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8 10:44:0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1)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2)

1引言

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它充分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

2宁煤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概况

神宁煤业集团煤矿分布范围广阔,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要解决在产能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可持续良性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自2007年9月份起,公司开始推广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经历了体系建立启动的筑基时期,规划达标的巩固时期,以及提炼归纳管理成果的提升时期。体系建设得到大幅有序推进,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自2009年起,累计生产原煤超过3亿t,百万吨死亡率均为零,涌现出了一大批安全生产长周期矿井和50年、40年、30年的安全长周期先进区队、标杆班组,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稳定发展。

3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控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煤矿全面认识其生产运营过程风险的一个有效过程,也是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危险源辨识确定安全管理对象;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重点;风险预控通过制定管理标准确定如何做,通过制定管理措施确定如何管,通过明确责任确定如何落实。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点,结合公司实际,经过6年多的运行和创新,总结出了以“六个一”为要点的管理经验。

(1)树立一套安全理念。通过大力实施安全文化理念引领工程、认真落实“两个理念”,即“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把“两个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执行力和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重要标准。基层单位也依据实际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如“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一切都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安全生产“零干扰、零事故、零伤害”等安全理念,丰富和深化了文化内涵,培养了员工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坚定了全员对安全生产必胜的信念,促使员工将安全文化理念牢记于心,从而以理念指导行动,以思想约束行为。

(2)明确一个安全目标。通过方针统领、明确思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指导下,确立了“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煤矿根据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完善各类重大风险、重大灾害的预防和管控措施,并强化在现场的落实,强调了灾害的事前预控;加大瓦斯、火灾、水灾等重大危险源管控,优化通风系统,完善防灭火、疏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重大灾害防范能力;强化应急救援管理,要求专业化公司、煤矿配齐救援装备和储备物资,公司定期组织修订各类煤矿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各煤矿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公司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突击实战演练,全面增强了公司各级的应急能力。

(3)夯实一个标准化基础。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牢固树立“干一辈子煤矿,抓一辈子质量标准化”的施工理念。建立和完善了质量标准化和精品工程创建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对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做到不验收,并严格追究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违约责任。同时,采取质量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生产元素管理、制度体系、教育培训、班组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原煤生产单位在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动态达标。

(4)运用一套闭环模式。“PDCA”闭环管理是计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在任何一个系统环节,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解决“严不起来”的问题。如:工作程序闭环——以时间周期为单位,以天、周、月、年为过程,形成全年安全管理工作闭环系统。即会议组织贯彻执行现场监督补充完善会议反馈。目标责任闭环——以现阶段目标为近期目标,逐步实现安全目标的闭环系统。即目标激励目标分解考核反馈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质量管理闭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的闭环系统。即工程设计规程编制组织施工落实安全监督考核工程质量验收。隐患治理闭环——即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不安全行为”人员帮教闭环——从“三违”人员的发生、帮教、接受教育培训,到重新上岗形成闭环系统。即:发生“三违”安全培训过关跟踪回访。安全事故管理闭环——针对事故的整个循环程序,组成有始而终的闭环系统。即事故汇报事故处理事故通报事故防范。

(5)抓住一个管控核心。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实质,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公司在体系创建之初,组织了全面广泛的危险源辨识;在体系实施期间,侧重组织开展好阶段性的危险源二次辨识和季度、年度危险源再辨识,并注重规范危险源的辨识程序、方法和管控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逐一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工序、操作、标准、行为、动作等各个方面、环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提前辨识,并对每一个危险源潜在的风险或有可能产生的风险,依据风险矩阵图进行评估、评价,从而确定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按照划分出的危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力求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在具体操作中,根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对全公司煤矿主要岗位、工种,统一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卡,正面为岗位危险源,背面为管控措施,要求员工必须随时携带卡片,并将内容熟记于心。安全监管人员动态开展巡查抽考,取得了明显效果。

