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风险评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13

防汛风险评估

防汛风险评估篇(1)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操控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空间的数据等构成。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二、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进入崭新的时代。

2.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对灾情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情评估方面是其他系统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背景的数据完成处理,比如: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对空间和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以及显示等方面的操作;提供洪水演进的最基本的平台;对灾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研究分析;完成对灾情的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决策的工具,完成行蓄洪区应用、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蓄和运输、避开危险、迁安等工作。当下,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2.2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三、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四、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防洪规划信息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庞大,但归纳起来主要可由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主要是有关防洪的各种地图,属性信息主要存储了系统所要查询的一切属性信息加实时水雨情,水文站、水库、堤防、重点防洪工程信息,气象信息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和检索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GIS软件来支持进而实现系统的模块间关联、查询、显示等功能。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丹,刘萍,樊耔均.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硅谷,2012,24:43+42.

[2]刘俊萍. GIS支持下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J]. 水文,2013,03:56-60+90.

防汛风险评估篇(2)

一、充分认识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汛期是各类水污染事件的易发时段。近年来,个别企业趁汛期泄洪时违法排污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转移倾倒危险化学品事件,对水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加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

二、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一)强化环境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四个办法”,对违法偷排、超标排放以及擅自拆除或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的单位,实行“高限处罚”,严格问责;特别是对顶风而上、影响恶劣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贲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强生态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建设生物指示池,确保常见鱼类稳定生存再排向环境。

(二)坚持“超标即应急”零容忍工作机制。按照“超标即应急”的要求,采取“快速溯源法”和加密监测工作程序,发现超标情况,1小时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24小时内锁定污染源并及时处置。

(三)加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省环保厅《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隐患排查、环境预警监测和环境应急处置,加快构建环境应急防控体系。落实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将环境风险评估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建立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档案;完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掌控重点河流和环境敏感区域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落实应急事故池、厂外拦河坝等应急处置措施,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科学调控,切实发挥好截蓄闸坝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环保、水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深化协作,统筹资源、科学调控,在不影响正常行洪的前提下,及时调控闸坝,对因超标排污事件导致的污水团实施拦截,充分发挥水利闸坝调控在防汛泄洪和环境安全防控中的综合效用。

防汛风险评估篇(3)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2-01

1、前言

洪涝灾害一直是城市主要灾害之一。多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不断遭受暴雨、台风等不利气候的危险,发生了暴雨淹城的情况,给当地经济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1]。针对严峻的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各发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策,认真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水利部在948项目中推荐引进英国Wallingford公司研发的“2D城市洪涝与流域汛情风险预警评估系统”(FRMFS)[2],以期通过非工程防洪措施提高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程度。

2、FRMFS简述

FRMFS是国外最先进的城市洪涝风险预警评估系统之一,它率先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水环境工程及资产管理融为一体;实时链接水文与气象数据,以内嵌的完整水文水力模型为基础,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实时预报预警。它结合地理信息及复杂的地形地貌资料,采用2维洪水演进模型评估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帮助管理者快速准确地制订区域防汛调度或应急措施,为公共报警及事故应急措施的运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应用已有的水文水动模型,甚至经验模型,综合降雨径流模块以及模型转换、经济分析等各个模块。利用Web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远程洪水调度决策;系统支持局域网及广域网内不同权限的多用户访问,远程用户也能够在线驱动水情预测模拟并决策信息。

FRMFS的特点之一是雷达降雨采集,它可以根据地形,对站点周围半径200km以内的降雨进行测量。传统的实时洪水预警方法注重主要河流,适用于洪水波运行时间较长的情况;而该系统可针对小河流,特别是地形险峻或者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区域,洪水波的形成时间很较快情况,采用雷达技术记录降雨信息,反复地用新雷达数据进行更新迭代,在水文模型支撑下预报局部产流,为小流域或城市排水系统提供有效的洪水预警预报。

系统采用1维水力模型(城市排水管网/流域河网水力模型)确定洪水出现的位置,采用2维引擎结合地形在更详细的局部范围内真实地确定洪水淹没范围、水深及流速,实现了二个分析引擎的完美结合,为洪水风险分析和灾害评估提供准确的评判依据,使计算成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

3、大型城市应用情况

除了在英国本土多个城市应用了FRMFS外,比利时等国都有应用的成功案例,但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建筑结构整体规划合理,政府在城市防洪排水方面投入的资金量大,城市地下管道和河渠排水畅通,防洪排水调度水平高。

西班牙几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城市建设和FRMFS的应用环境与我国部分城市相近。该国一直应用FRMFS并进行了二次开发。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FRMFS研究机构负责人Eduardo Martínez先生与技术工程师Adela女士介绍了FRMFS引进应用情况,演示了马德里市的应用成果,证明FRMFS引进是成功的。

在我国,上海市于2006年引进了该系统,2008年完成试用,提交了总结报告。对其成果的评价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跟踪工作,在实际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不断验证设计的正确性,逐步完善。显然,FRMFS在上海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分析相关的资料,可以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系统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大型城市需要输入的各种数据量巨大,往往会因为一个离散数据或不符合的边界条件,导致方程无法收敛,运算时间过长。由于洪涝汛情风险预警的紧迫性,该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成果时间上的要求。同时,上海地下排水管网和地面高程数据等原始资料尚不能适应系统要求。本项目原计划在杭州市应用,也是由于数据问题未能实施。可见, FRMFS在我国大型城市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4、中小城市应用实例

