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比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5 16:26:02

理财投资比例

理财投资比例篇(1)

(一)粮食主产区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省(自治区),中央财政资金75%以上(含本数,下同)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5%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二)非粮食主产区

1.***6市,中央财政资金5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5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2.**3省,中央财政资金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3.**2省,中央财政资金75%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5%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4.***10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资金8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其他地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85%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5%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100%用于土地治理项目。

二、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

(一)分省配套比例

1.***6市为1:2。

2.***5省为1:1。

3.***2省(市)为1:0.6。

4.***13省(自治区)为1:0.5。

5.****7省(自治区)为1:0.4。

6.***自治区为1:0.3。

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项目团、场和群众筹集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劳折资)配套比例为1:0.5。

(二)地方财政分级配套比例

1.天津、青岛、宁波3市,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60%以上,县(市、区)级承担40%以下。

2.大连、上海、山东、福建4省(市),省(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70%以上,地(市)、县(市、区)级承担30%以下。

3.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以上,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承担20%以下。

4.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财政配套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由此减少的配套资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承担。

三、中央财政资金无偿、有偿投入比例

(一)土地治理项目100%无偿投入。其中用于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以及苗圃建设等经营性措施的补贴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5%;确需超过5%的,须报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同意。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有偿资金的投入比例按照项目类型及项目申报、实施主体分别确定:

1.种植业、养殖业项目以及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并实施的产业化经营项目100%无偿投入。

2.其他农产品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建设项目无偿、有偿投入比例调整为30:70。

对于无偿、有偿投入相结合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其无偿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农产品加工项目基地设施、动植物防疫检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补助等。对有偿资金的管理,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办法》(财发[*8]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理财投资比例篇(2)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财富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对于个人资产进行管理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各项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都对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入和发展,城镇居民个人理财的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

无论是中国哪个地区,从规模和比例上看,其经济及居民人均收入均较之前增长了。以下将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对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进行阐述。

(一)经济环境

浙江永康市改革开放较早,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根据永康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8%。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3元,比2015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5元,比2015年增长8.8%。而在2006年时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78.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48元。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6年水平的2.9倍(GDP)、2.7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3.2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情况向好,经济环境较好。

(二)金融环境

全国各大国有银行及较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浙江永康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目前拥有20多家金融机构。此外,浙江永康市也存在着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比较活跃的民间借贷行为。2016年末全市金融系统(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3.5亿元,比2015年增长5.6%。存款较多,意味着进行理财的资金也较多。此外,近两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也让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与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并成为一个地区金融不可或缺的部分。总体而言,浙江永康市金融体系完善,居民理财的金融环境比较优越。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

随着4G网络的不断扩容,网速的加快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不断增加。浙江永康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前几年较早完成了4G信号的全覆盖,这为城镇居民上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随着余额宝、余利宝、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理财项目和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发展,也为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添加了更多的选项。

二、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了浙江永康市25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收回。调查问卷涉及年龄、年收入、2015年之前的理财方式、2015年后的理财方式和对风险的偏好。之所以选择以2015年为临界点,其原因在于2015年前后互联网银行开业,且在此前后移动互联网支付快速发展,使得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调查中,从男女比例看,女性比例(67.86%)高于男性比例(32.14%)。调查发现,虽然受采访对象女性较高,但男性对于自身理财事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要高于女性。从调查年龄结构来看,调查对象集中在25岁~35岁之间,占比为85.71%,其次为35~40岁,占比为8.93%,最后为40~50岁之间,占比为5.36%。按照年龄的生命周期法来划分,36~50岁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家庭成长期,其二代需要完成学业,该阶段的许多家庭都明显感受到资金压力,因此这个阶段的人群进行投资理财就更为重要。此外,在调查过程中,高学历居民对于理财产品的种类了解更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下的理財。这也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理财意识。

(二)平均年收入基本情况

在平均年收入的调查中,受访对象年收入在10万以内的城镇居民占比为66.07%,年收入10万~20万之间的城镇居民占比为25%,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为8.93%。由于本次受访对象的年龄较大比例集中于25岁~35岁年龄段,因此年收入在10万以内城镇居民的占比也较高。这体现了在较大程度上年龄与年收入的匹配程度,即低龄城镇居民需要打拼发展,年收入较低,高龄城镇居民已经完成打拼的阶段,一般年收入较高。

(三)2015年前后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变化情况

在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中,存在着很多形式。较主要的有银行储蓄、国债、黄金、银行理财、基金、保险、房地产、股票、借贷、网上理财项目、互联网理财和其他等等。在2015年之前,传统的理财方式(如储蓄)仍然是城镇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以前,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主要为银行储蓄,占比为64.29%,其次为股票和互联网理财项目。其中的互联网理财项目,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于2013年6月推出,是一款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其他还有各个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互联网理财项目。在上图中,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占比并不高,这与较年轻的受访对象是相关的。

在2015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理财项目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后,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更加多样。互联网理财项目大比例上升,而银行储蓄大比例较少,从64.29%下降为42.86%,下降接近22个百分点。互联网理财项目仍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余额宝资产净值为1.43万亿元,其规模已经接近四大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不管从比例上,还是从实际使用中看,互联网理财规模和比例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也改变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此外,在2015年之后,资产的配置愈发多样化,更多的投向了基金、银行理财、保险和黄金等中低风险项目,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在下降,这也与2015年所发生的股灾是对应的。

三、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变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受访对象的进一步了解,对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愈发注重风险管控,但仍不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一方面,随着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以及高风险项目的配置比例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对理财项目的风险管控愈发注重,希望能降低理财项目的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的,之前并未出现的风险,比如手机安全性和平台安全性等。而相比于传统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对新产生风险的意识仍然不足,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资金安全性关注也不足。

(二)只进行简单的理财规划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城镇居民对于个人投资理财规划比较随意,甚至是不存在的。由于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较多受访者将资金存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而不对其收益做出考虑。此外,对其他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大多只进行简单的考虑,一般在简单的对比各理财项目的大约收益率后进行投资,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在从传统理财方式向互联网理财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结合资金的安全性考虑,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也是必要的。

