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毕业设计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9 21:06:10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

1)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tuijiankaiti/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论文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方法: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2)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张金霞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3)

城市综合体

开启“一站式”生活

作为“5个100工程”先期启动的22个城市综合体之一,位于安顺市的贵州多彩万象旅游项目是以5A级旅游区标准打造的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SPA养生、文化休闲、主题游乐、文化科技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走在宽阔的广场上,记者看到,水幕电影广场、喷泉、LED显示屏已经开始启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项目周边的星火路、经二路已建成通车,8万平方米奥特莱斯商业街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以后周末的生活会更加充实,先去图书馆看看书,再陪孩子去科技馆体验现代科技,累了就坐下来品尝特色小吃,顺便到超市买些生活用品,晚饭后还可以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谈起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毕节市民王女士满脸微笑,她将体验到的是一种比以往更快捷、更优越、更时尚的全新生活,这样的生活源于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的建设。

毕节市南部新区综合体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不含南山森林公园),项目开发建设可带动城区向南扩展约10平方公里。在已经建成的项目中,除了端庄典雅的行政中心,气宇轩昂的“一院三馆”(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还有生机勃发的毕节招商花园城。

以大型超市和电影院为主力店构建的毕节新商业核心,提升毕节商业档次,引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成为毕节商业标杆。12000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主展厅层高14米,是毕节各种会议、展览、交易会、节庆活动的重要平台。康体运动中心,内设室内恒温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以及高档健身会所,引入时尚健康的运动理念,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现代商务中心,以现代化办公和服务式公寓组合打造现代商务空间,与商业形成互补,完善中心区功能。精品商业街,采用临街商铺丰富商业形态,依托购物中心,促进商业经营。高尚园林社区,引入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和理念,提高城市居住水平和城市形象,秉承招商地产低碳绿色生活理念,营造健康、温馨、和谐的生活社区。

作为毕节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和毕节市首个高端商业中心,招商花园城将弥补毕节市在城市综合体高端生活理念的空白,为毕节市带来全新的消费观念。

六盘水市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也是省级10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是全省唯一一个以体育文化为背景建设的城市综合体。按照“体育搭台,商贸唱戏”的开发内容,该项目以体育场馆和商贸酒店、购物、健身、娱乐为核心,配套写字楼、酒店、高档公寓等项目保障,带动城市综合体的良好建设和运营。

凉都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作为贵州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闭幕式场所,注定成为六盘水市的新亮点、新地标。“项目的建成,将对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同时,它将成为六盘水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对拉动周边投资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六盘水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

积聚优势资源

打造核心商圈

一个好的城市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能够从建筑形态上实现城市面貌的升级换代,运营得当还将大大提升城市商业、服务业水平,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果城市综合体建立在老旧城区或乡村地带,还将带动城市面貌的提升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方面,水城县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算一个典型。

在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暨项目观摩总结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说,“水城县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山水、田园、都市、乡村四要素,打造百车河统筹城乡转型发展旅游综合体,思路非常好。”

思路决定出路。百车河项目的建设,让乡村变美了,群众变富了。“这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都非常好,我们生活得很开心。”村民吕超、李如芬夫妇刚搬来不久,便利用自家400多平方米的新房开了个小超市,还买了餐桌椅子,准备再搞一个农家乐。

百车河项目是水城县“4+1”战略中最大的组团,规划总面积9.2平方公里,首期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3年,项目包括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田园风光体验、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和住宅配套6大功能区。

项目建成后,这里常住人口将达3万人,可带动1万人就业,每户居民年均增收翻两番,年新增财政收入3亿元。

每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体。作为重点发展平台,城市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核心商圈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位于毕节市南部新区城市综合体的招商花园城占地30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20.92亿元,已完成投资4.8亿元;科技文化中心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完成投资4亿元;毕节南山公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成毕节市的城市休闲公园及辐射川、滇、黔的旅游度假区。

安顺市贵州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占地约6000亩,总投资60亿元,年接待规模500万人次,计划3~5年建设完工。

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近8.13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及改造,预计直接拉动约348亿元的经济投入,解决近1.25万人就业,居住人口9.3万。

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形态的改变,更是经济形态的改变。当商业、交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内容在一定的城市空间里得到有机组合,以往单一的经济体就会通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开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能。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综合体不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而且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作为城市地标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和辐射力引领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大量品牌的进驻,提升了商业水平、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区域产业定位和升级。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城市运营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崛起的时代已经来临。

重点发展平台

引领城市升级

上世纪60年代,当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拉德芳斯出现在法国巴黎时,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在随后50多年的发展中,拉德芳斯成功打破了商务领域的局限,将工作、居住、休闲三者成功融合,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

