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34

中国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篇(1)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2)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3)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4)

论文正文:

中国经济改革浅析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期其经济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担当着中国经济的实证性理论模态探究。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必须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状况概述

自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规划;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同志在河南考察的时候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谓的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中高速状态;经济结构发生全面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并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占据重要地位;

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勇于挑战。总览37年间的经济改革状况的发展,我们国家对何为社会主义和何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制度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这些理论中,我们国家在所有制的结构方面,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方式定义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中,国有经营和股份制双轨并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实现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分配形式有了更好的分配制度。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研究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7个年头,但是我国现在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就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形势而言:

第一,现有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成熟。我国现在社会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资本流通等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相对落后等一些问题,阻碍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适应中国小康社会的发展。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内在的缺陷,即体制内对经济发展的动力需求和现实中动力短缺的问题,导致即使在社会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出现动力不足的状况。当然,极端的情况导致社会的失业率加重、经济的波动范围扩大等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和政府职能不能够履行,更多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在制度的不创新、科学技术水平低下、自主创新能力缺失、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等的问题,这就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以中国梦为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的决议,从改革的方向、动力及其目的等各个原则,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社会的每一项的改革,都是产生非常明显的整体效应。中国市场经济虽然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但是改革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中国改革的速度相对以前来说更加的平稳和温和,经济的总额度为8.3万亿美元,这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与90年代初相比较,中国经济必须更加的注重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不能任性发展。

中国经济论文篇(5)

[摘 要] 2011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1)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 经济外交 以政促经 政经结合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指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当时的邓小平就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经济强大的作用力,于是再三叮咛“韬光养晦”,加强经济建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11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强调了通过经济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政治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这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及我国外交工作的总方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经济外交的涵义 一般认为“经济外交”包括两个实质性的内容:一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二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 经济外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第一,推动更多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合作,利用境外资源,扩大工程承包,拓展国际市场。第二,择优援建与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志性项目。第三,充分发挥多边机制,积极推动高层互访和多边会晤。第四,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第五,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和区域合作,在国际经贸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中国的经济外交(1) 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是学术界开始引进并使用经济外交概念,是对经济外交进行介绍和研究的起步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2011年8月,政府内部一些高级官员频繁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引起了某些部门内部比较激烈的争议。2011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1)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的经济外交(1)风头正劲,而其着力点首先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并且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 首先,经贸领域的携手,大大强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如胡主席的拉美之行,成功获得巴西、阿根廷、智利相继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是对经济外交工作的极大鼓舞。 其次,中国的经济外交(1)实现了政治诉求。经济外交的重要渠道如APEC峰会、东盟与中国10+1会谈等多边场合,是中国政治的平台,可以寻求到更大的区域合作依托。 再次,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能源、原材料进口多元化、分散战略风险。我们要积极推进走出去的外交战略。 由此可见,实行经济外交对中国而言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政治意义是推进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经济意义是推进了地区一体化。 三、未来经济外交的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强的形势下,经济手段愈来愈多地被国家用来实现其政治战略目标。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必须从国际政治经济的大势,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外交上做的大战略和总方针等方面充分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推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新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外交工作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地位重要,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 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 还必须意识到经济外交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对现在的中国政府而言,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美德外交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中国经济论文篇(6)

“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城市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7)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罗纳德科斯研究中国经济十法”,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罗纳德科斯研究中国经济十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罗纳德科斯研究中国经济十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8)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论文篇(9)

根据Eviews5中分别对工业增加值个体gy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先从水平(level)序列开始检验,检验结果LLC=19.24对应的p值近似于1,所以接受原假设,面板数据中的36个个体存在单位根,继续对该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继续检验,检验结果LLC=-17.28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同理,对能源消费量xfit面板数据做LLC检验,得知结果LLC=-22.6对应的p值近似于0,表明序列平稳,记为I(1),继续对两个面板做Fisher-ADF检验,得知结果的p值都近似于0,表明序列都平稳,记为I(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我国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水平值经过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后,均存在单位根,而二者经过上述一阶差分后,其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表现为无单位根,从而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由以上基于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发现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是同阶单整的,存在着协整关系的可能,可以继续做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Pedroni检验、Kao检验、Fisher检验。分别得到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三种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了协整检验,说明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其方程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对原方程进行回归,此时的回归结果是比较精确的。

