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建设的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02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1)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30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Nanjing

MA Lu

(Jiangshu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Nanjing, Jiangsu 210042, China)

Abstract: To find the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s to drive new rural roads,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conic city beautiful real path, closely with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Nanjing cities, rural and urban and rural gap is still large,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beau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reality conditions, constra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guide, interactive, pilot demonstration area,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armers subject culti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ffective investment agglomeration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a whole;beautiful ru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型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已经显著增强。2012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 20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4万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6∶44.0∶53.4,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接近80%。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1 南京郊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区划人口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 587.02 km2,共辖11个区。全市户籍总人口636万人。包括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6区,面积6 322 km2,占市域总面积94%,耕地面积24万hm2,涉农镇街56个,行政村707个,7 300个自然村,农户64万,乡村人口203万人,农村劳动力120万人。

1.2 经济发展

在以区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郊区正在奋力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2012年,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589.99亿元,与2007年相比,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从37.5%提高到49.9%,实现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的跨越。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1.5%。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 000亿元,占全市比重由72.7%升至91.9%,郊区县作为全市经济主战场的地位更加凸显,南京经济发展慢在郊县、弱在农村的格局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

1.3 都市农业

全面落实总面积超过23.3万hm2的“1115”农业布局规划,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1%,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47.6%,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71个,有一定接待规模的休闲农业景点(区)200多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显雏形。5年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 000 km;完成近4万hm2农田水利连片治理。涉农镇街建成区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9.3%。“绿色南京”深入推进,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7.9万hm2,林木覆盖率达27.6%。郊区生态本底良好,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涌现出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等一批景色秀美、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新农村典范,初显美丽乡村现实模样[1]。

1.4 人民生活

2010年以来,南京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拓宽就业、创业、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 000元左右,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以2007年为基数,基本实现了5年倍增。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59∶1缩小为2.4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已经逐步得到遏制和扭转[2]。

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难点

2.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郊区农业生产仍呈小规模和弱质化态势,农民人均承包耕地只有0.08 hm2,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抵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农业效益难以大幅提高。对照江苏省定指标,南京2011年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为76.61分,虽然排名全省第三,但与目标值差距较大,特别是少数指标完成进度较慢、部分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些区县实现进度不快。2011年,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为57.8%,而目标值是80%;持证农民占比为11.68%,与目标值35%差距很大;农业增加值、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粮食亩产和高效农业保险占比排名省内靠后。

2.2 生态承载能力不强

郊区是全市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主战场以及生态建设主阵地,承担着保发展和保环境双重责任。郊区土地空间不足、自然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受限,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很大。目前郊区工业集聚度和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单位GDP能耗较高。做大郊区经济总量,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和严控单位GDP建设用地耗用量的双重压力;推进郊区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倒闭的双重压力。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水平、功能配套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较大。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等级普遍不高,农村公交化程度偏低,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郊县供水、供电、供气和农村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溧水、高淳和六合北部地区还有数10万人口未喝上长江水,涉农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只有50%。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农民只占到城市居民的一半左右。全市城市化率80.81%,江宁和浦口区不足70%,六合、溧水和高淳刚过50%,人口城镇化远远滞后于产业非农化水平(全市经济非农化水平达到97.4%,就业非农化水平超过90%)。

2.4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受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影响,农民进一步转移就业空间有限,难以支撑农民收入的高平台增长。财产性收入和创业型收入是南京农民收入的短板,2011年,南京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占3.8%,而苏州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含投资物业收入)占比超过35%。由于郊县农民普遍缺乏资金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自主创业所需素质能力、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胆识,创业富民路径尚未完全打通。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4.4%,未能达到新一轮倍增计划序时进度要求。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美丽乡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的新提法。当前和今后的指导思想至少要突出以下几点。

(1)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2)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做出探索,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人文绿都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开辟“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安排,加快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高效、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倍增、农民生活安康、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新局面。

(3)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要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和人文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部融入;注重个性美,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构建整体美,城乡联动、产业相融、示范带动、覆盖全域。最终成为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4)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综合评估实力和潜力,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借鉴外地做法、倾听基层心声,统筹兼顾工作传承和思路创新,努力做到结对共建、握指成拳、互融互利、共同推进,建成一批顺应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彰显南京城乡特质、体现宜居品质的美丽中国示范区,促进生态文明和惠及全市人民的现代化建设,形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乡村模式”。

