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4:12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1)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500~4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2)

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最忌连作,连作大豆,一是病虫蔓延,如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等危害加重;二是使土壤中磷钾元素过分消耗,因而使大豆营养比例失调,发育不良;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其本身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因而连作大豆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数减少,固氮能力下降。应尽量做到大豆与大豆隔2茬以上轮作为好。

2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上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我县夏大豆可选用和推广早熟、高产大豆良种,生育期为90~100d为宜,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中黄13、徐豆9号、徐豆12等品种。同时要剔除杂种子,并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才能做种子用。

3精细播种

温度是决定播期的主导因素。一般温度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上中旬,一般不能迟过夏至,否则将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播种有条播、穴播、点播3种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机械条播,一般行距在20cm左右。

4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籽粒大小、发芽率高低、留苗密度、播种期早晚、土壤肥力高低及土壤墒情来确定。夏大豆合理种植的幅度在18.0~37.5万株/hm2。一般原则是分枝多的品种播稀些,反之密些;早熟品种密些,晚熟播稀些;高肥力地块稀些,瘠薄地块密些。

5合理施肥

据试验,每生产100kg的大豆籽粒,需纯氮5.3kg,有效磷1kg,氧化钾1.3kg,还需要一定量的钙及微量元素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收。磷肥对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效果更明显,施磷可以使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苗期施钾可以加速营养生长,鼓粒成熟期施钾能促进干物质转移到籽粒中,有利于增产。

(1)重施基肥。大豆要重施基肥,由于大豆抢时早播,往往来不及施有机肥,所以前茬要重施农家肥作基肥,以保证大豆高产稳产。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除为大豆提供磷钾营养外,还能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强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而且对后茬作物也有增产作用。一般施磷肥375kg/hm2、钾肥105~120kg/hm2,与有机肥混合同时施入作底肥。在播种前施尿素150kg/hm2作基肥。

(2)巧追肥。大豆宜在花荚期追肥,此期追肥对增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尿素60~75kg/hm2,于大豆侧根5cm处开沟施入,氮磷钾配合效果更佳。也可遇雨撒施。如土壤肥力较高又施足底肥,种肥也可不施,以免造成徒长引起倒伏。

(3)根外追肥。花荚期叶面喷施尿素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有显著增产效果。在大豆生长后期(一般在花荚期)用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75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根外追肥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隔7d后再喷施1次,遇雨需重喷。在生产上,根外喷肥一般与防治病虫害结合进行。

6田间管理

大豆是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又处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生长速度快,因此加强大豆田间管理,有利于大豆高产。

(1)破除板结。大豆播种后如遇大雨,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会使子叶出土困难,轻者缺苗断垄,重者毁掉重种,若及时破除板结大豆仍可正常出苗。破除板结的时间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时进行,太干太湿都不好;破除板结的方法一是耧耙,二是用耙破除。(2)查苗补缺。大豆出苗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应及时检查,采取补苗和补种措施。主要是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一般在2片叶时补苗为宜,可结合间苗进行补栽。缺苗严重的地块采取补种或育苗移栽进行补种。

(3)间苗定苗。间苗是保证苗匀、苗壮实现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间苗时间宜早不宜晚,从子叶展开至对生叶片出现进行间苗为宜,间苗、定苗最好一次完成。

(4)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也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明显。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苗高15~17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以浅-深-浅为原则,最后一次中耕结合培土进行,有利于保护豆苗、防止倒伏和清除杂草。另外,也可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5)灌溉。大豆的一生有4个时期需要灌水,即幼苗水、分枝水、花荚水和鼓粒水。具体要求是苗水要轻,分枝水要小,花荚水要足,鼓荚水要巧。大豆苗期一般不需灌水,而应蹲苗。花荚期需水最多,要勤浇细灌,对防止大量落花落荚、增粒增重极为重要。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做好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认真做好食心虫、豆荚螟及蚜虫的防治,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Bt等药剂进行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3)

1.2选择中等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壤质量标准.

2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抗逆性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如:石大豆2号,新大豆1号,8号等品种。

2.2选择达到国家优质种子标准的大豆品种。

2.3种子处理:用2.5%适来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4土壤处理:在联合整地机一次性作业完成前,每亩用氟乐灵100克-120克混土除理.

