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保事业的认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9 09:01:08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1)

   关于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情况报告

   省环保局污控处:

   为切实加强环境安全监督管理,严防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根据*环发[××××]×××号**省环保局《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精神,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紧急通知》的要求,市环保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向全市××县区环保部门下发了《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环发[××××]×××号),要求各县区环保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省环保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两个《紧急通知》精神,以***水污染事件为前车之鉴,高度重视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企业的环境安全监管力度,严防发生环境污染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二)确定重点,抓好落实。在这次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全市××县区环保部门按照要求,集中力量,组织工作组加大对居民集中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河等主要河流沿岸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企业的重点清理检查,确定了检查重点和内容。截止到××月××日,全市共出动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人员×××人(次),检查各类企业××家,检查城镇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处。清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小炼铁厂×个,停产治理企业××家(其中:造纸行业×家;铅锌洗选矿行业×家;化工行业×家),检查危险废物堆放场所×处。

   (三)制定预案,落实制度。一是检查落实了全市××县区环保部门《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帮助和指导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的隐患企业制定了整改措施。二是建立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信息报送和制度,制定了企业与县区级环保部门、县区级环保部门与市级环保部门互通信息制度,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经费投入不够,缺乏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有的环境污染应急装备。在这次检查工作中,少数企业对自身的检查工作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落实整改措施的力度不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经费投入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企业环境污染设施治理,情愿接受处罚也不投入经费加强治理。

   (二)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过于老化,长期处于带病生产状态,安全隐患较大,特别是矿石采选行业,基本上都建在主要河流沿岸,污染治理设施防渗漏处理工艺不彻底,污水渗漏严重,长期下去,有可能对河流沿岸及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严重污染,有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个别县环保部门客观上由于人少事多,交通工具不便,对排查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查找问题上还不够彻底,上报工作情况不及时。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业主和相关部门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严防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下大力整治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落实环保规章制度,改善生产设备和环保治理设施,确保环境安全。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2)

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PX项目爆炸,一时间PX项目又回归到公众视野,但是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里,却鲜少见到环保NGO的身影,面对这么大的恶性环境事件,为什么环保NGO集体失声了呢?越来越多因而被叫停的大型项目背后是公众情绪不稳定,社会发展受到阻碍,国家承受着巨大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环保NGO本该起到调和疏导,弥补政府失灵,与政府共同治理社会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我国的环保NGO表现却差强人意。

一、PX项目的背后是邻避效应

关于PX项目,大部分公众都是从2007年厦门PX项目引发的开始的,当时因为受到专家质疑,政府决定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后来却演变成厦门市民集体散步事件,最后直接导致项目搁浅。而8年后的今天,发生爆炸的古雷正是当时厦门PX项目被叫停后,选择的迁址地点。通过PX项目事件,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正面临着邻避问题。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不利后果,而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对邻避效应的认识、引导和克服,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公共政策决策面临的一般性挑战。西方学者Kraft和Clary提出了导致邻避效应的5方面心理与认知因素:(1)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当存在对政府的一般性信任缺失,或者受影响社区在与政府的交往经验中存在失败或负面的经历时,则在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居民易于产生不安全感与不公平感。一旦政府的经济性补偿方案明显不公,极易导致过度的自我保护行为。(2)知识与信息欠缺。当利益相关人缺乏对公益性邻避设施的近期与远期后果的充分了解时,容易接受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概念,在主观上缩小邻避设施的正面效应,夸大其负面后果。(3)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观点。“只要不建在我的后院就行”、“凭什么由我们来承担应该整个社会承担的后果”,这些都是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时可能出现的狭隘观点。在基层社会政治中,这些观点易于获得群众支持,并可能被一些基层政治人物所操纵。(4)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一方面邻避设施的选址和补偿决策等,往往会被社区认为是强加的,导致情绪化反应;另一方面对抗性情绪和行为会加剧社区对设施的可能威胁的主观预期,形成恶性循环。(5)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对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居民,更倾向于注意到邻避设施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环保NGO能做什么

