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8 01:13:59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1)

(二)工作目标。力争自年起。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计划5年帮扶企业10万户,吸纳就业50万人以上,从中孵化培育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

二、帮扶原则及工作重点

(一)帮扶原则。遵循关注民生、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原则;突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多方联动。

(二)帮扶重点。重点帮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民生型微型企业。

1.科技型: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链配套加工等微型企业。

2.劳动密集型:特色种养业、家庭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游等微型企业。

3.民生型:餐饮、家政、社区服务等微型企业。

三、帮扶措施

(一)加大全民创业工作力度

1.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广泛动员民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

2.构建帮扶机制。建立并完善资金帮扶、导师帮扶、项目支撑、信息支持的全民创业帮扶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武汉市创业项目库的开发、征集工作,建立适合武汉市情的创业项目库。依托各级各类专业网站,做好创业信息服务工作。

3.加快创业基地建设。推进各类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社区建设。努力为微型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

(二)加大微型企业财税支持力度

1.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将市全民创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纳入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统筹安排。帮扶微型企业发展。各区(含开发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也要根据实际,安排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随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增加机制。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等符合国家和我市税收相关规定的优惠政策。为微型企业提供一套简洁明晰的财税优惠政策指引。为微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3.免收工商证照类收费。免收微型企业设立登记费、变更登记费、年度检验费、补(换)证照及领取执照副本等收费项目。

(三)加大投融资创新服务力度

1.创新融资担保服务。用足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按照规定吸纳就业并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享受贷款贴息政策。积极推进组建担保再担保基金,逐步完善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担保机构不断创新融资担保产品、扩大微型企业担保融资规模。

2.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银行机构当年度向微型企业贷款总额每新增1亿元,给予5万元奖励,单户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当年度向微型企业贷款总额每新增5000万元,给予3万元奖励,单户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3.强化各类融资服务。鼓励开展贷款、担保、创投及私募资金引入、民间借贷中介等服务。进一步加强对融资服务机构的指导。经认定后可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加强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1.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各级公益性质的综合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组建企业服务联盟,共同为微型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及时解决微型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微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数据库,制定中介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办法,每年认定100家、3年认定300家示范机构,并给予其一定奖励。

2.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满足微型企业的不同服务需求。重点以武汉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为载体,加大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创新、信息保障等服务力度,创新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

3.充分发挥商会和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各类商会和协会。努力为微型企业排忧解难。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维权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学习、融资服务等活动,增强微型企业发展活力。

(五)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支持开拓市场。支持微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对参展企业的展位及宣传费用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合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

2.引导社会化服务。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和采购的力度。免费为微型企业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服务。完善小企业服务补贴券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额度,对有需求的微型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用于抵扣微型企业向经认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购买管理咨询、人才培训、财税、法律顾问、资产评估、融资等服务费用的支出。

3.加强创业培训。继续做好“创业武汉”系列公益培训和“艰苦创业、诚信立业”巡回演讲报告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和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微型企业员工实施在岗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大专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大企业、大集团培训基地面向微型企业开展培训服务,帮助微型企业培养人才。

4.优化政务服务。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市、区微型企业服务网络。各区要设立专门窗口,对微型企业的注册设立,采取“一张表格、一枚印章、一个窗口”一站式办结服务。

5.保护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严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切实减少对微型企业的各种检查和评比活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2)

像周明刚一样受到这种政策扶持的微企,从年初到8月31日为止,贵州全省已设立登记19677户,注册资本(投资金额)239,016万元。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微企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3个15万元”

激活经济 “微”细胞

“微型企业”在今年的两会上广受关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几次提及微型企业,提出从财政、货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支持微型企业发展。

为解决微企发展中的问题,年初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省传递了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的信号。今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采取“3个15万元”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微企。从今年起,全省各级政府每年预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微企2万户,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所谓“3个15万元”,即投资者出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补助、15万元的税收奖励、15万元额度的银行贷款支持。扶持范围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让更多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有机会创业,同时孵化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微型企业。

“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将结合贵州实际,重点扶持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加工和特色食品生产等行业的微企。

贵州省工商局微型企业办公室负责人解释说,拥有贵州省户籍(含集体户口)的居民第一次创办企业都可以申请这一政策扶持,但国家禁止经商办企业的人员除外。补助资金原则上要求创业者用于购置设备、场地租赁、交加盟费等。

为落实“3个15万元”的扶持微企措施,省政府成立了扶持微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等10个职能部门联合下发了《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行“投资者出一点”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补一点、税收奖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职能部门帮一点”的“1+4”模式方式扶持微企发展。

好政策搅活一池春水,微企发展在黔贵大地风生水起。随着扶持微企发展政策的出台,全社会对微企关注度上升,广大群众对申办微企热情高涨。“3个15万元”优惠政策和各项服务措施迅速传遍千家万户,激发了广大创业人员申办微企的热情。在全省各地,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待业青年踊跃咨询创办事项,递交申请,参加创业培训,竞相创办微企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素有“西南药城”之称的施秉县,目前正值中药材收购旺季,拿到首批财政补助资金的牛大场镇28户中药材种植购销微企每户有了5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获得补助的微企纷纷表示,这笔扶持资金将会及时的解决中药材收购资金短缺等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是一场“及时雨”。

家在水城县米箩乡草果村的青年焦忠义的创业意向是在家乡种植乌天麻,他说已经到毕节去参观考察过,家乡草果村适合种植。“有政府的扶持,一定能成功。”

商业银行为微企解困止渴

微企要获得银行的支持并不容易,由于生产规模小,营业收入少,缺少抵押资产、担保机构和信用仍是眼下银行的担忧所在。

针对这种情况,2012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城市商业银行6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小微型企业,确保金融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

为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省政府金融办、贵州银监局大力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了《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贵州省银监局深化辖区内银行业“六项机制”建设,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在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由贵州银监局牵头、由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贵州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督促辖内银行业机构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

贵州银监局非现场一处副处长张舒袖说:“我们确保对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同期水平。这两项都是硬指标。目前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监管,考评结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高管人员履职评价、年度监管评级挂钩。

