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5:31

初二物理论文

初二物理论文篇(1)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初高中物理衔接阶段,台阶效应的存在,使学生一下子从机械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简单记忆变成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学习物理的时候便往往不知所措,导致学生在高一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在客观的知识衔接方面,还是主观的学生的学习心理过渡方面,都给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工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之间的不同

物理学科是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点学科。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而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筒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教材可读性自然大打折扣,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高中教材有别于初中教材的特点都是:(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二、初高中学生的认识与思维发展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整个中学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根据这种思维习惯,初中的物理教材大量地安排了演示实验,并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物理概念,强调从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定性的感性的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发展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有关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与成熟期,有的文章材料提出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这时中学生的思维成分、个体差异水平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思维发展变化的可塑性渐小。初二是思维转变的质变阶段。但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物理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强调从演示实验与生活常识出发学习物理,因此将这种思维的转变,在物理学科中向后推移到高一,因此高一学生的智力表现、思维水平、成绩变化大起大落的情况还是较为常见,且在数理化等抽象要求较高的学科出现了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与初中的相对稳定有很大的变动,而到高二以后则又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从这一变化情况来看,高一是思维质变的关键期,与此相适应的高中教材思维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高一适应的原因。

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过程

中学生物理的学习,通常是从生动的物理事实出发,认识这些物理事实所反映的物理本质而形成物理念、物理规律;这是由感性到理性是第一个飞跃。利用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来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则是由理性到感性的第二个飞跃。因此中学生学习物理一般需经过以下心理过程。

(1)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式,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综合的结果,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眼鼻耳舌身对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形成物理感觉,从中了解到某些属性和特点形成物理知觉,这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2)从物理知觉到物理表象。在物理感知的基础上,有可能建立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形成物理表象,是物理事实非本质属性与外界的联系,它虽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属于感性阶段,是事物的直观特点的反映,是从具体的物理感知到抽象的物理思维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渡和桥梁。

(3)从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维,多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由于内涵和外延因素的隐蔽性,仅靠物理表象是不能形成的,必须在物理表象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物理事实的本质因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需要抽象思维,这是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趟长胜.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福建成永定侨育中学网站.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金福.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2008,(12).

初二物理论文篇(2)

 

题目:(2010北京市中考)如图9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0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8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中国论文网期刊网。则电阻R2的阻值是 Ω

点评:这道中考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灵活应用、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和定值电阻的关系,还考查了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此题技巧性尤为突出,应是一道难题。您不凡也试一试。

解析一: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设为U1A=4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 2与滑动变阻器RA的电压,设为U2A=10V。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可得:

I=U1A/(R1+RA)=U2A/(R2+RA)即:

4V/(2Ω+RA)=10V/(R2+RA) ……………………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电压表V1测的是定值电阻R 1=2Ω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1B=8V;电压表V2测的是定值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RB的电压,设为U2B=11V。同上可得:

I=U1B/(R1+RB)=U2B/(R2+RB)即:

8V/(2Ω+RB)=11V/(R2+RB) ……………………②

状态一、状态二,电源电压不变,即状态一、状态二总电压U相等,则:

U=[U1A/(R1+RA)]×R2+U1A=[U1B/(R1+RB)]×R2+U1B 即:

[4V/(2Ω+RA)]×R2+4V=[8V/(2Ω+RB)]×R2+8V……③

由①、②、③联立得:

4/(2Ω+RA)=10V/(R2+RA)

8V/(2Ω+RB)=11V/(R2+RB)

[4V/(2Ω+RA)]×R2+4V=[8V/(2Ω+RB)]×R2+8V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RA=2Ω、RB=14Ω

解析二:状态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点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A,即:U1=U-U2A=U-10V;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A,即:U2=U-U1A=U-4V。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A)/R1= (U-U1A)/R2即:

(U-10V)/2Ω= (U-4V)/R2………………………①

状态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点时,R1两端电压U1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2的示数U2B,即:U1=U-U2B;R2两端电压U2等于电源电压U减电压表V1的示数U1B,即:U2=U-U1B;电阻R1、R2电流相等,则:

I=(U-U2B)/R1=(U-U1B)/R2即:

(U-11V)/2Ω=(U-8V)/R2………………………②

由①、②、联立得:

(U-10V)/2Ω= (U-4V)/R2

(U-11V)/ 2Ω= (U-8V)/R2

解此方程组可得:R2=8Ω、U=12V中国论文网期刊网。

解析三:由分比定理得:

R=U/I=(U2-U1)/(I2-I1)=ΔU/ΔI 即:

R=ΔU/ΔI

根据此公式可知:要想求电阻R2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只求出ΔU2、ΔI2即可。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电阻R2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2=U1B-U1A=8V-4V=4V

电阻R1两端电压变化量就是等于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量,即:

ΔU1=U2B-U2A=11V-10V=1V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

ΔI2=ΔI1=ΔU1/R1=1V/2Ω=0.5A。

所以:

R2=ΔU2/ΔI2=4V/0.5A=8Ω

解析四: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 U1/U2=R1/R2

由分比定理可推出:ΔU1/ΔU2=R1/R2

由解析三可知:ΔU1=1V、ΔU2= 4V、R1=2Ω

将数据代入公式ΔU1/ΔU2=R1/R2 可得:

1V/4V=2Ω/R2

解此方程得:R2=8Ω

初二物理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初二物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63-03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们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二物理论文篇(5)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崇文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崇文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二物理论文篇(6)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经常组织新教师学理论、讲业务、谈管理

定期组织新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让新教师上岗就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讲《常州市中学学科常规》,规范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谈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让新教师学会管理、管好学生。

 

初二物理论文篇(7)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初二物理论文篇(8)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指的是教师在教授物理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的调整教学方法,并且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然后对物理教学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最后应用到人类的生活和实践中。在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关于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也日益增多,或许是目前初中的物理学习存在着一些重理论概念轻动手实验等弊端。因此,导致了学生的物理学习难度增加,下面就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点

1.课堂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经常存在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不浓厚的现象。再加上学生本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如果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那么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低下了。兴趣是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但是相关资料显示,初中生对物理感兴趣的比例相当之少,甚至有些学生还害怕学习物理,课堂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从粒子到宇宙》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组进行上网收集材料,举办小型报告会,讨论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和宇宙的一些科普知识。在讨论学习中,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讨论法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初中物理更多的是需要理解记忆,而不是背诵记忆。因此,在物理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的埋头记笔记,还要时刻关注老师的话题转变方向,多利用机会和同学讨论,遇到不懂的要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提问和讨论是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加强学生智力方面的锻炼,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大致的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然而物理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例如提问要把握好时间和时机,而教师的点拨经常有着有让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恍然大悟的作用。学生在讨论中会慢慢提升自信,同时在物理的学习上也会更加自信。相信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如此,讨论法在教学中应用也也会提高学生的信心。

二、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在课堂讨论法的前提下需要坚实基础,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时期的物理课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既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虽然说有新课程改革的框架定在那里,但是考试命题大多是原有的考试模式,我们所要创新的是物理运用的灵活性,学会信息的迁移,那便是题在课内,而解题方法却是在课本之外。这种学习方法不失为是物理教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更容易让人接受,这样在讨论物理问题时就有据可依。坚实基础指的一般是学好初中物理课本的理论知识,题海战术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培养物理思维,从而更进一步的把握其内在规律。

2.课堂讨论法下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以讲授 为主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听课,学生对物理问题意识较弱。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中心的观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物理课的教学,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物理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物理问题中讨论学到物理知识。例如:在《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中,提出物体受到力时,它会怎样运动呢?学生在此问题下进行讨论,得出物体会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物体二力平衡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实验,从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在物理教学中,一旦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使学生的讨论有方向,课堂的讨论才会有实效。

3.课堂讨论法下的初中物理需要重视互动环节

课堂讨论中学习初中物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讨论而得到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的,这样的他们能够较好的将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理解。讨论和研究可以最充分的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像物理这种需要多邮质导的学科,只有在探究应用中才能不断地印证那些被推导出来的知识。初中物理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配合,教学应用措施的实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初中物理是一个物理学习的基础点,如果能在课堂讨论的时候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让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的话,就能大大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了。希望各位师者在通读完本文之后,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措施和学习方法,最后让应用的效果更加明显。

初二物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17

物理是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和陌生的。初中物理老师如何能够抓住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新鲜感,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的浓厚,让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更好的提高,这是需要初中物理老师进行思考并在实际中进行研究的。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物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课前进行相关准备工作、课上进行小组探究、课后进行相关总结这三个方面,对于在实际中研究的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定方面的探究,对于物理老师改变教学模式有一定程度上的启示。下面就来展开详细的叙述一下。