面板数据模型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混合估计模型,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一种是随机效应模型,在面板数据模型形式选择方法上,经常用F检验决定是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拟合优度,还是AIC值和SC值,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都优于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做F检验,确定是选择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5所示。根据检验结果,因为F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论是推翻原假设。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然后继续用H统计量检验应该建个体固定效应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式。然后用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如表6所示。同理,因为H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是推翻原假设。仍然还是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由此得到1998年~2010年间36个工业行业的影响贡献值,如表7所示。

我国工业36个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大多数行业对能源具有高消费与强依赖的特点,从静态依赖性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gy25)、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gy18)、煤炭采选业(gy1)、化学纤维制造业(gy19)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的特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而言,专用设备制造业(gy29)、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gy25)以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gy31)、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gy32)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的特点。

对于上述能源密集型部门应该优先引进先进技术,更新与改造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这些部门的能源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产品的浪费,减缓社会增长对其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保持或降低其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不变或有所下降。

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这也与我国十二五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一致。对于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和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整,如煤炭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抑制由于这些行业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增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而对于能源效率系数较高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和更新改造投资,尤其是对那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以弱化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对能源的高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论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上: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全面开创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是否明晰、准确,关系到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关系到发展功能能否发挥、集群优势能否互补、牵涉到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应求,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提升六大发展水平的发展定位。

1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发展县产业集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闫楼、红庙板材工业基地、黄河创业园。

2实施四大战略:(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资源和产业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实施开放引资战略,以面向市场为重点,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3)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科技含量。(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

3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县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木制品、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2.4提升六大发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科技创新水平;(3)对外开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产业整体效益水平;(6)可持续发展水平。

谋划重点产业规划

1壮大优势产业:(1)木制品加工业。利用该县泡桐,以该县三环华兰实业集团为龙头,以高档家具、棺木为产品主线,以该县三环工业园区、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园区、闫楼工业园区、南彰工业园区为产品加工基地,在该县遍地开花,迅速带动该县桐木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该县桐木加工传统化生产加工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2)吊装机械。该县县吊装机械生产,应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在该县建立吊装机械生产基地,通过与国内大企业联合提升该县吊装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建成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把吊装机械加工业发展为该县工业的主导产业。(3)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利用该县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把该县的棉花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4)民族乐器业。民族乐器应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工厂及车间,积极提升外部形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2发展其它产业。(1)化工业。应利用肥源化工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合成氨上,锰盐的产品优势,在产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上做文章。(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该县是农业大县,搞好小麦、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链条延长,真正把农产品的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内蛋奶业。该县也是养殖大县,生猪、牛、羊加工,该县有一定优势,利用企业优势,利用养殖加工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猪肉、牛肉、羊肉、加工项目、创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体的工作措施

1应在拓宽发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应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凡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工业经济均可进入,应在巩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激情,支持各种形式创业。坚持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应依托四大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木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吊装机械、民族乐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精力培育发展棉纺、面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各类工业项目落户该县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

2应在块状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木材产业化加工专业村为重点,积极创办其它类型的加工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中国经济论文篇(10)

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国经济“走出去”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民族企业难以适应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经济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相比之下缺乏品牌、核心技术与销售网络,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国外经营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差,应对、预警突发事故的能力有待加强,熟悉国际规则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限,运用东道国法律与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足,对国际市场不熟悉而难以适应国际竞争,对外投资决策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走出去”的经营秩序有待规范,许多企业的海外经营存在短期行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境外无序竞争时有发生,“诸侯经济”诱发的“窝里斗”使企业利益受损,也破坏了国家的国际形象;“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协作不够,决策越位、监管缺位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中介机构服务意识淡薄、行业组织自律、协调功能薄弱;“走出去”的外部风险更难防控,恐怖主义、局部动荡与宗教民族冲突等突发事故不断,一些国家的社会治安状况很难改善,突发事故波及范围很大,对中国企业员工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随时要面对安全考验,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国有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时经常遭到各种歧视,“中国”与“黄祸论”等反华谬论时有抬头。