(三)过分注重理财便利性

互联网理财项目一般具有随存随取的特点,其便利性远远高于传统的理财方式。而城镇居民对于便利性的看重使得其将更多的资金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由于城镇居民可以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随时收回资金,可能造成投资者进行更加冲动的投资行为,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也使得城镇居民减少了对理财的规划行为,使其表现为更加懒惰。

四、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对城镇居民在变化中的理财行为和方式进行简要的建议:

(一)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

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需要城镇居民具有更好的理财知识,熟悉更多的理财产品。城镇居民可以通过询问理财师,咨询师等,进行自身的理财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充分考虑不同理财项目的情况下,确定理财的发生时间,理财的资金分配,理财的收益率要求等不同的情形,最终进行理财投资,加强收益和提升理财资金的安全性。

(二)理财项目和方式继续多样化

在移动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低风险和中性风险的理财项目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在获取一定的收益情况下,将风险降到最低。理财项目和方式的多样化要注重对上述理财项目的排列组合,将理财资金合理分配给各个项目。此外,应当随着经济环境和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理财项目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总之,通过对理财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配置,最终达到一定的收益下,将风险降到最低,而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让收益达到最高的目标。

(三)注重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如前所述,手机安全和互联网平台安全是对互联网理财项目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因素。随着资产在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应当更加重视。城镇居民应当加强对手机安全的管控,包括手机病毒,手机丢失或被盗等不同情况。也应当对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加强辨别,选择实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从而更好的管控风险,提升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四)善于利用不同的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城镇居民可以从互联网中发掘较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毫无价值的。在理财行为过程中,城镇居民应当善于识别互联网传递的信息,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亲身验证,而不是以讹传讹。此外,也应当利用传统的咨询、相互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对信息的利用程度,提高理財项目的收益和安全性。

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仍将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互谅网理财项目将在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中占据更大的比例。而城镇居民应当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自己的资金获得更好的增值保值能力,提升资金的收益率。

作者:黄松

     参考文献 

[1]梁秀娟,何春嫒.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问题探究——基于张家口市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16(08):3-5. 

[2]黄萍,彭威.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调查问卷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7(04):66-68. 

理财投资比例篇(3)

进一步的调查则显示,中产阶级家庭将节俭、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将明智投资、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积聚财富上,中产阶级更多是避免风险,依赖省吃俭用来扩展财富。而富有家庭则是更多地进行风险性投资,并从中获得较高的回报。60%的富有家庭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中产阶级家庭,只有40%的人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富人更加敢于冒投资风险

中国人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上面简略谈到富人和中产阶级在投资上的差异,而其中最主要之点是越是富有的人在投资上对风险的承受度越高,由于他们拥有资本多,因而也相对有能力去承受风险。而小民百姓则相反,资本少,经不起折腾,在投资策略上也较为保守,对风险的承受度自然也低。

在对美国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富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中28%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14%的人认为自己比较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约有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是可以承担投资风险的人。相比之下,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有20%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而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为16%。到了净资产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更是降到14%。

从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大多数为退休了的人,按理说在投资上应当比年轻人更加保守。但大概由于拥有的资本足够多,因此在投资上他们却能够不惧风险。但资本多并不是富人敢于冒风险的全部原因,事实上,要想成为富人,在人生很多时刻需要承担风险,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判断,也是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态度。美国富人中有51%的人表示,敢于冒风险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投资上,而且在人生遇到重大抉择时,他们也同样敢于冒风险。

富人的资产和投资组合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发现美国人致富的基本规律就是以钱赚钱,搞资本主义。根据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他们所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且拥有越多家庭净资产的人群,可投资性资产所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越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2%。在家庭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8%。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9%。

可投资性资产其实就是钱。资本市场是一场玩钱的游戏,谁能够在股票、证券、债券市场上投入更多的钱,谁发财的机会就越大,赚的钱也会越多。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也会进行投资,但他们的投资主要是以退休基金投资为主,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老年生活质量不受到影响。美国大多数民众拥有的家庭资产主要为住宅,升斗小民的家底更多体现在住的窝上。拥有可投资性资产是衡量美国富人和普通民众的一个主要指标,所谓富者愈富、穷着愈穷,穷人翻不了身的原因之一是差钱,自然也无力用钱来赚钱。

从表1可以看出,拥有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自用住宅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为15%,而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仅为4%。有钱人不是不往房子上投资,但他们更注重在能为他们赚钱的房地产上投资,这包括商业房地产和出租的居民住宅。尤其是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房地产投资占全部资产的比例高达10%,远远超过对自用住宅的投资。

富人的可投资资产组合

可投资性资产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而穷人却难以致富的一个残酷现实,因为可投资资产是最快而又最易致富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抱着金鸡等着下金蛋。从投资的角度看,富人在投资上所奉行的基本信条是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由于富人的可投资资产在全部家庭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有资本胆子自然就大了,因此富人投资的重点还是在股票和债券上。在美国富人中,投资股票和债券的份额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股票、债券投资占可投资性资产的24%;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达 30%;而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反而下降到24%。

富人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聘用专业的投资经纪人来管理投资。除了股票、债券,富人专业管理账户上的投资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很高。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为18%,仅比共同基金在可投资资产中所占比例少一个百分点。而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达24%,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即使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为20%,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的中位年龄在所有富人中是最高的,这些人比其他富豪更依赖专业投资人士来管理金融资产。

都说美国人不攒钱,那得看是谁。穷人不攒钱是因为没钱,而富人有钱,那攒钱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涨了。美国富人可投资资产有一部分是保守性投资,那就是储蓄存款。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储蓄存款占可投资性资产的12%。到了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情形就不同了,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下降到10%。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又上升到13%。

