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55

创客教育教案

创客教育教案篇(1)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46

0引言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十八大指出的“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系列政策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创客文化”对创业教育的意义

所谓“创客文化”就是指在创新精神指引下,每个人都可以像发明家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近年来,“创客”们不断升级为引领全球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已将“创客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欧洲许多国家的高校已经引入配备先进数字制造工具的“创客空间”。2015年1月在国务院会议时李克强总理也专门提出要“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1.1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重点就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发展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系统地、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潜能,所以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必须紧密联系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实际,培养具有择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持。

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有效的将高职教育由单纯的课堂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在“创客文化”氛围下的动手实践课程。在“创客文化”背景下,将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极大的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影响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也就水到渠成了。

1.2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当前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方面,生源减少,院校扩招,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发展,提升品牌专业、师资力量、管理效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原来的课堂教学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将“创客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有效提高品牌专业的专业特色;在“创客文化”特有的体制机制下促进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比例;把“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将化被动管理为主动发展,有效提升院校的管理效能;由普通师生转变为“创客”,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必将大幅提升,这一切的转变都正是顺应社会潮流,提升院校竞争力的表现。因此,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1.3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除了注重技能培养还应注重通识教育、情商和财商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理论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但他们乐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转变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实践的“创客”,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施展个性特长和挖掘潜能,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围绕人才培养,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在“创客文化”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对于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化,促进高职院校由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对于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创客文化”与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强调教育本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技能等方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首先着眼于创业教育课程中,其次还要贯穿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最后还要体现在实习实训的教学和课外的社会实践之中。

第一,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轴贯穿于创业教育与“创客文化”之间,让“创客文化”、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客文化”是无数个个体实现自己创意的一种现象,其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体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最高目标的教育。可以说,创业教育与“创客文化”的关键点都在于创新教育,皆因创新教育的实现为基础。

第二,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让“创客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或模拟创意实现的工作情景,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创客文化”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培养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除了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创客文化”,还应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融入“创客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的实际情景。课堂上的课程应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式、集体研究式、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三,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创客”走出教室,将学生的创意在一定的空间内去实现,汲取创业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创业教育最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完全内化为自己所用,“创客文化”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将创意的实现成为学生实践创业知识的最佳平台。如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薛窑科研实训基地“星创天地实践班”均来自于植物保护、园艺技术等涉农专业,学生上午半天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会有很多关于奇思妙想,早晨、下午学生都在田间地头种植,实施自己的种植项目,实现自己的创意。

3基于创客文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较高的实际,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不能符合要求,应当说基于“创客文化”开展开放式、研讨式、案例式、实践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

3.1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就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或主要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创客”,针对创业过程中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关于创业者基本素质。学生可以假定自己是一名“创客”,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进行思考及讨论。之后由老师带领“创客”们将所思所想罗列与黑板,同时对照自己还需增强哪方面的技能。通过这样具体问题的课堂讨论,学生很容易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已经拥有的创业者基本素质,一类是自己仍需加强的基本素质。这样学生讨论之后,不仅懂得了创业的理论知识,还将此内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把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从而阐述教学涉及的理论观点。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案例呈现。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案例,课堂上可以自己讲述案例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展现案例并提出思考的问题。二是案例分析。案例熟悉后学生开展广泛讨论,可以通过集中式或自由式讨论,由问题贯穿讨论中心,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业”的含义及成功创业的艰辛。三是观点陈述。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或观点具体陈述,借此调动学生成为“创客”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四是总结归纳。陈述完毕之后,教师对陈述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肯定“创客”们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创创意并合理引导,让学生有所收获。

3.3开放式教学法

创客教育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06-03

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强调STEAM多学科的融合,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方案的含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想不到,没有创客做不到”,实质是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方面的辩证反映。那如何既要想得到又要快速做得了呢?融合计算思维教育是个不错的选择。

计算思维[1],“作为一个学术词汇出现得较晚,但其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组成成分很早就存在,而且随着计算工具、计算方法和人类整体思维能力的不断进步而改变”[2],经过多年萌发,现犹如海啸般正在教育界激荡和蔓延,许多地区把计算思维作为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内在核心价值加以引入,期望实现技术学科的稳定性和核心性,并因此而展开了实践探索。

一、 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

1. 计算思维教育是创客教育的一种载体

计算思维教育是一种“普适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人自身的发展”[3],而人的发展需要高品质的思维,作为“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的计算思维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能力一样,成为适合每个人的一类普适技能,其“思维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聪明的学习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也要教会他们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5],通过计算思维教育让学生品味计算思维、提高计算思维、享用计算思维,让“计算思维成为每一个人的技能组合成分,而不仅仅限于科学家”[6]。

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创造的学习” [7]的全人发展教育。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艾兹格・迪杰斯特拉曾说过:“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创客教育是信息技术常态化有效应用的一种阶段外显形态,旨在“借助技术工具与资源让学生能够将学习过程融于创造过程,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能够在创造过程中提升学科学习质量,尤其是提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学科学习中的自信、创造力与兴趣;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基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全人发展”[8]。

从上述意义上说,计算思维教育是创客教育的一种载体,“人类最基本学习方式的基于创造的学习”,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适合每个人的普适技能”的融合,是创新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等行为方式的一种形态,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教育的融合,昭示着学生已从创新出发,而不是开始走向创新。

2.计算思维训练是创客教育的途径之一

郭喜凤教授等认为:计算思维源于并服务于由理论、技术、工程、工具、服务和应用构成的计算链,这一计算链以计算理论为始点,以计算应用为终点,每一结点都将产生计算思维,从始点到终点的转化构成计算思维的工程化,从终点到始点的转化构成计算思维的抽象、升华和理论化[9]。 现阶段“创客教育是在创客空间(环境)中开展的培养青少年创客(目的)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以造物(手段)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种工程教育(本质)”[10]。

创客教育的实践是从始点到终点的转化,是计算思维工程化的体现;创客教育的课程是从终点到始点的转化,虽然现实层面上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但是完善的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产品操作说明书,而是始于应用终于理论的套件系列,创客教育课程是计算思维理论化的体系形式之一。

