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小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08 18:00:32

育儿心得小学

育儿心得小学篇(1)

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现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顽疾。这种背离规律的教育会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酿成恶果。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玩小动作等,不一而足。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2.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

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幼儿园的责任,有家长的责任,有社会的责任,还有教育部门的责任。

1.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

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

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殊不知,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3.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4.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

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小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所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这种急功近利的小学化教育,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认识外部世界,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错过幼儿教育“关键期”

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以及管理20多年的幼教专家朱继红认为,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以后才不会惧怕上学。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舍本逐末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幼儿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算术过多地挤占了,这会阻碍孩子语言表达的全面发展。

3.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不新鲜”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这可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这些幼儿园里“小学化”教育遗留下的后果,给小学老师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们。

四、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宣传媒体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完善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良好习惯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育儿心得小学篇(2)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认知。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2.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育儿心得小学篇(3)

幼儿教育主要致力于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重大,而我国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却十分严重,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规律。一些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的入园率,满足家长的需求,扭曲了幼儿园办学宗旨。在这种错误做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教育”,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危害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把幼儿园儿童,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极为不利。幼儿园本应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使幼儿的成长面临着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此现状的深思。

1.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2.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4.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二、幼儿小学化教育倾向产生的根源

1.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望转嫁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促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对幼儿教育知识匮乏,存在许多误区,片面的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要多多地教授孩子他们所谓的“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严重偏离幼儿教育的宗旨。

2.教育市场化对幼儿园办学宗旨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大多幼儿园已改为民营、民办。这些幼儿园虽然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学,给许多家长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它们只好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社会心理,对幼儿进行数学、拼音、外语等原本为小学教学内容的教育,并把这些当成学校成绩,以吸引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解决生源不足问题。因此,幼儿教育形成这样一种不正常的恶性竞争,甚至促使一些较正规的公办幼儿园也不得不增加幼儿教育的知识性内容,加重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3.幼儿教师普遍专业素质偏低。虽然我国幼儿教师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师教育,不能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不懂得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和幼儿教育的普遍规律,不会开发孩子的智力,而错误的把教孩子外语、识字、背唐诗等作为学习内容,把课堂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大大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造成了超负荷的学习,不仅不能开发幼儿智力,也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克服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对策

(一)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

面对家长的不正确的认识与要求,作为幼儿园不应处于一种被动盲从的地位,而应充分发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主导地位。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我们合作的基点是:我们与家长的教育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材,但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二)端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小学化教育”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育儿心得小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4-02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却愈演愈烈,许多幼儿园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样不仅加重了幼儿的厌学情绪还严重泯灭了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此种现象背后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让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在教学实践中被当做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培养,远远超出了幼儿的接受限度,类似于拔苗助长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管理小学化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富于想象等等这些是每个处于幼儿时期孩子的主要特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也应该是在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后,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符合他们的教育环境,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忽视了孩子们的这些天性,将管理小学生的一些日常规范守则实施于幼儿身上,把小孩子们都培养的规规矩矩的,不许乱讲话、乱跑动,那种整齐化、统一化完全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限制,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幼儿,这样下去我们还何谈创新,何谈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形式小学化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日本学者伊藤隆二曾经指出:儿童的本质是游戏,否定游戏或剥夺游戏,就是消解儿童。对于幼儿来讲,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其所接受的课堂形式和学习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现在的许多幼儿园却一味地追求学习效率,教学模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前奏,课堂教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游戏时间,而讲授的课堂知识又远远超过了幼儿所能接受的限度,这样一来幼儿对知识没有足够的消化时间,幼教形式就完全成为了一种机械的、灌输的填鸭式教学。

(三)课程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形式一样都要求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所以课程安排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许多幼儿园很少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来进行课程的制定,超出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大多数幼儿园将英语、数学、拼音、识字等知识性内容强行划人到幼儿园课程教学体系中,并且每节课都在40分钟左右,每天最少4节课,远远超过了原国家教委 《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 “每课时不得超过30分钟,每周不得超过12―17课时”的规定。再加上现在家长盲目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们不得不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甚至有的完全忽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负担,还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之所以愈演愈烈也必然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一)应试教育体制

在我国,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符合其全面性、普及性的性质,不应该带有选拔性质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体制模式下,将升学率作为教学重点的趋势不仅没有在教与改革的浪潮中有所改观,反而这种现象更趋于低龄化了。为了提高升学率,幼儿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得不对幼儿进行高强度的教育,开设所谓的“加强班”、“特长班”,这完全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应试教育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

