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08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

结果:从病情恢复情况看,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从生活质量评分角度看,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临床整体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1-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1],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器脏功能较弱,病情进展迅速,更易出现尿毒症,病死率更高,做好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7~82岁不等,平均年龄70.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9~81岁不等,平均年龄73.0岁。经检查,112例患者血肌酐>707μmol/L,肾小球过滤

1.2一般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该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护理宣教,为改善其肾功能,给予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为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叮嘱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此外,对其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

1.2.2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病程比较长,患者易存在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上不良心理同意导致血糖波动,恶化患者病情。护理应该用安慰性与鼓励性的语言同老年患者交流,消除其抵触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判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病情恢复角度看,若患者空腹血糖处于4.4~6.1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若患者≤18mmol/L,Cr≤500μmol/L[3],说明其肾功能改善良好,从生活质量看,利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方面内容,生活质量越好者,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与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相关的数据,借助SPSS11.5(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高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2.2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机体器官老化,易出现低血糖、低血压、感染等并症[4],有必要做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在临床综合护理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保持患者膳食的合理性,控制其对糖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禁烟酒,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定时调整各类降糖药物的剂量。此外,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讲解防止低血糖与血糖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本文研究了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实验组的病情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荣,金丽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9,03(23):235-23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在宫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环境,所以在出生时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先天畸形、喂养困难等,故属于高危新生儿[1]。因此,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以来共收治糖尿病母亲的婴儿3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3例,男21例,女12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8例,大于胎龄儿28例,适于胎龄儿5例,体重最大4.9Kg,平均体重3.3Kg,孕周最小34周。出生后30min-2d收入我科。

2 病情观察和护理

2.1 一般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属高危新生儿,无论其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入院后立即入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空腹血糖,监测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并检查有无先天崎形。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1 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于生后1-12小时内发生。目前多主张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mmo1/L,诊断低血糖症[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嗜睡、震颤、呼吸暂停、气促或惊厥等。然而,部分新生儿血糖即使很低,也可以毫无症状。因此,我科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入院即开始监测血糖,本组患儿中有5例血糖低于以上标准,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干予,给予静脉输液泵输注葡萄糖,根据监测血糖的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2.2 巨大儿 巨大儿虽然体重大于其他婴儿,但机体抵抗力低下,且由于皮下脂肪多,出汗多,穿刺困难,如治疗护理不当,可致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本组患儿中10例巨大儿,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糖的变化,全面检查有无产伤及发育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2.2.3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在生后6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一般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患儿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次数和节律,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生,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床边摄片确诊,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2.2.4 低血钙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低血钙发生率可达50%~60%[1],于生后24-72小时最严重。病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惊跳和抽搐等低钙表现,遵医嘱及时补钙。静脉注射钙剂时,如心率低于80次/min应停止注射,同时避免药液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本组患儿中有2例发生无症状性低血钙。

2.2.5 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生后48-72小时内,与非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比较,糖尿病母亲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儿入室后,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对出现黄疸的病人及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观察有无拒奶、嗜睡、哭声改变、惊厥、角弓反张等核黄疸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治疗。本组病例中2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无核黄疸发生。

2.2.6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多血貌、嗜睡、呼吸窘迫、紫绀及肌张力低下。所以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出生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作红细胞压积测定以积极防治该病。本组患儿中1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得到有效治疗。

2.2.7 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主要发生在旱产儿中。表现为觅食反射弱,不能协调有效的吸吮和吞咽,食奶后有吐奶,溢奶现象,有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本组有1例喂养困难,对喂养困难的患儿我科采用鼻饲喂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患儿建立协调有效的吸吮,在我们的精心喂养下本组患儿均安全渡过喂养困难关。

