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风险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15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1)

【关键词】

股票市场;投资;风险;问题;措施

1 股票投资的收益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后所得的报酬就称之为股票投资收益。一般而言,股票投资所得的收益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于一定时间内所得到的货币层面的收益就是货币收益。货币收益由两方面构成:一种是在购买股票后,投资者变成了公司的股东,作为股东,投资者可依据持股份额从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股票收益,收益主要由现金红利、股息以及红股等构成。另外,在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中,投资者还可以获得其他收益,比方说从配股权证中获得的转让收入。第二种就是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所持股票的价格有所上升,最终形成的资本增值。而这其中出现的资本增值就是当前众多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核心目的。

非货币收益有多种形式,比方说,在购买了股票以后,作为公司的股东,投资者能直接参与公司所召开的股东大会,并对公司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掌握到有关公司的可靠信息,最终参与公司的经营工作以及决策工作。这样一来,投资者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能得到满足了。当投资者买到大份额的公司股票以后,投资者就可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另外,许多国外的上市公司还指出,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产品时能获得些许优惠。不过当前我们在对股票投资收益进行研究时,主要以货币收益为核心,不对非货币收益进行重点考虑。[1]

2 股票投资的风险

一般而言,股市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2.1 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购买力风险等构成了系统性风险

在系统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问题会给股市带来严重的威胁,所有股票都会受到侵害,因为在股市里面,每个投资者都需承担到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就需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整体来看,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那么股票市场就不大容易出现系统风险;倘若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那么股票市场出现系统风险的机率就会大很多。另外,具体判断指标由多方面的构成,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信贷资金供给、银行利率、国际收支与利率、综合性经济指标、国内投资动向、中央银行贴现率、通货膨胀、政府财政收支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

倘若要对潜在的风险以及已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当经济萧条阶段结束,股市出现见底回升情况时,就可对股票进行分批购买,然后完成长线投资。倘若经济十分繁荣且到达了高峰,而股市也长时期处于大范围上涨状态,那么就需及时推出股市,对手中的股票进行抛出。另外,作为一个新兴股市,我国股市的管理层会首先对股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股市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对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止,还需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章进行研究。假如在一段时期内股市出现大幅度增长情况,管理层就需采取措施对股市进行调整控制,并及时退出股市。

2.2 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股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这些影响因素就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具体而言,股份公司管理工作的缺失、某类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都可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依靠转换购买其他股票,投资者可对损失进行弥补,二是对于股票市场中的部分股票,非系统性风险会产生局部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倘若要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判断,就需先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一般而言,可进行研究的资料有公司章程、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等。[2]

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的方法有诸多种,主要方法就是对投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并依靠手持股票的多样化来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降低。从理论层面来看,随着手持股票种类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也可随之得到减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投资者却很难对资金进行均分,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二是面对不同种类的股票很难进行合理有效操作。依据相关资料可知,为使非系统性风险得到降低,就需增加所持股票的份额,但风险的减少速度却呈递减趋势。

另外,结合影响股票的各种因素可分析出股票的理论价格,但股票的实际价格却和理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方说,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也获得了诸多盈利,但其股票却呈下跌趋势。相反,经营情况不良的一些公司却出现了股票上涨的情况。当前,我国的股市尚未健全,股票价格的增减情况往往无法对某一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因此,为了使股票投资技术得到提升、降低所需面临的投资风险,我们就需对诸多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3]

3 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于证券投资来说,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利益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倘若一个市场的效率较高,那么证券的风险和证券的收益就呈正比关系,即随着收益的增大,风险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收益可对风险进行一定补偿,假如要获得利益就需要同时承担风险。倘若投资者仅以获得高收益作为进行投资的目标,那么他就难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

所以,要想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投资者就需对各种股票投资知识进行学习。在购买股票时,需首先对投资的环境以及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在深入分析股市循环周期的基础之上对股票做出选择。具体而言,尽量在人气低迷期间对股票进行购买,即低买高卖。另外,还需巧妙运用技术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入市时机进行合理掌握,将中长线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防止短线操作次数过多,最终使投资工作获得成功。[4]

【参考文献】

[1]陈茂松,袁长安.浅谈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6)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2)

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股票市场是我国持久追求的目标。在证券市场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这就要求股民必须具备相应的股市知识,切不可盲目跟风,看见有人在股市赚了钱,就盲目地在股市里投资,结果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赔进去更多。如何杜绝大众盲目进股市的现象,如何能够让大家认识股票投资的风险,在已有的认知下进行合理的投资,本文结合各方资料,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股票投资简介

(一)股票与股市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

(二)股票投资:炒股

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就是我们俗称的“炒股”。炒股,有着各种各样的题材,但大多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对的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股票的经营业绩每股只有几分钱,但其价格比业绩胜过它几十倍的股票还高,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选取股票时,一定要谨慎分析,密切关注该股之前的走势,利润,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切忌盲目选股。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类型与特征

(一)股票投资风险

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可能性。股票投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风险

是指对所有公司都将产生影响的风险,它源于公司之外,表现为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发生变动,购买任何股票都不能避免这类风险。比如当年的9・11事件,除了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股市也随着这一事件持续低迷。

2、公司特有风险

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投资公司近期的表现),表现为个股报酬率变动脱离整个股市平均报酬率的变动。例如前几年的三鹿奶粉被曝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就因为这一事件,该公司的股票大跌,很多股民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

股票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明天的股市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风险的估计,也是完全凭借已有的现象、经验,进行的推测,这是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所能做的。

2、客观存在性

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股市的利润是巨大的,但所谓“利润越大,风险越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哪个人敢保证那只股票是稳赚不赔的,纵然是有名的“股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赚钱,所以,对于股市,我们不能报有“零风险”的幻想。