本课题主要是在分析大型城市应用FRMFS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中小城市的适用性,项目组经过三年多对系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成功地在浙江省金华市进行了试点应用,证明了在基础数据比较好的中小城市该系统是适用的。

金华市面积约2000km2,人口90余万,每年的台风、暴雨常常造成市区的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自然条件。金华市位于金衢平原,城市地面高程与附近的河流水位接近;周边山地暴雨形成的山洪汇流快,迅速进入主城区河道。城市周围河流水位暴涨时,的大部分江河水位偏高,致使城区的排水泵闸不起作用,无法有效排出涝水。二是在市区发展规划时缺乏对地面和地下排涝设施的整体设计,城区蓄排涝设施标准低、能力差,河道宽度不足,设计过水流量不够,排水通道不畅。三是由于市区迅速地向周边扩展,先前的大部分市郊农田和水面已被不透水的结构覆盖,滞蓄洪水的能力基本丧失。一些原有的排洪通道被填堵,致使整个城市排涝不顺。

从以上的情况看,金华城区的状况与国内许多中小城市相似。

试点项目的输入数据有1:500的现状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完整的地下管网、河流和街道等实测数据,计算区域地面标高在35m~60m区间,概化节点近2874个,管网长度约79km,子集水区2715个。计算中对边界约束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部分修正。软件提供方在系统内嵌入了当地的水力计算经验模型,并与系统原有模型溶合。最终计算成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校验,水位、洪量、历时等误差均在5%之内,满足应用上的要求。

金华市应用FRMFS的成果特点体现在: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中小城市FRMFS整套技术解决方案;集成了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灾情分析与评估、实时水雨情、工情等数据库以及分区域、分专题的综合信息管理;在应用中,成功地结合了当地的降雨量-水深模型,能有效地直接利用现有地理高程数据分析确定洪涝影响范围,并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直观形象地展示可能发生的雨涝淹没范围、淹没水深等,定量地分析各种受洪涝影响的专题信息,预测城市雨涝蓄水量及损失程度;同时,在分析灾情现势性后,列出可能的排涝方案,代入分析模块,得到最优解决方案。

金华市引进和实施FRMFS,大幅度降低了防汛预警系统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全市洪涝汛情风险预警评估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局面,提升该市洪涝汛情风险预警和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了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工作需要,也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FRMFS应用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约束限制条件比较多。

5、结论

FRMFS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洪涝与流域汛情风险预警评估系统之一,虽然在我国大型城市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实例表明,其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应用是可行的。该系统不仅能应用于中小城市区域洪涝灾害的预测评估,为政府实施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新建城区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防汛风险评估篇(4)

一、工作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压实防汛防台风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风险管控,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全面排查消除各类防汛防合风风险隐患,周密组织抢险救灾,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台凤、暴雨、洪水、内涝、山洪等自然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努力实现“标准内洪水水库不垮坝、重要河堤不决口、城市不受淹、粮食不减产,超标准洪水要力争不死人、少损失”的防汛防台风工作目标,确保我区安全度汛。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理顺防汛体制机制。今年是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由水利部门调整到应急部门第一年,部门间工作机制需进一步磨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防汛抗旱机制体制调整的有关要求,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1+10+28”组织架构下,进一步细化工作规程,既要做到各负其责、履职尽责,又要做到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行业防汛防合风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做好险情先期处置。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区域内的应急响应准备工作,组织和督促各社区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对责任制不落实、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的进行约谈,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成员单位)

 

(二)摸清防汛风险。组织开展一次汛期安全风险评估,突出河道、头顶库坝、库区、危化品企业、地质灾害区、城市易涝点、地下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全面梳理评估汛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汛薄弱环节,分类施策,落实监控、巡查、清除等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三)排查整治防汛隐患。加强防汛防台风工作检查,按照单位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各类防洪排涝设施、重点水利工程、险工险段和灾害频发区域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实行挂账销号,限期整改到位。短时间内确实难以整改的,制定安全度汛方案,落实汛期安全防范措施。(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四)做好预案修订和应急演练。尽快细化完善应对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和水库、河道、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专项方案,制定部门行业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针对一线抢险救灾、人员撤退转移、物资储备调运、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重要环节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抢险、队伍联动等多种形式的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磨合机制、锻炼队伍,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预案,确保预案措施到位。(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五)强化监测预警。密切监测天气变化,综合运用各类监测手段和气象产品,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强化对水情、雨情、工情的监测分析,提升防汛防台风预警能力完善预警信息系统,依法依规、及时准确预警信息,为各项防御工作有效开展争取主动。(责任单位:区防指监测预警组)

 

(六)强化会商研判。组织气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海洋、消防等部门单位和专家做好会商研判工作。每周要进行日常会商,遇强降雨、台风等重要天气过程时,要加密会商,发生较大以上汛情、险情时,要组织紧急会商,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七)强化预警信息。紧紧围绕防汛防合风工作要求,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科普宣传,向社会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普及防汛防台风基本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防汛防台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广大市民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区防指监测预警组)

