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6 08:48:30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1)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但以冬春季最为常见,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或者伴有气喘[1]。1年当中如连续咳嗽3个月以上,并且连续发病2年以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即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我诊所就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5例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值得推广,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诊所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5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71±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①咳嗽咳痰,或者伴有气喘。1年当中如连续咳嗽3个月以上,并且连续发病2年以上。②急形发作期伴有发热,痰液增多粘稠。③肺底部可听到湿和干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喘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

1.2预防措施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戒烟虽不能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吸烟患者完全康复,却可以明显延缓病程发展,使肺功能损害得到部分恢复。改善大气污染也是预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另外,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都有益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1.3方法 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为主,伴有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3]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稳定后,口服药物巩固治疗。选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将青霉素(对青霉素药物过敏者排除)4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氨溴索可以稀释痰液,降低粘稠性,促进痰液排出。应用氨茶碱扩张支气管,解除痉挛,另外可以适当应用地塞米松降低气道的反应性。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肺部听诊无异常。有效: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听诊有少许音。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好转[4]。

2结果

经过合理的预防和正规治疗后,45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空气污染情况越来越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也不断增加。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时,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发作。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气道敏感性又比较高,如果反复感染,病情会不断加重,甚至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者慢性肺心病[5]。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效预防和正规治疗就尤为重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跟吸烟有关,告知患者戒烟有利于病情缓解和恢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减少发病机率。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是首要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镇咳,祛痰,降低痰液粘稠度利于痰液咳出,防止急性发作,伴有喘息时,应用解痉平喘药物,防止气道痉挛。另外老年人免疫力较差,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慎重,治疗的同时也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当给予增强免疫力的治疗。

综上,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实施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对于病情缓解和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纪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0,30(32):76.

[2]曾柳清.106例老年慢支炎的临床治疗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4(7):1708-1709.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2)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和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等。其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eacheo broncitis)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生支气管炎时,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如果涉及毛细支气管,则其病理与症状均与肺炎相仿。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74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7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22~60岁,且均符合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74例患者中在就诊前1天咳嗽者40例,2~3d前有24例,就诊前已咳嗽超过3d者10例;发热64例,最高体温为40.2℃;咽喉红肿25例;另多有流涕鼻塞症状。胸部罗音或粗或细,大多是中等湿罗音,主要散在下胸部,咳出分泌物后,罗音可暂时减少,偶因支气管内积痰太多,呼吸音可减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复正常,重症支气管为与肺炎早期难以鉴别,如听到较深罗音或捻发音,咳嗽后罗音无明显减少时,应考虑肺炎作胸部X线检查以确诊。

1.3 理化检验

54例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为48例,白细胞总数偏高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6例,20例未检查;19例拍摄胸部X光片,正常16例,4例显示肺纹理增粗。

1.4 治疗方法

由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只需要针对病灶消灭病毒,治疗的重点则在于止咳和祛痰。咳嗽可以清理气道,推动分泌物的咳出,但过度的咳嗽会影响正常休息,甚至会对肺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对重咳嗽者可以开一些止咳药,但用药不可过量,以免抑制分泌物的咳出。祛痰治疗便于清除气道粘液,疏通气道,所以医生应该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临床上可用注射用阿奇霉素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配置成每1mL含0.1g的溶液,再加入250mL或5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mg/mL,滴注3h;2mg/mL滴注1h,第1天2次,第2天后连续4天每天1次。每次0.25g,滴注时间不少于1h,浓度不得高于2mg/mL。还可用双黄连粉针剂60mg/(kg d)用10%葡萄糖稀释后(浓度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5d内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及体征完全消失67例;有效:5d内发热气喘等体征消退,咳嗽减轻但没有消失7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主要表现为皮疹、呕吐、腹泻。皮疹在停药后自然消失,其余反应都较轻,因此照常用药。