首先,面对公众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环保NGO应该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调和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公众参与的权利,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而NGO的发展,除了为公众扩大公众参与,表达诉求提供了一种渠道,近年来我国的环保NGO也逐渐对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中产生影响。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NGO应该向民众充分的解释政府工作和各项细节,对于建设项目中,将利害冲突客观地向公众解释说明;同时作为公众表达追求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有效方式,NGO应对公众诉求进行充分调研与了解,尽可能范围广,程度深,层次丰富,客观表达公众意见,才能对政府的政策建议起到良性作用。而政府得到的诉求越真实,在制定政策时,方向就会更清晰更有针对性。

面对企业,NGO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机制确保NGO能定期去企业进行监督,同时给予一些意见。在这次的古雷事故中,有媒体报道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曾经有过一次违规和两次爆炸事故,2013年7月30日,腾龙芳烃一条尚未投用的加氢裂化管线爆燃,而这次爆炸则是33号腾龙芳烃装置和周边的常压渣油储罐发生漏油着火事故。此外,与腾龙芳烃同属一个集团的翔鹭石化生产现场也存在跑冒滴漏、工艺管线、消防管线腐蚀严重,可燃气体报警仪故障较多等问题。由此可见,翔鹭腾龙集团内部是疏于管理的,而政府执法部门也没有做到监管到位,在企业、政府双缺失的情况下,NGO应该成为一种监督力量,促进企业自律,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其次,关于知识与信息欠缺,一方面,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普遍不高,对PX项目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厦门PX事件中,公众一直都是以PX是致癌物,影响公众健康为抗议理由的,然而,经过后来相关知识的普及,表明根据国际标准,PX不算危险化学品,与我们喝的咖啡同属“可能致癌物”。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的公众知识是欠缺的,在盲目抗议。在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2010年,全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关于环境、污染相关知识这方面,应该是NGO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一个环节。NGO应该以其专业性出发,对公众普及环境知识及PX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引导和疏通,使公众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理性对待PX项目。

另一方面,NGO应该推动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目前我国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最大障碍是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在整个项目建设中,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NGO就应该介入,一是表达诉求和意见;二是对政府、企业进行监督,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消除公众疑虑。在厦门PX项目中,正是前期的环评工作并没有公众参与程序,而是到后期被质疑时才形式化的让公众参与进来,导致公众的不满,从而引发事件爆发。

三、环保NGO为什么集体失声?

在几次PX项目、大型化工项目被叫停事件中,鲜见环保NGO发声,甚至有一些还一边倒的顺应“民声”认为这些项目破坏环境、危害健康,要求政府停止启动这些项目。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环保NGO普遍规模较小,专业性不强所致。

环保NGO在我国是最早成立的NGO类型之一,虽然数量不是最多的,却是最活跃的。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后,公众开始重视环保,环保NGO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我国关于NGO的法规条例,有1998年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和89年先后公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和《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9年8月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我国NGO是受到双重管理体制管制的,这意味着大大地限制了我国NGO发展的数量。由于我国环保NGO注册困难,所以有很多环保NGO不仅无法享受非营利组织应有的减免税待遇,甚至面临被取缔的风险;由于政府扶持和规范环NGO的措施不力,环保NGO难以获得政府的资助;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NGO的认识不够,因此很多NGO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生存艰难,很多NGO规模小人数少,也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扩大自身影响力。

由于限制了NGO的数量,目前我国比较活跃的环保NGO不超过150家,不能形成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使得NGO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只能靠自己去探索。而数量不多的环保NGO也造成了环保NGO类型较单一,NGO的工作内容多有重叠,我国大部分环保NGO还处于观鸟、捡垃圾、宣传环保知识阶段,缺乏对环境工程、环保政策法规、政府运作模式等专业有系统知识的人才,更不用说像国外环保NGO一样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因为上述原因,环保NGO还没能成为真正独立强大的第三方,因此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对话经常处于弱势,在专业上无法说服政府与企业,诉求常常得不到满足,监督力度也不够。而面对公众,由于公众对环保NGO 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环保NGO 的动员能力也不强,得不到大范围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为了得到公众的支持,而出现了盲目向公众倾斜的现象。

