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20

科技发明论文

科技发明论文篇(1)

(二)生态文明不同理解下的共同问题虽然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生态文明的概念的理解,但从生态文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该问题已经开始向理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其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生态文明也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既有物质性的内容,又有精神性和制度性的内容。物质性的内容包括改造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经济运行及其结果,如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适度消费的生态文明模式;精神性内容包括一些适应精神文化的成果,如生态伦理观、生态发展观及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等相关概念;制度性的内容系统包括了人和自然、人与人(社会)的重要因素,如经济、政治、法律、人口、社会系统结果的有效监管与制度成就。

(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的理性思考的产物。生态文明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目标追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强调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整体,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生态文明是人和其社会通过生态生产方法在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各个方面的关系时取得相关的积极成果,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的形成体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物力,人力相结合的道德制度成果。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分配。这表明人类应该用更加文明的方法来对待自然。

二、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双重效应

俯瞰整个社会文明史,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双重效应。

(一)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效应其实人类的每一次科技发展都推动了文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时期、萌芽时期、发展和繁荣时期以及进一步发展时期,即人类文明进化的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势的提炼和概括,是继承和发展的科学技术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认识的进步,也是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科学技术的特性来看,它不仅具有生产力的功能,而且还有形成正确意识形态,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一方面,科学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要素生产率,优化组合元素,从而促进经济繁荣,改善物质水平,加速社会变革;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二)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负面效应科技发展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使人类文明进步陷入困境。在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低,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影响是很有限的,更多的是对自然一种恐惧,依赖和从属,人与自然之间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和谐关系,但是这时的生态平衡只是处于一个贫穷的经济水平,因而不是我们所赞美和追求的理想境界。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大转折,这时人类对科技的研究开始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潜意识到有意识,作为科学和技术的萌芽时期,它被植根于农业生产,对农业文明和农业生产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次人类提供现成的食物,不再依赖于自然世界,而是对自然的开发和适应积极利用,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但是,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其他问题也伴随着开始出现,从一个和谐的整体逐渐变为局部冲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工业文明时代是人类利用技术来控制和改变自然,且达到了顶峰,随着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的工业化模式,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天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了生态危机,严重危及当代以及后代的生存利益。

三、建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科学技术观

生态文明的优势不仅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融合,顺应大自然的自然转化,而且强调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含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但传统观念强调人类征服自然,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价值取向,所以科学和技术在作出显着贡献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更多的人类认识到,自然与社会需要和谐发展,人们必须开始考虑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体系和相应概念的科学和技术,即生态文明型社会及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科学技术发展观。

(一)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面对科学技术这柄“双刃剑”,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扬长避短。一方面,依赖于科学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科学技术,规范和制衡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作用,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规范作用,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科技发明论文篇(2)

一、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唯物辩证法研究并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矛盾的对立属性即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表现为在追求科技、或者说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等一些道德层面中的问题,在过度追求纯粹环保主义等道德问题而使得生产力得不到更好发展,缺乏生产力需求,从而导致无法带动科技进步;矛盾的统一属性即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寻求科技进步与道德文明的协调发展方式,是一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追求科技文明,达到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

因此在对待科技文明和道德文明关系的时候,应该把二者当做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这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向联结,为同一性制约。

二、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性

想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视域下将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分析透彻,首先需分别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作用,讨论二者的区别性,即用“重点论”的方法一一阐明。

1、科技文明及其重要性

科技文明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得生产力水平急速提升。

我们这里讲科技文明,主要讲科学技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巨大推动力。早在一九七八年十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他就指出:“六十年代前期我们同国际上科学技术水平有差距,但不很大,而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可见他意识到我们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差距的重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他强调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我们的实际也充分证明了科技的巨大推动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一再强调科学技术强大推动力。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的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是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实力提升是首要任务,促进综合国力提升是根本目的。当前,经济竞争、国力竞争已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由此可见,我国一直把科技文明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推进我国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不断将我国生产力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和谐社会的推进中,科学技术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2、道德文明及其重要性