目前,贵州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诸如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收费权质押、动产质押、票据金融证券等新型贷款抵(质)押方式。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用及担保贷款规模。

从亲昵“精英”到倚重“草根”,各商业银行在关注大项目、大企业的同时,发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有效推动小微企业经营转型和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贵州各大银行皆结合自身实际,竭力扶持微企发展。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针对农产品加工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推出“诚季贷”、“同心结”、“商宝通”等小微企业贷款系列金融产品;省农村信用联社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载体,在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中创出新模式;而中信银行贵州分行亦在积极满足省内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从年初到8月31日为止,全省共有4820户微型企业获得财政补助资金25066.8万元;全省已贷款支持微型企业发展9130.8万元。

“既管出生、又保发展”

贵州省工商联开展微企“保生存谋发展”调研指出,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企业盈利微薄,企业在基本薪酬外支出的员工关联成本也在显著提高,造成员工不满意薪资离职或现有薪资水平招不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工人。而因对小微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约束,一些企业虽已建办多年,但至今没有确立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餐饮服务项目一哄而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导致了资金的严重浪费,也致使一些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

此外,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经营面临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生产收购季节集中,所需流动资金量大,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融到所需资金,致使大量生产原料和产品订单流失。而在生产经营方面,多数小微企业普遍属于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加之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渠道不畅等原因,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差、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针对上述情况,在3月29日召开的贵州省微型企业发展动员大会上,副省长、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谢庆生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着力构建微企创业培训体系、后续帮扶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融资体系,不仅要注重提高微企“出生率”,还要提高微企“存活率”以及扶持企业健康成长的“成长率”。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3)

以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出政策、搭平台、强服务、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调,形成全社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形式

围绕政策落实、转型升级、创业创新、投资融资、精准服务等方面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提升企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充分发挥全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用,整合资源点面结合、集中活动与线上服务相结合、共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整体服务与精准服务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政策落实,营造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解读和宣传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到园区、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与咨询,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切实提高各项惠企政策知晓度。

二是督促政策落实。发挥县服务企业年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组织开展国发﹝2014﹞52号、湘发﹝2015﹞3号、湘政发﹝2015﹞13号等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效果评估。

三是加强运行监测。加强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反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扶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二)突出转型升级,开展促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活动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引导中小微企业与信息服务商对接,在生产、管理、研发、营销等各个环节加强信息化应用,促进两化融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深入开展“腾飞杯”中小企业管理升级活动。采取共性需求政府购买与个性需求市场对接相结合、集中辅导与深度服务相结合、线下服务与在线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中小微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是组织参加“省中小企业创新博览会”。组织中小企业参加“省中小企业创新博览会”,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县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创新成果,促进新成果与市场、资本的有效结合。

(三)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突出“双创”基地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活动。继续与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创新活动,激发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二是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依托西渡高新区和光伏产业园、界牌陶瓷工业园,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争取列入省、市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四)推进融资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对接企业融资需求。调研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及时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帮助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组建融资担保公司。

(五)开展精准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全县经科信系统集中开展服务企业专项活动。主要对全县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进行一次大规模、全方位、地毯式的服务和帮扶。针对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突出瓶颈,着重妥善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工、用能以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进度安排

2016年3月,启动专项行动,印发实施方案。

2016年6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形成阶段性工作小结。

2016年11月,开展年度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下年度工作计划。

五、保障措施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4)

从总量看,由于九龙坡区是传统的工业大区,工业基础雄厚。在全市38个区县中,小微工业企业无论从单位数量上,还是从总产值、增加值上在全市都名列前茅,总体优势明显。

(二)产业结构集中

从产业结构看,九龙坡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基本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配套企业,产业相对集中。主要以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占全部总产值的70%左右。

(三)分布地域集中

从分布地域看,九龙坡区小微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岩镇及中梁山以西九镇,企业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域企业个数占全区小微工业企业的71%左右,总产值的73%左右。而中梁山以东各街道小微工业企业个数、总产值相对较少。

(四)经济类型集中

从经济类型看,经济类型相对集中,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内资企业又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个数占全部小微工业企业的73%左右,总产值的50%左右。

二、九龙坡小微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放缓

2012年以来,由于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总量偏大、土地、环保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区小微工业增速放缓,情况不容乐观。

(二)生产层次较低

全区小微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有的甚至就是手工作坊,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自主的知识品牌。

(三)生产环境较差

部分小微工业企业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但租用的厂房不标准,配套设施不齐全,条件较差。有的企业甚至乱搭乱建、乱排乱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企业税负较重

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有所缓解,但小微企业税负较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提供来料加工的企业反映,由于税率高、项目多、征收标准过低,企业税负较重。

(五)偿债能力堪忧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50%左右。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流动比率为1.05,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0%,说明长期偿债能力也不容乐观。

(六)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赊销净额与同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它说明一定期间内企业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1次,表明全区小微企业收账速度慢,收款周期长,资产流动缓慢。

(七)企业融资较难

受规模小、资产和有效抵押物少、企业自身信誉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和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乏足够有效信息去甄别、筛选优质小微企业,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市场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的重要原因。

(八)企业人才缺乏

调查发现许多小微工业企业老板缺乏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企业的日常管理较为混乱。另外,受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不到位、生活配套(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企业招工十分困难,技术工人尤为缺乏。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出台扶持政策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区内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办法很难惠及小微工业企业。针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的现状,建议将小微企业的发展纳入九龙坡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及时出台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产业扶持办法,安排专项的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尤其是让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扶持他们逐渐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能够在区域竞争、国内竞争甚至是国际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二)加快企业升级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层次较低的实际情况,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鼓励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持。二是鼓励产业重组。鼓励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全区配套工业企业的合作,加快实现配套企业提档升级。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布局园区建设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场地较差的现状,建议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在中梁山以西各镇及相应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一批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标准厂房,将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纳入小微企业工业园,有意识地培育三大支柱产业集群。既帮助企业解决租场地难的问题,又在厂房租金上予以企业一定的扶持。既帮助企业统一解决水电气配套、生活设施配套问题,又方便政府统一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强税费管理

