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7 16:31:20

监察管理论文

监察管理论文篇(1)

水政监察队伍接触到各行各业,因此水政监察队伍要提高综合知识水平,以适应工作需要。还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向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建立整个水利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网络,接受对水利行业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强化素质就是在完善“八化”(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基础上,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水政监察队伍制约机制

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多做宣传,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达到人员经费全额拨付,配备必要地办公、执法设备,按照《水政监察工作章程》的要求建立起综合执法的水政监察队伍。这是建设高素质水政监察队伍的基础。

要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就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要把执法管理目标明确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工效挂钩,把执法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定格和奖励的主要依据。约束机制就是要依据《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制定工作守则,规范和约束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水政监察队伍要依法履行职责,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管理。要强化制度建设,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还要完善评议考核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按照“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秉公”的要求,不断加强水政监察人员的训练,严格执行水政监察人员的考核培训上岗制度,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实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谐执法。

三、加强水政监察队伍思想、组织建设

抓好思想建设,就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训练,明确执法规范,严格法律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大局观念,明确组织规范,使执法技能适应执法需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行业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文明执法意识。

抓好组织建设,就是要完善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指导系统,达到组织设置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尽其职。

四、严格落实水政执法责任制

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上,应重点加强责任制的落实,把对水资源、河道、水工程等水事的检查、监督明确到人,实行个人包片、包线路、包目标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以推动执法工作有效运行。具体地说应采取如下措施:

1、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宣传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水法律意识,水行政执法中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当事人了解法律精神,使他们遵守水法律法规变成自觉行动。处罚的目地是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要善于利用行政处罚的手段,力求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2、项目审批与行政执法相结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取水许可、河道占用、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等,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否则一经发现一律作为违反水法规予以立案查处,以促进项目审批规范化,保障水行政执法的有序进行。

3、个人分工与集体办理相结合,针对水政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水法规的行为难以查处的情况,水政监察队伍应及时调集人员,集中力量迅速予以查处,取得重点突破。

4、定期检查与突击性活动相结合,对本辖区内的水事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手续、方案进行定期检查、回访,对已经变更的行为、项目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对接到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采取突击性的办法迅速予以立案、查处,坚持查、管并重,重在执法。

五、加强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监察管理论文篇(2)

一、当前企业体制改革中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较软弱

在少数企业中,监督机制残缺不全,监督部门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避实就虚,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其原因,一是这些企业的党政领导对监督工作不重视,“一手硬,一手软”,使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孤立无援,硬不起来。二是有的领导干部自恃权力大,责任大,贡献大,是“特殊公民”,不要监督;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逆耳、刺耳之言,“闻过则怒,讳疾忌医”,拒绝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就心术不正,行为不端,视监督为“芒刺在背”,必欲去之而后快,想方设法排斥监督。三是纪检监察机构弱化,人员缺编,素质不高,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则身兼数职,精力不济。四是有的纪检监察人员心存杂念,患得患失。监督领导怕受到打击报复,监督其他人员怕得罪人,失“人缘”、丢选票,因而对违规违纪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不能履行监督职能。五是政策观念上的模糊,一些似明非明的提法和“政策撞车”现象,使人产生困惑。如业务接待,我国已跨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建立良好的对外业务关系和社区关系是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业务接待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接待的“度”上不太好掌握。况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西双版纳属旅游热点地区,接待量和接待费用自然要比其它地区多。又如通讯费用,市场千变万化,商机稍纵即逝,企业领导和业务负责人使用现代通讯工具是掌握市场信息,捕捉商机开展经营业务的必要手段。通讯费用的报销标准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党政机关的标准来套,但也不能漫无节制地实报实销。究竟报销多少合适,是个费斟酌的问题。政策观念不明确,监督的信心自然不足。

2、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封建特权思想,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潮成为一种“时髦观念”侵入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头脑,产生消极腐败现象。并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腐败现象未得到有效地遏制而逐步蔓延开,成为一种“社会毒瘤”。其主要表现是:1、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2、公款吃喝玩乐,奢侈浪费,腐化堕落。尤其是有些亏损企业困难重重,职工工资都没有保障,企业领导依然手机随身,小车出入,吃喝玩乐;3、,失职渎职;4、损公肥私,“富了方丈穷了庙”;5、任人唯亲,培植个人势力和关系网;6、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涨价,搞行业不正之风;7、欺上瞒下,虚报浮夸,骗取成绩和荣誉;8、滥用权力,盲目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等等。上述腐败行为使国家和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破坏经济建设,损害干群关系,分化瓦解企业的凝聚力,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引发和加重社会犯罪。腐败已成为一种逐步蔓延的社会公害,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强化监督机制,是遏制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