(二)家长望子成才心理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作为孩子离开家庭之后接受的第一个教育集体组织,家长自然是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家长的需求对幼儿园的办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教育存在很多的误区,片面的认为玩游戏就是在耽误孩子的前途,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而一味地觉得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总是打着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的旗号,全然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要求孩子们要学习什么绘画、舞蹈、钢琴等等。这样,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幼儿园不得不以教育内容以那些复杂的识字、算术为主和各种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这种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理无疑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发生。

(三)幼儿园自身发展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办学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国家政策提倡鼓励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再加上为了满足不同经济层次家长送子女入园的需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办园。许多非法个体幼儿园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其无论是基础教学设备、活动场地、幼儿玩具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要比正规的幼儿园差很多。但这些幼儿园的收费往往都比正规的民办幼儿园低,他们不能开展正常的以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活动,而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算术、识字等等课程为主。这一做法正好迎合了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理,导致那些有正规办学条件的幼儿园在人力、无力、财力等方面造成了闲置。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满足家长的需求增加生源,那些正规的幼儿园也不得不将本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改为小学教育,久而久之,幼儿教育就陷入了“小学化”的恶性循环中。

(四)小学招生标准的片面性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幼小衔接失衡。相当一部分小学在招生时关注的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仅仅是以识字多少、算数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幼儿园不得不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仅在心理方面会造成孩子的厌学、畏惧心理,在身体健康方面由于孩子们长期缺乏活动,会严重影响小孩们的身体健康成长。而且从长远来看,单纯的重视智育发展而忽视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无疑埋下了“祸根”,只注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能否解决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仅关乎着儿童个体的发展,而且牵系着我国今后无数多创新人才的培养,乃至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必须在分析其背后原因,认清其危害性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改善此种现象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改革中小学单一的入学选拔制度

我们从上面的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到,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小学入学选拔制度的单一性所影响。为了让幼儿园摆脱小学预备班的命运,我们必须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力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入学选拔标准,严禁组织各种入学考试,彻底贯彻就近入学,加快中小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速度,淡化考试竞争的压力,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降低“应试教育”向幼儿教育的扩散。

(二)加强家长正确幼教理念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幼教理念的牵制所形成。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养,让家长能够明白什么样的幼教形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利的,淡化家长的那种功利心理,培养真正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达到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得幼儿教育能真正健康发展。

(三)重视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很大一部分责任是因为幼儿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改变其教育思想尤为重要。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很有必要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培训和宣传指导,让其明白相比于知识来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教师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让孩子真正的有一个快乐的学前教育生活。

(四)完善幼儿园办学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健全幼教监督机制。发挥幼儿监督机构的作用,严格按照《纲要》所规定的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及时进行抽查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并给予相应处理。此外,还要严把办园质量关,提高个体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要进行严格清除,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全面防范因不规范幼儿园“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的生源恶性竞争,为正规的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幼儿教育小学化都是不正确的,而且其危害性极大。要使得幼儿教育正常化,就必须坚持“幼儿教育以游戏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发智力,体味学习的快乐,在保育教育并重的基础上,充分的使得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养。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始时期,这对于个体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人才竞争实力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所以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违反教育规律,严重损害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行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还需要我们协调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彻底根治它。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2.

[2][日]伊藤隆二.儿童与游戏[M].日本:日本文化科学社,1987:2.

[3]朱敬红.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1(15):81,82.

[4]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6,167.

育儿心得小学篇(5)

一、前言

学期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在迈出家门之后,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过渡性教育。通常,这一过程在幼儿园里完成。而幼儿园,就成为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把学前儿童,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极为不利。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许多家长,为自己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更有甚者,送孩子进各式各样的特长班,什么舞蹈班啊,绘画班啊,钢琴班啊,试图把孩子培养成为舞蹈家,画家和音乐家。殊不知,这样会给儿童造成多大的痛苦和负担。

二、危害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各方面发展。

1.生理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必须有其生理基础。幼儿教育,主要为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儿童智力,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多样的游戏,充分的交流,积极的氛围,能够促进幼儿骨骼的成长,身体的强健,生理素质得到加强。

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则使得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儿上课时间长、户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教师也不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而且,幼儿需要被密切关注,但小学化的教育中,教师讲的多,幼儿活动少,还要进行识字、算术等不符合年龄的课程。比如教孩子写字,因为幼儿手上的小肌肉发育尚未成熟,正确握笔和控制笔画的能力都还很差,硬要其写字,还要求大量写字,对于手上肌肉的发展必产生不利影响。