3 疾病防治

注意让患者多休息,饮食宜以流食软食为主,多喝水以利于分泌物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刺激性气味,比如煤气味、烟尘、过浓的香味等等。室温应舒适恒温,注意增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凉。在疾病发生前应用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经鼻腔喷雾的方法进行免疫,有降低流感发病率的效果。考虑到流感病毒株常发生变异,最好选当时当地的流行毒株制成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药物预防:用食醋消毒法预防:在流感流行期间,幼儿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2~10ml食醋,用文火煎熏1小时,挥发到空气中的食醋分子有杀灭多种病毒的作用,从而控制或切断流感的流行。抗病毒制剂的应用:盐酸吗啉月瓜,每次3~4mg/kg,每日3次,对预防A型流感效果较好;金刚烷胺2~3mg/kg・次,日2次,连续服用6~10日,对易感者有预防效果;三氮唑核苷,为新合成抗病毒制剂,具有抗病毒谱广,毒性小,作用强的特点,可遵医嘱预防性应用;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预防和早期治疗病毒性上感均有一定效果。 口服维生素C预防:每次100mg,每日3次,有预防普通感冒的作用。

4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主要因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在继发的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有百日咳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同时还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听音呼吸声粗重,有湿音。对于持续发热的患者应当考虑是否感染肺炎,最好进行一次胸部X线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解释为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致。随着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增多,这些人的抵抗力低,容易被外邪所侵,再加上多数零食都属热性,因此热性体质在当今社会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胃肺为热火最旺之处。双黄连粉针剂是由双花、黄芩、连翘等制成的天然药物注射剂。主要成分为黄芩苷、绿原酸。具有抗病毒及抗菌双重治疗作用,其抗菌作用有别于其他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作用。且药效持续稳定,不会产生抗药性,目前已成为我国临床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该药能及时控制炎症、消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减轻对机体的损伤。阿奇霉素作为一种新的红霉素衍生物,具有穿透力强,药效长的特点,文献多有用口服阿奇霉素代替红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报道。

对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拉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等能导致急性气管炎的病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有交叉耐药性。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上的技术手段都较成熟,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都会得到确切的治疗效果。若患上急性支气管炎则应当尽快就医,因为炎症如果不及时控制住则很可能向下蔓延,引起肺炎,到时再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95-03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受凉、吸烟及感冒常诱发或加重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或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常年存在,并在一些诱因的情况下急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医学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疾病的疗效不仅仅体现在生理层面,逐渐关注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等层面[2]。护理工作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观察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9月~ 2012年4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54~75岁,平均(65.3±13.7)岁。所有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均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的疾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护理干预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9±14.1)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8±15.3)岁。两组的性别 、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解痉、止咳等治疗。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嘱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注意翻身拍背。

1.2.2 干预组 除了上述的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康复等[3]。①心理护理 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多有不良的心理情绪,或悲观或焦虑抑郁,这些不良情绪均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在患者入院的时候通过对话以及向家属了解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接受治疗。②健康教育 除了常规的入院须知、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等常规健康教育外,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急性发作的诱因、加重的可能诱因、治疗护理安排等,并积极热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一方面让患者对医院环境了解,缓解陌生环境的紧张感,一方面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③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作息表。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避免主动或者被动吸烟。让患者了解烟雾、花粉、灰尘和化学气体等对气管的刺激以及危害,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厨房安装抽油烟机等。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以逐渐锻炼肺功能。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规律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④指导康复 在慢性迁延期要坚持锻炼,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缓解期的患者也要注意功能锻炼,可以用中药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

1.3 效果判定

1.3.1主观幸福感 分别于入院时和6个月后随访评价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4]对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指数。情感指数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1~7级评分。生活满意度从十分满意到十分不满意评价患者的幸福感。总分的计算为两者按照权重相加。分值区间为2.1~14.7分,分数越高越不幸福。

1.3.2生活质量评价 分别于入院时和6个月后随访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5]进行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13项)、社会活动能力(7项)、抑郁心理状态(8项)、焦虑心理状态(7项)。1分为最好,2分为好,3分为差,4分为最差。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比较