二、在国企改革中如何强化纪检监察的地位,发挥监督保障职能

在国企改革中要强化纪检监察的地位,发挥监督保障职能,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解决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政治思想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针对我州企业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一是抓好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明确前进的方向,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进行党风党纪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自觉抵制的不良风气;三是抓好艰苦奋斗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兴业”的观念,反对享乐主义,抵制铺张浪费、奢侈腐败之风;四是抓好法纪教育,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自律自控能力,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五是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对监督工作的正确认识。监督工作既是抑制腐败,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必要手段,又是发现腐败苗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犯错误的干部越走越远,坠入犯罪深渊的预防性措施,因而它是关心爱护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认识统一后,纪检监察工作才会得到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支持,从事纪检监察的同志也才能理直气壮地大胆工作。版权所有

2、健全法规制度,促进廉政建设法制化

离开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廉政监督将无以为据,处于“因人而治”的无序状态,难以保证廉政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稳定性,因而法规制度建设是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制度化建设中,着重应抓好以下几项:(1)党的民主集中制。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通过集体讨论决定,才能有效地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因个人专权,权力失去控制而必然导致的腐败行为。

(2)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内民主监督,洗去身上的“尘埃”,轻装前进。如果领导干部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将造就民主的氛围,大家都敢于在会议上或当面发表不同意见,并进行争论(而不是唯唯喏喏,随大流,或心存意见埋在肚里形成积怨),一是对领导的正确抉择会有很大帮助,二是有助于领导同志及早发觉自己有什么事做得不对,或自己身上存在什么缺点毛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早作改进和纠正,避免犯错误。而表面上的随声附和,一团和气,一派升平景象,往往危机就潜伏于其中。

(3)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制度。民心是杆称,也是一面镜子。坚持民主测评制度,将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使得有腐败意识和行为的干部有所顾忌,及早收手。

(4)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依照《企业法》和《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赋予的权力,对企业重大事务和决策进行审议,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体现。企业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应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多发挥作用。版权所有

监察管理论文篇(3)

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预防体系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质量安全保证制度、资金管理拨付制度、勤政廉政制度和有关责任追究惩处制度等,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使大家在工作中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据可依,以杜绝和减少工作中决策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遏制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领导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

一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3、加强廉政教育,推进防腐建设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纪委《建立健全惩沼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做好任务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一手抓生产建设、一手抓廉政建设,完善公司行政管理、财务和项目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并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设置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广告牌、灯箱;在社区、街道,有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板报、宣传栏以及充满情趣的景观;在机关单位。办公桌上的廉政提示牌、办公室的台历、纸杯,也打上廉政文化的印迹。以看警示片、宣传和设置“廉政文化墙”等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廉政文化体系。

(二)全程监督,确保质量

加强工程建设的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是监督,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因此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国企工程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既要优质高效建好工程,又要保持廉洁,实现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双满意”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面管理,切实发挥纪检监察职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1、项目前期及时立项,加强招投标监管力度

监察管理论文篇(4)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其管理职能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自身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纪检监察工作的自身建设能不能搞好直接关系到项目本身,与此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总体形象。因此,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提前防治,发现早治,标本兼治,只有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位,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1加强思想教育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思想教育是加强认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享乐主义日趋严重等现象,这些社会杂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做出诱导性示范。所以,加强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问题势在必行。

1.1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基础

重点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定期的利用学习小组和支部学习的机会进行政治理论的灌输,在不断的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中增加反腐倡廉方面的意识,加强廉洁自律观念的不断深入,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进行法律法规观念的增强,最终在每位纪检监察人员内心都形成一道最基本的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另外,思想教育建设不仅要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在领导层深入,很多领导缺乏对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最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括: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具体的操作方法、范围、要求以及最终目的等最基本的认知,因此领导层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2加强警示的教育必不可少

