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13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1)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

1.1社会影响

地下水是辽宁省大部分城市的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已引起部分城市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区内地下水资源的严重衰减与短缺;地下水资源的衰减与短缺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严重衰减与短缺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始限制部分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关闭了部分地下水源地,造成用水紧张,加剧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工农业生产,进而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2经济损失评估

1.2.1评估方法

根据辽宁省主要城市实际情况,本次经济损失评估采用估算地下水的损失量,然后根据当地城市的水价,计算出因地下水资源衰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计算公式:

S=u・V・M或S=Q超・T・M

式中:S―地下水资源衰减造成的经济损失(万元);

u―地下水超采区的平均给水度;

V―地下水降落漏斗体积(万m3);

Q超―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万m3/年);

T―计算地下水的超采年数(年);

M―当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元/m3)。

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主要参考项当地政府提供的间接经济损失与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参数,结合当地经济发达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地的估算参数,从而估算间接经济损失。

1.2.2评估结果

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中除丹东、抚顺、本溪、铁岭无地下水资源衰减,沈阳市、锦州地下水衰减情况缓解外,其余8个城市地下水资源衰减相对较严重的。根据以上估算方法,计算出8个城市因地下水资源衰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6.7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301.01亿元,总经济损失近367.79亿元。

2 地质灾害

辽宁省主要城市工作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对区内房屋、土地、公路和水利设施等造成破坏和危胁。根据对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区内历史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现状评估结果(见表1-1)的统计资料,地质灾害已造成2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50573.6万元。

表1-1地质灾害现状经济损失统计表

具体城市及详情如下:

沈阳市:沈阳市已发地质灾害均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受灾体主要为居民房屋、企事业单位厂房、公共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土地资源。

大连市:大连市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毁,土地毁坏,公路受损,河渠破坏及企事业单位损失等。

鞍山市:鞍山市已造成损失的地质灾害点共有9处,主要是2处滑坡、3处崩塌和4处地面塌陷。详见鞍山市区地质灾害现状经济损失汇总表。

抚顺市:

2.1抚顺市滑坡

抚顺市发生的滑坡主要在西露天矿,其次还有榆林青年路滑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和前戈滑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两处小型滑坡。在西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由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仅滑坡一项就超过5亿元人民币,而且死亡7人。

调查中自然滑坡造成的损失基本发生在1995年“7.29”洪水期间,以小型崩滑为主。发生的区域很广,且受灾点分散,分布在海浪、石文、峡河、救兵、后安、上马六个乡镇共计28处。主要是摧毁掩埋房屋设施和道路,造成损失累计130万元。

2.2地面塌陷(沉陷)、地裂缝

地面塌陷(沉陷)引起的经济损失包括区内其它地质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如采煤沉陷区包括井采区引起的沉陷、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露采区包括不均匀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引起的经济损失。

采煤沉陷区:目前遭到破坏的面积近10km2,中型以上企业2家、小型企业多家,居民2000余户,直接损失3亿多元,搬迁费用5.87亿元。总计损失近9亿元。

西露天采区边帮破坏变形区:1993年和1994年汛期,北帮E1000区段发生大规模沉陷滑移变形,面积达12.88×104m2导致14段站场被埋、地面沉陷断裂、多处交通阻断,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1986年至今发生的北帮W200~W800滑移变形,造成石油一厂的部分工业设施和建筑物严重破坏,并影响西露天矿生产。经济损失和维护费用超过5亿元。南帮坡顶地裂隙变形区居住人囗少,造成经济损失也较小,主要为道路和围墙,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章党煤矿沉陷区:目前遭到破坏的有一变电所、数十间房屋,表现为地表沉陷、建筑开裂,造成损失近50万元。

除沉陷区、露天开采滑移区内的地裂缝外,还有略阳街和永安台两处楼房开裂带。略阳街有七座楼房开裂,永安台有五座楼房开裂。榆林楼房开裂带的经济损失约3500万元,永安台楼房开裂带的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

2.3 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包括自然型崩滑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灾害点集中发生在上马、后安、石文、峡河、救兵、海浪等乡镇,时间上也集中发生在1995年“7.29“洪水灾害期间,共有140处发生了泥石流或崩滑泥石流灾害,累计经济损失3.04亿元,死亡31人。其后的1997、7和1999年又在局部地区重复发生了泥石流,但灾害损失小,累计损失200余万元。

本溪市:本溪市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崩塌等。

丹东市:丹东市主要地质灾害灾种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为小型;地面塌陷规模有所扩大;