4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以城乡一体规划统领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相对落后与城市的繁荣繁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美丽乡村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优、功能要完善。坚持“全域统筹、一体规划”,统筹城市和乡村,统筹农村、农业和农民,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统筹产业结构、城镇布局、人口居住及基础设施等,统筹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五规合一”,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做到城乡布局更科学,美丽乡村和城区之间功能各有区分,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覆盖,把城市消费引入农村,把中心城市人口向郊区、农村疏散。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培育特点特色特质,精雕细琢。聘请设计师进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的设计,形成各具韵味的建设格局,把“家园”与“田园”结合好,让自然人文环境和人工雕琢相互协调。决不能是现有试点,包括城镇化试点、“1115”试点、土地整治试点等的简单拼凑和叠加,需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抓手。

4.2 以新型城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新型城镇化以新市镇建设为核心,美丽乡村建设以新社区为龙头,二者互为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承载平台。新型城镇化可以带动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反过来又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拓展空间、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只有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能凸显农村地域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丰富性还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载体抓手的不断创新发展,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就是新型城镇化。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积极研究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江北新市区、溧水高淳县改区等一系列重大决定政策的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3]。

4.3 以示范区建设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南京市已经在在高淳“慢城”200多km2、江宁谷里-横溪、高淳桠溪-漆桥、浦口汤泉-老山、六合竹镇-金牛湖、溧水白马-无想山等5个片区规划了1 000多km2的美丽乡村建设区域,大部分区县都已经开始编制建设规划,先做好试点,分类分步推进。研究启动生态人居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人口集聚、生态家园建设、农村节能节材、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研究启动乡村生态环境提升行动,重点建设农村环保设施,推进连线成片整治,建立长效管护制度;研究启动乡村产业腾飞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经济、合作经济等新型机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研究启动乡村田园文化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特色文化村,开展宣传教育,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4-5]。

4.4 以农业现代化夯实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生活保供、生态涵养、都市休闲3大功能定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加工流通、基础设施、生产组织和支持保护体系,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农业现代化实现分值达90分以上。落实农业“1115”布局。建设6.67万hm2高标准粮田、6.67万hm2经济林果、6.67万hm2高效养殖和3.33万hm2标准化菜地,对纳入规划的农田和水面实行永久保护。深入整合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源,开展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推动农业高效规模集约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技引领。以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等18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人才、科技、资金要素向园区集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创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加快发展都市型休闲旅游农业,打造郊区“春赏梅花、夏摘葡萄、秋品螃蟹、冬购年货”四季品牌,提升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等10条精品线路,建设一批农家乐村,带动“百万市民下郊县”活动深入开展。

4.4 以培育现代农民保障新农村建设

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始终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位。二是真正让农民获益。三是让居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加快推动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待遇。

4.5 以资金有效投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性强、周期长,在现有市场体系下,资源要素很难主动配置到生态建设领域,需要政府集中要素配置,通过财政补助、贴息、税收返还等办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资源向乡村集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增强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的合力。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为基础,探索经营品牌(生态品牌、旅游品牌)、经营村庄(创新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运作,盘活生态资源)、经营资本(以生态项目为抓手),实现生态资源的资本化。

参考文献:

[1]张蕾,史佳林,张明亮.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63-67.

[2]李建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83-86.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2)

目前,滚马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传统的产业生产还没改变,从产业化的要求看,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差距很大,生产力水平处于低层次,效益比较差。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收缓慢,长期增收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第二,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村寨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即便有了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房屋拆迁)难度大,造成农民住房无序拆建,农村巷道多数也没有得到硬化,农民畜禽圈舍乱搭乱建,禽畜散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现象普遍存在,给人一种脏、乱、差的现象,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

第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保守,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担。另外,农民“等”、“靠”、“盼”思想严重。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没有能力投入和运作,主要靠上级财政投入。

第五,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目标定位。科学规划是合理推进新农村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要遵守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规划好本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的目标,要把新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民主政治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农村。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之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筹集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十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的决定》。要求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而乡村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整合作用可以推动“美好乡村”的顺利实现。

随着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量整村推动项目开展,“村改社”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本文研究的是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置换、流转等方式,把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打破,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进行撤并,从而整合的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停留于硬件设施的城镇化改造方面,更应发展新农村社区的乡村文化,发挥文化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类似城市社区的环境条件,使入住的农民以此为平台习得现代性而逐渐褪去其传统性,最终完成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角色转型。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经济相对较差,保障制度缺失

如果是在城市里,很多住户都能够得到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的教育、比较完善的生活保障服务,整体来说,生活水平品质比较好。但是在农村地区,所具备的社会保障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覆盖面狭窄,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会有因为得病导致贫困、由于上学导致贫困、就业岗位少、无地可种等很多现实问题,农民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

农业的科技水平亟待提高,当前的农业科技水平不能与日益增加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农村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设施不完备。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能力比较落后、设施老旧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就导致了现在的管理散漫、设施空置的状况出现。于此同时,因为长期的基层管理部门没有足够凝聚力,居民对基层干部没有向心力。基层党组织没有起到带头作用,甚至有些基层部门还会存在内斗矛盾,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2新农村建设围绕生活投入多,围绕生产投入少