企业应定期组织工程项目中的纪检监督人员对典型的腐败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在讨论中有深刻地认识,人人都要从案例中总结教训。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着重的进行专题性质的警示教育,并且对反腐倡廉所取得的讨论成果进行定期的展出,对于重要的讨论成果要予以表彰,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起立起正面的指导方向。

1.3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纪检监察廉政建设方面的书籍以及报刊杂志等读物的发放也是增强纪检监察人员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不定期的举行关于纪检监察廉政文化的讲座,让纪检监察人员在文化层面上有效的增强自身廉洁意识。在此期间,要着重注意纪检监督工作中的正面积极引导。要加强媒体方面的引导,要努力增强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廉洁文化充斥在纪检监督人员工作的环境以及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让纪检监察廉洁文化在家庭层面、社区层面、项目层面、工程层面、企业层面进行积极的开展和渗透。

2完善纪检监察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尺。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是对纪检监察人员的行为约束,同时也是其他部门进行廉洁制度建设的重要参考。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制度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监察制度。要做到纪检监察制度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人遵守。首先要确保能够定期的举行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讨论会议的召开。要坚持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要明确会议的主题、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积极的吸取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教训、明确每次会议的讨论重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达到能够加强主动监督的目的。要学会用制度去管理人员、用制度去管理工作、用制度管理权利,明确在制度面前人人都平等、人人都遵守。

3强调队伍自身的建设是执行力的根本

监察管理论文篇(5)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我院规定了案件管理工作的八项职责,即统一负责案件受理、流转;统一负责办案流程监控;统一负责扣押、冻结款物的监督;统一负责以本院名义制发的案件文书的监管;统一负责组织办案质量评查;统一负责业务统计、分析;负责案件管理工作宏观指导;负责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总之,就是通过案件管理中心的统一受理、统一流转、统一备案、统一监控等一整套环节,使得案件管理中心对案件的“过滤器“和”监控器“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改变了过去办案”多头进、多头出“的弊病。[2]以上这些职责定位概括来讲就是“管理、监督、服务、参谋”八个字。就监督方式而言,笔者同意学者观点,应当赋予案件管理部门发放规范执法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及督促纠正错误意见书等方式,使案件管理真正体现内部监督的属性。[3]

二、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全国各级检察院对案件管理工作已历经几年的实践探索。其之所以能作为一项制度或机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实行,必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后盾。笔者在本文中以不同的角度对案件集中管理理论依据作一深入剖析。

(一)宪法学基础——权力监督制约理论

宪法学中有一条重要的理论就是权力监督制约理论,其重要内涵是任何公权力都要受到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监督制约理论即权利制衡,是将国家权力分割成数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并使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制约,最终达成权力的平衡,以达到从权力内部控制权力的目的。[4]罗素在《权力论》中也写到:“节制权力这一问题是很早就存在的了”。监督制约包括外部监督制约和内部监督制约两种方式。“内部监督制约在实践中相比较于外部监督制约也具有其固有的优势,由于其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之间、形成制约的各方之间,在执行、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统一性、工作职能相近,技术手段相互熟悉,监督制约内容更为详尽细致,使内部监督制约能够更深入持久、实施准确,也较为节约成本”。[5]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经指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加强对其它司法机关监督的同时,更要有比监督别人更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案件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将办案过程监控与案件质量监督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办案各个节点实施监督管理,使案件管理工作由松散变为集中、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与事后评价相结合,前移了预防关口。这种纵横并行、注重整体管理模式,实现的是对办案情况的全面了解与监督,使内部监督更加及时;实现的是过程控制和结果监督的并重;实现的是通过程序合法确保结果的公正。总之,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管理案件就旨在通过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来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案件的质量,从而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二)管理学基础——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

