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的途径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6:46

个人理财的途径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1)

财务管理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但我国对管理创新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体系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宏观层面,很少有人在微观层面上对人进行研究。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主体包括财务工作人员、各级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归根到底都是由人能动地实现,是身处特定环境中的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新。因此,本文欲从创新价值角度,对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人的创新动力进行研究,摸清人的创新动机,并就如何激发财务管理创新的动力提出建议和看法。

一、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本质

创新的概念在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在本质和内涵上都大同小异。按彼德・德鲁克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因此,创新就是去探索和寻找一条新的更好的途径,使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或者使较少的资源创造出同样多的财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作为医院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立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财力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财务管理创新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行动,而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为的导向,每一项创新行动向创新目标靠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而刺激采取下一步行动,从而维持管理创新行为的进行。经济效益创造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创新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已知的途径,也有未知的途径。在已知的途径中有过时被否定的途径,也有目前存在的途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就是对财务管理现存途径的否定,对未知途径的探索,创新势必要“纠正”、发展或否定现存的途径。而未知的途径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有一条或数条,也可能不存在。假定确实存在更具价值的途径,由于人们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以及创新所需成本的制约,人们可能会发现新的途径,也可能无法发现新的途径。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成本能否得到补偿的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表现为创新的风险,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财务管理创新。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一方面受新增效益的诱惑和驱动,另一方面又受到创新风险的制约和阻碍,创新正是效益和风险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动力的决定因素

(一)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预期价值

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最终实践者是具体的个人。虽然财务管理组织也存在创新的动力,但其本身无法完成创新的过程,在创新中的作用也是通过构造适当的财务管理机制、营造适当的财务管理环境,将创新的动力通过这些“触媒剂”转移到财务管理组织成员的身上,才能由组织成员实现组织期望的创新。创新动力与创新者预期的创新价值(非创新的实际价值)有关,预期价值越大,动力就越强。财务管理创新的预期价值特点表现在:

1、主观性。美国学者弗罗姆于1964年提出期望理论,以后经其他学者发展补充,成为学术界广泛接受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的模式是: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即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激励对象对目标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就越高,激励的力量也越大。目标价值表示某种需要对某一个人来说有多大强度,同样目标对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价值,一个人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另一个人却可能“乐此不疲”。期望概率是指达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目标价值再大,如果期望概率很小,使人感到失望,也不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按照这种理论,创新动力的大小受到创新者的主观认识影响。首先,创新者所认识到的创新成功给自身带来的收益越大,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当创新者认为创新的结果对自身毫无益处时,不管创新对组织、对他人、对社会有多大的益处,都不会有创新的动力。其次,创新者所认识到的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当创新者认为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时,不管创新成功的预期收益有多大,都不会有创新的动力。

2、相对性。所谓创新就是寻找一条更具价值的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已经存在的和可能的两条途径,都可能给财务管理创新者带来某种利益(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一是维持财务管理现状的既得利益;二是财务管理创新带来的可能利益。个人对获得财务管理创新利益的可能认识是财务管理创新价值的绝对值。财务管理创新动力大小不仅取决于该绝对价值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创新者对维持财务管理现状的价值认识。财务管理创新的预期价值,是新的可能途径的财务管理预期价值与现实途径的财务管理预期价值的差额,创新动力的大小与此差额成正比,差额越大,创新动力就越大。因此,创新者如果对财务管理现状十分满足,他就对财务管理创新不可能表现出任何兴趣。相反,若对目前财务管理现状难以维持,就会涌现出创新的动力。在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中,创新的瓶颈诱导论、需求拉动论等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动力的特殊表现形式。

(二)影响创新预期价值的因素

创新者在做出创新决策时,通常会对现有途径与未来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权衡利弊得失,影响财务管理创新动力。创新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创新预期价值的大小,而创新预期价值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的预期效用。即现实途径的预期效用越小或可能途径的预期效用越大,创新者对现状越不满足,寻求可能途径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是效用实现可能性的预期。在稳定的环境下,由于财务管理经验的积累,维持现状的可能性客观上要比探索新途径的可能性大,而主观上由于人们的行为普遍存在痛苦规避模式(Pain Avoidance Model,PAM),创新者会把探索财务管理新途径想象得困难得多,而把维持现状想象得容易得多,这都会影响创新者对财务管理创新价值的判断。

三是创新的预期成本。财务管理预期成本不仅指物质方面的,还包括时间、精力等方面。维持现状的财务管理成本越大或探索财务管理新途径的成本越小,财务管理创新价值越大,越有利于创新。

三、激发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主要途径

医院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其根本途径在于通过适当的策略改变管理者对现实途径及新途径的效用、实现可能性及其成本的评价或预期,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创新的认知价值,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内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