从各地实践看,一些地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几条路,盖几排房,仅仅围绕村容村貌做文章,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甚至大拆大建,劳民伤财,严重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于是有了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的样板工程、形象工程。针对农村脏乱差的现状,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切入点,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却忽视了发展生产这个首要任务,没能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仍是我国广大农民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农业基础很不稳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且年久失修,配套不全,功能老化;农村沟渠塘坝淤塞严重,致使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迫在眉睫。农民生活环境再好,如果生产发展不上去,日子过得不宽裕,这样的新农村就很难持久。

3社区居民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留守在家的以儿童、妇女和老人居多,作为农村建设主体的青年劳动力长期缺位。而且,受我国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的影响,致使农村精英大量流向城市,使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在建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相对于城市社区。郝锦花等[6]认为,教育资源、农村精英从农村地区的流出使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受市场经济和小农思想的负面影响,农村出现思想危机,集体主义、公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过分看重金钱、利益,成风;消遣方式单一且不积极健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调不符[7]。

在调查的100位居民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的占到了70%,仅30%的人达到高中文凭。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和制约[8]。文化素质较低和技能匮乏,且该社区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9],缺乏必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居民的就业空间和条件十分有限,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文化娱乐。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只有在生产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居民才有精力和热情追求精神生活。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措施

1一直以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发展直十分重视和投入,但光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拔款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做得收入是当为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主要来源。实践中证明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地方其文化发展也搞得很好。乡村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发展。因此,乡村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样才能让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以整个市场为导向,全面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努力发展和壮大农民群众经纪人队伍,通过专业化运作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组织中存在一些难办、难做的事情,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又要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逐步完善村级网络信息化工程,积极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寻找有适合的企业加盟乡村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经济合作体,村里面可以从中提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做既节省了农户的费用,也增加了地方的收入,同时也增加集体的收入。

2尽快制定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同志就针对农村政治活动提出了很多意见;而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新中国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并给出了新的定义;以农村的小康建设为焦点话题和目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内容多元化、各类名称以及不同重点的新农村形式,虽然具有多样化,但是都是针对某一方面尤为突出的,精小但是具体,最主要的因素是缺少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当前三农政策随着经济的变化调整过于迅速,导致没有确定统一的目标,经常转移重心,导致出现目标不明确,实施方案没有秩序等现象。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政策,虽然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投入资金过于分散,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效果不好。因此,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方案,并且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三农问题。对各种政策和资金投入进行整合,统一的规划到完整的体系中去,使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与三农话题和工作相关的部分应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方针,避免出现因创新而经常改变政策的现象,制定整体规划,并且始终执行这一规划,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 对农民定期进行培训

农民的培训十分重要,基金会可以为农民建立教育基地,并且配备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机房以及技能实验室等各种较为先进的设备,并且分配各种技能老师,并且吸取德国的教育模式,双元制教学,支持并资助留学生到德国进行培训。为农民聘请专家进行授课,逐渐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能。

结语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意愿,在调查中,当问及“相比较住进社区前的生活,你更喜欢现在还是以前的生活”时,98%的居民选择是现在的生活。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居住条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社区居民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但同时,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和匮乏,影响了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发展新农村乡村文化是全面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4)

一、客观分析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成效,增强开展财政奖补试点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gdp达到19元;完成财政收入1.21亿元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700元、3720元。经济实力增强,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调整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集中开发一河两岸,加快新正街改造、贯通北环路、建设四条大街”思路,县城初步形成了“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城市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到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长安、老县、大贵、广佛、洛河、八仙等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重点村为骨干,以百里生态长廊干道为纽带的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格局。

三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乡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相继完成了安平二级路、平旬路、平镇路、徐锦路、贵洛路、白狮路铺油改造。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871公里。到底,全县乡镇通油路将达到100%。公路密度达到71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供水、供电、通讯等大为改善。

四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先后完成微派民居3268户,普通旧改27500户,农综开发、迁移扶贫、沼气入户、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加快实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全县累计有37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我们虽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级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有些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公益服务均等化发展滞后,在我县一些地方农民行路难、吃水难、居住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之,有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甚至瘫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多留于形势,议而不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根本就没有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更谈不上搞公益事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责任感的紧迫感,并以此为契机,探索谋划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二、充分认识开展财政奖补试点的意义,提高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使命感。