针对小微企业认为税负较重的现状,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现有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要创新税费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市扶持小微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整合财政、工商、人社、经委等部门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配套措施,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提高优惠标准,对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五)创新融资政策

一是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一方面加大引进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立足本地的小微金融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引进股权私募基金公司,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信贷。一方面协助金融机构甄别筛选优质企业,把控风险。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信用状况权威数据。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积极开展小微信贷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5)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生创新计划阶段性成果;镇江市社科联项目:“新常态下促进镇江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新思路”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7日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镇江市小微企业数量繁多,在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目前镇江市针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

(一)小微企业。近些年来,小微企业的概念逐渐从中小企业中剥离出来,通常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1)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符合以上三个标准才是小微企业。

创建小微企业的时候,既可以申办成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又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自由资金,亲戚朋友借款,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投入的资金既可以是实物资产、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货币资金。销售上采用直销的方式,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运作方式灵活,内部管理松散。

(二)镇江小微企业。镇江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镇江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批发、餐饮、加工等投资成本少、劳动力密集度高、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随着国家鼓励创业政策不断出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导向,为镇江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截至2014年末,镇江市全市有中小微企业4.6万家,工业企业1.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70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9%,实现生产总产值5,666.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2.3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530.9亿元、336.4亿元,同比增长14.7%、16.1%,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二、镇江现行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及取得的成果

镇江市一直以来重视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发展,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支持镇江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一)多措并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2013年6月,镇江市启动小微企业融资“阳光服务”工程。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畅通银行与企业信息沟通机制,推动融资还款方式创新,优化融资抵押担保服务,提高专业化水平,改善金融服务环境。2013年8月,镇江市政府宣布设立“小微企业周转贷款”,为市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单笔融资申请额不超过500万元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经测算,如果设立1亿元规模,每年可为480多户企业减少2,440万元的融资成本。目前,镇江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所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大高于全省百分比。

2015年,镇江市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主题,提出十项工作举措,力争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创业载体建设和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四个重点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15家以上,服务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完成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1,000人次;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3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为700家以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向1,800家以上小微企业发放周转贷款,融资190亿元以上。

(二)加强针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引导。2015年镇江市继续加大了对于小微企业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政策规定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对小微企业扶持的比例不低于30%。此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资质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的面向小微企业的培训和咨询诊断服务。加大创业主体培育力度,鼓畲笾行推笠荡动产业链上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针对性创业辅导,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予以奖励。

(三)优化创新创业引导模式。市政府进一步整合优化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基金品种,充分放大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动政府产业投资集团、融资平合民间资本,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2016年3月7日,“全国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基地”落户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此整合利用资源,共同推进镇江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积极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2014年财政部、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优惠政策后,市国税局全面了解政策规定、办税流程、申报要求和管理方式,广泛宣传帮助纳税人吃透政策,让小微企业在季度预缴时即可提前享受优惠,并因企施策优化涉税服务,辅导纳税人正确申报。2014年第三季度全市申报查账征收的盈利小型微利企业共4,616户,其中4,182户企业享受优惠减免,共减免税额1,472.39万元;核定征收的小微盈利户数为3,810户,3,793户共享受减免税额1,169.33万元。除去享受其他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本次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受惠面达到94.65%。

三、镇江现行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存在的缺陷

虽然镇江市在财税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扶持政策落实不普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接连出台,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又涉及多个税种和各类服务举措,让许多纳税人应接不暇。目前,镇江市仍有不少小微企业对于国家和市、政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不了解,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从事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对政策扶持和税费减轻的感知有所不同,科技型小微企业比较敏感,认为扶持政策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帮助,而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则反映“没关心或者不知道这些扶持政策”,对于扶持政策的落实结果也没有细究。

(二)创新、创业过程中融资难问题仍是小微企业的“坎”。虽然近几年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态势,镇江市至2013年10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已达到839亿元,比2005年增长8倍,但总体来看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未完全转变,融资难问题“高烧”未退。在融资过程中缺少抵押物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在调查的小微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反映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较高,融资需求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三)税收征管程序仍显复杂。一方面各地区国税、地税两套机构使得征管工作存在大量重复交叉;另一方面在纳税申报程序上,对于所有企业均采用按同一纳税期限和纳税程序进行管理,没有单独针对小微企业进行的税收征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较低,运用同一程序进行管理,在税收遵从成本上没有体现对弱势企业的扶持。

四、促进镇江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新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镇江小微企业的发展,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完善镇江现有的财税扶持政策,以促进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为了使小微企业更好地了解到各项扶持政策,应进一步扩大宣传渠道,如开设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讲座、媒体专栏等,由专人进行讲解,使得各项具体政策便于理解,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营业者实现“应知应会”。针对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专业性较强,又涉及多个税种和各类服务举措,经常让许多纳税人应接不暇。税务部门可以针对每一项减免项目,列明对应的扶持对象、减免内容、新增和扩大优惠说明,纳税人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自己所对应的优惠项目,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使用。开展这样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改进政策管理,让国家惠民政策的“雨露”能撒到每个小微企业的头上。

(二)构建以财政支持为主体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1)财政支持与融资担保机构共担风险,财政担负部分风险既可以降低融资机构和银行的贷款风险,又可以防范小微企业与融资担保机构的“道德风险”;(2)规范贷款对象的遴选机制,防止财政支持融资担保政策落实中的“寻租”问题;(3)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引导融资机构和银行向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高科技小微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三)对不同的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分布广泛,常常分处不同区域、从事不同的行业,经营的项目多种多样,获得的利润也会有较大的差距。针对不同的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或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如,对初创的小微企I而言,需要创业基金直接投入和直接免税的扶持;对于发展期的小微企业则需要财政支持政策的融资支持与投资抵免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其扩大投资和生产的规模。

