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6:28

气象科技论文

气象科技论文篇(1)

二、加强建设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档案观念,认识到建设信息化气象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积极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提供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给社会。这不仅是社会对气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提早制定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以及要求,并且增加投入与其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接着,气象科技档案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建立并完善局域网中气象科技档案网页,进而更好的宣传其工作以及更好的进行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服务。后期持续对网络内容进行丰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查询和利用服务。最后,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整合和定位其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就需要档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应用信息化观念、技术、设备以及方法完成工作。可是当前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还能熟练应用网络、熟练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可以存储、编辑、检索、利用气象科技档案。明确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接着是实现接收、传递储存、提供利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一体化,然后实现高度共享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档案馆开放的档案,超越了时间、空间、文件数量的限制,还也可以更具不用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实施气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数字化原有馆藏的传统载体的档案,也就是扫描、加工以及处理馆藏的传统载体档案,进而实现其数字化,此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此时,一定要及时的归档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避免将来也要对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做好这样工作,不仅不能专注精力数字化原有的馆藏资源,还忽视了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这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双重浪费。随着不断增强的电子文件功能和不断膨胀的数量,如果缺乏相同的纸质文件归档,就可能导致档案的断档。所以可以明确一个时间,以此为开始,不仅归档纸质气象科技档案文件,也归档电子气象科技档案文件,所以要实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归档工作,切实提出可行的气象科技档案管理和归档意见。虽然当前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可是纸质文件更具法律和凭证作用,所以在归档的时候既包括电子文件,也包括纸质文件。气象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需要应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当前,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只有统一标准,制作规范,才能有效的储存、管理和使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此外,当前都是电子政务,需要依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受、归档和管理电子公文以及文档。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了促使新旧设备以及系统之间可以兼容,长期的保存数字资源,也需要依照严格的标准信息化建设气象科技档案。

气象科技论文篇(2)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尚不健全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规定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配套的气象无偿服务前提下,可以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法规还几乎为一片空白,还未对气象有偿服务管理及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等进行单项法规制定,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出现一些行为不规范或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出现,阻碍着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顺利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投入相对不足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为气象部门作出的经济贡献呈逐年增长,但同时,要求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投入也逐年增大,技术装备设备、业务体系建设、人员队伍技能提高、组织管理等方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气象科技服务自身发展需要,使很多气象服务业务的开展过程受到严重瓶颈制约,不利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健康成长。气象科技服务效益和科技含量不高近些年,循化县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从整体效益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效益空间未开发,一些气象科技成果尚未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各行业,而且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不能切实依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一些以公益气象服务产品替代商用服务产品的气象科技服务缺乏发展后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气象科技论文篇(3)

成人教育体系中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虽然没有范例可参照,但也不是空中楼阁,凭空而建。其基础首先是需求,其次是基于需求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就我国气象部门而言,气象人员外语能力的培训需求也是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扩大,且通过教学实践与积累,逐步将培训内容从单一的基础英语扩展到了与气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表1给出了气象部门2002年以来的英语培训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针对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大多数英语培训班都开设了气象英语课。其中,在2008年开办的“实用气象英语远程培训班”上,针对气象业务和相关人员的实际需要,主讲教师以“天气、气候与大气环流(Weather,ClimateandGeneralCirculation),云和降水(CloudsandPrecipitation);雾(Fog);温度与湿度(TemperatureandHumidity);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季风(Monsoon);中国的天气和气候(ClimateandWeatherinChina);英文天气预报EnglishWeatherForecast);天气警报(WeatherWarnings)及如何撰写英文科技论文和摘要(HowtoWriteEnglishScientificPaperandAbstract)”为主要授课内容,实践了将英语和气象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气象科技英语教学,使学员在学习气象知识的同时,学习了气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色,了解了基础英语和气象专业英语的区别。非常有意义的是,部分气象预报员在参加这期培训之后立即把所学的天气预报、警报的英文表达用到了2008年的奥运气象服务之中。此外,在近三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气象局高级英语强化班上,“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及科技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员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气象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很受学员欢迎。这些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气象科技英语对于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性,也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需求调查

