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6:32

三生教育论文

三生教育论文篇(1)

二、体育院校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完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

“三生教育”是以尊重和发扬受教育者主体性为前提条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主张按照人的特性和人的内心需要去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人的自觉性、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讲,在体育院校实施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相互融合的三生教育,也是从人的本质和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历经生命、生存、生活的过程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同时整合校园内资源和校园外资源,并使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既满足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顺应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三生教育”内部之间,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现实的发展性,还具有未来的前瞻性,从而构成持续、协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开展“三生教育”是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体现了现代教育人本化、大众化、社会化及公平性、民主性、创新性等特点。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三生教育”就是将教育从关注生命关照的最低层次扩展到对人的生存和生活的全面整体的关怀,使青年学生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三生教育”是使教育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和谐统一的新型教育理念。因此,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一些新的学科知识融合,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可以说,对“三生教育”的研究就是在丰富和完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

2.为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三生教育”有机地将现代教育与人生教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在体育院校中实施“三生教育”,能够将教育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充实我国高等教育的德育教育体系。“三生教育”是根据人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在体育院校实施“三生教育”,通过不断总结其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能够丰富体育院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为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意义

1.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现有的体育专业院校共有14所,在办学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也不尽相同。办学理念上,尤其是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上显示出了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各大体育院校的大学精神内涵在内容上讲,均体现在比较相近的五方面: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从上述的五个层面可以看出,从做人到做事再到使命,分别概括了体育院校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内涵。由此看出,体育院校就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的具备体育技能和传播精神的青年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成才,使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一种脚踏实地更为贴近人性的教育活动。“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从伴随人生命成长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涵盖了人的一生。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本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有尊严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参与社会的发展。

2.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体育院校要加强与其他院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三生教育”实施方案,并督促计划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问题,确保其全面发展,同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建设和谐校园,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报道出一些自杀事件,或者是危害他人生命事件,这些事情的发生直接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开展“三生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存和生命方面的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所以说,实施“三生教育”,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体育院校“三生教育”的实践途径

为了确保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体育院校定要积极构建“三生教育”体系,不仅要通过“三生教育”贴近学生生命、贴近学生生存、贴近学生生活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生命价值、发掘生存智慧、发展生活意义。体育院校还要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通过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行为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一)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础和原则,也是高等教育核心理念的体现,体育院校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充分利用,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的生活给予充分的关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教会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的教育方面,核心力量和中坚队伍就是高校的教师,因此要确保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就必须建立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高校的专业课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同时在业余时间也要乐观对待生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体育院校还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先进人物和故事,通过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如此,高校也可以从外界邀请先进人物进行报告,综合多种形式来感染学生,让体育院校的师生都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

(二)开设“三生教育”课程

体育院校在开展教育时要认识到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道理,更要明白当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除了原有的一些思想教育课程,体育院校还需要开设“三生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能够增强对生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实现自我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师资建设方面也要加强。目前能够胜任“三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教师并不多。体育院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将相关课程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包括心理学、思想教育学以及社会学专业的相关教师,让这些老师成为“三生教育”鼓干力量。

