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4 16:29:11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1)

引 言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单一的综合百货公司渐渐被多种业态综合的shoppingmall所替代,人们在购物中心所消费的已经远远不是商品,更多的是多样化的体验。发展商的利益不仅体现于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同时有义务为城市创建极具社会人文价值的活动空间,延续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在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下,达到互动共生的最高境界。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综合了商业、住宅以及办公等不同功能,规模大,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但在整体观的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现已建成了具有高档商业、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商业综合体,占据了当地市场的至高点,振兴了当地商业建筑的文化品味,为该城市树立了新型商业标杆。

1 项目概况和简介

衡阳市地处湘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5~18.1℃之间,当地雨量丰富,每年4~9月为雨季。本项目为不规则的L形地块,南面长约87m,北面长约214m;东面长约186m,西面长约86m,雄踞旧城区与开发区连接咽喉,占据了衡阳市的重要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地块北接莲湖广场和解放大道,东南毗邻岳屏广场及岳屏公园,南有具有优美的景观环境的天马山,西临城市南北干道蒸湘南路。地块位于衡阳新老城区交界处,由于人流汇集而形成浓郁的商业气氛,其东侧与著名的传统商业步行街苏眼井路相通,是延续新旧商业区的重要区域。

项目分为商业、住宅、办公楼三个部分,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裙楼为五层商业,六层为架空层,以上为住宅、办公塔楼,各塔楼均设独立出入口。住宅塔楼7~30层,办公楼塔楼1~27层,塔楼建筑总高度99.0m。

总用地面积:37559m2,建筑占地面积:23126m2,总建筑面积:271097m2,地下建筑面积:46518m2,地上建筑面积:224579m2。商业裙楼面积(1~5层):75922m2,为百货、餐饮娱乐、电影院等功能;住宅建筑面积:112428m2,办公楼建筑面积:38130m2,容积率:6.0,建筑基底面积:18024m2,建筑密度:48%,绿地率:35%,小汽车停车:地下车库958辆,地上路边临时停车42辆。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87080m2,其中:地下三层:22283m2,地下三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23352m2,为车库及人防,地下一层:24921m2,为家乐福超市及商业。结构形式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设计范围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各种灭火设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见图1)

2 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的规划和建筑理念

2.1 规划结构――三点一景观轴一核心的规划结构

以天马山为核心,西侧设置办公楼、北侧为集中商业及景观商业街、东侧为住宅及配套设施,三部分各自相对独立,又能在景观形态上形成互动。沿街建立三个主要商业节点,分别位于两个主要街角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以及与苏眼井路衔接的位置,辐射到主要沿街面的人流活动范围;由东至西围绕山体设计了一条景观商业轴,连接主干道交口与传统商业步行街,吸引人流进入商业内部,提升商业内部空间的价值。

2.2 规划思路

(1)依山就势,将自然生态的天马山山体以原始的方式展现给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居于山体的两侧,为城市提供开扬的空间。商场的空间设计以山体为焦点,建立若干通向山体的交通与视线通道,结合商业街的景观,形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动,建筑形体内低外高,在不同的标高形成各个观景平台,将山景最大限度的辐射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空间。

(2)充分利用周边的城市界面,除入口处适当设计集散广场,大部分沿街面设计小单位精品店,充分借用城市的商业气氛提升商铺价值,另外在商业内街的设计上,体现商铺最大化的指导思想,充分增加商铺可售面积,并在沿山体一侧设置景观化商铺。

(3)根据对用地价值的判断,整个规划的核心是对天马山的利用,将商业空间充分的景观化,使之成为本项目与众不同的特征。

2.3 景观轴

景观轴线是由天马山向周边建筑空间放射状辐射的自然轴、与商业内街弧形的广场空间人文轴相交织而成。在各个交点处放大了的空间形成自然且人性化的中庭空间,使人在匆忙中享受到宜人的阳光,拥有一块难得的喘息之地。在与室外贯通的首层休闲空间里,植栽与中心广场的树林、建筑、弧形走廊相映成趣,形成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增强了顾客购物过程中的情趣。天马山山体公园景观经过人工化的修整,使之不仅具有观赏效果,而更多地成为休闲活动的场所,增强景观的利用价值,创造了多样化的开放空间。(见图2)

3 建筑单体性与建筑整体性

(1)商业占据地块主要位置,基本占满了所有可利用面积,天马山为创造更良好的商业环境,主体建筑规划布置结构以室内步行街为线,阳光中庭为中心,在地块南部,与天马山结合处,设有特色商业步行街,在形态上使建筑依就山势巧妙布置。

(2)天马山西侧的办公楼、景观商业街、东侧的住宅及配套设施,三部分各自相对独立,又能在景观形态上形成互动。住宅的布局独立,内部封闭管理;具有相对完整的内环境,闹中取静。住宅设计遵循景观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景观最优处设计了一梯三户的大户型,充分利用了天马山景观。户型设计引入如入户花园、开敞式电梯厅、底层豪华入户大堂等先进理念。

(3)立面造型。通过中庭空间的斜面天窗,中央步行街的玻璃飘顶等细节的精巧设计,体现了动感、创新和活力。商业表皮材料大量选取环保、高技、时尚的现代产品,不同质感的金属面材、穿孔板、玻璃、钢构架相互冲击,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广告效果。局部建筑语言提供与众不同的造型意向,与不同形态的玻璃体构成动感十足的形体意向。办公楼等塔楼主体造型以竖向线条为主,体现建筑挺拔、向上的形象,外墙材料以玻璃幕墙为主,表达纯净、透明的效果。(见图3)

4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设计理念

4.1 利用生态环境整体化设计内外两条商业动线的结合

大空间商业布局考虑多种经营模式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单一的空间模式,增强内外空间之间的互动,如何引导外部人群进入建筑群聚集人气,是提升该商业建筑空间价值的首要问题。

本项目将动线分解成内外两条,外部的动线延续城市的步行道,而内部的动线则从商业休闲气氛、庭院设置等结合商业街景观、溜冰场、中庭等各个方面激发人群的兴趣K创造停留的可能性。内外动线之间也实现了自由的沟通,将整个区域的商业空间城市的步道系统融为整体,为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提供了条件,从而使这个地块成为城市环境中具有活力的场所。外部的动线通过小体量商业的屋顶平台与天马山公园的巧妙组合,将商业购物休闲的人流引入天马山山体公园,不仅扩大了商业购物休闲空间,还增加了商业中心的购物附加值。

4.2 业态分布

大型商业综合体很难用一两种简单的模式来满足当今商业项目的需求,本项目采用首层商业临街店铺形态,二,三,四,五层为大空间购物娱乐中心的形式和中型专门店或其他餐饮娱乐等进行组合,充分结合这多种商业业态模式的优点。把以单元式组合商铺和专营店方式的灵活多变,和还拥有贯通几层的主力旗舰店的吸引力的排列组合和布局技巧,基于人们的购物流线分析设计出室内主动线中的商业价值。中庭和主动线两边多排列小型单元,需要时可灵活扩展成中、大型单元以利于出租。建筑端部是商业价值最高的地方,设计为大型集中商业和旗舰店,入口展示空间与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主力精品店。超市设置于地下一层,通过交通体与共享空间与地面商业街形成互动,并设置部分商铺发挥主力超市的品牌拉动作用。同时沿天马山设计了有特色的景观室外商业街,与山体景观休闲平台形成良好的互动,延伸商业活动,提升潜在的商业价值,使商业空间体现趣味性与戏剧性,为消费人群创造印象深刻的购物休闲体验。

5 结束语

总之,湖南衡阳宇元・万向城从规划开始就把建筑和环境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设计,将其看成为一个完整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来做系统化的设计。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为当地著名的一个“一站式”的商业购物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了集展览、节日庆祝、购物及餐饮设施、居住、工作多种行为的场所。居住、工作与商业活动不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变成了密不可分的生活因素,可以预见在新型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理念中,生态景观作为项目的重要的构成元素,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园沁.《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之路》.《山西建筑》,2009年10月.