由此可见,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建筑内部“人场、气场、钱场”的汇聚和流动,更在于这栋建筑背后的文化、灵魂、生命力、竞争力的积聚和展示。

文化柱独具屯堡特色,风雨桥彰显贵州魅力。多彩万象旅游城市综合体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最炫民族风”。

凤凰山城市综合体以其独特的对称设计,展示出富有城市文化气息的“中轴线”,从高处望去,犹如一架翱翔于蓝天的空中客机。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4)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5)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Www.133229.cOm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6)

一、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情况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趋势。旅游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门类,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它的职业特性促使其应更加明确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使旅游院校具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有效机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正是为了加强旅游院校同社会的广泛联系,让社会参与办学,实现旅游院校的科研面向旅游市场的办学新路子。我院专业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相互提高的“互惠、多赢”的产学研合作目标。

第一,聘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设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定期进行技能训练,与旅游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优先向合作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实习或工作。

第二,重视专业教学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既有高校教授、行业部门主管领导及一线企业经理和技术能手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及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使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均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来校指导及作相关专题讲座。

第三,校企优势资源互补,战略合作提高竞争力。10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受聘为本专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区域内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拥有衡阳交通旅行社、邮政旅行社、阳光旅行社、青年旅行社、教育旅行社、回雁峰景区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第四,加强专业师资培养。每年选送1名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旅游学院进行一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产学研结合”中的“产”注重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外,还可以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中一系列问题,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反映时代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适用性,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效果及其可推广性,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传授的高效、便捷。“研”则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选题面向社会经济实际,特别是企业的应用性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产学研一体化层面上与社会经济的密切整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使教育教学系统的创新功能得以实现。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建设与专业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实习基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创办经济实体。

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把旅游管理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一是选题要符合旅游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二是选题要突出实践性,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三是选题应是旅游管理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四是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衡阳市湘江沿岸红光带建设”、“衡阳市雁城宾馆餐饮管理系统”等若干个选题作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产学研结合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人员组织。各试点专业公布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建立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与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综合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实践和科研的条件,目前许多旅游院校都与旅行社、饭店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而言,产学研三结合的形式主要是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特定的选题内容进行的三结合形式,如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开发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等。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已与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衡阳华天大酒店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选好合作伙伴,完善组织。产学研结合建设的好坏,是否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的领导要有改革意识,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观念,要尊重教育,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是否具有三结合的必要条件。一般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双方的互补性很强,互惠性也更能体现。现在一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誉差,亏损严重,不宜作为合作伙伴。此外,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有选择性,有竞争力,与学校学科方向和科研优势比较一致,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产学研结合是跨出教育系统范围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协同加强领导,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给高校及企业以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4、切合企业需要,融入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时段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性相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坚持切合企业需要,融人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在实践中,以当地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谋求互利合作。衡阳拥有南岳寿文化节、耒阳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耒阳农耕文化旅游节、衡阳王船山文化节等重大旅游会展,而且是周期性会展。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有学生以此为选题,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然,“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新模式既丰富了毕业设计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保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了智力支持。我院旅游管理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他们熟悉旅游管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业务熟练。指导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副高以上职称的占63%,其中有很多是硕士生导师。由本校专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达100%。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之,“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一璜:世纪转换与成人教育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发挥[J].中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7)

没有围墙的大学,启发创业思维

《经济》: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一大批敢想敢干的创业者下海掘金,开启寻梦之旅。讲讲您的创业经历?

吕志道:我出生在70年代初,在那个粮食比金子还贵的年代,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一所中专,因为家里拿不出钱,没有条件供我上学,便来到深圳打工。我蹬过三轮送货,当过油漆工,饱尝生活的苦涩。

一天下班早,闲暇之余和工友到深圳大学校园里玩,看到美术班招生的广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我要上学!于是报名读了补习班。边工作边学习,1991年参加了统考,顺利考入了深圳大学设计学院。

深圳大学号称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除了校长、老师和管理人员,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扮演多种角色。我在校外打工,校内兼职教务助理员。正是这种开放式教育,给我在未来创业的思维上产生了很好的启发。偶然的机会,我与大学同窗争取到了参与设计制作建筑模型的工作,正是建筑模型制作为我创业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使我不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到极致,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可以寄钱给父母,接济家用。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深圳的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建筑模型及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也因此受到冲击。在这个节点上,我又做了一个决定,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去。