 

(八)强化人员转移安置。提前制定人员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预警信号、预警责任人、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时,全面落实避险措施,及时组织渔船、海上作业人员、陆上危险区域人员、危旧房屋和户外施工人员转移并妥善安置。(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九)强化工程调度。严守汛限水位这一红线,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行计划,遇强降雨或重大天气过程,水库要提前预泄迎洪,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病险水库和正在除险加固的水库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水库泄洪前要提前通知下游,提前组织人员有序转移。做好河道安全行洪和排涝减灾工作,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避免因调度不当造成灾害损失。要强化水库、闸坝、河湖联合调度,发挥流域内工程整体防洪功能。加强工程巡查值守,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重要天气过程要加强力量、加密巡查,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强化应急抢险救灾。区防指履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职责,遇重大汛情、险情,迅速派出专家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及时下达指令,调集队伍、物资装备,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必要时,请求部队增援;提前筹划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以备应急之需。组织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妥善安置受灾人员,同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责任单位:区防办、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一)强化部门应急联动。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在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同时,按照部门联动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工作协同和联系沟通,形成防汛防台风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二)强化超标准洪水防御。要加强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推进水库“三个责任人”从“有实”向“有能”转变,科学规范调度洪水,提高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水平。要重点关注小水库、塘坝安全度汛,特别是头顶库、串联库。要紧盯山洪灾害易发区,发挥好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突岀做好群众转移和危险区管控,全力避免群死群伤。扎实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全面落实避险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风险防范,必要时可采取停工、停课措施,及时关闭旅游景区。对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做出专项部署安排,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检查和管护,落实城区河道、低洼易涝地区、地下商场、地下车库以及地铁、下沉式立交桥等区域防洪排涝措施,确保城市安全运行。(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三)做好抢险救援队伍准备。不断加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编组,进一步充实防汛抢险救援一线队伍力量。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防汛队伍的训练和实战演练,积极开展防汛抢险业务培训,时刻保持高度战备状态,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综合救援组)

 

(十四)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储备。根据防汛抢险救灾需求,合理制定物资储备计划,健全物资储备体系,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优化储备布局,完善储备类型,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前做好物资储备更新、设备检测维护和应急调运准备,提高应急抢险救援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应急局)

 

(十五)统筹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推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按照“蓄、引、提、调并举”的原则,建设完成一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健全旱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加强旱情监测研判。完善抗旱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受旱地区用水管理调度的指导,落实节水措施,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确保重点地区和农村供水安全。(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六)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金属冶炼、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早准备、早防范,确保极端天气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科学、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责任单位: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十七)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值守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值守期间人员在岗在位,保持联络畅通。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发生汛情、险情、灾情等,按照工作权限和报送程序,及时向区防指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和通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领导、协同行动。防汛防台风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建立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防汛防台风工作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各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切实加强对防汛防台风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防汛防台风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强化工作调度和督导,整合有关资源,推动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到位。

 

(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改,做好水旱灾害及引发的次生衍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水旱灾害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并向区防指报告。

 

(三)科学调度、依法防控。注重发挥专家组技术支撑作用,规范决策程序,实施科学决策。尊重防汛防台风工作客观规律,统筹抓好水灾防范和水资源利用,实施精准调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依靠法律手段树立制度权威,完善责任追究和违法处罚程序,严格落实应急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防汛风险评估篇(5)

一、抓责任制落实

在接到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后,我局立即行动,分别在6月12日和26日,先后下发了谷汛办[2020]13号《关于做好当前强降雨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和谷汛办[2020]13号《关于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通知文件,一是落实防汛指挥机构,各乡镇(开发区)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强降雨期间到岗到位,坚守一线;二是落实工程管理人员,要求水库、电站、堤防工程“四种责任人”到岗到位,开展巡查;三是落实山洪灾害防御“五组一队”、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四是落实灾情统计、信息上报人员;五是进一步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责任人;六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正常运行。

二、开展风险灾害会商研判

6月23日,县应急管理局协调县气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召开了汛期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研判会商会议,针对近期的强降雨形势,对可能呈现多发的灾害态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查险排患

县应急局联合县水利局对全县87座水库、水电站,泵站、涵闸、堤防及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和全县蓄水保水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和抽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以谷汛办[2020]9号文件下发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从7月开始,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应急局、县水利局将联合对各地、各单位的防汛抗旱工作和隐患整改工作进行督办。

四、落实预案编修

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汛工作贵在预防。今年我们对《谷城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行了修编,目前,正在征求各单位意见。同时,对水库、电站、在建工程要求全面落实《防洪抢险预案》、《防洪应急度汛预案》、《在建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电站汛期防洪调度运用计划(方案)》等各类预案修编工作。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报送上级审查批准,并在汛期正式执行。以确保各类预案的法定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五、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落实,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为确保灾害来临时,抢险物资和队伍能及时到位,县应急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落实好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凡有防汛物资储备任务的单位,必须确保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特别是有水库、堤防等防汛任务的单位,砂石、卵石、编织袋、彩条布等必须物资,必须储备到位,确保在出现险情时2小时内物资能调得出,用得上。同时,要求各乡镇(区)、各部门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要时刻待命,根据降雨情况,对重点、薄弱部位做好应急抢险力量的预置布防。