3、相对性

为什么股市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一夜倾家荡产,因为不同的股票,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同。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而言,风险也是相对的,如何把握好风险的相对性,是每一位股民的必修课。

4、可防范性

尽管股票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方法,努力地去测量、估算可能出现的损失,尽力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股票投资风险防控

(一)掌握必要的证券专业知识

股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研究透彻。但若是想凭借股票的投资获得成功,必须要话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证券知识。我们不排除有人凭借运气获得成功,但那毕竟是少数,要想获得长远的成功,专业的股票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二)了解投资环境,关注投资时机

股市与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政策颁布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政治安定,经济进步,民生安好,股市一定是繁荣、能挣钱的;反之,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股市将会是灰暗的,是个吸金的黑洞。

(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式

股票的投资方式有很多,这就要随着投资者的习惯、性格,结合当前的股市发展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长期不变,要随时保持敏感,灵活的改变现有的投资方式,跟上股市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制定合理投资运营计划

大多数初入股市的投资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试产改价格的涨跌上,却经常忽略本身资金的合理调整,要知道,资金的本身才是股市的基础。制定合理周密的资金运作策略,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查阅多方资料,就股票投资风险防控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当前我国股市的现状及股市投资的风险所在,就股票投资的防控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健补.理财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18-328

[2]王小玲.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3)

股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企业参与市场集资的有效方式,利用股票筹集资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手中持有资金额度越来越多,参与市场投资也成为了创造收益的有效方式。但是,面对情况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股票投资行为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投资者不能仅限于股票投资的收益预测,还要顾及风险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企业股票作用

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向市场投放股票已经成为日常经营中的业务决策,借助股票投放市场可以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作为投资者参与企业集资的一种凭证,方便了资金持有者参与各项投资活动;另一方面,股票是资金流通的经济介质,由不同额度股票参与买卖交易,实现了企业资金市场流通的持续运转。

二、股票投资的收益性与风险性

股票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借以获得收益的行为。鉴于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资金持有者参与市场投资活动,以求在规定周期后获得相应的资金报酬,增加原有资金的储备额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改革阶段,金融市场系统依旧处于不稳定状态,股票投资的收益性与风险性特点十分显著。以下对股票投资收益与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一)股票收益性

股票投资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资者以股东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额,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的收益。

1、收入收益

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资者以股东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额,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的收益。一般情况下,股份制企业会在每年收益分配中按照股份占有比大小,为投资者提供相对应的利息、分红。

2、资本利得

资本利得是指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变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将股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得到的差价收益。股票持有人可根据市场价格的涨跌情况,选择对外出售股票,市场价格高于买入价格时,便能赚取丰厚的收益。

(二)股票风险性

股票投资风险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即它的存在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主观的、相对的。当股票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其本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预测的。

1、系统风险

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股市上所有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政治、经济及环境等宏观因素造成。

2、非系统性风险

一般是指对某一个股或某一类股票发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如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等因素,它们的变化都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

三、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综合对策

“效益优先”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的先进理念,其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以创造最佳收益为目标,促进内部经营机制的深化改革,带动行业经营收益水平的持续增长。对于股票集资来说,风险预测是调控造价的有效方式,企业借助风险评估决策降低资金的浪费率,从而提高了股票投资后期的总体收益。

(1)风险管理。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企业对股票集资建设提出了多套方案,重点解决了传统资金筹集与调控面临的风险隐患,提出以股票风险预测管理为中心的调控方式。企业需全面发挥财务部门的经济职能,为地区股票市场改造提供可靠的意见。基于股票投资风险预测管理平台下,需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拟定风险监管机制,对市场股票集资采取宏观性的管理决策。

(2)资金监管。企业应根据固有资金执行监管决策,借助预算操作流程控制好资金的收支状况。例如,拟定市场股票投放方案之后,财务部门需安排专业人员对股票投放数量及市场总额实施预算,从风险系数、回收周期、收益额度等方面预算出投资总额。财会人员要根据市场股票行情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笔资金链操作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股票资金流失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股票投资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常见形式,能够为企业提供广阔的集资平台,并且为资金持有者创造更多的收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本身的缺陷,股票投资在创造经济收益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如何识别风险是每一位投资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企业是股票投放市场的主要经济组织,其应当借助风险识别体系强化股票管理,对每一笔股票周转资金实施综合监控,从而保障股票投资收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强松.中国股市中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15)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4)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千千万万,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是如此进行操作,不论做空头还是做多头,投资的风险都由股票的期货市场操作“保险”住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价值变化也就将基本稳定了。从总的情况分析,现代的股票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都具有“零和交易”或是准“零和交易”的性质,即是股票市场有人赚钱,一定是他人赔钱所致。在投资者都用股票期货来进行保值后,股票市场便一定是超常地稳定了,没有人能够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了,这样一来,股票市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没有投机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投机者呢?就是一般的投资者,谁又不想低价买入而高价卖出呢?股票市场的存在又还有什么必要呢?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金 投资 股市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理论界对金融业混业经营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商业银行可否将资金直接投资于股市,这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理论讨论中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理论上寻求决策的依据,从逻辑上分析商业银行可否将资金直接投资于股市这一问题答案的可靠性。

风险管理理论

同样是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却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即禁止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依据是:银行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大于银行向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放贷款的风险;而主张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依据是: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应,并且,股票投资的风险,未必大于发放贷款的风险。

