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环保小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8 17:05:28

日常环保小知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1)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几乎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只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是对于环境为什么会污染,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生态为什么会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2)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易受负面影响,大多小学生都喜欢效仿别人的不良行为,就会导致他们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乱丢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意识,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就会让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对于类似的不良环保习惯没有认识到,随意的乱扔垃圾,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在内心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意识环保习惯,当他们看见父母习惯于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燃烧产生的废气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农药的任意使用、牲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理等都会导致河水污染,进而引发一连串的水污染的不良反映,导致河中鱼、虾等一些水生生物和植物死亡,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他们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4)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很多小动物、昆虫、鸟类都成了小学生的玩伴,如:去稻田里捉蝌蚪,掏鸟蛋,捕捉蝴蝶,用弹弓打鸟等成了很多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眼里那只是玩耍的一部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态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那样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所以,要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在心里形成爱惜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论文网站。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家庭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收到切实的效果。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习惯,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小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约束力就会降低。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4)自身原因

农村小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因此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再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他们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到深奥一些的环境问题,他们更是谈不上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环境与自己没有关联,自然就不会关心环保。也就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的淡薄。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 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

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和生态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本能。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论文网站。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如通过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老师可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环保习惯,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环保习惯,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李友梅,刘海燕.环境教育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丁兆雄.环境教育师范先行[J]. 环境教育,2000 (5):24-26

[3]许江映.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 环境教育,2003(6): 36

[4]田菁.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1.

[5]任耐安.环境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2)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3)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4)

笔者所在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文件精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法律法规。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引起教师的重视。

学校成立“小学创建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关于“创建绿色校园”的专题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学科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校要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分别制定《小学环境管理制度》《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绿化规划制度》等规章制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将“创绿”工作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长抓不懈。

注重环保实践,开展绿色活动

重视宣传,创设氛围 学校要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如绿色环保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板报、读书征刊、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宣传环保意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立足校园 将德育与环保教育相结合,开展“清洁校园,美丽自我”活动。激发学生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意识,积极为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的环保活动优秀班级要及时表扬与奖励。经常开展美化教室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绿色与生命”比赛活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应用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丰富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热情。

家庭、社区、学校三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们到街道和社区开展清扫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孩子们用他们的热心改变社区面貌。学校开展“我与绿色同行”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行动,让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真正将绿色行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如“放飞梦想,展现风采”“你丢我捡,共保环境”“白色污染,谁见谁捡”等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绿色教育”,让校园“绿”起来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让他们“动”起来,学会如何维护和参与环保。各班成立种植小组、护绿小组、环卫小组等,坚持经常活动,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环保兴趣。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年的4月和9月,学校号召学生植树造林,每年春天,学生都参加“种蓖麻”、建设小花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成长。

利用环保节日进行活动 结合3月22日“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 “世界荒漠化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举办环境教育讲座、征文比赛、绘画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把师生的环保热情进一步推向高潮,提升环保情趣。

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班队会 学校各个中队分别以“向白色污染说不”“我做节能小卫士”“珍惜水资源”“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等为主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和非绿色生活的反面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教育学生做绿色公民。

科研教研,渗透环保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5)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简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扩大环境教育受众面和影响力。

1、加强媒体日常宣传。加强与市内主流媒体的合作,每周在《__日报》、《__周刊》上刊发1—2期环保话题,每周在市广播电台制作1—2期环保新闻,《__新闻》栏目全年电视新闻报道不少于50条,深入持久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形势、政策、工作动态、空气环境质量周报以及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关注度,满足公众环境信息诉求。

2、加强《__环保》宣传。强化《__环保》的精品意识,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读性,增加信息量收集,每月编发2—3期,解读环保法律法规、传递环保科学知识、介绍环保工作动态,发送省厅领导、市“四大家”领导、相关镇办部门领导和全市100多家重点企业业主。

3、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向《中国环境报》、《湖北环保》、《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简报》、《湖北日报》等刊物和国家、省级主流媒体投稿投稿,确保完成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信息报送任务。同时,定时维护更新局电子信息屏、网站,及时关注各大论坛、微博、贴吧,及时观察和掌握新的舆情并及时处置。