些都违背了孩子的生理成长规律,可能致使儿童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一定的损伤。

2.言语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幼儿的教育需要充分互动,才能促进其言语的发展。相反,如果每天只是进行枯燥的知识教育,幼儿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机会,言语发展必受到阻滞。

3.认知

幼儿阶段,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多为形象记忆。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总是要求孩子有意识的去进行识记和计算等活动,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一方面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可能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主动、自信的培养和形成。

4.思维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这就需要用具体的实物演示,来满足孩子的特点;耐心的进行引导,把进行初步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转换为事实。小学化的教育,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教育代替了第一信号系统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充分发展。

5.个性与社会化

规范的小学化教育,不能让幼儿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也不能让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这就不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化。

最后,主要说明游戏对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影响。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1]。

然而,现在的幼儿园中,当学习知识取代了游戏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通过游戏,儿童的思维、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1]。而小学化的教育,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必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原因

既然学前教育小学化有那么多的危害,那么为什么该趋势不退反涨呢?究其根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长久下去,必定会影响幼儿教育。下面,将从家长、老师、幼儿园和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别作为切入点,来探寻“小学化”原因。

期望过度和攀比心理导致家长们支持“学前教育小学化”。

家长们往往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于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多一项技能多一条路,便把他们送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以期待孩子们早日“成才”。

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基本的办学原理[2]。因为家长们的信任是幼儿园的生存之本,于是,为了迎合家长们,各种识字、算术、英语课程应运而生。

同时,孩子常常是家长们交流的主题。这,直接导致了家长们的攀比之风。为了证明自家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便逼着孩子们进行超负荷的学习。

2.教师

一些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欠缺,也是“小学化”的根源。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2]。许多幼教并没有经过深入系统的培训,不知道皮亚杰,没听过维果斯基。所以他们大都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培养规律;不懂得怎样利用最近发展区;不能有效的开发幼儿的潜力。

于是,他们只能教教算术、识字等立见成效的课程。同时,家长们也能看到外显的成果,教师们的这一行为也由此得到强化,并相信他们的行为是正确合理的。

3.幼儿园

园长心理知识水平低和“利益最大化”心理直接决定幼儿园方向。

一方面,一些园长的素质不够高,和上面提到的教师一样,不懂得孩子,这就使整个幼儿园的运行发生了偏离。以为自己教出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会计算,就是最大的成功。甚至,还拿此作为成绩炫耀。殊不知,这样不是对孩子的负责,不是学前教育的目标,而是对孩子发展的阻滞。

另一方面,随着对孩子的重视,幼儿园迅速普及,即个体园越来越多。虽然这增加了幼儿园数量,缓解了幼儿入园的紧张情况,但质量难以保障。个体园往往以盈利为目标,不重视孩子的发展问题。同时,个体园的设施、器械也相对落后一些,他们不愿花这种“冤枉钱”。

4.社会

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心理观念不够科学。

广泛的社会观念对儿童有一定偏颇:如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让他学是为他好,幼儿受到了轻视。像社会上的教育观,人才也往往认为文化知识才算教育。

这些观念,必定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除了思想观念等心理因素外,国家应试政策、教师培养和检验体制等大环境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大趋势,在这里不做详细探讨。

四、展望

从心理视角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原因,就不难找到对策。这就要求对症下药,纠正家长、社会的不科学心理倾向与态度;加强教师、幼儿园园长的心理学教育,提高其素质修养。这一切,都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其小学化倾向。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让素质教育真正从娃娃抓起。

育儿心得小学篇(6)

二、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从儿童本位出发探讨问题,“教育”并不是狭隘的教育,在儿童文学的思辨基础上,给了小学语文教育在价值体系上一个很大的突破。儿童文学家在这个激情迸发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学语文教育是孕育于儿童文学体内的一分子,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的发芽生长。儿童文学的生长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发展了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价值的体现上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研究,有其相悖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文学艺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基石。培养儿童最重要的便是进行文学熏陶与教育,儿童教育是需要贴近儿童生长变化的文学,小学语文教育是要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是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化而转变的,是一种真性情的情感的的自然价值。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统一平衡,尤其是在教学法上的不同,使得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往往呈现多样性。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对于儿童文学的评判和对于儿童文学转向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认识,在基本性质上是落在了儿童的本身,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具体实施方法