股票投资与发放贷款,究竟哪种行为风险偏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银行资金投资股票的风险主要有股票价格风险和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当股票价格跌到银行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以下时,银行投资资金就会缩水。股票价格风险主要来源于经济周期变动、利率波动、汇率波动、政策变动、通货膨胀率变动、股票市场周期波动、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变动、股市投机的影响、银行的股票投资决策者判断失误或操作失当、银行股票投资决策者为了个人利益而丧失道德进行恶意操作等等。上述风险有的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被称为非系统性风险,例如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变动风险;有的则不能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被称为系统性风险,例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有的需要通过严密监控才能防范,例如银行的股票投资决策者道德风险。当上市公司退市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银行就会发生资金流动性与资金缩水的双重损失,特别是如果上市公司破产,银行资金损失就会更大。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主要是贷款本息部分或者全部收不回来的风险。从风险来源看,银行贷款风险主要有来自于银行内部贷款决策者的道德风险和智力风险,国家政策变动和政府干预的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借款人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风险,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借款人的产品销售市场变动的风险,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风险等等。

从风险来源看,银行投资股票的风险与发放贷款的风险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投资股票的风险大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在股票流通的条件下,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波动性的特点,从而使股票投资的损益具有显性化与短期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因而对人的感官冲击力较大,风险感受比较明显,而银行贷款风险由于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容易使人产生贷款风险小于股票投资风险的幻觉。

其实,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观察,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要比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更为有效。其一,股票投资风险管理要比发放贷款风险管理更具有灵活性,因为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票的方式进行止损操作,而贷款的收回周期比较长,甚至难以收回。其二,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要大于贷款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因为在操作适当的条件下,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何时变现股票、收回资金(虽然变现率取决于市场状态),而贷款本息能否收回,银行能否止损,银行的决定力往往小于借款人。其三,银行卖出股票的程序、手续要比催收贷款简单的多,风险管理的效率更高。其四,股票投资的信息收集成本要比贷款信息收集成本低,股票投资信息收集数量要比贷款信息收集数量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成本要低于贷款的风险管理成本。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允许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等于为银行增加了一条分散经营风险的渠道,便于银行进行较大范围的资产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投资的灵活性、简便性也蕴含着投资操盘人员的道德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投资过程的严密监管。

以上分析表明,银行资金投资于股票的风险要小于发放贷款的风险,但银行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银行资金投资股票的监管。

资金流动理论

维持资金的安全性、追求资金的效益性和力保资金的流动性,这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往往互相矛盾,不可兼得。当三者互相矛盾时,安全性为首选,其次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资金流动性则是为安全性和效益的,其功能主要有四点。一是在资金安全性出现问题、资金可能收不回来时,立即将资金变现。二是当资金出现亏损,其亏损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大时,果断将资金变现,保护已有的资金运用效益,维持资金的效益性。三是当出现效益更高的投资项目时,将原投资资产变现,改投新的项目。四是当债务到期而无力偿还时,将投资资产变现,以用于还债。在多数情况下,资金如果失去了流动性,其安全性和效益性反而无保障。例如,如果某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又不能转让其债权,那么银行的贷款本息余额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来,安全性和效益性无从谈起。可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金运用项目主要有放贷、贴现、债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金银投资、存入中央银行等。这些资金运用项目的流动性均不及股票投资。当然,此处所说的股票是指流通市场或称二级市场中可以交易的股票。股票投资的流动性之所以最强,是因为股票交易程序简单、手续便捷、交易速度快、交易手段先进、投资者集中。股票投资流动性的强弱,还取决于股票市场的状态、股票交易的活跃程度、股票买卖委托量的大小等因素。贷款由于是有约定期限的,而且存在收不回贷款本息的可能,所以对于银行来说,贷款的流动性比较差。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看,大量的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实际上这些贷款的流动性已经非常弱,而对于成为死账的贷款而言,其流动性已经丧失。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的流动性增强,但其流动速度不及股票投资。票据贴现的流动性与贷款的流动性类似。债券投资的流动性因债券的流动性而异。有些债券是不能上市交易的,其流动性比较差,因而该类债券投资的流动性也比较弱。投资于可流通的债券所形成的投资资产,其流动性强于不流通的债券的投资。债券投资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低风险低收益,在人们偏好于股票投资的情况下,可流通债券投资的流动性要弱于股票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的流动性与可流通的债券的投资的流动性相似。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因基金的性质而异。封闭式基金由于可像股票那样进行交易,所以封闭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较强,但由于封闭式基金是有期限的,而且其交易量一般不如股票,所以封闭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不及股票投资。开放式基金可以反复被申购和赎回,所以开放式基金投资也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成交量的限制,而且大多数开放式基金是通过柜台进行赎回的,所以开放式基金投资的流动性也不及股票投资。金银交易的投资者不多,交易量不大,信息披露也不如股市,所以金银投资的流动性弱于股票投资。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除外),其资金流动性强于股票投资,风险也较小,但是从全社会来看,这部分资金被闲置起来,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因此,从资金的流动性来分析,应该允许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

公平竞争理论

根据公平竞争理论,同业竞争的各方应该使用同一竞争规则,在市场中的同类主体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有平等的义务,否则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规则的市场。当然,权利平等不等于权利一样,因为各主体的条件不一样,只能说在同样的条件下享有同样的权利。所谓的条件,主要包括最低的资本规模、必要的经营场所、基本的内部治理规则、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均具备从业资格等。无论是市场准入,还是经营范围的界定,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歧视。具备的条件不同,享有的权利亦有差异。各主体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同,也未必违背公平原则,只要其市场份额不是靠行政力量的帮助,也不是靠武力强占市场,而是消费者自愿选择的结果,那么各市场主体拥有不同的市场份额也是正常的。

从理论上说,所有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其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因而应该享有一样的权利,遵循一样的竞争规则。

我国内资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基本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执行同一部《中华人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同一竞争环境下进行经营。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在境内开展业务时,应该遵循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规则,但是如果外资银行投资于中国境外的股票市场,或者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分机构通过其在中国境外的母公司向境外股票市场投资,我们是无法阻止的,在此情况下,从全球的视野看,外资银行实际上是实行混业经营的,其业务范围要大于我国境内的内资银行业务范围,因而实际上在业务经营范围方面,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存在不平等之处,这与公平竞争的理论相冲突。另外,我国内资银行已经向外资银行开启大门,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我国内资银行,这实际上是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进行股权投资,而我国商业银行法是不允许内资商业银行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还需提及的是,目前中国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上市公司(包括上市银行)的股票全流通,这样,外资银行就有可能进入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股票交易。所以,根据公平竞争的理论,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投资也是必然的趋势。