(三)制定系统的学生培养计划

体育院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培养学生计划,这就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将“三生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课程学习,理解其中蕴含的“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思想。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课堂方式,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上有关青春期主题的心理课程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情绪控制,并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将“三生教育”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真正贯彻的教育目标。比如说,在“三生教育”中发挥体育的优势,可将消防疏散演习等传统安全逃生演练,与定向运动这一体育项目结合起来,设置逃生迷宫,可有效提升学生逃生自救的能力。其次,适当地开展主题班会,采取集体教育的方式来落实“三生教育”。可以以安全教育为主题,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生技能;还可以以消防安全为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生器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相应的逃生演习活动。总之,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意义。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院校不仅仅要通过开设“三生教育”相关课程来实施“三生教育”,更要通过举办多种校园活动来将“三生教育”落实下去。学校可以邀请著名学者或者是相关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来与大学生们现场交流;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活动,像“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类型的心理活动,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像大学生体育艺术节以及科技创新文化节等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三生教育”的实施,学生在参加“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展”等社团活动时,可以融入禁毒和宣传环保等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去参加“一助一”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对那些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生教育论文篇(2)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重要起点和基石。而三生教育是幼儿园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认真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就是把握了幼儿教育的真谛,这对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发展水平,乃至提升民族素质以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三生教育”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着力于养卫心灵、培养兴趣、开启心智,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对幼儿园办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保教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拓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必将有力地推动幼儿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可以说,“三生教育”是幼儿园的灵魂,是保教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要与幼儿园办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幼儿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认识有多深,决定了脚步能走多远。在推进“三生教育”的工作中,建水县机关幼儿园认真组织三生教育的学习讨论,行动上积极配合上级工作的统一部署,教师培训、教材征订、教育教学一丝不苟,科研探讨积极主动,骨干教师在省州各级组织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各项工作稳步快速推进,工作特色初步显现出来。

二、文化引领,环境创设别具匠心

三生教育只有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园是建水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高度重视幼儿园文化建设。随着“三生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园不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在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三生教育”的文化内容,成为我园办园工作的一大亮点。

生命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健康情感的培养。孩子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才能产生爱的健康情感,逐渐做到爱老师,爱亲人,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大自然,爱社会,爱祖国。也只有这种“爱”,才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快乐成长”,这无论是对幼儿时期各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养成,身心潜能的开发,还是孩子的终身学习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长期培养和践行,建水县机关幼儿园形成了以“爱”为核心,以“大爱、博爱、真爱、兼爱”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通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机关幼儿园文化建设主题——“爱心世界,七彩乐园”。并对两幢教学楼分别进行了主题文化设计。

一幢楼命名为“爱心楼”。以“健康成长好宝宝”、“爱我护我好妈妈”、“教我助我好老师”、“互帮互助好朋友”为主题进行环境布置,在楼梯口设计了一张大大的嘴巴,顺嘴巴而入,在楼道上设置了各种人体器官,让幼儿了解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并学会如何保护,通过学会爱自己,再延伸到爱妈妈、爱老师、爱朋友。

另一幢楼命名为“和谐楼”。以植物、动物、人物图画为主,通过环境布置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楼以“走过春夏秋冬”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帮助幼儿初步认识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二楼以“动物我们的朋友”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图画,使幼儿从中认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型特征;三楼以“老师教我这样做”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布置一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故事图画,通过这些故事使幼儿懂得在生活中要诚实、勇敢、守信、宽容、学会互助互爱、互相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知识。

三、科学规划,区角设置韵味隽永

实践体验是三生教育收到实效的重要手段和重点环节。结合保教工作的特点,机关幼儿园在充分整合传统区角游戏的基础上,让孩子更直观、更直接地进行社会角色体验,在仿真社会中得到更多的生命、生存、生活体验,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机关幼儿园“小社会”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位”进行“竟聘”“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凭报酬可以在园内进行消费,如结合建水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形势,创设了“建水一条街”,孩子可以竞聘景点小导游,为到园参观的领导或家长进行导游解说,以一种更为轻松活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展热爱家乡的教育;为增强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园还创设了“幼儿法庭”,由孩子们竞聘轮 流担任法官,调处小朋友中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其他如小老师、小医生、小售货员、小美容师等“职位”也非常有趣,不仅规定了严格的上下班时间,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让孩子在角色体验中学到许多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春节期间,县机关幼儿园策划组织了历时7天的生存体验活动——年货推销,参加人员有在校大学生及中小学生,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全方位深入生活,感受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三生教育实践体验。