3 小结

在胎儿时期,葡萄糖是由母亲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的,而胰岛素则是由胎儿独立分泌,母亲患糖尿病时,由于胎儿血糖升高刺激了胎儿肠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结扎,终止了葡萄糖的供给,新生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而致低血糖[2]。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亲孕期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故除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外,还要作好患儿母亲孕期糖尿病的宣教,并在患儿出院前指导此类患儿家长要定期来院检查生化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出现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根据崎形的类型进行专科诊治。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3)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同时糖尿病病程较长,通过调查显示,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和缺少监督,致使患者在院外对医嘱的执行效果较差,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成为目前糖尿病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I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对每例患者进行体检,确定每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排除孕妇、乳母及伴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8岁,病程2~16年。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5岁,病程3~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类型、健康情况以及家庭详细地址等信息,与患者保持随时联系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2)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识。(3)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用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4)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首先根据患者理想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制定患者每天所需总热量,保证饮食平衡,另外应合理安排食物的组成和分配。对酗酒和吸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戒掉不良嗜好。(5)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强度。(6)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7)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并掌握血糖的检测方法、血糖的正常值,并按要求对患者每次检测的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值进行记录。(8)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9)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的变化、遵医行为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测定:采用统一型号的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检测,包括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戒烟酒、血糖监测等;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低血糖、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等。

2.结果

2.1血糖变化情况 干预组的血糖范围较对照组显著趋于正常。

2.2患者遵医行为 干预组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戒烟酒以及血糖监测等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2.3糖尿病并发症 干预组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低血糖、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下肢血管病变、眼底改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医嘱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糖尿病知识缺乏的患者,认为血糖一旦降至正常范围就不再遵医嘱进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过早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2],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后血糖值较对照组明显趋于正常,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血糖监测、戒烟酒等显著提高,说明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4)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护理干预是降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37至42周有48例,孕周未到37周有10例;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有13例;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5.88mmol/L,或者耐糖量>11.1mmol/L。

1.2护理方法

1.2.1妊娠期

(1)产前检查与指导。定期给患者进行产前检查,看患者有无妊高症、羊水过多等现象,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调整,通过B超掌握胎儿发育情况。患者每月体重增长应在1.5kg以下,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症,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同时指导患者听些轻缓音乐,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3)饮食护理。若患者妊娠前体重60kg,每日进食量不超过250g。依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安排饮食,以低含糖量食物为主。(4)合理使用胰岛素。当患者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可改为药物治疗。依据患者血糖状况,选择适宜的注射位置,并控制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和预防。

1.2.2分娩期

(1)患者在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加强,糖原消耗量大,进食量较少,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等症状。因此,在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每隔1至2h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注射适量胰岛素,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产生[3]。(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原利用缺乏。使产程延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所以,保证产程顺利进行。(3)若患者血糖过高,将增加耗氧量,出现缺氧性症状,引发胎儿窒息。这时护理人员应对胎儿心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查看羊水状况,及时防治缺氧症状,同时查看患者有无并发低血糖症状。

1.2.3产褥期

(1)产后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产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激素会急剧下降,容易在体液流失、产后出血影响下,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应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2)产后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弱,同时在阴道分娩操作、留置尿管等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现象。所以尿流留置时间不宜大于12h,并指导患者注重个人卫生。对切口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并保持阴道清洁、干燥。(3)对新生儿血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低血糖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新生儿由于低血糖而引发的脑损害现象。

