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5:57

拼贴艺术论文

拼贴艺术论文篇(1)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艺术家对艺术的本质有了不同的见解,艺术家的艺术思维也各具特色。拼贴艺术不仅在油画创作中被艺术家加以运用,还在设计、摄影、影视、陶瓷等艺术中得以体现。就油画而言,拼贴艺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在一种材料上涂上糨糊或胶水,然后将其贴在一幅绘画作品的表面;也可以将剪下来的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画布及其他底面上,形成画面。拼贴艺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开始尝试运用不同的媒介材料进行油画创作,将纸张、布料、沙子、粮食、贝壳、树脂等各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据史料记载,拼贴这一概念是在1912年由立体派画家提出的,但拼贴艺术出现于1907年到1914年间,是由勃拉克还是毕加索提出则尚无定论。当时的画家不满足于画面效果,就使用报纸、墙纸、木片、油画布作为画面的肌理,使得画面效果更加丰富,装饰效果和视觉效果更强。

勃拉克作于1913年的《单簧管》是他的拼贴代表作。他以木纹纸、报纸及有色纸,在画面的中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并以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勾画出线条和阴影。在这里,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出一种虽使人意外却又令人信服的造型和亲切感。在这个朴素而严谨的画面结构中,每一视觉要素,无论是不同的纸片还是轻淡勾画的线条,都能成为一种符号。那些线条使剪贴的图形获得某种依托和含义,甚至还能让人从中感悟到某种精神的内涵。

二、创作感受

由于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其地域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十分紧密。新疆文化自古以来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在国内现有的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研究中,以拼贴技法结合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研究较少。

笔者以新疆最具特色的赶巴扎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研究。赶巴扎是新疆地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活动,主要以交换商品、社会交往、娱乐、会亲看友的形式,反映了新疆地区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新疆地区的人文特色。在创作过程中,笔者首先勾勒铅笔草图和色稿草图。在技法上采用拼贴的方式,拼贴艺术的造型、构图十分灵活,既可以与实物相符,也可以夸张、变形,无论怎样变化,最后都要保持创作的本意。拼贴艺术变化多样的造型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享受,赋予艺术家无限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将宣纸揉搓,制造出凹凸不平的肌理,拼贴到油画布上作为肌理的底子,摆脱了以往的绘画模式,不受透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拼贴艺术材料本身具有立体感,所以拼贴艺术语言具有不同于传统绘画的空间感。拼贴艺术的这些特性使得笔者的作品更具灵活性,这就是拼贴艺术的构图带来的魅力。

在色彩方面,笔者采用了拼贴的肌理效果,色彩和肌理的融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质感。笔者的作品整体以红色为主色调,色彩饱和鲜亮,视觉冲击力强,地域文化比较鲜明。拼贴技法的运用更能衬托出这种鲜明的色彩关系,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大的块面和浓烈的色彩构筑了画面的主体。笔者的作品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赶巴扎的地毯市场,背景在拼贴的肌理上填充了装饰性的图案,红调的画面显得和谐、浪漫,同时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

拼贴艺术论文篇(2)

现代艺术是指1907年至二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的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是20世纪以来与传统美术截然不同的、具有先锋特色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其影响范围波及整个现代设计领域直至今天。正如美术史论家贡布里希所说:“20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

一、关于拼贴艺术

拼贴作为一种重新组合的手法,自古以来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剪纸、布贴、刺绣、壁画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拼贴的影子。直到1911年,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将一行字放进他的作品《葡萄牙人》中,而他成了第一位应用拼贴的现代画家,“拼贴”艺术一词正式出现在艺术史中。

拼贴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时期,又在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后现代主义阶段获得再度发展与完善。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拼贴作为一种技法、观念、语言与文化形式,被绘画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借鉴和采用。拼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已非常广泛,人们对之的研究也已经开启。

二、平面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技法。拼贴手法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看似不能相融的图像或形象拼凑在一起,能更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设计主题,更加能产生戏剧化的视觉效果。它的表达方式直接,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李西斯基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插图和海报的设计中,就经常采用照片拼贴的手法,不仅将各个元素非常巧妙地连接起来,同时也具有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瞬间吸引观者的眼球。美国设计师保罗・兰德,也常用照片拼贴的手法,将一整体图形拆分打乱,组合成既理性,又不乏象征性的生动图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拼贴手法对于整体和部分的诠释,将不同来源、不同质地的要素重新构建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它既是陌生的却又是熟悉的。原研哉在松屋银座的招贴设计上将拼贴突破了平面的维度,招贴上除文字以外的其他图形部分都绣在毛毡布质的纸上,另外在招贴边缘处缝上拉链,两张招贴之间用拉链连接。招贴上刺绣和拉链的拼贴,超越了传统视觉与触觉的关系,为现代平面设计的进一步拓展指引了方向。

三、服装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观念。服装设计中的拼贴是把相同或不同的材质进行剪切,再利用不同材质的颜色、质地、手感、风格的变化进行重新组合。拼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让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激发着设计师的想象力。

波普艺术家沃霍尔曾将拼贴的艺术手段与观念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他将纸、塑胶和人造皮等不同的材质进行拼贴,采用大胆艳丽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艳丽的花纹。这对当时的服装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之后的服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拼贴成为服装设计中大量使用的手法。

服装设计受面料的图案、颜色、质地、手感等多方面的限制,合适的材质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拼贴作为装饰手段将丝绸、棉麻、蕾丝等不同面料相互拼贴;扣子、拉链、铆钉、罗纹等不同辅料的重复拼贴;面料和辅料交错拼贴。新颖的组合方式给人不同的感受,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四、室内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创作语言,在室内设计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室内空间通过拼贴所造成的不同元素的并置形成戏剧效果,赋予新的意义和形态。

在盖里的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的扩建中,他采用解剖式的拼贴手法,在新旧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未完成”的艺术效果。其扩建的部分像一个包围着旧建筑的贝壳,与旧有的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扩建部分采用了铁丝网、金属板、木材等廉价的材料,并呈现出了一种堆砌式的效果。同艺术创作一样,这一作品的建造不是完全由图纸来控制,而是通过建造的过程决定了其最终的形态。这种拼贴式的创作,在很多旧建筑的改造中也经常运用,一些旧的工业厂房被改造成创意产业基地,艺术家们在厂房内通过室内设计以建立工作室,这种设计大多保留原本的清水砖墙、外露的素水泥,新建部分通过不同材料和构造突出时代特点。选用或传统,或现代,或地域风情,或民族特色的室内家具和装饰,形成一种新与旧的相互拼贴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并置效果。

五、景观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文化形式。柯林・罗在《城市拼贴》中谈到:城市是拼贴形成的,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由不同时代的东西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类似一幅拼贴画。这种“拼贴”不仅是一种设计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融合。

北京奥林匹克主赛场“鸟巢”的方案中,瑞典设计师组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提取了中国的十二生肖为元素,用硬质铺装和植物塑造出生动而富有现代感的12个动物的造型作为赛场周边广场景观设计的主题,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起来。