见表1。入院时两组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不明显(P > 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指数(9.2±1.9)分,低于入院时(P < 0.01)。护理干预组6个月随访主观幸福感指数(4.3±1.1)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 < 0.01),也低于对照组6个月的随访结果(P < 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总分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比较,有所下降(P < 0.01),但下降幅度不如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以上各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 < 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纤毛粘连、脱失,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6,7]。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病程长的患者病变可向周围组织扩散。扩散至黏膜下层的肌层,可导致平滑肌束萎缩、断裂。周围纤维组织的增生可导致管腔塌陷以及管腔僵硬。病变扩散至肺泡壁,导致肺泡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纤维化[8]。因此,临床上预防疾病急性发作、预防疾病加重、缓解症状、延长缓解期的时间对改善患者肺功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加上在多种因素下会出现急性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评价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层面,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幸福感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幸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9]。

有研究证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而戒烟可以使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本文的研究中,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的时候,均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并鼓励患者戒烟。其他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物等慢性刺激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发病诱因。因此嘱托患者室内经常通风、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对促使患者康复、预防患者急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0]。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首发病因,一般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文中,嘱咐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从而减少感染诱发的病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加重期多在寒冷的季节,气候的骤然变化常常是导致继发感染、病情加重的诱因。这是因为冷空气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同时能够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也是导致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11]。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因此发病率比较高。嘱咐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必要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预防复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之一。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在微弱的刺激下就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导致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疾病反复,常常会出现负性情绪。护理干预组在入院时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使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能够有效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合理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急性加重以及病情进一步的发展。合理科学的锻炼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急性加重,也能舒畅患者的心情。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出院后随访6个月,调查两组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差异均不显著,出院后随访6个月,护理干预组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调整心态,科学地进行锻炼、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预防急性加重,全方位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慢性过程,合理的康复指导能够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疾病的反复和进一步恶化,从总体上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纯.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61-62.

[2] 王玉玲,古力巴尔・托留夫,汪忠诚. 急诊患者全程护理中应用现代和传统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对照研究[C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3):50-52.

[3] 蔡燕.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26(10):2863-2864.

[4] Kenneth D. What predicts well-bing: a consistent self- concept of a desirable self- concept[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cical Psychology, 2006,25(2): 228-247.

[5] Kartha G,Calle JC,Marchini GS,et al. Impact of stone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J]. Urol Clin North Am,2013, 40(1):135-147.

[6] 杨海明.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J]. 中国蒙医药(蒙),2012,7(10):730.

[7] 李玉娟.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62-64.

[8] 刘二云.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04-3305.

[9] 刘仁刚,龚耀先.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91-194.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4)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重要类型。[1]呼吸机相关肺炎一旦发病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导致撤机困难,严重者会导致机械通气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为了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护理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90例,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在1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2.8)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8例,重症肌无力5例,脑血管意外伤6例,颈髓损伤4例,重症胸部外伤2例,其中体温在38℃以上者14例,肺部炎症16例;15例经过口气管插管,9例气管切开插管。监护时间4-32d,平均为(9.6±2.4)d,在机械通气后第3天和第6天取气管深处的分泌物进行培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发现致病菌主要为鲍曼氏不动杆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肺炎克雷伯氏菌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在48h以上;②患者体温出现升高,其中部分患者体温升高1℃;③呼吸道分泌物涂片可见鳞状上皮细胞25个/LP;④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⑤胸片X线检查发现肺部出现新的浸润病灶。

1.3治疗和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药物敏感细菌培养,并且使用抗生素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护理,注意对患者变换,加强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2结果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影响、呼吸机相关装置消毒不严、频繁吸痰、患者免疫力低下、口腔感染增加等;在进行有效预防和护理后,仅死亡2例,占8.3%。

3讨论

3.1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

3.1.1气管插管影响气管插管会破坏患者的上呼吸道黏膜,对气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并且会消弱纤毛的清除能力,加快气道分泌物的产生,从而可能将咽部的细菌带至呼吸道造成感染。[2]

