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59

triz理论论文

triz理论论文篇(1)

1.1TRIZ自服务原理多用性原理

为避免闭合过程中出现剧烈的碰撞而造成门体破坏,闭门装置还应当具有控速功能。在进行创新方案设计时,将这样的功能也整合到闭门装置中,以增加闭门装置的实用性。设计开发的这款关门装置将开门时的能量收集在能量收集模块中,待关门时能将存储能量转换得到的加速度转变为匀速,从而完成自动平稳关门动作。它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自动关门,在门自动回弹的过程中达到匀速效果,减小对门体及门边框之间的冲击力,同时也避免因为忘记关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或能源浪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2TRIZ发明创新理论最终理想解

为确立安全节能闭门装置的最佳设计方案,对TRIZ闭门装置的理想解进行了整理,得出了最终理想解分析表。每一个关门过程都必然先有一个开门过程,为利用开门这部分的能量来实现关门目的,将其开门时的能量储存起来,在没有额外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利用其自身存储能量实现自动闭门的目的,做到低碳节能。

2TRIZ解决方案

闭门装置的减速模块是保证实现自动关门的核心构件,对其进行改良和优化有助于提升闭门装置的整体性能。在前期的TRIZ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三种闭门装置设计解决方案。

2.1方案一

将门板与门框之间用弹簧连接,开门时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存储,松手后弹簧收缩门闭合。利用离心原理在减速模块中的使用重锤,利用其甩出与外壁产生的摩擦力达到减速的目的,以达到控制关门速度的预期设计目标。即使用传动机构带动摩擦盘高速旋转,使重锤依靠重力甩出与外壁摩擦产生制动力从而控制速度。

2.2方案二

为了获得匀速关门效果,在方案一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开门过程中剩余能量储蓄在闭门装置中的弹簧内,手离开门后弹簧开始释放能量,弹簧伸长带动齿条移动,移动的齿条拨动主齿轮让主齿轮转动,经过高传动比的齿轮组带动摩擦盘高速旋转,最后高速转动的摩擦盘将内部的重锤甩出,并与外壁相互摩擦产生制动力从而控制门闭合的速度。3.3方案三方案二中提到的摩擦盘和其转轴是完全固定的,因而不论开门还是关门都会带动摩擦盘转动,这样会导致开门比较费力,浪费能量,为解决这一弊端添加棘轮机构,将摩擦盘和棘轮机构外圈固定在一起,转轴与棘轮内圈相对固定,因棘轮具有单向转动特性,所以开门时棘轮外圈不转动,只有关门时棘轮机构才锁死带动摩擦盘高速转动,借助产生的摩擦制动力达到减速效果。运用TRIZ创新理论,研究分析得到三种闭门装置设计方案,最终确定方案三为闭门装置的最佳创新设计方案。

3TRIZ创新设计总结

3.1方案技术评价

该方案采用成熟稳定的齿轮机构,使用富有创意的机械摩擦减速模块代替易损耗的橡胶密封圈,提升了该闭门装置的安全技术指标,延长了整个闭门装置的使用年限,并且所用材料均为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的材料,采购便捷,现有加工工艺完全可以满足技术要求,本设计方案不失为现有闭门装置的一个良好的代替方案。

triz理论论文篇(2)

 

机械制图作为工科学生的基础课,是今后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未来就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对工科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演绎和传授,教学的结果过于注重作业和考试成绩,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面对着这一现实,制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把单纯的“讲、写、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性的把TRIZ理论中的方法创新引入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及操作要点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智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模式。在反复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认为新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要通过知识教学过程实现。当然这里的知识教学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轻德,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体系轻实践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等是完全不同的。其一教育论文,欲求知识,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开始就讲,直接传授,倾囊而出,而必须先激发动机,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其二,感知发现知识,要求基本知识点要由学生通过感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括出来。其三,加工论证知识,要求学生总结发现知识重点后,进一步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碰撞进行加工、论证。其四,转化重构知识,要求课堂练习有层

次、可选择,鼓励一题多解式的求新求异,课后应用创新,并且重新改组充实知识结构。TRIZ理论创新的教学观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激发动机―诱导发现―加工论证―应用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点是探究式获取知识,创新性应用知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下,学生主动感知、发现、获取知识,加工转化建构知识,而非被动听讲、消极接受、机械训练的僵化灌入。

(一)激发动机,包括预习展示、确认目标、形成探究动机。教学实践已证明,学生没有预习就进入学习,往往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便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用了许多导入的材料、背景知识或进行联系密切的复习,多数学生也很难积极主动学习。为此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味传授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机械制图“组合体”这一章的教学中,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是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组合体的形体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多种形式的,约束条件少,富有趣味性的题目来启发学生主动创造怎么写论文。

(二)诱导发现,包括感知分析、抽象概括和合作交流。传统的讲授,往往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对于简单的事实、符号教学可以有效。但对于有来龙去脉、有丰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和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教学,恐怕不行了。以《平面物体的截交线》一课为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教师讲解理论依据―――“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通过给出“截交线”的定义,配合模型教具进行直观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2.实施