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地产、矿业、杠杆并购、基金的基金等诸多品种。进入另类投资基金,过去最少需要100万美元,部分基金甚至要求500万美元。另类投资一直是有钱人小圈子内的游戏,风险高、透明度低。但是另类投资基金在过去30年平均年回报率达到24%,远高过共同基金的11%和过去l5年对冲基金的14%。即使在美国富人中,真正玩另类投资的人也不多,富人中只有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投资组合中为另类投资留下一席之地。

房地产投资是聚财的手段

在普通民众生活中,房地产是其家庭财富的主要部分。一辈子辛辛苦苦,有了窝才叫家,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房奴,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要用来偿还房屋贷款。美国这几年房市暴跌,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似乎投资房地产赚钱越来越难。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投资房地产依然是成为百万富翁的一个途径。

美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秉持一种观念,购买住宅是积聚财富的的好办法。然而随着房地产价值的缩水,有不少民众所购买的住宅不仅没有增值,反而成了“溺水屋”。事实上,大部分人购买住宅是为了居住,而较少考虑到这是一种长期投资。因此,在美国民众多是购买一套自用的住宅,在房市景气时,房屋价值会上扬,而到房地产不景气时,房屋的价值也随之下跌。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投资房地产的特点可以发现,除了自用住宅外,富人更注重在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根据统计,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有12%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其平均价值为326000美元。4%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394000美元。9%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177000美元。12%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239000美元。应当说,在这类人群中,对于商业性房地产的投资充满了多样性,尽管人数比例不算太高,而投资出租类的住宅和未开发土地的人数比例最高,各为12%。

但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比例大大提升。根据统计,在这类人群中,有20%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平均价值为744000美元。13%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980000美元。15%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412000美元。20%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346000美元。从以上两类家庭净资产人群在商业房地产商上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拥有净资产越多,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也就会水涨船高,而这两类人群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还偏好在出租类住宅和未开发土地上的投资。

与人们心目中美国富人住豪宅的印象有些不同,很多富人在自用住宅上的投资并不算太多。相反富人们更喜欢在能够增加财富的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为什么富人在美国房地产不景气之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会上升,这主要是他们在投资这类房地产时不是寄望于短期致富,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同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等于是为增加收入打开了一扇门,更关键的是,这些富人拥有众多的商业房地产,主要是将这些能带来收入的固定资产传给子孙后代,让子孙们可以坐吃山不空。

理财顾问管理财富有道

理财投资比例篇(4)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亿,财政教育投入占历年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5%不等,占历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9%不等。有资料表明,从1998-2002年教育经费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已经连续5年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02年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达到2640亿,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愈加重要的作用。

2.近几年我国教育投入供给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格局。有数据表明1994年以前我国社会捐集资办学及学杂费等教育投入仅占全部教育投入的15%以下,到1998年这比例达到35.95%,到2000年这一比例高达38.43%.这表明一个多渠道供给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变化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方位增长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3.财政教育分配结构,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财政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中、小学等则作为纯公共产品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近年先后投入200多亿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义务教育。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1》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我国教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1.从教育经费总量的角度分析。从全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94年为3.18%,1995年为3.21%,1996年为3.33%,1997年为3.4%,1998年为3.76%,1999年为4.09%,2000年为4.31%,2001年为4.83%,2002年为5.35%,教育经费总量达到了548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2.49%,1995年为2.51%,1996年为2.46%,1997年为2.50%,1998年为2.59%,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2002年比1997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达到了3114亿元,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我国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支持程度。

2.从教育经费来源的角度分析。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大部分一直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如2001年为65.9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主体为预算内教育经费,2001年为55.68%,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略快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如2001年与2000年相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100.5%,这说明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仍然以政府为主体,以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非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基本持平。

3.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总数的比例1998年为20.89%,1999年为23.43%,上升了2.54个百分点,而小学则从1998年的31.43%下降为1999年的30.87%,反映出教育经费进一步流向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998年为21.97%,1999年为23.98%,增长了2.01个百分点;小学则由1998年的33.20%下降到1999年的32.60%,表明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上的变化和支持力度。

4.从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1995年为121.51%,1996年为122.58%,1997年为128.99%,1998年为187.50%,1999年为190.01%;小学1995年至1999年分别为9.74%,9.82%,9.74%,9.90%,10.63%.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小学的十几倍,尤其在1999年达到了将近19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我国对不同教育提供主体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不同。二是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不同,越低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越多。三是提供高等教育产品与小学教育产品相比本身需要的成本要大许多。《2》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绩: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自1998年起,连续5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也比照中央的做法提高了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2001年的3.19%.2001年全国财政性预算内教育拨款2085.68亿元,比1995年1193.8亿元增长了0.75倍。

2.如期实现了“两基”奋斗目标。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实现“两基”县数已达2573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全国青壮年文盲由1990年的6171万下降到3000万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为46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96万人,分别比1995年的92.59万人和91.38万人增长了183%和114%.18-22岁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5年的7.2%上升到2001年的13.3%.另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迈出关键性步伐。

4.民办学校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56274所,在校生923万人,民办学校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等各个层次。

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大力应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校校通工程”的推进,都反映着我国教育技术正在疾步追赶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浪潮。《3》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现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作为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由政府承担其主要投资义务,政府财政的公共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的比重达到80-90%.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比例显然太低。二是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比例过低,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平均为39:61,虽然其民间投资的分担比例较高,但在民间资金来源中,由于社会捐赠和高等学校的产品销售所占比例较高,因而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负担并不重。如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24%.相比来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为51:49.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6%.三是表现在对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方面,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国际上一般的认可标准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54:46;中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小学初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70:30.从我国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来看,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都相对偏低,尤其是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更低。2002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普通中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89.2:10.8,小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92.6:7.4.