四、精心设计,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机关幼儿园把“三生教育”理念有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他们从小进行生存知识技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注重抓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午睡时要求孩子学习自己穿衣、自己扣钮扣、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床铺;进餐时学会饭前洗手,安静、文明进餐,不剩饭菜,学习擦桌子等,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一些简单生存、生活的技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二是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社会规则意识,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自理生活、自律行动的好习惯,强化了幼儿的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创造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注重科学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在进餐前进行儿歌、古诗文的背诵,渗透中华经典教育,结合“三生教育”及幼儿年龄特点,还编写了有地方特色的儿歌,在幼儿园学习传唱。

根据“三生教育”的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我们按月设计开展主题鲜明的“三生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如:三月的主题是“宝贵的我”,让孩子、家长和老师一起回味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四月的主题是“美丽的春天”,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感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五月的主题是“劳动与生活”,组织孩子们参与各种角色劳动,并从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得到不同的教育体验,不断拓展“三生教育”的空间。

五、教育延伸,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三生教育论文篇(3)

二、渗透智慧生存、智待生存挫折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在“模拟自然选择”实验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道具进行取食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过程体验和结果对比,学生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的。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的意义”实验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们将手进行不同程度的绑缚,进行系鞋带、梳头、攀爬等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体会手的进化对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中被赶到地上生活的一支战败者,为何能成为生物圈中的主宰者?生物会向着什么方向进化?”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人类的祖先在进化成人类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导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通过这些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促进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理性的对待,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正能量,内化智慧生存理念,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三、渗透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理念,实现生命的价值

很多生物实验探究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在“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探究活动中,让大家先测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算出自己的体质指数并对照,评价出自己的营养状况。开展生活习惯调查,“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问卷调查的案例分析,学生们针对营养均衡和营养失衡两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生活习惯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展示权威机构统计的因吸烟和过量饮酒及不良生活习惯而失去生命健康的数据,介绍肺癌、肝癌等癌症患者患病时生活场景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当前一些初中生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学生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加深对健康的生活的理解,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生教育论文篇(4)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2.1创新“三生教育”的组织形式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三生教育”不仅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认可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渗入,将所有的知识能够系统整合传授给学生。将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协调,形成教育的推力,共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三生教”。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创新“三生教育”的组织形式,要能够亲自管理并负责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对“三生教育”有更加立体的理解。例如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维持生命并保证有长久不衰的动力,在未来能够充分发展自己,并促进自身的长远进步。

2.2创新“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在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方法上,需要采取正确的现代教育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积极性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人文和科学精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不断创新生物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改变生物教学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提倡更加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保证有积极的教学模式,推崇自主教学模式,能够积极的进行研究,将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经典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学相融合,充分展现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推进三生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

2.3创新“三生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的考核模式往往是年终进行期末考试,但是这样就打击了学生日常的学习积极性,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突击训练,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能够融入三生教育,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并能够创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高中生物教学融入“三生教育”,既要对结果有所关注,还要注重过程,能够进行总结性评价,还需要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考核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方法,例如写心得体会;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及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层面,可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高中生物最终的成绩可以采用“等级+评语”的模式进行,让高中生物教育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热爱。

三生教育论文篇(5)

(一)预习和交流

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在课前先根据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通过预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学生通过交流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和补充,对于学生好的见解和想法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突出三生教育理念

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要以学生文本,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好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的讲解放到重要位置,潜移默化地将三生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

(一)生命教育

通过对一些语文课程如“热爱生命”“真正英雄”“敬畏生命”等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命重新认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生命,还要充分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生存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灾难,有自然灾害如地震、雪灾、泥石流、台风等,也有人为灾难如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救的能力,然后还要在自救的同时学习和学会救人的能力。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征服自然,去征服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

(三)生活教育

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生活衣食无忧,但是心理却非常敏感和脆弱,甚至很多学生找不到幸福的感觉。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宽容之心,博怀,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引导。并且通过相关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享和合作,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获取生命教育的体验,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通过阅读使师生的感情随着文本波澜起伏。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闭着眼睛想象,使自己逐步融入朱自清先生创设的那种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感受,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去,创设一种人文交融的氛围,让学生感悟到生命之美,生活之道。