近年来管理学运用越来越广,引申到各个领域。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分类,也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基本分类。[6]就检察机关横向管理而言,控告申诉、侦查、批捕、、监所等部门之间存在着配合、监督,纪检监察也具有执法监督之职,但没有统一的监督部门统一行使标准化、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职责。就工作分工而言,由于各位分管检察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致使检察长不能够及时统筹管理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其原因就是没有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进行常态性、统筹性、全面性的检察业务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明确指出:“这种相对分散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对办案的全过程、各个办案环节的监督出现空档和脱节,形成监督的盲区,检察权滥用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而检察管理科学化,是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案件管理是检察管理的核心,也是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一体化管理机制的主要要素就是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设立案件管理部门主要就是利用横向管理来整合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办公室数据统计部门、技术部门以及计财部门的职责,注入一定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管理因素,统筹使用各种资源,集中各种优势力量,增强检察工作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总之就是通过对案件流程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三)经济学基础——通过程序控制实现诉讼经济

“诉讼经济理念是指在检察执法过程中,应以尽量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耗费来完成诉讼的任务,并实现公正这一价值。诉讼经济是现代司法尤其是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准则”。[7]诉讼经济包括效率或效益,原本是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注重法律的效率或效益,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最少的法律资源的耗费,获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8]案件集中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同一标准实行过程控制、动态管理、绩效考核,避免了各个业务部门的重复劳动,解决了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总之就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诉讼效益最大化。

(四)信息化基础——利用研发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刑事执法规范化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已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刑事诉讼领域也不例外。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实行先进信息技术来管理事务的一种管理方式。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刑事执法行为又是司法活动中最为主要的、公众最为关注、涉及社会安定的活动。[9]所谓规范刑事执法,指运用一定的规则来指导刑事执法行为,使刑事执法行为不偏离法治的轨道,它主要包括执法理念规范和执法程序规范。案件集中管理就是针对案件的受理、初查、立案、结案、传唤、讯问、取证、扣押、冻结、阅卷、提审、复核、文书制作、送达等程序运用统一的规则予以约束,做到执法程序规范。笔者期待最高人民检察院早日研究开发出在全国统一实施的案件管理软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处理大量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达到对所有业务的过程控制,全面再现所有业务工作的进展流程,以实现办案的全方位网上运行,促进案件集中管理在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由于案件集中管理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案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践证明,完成大量的案件数据统计工作需要有计算机管理软件来完成;完成大量的案件数据分析,既包括现有统计部门的单纯数据型分析,也包括检察业务工作的适时预警、常态研判和决策建议。总之,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全程监管,能够有效统筹管理办案活动,有效杜绝超期羁押等现象,切实解决和避免执法随意、程序违法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三、案件集中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由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案件管理部门与检察委员会的关系

检察委员会是人民检察院在检察长主持下的议事决策机构,其法定职责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它是检察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制度,是检察机关的业务决策机构,履行着对案件最终处理的决策职责。而案件管理部门仅仅履行着对案件的管理职责,对进入检察环节的所有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开具法律文书、统一处理赃款赃物。由此可见,案件管理部门与检察委员会是案件管理和案件决策的关系。随着案件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案件管理办公室必将成为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的“参谋”和“助手“。

(二)处理好案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案件管理部门对各个环节的业务进行流程管理,仅仅是程序管理,无权对案件作实质处理。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负责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实质审查,对案件有实质处理权。有学者认为,“专门性的案件管理工作相对于业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并非取代关系或者叠加关系,而是集约或者统筹关系、资源整合关系和促进型关系”。[10]即做到监督而不替代、管理而不越位。笔者在同意以上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案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应当是一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加强制约的关系。分工负责就是要求案件管理部门仅仅是程序管理,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对案件是实体处理;互相配合要求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要克服部门本位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对案件管理部门的工作要主动支持和配合,通过建立情况通报、联席会议、沟通协调等机制,使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加强制约要求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各个环节的执法行为实现同步监督,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依法规范开展。

(三)处理好案件管理部门与政工部门的关系

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对各个环节的业务数据进行统计,有案件数据统计职责。政工部门负责对检察工作的综合考核职责,通过全面对各个单位办案工作以及综合工作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对个人进行工作实绩考核,分出优、劣、差,并计入档案。这就说明政工部门主要履行对人的考核,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统计数据仅仅作为政工部门的一项参考内容。

(四)处理好案件管理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关系

案件管理部门负责对各个环节的办案程序进行监督,有对办案程序监督和专项执法检查职责,主要是事前和事中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之一是负责对办案人员执行办案纪律以及检风检纪的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之二是对查处涉嫌违法、违纪、违规办案行为或者追究错案责任履行建议权,促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这些都体现了对人的监督。由此可见,案件管理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是对案监督和对人监督(兼顾对事)的关系。