可见,计算思维工程化是创客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工程化过程中的计算思维训练是创客教育的途径之一,它既让创客教育的实践具有了可操作性,又让创客教育的教程得以条理化,计算思维教育既可助力创客教育课程的体系形成,又可促进创客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

3.计算思维方法是创客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个创客项目一般都含有内涵复杂、相互关联的若干个任务,虽然有可能包含一些良构问题,按程序性思维就能解决,但更多的是场景不明、影响因素模糊且解决问题的线索不易找到的劣构问题,也许还包括一些带有个性立场和感彩的争点问题。

用计算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计算思维应把基础和核心建立在经验、实证和教育之上,应关注方法、实践和实效”[11],学生在分析问题任务、设计解决方案、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对“约简、分离、转化、仿真和应用等”计算思维方法的大量组合应用,实质就是创客教育中的一个个具体实践策略。

可见,计算思维方法是创客教育中实践策略的具体化,是创客实践策略的基础,学生正是在这类劣构问题场景下_始了基于创造的学习,形成的创造性作品是创客存在境界的一种外显,俨然就是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教育的融合标志。

二、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教育的融合案例

课堂是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教育融合的常见阵地,以下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机器人行走》一课的教学,例谈计算思维与创客教育的融合应用。

1.问题的约简

激发学生创造兴趣,让学生有信心参与创造过程是创客教育的标配。教材配套了“后两轮独立驱动”的三角形智能机器人,它貌似普通的玩具小车,学生初见时有点不屑一顾,而当要求通过编程来指挥机器人行走时,马上满脸充满兴奋,苦于没有头绪,不知如何来“玩”。

“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12],这是计算思维的基本构件,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这一思维习惯此时正是时候。行走问题实际上就是个典型的可计算问题,可先让学生观看月球车落月后行走的一段视频,然后问:“月球车行走了多少距离?”,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学生极易明白“速度与时间”是获取月球车行走距离的两大核心要素,于是机器人行走问题,学生也就很自然地简约成计算机技术了:编程指挥机器人行走,只需设置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通过对庞杂或复杂问题简约化,降低问题难度,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是计算思维的约简。

2.关注点分离

能让机器人按预设顺序行走,体现机器人的“智能”,这是本课的一个具体化创客项目。维持创造动机是创客教育的标准件,为此我们借助场景,融合应用了关注点分离方法。

关注点分离就是将复杂系统,用合适方法分解成多个模块(阶段),然后再逐一针对各模块特征,找出各自解决方法,最终解决整个系统问题;如庖丁解牛般在关节点分割,其应用模式一般分3步:①问题分离策略,②各模块分别求解,③合成各模块的解。

如图1场景:“机器人位于中间的矿石加工区E区域,A、B、C、D四种矿石分布在四周区域,如果机器人要采集其中一种矿石用于加工,请以加工区为始点和终点,设计一个机器人行走方案”。这类场景学生极易上手,会有多种分离策略,如采集B矿石用“前进、后退和停止”分解策略,采集C矿石用“右转弯、前进、后退和停止”分解策略等;各模块的解,通过尝试操作较易获得,各模块解的合成也无难度,即“机器人采矿行走方案实质就是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和停止这四种基本形态及其组合方式”。

通过关注点分离,学生把任务场景演变成机器人的四种行走形态,从而顺利桥接到已有的计算机设置技术,最终完成设计方案。

3.巧妙的转化

把复杂问题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解决的形式,谓之转化。这是创客教育中十分常用的一个计算思维方法。本课对转弯内容的处理就运用了转化法。根据机器人两轮驱动组合形态,即“左右同进、左右同退、左停右转、左转右停、左进右退、左退右进”共六种,分别设计对应的六组转弯策略,再用“机器人行走模拟演示工具”在计算机上实验这六组策略,从而把实操场地上不易留存的转弯轨迹,在屏幕上绘制成对应的轨迹形态,进而归类转化成直观形象图,可视性强。(见图2)

借助计算机工具有效显示了机器人转弯轨迹,使得动态事物静态化,顺应了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的逻辑思维为辅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为直观的形象思维,省时省力有实效。

4.验证式仿真

一个创客项目,除计算工程中的“实现方法”外,还有“系统分析、方案设计”等其他配套环节,实施“机器人按人的要求行走”,至少应当包括“系统分析”中的行走路径规划、“方案设计”中的程序编程策略和“实现方法”中的算法优化等内容。为此增补了项目场景:如果机器人要采集到全部四种矿石才能进行加工,那这个行走方案该如何设计呢?

创客教育与计算思维融合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发现、提出可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例中,先设计机器人行走路径策略,后讨论程序编程策略,如前进距离、转弯大小等,再通过思辨和仿真演练,进行算法优化,如优化为顺时针转个大弯(转一大圈分别经过C、D、A、B区域)后停下等。

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工具来仿真验证策略方案,让学生既享受结果,也享受过程,不减少探究体验但能缩短探究过程,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动态平衡。在模拟仿真环境下,因没有了机械传动、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工程化方案主体的支撑性和稳健性更易得到验证,同时干扰少了,学生也就更易专注于需求分析、策划设计和算法优化了。

5.实体化应用

课至此时,整体上是在思辨及模拟操作,可谓“纸上谈兵”,但实体项目中因受电力强弱、地面平整度等因素影响,行走策略的实现未必理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求解过程,学以致用,避免只会解答理想模型而不能求解现实问题,这是教学使然,因此,教学的应然是让学生在具体创客项目中(实体场地纸上)调试操作机器人,实证策略方案。

原型制作(实体化应用),从思维过程化的角度看,计算思维源存在于一个“以计算理论为始点,以计算应用为终点”的计算思维生存周期中,从创客教育角度看,创造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复杂过程,本环节不但是学生领悟这一道理的极佳时机,而且也是创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生在探寻实体项目的解法中常会频发状况,实施情况可能并不理想,这很正常,但我们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计算思维应用”与“创造的学习”之间的融合状况,前者需要关注学生能否将事物模型逐步转化为计算机所能理解的符号模型,能否把现实事物转化到信息世界,再把信息世界描述数据转化到机器人世界等,后者需要关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机器人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对机器人执行程序后反馈结果的处理方法等,两者融合层面上,要让学生领悟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白人之思维越深入模型构建越合理,则具体方案可行性越强,而计算机智能化程度越高,则人需关注之因素会减少,在问题求解过程中人与计算机是有不同分工的。

三、 结束语

基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融合计算思维,吻合创客教育的全人发展理念;计算思维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客教育和计算思维教育的融合是可行和有效的;把计算思维培养成每位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当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4][6][12]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83-85.