[2]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1988年版.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2)

Abstract: When plan and design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it should consider the surrounding population scale, business scale, business circle analysis, business types of operat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and space and city, and the design subject.

Key words: commercial scale; type of operation; traffic, subject

中图分类号 : F540.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业地产是地产与商业的结合。应该说地产开发满足商业的需求,是一种无缝的结合,也就是说,地产开发要满足商业需求,是商业与地产开发的无缝结合,可以说从选址、商业定位、业态组合、招商推广、工程管理,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结合。设计中必须全面的考虑以上的所有因素。提出以下几个切入点供参考。

人口规模、区位、商业体量

项目所在城市的人口规模,所处区位及计划开发的商业体量,是决定这个项目成败命运的先期条件。

首先,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城区人口规模的区间划定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我们姑且细分为15万以下、15—50万、50—100万、100—200万、200—500万、500万以上,这个细分实际上已经将城市分级,从镇、县城、小型地市、中型地市、大型地市、省会城市到跨省域城市、到国际城市了。人口多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某些事务和商业形态。比如家乐福标准店(15000㎡)肯定不会开在十五万人以下的地方;五十万人城区的地方不容易形成二个商业中心。

第二点是项目所在的区位,可概分为市中心核心区、市中心区域、中心区边缘、城乡结合部、郊区交通结点、郊区住宅区等。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可以观察到区位的差异所产生的业种业态上的差异,例如大型建材类通常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百货公司几乎都在市中心核心区,大型超市则在住宅密集区等等。

将这两点得到的信息合在一起纵向分析,很快地整个项目的轮廓就清晰起来,绝大多数的项目都可如此观之。

商圈分析

商业是靠消费者来消费而营运下去的,主要消费者从哪里来?用什么方式到达?由足够的消费者所构成一定的地理范围,可称作“商圈”。具体的商圈形态一般可分为: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办公区及混合区。

商业区——商业行业集中区,其特点为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费习性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

住宅区——该区户数多,至少须有1000户以上。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者群稳定,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办公区——该区为办公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食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等。

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商办混合等等。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而关于商圈的分析主要是从商圈内人口特征、竞争关系及商圈内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去分析。

看竞争分析。在商圈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现有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劣势,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

商圈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圈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会增长;如果商圈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发生相应波动;如果商圈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开业。

商业种类业态分析

人的商业活动离不开“衣食住行乐育”。业种基本上是以上述六种衍生出来的主要种类。业种从使用上可分为消费品类和再生产品类;从购买习惯上可分为日常用品类、选购品类及专用品类,其特点:

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

商业建筑中的交通动线及空间形式

商业建筑空间的价值及其提升由诸多因素决定,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商业空间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能够吸引充沛的人流并使其在此区域停留。对于既定商业地块来说,充沛的人流来自于对商业建筑空间交通系统动线的有效组织和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结合。而人群驻留的因素则更复杂一些,文化氛围、感官吸引、甚至空间规模或细微的小品处理都有可能成为人们驻留的因素。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对于如何建构规划商业地块的交通系统,形成有效的购物流线往往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系统地分析地块对本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产生的行为模式,并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从而发掘出规划设计的切入点和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空间动线,进而达到提升该商业建筑空间价值的目的。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的交通行为模式被功能细化的城市交通道路系统所限。如果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商业建筑空间有机地结合往往能为商业空间的增值提供必要的条件。

购物流线是体现商业建筑空间价值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制定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考虑。总结起来,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应同时满足业主和商家的商业空间、消费者的消费休闲行为以及商业空间对区域环境的社会贡献三方面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项目要求合理的空间形式,一般可采用以下四种空间模式:

(1) 室内大开间。无街道,商铺间没有完全隔绝。

(2) 露天步行街。上空无顶棚,空间开敞的步行街;

(3) 回廊式步行街。步行街的两侧或一侧为回廊,步行街局部遮盖;

(4) 室内步行街。步行街在室内,完全遮盖;

商业地产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商业地产非常注重整体规划、细部处理和创新设计意识,以营造富含商业气息的高质量空间。尤其是市中心区的商业设施,与既有城市纹理息息相关,商业所带来的人潮、车流,必须巧妙地融入,或者善用既有环境的资源,形成新的特点。上海新天地是个成功的例子;圣地亚哥琥珀广场值得参考。

设计的主题、场所、印象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的概念及设计原则

1.人流动线的概念

商业建筑的人流动线是一条无形的“线”,这条“线”通常会对商业建筑空间规划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人流动线可分为外部动线和内部人流动线,外部动线是指建筑外部的街区、交通等,它可以解决人们从建筑外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到其内部之前的一系列问题;内部动线则主要考虑的是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对于客流量的影响。理论上而言,合理的内部和外部人流动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率,引导人们或有目的的或是自由漫步在商业建筑内部,从而显著提升商业建筑的营业回报。而内部人流动线主要体现在商业建筑的内部整体空间规划上,通过人流动线设计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建筑内部搭建一个划分各个功能空间的骨架,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供辨别和定位的明确的空间格局,从而来引导顾客完成购物和消费活动。

2.人流动线的规划设计原则

商业建筑内部人流动线设计,应与建筑内部的整体空间规划相结合,并遵循着以下原则:

(1)方向性与连续性:人流动线的目的在于帮助顾客判断自己在商业建筑内部的具置,因此保证人流动线的连续性是其方向性的基础,一旦丧失了连续性,便不能保证人流动线具有稳定的方向性。

(2)自由性:

商业建筑内部人流动线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并给予顾客一定的自由选择度。因为不同的顾客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特定的动线可以满足全部顾客的需求,如果采用强制性的人流动线来对顾客进行引导,甚至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基于顾客在购物时对自由度的要求,人流动性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顾客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购物中心,应在条件、管理允许的情况下为不同的消费群体设置多重浏览动线,并通过对全定型、半定性、未定型等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区分,尽可能地设置不同人流动。

(3)导向性:商业建筑人流动线规划,应在满足自由性的基础上遵循导向性原则。因商业内部功能划分负责,有些顾客第一次进入商场中难免有晕头转向的感觉,因此人流动线的导向性便至关重要,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到顾客主观感觉的不足,使人在商场中能清晰而迅速地辨别出自己所在位置和方向,并找到出入口。

(4)空间弹性:变化性:商场内部空间规划和人流动线设计,应有合理的变化,如内容过于单一或只是同类型产品的内部变化而非性质变化,则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厌烦和枯燥心理,从而缺乏继续购物的耐心。因此应当在商品内容上予以变化或者穿插变化,如在一长串的服装购物商店中穿插着一些首饰店或休息咖啡厅,用来打破单独的格局,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休息空间。