2.5播种时间:春播大豆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每亩用种量7-8公斤以条播为主。

2.6密度:行距40厘米,株距10-12厘米.每亩留苗1.5株左右。

3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大豆齐苗后按规定株苗留,拨除弱苗,杂草。

3.2中耕除草.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劳累过度同5-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10-12厘米,大豆分枝前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15-18厘米大豆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7-8厘米。

3.3施肥:①基肥。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1.5吨,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②追肥。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鼓粒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每亩用二氮钾100-150克间隔10天左右喷施2-3次。

3.4灌水。在大事生育过程中,应适时灌水,前期以不旱为主,中后期特别是在开花鼓粒期应及时浇水,全生育期浇5-6次水。

4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①霜霉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②根腐病,用金纳海每亩20克全株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雾2次即可。③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或病毒a600倍液喷雾,连续喷2-3次。

4.2虫害防治:①大豆蚜虫和食心虫防治,每亩用5%来福灵乳油20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②棉叶病的防治:用2.0%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阿拉万每亩25毫升可有效防治。

5适时收获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4)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kg/hm2,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5)

 

我国黑土地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大豆的种植以黑龙江省为主,素有北大仓之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夏季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气候都适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术和栽培模式对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占决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视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黑土地上也要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轮作制、施肥制的各种栽培技术,贯穿从播期、密度、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灌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大豆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粮食的双重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近年来对于大豆的高产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将各种模式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把大豆栽培这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免费论文。以下就分析了几种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阶段的技术重点:

1.三垄栽培模式

(1)三垄栽培比较适合低洼、易受涝的潮湿区域,是根据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地区的土耕地层较薄,无法深层施肥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栽培模式。当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匀,植株不连贯而断垄的现象较多导致大豆的产量底下。三垄栽培提出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研制的耕播机械,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实施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技术要点。选种决定产量的有一个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这种易受涝的潮湿区域要选用

秆径有力、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防止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种子的成熟期稳定,以保证品种的优质高产。免费论文。耕地时要将土壤耕细、整平、深松起垄,垄向垂直,等距垄宽,同时深入施加底肥。根据黑龙江的气候特点,一般在五月中上旬开始播种,采取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 cm为宜,播种、 镇压连续作业。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机垄底分层深施。

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根据黑龙江省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特点,推行了适合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这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抗击低温、干旱是的综合性高产技术。具体可以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

(2)技术要点。平播行间覆在选种时以中晚熟选择成熟期较晚、秆强、抗倒伏、有分枝、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地膜要以拉力较强的厚膜为佳,避免地膜透气性差带来的洪涝。大豆行间覆膜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同时对除草剂的有严格的要求。大垄行间覆膜宜应该选择在低湿地区且需要选地势平整,排水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国外同一技术基础上吸取三垄栽培技术中特点而创新形成的优质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以矮秆品种技术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的三种栽培模式。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结构,利用合理空间增加绿色面积。免费论文。增加植株中下层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可以达到增产20%。

(2)技术要点。要选用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的矮秆种子。耕作深松为主,播种时间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垄适宜早播,大垄和平播的播种密度在45万~50万株/hm2左右,施肥要实行深层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除草和调控。

4.保护性栽培模式

(1)它又称大豆少耕免耕技术,是一种省工节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

(2)技术要点。深松技术要切实贯彻,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对土壤的渗入,减少蒸发量。在保护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秆的粉碎性和整体性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技术,对作物实施干预,人为保护。

5.结论

以上简要概括了适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术要点。无论哪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操作。将科学的方法整合配套,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形成不同区域的优势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产量,更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

[2]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

[3]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农业技术通讯,2008(8)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6)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 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7)

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大豆栽培技术已由传统的平作、垄作发展到垄三栽培,窄行密植、保护性耕作栽培(少耕免耕或原垄卡种)、行间覆膜等栽培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3]。但以往研究都是单个技术和常规垄作进行比较,每种技术增产潜力不大,应对抗旱能力较弱,主要原因缺乏抗旱品种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目前,大豆抗旱节水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报道很少,该文研究了大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下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的变化,旨在为黑龙江省大豆抗旱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科技园区进行,前茬为玉米。供试大豆为半矮杆品种绥农22。共设12个处理:T1行间覆膜+垄沟深松(垄距67cm),公顷保苗25万株;T2大垄窄行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6行,小行距8~10cm),公顷保苗数30万株;T3小垄密植(135cm行距大垄,垄上播种3行,行距45cm),公顷保苗30万株;每处理27m2,T4垄三+中耕深松,在苗期和封垄前各深松一次,公顷保苗25万株;T5(ck)垄三公顷保苗25万株;每处理小区面积为53.6m2,3次重复,5月4日播种,9月24日收获,常规田间管理。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收获时测定每平方米株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经济系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3数据分析

利用DPS3.75进行数据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变化

从图1看出,干物质积累从苗期的19.4g/~37.2g/ 逐渐提高,一直到鼓粒期,达到最高617.8g/~1367.8g/ ,其中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都高于对照。