(五)处理好案件管理部门与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关系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为了维护检察机关公信力,加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外部监督而创新的一项改革制度,主要是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七类情形进行外部监督。而案件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内部监督而创新的一项改革制度,主要是对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内部监督。由此可见,案件管理部门与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二者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

案件集中管理工作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并非一蹴而就,它必将经历着酝酿、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我想,案件集中管理工作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按照可行的操作程序,只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定会在推动案件质量监控、保证案件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1]孙谦著:《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99——2009),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2]文晓平:《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推进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12期,第64页。

[3]向泽选:《案件管理与强化内部监督》,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6期,第9页。

[4]尹晋华著:《法律的真谛》(二),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166页。

[5]陈聪等:《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研究》,载张智辉著《中国检察》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至130页。

[6]尹吉等:《检察机关集约化管理研究》,,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15期,第37页。

[7]谢志强:《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应强化八种理念》,载《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5期,第3页。

监察管理论文篇(6)

一、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现状

1.对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认识较浅。对公共管理模式认识较浅薄以及对国家管理理论认识的深刻,主要体现在在政府在行使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依旧是以以往传统的统治型的政府的管理思想为中心。这就导致了一些政府的官员滥用职权而进行一些钻营经济利益的非法行为,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体系漏洞下苟延残喘的贪官污吏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是谋取利益的工具。狭隘的角度去认识公共管理理论存有错误理解,会对政府管理产生失误。

2.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存在不足。当前情况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转型时期,但是显然易见的是经济建设和公共管理制度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由于政府的公共管理制度如果改革不完善,不能对症下药,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太多,部分官员的道德与政治素质不够高,觉悟低,政府监察机构的制度的存在缺失,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存在问题,社会公共服务意识不高,政府管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存在部分管理人员滥用权力,贪赃枉法,对管理制度不管不顾。因此,深化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使用公共管理模式的方式不当。公共管理模式使用方法的不恰当,体现在政府在对各项事务履行自身职能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而非依法行使的法律手段或是调节的经济手段。这导致了我国公共管理的空间严重不足,而正常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难以高效的,有序的的运行。

二、解决公共管理模式现存问题的一些方法

1.从理论高度提升对公共管理模式的认识。正是由于对管理模式认识的浅薄和对管理理论认识的不深刻,才会致使部分素质和觉悟低下的政府官员利用自己职位的权利而做着贪污,受贿等诸多违法事情,这不仅是给我国政府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更是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这种违法的行径已经践踏了政府的公共管理理论,严重破话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民对政府公共管理失去信任。因此对公共管理理论做一个高层次得理论认识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是先要要建立起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质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把人民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最终目标,树立一套完整的公共管理服务理论体系;第二是要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的质量,让人民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搞好经济建设,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国民经济发展的好,人民的物质生活才有了保障,人民才能过上真正的富足小康生活,安居乐业,共创和谐社会。进而得出,增强对公共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认识是政府做好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2.强化对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革。由于对公共管理体制的轻视,造成了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后果 ,甚至在某种相关程度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经济上的破坏。因此,不得不对公共管理模式加强重视,并且要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且建立和维护公共管理体系的正常化,这建立和维护 的目的不是为了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顾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应该尽量较低对经济的过多行政干预,增强对政府官员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的教育,完善政府的监察制度,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进行高效的管理,提升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增强社会的公共服务意识。对于部分政府管理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

三、针对我国公共管理的监察机制提出的意见

1.扩大行政监察机构的职权。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增多行政监察机构的权力。这样对增加监察机构的工作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扩展监察机的职权第一步是要相应的扩展监察机构的权限处分。对于那些具有违法乱纪的政府公务员,监察机构有责任对其进行处理,必须依法进行警告、记过、降职等处罚。第二步是要提供给监察机构有关经济的处罚权力。针对某些由于没有提前预估或是主要领导由于主观臆断决策而形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的失误行为,监察机构有权力要求有关承担责任的人赔偿公务的经济损失。