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科发展,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高校的新型学科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建的,其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成人教育的学科发展是根据成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培训需求调查是成人教育新兴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气象干部学院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进程中进行了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活动。虽然气象干部学院的英语/气象科技英语培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而且目前已经明确了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了给该学科的建设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气象干部学院于2012、2013年先后在3个省气象局的8个培训班做了气象英语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气象部门学员的三大特点: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且大多数考过了大学英语4-6级(见图1)。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英语最多的方面是“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和写论文英文摘要”(见图2)。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在日常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资料阅读、气象英文论文及摘要写作及英语听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被调查的352人当中,236人(67%)认为“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包括气象英语阅读、论文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等(见图3)。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气象人员对于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的需求可概括为: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口语交流、气象英文论文写作和专业文献翻译,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气象科技英语综合英语能力。该结果为气象干部学院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1气象部门培训学员概况图2气象科技人员英语的使用情况图3英语培训需求

二、新兴学科建设的实现策略

学科建设是一种组织行为,是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一项长期任务,这种行为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存在,是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不同于高校学生,成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性很强。因此,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要根据成人的培训需求,遵循成人教育培训的规律,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单一的思维倾向。要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体现成人培训过程中的行业特色和需求。新兴学科气象科技英语的创立,就体现了这一点。建设和发展新兴学科可以从学科定位入手,通过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科梯队建设和学科管理等手段,逐步发展。

(一)学科定位

成人教育新兴学科的建设,要针对受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并随之围绕定位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比如。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定位就是针对气象部门高层次的业务、科研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重点放在气象科技英语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气象科技文献阅读、翻译、论文写作和口语交流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提高培训学员在国际气象交流活动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科学研究

科研活动是学科建设的先导。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把握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授课质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要做好科研,必须首先获得科研项目。新兴学科建设很难获得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但是培训机构或院系可以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和资助,鼓励科研向纵深发展。气象干部学院非常重视学科体系建设,从2013年起,对于在建的12个学科均给予了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也在其中。这是气象干部学院落实国家和中央的两个《纲要》精神的具体举措,体系了中国气象局各级领导对于气象科技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重视。

(三)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的根本点就是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上,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然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就成人教育培训中的培训策划和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培训学员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以“实用”为基点。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气象干部学院开发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且贴近气象人员实际需求的气象科技英语应用性班型,开设了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在综合性班型“气象科技英语培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视听、口语及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气象英语翻译与写作训练班”上开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气象英语阅读、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在“气象国际交流口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听说、国际会议介绍”等课程;在“英文气象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上开设了“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及气象英文科技期刊介绍”等课程。同时,将加大培训力度,分层次、分群体、轮训式地举办气象英语类培训班,打造品牌班型,支撑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教材建设

培训教材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科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是成人教育培训中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教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发展和建设成人教育新兴学科,培训主管部门就必须加大力度和资金投入支持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符合成人教育规律、培训内容和目的的教材。比如,在气象科技英语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气象干部学院对于学科的教材编写给予了很大支持。目前,《实用气象英语教程》、《气象英语口语教程》、《气象英语听力教程》、《预报员口语》已经出版并用于教学,《气象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指南》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外还计划将编写《气象科技英语视听教材》、《气象国际会议交流英语》、《气象服务英语口语》等教材。

(五)学科梯队建设

不论是高校还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学科、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因此,在学科建设梯队里,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学科带头人很重要,同时还需要有乐于钻研业务、开拓进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很强的研究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善于把握住学科的前沿问题,善于团结和带领学科梯队共同奋斗。因此,在成人教育新兴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中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改善学术和教学梯队结构,使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均得到提高。

气象科技论文篇(4)

气象部门绝大多数科技人员(尤其是层次较高的科技人员)均为学会会员。气象事业的发展依靠的是这部分人,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就需要学会这个科技人员之家来为他们讲话,提供平台。为此,**州气象学会在XX年改选时,将理事会成员做了比较大的改革,各县(市)气象局局长、州气象局大多数科长都是理事会成员。州气象局局长为理事长,并在每年召开全州气象局长会议之际,召开学会理事会,争取把学会工作纳入全年气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年至少召开4次常务理事会,召开常务理事会时邀请局党组有关领导参加。在学术论文征集、学会活动时都以州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下文,这样可以增加文件的“份量”。

二、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我会在州气象局的支持下,每年年初常务理事会邀请州局有关领导及科室领导一起根据本年度业务需要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拟定培训计划,按计划每年除自己举办各种类型的业务技术培训班以外(每年4次左右),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选送人员参加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等举办的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每年会员的培训面达80%以上。与此同时还积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培训教育,近三年来,全州气象学会会员有27人次参加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的本科学历教育,已有15人次取得本科文凭。有25人次参加各类学校的函授专科学历教育。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广大学会会员的学历水平,也为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使得全州气象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得以明显提高。

