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文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19:55

韩语文学论文

韩语文学论文篇(1)

一.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成体系的特殊文化。语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的教学活动。近年来的语言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样,韩国语教学也不例外。

我国学者胡文仲(1998)把文化的学习分为三种:流行文化,比如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服饰、宗教等;高层文化,包括文学、语言、艺术、宗教等;深层文化,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方文化圈,有着一些相似的文化习俗,但毕竟两国的民族语言和文化都是在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条件、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的不同,导致两国人们在思想、信仰、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拥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及语言。韩国语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工具,体现了韩国人民特有的思想及生活方式。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流行文化的教育,对高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也要十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感受到目标语所反映的目标文化,扫清交谈和阅读中的障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

二.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学校及教师本人对于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韩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韩语教学过多地注重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这一重要功能。学校相关的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中对于文化教学的重视也不够,教学评估体系过于单一,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估体系还是对学生的评估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和评价。

2.教师本人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韩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成为中韩两国文化的中介者与解释者。中韩建交以来,随着社会对韩国语人才需求的迅速增加,许多高校也开设了韩国语专业,对于韩语教师的需求也一度增加。设置韩语专业比较早的大学是以资深的朝鲜族高级教师为主,进入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设置的韩国语专业的高校教师很多都是年轻的硕士或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其中汉族教师也不少,而且他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由于教师本人对于韩国文化的体验不够全面透彻,没有经过专门的文化学习和体验,造成了韩语教师本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上教师本人对于韩国文化的储备和转化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就给韩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与阻碍。

3.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够

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成果。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韩国语教材尽管种类不多,难易度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缺乏专门介绍韩国风土人情的书籍,相关的音像资料更是少之又少。缺乏适合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韩语配套教材。学生仅仅通过课本去了解相关的韩国文化毕竟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料的缺乏,学生缺少必要的视觉听觉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

4.学生对于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现在大部分高校学生学习韩语只注重韩语能力考试的成绩和证书,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准备韩语等级考试上。再加上国内高校学习韩语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弱,以韩国外教和韩国留学生为主的母语为韩国语的人群较少,导致学生学习韩语没有运用语言的环境,处在基本封闭的韩语学习环境里,与母语为韩语的人很少接触和交往,体会不到掌握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运用不到韩语,更不用提跨文化交际了。

三.改善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不足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文化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韩语教学,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韩语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强调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强调文化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这就要求韩语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注意收集积累与韩语有关的交际习惯、文化习俗和有关词汇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目标语言的理解,更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有效利用和设计课堂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对韩语的学习和了解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有效利用和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有效利用和设计课堂教学。

1)结合文字进行文化教育

在讲授韩语文字及发音方法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韩国‘十大文化象征’之一的韩国文字创制时间、创制者、创制背景及创制过程和原理等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方面的知识。

2)结合词汇进行文化教育

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如有涉及韩国文化现象的单词时,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解释相关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该单词的记忆和活用。韩语中影射文化的单词很多,如 (我们),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说“我们”,像“我们家”,“我们学校”,“我们单位”,这些词在中国也是比较常用的,但是如果韩国人对你说“我们老公”,“我们老婆”,“我们孩子”时,就会让很多中国人感到不习惯,甚至会产生误会。这是因为韩国人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喜欢用“我们”,给对方一种亲近感,把对方当做自家的一分子,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再如 (大雁爸爸)这个词,汉语中指的是动物,但在韩国语中却不是这个意思,它反映的却是今年来在韩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现象。很多韩国家长为了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有很多孩子初中甚至小学也要在国外读,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妈妈只好过去陪读,而爸爸只能留在国内拼命挣钱,等到假日时去国外看孩子和妻子,假期一过又要飞回国内继续上班挣钱,韩语中把这样一类爸爸称为“大雁爸爸”。诸如此类的单词很多,讲课时要注意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讲解。

3)结合俗语、惯用语进行文化教育

俗语和惯用语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内涵的部分,因为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的,是国家民族的生活语言。只有了解了俗语惯用语背后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4)结合课文进行文化教育

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模拟对话的方式来进行练习,要帮助学生精心设计和创造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展开语言交际活动。

5)结合练习题进行文化教育

练习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如将韩国人婚礼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韩国惯用语连线,俗语填空,编写体现韩国文化的情景会话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3.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资源蓬勃发展,为韩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不仅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最新、最生动的语言文化信息,还能从视觉上了解手势、表情、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

4.通过组织学生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感受韩国文化的魅力

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与韩国文化有关的活动的话,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体验得到的对韩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会很深刻,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通过与韩国外教及留学生交流进行文化教育

6.组织专家讲座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曹南.关注外语教学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7,(2).

韩语文学论文篇(2)

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听说方面实践能力差,思维跟不上说话人的速度。二是词汇量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韩国人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准确度没有信心,就越无法集中精力。三是阅读理解、速度方面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提高水平。四是语法知识和写作方面,连贯性差。学生学习语法时,能理解,也能运用,但实际写作时用法不当,甚至有些语法根本不用。

学院在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韩国语教师师资梯队建设有待完善。二是教材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贯性。三是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韩国语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授学生韩国语基础知识上,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开设提高学生日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

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就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就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分析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岗位,顺应社会对三年制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这样就能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院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采用小规模授课形式。语言类教育需要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结合。小规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对于零基础的韩国语教育,小规模的授课形式能使教师更容易掌握各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的境况,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带的一个16人的自考班,班级人数少,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从发音到写作,逐个加以针对性辅导,使得班级16人的成绩整体进步明显。

学院加大和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专、高职院校毕竟其教学资源与设备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专、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探索与韩国校际间的合作办学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对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

学院加强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地获得相关的就业的信息以及社会对韩国语人才需求得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韩国语人才。我院下属的大译五洲贸易有限公司,需要大量的韩语翻译人才,在校的3-4年的学习期间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加明确在校的学习方向。