三生教育论文篇(6)

二、体育院校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完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

“三生教育”是以尊重和发扬受教育者主体性为前提条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主张按照人的特性和人的内心需要去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人的自觉性、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体地讲,在体育院校实施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相互融合的三生教育,也是从人的本质和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历经生命、生存、生活的过程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同时整合校园内资源和校园外资源,并使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既满足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顺应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三生教育”内部之间,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现实的发展性,还具有未来的前瞻性,从而构成持续、协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开展“三生教育”是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体现了现代教育人本化、大众化、社会化及公平性、民主性、创新性等特点。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三生教育”就是将教育从关注生命关照的最低层次扩展到对人的生存和生活的全面整体的关怀,使青年学生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三生教育”是使教育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和谐统一的新型教育理念。因此,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一些新的学科知识融合,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可以说,对“三生教育”的研究就是在丰富和完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

2.为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三生教育”有机地将现代教育与人生教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在体育院校中实施“三生教育”,能够将教育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充实我国高等教育的德育教育体系。“三生教育”是根据人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在体育院校实施“三生教育”,通过不断总结其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能够丰富体育院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为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意义

1.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现有的体育专业院校共有14所,在办学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也不尽相同。办学理念上,尤其是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上显示出了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各大体育院校的大学精神内涵在内容上讲,均体现在比较相近的五方面: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从上述的五个层面可以看出,从做人到做事再到使命,分别概括了体育院校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内涵。由此看出,体育院校就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的具备体育技能和传播精神的青年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成才,使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成为一种脚踏实地更为贴近人性的教育活动。“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从伴随人生命成长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涵盖了人的一生。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本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有尊严地生活、工作和学习,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参与社会的发展。

2.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体育院校要加强与其他院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三生教育”实施方案,并督促计划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问题,确保其全面发展,同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建设和谐校园,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报道出一些自杀事件,或者是危害他人生命事件,这些事情的发生直接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开展“三生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生活、生存和生命方面的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所以说,实施“三生教育”,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体育院校“三生教育”的实践途径

为了确保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体育院校定要积极构建“三生教育”体系,不仅要通过“三生教育”贴近学生生命、贴近学生生存、贴近学生生活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生命价值、发掘生存智慧、发展生活意义。体育院校还要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通过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行为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一)在“三生教育”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开展“三生教育”的基础和原则,也是高等教育核心理念的体现,体育院校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充分利用,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的生活给予充分的关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并教会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的教育方面,核心力量和中坚队伍就是高校的教师,因此要确保系统实施“三生教育”,就必须建立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高校的专业课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同时在业余时间也要乐观对待生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体育院校还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先进人物和故事,通过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如此,高校也可以从外界邀请先进人物进行报告,综合多种形式来感染学生,让体育院校的师生都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

(二)开设“三生教育”课程

体育院校在开展教育时要认识到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道理,更要明白当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其中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除了原有的一些思想教育课程,体育院校还需要开设“三生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能够增强对生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实现自我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师资建设方面也要加强。目前能够胜任“三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教师并不多。体育院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将相关课程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包括心理学、思想教育学以及社会学专业的相关教师,让这些老师成为“三生教育”鼓干力量。

