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评价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0 15:21:59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1)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重过程原则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3.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

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

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

三、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2.活动评价法

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评定时间与成绩显现方式

1.评定时间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2)

(二)坚持“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根据班级读书会的学习目标,从“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采取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综合评价。

1.过程评价

(1)创建“阅读档案袋”。创建“阅读档案袋”是实施过程评价的最好方式,它可以真实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过程,促使学生保存阅读成果,留下阅读足迹,创造个人的“阅读史”。

各年级“阅读档案袋”的内容,语文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阅读能力以及每学期的阅读规划来设定,并在每个学期初指导学生设计好档案袋的目录。

阅读档案袋实施每期一评,采取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结果可以以星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学期末,各班举行“阅读成长档案袋”展示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阅读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充分展现个性和趣味性,“阅读档案袋”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档案袋的封面,确立档案袋的主题,如“我的阅读我做主”、“好书有约”、“足迹”、“生命因阅读而精彩”等。下面是株洲市先锋小学编制的阅读档案袋目录,供参考。

(2)“读书小明星”评比。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和校级“阅读小明星”的评比,在班级读书会或校园读书节进行表彰,并利用家校通、学校网站、班级博客、家长会等宣传“读书小明星”的优秀读书事迹,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成为读书小明星。

“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条件:

(1)热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定时阅读30分钟以上。

(2)主动进行广泛地阅读,能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刊阅读。有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借助各种媒介和各种方式读书。

(3)阅读量大,阅读面广,课外阅读总量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并能背诵自己喜爱的名言、佳句、诗文或精彩片段(低年级10篇或段,中年级12篇或段,高年级14篇或段)。

(5)阅读质量高,知识面广,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在校刊校报上发表过文章。

(6)有突出的读书成果,或在各级各类读书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7)积极参与班级读书会和校级读书活动,带动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热心班组图书角的建设,经常主动向老师、同学推荐好书,在阅读活动中有较突出事迹。

2.期末评价

期末测评的内容与方式可以根据学校拟定的各年段阅读课程和读书计划来安排。坚持“质与量统一”“开卷与闭卷结合”的原则。测评方式如下:

(1)学生提交本学期“阅读量统计单”和必读书目“读书报告单”,根据两份报告单对阅读的质与量进行等级评价。

(2)在期末试卷中设置总分为10分~20分的课外阅读附加题,将学校规定必读书目的内容以附加题的形式适当进行考查。

三年级第一学期《夏洛的网》读书报告单

测评等第:___________

附读书报告单评价标准:

优:能够完整、清楚地填写读书报告单,书写工整;能准确把握书的相关内容和主题,表达流畅。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3)

1、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目的

自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以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展。高校阅读推广前期积累了不少经验,图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需求较广,阅读状态活跃,在阅读推广实践上有着更加蓬勃的发展。但是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仍普遍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活动效果不够好。活动的收效相对于花费的人财物力来说,不尽人意。有的活动影响面较小,甚至有的活动强拉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反感;第二,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活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比较随意,系统性不够,且常规性不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梳理,探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关系,对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及对图书馆整体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根据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一方面系统地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了《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该报告由大学生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完成。报告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14种: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经典视频展播,名著影视欣赏可以看做一种活动,馆徽设计征集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算作常规活动,故排除在外。所以该报告指出的活动应该是12种,加上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此次要评价的阅读推广活动再加上5种:污损图书展览、书法作品选(展览)、书签设计、校园阅读(风景)摄影比赛(展览)、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共17种。应该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不限于此17种,名称也不尽相同,本文的评价方法对其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同样适用。

2、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

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王波认为,“转换研究视角,从读者的角度,用实证方法来评估和重新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几乎没有”。他指出,应该从两方面来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指标体系,即:一是基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二是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杨婵谈到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还没有深入到对活动客体——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进行研究,没有对活动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最终归结于读者,即读者的阅读收益和满意度。但这两个指标不易量化,仍需要扩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图书馆和读者。因此初步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与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以及其他因素,如图书馆内外合作程度,整体服务水平,阅读环境的净化与美化等有着重要关系。