二、韩国语教学发展前景

1.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需求增大

随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频繁进行,全国各地出现学习韩国语的热潮。韩国语学习者中固然以出于专业需要而希望系统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居多,也不乏为追寻“韩流”本源、甚至仅为欣赏韩剧、听懂韩国语歌曲而学习韩国语的学生。从本院韩国语学生招生情况来看,实际招生数有大幅度增加,第一志愿填报上线人数也从最初100多名增加到500多名,双语专业韩国语学生也从最初的一年60多名增加到一年200多名。可以预见,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韩国语也将成为未来的外语热门专业之一。

从近几年本专科生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供求比例来看,韩国语的毕业生近几年来一直有着相当优越的就业小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持续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涉外型韩国语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韩国语人才多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无论是韩国语专业毕业生还是曾经选(辅)修过韩国语的其他专业毕业生,都将受到欢迎。因此,总的趋势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还会有更多学生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外语、计算机过硬的复合型、双语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涉外型外语、外贸大学的普遍模式。社会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各高校韩国语专业今后必须探求新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3.中韩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的趋势

仅仅通过3~4年国内学习就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并非易事。除了学生的勤奋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专业教育计划与语言实践途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中韩两国大学合作、实现共同教育的“3+1”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学生学习对象国语言、体验对象国风俗习惯最好的教育方式。目前,实行1年或者2年在韩国进修韩国语的“3+1”、或“2+2”韩国语本科教育模式的大学有普遍增加的趋势。另外,一些大学的韩国语专业还出现了本硕连读、中韩合作的“3+3”或“4+2”等多种教育模式,我院的国际交流中心正在积极和韩国的几所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为学生进一步进修韩语搭好桥梁。

韩国语教育在中国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基本全盛期。“韩国语学习热潮”已从东南沿海地区传到南部、西南内陆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今后韩国语学生还将继续增加,韩国语教育将更加活跃。面对新形势,我院韩国语学院将继续开发和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韩国语高级人才的需求。另外,中韩两国政府以及友好团体的支持、中韩两国有关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我国韩国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林杰.中国的韩国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国语教育,1996,(53):143-152.

[2]李得春.世界中的朝鲜语/韩国语和阿尔泰语系语言[J].朝鲜-韩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1):69-77.

[3]李恩淑.中国的韩国语教育成果提高方案考察[J].双语学,2005,(27):137-159.

[4]李得春.作为第二外语的韩国语现状及发展趋势[J].韩国语教育,1999,(8):14.

韩语文学论文篇(3)

1.2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是给学生分析单词、分析语法、练习句型、讲解文章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延用了很多年,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甚至会忘记去穿插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介绍,学生不能全面地充分地理解语言知识,也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欠缺韩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远不及英语和日语等语种来得久远和广泛,师资和教材一直都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韩语教育在国内逐渐热门起来,也出现了一大批韩语教材,但其中多数还是以语言教育为主,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还不太丰富,为数不多的也是年代较久,与现代韩国文化出现了脱节的情况。

2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相对于语言,学生其实对外国的文化更为感兴趣,他们对与本民族不同文化的好奇心远远大于其语言,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被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偶像深深影响着。利用文化教育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不但增加了学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在跨语言交流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很容易造成误解,陷入尴尬的境地或闹笑话。例如,韩国人如果说:“(我又喝海带汤了。)”这时候如果你说:“你今天生日吗?”那显然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在韩国,生日的时候喝海带汤是一种习俗。但是在韩语中,“(喝海带汤)”也可以是“考试不及格”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认识语言的同时,必须全面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3如何在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3.1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教育的渗透,教师是关键。这就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实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且教师在走上讲台后,仍然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文化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即使语言基础再扎实,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3.2加强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建设,运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首先,丰富韩国文化方面的教材,而且在选材时更应该传统与现代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具有时代感,并且不断丰富和更新。其次,打破原来语言教学教材的传统模式,适当穿插文化方面的介绍,增加教材知识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除了依靠教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毕竟教材内容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真实的韩国生化的素材来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的接触,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文化。

3.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语言学习的课堂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中,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增加一些文化方面的小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在娱乐中增加了韩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重视外教的作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跨国交流,而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韩语知识,但是一遇到韩国人,却无法开口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简单的招呼都不会打,这就是只学习不交流的结果。因此,外教在学生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也能从外教身上接触到很多与韩国相关的文化知识。外教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一起进行很多生活活动,也可以进入一些韩国人的生活圈,更加直接地了解韩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这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有成效。

韩语文学论文篇(4)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日益增多,韩国文化教育在整个韩国语教育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一般来说,韩国文化教育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语言教育一部分的文化教育;另一类是作为单独的文化课,旨在传授文化知识的文化教育。李晶子认为,应在初级语言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开单纯的语言学习,将重点放在韩中文化的差异上,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完美结合①。笔者持同样的观点,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授与文化教育不能割裂开来,应该有机融合,无论偏废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一、国内韩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语言教授,轻文化教学。

在国内韩国语及韩国文化教学中,尤其是在大中专院校的基础教学阶段,这种现象仍旧非常普遍。笔者认为韩国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更应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产生语言与文化教学互相割裂的现象。某些学校的韩国语教学侧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虽然正确掌握语法,但由于不了解韩国文化而在实践时影响了交际能力②。金炳运指出,韩语专业毕业生在一般的日常交际中表现尚可,但是在很多正式的诸如会议、谈判等场合中,常常“捉襟见肘”,错误频出。究其原因,除了语言知识以外,最大的障碍是对韩国文化不了解、不熟悉。另外,涉及韩国文化的教材资料有限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至今还没有一套为广大韩国语教育工作者认可,兼顾韩国文化知识,且适用于高校韩国语教学的教材③。而专门介绍韩国社会、地理、风俗、习惯等多方面文化的教材大多割裂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实用性和趣味性都不强。