二、商业建筑整体空间与人流动线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人流动线系统徐满足建筑本身的结构要求,在建筑整体空间的垂直系统设计、大堂设计、中庭、立柱建筑、应急出口等规划基础之上完成人流动线设计。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划分、切割与组合,形成循环、连续性的商业界面,不仅可以使外部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内部空间形成循环,而且还会在商场内部空间也形成循环串联,具体来讲,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商场内人流动线以直线设计为主,而人流通道则宜采用围绕中庭的双环回型结构。通常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品都具备高租金的价值,因此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通过增加几个类似于小中庭样式的前凸或后凹空间,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视野范围内的商铺数量,从而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以及顾客到达商铺的概率。

(2)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人流动线设计要把握好点(节点空间)、线(线型空间)、面(限定空间的面)三个要素以及空间尺度。其中①节点空间是线型空间的交汇点,如城市交通中穿插的中央广场或公园,在商业建筑中线型空间的交点如中庭、主力店等,都可看做是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节点空间,通常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在动线上还可加入普通的兴趣节点,两个兴趣点的距离不宜超过250米,并且通过一定的变化来丰富动线空间,还可以提高人流动线的可识别性和导向性。②线型空间可分作水平垂直两种线,水平的“线”如室内外的走廊、天桥、步行街等;垂直的线则包括电梯、扶梯、疏散楼梯等,它们承载着顾客通行已达到各种目的的通道空间。其中,垂直的工具宜设置在人流多的区域,如出入口和节点空间,以便于有效的疏散人流,防止阻塞。自动扶梯则应布置在可见度高的空间内,它输送量大,而且人流在使用扶梯时可从高处看到各层的商铺分布,刺激消费欲望。③动线空间中的开合、动静、主从主要通过面来限定。同时,不同形式的面还可以调节空间结构,并通过面的形状、材料、色彩的变化来改善空间布局。

结语: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只有遵循合理的人流动线设计原则,把握好利用商场空间布局与商铺的合理分区,才能有效地留住顾客,提高商场的经营效益。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4)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engdu Wenshu two busines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es the design contents of Buddhist culture related, the mining busines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Buddhist buildings around, how to respect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Buddhist architecture and create commercial building value, how to realize the new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and Buddhist architectural dialogue upgrade area of city image and complete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ollowing methods: one is the creation by explor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ddhist culture, dual fusion target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Buddhism Zen and commercial; two is to create a unique "Zen" flavor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level business content,three is to build Buddhist characteristics with modern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image new and old buildings, which formed the Zen dialogue.

Keywords:Buddhist architecture; context; culture; Zen building中途分类号:TU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佛教文化与老建筑改造融合

佛教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我国宗教中延续时间最长、传播地区最广的宗教,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建筑艺术方面,如殿阁、佛塔、石窟、壁画、塑像、雕刻等等,佛教对我国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早期的佛寺建筑,大都以塔为寺院建筑的主体,而僧堂建在四周,后来,建佛殿供奉佛像,佛殿逐渐成为寺院的主体,佛塔或建在殿后,或另建塔院。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佛教建筑承载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而在城市中心区将商业建筑融入到佛教文化区,两者有机结合,却是鲜有的开发。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通过商业带动佛教文化的传播,又使佛教赋予商业特色,既保护又发展,两者兼顾形成对话,创造出新的城市禅意空间。

新老建筑的保护开发一直是现今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热点,如东京的浅草寺前有街道名为“仲见世”,在雷门通向宝藏门及正殿的一条300余米长的参道,两边聚集了约90家商店,有着大大不同于其他寺庙的独特光景;熙攘的人潮加上五花八门的商品,是逛街与来寺庙拜神进香一举两得。又比如上海的新天地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成都文殊院作为佛学出版社,峨眉朝佛的第一站,使其南侧的文殊院本案地块,即便位于商圈腹地,也无时无刻地渗透着禅宗的影响。本案设计中以佛教文化传承为起点,实现具有当代禅意文化标识性的商业综合体。在形态上以中国山水为意,通过研究佛教堂,殿,塔的衍生,与现代生活中的大型场所以及高层楼宇的类比,以及尝试塔式和殿宇立面节奏,研究比较中国佛教建筑典型要素和格局在本案场所中的可行性,将佛教文化的优秀元素重现到商业的规划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实现多角度多元素设计的禅意对话。

项目背景及概况

本项目位于四川成都市区中心地带,成都市,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

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占地90余亩,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

本案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历史文化片区,人民路以东,白云寺街以西,文殊院街以南,白家塘街以北。

本案建设总用地面积约59780平方米,其中建筑限高150米。拟建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3.8万平方米,地下1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包括住宅,商务公寓,购物中心及商业街,此外还有酒店,办公等商务功能;地下设有商业街,地下车库以及相应的设备后勤用房等,功能丰富,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形式。

建筑内容,商业业态:佛教文化下的精准融合

本项目基地紧临文殊院,文殊院不但佛教建筑特点突出,与其周边的街坊、巷等所形成的街区都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正因为文殊院建筑由多种建筑结构组成,而对不同的建筑组合研究,用以与新的发展相融合,从而达到将佛教文化元素再现传承的目的。

在佛教文化,会馆文化,空林景观和现代的商业文化等城市中心区域,多条线索穿插交融,是文殊院和文殊院的根源脉络。本案依此原则,采取现代业态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传统与现代的新建筑融为一体,进行有文殊院禅林文化背景的高端精致开发的路线,为成都人以及来到成都的人打造一个多元化和具有品味的宗教、文化、商业、休闲热点。

在具体的设计中将佛教建筑中的“塔”,“殿”,“堂”衍生融合到商业空间中。具体内容如下:

3.1塔的衍生:设置标志性超高层建筑

可比现代生活中的高层楼宇,是一种竖向高大的尺度。佛教文化中“塔”多用于存放佛经或书籍,常布置与寺院中轴线末端,用以塑造寺院空间的神圣氛围。其高度为寺院中最高的建筑,比例适中,造型简洁。本项目中规划超高层的办公,酒店实现塔的衍生。

3.2殿的衍生:设置主要大尺度空间

可比现代生活中的大型聚会场所,是一种大型空间的尺度。“殿”按用途分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常布置与寺院中轴线上,多为供奉神像。空间及尺度较为夸张,内部容量大。本项目中规划大型的商业中心,大跨度的中庭以及开放式的商业购物场所来实现殿的衍生。

3.3堂的衍生:穿插多元中尺度空间

可比现代生活中的聚会生活场所,是一种中型尺度的空间。“堂”按用途分为经堂,讲堂,法堂,照堂,罗汉堂等,常布置与“殿”的两侧,多为辅助用途。空间不如“殿”庞大,但实用性较强,尺度合理。本项目中规划商业街,居住公寓,独立公馆会所来实现堂的衍生。

3.4 “塔+殿+堂”的衍生:规划城市空间融合一体

在空间组织形态上对比现代与传统建筑的轮廓线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空间需求,以城市发展景观轴线需求,历史建筑保护需求,街道空间延伸,城市肌理延伸,文化肌理延伸,视觉延伸等多条曲线交融的曲面为空间限定,将“塔”,“殿”,“堂”组成一体,定位形成独创性的城市商业空间。