六、抓好城市内涝灾害防范

县应急管理局积极协调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城区内涝防御方案,落实应急排涝力量,加强地下城在建工程、隧洞、低洼地带等易涝部位应急管控,确保城区防洪安全。

七、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和群众防灾避灾意识,熟悉抢险救灾要领和群众转移避险流程,提高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能力,今年县应急局联合县水利局对8个乡镇开展了培训和演练推演,参加的人员共计843人次。

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提高群众防御洪水灾害和躲灾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级应急指战员应对洪水灾害、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县应急管理局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周密细致安排, 7月27日上午,在汉江流域格垒嘴段渡口码头1公里处开展了谷城县2020年度防汛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活动。此次演练围绕练指挥、练协同、练队伍、练保障四个重点,探索完善军地协同联运机制,检验评估防汛应急预案,全面检验各类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协调联动能力、抢险实战能力、综合保障能力。

八、做好灾情核查上报工作

防汛风险评估篇(6)

安全可靠性是煤矿工程中最为人注意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工程试验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编制应急预案是当前煤矿工程中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下面就以新疆涝坝湾煤矿副平硐工程为例对工程试验中的风险评估以及应急方案展开分析。

1 工程试验中的风险评估

1.1 机械拼装、调试工作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在接卸拼装过程中,由于接卸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工作人员的失误会导致机械无法正常运转的风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设备拼装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2)设备在进场前保证质量完好、无缺陷、能够正常运转,运输中注意设备的保护,防止磕碰。

1.2 龙门吊的安装、调试工作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龙门吊在安装过程中轨道铺设未达标、位置不准确;在龙门吊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专业、指挥不恰当等都是风险因子,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设备拼装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2)设备在进场前保证质量完好、无缺陷、能够正常运转,运输中注意设备的保护,防止磕碰。(3)在设备安装、调试时全过程监控,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1.3 复合式硬岩掘进机始发、掘进以及出洞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复合式硬岩掘进机作为一种大型的施工机械,在其始发、掘进以及出洞的过程中会拥有很多风险因子,比如洞口密封失效、基座安装不合适、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等都是风险因子,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洞门密封圈安装要准确,在盾构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防止盾构刀盘的周边刀割伤橡胶密封圈;密封圈可涂牛油增加性;洞门的扇形钢板要及时调整,改善密封圈的受力状况;(2)对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以满足出洞时盾构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要求;(3)详细了解地质状况,根据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2 工程试验中的应急预案

2.1 应急处理流程

工程试验中的应急预案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应急方法和措施

2.2.1 掘进机机前方塌方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塌方,保护好现场。对塌方区域人员进行疏散,并派纠察进行维持,就发生塌方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如在开仓时发生塌方现象,人员立即从土仓里撤出,关仓并恢复推进。掘进机机必须连续推进,以短时间内通过塌方区域,在掘进机机尾部通过塌方区时必须超量注浆,以补充塌方造成的土体空隙。严格控制掘进机姿态,选择正确合适的推进参数。

2.2.2 工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首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和蔓延。(2)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必须建立和健全紧急救援职责;根据事故紧急救援领导职责及职责分解,本工程救援措施第一责任人为项目生产副经理;其他管理人员为救援队伍必须配合人员。(3)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可根据受伤部位送专科及特色医院,本施工项目应由的工伤事故急救特色医院清单,以备急用。食物中毒视情况立即报告卫生部门;火灾立即报告消防部门;水灾立即通知水利专管部门。(4)根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立即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做好人员疏散工作。(5)查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6)根据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2.3 消防应急处理措施

(1)施工现场及井下必须配备应急灯,专人负责保管,检修保持良好状态。(2)一旦发生火警由当班施工负责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积极扑救,及时向领导汇报和向119报警。(3)在分工各就各位的基础上,对易燃部位加强控制,防止蔓延。

2.2.4 防汛防雪应急处理措施

工程在汛情期间,必须加强重点部位巡视检查,确保重点部位及其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一旦工地或周围发生积水情况,在半个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1个小时)防汛防雪值班人员必须赶到现场进行排水抢险。在对重点部位重点监控的同时,也要对其它一般部位进行强化管理,首先确保每个施工点要有专人负责防汛、防台工作,并确保防汛防台设备完好,同时要求每一个施工点建立巡视制度,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马上向项目部及项经部防汛防台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制定对策后付诸实施。

综上所述,在工程试验中开展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汛风险评估篇(7)

中图分类号: U698.91 文献标识码: A

一、金山区概况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位于东经120°59′~121°27′,北纬30°42′~30°57′。南濒杭州湾,北连青浦区和松江区,东邻奉贤区,西接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金山区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368公里。

金山区属亚热带季风地区,夏季常有旱、涝、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雨期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3%。常年平均气温15.5C,金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2.8毫米,降水天数135.3天。