阜新市:阜新市主要地质灾害灾种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阜新市自1953年发生过85次以上的滑坡和崩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但由缺少相关资料,很难作出准确经济损失评估,据初步估算其直接经济损失不下于10亿元人民币。地面塌陷、地裂缝可以根据搜集资料进行详细估算,具体见表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成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人们建设城市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破坏作用日趋严重,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1]。城市要发展建设,必须要平衡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减少或避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保证地质结构变化在课承受范围内,确保城市建设发展朝良好方向发展。

1城市建设所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1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分析

地壳稳定性是指现代构造运动、地震运动以及岩浆活动影响地壳的相对稳定性,对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积极避免城市遭受地壳运动带来的损失。地壳稳定性是城市建设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地断裂、火山活动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的强度等。近年来一些城市地质发生改变,新构造引起的断裂、地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做好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

1.2地基条件勘察问题

地基条件勘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地基勘察主要包括对微地貌、岩土结构极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容的调查。我国是一个地理类型多样的国家,特殊土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如软土主要分布在天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等沿海城市,软土具有松软、稳定性差等问题,软土区域城市建设常遇到的问题有墙体开裂、地面裂缝、桩基位移等,同时地基下的地下水也会引起地基物理力学的改变(如图1、2、3所示)。因此,为确保地基的稳定及建筑的安全使用,对地基条件的勘察,了解地基岩土结构极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问题尤为重要。

1.3供水条件水资源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供水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属于贫水国家,人均水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短缺已不再是我国面临的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城市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供水条件和水资源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的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多,除了生活垃圾之外,还有很多工业废水废料等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城市构成了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主要表现在地表污染、地下岩土中渗流运移污染酿成的垃圾流等灾害。此外,这些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渗入空气、土壤中,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重视城市垃圾废弃物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2解决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2.1建立人与地质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对环境有全新、完整的认识[2]。不能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忽略了环境的影响,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两者的和谐发展。由于人类对环境片面的认识,导致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疏忽,使地质环境渐渐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城市建设既要保证质量合格,也要兼顾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去染污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2合理控制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容量

地质环境容量指城市建设的区域能够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负荷,这个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城市建设地质环境超出负荷将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方案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在地质环境容量晕血的条件下,促进城市建设的稳步前进。与此同时,有效的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资源进行多次合理利用,保证地址容量得到有效的监控和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城市稳步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3结语

综上,城市建设部门应充分重视城市建设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城市稳步发展的同时确保环境工程地质结构更加稳定,降低受损程度,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3)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77-1

0 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把“双刃剑”,既给予了人类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心灵关怀,又给人类的幸福生活带来了众多问题。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环境保护,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创,环境问题的发展也随之步入恶性轨道。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表面现象主要有居住环境狭小、远离自然环境,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导致城市的衰落。此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畸形的生活消费方式、工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等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产生不良的影响。

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在创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价值的属性,往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物质原因。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污染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开发强度成正比。从环境污染上看,大城市比小城市污染严重,工业城市比旅游城市污染严重。

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人口、环境、资源并列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从人口数量上,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3 政策引导缺陷

目前,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但环境问题主要依附于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决策机制。政府部门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政策缺陷视环境保护为软指标,使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4 技术手段落后

防治和清楚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落后是环境污染的技术原因,有些技术由于费用昂贵难以推广,有些关键技术仍没有办法公关。

2 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被看做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2.1 水污染严重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化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经过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导致整个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近几年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影响严重的事件就是农夫山泉由于根源水受污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万亿元。

2.2 空气质量低下

工业废气和运输业排放的尾气中包含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这些物质极易造成雾霾天气,在加上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空气质量低下,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城市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严重超过国际标准,造成一些城市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而不能在卫星上显示。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空气问题直接威胁这人类的生存。

2.3 城市垃圾成灾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产生了许多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量垃圾运到城郊堆放,全国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同时,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使得有害物质经过风吹日晒、地表径流渗入土壤、空气、水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3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的程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深入人心。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权衡利弊。

3.1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做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有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是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EIA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当的建设项目对城市环境的破换,但在随后的后续的城市发展中显示出局限性。第二个手段是通过建设同步配套的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减少城市中表面的污染源;通过识别污染源,提出各个污染源治理或者搬迁方案。该方案避免了城市公害的发生,但是忽略了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局限性。传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已决定了改革势在必行。

3.2 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内容

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现状,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的EIA和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还应具有以下内容:(1)在做某一地区的规划前,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情,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2)在城市规划的逐一阶段,增加相应的环境规划指标,从根源杜绝污染的发生。