实行财政奖补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推进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财政奖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财政奖补是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目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自主参与村内公共事业建设的积极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财政奖补,能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和民主议事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实行财政奖补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主要以农民筹资筹劳为主,政府投入不够,农村公益事业与城市公益事业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更显突出。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财政奖补,有利于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行财政奖补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致使税费改革的减负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实行财政奖补,能够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能有效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发行动起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三、把握政策,找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重心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推进乡风文明,改善村容村貌,努力促进全县文明和谐新村建设为载体。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坚持村民受益、注重实效,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逐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奖补范围。财政奖补的对象是,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小型水利、村内道路、环卫设施、需要村民筹资的电力设施等村民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跨村和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入应主要由县乡政府分级负责,由现有的投入渠道解决。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由农民自己负责,不在奖补范围。必须明确,超过省政府规定的人均筹资筹劳限额标准、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不能纳入奖 补范围。同时,我们在实施财政奖补项目时,要与现有农综开发、迁移扶贫、新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相衔接,按照“项目共建、信息共享、奖扶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优化整合各类涉农建设项目资金,切实化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

(二)奖补标准与兑现方式。按照《陕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陕西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建设项目,在农民年人均筹资筹劳限额内按照筹资筹劳总额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奖补资金由中省、市、县分级负担。财政奖补资金与村民筹资筹劳一起专项用于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

财政奖补具体分为实物和资金两种方式:一是属建设项目普遍需要的大宗材料,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以实物补助到项目村;二是属资金补助的,由县财政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补助到项目村。

(三)严格执行奖补程序。严密的工作程序是保证财政奖补资金规范使用的前提。按照“先批后建、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由开展筹资筹劳的村提出项目建设财政奖补申请,按规定程序报乡镇政府初审后,于20__年4月25日前报县综改办,送县级有关部门审批确定,村民筹资交存乡财政所按“乡财乡用县监管”程序核算管理,一事一议项目竣工后,由项目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向所在乡镇政府提交验收申请,由乡镇政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初验后,将建设项目初验情况报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出具验收报告。并汇总逐级上报省市财政、农业、综改办等部门审定奖补资金。奖补资金的发放实行县级集中支付和报账制,项目完工验收后,县财政部门将奖补资金直接拨付给筹资主体或项目垫资人。奖补资金要做到专/,!/户管理、单独核算、预算到项目、使用到项目,不得返还给出资人,也不得用于一事一议项目以外的其他事项。

(四)科学制定项目规划。要本着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精神,科学规划选准项目,要以乡为单位,抓紧制定村级公益事业项目三年规划,要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慎重选择,科学确定建设项目,各乡镇制定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三年(20__-20__年)规划须于20__年5月10前报县综改办备案,建立县乡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有计划的分步组织实施。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乱批乱干和只要数量不求质量等行为。要在兼顾公平、保证农民普遍受益的前提下,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偏远农村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筹资筹劳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财政奖补工作的基础。我县在筹资筹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陕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事前预算、上限控制、公开使用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规定,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需要,议事过程要坚持民主程序,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群众监督。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向农民筹资筹劳,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得强行以资代劳,防止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防止农民负担引起反弹,防止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六)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加强养护管理是巩固一事一议建设成果、保证公益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根本举措。各乡村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公益设施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可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养护责任。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提高公益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

四、精心组织,切实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理解把握政策,加强指导协调,实行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把奖补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试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一要加强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研究,我县已经决定成立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县综改办主任、财政局长刘永恒同志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城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审计局、扶贫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综改办,办公室主任由黄勇同志担任,从财政、农业等部门抽调专职人员,集中精力把这件工作做好做实。各乡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办公,乡镇长为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农综站、财政所具体负责组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序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划分责任。奖补工作重心在县级、基础在乡村。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形成齐 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要健全和完善资金监管制度,下大力气做好奖补资金报账制和专户核算制度。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逐步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指导乡村开展筹资筹劳工作;乡镇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努力做好具体组织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中:乡镇财政所对于各村委会上交的一事一议资金和上级下达的奖补资金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管好管严,未经县政府或财政局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这要作为一条纪律落实下去。各村委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这一大好时机,以村内道路、环卫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先选择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项目。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区别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5)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和遵守党纪国法的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作风正的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使我区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能部门责任分工,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行和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村有站管乡监督”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宣传先进,弘扬正气,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一)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切入点,创新宣传教育机制

(1)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要与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在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的同时,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社负责人为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文选》和同志考察新疆工作时的重要讲话、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做清廉务实的党员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群众观念、法纪意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务实谋发展的能力。

(2)加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实行分级负责制。由地区负责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县级负责乡(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农村“两委”负责人和乡(镇)站所社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乡(镇)负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争在两年内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进行一次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坚持把主题教育、党课教育、集中教育、形势报告会和编写简易教育读本等传统教育方式同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3)推动廉政文化进农村。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乡(镇)、进站所社、进村庄、进家庭,定期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书籍、材料、报刊和电教片配发到农村基层。有条件的村要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栏、廉政文化室,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推动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促进农村党风乡风的进一步好转。