(二)主题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挖掘亮点,突出特色,组织策划一批高水平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环境保护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一是以环委会名义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通知》,营造全市联动、共同参与的宣传局面。二是在《__日报》、《__周刊》开辟专版,发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社论或市领导文章,2015年__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发送手机宣传短信。三是 “六五”期间,在市政体育广场、绿色头社区和绿色学校等设宣传岗,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折页、环保知识手册,宣传公民行为规范,接受环保咨询和现场投诉。四是联合自行车骑行协会开展环城绿色骑行活动,倡导社会积极践行绿色生活。

2、开展“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围绕环保世纪行主题,结合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秸秆禁烧、六大环保专项行动,配合市人大,与镇办以及市电视台、__日报等媒体策划一批专题宣传节目,反映各地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环保工作。

3、开展“百名小记者看环保”宣传活动。 邀请全市百名中小学生记者参观汉江母亲河、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设施,通过小记者独特视角,反映他们对日常环境保护的所思、所做、所得,以“小记者看环保”推动“人人讲环保”,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推动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参与。

4、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宣传活动。在__电视台制作一组创模和创生态市公益广告,每日不间断播放。在人口集中地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利用公交车、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模宣传标语,印制创模和创生态市宣传手册,开展“两创”知识竞赛,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创建知晓率和参与度。

(三)阵地宣传活动

1、开展环保进学校活动。继续加强与市委党校的联动,开展科干班和公务员培训班生态文明专题讲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责任。联合实验小学和一所乡镇小学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活动,邀请专家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开展环境教育体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中小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

2、开展环保进社区。在杜湖社区、德政园社区等省级绿色社区举行“绿色环保生活公众参与”进社区活动,发放环保袋、环保宣传册、设置环保知识展板,让社区居民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鼓励社会环保NGO组织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监督环保工作,培育环保志愿者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关注、理解与支持环保工作。

3、开展环保进企业。组织专家到西流河化工园、__工业园以及重点企业开展《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宣传环保知识,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开展“百名环保干部进百企”活动,宣传环保政策,了解企业困难,征求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6)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从孩子们的观察视角入手,为他们创建充满童趣和互动的物质环境。

孩子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大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自然条件,有意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如每班创设的植物角、小小种植园,孩子们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在种植园种植,既可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又可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可谓是一举两得。又如为孩子们提供“沙滩”、“喷泉”等自然景观,只要气候允许,就让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正所谓“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老师都知道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甚至没有绿化,且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地上垃圾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必须优化环境。

二、将环保知识随机渗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注意以环保教育为主,随机地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近年来,我们的课程中多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如在开展“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时,我们把握机会,向孩子们介绍环保的重要性。在大班开展:“垃圾哪去了”专题活动,同时向幼儿介绍:“垃圾是从哪里来”“垃圾多了会怎么样?”“变废为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或者开展参观、谈话、小实验、游戏等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处理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但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仅仅靠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是不够的,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做个教育“有心人”。在平时我们要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在遇到幼儿乱摘花、乱丢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等现象的时候,应及时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使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此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一些与环保有关的事来进行引导,如在“植树节”时可以给幼儿介绍森林的资源及其作用,让他们知道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风、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在“爱鸟日”时可以给幼儿讲述大量捕捉鸟类会出现的恶果;在“世界环境日”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我们的环境”美术创作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又可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7)

   一、指导思想:

   环境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进和监督作用。而环境问题又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战略。我们要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为指导,切实把环境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学科,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取得教育的成效,以环境教育为了阵地,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文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工作原则:

   1、环境宣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能力。

   2、环境宣传教育要采用学校内与学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需要在校内的教育培训,更应注重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研究、评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环境宣传教育既要注重平时各学科、各方面的渗透,更要通过专门的主题活动强化。

   三、具体安排:

   1、结合年级组工作宣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学校将通过全校大会、广播校会、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集中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各班级也要利用自身的板报、班队会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和征文评比活动。

   2、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把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目中。语文、科学等学科要重点进行教育工作,教师要研究和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涵,寻求最佳的教育手段,取得真正的成效。