道德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情况。道德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的有序运作而提出的内在自我约束。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道德文明是全人类社会价值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我们这里讲道德文明,主要是旨在分析其与科技文明的关系,实际上科技文明象征着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而达到的物质丰富,而道德文明则是与之相对的精神文明的极大满足。二者主要的冲突在于过度追求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生态问题,而道德文明在此就必须要起到协调作用。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生态文明的道德教育,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增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所需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生态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德育是解决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危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因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思想的支配,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关系的时候,并且当人们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需要人们调节的时候,道德就应该闪亮登场了。

我国一向重视道德文明建设,倡导核心价值体系,近期又提出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就是要在全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

三、正确对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之间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角下看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时刻把矛盾双方看成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两点论”要求我们在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孰轻孰重的问题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看到在追求科技文明的时候忽视了道德文明的进程,亦或是在将关注点放在道德文明建设而停滞了推动科技文明的重大举措,还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看到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并不是也绝不是势不两立的对立体;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看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关系的问题上,必须要看到在科技文明进程中出现的道德缺失问题以及在道德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科技进步过于缓慢的问题,这就是在科技文明和道德文明带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彻于对矛盾的分析之中,在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关系的时候,可以分阶段地讲,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应是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改进的。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去考量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要看到它们各自的发展有益于对方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果科技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带动生产力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自然就有精神层次的需要,从而为道德文明的道路排除干扰;当道德文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不再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都能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集体利益而做长远考虑,那么生产力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进而带动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视域里看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必然是把二者看成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统一体,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又蕴含着对立,而后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寻求解决二者矛盾的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方法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入我们的指导思想,在我们所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然首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在对待如何处理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问题时,我们一贯秉承马克思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方法论――辩证统一的观点,即既看到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各的益处,也要看到二者对于对方的发展进步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进而在对立统一中找寻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共同进步的协调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2.180.

[2]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6.

科技发明论文篇(3)

[关键词] 医学论文 目的

健康网讯: 医学论文的撰写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人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 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 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 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 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 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 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 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 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 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 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 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 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 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 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 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 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 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 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 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 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 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 务、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 是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

科技发明论文篇(4)

1 论文的概念及分类

(1) 论文的概念

科技论文是创造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理论性、实验性或观察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功的科学总结。

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论文的分类

科学——从理论上解释自然现象(规律)“是什幺”和“为什幺”,提供新的事实、理论和概念,为技术的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技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回答“做什幺”和“怎幺做”。

根据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以及论文表达的内容,科技论文分为学术(科学)论文和技术论文两大类:

①学术论文: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

②技术论文:创新性技术(产品、设计)论文、新技术应用性论文、试验性论文。

2 论文的特点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因此,科技论文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论点、论证、结论构成,又具有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特点:

a) 科学性和准确性。

b) 学术性或理论性。

c) 创新性与独创性。

d) 规范性与人工语言符号(图表、照片、公式、化学等)的应用。

二、论文写作的意义

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志)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

著名物理、化学家法拉第的名言“科学研究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开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发表”。科技论文写作是一切科技交流(研究成果、技术发明、科技信息)的基础,不论是对国家、单位还是个人来说,其意义都是现实而有益的。

三、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学术性、真实性、逻辑性、规范性

格式: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格式)为:

标 题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名称地址)

摘要

关键词

① 引言

② 正文论述正文部分

③ 结论

④ 致谢(必要时)

⑤ 参考文献

1 题名

即标题、题目、命题等,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摘、索引或提录等情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定题名的要求:简明、准确、恰当、完整。应注意:

(1) 准确性。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的毛病有:

一是大题名,小内容。如:“……地区降水量特征研究”

二是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如”……对……的作用机理(影响)”

三是标题一般化,没有特点。如:“……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探讨)”——“……河流水情特性分析”

科技发明论文篇(5)

一、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科技发明论文篇(6)

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是高质量论文,高质量论文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这里选取的是公认的SCI(EI)核心期刊检索的论文作为统计依据。2006~2013年,该高校教师被SCI(EI)检索的期刊论文达1192篇,占论文总数的14.16%。