“开放式”教学。发给学生模型,学生自行观察拿到的模型的平面,自行测量模型的尺寸,自行确定比例,自定尺寸和模型摆放方式,选择视图,开始作图,学生自行求作截交线。学生自行确定截面位置,结合实际模型,在自己的三视图上求截交线;学生自行验证理论教育论文,以自己所作的截交线,验证截交线的两个特征,或以截交线的两个特征来检验自身视图是否正确。教师作巡回指导和随时答疑。3.总结、巩固。选择视图具有代表性的作者上台将其所做的三视图、截平面和截交线展示并当众讲解。最后,教师本人或学生对照黑板上的视图,再次验证截交线的特征,巩固复习新课。这种教学方法,使用直观的研究对象(模型),学生易于接受,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定视图尺寸,自定截面,“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动手和创新能力。

(三)加工论证,包括归纳表达、讨论碰撞和印证加工。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已获得的认知和概念的含义,事物的特点等。这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表达,进行全班交流,引发重点讨论碰撞。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问题、核心问题、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重点讲解。此时的讲解是学生急需的、高度期待的,他们急于听老师的讲解、意见以及看问题的方法、角度、技巧。此时,教师的讲解、观点最容易引起高度的注意和认同,对他们的认识起到印证作用,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加工,促进其思维的深度,提升其价值观,是一种师生有效的适当的深层的情感、认知互动互促。可见,TRIZ理论创新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式获取知识,决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讲解,相反非常重视教师的讲解,重点讲、精讲。然而这里的讲与传统的授受是根本不同的:一是在学生已有主动认知基础上的;二是非全面的全程的;三是必要的急需的;四是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讲。可见,这样的讲能真正起到教师引导促进的作用,其结果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摄入。从情感上说,这种讲会与学生真切情感相呼应,使他们感到豁然开朗,似曾相识,不谋而合,原来我也能经历、发现,也会探究,从而使他们受到成功的激励,受到鼓舞,产生极大的自信心,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与愉悦。

(四)应用创新,包括选择练习,总结质疑和重构延伸。在师生加工论证知识点的基础上的课堂练习应该是有层次的、可选择的,能有助于思维发散和能力转化。必须承认,共识度再大,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练习题应是丰富多层次,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教育论文,这样才能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巩固,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用课件承载多样多层的习题,供学生按需选择。选择练习题目由基本练习、复式练习、综合练习、延伸练习组成,对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要限定时间,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要鼓励学生独创,求异求新,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变、多思,多题归一。这是发散―聚合―发散的创新思维的练习,是独创的个体学习和合作的集体学习。这时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路,肯定推进,释疑、导疑,对其中具有共性,很有价值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讨论清楚讲解明白的,要引向课后,变成探究性作业,继续学习探究。在学生回顾、总结评价主要收获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重组建构到旧的认知体系框架中去,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二、TRIZ理论对于创新教学的实践指导

创新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该课的基本原理、作图和读图方法以及有关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装配的基本知识等,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二者紧密结合。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或实训车间参观认识零件,了解生产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工厂中用的实际图纸,明确“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怎么写论文。学以致用,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创新教学的目的。

TRIZ理论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意识方法创新,以及双方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都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TRIZ理论能在教学创新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为学生和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TRIZ理论在创设情境中的作用。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的引子;创设的问题具有引导性,才能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看作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求解,获得需要设置的问题。具体到一门专业课程,创设问题情境就归结为各子课题的引导问题情境的设计,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启发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帮助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提出这个题目后,根据TRIZ理论教育论文,进行程式化描述,解决冲突,获得合适的情境设计。问题创设过程是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所面临的课程的子课题划分、待求的题目获得等问题,都需要采用TRIZ理论进行解决,进而对师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发。

(二)TRIZ理论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性教学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对自己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求解,安排好学生的讨论、成果交流和总结,使研究性教学有序地进行,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例如 TRIZ理论与创新技术中的40个创新原理中,其中很多都可以解释上述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或实验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这些原理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相关案例拓展,同时让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们相互启发,激发它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这样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研讨探究和验证假设,即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求解,并给出结果。TRIZ理论给出问题的解的多种方案,解决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给出较佳的方案。这个问题探究的过程,TRIZ理论发挥的作用最大。针对一个个实际问题,TRIZ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解决,首先通过问题分析和定义把这些实际问题转换为TRIZ问题模型,然后利用 TRIZ的分析工具得到问题通解,最后得到特定解。

(三)TRIZ理论在教学创新研究理论归纳中的作用。课题是研究重视过程,TRIZ理论侧重于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由于TRIZ理论系统本身就具有综合性,所以从TRIZ理论演化出来的分立小课题,最后还可以运用系统化的方式整合起来,提供一个成型的规律或者方法,能指导更大范围的创新实践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TRIZ理论在教学创新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学创新研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二者的结合,将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途径,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探索出一条广阔的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杨廷双.TRIZ理论入门导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8,48 ~49, .