结语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拼贴作为一种技法、观念、语言与文化形式,被绘画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借鉴和采用。当今世界,人们的视觉经验和视觉感受越来越丰富,单一的表现形式有时很难满足人们的视觉和情感需求,因此多种媒介和多种表现手法的结合成了必然,拼贴从开始的一种有形手法转变成一种无形语言,到今天成为我们观察及感受的基本原则,它愈发成为现代设计的一种趋势,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艺琴,郭传普.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M].童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拼贴艺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99-02

从20世纪初开始,立体主义的先驱毕加索率先将非绘画材料拼贴进绘画作品中开始,这种更具多样化和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就被视觉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动画艺术家们也不例外。

一、拼贴形式在动画中的趣味应用

拼贴形式动画是“实验动画”的一种,在形式到制作上继承了实验动画的无拘无束,给了动画艺术家一个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任何现实生活中可见的素材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工具。

(一)拼贴给动画带来的层次感

动画艺术家们将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材料拼贴到一起,使动画的镜头通过各种元素之间原有的明暗与色彩对比,拉开动画镜头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景别差距;突出主体、衬体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产生镜头的景深变化,令整个动画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比如:何伟锋的短片《小胖妞》了,这部短片中的人物是虚拟的,背景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取景。这种虚拟与真实的拼贴方式,不仅使动画短片《小胖妞》极具趣味性,而且虚拟的角色在真实的场景中尤为明显突出,加上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对前景及远景的虚化处理,进一步产生了镜头的景深关系,增强了画面的前后空间层次。而虚拟人物与真实场景的拼贴运用,又在材质上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拼贴给动画带来的肌理感

各种拼贴材料,由于其自身表面肌理形态的客观存在,呈现出各种纵横交错,凹凸不平,粗糙光滑的纹理质感变化。从美术的画面来说,肌理便是绘画的皮肤与质感。而拼贴形式的“肌理”创造,基本上是由拼贴材质产生的。不同的材质或细腻或粗糙的原始质感,形成了一种源于自然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肌理语言。正是由于肌理的这种自然属性和美术形式构成天然的协调,才把自然的万千变化凝固到作品之中,达到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也反映出作品的情绪与内涵[1]。

于是动画艺术家们利用这些拼贴材料固有的质感特征进行动画创作,使得动画画面产生了秩序、节奏与韵律的视觉趣味,“肌理”的使用放置于动画作品中,就如同画家将其放置于画中一样,变得具有某一种特定的表征与含义,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艺术观点的语言。

在马匡霈以自身失恋经验为基础而创作的动画《我说啊,我说》中,这种对拼贴肌理感的运用无处不在,肌理让画面变得有质感且意味深长。艺术家在拼贴中结合了各式各样的纸张质感来丰富画面肌理,使每一个画面都具有更多的细节。而且这种各个元素和背景都贴以纸张肌理质感的做法,使类似剪纸形式的人物角色,以及各种拼贴其内的不同类型元素,例如:台湾文化符号,信封、纸箱,招牌等等整体化,使这种奇妙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有趣组合,不显突兀,统一自然。同时这种泛黄的纸纹肌理也切合了作品想要向观众传达的悲伤情绪。

(三)拼贴给动画带来的装饰性

在动画作品中,动画艺术家们通过拼贴,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分解与重构,这种重构拼贴的形式使动画产生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冲击。拼贴素材的几何形状、大小、方向、颜色搭配、以及边缘的平滑与粗糙等等因素,都会使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产生各种丰富的联想。由于人的视觉不能孤立接受某个画面拼贴元素,而总是将该元素与周围的背景一起映入眼内,所以,拼贴元素本身、元素与元素之间、以及元素组合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而经过动画艺术家的刻意安排,这些拼贴素材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复合美感,会进一步刺激观众的视觉心理,使镜头画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装饰性效果。

波兰设计大师Jan Lenica1961年创作的代表作《迷宫》将拼贴材质元素奇特组合,使人产生奇幻怪诞的心理感觉,产生了极具怪异风格的装饰性画面,作品主要描述诡异的城市中人被奇怪的动物在脑中注入液体而控制着,表现了主人公被极权主义规则残酷地吞噬怪诞故事。艺术家利用各种拼贴素材本身的质感、花纹、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组合,构成了一部具有鲜明装饰风格的动画短片。动画中每一个镜头几乎都可以单独截图出来作为一幅装饰性极强的拼贴平面作品。

综上所述,拼贴形式在动画中的运用使动画变得丰富,使动画艺术家们表达艺术思想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拼贴素材所赋予动画镜头景深的参差感、美术画面的肌理感,叙事方式的“拼贴叙事”、以及视觉心理上的装饰感;再加上动画本身的动画化魅力,使得拼贴于动画的素材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无生命元素,而是能够互动,有生命活力的机体,使动画的画面视觉效果更魅力四射,艺术表现力更强。

二、拼贴形式艺术动画的艺术特征及其展望

(一)拼贴艺术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差异

要弄清楚拼贴艺术动画的独特性,首先应该了解动画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含义。传统动画从形式上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其中三维动画又分为三维电脑动画和逐格拍摄的立体动画。根据制作方式又可分为四类。其一,手绘动画和赛璐珞动画。其二,三维停格动画。其三,数码动画。其四,实验动画[2]。

事实上,拼贴艺术动画正是“另类动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的另类动画一样,拼贴艺术动画运用其拼贴技巧,达到非常特殊的个性化效果,反抗了主流动画、正统赛璐珞动画或绘制材料在动画审美上的统治。在视觉上和主题上拒绝了传统动画的风格,追求更个性化的“个人风格”作品。

从艺术角度来讲,拼贴艺术动画在创作过程中,比传统动画更主张表现作者自身的感受,注入了更多的作者主观色彩。动画制作者可以自由地将任何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资料,影像片段等等各种各样的材质按照自己的理解处理整合。而传统的动画一般只采用一种方式表现。这使得拼贴艺术动画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不同素材间的趋同或趋异的对比,形成了作者独有的艺术风格,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视觉魅力。

从商业上来讲,正因为这种动画艺术家们在创作时追求的“个人风格”的拼贴尝试,使拼贴艺术动画与传统动画相比较,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在带给观众新鲜的视听感受的同时也迎合了各种不同喜好观众的胃口。

这些差异凸显了拼贴艺术动画的独特性,在大众传媒不断发展的今天,拼贴艺术动画相对于传统动画来说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可以凭借独创的精神创造出了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产生传统动画中不可能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这种独特性一定会在今后更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原创动画制作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二)无纸动画技术给拼贴艺术的新活力

无纸动画技术是指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完全采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来完成动画。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办公、考试、资料管理等诸多方面由传统的有纸化向无纸化发展的趋势,拼贴艺术动画也不例外。

无纸动画技术的显著优点诸如方便对素材的个性化修改,降低成本等方面促进了拼贴艺术融入更多动画创作的可能。在方便修改方面,通过无纸动画技术软件,比如photoshop可以方便的将网络上搜索到的拼贴素材,进一步对其进行颜色、纹理、大小的调整,甚至可以运用软件将多种素材拼合,制造出更符合动画创作者需求的拼贴材料。同理,对于一些视频资料,也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抽取或改造出创作者所需要的视频片段。这些都是拼贴艺术动画能够拥有更具个性化拼贴素材的前提基础,为创造动画的全新视听感受注入了新活力。