3.3 城市环境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综合考虑。环境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也十分明显,与城市布局息息相关。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水资源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规划、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和噪音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一般有七个步骤:调查评价、污染趋势预测、功能区划、制定目标、拟定方案和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编写规划文本。运用现代环境的科学理论,控制污染,预防污染的恶化,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4 总结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时至今日,统一的标准已被政府各个部门基本明确。事实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重视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和强化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在和谐发展的轨道上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对城市进行开发与改造,充分保障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针对城市环境问题加以改善和治理,促进城市社会与自然、经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的发展理念必须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向维护城市的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发展之路。

1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来自城市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各种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土地污染。这些污染已经严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天然承载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城市火电厂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城市居民供暖问题所带来的能源消耗污染;居民生活所应用的各种化学喷雾剂;夏季使用空调所产生的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所产生的破坏等。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并对居民以及动植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长期吸入污染严重的空气,容易引发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严重的容易导致死亡。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容易引发酸雨,酸雨对建筑物表面具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同时对农林业发展、淡水养殖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城市热导效应及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重,北极冰川融化,海水倒换等问题严重改变着全球的生态系统。

城市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垃圾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农用化学药品使用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的不断污染是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对居民的生活以及农业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体被污染后一旦进入食物链被人体深入,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是癌症的诱因。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检验,直接排放到河水中,被农民用于灌溉所导致的农作物大面积死亡问题不胜枚举。水体的严重污染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鱼虾大面积死亡,给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现阶段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已经以包围城市的态势在不断地发展着,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为处理城市垃圾,政府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阶段我国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有烧和埋两种。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掩埋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土地污染,在被污染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会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人体食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掩埋不当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通过燃烧处理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同样造成威胁。

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源自城市内的汽车鸣笛、工程施工、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商业宣传所产生的噪声。长时间的处于嘈杂的环境中,用以对人体的听力造成损害,同时医学研究也证明噪音还对人体的心血管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此外噪音还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睡眠休息,睡眠状况长期受到影响容易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2 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建设所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环境生态破坏导致公共利益受侵蚀,盲目的开发建设,缺乏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合理布局,不顾市民的生活环境, 对土地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利用。第二是,为谋求高额利润,企业展开了无序的激烈的竞争,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与此同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城市房地产开发, 都出现非理性的虚假繁荣状况。第三是,盲目的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阻。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 不惜牺牲绿化用地, 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用地, 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 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 导致城市尘土飞扬, 噪声倍增, 疾病增加。

3 解决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3.1 加强城市细节的生态设计, 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容的人工环境

城市由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组成, 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 如城市交通道路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路网的优化布局和合理的路网密度, 科学设计的城市建筑采光和节能,城市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的协调性、一致性, 城市绿地的结构等, 特别要重视受污染水体、土地等的生态修复,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撑。

3.2 建设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 营造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保护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 保持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充分依托城市周边的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公益林, 大面积引绿进城, 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设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走廊, 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带, 建设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 提高建成区绿地率, 保护基本农田, 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

3.3 加强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源自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此城市的生产生活用应尽量采用新型节能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型能源;在水污染防治上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检测,正对污水排放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相关责任人的主要责任;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尽量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回收再利用。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谋求城市发展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努力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之下。要将努力把我国城市建设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5)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discuss, and the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realize the good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1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建设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主体,尤其是相对脆弱的水环境,其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环境状况让人堪忧。因此,基于当前城市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是解决水环境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二、城市水环境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生态建设的现代城市建设,注重城市水环境的构建。然而,我国城市建设起点低,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发展而言,其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城市主河道污染。我国城市建设的起点低,因而在城市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主体。进而,在发展经济建设中,造成了城市主河道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人才密集,生活污水大量集中的排放,造成了城市河道的污染。而且城市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废水的排入,成为了当今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同时基于河道的优越性,人们的生活活动频繁,诸多的商业市场依河岸建设,这对于河道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二)城市水资源缺乏。我国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大的内部城市而言,水资源短缺严重。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城市往往呈现出局域性的污染情况,尤其是水环境生态结构容易受到工业生产、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城市的水生态十分脆弱,水资源缺乏加剧了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困难。

(三)城市河流生态脆弱。城市河流生态结构比较脆弱,尤其是基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对于城市境内的河流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基于河流生态结构的脆弱性,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极大的难度,尤其是水环境的治理和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而且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势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这点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多数城市而言,是无法承担的资金投入。

(四)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我国诸多的城市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城市建设中,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因而,城市在日益发达的工业生产背后,都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密度加大,生活用水增大、生活废水增多,这些都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五)缺乏相应的法规。城市水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而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基于完善的法规。然而,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还缺乏有效的法规,诸多的水环境建设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而且,对于现行的环保法规,在执行力度上欠缺,对于一些违法企业或个人不能及时的予以处罚。我国城市居民,对于水环境保护的意识薄落,在实际生活中,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生活废水随意排放。