   3、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在3月12日植树节,学校要安排好全年的树木、花草的补种和维护,各班级开展花卉进班级活动,选购花卉种子,教育学生养花种树,美化校园。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可通过班队会宣传有关护水知识。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进行板报宣传。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学校将开展戒烟宣传,动员教师参加到戒烟行列,并通过学生向家长们普及戒烟有利于环保的知识。

   4、学校要健全各项制度,并认真落实。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环境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队伍

   1、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调整和充实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优化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推进环境教育。

   2、强化师资队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素质的老师是关键。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环保培训。

   B、请进来。请有关专家来校辅导。

   C、创造机会,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环保专题培训班。

   D、订阅环境报、杂志和书籍供教师学习。

   E、定期交流环保信息。

   (二)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B、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

   C、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

   D、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三)开展科技活动,形成环境教育特色

   科技活动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利用科技节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征文活动。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要求全面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实施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学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

   二、意见与设想:

   (一)加强组织建设。

   1、班子组织健全。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内容落实、考核检查得力。

   2、宣传有力度。

   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目的和意义,做到人人知晓。国旗下的讲话有环保宣传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板报上刊登环保知识,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定时播放环保文章、影视。

   3、环保知识渗透到位。

   在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做到抓住重点、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在举办公开课、优秀教案评比中有意识将环境教育摆放到一定的位置,并在期末测试的试卷中也能体现出环保方面的知识题。

   4、狠抓业务学习和培训。

   一是向优秀单位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教研、体育备课等研讨活动,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使骨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三、发挥学校特色作用,强化训练,导之以行:

   (一)把环境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全体教师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

   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可以采取渗透模式。活动时,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更要针对各科的知识和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1、把握渗透课程

   (1)语文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2)数学学科

   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进行讨论、游戏等形式,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野外考察,环保宣传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因此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科学学科

   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

   生物和环境教学内容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开展环境教育的专题活动。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4)品德学科

   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音乐学科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这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一般采用如下形式:讨论、游戏、表演,同时注意营造气氛。

   (6)体育学科

   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加强学生关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危机,社会发展受阻,运动形式减少等不良后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户外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推理法、提问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游戏或查阅有关资料渗透环境教育。

   (7)美术学科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用旧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碎布等,指导学生制作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小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帆船等玩具;用旧的挂历、杂志、报纸,通过剪贴可制作风筝、装饰画、文具袋等;用碎毛线、蛋壳,涂上色彩拼各式人物、动物等。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上好主题教育课。

   对一些本身是进行环境教育的素材,如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各种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等,教师们通过列举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可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开设活动课程,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学校定期举办“人类与生态环境”知识讲座,开展“环保知识读书活动”、主题班会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如造成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等讲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把环境教育课程与课外活动课程实施相结合。

   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通过春游等考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老师要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从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

   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欲望,从而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同时还要举办环境知识竞赛活动、黑板报比赛、办展览、搞讲座等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做到几个结合: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爱鸟周、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

   通过在植树节时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绿护绿活动、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班级中学生的废纸、学生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物品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城区烟囱排放出的废气,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

   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利用学校的兴趣小组教学活动,以漫画的讽刺性、幽默性、教育性去打动着学生的心弦。辅导老师要引导学生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创作出大量的漫画作品。

   (三)环境教育从身边做起。

   1、学校干净整洁,无一处卫生死角。

   室内窗明几净,室外无乱抛乱扔纸屑、瓜皮果壳现象,无攀折摘校园花草树木行为;中年级能主动打扫,见到纸屑弯弯腰,能经常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施肥、除草;高年级学生能自觉清除墙壁污迹,维护学校各种秩序,永保校园清洁优美,做到包干到班、责任到人,检查、考核经常不断,任何时候经得起查,经得住查。

   2、校园、家园、社区、社会同步进行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8)

对幼儿来说,环境就是他们学习的有效资源。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整洁的绿色环境,让幼儿观察、了解、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如:在自然角设置种植区和饲养区,让幼儿亲自种植各种植物饲养小动物,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让幼儿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