二、金山区防汛能力现状

(一)工程体系

1、内河工程现状

金山区河网水系为黄浦江上游支流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全区河网分别属于浦南东片、浦南西片两大水利控制片,浦南东片属黄浦江干流段水系,骨干河道以南北向为主,浦南西片属黄浦江上游水系,骨干河道以东西向为主。

区域境内共有河道1953条段(其中1条为名录外水体,即全区所有不受潮汐影响的沟浜渠的总和),总长2453.3km,河网密度为4.19km/km2。其中市级河道堤防总长度64.891公里,均建有硬质护岸;区级河道堤防总长度537.901公里,以浆砌块石重力式及土堤为主,分别为占30%和60%,其它护岸形式占10%;镇级河道堤防1133.608公里,主要以土堤为主,占83.23%;村级河道堤防3074.672公里,土堤占90.17%,仅有8.77%的村级河道建有护岸,且多以木桩生态式护岸为主。

2、海塘工程现状

金山区海塘地处上海市西南端,西接浙江平湖金丝娘桥,东与奉贤双缺相连,全长23.368km,其中一线海塘公用岸段长4.31km,专用岸段长19.058km。塘顶高程最低为7.7米,最高为11米。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典型的弧形海岸,历史上就有风大浪急著称,从而造成海岸变迁大,岸线弯曲多变。作为防汛一线的重点海塘,现已达到了抵御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的有5.747km,抵御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的有13.311km,抵御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台风的有4.31km,丁坝5.328km,顺坝23.114km。

海塘属性 长度(km) 防御标准

公用岸段 4.31 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台风

专用岸段 石化企业 10.109 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上海化工区 3.202 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5.747 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

合 计 23.368

图1 金山区一线海塘统计分析图表

3、圩区工程现状

全区地势为南高北低,地面自东南至西北呈倾斜。东南地面高程4.0~4.5m左右,占总面积33%,中部在3.6~4.0m之间,占总面积29%,西北部多在3.5m以下,占总面积38%,其中3.2m以下低洼地近5万亩,最低处在2.5m以下,对于部分低洼地区通过圩区建设来保障防洪除涝安全。目前,全区共有圩区32个,排涝泵站共计218座,总装机流量344.32m3/s,总装机功率14695kw。农村圩区水闸400座,其中套闸66座。

4、市政排水现状

全区共有排水泵站10座,总装机流量124.58 m3/s,总装机功率11949.5kw,主要分布在石化、漕泾地区,其余地区均为自流式排水。

城镇化地区市政排水采用城市排水标准1年一遇1小时降雨强度36毫米。

(二)非工程体系

1、组织机构

金山区已建立了以区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镇(街道、工业区)防汛领导小组为核心,区、镇(街道、工业区)两级防汛防台预案为支撑的防汛组织指挥系统。区、镇(街道、工业区)两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划内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金山区防汛指挥成员单位有25个,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区水务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人民政府副主任和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担任,21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指挥。在汛期,依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防汛工作。

金山区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副局长(副处级)兼任,属于正科级事业编制单位,实际办公人员为6名。

金山区所辖的9镇、1街道、1工业区均设有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共有140人从事防汛管理工作,其中专职7人,兼职133人。

2、管理制度

防汛责任制按照“块块负总责,条条负主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人人都有责” 等四个层次的关系,将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在发生防汛责任事故时,依据《防洪法》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等法律法规,将严肃追查失职部门、单位和人员的相关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3、信息化建设

目前,金山区共有视频会商系统、全球眼远程视频监视系统以及防汛决策辅助系统(水情自动采集子系统)等三大信息系统。三大系统的使用,实现了远程视频会商,提高了辖区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了我区的防汛指挥决策水平。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部署防汛抗灾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为防灾、抗灾、救灾争取了时间,从而达到了有效地防御风暴潮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图2 金山区防汛综合数据库结构图

4、应急预案

区防汛办每年汛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根据上一年防汛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编制修订《金山区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和相应分预案,同时,指导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及专业单位制订完善防汛预案,并督促相关专业抢险单位开展防汛演练,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区有1个防汛防台总预案、11个街镇(金山工业区)分预案、23个专项预案和1个人员转移子预案。

5、防汛应急能力

区防汛指挥部拥有1支20人的防汛防台应急抢险专家队伍,供水、电信、电力、排水、公路、绿化等在内的10支共计1004人的专业抢险队伍。市、区二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总价值达360多万元。

金山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共有91支共计2342人的镇级防汛抢险队伍。镇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包括水泵、编织袋、铁锹、雨衣、照明灯具等,总价值达216.4万元。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措施方面

1、一线海塘

一线海塘外抵御堤外风浪的保滩工程仍显不足。受近年台风影响,一线海塘部分丁坝出现坡面、坡脚,护面勾缝脱落以及翼形体被吹散等情况,严重影响着防汛安全。另外,戚家墩至龙泉港出海闸段为单塘,外侧保滩工程抵御风浪的能力仍显不足;城市沙滩前沿滩地较低,基本在-3m线以下,而且深槽距大堤较近。应采取必要措施全面提升海塘的防御标准,以确保海塘正常运行。