因为本文主要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分别评价,为减少问卷调查的复杂性,提高问卷调查的可执行性,在问卷设计时,针对单一的阅读推广活动,分别面向大学生和阅读推广活动负责人,对阅读活动评价指标简化。在大学生方面,评价指标分为3方面,即读者参与广度、读者参与深度、读者满意度,共8个指标。图书馆方面,评价指标为图书馆针对某一个读书活动的重视程度,共6个指标,如表1所示。

3、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3.1 读者问卷的设计内容

问卷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入问题,即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认识和阅读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认可态度,即初步了解读者对影响阅读推广活动效果主要因素的认可程度,以及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第三部分为探讨内容,即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有关形式和方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问题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3.2 图书馆问卷的设计内容

主要问题为四个。首先是图书馆对于大学生阅读存在问题的一般看法,即:您认为大学生阅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或难题)是什么(同表2问题2)。第二,图书馆对于评价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因素的看法(同表2问题3)。第三,是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在上述6个指标的分别评价,最后是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其他建议。

4、基于读者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4.1 问卷调查过程

此次问卷调查,依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大学生阅读委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对委员所在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的王波先生对问卷的编写和结果分析给予了指导。采取网络问卷形式,问卷地址为:http:///jq/1068913.aspx,开始时间为2011年11月7日,结束时间为2011年12月2日,共有24所高校的2038位学生填写了问卷。

4.2 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个问题,近56%的学生评价当前的大学生阅读现状为“一般”。共2038位大学生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在8个方面进行分别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4)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引领呢?笔者着眼于教学实际,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摸索。

一、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安排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其次,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

2.在班内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每周读书交流话题、开展读书争星活动等;

3.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

5.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6.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

7.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

8.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开展课外阅读做好铺垫。

二、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会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课外阅读与“采蜜本”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我们形象地把读书笔记称之为“采蜜本”。不间断地摘抄,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是独立完成的,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价值。

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方法。“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适当的写一写小散文、小诗歌。针对学情差异,有的放矢的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疏于管理、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1.建立评价框架。从整体方面对班级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笔记上的学期阅读进度计划、读书摘记、心得体会文章,并结合平时阅读活动的表现,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采用模糊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2.注重平时抽查。对于班上阅读能力需大幅度提高的学生,多采用平时抽查的方式,因为他们的读书笔记可能存在错误较多、潦草混乱等不符要求的情况,为了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所以把关适度从严。在加强指导的前提下,严格把关。

3.阅读展示。在故事课的基础上,开设阅读展示课,让学生汇报展示阅读成果。可以先在小组里展示,然后在班级里面进行“本月阅读之星”的评选。评价时原则上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多表扬鼓励,以树立其信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达到评价的目的。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5)

一、“几家欢乐几家愁”——课外阅读心理症状扫描

1.应付心理

有的语文老师为了达到年段阅读数量上的目标,往往统一规定学生每天看书的时间,写读书笔记的数量。这样单一地以读书笔记的记载量来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成绩,忽视从兴趣上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疲于应付,被动地看书,机械地完成任务。

2.功利心理

有些孩子书包里总放着一两本《优秀作文集》、《获奖作文选》等作文指导书。他们只看这类书,而且也只被允许看这类书,看书的目的很明显——为了写作文。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家长特别鼓励孩子看这类书,买大量的作文书给孩子,逼孩子抄作文,背作文;二是老师经常对这些学生能引用书中的语段而大加赞扬,当范文在班上宣读。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学生貌似看了许多书,实则收获不多,也使课外阅读变了味。

3.逆反心理

每天坚持看课外书,需要顽强的毅力,学生为此需付出大量的时间。然而,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阅读结果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不是批评字迹潦草,就是指责篇数不到,忽视其为此付出的努力,看不到他们点滴的进步。学生经常得到失败的体验,消极失败的结果不断复现、强化,慢慢厌倦,甚至恐惧读课外书,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问阅读情在何处”——课外阅读评价缺失探因