3.现行的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37:63.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财政投入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不足20%.这种政府间的财力与教育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的财政收入。《4》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不同阶段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政策,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根据《1998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1995年低收入国家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之比为1:2.7:12.8,中等收入国家为1:1.2:2.9,高收入国家为1:1.5:2.2,世界平均水平为1:2.7:3.0.与此相反,长期以来我国却对初中高三级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支出政策,以2000年为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中高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为33.15%:38.65%:21.99%,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1.74:14.65,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差距。

2.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地区间教育发展失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由于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未在划分政府间教育事权职责的基础上相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能力与协调机制,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从分地区的教育总投入来看,1996年教育经费支出东中西部之比为1:0.54:0.33,2000年扩大为1:0.47:0.30;从分地区人均教育投入水平来看,1995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209.3元、130.1元、118.2元,比值为1:0.62:0.56,2000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为421.5元、230.5元、220.7元,比值扩大为1:0.55:0.52.

3.税收政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扩大对教育投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为贯彻政府促进教育发展意图而规定的税收优惠措施,在形式与种类上比较单一,缺少应有的系统性与前瞻性,税收优惠的适用与受益范围比较窄,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中,对鼓励社会投资办学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有关教育的减免税规定过于粗糙,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制约了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5》

(三)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率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而1995-1997年各个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78.3%,巴西73.8%,墨西哥82.8%,马来西亚74.5%,韩国92%,菲律宾82%,美国74.8%,瑞典72.8%,英国76.3%.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过少。

2.地区及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加大。首先,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2001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3612.05元,初中为3411.21元;最低的河南省仅为小学353.82元,初中511.29元,相差10倍左右。同年,全国小学生均经费1500元以上的为北京、天津、上海,在1000-1500元的有包括、新疆在内的4个省份,645元(全国平均水平)至1000元的有10个省份,500元以下的是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99.56元,河南省仅为11.9元,相差60倍。其次,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几年来占全部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在50%上下徘徊,且呈下降趋势,同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11726万人,城镇学生数7248.5万人的现实极不相符。从生均教育经费看,2001年,城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教育公用经费两项指标均比农村地区高出将近1倍。在省级行政区范围,2001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875.97元,而贵州省农村人均经费只有484.57元,相差10倍;初中生均经费,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贵州农村相差8倍(5182.94:603.73)。

3.农民义务教育负担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从全国角度讲,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构成中,教育附加费、学杂费、集资费用分别为102.88亿元、116.22亿元、28.69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总经费1102.27亿元的22.4%.农民直接负担了1/4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6》

(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现存问题分析

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主要源于中国总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育经费不足以至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日显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占当年GNP的比例,各年都在2%左右,总是占世界各国的倒数第十几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5-7%,而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4%左右。如要按人均教育经费算,中国更少得可怜。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国家总教育经费不足以及高等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不高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捉襟见肘。

2、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已经逐年递减,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高,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没走出市场化的道路,辅助渠道还没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对专门针对教育而征收的税费比例又过低,近年来一直低于1%,没有很好的发掘教育税这一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高等教育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应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虽然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杂费呈上升趋势,但还是偏低,而且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免收学费的,并且还能领取助学金,即所谓的“公费”生。

3、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教育经费的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相对弹性较大,缺乏透明度。二是教育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三是教育部门无权行使有效的宏观管理权与调控权,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4、对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政府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虽然也颁布了捐赠法,但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是实行税前从所得中全额扣除捐赠额外,没有其他税收优惠以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自于社会的投资也不是很高,虽然近几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也看好这一产业,很想向民办高校投资,而投资必然要求回报。《7》

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政策建议

思路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在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和积极吸纳民间投资方面,首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相应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公共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与民间主体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主体自主兴办模式,依靠社会民间力量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

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深化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投资体制方面,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教育事权和教育投资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中央、省、市、县对教育财政投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建议从充实基层政府财力入手,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比例,即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在此前提下,通过调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分担比例,明确各自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从财力上形成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3.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在财政的教育投入力度方面,应该按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每年的递增幅度,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8》

思路二:完善我国教育经费体制的对策思考

1、要大力整合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使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尽量避免低效、无序,进而提高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改革学校分布很散,规模很小,解决由此造成的形不成规模效应,培养成本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其次,应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解决目前庞大的教师队伍给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

2、对财政资金金的教育投向进行结构性调整。(1)在教育市场化改革未完成到位之前,财政仍要对非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给予“惯性支持”,但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逐步减少。(2)要逐步扩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的相对份额。(3)国家财政要解决政府教育方面的历史欠账问题。一是对于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二是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保障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4)加强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收支的监督,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杜绝各种乱收费。

3、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教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1)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可以通过鼓励社会集资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这其中可以考虑发行教育、教育公债等形式;也可以探讨办学方式的转变,举办私立学校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法,利用社会力量办学。(2)应积极倡导社会的捐资助教,不仅对于国内要积极引导,而且海外同胞历来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传统,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积极利用外资。(3)学校的后勤要进入市场,要大力发展后勤社会化。(4)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在注意提高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质量的同时,要使其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5)作为非义务教育产品的接受者,按照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需要对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进行付费,即付学费,这也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6)积极推动以高校科研力量为依托的科技型校办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要走出一条“以商养学,以学促商”的路子。《9》

思路三: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支出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规模。我国应该继续贯彻“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方案,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2.对我国现行的公立高等院校,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实行法人治理。一方面,应该认真借鉴国际上的BOT经验,继续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将高等院校承担的后勤工作交给社会兴办,以减轻高等院校不合理的开支压力,提高其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特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对公立高等教育实行法人化管理。同时,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中个人受益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按照投资与受益的对称性原则,应该适当控制公立高等院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向“公办民助”转变过程中的经营行为。

3.在依法制定和严格审查高等教育投资办学的资格条件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主体投资兴办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我国必须尽快制定高等教育投资办学的资格条件,对投资兴办高等教育者的财政补贴办法和财政补贴标准,以及对享受财政补贴的民办高等院校的教育收费标准。以此为依据,在严格审查投资办学者的资格条件和控制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兴办者实行减免税和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吸引民间投资者投资兴办高等教育,促进我国民间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民办公助”型高等教育的发展。

4.进一步下放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自,鼓励民间投资者自主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按照政府宏观指导下的民间自主兴办原则,一方面将现行“公办民助”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转变为“国控民营”的经营机制,以优化其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应该在严格审查投资办学者的资格条件的前提下,鼓励民间投资者自主投资和自主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其健康发展。《10》