[2]张东生,季超. 从形象思维到计算思维[J]. 计算机教育,2012,(19):6-11.

[3]张诗亚.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2):4-7.

[5]斯滕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7][8]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创客教育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68-04

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是在融合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思想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1]创客教育,将是加速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Consumer)向创造者(Creator)转变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践层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限制了创客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通过对创客教育的理论梳理、案例观察以及系统分析,认为强调创造中学,旨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以及创新能力的设计型学习,是一种能较好落实创客教育理念的学习模式。以设计型学习作为推进创客教育落地于教学的模式,将有助于加速创客教育理念的应用落地,为创客式教与学提供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指导。

创客教育与设计型学习

1. 创客教育

秉承创新、开放、共享的创客文化,创客教育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创客资源、工具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愈发紧密。2015年美国《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2~3年,创客空间将会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支持创造性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创客教育强调通过设计实现“创造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做中学、项目式学习理念,但创客教育却又与上述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它强调学习成果的物品化,学习的目的在于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物体。另一方面,学习的过程是迭代式的,完成一项作品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地设计、建模、修正、完善。

当前,创客教育十分火热,许多先行者从国家政策[3]、创客内涵[4][5]、教育模式[6]、支撑条件[7][8]对实践创客教育提出了见解,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但是,从创客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来看,相关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创客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其进一步发展终究要落到教和学的过程之中。从目前来看,有效的创客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我们认为,以同样面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模式,推进创客教育落地于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 从设计思维到设计型学习

创客强调设计思维。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通常从某一目标或成果入手,以此为导向,通过多次反复的设计过程最终实现设计成果。克洛德纳(Kolodner J L)提出:“知识在应用于实践之前,通常需要反复地循环设计才能实现。”[9]这是对设计型学习(Design Based Learning)最精准的描述。在设计型学习中,设计思维的运用无处不在。与传统探究式学习相比,设计型学习教学目标呈现多维化、学习过程呈现迭代化、教学内容强调实践化、教学环境呈现开放化、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设计型学习的关键特征

“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类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涌现,融入创客教育理念的设计型学习,呈现出如下关键特征。

1. 问题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设计型学习中的问题通常偏向于劣构性,并不强调标准的答案,旨在通过对真实的、非良构问题的分析、设计、建模等,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以此启发和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 工具助力

技术工具在设计型学习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技术工具作为信息检索支撑手段,支持信息的查找、分析、整合,实现对知识的个人意义建构。二是工具作为知识外化、作品物化的手段。例如:虚拟建模软件能够将产品以图像形式模拟出来,而3D打印设备能够将设计的产品打印出来。三是工具作为汇聚创客思想的社交媒介,支撑学习者在交流、协作中学习。设计型学习离不开协商、交流与合作,技术工具充分发挥其社交功能,实现信息传递,促进合作与交流。

3. 作品导向

在设计型学习过程中,以作品为导向能很好鼓励学生创作与创新。一方面,学习过程任务化,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生能体验现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实现有意义的设计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成果可视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学习不再“纸上谈兵”,可以借用三维建模软件和3D打印设备将创意和想法转变为实物。

4. 迭代升华

在传统学习中,学习路径大多是直线型,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任务和路径完成学习。设计型学习借鉴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倡导学生在多次的设计活动中进行学习。设计型学习是一个迭代循环过程,通常包括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设计、建模、测试、分享讨论。迭代既有助于不断提升学习者综合能力,又有助于学习成果的精细化。

5. 跨界协作

一方面,设计型学习实现学科跨界互补。设计型学习鼓励学生在动手创造中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通常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跨越学科界限、多学科知识灵活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团队协作分享。设计型学习强调创造中学,创造性的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与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设计任务进行创意碰撞、互动交流、设计实践等活动,最终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6. 互联思维

其一,互联促进学习线上线下结合。设计型学习不单纯是线下劳作,而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兴技术的帮助,实现参与者、专业、能力、资源等互联。其二,互联有利于工具的整合与应用。根据小世界理论,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关系不超过六个人。学生借助互联网络,在进行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快找到世界范围内的志同道合者和创新资源,获得专业支持与帮助。

7. 动手能力

“经验之塔”中做的经验是底层最直接、最基础的经验获取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外显化,不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水平和科学探究能力。再者,与现有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相比,创客教育强调创造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设计、解决等动手实践过程,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8. 育人导向

融合创客教育理念的设计型学习,并非以单纯的“点石成金”的商业化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相反,设计学习更多通过“创造中学”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客素养,在关注学习成果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创客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作实践。学生在发现问题、反复设计、探索体验、协作分享的过程中促进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绝非简单的作品创作,而是创造性育人过程。

案例介绍

案例一:《Math City》学习项目

《Math City》是由美国加利福利亚Suzanne中学的Sharon Soto教师执教的一个学习项目,采用基于设计学习的思维模型进行教学。案例具体过程如表2所示。

案例二:斯坦福大学《地震》课程项目

设计型学习在STEAM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案例通过斯坦福大学《地震》课程项目来展示设计型学习在STEAM课程中的应用。斯坦福大学创新与技术中心开展了一项关于学习地震的课程项目,学生来自埃塞俄比亚、加利福尼亚以及萨尔瓦多的一个混合班。该课程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升对地震的认识程度。

课程项目采用设计型学习模式,教师给学生提出设计挑战,要求学生四个人为一组,设计和建造抗震结构的建筑物,学生使用的材料包括卡片、磁带、白纸等常见易得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设计进行信息检索、探究、建模、分享、多次的迭代设计、修正完善。设计完成后,教师采用一项创新性的抗震测试工具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实践检测,该工具来源于Quake Catcher Network(QCN)项目,是斯坦福大学和UC Riverside合作开发的地震检测工具。地震检测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对于应用这种专业、真实的工具来测试他们的设计产品,均感到非常好奇与激动。