金融监管理论

此处所说的金融监管不是指政府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而是指政府对商业银行投资股票市场过程的监管和商业银行内部进行的自我监管。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具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减弱这种可能性的必要条件。金融监管、银行资金直接进行股票投资、金融危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金融监管能够及时发现银行资金在进入股市进行股票投资时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从而避免引发金融危机的后果;如果监管不到位,则银行资金就会在进行股票投资的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银行体系会遇到支付困难,由此引起存款户的恐慌,引发挤提狂潮,迫使银行关门,并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条的中断。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时,外部监管的内容主要有:银行体系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银行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安全及增值情况。需要内部自我监管的内容主要有:银行负责股票投资的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考察;股票投资盈亏情况;资金账户内资金的去向等。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时,外部监管的形式主要有监管机构的设立和监管人员的责任界定、法律法规约束、行政监督、股市规则的指引、投资情况跟踪监测等;内部监管形式则主要是监管部门的设立和监管人员的安排、制度约束、投资情况跟踪监测等。

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我国的金融监管状况还不足以支持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因为从外部监管看,既缺乏相关的规则,又缺少先进的风险监测跟踪技术;从内部监管看,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说明银行内部的监管效果并不佳。因此,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目前尚不具备银行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条件。

市场发育理论

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需要有发育成熟的股票市场。

任何市场都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期的发育过程。有的主体可以在市场刚产生时就介入其中,伴随市场一起成长,有的主体则需要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时方可介入其中。在股票市场,证券交易主体是投资者和发行者,劳务交易主体是证券公司、咨询公司、投资者和发行者。从谨慎原则出发,商业银行作为投资主体进入股票市场时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其条件之一就是股票市场发育成熟,因为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投资者。一般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之外不经营货币,其投资股票的盈亏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而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存款与贷款,其存款和贷款业务涉及社会公众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如果一家银行因股票投资而亏损甚至倒闭,则会波及许多个人与企事业单位,对国家或地区经济整体影响较大,所以商业银行要成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应该把股票市场发育成熟作为重要条件之一(不是全部条件),以减弱商业银行的股票投资风险。当然,商业银行股票投资风险因素有多种,股票市场发育程度只是其中的一种,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换言之,成熟的股票市场可以减弱商业银行遭受股票投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商业银行不因其他原因而遭受股票投资风险损失。

不能否认,国外商业银行曾经在股票市场发育不成熟时介入股票市场,但是,国外商业银行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又恢复混业经营的过程,恰恰说明商业银行应该在股票市场发育成熟时再进入股市进行投资,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国外的实践经验,本文的市场发育理论正是建立在国外经验教训之上的。

衡量股票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市场主体的守法率、守规率和守约率、市场规则完善率、违法违规违约案件及时发现率和公平处理率、市场主体合法利益保护程度、政府政策合理化程度及变化频率、披露信息真实程度、信息公开率、信息披露效率等。相应地,成熟股票市场的标志就是大多数市场主体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少数主体虽有违法违规或违约行为,但都能够及时得到公平的处理,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利益均得到完全有效的保护,市场规则严密、完善,得到公认,政府出台的政策能够较充分地表达多数主体的意志,且长期稳定,所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应该公开的信息均能够及时而充分地、详细地披露。

从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状况看,虽然股票交易手段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是整个市场依然是一个发育不全的市场,主要表现在市场规则不完善而且多变,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和不真实,违法违规违约现象频繁出现,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护等方面。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之中,股票市场行情低迷且动荡不定。所以,从市场发育程度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允许商业银行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条件。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6)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7)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2-0073-04

数据显示,至2008年9月,我国个人股票投资者开户数已达上亿户,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7%,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比例是4∶6。据调查统计,上证指数自2007年10月的6 124点跌至2008年9月的1 800点,中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中,约有95%的人亏损,约4%的人持平,只有约1%的人盈利。可见,中国股市中的个人股票投资者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引起股市高风险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是市场固有的,其影响几乎遍及所有的股票,这是很难控制的;某些原因是公司或行业内部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有些原因则是个人投资者个人的操作水平所造成的,这是可以采取有效方法规避的。因此,从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视角,认真分析个人投资股票的风险成因,探求防范股票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不但对培育成熟的个人投资者、提高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影响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进程、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一、个人股票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1.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面临一个全开放式的复杂国际经济环境。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7月份CPI较2007年同期上升5.6%,创下1991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货膨胀高企。同时美国2008年8月份失业救济人数已达45万,仍据历史高位,就业市场状况正急剧恶化。次贷危机何时结束仍然遥遥无期,数据显示美国主要金融机构2007年以来损失约4 5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经济运行状况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经济奥运后能否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仍存疑问。目前,A股跌幅近70%,股票市场剧烈的波动对股票直接投资者形成巨大的风险。从根本上讲,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通胀问题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完善

近几年来,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市场法制……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使得资本市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仍是“新兴加转轨”,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成熟市场相比,以及与处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在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股票IPO制度没有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作用,最近媒体曝光的宁波立立事件,则凸显了发行制度透明度的必要性。最令人恐惧的是,按照现有的IPO发行制度,大小非减持永无尽头,新增大小非冲击力更强。据中证登记公司统计,至2008年6月底,老的大小非尚存3 000多亿股,谁知股改后IPO又形成了新的大小非,新股上市带来的新增大小非则高达1.1万亿股,比如,在2008年9月份解禁的51.02亿股大小非中,股改时产生的解禁股为15.11亿股,市值101.69亿元,而新老划断后首发、增发股份的解禁规模则高达35.91亿股,解禁市值达到322.66亿元,占9月份解禁规模的76%。仅北京银行2008年9月19日解禁的7.38亿股限售股,就相当于9月份49只股改大小非解禁规模的28.7%。 此外,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分红制度、印花税的征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笔者认为,上述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缺失正是个人股票投资者风险产生的症结所在。

