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03

混合式教学教案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95-02 收稿日期:2016-07-13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语教学中新型混合教学方法下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应用研究”(2016JGYB20)。

作者简介:陈亚敏(1986―),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其中,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最为广泛,转变了传统的以考试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概述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学习档案评价机制实施的必要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下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希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概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1.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势与现代信息化教学中的一些优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启发、引导以及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还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其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尽管有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但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模仿,虽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教学方式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许多学校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是一些学校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直接将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计算机投影的多媒体教学,其并没有将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而是将传统的口述灌输变为多媒体灌输,更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提问,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原因是一些教师会将作业以及课件共享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所以很少有学生在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做笔记,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就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学习档案评价机制实施的必要性

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这一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中对学生评价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评价方法,采取新的评价方法。而学习档案评价方式则是一种新的评价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它更符合现阶段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此外,学习档案评价机制与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三、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下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

1.结合教师的反馈结果,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首先,在实施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其参与教学环节以及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并让学生通过评价结果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并最终改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实施学习档案评价机制时,还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做出合理的评价,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评价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还应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纳入评价标准中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由单向评价向多向评价过渡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互评小组,使每一位被评价者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首先,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其次,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应该要求互评学生细心地观察被评人员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不管是学生的自评还是互评,都要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估计到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还应该体现出其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帮助学生学会自评和管理好自己的档案。总之,要转变传统单向的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教师、学生的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而学习档案评价机制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将学习档案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历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再现学生学习情境的同时,也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学习、评价的一体化。

4.加强教师对学习档案评价的认识

要想开展学习档案评价机制,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一评价方式,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某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选择适当的学习档案类型,做好对档案时间和内容上的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在确定这一评价方式时,要按照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用这一评价方式,严格禁止追求形式主义。最后,这一评价机制的运行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育部门应该限制班级容量,重新制订认定教师工作量的规则,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对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创新和实施中去,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新型混合式教学方法下学习档案评价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为教师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奠定基础,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2)

摘 要:将混合式教学与电子档案袋有机结合能够展示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文章针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从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实施、教学效果3方面,介绍混合式教学与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电子档案袋;教学评价

1 背 景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1]是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大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础,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程的知识点相对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手机成为每位学生的必备生活用品,各类教育者为增强学生的课余学习热情,将“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在线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在线作业——延伸学习”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如何方便、快捷地收集、保存、管理和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各类教育者的最大难题。档案袋评价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学生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所准备的或反映学生学习成就及个人进步的相关资料、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调整自己的学习,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具有评价者多元、评价公平、以学习者为中心、评价灵活性、评价全面等特点,因此部分教育者将档案袋评价有机地与计算机结合,产生了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2]。将混合式教学与电子档案袋有机结合能够展示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

笔者所教授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从参与人员上看,分为学生单独参与、教师单独参与、师生共同参与3个部分;从教学过程上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总结复习及延伸学习、课后讨论、评价5个部分,如图1所示。混合式教学平台是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可在构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时,将除课堂教学以外的部分全部放到网上进行或展示。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内容通过教学平台,同时辅以短小而精致的视频,让学生清楚下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学生有哪些知识不清楚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提问,教师并不直接解答这部分问题,学生间可以相互讨论,同时教师将少量最为容易的知识习题为预习测试习题,供学生进行测试。教师要追踪分析测试结果,查看学生所提的问题,整理出预习反馈信息,这部分内容就是教师课上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中将知识点包装成案例并将案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实验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法,将实验封装成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子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完成整个任务。

2.3 课后总结复习及延伸学习

传统教学中,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也是混合式教学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后作业做好了,学习就结束了,而爱好编程的学生又认为练习太少,满足不了学习欲望,仅仅靠课后几个习题作业远远不够,因此笔者在混合式教学平台中又加入了自我测试、学习总结、延伸学习3个部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自我测试模块中添加了大量的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题目以复习课上知识;学习总结模块要求学生撰写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既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又可以锻炼语文写作能力;延伸学习模块中ACM竞赛中较为简单的算法及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获得充分的自信,从而喜欢和热爱编程。

2.4 在线课后讨论

在线课后讨论主要以论坛的形式展开,教师可在每章内容讲解完后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跟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主题,如计算机图像与数组,或者一些电子信息行业最新技术和最新热点的一些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数据分析与大数据、云计算等。

2.5 评 价

混合式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或单一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起不到引导和督促学习的作用,混合式学习平台也会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教学内容展示平台。笔者采用电子档案袋的方式存储和展示学生的各个学习过程。

3 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对象、组织形式不同,因此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笔者采用的档案袋评价方式与使用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密切相关。

3.1 围绕学习者丰富评价内容

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应尽量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因此笔者将电子档案袋评价总体上划分为预习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后评价、考试4个部分,如图2所示。