2.教学中重文字表述,轻文化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如遇到韩国文化问题,迫于教学设备的局限,一般的解决方法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了解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述和讲解,或者利用视频、图片及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这种方式既操作简单,可行性又高。但对学生来说,相较这种填鸭式的灌输,一场亲身的韩国文化体验将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语专业可设立自己的文化体验教室,比如在教学泡菜“”时,带学生到文化体验室亲身体验泡菜的制作过程;学习兴夫和孬夫“”时,指导学生亲自表演古典剧目等都是学习和体验韩国文化的更好方式。另外,韩国语专业学生在课下能体验韩国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一般只是通过国内流通着的一些韩国电视剧间接了解韩国文化,对于韩国饮食文化的接触也仅仅是通过国内的少数的韩餐厅,缺少深入地、系统地学习韩国文化的亲身体验机会。

3.教学中重“纠误”,轻“示正”。

在教学中,比起教给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教师往往更喜欢指出什么是错误的。甚至某些韩国语教师对韩国文化并没有一个全面、客观、辩证的把握,只是基于自身对韩国文化的一知半解就直接给学生讲解,何谈“示正”?笔者认为,对于对韩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做的是示正。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韩国文化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消除对韩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促进中韩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同时,韩国语学习者眼中所看到的韩国文化和现实会有偏差,为了防止这种偏差和误解,在韩国语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韩国文化教育④。

二、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与纠误教学法的原则

在中外语言教学实践中,示正与纠误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韩国文化教育中这一教学方法同样适用。傅惠钧教授的论文《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对“示正和纠误”教学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表述。笔者借鉴其理论并结合韩国文化教学的特殊性,集中论述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纠误教学法的原则。

1.“示正”是基础。

首先,对于对韩国文化生疏或一知半解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做的是示正。“教给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示正”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韩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并通过严谨和有效的语言或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和演示,以便在韩国文化教学中正确使用“示正”这一方法。所谓“示正”是基础,是指教师在韩国文化教学中首先从正面讲解和示范入手,多讲解如何正确地理解韩国文化,告诉学生多理解多练习错误自然会慢慢减少。

2.“纠误”是有效方法。

第二,在这里所谓的“纠误”,简言之,就是纠正学生在韩国文化学习和实践中的错误或理解偏差。一般而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均比较重视“纠误”法的运用。因为从反面入手进行教学,优势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增强规范意识。“纠误”是韩国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但使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但数目多,而且式样多,一味“纠误”不一定能够完全奏效。因此,除了纠正他们已犯的错误以外,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⑥。错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却有一定的轨道可循。

3.“示正”与“纠误”应结合运用。

最后,在韩国文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示正与纠误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在“示正”中可提醒学生怎样的表达是不正确的,而在“纠误”时不忘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表达是正确的,双管齐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韩国文化教学中运用“示正、纠误”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1.交际中的文化现象。

这一类文化现象在教学中最为常见,而且与语言教学相关度高。首先举最简单的例子,“/(嗯)”与“/(是的)”的混淆使用。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中韩表达方式不同。汉语如要表达认同对方意见,都可使用“嗯”。但是在韩国对长辈,或者级别高的人应使用敬语“/”。所以某些学生在交流时常常受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产生汉语式韩语的说法,对需要尊敬的人使用了“/”。这样在韩国人听来就会觉得中国人不礼貌,甚至产生偏见和误会。此外交际中的文化现象还包括体态语的使用。比如在教学“打招呼”时,老师首先应讲解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者,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与此同时,教师应作出示范,鞠躬并同时复习“”这一句问候语。再比如讲授韩国的“酒桌礼仪”,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倒酒。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饮酒时敬酒者稍稍转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教师示范后可由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示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有在中国,我们经常用招手或者挥手打招呼,但在韩国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往往是不太礼貌的,一般是微笑一下或者是站立鞠躬打招呼致意⑦。在遇到类似的交际中的文化现象时,教师需将示正和纠误相结合,先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告诉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更正并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

2.韩国特有文化现象。

这类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俗语、敬语、民俗文化及文学作品中,这类文化现象的特征是具有相对中国文化的独有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较少,而在今后的韩国语学习和交流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类文化现象的讲解,教师首先应该运用“示正”教学法从正面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这类文化。如俗语类:“”、“”、“”、“”、“”、“”、“”等,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可能只知表意,不知内涵,所以经常出现使用上的错误。又如韩语中的敬语,比如在表达“早点睡吧”这一内容时,如果对方是值长辈或上级,则中国人的表达往往是至多加一个“请”字。而韩国语则根据敬语与非敬语有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等。最后,在民俗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非常多。比如泡菜(),《春香传》(〈〉),跆拳道(),,等。这些韩国特有文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在讲授时可采用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的方法,先把握这一教学法的三个原则,示正与纠误穿插综合运用,将韩国特色文化客观、全面地呈现给学生。

3.中韩语言文化的偶合、差异现象。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亚洲文化体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文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而这种共同点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因而在韩国语和汉语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⑧。首先是汉字词的使用与把握。韩语中有70%的汉字词,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有利的,但滥用汉字词不顾韩语语言习惯就会犯错。如“(×)”与“()”,“(×)”与“)”等。要正确使用韩国语表达,就必须了解韩国的文化,学会恰当使用韩国语词汇,而不是盲目一味地使用汉字词。再有就是汉语式韩语。如下面两组句子:

(1)×.

.(那个男的很小气)

(2)×.

.(今天真丢脸)

如果直译汉语句子中的单个词语,就会闹笑话。再如对于“端午节()”与“端午祭()”这两个概念,若不了解深层次的韩国文化,就会混淆概念。类似实例还有很多。为了防止这种偏差和误解,在韩国语教育中需要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四、结语

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应该包含文化教育,外语教学尤其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针对现阶段韩国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韩国文化教学,教师应本着“示正”是基础、“纠误”是有效方法、“示正”与“纠误”相结合运用的原则,运用示正与纠误教学法,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等,使学生学到更多准确和有用的韩国文化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语言能力和对韩国文化的理解力。

注释:

①朴春燕.韩语专业学生对韩国文化认识与学习需求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②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③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④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⑤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⑥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⑦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2012(2).