一、课前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一)初中物理老师进行备课

初中物理老师需要事先进行相关的备课,在备课时需要考虑,本节课需要讲述的内容、对于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的相关具体设计、学生在自己动手做的时候会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补救措施等等一系列方面。这些具体的内容和相关的细节,都是需要初中物理老师在备课时需要进行思考的。只有这样,才会让物理课堂在上课时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下去,让物理课堂效率更高效,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时候,物理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设计好自己在这一节课需要讲述什么内容,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确定好,然后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初中物理老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物理老师在课前设计好这样一节课,会让课程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在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在课下进行自主的预习,把相关的基础理论先预习明白。如果在预习过程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相关的讨论。在通过自主的预习和小组成员讨论之后,学生就会对于将要学习的这一节课有一个初步了解,在上课时就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和在小组合作时更好的展开合作,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自己独有的魅力

二、课上进行小组探究

(一)初中物理老师进行引导

初中物理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要把这节课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给学生讲述明白,让学生先把基础的理论学习好,才能进行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物理老师需要观察学生完成的相关进度,若学生在做相关实验时,遇到了困难,物理老师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初中物理的相关课程。

(二)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是整个学习模式的主导。在进行相关的小组合作探究时,一个小组首先要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带领大家进行合作学习,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是进行配合。然后再具体进行相关的操作,然后观察相关的结果,对于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再是像之前一样,只听物理老师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述;现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也是符合激发课堂的活力原则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更加的浓厚,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时,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这节课时,首先把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等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原理,然后再给学生布置要进行的小组合作的相关实验,学生就开始动手进行相关的实验。先选出一个组长保管好激光笔,不让其他的小组成员乱玩,以免造成危险,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先开始进行折射实验还是先开始进行反射实验,以及每个人所负责的相关工作,等到理论阶段都讨论完毕之后,就开始进行具体的实验。在这期间,初中物理老师需要时不时的给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让学生的实验更好的进行下去。

三、课后进行相关总结

一是初中物理老师在实验结束后向相关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说出自己在做相关实验的感受,以及收获和所运用的是那个部分的原理。初中物理老师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可以及时的改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也是让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共享,把每个人不同的想法相互结合起来。让物理课堂通过思维的论辩,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记住应该学习的知识,更是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相关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更深一步的思考。让小组合作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让初中物理课堂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是小组合作成员之间,要总结各自的看法,成员之间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可以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然后达成一致或者是不一致的答案。然后在不同的小组之间再进行相互的交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想碰撞。通过这些过程之后,学生就会对于自己所学的这一个方面有着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物理课堂的效率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高。

初二物理论文篇(10)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实际来看,学生读的机会不多。尤其是课前,大多数学生都只会简单的阅读一下文本,至于要了解什么、注意什么,浑然不知。在课堂上则多由教师讲授,学生读的机会更少。提倡在课前以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的基本内容,这也就自然为课堂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也便于讨论中提出来交流,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在自主阅读中,首先是要向学生明确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要做好指导。如《十三岁的际遇》的自主阅读中,如果学生不提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在自主阅读中对作者和北大之间的关系没有了解,那么,很难理解作者对北大的情怀。因此,在自读中一是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生字词,二是应要求学生能了解作者的经历并梳理文本的思路。其次,为更好保障自主阅读的效果,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可用课前预习题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如作者简介可用填空题方式进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用判断方式等。

二、情境导入,初读感知

进入课堂后,不宜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而要通过情境引入新的课题,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根据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方法。如《父母的心》的教学,现在很多学生对父母都不理解,教学中可采用列举父母的不足之处来导入,然后以“你们知道父母的心里对孩子是怎样想的吗?”作为过渡,引导学生去读文本。又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思考花儿有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再去阅读。在初读的过程中,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初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一般而言,对记叙类作品,要求学生对事件进行概括,对小说类则要对情节进行梳理,说明文则要能找出说明对象和其基本特点,议论文则要能找到中心论点。如《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中,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出情节线索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通过自主阅读和初步阅读,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此时尚没有形成感悟,还处于认知层面。接下来就需要围绕文章的内容、情节、人物、对象特点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目标依次展开,要通过问题探究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同时,提出问题后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以《故乡》中人物形象的探究引导为例。先以问题“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引导学生找到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等人物,然后追问“在这些人物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突出闰土、杨二嫂、“我”。学生合作找到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语句,先引导学生根据语句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归纳,教师再指导。针对闰土的形象,引导学生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对比。这样,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先找人物,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教师再点拨,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了人物形象特点。

上一篇: 燃气管理 下一篇: 今日科技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