学生产生以上负面心理,追根溯源,评价不全面,尤其与兴趣评价的缺失密不可分。

1.评价目标唯一——缺少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兴趣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评价目标,可是,在实施课外阅读评价中,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尤其是科普类书籍不考虑阅读材料的独特性,一味以摘抄好词佳句多少来衡量,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意志、兴趣缺少评价。小学生年龄小,读书目的不是很明确,意志力不强,长久缺少激励性评价,就慢慢丧失了信心。

2.评价形式单一——缺少活力

课外阅读无论是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时间,还是阅读效果,都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确给评价带来一定难度。然而,只有老师参与评价,容易产生“武断”、“独裁”现象。单一的呈现方式,会使学生缺少兴趣,缺乏阅读活力。

3.评价标准划一——缺少吸引力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无视学生由于智力、心理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原因而具有的不同风格,要求用划一的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会使优生削弱阅读竞争力,学困生缺少阅读吸引力。

三、“巧把金针度与人”——课外阅读评价策略探索

1.赏识评价,点燃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战胜应付、逆反等消极心理,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2.差异评价,珍视阅读兴趣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课外阅读,也要实施差异评价,珍视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课外阅读知识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活动评价,愉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内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才会主动、积极地阅读,课外阅读的效率才会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评价,就会愉悦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快乐阅读。

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在班内定期组织开展新颖有趣的评价活动。

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后两分钟,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减少家庭作业,每天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

每星期向学校图书室借一次书,去阅览室集体看书40分钟,班队课时间,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交流读书笔记,读或介绍自己喜欢的读物,开展小组赏识评价。每周规定一天为无书面作业日,专门用来阅读课外书。每隔十天,教师查阅“小蜜蜂阅读卡”评价表和读书笔记,对完成或进步的同学奖励一颗读书星,展览优秀读书笔记。

期中和期末各开展一次综合评价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评选读书大王;朗诵或演讲比赛,评比“小百灵”或优秀辩论手;手抄报比赛,介绍优秀书刊;读书知识竞赛,评比小博士等等。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23-03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活动特征和科学知识体系的教育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深化与拓展学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馆员和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项目招标管理制引入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中,对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读者活动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现状与反思

(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当前各高校所开展的读者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讲座、报告会、展览、书评、竞赛等几种系列,给人以主题单调、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流程简单的印象,活动策划缺乏亮点、缺乏创意,很难唤起读者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活动缺乏真正的读者基础。很多图书馆在举办活动过程中都会存在观众过少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团委或者各系部以下达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或者各学生组织参加活动。从表面上看,活动场面轰轰烈烈,效果不错。但实际上,这些读者难以成为图书馆扎实的读者基础。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恶性循环,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将更难以得到读者的认可。

(三)活动评价缺乏实效。活动评价缺乏实效性,活动效果的评价过于强调参加人数多少、场面是否宏大壮观、参与人数是否众多、发放材料是否海量、媒体记者是否云集等这些表面指标,甚至以此作为评价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使得活动的评价忽略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求。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体现的是“图书馆想要读者了解什么”,而不是“读者需要了解什么”,活动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引进项目招标制创新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积极意义

招标是市场经济商务活动中利用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是市场运作项目的一种常用方法,多用于建筑行业。通过“招标”运作组织形式承办读者活动,对创新高校活动的承办模式、实现“活动育人”效应“最大化”的目的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标机制的引进,一改图书馆以往搞活动是上旨下派、闭门造车的做法。在读者活动中引进招标机制既是对图书馆活动运行机制的改革,也是落实高等学校“尊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突出读者的主体地位。将招标机制引进读者活樱实际上是把活动的设计权、承办权、参与权交给读者,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大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的选择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对读者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做了一些尝试,如由图书馆牵头组织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书香文化节”及各类大型主题读者活动就是运用项目招标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这些活动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目标导向、过程控制、效果评估等项目管理的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充分调配多方资源,增强了活动实效。基本做法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实现活动项目过程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活动过程管理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而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管理体系必须结合活动的特点,确定适当的体系要素,才能使管理具有操作性、适用性。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管理体系分别由决策层、评审层、管理层、执行层几个要素组成,各层组分工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决策层。决策层由图书馆根据招标活动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如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组成,其职能是确定活动目的、经费等重要事项,对整个活动项目进行宏观调控。