1、阅读指导法

与儿童文学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过:“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文学需要一种模糊阅读。对于把握文学的本质,促使感觉具有了无比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精神品质。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精神联系最密切的文化资源,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与中小学生基本相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最为直接。儿童是未来的缔造者,是祖国的栋梁,儿童的发展方向的决定,源自本身的品性和纯洁。儿童教育正如一弯明月,清澈的照耀着整个教育体制,对于儿童文学的撰写和引导,都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阅读里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含义深远的。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多样化的阅读模式的产生,给了儿童文学注入的新的活力,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带来的反思也是巨大的,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是显得尤为重要。

2、欣赏指导法

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阶段。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和对于新事物的欣赏与认知都在这个阶段完成,对于儿童文学的欣赏也是在一个逐步影响的阶段下过渡。儿童文学是以语言为表象构成的艺术世界,在童话、寓言的世界里孩子们自由的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对于文学的欣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理解,则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会欣赏童话世界里的文学性和教育性,在教育教学体系里传承和指导好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基础。通过小学语文教育的各种欣赏指导,润泽和美化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缺的。

育儿心得小学篇(7)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启蒙教育,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由于有些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忽视了《纲要》的精髓实质,孩子们不但得不到优质的幼儿教育,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游戏活动时间相对较少,玩具、材料、活动区设置不适应儿童的发展

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有随意延长生活、学习活动时间的现象,以致于占用了游戏活动时间。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这一新理念已得到广大幼教者的认同。但如何设置与划分活动区,投放什么玩具和材料?教师仍感到困惑,随意性较强,只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认为要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现代化的儿童,就必须投放现代化的玩具和材料。设置了“麦当劳、宝龄球馆……”等活动区,并挖空心思使幼儿园上“档次”,设法让幼儿过上“小康”生活,玩具、材料的投放向电子化、电动化方向发展,多数投放的是模拟事物的形象仿真玩具,没有低结构玩具,摒弃了朴实的乡土材料。而且这些活动区玩具、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又仅作为幼儿园的门面,为了取悦他人。幼儿则只能眼看手不动,只有等到“开放”时,才能过过瘾,这显然违背了孩子们的天性,违背了开设活动区活动的初衷和教育价值。

2.教学形式与方法存在“小学化”倾向

在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学前期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心智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部分教师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脱节,陷入思维定势,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教学。再者,又受小学“高起点”要求的限制,有的家长仍要求幼儿园以“读、写、算”教学为主,故此幼儿园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以上课为基本活动,教学方式仍以固定的课表安排为准。没有将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形式,而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目标,将拼音、汉字、数学作为教育内容,接收所谓的“超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工作

1.树立先进的办园理念

教育行为,理念为先。科学性的办园目标,是保教质量的有力保证。幼儿园要以《纲要》为准则、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轴线,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研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本园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2.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

坚持在保教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注重区角活动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不开设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强化训练活动,也不盲目迎合家长的要求,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每学年都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妈妈我爱您”、“我快乐,我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为主题的幼儿教育活动;以“庆元旦迎新年”为主题的游园活动等等,各项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

(二)努力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育人环境

1.创设充满童趣的生活、活动环境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与“环境”对话。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布置环境,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活动成果;楼梯、走廊墙壁上,不仅可展示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2.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

幼儿园还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把自己融入环境之中,切实做到态度和蔼可亲,理解尊重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使优质的教育环境展示于社会,优质的保教质量取信于家长、幼儿。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所左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3.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

育儿心得小学篇(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幼儿有着探究学习的天性,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的权利,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端正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要转变教育观念,就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不允许的,要坚决杜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园平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条例》等幼儿教育纲领性文件。我们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她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成才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与小学有严格的区别。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在观念层面上已经认识到小学化的危害。有了新的教育观,在具体工作中对我们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我们坚持对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在教育过程中的得失。

育儿心得小学篇(9)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是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1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发展”,快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反观现实,许多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多地插入本应是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更在内容上求多、求深,而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却不予重视,这就违背、颠倒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1.2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天真爱玩使他们并没有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顺应其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相反,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必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生活。

1.3重评价,轻个性发展。幼儿教师习惯在内心建立固定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用一把尺子评价儿童的发展,犹如对待产品一样,统一规格、严格剪裁,孩子们在无意中被划分了等级,发展迟缓的孩子在流水线上慢慢滑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掉了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甚至教师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那么,身体的约束必然阻碍思维的发展,致使儿童失去创造的热情,甚而泯灭活泼的天性。