2.结果

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38例选择自然分娩,20例选择剖宫产 ,其中妊高症1例,早产1例,无低血糖症状发生,产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给予适量10%葡萄糖,血糖得到恢复。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糖代谢现象,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史、肥胖症史、巨大儿史、流产史等,容易并发低血糖、早产、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给予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将妊娠期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并给予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内心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改善妊娠结局。其次,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和自我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存在异常现象,并及时给予有效的诊疗措施。通过对孕妇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分娩护理措施,同时在产后对母婴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母婴安全。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妊娠结局均良好。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88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在家庭或社区用药治疗。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1]。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年5月~2013年4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80例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1.34±12.65)岁;体重52~80 kg, 平均体重(62.54±11.72)kg;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84±1.65)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2例、高中25例、初中30例、小学11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已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视力、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嘱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 适度运动,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定期检查血糖,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1. 2. 2 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 具体包括:①在辨证施食、食量有度等中医糖尿病饮食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 根据体质量指数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 每公斤体重摄取的总热量控制在15~50 kcal/d, 注意平衡膳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水果种类齐全。糖尿病患者多为湿热性体质, 饮食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 忌食辛辣、煎炸、烤炙之品以免助热伤阴。指导患者食用天花粉粥、桑白皮粥、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 分别将天花粉、桑白皮、玉米须等中药材适量与粳米同煮, 去药材后食粥。热证较甚者多进食苦味饮食, 如苦瓜、苦菜、凉茶、绿豆汤等[2]。②指导患者进行敲打经穴、足浴等保健治疗, 敲打经穴常用穴位包括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劳宫穴等, 2次/d;药物足浴可选择红花、艾叶适量, 以沸水冲泡, 到水温降低至40°后浴足, 注意预防烫伤, 每晚临睡前泡足20 min。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使用糖尿病药物后及时进食, 在活动时随身携带糖块, 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防止病情转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3]。③定期随访, 血糖控制良好, 无并发症者1次/月。如有血糖剧烈波动、出现并发症者积极给予治疗, 并增加随访次数, 改为1次/周,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④指导患者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以疏解情志抑郁, 告知患者七情过极对糖尿病的不利影响, 使患者认识到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控制、调节情绪, 以调畅脏腑气机、安神静智[4]。

1. 3 评价指标 患者空腹血糖下降至7.0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下降至11.0 mmol/L以下者认为血糖控制达标。随访期间如发现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记为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糖尿病归纳于“消渴病”之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二者互为因果, 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临床治疗时应以滋阴益气为原则。

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和脏腑理论为指导, 通过饮食养生、情志调节、健康保健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饮食养生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 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食, 从而纠正和调节糖尿病患者机体寒热失衡、气机失调的状态, 并通过饮食固护脾胃之气, 达到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情志调节帮助患者纠正七情过极,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调节阴阳、恢复人体生命的节律。健康保健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 纠正患者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通过敲打穴位、推拿、等方法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射, 激活感应器官功能恢复, 调节内分泌。通过药物足浴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做到既病防变[5]。

本研究中经中医护理干预者血糖达标率高达97.50%,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82.5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仅为5.0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0.0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2.50%。

综上所述,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月萍.糖尿病患者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4):265-266.

[2] 陈育红, 徐名一.浅谈中医饮食养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86-87.

[3] 陈国远, 向科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思路与实践.医学信息, 2011, 24(7):4322-4323.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轻者使患者出现各种胃肠道症状,重者直接导致患者发生昏迷[1]。本文为了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急诊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特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1-79岁,平均(49.5±8.4)岁,在30例对照组中,有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2-80岁,平均(49.6±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根据韩海涛[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参与此研究的患者条件需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法诊断标准且经医师确诊的患者;(2)于我院急诊科就诊,除该疾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意识清醒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发生意识障碍者,由其家属代表自愿参与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4)本人或家属能正确流畅的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该疾病的各项问题:(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护理方法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病情观察、环境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急诊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3.1入科护理

根据杨萍[3]等有关于此的研究,患者进入急诊科以后,迅速为患者监测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迅速开放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保证体液的供应以及行静脉滴注治疗,遵医嘱立即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3.2饮食护理

每日按时为患者测量血糖并严格记录,以协助主治医师根据血糖变化确定胰岛素注射剂量,住院期间嘱患者日常饮食规律,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严格限制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对于意识不清楚或陷入昏迷的患者,须为其插胃管,应用鼻饲技术保证营养物质的供应。

1.3.3环境护理

每日上下午按时空气净化半小时,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每天严格为患者做晨晚间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患者因为自身血糖含量过高,极易发生口腔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且感染后不易治愈[4]。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需为其按时翻身并每日仔细进行床单位的打扫,以防患者出现压疮或感染。