空间、流线、材料:多角度的禅意对话

本项目作为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在高度,密度,强度方面均远远的大于文殊院,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状态。我们从城市天际轮廓线,立体观景平台设置,多类型功能空间形象延伸和发展,从不同层次的角度来实现新建商业场所与已有的佛教文化场所的对话,实现真正的禅意对话。

4.1 空间动静交替,分区有致

佛家有云:“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保留传统建筑空间“静”带,形成特色SOHO空间。遵循山势起伏配合规划轴线对空间的需求,用层层叠叠的建筑体块为石,高低起伏,形成波状的“动”态。这也阐释了佛家文化的动静交替,从形态上自然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空间过渡;从城市空间上,以公馆建筑为过渡,穿越商业繁华喧闹,最终停驻于居住区,动静交替,再现佛教禅意。

4.2 屋脊之上,借景引景

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屋脊之上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表达。借用文殊院的变化的城市界面,在商业中设置三个不同类型的观景平台,将佛教氛围引入到商业空间中。低层景观层提供与老建筑对话的空间,老建筑的屋脊层面在人的视野中以舒缓展开的视角出现,成为亲切的景观层面,新建筑的肌理是老建筑提问的回答。中层景观平台是现代城市中与其他中高层相互对话的标准高度层次。高层景观平台是文殊院景观轴线上的观与被观的重要节点。

4.3 禅意空间,创新流线

在商业流线设计上,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相辅相成,即为其他功能空间提供独立的入口和活动空间,也保证了商业空间的连贯和最大化。我们结合佛教文化中的禅意思想,借中国垂直幅面山水画中的移步换景和抽象的透视关系, 赋予了本案流畅的多层次路径空间。

禅意的佛教元素,塑造特色的建筑形象

在完善建筑的形象上,设计中进一步研究对比现代与传统建筑的轮廓线,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空间需求,从传统材质,经过过渡混合材质过渡,到现代材质的交替,实现建筑的材质与纹理的在传统屋脊空间到现代建筑的延续。实现面向文殊院文化界面到沿街商业界面的过渡

在空间元素选用下,以构图元素在垂直空间上的变化遵循禅理:从”混“到”净“;从”执有“道”空无“的上升变化趋势。采用佛教元素形象,解构诠释城市文化图腾

在建筑材质选用上,考虑建筑材质与纹理是传统的屋脊空间的延续,在立面系统设计中采用与传统佛教建筑的格形窗,进一步深化基本模数,并展现现代个性。在选色上采用与周边佛教建筑一致色调的建筑材料。在整体材质的组合上结合周边的建筑,形成从佛教建筑的传统材质,到商业裙房的过渡混合材质,最终到塔楼的现代材质连续变化的运用过程,也使得新老建筑的禅意对话更加丰富。

结语

在佛教建筑边上进行现代的商业建筑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顺应地域的文脉背景,将佛教“禅”文化和现代的商业文化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有机的结合, 本项目多条线索穿插交融,以佛教“禅”文化和佛教建筑的根源脉络为研究对象,挖掘佛教中的禅意特色,成为本案设计的切入点。

以多角度营造禅意对话的商业空间为原则,本项目采取现代业态与古典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传统与现代的新建筑融为一体,进行有禅意文化背景的高端精致开发的路线,将商业建筑融入佛教文化中,我们相信以禅意对话为准则,必能创造出崭新的商业空间和建筑特色,将建筑设计引入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王劲韬. 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理论与技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5)

振海自2003年起,开始建立相对稳定的建筑规划设计策划部门以来,一直以基于市场研究的建筑策划观点为服务客户提供建筑规划设计策划服务。

我们始终坚信:投资商经常所提交讨论的关于“性价比”的市场观点,其实就是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寻找到 建筑师的“作品设计”和投资商的“产品生产”的定位平衡。

与其他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建筑规划设计机构相比,在目前阶段,振海的建筑规划设计策划部门也许不是一支最好的建筑规划设计队伍,但振海依托于自身主创团队近十年不动产综合营销服务的经验和对“建筑策划、建筑规划、建筑营销”的全面理解,我们有信心为“为寻找最合适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最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建筑策划‘和”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营销“服务。

更加接近市场化,是振海与传统规划设计队伍的区别所在!

一、以建筑策划的观点规划建筑

我们了解自建国以来,国内的建筑规划设计决策市场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领导人指导规划;此代表的建筑比如有,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政治性纪念建筑;

第二阶段是,政府指导规划;此代表的建筑比如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各级政府新建的办公大院,几乎清一色的“清水红砖和大红瓦”的办公建筑;

第三阶段是,规划设计院指导规划;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内有了商品房的雏形以来,几乎所有的商品房都是在规划设计院的指导下完成了建筑规划设计;第四阶段是,投资商指导规划;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内投资商在经历了商品房的雏形以来,逐渐开始以投资者的观点来要求和指导规划设计工作;第五阶段是,策划指导规划;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专业细分观念的碰撞,国内建筑规划设计市场逐渐的在由“投资商指导规划”发展到由“策划来指导规划”的第五阶段,也就是“以市场需求来指导规划设计”阶段;

现在在全国注册建筑师的考试科目中,就有一章专门的《建筑策划》,由此可见,建筑策划它将会是建筑师的基本技能。而对于具有建筑策划意识的建筑师来说,建筑师的工作流程一般应该是:策划研究-构思创意-设计实施,而大部分缺乏市场化意识和建筑策划观点的设计师一般是很少或从不进行有关项目基地的策划研究的。

振海认为:以建筑策划的观点研究市场,能够有效的帮助建筑师在“作品设计”和“产品生产”的定位中找到平衡,这其实就是投资商所需要得到的“投资和收益的平衡”。

二、建筑策划的特点评价

1、建筑策划的定义

什么叫建筑策划:建筑策划是一门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包括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向研究得出的设计依据,建筑策划强调有依据,根据科学办法和市场研究数据。

建筑策划的科学办法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因素:

1) 运用市场营销和建筑学的原理;

2) 需要市场经验和技术规范,但不仅依赖经验和规范;

3) 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分析;

建筑策划的市场研究数据主要包含以下八个因素:

1) 建筑环境和文化背景研究;

2) 建筑风格定位研究;

3) 主力户型选择研究;

4) 室内空间布局研究;

5) 环境规划及艺术研究;

6) 公共装饰材料研究;

7) 背景灯光设计研究;

8) 生活方式研究;

建筑策划走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前,提出建筑规划设计的条条框框,约束建筑设计如何去运作。投资商单纯从“产品生产”的角度出发,为获取最大的投资利益,所以总要求建筑师提交最节省的建筑方案;而建筑师从单纯从“作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总是提出最大胆的建筑方案。所以建筑策划是在投资商与建筑师之间为满足“投资性价比”而相互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2、建筑策划的深度概念

其实专家们都知道,缺乏市场化意识的传统建筑设计程序逻辑性差,经济性差,没有一定的市场科学性,保证不了按传统程序设计出的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均好性,不能保证产品内容符合实际市场需要,也就是缺乏在市场化条件下投资商所要求的“性价比平衡”。这就是传统建筑设计程序的弊病。

因此,振海认为应该在传统建筑设计环节中加入一个研究层面,也就是研究建筑设计依据的问题,这个层面的插入就是“建筑策划研究”。这其实也是建筑师与房地产商双方职能的拓展。在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程序中设计是有“是否符合市场化需要”断层的,建筑策划的引出就是对这个“市场化断层”的填补。