3.1.2呼吸机相关装置消毒不严呼吸机可以说是细菌的储存库,其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雾化器、湿化器等液体装置造成细菌在水中大量繁殖,二是受污染的设备直接与呼吸机和其它装置相连会引起微生物在呼吸道的生长。

3.1.3频繁吸痰频繁吸痰会增加导管对患者的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也会大大增加细菌侵入呼吸道的机率。此外,在进行吸痰时,医务人员的手交叉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从而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3]

3.1.4患者免疫力低下相关研究[4]表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各脏器气管出现退行性改变,免疫力低下。

3.1.5口腔感染增加在患者气管插管后,口腔处于开放状态,这会造成口腔黏膜干燥,使口腔的自净能力减弱,黏膜抵抗力减弱,从而造成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其次皮质胆固醇的使用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也会造成严重感染。

3.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3.2.1预防措施①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老年人和婴儿的管理;②定期对医院进行微生物学和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传播性医院感染的接触,对特殊人群进行隔离;③定期对护理人员和医生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④医生和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要规范洗手,要穿隔离衣,对患者的物品要定位存放并且进行标识,医护人员在进行吸痰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2.2预防和减少误吸①随着气管插管的时间越长,细菌会集聚越多,尤其是对于9例气管切开的患者,切口处皮肤组织会出现水肿、渗液等二造成细菌感染,也会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使细菌种类发生衍变。因而要尽量减少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正确使用无创机械通气。②做好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护理,在进行机械通气时要保持液体的充足,使呼吸道水分能够充分进到失水的组织中;要进行气道湿化,这能够有效保持呼吸道的水分,促进痰液的稀释,可采取无菌蒸馏水加湿,也可采取雾化吸入;在进行吸痰时要进行纯氧吸入,并且有两名护理人员配合进行,一人吸痰,另一人膨肺;[5]③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或者低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头部抬高15°-30°,在鼻饲前清除胃内容物,选择小口径胃管;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用2%的碳酸氢钠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防止患者误吸将细菌带入呼吸道。

3.2.3呼吸机管路的护理①减少呼吸管道的更换频率是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要对使用24h以上呼吸机的患者定期更换管道,每7d更换一次为最佳,并且将管道采用专业容器进行浸泡,低压杀菌;②要对湿化器和雾化器内的蒸馏水每天进行更换,温度保持在32℃-36℃之间,避免造成支气管纤维运动过弱或者灼伤支气管粘膜[6];③由于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如果倾倒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持续吸入含菌浓度高的雾粒造成感染,或者在转动时会直接将冷凝水流入呼吸道,因而要及时将呼吸机内的冷凝水及时倾倒,并将集液瓶放置在管道的最低位置。

3.2.4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②要及时对患者补充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胃肠外和胃肠内营养。

总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危险因素众多,必须加强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范小江,胡金兰,沈桂娟.9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7(8):581-582.

[2]高岩,李宁,赵庆华,等.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5(10):1198-1200.

[3]郭华芹,施晓风,钱小毛.机械通气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8):1076-1078.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03-03

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为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案已经非常成熟,而且预后大多数都比较好。毛细支气管炎增加了以后患上哮喘的几率,相关的防治方案研究成为临床热点。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为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均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严格按照诊断标准[1]确诊,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4个月~69岁,平均(31.5±2.1)岁;病程1~12 d,平均(4.5±2.0)d。观察组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5个月~67岁,平均(31.9±2.0)岁;病程1~10 d,平均(4.2±1.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为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规格2.5 mL︰25 mg),每次1~2喷,每天3~4次;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2 mL︰500 μg),每次1~2喷,每天2次。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4周)即停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停用糖皮质激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5 d喘憋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咳嗽明显减轻;有效:治疗 5 d喘憋好转,气促缓解,肺部喘鸣音减少,咳嗽有所减轻;无效:治疗5 d仍咳喘,肺部喘鸣音未减少。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 3,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但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168 7、0.254 8、0.312 6,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及哮喘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鼻塞、流涕、咳嗽、烦躁不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症状有轻有重,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有的患儿还会有轻度呕吐和腹泻症状[2-5]。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都有典型的喘息症状,部分毛细支气管炎实际是哮喘的首次发作,如果毛细支气管炎伴有特应性体质及家族哮喘史,则应高度警惕日后发展为哮喘[6-7]。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促发因素,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气道感染性炎症破坏了气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削弱了对变应原和刺激物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气道致敏的几率和程度,可发展为哮喘。因此,毛细支气管炎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