新的发展、新的机遇,抓住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其症结所在,积极制定和实施单独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综合运用金融、财政、税收和市场监管等有效手段,定能更有力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梦,王建新.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48-02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订和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举措,对促进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对益阳市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15]3号),今年4月又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 2015]13号)。我市结合益阳实际,对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和各项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先后制定出台了《益阳市2015年企业帮扶行动方案》《益阳市2016年企业帮扶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清理企业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加有利于执行落实。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一是通过市经信委官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及时、解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文件。二是将政策培训纳入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议、培训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培训人次已超过200人。三是继续开展“惠企政策服务年”活动。以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名义组织各部门宣传、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组织发放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2014年以来创新创业政策选编》①,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开设了“2015小微企业政策问答”专栏。7月7日,在益阳创业园举办湖南省2016年“精准服务进园区”(益阳专场)活动,我市5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7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90家企业参加,各相关机构提供涉及创业、创新、管理咨询、法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融资、信息类服务内容,与企业“面对面”现场交流,实现精准对接。

(三)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是扎实开展审批提速专项行动。市政务中心出台《关于进一步简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施意见》和《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规定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到目前为止,市联验办窗口共受理联合验收项目2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二是落实企业减负政策。下发了《益阳市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若干办法》,共对涉及工业企业31大项40小项的收费标准实行停征或减征,减轻我市工业企业负担约4000万元。启动对园区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工作,根据园区用工规模,企业养老保险执行12%和14%比例缴费政策(用工2000人以上12%,500人以下14%)。三是促进信息化建设。出台了《益阳市实施“互联网+”行动方案(2016―2020年)》和《益阳市2016年实施“互联网+”行动工作要点》。设立引导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引导企业创新“互联网+”生产、管理、销售新模式。四是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瓶颈。2015年通过银企对接专项活动明确了非公企业88个融资帮扶项目,目前已有55个确定帮扶银行并完成放贷8亿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2015年来,桃江湘益木业、益阳香炉山茶业等51家本土优|企业分别在湖南股交所的优选板、成长板和标准板上市,3家企业股权融资成功。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与建设银行益阳分行合作,由政府财政投入风险补偿资金,银行放大10倍以上发放贷款,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只需提供50%的担保或抵押,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仅桃江、安化两县累计为3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助保贷”业务贷款2.27亿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我市26家企业成功申报进入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示范企业名录库,在争资立项、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将得到重点扶持。近两年我市累计为全市非公企业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项目536个、5.78亿元。

此外,我市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大力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9月23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市20位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进行了调研,认为政府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有改善的占9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小微企业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仍然处于艰难转型时期,面临需求不足、成本攀升、融资困难、税费偏重、利润微薄、要素制约等重重困难。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制定、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调查反映,由于种种原因,惠企政策宣传落实的广度、深度还不够,覆盖面还不够,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还不多,许多企业还难以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

(一)政策体系内容庞杂

据湖南省经信委主编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指南》②一书整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厅局总共出台各类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文件和规定总计411个,绝大多数为近四年所制发。其中,大众创新创业文件57个,税收优惠类文件62个,产业政策文件62个,投资融资文件35个,专项资金类文件37个。我市近几年也制发相关文件数十个。要把这些文件全掌握、弄懂弄通,企业没有一个研究室是搞不定的。比如,一个好好的不算复杂的“三证合一”政策,本是便民利民的一件好事。结果有关基层单位自己都没弄懂就发通知,要求辖区内所属企业几天内必须办理“三证合一”的相关手续。结果搞得那几天办事大厅人满为患,有些业主排了几天队都没办成手续。后来,又通知老业主可以不办。这些被折腾的业主自然有意见。由此可见,一些好政策部门自己都没有搞懂,你又如何让这些业主懂。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能及时了解我市惠企政策的占25%,不能及时了解的达75%。

(二)政策本身力度不大

如财政资金支持,国家和省里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但我市到今年才从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中调节3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不超过十个,每个企业补助金额也不大。税收作为普惠性政策,虽然减免名目繁多,但限制条件更多,每项税收优惠政策能享受的企业实际很少。问卷调查中,认为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有较好效果的占1%,有一定效果的占55%,没效果的占35%;认为近2年来,对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和减免一系列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有明显减轻的占5%,有所减轻的占50%,没有减轻的占30%,取消和减免的收费项目少或额度小的占10%,部分减免收费项目改为经营性收费项目或转为隐性收费的占5%;认为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改善的占40%,没变化的占50%,更差的占10%。

(三)政策之间矛盾较多

如一方面政策为鼓励高端人才引进,在《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条规定》中明确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企业所在社区(街道)或乡镇就近入学原则给予安排;但另一方面市教育局却明确规定按户籍地或派位入学。一方面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关政策鼓励成立以政府引导、民营资本为主的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管制极严,银行内部规定只有国有资本达到51%以上,大股东必须是国有股东的担保公司才可开展业务。

(四)政策扶持缺乏标准

因为政策扶持缺乏客观标准,再加上信息透明度不高或公开不及时,部门之间缺少政策信息交流互动的机制与平台,致使一些资源难以均衡。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有的时候不是真正站在非公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关心中小企业,而是带着个人感情来支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些善于沟通、及时掌握政策的企业能及时获得支持;而不会主动跑部门、跑项目的企业则相对获得的支持要小一些。问卷调查中,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的占60%,不能得到支持的占40%。

三、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发展十分不易,要让他们生得好、长得快、走得稳、行得远,就要十分注重及时将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到企业,落实到企业。让中小微企业真正树立政策意识,及时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领导支持力度。建议尽快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的“益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对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中,希望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占30%,降低税负占30%,改善融资服务占25%,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占15%,总计有95%的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还是与资金有关的问题。建议市政府逐年提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让更多的企业受益。三是加快政策落地时间。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出台后,各级各部门要尽快实现无缝对接。

(二)搞好政策宣传

一是建立与完善更便捷的政策公开信息平台。认真落实关于“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的讲话精神,对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省市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进行及时梳理和公布。二是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加强惠企政策的研究、宣传和贯彻落实,化繁为简、化面为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政策规定。三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真正树立政策意识,经常查询、咨询有关政策,及时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促进协调联动