因此,振海认为:建筑策划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关关系,这才应该是建筑学完整的理论框架,他们同时相提并论的才应该是统称的建筑学。

三、建筑策划与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评价

1、节省费用

在没有遇见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建筑师以前,投资商仍然首选以招标委托的方式寻找建筑师。传统的方式是:招标宣传-报名接待-资质筛选-发出标书-设计提案-委托设计。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费钱、费力的过程,从宣传、报名、筛选、招标到提案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费用的,特别是招标环节上就是只考虑投标设计师的成本要求,就是一笔不菲的费用,甚至操作不好还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形象和行业声誉;

而建筑策划作为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前置环节,在不占用建筑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的情况下,由建筑师首先提交一个建筑策划方案,即建筑创意提示与投资商进行专业交流,投资商认同创意提示和设计思路后即可直接委托设计。这样就由传统的“招标宣传-报名接待-资质筛选-发出标书-设计提案-委托设计”过度到“建筑策划”-“委托设计”阶段,为双方节省了大量费用。

2、规避风险

投资商选择建筑师的传统方式有两种:直接委托和招标委托;这两种方式对于投资商和建筑师都各有利弊:直接委托的方式对投资商的风险最大,没有了解就需要全面合作,做不好怎么办;招标委托的方式对建筑师的风险最大,不提交全面创意又不能说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提交了全面创意也就没有了主动权,被利用怎么办;这都是双方担心的问题。所以在传统建筑设计程序下很少有投资商直接委托设计,建筑师在工作中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保留。

而建筑策划“以首先认同创意思路再行委托的方式”却可以较好的规避双方的委托风险。

3、缩短时间

传统的建筑设计招标方式从“招标宣传-报名接待-资质筛选-发出标书-设计提案-委托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流程;而传统的规划设计投标提案从平面布局到建筑表现的完成或多或少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6)

引言

商业建筑有自身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功能相对稳定而单一。商业建筑是市场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商业建筑设计师应全面掌握商业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及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基础资料,熟知商业的各种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建筑师应从项目初始阶段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前期策划,与商业策划团队和投资商一起制定合理合适的商业策划方案,而后综合考虑和整合投资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室内、景观及其他各专业人员的意见,引导各专业人员完成建筑设计工作。

一个完整的商业建筑设计应包括两方面工作:商业策划和建筑设计。

1 商业策划

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态。商业策划主要研究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商业形态,即通过研究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准确找到项目所面向的市场,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依据。投资商和策划师达成共同的策划方案,建筑师根据策划方案有效组织商业建筑各种功能、物业、设施,不同的商业策划方案产生不同的商业建筑设计作品,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甚至事关商业项目的生死。因此,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拥有优秀的项目商业策划。

1.1 市场调查

商业策划方案必须依据市场调查得出定位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对项目所在区域文化特点、经济条件、城市发展规划、消费趋势、商业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进行充分的搜集、记录、整理,为市场预测和定位提供客观正确的资料。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是策划方案的基础,是商业建筑设计的基石。

1.2 可行性研究

不管商业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营组合,最重要的是确定业态。

可行性研究是策划工作进入分析阶段,依据市场调查成果,结合对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的运营方式、运营周期、阶段计划进行分析研究。策划人员通过研究地段、街区、商圈、商业功能演变、不同类型物业与地段的经济效果,甚至要研究物业建成后物业与街区发展的互动关系,帮助投资商进行业态的选择、组合、分布,确定商业建筑中区域和楼层功能、铺位划分原则,提出建筑形态要求、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的需求等提高商业运营质量和水平的建议。设计师根据策划建议对项目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推导出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技术指标,分配比例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策划团队也作出相应的收益预估。

对提案目标及内容的详尽阐释,并通过合理客观的分析和正确计算方法得到的项目收益(利润、无形资产或其他),如果达到投资商的预期值,可行性方案才能获得认可。

1.3 执行方案

商业策划中,执行方案是最具个性化的,即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所采用的执行路径也是不同的。其计划性和实务性的特点,要求执行方案需把总体目标分解成可逐一实施的具体工作,并且使每一个执行者工作的步骤和执行的方法不偏离总体目标这个主轴。

商业策划执行方案是量化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决定项目的客户定位、建筑定位、形象定位和价格定位,并对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销售招商的策略、步骤和时间节点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2 建筑设计

2.1 商业空间

商业建筑一般由营业空间、配套空间和共享空间构成。建筑师应根据前期的规划定位、招商、经营管理的策划方案,从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实际应用出发,明确功能、空间、商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业态的需要,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商机。建筑师应创造丰富、灵活多变共享空间,功能分区合理、楼层分布适宜、铺面分割准确的营业空间,高效节约的配套空间,以及其他组合空间来包容不同层面的商业需求。

因此,建筑师随着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进程推进,需要不断改进完善项目设计,利用各种空间组合形成的商业流线,构筑商业地产价值链,打造更加符合商业需求的最佳设计作品。

2.2 动线组织

外部接口是引导人流到达商业的方式方法,包括公共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通过巧妙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出入口与城市广场、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紧密结合,运用立体交通手段(天桥、地下通道、自动步梯等)加强对步行人流的引导;注重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和停车数量,规范车流流线,避免流线交叉。

内部流线包括正常的客流动线、后勤流线和消防疏散。主客流动线以中庭为核心的共享空间结合内街两侧商铺形成的带型空间构成,可利用环境诱导、功能组合、秩序塑造等动线设计方法,达到连接业态单元、衔接交通、激发公共活力、吸纳客流,以保证商业复合功能和谐共生。后勤流线应与客流动线分离,实现员工流线、货流动线、客流动线等人车出入口互不干扰,各种流线互不交叉或能实现分时控制。理性分析设置消防疏散流线,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精确计算疏散宽度和距离,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空间抵达疏散楼梯,避免商业面积的浪费。

通过整合内外部流线,提高不同商业的聚合效应,达到商业空间组织导向清晰、经济高效、系统整体的目的。

2.3 配套设施

除了传统商业建筑所必备的中央空调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等硬件配套设施,人性化设施也日益重要起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和进化,商业建筑越来越偏向时间消费型模式,人们愈发注重购物环境和体验。拥有便利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温馨的母婴服务设施和随处可及的休憩场所,注重细节、体现人性化的商业建筑才能使商业氛围更加友好和吸引人。

2.4 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的风格,建筑师在使用自己建筑风格和手法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业文化特征,提炼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使商业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业态特色、空间特色、人文特色在商业建筑中使用,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商业建筑风采。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7)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规划设计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1]就对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城市布局等进行了阐述,这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及其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城市的开发建设,城市内部的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各级政府都对城市进行了规划设计以缓解城市矛盾,然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城市景观破碎、空间环境的不协调、规划与设计的脱节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城市建设与管理。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街道,它是城市的骨架。街道的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

博罗县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县,县城(罗阳镇)1942年始设镇,至今约有七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以东西向G324、商业街和南北向的北门路、罗阳路构成街道框架,但城市道路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功能分布相对较混乱,城市景观不协调,构筑物和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道路管理也存在重大的制度缺失,还未建立系统化的设计和富有指导性的建设理念。本文选择县城十字形交差的罗阳路及商业街进行空间解读,提出构建条带状区域的城市设计目标,将重点通过对条带形区域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的认识,提出整体空问布局构思,研究确定本区段城市空间形象。

