标准规程,使具体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精细化。

企业应根据技术装备力量对合适的机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其次,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和造就一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培养设备管理队伍可采取办训练班、进行岗位练兵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培养和提高。

九、运用信息化,提升精细化

机械设备规格数量的增加和不同工程项目间的调拨,决定了工程施工企业需对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率、利用率、完好率、主要机械分布情况、大中修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与掌控,在一定管理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7)

引言

机械工业目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工业已经具备相应的发展规模,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机械工业生产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许多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机械工业的制造和生产中,高效已经成了主要的发展理念。机械工业隶属于传统工业内,是发展最早的工业行业。机械制造以及机械生产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建筑行业施工中需要机械产生产品,高质量的机械产品是安全施工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机械制造提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在机械工业制造中要加入高效生产的理念,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机械工业制造和生产的内在关系

从内在关系的角度出发,机械工业中机械制造属于机械设计的深入发展。在保证机械工业设计完成的背景下,要对机械产品的构架和功能、外观形状以及设计的过程实现可视化生产,这就是机械的制造。机械工业生产属于流水线的方式,是对机械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会更重视产品的流水线以及质量。生产是在商品投入市场之前的时期,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准,这是进行批量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生产和制造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制造是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规范之后进行生产,然而机械生产是属于在制造方面符合相关规范然后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系和独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机械产品的制造和生产都要有期限和质量的相关要求。目前机械工业制造中如何实现高效生产已经是主要的研究内容。要想保证机械工业制造能够符合高效生产的需求,首先要确定机械工业中制造和生产是区别很大的理念。以这一基本角度出发,要想保证高效性,要注重制造和生产的联系。在当下社会发展中,高效生产是保证机械工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二、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分析

1.机械产品设计理念要符合高效机械产品制造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中会涉及到产品的市场分析和定位分析。机械产品进行市场调查相对来说很容易,完整的市场调查对于机械制造的高效生产是首要条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要保证机械产品能够具优势实际应用性能,这是所有产品在设计之前要保证的条件。在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之后,开展产品生产的相关设计工作。机械产品的设计通常强狂下都是应用CAD制图,这是属于产品的最初设计。机械产品具有较高的材料要求,并且要求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注重对细节的管理。要想能够保证机械工业制造设计工作实现高效性,就要实现设计过程的高效精准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产品的定位和理念,确保设计工作能够准确进行,防止由于设计过程不够仔细而出现的质量等问题。2.机械产品制造过程要符合高效理念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之后,开展的则是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一制造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理论设计到实际生产的制造过程。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按照相关的要求和理念进行,保证制造过程每一步骤的精准,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要注重质量,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而忽略质量。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被叫做样品,这种样品在完成之后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同时也要进行质量把关等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样品的制造过程要和成品质量的要求一致,然后才能够进行测试和检验。由此可见,保证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严格生产,是实现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3.机械产品的制造检验要符合高效理念样品在制造成功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检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会涉及到众多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通常情况来讲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验。在机械产品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要确保关于产品的受力、耐磨以及硬度指数等有一个完整的方案,这是在测试之前要做的充分准备。产品在完成之后,可以直接的运用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验,产品通过质量检验过后就可以投入生产过程,相反如果产品出现相关质量问题,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尽心质量检查,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行重新检验和工作。

三、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方式

首先机械生产前期准备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达到质量要求,以确保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一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具有严谨的流水线计划,并且相关细节的生产也要保证符合规定以及要求。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要确保生产车间、生产流程等。机械产品属于大型产品,一般都要进行组装工作,要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能够保证质量。其次机械生产之后的检查工作也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方式,产品在进行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之前,要经过完整的检查和测验。机械工业生产的高效不仅仅是指时间,是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在适合的时间完成生产,以此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

总而言之,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发展是当前社会进步的在需求,机械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机械生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时就要保证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性。在生产中,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以此来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沈进.机械工业制造与生产的高效分析[J].煤炭技术,2013,10:20-21.