1996年底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在一家模型公司做技术总监。虽说是技术总监,但做模型、谈业务、应酬、报税等所有公司业务几乎都是由我一人担任。这些繁杂的工作却为我独立开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我开启了创业旅程。永一格由此诞生。

出手世博,别具一格

《经济》:成立之初的永一格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

吕志道:公司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恰逢1999年国庆50周年,永一格承担了四川省彩车和国家计委彩车的深化设计与制作。其中,国家计委彩车“发展是硬道理”获得了一等奖。1999年12月31日,澳门回归时广场的莲花雕塑,由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所长郭宝寨教授设计,永一格从初稿设计到制作作品完成均有参与。2000年,永一格率先进驻北京798艺术区,集中承接各大房地产公司的模型制作和展览展示设计制作的业务,并在行业里产生了影响。

在经历了一些项目后,公司逐步定位升级,从最初的单一业务到现在从事大型会展和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世博会主题馆等的设计承建,以及旅游文创产业。永一格一直在做自己所擅长的业务。

《经济》:两届世博会让世界听到了永一格的声音,从上海世博会到米兰世博会,永一格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吕志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一格承建了包括立陶宛、土耳其、斯洛文尼亚等在内的8个国家馆和欧洲联合馆的总承包和运营管理,以及中国航空馆核心展示工程共计10个场馆,自此结缘世博。上海世博会的经历,从深化设计、场馆承建到运营的全案服务,很好地磨练了永一格团队,也为承建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提供了很好的人员和经验储备。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麦浪”是中国首次以自建馆的形式在海外展出的。团队是国际的、建筑是特别的、工艺是全新的,这是中国的第一次,也是永一格的第一次。从项目层面上来讲,我们更具有使命感与荣誉感。我们克服了工期紧迫、跨国施工、跨文化、跨时差合作、冬季作业、交叉作业等一系列难题。使得中国馆在2015年5月1日准时开馆。在184天的运营维护期内成功接待了来自全世界320万人次的游客。米兰世博会落下帷幕,“麦浪”摘得米兰世博会建筑奖铜奖,同时获得“世博展馆遗产大奖――循环利用杰出奖”一等奖。

近年来,永一格先后服务了武汉万达电影主题公园、上海迪斯尼、江苏常州东方盐湖城、浙江横店影视城、海南富力海洋主题公园等一批海内外主题公园客户。从策划、设计、材料研发到实施、运营管理,永一格根据每个项目的特性,在不停地学习、实施与总结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模式。

“永远追求别具一格”是在变化中谋求发展,亦是“不变”,也是一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持。

从创意到休闲,永一格的未来

《经济》:您认为永一格赢得市场的关键在哪?永一格在向世界表达什么?

吕志道:如何结合本土特征,形成“永一格”品牌?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具特色,锻造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永一格人一直思索并致力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永一格的企业责任,也是我国文博行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的设计施工团队和先进创新的设计理念,使永一格自成立以来一直走在业界前列。从“法国时尚100年展”到国家林业局展厅,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的密云展厅到日照港展览馆,从集声光电多媒体于一体的廊坊城市规划展示馆到具有西域风情的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再到天崖海角的三亚京润珍珠博物馆,从杭州的中国伞博物馆再到2008年已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工程服务供应商,永一格从未放慢追求特色艺术的脚步。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成果,对每一件作品,都用心去解读,用脑去思索,用手来创造;执着无悔,默默前行,从不满足。永一格人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与再创造,打造出真正属于本民族又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永一格创造”。

永一格作为一个创立近20年的文创品牌,一直把“永远追求别具一格”作为座右铭。近20年,时移世易,唯一不变的是创立永一格的初衷,对品牌品质的坚持,对文创事业开拓的热忱。要追求别具一格,就需要紧追中国大经济大环境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要革新思维,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要内部升级,培养更多元化、专业化的优质团队。

永一格的每一个项目,从展示层面来讲,是一次尽力对市场诉求、业主诉求、设计师诉求和观众诉求最大程度的还原,是对各方诉求思考、整合,努力营造作品的过程。因此,我们所经历的项目,与其说是永一格向世界表达什么,不如说我们是把所有和而不同的诉求转化为求同存异的作品。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所完成的项目,来塑造永一格品牌。

《经济》:创意是给世界带来“美”的产业,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能消费经济能量,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如何进行抉择与平衡?