[2]顾林.TRIZ理论在技术预测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6, 19 (3) : 18 .

[3]龚益明,丁明芳.TRIZ -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16 (1) : 42 .

[4]徐起贺,吴昌林.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7:32~33

[5]刘伟忠.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2):91~93

[6]荆静,高艳.制图教学改革与创新素质培养实践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

[7]李树合.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2).

triz理论论文篇(3)

1.TRIZ理论简介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的英文音译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缩写。它是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3]。该理论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提供了解决创新问题的系统、科学方法。

1.1TRIZ理论体系。TRIZ主要包括以下原理、方法和工具[3-5]:

1.1.1技术进化理论。TRIZ认为技术系统始终处于进化之中,矛盾的不断解决是进化的动力。创新的核心就是解决矛盾问题。TRIZ提出了进化法则,运用这些法则可以评价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1.1.2最终理想解。发明创造的理想状态是理想解。理想解是消除了所有有害作用,充分发挥有益作用的解决方案。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避免传统创新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创新的效率。

1.1.3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等通过对上百万件发明专利的分析研究,提炼出了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发明原理,这40个发明原理可以用来解决众多的发明问题。

1.1.4矛盾矩阵。为了将一个具体的问题转化为一个TRIZ的问题,阿奇舒勒总结出了工程领域常用的39个工程参数,并把这39个参数形成的技术矛盾和40个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组成了一个39×39的矛盾矩阵。应用矛盾矩阵可以根据系统中产生矛盾的2个工程参数,直接查表找出化解该矛盾的发明原理。

1.1.5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为了解决物理矛盾,TRIZ提出了物理矛盾的11条分离方法和四大分离原理。

1.1.6物--场模型分析和76个标准解。该模型分析是TRIZ中进行问题描述和分析的工具,用来建立与已经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在物--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TRIZ将各类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标准化、体系化,给出了76个标准解。在创新问题解决过程中,可根据物--场模型所描述的问题,查找到相应的一般解和标准解。

1.1.7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RIZ是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一套完整问题解决的程序,是针对非标准问题而提出的一套解决算法。运用ARIZ可将非标准的、复杂的创新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76个标准解法来予以解决。

1.1.8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很多创新方案是在特定工程领域应用了没有使用过的效应得到的。为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本领域和跨领域知识解决创新问题,TRIZ创建了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

1.2TRIZ解决创新问题的一般流程

TRIZ理论的方法、原理和工具,为创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TRIZ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流程(其过程如图1所示)是:

图1TRIZ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

这样应用TRIZ理论就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丛生的难解过程,转化为精确的科学运作过程。

2.TRIZ理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2.1TRIZ理论有利于树立创新有规可循的理念。

由于传统的创新方法过多依赖于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无序性、随机性和偶然性,致使"创新无规律可循"的思想根深蒂固,束缚了人们的创新意识。TRIZ理论的出现使得创新有规可循,打破了只有依靠灵感才能创造发明的传统观念。TRIZ理论的方法、工具使得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可以系统传授的方法,为系统、规范、科学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2.2TRIZ理论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TRIZ理论完备的创新理论体系、原理、程序、分析工具和创新工具可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创新的过程,将众多极端复杂的创新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解决方法,把创新从漫无边际的发散性思维转到按程序步骤一步步逼近的逻辑性、规范化的解决方法上,实现解决创新问题的有序、快速和高效。

2.3TRIZ理论有利于提高创新水平。TRIZ理论描述和量化了人类在发明创造上的经验,建立了系统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工具。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场模型分析、76个标准解、ARIZ等方法,就如同和科学家、发明家同桌对话。学习TRIZ理论,掌握TRIZ的方法、工具,就相当于实现了 "集千万发明家于一身",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TRIZ理论方法后,一两步就能快速得到创新方案,而不用再一味地等待令人难以驾驭的灵感和顿悟的降临[6]。