1.3.4心理护理

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本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原理,消除患者及其因为对疾病的陌生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日常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及时给以疏导,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多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后良好的病友,使其相互多沟通交流,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5]。

1.3.5用药护理

遵医嘱为患者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因患者血糖含量高,出现伤口不易愈合,所以行穿刺操作的护士需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行穿刺操作前仔细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尽量选择粗长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每日按时核对并发放口服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恶心呕吐等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pH值>7.3,AG<12mmol/L,β-HB<0.6mmol/L;

(2)有效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有显著减轻,上述检验室检查指标有明显好转但未达正常;

(3)无效: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完全无改变,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护理满意度的评判方法:将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下发至患者手中,嘱其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经过治疗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达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其诱发因素主要有(1)急性感染,感染类型可以是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2)治疗不当,在糖尿病治疗期间,未严格遵医嘱进行长期服药治疗,停用降糖药导致;(3)饮食结构改变或胃肠道疾病,因糖尿病患者禁忌食用甜食、酗酒等,如不遵守,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外伤、心梗等各种急性应激性的刺激使机体血糖含量升高引起。实验室检查该疾病主要通过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两种方法,尿液检查主要是检测尿液中的糖和酮体的含量,血液检查主要是检查血液中的糖、酮体、电解质、血脂等物质的含量。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氯血症等不良并发症,对机体的危害严重。该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在临床上未广泛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该病的致死率高达70%,目前虽有降低,但仍不容忽视。笔者为了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急诊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特通过急诊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60例急诊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观察组为采用整体护理的患者,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过4周的治疗护理发现,观察组达96.67%的疗效,80.0%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的疗效达80.0%,护理满意度达80.0%。结合乔春苹[6]有关于此的研究,可得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急诊整体护理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林霞,梁雪芳,王颖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93-94.

[2]韩海涛.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693-693.

[3]杨萍,石鑫,郭蓉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J].现代养生B,2014,(7):127-127.

[4]马静.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14-11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55-02

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1]。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例,分析其中医护理效果。临床资料,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共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8~75岁,平均(32.5±0.7)岁。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1~76岁,平均(32.4±0.8)岁,所有病患都符合牛津临床内分泌手册的标准,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多尿、呕吐、乏力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①燥热伤肺证:在环境护理方面,要保持患者所住环境安静,由于患者皮肤干燥,会引发瘙痒,容易抓绕,所以需要增加病房的湿度,或者给予患者涂抹润肤油,情绪护理方面,患者咽干,不愿意与人交流,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患沟通,树立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饮食护理方面,需要长期使用温良的无糖中药进行泡水代替茶饮,减轻患者的舌燥,选择夏枯草、荷梗、等食材制成粥进行食用;按摩护理,按摩太阳、风府、风池等可以促进睡眠;②胃燥津伤症,在环境方面,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因此每天开窗进行通风,提高房间的湿度以及降低病房的温度,情绪方面,病患因为体重减轻,而出现焦虑与恐惧的心理,饮食不规律,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理解病患的痛楚,采用和善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嘱咐病患控制饮食,只有控制好饮食并且配合治疗,病情会慢慢恢复的,饮食方面,在患者出现大便便秘时,需要食用少量的糖,多食用蔬菜、纤维等同时可以进行番泻叶进行泡水服用,主要以清热养阴,适当食用苦瓜,生地黄,以及葛根等,可以促进消化,但要禁食羊肉、狗肉[3]。③肾阴亏虚证:在环境护理方面,患者因为头晕、乏力等原因而出现嗜睡状况。因此需要保持病房安静,防止出现噪音,在护理工作中动作一定轻柔,防止打扰患者;室内温度保持在25 ℃以上,避免让患者着凉,并保持室内的光线柔和。④情绪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鸣耳聋、以及视力下降,不想多与人交流;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嘱咐其按时适量运动;在护理工作中要适当增加音量,而且需要不断鼓励患者。⑤饮食护理:饮食应以温元补阳为主、除湿散寒为主, 可酌情服当归、枸杞等熬制成汤剂给患者服下。对于口渴的患者,可将生姜、等泡水替代茶服用。⑥按摩护理:部分处于一直昏睡的患者,可在其三阴交与中脘进行艾灸;对于可以独自下床活动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参加少量的体育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血糖值、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率(%)、(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为(13.98±2.71)mmol/L,酮体转阴时间(42.11±21.31)h,住院时间为(6.81±2.11)d,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为(18.56±3.81)mmol/L,酮体转阴时间(48.81±29.61)h,住院时间为(9.62±3.42)d,实验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病因为包括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控、应激状态、精神因素等;病理生理,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携带氧系统失常,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5-8]。其主要表现为,本身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新出现多尿、烦渴、多饮、乏力,原来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诉症状进一步加重[9-11]。该病治疗方法主要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仅需给予足量正规胰岛素;必要时可予以静脉补液,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应用胰岛素,见尿补钾,及时处理诱发因素;迅速补充胰岛素是治疗的关键。通过输注生理盐水,低钠、低氯血症一般可获纠正;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12-16]。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如何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值,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酮体消失的时间,从两组患者护理结果中得知,实验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星波.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7):944-945.