1.1SCI(EI)检索期刊论文分析2006~2013年,该高校教师共计8416篇,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是816(376)篇,占总数的9.70(4.47)%。2013年比2006年增加了1054篇,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增加了270(115)篇。2006~2013年SCI(EI)检索期刊论文,按第一作者年龄统计见表1。2006~2013年,青年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369(189)篇,占总数45.22(50.27)%;35岁以上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447(187)篇,占总数54.78(49.73)%。可见高校教师论文质量明显提高,青年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显示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1.2按学位和专业技术职务分析2006~2013年博士学位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758(300)篇,占总数92.89(79.77)%。2006~2013年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397(155)篇,占总数75.76(61.51)%;讲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283(165)篇,占总数34.668(43.88)%。表明:博士学位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每年都有明显提高,并且占主置;高级职称教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较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讲师被SCI(EI)检索期刊论文数所占比例仍较低。高级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均相对较强。

2专利成果

2006~2013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授权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1815、891、49.09%、980、270、27.96%。2013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授权专利件数和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比2006年相应数据分别增加了739、284、454、106件,对应提高达186、96、454、106倍。专利成果逐年增长,来之不易,教师们付出了许多辛勤工作和智慧。2006~2013年的专利成果情况,按第一发明人年龄统计见表2。2006~2013年,青年教师申请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授权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授权发明专利件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764、267、14.71%,379、44、4.49%;35岁以上教师对应的数据分别是1051、624、34.38%,601、230、23.47%。数据表明,青年教师的专利成果逐年提升,但据主导地位仍有不小距离,且发明专利仍较少。拥有发明专利,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4〕。

3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还存在问题。如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待提高、被引用的频次不够、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还需加强等实际问题。

3.1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有待提高2009~2014年青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为60%,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这要得益于国家对培养青年科学家的一贯重视,对科技创新的强力要求,也要归功于该校近年来“人才引进策略”所取得的实效。然而,增加高质量的有效申请、提高申请资助率,依然非常重要。

3.2论文被引用目前,高校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论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论文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论文被引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大力提高高质量论文被引用的频次。

3.3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青年教师的发明专利,在申请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质量和数量方面还有相当广阔的上升空间。专利的资助政策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因为专利申请的投机行为,垃圾专利和专利泡沫现象,会给专利转化造成障碍。

3.4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创造一项新技术,并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适应社会的新产品,并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相对说来,高校青年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对较少。如何有力打通科技和产业化的通道,是落在高校青年教师肩上的重任。

4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是高校科技发展主力军,努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打造实力雄厚创新团队,加大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预研经费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实践,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正竞争学术环境。

4.1建立青年教师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设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通过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搭建、整合青年教师的科技平台,加强学科交流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更多提供项目、资金、设备仪器、试验环境等创新资源,创造良好合作机制、环境条件和工作氛围〔11,12〕。青年教师要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明确的任务分工、对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更多的创新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更好的成长。

4.2引导青年教师申报交叉学科与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选题、论证及实施是一个富于创新的过程,青年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能否获得资助、资助率高低,选题是关键,在交叉学科上更容易找到创新点。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主观上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虽然高,但会受自身专业的限制,边缘交叉学科问题研究也会受到限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保证项目申请书撰写的质量,以提高资助率。

4.3鼓励青年教师撰写高质量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常可产出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被SCI(EI)核心检索。青年教师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论文质量也有所提高,其被引用的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重要影响检索收录论文和引用率高论文,应加大奖励力度,促使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产生,并作为教师课题申报、科技奖励、职称晋升等一系列评奖的重要指标。

4.4优化发明专利资助政策和奖励提高专利资助成效,价值高的发明专利应提供更多经费保障和奖励。优化发明专利科技政策,青年教师以资助发明专利为主,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逐步引导专利质量的提升,不要盲目追求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加大发明专利申请人申请与授权的资助费用,给予应用价值高、有望产业化的专利实施项目专项扶持。评聘专利指导专家,让专利指导专家重点帮助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专利授权质量。