三、城市水环境建设对策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形势让人堪忧,尤其是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的状况,对于城市水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基于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建设。

(一)强化城市建设规划。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缺乏长远的城市规划。因而,良好的水环境建设,需要基于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的建设规划,需要服从生态建设的分配,尤其是对于水环境而言,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规划,离不开水资源,尤其是逐渐增大的人口密度,合理的规划城市的各个功能区,避免城市建设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尤其是需要注意城市局部水污染,容易造成规模性的水污染事件发生。

(二)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我国城市在建设中,排水系统十分脆弱。遇到恶劣性雨水天气,城市的排水系统几乎瘫痪,进而形成城市内涝,这对于城市主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因而,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尤其是城市各功能区的主排水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内涝而带来的城市河道污染。

(三)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城市和谐环境的建设。我国城市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比较缺乏,因而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城市的水环境建设,需要基于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人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人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能够自觉的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对于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能够进行举报和制止。这种和谐的水环境的构建,是城市水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

(四)加强水利系统建设。我国城市的水利建设较为薄落,尤其是防洪系统比较缺乏。城市水环境的建设,需要基于完善的水利系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尤其是对于洪涝灾害,完善的水利系统,可以减少恶劣自然灾害,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基于完善的水利系统,对城市紧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蓄,进而维护河流水环境的稳定。

(五)强化城市水环境管理。基于城市的特殊性,其在发展中的水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维持水环境的稳定。城市在水环境建设中,要加强工业废水的管理,尤其是一些有毒废水需要经过处理之后,才能排放于河道之中。同时,规范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行为。

对于已被污染的水系统,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置,防止其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城市的主河道,需要设立专门的水环境监测站,对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而且对河道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

四、结语

现代城市的发展,更多地注重生态建设,尤其对于脆弱的水环境建设,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必须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同时,完善城市水环境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许志兰.新形势下北京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策略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3)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6)

一、城市市容环境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界定“城市市容环境”,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各类环境污染。诸如张贴小广告、摆摊设点、沿街晾晒等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些违法行为都属于城市市容环境的范畴,而诸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专业性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所指的城市市容环境问题是指城市建成区公共区域存在的影响视觉美好感受的各类环境问题。

二、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包括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和城市市容环境维护。在很多情况下,建设既是维护,维护也得靠建设,但它们还是存在不同。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包括道路养护、绿化补植等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维护主要包括环境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除了道路清扫保洁、清理小广告、清理无主垃圾等工作外,其它人为的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的问题都可以人为是环境秩序类问题。

三、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和相对人

党的十提出“治理”的概念,运用到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中非常恰当。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的职责,也是各个沿街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职责,更是每个城市公民的共同责任。从广义上讲,每个市民都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主体是指政府的各级市容环境管理部门。市、区设有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街道的城市综合管理科(城建科)是城市管理的行政主体,各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执法主体,而工商、食药、交通、公安等执法部门也在环境整治联合执法过程中各自根据其不同的职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对应的,沿街企事业单位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相对人中的“静态”行政管理相对人,而沿街流动商贩和临时性的摊主则是管理相对人中的“动态”行政管理相对人。

四、城市市容环境的分类管理

没有分类就无所谓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面非常广,如果不深入研究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粗放式管理,势必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有些地方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所谓精细化,也就是从横向上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1、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城市市容环境建设、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三类。环境建设又可分为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等。环境秩序管理又可分为“门前三包”管理和取缔无照经营等。环境卫生管理又可分为道路保洁和清理无主垃圾等。环境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以招投标引入竞争和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督管理为主。环境秩序管理以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为主。

2、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区域,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街面市容环境管理和社区市容环境管理。街面和社区存在的问题是有区别的,街面以诸如无照经营、店外经营等环境秩序类问题为主,而社区以乱堆物料、无主垃圾等环境卫生类问题为主。针对街面的环境秩序问题以城管执法为主,而针对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则以清运为主。

3、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时效,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阶段整治和常态化管理。比如针对APEC峰会的召开,为了完成良好的环境保障任务,一些沿线道路的环境整治就属于阶段整治,而对于沿街商户的“门前三包”管理则属于常态化管理。

4、按照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多寡,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可分为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一般针对普遍存在的、需要一定专业治理要求的市容环境问题,如针对长期停放的“僵尸车”的整治,需要采取拖离现场的措施,需要专门租用拖车在短期内集中清理。另外诸如早餐亭、废品收购、摊群、夜间大排档、户外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治理,采取专项整治会取得更好的整治效果。