在降低成本方面,因为计算机特有的复制功能,避免了现实生活中拼贴素材材料不足的现象,艺术家们也不用为了寻找足够多的合适拼贴素材而到处奔波。为实现拼贴艺术动画节省了更多创作时间与开支,并且也间接地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无纸动画技术计与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与技术也为拼贴动画的表现形式创造了新的方式。所以,无纸动画技术,不仅仅使动画创作者对拼贴素材的个性化处理更为方便,而且还给拼贴艺术动画的表现与处理的方式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带来了新活力。

三、结 语

今天,对拼贴多样化和风格化的追求不但作为一种传统被保留下来,并且随着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动画艺术家更是纷纷将拼贴艺术的形式作为自己动画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个原本就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的动画艺术,一与拼贴形式相结合,就为动画创作带来了在形式和内容上全新突破,使动画在镜头景深层次感、美术画面的肌理感、以及心理上的装饰性几个方面对动画的视听感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拼贴艺术在动画中的趣味表现对动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聂欣如.动画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斐.浅析拼贴手法在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演变[J].美术大观,2008(7).

[3] 董玮.浅谈绘画与肌理[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4).

[4] 代璐,荆川.从动画短片创作的特征看动画教学的新思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6).

拼贴艺术论文篇(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必然对艺术产生影响。19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发展和思想意识形态成为刺激现代艺术产生的有利条件。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被学术界称作为现代艺术运动,针对传统艺术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同时也为现代平面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现代招贴是由设计的画面和文字构成的平面设计,好的招贴设计应该有较强的画面欣赏价值和装饰目的。现代招贴设计一路走来越发成熟而富有时代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现代艺术运动的熏陶,充满了现代艺术运动情结。

一、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表现主义情结-隐喻、象征

表现主义是20世纪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艺术流派。其主要特征为注重主观意象和对自我感受的表现,强调对比强烈、厚重粗放的黑白木刻笔触,以及夸张、扭曲、变形的色彩和姿态,不仅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同时抒发了内心情感,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情调、节奏和意境。它为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开创出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招贴艺术的视觉表现力,确立了招贴艺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功能与目的。

二、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立体主义情结-拼贴、组合

1908年,产生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心思想是对物象作理性解析和综合的再构造。强调对自然物体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寻找可以提取的形 ;然后分解切割成最单纯的几何形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或点、线、面;最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并重新建立新的形态和结构秩序。从"分析"到"综合",立体主义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观察方法,更加注重对色彩、形式、结构的组织及平衡规律。由于对绘画中的各种元素提出具体的分析,使绘画逐步走向理性的方向,因而历史上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对于当时的平面设计来说,提供了极好的艺术借鉴,对招贴设计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立体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它结合象征、寓意手法,对形体、空间、色彩肌理进行拼贴、综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段,这就给现代招贴设计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第二,就是它不断地在抽象的画面中加入文字的探索。这种试探给平面招贴设计提出了图文并茂设计的启发,对招贴设计中文字要素的处理手法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从此,这种形式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今天成为人们心中对平面设计固化的认识了。

三、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未来主义情结-自由文字

未来主义运动是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场现代主义运动。 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同时存在,共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前者们给后者带来了工业化气息和机械的特征。未来主义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速度之美。认为艺术应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运动的音响和四度空间等这些所谓的"现代感受"。毫无疑问地为现代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又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段。 在平面设计领域,未来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形成了"自由文字"的设计风格。 文字不再是表达内容的工具,而成为了一种视觉元素和符号,类似绘画图形一样的结构组合,它可以自由安排布局不受任何固有原则的限制。 这种图即是字、字即是图的图文结合形式,对招贴艺术设计的视觉形式有着强有力的推进和启示意义。这种设计风格现在已成为风尚,在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达达主义情结-蒙太奇式置换、拼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兴起了一种非理性荒谬和怪诞的艺术运动,是一种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 名字也起的怪怪的,即"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惟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性的形式来表达对传统艺术、现实世界和疯狂战争的反应。

达达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利用拼贴方法设计版面,利用摄影照片的拼贴方法来创作插图,以及版面编排上无规律化、自由化的处理手法。达达主义对视觉艺术与设计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当代招贴设计中对世界名画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置换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说都是受到达达派的启示和影响而产生的。另外,达达主义根据形、色、质的特点拼贴而制作画面,以及用蒙太奇照相拼贴的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达达主义的这些新型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五、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超现实主义情结-感性、联想思维

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莱顿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它标志着欧洲又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诞生了。超现实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文明遭到了极大破坏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情绪处于虚无主义状态,因此,他们认为所谓真实的表象都是虚伪的,包括传统的文明方式、语言、文字、绘画、设计等也都被认为是虚伪的。这一观点打破了逻辑思维和现实的制约,以感性的联想思维来指导并表达原始创作的冲动和主观意象,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出不可能成立的人为形象和环境,把现实观念与梦境幻觉的本能潜意识结合起来。因此,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形式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平面设计中均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并广为流传。

超现实主义在招贴设计领域的影响是空前的。其特点有二:第一,超现实主义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拼贴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实事境地,从而传递出一定的信息特征。第二,以写实的形象用荒诞、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组合手法来传达特定信息,更加有效地显示商品的功能和信息。计算机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之后,招贴设计师利用它并结合摄影蒙太奇、装饰漫画、具象、抽象等多种表现手法,更加充分地发挥超现实主义的观念和特征,为现代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开辟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现代平面招贴艺术,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上均受到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深刻影响,进而加快了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所以,艺术与设计就象硬币的正反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才是艺术与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8。

拼贴艺术论文篇(5)

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想在音乐、绘画、摄影、雕刻和建筑这些领域风起云涌,强烈促进了文学改革的发展。种种与传统迥然相异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对乔伊斯的创作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现代主义者来讲,传统的表现方式已经无法表现复杂的现实内容。在众多文艺领域中绘画最早探索到了现代主义的创新可能性,因而成为指引现代主义改革方向的先锋艺术形式。作家们从绘画艺术中学习创新的艺术成分,并仿效他们来开展文学试验。乔伊斯深受启迪,注重光、色、影、形的艺术功能以及各种视觉和听觉形象对表现感官印象的辅助作用。因而在乔伊斯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诸多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例如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叙事、拼贴画和构图等。本文将对其中两个运用较多的绘画技巧进行分析。

一.构图

构图(Composition),为造型艺术术语,在美术绘画中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适当地配置,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题材要进行剪裁,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构图的步骤是先将所要表现的对象构成轮廓,然后分光暗,层层设色,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美术作品。(何新,1989:116)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这在中国传统画中称之为“章法”或者“布局”。