4.5建立多学科创新团队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多学科创新团队。依托重点学科,不仅要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目标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计划,还要有明确的技术实现路线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增强源头创新和争取承担国家各项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4.6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适应市场,并获得经济、社会效益〔13,14〕。更好履行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提升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发明论文篇(7)

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矛盾的对立属性即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表现为在追求科技、或者说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等一些道德层面中的问题,在过度追求纯粹环保主义等道德问题而使得生产力得不到更好发展,缺乏生产力需求,从而导致无法带动科技进步;矛盾的统一属性即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倾向和趋势,在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这对矛盾中寻求科技进步与道德文明的协调发展方式,是一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追求科技文明,达到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

因此在对待科技文明和道德文明关系的时候,应该把二者当做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这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向联结,为同一性制约。

二、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性

想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视域下将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关系分析透彻,首先需分别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的重要作用,讨论二者的区别性,即用“重点论”的方法一一阐明。

1、科技文明及其重要性

科技文明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阶段。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得生产力水平急速提升。

我们这里讲科技文明,主要讲科学技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巨大推动力。早在一九七八年十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他就指出:“六十年代前期我们同国际上科学技术水平有差距,但不很大,而这十几年来,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可见他意识到我们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差距的重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他强调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我们的实际也充分证明了科技的巨大推动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一再强调科学技术强大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的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是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实力提升是首要任务,促进综合国力提升是根本目的。当前,经济竞争、国力竞争已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由此可见,我国一直把科技文明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推进我国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不断将我国生产力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和谐社会的推进中,科学技术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2、道德文明及其重要性

道德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情况。道德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的有序运作而提出的内在自我约束。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道德文明是全人类社会价值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

我们这里讲道德文明,主要是旨在分析其与科技文明的关系,实际上科技文明象征着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而达到的物质丰富,而道德文明则是与之相对的精神文明的极大满足。二者主要的冲突在于过度追求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生态问题,而道德文明在此就必须要起到协调作用。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生态文明的道德教育,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增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所需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生态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德育是解决社会所出现的各种危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因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思想的支配,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关系的时候,并且当人们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需要人们调节的时候,道德就应该闪亮登场了。

我国一向重视道德文明建设,倡导核心价值体系,近期又提出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就是要在全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

三、正确对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之间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角下看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用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时刻把矛盾双方看成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两点论”要求我们在分析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孰轻孰重的问题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看到在追求科技文明的时候忽视了道德文明的进程,亦或是在将关注点放在道德文明建设而停滞了推动科技文明的重大举措,还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看到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并不是也绝不是势不两立的对立体;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看待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关系的问题上,必须要看到在科技文明进程中出现的道德缺失问题以及在道德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科技进步过于缓慢的问题,这就是在科技文明和道德文明带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科技发明论文篇(8)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发明论文篇(9)

1贮存科研信息

  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 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 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 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 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 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 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 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 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 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 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 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 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 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 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 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发明论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内各有关单位从事广电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

第三条申请优秀科技论文奖的论文应是在:评奖年度前一年内在总台(或总台以上)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包括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第四条优秀科技论文按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广电技术管理等五个专业分类,设一、二、三等奖:

一 等 奖奖金3000元

二 等 奖奖金2000元

三 等 奖奖金1000元

第五条优秀科技论文获奖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优秀科技论文奖:

1.在学术理论上有创见、观点鲜明、构思新颖。

2.在科学技术上有突破。

3.在实践中解决技术难点,有推广意义。

4.文章论点明确,论证科学,逻辑缜密,表述准确。

5.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有前瞻性指导意义。

第七条申报程序

申报优秀科技论文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10月31日前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逾期不予受理。

第八条评审程序

1.总台优秀科技论文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担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各专业评审小组成员均应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

2.申请工作完成后,评审委员会将申报的论文按专业组织各评审小组有关专家评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3.评审委员会根据初审意见进行复审,采取综合讨论并无记名投票方式审定。

第九条参评论文发现有抄袭、他人等弄虚作假行为者,经查明属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条本办法由总台技术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技术管理部

上一篇: 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 下一篇: 现代平面设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