吕志道:创意既创造经济价值又消费经济能量,这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问题,出现矛盾时如何抉择和平衡是一个大命题,放在经济的大环境上讲,我相信市场杠杆和政府调节的力量。比如中国的文化园区建设,其间兴起过建设热潮,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其发展经历了萌芽、高速发展,到21世纪初,出现过资源过剩、经营管理不善,大量园区萎缩、倒闭的情况,是消费经济能量超过创造经济价值的直接表现之一,市场供过于求,自然被淘汰。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政府不断增加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财政支出,实行市场化运作,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结构调整,同时也不断出台各种相应政策和管理办法,中国文创产业在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创意企业“走出去”,创新仍是支撑

《经济》:如何看待我国休闲文化创意行业的前景?永一格在未来有哪些规划?

吕志道: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是缺乏创意的人在做。另外,我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能拿书法、油画、国画去做产业,艺术是无价的,不能把这些产业化,但可以用艺术、设计为产业服务,为旅游休闲产业、高新科技等行业服务。

在旅游主题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永一格拓展思路,开始把眼光转向国际旅游主题项目的设计建设。欧美国家很早就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迪斯尼、环球影城等,把主题乐园成功地带到了世界各地。据相关部门统计,第九届“桂林论坛”举行全体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会上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旅游人数超过10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0万亿美元。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8年,全球旅游收入将达到180万亿美元。其中,以体验、分享经济,“互联网+旅游”以及智慧旅游为主导的体验式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新常态。而中国主题公园则有蓬勃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单纯就园区数量而言,有一些过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创新,需要更有创意、更差异化发展的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永一格将把品牌的塑造、提高文化的认同度作为首要点,提升重游率、延伸产业链、融入高科技。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8)

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秘站网-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村两级逐步配备科技行政副职,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形成。一批以科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发挥。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逐年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义教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许多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学校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区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__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75.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9.1,基本实现了省规划的年度目标。到20__年,全区青壮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两基”人口覆盖率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返乡率。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义教工程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农村寄宿制中学所,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得到相应发展。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310个,其中:医院31个(县医院8个、中医院8个、专科医院5个、其他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241个(中心乡卫生院104个、一般卫生院137个)、采供血机构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所9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村卫生室4047个;现有病床5557张,其中:综合医院2127张、中医医院762张、乡镇卫生院2111张,妇幼保健院187张、其它326张;全区有卫生技术人员6125人,其中:县级以上医院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妇幼保健264人、其他497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2258m2、118933m2、23408m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490.5万元、1084.46万元、1569万元、55.6万元。在“十五”期间,全区国债实施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投资卫生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省专项资金投资教育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专项补助资金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逐步完善。我区乡镇一级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正逐渐形成。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的投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得到逐步改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也有一定的发展。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20__年底全区广播覆盖率为80.4,电视

覆盖率为82.77,“十五”期间全区共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套,国债投资亿元,地方配套亿元,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到20__年,全区新建体育场馆个,投入体育器材套,总价值亿元,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一定的体育设备。在县城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有新普及和加强。(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到20__年,新修旅游公路公理,新建宾馆个;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十五”期间,共引资亿元;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计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设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生服务,部分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__年的21.8‰下降到20__年的8.17‰,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三、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以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科技项目资金在农村比较缺乏,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基本办公条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缺乏必要的培训;五是农村涉农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使毕节农村地区丰富的农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上历史欠帐比较大,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一费制”收费,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备和教学业务专项经费,而乡镇财政有限,学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在一些乡镇基础条件改善了,但教学设备、业务还存在拖后腿的现象。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部分课程设置缺乏。全区农村初中虽然部分开始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效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由于在“普九”中,县级财力紧张,部分政府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解决建设资金,以致在建设后缺乏一些必要的投入,使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

4、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点严重缺乏,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部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听广播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给、封建迷信活动等留下了空间。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由于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一定的机构和人员,加上政府资金投入极少,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

实处。(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农村旅游业发展多数为自发性、零星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七)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到目前为此,基本是空白,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太远,由于我区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低,各级对建设农村社区的认识普遍不足,无论是从思想、机制、投入等方面都欠缺较大,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

(八)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口的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还不充足。

四、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指

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教育和卫生两个重点,加大力度解决计划生育、公共文化、农村科技三项难点,积极关注群众体育、乡村旅游、广播电视、社区建设四个热点,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我区“十一五”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提高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2、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合理规划配置,充分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3、坚持“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以最优化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使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公共服务领域流动,做到资源共享,依靠科技和现代管理,提高资源共享率。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引导和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思变革、谋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力量与积极争取国家和其它外部支持结合起来,整合内外部力量,走出一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

五、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科技、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毕和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提高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比重,加强社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力争到20__年,教科文卫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全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乡村旅游、计划生育、社区建设等社会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趋于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是:

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解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形成全区科技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科研条件平台和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技普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乡镇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力争到20__年,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2、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宗旨,以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出青壮年文肓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巩固和提高初等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全区以政府办学为主,公民办等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教育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切实抓好校舍建设及教学设施改善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继续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作为切实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切入点,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覆盖面,增加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同时,大力推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力争到20__年,赫章、威宁两县通过省“两基”验收;到20__年,力争60以上的乡镇建有幼儿园,4-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到40左右;全区创办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地级示范性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以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7以下;80以上的乡镇建成寄宿制初中,初中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8以下,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62,“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到20__年,各县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以县市为单位每6万人左右要新建或立足初级中学改、扩建一所完全中学,确保全区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40左右,全区力争创办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所地级优质高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民办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可同等享受农村“两免一补”的国家经费补贴。

3、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居民享有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要的卫生体系,完善各级医院、传染病院(区)建设,健全各类医疗和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完善和加强乡级卫生服务站。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作

为重点工作领域,重点抓好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尤其是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力度,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充分利用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救助基金,大力推进和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减少因病返贫的发生。要积极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整顿医疗秩序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不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在农村继续坚持以改水改厕改厨为重点,预防和养活疾病发生,促成文明村镇建设。力争到20__年,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得以提高;基本完成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房屋和设备改造,每个县市建成一所传染病区,把地区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中医院为三级中医院,黔西、威宁两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本条件,改建和扩建乡镇卫生院,完成227个(其中104个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房屋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建设和完善4047个卫生室。使全区每千人口医生数提高到人,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提高到张,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儿童免疫率达到;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50;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农村安全饮水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所占比重达到40。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长效公共卫生机制。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卫生事业科技进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4、大力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推广“集团承包”等有效措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作为重点,坚决制止计划外生育。要继续把改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快乡镇计生业务用房改造步伐,按照“八化”要求,逐步建立完善、更新、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医疗仪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消除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宣传教育,用科学知识引导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婚育观,提高全民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健全计划生育基层网点,特别是乡级计生站,搞好培训,提高计划生育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把生育条件、节育措施、奖励和处罚政策,落实到家庭和生育对象。要加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增加投入,完善医疗设备,为节育、生育、治疗不育等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和保健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继续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健全完善各种计划生育配套措施,强化计划生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坚持推行生产、生活、生育“三结合”的利益导向机制,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扶贫资金、物资和项目、技术等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和贫困户。要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家庭养老、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保证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进行,实现人口有计划的增长。力争到20__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3‰左右,全区总人口控制在758万人以内。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为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系统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全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村级文化室、公众娱乐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成立农村文化宣传队和村级文工队,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加大破除农村不良习俗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维修、抢修的投入力度。

6、努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__年,力争把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6和90以上,积极发展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整合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并延伸到乡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节目制作和服务质量。

7、推进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强调体育在精神方面和文化方面对人的影响,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地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全民健身运动,既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强调群众的娱乐活动。努力改善体育设施,加快建成毕节地区体育馆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要鼓励集体、私人兴办体育事业,充分发挥体育的商业性,使体育事业与经济效益结合充分地在一起。要增加到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器材的投放和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健康有益的农村大众体育活动。力争到20__年,建成地区体育馆,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起体育指导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以上。

8、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要进一步提高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认识,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投入上支持,以加快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资源状况,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

9、积极推进社区事业的建设。要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社区建设,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力争到20__年,以上的乡镇建立社区,以上的社区达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六、实现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1、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会事业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弘扬试验区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积极进取,不断更新观念。

(二)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同时把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2、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按照上级规定及标准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建设,做到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达到满足群众对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的需求。

(三)政策保障

1、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展试验区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

2、充分发挥毕节地区作为“试验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继续争取来自中央的各方支持、帮助与指导。

3、继续争取和充分利用深圳待发达地区、国际机构、民间组织对试验区的帮扶、援助与合作,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的条件,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经费保障

1、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构建与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农村社会事业融资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贷款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社会事业,把社会事业向市场化、商业化推进。

3、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杜绝挪用、挤占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现象。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加强规划,防止结构性浪费,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9)

一、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含义及其关系

(一)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含义

文化产业之说出自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等人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也称文化工业,由于其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国际社会公认“朝阳产业”。我们通常说的文化产业,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为主要内容,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为特征,从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再生产、交换与传播、流通与经营活动或为此提供服务的行业。当前所称的旅游产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二)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是指以毕节地区境内的文物古迹和景点、民族节日和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的参观、游览、考察服务为核心,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群。毕节地区民族文化和旅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联点。