(1)预习评价包括预习测试成绩、网上预习提问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两部分内容。

(2)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相同,包括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实验教学中任务与项目的完成情况。

(3)课后评价包括课后作业分数、自我测试解决问题的数量、学习总结的分析和延伸学习的时间长度、效果。

(4)传统期末考试成绩是当今高校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将其保留并修改成以程序设计题为主的上机考试模式。

3.2 评价主体多元化

笔者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评价主体有3个:计算机、教师和ACM竞赛协会。

(1)计算机自动评价包括预习测试评价、实验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评价和自我测试,这4类评价主要以测试、结题、编写程序为主,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可以让计算机自动处理,能够节约大量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评价者的工作效率。

(2)教师评价主要涵盖网上提问的质量、学生课上的反馈以及学习总结3部分。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师将主要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信息反馈,不用将时间花费在批改作业和统计分数上,从而节约大量时间,提高评价质量。

(3)ACM竞赛协会在评价体系中从第3者的角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笔者进行混合式教学初期并没有ACM竞赛协会的参与,任课教师既要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又要参与学生课后复习和网上讨论,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ACM竞赛协会是一群爱好编程和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他们不仅编写ACM竞赛算法,还从事教师一部分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的开发工作。笔者将延伸学习和在线讨论模块交于ACM竞赛协会管理和评价,大大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同时,ACM竞赛协会与大一新生亲密接触,从中选取优秀人才充实到ACM竞赛协会中,使ACM竞赛协会纳新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3.3 合理设置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出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的模式,分值折算相对简单,如“20%出勤+20%课后作业+60%期末考试”。在混合式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内容丰富,导致教师难于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笔者采用的评价标准见表1,从实施过程中的反馈看并不完善,有待改进。

4 效果分析

笔者在所授班级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及档案袋评价,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题目难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期末上机考试的成绩大幅提高。实施前,笔者所授班级有60人,90分以上的有5人左右;实施后,该班90分以上的有19人。

(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回答问题更加活跃,对于一部分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就可以解决,学生听课更加轻松。

(3)学生的实际编程数量大大增加,编程能力大幅提高。实施前,学生的编程数量主要体现在上机实验和课后作业,一学期的解题数量大概在100题左右;实施后,编程数量大概在200题左右。

(4)课后延伸学习成果丰富,许多学生通过延伸学习发现自己的爱好,主动参与一些相关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人数大幅增加,如ACM竞赛协会由18人发展到40人、Android协会由10人发展到25人,更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加入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

5 结 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将学习从课上延伸到线上,符合时代的发展。虽然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十分重要,但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是关键,而档案袋评价模式恰好是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补充,它能够记录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通过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和档案袋评价,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570)。

第一作者简介:崔坤鹏,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408448568@qq.com。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一主两线三结合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7-02

一、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依据理念与目标

一主两线三结合是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教学中的改革,从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审辨性思维理念、研讨性课堂理念、翻转课堂理念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前段分析、教学内容与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修改等多个阶段。结合理论研究和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本课程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包括前端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四个过程。

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教学以课堂教学和网络同步教学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且两类形式各有优劣势。以缓解当前混合式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优化当前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探寻一条更为有效的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方式。因此,将上述两类教学形式加以整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形式,增加网络辅助学习,最终形成混合式课堂教学。

一主,是以问题解决为本位,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实践学生学习为主体、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整合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一体所设置的问题为学习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问题”的设计者,是学习的引导和监督者。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问题结果汇报,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综合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评价内容与

评价主体多样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实践能力。集合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教学资源。

两线就是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增加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的课时,线下在课堂上和课堂下都要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线上,要让学生参与视频观看,提前预习,这样才能带着问题来上课,才能在线下的课堂上有讨论的材料。在线上,要让学生对线上的课件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在线下的课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识点,教师才能在线下让学生做更多基于理论理解的实训。在线上做好作业的测试与调查问卷和提交作业,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控制学生在线下的讨论和学习的进度、接受度。

结合三个平台评估混合式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管理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网络教学和学习的技术手段。使学生适应混合式课程的学习手段,从而减少教师授课中授课地点和授课时间的限制。

在智慧树的平台上,主要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师理念的更新,在智慧树下,和课程设计、视频指导顾问及疆内高校混合式课程改革者进行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在别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与设计。

在公众微信平台上设立有自己的工作室微信号,让学生在课下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专业方向前瞻性设计的预习,更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专业话题的讨论,从而对专业进行专题性知识的补充与学习,在专业方向上作出更好的引导,建立专业知识的审辨性思维和兴趣。

完成对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料的更新,对教学课件与微课视频进行更新,保证学生能在平台上发帖和提交作业。保证视频内容与当下的设计是最新的。还要关注大学生,因材施教。把手机变成传授知识的工具,让视频课生动有趣,受学生喜爱。