2.2不同栽培技术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变化

从图2看出,叶面积系数各模式由苗期0.19~0.31,到分枝期、花期、结荚期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到3.95~4.74,其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叶面积系数超过对照。

2.3不同栽培技术产量因子分析

表1 产量因子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定

(注:产量为小区实收10m2平均后折合公顷产量)

从表1看出,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行间覆膜+中耕深松公顷产量为2594.0Kg,极显著于对照并增产11.21%;大垄窄行密植公顷产量为2476.7Kg,显著于对照并增产6.18%;小垄窄行密植、垄三+中耕深松、公顷产量分别为2440.0Kg、2416.7Kg,分别比对照增产4.60%、3.61%。

3.结论与讨论

行间覆膜+深松模式、大垄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中耕深松栽培技术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都高于对照,其中行间覆摸+深松模式较对照株荚数多8.9个、单株粒重高1.7g、百粒重高4.9g,经济系数高4%。各处理产量高于对照,这与前人研究的结论相符[4-6]。

覆膜技术不但提高土壤温度,降低水分散失,还加快植株对水分吸收的速度,提高植株的干物质量积累。平播密植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了密度,提高了产量。

该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深松、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抗旱节水及增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3-224.

[2]胡国华.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1(5):36-39.

[3]胡立成.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06(12):55-58.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58-0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栽培技术,它最先是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如今我国以此为基础并且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生产条件,将其应用与自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在很多地区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已经与地区特点相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经过实践证明该项栽培技术适用范围极广,几乎适用于任何生态环境,也适合任何生产力水平,与普通栽培技术相比增产可以达到20%以上,经过多年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大豆窄行密植关键栽培技术

1.1 种子的处理

尽管优质的种子是产量的保证,但是对于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来说在选种时除了要注意选择优质的种子之外,还要将种植区域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考虑在内,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种子。总之,在种子的选择方面就是做到因地制宜,无论是选择半低秸秆、抗倒伏以及不可逆性哪种种子,最终都应该以高产为主要目的。另外,为了保证出苗率,所以在确定种子之后,还要对种子进行筛选,筛除其中饱满程度较低以及有虫害的种子,防止播种之后虫害传染,同时也保证了生长均衡,在选择种子时要保证至少达到标准级别以上。

1.2 选择种植基地

种子选择的再好,如果种植基地不适合种植,也同样不会高产,所以种植基地的选择极为重要,;另外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种植区域的要求而言的,关键在于扩大植株之间的距离,而缩小种植地之间的行间距。此外,选择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种植时要避免植株错轮,合理分配植株,尽量增加株距之间的光照,使得植株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增加植株中层以及地层的光照,促进植株生长。

1.3 种植技术

好的种植技术是植株健康生长以及高产的保证,所以要尽可能排除所有可能导致产量降低的因素,例如为了避免由于土质疏松而造成产量降低,所以要深化土质。另外,要注意与以往栽培技术不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肥料的选择方面有所变革,可以适当的使用除草技术,所以与普通栽培种植技术相比,窄行种植技术跳出了以往以高产为出发点的局限,配以适当的除草技术,更加有利于增产,这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与普通栽培技术的不同之处。

2.田地管理

熟化土壤和蓄水保墒有助于豆苗茁壮成长和增产,所以要做到合理的耕翻以及精细整地,这种方式还对减少大豆病虫害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豆苗的茁壮成长就会增强其对外界伤害的抵抗能力,所以合理的耕翻和精细整地是极为必要的,同时还具有消灭杂草的作用。由于平行窄行密植在种子生育期间是不能够铲的,所以大大的降低了防旱、增温以及抗涝等能力,因此平行窄行密植对于土壤的更层有更加高的要求,要尽可能的保证土壤细碎以及更层深厚。此外,如果选用的是大垄窄行密植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与平行窄行密植的区别就在于是以增加行数为目的的,所以在播种时难度加大了,所以仅仅是更层深厚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垄窄行密植的要求,更严格做到表土平整。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对于起垄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起垄的质量,如果要选择这两种栽培方式,则在伏秋整地的基础上就应该着手起垄。一般小垅窄行密植的宽度为45至50厘米之间,起垄之后要记得压实,使起垄后处于待播状态,一般用普通的起垄犁就可以实现。大垄窄行密植在打垄时要保证垄高至少在15厘米以上,但是也不能过高,一般要低于18厘米,垄宽在90至140厘米之间,压实之后也要保证高度,大垄在打垄时要使用坐台机。