三、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业务服务进行科研开发。

近几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和州科技局、州电业局、州气象局等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山区反季节无公害大棚蔬菜的农业气象科学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及“**自治州电力线路沿线雷暴分析及其预报”等10多项课题开发与研究,并取得明显效果,有的被评为**州科技进步二等奖,有的被省局评为开发奖。

同时,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一是根据气象服务“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方针,要求广大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服务工作,为防灾减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好务;二是要求广大会员在我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多流汗,多出力,努力减轻旱灾及冰雹灾害的损失。由于广大会员的努力业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州气象局近五年来两次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一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防汛抗旱先进集体”,有4名会员被中国气象局奖励,有6名被**省人民政府奖励。

四、积极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

一是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来讲授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讲座;二是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业务水平。近三年来共组织会员撰写论文130余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近100余篇,在部级核心刊物有关学报上刊登近10篇。XX年还成功的举办了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界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我州有38篇文章参加交流。

五、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技术能手。

气象科技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87-04

科普工作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提出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对科普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科普工作发表重要论述,对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思想、工作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科普事业繁荣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对近1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分析和探讨,对科普工作发展有重要指示意义。

1 2007―2016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普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现。”①

这次讲话第一次明确定位了科学普及,并且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系,即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那么科技创新到底有多重要呢?党的十以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②。也就是说,把科学普及工作上升到了一个与国家核心战略并驾齐驱的层面,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这次讲话中更加明确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这一点也非常重要,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没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和广泛参与,科学普及工作不可能开展好,只有科技工作者真正把科学普及工作当作科技创新来重视和对待,才有可能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成为创新工作的两翼。

在随后短短的半年内,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万钢等都围绕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科普工作各个方面作了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论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建好用好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建立普惠共享的科普体系。要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普教育,增强科普教育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科普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以信息化推动科普工作理念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要以互联网思维改变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圈,促进颠覆式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强化传播协作,推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强大活力和竞争力的传播体系。要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科普精准化服务。”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明确表示科普要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科普’工程,创新科普理念、科普技术、科普手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⑤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急需科学普及。”⑥

2 2007―2016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论述

分析

为了更多地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科普方面的重要论述,笔者通过网络检索了2007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发表的讲话,结果发现上面提到的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可以组成近10年来我国科普领域的最高决策层,同时也是发表与科普相关讲话最多的领导人。

表1 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发表与科普相关讲话情况

(根据网络检索整理)

发表讲话

年份 发表讲话次数

刘云山 刘延东 李源潮 万钢

2007

2008 1

2009 1 2

2010 1 1

2011 2 3

2012 1 1

2013 1 1

2014 2 1 1 3

2015 1 1 1 3 1

2016 1 2 1 2 1

合 8 3 5 10 8 3

根据上表中的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间,作为分管科技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的讲话最多,共有10次,分别是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式(3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讲话(2次),两院院士大会1次,中国科协会员日报告1次,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1次。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气象科普在整个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气象科普工作的三个重点方向,即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服务

“三农”。

2012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正式成立,他的成立也意味着气象科普有了一支真正的专业团队,作为气象科普的部级业务单位,对全国气象部门的科普工作具有业务指导职责,这也标志着气象科普正逐渐成为气象部门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0月26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新时期做好气象科普四个“着力”:要着力发挥气象科普工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要着力提高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着力构建气象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要着力提升气象科普的能力和水

平?。本次会议也明确了气象科普的发展将朝着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2016年在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上,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要求:“更加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将气象科普工作放在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更加重要位置,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措施’,联合社会力量,强化传播协作,完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广气象科技,努力提升全社会气象科学素质。”?