在教师方面,让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注意教学手段的丰富,从而达到教学趣味性提高的目的,从一主两线三结合出发,更好地改革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从学生自主学习出发,从而建立学生的审辨性思维,自己建立自己的观点,认识自己认为好的设计。

二、主要措施及验

(一)前端分析

对学习者分析,要知道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前期所掌握的知识量,并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所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做调查问卷;教学内容分析,对应学生所掌握的程度,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科特色与资料分析,加入特色调研环节与学生动手实践环节。

(二)基于一主两线三平台的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线上的环节,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与知识点的调整理。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环节可以设置为视频课的观看,并自行拍摄数量可观的微课知识点,让学生能在线上和线下学习,提前对知识点进行解读。我们将48学时分配为:12学时线上,12学时讨论,12学时课堂,12学时实践。

在以往的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把以前的理论部分整合,包括室内设计基础概念,室内设计空间艺术及发展及风格,室内设计与陈设,室内设计与尺寸,室内设计与材料,室内设计与经典案例,室内设计与设计师的对话,室内设计的流程,室内设计工程制图,在这大章节下会设定小的章节。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第一章是室内设计基础定义与概念。

传统教学中首先介绍《室内设计基础》的内容特点,介绍研究性教学方法及相关的学习要求,设立“相关前沿研究动态”和“学生研究专题”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以PPT讲授为主,提问讨论为辅,师生间构筑良性的双向互动。运用理论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混合式教学经过与本专业任课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后,对本学科有了一定的特殊认识,对本教学改革也作出了初步的试探,由于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性,我们暂时按照原面授学时不变的情况进行。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交作业。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再进行分组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讨论型的讲解,最后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课下进行网络答疑,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

也许这种方式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一个适合石河子大学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我想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首先接触本专业的教师,教师在课前进行网上资料的共享,让学生知道都有什么样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样上课时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学生也能有更多思考空间,提出更多相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提供可扫描的基于教学平台下提供的微信作品地址,让学生扫描。课后还是在线上和学生多讨论。

三、主要经验及改革思路

教学观念的转变,室内设计基础是环境艺g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化与基本设计能力建立的一门课程。我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最新设置,就是在线上和线下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事实与观点的分辨,同时建立起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我们无法找到一种适应所有课程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也使得这门课程因此具有多变、多元和多角度性的特点,教师也无法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部大力推行混合式样教学的当下,我们尝试着将混合式教学运用于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

混合式教学中还涉及是否使用原创微课的问题。一个微课的录制,在线上展示的虽然是6-10分钟,但是在线下和课下,教师制作一个微课加备课,在平常没有授课任务的情况下,教师也要耗时一个多星期左右。整个课程的微课小节设计可能是40-60个,意味着教师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是大多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时间不够充足。现在到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视频多是网上的纪录片,只有10小节左右的内容为授课教师录制。

线上和学生的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是开帖的内容和学生的交流动力少。教师的开帖中,学生一般回复较多,而同学中的开贴,其他同学回帖较少。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67-0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对后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也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性能,构件承载力计算,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具有材料的不确定性、解答的多样性、设计的综合性等特点[2],课程内容中的实验现象多、假定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条件多、构造要求多,且逻辑性、系统性差,较为零散[3,4],但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与先修课程相比差异性大,导致教师教起来不易、学生学起来困难。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熟悉材料性能

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组成,只有熟悉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性能,才能较好地理解与解释实验现象。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因此结构构件处于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只考虑混凝土抗压,不考虑抗拉。混凝土由水泥、骨料、水等材料拌合而成,强度的离散性大,且混凝土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因此在确定其强度设计值时,材料分项系数取值较大。钢筋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高,在结构构件中主要承担拉力;在柱与双筋受弯构件中,也用于受压,其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当,但钢筋用于受压时,容易失稳,因此需要合理配置横向约束,即箍筋。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是较为重要的,它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力分析、建立强度和变形计算理论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还应熟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相关知识,这是钢筋截断、锚固、弯起等构造措施的依据。

二、抓住教学主线

构件承载力计算是这门课程的重点,涉及到拉、压、弯、剪、扭等基本受力形式及其复合受力形式,但钢筋和混凝土均为弹塑性材料,且离散性大,因此无法根据先修力学课程采用纯理论的方法直接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通常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合理的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借助力学知识或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其适用条件),然后用于工程设计,对于计算公式中未考虑的一些不利因素,通过构造措施进行补充。因此,在承载力计算章节中,要牢牢抓住“试验现象分析―引入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建立基本公式―进行工程设计”这一主线,其中试验与假定是基础,应力图形是关键,基本公式是结论,工程设计是目的[4]。值得注意的是,工程设计既包含计算,也包含构造措施。