中国经济“走出去”起步晚于发达国家而挑战较多:对照“引进来”的成就,中国经济“走出去”尚需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尚需完善,中介组织尚需培育,企业人才瓶颈尚需解决,行业协会服务管理能力尚需提高,经营主体实力尚需增强,企业品牌尚需开发,企业经营行为尚需规范;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较大,各国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部分西方国家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破坏中国的正常投资并购;少数西方媒体死抱冷战思维不放,蓄意将中国企业的海外活动政治化,导致中外经济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境外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国际相关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与中国恶性争夺海外资源。对照之下,中国经济“走出去”往往背离世情而异想天开,民间超前而政府滞后,目光短浅而难做长线,贪大求“洋”而激化矛盾,步伐紊乱而缺乏协调,单兵突进而保障不足。“十二五”收关之际,针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面对的上述新问题,中国经济调整“走出去”战略还要做好若干承上启下工作: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不断加强宏观指导,努力完善政府服务,继续强化社会责任。

二、经济下行迫使中国经济调整“走出去”战略

美国次贷危机诱发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国内国际环境逐步恶化,调整“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对外投资存在多头审批管理,对“走出去”的民族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存在无序竞争,相应的金融服务不够完善;中国与其他国家尚未建成有效的双边、多边投资保护机制,导致对外投资风险加大。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下行,IMF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估也从上半年的3.7%下调到3.4%。中国经济“走出去”在新的一年要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悲观情绪;国际金融体系更为脆弱,难以为企业投资提供支持;较之于世界多数国家的社会不稳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至于不少国家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渐生被兼并之忧。

在国内,在稳增长方面,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导致阶段性、结构性剩余,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产品出口市场空间遭到压缩,开拓国际市场以扩大有效需求是一大经济课题;在调结构方面,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产品积压影响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的提高,地区经济结构趋同,房地产等行业生产能力供过于求,不少企业经济素质、经济效益低下,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步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在更多的国际市场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在促环保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增大,区域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加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着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积重难返,中国经济“走出去”是进一步参与国际环保合作的重要渠道与“倒逼”国内环保建设的必要手段。在国外,面对TPP等各类双边谈判,中国既要积极参与又要防范风险。对于中国这类急需扩大国际市场以利用国外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必须勇于并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让国内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放开手脚多元发展:美日欧发达国家经济下行尚未触底反弹,中国要抓住机遇反守为攻,加快海外企业并购;非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有一定实力的民族企业去开展不同规模、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跨国合作,在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同时还要展开公共外交,全面反击污蔑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谬论;“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较快,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等地区冲突有可能为中国进一步打开前国家市场创造机会,西方国家挑起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对中国利大于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复杂的国际经济工作中,涉外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开阔的国际眼光。尤其是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大力培养其战略思维能力,使之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并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对国际经济问题没有战略性思考是很难做好领导工作的,而且是很危险的。历史教训反复证明,不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而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是导致国家衰落与民族危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积重难返,中国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要加强对外经济风险防范指导,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搞临渴掘井。为了加速国内经济复苏,及时调整“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获取海外能源资源,在国际能源资源分配中争取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有利于逐步巩固中国自己的各种跨国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中国主动地在更多的国际市场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经济下行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国内企业有必要更为主动地进军国际市场,组建自己的各种跨国公司以获取更多的能源资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触底反弹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整“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继续保持与拓展北美、西欧与东亚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东欧、独联体国家市场,要着眼于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扩大有效需求,二是从国外获取资源以缓解国内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三是在更多的国际市场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