思路四: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布局,提出以下对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和政策的改良建议:

1.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在国家整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运用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校和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可以运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路,即在“十五”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入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2.拓展多渠道、多方向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如可以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给予民办学校体制上或者制度上的保障;也可以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其他资金注入主体加入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队伍中来。如采用义务教育券的思路,一方面能够通过现有财政吸引更多资金,扩大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存量;一方面通过义务教育券的市场选票把公立学校部分的推向市场,有利于现有的注入公立学校的财政投入的效益。

3.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建议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县域经济现存的差异,其投入主体应当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实施差别责任制:即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和广大贫困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

4.完善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现有投入体制下,应当根据各县域的基本教育财政经费需求,确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再根据财政的负担能力,计算出差额,建立起由省级政府面向县级政府的长期和规范化的专项补助。同时,加强监管并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转移支付资金的不到位和改变用途。

5.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深化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精简优化教育队伍,整合师资资源,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校舍和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转变教育财政投入受益主体的思路,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财政经费。《11》

思路五: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要有四大突破

1、必须在发展思路上有大的突破(1)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我们确定教育发展目标、规模和速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要转变教育的增长方式。必须把教育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转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向规模教育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这是教育发展的潜力所在。

理财投资比例篇(5)

2011年3月5日至11日,主要在当地随机抽取银行网点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对象是来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并且在街上随机抽取路人来回答问卷,使得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反应当地居民投资理财的情况。在300名受访者中,男性有124,占总体比例的41.3%,女性有176人,占总体比例的58.7%。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客户自愿填写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其中发出问卷307份,回收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7.72%,通过比较客观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较为有效的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有助于接下来的分析研究。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者个人信息。一共有3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有124,占总体比例的41.3%,其中女性有176人,占总体比例的58.7%,分布年龄段主要在于21-40岁之间,学历主要是本科学历,占了44%。2.受访者投资理财基本信息。第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有所增强。这个时代是个“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年代,随着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的完善,各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题,推出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了福鼎市居民的投资理财热情,调查发现,在全部300名被访者者中,有81%的居民对投资理财感兴趣,并且有19%的居民表示对投资理财很感兴趣,只有4.7%的居民表示对投资理财不感兴趣;第二,投资理财知识匮乏。虽然居民的投资理财热情高昂,但实际上对于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还是了解甚少,调查中发现只有19.3%的居民对于投资理财表示了解或者很了解,大部分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的了解程度不高,达到了80.7%。而且,调查还发现,居民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投资理财知识匮乏和资金不足方面,前者有172人,占到了57.3%,后者则有80人;第三,投资理财的资金占收入比例低。居民投资理财支出占收入比例在15%以下,有94人,占到31.3%;支出比例在15%到25%之间的人数有194人,占64.7%;支出比例在26%到50%之间的有10人,占3.3%;支出比例在50%以上的有2人,占0.7%。总体来看,福鼎市城镇居民投资理财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较低,都在30%以下,大部分居民出于现在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基金市场不景气,打击了居民投资理财的信心,对未来的市场不看好,降低了对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支出;第四,当前,福鼎市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还是以储蓄为主,占到80.7%,超过八成的居民都回去选择在银行存款,接下来是购买股票,有37.7%的居民有选择购买股票,有31.7%的居民有购买基金,由于福鼎市在加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比较看好,也有一定比例的居民选择购买房地产,占到28.7%,可以看出福鼎市居民选择信托、期货、收藏品这些方式,还是占到比较小的比例。福鼎市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有83%的人只能承受轻微损失,只有13.3%的人能够承受较大或者全部损失;第五,福鼎市城镇居民投资理财方式呈现多元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政策的不断支持,居民可选择的投资理财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目前,人们主要了解或者选择的理财产品,有储蓄、国债、股票、基金、房产、、保险、外汇、期货、黄金、收藏等,而对于这些投资理财产品,福鼎市居民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10.7%的人购买了国债,有37.7%的人购买了股票,有31.7%的人购买基金,有28.7%的人选择投资房地产,有11.3%的人购买了,有24.7%的人购买了保险,有10%的人进行了外汇投资,有4.3%的人有进行过期货的交易,有14.3%的人购买了贵金属,有8.3%的人有进行购买收藏品作为自己的投资方式;第六,福鼎市居民对现有投资理财的整体评价不是很高。调查结果表明,有63.7%的居民对自己的投资回报感觉一般,有31.7%居民对此感到比较满意,感到非常满意的只有2.8%。另外,还有一部分居民认为比较差或是非常差。可见,居民的投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目前股市不景气,很多投资者亏损累累,在所有的投资品种中,股票的满意度最差。

福鼎市居民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1.从一般储蓄转向组合投资。福鼎市城镇居民进行投资理财的主要方式仍是以储蓄为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福鼎市2011年的CPI指数达到5.4%,此时居民的储蓄存款,事实上没有实现保值与增值。所以居民考虑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策略,以应对资产缩水。同时,这也说明了福鼎市城镇居民对于投资理财方式选择的范围还比较窄,投资理财的观念和能力,还需要继续培养。2.实业投资成为热点。福鼎市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制定“东扩南移面海”的城市发展战略,建立福鼎市潮音岛新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契机,包括房地产、娱乐、饮食行业等。并且,福鼎市旅游资源丰富,温福铁路线的开通,使得福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来自上海、南京、北京一带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就调动了福鼎市居民投资旅游行业的热情。3.年龄较大的居民投资理财依赖银行。福鼎市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知识比较匮乏,较少人能够进行独立操作,大部分人投资理财存在心理,尽量分散投资资金,“广撒网”式的盲目投资,以最大程度的分散风险。居民投资理财的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不能够及时获得理财方面的信息,造成错误最佳的投资时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多大龄的居民选择到银行咨询专业的投资理财分析师寻求帮助,为子女积累一些未来的资本。