其次,让幼儿参与“绿色环境”的宣传,组织幼儿制作环保标志牌,有针对性地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给幼儿以暗示、警示和启发。如“脚步轻轻”“不乱丢纸屑”“随手关灯”等内容的字画,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加强了环保宣传,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再次,发动家长和幼儿搜集废旧物品,我还在教室里布置了“废品分类区”,幼儿将废品按塑料、玻璃、铁、纸类进行分类投放,同时知道了有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品进行“再生”,将废品通过裁剪、粘贴、拼接等各种装饰方法,制作加工成一件件美观、实用富有创意的作品,利用它们布置教室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废品再利用的价值,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是一种生动有趣的环境教育。并在我班的展区进行展览,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生活与教育的各个环节是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一)将环保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我园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式之一。我们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机会开展环保教育,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在洗手环节中,通过有趣直观的节约用水图片提醒孩子节约用水;在区域活动中将用过的纸杯、纸盒、废纸放在可回收袋里进行纸的再次利用;在有电源的开关旁边粘贴节约用电的标志,时时刻刻提醒人们离开室内要随手关灯,关掉总电源。在平常的日常生活里我注意观察了孩子,洗手的时候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每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能主动的将废纸扔到可回收袋里,外出活动时孩子们能随手关灯。

(二)将环保教学与主题教学相结合

我们的环保教育渗透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爱护动物》《关爱植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大量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游戏中获得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在《节约用纸》主题活动中,《你会用纸吗》通过看视频,孩子们知道了纸张原来是用树木制成的,我们用的纸越多,工人叔叔砍伐树木的就越多。以此让幼儿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做到节约用纸。并和孩子讨论制定节约用纸公约共同来遵守公约。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明白树木越来越少对人类的危害,树木跟人类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图书笑了》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掌握了观看图书的正确方法和姿势。掌握了爱惜图书的方法不能撕图书、不能卷图书、不能抢图书、要轻拿轻放,我们看过的图书要留给小弟弟和小妹妹看。要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树木、保卫我们的家园。

三、教师环保素质是开展环保教育的有效保障

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也有意识地将自己所获得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行为中。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幼儿。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垃圾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幼儿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自身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环境科学知识,充实新的环境信息,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围绕环保纪念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9)

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这片美丽家园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面对如此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从早期的基础教育抓起,务必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

二、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抓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有关涉及二氧化硫、氯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再利用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室中的污染源还比较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在进行硫燃烧实验的时候,考虑到其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硫,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强调在反应过程中应防止这种有害气体的逸出,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求合理有效的吸收方法,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1.与自然和谐相处,激发学生的环保思想。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大自然因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连续出现报复人类的一些深刻而惨痛的教训――印尼海啸、湖南雪灾、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气候异常、世界许多地方洪水泛滥等等。由此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在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手抄报、专栏、讲座、校园广播、演讲、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环保应从自己做起,自己也能为环保作出一定的贡献。

2.结合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注意环保。以节假日、夏令营为平台,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水污染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有什么?如何防治?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3.利用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利用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等主题纪念日,争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20-01

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知识,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对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并自觉指导行动,提高教学效果和环保意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有效指导日常行动,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中通过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二)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对策,创设教学情境,开发校本资源,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三)提升地理教学价值

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还能让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必要技能,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价值。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发挥引导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学习时,先为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后天》教学影片和相关图片,通过这些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一定了解。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气候变暖的成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意见。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环保组织成员等不同角色,让他们就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使他们树立环保观念,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

(二)开发校本课程,挖掘环保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具有本校特色,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独特的作用。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资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开发《走进常州,保护绿水青山》的校本资源,以当地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挖掘当地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指导环保行动。

(三)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离不开当地实际,学生环境保护也应该是本地行动,环境教育要从爱护家园入手。为此,教学中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亲自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常州市河流保护现状,收集资料,分析当地河流保护的不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保护当地河流建言献策。这样不仅能增强环保意识,还能引导周围人关注环境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有效保护当地环境。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技能

重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例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节水节电活动,引导学生购买绿色产品,支援绿色环保工业发展,不用塑料袋,多骑自行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分析、大气质量检测等。结合国际湿地日、环境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植物。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能起到引导和推广作用,让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好指导人们日常行动。

三、结束语

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上一篇: 小学特色文化 下一篇: 急诊分诊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