(4)建立完善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做到“六要六不要”。即,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求真务实、量力而行,不要虚假浮夸、盲目攀比;要尊重民意、依法办事,不要强迫命令、独断专行;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贪图享乐、铺张浪费;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要、与民争利;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要搞封建迷信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严格执行“八不准”规定:不准违反程序和规定擅自处置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不准利用职权挪用、侵占、截留救灾救济、社会保障、退耕还林等资金和实物,侵占集体利益、损害群众利益;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参与营业性场所娱乐活动和变相公款旅游;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违反规定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违反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和强行以资代劳,变相加重农民负担;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借婚丧嫁娶等事宜聚钱敛财;不准参与封建迷信和活动;不准以宗族势力替代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决定村务事项。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要针对辖区内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基层站所社工作人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

(二)以从源头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着力点,构建监督约束机制

(5)完善农村基层决策制度。健全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决策范围,规范表决程序和形式,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逐步建立和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

(6)加强对乡村财务的管理。年内对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混乱的乡(镇)、村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整顿。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加强对乡(镇)财务的监督;全面推行“村财村有站管乡监督”(即:村级财务账目、资金委托乡(镇)农经站代管,财务收支接受乡(镇)政府的监督,实行村级备用金制度),财务收支必须使用正式发票和由县、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等正规票据,杜绝发生村级财务“白条”现象。

(7)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点抓好“八个落实”:一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按照轻重缓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不允许搞“一刀切”、统一模式、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民意、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防止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乱摊派和发生新的债务问题。二是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政策,重点加强对农村土地、草场承包法律和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侵害农牧民土地、草场承包权益的行为。三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及时掌握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进展情况,保证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足额到位和合理使用,切实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四是落实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对出现的违反资金管理、虚报冒领、豆腐渣工程等问题要严肃查处;五是落实专项补助资金、扶贫救灾救济款物,认真解决资金、款物管理和使用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六是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支农资金使用的管理规定;七是全面落实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维护被征地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八是落实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八个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运用“一卡通”等简便、直接的形式,确保各种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补贴政策的透明度,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

(8)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要把乡(镇)政务公开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不断充实和完善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积极开展政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公开内容包括乡(镇)财务收支、干部任免交流、干部考核奖惩、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事项。重点公开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农村工作政策和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情况,还要包括其他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进一步规范水费“大厅收费制度”,逐步将农村合作医疗费、电费、畜牧防疫费纳入大厅统一收费。基层站所社及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单位要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特别是公开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又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项,公开办事标准、程序和时限。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要在内容和时间上搞好衔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务公开栏、政务网站、便民手册、社会听证等适合乡(镇)特点的形式进行公开。

(9)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乡(镇)、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事项,凡不涉及保密规定要求的,都要向党员和农民群众公开。重点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决策程序、组织建设情况、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党员发展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情况、党费交纳使用情况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对农民群众公开的,可采取党务公开栏、开放党员活动室、召开农民群众代表列席的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党务公开要以简便、快捷为原则,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

(10)进一步深化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乡(镇)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农村村务公开实施细则》,深化村务公开内容,结合实际编制村务公开目录,把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机动地发包、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扶贫款物发放、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村内公益事业的办理、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计划生育指标和宅基地审批等事项,可以由负责审批的部门直接到村进行公开。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账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公开内容要具体详细。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健全村务公开协调机构,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与不及时公开的问题。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并完善财务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财会人员管理制度等。完善“村财村有站管乡监督”制度,进一步明确财会人员的职责,强化对村里出纳员的监督,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收支环节的监督管理。

(11)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探索集体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县、乡两级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农村集体资产拍卖、转让或租赁,要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农村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必须公开招投标。积极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12)完善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建立村事提议、村情民主听证(恳谈、议事)制度,村“两委”每年至少安排两次村情民主恳谈会,就村重大事项和党员、村民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提案,答复解释党员、村民提出的问题,论证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抓好落实,并公布落实情况。

(13)规范村务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村级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进行民主决策。决策前要充分进行议事或听证,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根据征求意见的内容,分别由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依据规则和程序作出决定或决议,并认真组织实施,对重大事务的表决结果及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外,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及全体村民要自觉遵守和执行。

(14)建立完善述职述廉制度。在村干部中全面推行述职述廉制度,村干部对照廉洁自律“八不准”的要求,定期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接受村民代表对报告的审议和评议,并接受测评,评议结果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评定先进、确定报酬的重要依据。

(15)规范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执行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全部纳入县、市招投标中心统一招投标,不得以任何形式规避招投标。建立和完善乡(镇)招投标平台,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从项目审批、招投标、资金来源到项目监理、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机制。