1 罗阳路和商业街现状的空间解读

罗阳路是城市的南北向主景观轴;商业街是东西向次景观轴(仅次于G324),也是县城商业集聚地,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两路对于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构筑城市结构的重要框架。

图 1 研究区域

1.1景观格局分析

罗阳路由一路、二路、条带水域(排洪渠)构成,树依路而立,地势平坦,南北方向,属城市主景观轴。罗阳路上下行道以水域相隔,然排洪渠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水质恶化,河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本该是居民休闲的选择之一,然休闲者寥寥无几。毗邻罗阳路的人民公园,光临公园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是城市中心少有的一片绿地。

商业街由东、中、西街构成,东西方向,商业西街、中街是中高档商品集聚地。商业东街主要为商业、居住为主。两路均有商业、居住、金融、酒店、行政办公等建筑,还有公园、广场,商业西街、中街以低层为商业主,高层以居住为主,酒店相对独立。商业东街有富力现代广场、城市绿洲、永安居等多个楼盘正在开发建设,呈现一崭新城市面貌,毗邻还有省级森林公园,是整个城市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场所。商业中街景观格局相对和谐,在庆生路、建设路段,建筑设计格局完整。商业西街毗邻老城区,建筑年限较长,相对单调,景观相对破碎,文化广场处于商业西街的尽头,此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远离城市中心,其优势难以发挥。

1.2 交通分析

罗阳路与多条横向道路连接,但除G324、商业街外,其他横向道路都为单向车道,同时还缺少纵向道路支撑,不能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混合通行,且道路外侧都设为停车位(沿路有经贸局、地税局、办、医院、银行、规划局、行政服务中心、富华酒店等,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车流),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车辆停靠于通行道,且桥东五路、四路、三路、二路都为单向车道,部分车辆逆向行驶,这些严重干扰罗阳路的快速通行。

商业街交通网络相对于罗阳路较完善,北门路、罗阳路、建设路、惠博沿江路等缓解其交通压力,但商业街规划范围内也缺乏公共停车场,仅富华大酒店、信合大厦、万信佳购物广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有其独立的停车场,其余建筑依道路红线建设,停车位设于商业街两侧,停车位受限,很多车辆均纵向停放,进一步阻碍了交通同行。商业街仅设置两处红绿灯,且在红绿灯处,行人和车辆均无视交通规则,这给商业街交通带来严重的干扰。

小汽车给中小城市城市的交通压力逐渐显现,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量的小汽车使得罗阳路及商业街道路空间拥挤,给居民安全构成威胁。前期的人们把街道生活简单的规定为居民具体的某项活动,确忽略了通行本身也是街道生活的一部分,降低了街道生活的质量,减少了市民在道路空间内的停留和活动[2]。

1.3 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设计除了单体的设计,还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美国城市设计者Jonatanl Barnett 也明确的提出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3]。然罗阳路及商业街的建筑物形态单一,缺乏协调性,仅商业东街开发的一些商住小区具有其独自的特色。虽然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但不少开发商均只考虑单体设计,缺乏对城市整体性、协调性的认识,商住小区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并没用体现地方特色,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城市设计。

从街道两侧建筑层数、结构、风貌特色等方面比较(图1、2),需要规划设计的地块很多,局部地块的改造升值的空间还很大,多处地块未经规划设计,单体与单体之间不协调。行列式、开敞空间、半封闭及封闭空间设计不规则,建筑布局无明显的特征。在商业东街大部分以居住小区进行开发,但还有部门村民自留地并分家到户,缺乏统一规划设计。

图 2 城市建筑设计分析

罗阳路及商业街高层建筑相对独立分布,多为酒店、行政办公等建筑,如罗阳路的经贸局、地税局、综治办、富华酒店,商业街的信合大厦、大酒店等等,居住用地中仅商业东街的城市绿洲、永安居等新建小区属于高层住宅。两道路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中、低层建筑均无地下建筑,比如地下停车场,导致停车位局限于地上。两道路缺乏竖向设计,空中及地下资源利用率低下,商业金融用地局限于建筑物的第一、二层,且多为单一店面为主,无地下商场、停车场。

1.4 土地利用分析

罗阳路及商业街的土地利用复杂多样(见图3),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商业街用地联系较罗阳路紧密。现状用地中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商业用地在道路两侧分布,行政办公用地相对集中。老城区城中村现象存在,由于村民自留地的存在,为下一个城中村埋下伏笔。

罗阳路以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为主,商业街以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文化科技用地、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主,村民留用地主要分布于商业东街。整体上看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罗阳路及商业西街、中街的土地利用率较商业东街高,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土地利用朝集约化发展。

图 3 土地利用现状图

综上分析,罗阳路及商业街现状主要是行政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村民留用地等布置;多条道路与两条路相交,构成基本的交通网络框架,受道路宽度的影响,无法缓解通行压力;商业、居住等空间整体面貌较差,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2 罗阳路和商业街规划设计目标任务

2.1 规划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依据当前博罗县城的发展规模及速度,已有的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满足其发展,需对现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实情及城市具有较长跨越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城市定位恰当,同时各个分区功能明确,相互之间协调性强,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使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城市设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城市设计包含建筑设计[3]。各个功能分区应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建筑的群体组合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有机体。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需跨越两个层面,即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相对应的城市设计也具有两层功能,即含有城市总体规划的的城市设计内容,又要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4]。所以建筑设计者首先需要考虑是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其中包括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等。建筑单体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景观格局上形成连片,突出城市特色,避免景观破碎。

在城市交通方面,设计必须满足各个社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同时还需满足各个社区内部 “汽车化”的需求。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需设置交通隔离带,人、车分行,强化交通管制。在两条道路的设计上,须有机的整合街道的空间,显现出道路独自的特色,各个地块功能明确,交通通畅。

2.3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以集约利用为主;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土地集约高效的利用,在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度体现,商业街和罗阳路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土地更须集约高效的利用。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相对明确,避免混杂的现象,整合现状用地,形成布局紧凑、联系紧密的用地布局。

2.4 社会公平与公共安全

人是城市活动在主体,必须以人的利益为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价值观,相对应的对城市发展认识和期望也不同。中心城市街道中,由于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及村民自留地夹杂在居住小区内,造成不同社会阶层的隔离。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冷漠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如垃圾、光、声等的污染加剧,进一步的减少了人们生活的安全度。在城市设计中,要把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基于城市公共安全考虑建筑自身、公众人身和城市未来发展等安全需要。

3 罗阳路和商业街规划设计策略

3.1 功能分区策略

合理利用土地,整合土地空间,打造集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区。居住区在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自然因素、商业布局等)、路网结构、市政实施、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绿地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商业须专业化分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贸集聚地。行政办公应撤离商业中心,同时还须考虑方便服务人民。

3.2 城市景观优化策略

两道路有人民公园和东山公园,现有绿化景观资源呈散点分布,缺乏有效的连接和整合,沿东山山体周边大多被非公共领域占据,开放性和可达性较差,设施水平不高,景观资源吸引力不足。广东省人均绿地面积11.46平方米,惠州市人均绿地面积11.54平方米,博罗县城人均绿地仅2.2平方米,公园绿地缺乏,需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同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