2.评审层。由图书馆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招标活动审定委员会”,其职能是审批、指导竞标活动。

3.管理层。是决策层的下属机构。根据读者活动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性质,负责落实招标的各项工作,负责协调招标工作的内外部关系,完成招标管理中各种事务性工作。

4.执行层。执行层可由图书馆、团委、学生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宣传读者活动招标管理制度、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招标活动;组织活动的实施开展并协调各方面关系;依照合同对活动过程实施监控,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招标范围。根据招标项目原创性程度的不同,将图书馆读者活动招标内容划分为A、B两个不同层次。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级别 项目范围 项目要求

A级项目 A级活动即自发活动,是指无主题限制,此类活动由学生组织或者个人自行提出的,此类活动由申请方拟订活动方案后提交有关部门评审,凡是符合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的活动待项目评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 1.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创新原则。

2.活动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实践性和延续性。

3.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大学文化内涵,适合图书馆服务工作需要。

B级项目 B级项目,是指由图书馆指定主题、活动时间,由项目申请方围绕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并实施的活动。 1.活动具有推广意义和可持续发展性,且活动覆盖范围广。

2.活动对拓展素质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对学校图书馆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开拓有积极借鉴和推动意义。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制的流程。具体见图1。

(四)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竞标运作过程。具体如下:

1.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活动前期的总体构思来预设整个活动的基调,它是整个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此阶段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应建立项目管理体系,由决策层经过广泛调研,提出活动总体构想,并就项目活动目的、活动形式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性文件须经决策层进行反复推敲后,才能够予以。

2.项目初审阶段。竞标初审阶段包括酝酿期、材料准备、项目初审、材料修改四个环节。酝酿期是指竞标学生个体(或者团体)在研究图书馆所的项目指导性文件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兴趣、参与性、可行性等进行权衡和论证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申请竞标项目。竞标申请材料准备环节,即活动项目确定后,竞标方即进入申请材料(标书)的准备工作,材料(标书)的内容应该包含承办活动的宗旨或主题、项目操作思路、注意事项,经费预算、赛程安排、奖励办法等。项目初审环节,即由招标方图书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此阶段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材料的审核及时发现项目在申请初期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意见,目的在于确保项目申报质量。这一阶段也是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制管理与商业化的招标管理的重要的区别所在。材料修改环节,即由申请方根据专家初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原方案。

3.竞标复审阶段。此阶段,项目招标方图书馆组织申请方对申请方案进行现场竞标讲解,在审批环节中,由评审组对所有活动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影响力、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立项。

4.项目实施阶段。根据读者活动实际的情况,此阶段可分为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验收与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1)项目实施与监控。这个阶段是读者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的主体部分。通过审核立项的活动项目,由活动主要负责人与图书馆签订活动立项合同,以确保活动任务有效落实。活动实施阶段中,执行层应对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督导,检查项目主要涉及项目主要负责人(活动组织者)是否按照计划组织开展,活动进度是否与预定的计划相符、活动经费是否得到合理使用等。如发现未按计划开展活动、原定活动方案执行难度过大、活动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图书馆应及时指导承办方对活动项目原定方案进行调整,而对于项目实施过程存在严重违反合同的违规现象,则作出撤销立项或停止拨款的处理。

(2)项目验收与评价。实施项目招标管理制与传统活动管理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活动项目的验收与评价环节。活动结束之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活动项目的工作总结,总结侧重于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总结材料不应局限于文字总结材料,可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此外,图书馆还应组织专家对活动项目进行全面的评审和反馈,并根据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活动效果等综合情况,对活动给予评价定级,评价级别科可分为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合格项目以及不合格项目几个等次,被评为精品项目(或优秀项目)应给予奖励,并予以推广。

四、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引入项目招标管理模式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活动要充分体现出读者的主体地位。将项目招标管理制引入图书馆读者活动中,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更加自由的空间。因此,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那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是不是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自编自导”了呢?事实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因大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知识结构、管理经验、社会阅历有限,活动过程还是非常需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下进行。老师在学生活动中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合作者身份。