省级层面扶持资金大多分散在多个部门,导致企业多头申报、重复使用、效率低下。各级各部门在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出台的同时,应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并时刻关注政策的落实执行。建议建立起三个层次的协调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由市经信委牵头的相关部门联系机制。可由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经合局、工商联等建立定期的交流联系机制,并搭建起相关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二是建立由市工商联牵头的社会组织联系机制。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型的需要,强化市工商联等社会组织的职能,加大对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促进有关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以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的,上联省直对口部门,下联相关企业的对口帮扶机制。打通政策落实通道。

(四)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要强化工作责任。要强化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按照责任分工,一件一件地抓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向前推,锲而不舍地抓到底。二是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政策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符合我市具体实际的政策落实细则和操作办法。三是定期开展督查。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督查职能,对一些具体的政策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查;对一些政策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责任。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74-03

一、引言

我国目前对于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工作主要通过政府和商业银行两方面进行。

其中政府政策扶持的相关措施主要有: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为微小企业贷款自由定价提供的客观条件;2005年4月,在世界银行与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办的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旗帜鲜明的提出支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之后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这一业务: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措施。金融方面从加强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监管和规范民间信贷等六条金融措施以改善微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财税方面从加大财税扶持和扩大扶持资金规模等,以减轻微小企业税收负担。2011年10月中旬,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政政策措施,提高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延长至2015年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

商业银行的相关扶持政策主要有2004年起,世界银行联合德国复兴银行向国家银行提供转贷资金和技术支持,并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选择合作银行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2005年中国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正式启动,世界银行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项目为大约18万微小企业借款人提供了单笔贷款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贷款,培训了1100多名信贷员,贷款技术还被成功复制到农村信贷业务;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微小企业信贷支持,适当提高对微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二、微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相关政策研究的现状以及政府和商业银行扶持工作的展开情况来看,已经从形式上对于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予以了很多支持,并且通过政府和商业银行的配合实施已经初见成效,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微小企业业主享受到了相关融资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但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整个扶持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扶持的角度较为单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微小企业一般对于自身的需求相对盲目,问题较多且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那么对于政府及社会的扶持帮助显得非常迫切,而这种帮助的迫切性不仅仅在于对融资扶持政策制定上的需求,更多的应该由各地政府具体的金融管理部门深入当地的微小企业群体,帮助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体系,不仅从政策而且从其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及模式上予以引导帮助。

2.融资扶持实施点较为集中,无法解决广覆盖的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对于微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实施切入点多为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放宽相应条件来实施对微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但实际上,商业银行的支持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我国不同城市、不同性质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贷款可持续和广覆盖的目标。单靠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建立微小企业融资单项业务、降低对微小企业融资信誉评价指标、提高对微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无法满足众多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其他合法融资机构在自身制约条件限制下,无法自主发挥业务优势辅助微小企业融资政策实施。各地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政策上受各地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从经营上比较贴近各地微小企业主体,但由于其经营权的私有化、自身资金的有限性及其经营业务高风险的特征,导致其无法自主扩大业务范围向更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微小企业进行评估、预测、开展融资扶持工作,在保障甚至提高自身收益的同时支持帮助更多的微小企业融资,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4.微小企业业主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无法在政策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最终的融资。目前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微小企业很多优惠扶持政策,商业银行拓展了对微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放宽了对微小企业的贷款评价指标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归根结蒂,由于微小企业自身的种种限制条件使其无法取得合理有效的担保要件,完成在政策指导下的最终融资。

三、增强微小企业融资力度的政策体系创新

借鉴国内外对于微小企业扶持工作的经验,依据目前融资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建立一个从政策到担保再到融资的三维立体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融资扶持政策及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各地选定的担保公司进行具体融资业务的评估担保,最后通过商业银行完成最终的融资工作。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分析数据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融资问题,由四方共同配合,达到融资体系的可持续、广覆盖目标,在保障融资体系各方利益的同时,高效完成微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实施。

该融资扶持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将金融系统的配套和微小企业的体重等量的结合在一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效应。二是增加主流金融机构的数量,介入微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具有广覆盖的地域效应。其中基本职能分析如下:

1.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掌控资金流向。政府部门积极营造微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减少管制,加强对各地市担保公司的政策支持,发挥担保公司业务特点,建立微小企业融资可持续广覆盖的运行模式;为各地市选定担保公司提供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调动担保公司发挥自身经营风险的业务能力;建立微小企业融资专项风险准备金,为提供微小企业担保的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风险补偿;建立微小企业融资贷款专项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受融资扶持基金的微小企业进行评价指标设定、数据收集、统计,追踪微小企业在该行业的发展周期状况,以便分析、规划地区行业微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奖励制度,将担保公司对微小企业提供担保数据反馈的数量、质量纳入担保公司考核指标体系,适时予以一定奖励;适时组织担保公司及商业银行开展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会议,不断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融资体系不断完整、健全。

2.担保公司充分利用政府融资扶持基金为微小企业提供担保,建立信息档案,及时反馈信息。担保公司充当政府、银行与微小企业之间的纽带,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其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担保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本身受各级政府金融部门的监管。(2)担保公司的担保属于第三人担保,即以担保公司的信誉为客户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类担保服务,其业务本身就是围绕这一点设定,从业务上具有专业性。(3)从法律角度而言,担保公司的设立和存在旨在解决现实生活中担保工具匮乏的问题,而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难以提供合法担保,这样就增加了贷款风险,在信贷法律关系中,担保公司就是通过确定的信用化解企业的不确定信用,以促使银行实现对微小企业的资金支持。(4)担保公司具有专业的直接针对微小企业的评价体系和专业的能够深入社区、基层微小企业的业务人员,具有微小企业反担保措施的审查能力。(5)担保公司业务的实质就是通过经营风险,创造收益,相比商业银行更符合微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更能为微小企业创造融资便利。