糖皮质激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肯定,例如钱文杰[8]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预防哮喘发作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且未发现毒副作用。该类药物具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对炎症的全过程都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在炎症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9-10]。但是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应用要谨慎。因此临床工作者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作为重点问题,相关的研究不少,但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胡旭东等[11]的研究中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配合储雾罐、面罩规范化吸入治疗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的患儿至少6个月,并以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作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结果前一组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后一组,提示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的发病率。邓红真[12]将1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普米克气雾剂吸入治疗,其中又分为疗程6个月、3个月两组,干预组的喘息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但疗程6个月、3个月两组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提示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3~6个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降低喘息发作频率,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潘斌等[13]的研究则显示,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qd,持续3个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防止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且经济实用。以上研究中糖皮质激素多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地奈德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皮质激素,它的糖皮质激素作用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较弱,是一种非特异抗炎剂,皮质激素对多种细胞和介质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对过敏与非过敏引起炎症的抑制[14-17],布地奈德的局部抗炎活性与全身作用的比例的提高是由于其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以及较强的首过效应和较短的半衰期,该药品应用于哮喘的防治工作中临床效果满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方面,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一个月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但是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现了明显的临床优势。这与以上报道结果既有相符之处,也有独到见解,相符之处在于均肯定了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方面的作用,但对于延长应用的时间方面观点并不统一,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更为细致的比较研究。

综合本研究结果及以上论述可见,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差异明显,适当延长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临床效果更佳,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4.

[2] 陈青,钟斌盐.酸氨溴索与硫酸镁联用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65-466.

[3] 张海邻,张正霞.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再认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74-476.

[4] 陆云炳.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65-866.

[5] 李潮.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6例[J].医药导报,2008,27(10):1220-1221.

[6] 尹俊,黄珠能.布地奈德气雾剂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3):360-363.

[7] 李宏,王亚亭.毛细支气管炎280例长期随访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1646.

[8] 钱文杰.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2年后哮喘发作情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73.

[9] 郭秀东,赵萍,严文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7,2(6):370-371.

[10] 廖彩霞.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利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3795-3796.

[11] 胡旭东,官晓艳.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发生哮喘的探讨[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2):107-108.

[12] 邓红真.激素吸入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1609-1610.

[13] 潘斌,万玲燕,吴月超,等.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42例[J].医药导报,2009,28(12):1579-1580.

[14] 李新康.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09-610.

[15] 郝素芳,刘国栋.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68-69.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6)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预防控制策略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共计80例,根据实施急性发作期预防控制技术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次数。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减少发作次数并提升预后表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急性发作 措施 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院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计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9,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原基础上添加胸腺肽注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每次1.6 mg,每日一次,行皮下注射,连续四周用药。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氨溴酸进行急性发作期前的预防,遇到急性发作阶段,则针对性的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问题。

1.3 检测标准

在完成区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发作的次数进行随访统计,每4周进行一次统计,就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患者后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工作,过程中计量材料采取t进行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差异很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x¯±s)

2.2 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x¯±s)

3 讨 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逐渐成为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作为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颗粒物,通过长期吸入的方式会导致呼吸系统损伤,诱发组织内部出现脂质过氧化酶的小号,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肺组织损伤。出现损伤后,免疫功能细胞会痛金属颗粒物接触,进而激发活性,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加重,对于一些老年病症患者而言,容易出现纤毛变短、脱落的问题,对于外界物质的清除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痰液内部的炎性物质不断释放,急性发作时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咳痰等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普遍存在病程长、合并并发症种类多等问题,同时一部分患者长期患病,久治不愈,容易出现身体内部肺水肿问题,引发粘液栓塞等情况导致气道堵塞。一旦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意外感染,此时会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日常治疗中多采用抗感染治疗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缓解病症的方式来进行医治,效果不稳定。传统治疗方式不但无法满足患者的客观治疗要求,同时病情的反复也会导致患者厌烦治疗,甚至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丧失对于治疗的热情与信心,导致病情加重,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另外,采取常规治疗模式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也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给家庭带来影响和负担。