(三)制定系统的学生培养计划

体育院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培养学生计划,这就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将“三生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课程学习,理解其中蕴含的“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思想。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课堂方式,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上有关青春期主题的心理课程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情绪控制,并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将“三生教育”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真正贯彻的教育目标。比如说,在“三生教育”中发挥体育的优势,可将消防疏散演习等传统安全逃生演练,与定向运动这一体育项目结合起来,设置逃生迷宫,可有效提升学生逃生自救的能力。其次,适当地开展主题班会,采取集体教育的方式来落实“三生教育”。可以以安全教育为主题,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生技能;还可以以消防安全为题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生器材,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相应的逃生演习活动。总之,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意义。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院校不仅仅要通过开设“三生教育”相关课程来实施“三生教育”,更要通过举办多种校园活动来将“三生教育”落实下去。学校可以邀请著名学者或者是相关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来与大学生们现场交流;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活动,像“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类型的心理活动,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像大学生体育艺术节以及科技创新文化节等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三生教育”的实施,学生在参加“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展”等社团活动时,可以融入禁毒和宣传环保等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去参加“一助一”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对那些弱势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生教育论文篇(7)

二、“三生教育”理念融入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内容政治色彩较浓,理想性成分较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脱离。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性、创造性,体现不出新课改要求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1.思想政治课内容理想化和缺乏实践性经过几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知识、文化生活与唯物主义哲学,增加了选修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严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不少的图片材料,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但是有些例子却不见得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应有的知识水平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学内容的单调,与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与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现象相比较理想成分和政治色彩都过重。更没有针对学生者的实践需求和思想实践,使得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参与度低,缺乏教育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2.高中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高中阶段学生大多都处于生理发育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各自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局限,使得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时往往出现片面的特点[3]。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考试的指挥棒下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记记背背的问题,学起来比其他的科目容易,课后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结合生活来思考,往往只是在考试时候突击地记背,没有理解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另一方面对学习内容和问题分析过于片面,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等几个部分,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解答相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产生片面的认识。

3.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下,思想政治教学处于一种枯燥、低效的状态中,它的作用唯一体现在期末的考试成绩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说教”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一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参与进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过程往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政治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三、思想政治课融入“三生教育”理念的途径

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逐步树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性的学习而且形成正确价值观[4]。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转变自身观念,确立现代教学观。在政治教学融入“三生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1.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三生教育”理念为依托,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在高考指挥棒下政治课学多以知识性机械式的学习为主。政治课不仅是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学科,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导向的生活化学科。“三生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将教学目标指向生活化,丰富和提升学生生活为最终目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认知、感悟、体验来获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既要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具有现实性、普遍性,既要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学长远与现实的双重目标。思想政治教学要把教学的内容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单一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效果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成长。

三生教育论文篇(8)

教育理念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水平的反映,教育制度和教育水平则是教育理念的产物。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老师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获得幸福。世界上人口再多,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不仅因为每个人得到的遗传基因不同,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人有自主性。每个人生下来以后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走不同的道路,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能力,成为世界中有特点、不可重复的“唯一”。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学生的背景特性各不一样。在一个多元文化、强调个性发展的社会,我们只有树立差异性而不是同质性的教育理念,个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教育也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三生教育”强调以学生需求为本,包容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实践探索,从而达到帮助他们完善生命、学会生存、快乐而积极生活的目的。因而,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一切同类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做的事,就是能把别人的钱拿进来;把自己的思想送出去。丁远峙强调:“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谁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将你领到一桌丰盛的宴席旁,告诉你这个菜如何好吃,如何有营养。但吃不吃最终还在于你自己”。[1]中国传统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强调的是教师要学识渊博,能传授知识并指点学生做人成才。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载体,是字典,是电脑,是无所不能的“圣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说错话,也不会写错别字,更不会有错误的认知行为。因此,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碰到一些实在回答不了的问题,只能用或者不得不用八面玲珑的外交辞令来巧妙搪塞。这样一来,便产生了许许多多不该有的负面效果。人类个体生命不同、生存条件有差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教育教学活动没有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三生教育”课的老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生命成长的问题,教学相长在这里体现得最为突出。生命教育是最为个性化的教学,在生命存在的层面,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教学对象有多少,我们就有多少教育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这是其他课程不会有的现象。