3.政策手段干预过多,造成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还是一新生事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相对于西方股票市场来说,还不成熟、完善,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单靠证券市场本身的力量没有办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决定了政府会较多的采用政策手段来干预股市。政府既制定政策,又操作政策。在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消息市”的特征显著,几乎每一次股市的大的震荡,都是由国家政策和重大消息引发的。当股票市场不景气时,政府便会出台各种形式的“利好”政策,来让投资者入市,使股市资金增加,把股价拉上去,使股市看起来一片“繁荣”的景象;当股价一路飘升,泡沫不断增加时,政府又会出台各种“利空”政策,人为扫压股市。如2007年5月30日,经批准,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升为3‰,上证指数对这次政策冲击当天的反应是股票下跌0.65%,而且连续引起股票市场持续下跌,这种下跌就是国家政策制度引发的系统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获得了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机构投资者,便利用内幕政策信息的便利,进行股市的投机,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就此意义而言,政府“政策救市”,与其说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如说在客观上给个人投资者积累了更多的政策性风险。

4.个人股票投资者自身心理因素

股票投资决策是人的主观行为,客观因素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得由人来评判其是与非。因此,个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时,各自不同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状态对股票投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投资同一只股票,对于不同的个人投资者,有的盈利丰厚,有的亏损累累,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者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说基本因素是从“质”的方面影响股票价格,市场因素则是从“势”的方面影响股票价格,那么,心理因素可以说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人气”。我们可以把引起股票投资风险的心理因素归为两类:一类是市场主导心理倾向变化;一类是投资者个人心理倾向变化。所谓市场主导心理倾向,是指一段时期内股市上大多数人对行情的看法,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情演变有趋势”。看法有时悲观,有时乐观,但只要一成气候,单个投资者往往会被卷入其中,即使这种“气候”是投机因素或谣言搅和起来的虚假现象也在所难免。在我国这样一个个人投资者素质相对不高的市场,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大批个人投资者就会捕风捉影,闻风而动,大量抛出或购入股票,形成“看淡”或“看好”的市场气氛。另外,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倾向则比较复杂,比较典型的有贪婪心理、投机心理和赌徒心理等。

5.个人投资者有关证券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限制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调查显示,我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个人投资者占五成,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一成多(如图1),这意味着有数百万的个人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如图2);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投资者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所占的比重达五成以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时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比如,许多个人投资者不知道K线、分时线、市盈率、市净率等基本概念,许多个人投资者还有的错误认为一块钱的基金比二块钱的基金便宜。很少有个人投资者知道上证50ETF为何物,更不用说掌握高效投资的理论和知识,了解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学会组成正确的股票投资组合,掌握控制风险的技术。

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投资品种也缺乏全面地了解,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普遍缺乏运用适当的操作技能和投资方法,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技术图表呈现的一些规律来指导股票投资的操作,即使一些个人投资者懂得一些技术分析,却把技术分析和技术指标看得过于神秘,甚至视为神圣,把它们当作纯粹的教条和数学定理来摆弄。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个人投资者在对股票投资品种的选择、评估、进出股票市场的时机、投资决策以及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引发了内生投资风险。

二、个人股票投资风险的防范

1.完善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是防范保险资金股票投资风险之本

夯实基础才能着眼长远。监管层应进一步强化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摆脱“政策市”实现“制度市”从目前来看,应重点推进IPO股票发行制度、投资者结构、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在IPO股票发行制度上,应强化发行节奏、发行结构的市场化约束,完善新股询价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定价过程更多地交由市场参与主体决定。同时,对预披露制度进行改革,将预披露时间适当提前,增加社会对拟上市公司的监督。

其次,推动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优化投资者结构。研究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努力提供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比例。在提高机构投资者比重的同时,需要培养长期投资理念,因为资金本身没有短期长期之分,长期资金必须得由长期投资理念的人长期持有。

此外,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增加投资者回报,全力推进建立帐户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培育股市诚信文化……

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是贯穿股票市场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市场各方应全力以赴,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障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减少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使保险资金股票直接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2.提高对大盘预测的准确性,确定全局观

首先,个人股票投资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股市大盘主要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分析和利用大盘走势的规律,能够有效地规避投资股票的风险。为此,平时应养成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政策新闻的习惯,认真分析上证指数的月K线、周K线、日K线的走势,根据上证指数K线的位置、阴阳、形状、缺口及成交量来判断大盘的走势:什么时候变盘、什么时候步入下跌通道、什么时候进入上升通道。比如,沪综指自1997年5月的1 510点下跌后,一直运行在1 100点的相对低位达两年之久,在1999年1月至4月都是很好的入市机会,再大的风险也就是股指不动而已,而收益方面则是后来牛市带给投资者颇丰的收益。又如,沪综指从2001年6月的2 245点下跌到2005年的7月的1 000多点,对中长线的投资者来说,1 000点是很好的入市机会。再有,沪综指从2005年7月的1 000点上升到2007年的10月的6 124多点,股市已积累了巨大的风险,什么时候出来都是对的。目前,沪综指尽管经过将近一年的下跌,已至2 200点,但如果你不做中短波段,简单地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投资者信心及大盘的K线走势分析,下一个大升浪怎么也要到2011年或2012年启动。2008年后四个月和明年上半年,有的也是中短线机会,而不是长线机会。