2、内河堤防

浦南西片泄洪通道防汛墙存在安全隐患。浦南西片掘石港、胥浦塘、秀州塘等18条骨干河道既是杭嘉湖地区洪水下泄通道,又是上海通往浙江重要航道。两侧防汛墙大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改造,墙体结构现已老化,地面普遍沉降,船只碰撞损坏,墙后土堤不达标,已远远不能达到原来设计要求(五十年一遇3.86米),再加上上游工情、水情变化,河床滩地冲刷严重,防汛墙难以承受长时间高潮位浸泡和风浪。1211号“海葵”台风影响期间,西片防汛墙险象环生,枫泾、朱泾、廊下、吕巷镇堤防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漫堤,潮里泾出现30米塌方缺口。全区32个圩区的泵闸,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的为9个,占30%。按照金山区委发文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本区圩区要全部达标,任务还很艰巨。

3、城镇排水

城镇排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区部分住宅小区由于内部排水不畅、与市政管网连接口径不相配、防渗措施不到位以及雨水管口径过小等原因,一遇强降雨就会有较为严重的积水情况发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

4、其他

部分公共、民用设施存在防汛隐患。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防汛隐患。诸如:行道树距离电线较近,容易诱发树木倒伏压断电缆的险情;居民、企业违规安装彩钢板,容易诱发彩钢板被风吹起切断电缆的险情;河道两岸绿化树木在台风的吹动下,容易形成杠杆,撬动护岸,从而导致堤防坍塌的险情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设施在汛期台风暴雨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险情,值得我们注意。

(二)非工程措施方面

1、组织机构

目前,从人员配置上来说,区、镇两级防汛办的防汛专业技术人员缺失较严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防汛办往往为汛期临时组建,防汛专职人员奇缺。防汛工作的重点在“防”,也就是在汛前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来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不是到了汛期“搭班凑人,哪漏堵哪”。由于专职人员的缺失,导致汛前并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防汛准备工作,导致了防汛管理不能做到常态化运作,严重影响着防汛工作的连续性,大大降低了防汛工作的效率。

2、防汛预案

防汛预案的编制旨在汛期发生突发险情时能更好的指导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防汛责任单位存在着预案编制“浮于形式,留于表面”的现象,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发生重大险情时,预案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3、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整改贯穿整个汛期”是防汛工作一项极为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防汛责任单位存在着麻痹大意的错误思想,认为隐患排查是在汛前的工作。殊不知,在汛期中由于台风暴雨的侵袭会产生许多新的隐患,当隐患转变为灾情就为时已晚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工程措施方面

1、进一步提升海塘的防御标准。

海塘作为我区防御台风海浪的重点,应通过各种工程及养护措施,针对寻其中所发现的各类险情,根据轻重缓急,分批次提升一线海塘的防御能力。按照规划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一线海塘全部建设成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台风防御标准的达标海塘。

2、进一步提升堤防建设与管理水平。

针对我区浦南西片地势低洼,防汛墙老化、沉降破损严重等现象,根据区域规划,加快推进金山区浦南西片泄洪通道堤防应急加固工程等堤防加固项目,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的防御标准。

同时,针对我区断头浜众多,排水不畅等情况。积极推进浦南东片骨干河道如张泾河、中运河、红旗港等综合整治,打破我区浦南东片西水东排的瓶颈,解决好洪水通道的水土流失问题,发挥好龙泉港出海闸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河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坚决杜绝擅自填堵河道现象,争取在“十二五”末水面率达到8%。

3、进一步加快城镇排水设施建设。

应进一步重视并支持排水设施改建和管理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城镇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城镇排水专业规划编制排水设施建设计划,结合往年易积水小区现状,对旧的城镇排水管网要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改造。

同时,排水设施新建和改造,都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完工后应由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防汛办组织严格的竣工验收。

(二)非工程措施方面

1、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发挥区、镇两级防汛办的职能,应进一步理顺体制。通过引进人才、社会招聘等方式,保证各防汛责任单位专职工作人员的数量及业务素质,使得防汛工作走上常态化、专业化管理之路。

2、进一步提升防汛预案的可操作性。

防汛责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提升防汛责任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实际出发,编制修订好防汛预案及各专项预案,进一步提升预案的可操作性。

3、进一步完善防汛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机制。

进一步完善防汛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应将防汛检查贯穿于全年防汛工作中。对重要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应加强监管,不定期开展防汛安全专项检查;对海塘、防汛墙、区域排涝控制性泵闸、城镇雨水排水系统等水务设施加强日常检查和抽查,强化动态管理,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应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程检查,确保确保整改到位。

4、进一步推进综合治理步伐。

防汛工作重在综合治理,当前在综合治理方面需解决好三块的问题。一是水的问题。治水之本在于疏,相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开展河道清障,给行洪找好去处,确保汛期水畅其流,行洪无碍。二是治的问题。集中对浦南西片18条重点泄洪通到开展摸底排查,重新梳理,对已经治理好的河道,应做好防汛巩固工作;对还没有治理的河道,应列入计划,倒排时间,分步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管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设障、谁清除”原则,各责任单位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防汛意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5、进一步提高防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可在传统的防汛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防汛能力评估、防汛科研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防汛管理的水平。