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主要在于创新空间的狭窄。创新空间越小,创新的灵活性就越小,创新思维难以发挥,创新的预期效用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创新动力将受到压抑,特别是在财务管理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的空间大小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为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目前我军正在深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不仅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军事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为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我军军事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健全创新奖励制度

完善的奖励制度能满足个人不同程度的需要,有效激发人的潜在的创新动力。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如果对个人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提供某种奖励,就能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按照创新者的创新绩效和成果,实施灵活多样的奖励方式,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创新主体进行奖励,以满足个人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较大的创新激励。对创新成果进行合理奖励,还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创新成功的预期成本,提高维持现状的成本,增强财务管理创新动力。

(四)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

为财务管理创新者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是提高其创新的预期效用和价值,加大实现预期效用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1、改善工作“硬”环境。财务管理创新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需要为之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利用计算机、电传、网络等高科技技术,降低创新的信息成本、操作成本,使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成本与收益对比关系发生变化,使潜在的收益变为现实收益,加大财务管理的创新动力。

2、培育良好的竞争环境。充分有效地竞争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与市场接轨的创新体系的培育,营造一种充分、公正、有效的竞争环境,形成“创新-应用-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创新链环。

3、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即基础性制度,制度环境发生改变,与其相关的制度安排就不得不进行调整或改革,从而与变化了的制度环境相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创新主体潜在收益的最大化动机难以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这种动机由潜在变成现实的可能性增大,从而提高了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因此,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医院特色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Drucker,P F.Innovation and Entrenpreneurship:Practiceand Principles[M].志文出版社,1986.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2)

在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财务内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是现代企业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减少企业财产风险,并且基于相关政策、法规而建立的。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严谨有序,有效减少企业资产的风险,控制一些违规操作问题的出现,从而加强企业的整体的竞争力。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财务内控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给企业的资产安全带来隐患,阻碍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当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缺陷

“部分企业在发挥财务内控作用方面存在差距,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控制效力不佳等原因,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1]我国当前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主要在工作机制设置、实际管理操作、内控监督管理等几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了财务内控管理的各个方面,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一)内控机制存在配置缺陷

许多企业在内控管理运行机制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存在很大缺陷。机制内部不设置相关财务核算部门,相关会计部门形同虚设,起不到实际作用。为了节约成本,不招聘专门的内控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有的甚至延续家族企业的做法,用家族内部人员负责财会工作,人员配备很不合理。部门、员工配置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工作的公开公正程度出现了问题。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就流于形式,不能实际运行了。

(二)不合规定的财务操作频现

许多企业经常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而进行违反规章制度的操纵。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纳税资金,不能如实记录企业收支;企业财务账目比较杂乱,无法坚持统一的财务标准;暗箱操作企业的盈利、财产计提,存在大量虚假账目。这些不合财务制度的操作,致使内控管理无法得到准确的财务信息,严重影响了内控管理执行的效力。

(三)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缺失

一些企业经常出现配置不合理、违规财务操作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造成的。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的一些缺失,致使企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违规操作不能被及时发现并且改正,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对内控管理监督不够,会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浪费、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内控监管工作做不到位,导致一些企业人员更加不节制自己的行为,加上个人修养不够和专业知识不足会出现更多的错误,危害到整个企业的利益。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有效途径探析

基于对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内控管理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途径进行探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规范财务内控机制、提升内控员工整体素养、健全内控监管体制等途径,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水平。

(一)规范内控机制,实施责任制度

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有效实现的前提之一就是规范财务内控的相关体制,对员工实施个人负责的制度。把相关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定内控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违规操作等行为,追究到个人责任。只有这样,内控管理规定才不会仅仅流于形式,从而对内控人员的行为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初步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对于那些因为专业素质不够而导致的失误、错误,会计人员会更加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为了个人私利而出现虚假账目,擅自挪用企业资金等违规操作的现象,也会因为责任制的约束而有所减少。

(二)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内控管理

在规范了相关的内控机制以后,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增强内控的有效途径之一。内控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从专业水平、道德涵养两方面入手,并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考核。企业在招聘时,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有严格的考核,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对他们业务的培训;对内控员工的培训还应该涉及到职业道德的教育,整体提升他们素质。这样对提高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三)健全监管体制,提高内控效果

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制做保障。财务内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做到及时、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就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内控体制本身的效力。“监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内审制度.保证内控得以实施。”[2]监管部门要对员工责任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考核制度、企业财务程序规定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监督,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健全。运用健全的监管机制,把内控体系的各个部门良好地组织起来,相互合作而又互相制约,这样才会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四)建立评价体系,保证内控目标