(三)学校教育不等于就业教育

生命不是无价的,而是有价的。生命价值的大小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对自身、对社会的满足程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存在,使有限的生命发挥应有的价值。对于任何人来讲,自己的生命价值都是无限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生命价值具有终极性。人的生命必须受到普遍的无条件的保护和极端的尊重。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困难,导致学校教育越来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凡与“升学”和“就业”无关的东西,学校可以不教,学生也可以不学,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着机械的训练。这种把人当做像商品一样生产的工业化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导致不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人格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甚至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有计划,按比例”的应试教育,它不仅限制了学生也限制了老师的全部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可能性,以致形成“当代中国只有教育而没有教育家”。从养成教育的角度看,没用不等于没有价值。那些没用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内心所需要的。我们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不会觉得压抑,是因为那些合理的空间造就了建筑的美感,它让人心理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教堂的尖顶,让祈祷的人得到心灵的抚慰。今天的大学,学生过早地失去青春,过早地成人化,有的甚至在高中时就已经没有了青春,他们满脑子想着就业问题。而人们如果开始就奔向一个非常功利的目标,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那么整个人生路上就没有青春,没有童年。这正如易中天所说:现在上大学的人确实多了,但不等于读书的人多。上学是谋生,读书是谋心。

(四)学生不是考生,知识难以改变命运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实践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为前提的。“三生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如何积极地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人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以让人们从小知晓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去创造人生的价值,从而获得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长期以来,知识教育成了许多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甚至是全部任务。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教育混同于“训练”,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考试只是知识接受程度的检验方式,知识只是改变命运的基础,只有素质才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2]教育是为了使人生活得更好,使人的生命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教育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就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李开复这样阐释:马加爵不应该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3]在现代教育价值理念的回归和重塑中,计划经济体制残留下的教育遗产,已经到了需要清算和重新改造的时候。

(五)人才不能计划出来,“没有标准”就是标准

由于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同样是读一本社会科学的书,不同的经验背景,不同的知识准备,得到知识的差别也大不相同。[4]社会日益多元化,学生所面临的选择也应该日益多元化。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是忽视因材施教,使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正如郎咸平指出:只要你是在内地的大学念完本科,就充分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内地的教育制度培养解题高手,如无聊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它是浪费生命和扼杀创造力的源泉。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培养的是中国一群最优秀的解题高手,而不是真正的天才。[5]在英美等国家,有些课程的考试老师是不监考的。他们认为,学生考试如果答案相同或相似,可视为作弊;更没有要求学生考试作答要符合标准答案的规定。人的生命个体不同,考试答案怎么会相同或相似呢?而我们却这样认定,如果答案不符合标准或要点,就不能算是正确。对于学校的管理我们也常常以学生为“假想敌”,各种规章制度往往以限制学生个性发展为内容,不允许学生做这做那,想方设法把学生打造成千人一面的共同体。人的生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不能说这个生命重要,那个生命不重要。孔子之所以成为教育家,就在于因材施教。如果套用现行标准,孔子从事教育,可谓没有教学大纲,没有统一考试,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终其一生,也没有学术专著或长达多少万字的学术论文。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不是什么获得立项资助的课题。我们不应该把手段当目的,把本应属于社会和市场的评价体系及功能不切实际地揽在自己身上。中国教育正在逐渐本末倒置,丢弃了“传道”的首要功能,而越来越把为就业而“授业”放到了第一位。至于文化传承、心智教化、创新能力这个教育的本义,统统变成了辅课,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二、“三生教育”制度建设的文化基础