(二)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在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监督是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图书馆活动项目招标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过程监督原则。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给予重视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完成,进而导致整个活动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立项活动(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24页)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与活动项目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直观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解决问题。

(三)成果要拓展。图书馆活动成果进行评估后,还应最大限度地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拓展。如可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下发给学生,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成果展等宣传形式让参加活动的学会谈体会和感受,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图书馆开展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的意义。

总之,高校D书馆实行读者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既有利于优化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管理和活动质量的提高,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图书馆读者活动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定能朝着常态化、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云舟.学校图书馆活动评价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5)

[2]蔡冰.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与实施[J].图书馆学刊,2009(7)

[3]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15)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7)

扩大阅读量势在必行!阅读推广势在必行!于是,各地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晨诵午读、作家进校园、读书交流会、亲子共读等等,学生的阅读热情呈现一时的高涨。然而,阅读是终身的事情,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要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建立一种长效的、系统的活动机制和相应的督促、评价体系。在这种背景下,“阅读考级”应然而生。

1. 重自我评价。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因此评价起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针对这样的状况,阅读考级的提出与实施能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体验清晰地掌控,积极地展示,有效地反馈,不断完善自我评价系统。学生通过考级,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做到不断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重阅读过程。学生阅读形式、考级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着阅读过程的丰富性和阅读体验的多元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学生阅读考级展示的内容也必然尊重他的独特性;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参加考级,即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效果;每个班级都开展阅读考级,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考察、自我展示、自我评价的机会。

3. 重成长体验。阅读考级的结果并不能以简单的“通过”和“不通过”来衡量,而是设置合理的三星评价制度,开展“读书争卡”活动:只要参与考级,至少能得一颗星,考级结果优异,能得三颗星;集得三颗星就能得到一张启航卡(学校的激励机制)。一颗星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可,有了这种激励,孩子一定会向着三颗星迈进,所以学生通过考级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更为以后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动力。

二、阅读考级――激活学生海量阅读的全新策略

阅读考级的开展在各地屡见不鲜,时间久了,由于各种评价、激励体制的花样繁出,逐渐显露出考级带来的功利性――学生是为了荣誉而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考级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阅读的目的更不是为了考级。因此,在历经五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学校的阅读考级活动全新升级,重装上阵。

1. 根据阅读能力,推荐考级书目。(1)为了帮助学生早日踏上阅读快车道,实现海量阅读,我们为每个年段规定了必读书目:低年段必读书目为40本,都是绘本和桥梁书;中年段必读书目20本,主要是有趣易懂的儿童文学作品;高年段必读书目20本,主要是国内外名著和名家主题阅读。另外,我们还为各年段学生推荐了选读书目100本。(2)对于阅读的方式,我们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有“班内漂流”、“班间漂流”、“漂流点传漂”三种方式,另外还倡导图书馆阅读、网络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

三、阅读考级――实现阅读评价的华丽转身

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外阅读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其途径的一种活动。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阅读考级中的评价则充分调动评价主体,进行多元评价。除了考级教师点评,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互评。我们在答辩、阅读推荐、小组读书汇报三种考级形式中适时安排了全班学生与考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答辩中,考级学生是否答对,其他学生是评价主体;阅读推荐中,产生共鸣的学生可以和考级学生一起诵读精彩片段,畅谈阅读感受;小组读书汇报中,全班学生可以和汇报小组就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有效辩论。《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也反复强调“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互相参考、借鉴,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也正是阅读考级的目的之一。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93-01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和教师指导下的习得。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个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二、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评价原则

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

重过程原则。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

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课外阅读的评价手段

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法:

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9)

1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目的

自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以来,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开展。高校阅读推广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仍普遍存在两类问题:第一,活动效果不够好。活动的收效较花费的人财物力来说,不尽人意。有的活动影响面较小,有的活动甚至强拉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反感。第二,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活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比较随意,系统性不强,常规性不够,活动的举办形式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领导。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进行梳理,探讨这些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关系,对每一种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对图书馆整体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以便高校图书馆能够响应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一方面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一方面系统地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已的《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由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完成。报告认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14种: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经典视频展播、名著影视欣赏可以看作一种活动,馆徽设计征集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行为,不能算作常规活动,故排除在外,所以该报告指出的活动应该是12种,加上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总结,本文要评价的阅读推广活动又加上5种:污损图书展览、书法作品选(展览)、书签设计、校园阅读(风景)摄影比赛(展览)、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共17种。应该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不限于此17种,名称也不尽相同,本文的评价方法对其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同样适用。