居民投资理财的策略选择

股票投资除了储蓄,股票是福鼎市居民选择最多的投资理财方式,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股市又风险,入市须谨慎”,股市的风险是难以避免的。根据数据显示,至2008年9月,我国的个人股票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一亿户,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7%。据统计上指从6124点跌至1800点时,中国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中,大约又95%的人亏损,大约有4%的人持平,只有大约1%的人盈利。现在很多人对于炒股的几种错误投资:乱枪打鸟型,很多投资者道听途说,广撒网式的投资,没有目的性;相信高回报计划型,忽视高回报都伴随着高风险,无法做到理性投资;相信长线型,投资者认为做长线一定能赚钱,盲目持有。

基金投资

做基金投资,首先要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意向选择哪种类型的基金,是要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还是能够稳健保本收益的基金。前一种,可以购买股票型基金,后一种可以购买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确定了基金种类后,选择基金可以根据基金业绩、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基金投资方向偏好、基金收费标准等来选择。稳健一点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选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如果做定投最好选择后端付费,同样标的的指数基金就要选择管理费、托管费低的。在调查过程中,有些投资者选择做定投,但是很多投资者做了大概几个月就放弃了,投资者比较在意短期收益,稍有亏损就选择抛出,完全按短线思路来操作,基金是属于长期投资理财产品,不应太关注基金短期的波动。

黄金投资

黄金是所有贵重金属中最受欢迎的投资理财工具,在全球货币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黄金市场持续升温,金价不断上涨。尤其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通货膨胀预期增长、楼市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对黄金投资的热情与日俱增。但黄金投资存在问题,就是投资门槛比较高,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意识,因此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对黄金投资望而却步。

理财投资比例篇(6)

2012年1月~2013年7月,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及包含信贷类资产投向在内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共计5516款。其中,单一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有329款,其余产品均为包含信贷资产投向在内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

从发行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多达到3443款,其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量为1604款。被普遍认为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的城商行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则仅有455款。从单个银行来看,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发行量居前,发行量分别为1355款、1281款、948款、806款和290款。城商行中的江苏银行、晋商银行、泰隆商行和北京银行发行量居前,发行量分别达到203款、125款、58款和54款。

理财投资比例篇(7)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财富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对于个人资产进行管理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各项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都对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入和发展,城镇居民个人理财的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

无论是中国哪个地区,从规模和比例上看,其经济及居民人均收入均较之前增长了。以下将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对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进行阐述。

(一)经济环境

浙江永康市改革开放较早,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根据永康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8%。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3元,比2015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5元,比2015年增长8.8%。而在2006年时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78.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48元。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6年水平的2.9倍(GDP)、2.7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3.2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情况向好,经济环境较好。

(二)金融环境

全国各大国有银行及较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浙江永康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目前拥有20多家金融机构。此外,浙江永康市也存在着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比较活跃的民间借贷行为。2016年末全市金融系统(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3.5亿元,比2015年增长5.6%。存款较多,意味着进行理财的资金也较多。此外,近两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也让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与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并成为一个地区金融不可或缺的部分。总体而言,浙江永康市金融体系完善,居民理财的金融环境比较优越。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

随着4G网络的不断扩容,网速的加快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不断增加。浙江永康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前几年较早完成了4G信号的全覆盖,这为城镇居民上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随着余额宝、余利宝、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理财项目和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发展,也为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添加了更多的选项。

二、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了浙江永康市25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收回。调查问卷涉及年龄、年收入、2015年之前的理财方式、2015年后的理财方式和对风险的偏好。之所以选择以2015年为临界点,其原因在于2015年前后互联网银行开业,且在此前后移动互联网支付快速发展,使得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调查中,从男女比例看,女性比例(67.86%)高于男性比例(32.14%)。调查发现,虽然受采访对象女性较高,但男性对于自身理财事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要高于女性。从调查年龄结构来看,调查对象集中在25岁~35岁之间,占比为85.71%,其次为35~40岁,占比为8.93%,最后为40~50岁之间,占比为5.36%。按照年龄的生命周期法来划分,36~50岁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家庭成长期,其二代需要完成学业,该阶段的许多家庭都明显感受到资金压力,因此这个阶段的人群进行投资理财就更为重要。此外,在调查过程中,高学历居民对于理财产品的种类了解更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下的理財。这也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理财意识。

(二)平均年收入基本情况

在平均年收入的调查中,受访对象年收入在10万以内的城镇居民占比为66.07%,年收入10万~20万之间的城镇居民占比为25%,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为8.93%。由于本次受访对象的年龄较大比例集中于25岁~35岁年龄段,因此年收入在10万以内城镇居民的占比也较高。这体现了在较大程度上年龄与年收入的匹配程度,即低龄城镇居民需要打拼发展,年收入较低,高龄城镇居民已经完成打拼的阶段,一般年收入较高。

(三)2015年前后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变化情况

在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中,存在着很多形式。较主要的有银行储蓄、国债、黄金、银行理财、基金、保险、房地产、股票、借贷、网上理财项目、互联网理财和其他等等。在2015年之前,传统的理财方式(如储蓄)仍然是城镇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以前,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主要为银行储蓄,占比为64.29%,其次为股票和互联网理财项目。其中的互联网理财项目,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于2013年6月推出,是一款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其他还有各个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互联网理财项目。在上图中,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占比并不高,这与较年轻的受访对象是相关的。

在2015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理财项目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后,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更加多样。互联网理财项目大比例上升,而银行储蓄大比例较少,从64.29%下降为42.86%,下降接近22个百分点。互联网理财项目仍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余额宝资产净值为1.43万亿元,其规模已经接近四大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不管从比例上,还是从实际使用中看,互联网理财规模和比例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也改变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此外,在2015年之后,资产的配置愈发多样化,更多的投向了基金、银行理财、保险和黄金等中低风险项目,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在下降,这也与2015年所发生的股灾是对应的。