企业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顺利实施了财务内控管理之后,到底效果如何是难以预测的。这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首先要全面,涉及财务内控管理的各个方面,评价人员包括企业各部门的员工,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方便对问题的分析;其次考核评价体系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求评价者依据自身工作,客观给出评价。根据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适当对相关人员实施相应的奖励、惩罚措施,进一步促进评价工作的推行。这样的评价体系才会更合理、更有效,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予以解决,保证财务内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小结

在分析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这一体制当前不能够得到顺利实现的原因,对于提出促使财务内控管理有效实现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基于管理缺陷的途径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比较有效的促进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实施途径的探寻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根据时代和企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进才能走的更长远。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3)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

1概述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关于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现代农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缺乏、对财务管理监督力量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方面,严重制约着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具体说来,由于长期以来,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思想,使得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难以凸显。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缺乏,使得在实行农村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管理混乱,不利于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也一直是农村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监督力度的不到位使得一些农村财务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此外,加之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在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时不够规范,极易导致私存、私借和挪用公款等现象发生。由上可知,这些农村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漏洞有待解决,因此,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探索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2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及村级班子的稳定和团结,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在了解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重视现代农村财务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重视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是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现代农村财务管理中,各级领导应认识到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农村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宣传,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广大群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度,以便开展现代财务管理工作。

2.2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是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对现代农村财务管理而言,财务管理制度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制定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以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运行。在具体做法上,应编制详细的财务年度预决算制度、干部薪酬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委托制度等,规范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其中,村级的会计委托制度主要指的是在乡镇中构建一个专门的委托中心(大竹县各乡财政挂靠的村级财务服务中心),从事村级财务的记账、资金代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等工作。

2.3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

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在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督,增强执法力度,尤其是对重大财务收支、工程建设、土地流转等,要通过有效手段进行监管和监控,及时全面的反映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缺陷问题,保证村级有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要把握好2个关键点,要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真正抓好、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要积极创设氛围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对于村内重大的财务支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全面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以积极态度用好村民理财小组的群众监督作用,确保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对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对现代农村财务管理而言,财务管理人员是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教育活动,逐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如法制讲座、继续教育、业务讲座等,就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此外,为确保会计队伍的稳定性,推动农村会计工作持续有效性,还可以推广宣传农村会计选聘制。在选聘会计人员时,必须是公开化的,以专业、知识水平高、年轻化的人员为首选,推行会计委派制,由镇开展统一的考核及管理。

3结语

总之,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现代农村财务管理中,应重视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面对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积极探索加强现代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现代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现代农村财务管理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强.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4)

1.2传统单一向国家审计本质论的局限性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以来,对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济监督(控制)论。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行为,经济控制论认为审计本质不仅是经济监督行为,而且还包括“纠偏”,这两种观点都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揭示国家审计的本质,都将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控制机制,在微观层面上探讨具体的审计行为。二是权力制约论。权力制约论以公共权力为切入点,认为审计是国家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是有效避免权力被滥用、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手段。三是民主法治论。民主法治论认为国家审计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国家审计制度本身是一种法律制度,因此不能离开法治谈论审计,也不能离开审计谈论法治。这三种观点分别基于管理、政治、法律理论对国家审计的本质进行抽象和提炼,体现了审计人对国家审计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但国家审计的行政型体制特点,决定了任何单一向度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经济监督(控制)论只停留在微观的监督制约层面上,对国家审计本质的研究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容易造成“就审计论审计”;权力制约论和民主法治论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应当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和预防性作用关注不够等。因此,要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必须改变单一向度的研究方式,整合多种途径开展国家审计本质研究。

2.“免疫系统”论:一种整合管理、政治、法律途径的国家审计本质论

“免疫系统”论强调国家审计行为的“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强调国家审计是“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这是在继承经济监督(控制)论、权力制约论、民主法治论基础上,整合管理、政治、法律途径而提出的一种国家审计本质论,代表着国家审计本质研究的最新成果。

2.1管理途径的“免疫系统”论“免疫系统”论认为,国家审计本质上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这是基于管理理论对国家审计本质的概括。公共行政的管理途径是管理学理论在公共行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管理途径认为公共行政是一种管理行为,通过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以最少的投入实现公共行政效率、效能、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履行好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在政府管理职能中,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职能之一,控制职能部门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哈罗德•孔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国家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履行好控制职能。一是揭示功能。科学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地方党委政府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努力揭示国家财政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查找国家治理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二是抵御功能。根据审计揭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偏”,严格查处财经领域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震慑作用。三是预防功能。通过对矛盾和问题的深入分析,从体制制度机制上查找原因,及时向决策系统提出完善国家治理的意见、建议,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5)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意义

农村财务管理作为农村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广大村民生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要。财务管理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而经济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与发展的主要条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又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农村建设的意义所在。