2 影响因素的初步提出

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王波认为“转换研究视角,从读者的角度,用实证方法来评估和重新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几乎没有”。他指出,应该从两方面来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指标体系,一是基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二是基于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杨婵觉得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还没有深入到对活动客体——读者的心理和读者的收获进行研究,没有对活动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最终归结于读者,即读者的阅读收益和满意度。但这两个指标不易量化,仍需要扩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图书馆和读者,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读者和图书,可以把阅读推广活动的要素和阅读活动的要素结合起来,对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即从“读者——图书馆——图书”三个要素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需要解释的是,“读者”在高校里主要指的是“学生”,也可以用“学生”来代替。“图书”也可用“文献”代替,泛指图书馆的各类文献。因此初步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与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以及其他因素,如图书馆内外合作程度,整体服务水平,阅读环境的净化与美化等有着重要关系。对四种主要因素细分,如表1所示。

3 基于座谈会形式的影响因素的初步确定

评价阅读推广活动效果,首先评价者对阅读推广活动要了解,或者愿意读书,即是具有代表性的读者,另外需要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使评价者能畅所欲言,对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全方位的意见。为了有效利用座谈会时间,需要图书馆事先印发一些问题,使得与会人员对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也便于统计分析。

3.1座谈会问题的设计

座谈会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入问题,即简单了解大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和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态度类问题,即初步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认可程度;第三部分为探讨类问题,即了解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问题设计如表2所示。

问题3、4为了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初步评价,以及验证本文提出的评价因素。问题4提出的因素为9个,从表1中扩展出来,具体见表3。问题5—9意在让读者提出更多更好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并且有可能对17种形式进行补充,其中5—7获取与会人员对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意义上的看法,8—9是对阅读推广具体活动形式的建议。

3.2厘谈会问卷调查的过程

图书馆组织中原工学院书友会47位学生会员,会前发放问卷,要求尽量了解并填写内容,然后组织座谈会,收集问卷,并整理座谈会和问卷内容。

3.3座谈会问卷调查初步结果

在此,仅重点分析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因素的选择情况,如表3所示。排在前3位的是读者的参与广度、满意度、参与深度。排在后3位的是图书馆合作单位的数量、馆藏、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可以看出,读者关心的是阅读推广活动作用在他们自身后的结果;对于这些活动是如何举办的,花费了多少人财物力,是否需要与图书馆外的部门或单位合作等,这些都是图书馆(或图书馆所在单位)的事情,而非读者关心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馆藏和阅读推广活动效果在直接关系上不是太密切。

4 基于座谈会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在第1个问题上,73%左右的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评价为“一般”,要么是对自己阅读现状的认识,要么是对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一般认识,或者是两者结合。这也存在着对“阅读”的认知的不同之处,如学习专业、考证等书籍算不算“阅读”,或浏览网络信息算不算阅读,是不是阅读经典才算是真正的阅读等。不过可以得知,调查者普遍对大学生阅读现状不太满意,希望再提高一些。对于第2个问题,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或难题)”,不会选择图书、业余活动占用了时间、不想阅读图书、用手机看看新闻和电子书就够了,占据了前四位。这首先说明,在丰富而便捷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或图书已经不困难了,但选择却成了难事,这告诉我们读者存在着“信息焦虑”。其次,在大学生中,学习和业余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不能或不想阅读,只想利用网络或手机进行简单而快速的信息浏览。