(6)建立一套考核体系。通过在体系运行中的摸索和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公司对煤矿、煤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员工的“四级”考核体系。公司对煤矿的考核——公司制订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级办法》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评价标准》,明确了考核评分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协调培训,培养了500余名管理人员组成的内审员队伍,要求参与考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升了体系考核队伍的业务素养,真正起到了检查指导的作用;每季度末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体系考核验收工作,对公司全部煤矿进行动态检查,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对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指标元素进行考核打分,增强了公司各级人员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将考核得分,作为各煤矿季度本质安全奖金分配依据,提高了各煤矿对体系运行的重视程度。煤矿对区队的考核——各煤矿依据本矿实际,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每月对科室、区队敖景山: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实行内业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将发生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出现不安全行为等情况,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考核得分作为安全类奖金的分配依据,促进了科室、区队抓风险预控的主动性。区队对班组的考核——要求各区队建立健全班组考核办法,严格执行班组月度考核评价机制。结合“零隐患工作面”、“标准化班组”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班组抓体系、保安全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四五六”班组建设管理体系。班组对员工的考核——各班组重点加大对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员工的考核力度,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了员工“不想违章”、“不愿违章”的氛围。

4结束语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员工的风险意识得到不断提高,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由被动式经验管理,向主动式风险预控管理的转变。

作者:敖景山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3)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1)强化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煤矿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管理文化氛围,调动起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在生产现场中的工作行为。如,可在井下各巷道、工作面等处设置危险源辨识牌;在专项培训宣传栏上普及安全风险预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利用井下广播宣传风险预控文化等。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将风险预控管理纳入到年度安全培训计划中,提高企业全员对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视程度。(2)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内相关法律、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内部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要将井下管理作为重点,实行岗位危险源管理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从人、机、环、管四个层面出发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杜绝作业人员出现不安全作业行为,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3)健全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与考核机制为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应将目标责任逐级细化到各矿井、各区队、各班组和各岗位之间,要求作业人员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作业过程中。同时,健全各级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对各岗位、各班组、各区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安全工资挂钩,实现薪酬与风险责任相匹配。(4)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和风险管理需要,建设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时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共享危险源信息,为煤矿管理者及时掌握安全隐患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此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还应具备登记、查询、审核、考核等功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4)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1-01

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大平煤矿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如何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转变,使我矿的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我矿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安全风险预控原理,从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 建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大平煤矿矿井开采处于末期,生产作业战线较长、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受压变形严重、顶板管理困难等不利因素和“三软’’煤层区域消突工作困难。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有安全、规范的作业标准和清晰、明确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层和职工能够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流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正是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体系的成熟化和规范化运行,便于矿井对各项工作实施有序的安全管理,督促全体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降低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发生,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效率。

1.2 深入推进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实现矿井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整体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 ,安全生产搞得好,才能更好地顺应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客观趋势,才能极大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其在同行业乃至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可以使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把职工自我管控岗位危险源的能力和系统管控重大危险源的能力作为中心来管理,使安全作业的思想固化到全员的潜意识中,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活动和作业任务中,有效的预防事故,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平稳发展,使矿井具有不竭动力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1.3 全面建设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高起点、高要求推进危险源辨识管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变事后管理为超前防范,必将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的无漏洞化进程,从根源上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变经验管理为预控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干部管安全为全员管安全,变片面管理为系统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逐步打造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2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框架结构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体系突出体现了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过程性管理 ,贯穿了“ 所有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危险均可控制”的预控式理念 ,融合了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所有指标,是一套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2.1本着贴合实际的原则,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展全员性危险源辨识, 重点对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管”的薄弱点进行细致梳理,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中存在的人机环管方面的危险源;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事故树分析(FTA)法开展系统性危险源辨识,针对危险源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管控范 围内,并把风险预控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以及最终的管理目标作为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紧抓不放。