3.用TRIZ理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目前,国外许多高等院校把TRIZ理论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教学。在前苏联,甚至一些高中都开设了TRIZ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国内浙江大学等本科院校已开展了TRIZ理论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中也有不少开始了TRIZ的教学探索。例如常州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门组建TRIZ理论教学团队.成立TRIZ理论教学研究中心进行TRIZ理论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7]。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开展《创新方法-TRIZ》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应用TRIZ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3.1开展TRIZ理论讲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高职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对自身的创新能力缺乏自信心,觉得创新对自己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用TRIZ理论讲座的方式,通过TRIZ理论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通俗易懂,在讲座过程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40个发明原理与创新的案例来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找出发明的原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创新就在自己的周围,认识到创新并非"天才"的专利,创新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掌握创新的规律和方法,人人都可以创新,从而增强高职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3.2开展TRIZ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面向全院学生开设TRIZ公共选修课,在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中进行TRIZ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教学内容选择: TRIZ是高度综合的创新理论,内容相当丰富,在高职中面面俱到的讲授这些理论和方法,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必须根据高职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高职毕业生主要面临的创新活动是解决生产、服务中的矛盾问题,以及技术革新等。在TRIZ理论中解决这类创新问题主要采用40个创新原理。因此,我们把40个发明原理、矛盾矩阵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案例为主线,把TRIZ理论、方法贯穿在案例中,通过具体形象的创新案例分析和大量实际案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TRIZ的基本理论,熟悉TRIZ的创新流程,掌握TRIZ的40个创新原理和矛盾矩阵等原理工具的运用,从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日常教学中融入TRIZ理论,培养学生创新习惯。日常教学,教师可把TRIZ理论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习惯。比如在授课中,可结合专业,列举一些TRIZ中与专业有关的创新例子,并提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应用TRIZ理论进行思考、讨论;在讲到某些解决方案时,可运用TRIZ理论的发明原理,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等等。例如我们在进行三维造型的教学时,运用TRIZ理论的分割、组合、多维性等创新原理来组合和分割特征,从而构成功能、结构不同的零件,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造型方法的理解,而且解题的思路也得到了扩展。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养成应用TRIZ创新方法、原理的习惯,当自身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就能够有意识地运用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4在实践中运用TRIZ理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为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注重指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运用TRIZ方法去发现问题,用40个发明原理等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中,指导学生应用TRIZ方法和工具进行设计分析,方案设计。在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以及各项竞赛活动中,引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等,取得了一定效果。所指导学生在2012、2013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多项获一、二等奖;在 "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3.5 用TRIZ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对TRIZ理论要有正确认识。尽管TRIZ理论被誉为创新的"点金术",但这"点金术"是以创新者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并非掌握了TRIZ理论的方法、工具就能够进行创新。故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必须以牢固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宽广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此外应注重教师对TRIZ理论的学习掌握。TRIZ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引入国内时间不长,大部分教师对该理论了解不多,对教师进行TRIZ理论的培训十分必要。只有在教师掌握了TRIZ理论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运用TRIZ理论开展相关的创新教育活动。

4.结束语

TRIZ理论为创新思维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为创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在高职创新教育中引入TRIZ理论,对克服思维定势,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用TRIZ理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可通过TRIZ理论讲座、开展TRIZ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融入TRIZ理论、在实践中应用TRIZ等途径进行。参考文献:

[1]侯圣智,牛占文.TRIZ理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9:30-32

[2]运用TRIZ理论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J]. 高等农业教育,2009, (5): 86-89

[3]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赵新军.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杨青亮.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RIZ理论全接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张武城.技术创新方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triz理论论文篇(4)

作者简介:唐琳琳(1982-),女,山东烟台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张海梁(1981-),男,河北唐山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ZDK090-2012/2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80-02

一、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2012年7月,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总理继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科技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电力企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电力企业理应走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前列。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电网的必然要求。电网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技术密集、技术创新需求旺盛的基础产业,以电力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既可以解决电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又可以提升电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益研究。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和能源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显著差距,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6倍。科技创新可以推进电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电网。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电压等级电网中短路电流的不断增大,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严峻考验,电力企业只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才有可能确保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效降低台风、雷电、冰冻等自然灾害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电网建设早期投入运行的输变电设备即将进入老化阶段,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才有可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设备健康状况,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科技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实现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正是国家电网构建“三集五大”体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攻坚期,也是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深化“两个转变”的关键期,公司发展进入体制变革和管理创新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推进步伐,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公司宏伟发展战略,更快地实现公司“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充分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科学完成公司体制变革与管理创新,从而成功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国际一流集团。

二、TRIZ理论对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基于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效率,从而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TRIZ理论是基于众多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体系,TRIZ理论揭示了创新的内在规律,贯穿于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有助于科研人员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进行问题分析,明确创新的探索方向,加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速度,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实现效率。

TRIZ理论起源于1946年,当时以海军专利审查员阿奇舒勒为首的一群来自不同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前苏联学者,经过50多年的时间,对250多万份专利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四万份有的放矢的进行了重点归纳、提炼、总结和重组,在结合多门学科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基于技术系统进化原理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实用性方法体系。TRIZ理论是一种方法,它基于知识、面向用户,提供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途径;TRIZ理论也是一种工具,它包含了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场模型分析、物理矛盾分离原理、最终理性解(IFR)、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法和101个效应知识库等实用性理论工具;TRIZ理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其对理想化、功能性、矛盾、资源、空间、时间等问题开拓了创造性思维。

TRIZ理论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已经为众多企业获取了显著的创新效益。美国已有数以百计的公司开始研究和应用TRIZ理论,其中福特公司利用TRIZ理论创新的产品可以为其带来每年10亿多美元的销售利润。韩国三星公司也借助TRIZ理论取得了诸多技术专利,2007年已排名世界第二,使企业从1997年金融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成为如今市值1500多亿美元的韩国第一大企业。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也相继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并在众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广泛采用了TRIZ的理论方法,为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引进TRIZ理论的学习与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已经有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以及中兴、UT斯达康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TRIZ理论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在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后,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增加80%以上,新产品开发效率可以提高60%以上,产品上市时间可以缩短50%以上。