⑧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参考文献:

[1]朴春燕.韩语专业学生对韩国文化认识与学习需求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2012(2).

[3]刘丽娜.韩国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问题点[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4]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5]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2012(2).

[6]房强.浅析韩国文化课程教学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2).

韩语文学论文篇(5)

一.序论

应用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终极目的在于沟通,所有可以沟通的方式均应属于语言研究的范畴。笔谈这一形式可以说是东方言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中国与朝鲜半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为汉字文化圈所属的中韩两国直到一百多年前还可以利用汉字笔谈,但这一通路逐渐被阻断了。随着世界化时代的到来,韩中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发现韩中在语言的沟通上存在以下问题,1.非专业人士学习时间过长。许多人士并不需要专业学习韩国(中国)语言。如交流学者,民间访问及旅行客等。现行的教材,即使是速成的观光教材,学完也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且学成后也只能局限于日常问候之水平,完全可以用英语代替。2 英语并无预想的有用。韩中的民众的英语发音往往受本国语言影响,平均掌握的单词量也差强人意。然后在交流时我们发现,韩中很多词的发音和意义是极为相似,实际上时候仍然可写汉字进行交流。

  鉴于以上出现的现象,笔者认为,现行的韩中的诸多外国语教材,并没有充分利用韩中两国具有大量近音近形同义的汉字(词)的地缘性语言特性,如果将韩中汉字稍加整理,研究,形成体系,修复笔谈通路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有助于韩中两国民众的普遍性交流。

二 本论

2.1有利的氛围与环境

近来,韩中两国均调整了汉字政策,如韩国最著名的教育强区江南区开始在小学教授汉字,学习汉字,参加汉字能力考试的韩国人日渐增多;在大陆,陆续有学校设置第二课堂讲授繁体字及传统经典。这给修复韩中汉字笔谈通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理论上,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韩中汉字词的研究论文已达百余篇.,涉及韩中汉字的音,形,义各个领域。为修复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实践教学领域大多集中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在学习韩国语的领域上相对不足。也就是说通路的两端,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一端已经趋于成熟,在中国(学习韩国语)的一端还未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汉字在学习记忆词汇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汉字来辅助学习汉语(韩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人学者的认可和赞同。

在利用汉字学习韩国语这一层面可以将语众分为两个群体加以辅导。

2.2 针对韩国语初学者

1.??建议先掌握韩国语的基本字母。

韩语字母包括14个基本辅音和10个基本元音。韩语字母以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合为一个音节,韩语字母由于简明,易于学习, 几天即可以掌握(如豆腐[dubu ] ,教授[gyosu] )。韩国语是拼音文字,所以用韩国语发音可以拼出大部分汉字词,由于韩国的汉字发音为中古音,保留入声,与粤语相似之处颇多,方言中没有入声音的语众这一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实践教学表明,多数学生一周左右即可掌握。

2.注意韩国汉字词的使用范围 。韩国的词汇中70%左右是汉字词,但具有基本意义的单音节动词以及形容词仅作为词根使用,表达这些词时应使用韩国固有语(如问,来,说,写,读,热,冷),汉字词多为双音节,具有复合,抽象等意义的词(如问题,往来,传说,读书,热带,冷风)。

3.注意部分 “同形异义”的汉字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如约束),及一部分逆序词。

这一部分词在整体上占得比例并不是很大,“同形异义”词一般是“同形近义”,逆序词主要是意思相近的两个字顺序颠倒如黑暗。其实,本质上这是汉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运用差异,如韩国汉字音停留在中古,意思一部分是中古义,一部分是受日语影响的现代义,宏观来看,所有汉字词都是有源可循,有字理可依,这都是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产生的结果。

此外,还可灵活运用四字成语。成语有简单,易记的特点,可谓微言大义。韩中通用成语有很多。如雪上加霜,一石二鸟,有备无患等。成语已是一个独立的表达单位,按照韩国语的,一般在其后添加句尾“”即可成句。

2.2针对专业韩国语学习者

在专业学习韩国语的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添加韩国汉字的专项练习。日语学习中不但有日语汉字的音训读专项训练,还有专门的日本的汉字能力考试,学习日本汉字是日本语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反观韩国语,尽管韩国语中汉字词在数量和比重上远远超过日本,但对于韩国的汉字教学是缺失的。韩国的汉字有别于日语,是一字一音,学起来要比日语容易的多,一旦掌握,利用类推的方式,可以拼写出大量的汉字词。添加韩国汉字的专项练习,至少有利于快速扎实地掌握韩国语的词汇。

2.3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与传统不同,需要中国一侧民众掌握一定的韩国语知识。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内.韩国民众的一般汉字能力还达不到以前的水平,汉字看得懂但不会写的现象较为普遍,掌握韩国语拼写规律和基础语法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对于汉字的认识上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

2.4修复通路的一般步骤

  首先,是教材的开发.这一部分主要利用韩中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两国常用汉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掌握差异点以及拼写规律。其次,根据上述非专业学习者和专业学习者分别进行辅导.然后是实际交流中的具体实践.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体系。

2.5修复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的意义

  首先,利民便民.汉字具有音,形,义合一的优秀的表意性,简单实用,汉字的启用符合韩中两国语言的特性,拉近两国的文化距离;同时汉字词在两国生活中每日使用,不易忘记。其次, 有利于普及海外汉文化知识。韩国的汉字使用从使用时间到使用范围都超过了日本,然而,至今仍有许多国人并不知道韩国也用汉字。在学术研究上,部分学人常将韩语与汉语存在的差异词,看作是韩国固有汉字词。实际上,与中不一致的词,韩台大多一致,韩国历史上一直以奉正朔著称,如儒学始终推崇朱子,明亡年号仍号“崇祯后某年”,循规蹈矩。所异诸词,并非韩国所创,实为大陆建国后自身的文体变革所生。在比较言语学领域,对汉文化领域的不了解常常导致论文水准大打折扣,以讹传讹。我们在学习汉字利用汉字作沟通的同时,也是对汉文化的一种学习,回顾,重温与思考。同时,文化强势造就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汉字文化的复兴,有利于汉字文化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三.结论:

  近年来, 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均有恢复传统文化,改善汉字政策的趋势。这是对被破坏的传统文化的正视与修复,也是一个世纪以来受西方强势文化打压,汉字文化反弹的结果。笔者认为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顺应趋势,修复汉字交流通路, 建立一套符合汉字文化圈语言特性的高效的汉字交流沟通体系,而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的修复是其中最具潜力和希望的一条途径。

                      

韩语文学论文篇(6)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学开设的课时不够充分,有些院校只开设一个学期,学时多则72学时,少则64学时。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讲不完,只能选择性的挑选文体和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也对其韩国语翻译课程掌握情况不够理想,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

(二)翻译课是否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师采用了自编讲义,也有的院校选取了由文体为主要课程流线的北京大学出版的《中韩翻译教程》。

(三)是否开设网络课程

在调查中显示,多所数院校在翻译课程中开设了部分网络课程,但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

(四)学生反映教学情况

从调查中显示,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翻译课程没有必要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在韩国语和汉语互译方面没有太大提高、练习机会不多等诸多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翻译课程内容设置不够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很多韩国语教学工作者认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没有必要进行韩译汉的讲授和练习,只意在培养汉译韩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韩国语专业毕业者在翻译时出现韩国语式的汉语,或是遇到允长的韩国句子无从翻译的情况,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2.课程开设课时不足

部分人认为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分量仅仅是作为韩国语学习的补充部分,在其它学科也能涉及到,而且考虑到本科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特意减少翻译课程课时。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翻译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属部分,它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门具有独自的理论和技巧的学科,需要足够的课时去讲授和练习。同时为了应对本科生毕业走向,如果课时安排不足,会影响学生就业时专业的应用。

3.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部分院校仍没有完全开通网络课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学校缺乏网络课程的客观条件,其二是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韩语翻译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技术不够熟悉,无法全面开设课程。

(二)建议

1.提高对韩国语翻译课程的重视

部分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翻译的分量占的很小,对翻译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课时安排不充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等教学问题出现。

2.明确教学内容

(1)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翻译课程分为韩译汉、汉译韩2门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这门课程理论有一个充分的比较、理解和实践。在不同的翻译过程中领略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乐趣,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韩译汉、汉译韩的不同魅力、规律和技巧。

(2)目前高校的大学本科的翻译教科书主要用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朝朝汉翻译基础》、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教程》和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三部教材。其内容上各有利弊,平分秋色。和其它韩国语学科相比,贫乏的教科书,参差不齐的内容给翻译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授课教师应当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取教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具有时代性的资料进行翻译教学,本就匮乏的教材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中难免会具有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容,基于这些原因,韩语翻译教师应当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材料,还要自行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更多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比如翻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翻译经历或是专业翻译人员的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材的多样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者翻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注意讲与练的课时分配。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是有律可循,以此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还要做到在选取翻译实践时要难易得当,这样会提升学生的翻译信心和兴趣。以此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3.加大翻译课时

无论是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这门课程性质上看,课时应当适当增加,保证课时充足,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学习和实践,让教师有充分的实践来讲授论文知识和实践指导。

4.教学方式多样性

传统的韩国语翻译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翻译理论,通过翻译理论让学生对句子、文章进行翻译练习,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的译文,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但是实际上,给出的“正确”译文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翻译是一种受原文束缚的创作,所谓创作就不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1)可以将韩国语翻译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到深,先是讲授练习韩译汉,再进行汉译韩的学习。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2)在进行汉韩翻译练习时,考虑到目的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如果让学生自己完成翻译,容易使译文质量不高,学生翻译动力受阻。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式讨论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翻译的自我意识。

(3)在讲授练习韩汉翻译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走出“韩文圈”,使汉语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把擅长韩汉翻译锻炼成翻译强项。很多韩国语学习者在进行韩汉翻译时,通过查阅资料都能理解原文意思,但是要通过规范的汉语表达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发生,译文表达也是差强人意。所以在韩语翻译课程中,不能忽视韩汉翻译的作用。教学时可以通过“译文对比”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源语和译语交流场景意识,了解译文与原文有所区别的各种译法,加深对翻译理论的学习。

(4)强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习惯。通过学生翻译练习,加强翻译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培养韩国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开展翻译课的第二课堂,模拟翻译现场,创造翻译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韩语文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51-02

伴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人才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韩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出具有韩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已是摆在开设韩语专业的各类院校面前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高校大胆探索和开创了“3+1”新型韩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在韩国留学一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也在学校外事处与东语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自2010年以来实现了与韩国世明大学、清州大学、韩信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并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韩语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友好学校的交流研究,我们发现了目前我们在韩国语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目前的外语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得力外教等客观状况上,还表现在教学模式多以传统模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缺乏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单一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跨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语言文化的作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等方面。

一、目前在韩语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当代的高校教学中,大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其他高校的韩国语教学亦是如此。韩国语教师大多数都是以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产生的,因此当他们授课时,自然而然就会采用自己在学校学习时导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授课时十分注重单词、语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毕业时,其理论知识可能非常扎实,但是实践能力却十分匮乏,这一问题在学生对外交流和就业面试时表现尤为明显。有的学生在面对韩国友人或面试考官时,都不敢使用韩国语进行交流,这就是典型的“哑巴韩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所产生的后果与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会使学生成为教条教学模式的牺牲品,人才培养也成为一种空谈。