图1 学生应用QCN 感应器测试抗震效果

创客教育教案篇(4)

关键词:创客教育;发展历史;前景展望

一、创客教育的发展沿革

创新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1世纪也是创新的时代,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哪一民族掌握了创新的要义,就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先导位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时候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创客这一词的广泛应用起源于美国《连线》杂志,其指的是具备在某一领域内的创新和实践先导思维的人群,在自身爱好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现代科技而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这一专用词汇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已经有渊源,从四大发明到F在改革开放的一些列成就,都展现了创客的文化精髓。在新中国建设初期,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十分落后,为完成农业技术革命,创新人才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创客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比如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都在快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创客文化指的是以DIY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而成的文化,通过手工和实践实现新的物品的创造。这一理念也引起了教育者的注意,希望借助创客文化的传播能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育体验,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客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的创客教育模式开发

创新教育比简单的智力教育更高级,它不是简单的知识创造,而是产生新的想法、定义新的问题并对创新方法有良好的推广能力,这也是创客教育发展的宗旨,适应了我国现在的国情并满足了教育界的发展要求。

创客教育的引入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其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以及擅长的领域,这也就决定了创客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首先,不同学龄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发展程度不同。相关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以前的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具体的计算为主,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后会出现学习兴趣的改变,也就是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年龄较小的学生还存在心智不成熟,相比于安静的学习,对外部的动态的事物会更感兴趣,在学龄增长的过程中慢慢增加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也在逐渐打开。而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抽象思维,能够控制自己的身心进行学习,也能借助现有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来解决问题,能探究周围的世界,形成了社会责任感和粗浅的世界观,他们的数理化学习能力也有显著进步,但是在信息环境中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成型,对未来的规划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习,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其次,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心智和认知规律也对其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有种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创客教育首先要培训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三观的雏形,其次,创客教育要教育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主要提及两个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其一是手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二是科学研究,能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感知新的理念;高中阶段要学生学会探索,在实验中得出有用的知识,这本来是指在实际的职场中潜移默化发生的学习,但应用在高等教育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三观日趋成熟稳定,如果单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其不断进阶的需求,因此创客教育提出要感受真实情境下如何不断的充实自己,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工作联系一起,展现开放的课堂。

三、我国教育中创客教育的发展路径

到目前为止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的创客教育已经在高校有了较多的实践案例,也形成了较为普遍的三种路径,其一是以创客兴趣小组的模式进行课堂设计,这样的模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交流;其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结合综合性的教材和其他学校的学习经验来针对某一项目进行深入的学习,这种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利用自己的能力进行创造的机会;其三是将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有机联系,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桥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结合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点也是从“课堂式教育”向“实践式教育”转换的重要一步,前者注重由老师进行单向传授,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后者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探索,通常会建构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考能力才能得到答案,同时也没有最佳答案,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一系列的创新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模式,通过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分析,开创了不同阶段创客教育实践的方式方法,达成了一下观点:首先,创客教育对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进步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要和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课程安排和课程设计有机的衔接。其次,创客教育在高等教育具体的规划路径是不同的,要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再次,创客教育在进行的方式上可以分为兴趣小组、实践创造小组以及信息技术小组。最后,进行创客教育的实践要充分的应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多重的资源互享,也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育体验,通过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更新和革命,让学生和老师在利用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最大程度的提升,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最优化培养。

创客教育教案篇(5)

前些日子,在浙江宁波出席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结束之后,得知在宁波创客空间有一场“创业周末”(Startup Weekend)活动。几年前,对这类活动,我也曾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到现场观摩学习。这次听说有这么个机会,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于是,直奔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创业空间。

原来,所有的“创业周末”活动都遵循以下基本模式:活动总共54个小时,通常是周五下午报到,周日晚上结束。期间,每个人都可以阐述和分享自己的创业点子(Pitch),并得到现场参与者的反馈,每个团队都从最好的点子中创立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紧凑的54小时,是商业模式的创立、编程、设计和市场得到验证的过程。活动的最终核心部分是每个团队可在当地企业家领袖面前展示他们创业周末中创建的成果,并且能得到切实诚恳的评判和反馈。

那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尽管我只观摩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新颖的形式、良好的组织、创客们的热情和参与、集体机会的力量等,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是啊,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各种开源软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人们创业的边际成本。在国内,在过去几年间,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开始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服务,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快速地聚集到这个方面。创业的主体逐渐地由过去的小众转向为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其中不乏在校学生,甚至也包括许多中小学生。

美国学者Martinez和Stager在他们的著作《创生着学》(Invent to Learn)一书中,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创客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未来走向。在书中,他们指出,从创客运动中,学校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学习者群体运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去设计、构建他们周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教育中的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会议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Martinez发表了一场观点犀利、鼓舞人心的演讲。在演讲中,她说,对于在学校中启动创客空间来说,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创客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免费的、或者是价格低廉的可资利用的工具。对于学校来说,这些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了。

创客教育是与创客、创客运动、创客文化,以及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客教育和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从创新中学(Learning by inventing)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强调学科融通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不谋而合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国防教育法案》。在该法案中,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matics)学科,法案倡议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力求突出STEM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促使学生的STEM学科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便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由此,STEM教育开始得到美国政府和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方式是按照学科专业条块划分、彼此各自割裂的。这种处理方法在知识表述和教学的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学生从各门学科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难以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创客教育集从做中学、创新教育、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等理念和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广大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欧美国家的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而在中国的校园里,也逐渐出现了创客教育的身影。在清华,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被统称为“三创”,而参与“三创”活动的学生都是广义上的清华“创客”。另外,一些中小学,如浙江温州中学、北京景山学校,也分别搭建创客平台并开设了相关课程。

创客教育教案篇(6)

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 相较于高年级学生想象力更为丰富。但其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这一阶段的教育在保护学生的求知精神、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