4 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气象科普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在紧跟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和未来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气象工作特色的气象科普,即在发展过程中既能把握科普工作的普遍规律,又能体现气象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关于未来气象科普工作的发展方向有几点建议。

4.1 在气象科技创新工作中明确气象科普地位和任务,向“科学普及具有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的目标扎实努力

目前在气象科技创新工作中,并没有明确包括气象科普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这不利于气象科普工作与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建议将发挥气象科普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时,气象工作作为一项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型、科技型工作,让公众了解一些前沿和高端气象科研成果也应该成为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

4.2 顺应主流科普工作发展潮流,在气象信息化进程中,加强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

目前中国气象局正在大力发展气象信息化建设,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体系中,气象科普信息化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对接社会科普内容和渠道,整合气象系统科普资源,推动科普工作智慧化发展具有深远

意义。

4.3 推进和加强气象科学教育工作,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气象科学教育

作为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气象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对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在自然灾害(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七成以上)中相对脆弱的个体,加强青少年防灾减灾和应对灾害能力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探索气象科普产业化发展道路,融入科普社会化格局

目前气象科普主要是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基本属于纯公益性工作,随着对科普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拓宽气象科普经费解决渠道已经成为阻碍气象科普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只有积极融入科普社会化大格局,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普工作,才能保证气象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性

发展。

4.5 加气象科普业务化建设,在主流气象业务中准确定位

气象部门是个业务性单位,在整体气象业务体系中找到气象科普工作的准确定位,是保证气象科普能够获得更多支持的“捷径”,因此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业务化建设,在公共气象服务中找到自己的位子并进一步发挥作用,是气象科普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实

基础。

注释

①.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通讯社,2016-5-31.

②.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6.

③刘云山.科技工作者要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016-5-31.

④刘延东.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 打造信息化科普新引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6-6-22.

⑤李源潮.创新科普方式 更快更有效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2016-6-2.

⑥万钢.科学普及是“双创”的重要社会基础,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致辞,2016-9-24.

⑦.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12-15.

⑧.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2007-2-27.

⑨.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2008-1-8.

⑩第一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报告,1997-9-10.

?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报告,2003-12-5.

气象科技论文篇(6)

近期,“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在广西南宁市全面展开,作为“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一部分的“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和“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由广西南宁市委、市政府分别在邕举办。9月26日,“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南宁市启动。该届年会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市科协和南宁市气象局承办。广西科协副主席方芳、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出席了开幕式。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气象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单位领导以及市属各学会、协会会员,教师,科研院所科技人员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广西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学术交流是重要环节,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组织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努力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她希望,能以本次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科技资源,广交科技英才,把促进学科繁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使更多先进的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开幕式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的东盟工程科技院院士黄汉腾、温国亮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苗世光,广西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苏志等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成功经验,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

本次学术年会分设5个分会场,共有1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经南宁市论文评审领导小组审核,择优推荐到各分会场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共38篇,论文分别围绕学科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城市气象与水利”、“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城市气象与人体健康”、“气象科技创新与综合风险管理”、“气象预报与农业生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论文集中关注当前社会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宁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创新热情。

广西南宁市科协在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还汇集出版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论文集,邀请了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工程师协会的理事会成员来邕相互探讨创新科技知识和国际学术交流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气象科技论文篇(7)

好的预报成绩是每一名预报员精益求精、努力钻研的结果,预报员们为了把预报报准,开展了"温度预报方法"、"海上大风预报方法"、"雾霾天气预报方法"等多个预报方法研究;预报工作经常进入一种"忘我"的地步,每一个实况资料、每一条预报数据,预报员们反复分析、对比、思考,甚至中午都不休息,把女性的坚韧和耐力充分的体现在预报工作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营口市气象台的预报员们硕果累累,多次获得了"中国气象局优秀预报员"、"辽宁省气象部门优秀预报员"等荣誉称号。

在常规预报预警工作的同时,决策气象服务也是营口市气象台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的春运、母亲节、中高考、海蜇保护和捕捞、秋菜上市、海上搜救等重要活动,营口市气象台都会提前制作相应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及时、准确、周到的气象服务多次获得市领导的认可。在2013年的海蜇捕捞工作中,营口市气象台准确把握天气趋势,出色的完成了预报工作任务,时任营口市委常委、副市长曲广明对海蜇捕捞气象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国气象报》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

"创新"是用科研工作提升气象精神的精髓。创新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气象综合实力的支撑,是气象工作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营口市气象台非常注重业务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营口市气象台承担了辽宁省气象局和营口市气象局《营口城镇气温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营口地区乡镇天气预报方法研究》、《营口市气象台预报服务业务平台》、《营口市气象台WRF实时预报系统》等10余个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各项科研成果均应用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大大提高了预报员的预报技术能力和气象服务工作效率。同时积极进行科技论文的撰写,近几年营口市气象台在《气象与环境学报》、《气象科技》和《资源科学》等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科技论文,并多次参加环渤海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沈阳雨雪冰冻论坛、松辽流域预报技术等论文交流活动。