五、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分级管理

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级别有高有低,管理内容有难有易,管理区域重要程度不一样,违法形态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从纵向上应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进行必要的分级,使管理更加科学、公平和有效。

1、根据管理主体的级别高低和管理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级管理。城市市容环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往往需要属地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有的属于全市性的共性问题,有些属于区域内的个性问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辖区按照一定的级别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发挥高层的指导和监督考核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属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根据管理内容的专业程度和整治难度进行分级管理。有些市容环境问题涉及一定的专业化,比如大型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的设置方面的查处,需要专业技术鉴定,在缺乏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一般将该类问题的查处权限收归市区所有,而诸如清理小广告这类作业则可以由各街道环卫部门负责或外包给小广告清理公司清理。针对摊群等较大规模的环境脏乱点,可以由属地街道主管领导牵头,协调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展开联合执法,这是较高级别的整治,而针对个别无照经营商贩则采取劝离或暂扣经营物品的方式予以取缔,由普通城管队员就可以实施,这是较低级别的整治。

3、根据道路和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在北京,同样是无照经营行为,经营地点在五环外的清河街道和在天安门广场其影响是不同的,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管理、处罚和考核,有必要采取分级管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道路划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将不同的区域划分为一级区域、二级区域和三级区域,根据分级赋予一定的分值或系数,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也会有不同的处罚标准,迫使违法相对人不敢在级别较高的道路、区域做出违法行为。同时,同一违法行为在不同级别的道路和区域出现,对该区域属地的考核扣分也不同,迫使属地相关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较高级别的道路和区域,有利于优先保障重点道路和区域的环境秩序。

4、根据违法形态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对环境的影响,还影响诸如市场经营秩序、食品安全、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从类别上讲,违法建设的社会危害程度大于沿街晾晒的社会危害程度。从空间上讲,同样是堆物堆料,堆放在店外空地和堆放在盲道上,后者的社会危害更大。从时间上讲,同样是夜间施工扰民行为,如果在中高考期间,其危害程度更大,执法部门的处罚力度也应该更大。因此,需要根据违法形态的不同类别、不同场所和不同时段,规定不同的级别,有利于更合理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7)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趋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目前的人们生活中,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环境危机与隐患,城市污染和城市污染现象越来越严峻,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污染等等,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不但造成了城市发展受阻,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做好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建筑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种城市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升级。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相同的速度不断的朝着城市蔓延,这就造成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同时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但是在目前社会发展中,我国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统计部门在城市建设上对于环境的认识和管理较为欠缺,这就造成了在城市建设中对于整体规划的环境保护认识较少,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污染现象较为明显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周围的水质影响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我国水污染也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在我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河流的治理和规划措施是当前的主要规划和控制措施。

(二)、大气污染严重

城市发展中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1)工厂生产中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废弃以及相关的污物;(2)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硫污染较为严重;(3)加油站,汽油泄露滞后容易形成碳氢化合物,进而造成人们身体威胁,同时还容易产生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过程喷雾剂和市政工程中的化学药剂等也容易造成严重的城市污染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中各种工业、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这些行业在生产中离不开各种染料的配合与使用。这些染料的存在与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空气污染和环境问题,也容易引起巨大的城市粉尘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引起城市居民的呼吸困难,给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危害,还容易造成酸雨等生态问题,进而影响城市建筑物。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是城市污染中的主要组成方式之一,其在处理的过程中大多数都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这些废物多是由于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废弃物造成的。同时也有相关的农业、建筑业废料等。这些固体废物如果不加以收集和处理,将导致出现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甚至是给人们身体带来严重的威胁与影响。

(四)噪声污染

噪音污染是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污染之一,其主要可以分为高强度污染和低强度污染两种。一般来说低强度污染是对人体身心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在许多的情况下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人们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8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吨/日,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8)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46-1

城市地质环境因受到城市建设进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十分敏感脆弱。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大环境下,各领域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建设复杂性与工程活动的剧烈程度导致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在众多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以水资源灾害问题最为突出,其存在及恶化严重滞后了城市经济发展,与地面变形同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两大难点。

1简述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指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地下、土及水中部分的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对建设地域进行岩土和土地多种特性的试验,确保工程建设可以依据不同地质与地貌情况进行设计规划与施工。环境岩土工程是方晓阳教授提出的,覆盖环境工程学科、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领域的环境问题。我国很早便已开始了对城市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城市,近年来,城市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渐渐受到重视,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