2.2组织对职工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辨识。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将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常抓不懈,每月对查处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发生 “不安全行为” 的深层次原因,及时采取强化培训教育、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措施,并不断完善不安全行为纠正、奖罚考核机制,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3 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建立了信息平台使用站,及时将各级管理人员查处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隐患查报、 整改、 复查及升降级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隐患闭环管理效率。

3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主要策略

为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取得实效,在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我矿始终坚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夯实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推进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3.1狠抓风险预控培训。开展覆盖全员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职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充分利用手指口述作业法,加强从安全确认的内容上、操作标准上对职工进行强化培训,并与安全风险抵押金挂钩进行严格考核,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职工素养,规范职工行为。经常与试点矿井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汲取先进体系建设经验。

3.2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井下作业具有突发、多变的特点,作业环境复杂,且临时性作业环节较多,安全监管难以全面覆盖和实施,是零打碎敲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大平煤矿根据当班作业内容,组织员工在入井作业前编制现场风险预控表,将当班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记录在现场风险预控表中,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现场风险预控表,作业前根据表中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进行现场预控,由安检员、班组长、区队管理人员分别对现场风险预控实施情况、危险源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抽查,对当班作业任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管控措施规避可能带来的危害。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5)

本阶段主要任务:统一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明确体系建设整体思路,全员参与。

1、审定体系建设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及工作进展程度。

1)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风险预控办公室

风险预控办公室主任:安检部部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成立体系编写小组

组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工作。明确《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目标》。预计15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阶段(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

本阶段主要任务:识别煤矿内所有危险源,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体系建设启动动员

进行体系建设动员,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下发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2、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根据每人每班填写的人、机、环、管的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编写小组人员及时收集资料,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分类,造册制表进行管控,明确职责。

3、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4、危险源规范与初审

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5、危险源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

根据员工填写的危险源辨识表,由区队风险预控小组成员进行审核。

6、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60个工作日完成。

第三阶段(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

本阶段主要任务:挖掘和构建本矿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日常不安全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管理。

1、安全文化宣传

1)编制印发《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手册以左则沟煤矿普通员工为阅读对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文字阐释煤矿安全思想和基本内涵。手册印发后,通过班前会在全矿员工中组织了学习,对广大员工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主管以上干部中进行培训。

3)制作了宣传牌板。

4)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措施卡片。实地考察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情况和运行效果,进一步消除广大干部的思想疑虑,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让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干部所熟悉,安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员工所认可。

2、编制《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通过对采煤、掘进、运输、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类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让员工在有意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经过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对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明知故犯行为得以矫正。

3、编制《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

4、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30个工作日完成。

第四阶段(制度建设及完善)

本阶段主要任务:在危险源管控的微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危险源管控的宏观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

1、制度制定与修订

对现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检查、修订,补充制定新制度。 。

2、制度修改与完善

对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3、制度规范与初审

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制度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4、制度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进行制度审核。

5、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度建设及完善,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预计7个工作日完成。

第五阶段(体系文件初稿审核与完善 )

1、根据体系规范,对编制的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体系文件初稿,初步形成体系框架。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6)

前言:煤矿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党和政府一直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安全生产进行保障,但是煤矿事故依然频发,并且煤矿事故发生后,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安全管理仍然是煤矿企业进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与其他的管理理论并不相同,他侧重于风险的防预,即在事故发生前,建立防患机制,这对于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

保障管理、劳工不安全行为管理、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中安全要素管理和综合管理共同构成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在上述的五个构成部分中,风险管理是核心,而劳工的保护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中的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中的基础,保障管理则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上述五部分要素的紧密配合,才使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正常的运行和发展。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使用的运行模式为PDCA闭环管理,该运行模式可以保障在该体系中的每一项安全工作都可以进行全程控制、闭环管理并且可以进行持续改进的。

二、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辨识危险源。危险源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是引发煤矿系统中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的根源,同时也是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存在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对煤矿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这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煤矿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并且根据不同特点的煤矿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源类型,积极的组织人力物力资源对其进行检测,同时也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做好记录。