(16)严格公务接待。严格落实乡(镇)、村公务接待“零控制”制度。

(三)以保证农村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构建激励惩戒机制

(17)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健全乡(镇)、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和完善乡(镇)党委会、党员代表大会、村党员大会制度,认真落实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制度,逐步将任前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诫勉谈话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质询听证、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制度向村一级延伸。建立农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围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基层站所社依法行政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把对乡(镇),村干部的监督考核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把考核和评议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评优的重要依据。

(18)强化考核机制。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村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落实村主要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和优秀村干部激励选拔机制,改善村干部的待遇,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9)加强审计监督。要加强村级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健全有关制度,充实审计力量,实现三年一轮的村级财务审计目标。落实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离任必审,推进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重视和运用好审计结果,把审计结果作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

(20)加大惩处力度。以查处村干部办事不公、弄虚作假、独断专行、作风粗暴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集体利益等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强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继续把遵守政治纪律情况作为监督重点,保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少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利用宗教和家族势力干预行政,侵犯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朝觐和支持零散朝靓行为。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措施,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发挥查案在治本方面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

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县、市委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各县、市委、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责任,着力抓好落实。县、市、乡(镇)党委要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年底要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加强县、市、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选好配齐县、市纪委领导班子。乡(镇)纪委书记要全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农村基层党支部要设立纪检委员,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个农村党支部,都要从群众中聘请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协助党支部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各县、市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发改委、教育、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农业、卫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具体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合力。县、市、乡(镇)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做到分工具体、任务明确、责任清晰。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本部门的整体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县、市、乡(镇)、基层站所社和村三级责任网络和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对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因不履行职责、措施不力甚至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各乡(镇)要立足农村实际,结合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工作,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狠抓各项制度规定在农村基层的落实。强化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严肃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6)

一、新时代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首先应该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布局美的五美乡村发展模式。然而仅仅是看得见的五美,并不足以支撑起乡村振兴的未来。于是,有了城里人住乡下的“共享农屋”,乡村研学基地,景村融合发展等新形式的探索。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小孩得到优质教育,老人享受舒适医疗,“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闲”的美丽乡村。

二、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任何事业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近几年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外流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缺乡土治理人才。农村缺少有能力、有情怀、讲奉献的领头人。目前,农民普遍对村(社)一级干部感到不满意。有反映能力差办不了事的,有反映私心重服不了众,有些村级党组织搞家族化权利缺少监督等等,真正能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搞发展的村干部可谓凤毛麟角。二是年轻人返乡难。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就学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创业,乡村对他们而言缺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好,教育医疗水平低,娱乐休闲没地方去等等都成了年轻人返乡的障碍。缺少年轻人的农村,就缺少激情和活力。三是人才留不住。乡村振兴最终靠的是人才,而各行业的精英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在乡土扎根,造成了乡村事业因循守旧,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

(二)任何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是钱。新农村建设缺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再上台阶的难点问题。一方面是日常乡村治理运行需要经费。规范运行需要村干部在岗在职,让村民随时能找到人办事,难事随时能有干部帮助解决,村一级干部要放弃自身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目前除了由政府承担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外,一般村干部仍然按照误工补贴的形式进行弥补,没能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村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据了解,很多开展过美丽村庄建设的村,因为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环境保洁等开支,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百姓增收难。老百姓不富,村庄建设的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而留守农村的多是低学历和老、病、弱、残。如何让这些人增收过上好日子,更应该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内在问题。

(三)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的方向盘是制度。有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引导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一是乡村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是自上而下的,镇、村一级按照上级部署,忙于落实各项工作,缺少主动谋划工作的空间和动力。因此,跟风应付,照搬照抄的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特色亮点越来越少。政策不接地气,落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污水治理,上级要求全面铺开,但有些村庄连新农村建设都没开展,就盲目跟进,造成了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现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因为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议事和执行制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发展项目因个别原因,受制于土地流转、征用难而搁置。二是乡村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调整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农村干部普遍缺少规划知识和长期规划的视野,但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却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造成了规划滞后、片面、短见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优质发展。三是要素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建房需求增加,而国土部门指标分配以人均用地面积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控制,造成土地指标理论上充足,实际紧缺的问题。乡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已经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乡村振兴应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集镇为节点,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化统筹发展,做强核心集聚人气,特色产业引领点上出彩的发展格局。