其次,个人股票投资者要确立全局观。目前,大多数的个人股票投资者往往比较盲目,没有全局观,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全局观首先是要把握住市场的定位,包括判断现时股票市场是投资价值高还是投资价值低、风险较大还是较小,未来的6个月以至更长时间里股票市场将会在怎样的点位、怎样的形式变化,将会出现哪些热门的板块,将会有哪些可能的炒作题材。比如,尽管沪综指从2007年的10月已下跌了60%之多,但个人投资者如能较好地把握奥运概念、创投概念、农业板块、股指期货概念,依据大盘的走势,选择入市的时间、撤离时间,依然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当然,对市场的总体把握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般投资者都不容易做到,当然不是要求大家都成为“活神仙”。但确立全局观的最大好处是避免了盲目,能够做到进退有度,不至于胡乱追涨杀跌,才会促使投资者不断地去修正、去思考,也就不容易受短期内的功利诱惑而深套其中。

3.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等待

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仅会看盘、操盘,甚至有准确的判断力还是不够的,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等待。许多个人投资者自身知识经验和判断力都不差,可就是赚不到钱,归其原因,无非是一些心理误区造成的。面对股价的大起大落,容易造成种种心理问题,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红了眼就盲目跟风;一旦亏损了又怨天尤人,像赌徒一样总想着翻本,便失去了投资的理性。因此,克服贪多、盲目、急躁和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是在股市投资中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根本。同时要学会等待,包括持币观望和持股待涨。每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一年中有价值的行情也就那么一两次,其余时间里都是风险大于收益,但市场中的诱惑总让人忍不住要学飞蛾扑火。其实,在下跌、调整行情中,虽然有强势品种可以逆市飘红,却多数只是短线的炒作,空间有限,不是价高就是难以把握,个人投资者在这样的市场里去操作成功率几乎为零。同样地,在强势中多数品种也都会实现涨升,只不过存在先后顺序而已,有很多投资者都曾经选中过黑马,但很少看见投资者能骑稳黑马的,大部分投资者在稍有获利时就早早卖出。还有的投资者在熊市中捂了几年的股,却在大盘即将探底时绝望的斩仓,结果是功亏一篑,这些都是由于不善于等待造成的。

4.加强学习,掌握有关证券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个人股票投资者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相关证券专业知识对于指导股市投资的重要作用;应当全面、系统地学习经济理论、投资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股市基本分析技能和技术分析技能。同时,更应当学习高效投资的理论和知识,了解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学会组成正确的投资组合,掌握控制风险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投资的技术技能,更多地依靠知识、研究分析和投资技巧去获取投资收益。

三、结论

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股市的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冒一定风险才能带来一定的收益,这是股市的魅力所在。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设法弄清股票市场风险的成因,避免去冒不必要的风险,规避可以规避的风险。防范股市风险的基本方法就在于监管层应努力完善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个人投资者应较为准确地判断大盘趋势,确定全局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等待,加强学习,掌握有关证券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夸可•霍.个人理财策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98-99.

[2] 王健补.理财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18-328.

[3] 郝云峰.个人金融投资品种及风险的成因和控制[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8)

一、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家庭资产呈多样化发展,城乡居民家庭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开始涉足股市,由于个人之间风险意识、信息充足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别,投资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

股票由于其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而其高风险却往往重视不足。本文希望在分析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个人投资股票的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现状

(一)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比例

从目前的情况看,家庭个人投资方向中,银行储蓄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总投资的57.5%,现金为17.93%,股票则为15.45%。鉴于银行储蓄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银行储蓄一直是居民和机构投资的首选。在当前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银行储蓄收益偏低,扣除通胀之后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也促使投资者在满足日常流动性的基础上将部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的领域,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高收益工具。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盈亏状况

亏损与收益的对应,是金融市场上的常态。损失和收益交替出现,和经济形势的好坏交替呈同步变动。除了经济形势之外,行业的周期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转变也会影响到盈亏状况。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是否盈利,除了上述基本面的情况,还与个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与规避风险能力有关系。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股市中盈利的群体只占总人数的22.17%,其余77.83%则为亏损或者持平。这正好体现了股市“二八”法则,即在股市中,二成投资者盈利,八成投资者亏损或持平。

三、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有多种,但在一般情况下,家庭个人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其他风险较少遇到。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违约风险不多见,ST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退市的风险,但退市后仍可以在三板市场交易,而且可以参与分红。至于债券违约,2012年山东海龙债由于资不抵债,濒临违约,政府出资解除了违约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下调,银行存款收益低,从而造成买证券者增多、证券价格便会随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调,银行存款收益高,则证券价格也随之下跌。

(三)通胀风险

物价指数上涨时,债券价格下降,但是,股票却是一种保值手段,因为物价上涨时企业资产也会随之增值,因此,物价上涨也常常引起股价上涨。不过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股票市场内部因技术性操作因素引起股价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因素包括投机者的投机性操作、股市的强弱变动趋势、股价循环、信用交易和证券主管部门对股票市场的限制性规定。不同公司的技术风险差异可通过Beta系数来反映。

四、股票投资的风险控制

(一)分散系统风险

分散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工具、投资时间、投资行业三个原则来实现。

1.投资工具分散

将资金平均分散到多家公司股票上,总的投资风险会大大降低。市场上的投资工具对利率的变动有不同的效果,如果选择两只反向变动的资产,则可以对冲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任意选出的60种股票的组合进行投资,其风险可将至11.9%左右。

2.时间分散

股市在得知上市公司派息消息后,股票价格会有明显地变动。短期投资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这期间购买该股票。

3.行业选择分散

2013年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的衰落很好的说明了投资行业的重要性。股票投资不仅要对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资,而且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业的或相邻行业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业的,不同行业、不相关的企业才有可能对冲风险,从而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二)回避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