(二)风险评估。当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完成后,应该对危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借助风险评估矩阵,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由此引发的损失作为风险等级评定的依据。,并且根据风险发生的等级,来编制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补救措施。各单位在完成风险管理表的初步制定后,应将其呈报给风险管理小组,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审核与补充,当修改合格后,将其返回原呈报单位。随着生产过程中多变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的标准、以及管理方案和补救措施都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改与改进。

(三)管理标准及其措施的制定。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应该提炼出管理的对象,并对管理对象的特点制定出管理的标准和措施,进而做到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防控以及消除,尽量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在管理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和行业、企业的编著作为依据,同时也要保证只要达到该制定标准的要求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危险源的消除,而在管理措施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作为基础,只盯住有针对性的措施,而制定出的措施要具体,要对现场的安全生产起到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四)监测危险源。危险源状态监测和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是危险源监测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危险源状态监测是观测其是否在安全状态下进行运行;而危险源监测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其作为体系运行效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五)风险预警。煤矿生产企业,应该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和存在的危险源的风险展开风险评估,并将其严重程度作为风险预警等级判定的标准。将危险源检测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达到风险消除和预防的目的,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进行避免。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使得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做到清楚的掌握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于安全管理的现状做到清楚掌握;风险评估则可以使煤矿企业对于危险发生的时效性、可能性和所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进行预防;对于危险源进行检测,可以使风险的变化情况和检测风险源是否处于可监控状态进行及时掌握;风险预警可以对风险源做到及时发现,并依据警情大小提示负责人采取相应措施。

三、风险预控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

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中,矿井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所以安全管理是较为被动的,但是在现代的安全管理中,则更多的关于与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被动管理向着超前预控进行转变。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煤矿风险预控体系也应运而生,他是管理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PDCA作为管理运行的模式,他与现代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隐患排查发有所不同,它具有全方位、全过程、螺旋上升、预防为主、双保险、闭环式的管理特点。该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变事前处理为超前防范,使管理走在事故前,切实消除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变被动为主动。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煤矿事故的预防与管理一直都是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点。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预前管理都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同时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由于其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所以,无论从认识观和方法论而言,都是全面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贵斌.煤矿安全管理的风险预控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4(12):7.

[2]何国家,春宁,黎体发.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7)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山区高速施工过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促进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辨识与监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预警。但是否可以对排查出的危险隐患进行彻底消除,是否能降低所辨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者的安全工作行为。所以只有对施工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与规范,才能做到真正的事故预防。

基于上述考虑,在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上对课题“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的安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旨在对施工过程中所辨识出的风险及有关人员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工作,对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进行管理与规范,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确保安全施工。该技术的有效实施需在计算机局域网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从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其具体方法与工作程序如下。

1.1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事故隐患信息和对事故危险性具有特征意义的参数——如坡高、坡角、风化程度等——的数值。风险信息的收集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安全管理人员完成:安全管理人员每次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需时刻注意各个施工地点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填写“安全动态监控汇报表”——实际上是一种专业性安全检查表,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事故隐患、整改建议、整改时间以及整改人等内容;(2)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完成,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应用相关检测设备即可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参数,对获得的参数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相关风险信息。

1.2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的存储与传输

通过对所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的基础上,由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的工作机构(例如安全信息中心或安环部等机构)将筛选出的风险信息输入计算机。这些风险信息一旦输入计算机,即上传到本项目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局域网上,所有局域网中的各个计算机上即能实时反映出施工过程的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的管理与事故隐患处理的有关情况,相关人员即可通过局域网及时查询和分析相关风险状况。