1、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毕节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深石山区,千百年来因袭相传的文化、风情、习俗“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这种“待字闺中”的“纯天然文化”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是“山外”世界探幽访古的首选。因此,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保持其厚重纯朴的秉性,发展民族文化,使其富有时代特质,是推动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抓手。

2、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利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旅游必须有看点,不管是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或是民风民俗都得独特、与众不同,让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还能按其需要购物和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而商品的制造、开展文娱活动都是展示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壮大旅游业的过程,实际也是对民族文化继承、保护和利用的过程,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民族文化与旅游景点是互相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发展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要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必然要相互转化为经济优势或生产力的载体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在自然风景区感受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里游览自然风景区,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推进,最终让经济优势或生产力得以显现。

二、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族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联姻所产生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更是战略性的产业。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其目的就是加快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建设毕节试验区“旅游大区”的现实需要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向“秘境寻踪”、“文化旅行”递进的过程。有人“黄山归来不看山”、“桂林归来不看水”,但从未听人说过对一种文化的探求有穷境,对一种风情习俗守望会倦怠。毕节试验区观音洞、夜郎、钟水、水西及乌撒等历史遗迹文化,撮泰吉、铃铛舞、滚山珠等原生态舞蹈文化,《夜郎史传》、《以那悲歌》、《支嘎阿鲁传》等古籍文化具有“唯一性”和“神奇性”,不可移植。因而要打造“旅游大区”,绝对离不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这是现实需要。

(三)是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毕节试验区居住着彝、苗、回、布依、仡佬、白、满等30多个少数民族共17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6.5%,民族乡占全省民族乡总数的30.4%,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却较为缓慢。毕节试验区少数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多居住在绝美的自然风景区。这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有全区的跨越发展,毕节试验区提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民族地区的发展列入“当务之急”的中心任务。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建设赏心悦目的景区、挖掘博大精深的文化、制造丰富多彩的商品、烹饪精妙无比的饮食,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能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已雏形初现,具体表现在“精品旅游线”的设计、形象品牌的打造、民族文化遗存的修复、文化演出团队的组建等几个方面。1、“精品旅游线”的设计。目前,毕节试验区主要开发三条“精品旅游线”。一条是,百里杜鹃—百里乌江画廊—黔西县化屋基苗寨—织金洞;另一条是,黔西县支嘎阿鲁湖—大方县奢香博物馆—大方县九洞天;再一条是,威宁草海—威宁百草坪—赫章韭菜坪。以三条旅游线为轴心,开发各类景区54处,其中,部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处。

2、形象品牌的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是毕节试验区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洞天湖地主要是织金洞、九洞天、支嘎阿鲁湖、乌江源流等;花海鹤乡主要是地球的彩带百里杜鹃花、威宁连片的洋芋花和荞花、中国樱桃之乡赫章野马川满山遍野的樱花、威宁黑颈鹤栖息地高原明珠草海等;避暑天堂主要是指毕节试验区拥有贵州屋脊韭菜坪,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气候。

3、文化遗存的修复和演出团体的组建。毕节试验区重点打造以古彝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品牌文化,恢复或重建大方宣慰府、赫章夜郎遗址、毕节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一大批文化遗存,组建了夜郎歌舞团等民族特色浓郁的近10个演出团体,为景区和城市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蕴。

4、重点行业的发展。住宿和餐饮是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支撑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全区目前有星级酒店30多家,其中,三星、四星酒店从2006年起实现了零的突破,已发展到10余家。此外,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到2010年上半年,全区授牌农家乐、乡村施舍近330家。

(二)特点

毕节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特点,既有文化与景观的合二为一,又有“十里不同景”的多彩多姿,还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发展潜力大、速度快。

1、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统一。毕节试验区许多少数民族都居住在风景区,每处风景都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一的韭菜坪周围是民风古朴的彝寨,民族文化十分厚重。再如百里乌江画廊一侧的化屋基苗寨,水以山为美、山以水为奇,在这亦真亦幻的境地中,苗族同胞原生态的歌舞一亮相,便有山的大气和水的灵动。

2、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各有侧重。毕节试验区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旅游亮点,真正的“十里不同景”,能让游客在哪一个地方都能有所看、有所感、有所得。如大屯土司庄园、宣慰府、化屋基苗寨、织金洞、总溪河漂流、草海、韭菜坪、百里杜鹃,等等。

3、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唯一性。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甚至不可复制的。舞蹈撮泰吉、铃铛舞、迁徙舞、滚山珠,景点织金洞、百里杜鹃,文化遗迹宣慰府、夜郎文化遗址,等等。这些文化或风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主要挑战