四、给环保NGO的一些建议

首先,环保NGO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我国环保NGO应该好好反思如何增强自身专业性,现阶段我国环保NGO在参与政府建设大型项目过程中,还处于末端参与的根本原因,是环保NGO缺乏专业性,对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政策法规都不了解,很难提出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环保NGO应该在这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为公众普及环境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做到专业、客观、准确,确保不误导公众。除了增强专业性,环保NGO还应该加强对自身组织建设,首先解决生存问题,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摆脱依赖政府和基金会的思想,探索多元化、新颖的公众筹款方式。只有组织自身发展稳定,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环保NGO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加强与政府间的协作和沟通。因为环保NGO不专业,也大大限制了其与政府间的合作。现阶段我国政府处于政府转型阶段,逐步实现权力下放,走向“服务型”政府,因此向民间组织采取政府购买的办法实现共同治理。但是由于环保NGO目前专业性和能力还不够强,达不到政府购买的要求,无法承接政府购买,使得环保NGO失去了政府扶持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要与政府合作,环保NGO首先必须自己强大。同时,政府与环保NGO作为公共环境事务的治理主体,两者相互依赖,所要重塑二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和环保NGO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保证权力运行的公正、有序。

第三,企业作为市场构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环保NGO应与其建立以良性沟通的渠道,改变认为企业和环保NGO有利益矛盾的传统认知。环保NGO应该与企业进行定期沟通,如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监督。同时也可以向企业员工普及环境知识与环保意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环保文化,在业务上,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一些关于环保技术、环境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咨询服务。

最后,环保NGO应该大力动员公众参与,一方面通过推动企业、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环保NGO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使公众对环保NGO充分认识和信任,了解公众的需求,以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推动公众去监督政府和企业,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博弈的机制。

综上所述,环保NGO想要在未来健康、繁荣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发动大范围的公众参与,与政府、企业间形成长期的、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通过这些方式,以期环保NGO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力量。

参考文献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3)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三、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

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化学与工农业的生产紧密联系,为了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教学进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对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介绍一些具体的真实事件,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产中若只重视生产而忽略环境保护,其后果不仅是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1、在空气污染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大雾笼罩英国全境。从11月28日到12月6日,就有4千多人死亡,直到60年代才查清这次烟雾事件是由于烟雾粉尘中含有三氧化铁,促使空气中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雾,吸入人体后导致死亡。

2、在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水休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废水渗漏量达到9100立方米。事故造成汀江大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汀江沿岸及水库的养殖业遭受灭顶之灾,约400万斤鱼被毒死,当地居民停止饮用自来水,靠买瓶装水生活。

3、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摄入一定量的有害元素就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如三鹿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最终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其后此事件涉面及扩大,许多制造商的奶制品被揭发也含有三聚氰胺。后来,这个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三鹿集团”最终破产。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社区活动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4)

关健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20多年来,环境教育也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任务的繁重,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证,目前,环境教一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归如以下几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管理制度,许多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机构、没有资金、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理一论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没有系统的教材,而参照欧美的参与式教学,日本的体验式和中国的探究式让环境教育者无所适从;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东西部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差异,而在西部、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巫需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行环境教育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从事环境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而现状是此类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2、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分别分析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基础的培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编写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材,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使之完善合理,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结合专业特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以及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2.2加快课程建设。研究调整和完善环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能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体现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和渗透新形势下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和观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与办法等。

2.3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保障。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5)

关健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20多年来,环境教育也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任务的繁重,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证,目前,环境教一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归如以下几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管理制度,许多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机构、没有资金、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理一论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没有系统的教材,而参照欧美的参与式教学,日本的体验式和中国的探究式让环境教育者无所适从;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东西部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差异,而在西部、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巫需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行环境教育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从事环境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而现状是此类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2、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分别分析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基础的培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编写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材,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使之完善合理,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结合专业特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以及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2.2加快课程建设。研究调整和完善环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能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体现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和渗透新形势下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和观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与办法等。

2.3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保障。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6)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涉及环境问题的重要事件容易成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其影响往往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世界传媒对环境问题的报道,不仅促使人们认识到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难题和由环境问题引发的诸多社会道德、伦理困境,也足以令人们亲身感受到传媒可发挥的巨大作用。

1.新闻传媒在设置环境保护议题与引导社会舆论上具有其他舆论力量难以企及的潜在影响力。

新闻媒体的报道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环境状况的窗口,这扇窗口是否开放、视野是否广阔决定了人们对生存环境变化能否及时响应、迅速适应。同时,大众长期接受新闻媒体提供的环境信息,这使得大众传媒在设置相关议程时具有其他传播渠道难以具备的说服与教化能力,对引导人们认识环境问题以及引导其他环境议题的舆沦具有高度的影响力。