其次,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建设农村党风廉政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干部在工作工程中还存在着不公正、不公平、以权谋私的违法行为。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民主性、规范性、科学性有助于农村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施行检查与监督的作用,也是保障基层财务规范性的基本条件。

三、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情况的复杂性,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且队伍发展不稳定、缺乏财经纪律,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委员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

只有充分了解和认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把握现今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针对农村财务管理现存问题?ふ医饩龅拇胧?,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现代化新农村的稳定建设。

1.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的重视。各级主职领导可以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列为工作考核的重点,并与干部选拔、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相关联,从而切实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2.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的有效措施。而针对于这方面,首先,施行监督委员会的权利,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农村财务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公开和审核。从而确保民主监督的有效执行,进而维系干部和群众关系的和谐关系。其次,村委机构建立村务明细公开栏,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做好财务收入和支出明细,并针对明细进行分析。从而将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干部的报酬”、“农村工程建设款项”等及时的公布,实现财务管理透明化。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制度中,要强化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不能一个干部多种职能,农经站领导要针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时常的检查,严格的监督其工作公正性。

3.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任何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依据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样,要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稳定发展的管理体系。首先,建立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制度。在选拔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时,注重专业素质人才的运用和培养;其次,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政府在农村财务人员的审核过程中要以保证人才的专业性、综合素质性,以符合农村发展为基础,保障财物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保证监督制度的公平化、民主化。通过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的施行其工作主旨。

4.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6)

吃喝玩乐样样有,外带电动五大件。

――沧县八九十年代民谣

先说热望发财的热望在城、乡人民的胸中燃烧,这种热切通过焦灼的语言像电光石火一样从人们的口中迸发着。当你来到农村,这种印象会更深刻。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家乡一带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相当的提高,吃穿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吃的主要是细粮,用的东西远比过去的地主奢侈,多数人家不仅已拥有小型农机设备,而且摩托车也已成了普遍的代步工具,甚至有的家庭还装上了空调,原来时兴的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风扇“五大件”早已不时髦了。

亚当・斯密先生在很早以前分析了由于分工而产生的“自身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者生产的大量产物”的“交换”,并由此向大家展示了“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的图景。但是他那时未容得讲发财还是一个“欲望”问题,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仅阐述了人是怎样产生、制造财富的,但关于人对财富的态度问题,则是到了七十多年以后,又由一个德国的哲学家阿・叔本华更进一步地阐明:“因为一个人在拥有财产方面能否得到满足并不由某一财产的绝对数量所决定。这其实取决于一个相对的数量,也就是说,由一个人所期待得到的财产和自己已经实际拥有的之间的关系决定。因此,仅仅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拥有毫无意义,这种情形就犹如在计算一个分数时,只计算分子而忽略了分母一样。”

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发财也还是一个变量。如果细化的话,即使“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的情况”之后,人们热衷和追求的仍是个别的富裕。因为发财的热望得以释放,由之而来的是精神的愉悦,心理上的快乐,这已是一个关乎心态的问题了。

讲自己的例子。小时候由于食物种类的匮乏,对肉类食品一向具有强烈的贪欲。每遇家中的大日子或有客人来,家中通常会买一只烧鸡摆上桌面。每每上下打量这只烧鸡时,我就会心存遐想:何日我才能一人独吃这只烧鸡――尤其是让我一人独享两只烧鸡腿!而今,几十年过去了,这时你虽然完全有能力、有机会一个人独吃一只烧鸡、能独吃两个鸡腿乃至四个鸡腿了,可是你却已不觉得有异常的兴奋和格外的愉悦了。说老实话,自打那时起,我还未真的试过一人独吃两个鸡腿。这不是肠胃的问题,也不是经济能力的问题,它主要是心理问题。在以往,一个人能独吃一只鸡、两个鸡腿是具有排他性的,它意味着专有、特权,甚至身份;特别是当你一人独吃,旁边还有人看,却不能参与分享的时候,那种满足才淋漓尽致。然而,现在谁还会以“吃烧鸡”为能事呢?愉悦没有了,冲动减低了,那么肠胃的蠕动也就放慢了。

所以对于“发财的热望”和财富的思考我们要理清了。财富在法律、经济学中应是能直接变现的“种类物”;在物理学的形态上它是有征状的,如物业、物产、金属的“浓缩物”、经印刷“符号化”的纸张;在数学上,它仅是一串数字,然后才是加减乘除;即便在生理学上,由于生理功能上的局限性人对财富的占有、享用的直接体验也是有限制的,睡觉再高级也不过只需2米多长的一张床而已,吃喝再糜烂只不过是身体仅需一定份额的热量罢了,而不论你拥有广厦千万间、面前放着肉山酒海;在社会学上,财富是一个人自由的“半径”,自由裕度的大小,圆圈的广狭与“半径”有关,但这也是相对的,它还取决于你以何为圆心……