在进行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环境,从而促进分泌细胞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黏液分泌调节的效果。由于痰液被加速稀释,使得排出的效率更高,所以患者也不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提升了睡眠的效率,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病症反复发作会导致大量的抗体消耗,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大幅度下降。一旦免疫系统出现疲惫状态,T细胞的杀伤能力相应减弱,进而导致患者更容易进入到急性发作期。根据该基础原理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期的预防控制可以很好的提升预防控制效果。胸腺法新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活性多肽结构,能够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实现细胞前体数量的发展,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作为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病情较长的特征,所以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的问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是指急性发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预防控制不及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肺心病,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新型预防措施控制技术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胸腺法新作为预防病症的专用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发病次数,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发病次数可以证明这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干预后的静脉抗生素使用次数,观察组同样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利用新型预防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静脉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患者机体耐药性,不但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提升了生活质量,对于其预后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本身也具有使用成本低、无不良反应等特征,临床应用也十分便捷,配合氨溴索作为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压力与患病负担,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需求,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7)

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每年持续时间≥3个月,且连续2年及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对本院收治的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进行分析,20例患者基本痊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1~72岁,均符合下列条件: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分期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标准,稳定期包括慢性迁延期和缓解期;胸片排除慢性支气管炎以外的肺疾病;无哮喘病史及糖皮质激素禁忌证。

临床表现:①症状:患者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晨起时最重,白天症状较轻,夜晚睡觉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或排痰。一般咳白色黏液泡沫痰,急性发作伴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变为黏液脓性痰。部分患者有喘息或气促。②体征:早期可无任何体征。急性发作时肺底部闻及干、湿性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闻及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升高,缓解期多无变化。②胸部X线:早期可无异常。病变反复发作的患者肺纹理增粗,紊乱,成网状、斑点状或条索状阴影,尤其在下肺野明显。③呼吸功能检查:一般在早期并无变化。当出现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量―容量曲线在50%和25%肺容量时,流量明显减低。

诊断: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持续发作在3个月及以上,且连续2年及以上者,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

治疗:①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为主,同时解痉平喘。a抗感染药物:及时、有效、足量,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以免产生细菌耐药或二重感染。一般患者可按常见致病菌用药。抗生素:如门诊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0.25,3次/日,头孢夫辛0.5,2次/日,左氧氟沙星0.2,2次/日;较重者可用头孢曲松钠2.0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日,住院患者可根据病情轻重给药。b祛痰药:对痰不易咳出者。如盐酸氨溴索30mg,3次/日,或羧甲司坦0.5,3次/日。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亦有消炎祛痰作用。c解痉平喘:主要为解除支气管痉挛,利于痰液排出。常用药物为氨茶碱0.1~0.2g,8/小时口服;特布他林2.5mg,2~3/天。阵发性咳嗽常伴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应使用支气管扩张药,改善症状,有助于排出痰液。②缓解期的治疗:应以教育和劝导换患者戒烟,或脱离污染环境,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预防发作为主。

并发症:①阻塞性肺气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参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章节。②支气管肺炎:炎症向支气管周围肺组织蔓延,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且呈脓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胸片检查双下肺野有斑点状或小片阴影。

结 果

本组患者20例经过治疗基本痊愈。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与炎症有关的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因感染、气道炎症加重黏膜上皮损伤,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支气管痉挛。

吸烟: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吸烟时间的长短与吸烟量决定发病率的高低,吸烟者的患病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