现代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激起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要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要经过简化和构图。构图就是将各种有意味的部分加以熔炼,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富有生命特征的整体。因此所谓构图,是在删除多余的信息之后,将剩余部分组成一个有意味的整体。在《尤利西斯》中简化了的瞬间印象从一天的框架中选取,小说描绘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都柏林三位普通市民从早上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四十分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小说采用了以一日为框架,从早晨至深夜,具有完整和谐的结构。《尤利西斯》把时间限制在 十八小时之内,全书共十八章,每一小时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十五章),第三部分(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可见一斑,短暂的时间跨度却完整描述了三个人物一生的经历。在这幅意识的构图中,十年的生活将不断展现,过去、现在和将来交替融合。在表层的钟表时间之下是意识在记忆深处的流动将现在时间和过去时间联系起来。作品将绘画的空间艺术和写作的时间艺术相结合,通过对各部分之间的熔炼,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达到整体平衡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文字和光色不但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也可以被用来挖掘人的内心情感。《尤利西斯》成功地将构图与文学叙事技巧相结合,使读者深入人物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行为。总而言之,现代主义的绘画进一步增强了文学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叙事艺术。

二.拼贴画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拼贴画技巧(Collage)原指绘画技巧,是立体派画家常用的技法。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拼贴画指把各种不同的图像、照片、实物等拼贴在一起以创作出艺术构图。最早是1912年由立体派艺术家毕加索等把小块墙纸、图片、花布等作为组成部分粘贴到自己的画里开始的。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传统的绘画强调从固定不变的视角得到统一的画面,而立体派则强调将不同视角获得的画面并置在一起,成为多角度瞬间画面的集合。从而表现出,“不能用单一固定的视角去描绘现代世界的真实”。比如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在画中毕加索毅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立体要素全部转化为平面要素,画中人物的头、眼睛、鼻子等同时以侧面或正面的形象出现,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极端变形和夸张的画面。立体派画家强调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法展现对客体的感悟,并将这些不同的部分或碎片拼贴在一起。这种不同色彩、角度所形成的异质性,是立体派画家展现绘画主题的关键。拼贴画叙述技巧与传统的叙述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叙述强调形式、内容和情节的统一,传统叙述方法一直遵循贺拉斯强调的合式原则,而拼贴画则强调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既有内容上的又包括文体上的。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运用意识流技巧,描绘了三个反英雄人物荒诞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中,乔伊斯将不同内容和文体的叙述材料并置在一起,这种叙述形式的异质性,恰似一幅立体派画家的拼贴画,揭示出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情感的扭曲异化。

事实上,《尤利西斯》中的拼贴画可分为两个层次,动态拼贴画和静态拼贴画。前者指三个人物动态的意识活动彼此相互独立且相互关联,这一手法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三幅动态画面组成的拼贴画勾画出都柏林一天的精神画卷。静态拼贴画是将不同的叙述片段以报纸标题的形式拼合在一起,凸显人物精神世界的异化。

1.动态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的动态拼贴画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记述了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的内心活动。在动态拼贴画中,这三个不同身份和个性特征的人物被赋予了不同语言风格的叙述文体,斯蒂芬不切实际的艺术幻想被赋予了整齐、符合逻辑关系的叙述文体;布卢姆庸俗猥琐的思想意识被赋予了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口语体;而莫莉和荒诞的思想则通过完全紊乱、不加标点的文体展现出来。乔伊斯将三个人物的意识活动拼贴成内容和文体各不相同的动态画面,构成一幅三维的立体拼贴画,从三个层面折射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在内容上,布卢姆的庸俗哲学、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主义是现代精神荒原的不同方面的写照。在文体上,乔伊斯给予斯蒂芬有序的自由联想,给予布卢姆杂乱的意识流,而莫莉则是完全自由、无序的自由联想。三个人物描述中文体的异质性凸显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疏离孤独的精神状态,然而这种文体差异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共同勾勒出现代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空虚与混乱,深刻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静态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的静态拼贴画展现的是时间停滞时不同空间维度下的各个画面的组合,它是将众多从不同角度透视的画面并置在一起的立体画面。在叙事作品中,当故事时间停滞下来后,作者以不同的视角将不同的片段如实地记录下来,再将它们平行并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叙述结构,这些叙述片段被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幅拼贴画。乔伊斯在 《尤利西斯》中运用了大量的静态拼贴画技巧。他把不同内容和材质的材料像立体派画家一样,按照一定的模式组织在一起, “通过变化的文体,将现实展现为由多种话语构成的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典型的静态拼贴画出现在第七章“伊奥勒斯”中,乔伊斯在叙述午间这一小时内的事件时,并未完全以客观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而是用五花八门的标题形式记录了都柏林的方方面面,旨在说明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恰似一张杂乱的报纸。这章共计六十三个新闻标题,以“在希勃尼亚首都中心”为首开始展现市井,然后跳转到《自由人报》社,这期间的叙事主要展现了《自由人》报社内人们彼此间无聊和荒诞的闲谈。一帮浑浑噩噩的庸才,却在海阔天空地调侃着政治、法律、历史和艺术,俨然一幅复杂、荒诞的社会图景。乔伊斯的独特在于他没有将这些材料简单地以线性顺序排列起来,而是以报纸标题的形式将它们拼贴在了一起。在叙述文体上,乔伊斯将这些叙述内容分成六十三个叙述片段,并给每一个片断配上一个稀奇古怪的报纸标题。这些标题形式各异,有整句、短语、陈述句、疑问句,甚至还有由几个问号组成的。作者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叙述视角,将这些异质的材料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叙述片段以纷乱的标题形式,粘贴成一张报纸,恰似报纸五花八门的栏目一样,各自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角度各异,材料异质,强调了支离破碎和杂乱喧哗之感,展现出一个庸俗无聊和未来暗淡的世界。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利用静态拼贴画技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文体风格的单一线性和统一性,但形式上的异质性却蕴含着深层次的统一性:“整个城市像是用现代材料并置在一起的一张硕大的报纸(一日社会生活的集合)”。在静态拼贴画中,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现代西方精神世界。通过叙述内容间以及内容同文体间的异质性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物扭曲异化的内心世界,深化了小说的反英雄主题。

三.总结

乔伊斯在小说创作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天赋和创新精神,历史p哲学p音乐p绘画p诗歌等信手拈来,《尤利西斯》这部著作其内容丰富堪称一部百科全书。乔伊斯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和变化多端的艺术风格是《尤利西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时间p意识p技巧p形式p内容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全方位的改革,展现了人物微妙的精神世界和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使小说艺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是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姆斯・乔伊斯.萧乾,文洁若译,尤利西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叶.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J].吉首大学学报.2011,3.