2、国际传播环保议题,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对话,推动达成合作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谈判桌上的核心议题。未来新闻媒体在环境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方面的报道将对各国环境政治议程产生影响。积极的媒体参与将有助于影响公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促进国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建立跨越国家地区的合作关系,为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对外传播环境保护问题的

主动策略

对外传播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着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助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深入报道环保活动进程和成效、推动形成环境问题合作关系的重要作用。笔者为外宣媒体在报道环境新闻,尤其是气候变化过程中积极发挥能动作用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主动策略。

1.遵循“消噪纠偏”原则,形成开放主动的环境保护对外传播思路。

过去3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形成资源消耗主导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在国际上形成了高能耗、环境破坏式发展中国家的不良印象。由于西方媒体长期掌握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国为环保事业所付出的努力难以得到充分、正面的报道。为扭转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偏差,转化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负面国际舆论,今天的对外传播既不能回避现存的环境问题,同时也要大力反映中国进行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首先要主动、真实、全面报道国内环境状况,注重报道的客观性。新闻媒体应以当下环境保护的实际成效取代刻板宣传,以切实的环保行动代替空洞的口号和说教,通过介绍中国的环保成果,逐渐消除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因认识不足对中国环境问题形成的成见。其次,要在全面中求重点,辩证报道环境工作中的不足与成绩,既要报道环保事业的现实局限,也要报道环保活动的突破性成就,让人们了解中国在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通过全面报道让人们充分了解目前中国的环境状况,通过重点引导来使人们正确认识当下的环境问题,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

2.遵循“责任共担”原则,把握国际重大会议、活动的报道时机,表达中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态度,争取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随着环境问题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活动中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未来中国在这些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同时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态度与立场。对外传播中尤其要重视这类国际活动中的报道机会,及时适度地报道中国为保护环境承担的责任和寻求对话与合作的开放态度,为中国争取国际认同与支持打开舆论局面。

3.遵循“内外统筹,东西有别”原则,重点报道区域环境问题,推动区域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在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关系上,还表现为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各有成因、解决办法各不相同,中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的局面较为复杂。外宣媒体应重视中国环境的区域特征,在“内外统筹,东西有别”的原则指导下来开展环境新闻报道,充分显现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解决环境问题的务实与坦诚。

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推动形成环境和谐型社会是统筹考量环境保护事业的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促进了解、加深理解,外宣媒体有必要让世界认识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环境状况的现实差异,将区域环境问题作为环境议题对外传播的报道重点。

与此同时,在具体报道中要注意东西部地区的特殊『生,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把握尺度。特别是中国西部的情况比较复杂,该地区既是生态脆弱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同时该地区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复杂。对这一区域的自然灾害事件,对外传播的新闻媒体应予以及时、全面的报道,以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报道其他环境问题时,应做到“速报事实,慎说原因”。对确凿无疑的事实应予以及时披露,但涉及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时,要在深入调研采访的基础上进行解 在环境问题全球化、解决途径全球化的现实条件下,中国环保事业对外传播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动员、吸引各种力量参与到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中来。跨国的NGO、NPO等民间组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有机力量。对外传播工作要重视同这些民间力量的对话与沟通,报道民间环保组织为中国环保事业进行的工作,肯定他们为之做出的贡献。

同时这些民间组织以其专业性和丰富经验,在世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舆论领袖的话语优势。对外传播中国的环境保护进程时,可以多通过这些机构和组织发挥其在国际上的天然亲和力,介绍中国在环保事业上的释说明。针对环境薄弱与事故多发地区和领域,要建立专业信息机制与健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向世界公布、通告环境问题。

4.遵循“多元共建”原则,重视环境问题的舆论领袖,统筹媒体报道与民间参与。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7)

二、从承当深重的环保义务方面,急迫需求加速思想方法改变

“十二五”时期,环保义务愈加艰难,任务愈加深重。2011年,要重点完美并组织施行“十二五”环保规划;强力推进污染减排,严厉节制排污总量;经过“蓝天工程”等,具体深化污染防治,处理凸起情况问题;加大情况法律力度,严峻袭击违法行为;深化乡村情况维护,探究生态建立新路子;严厉情况准入准则,增强建立项目情况治理等。面临深重的任务义务,急迫要求我们从大局动身,按客观规则做事,以环保任务开展效劳好我市经济安康、可继续开展。