2.建立纵向领导形式的监察机制。为了增强监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效保障行政命令的畅通,西方发达国家的垂直独立领导模式的监察制度对于我国目前政府行政的监察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垂直独立领导模式有利于提升行政监督的办事效率以及行政地位,促使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责任能够对等,其次,垂直独立领导模式的监察能够促使监督权力组织性的形成,有利于监察权力的高度统一,监督权力的行使,有利于政府行政公务人员规范自身行为,遵纪守法,也保证了监察执法人员自己能安公守法,公正执法。

监察管理论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总体工作部署,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课题,通过开展深入研究,理性思考,把握特点,探索规律,推动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建立安全监管监察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论文选题的参考范围

1.巩固发展百日安全督查工作成效。这次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有哪些特点;取得哪些切实成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提高;今后的督查工作如何进行。

2.深入持久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如何使这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3.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如何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才能保持高压态势,并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抓常新;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及下一阶段,如何有效防止事故反弹。

4.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怎样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5.抓好煤矿这个重中之重。如何贯彻落实太原“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和辽宁“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继续整顿关闭不合法、不合格的小煤矿,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

6.抓好各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的基本思路和要点是什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7.探索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监管。如何通过普查、评估、会诊等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监管监察工作重点;如何强化责任,逐级落实责任,确保监管监察到位。

8.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近年来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最大教训是什么;采取哪些得力措施,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这个“龙头”摆起来;如何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9.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何才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10.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当前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与安全监管监察繁重任务相适应的执法队伍。

11.完善执法手段和途径。现阶段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有哪些手段和途径,如何用好这些手段和途径。

12.加强和改进联合执法。采取哪些办法,才能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联合执法的效率效能。

13.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促使“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

1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从生产三要素(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劳动者)分析,目前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5.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包括哪些内容;治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16.完善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如何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哪些行之有效措施,推动指标体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7.建立长效机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哪些环节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18.支撑体系的构成。支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由哪些子体系构成;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什么。

19.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职能任务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发挥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如何建立强大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作用;安全生产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什么,*年和今后两年要在哪些重点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应着力抓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21.发挥协会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协会和事业单位如何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采取什么办法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督查检查、评估评价、普查调查、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2.利用好外部资源。如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三、论文的基本要求

1.以上所列22个论文选题为参考范围,可在此范围内根据研讨需要自定题目,但要紧紧围绕所列研讨方向。

2.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回答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论文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思路和逻辑关系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精炼,力求数据准确,列举事例具体,分析问题深入,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性。

4.论文个人或集体署名均可,字数在3000字左右,请于*年8月底前,将论文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法司,来稿请写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

四、论文的组织与评选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成立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局领导担任,成员由总局办公厅、政法司、协调司、监管一司、监管二司、危化司、人事培训司、直属机关党委和煤矿安监局综合司、安全监察司,应急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由政法司负责。

2.论文的组织、推荐工作,分别由各单位负责。征文期间,各单位推荐稿数不限。

3.奖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获奖论文将汇集成册,编印《安全生产优秀论文集》,并予以奖励。

五、工作要求

监察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深化阶段,加强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电力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因此,开展和发挥好效能监察,切入点是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坚持因企制宜,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

一、企业效能监察的重要性探讨

把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看,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应当纳入企业管理这个范畴。电力企业效能监察,虽然是电力企业所特有的一种内部监督活动,也应当在企业管理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并用企业管理理论来认识其内涵特性。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分析企业效能监察的功能,企业效能监察在管理中的位置,应当属于“控制”这一职能。理论界一般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中,控制就是监控组织活动,纠正组织偏差,保证组织按计划运行,以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控制当中,促使负责人员按预定计划进行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办法是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娴熟地运用概念、技术以及原理,并使他们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管理工作和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减少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良结果,这可以称之为“直接控制”。另一个办法就是追究那些不令人满意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明确人们对它所负有的责任,并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改正,这种方法称为“间接控制”。效能监察正是企业监察部门以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企业战略目标、规划计划以及规章制度为标准,对其监察对象的行为进行检查衡量、并纠正存在问题、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这样一种监督形式。所以,从企业管理理论角度分析,企业效能监察属于管理控制职能的“间接控制”范畴。