三、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变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受访对象的进一步了解,对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愈发注重风险管控,但仍不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一方面,随着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以及高风险项目的配置比例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对理财项目的风险管控愈发注重,希望能降低理财项目的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的,之前并未出现的风险,比如手机安全性和平台安全性等。而相比于传统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对新产生风险的意识仍然不足,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资金安全性关注也不足。

(二)只进行简单的理财规划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城镇居民对于个人投资理财规划比较随意,甚至是不存在的。由于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较多受访者将资金存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而不对其收益做出考虑。此外,对其他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大多只进行简单的考虑,一般在简单的对比各理财项目的大约收益率后进行投资,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在从传统理财方式向互联网理财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结合资金的安全性考虑,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也是必要的。

(三)过分注重理财便利性

互联网理财项目一般具有随存随取的特点,其便利性远远高于传统的理财方式。而城镇居民对于便利性的看重使得其将更多的资金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由于城镇居民可以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随时收回资金,可能造成投资者进行更加冲动的投资行为,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也使得城镇居民减少了对理财的规划行为,使其表现为更加懒惰。

四、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对城镇居民在变化中的理财行为和方式进行简要的建议:

(一)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

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需要城镇居民具有更好的理财知识,熟悉更多的理财产品。城镇居民可以通过询问理财师,咨询师等,进行自身的理财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充分考虑不同理财项目的情况下,确定理财的发生时间,理财的资金分配,理财的收益率要求等不同的情形,最终进行理财投资,加强收益和提升理财资金的安全性。

(二)理财项目和方式继续多样化

在移动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低风险和中性风险的理财项目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在获取一定的收益情况下,将风险降到最低。理财项目和方式的多样化要注重对上述理财项目的排列组合,将理财资金合理分配给各个项目。此外,应当随着经济环境和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理财项目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总之,通过对理财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配置,最终达到一定的收益下,将风险降到最低,而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让收益达到最高的目标。

(三)注重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如前所述,手机安全和互联网平台安全是对互联网理财项目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因素。随着资产在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应当更加重视。城镇居民应当加强对手机安全的管控,包括手机病毒,手机丢失或被盗等不同情况。也应当对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加强辨别,选择实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从而更好的管控风险,提升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四)善于利用不同的信息

理财投资比例篇(8)

所以呢,想要“有钱一辈子”,就一定要挤出时间,尽早培养理财习惯,同时也会提高财商。

努力赚钱,累积“第一桶金”

在理财习惯尚未建立前,你得小心一些坏习惯。很多职场中人不但没有储蓄、存钱这些好习惯,反倒养成了拖欠信用卡债务的恶习,结果,人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理财不仅是投资,更是循序渐进地培养“赚钱、存钱、省钱、钱滚钱”的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拥有滚滚财源。

对于鲜有意外“横财”的职场中人来说,一定要把提高工作收入列为最重要的目标。随着薪水的不断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积起可供理财、投资的第一桶金。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财情报网”,例如像富翁一样常到银行逛逛,搜集理财情报等。多跟比你有投资理财意识的人交往,为往后的投资打基础。

定期存钱比投资更重要

无论是靠工作赚钱还是靠钱生钱,持续储蓄的习惯绝不能废弃。储蓄金额一定要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将等比例提高。最好的“自动储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额投资。从去年年底以来,全球投资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升高。此时,“提高储蓄率”比“找到高获利的投资工具”更容易执行,效果也更明显。

想省钱,一定要记账。记账能找出你花钱的漏洞,效果非常明显。除了审视花费外,人们还应取消长期不用的“休眠账户”,这些账户里的余额,可能又是一笔百万存款的“头期款”。

钱滚钱 设定5年计划

储蓄是加法的金钱累积,投资则是用“乘法”在累积财富。理财越早开始越好,但不应该太早开始投资。如果没有好的观念、策略,赔钱的可能性大。所以,杨伟凯强调,年轻人的第一桶金,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累积至少75%,另外25%靠投资获得。而在第一桶金的时间宜设为至少5年,“因为时间一短就会急,不屑于做长期投资了”。

LAW.01

墨菲定律:以防万一的理财心理准备

它能在入门级理财过程中帮助人们为未来的投资之路做好心理准备: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任何风云突变的意外变化都有可能出现。如股票总是在买了之后下跌,卖了之后疯狂上涨;做好这种心理建设,能有准备地面对理财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免得到时措手不及,乱了阵脚,也能有效做到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LAW.02

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财产

这条定律适用于家庭财产的合理分配,也就是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LAW.03

31定律:渭楚计算房赞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贷还款数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这条定律能让你沦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需要注意的是,21定律要求,供房费与其他投资的控制比例为40%,即1/2.5,其中1/3(即33蚴若用于供房,以此推算,则收入的7%可用于其他投资。

LAW.04

72定律:复利收益计算心中有数

72定律是指理财中鼎鼎大名的复利计算法则,即不拿回利息,将利息计入本金中利滚利产生更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翻倍的时间就可通过72定律进行计算,其所需时间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年)=72/年回报率(%)。掌握了复利中的奥妙,有助于快速计算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收益率关系,便于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时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

LAW.05

80定律:股票风险多少看年龄

80定律用于计算在不同年龄中,股票投资在财产的配置比例,是一种非常直观的风险管理手段。具体公式为,用(80—你的年龄)*10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应降低,80定律便是应对此需求给出一个大致的经验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股票投资在投资中应占据的比例越低。

理财投资比例篇(9)

对银行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以及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这一年中,银行主动进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创新和探索,在产品种类设计、产品期限结构安排、产品资金投向、产品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不断推陈创新,并更加规范。同时,一些银行开展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业务的创新试点,有力地推动了金融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对理财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44525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0.24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末境内总资产(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的6.92%。经过10年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理财市场月度余额变化来看,2013年月度余额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3年下半年,月度余额平均在10万亿元以上(见图1)。

(二)产品以浮动收益类为主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和余额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都在85%以上,全年保持稳定。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6.5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63.80%;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57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25.11%。此外,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1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1.09%(见图2)。