3.播种时注意事项

播种与后期的出苗率有直接关系,所以为了保证出面率,提高产量,在播种之前要了解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因素造成减产。由于播种时要注意的事项很多,所以播种人员应该综合考虑种植区域的条件是否适合播种,一般要等到地温稳定在8摄氏度左右才可以播种,否则温度较低种子不会发芽扎根,在土壤中长时间不发芽会遭到损坏,进而降低出苗率。窄行栽培方式具体可以分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两种,实际栽培时要根据所选的栽培方式进行细节上的合理安排,如果选择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话,在播种时可以选用联合播种机,也可以选用东农研制的依靠小四轮驱动的精量点播机,总之播种机械有多种选择。大垄窄行密植的播种方式可以选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等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按行等距精量播种。种植方式的选择可以选择清种和大比例间种两种,播种密度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 36-46 万株,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 33-38 万株。

4.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增产,田间管理是不能够忽视的,要做好除草、灌溉以及施肥等基本田间工作。一般在播种两天以后可以喷洒乙草胺地面喷雾,用量方面依照具体田地情况而定,另外在豆苗生长期间为了防止病害还可以选择在清晨与黄昏给床面喷水,以及喷洒适量的化学药剂,此外,为了保证土壤内部的氧气充足,进而使豆苗茁壮成长,所以要做到及时除草,在豆苗成长期间至少要保证除草两次。在灌溉方面,要依据所选的种子而定,合理调整灌溉次数,灌溉的原则为在豆苗生长初期要做到少量多次灌溉,一般九月份以后豆苗会停止生长,这个阶段豆苗会进入休眠期,所以保证水分充足以备豆苗越冬。另外,在施肥方面也要做好合理适量,在播种之前要施加大量的基肥,此外,为了保证豆苗生长期间具有充足的养分,还要适量追加肥料,实际追加肥料的量要根据豆苗生长情况以及种植区域土壤特点而定。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农作物,因此探讨如何使大豆高产成为了重点内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较普通的大豆栽培技术相比具有豆苗强壮以及增产等方面的优势,最初是由美国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目前我国已经将其引进并且与我国自身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要做好田间管理以及一些其他的关键性技术,全面提高产量。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9)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大豆栽培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35-0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占世界的1/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关系日益加剧。东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是造成粮食减产减收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开发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原垄卡种+中耕深松+化学调控+秸秆还田综合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并对该技术的降水利用率和产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一、试验内容

本文选择原垄卡种+中耕深松+化学调控+秸秆还田综合技术,示范面积1350亩,前茬为玉米茬,对照为常规垄作。通过调查该技术与常规垄作的大豆形态指标、土壤指标和产量指标,来测定水分利用率和产量水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铁力市王杨乡宏伟村,东经127°52′48″,北纬46°56′24″,年日照2430h左右,年均气温1.1℃,≥10℃活动积温2380℃左右,无霜期116天左右,年均降雨量642mm。供试土壤为草甸土,土壤pH5.9,有机质含量4.2g・kg-1,碱解氮248mg・kg-1,速效磷22.3mg・kg-1,速效钾102mg・kg-1。

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合丰50。

3.试验设计

选用原垄卡种+秸秆还田+中耕深松+化学调控技术,对照为常规垄作。前茬为玉米茬,肥力相同,在大豆各生育时期调查形态指标和土壤指标,在成熟期调查产量指标,并对降水利用率和产量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三、试验结果分析

1.大豆形态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大豆株高、茎粗和根茎叶干鲜重与对照差别不明显,但叶片含水量及叶面积指数比对照高2.2-4.3%,说明原垄卡种、秸秆还田、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

2.土壤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2.1土壤水分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0-30cm土层含水量在22.8-33.2%,30-50cm土层含水量在21.2-29.5%,说明表层土壤较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供大豆吸收利用速效养分。

2.2土壤容重调查结果分析

土壤0-50cm土层的容重在 1.291-1.315之间,而土壤0-10cm土层的容重在 1.105-1.109之间,说明表层10cm以内的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容重(0-50cm)为1.291,对照土壤容重(0-50cm)为1.315,说明原垄卡种、秸秆还田、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壤,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产量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百粒重17.4克,对照百粒重16.9克,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产量为2910 kg/ha,对照产量为2550 kg/ha,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比对照增产12.4%。

4.土壤水分利用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为0.69,对照土壤水分利用率为0.61,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水分利用率比对照高11.6%,说明该技术起到了保水保肥、增加籽粒产量的作用。

四、初步结论

1.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指数。

2.表层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协调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相互关系,增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供大豆吸收利用速效养分,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原垄卡种、秸秆还田、中耕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也提高了百粒重和产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五、主要成果

通过对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与对照的大豆形态指标、土壤指标、产量指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上一篇: 装饰艺术论文 下一篇: 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