拼贴艺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36-02

引言

布艺贴画简称布贴画,古代又名布堆画、布贴花、拨花,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布艺贴画是以棉、麻、丝绸等布料为原料,通过精巧的剪裁、粘贴、叠压及缝制而制作成的各种图案和画面,其表现的内容一般有生活场景、民间传说、人物、动物、花卉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无论从布贴画的选料、制作手法还是表现的内容上来看,都能够发现其构成元素取自于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地方特色。发展至今,布贴画依然能够利用各色花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纹样和肌理作为表达元素,使这些看似堆叠无序的各色布料带来令人惊奇的艺术美感。在拼贴艺术发展迅速的当代,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 布艺拼贴的意义

儿童插画艺术产生于儿童读物,是儿童文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儿童文字作品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儿童文学艺术。儿童插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色彩明艳、亮丽,趣味性强,构图简洁,人物造型夸张,表现方式多样等,这些极具创造性的元素令儿童插画成为了一个充满奇想与创意的世界。当今社会,各类艺术的多元化、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在这样一个画面风格多元化、表现力多元化、表达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儿童插画艺术必然能够成为一片“多产、高产”的“实验田”。事实上,拼贴这种表现方式在儿童插画中早已经备受瞩目,当代艺术家对“拼贴素材”的探求可谓无所不用,而布艺拼贴,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它的丰富表现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恰好迎合了儿童插画的多彩、新奇、创意的表现要求,儿童插画所承载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为布艺拼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布艺拼贴与儿童插画的碰撞

布艺拼贴的画面有三个重要的特点:轮廓清晰、肌理质感强烈、气息质朴温和。而儿童插画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简洁、人物造型夸张、趣味性强的这些特点又完全能够被布艺拼贴所表现出来,这样的碰撞使得儿童插画的画面感、表现力、趣味性有了极大的丰富。儿童插画家LenaGuberman的作品《在耶利米街》,见图1,就是布艺拼贴插画的典型代表,利用碎布和针线拼贴出的一系列画面令人爱不释手,趣味十足。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碰撞在一起的火花着实令人期待,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画面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布艺拼贴的制作手法移植到了儿童插画的创作过程中,而等待我们的是更大的惊喜。

首先,进行完整的构图并确定形象主体。由于棉、麻等织物的纹理、色泽本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朴素、舒适、亲和的感觉,所以选定的插画构图一定要契合布贴画所表现出来的质朴、温雅的画风。这样做也是为了接下来选择布料更加方便,色彩的选择更加多样,画面的风格也会更加统一。画面里的元素如人物、动物、花草、建筑等要求造型相对简洁,能够用一些简单的线条组成的轮廓表示出来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更方便地剪裁布料和拼贴,不要追求和考虑复杂的图案,因为布料的肌理和纹样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人物或动物的表情也要尽量简单,面部轮廓不能太小,因为你只有布或者线去表现它们,狭小的面部空间和复杂的面部表情会让创作人非常难以操控,成品的效果也会很呆板。综合上述要求并考虑到作品的趣味性,最终选择了一组身着彩色衣服狂欢的小兔子,见图2,和另外一组狗、熊与人物三个主体,见图3,作为画面的形象主体,插图人物主体的身体轮廓和面部表情简单,身体上的色彩也很鲜明,画面分别以代表夜晚的深蓝色和白天的纯白色作为背景色,能够突出其他高明度的色彩。

其次,选择合适布料和色彩组合。相对于人造纤维,人们更倾向于去触摸和体验自然纤维带来的舒适、自然的感觉,当然孩子也不例外。棉、麻织物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更能然孩子有一种亲切感和好奇心,这些感觉不是插画的画面带给他们的,而是布料的材质和肌理。他们也许会去想:为什么我们穿的衣服变得这么小?或者为什么小动物也会跟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也正是这些疑问会让孩子们思考更多的问题,启发更多的灵感。棉、麻织物也具有良好的染色性,棉布的色彩可选择性非常大,所以可选择棉布作为拼贴的原材料。由于儿童处在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他们对基本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而那些高纯度的、高对比度的色彩组合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红、黄、深蓝、粉、白搭配,所以在色彩选择上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布料的纹理,布料颜色的纯度不易过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为更好地营造画面效果,布料的颜色选择中高纯度、中明度、高对比度的色彩组合。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棉布的质地过于柔软,在裁剪和粘贴过程中容易出现图样变形和褶皱,而且由于棉布编织的纹理比较细密,只能在近处才能看清,布料的肌理在正常距离观看时根本没有表现出来,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更换材料成为了唯一的办法。亚麻布的纹理较粗,质地较硬,有着理想的肌理表现力,而且不易发生变形,所以最终确定以亚麻布为制作的原材料。

第三,进行布料处理及制版。正常情况下布料在剪裁时都会留有毛边,而制作布贴画时布块留有毛边会非常影响整个轮廓的清晰感和画面的整洁感。所以在剪裁之前应对所有的布料进行处理――浆布。所谓浆布就是在布料的一侧均匀、轻薄的涂抹上一层白乳胶,然后等待白乳胶的自然风干,风干后用熨斗将布料熨平。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布料变得坚硬,裁剪出来的布块会之分平整干净,轮廓也十分准确,易于后期的拼贴。为了准确得到各种造型的轮廓,需要制作卡板来裁剪布料。卡板的制作也非常简单,首先把最终的图样用复写纸描在一张白卡纸上,然后按照轮廓剪下白卡纸即可。如果画面的层次比较多,需要进行叠压,可以多描几张白卡纸,然后按照画面的层次关系剪下相应的轮廓。

第四,准确裁剪布料。用已经做好的卡板贴在浆布的一侧,要此时注意卡板的正面应贴在布上,这样剪出来的布料就是没有浆布的一侧,即是正确的。儿童插画作品的中的形象大都是圆润、可爱的,裁剪时要尽量保证轮廓的边缘整齐圆滑,不能有棱角。在剪裁时要注意色彩的选择,不要用错布料,在裁剪之前可以在卡板上注明要用什么颜色的布料,或者可以事先做好一幅完整的带颜色的插图,然后按照插图的配色进行剪裁。扎实的色彩理论基础是创作一幅优秀布贴画的重要因素。

第五,对布块进行拼贴、叠压和缝制。这是制作布贴画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插画中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和主体形象都在这一制作阶段体现出来。在拼贴之前要选择一个平整的地方进行操作,然后用一块同画布尺寸稍大的米色或者白色的布作为底布。布块的拼贴要求位置准确,与其他布块的搭配合理,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布块之间的叠压关系比较复杂,画面的立体感和浅浮雕效果的体现正在于此,在这之前要确定好各种图形的层次,层次关系更不能混淆。确定好布块的位置之后逐一将其粘牢。线的点缀也十分重要,在黏接后画面中仍有一些点线或装饰元素没有表示出来,接下来需要用带颜色的先将线条缝制出来,如用褐色的线缝出树枝,用黑色的缝出嘴、眼等。缝线之后的画面将会更加丰富,线与布的搭配会显得十分协调统一。

第六,包边和装裱。将完成的布艺拼贴插画背面涂上白乳胶,然后压在硬纸板上,四周多出来的布将硬纸板包住,然后将画压,待胶干可进行装裱。(图1、图2、图3)

拼贴艺术论文篇(7)

0引言

拼贴最早是由西方的立体主义艺术家提出来的,拼贴艺术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随着艺术的发展,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艺术与科技之间的融合,呈现出来一幅又一幅的优秀作品和千变万化的设计风格。随着拼贴的发展,其逐渐深入到了平面设计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1拼贴技法的构成特征

1.1整体与部分的组合分离

拼贴技法是平面设计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在创作的过程中具有自由性以及随意性,因此设计出来的风格也千变万化。它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多个部分来和谐地以及直观地拼贴画中的各个部分,从而达到一种戏剧化的观赏效果。对于一件设计作品来说,作品中的全部元素就是其整体。运用拼贴技法设计的作品乍眼一看让我们很陌生,让我们感到很新奇,但是细看构成的每一个元素又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拼贴技法的运用,将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进行了组合与分离,构造出来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奇特性。拼贴技法虽然是不同元素之间的整合,但是绝不是单纯地模仿与拼合,它是一种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技法,因此拼贴是创新与创造的一种形式,成功地给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种技法的使用,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从而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平庸与无聊,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