二、完善效能监察机制,进一步夯实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坚实基础

机制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便于我们正确地开展效能监察活动。首先,建立领导机制。加强组织,健全机构, 是保障效能监察工作运行的关键。电力企业要专门成立以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纪检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安监、生技等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并建立行政主要领导负责、 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专业职能部门配合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其次,完善教育机制。 一是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活动,使企业员工明确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效能监察的目的。 二是对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专业知识和效能监察业务知识,以便于效能监察工作的正确顺利开展。三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根据阶段性的特点和效能建设的要求进行不间断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

第三,健全立项机制。 立项机制的建立可以把超前防范与过程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与查处问题结合起来,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与推动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当前,电力企业应在确定立项重点、 制订立项标准、规范立项程序三个方面完善机制建设。

第四,确立考评机制。 积极探索绩效量化考核,建立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出效能激励机制和告诫诫勉制度,与当前电力企业开展的干部末位淘汰制和职工待岗办法结合起来,把绩效考核的最差人员和行政效能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

三、要抓好效能监察工作,除选好题外,还必须坚持做好“五个结合”:

首先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开展效能监察必须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注重个人和团队,效能监察注

重团队与企业管理,只有二者互动,相辅相成,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脚点。

其次是把效能监察与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本着为大局服务的指导思想,要把强化企业制度建设作为效能监察工作应尽的职责,通过找问题、提建议、抓整改三者相结合,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提高效率、效益、效能,防止腐败方面加以甄别、补充、修订和完善,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做到了惩治与堵漏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实现在各项管理工作层面上的制度创新。

第三是把效能监察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工程投招标、物资管理、劳动人事、效益评估、专项查检等效能监察工作,全方位发挥效能监察的预防、监督、服务效能,推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结合党风廉政教育,对党风廉政教育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挥积极的事前防范效能。

第四是把效能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要在党委或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联合办案,形成办案整体合力,集中突破,把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五是把效能监察与解决企业职工关心的熟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要充分重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是各级领导勤政和廉政的重点和焦点,也是影响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透过企务公开形式,应职工关心的劳动人事、基建工程、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纳入视野,通过参与对有关操作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四、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效能监察工作不是 “单打一”,也不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独行其事,它与单位其他部门、企业管理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摆正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效能监察中,纪检监察部门应是监察主体,其他职能部门是被监察对象,在效能监察立项中,项目的承办部门

一般是纪检监察部门。 因此,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要注意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业务部门完成工作任务,也不能把业务部门正常履行职责的工作当作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分清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责, 同时又要注意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

处理好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电力企业效能监察不能脱离企业管理,但更不能取代企业管理,而是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 对各种立项的问题进行检查,主要是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制度,并督促落实,堵塞漏洞 ,而不是直接参与管理和纠正错误。

领导好部门和下级企业实现自我约束。监察一批项目、堵塞一些漏洞 、夯实一片基础是电力企业效能监察的重点工作,但不是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促进企业尤其是各部门和下级企业建章立制、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才是效能监察工作应尽的职责。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注重检查和纠正所涉及的各类问题,一方面对有严重违纪的人员进行查处,另一方面积极协助各部门和下级企业建章立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

总之,效能监察应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围绕本企业的中心工作,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入手,进行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把效能监察贯穿千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认真履行效能监察职能,坚持循序渐进,融会贯通,讲求实效,向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迈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伟,加强农村供用电系统技术改造实现节约电力能源[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1.

监察管理论文篇(9)

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查问题、堵漏洞、提建议、促整改等实现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效能监察,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改善企业管理、维护政令畅通、提高企业管理效能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执行力,就是企业将长期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尤其是当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或者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战略与执行力好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彼此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实践证明,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战略与执行相兼容的企业。

执行是企业各部门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具体落实。而效能监察同样寓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位员工。因此,执行力和效能监察在内涵、外延上既有重叠,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们在目标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但在流程上执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监督跟进中效能监察再管理、再监督的职能优势明显,侧重性强。执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监察的工作领域。