(三)面向一般个人客户的产品较多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存续22680只,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总数的50.94%;资金余额为6.5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64.16%。同期,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存续17265只,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总数的38.78%;资金余额2.6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25.88%。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虽然存续总量不大,但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年底资金余额比年初翻了一番,增长潜力较大。银行同业专属产品资金余额占比在2013年出现了下滑趋势(见图3)。

(四)封闭式产品为主体,非净值型产品居多

在理财市场存续产品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据主体地位。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41575只,资金余额8.55万亿元,占市场的比例分别为93.38%和83.52%。

从产品是净值型还是非净值型的角度看,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居多。截至2013年12月31日,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40661只,资金余额9.63万亿元,占市场的比例分别为91.32%和94.04%。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募集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3年,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144043只,累计募集资金70.48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3年各开放周期内的申购金额)。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较多,2013年新发行产品127139只,募集资金32.32万亿元(2013年各月理财产品发行及募集情况见图4)。

(二)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最大

2013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35184只,累计募集资金43.61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额的61.88%;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33161只,共募集资金18.83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额的26.72%(见表1)。

(三)一般个人客户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在2013年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中,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募集金额最高,全年共募集资金49.29万亿元,占整个市场募集资金的69.93%;其次为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募集资金16.64万亿元,占市场的23.62%,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和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募集资金量相对较小,募集资金分别为3.20万亿元、1.35万亿元,合计占比不足10%(见图5)。

从各月数据来看,各类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在70%上下波动。但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占比在6月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占比从2.5%降至0.8%,随后维持在1.5%左右。

(四)多样化的产品风险等级满足投资者风险偏好

理财产品面向的投资主体范围较广,不同投资主体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偏好也有明显差异。

1.一般个人客户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一般个人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从产品募集金额来看,99%以上的产品风险等级在三级(中)及以下,其中二级(中低)产品的占比最高,达到了46.63%(见表2)。

2.机构客户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面向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较低。机构客户专属产品以一级(低)和二级(中低)为主,募集金额分别占比61.03%和28.11%(见表3)。

3.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私人银行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的募集金额占比达到57.63%;风险更高的四级(中高)和五级(高)产品占比分别为2.56%和2.08%,这同私人银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高有较大关系(见表4)。

4.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银行同业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募集资金七成以上集中在二级(中低)产品,共募集9549.14亿元;其次为一级(低)产品,共募集2483.02亿元,占比为18.40%(见表5)。

(五)产品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2013年理财市场共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135205只,累计募集资金33.57万亿元。其中,发行3个月(含)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89218只,募集资金24.73万亿元,占全部封闭式理财产品只数和募集资金的比例分别为65.99%和73.67%,所占比例较2012年都有所上升(见图6)。

图6 2013年各月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及规模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

从2013年理财产品资金投向来看,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比例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理财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的比重增大,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增添了动力。

(一)总体分布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比重约为66.13%(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投资资产的分布情况见表6)。

(二)投向低风险及高信用等级的资产较多

从2013年12月31日理财资金投资资产分布来看,投向银行存款、无信用风险债券(包括国债、央票、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AA+以上高信用等级债以及货币市场资产等低风险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到52.84%。投向私募债、权益类投资、金融衍生品、商品类资产等相对具有较高风险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较低,总计不到10%。

(三)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情况

1.理财资金积极投资于实体经济

理财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本报告中所指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包括投资如下资产: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部分权益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流转项目、商品类以及部分其他资产。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10.24万亿元的理财资金余额中,投资于实体经济的余额约为6.9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67.58%。其中,通过投资债券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的规模占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规模的80%以上。除投资于实体经济外,其余的3.32万亿元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用来满足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理财资金投向的行业分布广泛

在理财资金投资资产中,债券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基金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都实现了行业分布登记,这些行业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行业分类为标准,共分为20个一级行业和96个二级行业。

从理财资金投向上述资产的行业分布来看,共涉及到80多个二级行业。截至2013年12月31日,理财资金投资余额最大的前15个行业总量约为4.94万亿元。2013年末与年初相比,理财资金投向的行业分布基本稳定(见表7)。

此外,理财资金积极支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有部分资金进入了新技术行业投资,例如:2013年末理财资金投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余额约417.20亿元。

注:行业分类详见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多行业”特指不属于某单一的行业。

3. 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771.60亿元下降到年末的2406.61亿元,减少364.99亿元。具体来看,2013年末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余额相对较多,为1249.04亿元,占比为51.90%;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余额为922.77亿元,占比为38.34%;“两高一剩”行业余额为234.80亿元,占比为9.76%(见表8)。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兑付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3年,共兑付银行理财产品133713只,累计兑付客户收益金额4486.74亿元(不包括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兑付收益)。

(二)产品到期兑付情况稳定

本报告通过“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来分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实现情况。“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是指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收益率不低于预期最低收益率的产品数占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兑付总数的比例,该比例反映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实现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业理财市场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为98.83%。其中,有3.56%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要高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有78.63%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等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有16.64%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处于预期最高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含)之间(具体数据见图7和图8)。

在所有兑付的产品中,有57只产品出现了亏损,约占全部兑付产品的0.04%。这57只产品的平均本金偿付比例为90.04%,绝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三)兑付客户实际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对于2013年所有到期兑付的理财产品,按其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后的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51%。其中,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4.49%,机构客户(含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约为4.32%,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4.94%(见图9)。

(四)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兑付收益约占全部兑付收益的六成

2013年全年实现兑付客户收益约为4486.74亿元,其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012.73亿元,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74.01亿元,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暂不包括在内。

从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角度来看,2013年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兑付客户收益为2655.08亿元,占所有兑付客户收益总额的59.18%;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1444.09亿元,占比为32.19%;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96.76亿元,占比为2.15%;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290.81亿元,占比为6.48%。

(五)兑付客户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联动较强

理财投资比例篇(10)

一、前言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财服务,降低理财风险,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财。在本文中对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方式,通过用户所处年龄的不同层次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上一篇: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下一篇: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