在计算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习惯于联立解方程,实际上应用基本公式也是有主线可依的,如单筋矩形截面设计,按的步骤计算,思路清晰,每一步都可以检验适用条件。

三、进行对比分析

大多数教材将构件承载力计算分为多个章节,各章节之间看似没有联系,知识信息处于零散状态,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需找出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讲解,便于学生掌握。

受弯构件中,单筋矩形截面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与单筋矩形截面相比,双筋矩形截面在受压区配置了受力钢筋,图1(a)为双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u。从受力的角度,可以将受压区的混凝土和钢筋分开,并配置相应的受拉钢筋,如图1(b)、(c)所示,其中图1(b)为单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1,图1(c)为纯钢筋部分,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2,根据叠加原理,有Mu=M1+M2。

四、引入案例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工程实际、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5],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案例的难度,选择现实生活中关心或常见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好。在实施案例教学前,需要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呈现案例后,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当做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应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对案例进行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思路与讨论的质量,结果可以是多样化的。

五、培养实践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很多公式是由试验结果回归而成,实践性强,问题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大有裨益,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也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建成或在建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感性认识;②参与试验,本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试验,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试验过程中,若学校不具备这样的试验条件,可以通过观看试验录像,加强对各种构件破坏机理的理解;③编制计算程序,教材中有各种承载力计算的框图,按框图写出程序(采用Excel表格也可以),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毕业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④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关破坏的工程实例,并分析其原因,具备这种能力后,毕业后可以较迅速地适应相关的工作。

六、板书与多媒体并重

当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形象、信息量大,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实验现象,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开展各类型构件破坏试验的条件,但可以通过图文、录像资料重现试验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再结合老师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力学知识。但对于大量的公式推导,在黑板上一步步演示推导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这几年的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概念设计意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关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J].大连大学学报,2010,(5):116-118.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混合学习的解读

虽然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混合学习具有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更具优势,发挥的作用更大,主要体现在:混合学习能够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以及降低学习成本。

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不受重视。目前,大部分高校课时一般设在60学时以下,许多学校竟然只有36课时。课时少只能大量删减教学内容,压缩实验环节,导致课程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2)班级学生人数多,难以开展个性教学。公共课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大班授课,班级人数动辄上百人,而任课教师的监控范围有限,很难做到兼顾每个学生,更不用说开展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少。很多学校的教材和讲授内容来不及更新,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4)课内外缺少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后的交互很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5)评价方式简单。采用总结性评价, 即通过一次考试或一次作品评价学生的成绩,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

3.1 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改革设计思想

基于教学设计和混合学习的理论,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确定的过程制定为五个环节(如图1所示)

(1)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师范生逐渐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为以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者特征分析。大三的师范生已经开设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与计算机相关的一些课程,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但是由于学科和专业的特征,不同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也有区别,如理科专业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处理和集成能力上普遍高于文科学生,而文科学生在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高于理科学生。

(3)教学内容的确定。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提出了相关要求。结合此“标准”和学生的切实学习需要,我们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多媒体课件集成技术和网站开发技术。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保证最大学习需求的情况下,使其难度符合不同专业的学生。

(4)教学环境选择。课堂讲授选择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环境选择清华教育在线(THEOL)作为教学平台,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师信息、课程通知、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研究性教学等模块,完全满足本课程的网络教学需要。

(5)教学策略的制定。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课程中对于概念性的知识采用讲授、阅读等形式;对于程序性知识则采用了阅读、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对于简单技能类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综合性、工作量大任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等。

(6)评价方式的设计。因此,我们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多元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3.2 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1)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建设。资源建设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托,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和光盘以外,我们师必须收集大量的一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必须开发大量的工具使用案例,必须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为职前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撑,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资源。目前,除了课程本身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外,我们还收集了辽宁省多学科的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开发了Photoshop、Audition、会声会影、PowerPoint、方正奥思和Authorware等多种常见多媒体处理和集成工具的文字、视频教程,形成了课程的优秀视频案例库、优秀课件库、常用软件视频教程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习题库。

(2)混合学习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主要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混合的方式展开。课前将课程的简介、大纲、教学日历、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知道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课时,基础的理论问题我们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进行,利用图像、视频和动画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突破难点;而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我们用小组研讨的方式开展,我们给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通过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研究型教学模块展开交流讨论,并展示研究成果,上传到网络平台共享;具有较强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知识,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3)实施教学评价。在实施混合学习的评价过程中,要遵循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记录的电子档案袋完成。档案袋包括:登陆平台的次数、学习知识点的数量、学习的时间、作业、实验报告、小组的贡献、学生自评和小组内互评等。总结性评价主要采取期末测试和评判大作品两种形式。期末测试用闭卷的形式进行,试卷满分100分,题型包括填空、单选、多选、判断和操作题。大作品要求学生在期末结合自己的专业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综合性任务,一个好的课件需要制作者和团队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较强的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所以课件作品能够检验制作者和团队成员的动手能力。