除了在技术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TRIZ理论现在已逐步向其他诸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扩展。摩尔多瓦曾有总统借助TRIZ理论参加竞选并取得了成功;2003年“非典”期间,新加坡曾利用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提出了防治“非典”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许多被政府采纳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TRIZ理论已经充分吸收了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优点,创造出了诸多重大发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TRIZ理论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实用性以及系统性,在全球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今创新设计和创造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方法之一,被欧美专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三、基于TRIZ理论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

TRIZ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是一种特别适合科技创新的工具和方法,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创建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创新效率,减少电力企业创新成本,加速电网建设进程,降低电网创新风险,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

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以推广应用TRIZ理论为基础,以服务电力企业实践为目标,通过在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TRIZ理论培训,使TRIZ理论能够在电力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创新资源的充分交换,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从功能上可以将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分为推广应用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两个部分。

电力企业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TRIZ理论,利用TRIZ理论培训师的力量,引导更多的科技骨干投身于企业创新实践活动。该平台以TRIZ理论培训基地和TRIZ理论培训师为依托,开展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TRIZ理论培训,普及TRIZ理论前沿、特点及应用优势,为电力企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其职能主要包括:TRIZ理论培训及推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展TRIZ理论普及与系统培训,提供创新咨询服务,统计分析TRIZ理论培训效果。同时,该平台还应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力企业局域网内建立TRIZ理论知识学习模块,把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共享到系统局域网内,利用局域网开展TRIZ理论基本内容的学习和TRIZ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探讨,使TRIZ理论为推进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TRIZ理论技术创新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基础上,组织经过TRIZ理论培训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实际,应用TRIZ理论的诸多方法与工具,对电力企业实际问题和电网发展实际困难进行分析,为科技创新中的矛盾、冲突提出解决措施,进而指导开展具体的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专利申请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利的创造、申请、应用和保护等工作。

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旨在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为电力企业提供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创新矛盾分析;围绕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确定适应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发挥TRIZ理论对电网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TRIZ理论培训,培育电网创新力量,培养企业创新人才,调动人员创新精神,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创建技术创新团队,实现创新技术互补,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最终实现电网发展战略目标。

四、结论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电网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TRIZ理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对于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普及推广和实践应用TRIZ理论,使之为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基于TRIZ的区域创新平台优化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5):1-6.

[2]崔志强.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能力提升[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1,(2):15-20.

triz理论论文篇(5)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创立的。该理论研究人们在发明创造、生产生活中所遵循的科学规律和方法,最后达到彻底解决矛盾的目的,从而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主地进行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TRIZ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任何产品或者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每种产品或技术都有其客观的进化模式和规律;其次,矛盾的解决是推动发展和进化的根本动力;第三,系统发展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以最小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

TRIZ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

(1)TRIZ理论在国内推广应用

2001年亿维讯公司将TRIZ理论培训引入中国,开启TRIZ理论在中国的推广。2002年,亿维讯建立中国公司和研发基地;2003年,亿维讯在国内推出了TRIZ理论培训软件CBT/NOVA和成套的培训体系,同时推出了基于TRIZ理论、辅助企业技术创新的Pro/Innovator软件,开始在近百所高校开展TRIZ讲座;2004年,亿维讯与国际TRIZ协会合作,将TRIZ国际认证引入中国,并资助西南交通大学出版了TRIZ科普书籍《发明家诞生了》;2005年,亿维讯引进并组织翻译了最新版的TRIZ教材《怎样成为发明家―50小时学创造》;2006年,亿维讯建立了专业的培训中心和与符合国际标准的培训体系;2007年,亿维讯推出适合中国大陆国情的TRIZ培训教材和培训软件。另外,GET集团利用TRIZ理论做了大量的实际题目。

黑龙江省在TRIZ理论方法的普及、研究和应用上走在国内各省的前列,2007年黑龙江省和俄罗斯TRIZ研究机构合作,开始了对省内企业的TRIZ普及和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2007年7月,黑龙江省开始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试点工作;2007年8月,黑龙江省和四川省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2008年4月,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向全国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TRIZ理论在我国自主创新中的普及和应用。

(2)TRIZ理论在国外的发展

TRIZ理论诞生于前苏联,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为TRIZ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前苏联在上个世纪就大力号召培养国民创新能力和素质,并将其列入宪法中,在上世纪60年代,各种形式的发明创造学校和组织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所院校开设有TRIZ理论的课程。随着苏联的解体,人才向西方国家流动,世界各国才得以慢慢解开TRIZ理论的面纱,并将其应用到本国的发展中。