2.单一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跨专业能力的培养。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如可以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翻译、旅游等部门从事各种工作。但当今高校韩语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只进行语言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安排其他跨专业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自己所学习的韩语知识以外,其他的学科知识一无所知,其结果是,使得学生需要面对就业面狭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3.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能够学好专业知识的最好的教师,目前,在大学选择学习韩语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入学之前对韩语专业已经有所了解,并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自主选择其作为专业的,这种学生一般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而另一种则是在入学前对韩语专业毫无了解,之所以选择韩国语专业,主要是自己盲目选择的或是成绩不够无奈之下选择的韩语专业,此类学生是被迫学习韩国语的,对韩语的学习兴趣一般不高,毕业后可能也不打算从事韩语专业方面的工作。对这部分学生来讲如何培养其学习韩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4.没有足够重视语言文化的作用。目前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大多只了解韩语语言方面的技能,而不能全方面地了解韩国的文化,结果导致语言的学习缺乏夯实的文化内涵。当语言的学习不断深入时,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文化基础作为依托,语言的学习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无法从骨子里渗透出韩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韩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学得很好,但是听起来却怎么都不像韩国人。这是因为我们缺少韩国人的思维。每当开口说话时,通常我们想到的是中文,然后迅速地在大脑中将其翻译成韩语说出来,所以我们说出的韩语常常是中文的思维模式。甚至有时有的同学反映在与韩国人交流时表述的话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韩国人却无法理解。其实这些就是因为对韩国文化和语言习惯了解不够导致的。

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我们在韩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按照我们事先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在连续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以及结合对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应面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我们培养韩语人才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可是现阶段的我们只停留在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死板教条毫无创新和发展,培养“定式”的人才,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韩语专业活力,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为韩语人才市场的长足发展贡献新鲜血液。

二、关于高校新型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给学生多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在课程安排上,多安排会话、翻译、商务、视听说等实践性课程,减少精炼理论性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另外,为了培养韩语复合型人才,应该在韩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比如说: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第二学历的学习;高校还可以设置韩日、韩俄、韩英等跨学科专业;另外,在与韩国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时(主要有“3+1”、“2+2”等形式),可以允许并鼓励学生在韩学习期间进行跨专业课程的学习。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韩语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如果增加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那么原有韩语教学的课时就会相应减少,这就需要学生不但在课上要主动学习,课余仍能自主学习。若想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课堂上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言与提问;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生沟通与协作;加强实践教学场所(比如学校建立同声传译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承担各种涉外实习活动等。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一些趣味性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带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可为中韩留学生搭建交往平台,让学生们在交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口语实践能力,使学生们避免“韩语哑巴”的尴尬。其次,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生活中提高竞赛活动的频率,为学生们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与舞台,促进学生以专业为核心的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团结的良性竞争下,提高学习兴趣。

4.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的学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文化的渗透,本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最明显的问题是只注重语言学习而忽视对该语言文化的了解,并且以本国语言思维来学习外语,这就是学习外语吃力的首要原因。所以培养学生韩语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张口说话之前运用韩国人的思维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以通过开设韩国文化类的课程,并由外籍教师任教的方式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韩国文化气息;另外,我们还可以开设韩国文化体验馆,让同学们感受到触手可及的韩国文化;看韩国的影视剧也是一种方便的方法,韩国的影视剧向来是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通过此举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韩国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能力;举办“文化交流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让学生在出国留学的一年中更加深刻地了解韩国的文化。

5.我们要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一现实问题呢。这一问题中我们应该把握两个主体,一是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二是社会的需求。要想让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社会的需求。二要与企业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我们不能只思考如何教学,还要考虑到让我们的学生人尽其才服务社会,三是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让毕业生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到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四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够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三、结束语

针对目前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掌握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办学,提升学生对韩国文化知识的储备,增加社会调查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实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实力,形成更加鲜明的学科专业优势。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今后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威.学习自主性研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9).

韩语文学论文篇(8)

在韩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写作综合性较强,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比较被动,且课堂理论较多,缺乏实践,导致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在此介绍一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发突出,难以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为此,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针对以教为主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模式,即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提高学生地位,将教与学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韩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韩语写作中的不足

词汇匮乏,短语使用错误:与其他语言一样,词汇亦是构成韩语写作的基础,因与中国临近,韩语属于汉文化圈,极易出现短语词汇使用错误的状况,成为文章的硬伤。如翻译“心情好”时,可能会译为“??? ???”,但正确写法应为“??? ??”,因为‘??’虽也有好的意思,但是多表示擅长、优秀、出色,而“心情好”用‘??’表示才更合适。

中式韩语:因缺少实际锻炼的环境,很多同学在韩语写作中常会使用汉语的结构方式,出现“中式韩语”的现象,与韩语的表达习惯不相符。可见,母语思维在韩语写作中的影响较大。

口语与书面语的运用不当:在韩语中,口语、敬语和书面语有很大的区别,决不能将其混淆,然而很多学生对此都不能熟悉把握,以至于书面写作过于口语化,或敬语使用不当,最终影响到文章整体效果。

2.2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应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韩语写作教学中常会出现以上问题,为此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重构教材:该模式大致包括项目导入、试做、教师示范、全体评价、深化训练几个程序,而学校教材与此不符,多是词汇、语法、例文、练习题等。因此,首先需要制作适宜的教材,以出版社的教材为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将内容打乱,然后按照实际要求,运用多媒体制作PPT,将打乱的内容重新排序,构成新教材。韩语属于小语种,学习时间短、底子薄,这就要求必须结合岗位和工性质,选择具有高价值的内容,并得到学生认可;同时,多提供范文,供学生参考应用。

课堂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做”为核心,根据做选择学的方法,根据学选择教的方法,为突出‘做’,更好地将韩语用于实际,应对课堂进行改革,模拟实际创设相应的环境。将‘教’与‘学’都融入到‘做’中,因教材多以贸易或文职为重点,可将其作为写作课的主要内容。针对以往课堂教学内容较独立、缺少连贯性等不足,可将范围缩小,如一个学期只设计1~2个学习项目,将其进行细分,作为每一节课的内容。另外,韩语写作教学课程涉及商务知识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应传播一定的商务知识,如以出口贸易为学习项目,除了了解商务知识,还可掌握贸易流程。