三、从处理干军队伍存在的问题方面,急迫需求加速干部作风改变

近年,经过展开创先争优、机关文明建立等一系列思维教育运动,环保部分干军队伍的精力相貌发作了分明转变。但不成否定,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思维境界不高、立异认识不强、效劳才能缺乏、任务作风漂浮、任务责任心缺掉、自律认识较差、营业本质偏低一级情况。处理这些问题,就急迫要求我们经过展开好大评论运动,解放思维,改变作风,加强广阔干部的全局认识、政治认识、规律认识、责恣意识、忧患认识,消弭干部作风中的不良景象和消极要素,加强广阔干部职工主旨认识、效劳认识和经营开展的才能。

四、从完成法律与效劳的双赢方面,急迫需求加速法律理念改变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8)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污染、气候变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物种灭绝以及土壤沙漠化等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以及“非典”、“h1n1流感”等异常病毒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工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引起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影响或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幸福。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所谓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对物质能源的使用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即3r原则),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生态工业园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已成为传统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民众,参与环保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9)

雷刚: 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环境法、知识产权法 。兼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委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理事,浙江省质检法学会会员,浙江省科技法学会理事。

摘 要:农村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但农村居民对于环境的认识程度仍然处于模糊阶段。本文以了解东西部农村环保意识现状为出发点,对目前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主要农民环保意识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环保意识东西部农村新旧农村改进方向

一.引言

2007年11月,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对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及其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 农村环保意识发展现状

1、各地区农村环境意识发展

在东部的新旧农村和西部农村,村民都已基本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有参与环保实践的动机,部分居民能较正确客观地认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村民整体环保意识不够强,对环保问题的实质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保工作和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和配合度较低。其中也不难想象,东部农村状况好于西部,新农村在三者中最优。

2、三类农村环境意识特点

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其二是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东西部农村环境价值观念 从对“环境意识”的了解程度、自身环保行为的关注度以及对周围环保活动的了解情况来看,东西部地区在这三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一致性,即东部地区的环境价值观念要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更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理念,其中东部新旧农村之间差异较小,但新农村仍相对较高。

2.2村民环境行为意识

2.2.1日常生活方面 东西地区村民对自身环保行为注意度呈分化趋势,东部大部分农村村民能做到偶尔关注自身环保行为。西部村民则并不特别注意自身的环保行为。在东部农村,村民能偶尔参与环保活动。同时新农村的参与度又高于旧农村。而在西部农村,大多人表明不会参与。这与村民对环保意识的了解度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不了解、意识中认为是不需要的事物自然也丧失了参与的兴趣。

2.2.2农业生产方面 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现代农民应追求的一条道路。在农村地区,相比普通小农更注重收益的表现,农业大户的生产方式更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

3、三类农村环境意识表现原因

3.1经济 经济是环境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条件较强的地区不仅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使其有余力、有信心去吸收环保观念,树立环境意识。

3.2政治 这里主要指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由于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热点,相关指导思想及机制还不成熟。政府是村民认为对自己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目前,政府并未有效发挥其在该领域的作用。

3.3文化 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留守农村的农民教育水平大多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这就极大地影响他们对环境现状的了解和环境知识的掌握。同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使村民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毫无节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宣传氛围。

三、意见与建议

(一) 政府方面

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影响村民环境意识因素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东部村民对环境的认识比西部村民更深刻。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较落后的西部农村经济是提高村民环境意识的第一步。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落实相关政策 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应着重处理垃圾分类和绿化管理问题;旧农村着重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环保设施的改善;西部农村则要总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政府要出台并落实有效政策措施,层层督促、定期走访实现稳步发展。

3、 增加农村环境意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文化水平 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村民生活生产中存在大量与现代生态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村委会应通过多种途径倡导环保,增设宣传栏,印发指导手册,把环保教育落实到每一个人。西部地处内陆,信息闭塞,因此尤其要重视西部村民的文化教育。

4、营造良好的法制、道德环境 提高村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必须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和道德环境做保障。目前,对于大半村民来说,难以切身体会到环境立法的重要性,必须真正让村民感受到这是有关切身利益的事,从而改善环保意识。

(二) 农民自身

1、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环保习惯 要减少不良的环保习惯,村民自身必须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要从点滴做起,从一次出行、一次购物做起,做个有心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为荣。