美国的一些世界级公司,如波音公司,利用TRIZ理论,解决了波音飞机空中加油的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战胜了法国空中客车公司,为波音赢得了几亿美元的订单。德国几乎所有名列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都采用了该理论,如西门子、奔驰、宝马等著名公司都有专门的机构及人员负责该理论的培训和应用。日本的索尼公司每年都要推出数种新产品,其动力来源于创新战略和创新理论方法的研究应用。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也专门成立了协会,在产品技术研发部门实施技术创新理论培训,目前三星公司已成为在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外企业。

TRIZ理论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TRIZ的推广涉及理论界、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这就决定了不仅TRIZ推广者的理论水平直接影响其推广的成效,而且企业接受该理论的程度成为决定TRIZ推广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TRIZ理论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TRIZ理论研究的一些问题;其次是来自于企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理论研究的欠缺。由于TRIZ理论起源于国外,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为世人所熟知,在中国传播的时间尚短。目前,该理论在我国主要以介绍引入和应用推广为主,缺乏对该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更谈不上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TRIZ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和集成再创新,无法满足国内TRIZ理论推广和普及的需求。此外,TRIZ理论工具较多,且大都处于平行状态,容易导致混淆。在解决问题流程中,无论由具体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还是标准问题寻求通用解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非常多,而这些工具在TRIZ解题过程中都是平行的,没有具体的指向性和适用性。这就导致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出现大量繁复的计算和重复计算,使得目的不明确,效率低下。

(2)师资队伍的匮乏。没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TRIZ推广和应用将成为空谈。目前,TRIZ推广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TRIZ培训教师严重匮乏。2007年之前,我国很少有学者了解TRIZ理论。随着TRIZ理论的推广,大部分省份开展了师资培养工作,并取得了不同级别的TRIZ师资认证,但相对于我国的TRIZ推广而言,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而且专业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以河南为例,河南省具有TRIZ师资资格的有50余人,其中高校教师占26人,与此同时,2010年底河南高校教师数量却为7.75万人。由此可见,创新方法师资何等匮乏。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TRIZ理论在我国推广时间较短,尚未培养出足够的师资;另一方面,目前的考核机制不利于TRIZ师资的培养,削弱了相关人员从事TRIZ理论推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3)企业创新意识淡薄。技术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很多行业现在仍然处于“拿来主义”的阶段,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过于依赖技术模式复制,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改变外观或者稍微调整功能就可以做到“为我所用”,技术创新和专利发明非常有限,部分品牌把注意力放在了模仿、借鉴和价格战上面,在自主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对自主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是这些企业没有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相当多的企业领导人创新意识淡薄。这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蛋糕”做大。对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环境来说,这种发展战略和目标无可厚非,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要调整发展思路,并落实到行动上来;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经济体制造成的。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往往将更多资源应用到寻求垄断租金和垄断红利上,而不是创新上,导致企业对创新方法的推广热情不高。

(4)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两难抉择。尽管部分企业鼓励创新,并通过一定的创新方法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或技术升级,但这些创新方法大都属于传统创新方法,由于其局限性,创新效率较低。从理论上说,这些企业同样渴望提高创新效率,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然而,面对高效的TRIZ理论,企业却犹豫不决。实际上,这并不难解释:一方面,部门企业对TRIZ理论不尽了解,致使其抱有怀疑态度。尽管原有的创新体系或创新方法比较低效,但并非不能产生创新成果。从理论的角度,TRIZ创新的效率比较高,但是否适合企业的特点,能否提高创新效率,企业仍顾虑重重。另一方面,一些示范企业运用创新方法的确创造了较高的创新效率。然而,采用新的创新方法,即使可以提高创新效率,那么技术人员需要多长时间来学习培训,企业又该如何调整创新体系。一旦转换周期过长,成本过高,就可能会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计划甚至企业战略,目前效益较好的企业决策者就会犹豫不决。这都阻碍了TRIZ理论的推广和普及。

在我国推进TRIZ理论应用的一些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竞争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特别是对于发展中中国而言,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实力倍增的“加速器”,因此,在中国大力推广应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应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科技工作的重点。

(1)强化理论研究。理论界应该加强对TRIZ理论的研究与改造。在各类科研招标项目中,适当向以TRIZ为代表的创新方法理论研究倾斜,或者设置专项资助计划,加强对TRIZ的研究、推广与应用。鼓励企业设立TRIZ研究与推广中心,以研究中心为主体,政府资助为辅助,吸引各种力量投入到TRIZ理论研究、推广和应用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齐备的基础研究条件,建立TRIZ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学科体系与推广平台,结合院校实际,将TRIZ理论贯彻到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之中,促使创新理论的再创新。通过对TRIZ的研究,将其应用范围向管理学科、社会学科等其他领域扩展。

triz理论论文篇(6)

当前,学术界主要围绕融资、环境建设和政策 支持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展 开研究67-9 ,较少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特别 是鲜见对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创新应用领域的研究。事实上,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需要外部支持的 同时,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因为科学合理 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是影响技术创新行为 的基础性因素,可以为技术创新执行提供制度保 障M,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对于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作 用,而选择应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是企业 管理创新的关键内容。