文化背景导入:韩语写作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实际,必须具备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积极推荐各种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增加日常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学生自身则可通过观看韩语电影、听韩语音乐等喜欢的方式,培养语境,学习短语、词汇的用法,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虽然韩语也属于汉字文化圈,但韩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在语言表达上与汉语存在着区别,未避免“中式韩语”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导入韩国文化背景知识,令学生了解韩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学习韩语写作,必将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令学生保持写作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或通过各种活动,如写作比赛、讨论会等,加强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写作水平。

3 结束语

韩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韩语,能用韩语写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使其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动性,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且不能进行“说教式”教学,而应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为主、以教为辅,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朴龙杰.浅析“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韩语写作课程》上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20(24):133-134

[2]刘书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高等职业教育,2013,24(3):110-112

韩语文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43-02

一、当前酒店韩国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手段改进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既懂韩语又懂酒店管理的韩语人才却相当匮乏,且开设酒店韩国语类课程的院校不多,在课程设置方面也都存在着实践类课程偏少、校企结合不紧密、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体系不完善等不足;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教材单一、针对性和适应性存在偏差,教材内容脱离当前快速发展的酒店业,教学模式上以单纯书本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上述问题致使当前酒店韩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滞后,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亟待改革。

二、酒店韩国语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酒店韩国语是一门集语音、词汇、语法、韩语文化、饭店文化以及饭店专业术语、饭店专业技能等多方面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它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过掌握饭店韩国语视听说的能力,了解韩国饮食文化和饭店的文化、专业术语以及饭店的基本服务技能,具备初步的跨文化饭店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程设计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将韩国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最主要目标和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学习情境,以实践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在内的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立足校企合作,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素养养成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本课程根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真实任务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语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把饭店的真实工作划分为模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练”的过程中,掌握饭店韩国的听说技能、韩国文化知识、饭店专业术语、饭店的基本服务技能。

(三)建立以情景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的虚实教学体系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所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或模拟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并采用示范演示、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建立目标明确、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中,加大校内的实训成绩和职业素养的考核比例,实训的理论考试中实际的听说能力以及饭店的基本服务技能占综合成绩的50%,其中实训成绩由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模拟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的打分。

实训成绩=理论考试成绩(40%)+实际饭店韩语听说能力和饭店服务技能(50%)+学生平时表现(10%)

理论考试成绩(40%):包括饭店韩语的基本语音、词汇、饭店专业术语、饭店文化、韩国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构成。

实际饭店韩语听说能力和饭店服务技能(50%):包括工作过程或模拟工作过程中的饭店韩语的使用情况和饭店基本技能的实际掌握。

学生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工作过程的表现、礼节等方面来评价学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建设及选用

加大教师团队对酒店韩国语类教材的开发力度,深入到酒店现场挂职锻炼,充分分析、理解当前酒店业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内容主要依据酒店的部门设置制定,与课程设计相符合,情境丰富,可令学生了解酒店服务的各个流程,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酒店服务行业的韩国语表达方式,进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服务技能的双重目的。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2

、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料

建立课堂教学资源库、酒店情境会话案例库、针对每一工作模块和典型工作情境设计习题库,使学生课堂学习后能够及时演练,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在线答疑系统,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答疑解惑。

3、构建酒店韩国语视频资料库

收录相关的韩国动影像资料,使学生在知识的把握上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并增加学习的兴趣,获得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韩国文化的学习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文化的背景,服务业的优质服务是依托与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更高质量的服务于顾客前提是要掌握好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酒店韩国语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韩国人的风俗礼仪、饮食习惯、各种禁忌的讲解。

(二)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改变单纯的书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教学模式和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的合作教学模式的启发,可采用带入情境-引发问题-寻求方案-实战演练-灵活运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即

1、带入情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其下的多种工作情境,将学习环境由单纯的课堂变为课堂和工作场所的结合体,努力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以图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链接,培育成熟的职业化人才。

2、引发问题

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学生会遇到书本上没有接触到的案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与实践中问题的不可预料性是相吻合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激发主动思考的过程,也将促成学生接下来去寻求解决方案的行动。

3、寻求方案

发现问题,小组将开始分析讨论,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学生在这个阶段将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案例和解决方法,从中寻求答案,旧知识得到巩固加强;讨论的过程将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加以辨别和筛选,重新整合思路,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形成。这个过程将加强学生的思考推断能力,并逐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加快社会品格形成。

4、实战演练

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将按照解决方案进入到工作情境中进行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会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和缺陷,小组成员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修正和完善解决方案,并在演练中进行验证,这与项目教学法的研讨-实践-反思的过程相符合。

5、灵活运用

经过实战演练,针对特定工作情境的问题处理方案已为小组成员所掌握,接下来需要进行总结评价,以便面临类似工作情境时,可以做到及时采取的恰当的处理方式,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此结束。

(三)教学手段

为了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组织学生亲临酒店参观考察,在现场对即时情景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在变化后的学习环境中遭遇问题更多,主动思考行为增加,认知更迅速。为此,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视频资料讲解等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法

对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在讲授结束后,设计数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演练。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一方面反复加深印象,增进了学习效果。

2、任务驱动法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和解决过程贯穿于开课学期始终,不仅最后有期末的考核任务,每个工作模块后有模块内工作任务,每个典型情境之后也会有分组任务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并且每个任务都会和学生的成绩关联。

3、分组讨论

将学生编成数个小组,课程周期内都以固定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和演习操练,在接到每个任务时,都需要集中小组智慧和力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团队性和合作性方面的素质培养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4、视频资料讲解

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习兴趣,穿插一些动影像资料,在课堂即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和学习。

四、当前教改面临的问题

(一)资料

酒店韩国语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书籍、视频、教材等资源都不足,这给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另外,怎样将酒店专业知识与韩国语基础