1.3 施工过程风险监测与管理

施工过程的风险信息一旦存储在计算机(局域网)后,即可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可对不同施工标段的风险状况、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并对施工过程的风险性质、事故隐患的性质、风险严重程度、危险性以及事故隐患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辨识分析,并实时存入风险控制数据库,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数据库的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辨识出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事故隐患)以及其处理情况实时更新,便于在此基础上随风险进行新的处理和预警。

1.4 安全行为的规范及预警

为了根据风险状况对其进行较好的控制及预警,需要规范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故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人员安全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为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与安全工作行为提供标准和依据,这也是安全预警技术的基础性工作。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的流程如图1所示。

2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以施工过程的风险监测和管理为基础,以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准则,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运行的一整套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该体系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支持下,对山区高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及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与预警,规范相关人员的安全行为,督促其正确行使安全职责,并对事故隐患及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消除,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的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1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的基础工作

若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及预警,必需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过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这是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所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定要本单位的实际具体情况,确保其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有限公司成立有安全管理部和质量监督部,制定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等。其制定的按管理办法有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等,每项制度又详细分解为若干具体内容。

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参建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

2.2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工作,从两方面下手:纵向——人员和岗位和横向——安全生产具体工作。

(1)纵向——人员和岗位。纵向,对于从公司到各参建单位,从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到施工员等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均实时地对存在的风险及其安全工作行为进行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也即是说,对于任一岗位(员工)在何时何地负责、参加哪些安全工作,这些安全工作由谁领导负责,系统均实时进行预警提示。

(2)横向——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横向是从安全施工的具体工作出发,包括两个方面。1)风险控制。由施工过程风险监测结果与“风险控制动态数据库”,并结合具体的事故风险,按照所建立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职能科室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对每一个风险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预警和处理。包含对日常事故隐患的处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对日常事故隐患而言主要是指隐患的处理要求和处理期限;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而言主要是指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后果、管理要求和控制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2)安全施工事务管理。安全施工事务管理是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每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务,应明确由谁负责、由谁具体操作以及相关具体要求等等,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进行预警。

3 预警系统研制

为更好的将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应用与企业,研制了与其体系相配套的应用软件系统——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风险信息的输入、存储、风险控制、风险预警等等相关功能。

该预警系统基于B/S模式[1-3],采用VB6.0语言开发,安装在计算机服务终端;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

3.1 预警系统结构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可完成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的所有工作,该系统的基础数据基于施工过程风险监测结果与“风险控制动态数据库”。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系统功能与应用

综上所述,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是实施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所必须的支持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风险信息处理”、“风险辨识控制”、“风险预警”和“安全管理对策指令”,即对山区高速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对“风险辨识控制”和“风险预警”应该由某个岗位、某个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行为风险辨识、风险等级实时进行辨识控制,对一般风险、重大风险以及风险处理进行实时的预警;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每个流程、每个岗位以及每个人员的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的处理状况进行实时查询;可以根据企业的安全工作需要在线安全管理对策指令;可以自动对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行为安全进行管理和评价等系统的功能可由图2看出。

该预警系统成功的应用于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目前运行状况及取得效果均比较良好。通过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以及该系统,一方面项目部各级领导、相关科室及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本人负责工作的风险状况并接受对其安全行为的管理和预警,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安全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对施工过程的风险辨识、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从而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的实时、有效、可靠,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1)风险控制及安全预警技术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以及“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支持下,可明显提高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例如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监测报告制度等,从而使该系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3)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实时对预警技术方法和体系本身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进行更新完善,使其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庆贵,孙春江,张殿镇.安全行为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2(4):555-558.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8)

1.1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是指在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根源,是导致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2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需要及时对事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正常情况下,可使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危险源的风险率与其可能造成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完成之后,依据风险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把风险控制在煤矿安全生产可允许的范围之内。

1.3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的标准是指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所需的相关依据。在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以及标准进行,再结合煤矿生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制定出具体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都相对较高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