(一)人是所有事物发展的中心,也是制度建设的中心

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人是所有价值的中心。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我国,人们相信人在智力上是平等的。每个人只要后天努力,都能做科学家、思想家或政治家。事实上,每个人的智商和潜能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商,因而有不同的潜能。因此,不因人施教,而片面强调“只要勤奋就能成才”的教育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而这一切,又与学校教育的行政评估以及其行政运作有关。一个学校社会地位的高低,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职称的评定乃至奖金的发放,都离不开“升学率”这杆标尺。而社会上片面、甚至错误地要求所谓的高学历,又迫使学校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教师为应付考试在课堂上拼命辅导,学生为应付考试夜以继日地死记硬背。这种教育教学方法,颠倒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使人才选拔的成本逐步上升。“标准化”毁灭了市场经济对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和特质性,扼杀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创新源泉。钱学森坦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6]美国教育体制很重视对生命个体的尊重。美国没有全国材,它的教材是五花八门的,也没有一个无所不管的教育部。每个美国大学都各有特色,各有专长领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万紫千红。而我国千百万中学生每年都读一样的课文,做一样的数学题,做着一样的物理化学实验,写作文也要求一样的格式,高考时做一样的试题。这是一种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我们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7]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

(二)法治是制度建设的灵魂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于法律的尊重,而法律其实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伦理的底线。法律只有内化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仅仅作为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自觉,法律才能得以坚守。郎咸平强调: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本身不是盖几栋高楼大厦,也不是你看到的硬件设施。你的软件有没有体现出来?你的管理怎样?管理的灵魂是什么?无疑是法制化建设。让每一个老百姓知法守法,这才是未来社会发展成功的关键。[5]任何社会的经济秩序都是靠法律约束出来的,而不是靠甜言蜜语的道德说教劝导出来的。人的道德,常常会受到诱惑,要是有致命的诱惑向某个人的命门发起攻击,往往容易使人丧失最起码的道德。郎平在担任美国排球队主教练时,美国排球协会主席告诉她:“不能像训练中国队一样长时间地训练美国队员,因为美国的劳工法不允许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在美国打排球,是家长出钱自己培养运动员,所以她们没有约束,愿打就打,不愿打就不打。对她们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一定是排球,有时家庭责任意识比国家荣誉更重要。所以,每次比赛前,都有队员因各种原因而离队。在德国,法律对孩子做家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并规定了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完成的家务量。这样的规定看来近乎残酷,但孩子成人之后方感到这种磨炼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一辈子受用无穷。因此,鉴借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通过立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以明确学生应尽的义务,并保护学生应有的合法权益。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2年颁布的《家庭权利和隐私法》,就规定了对学生的成绩和各种在校学习、生活记录的保密,严格限制对学生成绩档案的随意查看,不经家长和授课教师许可,其他任何人不得获得这些记录的内容。[8]

(三)市场是制度建设的方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实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使人才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商品、一种资本,并根据自己的才能推销自己,而不是让人才等着组织去发现、被使用。优秀人才成长的历史表明,人才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不断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产生的。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培养人才,必然导致我们可以组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拥有世界上研究生人数最多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因实施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终将造就不出原西南联大那样众多的顶尖级人才。与计划经济不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主要表现在人、财、物的有效利用上,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能否脱颖而出,固然与人才自身的勤奋或天赋有关,但人才成长是否存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却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教育、使用和评判体系。

三生教育论文篇(9)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发展非常迅速,各高校无论是社团数量、社团成员数量,还是社团建设的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锻炼、自我展示都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社团确实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也就决定了其在高校三生教育过程中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实施模式融入高校社团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实施体系,这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三生教育融入高校社团的活动之中,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丰富了社团的活动内容,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在三生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化学习效果,真正实现三生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

三生教育论文篇(10)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三生教育”,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学校犹如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民族学生在校统一的接受教育,亲如姊妹般相处生活。但由于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传统、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如果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或者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间,因为不了解,或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同学矛盾”,甚至引发“民族矛盾”,产生不必要的“民族问题”。开展“三生教育”,有助于各民族学生形成符合自我发展、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进而达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共识。