依我的估计:一个人在解决了基本生存所需以后,他积存下来的全部财富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可能会再与自己的直接使用、消费有关;剩下的三分之二基本上与本人的直接使用、消费无关了,它可能是为了保护、存养剩余的财富,或者再分配,这些有时是在世时能看到的,有些则是身后事了,这全靠时运。由此看来,剩下的“三分之二”大多都是属于自身以外的了。

然而,在获取了与己有关的“三分之一”之后,追求那“三分之二”依旧是人们孜孜不倦、津津乐道的永恒话题。人人都有自己“三分之二”的问题,而且有的人还在不断放大自己的“三分之二”。现今,财富已非法律、经济、物理、社会、财会学所能解释的了,它已成为了异种文化,财富甚至成了“人格观”、“是非说”、“优劣论”的标准,有时人们还会忽略财富的用途、使用的质量,更谈不上敛财方式的卑劣与否了。

其实,财富所带给人美妙的感觉及是与攀比有关的,拥有几百万、上千万钱财的人内心仍很痛苦,活得很累,生存品质低下,八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眼中看到的不是比尔・盖茨就是李嘉诚。剔除了攀比的心理因素,其实快乐不完全与财富的多少有关,第一次获取的5000块,或许要比以后挣的50000、150000、500000、甚至5000000块来得更刻骨铭心。

再说途径“发财”已是全中国人民的话题。相比之下,农民对发财的途径似乎具有更强烈的要求。

亚当・斯密先生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讲道:

“如果利润相等或几乎相等,多数人必宁愿投资以改良土地开垦土地,不愿投资于工业及国外贸易。投在土地上的资本,可受到投资人自身更直接的监察;与商人资本比较,他的财产不易遭遇意外。商人的财产,不但常需冒狂风巨浪的危险,而且由于商人常需对风俗情况都不易熟悉的远郊的人贷给信用,还要冒人类的愚蠢与不正当行为这些更不可靠因素的危险。反之,地主的资本,却可固定在土地改良物上,可只说是尽了人事所做得到的安全。而且乡村风景的美丽,乡村生活的愉快,乡村心理的恬静,以及乡村所提供的独立性,只要这独立性不受到人为的破坏的话,这些实具有吸引每一个人的巨大魅力。耕作土地既为人的原始目标,所以在有人类存在的一切阶段,这个原始的职业将为人类所永远爱悦。”

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现状下,农民的致富问题,已超出了传统习惯上仅以土地作为经营重心的模式,也与斯密先生的精辟分析有了出入。仅凭勤劳可能会小康,但不一定能发财。现时情况下,或许仅靠依托土地的生产能吃饱饭,但其毕竟不是发财的重要来源。现代社会生财、取财的方式已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守土重迁、习惯于“从土坷垃中刨食吃”的农民来讲是新问题。农民们以往的定式思维是:收入和产出的因果关系是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一粒种子最多能增生几十粒、几百粒粮食,人与农作物间的关系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他们习惯了算术级数的变化,从未面临因种植经济关系而产生的几何级数变化,更何况可能发生的裂变!乡村“熟人社会”的环境,实在是无法训练出他们利用社会公共资源以虚拟方式去赢取财富的能力,而一旦面对这些陌生的环境,他们却反而丧失了安全感。

曾有意无意地围绕发财致富的话题与家乡许多人聊过天,这些人中有在外边打过工的,有小本经营的,有外出做买卖赔了本返家种地的,也有跃跃欲试准备再出去捣鼓捣鼓的。听着各人的讲述,每家每户的情形均不同,但言语间透露着失落感。细究起来,致富的资金缺乏,难于选项,市场不明自然是导致失落感的原因。但我猜想大家可能还是忽略了一个主观上如何准入的问题,思想上的准入是一个需予解决的首要问题。

准入可能是进城,也可能是进入市场,更可能是进入一个数钞票游戏的“牌局”。准入要有入场券,思想调校不充分,没有可沟通的语言,也是难以准入的。其实有时准入条件的具备并不需要复杂的培训,有时就凭脑筋的急转弯,有时也仅是激愤过后而涌现的大无畏就完成了。不论是乡村、城里,也不论是中国、海外,这样的事例已有很多。由此,我又不由地想到家乡一老一新的两个例子。

先说老的,是以身相许的例子。沧州曾出过两个大太监,一个是明朝的魏忠贤(肃宁人),再一个是清朝的安德海(南皮人),李莲英(原河间府人)则出自邻县。在这里我们不再在道德、政治的层面上去评判这些人,因为对此早已有人评说过了。但我仅想就其原为一介农民出身的境况,来揣度揣度他们的心境。