1.4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为依据,依照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标准,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案,并采取可操作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可以依据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原则,将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再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2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促进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并针对该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且依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矿安全管理过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确定。并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安全防控体系,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风险预控体系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2.2推动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现代新型管理模式,即: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达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的目的,以此来实现煤矿事故的超前防范,推动新型主动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2.3降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1)将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部门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做好相应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的实施,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区队、班组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以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4有利于煤矿企业建立闭环管控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办法执行,建立出一套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动循环、闭环管理及螺旋提升式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能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衔接,还能确保该管理体系可以进行独立式循环工作,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机制的改善和闭环式管理的形成。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9)

0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

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

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

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

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

4)信息和沟通。

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5)监控管理。

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

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

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

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66-03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主要以经验、制度管理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套思想理念先进、技术要求领先、应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所有隐患辨识,并根据隐患产生风险大小,对隐患进行分类和确定相应预控措施和信息监测方法,依据隐患信息的评价确定隐患产生风险动态预警和预控方法,最后确立隐患治理措施,杜绝事故发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先辨识和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使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达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水平。

准能公司从2007年以黑岱沟露天煤矿、设备维修中心为试点单位开展了本安体系建设工作,随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本安体系建设,电力板块、铁路板块、煤化工板块等单位在学习借鉴黑岱沟露天煤矿和设备维修中心本安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逐步推进,2011年实现了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运行及考核的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本安体系知识专项安全培训,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干部参加本安体系知识学习和考试,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每年安监局都要集中组织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估、再管控工作,根据危险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对梳理出的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各级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1 预控目标

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煤矿、电厂、铁路等单位的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实现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各单位一把手、管理人员、岗位工人对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参与程度,决定着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能否在现场得到落实,能否真正起到安全管理作用。经过多年的贯标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授的讲解,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已经在生产一线、各级管理人员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基层人员对本岗位危险危害因素收集整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估、赋值,然后上升到车间、段、队,经过综合评估,完成对各类因素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辨识、评估等活动,明确厂公司级、厂矿级管理重点。

1.2 预控要素

通过日常监测,确定各工种安全危险因素,这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之后,才能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实现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的基础,风险预控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落地的根本。

2013年年初,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安监局于6月底、8月初开展了两次专题调研,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记录、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各单位厂矿级领导、车间段队负责人、工班长和一线职工深入交流。为了鼓励职工多参与,各单位实施了很多办法。哈尔乌素露天矿矿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由各队队长亲自逐条讲述危险源辨识结果,并将评审后的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发到职工手中,鼓励职工学习、提建议,对被采纳和未被采纳的建议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反复对辨识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1.3 预控方法

危险因素辨识之后,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危害的严重性或优先控制顺序,为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所需投入成本等提供依据,实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用上,大部分单位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但是工作任务法对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有遗漏,对相关联的危险源相互之间如何影响的辨识存在缺失。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单位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方法辨识、补充原有的危险源数据库。设备维修中心采用工作场所分析法分析潜在危险源,通过划分小区、工作场所,确定辨识单元,再查找人、机、环三个方面的危险源:人的方面,梳理该场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辨识,机和环两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只要辨识出来就直接采取措施进行消除、转移、隔离、防护。这样,即使职工在某一个区域停留,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也要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法为培养职工养成危险源动态辨识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基础。有的单位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树”辨识方法,从危险源基本概念出发,基于事故树辨识方法,通过能量载体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事件查找危险源,便于职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 预控方案

根据以上安全风险分析和评结果,按照企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预控方案,明确各自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流程,确保安全预控管理措施到位,达到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遵循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基本模式,运用PDCA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完善生产系统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公司原来采取的风险矩阵法评估,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在可能性的衡量上,最高频率是“一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但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情况可能一个月就发生10次以上,有的可能是一周,甚至一天就发生10次以上,越是这些发生频率高的事件对我们安全生产的影响越大,是我们安全管控的重点。现在已经有三个单位开始使用三维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如D=LEC法,增加了对职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因素的考虑,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另外,评估结果受职工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制约,评估值定量还不是很准确,不过从升降级调整后的危险源来看,还都维持着原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所以目前对危险源管控的影响不是很大。