课题名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体验式培训设计研究 课题编号:JG11DB277,课题性质: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76-02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贯穿了数学师范生的培养全过程,仅仅是课堂面授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和技能训练,混合学习能够有机地把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历程。因而我们就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开展了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1 混合学习的定义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混合学习是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形成的高效教学方式,在混合学习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在线学习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2)需要协助专任教师进行在线学习的教学设计;

3)需要设计符合师范技能培养需求的混合学习模式。

2 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简介

为了解决在线学习的平台及在线学习教学设计问题,本研究中构建了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及师生交互平台。

通过多年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我们形成并完善了“四年一体化”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即“分阶段、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体系。分阶段,即师范生在各学年的训练内容及重点不同,一年级重点训练“三笔字”,二年级重点训练口头表达,尤其是数学语言口头表达,三年级重点训练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四年级重点训练说课和解题。分阶段训练一方面结合了各年级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各年级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要求的层次性。多形式,即指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包括日常训练、模拟教学比赛、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多种训练形式,这四种训练形式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多层次,即由学生自练、小组训练、专业教师指导及中学教师指导等多种层次,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训练体系。结合这个需求分析该网站设置了“四年一体化、技能课堂、案例精选、专题研讨、电子学档、获奖情况”等功能模块。“技能课堂”是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根据师范技能课程设置相应模块,为每门课程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案例精选”根据学生的实践作品类型提供说课、模拟课堂、说题、课件制作精选案例供学生观摩学习;“专题研讨”给师生提供了在线研讨的空间;“电子学档”是该网站中的核心模块,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学档功能模块

3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为混合学习的开展解决了在线学习资源、学习指导、师生交互平台等问题,为混合学习的实施提供了适当的软环境,同时学院实验室也为没有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硬件条件,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已具备了完善的软、硬件基础。同时根据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有机整合的特征,我们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混合学习模式。

图2 基于专题网站的数学师范技能混合学习模式

4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

根据上述混合学习模式我们在12级师范生中开展行动研究,在同时开设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数学现代教学技术》两门课程中选择学习任务,图3所示为三轮行动研究内容。

图3 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混合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内容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数学师范技能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拓展学习、案例观摩,然后进入电子学档查看实践任务及评价指标体系,图3为电子学档学习任务呈现页面;完成实践任务形成作品后上传到学档中,学生之间相互查看作品进行评价,指导教师也进入学档中给学生打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图4为电子学档作品评价页面。

图4 电子学档学习任务呈现页面

图5 电子学档作品评价页面

第一轮试验表明该教学模式步骤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提出在线学习环节需要更明确的指引。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够,从浏览次数看学生对技能课堂和案例精选模块的重视度不够,直接进行作品制作然后上传;生生互评问题较突出,有的学生积极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有的学生想着是匿名的就没有或者只评价一两个作品。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明确了电子学档中必须对三位或以上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不少于50字的评价意见;针对技能课堂和案例精选模块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教师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多进行在线学习,二是在课堂中加入对案例的研讨环节,学生需在课外进行相关拓展学习和案例观摩后才能进行。

4.3 第三轮行动研究

经过第一第二轮试验和调整,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已经熟悉,学习热情也不断提升。研究中教师发现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中集体指导,同时反思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在同学们和教师的评价中反思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部分同学自发把修改完善后的实践作品上传,形成了良好的“实践-反思-实践”循环。为此我们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改进,图6为改进后的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在实践后根据评价进行反思,再次进行实践,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改进,得到高水平的作品。教师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中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反思改进课堂教学。

图6 改进后的基于专题网站的数学师范技能混合学习模式

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较为完善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学生的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供学生观摩,学生也在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中留下了成长的足迹。该模式将在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涉及的其他几门课程中实践、改进。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7)

根据混合教学策略理论和Moodle教学平台的特点,为了使混合学习策略切实可行,在混合学习的建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要充分体现Moodle教学平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无论在线学习还是课堂学习,我们要以学生是否真正地学习为要点。

2.系统性。混合学习的策略是基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的改革,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知、情、意、行”,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几种学习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势互补。

3.操作性。方案是否可行是能否落实到实践教学中的关键。要从学校的硬件情况、学生的素质考虑设计混合学习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确保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可实行。

混合策略实施方案的设计框架

围绕上述原则和目标,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笔者构建了如下的混合学习策略框架(如图1)。混合教学整合方案由三个互相作用的模块组成,落脚点是学习目标的实现。开放的学习环境是交互框架的基础,交互的目标是优势互补,体现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方案的设计是围绕提高基于学习目标的学习绩效展开的。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应该把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作为当前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形成互动和互补,以提高学习绩效。