1.2各元素之间对峙杂糅

拼贴技法在别具一格的组织特色下重新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原有的物品形状的基础上,打破其原有的形状,将其抽象化、形象化,有意识地将不同的元素杂糅在一起,丝毫不按规律进行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常规性,使不同的元素在一起碰撞,从而给人一种具有冲击性的视觉感受,成为一件艺术品,它的使用就犹如文章中对夸张与比喻手法的运用一样,在丰富的艺术语言中传达出了一种艺术的魅力,让欣赏者领略到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脱颖而出,不落于俗套,从而给人一种自由、奔放、深刻的印象。

1.3画面空间关系的调和与错视

拼贴技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带有一种错觉,使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偏差。这种偏差是由于拼贴技法的无规律性导致的,它是作品中的物象与真实的事物之间的差距,受到这种差距的干扰才形成了错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拼贴技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运用方法也越来越娴熟,拼贴技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夸张的方向发展。运用拼贴技法设计出来的作品,看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以及机遇性,但是实际上却隐藏着作者的心思。并不是对元素随意地置换和挪用。在一定的艺术意义下将不同形态以及概念的元素完整地拼接在一起,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形成了一种对接与统一。看似没有深度、没有逻辑的、碎片式的拼接,却给艺术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呈现出了作者的新思维,将不合理的东西合理化。拼贴技法设计的作品所带给人的距离感不仅是实际物质距离,更是指元素之间的距离。本不是一个时空中的元素,但是却被独具匠心地放在一起,这种空间距离感是不会消失的,因此作品就会呈现出一种空间上的分裂感,给观赏者一种时空混淆与错乱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使作品具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呈现出一种绝对风格,造成强烈的冲击感。

2拼贴技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拓展

2.1拼贴中多元材料的应用

世界上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依赖于物质载体而存在,然而拼贴技法却将物质载体的物质美的属性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每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总是会从自己的主观思考和主观意图出发,并结合自己的创作主题,选择合适的物质材料。一旦被选中,那么这种材料就毋庸置疑地拥有了一种物质美属性,带有一种主题的印记。设计师在美学的角度下,利用美的规律将其重构与组合,从而赋予了其新的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艺术价值,但是经过设计者的使用,它便具有了艺术价值,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设计师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多种材料中,并运用它来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以及心灵上的冲击。每一种材料都具有服务性,服务于设计者以及艺术需要。正是设计师的使用,材料才会有所创新,使其改变原有的形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眼光。设计师对多种材料的运用,深入地挖掘了每一种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了设计领域材料的多元发展。事实上,每一种材料都具有自己的美感,它自身的美感也会使欣赏者产生想象,给人一种本质原始的美感。设计者在选择材料的过程就是对其原始美感审视的过程,在拼接中将其本质美感充分地展现出来,带给人多样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多种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师发现了更多的材料,并将其开发出来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开创出了一种新的、虚拟的艺术表现空间,设计师空间更加自由,受到的限制变少了,从而有利于激发设计师的想象力,充分展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奇特性以及表现力。

2.2拼贴中的技术和艺术

计算机以及科技的发展,给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法。设计师使用电脑代替了原始的纸与笔,获取素材的途径变多了,而且获取素材的速度也更加迅速。设计师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有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可以将不同的元素快速地拼接在一起,运用计算机对多种图层进行处理,可以将各个元素进行快速地置换与重构,最后可以利用电脑输出并打印。在技术的支持下,平面设计的作品可以大量地进行印刷和传播,促进了平面设计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2.3拼贴技法的审美价值

拼贴技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突。视觉是人类感官感觉中最高级的感觉。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视觉冲击力,平面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先引起欣赏者的注意,才能在此基础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拼贴技法的使用可以延长人目光停留在作品上的时间,从而与设计师的思想进行沟通。平面设计对拼贴技法的使用使作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以及艺术性,打破了设计的常规,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

3结语

拼贴技法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平面设计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拼贴技法的使用,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给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种技法的使用打破了平面设计中的单调以及规律,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从而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改变了平面设计的平庸与无聊,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又林.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和拓展探析[J].装饰,2010(02):127-128.

[2]黄于瑶.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和拓展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2(04):97.

拼贴艺术论文篇(8)

现代艺术毫无疑问对传统艺术是一次全面的颠覆改革,不管是从创作手段还是表现形式上,甚至在思想表现方法上都是全面的、革命性的变革,毫无疑问它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是从肌肤渗透到骨髓的。现代艺术虽然没有传统艺术那样极其注重表面的精准,色彩奢华,它更注重的是人性内心灵魂深层的探索与发现,并且将新思想新观念不加过多修饰,甚至的表达出来。时至今日,随手提起一本关于艺术的杂志或者书刊,都会有关于现代艺术的激烈讨论与探索性论述。风靡世界的现代艺术对设计的影响尤其深远,贡布里希曾说:“二十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现代艺术的流派众多,并争奇斗艳,从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到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形形的艺术流派。虽然这些流派中多数的产生犹如昙花一现,但是它们同样对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以下主要探讨达达主义、立体主义、风格派、超现实主义对视觉传达在版面设计、插图创作甚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1达达主义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达达主义从它在苏黎世诞生的那一刻起,都带着戏谑、玩世不恭的感彩。不管是从它在卡巴耶·伏尔泰咖啡馆里,被一群热血年轻的艺术家用餐刀随便插到一本德法词典指到了“DaDa”,就这样来给它定下了玩具木马意思的名字那一刻,还是后期它被许多评论家批评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物件的自行车轱辘和小便器也成为饱受争议的作品时,它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世界影响的目的,颠覆人们对艺术理解的传统观念的目的。因此以色列美学家齐安·亚菲塔有这样精彩的说法: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艺术真的需要美学知识,而美学却无能于提供这种拯救。更糟糕的是,不去严肃地问问一个小便器、或者把颜色泼在画布上、或者经过扭曲的废品究竟是不是艺术品,某些美学家却默不作声,另一些去找定义艺术的新路子,其方式是,任何什么东西都能够捏弄成艺术品。不是把陷入杀人狂状态的一群艺术家带往新的福地,美学家们却亦步亦趋,对艺术家留下的那堆废墟啧啧称奇。

不去净化艺术的神庙,他们倒对恶俗顶礼膜拜。正是这样,批评与赞美双方的激烈较量下,达达主义甚至其他现代艺术流派虽然稍纵即逝,但是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极其注重视觉的吸引力的学科,当然不会少了对达达主义这个“香饽饽”的借鉴。例如《绝对伏特加》的广告招贴中,把布鲁塞尔家喻户晓的撒尿小男孩形象换成了伏特加的酒瓶,从中不难看出杜尚的影子。杜尚最重要的贡献是“现成品”艺术,这直接促使观念艺术的日益风行。他把“现成品”或者“添加现成品”当作艺术品的行为不仅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更以其机智的反讽对“自由意志原则”、“艺术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质疑与挑战。有人认为达达的风格是无聊的而且充满愤怒的、破坏性的,但是毫无疑问,达达的成就不在于其艺术作品的本身,而在于它带来许多颠覆性的新思想、挑战性的新观念。它重新质疑艺术的本源,探讨艺术的思想趋势,以更直接的表现方式,彰显艺术的魅力,启迪了后来者的思潮,深深影响了设计界。