2城市建设及发展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1城市规划问题

城市化发展中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其中的首要环节,选址和建设规划尤为重要。上述两项内容不仅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客观地说,城市选址与建设规划是依据区域的地质环境及演变趋势,在追求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把保持城市人口与水土资源协调发展作为首要解决问题,在城市选址和总体规划中予以考虑,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2.2地面变形问题

现阶段为了不断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扩展城市可用土地,老城区扩建和新建开发区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这样一来所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不容小觑,在特殊气候环境下,极易引起崩坍、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给土地承载带来了极大负担。高层建筑的兴起虽然提升了城市土地利用率,但高层建筑物剧增导致的地表裂缝、地面下陷等地面变形问题十分明显。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与排水工程建设均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施工场地地下水水位降低,形成地面变形问题。

2.3水污染与过度开采

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水质中盐分的增加。承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污染范围的扩大。现阶段水资源污染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最主要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3有效防治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需要运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严密的实地勘察和论证。岩土工程的选址、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解决问题,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实施工程建设。在岩土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不利影响过大时需要另选施工场地或改变施工设计,或采取有力环保措施,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以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岩土工程技术与岩土力学水平逐步提高,在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鉴于当前城市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需要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土地资源,适时有序地开发利用。

针对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水资源污染与过度开采,需要加大水问题的预防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水技术和相应的排水疏导技术。现阶段用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水问题治理中的主要防水技术为全包式防水技术、半包式防水技术、控制型防水技术。城市建设工程可以实行排放为主、防治为辅、排防结合的综合性治理对策,以政府为主导,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提出合理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经发生地面剧烈沉降的地区立即停止地下水开采。城市地下水开采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开采层次,允许情况下可开采深层次地下水。应用人工回灌技术,在严格控制回灌水质的基础上,向地下含水层进行回灌。城市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需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每一个居民正确认识水污染的危害性、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水资源的再利用。

4结语

城市化发展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建设活动,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城市规模不管扩大,住宅建筑、商业中心、交通网络等众多领域的建设,均会引起许多城市环境与岩土工程问题。面对这一挑战,相关工作者需要以城市建设需要为载体,不断努力以提升岩土工程技术水平,积极充分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在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9)

1城镇地质环境演变与城镇地质作用

城镇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思路服从环境工程地质一般研究思路。对本部门环境工程地质来说,就是必须同时紧密顾及城镇地质作用和城镇地质环境,注意从地质环境演变动态、城市类型与功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环境演变动态,可分为原生地质环境动态与次生地质环境变迁两方面。

原生地质环境的演变史和对其未来变化的预测,是研究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的基础。这些变化常以地壳稳定性状为代表,包括地应力场、水热物理场、岩土水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场等在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变化。次生地质环境的变迁,如地貌形态、表层岩土介质与特性、地下水分布运移场等的变化。这种变迁常以各种工程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为代表,受控于城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成为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认识和划分两类动态的意义在于,既可服务于城市布局,以减少目前尚无法抵御的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又可服务于具体的城市,使研究工作直接服务于实践。

两类动态的划分,还可以明确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以第一类动态研究作为基础,以第二类动态研究作为重点。若以自然年为时间单元,还可视第一类动态研究为相对静止,突出对次生地质环境演化的研究。

对城镇地质作用的研究,要把握城镇的类型和功能。城镇的类型、功能不同,城镇的地质作用和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就不同,所以把握了它,就把握了城镇地质作用的主体,使对一个具体城镇所具有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产生机制及根源,可以有更清楚的认识。

综合上述认识,可构成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思路(图1)。

图1城镇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思路

2基础研究

首先要进行基础性研究,相应编制城镇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图系。

这方面研究与编图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基础自然条件;矿产、地下水、热矿水、土地等资源的分布;地下水化学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特殊土分布特征、活动性构造与地震等内容。同时要研究它们的动态特征,研究动力地质作用及自然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考虑的是与可能出现城镇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有关因素。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城市(区),由于可能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不一样,相对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地质条件也不一样,还应有选择地突出这些因素。

以上内容,实际上包含了自然(基本的)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质资源)以及天然地质环境条件对城市活动与发展的影响等基本内容,是产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具体编图时,可根据编图对象的繁简程度决定。当内容较简单时,可编综合图;内容复杂时,应考虑分区图、各种单图子图等。

3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的任务是,进行城镇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编制相应的城镇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图系。这种研究是在研究原生地质环境,特别是自然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对其质量和容量进行综合评价之后进行的。它侧重于研究城市地质作用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并对其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和编图的内容,一般可包括:

(1)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状况,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城镇地质环境有关的土地及生物资源(森林、草原等)开发利用现状,矿产(含天然建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以及其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例如过量抽汲地下水或液态矿产引起的地面沉降、裂缝、塌陷;破坏森林、草原引起的斜坡失稳和土地沙化问题;采石引发的滑坡,甚至地震问题等。

(2)各类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山区城镇由于大量挖方和填方引发滑坡、泥石流问题,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抽排地下水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等。在特殊土地区,还会引发诸如湿陷、膨胀、裂缝等一类特殊问题。部分城市还存在人防工程引起的沉陷、塌陷问题。

(3)废弃物处置状况及其引起的城市地质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建筑废墟、核废料等,因处置不当而引起的对城市土地、地表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对地基土的破坏等。

具体图件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类型和功能确定,也就是根据具体的城市地质作用类型来选择,既突出主要的城镇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又要对潜在的问题有足够的注意,同时还要考虑到为下阶段的预测研究和编图打下基础。

城镇环境工程地质评价,要在环境分析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可从以下环境因素分析入手:

①充分收集各项环境因素资料,建立环境因素信息库予以储存;

②编制单项环境因素图(多数情况可以收集并略加改造而成);

③分析各项环境因素的特点;

④勾绘环境因素体系轮廓(环境灾害区划轮廓),待修正;

⑤收集分析地质灾害资料;

⑥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环境中的主导因素、从属因素和激发因素(只在激发灾害时才显示出其作用),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

城镇环境工程地质的评价,属于针对性评价。相对来说,为局部地区或单项工程的环境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单项诱发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评价,常不以自然地质环境因素体系的地域性为边界条件。

(1)局部地区(或称小区域)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环境的特点是:主导环境因素作用明显和具体,从属因素作用较弱,而激发因素十分突出(如山区城镇人工边坡引起滑坡、工矿城镇采空塌陷等)。环境质量局部差异性明显,孕灾作用往往以个别灾害种类为主。评价应包括:

①环境质量区划。根据环境因素良性平衡程度,将环境划分为良好、中等、有害和灾害四个等级。

②对有害、灾害区进行孕灾条件的评价,指出孕灾的主导因素和激发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灾情程度。

(2)单项工程的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在城镇环境工程地质评价中时有出现,如某些城镇或城市的某城区为大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它可能涉及同一环境因素体系内的若干种灾害类型。评价主要包括:

①工程地基承载力条件及岩体稳定性的动态评价。应论证当与地基承载力或岩体稳定有关的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它们是否会发生危害工程的变化。

②分析与该项工程有关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孕育机制,论证可能出现何种灾害以及灾害程度、复发频率等。

③进行环境质量区段划分。

(3)单项灾害的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这是环境工程地质评价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较简单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

①进行孕灾环境因素分析,提出并区分主导因素、从属因素及其孕灾机制;

②确定灾害的激发因素,进行激发机制分析;

③对灾害程度进行评价。

4预测防治研究

预测研究的任务是对城镇地质作用及其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预测图件。

城镇地质作用的预测尚未真正展开,但城市正高速发展,土地日益紧张。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现代化城市建设正向高、大、深方向发展。

“高”,指高层建筑,几十层的大厦在国内发展很快,趋势是上百层的建筑以至过百层建筑也会增加。这些高层建筑对地基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要求极高。

“大”,建筑物的规模日益宏大,如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的规模,其发展都十分迅速。

“深”,许多建筑物向地下发展,如地下铁道、地下仓库、商场、过江过海隧道等。

这样,现代建筑不仅对地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塑造次生地质环境的强度,从而引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趋严重化。另外,从城市布局看,表现出以下趋势性特色,即城市布局不严格受地质环境制约。以我国城市布局为例,即受三大因素制约:

(1)受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约。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开发带(区),形成了一大批新兴城市。如深圳、防城港区、海口和日渐扩大的上海浦东区、宁波市等。

(2)受国家建设需要的制约。如战略要地西昌市,三线建设的十堰市、攀枝花市,能源开发的宜昌市及边陲开发需要的石河子市等。

(3)受区域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如各省会城市的发展。

从以上制约城市布局的因素看,城市的选址定位,必然会涉及众多的恶劣地质环境,如区域地壳不稳定、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岩土介质分布等。这样,又会使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化。由于城市地质作用及作用对象的变化,必将引起环境工程地质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这些都是预测应考虑的内容。

关于治理,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强度和频度,以达到减轻灾害或消除灾害的目的。因为地质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一切地质现象都受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任何地质灾害的孕育和激发过程,都是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因素又分为主导因素、从属因素和激发因素,其中一部分具有不可调性,是现在还不能为人类所控制的,而大部分则在不同程度上能被人类调控,具有可调性。所以,人类可以通过调节包括自身活动内在的各种环境因素,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减轻灾情。具体的预测防治方法和内容如下:

(1)城镇或城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和防治

①城镇地质作用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城镇发展规划和现代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包括单位城市地质环境载入量增加,城镇占地日趋增大,城镇地质灾害的后果趋于严重等。

②地质环境演化趋势预测。自然地质环境因素演化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因此重点考虑的是人类的城镇地质作用,在对城镇地质作用预测基础上,进行城镇地质环境演化趋势的预测,强调演化中出现灾害的强度和频度。由于小区域环境信息带有局部性和随机性,往往难以进行长期预测,但可以从环境因素演化趋势来进行环境趋势的短期和中期预测。

③环境治理方案建议。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治理方案建议,从治理和改善某些环境因素入手,提出分阶段、多方位的整治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治理步骤、主攻方向、调控环境因素指标(如强度、频度)以及防治灾害的总体目标。对于不可调控的恶劣地质环境,应提出防止灾害外延的措施。

(2)单项工程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与防治

①预测在人类的工程地质作用下,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程度和频率。

②提出治理措施,包括工程稳定措施和环境安全措施。

(3)单项灾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与防治

①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主要是灾害的强度与频度的预测。

②提出灾害地质环境整治措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环境工程地质》 刘起霞 李清波 邹剑波 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01

[2]《环境地质工作手册》 《环境地质工作手册》编委会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9

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篇(10)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42-01

1 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现状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主要表现在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一半是出于我国。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之路一直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在这条经济发展之路上,我国的生产方式始终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在面临城市化加快及人口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使得我国原本就已很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资源、人口、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下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根据前些年500个“城考”城市的统计结果,有290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无法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有119个城市甚至超过了三级标准;有50个城市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长期低于50%,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不到标准;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噪声扰民、扬尘污染、油烟污染等环境问题都很突出,已成为城市居民环境投诉最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环节,目前现有的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无法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再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化处理及危险的废气物的处理措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欠缺。

另外,在我国传统城市发展之路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未得到充分解决得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之路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城市发展中一些城市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区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地向城市周边地区扩展与蔓延,即城市环境污染的边缘化问题。具体表现在城市周边地区承担着分散城市中心地区的生活污染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由于一些工业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因此,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些工业废气等污染同时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污染状况的愈发严重。由于城市周边地区污染的加剧,给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带来了难度,影响城市地区与城乡的协调发展。

2 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环保措施

城市是人口、经济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地方,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城市。应对环境变化,建设低碳城市,需要我国政府和城市居民的同心同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克服城市污染,保证环境和谐美好。

第一,发展新能源,促进城市低碳化。依照资源情况和经济需要,各城市应不断发展新型能源,提高新型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减少传统污染能源的比例。绿色支柱能源主要以天然气、水电及核电为代表,通过对风能、太阳能等一些非可再生能源的积极开发与发展,推动能源的清洁化生产与利用。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能源向清洁化及低碳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推动新能源的开发与发展,我国国内一些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应首先作出实践,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通过在较发达城市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推动新能源的推广与普及。由于我国目前主要的生产能源还停留在煤炭为主的生产状况,因此,推动新能源的开发与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城市低碳发展路线首先应体现在城市规划理念上。如在实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如何推行及贯彻低碳理念,通过低碳理念的普及,实现城市能源、交通建设、建筑及照明等各方面绿色发展路线。在低碳环保的规划理念下,为了促进城市的低碳发展,笔者有以下具体建议。如在能源建设上,应积极推广无污染或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以太阳能为代表。通过对太阳能及光热能量的开发应用,推广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建筑。积极扩大公共交通工具清洁燃料的使用率;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积极提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出,扩大市场对此类型汽车的需求;在交通建设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的发展,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建设,尽量减少目前私有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在治理城市噪声方面,如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工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与监督,扩大社会生活噪声的治理源、禁止机动车在市区鸣笛等等。

第三,积极宣传低碳生活。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主导者与参与者,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居民消费生活的低碳环保化,对于改善城市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绿色理念,积极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加大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率。

第四,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作为人类生活得发展方向,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与认可。因此,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低碳能源得开发、利用与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高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互相交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度。如目前我国与美国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共同投资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3 结语

城市的繁荣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执政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对我们自己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也有重要影响。中国国土面积大,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如何消耗最好资源以及尽量少以环境损害为代价,取得国家最大的经济发展效益和人民幸福生活诉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平等”,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

上一篇: 非金属化学元素 下一篇: 财务借贷记账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