“在线学习”是由各类数字化学习活动、在线合作交流、学习叙事、知识管理等组成,如Moodle平台。“课堂学习”是指发生在传统的课堂内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建构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

目前的以文本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以接受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班级授课制现状,不利于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施,所以,我们提出了Moodle学习平台混合的四大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交互学习策略、建构学习策略、在线学习策略(如图2)。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以Moodle教学平台为基础,以在线学习策略为统领指导三种学习策略,力求实现混合目标。

教学案例:如何选购计算机

为了更好地阐述Moodle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与课堂的教学有机地整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及其情感、态度因素,我们引入了以下教学案例:如何选购计算机。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难点〕略

〔设计思想〕贯彻启发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1.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建构学习的有机结合。

2.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互动。

3.情境引导探究,知识维系应用。

4.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

〔预习任务设计〕上网搜寻有关计算机性能参数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寻求意义

[引入]:先提问家中有电脑的同学,他们家中的电脑主要用于做什么,再调查其他同学。

[讨论]:如果现在有钱给你配置自己的电脑,你想购置电脑做什么,想购置什么样的机器,台式机还是笔记本?请学生充分讨论,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分类。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Moodle平台提供的资源(如图3)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策略: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浏览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了互联网检索,并且将找到的各类相关资料,发表在Blog日志中,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

3.教师引导

(1)教师利用Moodle提供的资源演示自己配置计算机的一个流程:

A.先了解有关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包括:字长、主频、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运算速度等。

B.分析自己的硬件、软件的需求和自己所能承受的价格。

C.去市场选购,选购时还要注意性价比。

D.最后选定。

(2)自主研究。利用Moodle平台所提供的网站资源:天极站点省略、小熊在线 省略、艾特森中关村导购省略、中关村报价省略,完成对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声卡的性能参数及价格的调查。

〔交互学习策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建构策略:动手体验为概念建构提供经验。〕

(3)各小组讨论完成下表。(师生当面讨论或在论坛里发表意见)

(4)结论:要强调各个部件之间性能相匹配,达到整体性能最优化。

〔交互策略:此处通过班级网络社区,很快就能了解其他同学的探索情况,并进行评论和交流。在线学习策略:在网络探究学习之后进行适当的反馈训练。〕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Multi-teach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for Vocational

Wu Jingfeng

(Zhejiang Province Yiwu City Shangxi High school,Yiwu322006,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formation society,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ity of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In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eform,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l also has limitations.In this regard,China's education sector to put forward a hybrid teaching mode,as well a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use,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I will Vocational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hybrid teaching elaborate.

Keywords:Computer basis;Hybrid teaching;Practical application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能否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能力考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技术,利用计算机来分析、记录问题,并能借助这一工具解决问题,为将真正成为终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做出准备,这也是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者的最终目标。但是,我国高校以前的那种单一式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所以,积极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工作,这也就有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计算机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逐渐被提出,并开始重视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模式。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混合式教育是未来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之后的实际验证中被广泛应用。

(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所谓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把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和社会网络化教育的优势相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还要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与之相靠拢。目前,国际上众多教育技术机构都主张,采用将这二者相结合起来,使二者的优势相互补充,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教育,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网络化教育模式多年实践经验的研究和改进。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要求

(一)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人,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在传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靠网络来进行教学,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师讲解来启发学生。对此,就需要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由教师对学生讲授计算机的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起到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详细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电子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同班学生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均衡施教,不仅要注重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还要为基础较强的同学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以满足他们不断地学习欲望。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要做到点到为止,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学到的知识消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师应该把教学生方法摆在首要位置。同时,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注意只是给予相应的提示即可,并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渠道,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充分考虑到并发挥好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主动从学生中了解情况,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缺失因素,为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达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的程度,并根据情况进行重点问题重点讲解,特殊人员重点提问。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留言,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集到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信息,使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更加准确,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是混合式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基础知识点,和教师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扩展,给自己留下探究的空间,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资源共享,下载教案等学习资源。通过这些下载的内容来增加自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呆板的临摹教师的讲课模式。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学会自我解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充分发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主动地和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活动。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会,彼此分享学习收获,从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将教师和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结合了最近几年来的积极探索,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起到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一)分层次混合教育。在计算机的初级学习进行前,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通过初步考核,有意识的把学生进行分层。第一类是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甚至还会一两种编程语言的学生;另一类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会一些基本的操作;再一类就是基础比较差,可能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合理的把学生进行分层,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力争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二)多媒体混合教育。校园中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机房,为教师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利用多媒体式教学、管理,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减少。如通过教师在多媒体上进行图文和声音的操作和讲解演示,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记忆知识的结构。教师还可以把演示过的多媒体课件随时录下来,放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共享,使不是很明白的学生能够反复调用。尤其是在教授Word软件中“段落”、“字体”,Excel软件中的“公式”等,这些都是比较繁杂的工具。