创客教育强调通过教育教学培育创客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相关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小学生想到一些奇特的方案;较强的求知欲和敏捷的思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课程以外的技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同学们经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动手物化、小组合作和评价总结的过程, 能够更好地培养其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学教学中开展创客课程必备条件

1. 创客空间和相应设备

创客课程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跨技术领域且强调动手物化的创新活动。传统的教室和室内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须有专属于创客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室---"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中应设有器材存放区、大型设备摆放区、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此外, 创客空间中须有与所学或所用技术相应的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 如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本篇文章是由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

2. 时间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和教育的结合。创客即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不仅需要空间还需要时间;此外, 创客课程授课内容庞杂, 传统的40min课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 可将创客课程设置为课时为60min甚至时间更长的素质拓展课或成立创客社团。

3. 师资

创客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课程, 需要学校配备面向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而且创客课程作为一种动手性、创造性的课程就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基于以上考虑, 学校可以进行校际合作, 与外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创客教育教师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 各个专业的老师可先依次讲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待系统学完基础知识后, 进行综合项目练习。

四、小学教学中创客课程的内容选择

在创客教育中, 学生会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来解决问题, 这些技术不仅会涉及到硬件还会涉及软件, 不仅仅是单纯的组装或搭建还会涉及编程和传感器等智能元素, 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学习活动, 因此授课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近几年激光雕刻、3D打印和创意编程等技术, 在基础教育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且各自有各自的一套课程体系。笔者认为, 小学阶段的创客教育不仅可以在纵向上深入教学而且可以在横向上进行教学, 即根据需要, 学生可以同时运用以上技术来解决问题, 由问题或任务的难度来驱动学生学习某一技术的深度, 将三种技术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1. 激光雕刻技术

激光雕刻技术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主要是用于制作三维立体模型, 利用这门技术雕刻并搭建作品框架或作品中的某一装饰部分。通过这部分的教学, 同学们将学会一种二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激光雕刻机的使用与维护以及如何利用二维设计制作三维立体实物模型。

2.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作为授课内容中的一部分, 主要是用于制作模型, 利用这门技术打印作品的框架或作品中的某一装饰部分, 据同学们的创意而定。通过这部分的教学, 同学们将学会一种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D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等知识。

3. 创意编程

创意编程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主要是作为智能部分应用于学生作品或方案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载体, 硬件部分主要采用一些开源开放的单片机和与之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部件;软件部分主要是与单片机相应的非数字化的、模块化的、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编程的软件。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学生可创作出自己想要的智能作品。

五、创客课程的教学模式

创客课程可以采用"项目为载体, 任务为驱动"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并采用设计学习、操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让同学们在"学中做"和"做中学".

创客教育教案篇(7)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架构要素;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模式构建及优化路径:以长三角10所高校为例”(16YJA880054)

作者简介:许秀玲(1976-),女,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7-06-26

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让“沉默”的创客走向“爆发”;2015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创客空间时指出,“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同年,将创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创客提升为国家战略。伴随创客运动的不断开展,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创客群体之一;同时,高校创客教育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创客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推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蓬勃开展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驱动结果,主要包括:①政策驱动。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政策,到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的系列支持性政策,都促发了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孕育和生长;②创新3.0时代下的“互联网+”背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技术上变得可能;③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理念完美契合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④创业生态系统的驱动。高校不断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将高校、企业、政府与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不断进化。

1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架构要素

1.1主体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包括知识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和资金要素4个子范畴,不同的主体要素匹配组合建构了形态各异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以斯坦福大学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为例,知识要素包括商学院的创业研究中心、社会创新中心,工学院的斯坦福知识产权创新学会等;技术要素包括斯坦福电气电子工程学会、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会、技术许可办公室等;人才要素包括亚太学生创业社团、商学院创业俱乐部、斯坦福女性创业协会等;资金要素包括斯坦福风险资本俱乐部、汤姆凯特创客专项资金、研究激励基金、种子项目孵化基金等。

1.2功能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包括协同机制、区域环境、创新网络和基础设施4个子范畴,功能要素将主体要素进一步整合起来,涌现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以慕尼黑大学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为例,协同机制表现在建立了大学、政府和产业三位一体的创客协同机制,具体表现为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形成了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的内外部互动;区域环境表现在高校周围形成了创业创新的区域软环境;创新网络表现为各个创客组织之间相互联结,形成体系开放、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网络组织;基础设施表现为在创客空间的软硬件环境方面提供高品质配套。

1.3行为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包括开放行为、共享行为、网络行为和进化行为4个子范畴,行为要素将主体要素和功能要素进一步聚合起来,使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为例,一些典型的开放行为包括创客教育课程保持网络开放性、创客空间和企业保持开放性等;典型的共享行为包括:创客小微企业共享资源、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塑造共享的氛围等;典型的网络行为包括创意实践、合作社群、众创空间都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呈现;典型的进化行为包括创客由创意到实践,由种子企业到中小型企业,始终保持着进化特质。

1.4空间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表现为一定的空间载体,包括创客空间、创客集群、高校孵化和区域企业4个子范畴。在逻辑机理层面,空间要素位于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形成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支撑平台。具体说来,创客空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众多创客构建了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生态系统;众多的创客依托创客空间表现为创客集群的形态,不同的创客集群驱动着创新组织形态的不断演变;高校孵化进一步打通了学术与企业两种不同形态的中间壁垒,并为众多创客搭建了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创业支撑平台;区域创业由不同高校的创客组成,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表现较为明显。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创业人才与教育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1搭建基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多维度主体要素支撑平台

(1)开发高端创客实务课程,输出创客知识。目前的创客教育过多地偏重于理论体系的建构,缺乏基于案例解剖的实务课程。在现有的案例课程中,多是基于成功案例的解读,缺乏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学习。下一步应结合长三角等典型区域特质,开发高端实务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输出创客教育所需的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的STEM学科开发,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2)关注“互联网+”背景,强调高校创客教育的技术支撑。“互联网+”逐步渗透至传统行业,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业态,高校创客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呈现一些新的特质。“互联网+创客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创客教育各环节的融合、渗透、延伸和演进,即高校创客教育在情景变量上需要由传统背景到融合“互联网+”元素,强调技术层面的支撑。