2立体主义拼贴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当立体主义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标准,用柱体、球体、椎体,把事物抽象成几何形时,透视的三维空间让位于二维的平面模糊移动,创造了无限可能性的造型,代替了描绘物象的外貌。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成功获得这个“新的表达方式”迅速成为国际艺术和设计中各种不同的发展的一个出发点。当时的设计师从立体主义中受益,西班牙设计师帕雷特便是典型。他根据立体主义的特点,从各个不同试点分析题材的各个面,借助这种语言创造高度结构的艺术作品。法国设计师卡桑德也深受其影响,在他这幅招贴设计中,整个画面通过严格的分析和组织,将线条聚集在画面中的右侧,与向右上方伸出的一条文字构成了动势上的延续。毋庸置疑,立体主义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影响广泛,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上都能看到其影子,而在拼贴这种表现手法上,设计对这种方式情有独钟。

自1912年后,毕加索、布拉克放弃放弃了前一阶段将形体完全分解的单一造型方法,转而使用明快的色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造型手段——拼贴。这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谁是现实,谁是幻觉的问题。根据这种表现手法,视觉设计汲取其营养,将彩色的纸片、印刷品及各种不同的材料,组合在画布上,再经过艺术加工,使绘画与与保持着各自特性的物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大量的拼贴作品。自此,拼贴艺术便一发不可收拾,它完美演化出各种思考艺术的新方式,在之后的发展上,几乎每十年都被重提和重新时间。这种媒介在视觉传达中具有魔一般的魅力。诚然,拼贴艺术将粗暴、不和谐的元素巧妙并置,正伴随着大众文化蓬勃兴起,无休止地拉扯着我们的注意力。

在更深的层面,唯有这种创作方式依靠一种破坏性的行动,从语境中断章取义,横加扭曲,正是动荡的20世纪现代艺术之绝妙表征。在此拿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令当今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来说明拼贴艺术的影响甚巨。这幅被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的作品,继承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方式,勾勒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代表各种意义的符号。随之科技的发展,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视觉设计拥有更先进的作画工具,使拼贴随手拈来,并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完成了一个个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3风格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被当代网迷们戏称“Excel”小达人的蒙德里安作为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用各种方块画着画,他的这些小方块的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他认为形体不是表示特殊的状况和特征,而是还原于自然所具有的、自然永恒的要素。在他的画中,运用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与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他创造这种平衡宁静的艺术,企图安慰当时战争中人们不安的心灵。毫无疑问,这些用各种方式组合起来的方块,对当时的艺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视觉设计也迅速吸取其精华,创造出秩序性的理性的画面。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的思想超越荷兰国家,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它在艺术实践从家具到建筑,从服装到雕塑,诸多领域都留下了足迹。而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瑞士的平面设计先锋理查德·保罗·洛斯极有代表性。洛斯从风格派的精神中认识到,用具有一定尺度的绘画单元,以集群的方式互相重叠,或者用数理的方式来分割和组织画面,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色彩,可使画面充满节奏与美感。他用无数次实践总结创造出标准的作图方式,根据色彩的数量、位置以及形体大小的安排,类似于连续的音乐,遵守预先决定的法则来展开主题和副主题。这种创作手法和风格始终贯穿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并赢得大众的认可。

4超现实主义对插图与招贴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者沉浸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并致力于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糅合,从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激发了设计师们的灵感,创造了许多夸张、奇幻、不可思议的绘画与设计。可以说,有了超现实主义这面大旗,视觉传达设计才得以朝着越来变化无穷梦幻般的美丽形态。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不同,它打破了那种否定一切的恶性循环,达达主义是消极的、破坏性的,而超现实主义则致力于通过画家去影响社会。与此同时,超现实主义创新了设计传达可借用的技巧,如通过结构再拼贴重组其特点的插图形象。他们还直接将印刷品图像转移到画面上,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把多种形象组合到他们的作品中。超现实主义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招贴设计、书籍插图等各领域设计中。

强调梦幻的万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认为梦幻能够到达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梦幻的东西才能改变现实,才能够到达奇妙的超现实境界。擅长“做梦”的达利用超乎现实的扭曲的事物,表现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插画艺术借鉴这种梦境般的绘画技巧,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梦一般的色彩让观者进入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在招贴设计领域中,许多作品都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如经历了许多年的“绝对伏特加”招贴设计,其中涵盖的艺术手法众多,我们不难从中找出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可见超现实主义对商业设计的影响深远,并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继续影响下去。现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作为艺术史上意义深远的一次艺术运动,它包含了众多艺术流派和艺术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它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广告招贴设计,还包括插图设计、书籍版式设计、影像设计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读物设计、多媒体设计也逐渐扩大视觉设计领域的疆界。本文的论述只取了现代艺术众多流派中重要的几个,还有许多对设计影响极其重要的流派,如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全面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在许多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现代艺术的影子。正如前文提到的,达达主义的拼贴手法、立体主义的形式、超现实主义对插画和版面的影响,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获取的作用。现代艺术在思想上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理念,在形式上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这些对视觉传达设计总体来说都是为它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方向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现代艺术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它将继续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更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9.

[2]詹朋伟.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31.

[3]陈莉.再谈汉字形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大众文艺.2015(24):135.

[4]路庆敏.视觉传达设计中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5(24):63.

[5]吴通达.谈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00-101.

[6]沈磊.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13):120-121.

拼贴艺术论文篇(9)

20世纪初,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将报纸、画布甚至木头等有真实质感的物件粘贴在画布上,企图打破绘画的平面性,之后这种称之为“拼贴”的绘画方式很快成为了现代绘画的重要方式之一。拼贴是一种高度依赖直觉得插图形式,它不仅需要考虑在同一空间中同时安排全然不相干的对象的可能性,还要兼顾组合元素的自然属性,这意味着拼贴要做到非常准确到位。

1.2拼贴技法的内容特点

拼贴是按照作者的设计意图,选择一些适宜的花色肌理的印刷物,布料以及其他平面材料,经过剪裁搭配,组合拼贴成有一定情趣与视觉节律美感的画面,由于其手法简便易行,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聪明才智与审美品位,并可借助手法来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捕捉视觉的亮点,将其视觉元素点,线,面,黑,白,灰,造型,色调,肌理,等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按照一定组合秩序比例关系,拼贴出具有一定意境情调的画面来。

2拼贴技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和视觉价值

拼贴技法在平面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图形处理技术还不成熟的时代设计师可以通过拼贴的方式轻易打破图形传统的写实方式,给平面作品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轻易地将画面元素进行综合。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使用是那么自然和普遍。

2.1自由拼贴技法(元素的混合)