(三)用案例混合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的选择,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应用类型的,而对此最为有效的是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下,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合在案例中,通过案例中的知识点与学习主题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化。如,在做“蓝色的地球”为主题的文档时,在网上搜索到优秀案例,教学生如何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在案例文章里,学习标题的颜色和字体设置、首字的下沉、段落的格式化和分栏、查找与替换等。通过自己的研究模仿,学生就会清楚Word软件的功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之后的制作中。

(四)网络平台及资源。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计算机基础课操作性强且知识涉及广泛。所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的资源,引入网络教学模式是一重要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利用丰富而有特色的网络资源,把教学的知识点于其相结合,使学生有的放矢;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的测试题库,学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进行自我测试,增强知识的储备量。另一方面,建立优秀的学生作品集,并不断补充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资源。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开放教学,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学生对计算机认识的加强,计算机房也高负荷运转,我们还是争取机房全天候开放,以方便学生有机会多上机。上课前,教师把开放的机房号和开放时间放在网上,由专职的机房教师负责,计算机协会的学生协助。在开放的机房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和服务器,发放本周的作业,断开其它网站访问,让学生只能自主访问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专题网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及时跟上教学的进度,从侧面优化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而实用的教学内容才能将其逐步完善,使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3]祝智庭.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

[4]许灵霞.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9)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Teaching)是将电子教学与课堂面授两种手段相结合,把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在线答疑等模块都在教学网站中完整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了解整个教学体系的架构,以便于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视频学习,课内组织学习活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包括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其他形式的课堂教学创新。

二、商务谈判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应用

商务谈判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具备策划谈判、运用谈判策略与谈判技巧等相关的职业能力。混合教学模式在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1.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商务谈判课程开始教学前,教师会把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每个模块所对应的具体的学习单元与任务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将每个单元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线学习任务、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等,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作出简要描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前学习环境。

2.在线教学

教师上传商务谈判网络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谈判案例,并就学生在教学网站自由讨论区提出的疑问进行在线答疑和点评。而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研讨谈判、模拟演练、课程问题记录、评价反思等环节完成课前在线学习。网络教学视频可以由教师亲自录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3.混合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

(1)明确课堂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任务并结合当前的热点议题,设计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供学生课堂研讨。课堂讨论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延续和深化,也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议题。混合式教学改革一般要求课堂讨论时间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整课堂上相关理论或实践知识的教授内容。

(2)注重小组协作能力

小组成员通过谈判模拟、案例研讨和汇报演示等环节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小组成员深入交流和讨论,能有效提高组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组协作学习不仅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中,还要深入到学生课前学习的各环节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小组合作的魅力。

(3)讲授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使用预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这能保证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重点和整体知识结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不能通篇采用陈述性文字。

(4)交流教学成果

在商务谈判教学中可以采取诸如谈判模拟、小组汇报、成果交流等方式进行汇报总结。汇报可以是教学现场的模拟演练,或者播放课前录制好的视频。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混合教学模式下,应改变以期末考核为最终评价依据的陈旧方式,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将课外在线学习成效、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等方面融入评价机制中。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具备“储存”“交流”和 “反思”三大功能,它为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提供了详细的统计资料,也为档案袋评价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档案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课外的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在线学习,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在线登录次数、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浏览记录、教学论坛上学生发言的活跃度、线上作业与自测成绩等学习活动记录,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课堂发言、案例研讨和模拟谈判的参与度、小组组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评定。

教师将上述数据在档案袋中归类并存储,按照考核公式最终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综合模拟谈判成绩(40%),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其中平时成绩考核主要由网络学习成效(30%)和课堂教学表现(30%)两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1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基于慕课平台的课程《统计基础》上商贸类专业实施了多年混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混合教学的实施环节和策略,最后总结了应用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以慕课为主流的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以慕课为主的公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教师也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纷纷开展以公开慕课平台或团队自建的慕课平台开展新的教学实践探索。在不断的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混合教学”是达到课程最佳教学效果的现实选择。

2 混合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教学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突破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组合运用,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当前,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混合教学的具体模式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比较主流的框架通常是将课程设计按教学流程分成三个环节,也即课前分析环节、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

在教学实践方案上,混合教学多采用两种导向模式:一是基于课程教学任务导向;二是基于在线资源导向。教学任务导向的混合教学方案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及情境来选择各组资源组合,让学生在任务教学中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在不同任务的活动中,多种教学资源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并进行有序实施的教学实践方案。而基于在线资源的混合教学方案更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根据资源的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其在教学中围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的《统计基础》混合教学实践探索中,将两种方案都进行了实践。