(3)快速培育创客教育所需的双师型人才。创客教育的急速扩展,离不开一大批创客导师,尤其缺乏一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人才。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引进企业导师作为高校创客教师。通过理论与实务的融合,扩大双师型人才队伍,并根据绩效对导师队伍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双师型导师的驱动,进一步完善体系完备、资源丰富和基地众多的创客实践教学模式。

2.2实施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立体体验教学模式

(1)着力构建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模块化体系,推进人才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其中,创客教学包括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全部流程,涉及融资辅导、机会识别、团队构建、创意孵化、产品推出等,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创客研究则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建,提升创客的研究能力,着力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创客;创客实训主要通过仿真软件、实训基地进一步培养创客各流程的核心专业技能。

(2)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训的结合机制,形成3层递进的创客教育思路。创客教学是第一层次,关键在教,侧重基础理论传授;创客研究是第二层次,关键在研,侧重理论知识体系化和模块化;创客实训是第三层次,关键在训,侧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研、训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形成分层渐次提高的创客教育思路。例如,南京大学的创客教育系统中,部分课程中的研究性、实操性和理论性实验各占1/3,真正实现了教、研、训的有机结合。

(3)通过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进一步促发功能要素的聚集。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中,协同机制、区域环境、创新网络和基础设施等功能要素的聚集,又进一步驱动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的改良和完善。例如,复旦大学在杭州湾新区打造了第一家创客空间“我们创业·吧”。该创客空间通过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和创新网络,依托杭州湾新区的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聚集了功能要素,并不断改良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

2.3培育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交织的多行为要素互动机制

(1)加快构建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通过构建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实现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的多行为交织。例如浙江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组织创客研讨新加坡当地的小微企业孵化问题;再如复旦大学与加州大学创建的创客对话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中的纽带作用。通过这种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的交流机制,为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国际化元素。

(2)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进一步创新创客实践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要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面向智慧教育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进一步创新创客实践教学模式。新的创客实践教学体系要涵盖创客基础能力平台、综合训练与实操平台以及创新创业与研究平台3个层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行为的交织,并形成特色化实践教学资源。

(3)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培养高端创客人才。高校要嵌入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机制,融入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行为,助推高端创客人才的培育。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京东成立的创客空间,就是一种基于创业平台资源分享的新型创客研修基地,通过融入网络行为,搭建了高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产学研生态链条,旨在培育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客力量。

2.4与区域企业和创客空间联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创客集群空间

(1)高校与区域企业联盟形成企业——高校创客集群空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众多优质的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高校构建创客集群空间提供了现实可能。企业—高校创客集群空间形成了理论与实务交汇对接的网络平台,为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最新鲜的实务素材。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经济创业园就是植根浙中发达的电子商务经济,与众多企业协同创建的创客集群空间,旨在成为创客人才培养和创意企业孵化的高地。

(2)高校主动融入和对接区域创客空间,在更大区域范围内配置创客资源。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个体,需要融入区域创客空间,以盘活各个创客教育节点。例如,长三角区域优质高校众多,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高校的创客教育各具特色,下一阶段可以进一步聚合形成长三角区域创客空间联盟,形成更大能量的创客集群空间。

(3)创客集群空间逐步演化成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网络组织,驱动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持续成长。在创客集群空间内,企业、高校、政府、创客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同时属于多个网络层次,形态各异的创客支持平台将以上利益主体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动态意义上的关联网络组织。例如浙江大学的创客集群空间,既有海内外的知名高校,又有阿里巴巴等区域知名企业,还有大学生科技园等区域创客空间,这些成员之间的互动为创客提供了系统的创业学习体验,并为创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网络,形成了繁荣的创客教育生态圈。

3结语

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创客教育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创客等众多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又从合作社群、创意空间、开放资源等多个层面为大学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高校创客教育问题是一项崭新课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创客协同运作,精准发力,由创客教育模式的被动构建向主动培育众创空间和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迁移。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模式构建及优化路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培育机理及典型模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高校典型创客教育案例挖掘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Manyika J, Chui M. 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R].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1(5).

创客教育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10-02

2014年,国内开始出现有关“创课”的文章和报道。2015年,国内各种形式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相继成立。国际创客教育高峰论坛、全国创客教育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创客教育论坛与培训此起彼伏,国内创客教育的研究文献也呈快速增长态势。担负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重任的教育如何实现系统变革,如何顺应和支撑整个社会的大变革,是当前全球教育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我院也顺应发展成立了创业学院,近两年也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

可是,2016年11月,我们对50名师生进行随机访谈发现,当我们问出“什么是创客”的问题时,近20%的同学说“大概知道,但不清楚”,80%以上的人回答“就是创业嘛”,继续问什么是“创业”,会回答“找项目”,“开店”,还有说“夜市摆摊”的,再问什么是“创客课程”时,大家一致认为就是职业规划课和创业规划课。再继续问这一类的课程由什么人上的,基本上是没有创新创业经验的辅导员、行政兼课教师上。很显然,创客和创课的概念,在我们这里是没有被真正理解的。开展双创,我们首先要做是就是为创客和创课验明正身。

1 创客与创客课程

提到“创客”大家并不陌生,但多数人对创客的理解停留在单纯的开店模式的创业者上。其实,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是由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兴趣驱动的创意设计与实现者。

创客具有创造、快乐、协作和分享的特点。

什么是创客课程呢?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僵固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Dweck ,2000 )。创客思维模式属于成长型,即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灵活转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善于利用周边环境和条件。促进培养创客思维和能力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创客课程。也就是说创客课程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低阶到高阶的一系列课程组合。

创客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项目式

项目式指创客课程的化分是按一个个实际项目来执行的,一个项目融合多门传统的学科知识。而且项目来自实际的企业需求。所以在项目式的学习中还需要学生协作互动、联系外部专家。我院从2010年开始推动项目式教学,目前已覆盖分院所有专业。