担保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融资扶持基金,增强了自身融资担保能力。政府融资扶持基金的注入,增加了担保公司流动资金的支配经营能力,原先应由自身提供给银行的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现由政府提供完成,降低了自身贷款担保风险和资金占用比例,同时降低了自身经营的机会成本,既可以增加担保公司的客户量,又可以提高担保公司的利润空间。从而调动了担保公司为微小企业进行建档、评估和提供担保方案的积极主动性,为微小企业融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由各地市担保公司对接受政府扶持基金的微小企业建立信息档案,与政府金融部门建立的微小企业融资贷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紧密联系,及时上传反馈数据;与商业银行积极联系业务,及时、高效的为微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从而实现由各地市担保公司为纽带,连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为微小企业提供可持续、广覆盖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3.商业银行在担保公司的担保下,适度降低放贷信用评价指标,向微小企业提供贷款。微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难以提供有效合理的担保,降低银行对高风险信贷的成本。担保公司出面为微小企业提供担保,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节省了对微小企业直接放贷的评估及各项成本开支。实现微小企业贷款的合理化操纵空间;在微小企业有效担保的前提下,银行降低了不良贷款风险,可以适度降低对担保公司向微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价指标,适当放宽相关贷款政策,保障贷款的及时有效发放。同时加强针对微小企业合理有效的融资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鼓励银行从业人员学习关于微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技能并积极参与实践;积极配合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及时建立并反馈微小企业融资发放、回收及其他相关数据的输入、分析及后续工作。

4.微小企业改进自身相应问题,在享受融资扶持的同时增强自身提供信誉和有效融资的能力。微小企业利用融资资金通过合理经营增加自身的积累,积极开发、探索新的经营领域,扩大规模,增强经营业务的科技含量,努力向集约型经营方向迈进,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延伸自身的业务周期;规范经营场所,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纳税申报机制,形成可信的财务数据,逐步迈向正规、合理的经营轨道,为自身的可持续和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积极配合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等融资扶持部门,尽力提供有效担保的设施和途径,及时反馈经营中的相关问题和分析数据,为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提供基础、实践性信息。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切实增强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必须创建路径,解决政府、金融机构、微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建立一个有效、适合、完整、持续的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结合国内外微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经验,基于我国目前融资扶持工作实施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创建出从政策到担保再到融资的三维立体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通过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创建扶持基金平台,调动地方担保公司的业务协调能力,利用商业银行的强大资金运作体制,激励微小企业自身体制的提高、完整,共同完成微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微小企业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M].The Free Press,2010

2.Robert M.Grant.Contemporary Styategy Analisis[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张国毅.典当融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09(2)

4.王俊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与金融创新[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

5.尹丹莉.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

6.杨大楷,蔡菊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J].世纪期刊,2010(5)

7.王兴焕,耿喜华,杨荣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08(2)

8.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9.李明芳,陆媛媛,自有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J].财会月刊,2008(3)

10.郑鸣,张翼.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2010(1)

11.王君.中国微小企业融资进展与前景[J].银行家,2007(10)

12.叶蓓.中间融资――小型成长型企业融资新选择[J].商业会计,2010(7)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8)

大企业是“定天下”的,需要顶天立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是“安天下”的,需要铺天盖地。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正面临四方面的突出困难,包括基础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粗放,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负担重,企业实际税负偏重,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非税负担也比较重;融资难,这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尤甚;服务少,中小企业需要的服务往往得不到满足。

2012年以来,邹城市围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制约,从融资、培育市场主体、简政放权等方面入手,主动作为、大胆突破,走出了一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子。2013年1~4月份,全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4.4万户,从业人员23万人;注册资金达到92.5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营业收入384.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12.6%;上缴税金8.3亿元,同比增长16.8%。

一、破解融资难题,缓解“燃眉之急”

一是积极稳妥办理“两证”。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地都是通过租用形式获得长期使用权,而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需要用土地产权作为抵押,土地产权成为制约企业融资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邹城市本着“尊重历史、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扶持企业发展”的原则,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收费标准,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目前,首批30家企业“两证”已办理完毕,累计减免各类税费4500万元,增加金融部门授信额度37亿元。二是提升担保机构融资能力。针对多数担保中介组织担保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这一现状,邹城市将增强融资性中介担保机构能力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建立信贷投放风险补偿机制。由市财政出资,对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担保机构按年担保额的5‰给予风险补偿。三是搭建信用联盟。引导商户、中小企业自愿组建信用联盟,按照大联盟内小联保方式,为联盟成员提供资金扶持、利率优惠等服务,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担保公司担保费用较高的难题。四是深化政银企合作。邹城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研究分析全市投融资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信贷投向。2013年以来,市政府已召开4次政银企对接会,落实企业信贷资金20亿元,帮助骨干企业和财源支柱企业归还贷款、还旧贷新。截至目前,累计为14家企业发放续贷周转金30笔,总额2.5亿元。依据信贷比、贷款余额等指标,每季度对各金融机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政府财政性资金存款账户并对排名后两位的进行全市通报,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扶持小微企业,壮大“草根经济”

一是鼓励全民创业。设立发展微型企业办公室,出台《邹城市微型企业扶持管理办法》,就创业申请、创业培训等作出三十二条规定,重点帮扶属于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助、税收奖励和贷款贴息。凡经报批成立的微型企业,视其实际缴纳的税收总额,实行先征后奖,连续奖励2年;创业者兴办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依法可分期缴付;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2年内免收市可控行政性收费,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目前,全市小微企业已发展到3912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二是引导集聚发展。统筹镇级产业规划,每个镇确定优势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小微产业园区,引导群众在园区创业,推动小微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石墙、香城、看庄、城前等8个镇的小微企业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中心店镇机电加工、太平镇食用菌种植加工、唐村镇纺织和新型建材、北宿镇矿山机械、城前镇箱包制作、田黄镇服装加工、大束镇农副产品加工和千泉商贸物流项目区等一批特色小微企业产业集群。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职业教育实行全额免费,根据申请创办的不同类别微型企业,一类一班,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升小微企业“存活率”。同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引导小微企业创业者积极参加“民营经济及企业职业化管理专题报告会”、“民营企业团队执行力专题培训班”等培训活动,提升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突出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审批坏节。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5项压减至94项,压减率达49.2%;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80个工作日缩短为665个工作日,平均提速近40%。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具有审批职能的38个部门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坚持“应放尽放、权责对等”,把部分审批事项和园区工业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园区和镇,10个部门共下放审批权项66项,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二是清理收费项目。集中开展收费项目清理工作,收费项目由原来的106项压减为62项,压减率达41.5%;取消36项,暂停16项,对涉及工业项目和小城镇建设的5项收费实行免收。深化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固化收费标准和程序,压实收费自由裁量权。目前,已有161家企业完成“一费制”改革。三是严肃追究问责。建立以督查室、考核办和优化办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出台《破坏经济环境责任倒查办法》,对破坏发展环境的69种行为严格责任倒查,层层追究责任,对举报查实的各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给予举报人1000元奖励,奖金由被举报部门或个人提供。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9)