[2]王珊,吴华妹,黄珍影.综合护理在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运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85-186.

[3]周淑芝.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15-116.

[4]张秀萍.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整体护理方法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54-155.

[5]郭伟.急救护理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6-8.

[6]成平, 撬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例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2):39-40.

[7]徐秀艳, 张 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4):503-505.

[8]张彦.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2(1):75-75.

[9]杨孝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 医学信息, 2015, 21(43):277-277.

[10]岑岚.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 医学信息, 2014(14):352-352.

[11]刘海鹏, 张金苹. 伴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的1型糖尿病的治疗――多饮、多尿、消瘦伴反复酮症4个月的病案讨论[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 39(10):75-76.

[12]王玉丽,周泽敬.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2):287-288.

[13]刘新文,郎维敏,陈志坚,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5(8):103-10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8)

老年性糖尿病是特指年龄在>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这个年龄层的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由于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功能上多有减退,导致在降糖治疗中常发生低血糖事件,严重者因损伤到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1]。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了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能否起到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74例。纳入研究者平均年龄67.52±4.19岁,其中男50例,女24例,平均病程6.37±4.95年,平均血糖水平(非低血糖症发作时)8.41±0.72mmol/L。伴随慢性支气管炎15例,高血压病41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9例。

观察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仍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护理干预,每名患者观察时间2周,统计期间内低血糖反应发生时的血糖水平、发作次数、反应时的症状、用药情况和诱因,并对两组间的数据统计比较,在确认护理干预效果的同时出具护理干预推荐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74例患者再发作次数54次,A组36次,B组18次,发病时用药单用优降糖26例、单用二甲双胍12例、优降糖合并二甲双胍7例、注射胰岛素5例、其他4例,诱因可寻到44例,A组34例,B组10例。再发作总数和发作时血糖水平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低血糖指的是空腹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军夕.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113—11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DKA约占急性并发症的80%,多数情况病情危急,患者需入住监护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对症护理。DKA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病主要与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手术、创伤等有关。临床特点是糖尿病症状突然加重、恶心、呕吐、脱水或休克,出现神志异常,严重者可导致昏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人的痛苦,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卫生大问题。

1临床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其中,酮症酸中毒者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18~38岁,平均26岁。其中Ⅰ型糖尿病40例,Ⅱ型糖尿病18例。

2 病情观察及护理

2.1发热的护理

本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40℃,需按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首选温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降温后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汗湿的被褥衣裤。

2.2饮食护理

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指导饮食,如果早期症状轻,脱水不严重,神志清楚病人,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插胃管,以保证饮食量的摄入,并注意进食时间与胰岛素注射时间配合,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果进食量少时,应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对呕吐物和排泄物应及时清除,避免恶性刺激,影响进食。

2.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

酮症酸中毒时,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紊乱,致使心肌收缩力减低,搏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脱水和血容量不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休克。当pH