座谈会上,对17种阅读推广活动也进行了简单介绍,绝大多数同学也了解这些活动,随后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阅读推广活动,其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收获知识、有所心得,如听取名家讲座、名著影视欣赏;或能方便地了解新的图书信息,或购买高质优价的图书,如精品图书展览;或增加新的知识或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读书有奖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赛等。对于每年一度的“读书节”,如王波、杨婵等批评的“嘉年华”式的读书活动,如“声势浩大”的“读书节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恰恰也是学生不满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因为此类活动仅有片刻的热闹,而无实质内容,图书馆“尽力”了,领导有“面子”了,各单位也“配合”了,很多学生“静默”了,阅读推广活动渐渐地“疲软”了。

5 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根据座谈会发言和汇总问卷填写内容,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出如下建议。

5.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氛围:举办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引导读书:先让大学生了解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再去探索读书的意义;鼓励大学生设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并且持之以恒;让大学生发现并知道读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读书。

(3)提供书籍:提供更广泛、更与时俱进的书籍;提供大学生比较喜爱的、贴近现代大学生活的书籍;对书的解释中尽量符合大学生的文化层次。

(4)学以致用: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上读书过程中所获得知识,有一种成就感。

(5)加强管理: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与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大家通过读书从中受益。

(6)活动建议:学校通过广播朗诵精美文段,表扬征文中积极投稿的班级院系;每周都向大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可通过发飞信或者校园广播等方式。

(7)迫切希望:把阅读变成每一个大学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5.2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1)开设相关课程:在大学生课程中增加一门有关阅读技巧及阅读方法的课程;在课堂上或课外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

(2)开展阅读活动:提供竞赛式活动;开展读书问答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经验交流会及名师讲授阅读;图书馆推出各类书刊中大家阅读最多的书籍,帮助不知道自己应该阅读什么书的学生;定期举行优秀读者成果展。

(3)培养读书方法:读书时,把优美的句子、文章摘抄下来,多品味;多写读后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增加阅读量,有针对性地阅读,与众多校友书友相互交流经验;增加读书量,多看些书,多读几遍;

(4)空谈不如实践:在阅读中慢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5.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1)阅读特定图书:经典、名著、有内涵的书、健康向上的图书。

(2)开设阅读课程:介绍阅读书目,讲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3)思考感悟领会:读书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最重要的是思考。读一本好书,可以一个星期读完,也许就得两个星期去思考感悟。

5.4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

除了上述17种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外,还有如下形式或辅助做法,不失为好的建议。

(1)班级阅读:以班会为媒介,在班级内部开展“我最爱的书”读书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2)阅读交流:举办阅读交流会;经常性地在同学们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及好书推荐。

(3)爱心书屋:提供捐赠图书、交换图书的场所。

(4)书目推荐辅助活动: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和阅读率高的图书。

读书活动评价总结篇(10)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情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快快乐乐地经历发展的过程。阅读的兴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喜欢书籍,喜欢文字;2. 阅读的内容广泛;3. 阅读中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体验;4. 阅读中要注意力集中,乐于活动;5. 参加阅读活动积极。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为学生的阅读兴趣“铺路架桥”,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根据文眼“和”字,一字点睛,统领全文。我抓住“和”字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探讨。这样学生情绪异常激动,他们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认为前面的两个故事是“不和”的外因,而将相两人为了国家的利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则是“和”的内因。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我主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1. 每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一次自我评价;2. 每周班上要进行一次读书汇报会,全班学生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3. 每周家长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进行一次评价。最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一次总结评价,评价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努力。这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实施个性化评价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快速阅读效率。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1. 要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这是阅读的必备地条件,也是决定快速阅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2. 培养默读习惯,尽量采用默读,不出声读;3. 改变阅读是重复读的习惯,作到读书不回视;4. 提倡读书要“有疑而悟”。在教学中运用客观地、准确地带入真情实感的评价,会使孩子更好地认清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其次同学之间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美景的一段,一个学生读完,其他学生立即进行评价,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太美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蒙汉人民正在载歌载舞,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这样的一堂语文阅读课,就是学生展示美读水平的比赛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美读给予高度的评价,给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机会。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由于个性、家庭及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同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借课文中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然后我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1.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文章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试分析人物特点。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创见的学生数不胜数。在学生阅读评价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的共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阅读评价实行了分层评价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优、良、中、努力;这样的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提高了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上一篇: 医院科室财务总结 下一篇: 加固工程施工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