2)生态化

指创客的项目是灵活、互动、有增减变化的,随着技术更新学情变化,项目进行实时增减变化。项目与项目之间也是联系互动的。我们的项目集群式教学正是生态化的体现。

3)定制化

指教育教学均是面向单个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每个学生都应制定独立学习任务的设计、实施、考核方案。而且这个方案是动态的。在我动漫专业,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培养计划。

4)边界化

指创客课程都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它不会单一的存在于某个领域。具有复杂性,涉及多个学科知识。

2 创客养成及创客团队化体系构建

首先,创客的养成绝不是简单地开一个独立的创业学院就可以完成的,那只是在博人眼球。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是需要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这一定是建立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的。创课就像人体的血管,能带动全身的活力。所以,它的实施也一定是渗透式的。

其次,分享是客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还要进行创客的团队化体系构建具体来说我们要从创客的品质、素养、能力、思维进行培养。目前,我们成职动漫专业是这样做的:

在学生项目学习形式及团队构建上,我们采取从团队到分散再到团队的形式。

入学首先构建3-4人的学习团队,在这个团体中个人完成完整动漫影视后期项目流程初级版。学生在这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提醒、促进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分享式学习过程。

一年后进入个人技能提升阶段。学生将根据个人学习进度进入企业项目团队,这时将进行团队的重新自由组合。

这个阶段有部分学生进入企业项目岗位进行模型、特效、动画、渲染等单项技能提高。但并非最优秀的进入企业。这个阶段学生与专业教师一起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间的能力区分也将在这个阶段完成。部分学生已经在对自己进行岗位细分、定位。

一年半后,开始培养稳定组合的创客团队。

创客团队养成的具体流程是进行三步走:创意训练、头脑风暴――团队磨合、轮岗――岗位细分、定位。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会进行模仿作品、改编作品到原创作品的渐进式培养。考核采取具体的大项目答辩、小技能达标的组合方式。这样就培养出一支能分能合的变形精钢式团队。这样的团队进可创业,退可零距离进入公司直接上岗。

当然,对于这样的培养模式,学校也需要一系列规范的课程实施体系和保障措施。

3 创客课程实施

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创课实施:

1)环境建设

其中包括场地、设备支持、创意创新孵化工作室建设,线上线下系统等,构建无处不在的创客环境。

2)课程建设

包括具体深度校企合作带来的行业技术支持、教学模式支持、课程体系构建等。具体实施方案如:项目模块化、标准化,资源库建设,课程生态成长体系规范化,这样就能对教学内容的变更有据可依、量化操作,同时在教学评价体系采信成果转换和毕业生追踪体系以量化教学成果。

3)文化建设

包括开展学生电影周、沙龙交流等活动支持以及师生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的个性化建设。

4)团队建设

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团队孵化支持、行业考核体系建设。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是将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化为知识的创造者。“学―研―创”是实施创客教育的理想模式,只有学习、研究和创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参考文献:

创客教育教案篇(9)

1课程开发意义

创客,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意思是将创意转变为产品的人。2015年,“创客”作为创新前沿代名词进入国内大众视野,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基于传统课堂,围绕课程原始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采用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性,在创造中学,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优化,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课程的创新实践角度来看,目前高校创客课程可以分为面向广泛学生的基础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拓展类课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创新课程三大类。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全校各大专业的计算机科学通识课程,不仅仅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且也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主要是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跨各大学科,强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重点是在做中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探索开展创客教育的有效方法,既有利于创客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当前情形看,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存在资源稀缺、教学模式不完善、教学设计未体现跨学科优势等问题。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拥有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因其与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等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有极强的可结合性,在国内高校得到大力推广,被广大高校教师认可,拥有良好的应用基础。借助SPOC这一平台,创客教育不仅能更快融入当前主流教学模式,更能为创客课程的开发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应大力加强基于SPOC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开发,这不仅对创客教育研究有推动作用,而且会促进其他课程的创客教育研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开发内容

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实践,基于SPOC平台,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以创客课程“在创造中学”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开发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及相应的创客课程评价体系,进而总结出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开发的方法。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开发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

2.1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内容开发的研究应包括:通过对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前期学习基础的调查研究,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确定课程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因创客是基于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链路,其中涉及多学科整合并伴随具体的产品实现。因此,课程内容不仅需要考虑学科整合,还需要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可以以STEAM模式为参照,形成课程内容递进模式:一是以课程问题为导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内容(如科学、工程、数学或艺术等),并最终解决该问题;二是以生活问题与学生兴趣为导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并形成研究成果。基于这两种模式开发课程,课程所需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如何确定?如何组织才更为科学?这些知识和能力有什么联系?这些知识和能力形成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整合这些知识和能力更为科学?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范围如何确定?这些问题是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2.2支撑条件开发

课程支撑条件开发研究主要包括:创客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边界的划分;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机整合;符合创客课程要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的构成与要求;基于SPOC的创客教育平台或专业创客课程开发平台要求。

2.3教学策略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普及,校园内、课堂里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已逐渐走入社会视野,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再次面临社会关注和考量。高等教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成为关键。课程教学策略开发的研究应包括:研究傅骞的SCS创客教学法,在此基础上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适合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的教学策略;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的创新。

2.4实施研究

实施过程要强调课程创生取向,即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实现学生全面、个性而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课程实施应包括;课程实施准备;课程实施情境;课程实施遵循的原则,如理解与对话原则、主动与创生原则等;课程实施的条件和课程实施过程。

2.5评价研究

根据创客教育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对作品展开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是很好的评价方式。那么在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什么为标准进行评价?如何评价?评价是否科学?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3课程开发思路

借鉴创客教育中的“在创造中学,多学科融合”的思想,遵循“发现问题—归因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沿着“课程内容—课程支撑条件—课程教学策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路径展开,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基于SPOC平台,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整合多学科知识,挖掘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分析和钻研贯穿基于SPOC的计算机基础创客课程开发全过程。

4结语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背景下的教育创新现象,注重在做中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和合作的空间。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创客教育研究切入点,既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丽平,李忠华.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6(1):94-97.

[2]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7):5-13.

[3]赵晓声,司晓宏.创客教育:信息时代催生创新的教育新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1-17.