理化因素:化学气体如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刺激性烟雾,空气中的粉尘等对支气管黏膜都可以产生刺激作用,损伤呼吸道清除功能,使支气管易受到细菌入侵。

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为主的病毒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主的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

过敏因素:喘息型支气管患者,多有过敏史。患者痰中嗜酸粒细胞和组胺的含量和血中IgE明显高于正常。此类患者实际上应属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

其他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对慢支的病情加重有密切关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增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A缺乏,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预防与患者教育:戒烟的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注射流感疫苗等。定期监测肺功能。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8)

孟鲁司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喘息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多为2岁以下婴幼儿,其临床症状类似肺炎,常可重复发病。已有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与哮喘一致,故也存在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国内报道有三分之一发展为哮喘[1],严重危害病儿的身体健康。国内外有关支气管哮喘预防治疗研究已经很多,特别对于孟鲁司特预防及治疗支气管哮喘已经给予肯定[2]。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儿科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痊愈后反复喘息,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86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6月至1岁21例,1岁以上2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6月至1岁20例,1岁以上23例。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3]有关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患儿均有喘憋、气促、咳嗽、肺部哮鸣音,均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患儿初次发病,或发病后出现喘息治疗缓解后。同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及支气管异物气道压迫引起喘息等疾病。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平喘、解痉等治疗方案治疗,病情缓解后,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孟鲁司特咀嚼片,商品名顺尔宁,Mercksharp生产,国药批号 100615) 4 mg,qd.睡觉前服用,持续口服3月;对照组没有加服孟鲁司特。

1.3观察指标每1~2周对患儿随访1次,观察患儿出现喘息的患者例数、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持续3个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t和χ.2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进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有4例在用药期间发生喘息,2例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6例未发生喘息,喘息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3个月内有14例发生喘息,29例未发生喘息,喘息发生率为32%。治疗组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经χ.2检验,P

2.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1例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皮疹,1例出现腹泻。均予以停药,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3讨论

临床应用显示孟鲁司特可以明显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发生,治疗组出现婴幼儿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4],对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LTC4,LTD4,LTE4)是炎症介质,由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释放。这些重要的哮喘前介质与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结合。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分布于人体的气道(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气道巨噬细胞)和其他的前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某些骨髓干细胞)。白三烯通过与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结合而影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活化、聚集[5]。CysLTs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在哮喘中,白三烯介导的效应包括一系列的气道反应,如支气管收缩、粘液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器官对白三烯的反应[6],从而达到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支气管炎症渗出的作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和治疗哮喘中有重要地位,2006年GINA[7]和我国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8]明确指出了白三烯受体拮抗药是除了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期预防药,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治疗用药。孟鲁司特对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抑制LTC4、LTD4和LTE4与CysLT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而无任何受体激动活性。孟鲁司特能减少炎症因子合成分泌,减轻粘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降低气道的反应性,减少炎症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从而减少喘息发作,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因此,早期应用孟鲁司特干预措施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的反应性,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成哮喘是有效地。

综上所述,在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治疗中,孟鲁司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现行孟鲁司特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下已在6 mo-14y的儿童中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但该说明书中【适应证】项下并未明确孟鲁司特适用于2y以下儿童,故本研究的结果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国荣.病毒诱发的喘息和哮喘的免疫学机制.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2):91-93.

[2]刘奶花,刘爱红,刘丽平,等.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4):499-500.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4]CORLESS JA, PARACHA M. The use of lekotriene modifying drugs in asthma and other respiratoy diseases. Curr Drug Targets Inflamm Allergy,2002,1(3):271-275.

[5]Muz MH, Deveci F, Bulut Y, et al.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 therapy on airway remodeling and cysteinyl leuotriene expression in a mouse asthma model. Exp Mol Med, 2006, 38(2):109-118.