防汛能力评估可遵循全面评估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各负其责与协同配合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判相结合、查找问题与提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海塘防汛墙、区域除涝、城镇排水系统、城镇道路下立交、城镇民防工程和防汛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开展专项调查评估。

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研究机构联合,吸纳先进的学术理论,针对我区的防汛薄弱环节,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一些科研项目,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剖析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防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防汛风险评估篇(8)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单位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凡是工作不到位或有重大险情不立即停产撤人而引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切实做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无隐患。认真做好建筑施工、电力设备、危险化学品和仓库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间、职工宿舍、食堂、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特别要做好防渍涝、防雷电以及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完备有效和疏散通道畅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和储存区(仓库)的防水、防霉工作,对遇湿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气体的原材料和产品,要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潮措施,严防发生各类爆炸、泄露、中毒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防汛风险评估篇(9)

(一)全地质灾害现状与特征x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咸水入侵、砂土液化和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形成的大面积降落漏斗三种地质灾害,三种灾害的特征是隐蔽性强,不易被人们重视和发现。年未发生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类型及威胁对象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6—8月)降水多且集中,气温高。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一般为6月到9月的汛期。由于雨季土壤含水量增大,容易诱发砂土液化。在砂土液化区内,地震、人工振动(如车辆高速行驶、桩机的振动施工及其它高能振动)、汛期高水位的湍流,都会产生液化的后果,引起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地面开裂、建筑物倾斜、道路塌方、河堤管涌等。因此,在地区应特别注意加强对砂土液化灾害的监测与防治。

二、年全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年春季(3—5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季降水量为90—110毫米(历年值为97.3毫米),雨量分布不均。预计季平均气温偏高,为9.6—10.0℃(历年值为9.2℃),但回暖不稳定,季内可能有阶段性低温。

预计年夏季降水量总趋势为正常偏少,平均气温总趋势为正常偏高。

三、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重点预防区为:京—沈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秦—沈铁路、沟—海铁路两侧,海岸防潮堤。在防汛期间,这些地段重型车辆要减速行驶,周围要避免进行震动施工,防止因高能震动所引发的砂土液化对公路造成的破坏。在汛期,必须对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随着城化水平的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增多,重要建设工程和地下空间的开发等,都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

四、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责任

国土资源部门要与气象、建设、水利、交通、铁路、旅游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对本地区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切实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风景名胜旅游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预测、预警和预报;加强工程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督促建设施工单位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二)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各县(区)在总结上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排查,划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确定本年度重点监测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对重点防护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将防护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须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汛期是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坚持值班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保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向上级报告。

2.坚持“三查”制度

各县(区)必须建立“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汛前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基本情况,对潜在危害要提出防治措施;汛期对重点地区、危险区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重点检查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汛后进行核查,了解防治措施完成情况及新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和数量,造成的损失情况等。

3.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制度

为及时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制度。

(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各县(区)要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公布值班电话,做到值班人员到位,不漏岗,不误时。

(2)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和报告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地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快速处置程序》(国土资厅发〔〕号)和《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办发〔〕号)规定,迅速将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上报国土资源局。

(3)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汛期前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复查与总结相结合,准确掌握区内地质灾害的动态情况,主动避灾抗灾,各地应急指挥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地质灾害灾情举报奖励制度,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发现灾情及时报告,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乡镇要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的范围内(村、社区或广场)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和增强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警示及治理

对于经勘查查证确需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要落实治理资金,实施有效的治理。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要由各地方政府承担治理责任;对人为因素引发的,按照“谁引发,谁负责”原则,依法告知并敦促责任人及时治理。同时,各地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防范,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避免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任何损失。

(五)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各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密切配合,尽早安排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要在年汛期,对所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正式。在加强对由降雨为主要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气象预报预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监测功能,提高对人为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监控力度,使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政府及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部署防灾工作。

(六)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使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和险点应急工程治理正常进行,尤其搞好重要灾害危险点监测标志和警示标志的制作和安装。各(县)区在安排年度防汛经费时,要明确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具体经费数额,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七)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做好本辖区群策群防工作部署,发挥基层国土所的作用,落实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高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的防灾能力,使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真正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控制源头,依法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防汛风险评估篇(10)

【正文】

2021年应急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以来,**县应急管理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2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风险防控,严守安全底线

今年来,围绕防控事故总目标,全局上下以安全生产三项重点工作(行政执法、安全监管信息化、事故调查处理)为抓手,坚持十天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看数据,论实绩,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坚持县乡联动,持续开展专项检查、综合督查、暗访暗查和督查巡查。截止目前,全县安全生产督查检查企业数、隐患排查整治数、事前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数等指标在全市各县区分别处于前三位。

1、加强安全生产统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每季度召开安委会统筹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2、落实上级督查考核隐患整改。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办2020年重点行业领域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明查暗访通报问题,举一反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措施并落实;对于市安委会检查涉及的27项隐患问题均督促整改到位。