乡土中的农民在旧时代如果想出人头地,依传统不外乎有以下两种途径:读书,但要“十年寒窗苦”;从军,需要显赫的武功更要用出生入死来打拼。这两种事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还要看每人的禀赋及运气。由此说来,准入的门槛已是特定了的。对于那些没有准备也无法准备,在各个方面的压力和逼迫下,急于摆脱自己困境而又幻想荣华富贵的男人而言,毅然地采取以自己生殖器的方式来换取“准入”的门票。这需要一种凛然的决绝,是否也是一种“男性雄壮”的闪现?其所付出的代价与“十年寒窗苦”、“出生入死的打拼”相比孰重孰轻呢?最终三人因而接近了皇权,渗入到了最重要的政权核心,发迹腾达了。但他们的局限性也恰恰在于已经准入却不能再继续准入,他们始终进入不了文、武官的体系,不能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而最终只能沦为皇权的鹰犬。这也是封建统治下畸形男人的悲哀了。

这种以身相许的准入可算是最原始、最古老的了,但是这种古老的方式并没有在历史的舞台退席,现时不断有人仍将之沿用:君不见城里的人时兴出国,去欧、美、日,去澳洲,在异国他乡最简捷的准入途径就是嫁娶了,而不论它是黑的、白的,老的、少的,有钱的,无钱的,健康的、残疾的;即便是在国内,美丽的姑娘嫁给富有的年迈老头,小伙子娶了有名的老太婆等违背常情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一方式算得上是对财富、社会地位最快的“准入”了,而身体就是入场券。

再说新的,是以创意为媒的例子。一年多前,《南方周末》另辟蹊径,经严谨的筛选评定,确定了“中国首富”人选,中国的财富之王诞生了,是谁呢?李金元!有人感到意外,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应该是玩电脑的、搞房地产的或者是卖百货、卖电器的人才对呀?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呢?这皆因李金元为人低调,业务业绩全在国外造成的。请见如下资料:据媒体介绍,“首富”李金元出生于河北沧州,时年46岁。20岁时在华北油田任一名生产主管,后白手起家,生产一种名为“天狮营养高钙素”的保健品,继而以传销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在国家明确了有关禁止传销政策后,现已将80%以上的业务放在了国外,在马来西亚、俄罗斯、东欧近百个国家中,其拥有900万人组成的传销队伍,公司正准备在美国上市。终于有中国人会玩洋人“戏法”的了,并且还将这个游戏玩回到了洋人的地盘。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7)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即进一步明确学校本部与下属院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大下属院系在日常教学、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固定资产购买与管理等方面的权限,从而调动下属院系的积极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下属院系的财务支出自增大,支出的金额也会增多,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现实意义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的模式、内容相对更为复杂,这就需要促进院、系财务监管的对接,否则可能形成监管漏洞或者多重监管,甚至滋生腐败问题。因此,完善财务监管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各系、部门拥有较大的财务支出权利,这虽然可以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资金使用统筹程度不够、从全校来看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监管,避免资金浪费,确保院系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投资规模巨大,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而高校除这种财政性经费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经营性收入,这就使得高校的资金总量规模异常庞大,必须强化财务监管,才能有效避免等问题,保障国家资金安全。

(三)有利于明确院系双方的职责

目前高校院系两级资金支出包括各种固定资产支出、教职员工薪酬福利支出、教学实践等支出,这些支出项目多,其中不乏支出是全校统一,部分支出则由各系自己把握,形成了“两条线”,这就必须完善监管途径,使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且院系双方都有明确的职责,避免管理混乱导致资金使用无序,甚至造成资产流失或者浪费。

二、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监管的基本途径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管主要是通过推行预算管理来落实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监管范围、监管资金来源、监管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

(一)明确财务监管范围

高校支出分为很多类型,若未事先予以明确,则可能导致费用难以划分。首先,要明确院(系)办公经费监管范围,这种经费包括各类招待费用,各种办公用品消耗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电话费、各种助学金等,高校要明确哪些属于学校支出范围,哪些属于系内支出范围,这样才能为财务监管提供基础。其次,要明确院(系)人员经费,具体到高校而言可以分为按照不同的职称职务发放的津贴奖金,平均发放的各种资金如卫生费、防寒防暑费等,这些经费有部分由学校进行管理,有部分经费由系确定,因此必须予以明确。

(二)明确监管资金来源

明确监管资金来源主要是确定学校、系内资金分配方案和办法,从而确定各主体资金总额。首先,要明确学校与各系资金分配办法,或者说明确各系预算提成的比例,一般而言,如果系内有学生(即教学类别的系),则可以根据教师人数、学生规模、系内总体收入情况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如果是行政后勤部门,则更多的是要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其次,要明确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人员经费,可以参照历史数据予以确定,而公用经费则可以根据学校总体经费情况和教职工人数等予以确定。