是一种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发明原理、工程 参数和冲突矩阵、物理冲突和分离原理、物-场模 型分析、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和科学效应知识库等M。TRIZ最初用 于技术系统,目前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积 极进展E4-19]。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 两个显着特点,即如何寻找企业中存在的管理问 题并建立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规模小、资源相对匮乏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实施。 应用TRIZ可以直接从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 理方法出发,通过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效 果判断管理绩效,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但目 前学术界对于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创新的 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 更为少见。而通过研究TRIZ的各子理论对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确定科技 型小微企业应优先推广应用的TRIZ创新工具和 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TRIZ在企业管理领 域的应用研究,而且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拓展管 理创新思路、优化内部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 潜力、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从研究TRIZ影响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这一问题着手,基于理论分析构 建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的 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 实证检验,得出TRIZ各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排序。根据对研究结 果的分析,提出如何更有效地推广应用TRIZ理 论、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政策 建议。

2 研究假设与框架

  2.1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MET)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包括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动态 性进化法则和提高理想度法则等8个进化法 则120。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运用该理论,分析确 认当前企业的管理状态,预测管理方法的进化衍 生方向,改进创新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管理 创新效率。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2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最终理想解是企业利用自身现有资 源,通过对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及管理方法的改 变、增加、替换或彼此搭配,以组织结构最微小的 改动实现管理效用正常化,且不额外增加资金消 耗和对社会、环境及企业本身的有害作用M。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选择最小代价的管理 变动达到最大的管理创新效果。本文提出下述 假设: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3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MIP)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吕荣胜122给出了分割、抽出、重组和嵌套化 等40条TRIZ管理系统的创新原理。科技型小微 企业可以应用这些创新原理,解决企业具体的管 理冲突。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4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PCM)与 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纪建明M给出了36个一般管理参数和相应 的一般管理冲突矩阵。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据此 理论,从中选择合适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 获得冲突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对科 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5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CSP)与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分离原理通过将管理系统中的弱势 与不和谐部分分离,或者将核心部分分离,突出重 要性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M。科技型小微企业 可以应用此原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分离,提 高管理绩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对科技型 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6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法 (EFS)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的“管理元素” 即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场”即管理方法。管理 领域的76个标准解为:对于不完整的模型,可采 用的解是将模型补充完整;对效用不足和有害作 用的管理,可采用的解分为改变‘‘管理元素”和 “场”、引入新的“管理元素”与“场” M四类。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将管理冲突构建为 “管理元素-场”模型,从标准解中找出对应解, 结合实际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 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7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及效应知识库 (AEB)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A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集中于 管理冲突的算法调整和ARIZ过程与管理工具方 法结合两方面M ,消除冲突有强大的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支持127。科技型小微企业可应用 ARIZ将非标准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应用标准解 法获得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及知 识效应库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 影响。

将上述理论和假设归纳,本文提出如图1所 示的研究框架。

3 数据和方法

  3.1量表设计

  目前TRIZ应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的研究甚少,没有成熟的量表可以使用。因此,本 文结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访谈,根据TRIZ相 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结论分析得到测量项目。为保 证问卷设计质量,先在哈尔滨进行小样本试测(N = 10),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修正了概念偏差、表 述不清的题项,于2012年5 - 11月正式发放问 卷。各因素包含如下问题:MET是4个题项,如 “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上TRIZ管 理进化原则”;IFR是4个题项,如“经常将TRIZ最终理想解的概念用于解决管理矛盾”;MIP是4 个题项,如“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 上TRIZ管理发明原理”;PCM是4个题项,如“经 常使用TRIZ的36个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解 决管理矛盾”;CSP是4个题项,如“TRIZ分离原 理已经在管理运作中产生积极的作用”;EFS是5 个题项,如“使用TRIZ管理元素-场模型及76 个标准解求解管理矛盾的成功案例至少在1个以 上”;AEB是4个题项,如“经常使用ARIZ及效应 知识库解决管理矛盾”。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绩效(EIP)是客观和主观2个维度6个题项, 客观题项如“应用TRIZ后产品利润增加幅度”; 主观题项如“应用TRIZ理论后提高管理目标实 现程度”。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Lisker五分量表法收集数据(1 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为使 受访者清晰理解问卷的题项含义,在问卷中对管 理维TRIZ子理论的背景、功能、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介绍。问卷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三种方 式:一是通过查阅地区企业名录,以电子邮件的方 式联系被调查企业;二是采用基于网络人际关系 的Email问卷调查方法咖:三是采用上门填写、 寄送等方式。合计发放问卷296份,回收248份,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66.9%。在区域分布上,调研对象来自黑、辽、京、 鄂、苏、浙、粤、陕、川、甘等10省(市),地理分布 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样本结 构见表1。