基于了解农村信用社转制、改革、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对下一步农信社改革进行研究的目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3日,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调研组就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和理事长们开展座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一是金融服务“三农”的情况。截至2016年10月末,云南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7,214.70亿元,较年初增加833.80亿元,资金运用总规模超过5,497.32亿元,资金运营率达到76.2%;2016年1―10月累计发放贷款4,072亿元,贷款余额为4,419.22亿元,较年初增加473.3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18.24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占比66.04%,占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36.97%。高原特色农业贷款余额788.23亿元,较年初增加46.71亿元;庄园经济贷款余额116.88亿元(较年初下降12.56亿元);山地牧业贷款余额143.77亿元,较年初增加20.31亿元;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66.42亿元(较年初下降8.98亿元)。

二是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情况。截至2016年10月末,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97.02亿元,较年初增加295.50亿元,同比增速15.83%,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1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为206,74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2,139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8.16%,高于上年同期0.46个百分点,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指标。

当前,全省农信社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力争用3年时间分批将全省129个县级联社改制为农商行,今年要完成首批20家县级联社的改制工作。

三是金融扶贫情况。云南省农信社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监、人行和省委、省政府等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部署,成立由省联社理事长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全省农信社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高位推动金融扶贫措施。研究制定《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十三五”金融扶贫工作规划》、《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关于金融助推云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扶贫到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金融扶贫指导性文件。特别又针对昭通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和怒江州制定了专项扶贫攻坚计划,并指导督促各县级联社贯彻落实。

2016年1―10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向93个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累计发放贷款1873.18亿元,余额2,369.6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3.62%,较年初增加296.19亿元,增速14.28%,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2.28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中了解到农信社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始终坚持做到“扶贫项目优先支持、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不断丰富扶贫信贷产品,承担办理了创业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等许多政策性信贷业务,大力扶持特殊群体创业致富,充分发挥金融加速脱贫效能。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是:

1、贫困户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属于秘密三级,省联社多次与扶贫部门沟通,但尚未取得全省确认完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各县级联社以前年度收集的农户信息中虽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存在人员不全、信息不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绝大部分县级行社从人行或县级扶贫办获取的贫困户信息仅能查询比对、验证借款人是否属于贫困户,难以实现基层网点根据名单逐户开展评级授信、贷款发放工作。农信社虽然做了大量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却因不能完全达到相关条件,纳入不了“精准扶贫”统计内,导致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2、金融扶贫工程投入大、成本高

我社信贷人员约有8000人,不到全省农信社职工总人数的35%,对全省574万贫困人口全部建立信用档案、进行评级授信,平均每个信贷员要调查717人,工作强度十分巨大。农信社平均每个基社负责服务7―8个行政村,而多数村庄地处偏远、道路崎岖,贫困居民居住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调查工作。多数营业网点位于偏远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部分营业网点处于亏损状态。加之,我省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制度未充分覆盖,涉农贷款不良率迅速攀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计提拨备和清收不良贷款,经营压力加大。

3、再贷款政策与扶贫小额信贷存在衔接不到位的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和脱贫攻坚,中国人民银行相续推出了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截至10月末,全省农信社支农再贷款余额10.63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14.13亿元,再贷款申请使用不够充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运用再贷款发放贷款的利率过低,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导致财政贴息资金预算与实际拨付不一致,实际利率与管理规定不一致,造成财政预算无法执行、审计难以通过;也难以与政府对农信社发放专项扶持类贷款给予的支持和帮扶有效对接,形成政策合力。

4、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不配套的地方

《云南省扶贫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贴息期限为一年,而扶贫贷款的期限一般在3年以龋两者难以有效衔接。财政预算为一年一定,财政资金也按年划拨,而金融机构按季结息,两者存在时间差,农户无法及时通过财政贴息资金来偿付贷款利息。同时,财政贴息有申报、核定、预算、拨付等多个环节,财政贴息不及时的情况较为普遍。

5、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规模日益增大,但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完善,风险补偿金仅在部分县(市、区)建立,多数地区风险补偿金难以落实,云南省联社今年以来多次与省扶贫办沟通汇报,希望协调各县(市、区)补充小额扶贫贴息贷款风险补偿金,共计8.41亿元。风险补偿金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其中,云南省农信社发放的“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缺口为4.40亿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风险补偿金缺口达1.37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贷款风险补偿金缺口为2.41亿元,风险补偿金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信社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

6、负债过多容易造成农民负担加重

目前,国家出台多项扶贫政策,各种扶贫贷款种类日益繁多、规模不断增大,不同级机构、不同条线部门也根据本单位脱贫攻坚任务,要求推出各自的信贷产品、制定发放任务计划,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贷款相互叠加使用,在贫困户自身收入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一户多贷、大量负债容易增大信用风险,有可能出现因贷致贫的问题。

7、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凸现

截至2016年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97.02亿元,不良贷款142.86亿元,不良率7.95%;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75.52亿元,不良率较年初增加3.4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不良贷款增长快和不良贷款处置难两方面原因:

(是云南省产业单一、投向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成为普遍现象。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行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具有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从事上述行业或上述行业的上下游。过度依赖省内矿产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也导致了这部分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差、科技含量低,在经济下行中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转型,企业生命周期短暂。一大批依赖矿产资源的小微企业濒临倒闭,是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迅速攀升的直接原因。