二、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原因分析

企业执行力,是近年来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方兴未艾的重要话题。毋庸置疑,效能监察工作,对于当前国企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已取得初步成效。毕竟执行力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也就不足为奇。而正视执行力低下这一众多国企管理者不能承受之痛,且认真、冷静探究其滞后的原因,对于今后图强思变,大有裨益。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主要原因:一是针对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没有持续地跟进、常抓不懈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跟进督促,以致于在政策的执行上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常常虎头蛇尾;在任务的落实上常常有布置没有检查,或者检查工作前紧后松。二是针对管理制度和计划目标本身存在缺陷或频繁修改、连续性不够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发现指出,或发现了却协调改进不到位,从而导致被执行者无所适从,制度的权威信和严肃性受到质疑。三是针对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督促完善,最终导致考核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四是针对执行过程中,业务流程过于繁琐或缺少好的方法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有效参与建议改进,使得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五是针对执行文化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积极配合造势推动,以致缺乏群众基础。

三、对加强效能监察,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思

基于对国企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加强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

第一,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努力形成“抓计划、抓落实、抓成果、重提高”的“三抓一重”工作模式。要突出“降成本、增效益、严管理”重点,认真抓好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关键跟进、分析原因、建章立制、总结提高等环节的落实,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坚持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设。一方面,国有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总结吸收企业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深刻教训,针对企业现状,同时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经过充分的论证,确保制度科学严谨。如果仓促出台,或朝令夕改,要么使制度执行者无所适从,要么使制度失去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效能监察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针对执行力,突出前瞻性,使之更全面、更科学。要在考虑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效能监察操作规程和相关具体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监察项目,明确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关键环节、重要内容、监察方法等。制度制定后不能万事大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以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产生的巨大示范和凝聚作用,将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纪检监察部门在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上大有文章可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洁勤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建立“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大宣教”作用,通过组织条规教育、案例教育、演讲赛、抢答赛、征文活动、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综上所述,效能监察与提升执行力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全新的视角和领域,只有客观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动发现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问题症结,结合企业实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入分析思考并认真加以解决,效能监察与提高执行力就能够达到和谐相融、同频共振。

监察管理论文篇(10)

企业文化是以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此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尊奉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方式。简单地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才建设等几个要素组成。

纪检监察机关存在于我国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党风、党政的建设,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在建设与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而影响这一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国有企业文化在良性化轨道上运行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后,权力出现高度集中且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这导致部分管理者在思想作风上出现一些偏差,这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为企业文化添加了消极与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因此,强化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观念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企业管理者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二)推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变成了一个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独立法人。在国有企业纳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过程中,企业在重组、扩大规模、协调企业与社会之间利益等方面矛盾或问题增多,使得企业管控难度增加,防腐难度加大,原本刚建立的良好企业形象可能由于对这些方面问题处理的不善遭到毁誉。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有利于建立企业诚信守法和廉洁从业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品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巩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有力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不光是民营企业,即便是国有企业仍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诸如企业在招标、投资流程中制度的规范问题,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企业人员的调配不合理,企业人员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某一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存在冲突,企业决策层决策的民主性欠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与监管,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运作。而加强国企的纪检监察工作则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使之有序、有效进行,因而有利于规范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进而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企业对人才的尊重,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品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则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得到巩固与延续,保护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而纪检监察工作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搞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要想加强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此从整体上改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有以下工作要做: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

改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领导者的思想抓起。思想信念是行为的指导方针,思想信念发生动摇会给整个国有企业文化增添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纪检监察工作首先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抓起,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经常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强化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帮助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要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是落实企业整个管理制度并使之走向规范化、优化的关键,它为完善与优化企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用人选人方面,国企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相关的人员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以此杜绝人员选用上的不正之风。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内部民主议事与决策程序,协调好个人权力与集体民主之间的矛盾,同时务必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在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下狠手,重点在财务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环节运用相关的监督手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通过相关监督手段的实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并推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多种形式创建企业廉洁文化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多样的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廉洁的企业文化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力量。而这种企业文化充满着人性化的东西,它能洗涤人的心灵,它能吸引人们的思想朝健康、积极方向靠拢。在建设廉洁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不断革新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载体,通过廉政展览、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法律法规讲座、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大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廉洁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为企业营造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些形式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来提高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企业职工为企业共同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

由于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在企业中所肩负的特殊责任,这支队伍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纯洁性,影响企业廉政建设与反腐效果。因此,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加强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职业的责任感与其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献身精神。另外,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相关的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组织协调能力。

在国有企业中,积极且有效的纪检监察工作有助于完善与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能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塑造健康的企业精神,能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进而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机电系统论文 下一篇: 男护士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