2.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2.1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趴在桌上写字,导致幼儿的脊柱发育变形,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居然出现了大批戴近视眼镜的幼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时间、缺乏机会和同龄幼儿玩耍、沟通,长大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合作共处的能力受影响。

2.2严重损害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只能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

2.3使幼儿们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们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时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其中有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的因素,也有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社会评价偏颇等问题。就这些方面我具体浅谈一下幼儿园和家长这两个离幼儿园最近的重要因素 :

3.1幼儿园认识不足及利益驱使。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3.2家长思想有偏差。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主要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社会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就导致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家长。

4.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向上的身心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4.1增强教育监督和培训,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主管幼儿园工作的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幼儿园的交际教育状况,发现“越级教育”行为的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向认识不足的幼儿园,应及时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修正幼教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实施正确的幼教手段,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替代幼儿教育是一种“过犹不及”“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必须以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重点。

4.3端正幼儿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教育实际操作。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4.4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不揠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跑得早≠跑得好。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我们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4.5回归幼儿教育本位,自主自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教人士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应当根据国家幼儿教学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于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育儿心得小学篇(10)

1什么是幼儿教育

“小学化”目前,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对幼儿的教育采用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的倾向,将幼儿等同于小学生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重视课堂教学,重视结果评价,重视幼儿习得小学阶段的行为规范,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和幼儿对显性知识的掌握。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让大多数家长满意了,却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浅析

2.1幼儿园方面

2.1.1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幼儿教师在整体教师专业化水平上是比较低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健全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幼师虽然学历达标但并不是专业对口,她们并没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中小学转岗教师,她们并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习惯性的用中小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来教育幼儿。

2.1.2幼儿园的市场化运作

在我国,民办幼儿园撑起了幼儿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表示截至2016年底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学前教育的比例为53%-54%。民办园的数量增加虽然改善了幼儿园“入园难”的现象,却诱发了幼儿园之间的不合理竞争,再加上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使得民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尤为突出。众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争取更多的招生人数,纷纷推出各种“实验班”、“精品班”、“兴趣班”。

2.2家长方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决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对我国绝大多数家长的真实描述。在高考压力下,应试教育蔓延到了幼儿阶段,并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家长们责备孩子每天只知道玩玩具,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特长班便不顾自己孩子的兴趣也带去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以为这就是全面发展,这就是重视幼儿教育;他们片面地认为拼音、汉字、数学的学习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却对孩子的接受能力置之不顾。所以,在笔者看来,家长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得以一直存在并发展的“优质肥料”。

2.3政府方面

2.3.1对幼儿教育监管不力

当今幼儿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由于政府缺乏严格的办园审批制度以及地区间办园准入标准不一,且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等,导致幼儿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幼儿园是没有材的,而政府主管部门在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宏观把握上又有所欠缺,致使很多为迎合家长口味而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幼儿园不仅没有被禁止,甚至还得到了家长的追捧。政府对幼儿教育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使得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一直游离于有效的管理与指导之外。

2.3.2缺乏健全的幼小衔接制度

幼小衔接理当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而现在的幼小衔接更偏向于幼儿园向小学“看齐”,小学却要求幼儿一入学就像小学生的样子。很多小学在入学时甚至会安排“分班”考试,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一个好班,不仅会要求幼儿园老师多教些认字、数学知识,甚至还会去给孩子报辅导班。虽然政府已经提出了“择校热”的解决措施,如就近入学,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如此紧张的现阶段,很多小学仍然暗地里进行“面试”以选取更优秀的学生。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使得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3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3.1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不管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应该树立起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尊重教育规律,反对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我们要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建立起对孩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反对只重智育,反对结果评价模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教育与其它阶段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加强对专业知识、专业理念的学习,并在教育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要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创造性的、适宜性、趣味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坚持自己科学的教育立场,作为家园合作的直接主体,教师要将自己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渗透给家长。

3.3政府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质量监管体系

在民办园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主力军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构完善的幼儿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和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幼儿园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评监管和评价幼儿园办园质量。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

3.4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并不是说幼儿园不考虑幼小衔接工作,而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必须从幼小衔接就是提前教授幼儿小学语文、数学知识的误区中走出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问题。幼儿教育应该从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着手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G],2014.

上一篇: 春节祝福短信 下一篇: 农村挂职锻炼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