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不受形的束缚与画片的局限,敞开心扉尽情宣泄,只将图片当肌理,遵循形式美法则,按照一定组合秩序与图1比例关系,捕捉视觉亮点,拼贴设计出具有一定意境情调的作品。见图1,《自大》这幅现代平面作品中,设计师将画面元素从原处剪切出来,拼贴到新的画面中,进行元素的放大或缩小,顺序和位置的调换,肌理处理等。有目的地排列在一起,借助彼此间的异质性来冲击既有的视觉模式,多种元素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利用对比,类比,夸张,等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众多设计师钟情拼贴技法的原因。

2.2借形或事物拼贴法

将现有图片上的形象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将不同的形象依照内在逻辑串联起来,或怪诞荒谬,或惊险猎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见图2,《健康的心脏》中对不同事物的链接迫使观者打破原本对世界的认知,进而促使观者思考,接受新的链接所生成的新的意义。图中的铅笔,鞋子,香蕉所代表的意义,已经不是我们原来环境中所认知的了。图中作者设计意图是对于一个健康的心脏应做到图2ABC三点,1断裂的铅笔,表示避免压力,2鞋子则表示要变得更加积极,3香蕉则代表要选择良好的营养。这是一种先断裂在重构的审美认知模式。

3拼贴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拓展空间

3.1可触摸的平面作品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明和应用促使平面媒体的增长速度变缓慢,平面媒体的相对衰退必然影响平面设计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平面设计界一直在探索设计创新的途径,一些向非平面拓展的平面设计为我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其中的拼贴理念对掘新的设计思路,拓宽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和加工工业的不断进步,设计师们开始创作“可触摸的平面作品”研究视觉和触觉的关系。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态的造型艺术,用各种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艺术形象两维的平面设计作品。

3.2五感的拼贴设计

在对视觉和触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师们提出了五感设计的概念。我们的平面设计大多还停留在视觉和触觉的的层面,而五感设计提出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方式“拼贴”到平面设计作品中,人的五官、五感是很喜欢受刺激的,能够让五感愉快的讯息,必定是愈多愈好……虽说是专门搞平面设计,但当然也不只注重于视觉,而是要有综合触觉、嗅觉、听觉,甚至味觉察觉丰富的感觉世界、充实这个世界的技术。”

4结语

拼贴技法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可以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发挥了它潜在的威力,以及灵活多变,巧妙适宜的表现形式与视觉张力以及冲击力赢得了人们视觉与心理的好奇与关注,从而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完成了其艺术使命。大部分平面设计都会用到它,拼贴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表现手法。拼贴也已经从一种技术升华为一种现代的思考方式和多元化的理念,因此拼贴还在拓展者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为平面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途径。拼贴由于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至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作者:荆彦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翟鹰.装饰表现技法[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拼贴艺术论文篇(10)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

雅克·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解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的理论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解构主义针对结构主义而言。结构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对世界采取结构式的、系统式的研究。德里达的解构否认本体、本质的存在,认为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不确定的,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行为中,反对二元论,主张自由嬉戏。德里达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消解中心与本原,颠覆二元结构和等级结构,使事物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变得“自由嬉戏”。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利奥塔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宏大叙事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利奥塔认为,在普遍适用的宏大叙事失去效用后,具有有限性的“小叙事”将会繁荣,赋予人类新的意义价值。利奥塔不像德里达直接以本体论为批判对象,而是把对本体论的批判转化为对知识的合法性和知识分子的地位的考察,以此来实现他“去中心”、消解同一性和整体性、放逐元话语的目的。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只运用“小型叙事”,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二、周星驰的后现代电影特点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风格是无中心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电影从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都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周星驰的电影更多地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电影以荒诞、搞笑、情节的无厘头而著称。关于周星驰的电影,观众们和学界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周星驰电影中的这些看似搞笑的场面、动作是有意而为之的。周星驰的电影是对现代主义的东西进行彻底的颠覆和嘲讽。跟其他一切文艺作品一样,我们无法用对或错、是与非的二元标准去评价周星驰电影。我们只有遵循“存在即合理”的客观规律,去分析其作品及其背景,然后充分认识其滋养它的文化土壤,最终达到对文本及其存在的合理性的最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周星驰后现代电影代表作《大话西游》。

(一)解构

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最明显也最基本的特征。后现代主义者们解构了现代主义者精心构筑的种种以精英文化为代表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成就了一种“去中心”、“去深度化”的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以解构的手段去构建”的另类姿态。

《大话西游》这部影片是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解构。从故事情节来看,影片中孙悟空伙同牛魔王杀害师父,而后投胎为强盗头头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一大颠覆;从人物形象来分析,此孙悟空非彼孙悟空,影片中的孙悟空(至尊宝)性格胆小怕事、搞怪滑稽,而名著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是非分明,对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此外,影片中孙悟空有着七情六欲,这与名著中孙悟空不近女色是截然相反的,此处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二大颠覆。

由于《大话西游》对传统电影进行了解构,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宏伟的叙事风格,当然就更不具载道功能。影片中帮主与二当家之间的关系没有让我们看到传统黑帮电影中的江湖义气、兄弟情谊,而是在危急关头能逃则逃,不能逃则装死;为老大拼杀、出头的机会总是推给别人,传统电影中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信条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中丧失殆尽。影片中没有传统电影中个人的正气凛然,有的只是贪生怕死。影片处处在解构传统电影的叙事风格,对所谓的义气、忠诚进行解构、嘲讽,完全抛开了传统电影的宣教功能,走向商业化、娱乐化。

(二)戏仿

“戏仿”这个词源自后现代主义流派中的解构主义。戏仿以互文性为基础,通过仿文对源文的戏谑性仿拟,而达成对特定文本,以及文本所具有的、传达的旧有价值、旧有观念进行反讽或消解。当某一类影片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并形成完整套路时,戏仿之作就会纷纷出炉。创作者可以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用明显的夸张手法告诉别人他们在“照葫芦画瓢”。也就是说,戏仿是一种需要与原作“互文”的艺术,如果观众对原作没有了解、对新作没有放松的心态,则无法真正体验自由、解脱的快感。

周星驰的电影中经常运用戏仿这一手法。《大话西游》是对经典文本《西游记》的戏仿。《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赴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但是电影《大话西游》,整个故事面目全非,西天取经只成了一个淡淡的背景,充斥其中的是身世迷雾、爱情纠葛、时空转换。整个故事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西游”故事。那种千辛万苦修得正果的神话不再被信仰,其暗示只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生活的教化也被颠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在这里轰然倒塌。

(三)拼贴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于宏大话语的激进批判和解放力量的话,那么它的主要步骤就是拼贴。“后现代主义”崇尚和标榜拼贴,因为拼贴能够带来颠覆性的效果,以及游戏的愉悦。应该说,模仿本身并不是后现代的戏仿,而模仿经过拼贴就成为了戏仿。有评论者批评《大话西游》“七拼八凑”,我想这是敏锐的批评,因为《大话西游》就是一部典型的通过拼贴达到嘲讽效果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戏曲、广告被拼贴进入电影文本,才成为戏仿的。

上一篇: 节能技术论文 下一篇: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