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对专业教学的更高要求。

(二)实践类教学的资金

酒店韩国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体验工作场景,更好的去理解记忆工作环节和流程以及灵活应对在工作场景中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模拟工作场景和去酒店直接实习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才能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酒店韩语类人才在市场上相当匮乏,从事韩国语教学的教师大都不懂得酒店相关知识。精通酒店知识的教师也不懂得韩国语,这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

五、优化酒店韩国语课程设置,建立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凸显特色,力塑综合,实施“语言习得+酒管素养+文化认知”课程教学

酒店韩国语必然包含应用韩国语和酒店管理两个层面的内容,而对韩国文化的深层认知,又是提升课程学习效用的要素。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文化认知作为潜在的主线进行培育,使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文化内涵的体验同步,进而促成了三者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功效。

(二)教习同步,知行合一,推动酒店场景授课

拥有完善的酒店管理实训设施,这是推动场景授课的有利条件。对酒店韩国语课程内容作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在特定场景中真实体现。从实际效果而言,作为一种酒店实物的直观切入和现实场景的有效模拟,酒店场景授课充分地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练习的统一。

(三)增强互动,丰富活动,促成课堂教学与课余研习的有机结合

提倡互动性教学,挖掘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浓郁的教学相长氛围。形成课堂与课余有机互补,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全国花.酒店韩国语[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韩语文学论文篇(10)

随着中韩文化的日益交流与发展,韩语的学习在年轻人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韩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需求必然会有市场,如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使得人们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学习韩语,但网络上韩语教学视频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对韩语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如何在混杂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成为专业韩语教育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韩语发音教学中的难点分析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已达到准确、高效的教学目的。

一、发音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从韩语教学的外部大环境来看,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系统的韩语发音教学教材,各类教材中发音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小。除此之外,在各类韩语发音教材中并没有指出韩语发音的重点及难点。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多数是针对外国人的韩语教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在分析了中国人发音习惯与发音方法之后,针对中国人而编写的专门性教材。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式和习惯,像这样统一而论,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教学效果的。这是韩语发音教学中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教学难的问题。

2.从韩语发音自身来看,首先,我们不仅仅要准确的教授韩语的发音,更要区分开某些特定的发音在中文与韩文中的不同,只有找到差别才能让学生在发音练习中成功的避开易错的部分,从而更准确的发音。其次,在韩语发音教学过程中,多数教育者往往更注重单个发音的准确性而忽视了整个单词或句子的流畅性,这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能够较为准确的读出每一个字母的读音也很难把韩语说的很地道。我们在强调单一字母发音的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整个句子的节奏、语音、语调等。最后,韩语发音教学中最大的挑战便是中国与韩国在发音位置、发音习惯的不同,学生在发音时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有些韩语发音难发或者根本发不出来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简单的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解决方法

本文分别从韩语发音教学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环境提出了问题的所在,接下来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简单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1.韩语发音教材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目前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这还需要中韩双方的教育工作者和我国各大高校的韩语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中提出解决方案,循序渐进的解决客观问题。

2.每一位韩语教育工作者在韩语发音教学中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发音教学系统,或者每个高校的韩语教育工作者通过不停地实验与反馈,先在本校小范围内推行尝试,最终研究讨论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发音教学方法,让韩语发音教学能够不断地改进。

3.中国人在学习韩语时,往往受到中文发音的影响。在中文中,影响发音的因素主要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而与中文不同的是,韩语发音中没有音调,只有元音和辅音两大部分,除此之外,韩语中的收音的存在也是中国学生学习韩语的一大难点。针对韩语和中文发音组成结构的不同,在韩语发音教学中要强调韩语惯用的语音语调和韩语中的收音。

4.在韩语辅音教学方面,缺乏对韩语辅音中松音、紧音、送气音的辨别。在韩语发音教学中发松音时发音器官比较放松,气流冲出而成音。发紧音时,发音器官比较紧张,声门要紧闭,使气流在喉腔受阻,然后冲破声门而出。发送气音时,最重要的是发音是需要送气,气流要强一些。

5.韩语辅音中有一个特殊的音?,发音时,先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使气流冲出成颤音。在汉语中与它最相似的音是l 音,但这个音与汉语中的l音是不同的,属于颤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舌尖微微颤动一下而发声,在发音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

6.在韩语元音教学方面,?和?是学生常常混淆的两个发音,?发音时,口稍微张开,双唇向前拢成圆形,舌后部自然抬起,要注意的是双唇拢成圆形后应保持不动。而?发音时,口比?发时张得小一些,双唇拢成圆形。

7.元音发音中,?和?也是一对容易混淆的元音。?发音时,先发半元音j,然后迅速滑向单元音?,即成为复元音?。而?发音时,先发半元音j,然后迅速滑向单元音?,即成为复元音?。

8.元音?、?和?在发音时也容易出错,需要在发音教学时对这三个单元音的发音进行区分。?在发音时,口稍微张开,舌尖向上颚抬起,这个音属于平唇音,发音时应注意唇形。?发音时,嘴巴自然张开,舌要稍微抬起,介于平唇和圆唇之间。?在发音时口稍微张开,双唇向前拢成圆形,舌后部自然抬起,属于圆唇音。在区分各个发音时可以借助发音器官的剖面图和国际音标元音四角图来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各个发音的不同。

9.韩语发音教学中注重单个字母的发音而忽视韩语发音的流畅性问题,在指导学生多读、多听、多练的同时,把发音教学分成字母、单词、句子的阶段性教学,在掌握基本发音的同时,将各个字母或单词放到相对应的句子和语境中,让学生结合实际语境,真正的掌握实际运用中的准确发音。克服母语语境中常用的语调,建立新的系统发音模式。

三、结语

以上对于韩语发音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法,但韩语发音教学达到系统化、规范化还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共同探讨与研究。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上的不足,并将理论进一步运用到时间当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发音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发音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改善如今混乱的网络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金吉东(韩),为中国语圈学习者的发音教育研究,檀国大学,2008年.

上一篇: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下一篇: 云计算技术研究重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