1.掌握趋势

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

2.搭配周期股

有的企业受其自身的经营限制,一年里有部分时间停工停产,其股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会下跌,为了避免因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可策略性地购入另一些开工、停工刚好相反的股票进行组合,互相弥补股价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损失。

3.选择买卖时机

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为选择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4.注意行业周期

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经济气候好时,股市交易活跃;经济气候不好时,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为大宗股票投资期。

(三)避免利率风险

了解企业营运资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时,负债较多的公司会遇到资金困难,从而殃及股票价格,而利率的升降对那些借款较少、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或公司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9)

一、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作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换句话说,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市场,其构成十分复杂,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市场,其参与者众多,人们倾向于认为多数的决定是最合理的,进而引申出羊群效应这种不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非理。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中股价波动较大。一方面,股价波动是股票的固有属性,是受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另一方面,股价暴涨将引起股市泡沫,且这种虚幻繁荣有投机性、价格高估、突发性、联动性等特点。

二、金融市场中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运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股票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近年来证券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变化,导致市场操作难度加大。在国际化、全流通、专业化、价值化等视野下,投资者必须思考如何运进行股票投资,在买卖股票时需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方法和策略,以及应该优先买卖什么样的股票。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羊群效应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就像魔咒一样,不断左右着广大投资者的思想。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我国投资者的理性意识还不健全,跟风等各种非理现象比较突出。研究表明,在市场大幅下挫的时候给投资者带来的抛售压力明显大于在市场上涨时给投资者带来的购买冲动。在市场大幅下挫时,大盘的走低使得大部分投资者担心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挫,于是纷纷抛出股票,这种卖方的羊群行为反过来使得许多股票价格同时下降,这样形成了价格下降和抛售羊群行为之间的正反馈。在市场大幅上升时,虽然有一些投资者看好市场,大幅增仓,但是也有些投资者担心价格过高而不愿跟入,此时投资者的行为相对分散,跟风行为低于在熊市中的羊群行为。

三、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及收益的再认识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引入

1、风险

所谓风险,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而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

风险一般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部分。系统风险是指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动是系统风险的根源,它们的影响使几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样的方式一起运动。非系统风险是指在总风险中对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是独一无二的那部分风险。管理能力、消费偏好、罢工之类的因素造成一个公司利润的非系统变动。非系统因素基本独立于那些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的是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因此只能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地研究它们。因非系统风险仅涉及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的股票,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审慎的投资选择来减少甚至避免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主要形式有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

2、收益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报酬。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的收益主要分为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大类。货币收益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得的货币收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东的身份,按照持股的多少,从公司获得相应的股利,包括股息、现金红利和红股等,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时还可得到一些其他形式的收入,如配股权证的转让收入等。二是因持有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形成的资本增值,这正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直接目的。非货币收益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投资者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后,可以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查阅公司的有关数据资料,获取更多的有关企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在企业重大决策中有一定的表决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参与感等等。

投资者要提高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关键在于选择购买何种股票以及在何时买进或抛出股票。任何股票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买到赢利丰厚、风险小的股票,因此,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考虑投资对象的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股份制公司企业属性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财务指标、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其成长性、发行公司的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考察。

3、价值投资

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进行股票的内在价值分析,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和成熟,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及短期的逐利行为。

股票投资内在价值评价的目标是股票投资人得到稳定可靠的收益,而尽量避免风险。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一支股票的收益性越大越好,而它的风险性是越小越好,对于一些长期持有者来讲,股票的成长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采用因素法,可以将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归结为收益性、成长性、风险性三大方面,而这三大方面又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分(见图1)。

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股票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性的分值,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股票进行综合评判。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经计算和无量纲处理后,得出C层数据;

B: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和B3的得分值;

f(B)=Σ(C层因子得分×因子贡献率)

C: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B3的权重W1W2W3,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F(A)=f(B1)W1+f(B2)W2+f(B3)W3

四、实证分析

本文结合宝钢股份股价走势,利用相关模型说明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说明:在该实证分析中,我们选取的是宝钢股份在最近一个月的股票收盘价并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库,通过估计出一个绝大多数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投资预期回报率。首先计算出股票的波动性,即样本的标准差;其次做出股价运行的模拟模型,基本可以看出预测的股价和实际价格的偏离程度;最后做出股价的正态分布图,观测出价格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

研究目的:通过以上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现实股价和预期价格的偏离程度,衡量出其风险程度,并验证股价走势属于正态分布。以图形的形式使得投资者对股价的走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看出股价的分布概率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分析中的经典假设——历史会重复,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做基础。

假设有10%的投资回报率,以最近27天的数据为样本,并认为一年有250个交易日。在表1中,通过Ln(number)函数的使用,对每天的股价比求对数,得出日投资回报率,进而使用STDEV函数求出日标准偏差,最后乘上250个交易日SQRT(250)可获得该股票的年波动率,利用EXCEL软件,可以轻易得出其年波动率为53.91%。

结合对该股票年标准偏差的计算(53.91%),紧接着要对股价运行进行模拟,将时间的步长值定为1,从而设立时间序列。

首先要对我们估计的年收益率进行连续复利调整,以Mu代表预期收益率,代表股价的波动性,那么可以得到调整后的预期回报率为Amu=Mu-^2/2=-4.53%。

其次,利用RAND函数在这27天中进行随机抽样,并通过函数NORMSINV将随机样本转换为正态随机分布。

最后,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本文将股票价格分为两部分,即股票价格=确定价格+不确定价格。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对于股票价格,由于是在原来价格基础上进行模拟,故接下来的价格自然不能再使用原来27天的观测价格,而后一天的股价=目前股价EXP(时间步长值Amu/250+后一天的随机抽样正态分布值SQRT(时间步长值/250));二是对于其中的确定价格,可以由公式:今天的确定价格=昨天价格的确定部分EXP(AMu时间步长值/250)得出。宝钢股份的当前价格为16.45元。