2、 主动参与村内环保活动,配合政府工作 农村环境建设不能全靠政府唱独角戏。村民也应该主动参与村内环保活动,了解环保事宜,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和当前社会环保主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工作。

3、 积极为农村环境献计献策 从问卷的回收情况及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治理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访谈间提出的一些观点完全可以借鉴。村民是农村的主人,要牢牢记住主人翁意识,积极为农村环境整治献计献策,让村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村内环境,才能营造出一个令村民满意的环境。

四、结语

农村的健康合理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改善,而环境的保护改善更与居民的个人环境意识行为密不可分,人们为保护环境应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的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有赖于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本文是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年度课题:农民环境意识读本(11ND30)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完成本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OF DIALECTIS OF NATURE,2000(04).

[2] 何强.法治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3(07).

[3] 朱启臻.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环境,World Environment,2000(04).

[4] 李玉恒,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J].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2013(01).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篇(10)

2、认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对于本人来说,虽然我学的专业是环保,但前两年一直在林业局工作,实际操作相对还是很欠缺。为了能尽快适应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本人努力坚持“向人学、向书本学”的学习型适应思路:一方面,虚心向单位老同志请教,一起到企业现场执法,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整个执法程序;另一方面,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细则,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运用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知识。

二、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本人十分珍惜组织上给自己这次到环保局工作的机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奋从政、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努力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发挥自己优势,主动、超量地开展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以身作则的榜样激励下,本人也培养了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工作作风。

三、认真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驻乡工作组指导工作

按照地区、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于20__年12月26日被派往克孜勒乡,对该乡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自驻乡开始,我就清醒地认识到能够参与这样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是对我们自身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再次教育和考验,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在督导期间,我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把开展指导工作的过程当作锻炼和提高的过程,牢牢把握了指导工作的主动权。指导工作中同时及时与乡党委沟通,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与乡党委及时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团结协作,使督导工作落到了实处,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指导组的各项任务,也提高了我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四、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一是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认真向办公室主任请教,从研究已经成型的材料入手,细心揣摩,边写边改,并请有经验的同志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总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发挥助手和参谋作用。局里上报的材料具有很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出现任何纰漏都会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要印发的文件,我每次都进行认真的核稿和校对,并请主任帮助把关,减少了出错的几率,保证了文件准确、及时发放。

二是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多次配合领导做好上级检查工作的组织、准备和协调等后勤工作。

三是是认真做好微机管理工作。特别是利用现代网络通讯的管理上,及时做好邮件收发工作,充分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我的微机操作技能 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能够积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遇到故障或其它问题,积极进行排除,努力使单位电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五、成功主持首届环保知识竞赛

为配合我县“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5月19日,在局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成功主持了“英吉沙县首届环保知识竞赛”,大大考验了我的组织能力。

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其他工作

(一)积极参加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仪器使用培训班

根据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新环监察〔20__〕19号文件通知,我局监察设备到位,需单位派业务同志参与学习,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委派我与另一同事参加了在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为期4天的培训班。培训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专业人员对仪器的详细讲解,使我对仪器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提高了操作水平和日常保养技巧。回来之后,我又将所学的仪器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给局里的每位干部职工,使其全体执法人员都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正确使用监测仪器,为我县环保监察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申报生态修复项目

以我县托甫洛克乡是自治区环保局的对口帮扶对象为突破口,我多次与局长一起到自治区环保局争取生态修复项目(在托甫洛克乡穆孜鲁克营造6000亩的红柳接种大芸项目)资金。为使项目早日立项并得以实施,亲自参与编制《英吉沙县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参加全县污染源现状调查工作

为确保我县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为此,根据自治区环保局(新环控发[20__]215号)及地区环保局相关文件要求,我主动参与对全县污染源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目前,我县污染源现状调查数据资料已收集汇总完成,并编写了《英吉沙县特殊功能环境区划》。

(四)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促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颁发的《“绿色学校”表彰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地区环保局的指示精神,我积极与县教育局联系,制定完善了《英吉沙县“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五)参与“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在我和同事一道,上街做宣传,共发放宣传单6000多份;张贴宣传画7套;在全县主要干道悬挂多条横幅,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

上一篇: 社保费管理措施 下一篇: 青少年网络宣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