3 《统计基础》课程中混合教学的应用

基于统计基础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理性与经验性等特征,在进行统计基础教学时,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加上高职商科类的文科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好,为课程教学实施增加了难度,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该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我们建设了学校自用的该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慕课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在统计基础教学活动中尝试“混合教学法”。“混合教学”模式下,将教学活动按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划分,实现师生的互动。本文以课程内容“统计指数中的指数编制”为例说明运用“混合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

3.1 《统计基础》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慕课资源开发与设计是混合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慕课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的功能上的不同,我们将《统计基础》慕课资源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课程指导资源、教学内容资源和课后反馈资源。就《统计基础》课程而言,课程指导资源主要用来介绍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方法建议及课程改革措施等,主要用来指导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资源是与课程实施内容相关的多种教学载体资源,承载着课程与学习者学习活动效果的重要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因而成了慕课在线课程开发的重点部分。《统计基础》开展在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上遵循项目法,将课程教学内容按具体的项目进行划分,每个项目承载着相应的知识点,项目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大项目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小项目组成,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助于学习者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形式上,教学内容资源包括有微教学视频、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资料。课后反馈资源是对混合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的资源形式,用于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指导学习者巩固提高对目标知识的内化程度,《统计基础》课程课后反馈资源包括学生的课堂疑难解答、课程作业、测验试卷和学生学习交流讨论等。

3.2 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整个教学活动分成三个步骤展开,即前期准备、课堂教学、复习提升阶段。

3.2.1 课堂教学前期准备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借助慕课在线平台资源完成。进行课堂教学前,课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课程微视频并到慕课在线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和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包括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观看课程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实施前能对课堂授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把握,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3.2.2 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是混合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统计基础》的课堂混合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样方法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结合情境分为几个相互关联又有一定独立性的若干单元,并将学生分组,结合教师课堂指导,由小组成员共同自主探索完成一个相对大项目的每个子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制定项目。结合统计知识在日常经济生活和企业的应用,确定项目的目标和相应的任务,对相关知识(如统计指数可以结合在价格、股票等上的应用案例)拟定出多个项目,并将项目导入慕课课程平台,学生完成多个项目后即可完成整个项目学习目标。

组织实施。将学生分组后,项目小组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在线课程资源,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按既定的程序完成,最后由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并完成项目结果,由小组对讨论情况进行汇报和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先由小组内部进行组织点评,再进行小组间互相点评,最后由老师以部分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深化。

3.2.3 复习提升阶段

课堂项目化教学实施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对课程掌握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借助慕课教学平台对课程知识进一步学习提升。由于学生间差异性的存在,而且学习基础也不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在复习提升阶段就可以利用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另一部分基础不好或在项目完成中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课后他们就可以利用慕课的视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进行巩固性学习来补缺补差,学习后的交流讨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但在本课程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慕课教学平台提供了完善的交流讨论功能服务,但实践中更多的学生更偏爱使用QQ或微信等日常交流软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鼓励推广利用平台交流讨论的同时,也可利用日常交流工具来辅助教学。除了课后的学习交流讨论外,教师还需将学生课堂讨论成果收集起来,择优上传课程平台,以供更多的学习者交流参考。[H 1mm]

4 反思与总结

4.1 反思

《统计基础》慕课课程上线一年多来的混合教学探索实践中,明显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概括起来,具体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了。《统计基础》由于课程特点,在传统的教学学习中学生明显有抵触情绪,但在慕课平台的支持下,虽然本课程学生学习人数不多,但一年多来,课程点击率超过了600多人次。

(2)学生学习目的性明显加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忙着记笔记,对案例和问题的解决偏重于模仿,缺乏足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混合教学,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更愿意独立思考,更愿意主动寻找解决的问题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明显提高了问题的意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分组完成每个小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或小组成员的帮助去解决问题,通过混合教学实践一段时间后,明显发现学生的课程作业和项目成果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统计基础》课程借助慕课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混合教学实践以来,也暴露出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进一步反思和研究,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1)混合教学模式需要有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做支撑。特别教学内容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相应的课程需要适当调整,更合适的教学资源才能为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课后反馈资源的形式同样需要多样化。

(2)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核心。通过课程混合教学实践过程来看,不仅需要学生课堂上互相协作、思考和创新,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外主动学习,而这些必须要求学习对课程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组织混合教学的能力是关键。混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资源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课程开发课程在线资源,并对课程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4.2 总结

本文以《统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混合教学的,对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理论性课程是否具备同样效果还有待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深入推进,混合教学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一年多来一门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实际上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量化测定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麻祺,苏海华,苏科臣.高职高专概论课教改思考.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03).

上一篇: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下一篇: 法律的基本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