营口市气象台虽然女性工作者较多,各项工作却绝不落后,坚持以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推进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气象科技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66-01

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挑战的需要。全社会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产品要求更加专业化,更加精细,服务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1-4]。笔者通过多年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实践,对基层科技服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系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学习,提出气象工作者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基本观点,希望对基层气象局领导决策有一定参考作用。 1 目前基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在气象结构调整、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地区和单位之间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力度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思想解放,干部职工热情高,经济效益显著;有的地方还停留在表面,发展缓慢,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低沉,内耗严重,困难和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开拓创新人才。

2 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首要的在于观念创新。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具有全新意义的开拓性事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气象部门不曾遇到过,无现成模式可搬,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气象科技服务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2.2 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分配方针和政策,是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树立新型分配观念的主要内容。按劳分配主要依据劳动者提供劳动成果的多寡、贡献的大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由于气象人员的能力、智力、体力、劳动态度等方面的差别,必然会导致收入上的差别以及富裕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异,使得一部人先富,一部分后富。因此,气象部门更应解放思想,鼓励职工走出“围城”,融入社会,从“均贫富”的封建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气象科技服务的高速发展。

2.3 加强制度建设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习惯于听从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即所谓的“人治”。人治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自私性和随意性,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势必发生混乱。要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要办好任何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寄托于人好,领导者开明,关键要形成一套好的制度。只有建立一套好的制度,才能保证形成好的决策,有了好的决策,才能长期坚持下去。目前,基层气象服务工作的“人治”现象还非常普遍,加强制度建设已成为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当务之急。

2.4 加强管理

对气象科技服务的管理,无需忌言,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方式,都是一个簿弱环节。管理工作往往滞后于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拓发展的需要,更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单位和气象科技服务项目负责人,都必须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或者合同书的规定,全面履行各项职责义务。必须健全人事、财务和收益分配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票据管理。积极推行实体或企业制,涉及实体或企业的财务收支,统一由各单位的结算中心或计财部门办理,有条件的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评价管理工作的好坏,不能只看执行制度是否严格,更要看管理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和效果。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保障气象科技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3 结语

总之,加快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适应气象部门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挑战的需要。只有坚持用“发展是硬道理”的统一思想和行动,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眼气象事业长远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开创气象科技服务新局面。

4 参考文献

[1] 尚卫红.不断提高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能力[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2(S1):141-144.

气象科技论文篇(9)

好的预报成绩是每一名预报员精益求精、努力钻研的结果,预报员们为了把预报报准,开展了"温度预报方法"、"海上大风预报方法"、"雾霾天气预报方法"等多个预报方法研究;预报工作经常进入一种"忘我"的地步,每一个实况资料、每一条预报数据,预报员们反复分析、对比、思考,甚至中午都不休息,把女性的坚韧和耐力充分的体现在预报工作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营口市气象台的预报员们硕果累累,多次获得了"中国气象局优秀预报员"、"辽宁省气象部门优秀预报员"等荣誉称号。

在常规预报预警工作的同时,决策气象服务也是营口市气象台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的春运、母亲节、中高考、海蜇保护和捕捞、秋菜上市、海上搜救等重要活动,营口市气象台都会提前制作相应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及时、准确、周到的气象服务多次获得市领导的认可。在2013年的海蜇捕捞工作中,营口市气象台准确把握天气趋势,出色的完成了预报工作任务,时任营口市委常委、副市长曲广明对海蜇捕捞气象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国气象报》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

"创新"是用科研工作提升气象精神的精髓。创新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气象综合实力的支撑,是气象工作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营口市气象台非常注重业务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营口市气象台承担了辽宁省气象局和营口市气象局《营口城镇气温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研究》、《营口地区乡镇天气预报方法研究》、《营口市气象台预报服务业务平台》、《营口市气象台WRF实时预报系统》等10余个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各项科研成果均应用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大大提高了预报员的预报技术能力和气象服务工作效率。同时积极进行科技论文的撰写,近几年营口市气象台在《气象与环境学报》、《气象科技》和《资源科学》等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科技论文,并多次参加环渤海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沈阳雨雪冰冻论坛、松辽流域预报技术等论文交流活动。

气象科技论文篇(10)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77-6619

国内刊号:11-2006/P

邮发代号:2-36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25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上一篇: 化工工艺设计论文 下一篇: 政治科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