3、稳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县“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度集中攻坚实施方案》《关于对标对表做好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的通知》,对各专题、专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形成工作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今年元月至10月31日,共排查隐患3483处,其中一般隐患3741处,已整改3242处,重大隐患3处(非煤矿山、消防),已整改3处。各部门共组织成立检查组454个,督导次数631次,检查单位2559家,督导问题2020个,行政处罚59次,责令停产整顿4家,暂扣吊销证照企业3家,关闭取缔13家,约谈警示196家,联合惩戒2家。印发工作简报5期,召开专项整治工作组会议12次,召开专项整治联络员会议4次。

4、强化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按照“强责任、严执法、重预防”的要求,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铸造、烟花爆竹、规模工贸企业以及近三年来发生亡人事故的70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重点检查、一般检查和专项检查,其中重点检查单位占74.3%,一般检查占25.7%。1-10月份以来,全局累计执法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62家,发现安全隐患826个,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59份;对32家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进行立案查处,对30家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进行事前处罚,处罚款38.45万元,执缴事故罚款79.18万元。

对与儿街、漫水河镇等8个乡镇安监所发放安全生产执法装备并开展委托执法业务培训和手把手教学,其中衡山镇已对1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立案调查并处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5、加强重点时段调度督查。加强对雨雪冰冻天气、清明、五一、汛期、中秋国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预警信息,开展暗查暗访,现场提出存在的隐患问题并要求立即整改到位。

6、严格事故查处和追究。今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全市八县区处于第六位(逆向指标),受到市安委办充分肯定。县应急局共牵头组织调查事故3起(**县老范百货“3.2”物体打击事故、安徽省一帆电力建设有限公司“3.13”触电事故、**县向阳农家乐“4.20”高坠事故),其中**县老范百货“3.2”物体打击事故、安徽省一帆电力建设有限公司“3.13”触电事故已结案,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处理全部落实到位,**县向阳农家乐“4.20”高坠事故已经县政府,相关责任人员处理目前正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中。同时,按时有序推进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效果评估。

7、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开展了第20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宣贯《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组织参加全省应急行业职业竞赛、举办了2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共130人参加。相继召开了乡镇委托执法业务培训会、新《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培训会,累计参训人员达200人次,打通“安全监管执法最后一公里”。

(二)以人为本,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1、提升震害防御能力。投入资金84万元,顺利实施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投入资金23万元,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工作任务;正在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积极应对“5.24”佛子岭水库水面浑浊宏观异常,切实加强观测和研判,并做好防范措施,配合省市地震局开展90天宏观异常核查、排除工作,稳妥应对**1.5级以上小震。全面完成房屋设施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全县共有172名采集员参与信息采集工作,共采集有效信息1530条。多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5月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原创作品《防震减灾拍手歌》由省科技厅评为“2020年度科普微视频优秀作品”二等奖。

2、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全力保障防汛物资。严格按照《国家防汛抗旱物资定额》要求,及时核查防汛物资器材储备情况,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目前,县防汛仓库共配置10人座冲锋舟12艘,储备防汛木桩800根、钢管2吨、编织袋9万条、铅丝网格编笼1300个、钢丝网兜400个、铅丝1.2吨、土工布4000平方米以及近200万元的抗旱机械和救生装备。二是落实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了22人的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14支部门防汛抢险队伍、633人的乡镇防汛抢险队伍、县消防救援大队16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县人武部120人的应急救援民兵加强连、蓝天救援队22人的**行动组、县应急局2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三是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开展了2021年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以“练队伍、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为主题的2021年**县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演练,**县应急局、下符桥镇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县立荣石料厂边坡坍塌事故应急演练等多项演练活动,辖区内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或灾害应急演练共33场,参与人数5500人次。

3、扎实做好防汛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汛前检查。组成6个汛前检查工作组,开展汛前督查工作,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47处,限期整改到位。二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印发了《关于调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岗位职责分工的通知》,同时,建立了防汛网格化包保责任制度,落实了县四个班子领导(县处级21人)、76个县直单位144人、镇村干部709人的防御山洪灾害网格化包保责任人,共排查确定了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区域内963户3312名群众。三是完善各项制度预案。编制**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五个预案,完成全县16个乡镇的防汛应急预案、144个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及113座小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三是有效防范台风“烟花”。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预警11次、地质灾害预警13次、拨打预警电话200余次、发送预警短信22万余人次,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

4、抓实森林防灭火工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培训防灭火技能,参加全省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战术比武。开展“六安﹡黄冈”毗邻区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在防火期到来前,到各乡镇检查防火物资和队伍,督促乡镇确定10人的救援队伍(其中5人专职、5人兼职)。

5、推进综合减灾工作。做好疫情期间应急和物资保障工作,购买4万只口罩、2000瓶免洗手凝胶、2000瓶酒精消毒液喷雾、扩音喇叭等分发到乡镇,用于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我县虽然没有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但救灾工作仍然按照年初总体工作安排有效开展。一是完成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并在全省普查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推广。二是继续组织开展了农村住房保险工作,为全县82223户农村群众投保了住房保险,政府为群众全额缴纳农房保险费131.5568万元。三是广泛开展了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日,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抓好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布置开展岁末年初、春季、高温、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暗查暗访,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构建风险管控“六项机制”。

上一篇: 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下一篇: 无形资产成本法评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