(三)明确各类资金使用办法

首先,要明确预算内资金使用办法,一般而言,对于常规性的预算支出,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使用管理办法,只需要履行财务部门规章制度就可以支出。对于会计年度预算内未支出的剩余资金,可以采取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奖励。其次,要明确超预算资金使用办法,由于院系发展形势会发生变化,因此部分院系可能存在资金支出超过预算的情况,学校要明确处理方案。再次,要明确系(部)创收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对于非预算内收入,如成人教育收入等,高校要明确相应的分配方案,可以用来支出的范围。

三、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保障措施

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监管落实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推动财务监管的畅通,最终达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落实机制

完善财务监管途径首要条件是要使其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权责,要明确学校党委、学校分管领导、院系的职权,明确学校财务监管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各种资金异常情况的资金处理流程。其次,要建立细化、实化、量化的财务监管体系,高校要对不同额度资金支出的权限予以明显,从量化的角度确定各主体的支出权限,要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建立完备的监管方案,从资金收入、资金审批与划拨、资金支出与后续监管等明确监管途径。

(二)要创新财务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要在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积极购买相关的模块,提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学校――系(部)财务监管体系,即要实现监管的网络化、实时化,使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学校――系(部)之间传递。其次,要加强培训,要强化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各系部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其财务安全、效益意识,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要建立财务监管督促检查机制

首先,要推进实施财务公开制度,高校要建立学校、系(部)定期财务公开制度,并明确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和公开的具体途径,使整个财务工作置于外部监管之下,避免有限度的公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建立专项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根据资金使用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时间节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这种专项检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再次,要努力构建财务监管常态化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财务监管的外部环境,最终达到助推财务监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8)

二、正确认识培训工作,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知识就是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企业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培训工作,并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诸如:讲座、演讲等)来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树立起统一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影响,明确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营和发展目标,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并让员工受益。因此,必须要通过讲座、演讲等来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发现,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必须要引起重视。其次,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来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时代的发展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变革,财务人员要想更好的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企业必须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并要做到培训常态化、实践化。此外,还要强化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强化企业的监控。强化企业监控也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强化企业的监控,才能够确保各个阶层的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开展工作。其次,强化监控,还能够确保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等能够按照相关的制度来开展,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难度。因此,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完善的监控机制,并要做到专人专责,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控,确保其质量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54-02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若干观点

1.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指的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对应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支出,后者是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最大化,一般指的是经济利润最大化。在会计学中由于成本被严格定义为成本和费用,所以利润指的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在财务管理中,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在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的方向发展”。

1.2 每股盈余最大化

每股盈余是股份制企业的净利润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持资金利润率或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观点者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联系起来考察,用资金利润率或每股盈余最大化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可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但是这种观点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化问题。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对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1.4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不仅考虑债权人、股东等相关方的利益,也考虑企业员工、顾客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力求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

2 企业最优财务管理目标的若干方面

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而言,鲜为人知的是将企业的稳定发展放在第一位,满足了稳定发展的目标后再去强调企业价值增长中的各方利益。价值管理时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灵魂则是各方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企业价值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种途径是用买卖的方式,通过市场的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其未来预期实现的现金流量的现在价值来表达。

2.1 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财务管理的主要原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定下,它可以表达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该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它促使企业在生命周期内追求价值的持续增长,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现代企业理论将企业看作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其多边指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每一边都拥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利益制衡的机制,企业的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各集团相关,是各集团相互作用及妥协的结果。价值最大化符合财务管理利益兼顾的原则。

2.2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优点有,首先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现金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等。其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2.3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陷

尽管由于企业价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取得现金收益的时间,风险,从而当时间和风险不同时,能够直接做出判断,但这一指标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首先,同样是一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在一年前,甲乙两家企业分别投入100万元和300万元,现在甲单位的价值是150万元,乙单位的价值是400万元,如果是投资者,无法直接判断该选择投资哪个单位,当然,这也可以和利润一样,通过对其变形来进行比较。

其次,这一数值难以具体的估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的计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如“倒逼成本法”,便是先确定企业的收入和目标利润,再倒推出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考核和控制的依据。相比之下,企业价值难以具体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

再次,企业价值这一指标适用范围有限。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企业,利润都可直观地用“收入减去成本费用”计算出来,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体现在损益表中。相比之下,企业价值的估量却要复杂得多,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则可以通过股票价格来对企业市值进行衡量。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这一方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对于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来说,更是行不通。