(是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处置缓慢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a.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弱。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往往需要有担保公司进行保证担保,但我省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往往存在资本金不足、担保机制不健全、代偿意愿低的问题。所担保的贷款出现不良,不愿意承担担保责任。

b.经营情况不理想,现金清收难度较大。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严重萎缩或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难以维持,企业“三角债务”链条较长,“跑路”、“失联”等逃避债务的情况频频出现,影响处置工作推进进度。

c.抵押物变现难,处置进程推进慢。部分抵(质)押物涉及一物多抵,被第三方查封,还存在债务人多、诉讼标的较大、抵押物出租、无法独立或整体处置、抵押物有价无市等多种情况,造成抵押物难以交易,处置工作难度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压降速度放缓。同时,需要法院诉讼、执行的案件大幅增加,法定程序较多、诉讼周期延长等因素,拍卖执行推进缓慢。

d.部分企业涉及高风险行业。一部分企业未充分评估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在资金链断裂后,以“跑路”等方式躲避债务,造成不良贷款难以及时化解。

三、对此次调研的几点思考

云南农信社的使命是“扎根农村、服务小微”,以服务“三农”、小微企业为己任,把金融服务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方式,为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做出贡献。

1、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扶贫落到实处

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强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包帮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完成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

2、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措施精准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农业人口众多,贫困面积较大。激活内生动力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之举,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异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帮扶的地方,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农民金融知识储备不够

有些农民不认识假币,不了解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电子银行更是知之甚少,不知道如何选择最佳的存款方式。农村金融宣传没有及时跟进、到位,加之农民缺乏基本常识,理财能力不高,金融观念淡薄,民间借贷居多,缺乏对信用社及其新业务的了解,致使农民对金融知识知之不多,用之更小。农民金融知识的匮乏不利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建立,会造成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常识性知识的匮乏为不法分子进行金融诈骗造成可乘之机,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到农村金融的发展。

4、政策制定的相互矛盾

国家一方面强调党管干部,党管干部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又强调淡化行政管理,淡化行政管理简单的说就是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二者明确区分开,给工作带来不便。

5、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

在贫困地区,思想上的贫困比生活上的贫困更可怕。思想上的贫穷导致发展迈不开步伐,不敢去尝试。农村致富带头人起的示范效应超过行政力推动。农村致富带头人思路宽,头脑灵活,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因此一定要为其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发挥好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年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一些探讨[J].安防科技,2016(01).

帮扶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10)

二、扎实有效,精心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

2015年税收宣传月活动将紧紧围绕“新常态、新税风”这个主题,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和提高税法遵从度、提高纳税人满意度”这一宣传品牌,全面深化拓展重点宣传事项。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确保税收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

(一)积极参与系统内统一安排的各项活动

1、依托行业阵地开展形象宣传。

结合4月份的“局长接待日”和“纳税服务开放日”活动,开展相关行业的“纳税人之家”活动,邀请纳税人代表和学生代表参观办税服务厅、税收遵从教育基地、地税文化展厅等宣传基地,感受现代化的办税环境、高效的便民举措以及鲜明的地税文化。

2、开展“税法进校园”主题活动。

围绕青年学生开展税法进校园活动,继续与青少年税收教育基地——淮北中学展开联合活动。同时选取我县部分中小学,在校园大屏幕循环播放税收公益广告,增强青少年对税收的了解。

3、开展“地税为创业加油”活动。

以各科室、各分局选取新创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面对面”辅导的形式,加强对新创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会计知识辅导,通过开展“创客”学堂、“创客”之家,进行税法的普及,加强创客间的交流。

4、展播税收公益广告。

积极参加市局2015年公益广告拍摄活动,并利用县电视台、城区主要的户外大屏、地方网站、论坛集中展映税收公益广告、12366宣传片、总局税法宣传视频、优秀动漫短片等,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5、继续落实好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及“三服务、三促进”活动。

根据总局提出的便民服务总体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三服务三促进”整体部署,坚持以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第一信号,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1)规范税收行为,减轻办税负担。有效落实《规范》2.0版本,并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各乡镇设立一个便民点。整合实体办税和网上办税资源,非核查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突出政策转化,对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分类梳理,集中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清单,在网上进行公开,并实行政策库动态维护。(2)升级纳税服务措施,提升纳税满意度。优化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探索开发应用手机办税APP,构建以网上办税为主体,邮寄办税、手机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服务体系,为征纳双方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渠道。(3)开展“纳税人之家”暖心活动。新建绿色建材、电子商务纳税人之家,以“纳税人之家”为平台,开展以案说法、税收政策解读会、“订单式”培训,广泛听取纳税人建议意见,主动为纳税人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进一步畅通征纳双方交流的渠道,体现地税部门零距离、个性化、家庭式服务特色,让纳税人感受到“家”的温馨。(4)“两访两帮”助力活动。深入开展“两访两帮”活动,建立企业问题办理等台账和帮扶档案,明确挂钩帮扶人员,对挂钩帮扶的4家企业进行深入走访,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税收服务需求,提供“一对一”的纳税宣传、咨询、辅导、权益维护等个性化服务。(5)税收“微风”活动。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的微风系列活动,做好“宿迁地税”微信公众服务账号的投稿工作。开展微信粉丝抽奖活动,组织被抽中的幸运粉丝参观办税服务厅、A级信用企业等,充分运用“微”平台,演绎“大”服务,进一步提高地税微信、微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6)征纳诚信共建活动。积极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广应用纳税信用评价软件,开展2014年度“A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评定工作。

(二)组织好本局独立开展的各项活动

1、举办税企联合知识竞赛。

举办税企联合知识竞赛,参赛队伍由税务干部与企业代表共同组成,题目包括税务知识、会计知识、常识和时政热点等。以竞赛的形式,加深税务干部与纳税人的联系,增加彼此的交流与互动,在普及税法知识,提升业务技能的同时,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相互理解的和谐征纳关系。

2、举办最美税务人点赞活动。

通过地税微博、地税微信平台,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展示一批新时代、新常态下涌现出的优秀税务干部形象。关注者可以为心目中的最美税务人点赞,同时将从参与者中抽取部分幸运者,为他们送去活动纪念品。

3、举办“12366”进企业活动。

走访1户大企业,2户网络创业企业,3户合作社,组织66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送上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

4、举办“小微企业周”活动。

上一篇: 快递公司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铣工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