1、守旧的思想观念。毕节试验区有的地方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上,还存在不思发展、不去发展、不愿别人去开发,“守着金山少饭吃”的现象。有的古老文化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几近失传。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产生“幸福指数”。

2、缺失的拓展能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在一些地方仅是建几个景点、唱几首民歌、跳几支舞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多种行业并没有多少人去“求索”。毫不讳言地说,缺失的拓展能力使得除却一些土特产品、旅馆,其他行业发展几乎为零,比如承载文化或景点的商品制造等等。

3、匮乏的文艺精品。山东高密因了《红高梁》,陕西商州因了《商州三录》,云南因了《五朵金花》、《阿诗玛》等而世人尽知,游人如织。毕节试验区虽然有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有大批可以打造的“本土文化元素”,但“毕节特色”的文艺精品却极其匮乏,难以让人“闻声而动”、“观影而行”。

4、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发展旅游是全国、全省的要求,各地都在千方百计欲将之打造成“支柱产业”,如都城极有可能在毕节地区赫章县可乐的夜郎国,湖南新晃县就拟注资50亿元恢复重建。毕节试验区周边地区都在发展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独特景观为重点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激烈。

(二)重大机遇

1、“四大优势”保障。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治优势,、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二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继续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三是国家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毕节地区位于成渝、黔中、滇中“两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好、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能力强。四是全国统一战线及国家有关部委帮扶支持的动力优势,目前,全国统一战线和中央17个部委支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2、“交通枢纽”支撑。毕节试验区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飞雄机场正加速建设,预计2012年通航;“三横三纵”铁路(三横:昭通—威宁—毕节—金沙—遵义、成都—贵阳客运专线、林歹—织金—纳雍—六盘水,三纵:隆昌—黄桶铁路织金—毕节—叙永段、毕节—水城—兴义、已建成的内昆铁路)和“三横三纵”高速公路(三横:杭瑞高速遵义—毕节—威宁、黔西—大方—毕节、清镇—织金—纳雍,三纵:黔西—织金—普定、生机—毕节—六盘水、威宁—六盘水)建设整体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按照毕节试验区“十二五”要求,期末,实现多数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油路,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五、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旅游产业大跨越,形成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重点景区建设、旅游市场开拓、相关产业配套、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掘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支持产业的形成,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

(二)开发原则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保护”与“开发”相统一。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最大限度地制止和避免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发。其次,“独特”与“多样”相统一。要重点开发“唯我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区域打造不同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游客中推出不同民族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旅游需要。再次,“内涵”与“参与”相统一。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开发,并作为餐饮、服饰、节庆、歌舞等的载体,满足游客的跨文化的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要开发游客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活动,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民族文化旅游。第四,“融合”与“配套”相统一。要把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开发融合在一起,以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打造“毕节特色”。要通过特色旅游的开发,带动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制造业、文娱等“配套行业”的发展。

六、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战略规划

(一)开发重点

一是民族服饰。二是民族歌舞。三是民族饮食。四是民族婚恋。五是民族体育。六是民族节日。七是民族文学。八是民族工艺品。九是民族建筑。十是历史文化遗存。十一是自然景观。

(二)战略规划

毕节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一城两廊八区”的构想,“一城”是指毕节大方文化旅游城,“两廊”是指百里乌江画廊和高原生态走廊,“八区”是指草海生态湿地旅游区、百里乌江画廊旅游区、百里杜鹃风景旅游区、阿西里西风景旅游区、纳雍乡村旅游区、九洞天风景旅游区、织金洞风景名胜旅游区、三丈水风景旅游区。这种构架是可行的,但还需加强和强化。一是建民族文化旅游城市。除了现在正在建设的毕节主城区文化博物馆外,在大方建宣慰府、在赫章建夜郎城。二是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村、景点。在威宁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打造各县市区旅游景点,强化民族风情习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商品开发、民族文艺展示、文化遗存的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七、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

解放思想,就是要不畏首畏足、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能迎难而上、勇于开拓、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出主意、想办法、定规划、谋长远,才能在无人涉及的“盲区”看到风景、在错综复杂的“难区”摘到鲜花。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只有重视、支持、帮助、推进,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因此,要成立全区统一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建立实绩考评机制,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要按照全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部署来分级落实责任,以“共赢互利”为出发点,打破县市区之间“领土”观念,使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却又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突出特色、统筹规划

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原生性、唯一性、隐秘性,原生性是因为毕节试验区许多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唯一性是因为“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隐秘性是因为文化资源有待于开发。在这些特色文化旅游中,有比较优势强的,也有比较优势弱的,也有潜能大却开发时机不具备的,因此,要按照循序渐进、滚动开发的原则,先开发比较优势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资源产品。同时,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因大而为之,不因小而不为。只有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实施,才能够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也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政策支持、资金投入