两道路停车现象严重,人车混行问题突出,道路景观雷同,缺乏特色;沿街建筑、绿化等景观界面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联系性较差,建筑交叉混杂。应对商业街、罗阳路改造,尊重地方特色,在善面貌的同时需公众的广泛参与,展现人文景观,同时周边的自然景观须与历史人文景观进行整合,体现“人文古邑”[5,6]的发展脉络。

3.3 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策略

鉴于两道路土地利用率不高,建筑应向高层、地下发展。改建人民公园,地上为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地下为商场、停车场,增加人民公园地块的功能,还可改善罗阳路的停车问题。旧城及城中村的改造,提高城区的土地利用率,限制低层、低质、缺乏特色的建设。在增加土地集约化和整合土地的同时,还须考虑人文景点及绿地的保护。

3.4 以人为本,构筑和谐城市策略

城市设计须考虑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出行、休闲等功能的需求,建设宜居和谐的城市。对罗阳路排洪渠进行美化整治,制定行人优先的道路管制政策,构建集办公、商业、休闲的景观廊道;商业街应建设网络化、立体化的步行系统,打造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区。两道路增设红绿灯等交通标语,同时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适当进行特殊交通管制,形成人们休闲生活体验的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 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3-118.

[2] 顾建波.汽车时代居住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对策研究[J],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380-384.

[3] 赵景伟,崔树兴,李雨德.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230-234.

[4] 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4-467.

[5] 博罗县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惠州分院.博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M].2004,3.

[6] 博罗县规划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博罗县城城市美化规划[M].2011,1.

[7]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3-46.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8)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发展的一项典型代表,集中了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提升了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应该符合城市的基础需求,最大化的展示商业综合体的用途,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最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服务,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复杂性比较高,进而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压力。

一、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特征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特征较为明显,强调了商业综合体的作用,同时为建筑方案提供设计方向。

1、空间尺度大

空间尺度大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最显著的特征,融合了多功能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内部尺寸,体现了综合体空间的匹配性。空间尺度大决定了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的设计形式,需要积极联合各个空间,完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

2、功能多样化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非常注重商业化的设计,实现多功能的相互结合,例如:餐饮和娱乐、购物和休闲等,促使多种功能体现在同一个商业综合体内,确保各项功能都能开放,以免商业综合体过于闭塞。

3、交通体系丰富

商业综合体的交通线路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构成庞大的交通体系。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体系,按照规划设计的方案融合到一起,维护交通体系的运行秩序,保障交通体系的规划性设计。

二、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方案分析

商业综合体内包含的功能模块比较多,而且建筑设计特征明显,必须完善建筑方案设计,才能保障商业综合体建设的科学性。

1、平面布局

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流向,布局上不能出现矛盾问题,顺应城市建设的方向[1]。商业综合体平面布局设计,要具备拉动性的特点,带动周围的经济水平。例如:城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平面布局,可选择商业街、广场附近,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及用餐的场所,由此不仅提升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益,而且满足人们出行的心理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局,具有地标的特性,逐渐成为城市的象征。

2、空间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中的空间设计部分,需要考虑空间模块之间的功能关系,确保空间设计的协调性。商业综合体的性质有明显的不同,设计师应严格按照建设目的,采取多样化的设计方式制定建设方案。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是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的人口流量要高于单独的功能空间,所以强化公共空间设计,深化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注重公共空间尺寸、结构等因素的设计,利用公共空间连接周围的功能模块,提高空间设计的整体性水平。

3、功能划分

商业功能是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功能划分中的重点,商业功能需符合市场化发展的状态[2]。一般情况下,商业功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不论是占地面积,还是需求设计,都处于整置。例如:某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各个楼层均涉及不同的功能划分,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划分为六个部分,整个商业综合体地上5层,地下1层,分别规划了功能设计,零售比例49.20%,分布在-1、1、2、3、4层,餐饮比例41.33%,分布在-1、1、2、3、4、5层,娱乐占比5.20%,集中分布在4层,中庭促销空间占比4.27%,分布在-1、1层,超市分布在整个-1层,不计入占比,同时-1到5层还包括其与功能的划分,充分合理的利用商业综合体各部分的功能。

4、交通设计

交通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重点,根据商业综合体的位置,设计车行、人行交通线以及交通方式,规划出交通示意图并进行评估,主要分析行车系统,确保其在商业综合体中的独立性,除此以外,还要设计出安全的人行通道,以免商业综合体交通设计影响周围的交通运行,营造舒适的交通环境。商业综合体中,设计交通流线时,应该合理规范会合、交叉等位置设计,优化交通运行的设计,可采取环岛运行的方式,防止车辆集中,由此加快交通流速,维护商业综合体附近的交通通畅。

5、服务区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服务区,是指货运、卸货等项目服务,尽量减少服务区对商业综合体运营的干扰[3]。根据商业综合体的要求,服务区可划分为地下和地下两部分设计,地上需采取流线型的设计方式,便于提高货运的水平,减少货车停留的时间,而且货车要集中停运,以免过度分散。地下服务区设计要注重净高和坡道设计,为货运、卸货提供可靠的条件。

三、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应用

商业综合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设计方案中引入了光照设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用于满足综合体现代化的发展。

1、光照设计技术

光照设计有助于降低商业综合体的耗电量,其为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核心技术。随着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多样化、大规模发展,能源节约成为建筑设计中较为关注的项目。商业综合体中采取光照设计技术,合理规划建筑与光照的关系,促使商业综合体的光照设计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同时还能消除光照设计中潜在的法律纠纷,既要保障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的光照合理,又要确保光照能够配合建筑地理位置,体现光照设计技术的科学性。

2、物联网技术

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位置不确定,针对位于复杂环境中的综合体建筑,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连接商业综合体内的各个功能模块,加强通信控制的力度,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4]。物联网技术能够辅助商业综合体熟悉周围的环境,同时将信息提供给服务用户,用户根据商业综合体选择出行时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商业综合体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用在商业综合体的安防、通信、交通等多个功能模块,保障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体现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为了保障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效益,需规范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内容,积极落实建筑设计方案,围护商业综合体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优化技术应用,加强商业综合体的稳定性,体现建筑设计方案的优质性,以便拓宽商业综合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卢治涛.浅谈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258.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usiness district plann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ercial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expounds on commercial buildings in the design of BIPV application method.