(一)规划先行,提高规划前瞻性,严肃规划调整程序。一是要有区域观,跳出一镇、一村的范畴,从实际出发,根据交通、地域便利性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旅配套等做好区域性的概念规划,再根据区域规划实施各镇、村的规划,从规划层面防止要素浪费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规划方案调整应实行责任倒查,规划评审意见要对本次规划在有效期内负责,杜绝一把手出意见,专家评审走过场的现象。村庄规划局部调整程序也应进行专家评审和报批,防止出现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况。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7)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首先是加强乡村阵地建设,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办公用具、有制度。其次是采取经常性的广播宣传,针对性的分析利弊,直接性的参观学习,广泛性的发送材料,重点性的集中教育,面对面的政策引导,典型性的启发教育,示范性的经验交流,固定性的标语专栏等形式向党员干部进行宣传。三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四是树立了邢付生、宋海建、韩广云等一批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关注农村基层、关注“村官”的良好氛围。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8)

1、组织了农粮、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对2014年一事一议项目检查验收扫尾工作,及时拨付2014年项目结转资金,收集整理项目资料,按要求及时录入一事一议信息系统数据,做好迎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绩效考评有关工作,在全市一事一议项目抽查验收评比中,我市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做好2015年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工作。年初及时下发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通知,明确了申报原则:一是项目范围必须是村内户外大多数人受益的小型公益项目;二是投资小见效快,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三是村民筹资筹劳积极性高的项目;四是2014年、2015年未安排项目的村优先。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如项目申请书、项目预算、实施前照片等。及时督促乡村召开村民会议、坚持民主议事,按照规范程序,搞好一事一议项目申报。目前全市已报一事一议项目295个,投资总额4500万元,申请奖补资金3000万元。为下一步筛选项目,提供了资料,项目批复、实施做好了充足准备。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传统村落保护前期工作

1、配合农工部制定好《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2015年对口支援市重点工作安排》,深入贯彻中央、省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示范乡村,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制订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施试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深入住建、环保、文化等部门一起,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前期调研、项目规划,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等相关工作。

三、统筹兼顾做好局里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

1、认真做好“三送”各项工作。按照市委“三送”办全覆盖要求,紧紧以“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多次深入“三送”联系点,与联系农户谈心交友,尽力帮助困难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分别与各自的精准扶贫结对联系户,进行了沟通,取得共识,制订了脱贫计划,尽力帮助挂钩农户早日脱贫。

2、按照要求,及时做好《2015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答复工作,圆满完成我科负责大柏、沙洲坝、拔英三个代表团所提涉及提案答复。

3、根据局里统一安排,及时做好其他临时办的各项工作。

上半年,我办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进展慢,第一批项目尚未批复实施,没有达到上级要求。二是密溪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项目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果不抓紧话,在今年完成存在一定难度。

四、201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工作。严格有关制度规定,坚持规范操作,促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项目管理,建立滚动项目库。加强项目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健全项目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按照民生工程要求,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网上公示。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9)

二、抓党建、好班子。坚持以基层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治理促平安社区建设。一是要有个好班长。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21本“村长笔记”记着村民260个心愿 他用生命践行承诺,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二是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以自治为要,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三、活机制、善经营。如安吉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坚持生态同步战略,率先提出生态产业化工作思路,借助创新驱动,用理性的乡村经营模式,唤醒了城市人“向往乡村”的感性消费观。一方面,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另一方面,根据“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营造色彩农业景观带,通过农村节庆和品牌营销相结合,推动农家乐、季节性度假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临安区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坚持发展“乡村人文美”的战略,内促外延,以文化践行美丽,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一方面培育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文化吸引外来的消费,有力推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吉县余村办事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民情回应书)。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余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选择了走美丽经济的转型之路。村民以山林资源入股,村里流转了60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经济,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

第二部分:反思不足

一、思想创新不够。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三、敬业精神不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乡村干部的敬业精神不强,害怕困难,有绕着走的意识,与浙江相比,差距很大。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

一、科学规划走前头。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对全乡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体现农村特色。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坚持3——5年可或可见成效。

二、村民共建做示范。把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要制订乡村振兴长期规划,每年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乡人大将发挥自身作用、走访选民群众,征集选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建议意见。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篇(10)

民主管理

××××乡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工作总结

××××乡位于××东部,辖39个行政村,3.9万人,耕地5.6万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民政部门、组织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为契机,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使全乡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景象。几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分管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原创:定期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了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配齐配强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计划的制定、措施落实、检查督导和考核测评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标准,研究制定了《××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和《××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计划》,为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基础。乡党委政府还明确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片承包,具体负责各管理区的创建工作。各村、各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管一级,一级联系一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管理格局,并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把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落到了实处。

在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以村级“五项规范”建设为重点,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级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我们一手抓引导,一手抓村务财务公开。积极引导村级干部尊重村民民利,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引导各村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财务、土地等管理混乱的村,进行了认真清理规范,达到了群众满意。我们还选出5个村做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效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乡38个行政村,已有35个村庄达到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标准,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使我乡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二、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民主决策程序,还政于民