要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一是要分门别类地列出道路、水电、通讯、景点建设,宾馆酒店提级创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制、生产、流通等的规模和层级。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次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或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对应规模和层级按照分级负责、分块负责的原则招商引资,拓宽旅游投资渠道。二是在毕节试验区的层面上,制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要按照财政状况安排一定比例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对于一些辅的建设项目或者是能够资源共享的项目,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创新项目整合机制,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

(四)政府主导、企业开发

现在许多地方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落实在“政府买单”上。事实上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政府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即宏观引导和调控,也就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协调各部门,形成统一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开发。企业则按照政策的规划和引导,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经营,并获得经济效益。当然,鉴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与发掘、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采取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内资和外资一起上的方针,广泛动员、多方筹资,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育市场、规范管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涉及多方面、多环节、多行业,而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行业的缺失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在培育市场上做文章,按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重点,壮大旅游运输、旅行社、宾馆酒店、商品研发制造、文化演出、体育运动等等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发展到什么水平、达到多大规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一个阶段推出哪一种旅游产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都应了然于胸。在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规范管理,要成立行业协会,以协会去作要求、提规范、强管理,真正实行各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打造品牌、注重营销

品牌是名片、品牌是生产力。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一定要突出品牌效应。品牌的打造要在景点的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的基础上,编排几台上成的舞蹈、写几本“秘境寻踪”的书籍,出几册本土文化元素深厚画集,演几部叫得响的电影电视。总之,要通过各种民族风光片、电视电影、歌曲、摄影作品、文学作品、舞蹈等形式,充分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风景,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馆毕业设计总结篇(10)

(一)开展全面调查,提出整改问题

宾馆饭店整治组于20__年6月10日至6月25日,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105家宾馆饭店进行摸底调查。主要对“服务技能技巧操作水平、用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法》情况、从业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健康证》上岗情况、室内室外环境卫生、食品进货登记制度、客用物品消毒措施”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向经营业主提出存在问题及不足之处,并要求及时整改。

(二)确定整治重点、提出整改措施

为规范、提高宾馆饭店经营水平,宾馆饭店整治组在摸底调查完毕后,请综合整治协调办领导参加指导、迅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了“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及第三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会议归纳总结了县城宾馆饭店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对象,制定了《__县城宾馆饭店整治重点内容及整改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存在问题

(一)业主及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

通过摸底调查,80%以上经营业主缺乏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知识,90%以上的服务人员不懂服务行业的相关知识,由此导致__县宾馆饭店服务技能水平长期处于低下的局面。

(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设计

通过摸底调查,宾馆饭店中80%以上的是用其它用房改造的,所以无法按宾馆饭店的标准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造成设施设备不齐全和周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三)产品价格随意性突出

部分社会旅馆、招待所没有亮价经营,房价随意确定,饭店基本没有明码标价的菜谱本。

(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重视不够

通过摸底调查,宾馆饭店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低,仪容仪表不规范,50%以上饭店食品原料、辅料索证及进货台帐登记不全,餐具消毒不到位,室内室外环境卫生差等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服务技能培训力度

加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水平培训力度,由旅游局组织对县城所有宾馆饭店逐户进行实地培训,统一制作、发送《宾馆文明服务用语》、《饭店文明服务用语》宣传册,要求全体从业人员提高技能技巧操作,规范使用文明服务用语。

(二)严把宾馆饭店建设规划审批关

新建设的宾馆饭店,必须申请上报县宾馆饭店整治领导小组审核,根据是否按科学合理、实用舒适、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原则进行把关,批准后方能建设。

(三)规范宾馆饭店经营秩序

要求各宾馆饭店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互惠互赢,以诚信优质服务赢得客源,必须做到明码标价,做到同一质量同一数量的产品收费相对一致,共同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四)加强宾馆、饭店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要求各宾馆饭店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上岗制度,规范统一仪容仪表后才能进行服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填写好食品原料、辅料索证及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坚决杜绝腐烂变质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在宾馆饭店出售,严格做好客用餐具消毒措施,美化好室内室外环境卫生。

(五)建议硬件设施设备陈旧的宾馆饭店进行投资改造建设。

(六)发出整改通知书,规定限期整改

根据制定的整改措施,要求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执法权限向存在问题的宾馆饭店发出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经营业主限期整改。

上一篇: 纪检监察培训个人总结 下一篇: 演出活动策划方案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