[6]崔佳丽,武红旗,刘秀珍,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研究.临床荟萃,2012,27(13):1133-1135.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9)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支气管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的24.5%~65.2%[1]。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及咽部痰鸣、气急,两肺可闻及中小湿鸣音,胸片均示有支气管肺炎表现。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1.79)岁,病程(3.52±1.34)d;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1±1.82)岁,病程(3.58±1.4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口服化痰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雾化吸入、体位引流以及胸背部叩击振动等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有关知识,如小儿肺炎病因、预防、病情观察、治疗及康复等知识,并进行用药指导如用药种类、作用、用药时间、药物反应及用药治疗的重要性。(2)雾化吸入:每天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8~12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氨溴索、普米克和万托林,使药物随着吸气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痰黏度,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以利于痰液排出。(3)翻身和体位引流:翻身和体位引流可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h翻身1次,左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右侧卧位,右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肺扩张及分泌物引流,从而改善通气并能预防肺分泌物堆积,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4)吸痰:在体位引流、叩背和超声雾化后及时吸痰。 每次吸痰的压力为100mmHg,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黏膜,观察呼吸、面色和痰液黏液等情况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胸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比较 

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气促消失、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发现患儿的胸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 

常、气促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方面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1)父母是患儿病情介绍的代言人。肺炎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独特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父母的观察及介绍医护人员可以收集到更齐全、有效的患儿病情资料(2)湿、拍、翻、流和吸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3)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的方法,其药物在呼吸道黏膜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通透性,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了炎症的加剧[4](4)有效的体位引流,有利于排菌、排毒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有利于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减轻肺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5)体位引流采取的头低足高位时,气道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借助于外界的振动,使其松动、脱落,排出体外6)腹压因素:头低足高位引流通过挤压膈肌而排痰。并且干预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无侵入性操作技术,易于护理人员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翠华.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222. 

[2] 杨锡强,易

      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篇(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27-02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控制疾病复发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护理多年的经验发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干预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8岁,病程2―23年,平均9年;对照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47―79岁,平均69岁,病程2―24年,平均10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并发喘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的口腔护理,氧疗治疗护理,祛痰护理,用药护理、注意翻身拍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帮助患者了解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根据患者职业和文化水平的差异,给其讲解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常识,宣传氧疗的意义,让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及发生发展有相应的了解;鼓励有条件的病人进行家庭氧疗,同时教会患者和家属熟练掌握吸氧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严禁烟火,避免碰撞等;告知患者排痰对控制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

1.2.2 心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均不利于疾病控制,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有相应的了解,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机体的影响,及时将患者的负面情绪消灭在萌芽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每天排出很多痰液,消耗较多的蛋白。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绿色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牛奶、鸡蛋等,但对二氧化碳增多的病人,糖的摄入应限制,否则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食谱,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支气管粘膜的修复。因此,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的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1.2.4 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 有研究报道,每天坚持户外锻炼1-2次,每次约30分钟,即可提高耐寒抗菌能力,同时也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因此,鼓励患者每天坚持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有氧运动,但必须注意保暖,气候骤变或出入室内外要穿脱外衣,以防受凉引起疾病发作。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以重建有效呼吸。鼓励患者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全力性呼吸体操锻炼,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呼吸数量,也可以改善全身肌力。

1.2.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练习缩唇式呼吸,每次20分钟,每天2次;鼓励患者深呼吸训练,通过爆发式咳嗽将痰液有效咳出,并能及时将远端气道的分泌物及时排出[2]。

1.2.6指导患者戒烟 戒酒 向病人说明吸烟、饮酒的危害,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讲解经常吸烟的人易于感染和发病,鼓励患者创建无烟家庭

1.2.7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提高遵医行为,避免粉尘、刺激性烟雾及过敏原等刺激呼吸道,防止受凉感冒。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对所有患者定期回访,2个月回访1次,坚持回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住院期间,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如受不良因素影响,可诱发疾病反复发作,容易引起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回访中发现,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不理想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不能及时预防有关,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对疾病常识有了系统了解,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指导,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本研究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患者不仅在治疗期间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别是在随访期间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不仅能防止或减少疾病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起到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慢性支气管炎的可防、可控性,增加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意识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自觉遵医行为,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 声乐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 德育管理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