三、当前中国经济调整“走出去”战略的新思路

中国经济“走出去”可借鉴的国际经验有:建立促进与保障“走出去”的法律体系,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对人员出入境的限制,对资源开发型与科技开发型投资予以特殊扶持,完善信息服务,对“走出去”的领域与地区有所侧重。由于经营环境与国际化诱因不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选择既要遵循跨国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般原则,又不可能照搬发达市场环境下的所有经验。特别是对“走出去”的领域与地区,中国的抉择要有与之针锋相对的逆向思维。面对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中国应以对外投资为主,以对外贸易为辅,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促进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鼓励形式多样的劳务输出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将劳务输出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内经济区域平衡等国家战略有机配合,互为促进;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分散金融风险,外汇存底主要用于购买美欧国债而投资渠道单一且依赖性极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已连续超过GDP的增长,加大海外投资既可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相适应,亦可解决资金与外汇使用渠道的多元化与合理化等问题;制定特别投资鼓励政策以促进海外资源开发类项目,拓宽海外投资领域以建立获取短缺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通过海外投资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工艺与产品研发技术,将国内成熟而饱和的工业成套应用技术转让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谋利。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要充分评估金融创新的复杂影响:信贷市场基础产品创新导致金融体系信用风险承担总量增加,资本市场衍生产品创新导致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向资本市场并传导给更加广泛的投资者,风险承担与转移足以加大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对信用衍生产品与资产证券化等信用风险转移技术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研究要高度重视;尽量克服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定价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导致商业道德与法律纠纷问题,资产证券化、结构性金融与信用衍生产品会导致风险集中、浓缩而加大风险交易的杠杆性,从而使金融危机更易横向“传染”,使国内市场在特定的宏观背景下更脆弱,微观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难免冲突,风险定价技术在宏观上极易导致低收入阶层的沉重利息负担而诱发金融危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要靠内在动力与技术的支持与监管检查与市场约束;积极应对参与全球金融风险配置体系的挑战性:中国金融界“走出去”难免涉足全球金融风险配置体系而变成全球金融风险转移机制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的任何作为都会影响国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中国几家银行受损,中国金融界在全球金融风险配置体系中占优势既有必要又有风险,而充分的人才、技术储备足以确保在国际竞争与风险配置体系中设定恰当的风险战略,提高金融风险的识别、衡量、定价与转移等现代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为了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继续让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政府应在定位上更加明确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的正当性,围绕中国经济“走出去”加强各级政府的政策协调与部门协调,积极推进与中国经济“走出去”相关的人才培养,稳步增强中国保护海外经济利益的综合能力(例如,加强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发言权以争取中国不同产业对国际市场的定价权,推广公共外交以营造对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有利的国际舆论,夯实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建设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军队的海外投送能力,通过发展更广泛的各类“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经济“走出去”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逐步取消对外投资管理审批制,加强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融资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海外权益保护与保险服务,减轻税收,完善国内市场法制环境,为重点跨国公司开通绿色通道,改善民族企业的国际舆论环境,建立为民族企业服务的社会支撑体系。外交部门要切实加强与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与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中国经济“走出去”建立科学的国家风险预警机制;大力加强经济外交,提高商务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摈弃中国外交传统上重政轻商的积习,提高驻外使馆经商处的人员配备与素质,加大外事部门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服务保障力度;与相关法律部门携手加强外交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与研究,用好外交保护法律制度武器,切实维护中国企业员工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领事保护制度,有效保护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海外合法权益。

将公共外交纳入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如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加强与东道国民间机构的沟通,遵守东道国法规,尊重当地人习俗,援助东道国扩大就业、修路建校、参与环保卫生等公益事业,利用媒体改善自身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以增强信息传播的公信力与有效性,利用媒体搞好危机公关,抢占话语权,组织各类公关活动、开展游说活动传播企业理念,培训专业人才调研东道国之政治、军事、文化);建构经济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国际经济合作预警制度建设,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国际经济合作安全责任及其督导检查,健全国际经济合作应急机制。民族企业要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与规范内部投资决策程序,不断加强对海内外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训与自主创新与标准、专利投入的能力,不断加强保护与积累知识产权的力度;要有备而去,有的放矢,做好前期调研,对东道国的投资政策、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适用性与文化差异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扬长补短力争“专而精”,集中力量做好自身优势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进军新领域;要创新方式,多方合作,充分了解国际规则与东道国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以间接投资与非国有资产为主,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控股以尽可能减少阻力,亦可在“亲、诚、惠、容”的外交原则指导下与外国跨国公司携手“走出去”。总之,中国经济要继续“走出去”,民族企业要激发内部建设动力,加快国际化能力升级;政府各部门要完善多样,为民族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相关中介机构要发挥特色优势,为民族企业“走出去”排忧解难。

上一篇: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下一篇: 设计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