Keywords: BIPV,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建筑能效现状是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单位建筑能耗比欧美发达国家高出2―3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我国建筑钢材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1】。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这为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设计和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一、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意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其不但具有护的功能,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如将太阳电池板拆除,建筑将失去部分围护功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系统依赖或依附于建筑的一种形式,其主体是建筑,客体是光伏系统。因此,BIPV设计原则应以不损害和影响建筑的功能、结构、效果和寿命为基本原则,任何对建筑本身产生损害和不良影响的BIPV设计都是不合格的设计。

二、BIPV与商业建筑规划设计的概念关联

商业建筑是以体验和交换实现经济活动的场所。商业区规划对商业建筑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规划管理部门对商业区规划指标要求,能有一个大致可供选择的面积区间用来考虑BIPV的实施。

商业区规划中应用BIPV技术的范围有:建筑屋顶、停车场(棚)、广场、负一层车库顶等。将BIPV技术融入到其中,既能发电使用,又能给商业区增添新能源概念的特有风景线。

商业区规划包括集中式大型商业区、专业商业批发贸易市场、社区商业等。不同类型的商业区有着不同应用条件。

集中式大型商业区中,建筑物体量大分布集中,商业区规划和BIPV光伏建筑设计能统筹考虑。这类商业区屋面面积大,能敷设较多的太阳能板,易形成规模效应。日照条件好的建筑立面也可用BIPV技术,能减少对公用电网输电需求。根据规范,一般商业建筑用电量指标为60―120W/ M2;高档商业建筑用电量指标为120―200 W/ M2。BIPV占地标准约为20W/M2,大型商业建筑的屋顶至少可解决约20%―30%的用电量,加上外墙面,累计约能解决商业用电70%以上,甚至完全自给,电力即发即用,就地消纳。

专业商业贸易市场规划有一定特殊要求,需要结合业态特征来进行商业建筑设计,建筑的风格、体量、层高、结构、功能、设施配备等均有不同要求。此类商业区有以下特征:占地大,商业建筑根据类别进行分区,同质化建筑多,单体规模小,相对于集中式大型商业区,BIPV投资比例大,分布分散,易增加发电设备配套设施工程量。所以,在建筑分散的集贸式专业型商业市场中是否能高效应用BIPV技术,需要结合项目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才能确定。

底商社区商业规划中的BIPV技术应用难度较大。因为业态复杂,通常融入住宅、办公、商旅及社区生活的各类物业功能。商业建筑用电负荷数据区间分布离散,较难确定标准。同时,由于功能复杂,在建筑日照设计上,商业建筑部分优先级低,建筑朝向、层高、总高等设计参数需优先满足住宅、办公等其他功能,这样,层数及高度较低的商业屋顶会因上部建筑的影响,光照条件和屋顶可用面积有限。

三、BIPV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商业建筑设计的重点在公共空间、商业服务空间、附属空间三大部分。大型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是BIPV技术最适宜的选择。如中庭采光顶。此类建筑对自然采光要求不高,甚至完全室内照明。针对商业业态和建筑特征,可采用不同的BIPV设计安装技术。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需要自然采光时可采用屋顶排布式方案,通过电池片的排布来调节过滤光线,通过建筑光环境设计与BIPV技术的结合实现屋顶发电和室内光环境的营造。能受到良好日照条件的墙面可以采用墙面遮阳式、墙面安装式方案。发电效果较好的为遮阳式,它可根据太阳高度角特征设计最佳的受光面倾角,从而提高发电效率,但这种方案的墙面节点构造复杂,工艺水平要求高。墙面直接安装式相对构造简单,但敷设面受墙体立面设计的约束,总体来说,对于玻璃幕外墙设计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相对适宜。

商业建筑的剖面设计中应用BIPV技术时,对于屋顶安装式方案要考虑顶层层高要求,计算相应的电力输出设备管线尺寸计入层高。对于墙面BIPV系统,无论采用遮阳式还是平铺式,剖面墙身大样是建筑设计的要点,除了考虑墙体、门窗、太阳能电池板、挂件、汇流线路、保温材料、装饰材料、承重构件等,还要结合地域差异,通过建筑构造设计处理好雨水、冰雪、风沙的影响,满足采光、热工的同时保证电池板的清洁和避免自然破坏。

BIPV发电系统专项设计要根据光伏方阵大小与建筑采光要求来确定发电的功率及配套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光伏方阵、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方阵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设计要求考虑颜色与电池分割大小,受光条件,朝向倾角。光伏组件的设计涉及电池片的选型与布置,组件的装配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涉及系统类型(并网系统或独立系统)确定,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等的选型,防雷、综合布线、感应与显示等环节的设计。

四、结束语

商业建筑设计规划篇(10)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15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商业建筑的地下室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几百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平方米,甚至十几万平方米;使用用途也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齐全而复杂,如地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游艺场、礼堂、舞厅、停车库和仓库等。商业建筑地下室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消防问题。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是人员、物资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主要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火灾特点和防火分区划分面积的角度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探讨。

一、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火灾的特点

(一)毒气重

由于现在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内装修普遍使用了大量高分子材料的塑料制品,火灾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同时,由于地下火灾缺氧严重,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增加了烟气的毒性,从而造成有毒气体含量较地上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含量大,对人员伤害极大。

(二)火场温度高,烟气大,久聚不散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发生火灾,由于地下室绝大多数无窗,与建筑外部相连的通道少,而且面积小。发生火灾后,在封闭空间内,热烟气排不出去,热量集聚,散热困难,烟气流温度高,造成火势蔓延迅速。

(三) 视觉效果差,疏散困难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由于难于采用自然采光,火灾时往往断电,地下照明无保障,烟气浓度大,能见度低,内部格局复杂,外部出入口少,导向标识不易发现,再加上火灾时人们在地下的惊恐心理,使逃离火场难度加大,甚至寸步难行,对内部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战斗员的灭火救援行动造成困难。

二、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的难点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如果采用常见的处方式防火分区设计,在实际工作是很难行的通的,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

(一)防火水幕设置容易造成不合理

设计者试图利用防火水幕来划分防火分区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但是不适合用于高度≥8米,宽度≥15米的出入口位置,对于整体的防火分区划分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者来说,试图利用防火水幕来解决问题是不恰当的,如此设计必然会造成地下室内消防供水负荷的猛升,这明显是效率低下的设计,也不符合火灾时应积极主动灭火的原则。

(二)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有障碍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设计者试图采用防火墙来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必然会阻挡地下空间的视觉效果,对建筑的功能发挥产生不利影响。由地面至地下室顶棚的防火墙是建筑美学上的大忌,在技术层面上同样不值得提倡。

(三)防火卷帘划分防火分区不利因素多

设计者试图利用防火卷帘对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容易造成地下室空间闭塞空气流通不利,疏散路径隔断,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增加火灾救援的破拆难度和救援进度。同时,大量的防火卷帘悬挂在地下室的顶棚,会使人产生一种压迫感,从建筑实用性和美观性上来说,都是行不通的。

三、现行防火规范相对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发展存在局限性

(一)现行的处方式防火分区设计思路,单独设防,缺乏系统的综合考虑

当前,城市日趋拥挤,要求建筑具有全面复杂的功能,而处方式防火设计思路会把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所具备的防火分区、通风防排烟、火灾监控喷淋系统、消防给排水等功能部件割裂设防,而未能将建筑整体的各个防火部分统一规划思考,从而造成了消防设施工作效能的低下和建筑成本的巨大浪费。当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因为经济发展需要,用于作为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需要较大面积的公共人员密集场所时,防火规范中有关防火分区面积的相关条款限制了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全项功能的发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根据消防工作的现实需要,对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需要较大面积的场所的防火分区进行有条件的放宽。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是有出入的,在消防建审验收工作中应给予灵活运用,避免僵化。

(二)防火工作的执法工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不能大于500m2,且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条文中,并未对城市商业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做出适当增设火灾报警监控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弱电高端自动消防设施和设备,从而可以适当增大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为此,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大受规范的影响。

(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对公共人员密集的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诸如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做出明晰的规定

这就造成了在工程建设初期,消防执法部门无法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该建筑的地下室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因此,当该类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如若试图在消防监督的过程中提出修改要求,整改难度势必增大,标准与规定之间的内在性差异,给建设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成本浪费。

四、进行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的三项建议

上一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 下一篇: 金融市场需求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