2.4酸中毒时循环功能失常

发生酸中毒时,患者循环功能失常,加之由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致严重失水,致使周围循环衰竭和肾灌注量降低。肾滤过量减少可引起少尿或尿闭从而加重肾损害。同时由于体内大量失水,钾、钠、氯也会随之流失,引起电解质紊乱,应定时监测离子变化,特别是血钾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低钾血症的表现[2]。

2.5记录出入液量

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输入。静脉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要求在最初2h内输入液体达1000~2000ml,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等情况决定输液量和速度。意识清醒者鼓励其多饮水,促进酮体排出。昏迷者可留置导尿管和胃管,详细掌握出入液量。

2.6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2.6.1调整患者的心态。

2.6.2严格做好饮食管理。

2.6.3嘱患者必须坚持及定期复诊,不可擅自停药、减量、减药、改用其他药物及乱用药。

2.6.4预防各种感染及外伤。

2.6.5教会患者自测及注射胰岛素。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58例患者血糖均降至6.20~9.57mmol/L,k+、Na+、Cl-、CO2CP恢复正常,尿酮消失,46例尿糖转阴,全部痊愈出院。详见表1。

4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应受到高度重视。文中我们对58例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提高了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和治疗的顺从性,从而降低各种急慢性并发

组患者经以上方案护理后明显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血糖水平也能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自我预防和保健意识增强,能正确处理自我检测到病情变化,对预防并发症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可知,正确良好的护理,特别是饮食护理和教育,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但有促进治疗效果的作用,同时,在预防复发和抑制病情恶化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属于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性强[4],难度大。因此护士要全面撑握病情的细微变化,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准确记录出入量[5]。

参考文献

[1]陆云霞.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5):628-629.

[2]万萍,李宏洋.谈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6):26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0)

结果:两组分别接受相关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在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治疗时,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症 循证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44-02

糖尿病属于一组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患者体内血糖代谢发生紊乱且异常增高的代谢性疾病,该种疾病常常分成I型、Ⅱ型两种糖尿病。该种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若是不进行及时治疗,控制体内血糖浓度,很容易对心、肾脏等相关器官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造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我院通过选取59例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59例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跨度在47岁-6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历史为3.7-17.2年,平均病程历史为8.2年;在59例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发症:足部感染(13例)、视网膜病变(9例)、肾病(12例)、皮肤病(5例)、酮症酸中毒(5例)以及其他疾病15例。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历史以及合并症上并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和临床表现症状,给予饮食、心理以及用药护理等多方面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给予其能理解的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提高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告诉患者饮食控制和坚持服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力性。

1.2.2 循证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工作:①责任护士应借鉴相关成功护理资料,根据查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水平以及合并症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实施的护理工作存在以前的护理盲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采取个体化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相关疾病知识讲座,详细的讲解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危害,讲解预防糖尿病和防治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告知患者控制饮食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教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浓度;③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这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很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制定有针对的护理措施,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④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教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和运动,让患者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食用果蔬类食物,禁止使用蛋黄、动物肝脏等高胆固醇以及高热量食物,这样能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结合降糖药物能有效的保证患者体内的血糖维持正常水准,以免患者体内血糖升高,对体内的肝、肾、心等器官造成过大的负荷,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制定糖尿病以及合并症的调查问卷,在实施护理前后分别调查一次,将调查结果分为熟悉和不熟两种层次;将护理有效分为两种,护理有效:患者体内血糖浓度得到良好控制,合并症明显好转或消失;无效:血糖浓度未得到控制,合并症并未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两组分别接受相关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不可治愈疾病,其主要并发症有:足部感染、眼病、脑病、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类型疾病,且正是上述并发症导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亡,并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给家庭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1,2]。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循证护理是目前针对性较强,护理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模式,它能很好的提升患者对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认知程度,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教导患者自主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1]。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综合优势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上一篇: 本科体育毕业论文 下一篇: 计算机应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