[2]李舟.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消除与利用[J].建材发展导向,,:.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8)

提升生产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工业转型升级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双星机械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强设备等硬基础,完善技能、控制等软基础,并积极创新推动硬件和软件的相互融合和促进,为提高效率,促进质量精细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打下了基础。

双星机械总公司为技术人员配备了国内比较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图纸更加直观,一线安装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动诊断干涉,最大限度避免设计失误。同时,公司投入巨资,引进有智慧“大脑”的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的大型龙门铣、龙门加工中心等高端加工设备,为生产提供了硬件保障。

高端设备需要高端人才,为充分发挥先进设备优势和潜力,双星机械总公司分床种、分岗位、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设备操作能手;加大对现有设备的创新改造,创新工装、刀具,促进了生产高效化、产品精细化。去年以来,公司组织设备管理小组对公司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等系数逐一摸查,对20多台设备改造进行了立项和改进。如,公司先后开发应用了加工中心“自动导圆程序”,提高了效率,解决了“拐点”的质量难题;应用了“旋转坐标编程法”,实现了自动计算坐标,保证了尺寸的准确性和工件的互换性;应用了“宏程序”,防止了回切、回程撞刀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高端工件加工难度增大的情况,引导鼓励员工创新刀具100多项,并引进先进刀具30多种。如,加工中心在加工平板硫化机滑极时,由于材质较硬,用普通刀具很难加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车间工艺小组购买了波刃铣刀,先粗铣后精铣,不但产品质量提高一个等级,还使加工效率提高2倍多。

通过推动“两化融合”,有效提高了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高端制造”水平。

所产设备“两化融合”:

适应“高质、高效、低耗”市场需求

“创双星机械品牌,必须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创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双星机械将高质、高效、低耗融入产品设计制作,创造出能耗更低、质量更精细、效率更高的产品,实现所产设备的“两化融合”。

公司每年都引进工艺和设计方面的高端人才,发挥其优势,攻克技术难题。同时,联合外部力量,加快新产品开发。如,双星橡机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大胆采用光纤传导,突破行业两板控制的传统模式,改用一板控制,成功解决了轮胎动平衡试验机的程序控制难题,使设备技术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是双星机械设备研发过程中信息化运用的一大特点。如,双星铸机公司V法线的电器控制实现多工位辅助控制,不仅控制更简便,而且效率更高;双星橡机公司新研发的智能自动化液压双模硫化机,配以触摸屏,实现人机对话、实时监控、故障显示,向无人化操作迈进,工作效率和硫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9)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一)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在传统的制造技术之上不断的去吸收各种高科技技术,二者相结合,让制造技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贯穿于信息于物流之间,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注重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运用新材料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广泛应用。

(二)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这种综合性就是不限于本身制造的过程,而是一个产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的研发制作和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到售后服务,将这些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制造行业在整体的经济环境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这也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利益。

(三)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是每个企业要做的核心部分,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原来的单一的劳动生产率,而是将时间和成本、利益有机相结合的一种竞争模式。机械制造技术可以将三者兼顾,达成一个统一体。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环境,机械制造技术必须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拥有自己的技术领域。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全球市场经济形成之初,就利用金融。经济和科技手段占领市场。而现代的竞争靠的是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要掌握这项技术,才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与形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达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例如钢铁年产量超过2亿吨,我们大量出口低价钢材而进口高附加值的合金钢。机床也是出口价的简单机床,而进口昂贵的数控和精密机床。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很多机械产品价低,而质量也低,在世界企业的500强中,中国的制造业仅有两家。中国不仅不是一个制造强国,而且是一个制造水平很低的国家。只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工资很低,因而在中国大量生产的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还自己不能生产,受制于外国。

中国制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械工业产品落后,国外已是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产品不断更新,而我国生产的往往是老的产品,产品更新很慢;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引进的机电产品很多使用外国的专利,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机床装备数量虽多,但设备总体构成十分落后;制造技术落后,制造技术工艺落后,加工度低,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新产品试制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管理落后,非生产人员比例大;研究费用及人力投入少,技术创新少。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随着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如:航天,航空、电子科技等技术的发展,将机械加工提高到了一个更高层次,传统的技术完全不能跟随现代机械发展的步伐,所以就在传统的技术上保留了有效的部分,不断的开发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技术,使整体的机械制造水平在性能和实用性上得到提高。现在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密度,将先进的微细加工、纳米技术应用到机械制作中,形成一个超精密的加工部分。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这些是机械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如下:

(一)精密制造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是20世纪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很多种,精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现代的加工精度已经不是我门了解的微米技术了,已由微米级(μm)发展到纳米级(nm)技术,通过纳米管、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已经研制出很多微型机械。这些都是利用纳米技术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上相融合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物。

(二)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这个是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让制造业变的高效率高质量成为一种可能。现在制造系统已经更智能化,系统化,由计算机集成的一个制造系统,完全的掌握整个制造过程,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技术研发,生产设备,零件加工和最后的出厂检查。把每一个系统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柔韧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这个在国外很多先进的制造国家已经很是普遍、

(三)特种加工技术。所谓的种加工就是用通常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已不能来完成加工,而是要采用一些现代技术中先进的电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来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因为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对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采用很多新型的材料。所以在技术上也要有一个提高。这种特种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工作强度,切削一些精密细小和复杂形状的零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紧紧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稳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保证。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10)

1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再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的不断围堵,铁矿、铜矿等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生产所需的相关矿产在国际上的价格持续走高,意味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采购成本也越来越高。要想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机械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做好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正因如此,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管控,对机械制造企业本身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材料采购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机械制造企业耗资最多的环节,更是极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材料采购成本的管控则成为每一个机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2成本管控现存问题分析

近些年,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卓越发展,并在材料采购成本方面建立了一定的管控方法。但是,在当前不断细化管理、挖掘增效的大背景下,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方法显得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第一,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上仍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现代化管理技术早已实现了全过程监控,然而,仍有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成本管控上尚未做到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管理,以致于信息过于分散且无法及时、准确反馈到企业之中。而机械制造企业的供、产、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又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一旦任何一个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数据交流,都会给材料采购成本管控造成巨大的影响。第二,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上缺乏应有的前瞻性。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必须对需要采购的材料进行成本分析、生产分析、销售分析之后,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之前并没有对材料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且缺乏完善的考虑,仅仅是按照月采购或是年采购计划,对生产所需材料进行采购,而缺乏应有的前瞻性,从而造成材料在存储上的大量消耗且存储成本也相应增加,这些都会造成材料采购成本不必要的上浮。第三,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众所周知,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波动,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下,价格波动普遍较大。而如若此时,机械制造企业只是单独根据市场价格来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那么在材料价格等方面势必会稍显被动,同时,缺乏必要的材料采购成本分析,也会导致实际产生利润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提供有益参考。第一,机械制造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须构建标准化、规范化流程。标准的、规范的材料采购流程不仅能够规范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工作,还能进一步促进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工作的良好开展,因此,建立健全机械制造企业的材料采购标准和规范化流程尤为重要。特别是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促进机械制造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得以顺畅进行,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到各个部门,这样不仅可以使各个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采取必要的方式对材料采购工作进行高效的分析与管理,还可防止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采购成本。第二,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众所周知,生产材料的价格直接决定了生产产品的利润,尤其是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生产材料的价格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从而产生巨大的价格波动。这些价格波动虽然是不可控制的,但是价格波动的实际方向确实可以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得以预先确定。所以,机械制造企业要想进一步做好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就必须在材料采购之前根据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避免发生在材料高价期采购的问题,尽可能降低因成本上升而带来的利润缩调。尤其是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做好季节性供求关系的市场调研,对把握材料货源的稳定性,降低材料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三,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估算工作。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估算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整个采购资金的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不仅仅是做好材料采购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行材料采购的第一步。所以,要想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管控,就必须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还须为采购资金建立相应的使用标准,从而对资金在整个采购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工作能够按照预计目标有序的开展和进行。第四,打通供应渠道,确保材料供应的稳定性。确保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也正因如此,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在供应商中的信用度,打通供应渠道,从而确保材料的充足供应。尤其要注意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到位,避免因资金不能按时到位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从而影响材料供应及材料价格的稳定性。

4结语

机械制造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确保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与研究,加强对材料采购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机械制造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体系,已成为每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之下的重要前提,值得广大机械制造企业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珂.浅议装备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对策[J].中国外资,2013,(14):32-35.

上一篇: 工业节能减排措施 下一篇: 水利水电工程类别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