(二)抵制不良行为,保证自身安全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存在一些影响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不安定因素,如:“黄”、“赌”、“毒”、“枪支”、“艾滋病”等问题,以及“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组织”、“恐怖主义”、“邻国战乱”等威胁。面对这些复杂的现实状况,如何保护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保证其安全、健康的成长显得尤为紧迫。开展“三生教育”,有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认识当前国家周边安全局势,了解周围社会生活环境,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使他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远离、预防艾滋病、拒绝、避免极端主义。

(三)冲破思想障碍,树立健康心态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受教育因素和家庭条件的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较城市同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受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文化环境和理论环境比较沉闷,容易使其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从而导致对学习、生活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3]。开展“三生教育”,有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建立直面困难、挑战逆境的健康心态,进而抛开思想包袱,轻松学习、乐观生活。

(四)倡导文明生活,提升民族素质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安全意识、卫生观念还有待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受到家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自身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开展“三生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的生活观念,改掉一些由于受环境和条件限制而形成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讲卫生、讲文明,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

(五)传播先进理念,推动地区发展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科技落后,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延续着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刀耕火种”原始、滞后的生活状态,生产的农产品只能满足家庭基本需求。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三生教育”,有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帮贫助困、扶农惠农等相关政策,学习到更多农业生产、科技创新、科学创业等方面的知识,使其不仅成为村寨中的“文化人”,更成为边疆地区科技创新、文明致富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六)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繁荣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从古至今凭借自身聪明智慧,不仅在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而且还在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如: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原生态歌曲舞蹈、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节庆礼仪等。而少数民族学生在族群中属于新生代,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又“见过世面”,自然成为村寨中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人”。通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生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了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由来,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其作为少数民族的自豪感,从而使其为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实施策略

基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的特殊实际以及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应从教育环境构建、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法创新等方面着手,分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开展“三生教育”,切实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环境构建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要主动参与优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要以多赢和共赢的思路,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三生教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第一,要深刻领会“三生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从思想上对这一关乎少数民族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自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第二,要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专项“三生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以保证“三生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三,要结合国家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舍安全建设、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用餐等,进一步加强校园“三生教育”建设。第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教育辐射功能,开展好村级“三生教育”和家庭“三生教育”。第五,要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一批“三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劳动基地,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第六,要主动争取文化等部门的支持,发挥好少数民族博物馆、老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优秀文艺、影视作品的“三生教育”功能。

(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生教育”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表率者,对“三生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师总体素质不高,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的山区村寨,甚至还有“高中学历代课教师”、“一师一校”等情况存在。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才能保证“三生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人教”,“能教好”,“教长久”。第一,要尽可能地为代课教师提高经济收入水平,解决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保证其正常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其乐于从教。第二,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按照办学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的“三生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第三,要帮助广大干部教师了解“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教育目标,能够把“三生教育”有机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第四,要对专任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三生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对“三生教育”教材的理解、使用、再开发能力,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五,要组织建立一支“三生教育”师资培训专家队伍,成立一批“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第六,在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三生教育”的模式。第七,鼓励教师尝试中文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三生教育”教学。

(三)以“三生教育”统编教材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供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高校等不同教育阶段使用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7种,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和反馈,现已推出第四版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这部云南省“三生教育”原创教材已被13个省市采用,其中陕西、河南、安徽三个省均以发文的形式在全省学校推广使用。据一项针对云南省“三生教育”的调查显示,91.3%的教师认为该系列教材适合于学生,98.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86.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对自己的成长直接产生了有利影响[4]。这充分体现了“三生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教育的先进性,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但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生教育”的角度来看,“三生教育”教材内容的编写由于受全局性、典型性的局限和地区差异性的影响,不可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事例都收编其中。加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多来自农村,没有出过远门,对新兴事物和理念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直观性和感受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熟悉“三生教育”教材内容,划分好重点与突破点,难点与相似点,而且还要善于灵活运用“生活教科书”和“少数民族素材”,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增设典型事例,创设热点话题,布置兴趣作业,引起学生关注、探讨和共鸣,以进一步增强“三生教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 下一篇: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