(一)、依法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

为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使村干部们真正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担,乡党委政府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对各村党支部进行了“两推一选”,对村委会进行了直选,新选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28人,交叉任职115人,交叉任职率达89.8%,实现支书、主任一人兼的村35个,交叉兼职率达92.1%。在党支部“两推”工作中,户代表到会率达85%以上,党员到会率达88%。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参选率达78%,选委会全部由本村村民组成,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采取选委会提名,选民表决的方式产生。各村都设置了秘密写票箱,当场投票,当场开箱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确保选举出了群众自己信任的村委班子成员,把民利落到了实处。村委会选举产生后,全乡38个行政村村村成立了计生委员会、民调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等村民委员会下设机构,下设机构成员全部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产生。村民小组长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勤政为民,勇于奉献,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村级干部队伍。

(二)、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

各村都健全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在讨论决定本村范围内的重大事项时,各村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先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根据本村实际,提出决策方案,然后召开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修订决策方案,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最后将决策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近年来,我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中小学校改工程”的实施,都是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实施的民心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投资560万元,打500米深机井4眼,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6万米,解决了群众吃苦咸水的问题。“村村通公路工程”总投资300万元,新修柏油路120华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中小学校改工程”总投资883万元,建设省级规范化标准中学、省级规范化标准小学各一处,建设市级花园式幼儿园一处,有效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为××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大型工程的实施由于议事和决策程序合法合理,得到了全乡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规范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在实行“村帐乡管”的基础上,各村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全部推选出了5---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审核一次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审核。村会计记帐时,要有原始凭证。所有支出单据必须由经手人签名,并注明用途,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和支部书记签字,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会计方可入帐。对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末通过的单据,财会人员一律不准下帐。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向村民代表议事会汇报一次财务审核情况。各项财务收支公开榜,经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后,方可公开。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是群众参政议政,自己管理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民主理财工作中,全乡涌现了一大批模范村庄。后杏元村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后,定期审核村级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往来帐目,深受群众信赖。目前,全乡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已深入民心,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欢迎。几年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群众上访案件。

(四)、实行了村民自治

为有效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真正还政于民,我们积极探索民主管理工作新途径,在全乡38个行政村普遍实行了村民自治,走上了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道路。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各村都开展了村民自治,实行了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并组织成立了38个计划生育协会,实行会员联系户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育龄人群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乡晚婚晚育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答99.5%,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聊城市第四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称号。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路子,在全乡38个行政村推行了村级治安防范承包,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标、竞争上岗的形式,优选了38名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热爱治安工作的村民承包了各村的治安防范工作,并建立起一支拥有120余名巡逻队员的村级治安防范队伍,他们日夜巡逻,进一步加大了防范力度,有效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被市政府授予2005年“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乡镇”称号。

在村干部的管理上,我们由村民代表会议定期评议村委会成员,对多数村民代表不信任的村委会成员,劝其辞职或提请村民会议予以罢免,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民利。

在村级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群众代表、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的作用,由乡党政办公室、经管站会同群众代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干部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充分利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有效防止了各类违纪案件的发生。

实行村民自治工作以来,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激发了群众同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的勇气,使违法乱纪现象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净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树立了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村务公开,取信于民

村务公开是增加村级工作透明度,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为搞好村务公开工作,我们在全乡38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了高标准的公开栏,明确规定了村级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凡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要予以公开。二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公开栏和村民质询会议公开为主,也可以明白纸、召开村民大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财务预算、决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和提取折旧的数额及使用。每年年初公开一次;日常财务收支,按会计科目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为每月的7日—10日。三是计划生育公开。新婚登记和生育指标安排,各村每月公开一次;育龄妇女应落实节育措施及查体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四是宅基安排公开。安排宅基地的理由、标准、安排情况及时间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电费收缴公开。电费价格,干部、电工用电数量,应缴纳电费数额,实交电费数额等,每月公开一次。六是土地调整公开。把土地调整的原因、地块、面积、标准、时间和调整结果等内容在工作完成后,当月公开。七是重大款项的收缴使用公开。对本年度农业生产公益事业费、收缴标准、每户应交及实交数额、全村应交及实交数额,以及按政策减缓免的情况、奖惩兑现情况等内容,当月公开。八是救灾款物的发放公开。原创:救灾、救济款物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数额、发放对象、数量等内容,当月公开。九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投资等内容,当月公开。十是村政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时间、投资预算、招标方式等,要经村民代表会、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后,当月公开。

实施村务、财务公开以来,全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80余次,公开宅基安排、土地调整情况200余次,公开农业税征收情况110余次,公开计划生育指标、节育措施落实情况600余次,公开财务收支情况1200余次,公开电费收缴情况1300余次,有效增加了村级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 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 工程的重难点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