2013年,通过危险源辨识工作,各单位总计新增危险源1052条,删除90条,升降级及标准措施修改941条。职工的风险预控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可防可控的意识已经形成。每班进行危险源辨识,每次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职工工作前的必经程序,安全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1.5 危险源监测与预警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管住了、管到位了,有没有失控变成隐患,这也是动态排查隐患的过程。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失控变成隐患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危险源的超前有效管控,切断危险源到隐患的因果链,真正使安全管控的关口从隐患排查为主的“事中管理”前移到危险源管控为主的“事前管理”。

2010年公司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为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上线运行提供了平台,各单位紧紧依靠该平台,实现了厂(矿)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考核指标全部量化,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厂(矿)对车间的考核内容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外委单位管理、辅助管理六项考核内容,从现场、指标、内业和文明生产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兑现分单位和个人两项。其中对单位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按考核得分每月兑现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工资总额的40%)。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本安一级达标单位,全部提取安全结构工资;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扣减单位安全结构工资的1%。

现场考核中检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作为对个人的安全考核,个人不安全行为全年基础总分为12分。根据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预警、处罚、培训和考核兑现安全生产奖。

2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

2.1 领导重视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公司及厂矿领导亲自参与和组织体系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带头学体系,悟理念,亲自授课抓宣贯,并形成分管领导抓业务、车间段队领导抓班组、班组长抓岗位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贯落实责任体系。

2.2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

积极开展覆盖全员的体系贯标、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员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

2.3 注重日常安全检查

将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与日常安全检查紧密结合,明确检查机构、职责和检查频次。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从检查准备、现场执行、集中讲评、汇总分析、打分排名、整改反馈、结果复查、结果兑现8个环节提高安全现场检查质量。

3 对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思考

3.1 坚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集成多种先进管理理念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神华集团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公司全体职工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工作,态度上不能有怀疑,执行上不能打折扣。

3.2 丰富体系培训方式

一是要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专家,为公司管理层系统讲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及成果应用等知识,助推本安体系建设;二是要组织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其他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公司的体系运行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通过简单化、直观化的培训,提高岗位员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充分利用设备构造及原理、操作规程演示、危险源及防控知识、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安全培训片或电视教程,引导职工养成正确的操作程序,使职工轻松掌握危险源辨识防控知识。

3.3 选择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适用于各类活动和工作任务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选择其他辨识方法作为补充,如针对复杂的工艺系统,可以选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针对设施,可以选用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针对易燃易爆物质,可以选用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3.4 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在确定风险评估值之前,要大量地参考事故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这就需要全范围对生产活动中设备、环境、作业人员可能发生事故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分析未遂事故,在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对各类伤害的防范能力方面与分析事故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性,提高风险评估值的准确性,掌握预防事故的主动权。

3.5 建立安全检查表数据库

为了使各个环节的管控有针对性,下一步就是要根据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便于操作的安全检查表,如果安全检查表能包含所有的危险源和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用于我们的各类专项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动态检查,对于全面查找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是非常有利的。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将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3.6 抓好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体系落地

按照体系标准要求,将体系要素按照领导层、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和班组逐层分解,落实责任到部门、科室、分管领导和主管人员,达到体系要素有归口部门,有落实人员。同时,按照体系要求,明确系统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人员不安全行为治理等重点管控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监督部门和人员,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7 加强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要积极培育安全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是安全宣传站”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员工深入理解安全理念,逐步应用并体现到员工的具体行动中,进而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强调充满亲情的引导感化,也要严格执行细致的安全规定,同时积极开展关乎生命的事故防范教育;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广泛传播安全文化,将公司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贯穿在所有管理活动中,影响和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总之,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司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和应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上一篇: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 下一篇: 商贸企业如何避税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