根据表1的天数、股票价格、确定和不确定四栏,可以画出模拟图形,该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出股票价格是如何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假设而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反复按F9来生成多个不同的价格通道,并观察到模拟股票价格通道与实际股票和股指的股价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在表1对股票风险的测定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一个模型,使其能在一个图表中很好的显示股票价格在未来某一时点的对数正态分布。在该模型中首先需要计算出股票的最低以及最高价格,利用EXCEL的分析数据库,股票的最高(低)价格=EXP((Ln(目前股价)+AMu时间期限)+/-4SQRT(时间期限));其次在得出股价的步进值后列出其价格序列,本文将宝钢股份的价格范围划分为200个相等步进值,因此该股票的价格步进值为(最高价-最低价)/200;最后利用NORMDIST函数求出股价的累计概率。

将以上数据进行图表化,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正态分布的趋势以及股价出现概率最大的区间。该模型可以使投资者感受到股价未来价格的分布将如何随各种影响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通过改变标准偏差,可以观察到波动性很低时,分布趋向于对称分布,而波动性很高时,分布的斜率也会加大。同样,时限很短时,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而时限加长时,分布的斜率也会越来越大。

五、结论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在直接融资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非理性的投资不仅会扭曲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带来巨大波动的同时还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我们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钟会根:从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谈我国证券市场文化建设[J].金融与经济,2007(9).

[2]叶莉萍:对我国股票市场调控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

[3]沈小平:我国股市宏观调控观点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4(7).

[4]汪伟全:股票价格——投资机会与泡沫风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

[5]张蕾:股票内在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8).

[6]安东尼·桑德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花俊渊: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

股票投资的风险性篇(10)

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手中的闲置资金也逐渐增多,如果将这些闲置资金存在银行,就必须面对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的问题,银行支付给我们的利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资产保值或者增值的需求。所以个人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股票市场,但是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大多逃不开“七赔二平一赚”的魔咒。巴菲特说:“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控制风险;第二条原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可见,股票投资中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

股票投资市场的风险来源有很多,包括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系统性的风险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但是每位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规避非系统性的风险。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富爸爸曾经说过,股票投资本身是没有风险的,只要你对它有足够的了解,真正有风险的是投资者,是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定导致了高风险的产生。而中国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对股票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自己投资的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往往都是道听途说,打听“内部消息”,追涨杀跌,想要在短期的投机行为中获取高额收益,最终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将本金也赔了进去。所以控制风险必须排在首位,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风险来源都有哪些。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的风险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变化与国际市场接轨。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希拉里和特朗普进行的美国大选,都会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再加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和一国经济直接挂钩。

(二)政府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干预

虽然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发展日益完善,但是我国一向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政府的政策消息对于股市有很大的影响,投资者会根据政府的利好消息进行投资,比如政府下调印花税的利好消息,就会让更多投资者将钱投入股票市场,当然这种根据消息进行短期投机获取收益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投资风险。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如果央行颁布降息加息的政策,也会导致资金流入或者流出股票市场。

(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博弈行为

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对于消息的获取也非常敏感,所以机构投资者往往先于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操作,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为了追随机构的步伐从而获取收益,但是往往在高位买入,成了主力的接盘手,主力在个人投资者接盘以后往往已经获利走人,机构投资者的这种Y金博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四)投资者个人对于股票市场了解的欠缺

外界的系统性风险是个人投资者无法控制的,但是在股票市场中做出投资行为的是投资者自己,所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个人投资者本身。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了解决定买入一只价值被低估的成长股,也可以打听小道消息,人云亦云,买入一只垃圾股。所以最终的主动权在投资者自己的手上。

二、个人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对策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似乎很难做到价值投资,但是纵观那些通过短期投机行为获利的投资者,真正做到赚钱的又有几人?大多进行短线投机的投资者哪个不是今天获利以后明天又被市场连本带利的要回去。巴菲特曾说,持有股票的风险和股票持有的风险是呈负相关的。股票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就越小。所以价值投资才是取胜的关键。那么具体有哪些规避风险的对策呢?

(一)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投资素养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失败都是由于对股票市场的无知导致的。那些在股市上赚到钱的人都是把投资股票当做生意来做,他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所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对一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是听专家的推荐和所谓的内部消息,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血本无归。

(二)价值投资,选股是金

选对股票是在股票市场取胜的关键。选到一只价值被低估的优秀的成长股等于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至于如何选择好的有潜力的股票就需要在买入之前大量查询上市公司的信息,证券公司的研报和公告等,同时阅读上市公司至少五到十年的财务报表,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是否值得投资。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光是在股票投资市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会被外界散布的消息所影响,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因此取得了不菲的收益。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越是在大家一拥而上的时候越要保持独立思考,毕竟自己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

(四)设置止损位和止盈位,并且严格遵守

在股票市场上,有两个词一直挥之不去,即贪婪和恐惧。当投资者获利的时候总是对所持有股票抱有更高的期待,觉得还能涨,所以是贪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取而代之的是股价的不断下跌。还有些投资者不设置止损位,在股票下跌时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物极必反,总有一天股价会反弹,最后股价却一泻千里,导致了巨额的亏损。

三、政策建议

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有些市场制度还不够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完全也使投资者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政府监管,避免严重的股市投机行为导致的市场泡沫。尽量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调控供给和需求,减少政府的干预。

四、结束语

具有股票投资的想法是进入投资市场的好开端。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千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股票投资也是需要学习的,甚至要比其他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如果真的对股票投资感兴趣,一定要学好股票投资的知识,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能对自己的钱负责,而不是听推荐和消息。还要做到持股有耐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个人投资者至少不会在股票市场吃大亏。

上一篇: 法定继承规则 下一篇: 设备设计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