创客教育教案篇(10)

课题:本文系温州市教科规划立项课题“基于职校生核心职业素养培育的选择性课程开发研究”(立项批准号:WK2016093)的研究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已推行选择性课程改革多年,但各校的选择性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未经调研或未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学校特色办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存在选修课程课时严重不足、实施效果差等现象。调研显示,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要求,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创新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应聘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开展核心素养视阈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培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实现三全育人的需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了解企业与学生的需求

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本校”)成立课程建设小组针对样本课程开发进行调研。

一是调研企业。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对当地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调研,形成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调研显示,企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是调研学生。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真实学习兴趣和个性需求,为选择开发教学项目奠定基础。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满足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充足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条件

本校的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拥有省级电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及市级创客基地、市级中职“双创”示范实验室等资源。现有本专业实训室、工作室共34个,本校为实训设备投资两千多万元,能够充分为本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以专业和实训基地为基础,充分挖掘并利用实训场所、设备、媒体、软件及专业教学资源,发挥现有资源优势。

(三)发挥师资队伍优势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开发的必备条件。本校择优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又能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团队,包括校内外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及青年教师。其中,主讲教师是关键成员,他们能真正地内化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并能将这些核心素养进行适当的表达,为完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任务创造条件。

(四)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科研项目,本校教师对其接触较少,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教师个人能力有限,缺少组织与引领,信心不足;三是本校缺少校本课程开发激励保障机制,动力不足。为此,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激励保障机制,规划校本课程顶层设计,适时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与评选,以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教师发展,就显得很重要。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分解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學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可分解为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和身心健康四大方面,其中“技能精湛”主要包括匠心文化、专业技能、“双创”意识等。进一步分解显示,培植匠心文化的途径主要有学科教学渗透、能工巧匠进校园、工匠文化宣传、优秀作品展示等;强化专业技能的途径主要有打造核心课程、强化专业课程、参加技能大赛、推行选修课程、顶岗实习;渗透“双创”意识的途径主要有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渗透创客课程、举办创业创客大赛、组织社团活动等。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围绕“精湛技能”核心素养下所推行的匠心文化、专业技能及“双创”意识培育,需要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门化课程及选修课程。以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培植匠心文化需要设置大师进校、作品展示、社团活动等公共活动课程,还要在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需要设置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双证制”课程、专业拓展类选修课及顶岗实习课,并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双创”意识需渗透创新教育教程、创业教育教程、创客类课程,开展“双创”竞赛活动,开展创客成果展示活动等。其中,专门化课程和“双证制”课程的校本开发,一般由专业名师、骨干教师及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联合进行,结合本地产业与地区特色,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确保“1+X”证书制度实施。

(三)课时分配及比例调整

依据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三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为1020课时,专业核心课程为374课时,专门化课程和选修课程为918课时,顶岗实习为1160课时。可见,公共基础课程课时不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及选修课程的课时占比较多。

三、核心素养视阈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路径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分工协作,着手课程方案研究,确立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生成典型教学流程;研讨教材编写体例,形成特色样本;建设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一)研究课程方案,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方案是课程开发的指南。课程建设小组应认真研究课程方案,领会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对照纲要进行补充、拓展,确定课程方案、类型及专业内容。同时,重视选修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德技并重”“课程思政”,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案例、素材,融知识、技能、德育为一体。此外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定课程目标。

(二)实施课堂教学,形成典型教学流程

形成课程基本方案后,课程建设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料,选派业务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特点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教师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形成典型教学流程。实施理实虚一体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任务为主线,虚实结合、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研讨教材编写,生成特色样本

特色与创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之一。在内容方面,课程要能体现创新性、趣味性,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还要编排合理、有序、科学,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学习特点、适合目前青少年学习规律;在形式方面,教材编写体例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

(四)建设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

开发“学生选课管理”和“资源库”平台。“学生选课管理”平台供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相关方要根据选修课程来搜集、积累、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导学案、微视频、课件、学生作品等,教师把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资源库”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研究

(一)组建机构,制定制度

为了落实学校课程结构改革方案,全面实施选择性课程改革,本校由校办牵头,建立了由教务处、科研处、实训处联合组成的校本课程评价机构,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增加了选修课时费,大大激励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保障了开发者的权益。

(二)丰富测评,反馈效果

测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对课程,主要从课程方案、教材编写质量和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执教教师,主要从课堂教学质量和选课人数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主要通过学生作品和问卷调查等进行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验证开发课程的成效。

(三)研究评价,促进提升

为了衡量课程质量,应参照精品课程评比量化要求分解评价内容,要对教学内容、学生收获、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等合理分配分值。明确说明指标内涵,让课程建设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标准,促进质量提升。

五、研究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来自问卷调查)

为了解专门化课程,专业拓展类、特色类选修课程实施一年来的效果,笔者对本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6.35%的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较大兴趣。

2.提高了专业成绩(来自学业水平测试与技能考试)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学生在温州市专业课学业水平测试中通过率达94.3%,其中优秀率达28.5%;在温州市无线电装接工技能等级考试中,学生合格率达85.3%,特别是参加“双证制”课程的学生,通过率达95.5%。综合起来,比上一年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3.渗透了双创意识(来自学生竞赛与创客作品)

学生参加了创客活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并在各类大赛和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不仅让参与者有了“双创”带来的实践体验、经验与收获,也让“双创”意识、“双创”理念影响了更多学生。

4.提升了实習就业能力(来自企业的声音)

学校对高二后学生实行分流:参与实习就业,或进行高三复习准备高考。对部分参与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一方面,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找到了对口的专业实习单位,并受到肯定而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专业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能进行短期实习,不能顺利就业。

(二)教师方面

1.增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意识

对于大多一线青年教师而言,课程开发是一块空白。两年来,本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共有75%的教师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或实施。这些教师亲历校本课程开发,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要求及方法,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和意识。

2.提高了发现学生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选修课程,表现出一定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展现了个性和特长;另一方面,实施小班化、多样化教学后,教师易于跟学生交流沟通,并发现学生的潜能。如通过无线电装接工实训课程发现技能操作强的学生,通过创客电子课程发现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方面

1.生成了系列优质校本课程

上一篇: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下一篇: 工商管理学科导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