最后,企业价值受到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其为目标很容易误导企业财务决策,尽管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揭示企业的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很多是企业本身不可控制的,如宏观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等等,因此,如果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方面可能使企业只注重股价而偏离实业本身,误导企业财务政策,另一方面还会诱使企业有利于股价上升的虚假信息。

3 优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途径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常规的途径,另一种则是非常规途径。

常规的途径就是首先实现资金成本最小化。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寻求最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降低负债成本和股权成本实现资金成本最小化。其次,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比如提高收益水平,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性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扩大销售量,增加营业利润率,这也是企业的基本职能。合理投资,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大现金流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企业发生偿债危机或支付困难所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资金能高效地运转,产生最大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再次实现利润分配政策最优化。最后设法保证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提升获利增值能力、强化企业资产管理能力。

非常规的途径首先考虑的是实现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在企业价值增长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企业在短时间内突破资产约束的极限,扩大经营范围、调整核心业务、实现超迅速增长的捷径。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现有资产规模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增加,缩短了企业资产建设、扩建和改造的周期;二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改善企业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破自有资产和技能专用性的约束,迅速掌握缺乏的核心技能和专有知识。

其次,设计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企业治理机制是研究企业制度安排的问题;狭义地说,企业治理机制是对企业经营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套制度管理方法,它是为了解决公司存在的委托关系而制定的;广义地说,它还应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控制机制、财务机制、法律机制、企业文化等,不仅讨论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讨论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追求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的前提,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不是单纯地考虑某一些个体的利益,这样就有益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他们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努力,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企业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途径和非常规的途径去改善这些缺点,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理想的企业才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存在这样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要尽力完善企业的经理选聘机制与上岗竞争激励、收益分配激励制度,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透明公平,资金供给充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效率最终体现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来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间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最被认可的,它更能体现企业主体的特征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体现股东的利益而是体现整体的利益,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达到企业相关者总体的利益最大化,当然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克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陷,从细节完善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使企业真正得到发展,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的基本要求,满足各方利益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鼎萍.对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理解与批判[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2).

[2]张金鳞.企业人员雇佣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应用.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个人理财的途径篇(10)

一、截止期测试

截止期测试是在实质性测试中对接近资产负债表的日交易是否记入适当的会计期间进行的审计。在医院收入审计中,它的目的主要在于确定单位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收入有否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截止期测试是审计实务中常用的审计技术,并被广泛地应用在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等项目的审计中,尤其在收入审计中的应用更为典型。

由于在不同的时期,医院面临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管理层担负的经营责任和意图也不一定相同,有的管理者为了捞取荣誉,想办法完成或超额完成经营收入指标,或者为了取得银行信贷,可能会高估收入;有的管理者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可能会低估收入。在医院收入审计实务中应用截止期测试是一种有效地防止医院高估或低估收入的审计方法。

二、医院收入

(一)医院收入的概念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给医院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医院收入的确认原则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疗收入在医疗服务发生时依据政府确定的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确认。医疗收入原则上当日发生当日入账,并及时结算。严禁隐瞒、截留、挤占和挪用。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各种收入的确认原则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1、医疗收入应当在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发出药品)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定的金额确认入账。医院给予病人或其他付费方的折扣不计入医疗收入。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与医院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对于除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以外的差额,应当调整医疗收入。

2、财政补助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拨时,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应在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中的直接支付入账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应在收到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中的授权支付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方式下拨的财政补助,应在实际取得补助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3、科教项目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予以确认。

4、对于其他收入,会计制度分别不同的情况,明确了各自确认原则。

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审计人员应注意把握与收入有密切联系的三个日期:一是发票开具日期;二是医疗服务提供日期(药品发出日期);三是记账日期。这里的记账日期是指被医院确认收入实现,并将该笔业务记入收入账户的日期。检查三者是否归属于同一适当会计期间是收入截止测试的关键所在。

三、收入审计中应用截止测试的途径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考虑选择以下三条审计途径实施收入的截止测试:

第一条途径是以会计账簿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收入明细账抽取若干笔金额较大的业务追查至记账凭证,检查所附发票、凭证是否在同一期开具,有无多记收入的情况。该种方法比较直观,容易追查至相关凭证记录,可以有效地防止高估收入。但其缺点是缺乏全面性和连贯性,不能发现漏记收入或有意拖延至下期的收入。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多计收入。

第二条途径是以收入发票为起点。从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追查至收入明细账和发货存根,确认劳务已提供(药品已发出)并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查明有无漏记收入的情况。这种方法优点是较全面、连贯,容易发现是否低估收入,但其缺点是比较费时费力。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应的处方(出库凭证)是否齐全;二是发票是否已全部提供。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

上一篇: 合同管理安全职责 下一篇: 工程项目管理与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