3.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都是潜变量,各变量间存 在相互作用关系,问卷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传统的 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潜变量,也不能明确 解释测量误差。由于结构方程模型(SEM)能同 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允许变量含有测量误差、 变量间有相关性,测量模型更有弹性29。因此, 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具有合理性和适 用性。

4实证分析

  4.1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和 Cronbach’s a值检测量表信度。删除不合格的题 项后,保留题项的CITC值均大于0. 5, Cronbach’ s a值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及稳 定性较高。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效度。

各变量的KMO值均高于0.5, 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着性概率都为0.000( <0.001),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高于50% ,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均高于0. 5,量表设计满足效度要求。

  4.2模型检验

  本研究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模型,要求样本满足正态分 布,样本量应为总样本数减去估计变量数大于 50,或者样本量在100 -200之间M。本研究的 有效样本198个,估计变量30个,样本数满足要 求。采用SPSS19. 0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数据 偏度小于2且峰度小于5,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利用Am〇s17.0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数据拟 合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第一行可知,模型 的拟合结果不够理想,拟合指数;X2/d/、RMSEA、 TLI、CFI都没有达到推荐阈限值,模型修正指数 (MI)显示一些变量间可能存在未在初始模型中 得到体现的相关关系,而且可修正的变量间关系 符合SEM模型修正的一般原则。于是深度分析 变量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根据MI表改进初始 模型,每次添加变量关联路径都选择MI值最大 且符合修正一般原则的路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 关联路径不需要或不能再增加为止,共添加3条 关联路径(e8—e11、e12 —e18、e17—e21)。表 3 第二行显示修正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处于推荐 的判别阈值区间,且明显优于初始模型的指标,拟 合效果良好。修正后的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 图2所示。在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验证相关假设, 结果如表4所示。

4. 3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⑴假设H1 - M均得到支持,即TRIZ的 MET、IFR、MIP、PCM、CSP 和 EFS 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由表4可知, 上述TRIZ的6个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按路径系数大小排序为: MIP(0.425) > IFR(0.413) >CSP(0. 381) >MET (0. 357) > PCM (0.346) > EFS (0.223)。

⑵假设H7未通过检验,即TRIZ的AEB子理 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不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3)修正模型中新增的假设H8 - H10均得 到了验证。

5 结论与启示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管理维TRIZ的大部分 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 响的结论,弥补了当前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研 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入创新方 法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研究结 果表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路 径系数较低,仅MIP和IFR的路径系数超过0.4,主 要原因在于是TRIZ理论较抽象、结构复杂,不易 于企业消化吸收;二是TRIZ在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 有限,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应用。其中,发现和分析管 理冲突是影响TRIZ应用效果的瓶颈因素31 ;三是 国家有关部门对TRIZ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对TRIZ缺乏必要的了解,重 视程度不高,导致应用不足。

5.2管理启示

  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TRIZ在科技型小 微企业管理创新的应用,从理论研究、政府、企业 三个层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是理论研究层面:TRIZ应以简易化和应用 化为研究方向,更新和开发更多应用性强、为企业 创新需求服务的TRIZ创新方法和工具。不断拓 展深化管理维TRIZ的研究,加强基于管理参数 和冲突矩阵的冲突理论以及国内外典型管理创新 案例的研究,推动TRIZ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 发挥更大的理论支持作用。

二是政府管理层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TRIZ的宣传推广。通过组织开展TRIZ的培训、 交流和座谈会,建立TRIZ学习网站和TRIZ研究 会,在高校开展TRIZ研究、开设相关课程等渠道 推广TRIZ。鼓励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行为,通 过优先资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项 目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triz理论论文篇(7)

2012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温家宝总理继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科技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电力企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电力企业理应走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前列。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电网的必然要求。电网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技术密集、技术创新需求旺盛的基础产业,以电力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既可以解决电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又可以提升电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益研究。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和能源利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显著差距,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6倍。科技创新可以推进电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电网。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电压等级电网中短路电流的不断增大,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严峻考验,电力企业只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才有可能确保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效降低台风、雷电、冰冻等自然灾害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本文由收集电网建设早期投入运行的输变电设备即将进入老化阶段,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才有可能及时、有效地掌握设备健康状况,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网科技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实现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正是国家电网构建“三集五大”体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攻坚期,也是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深化“两个转变”的关键期,公司发展进入体制变革和管理创新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推进步伐,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公司宏伟发展战略,更快地实现公司“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充分适应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科学完成公司体制变革与管理创新,从而成功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国际一流集团。

二、triz理论对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基于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效率,从而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triz理论是基于众多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体系,triz理论揭示了创新的内在规律,贯穿于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有助于科研人员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进行问题分析,明确创新的探索方向,加快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速度,从而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实现效率。

triz理论起源于1946年,当时以海军专利审查员阿奇舒勒为首的一群来自不同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前苏联学者,经过50多年的时间,对250多万份专利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四万份有的放矢的进行了重点归纳、提炼、总结和重组,在结合多门学科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基于技术系统进化原理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实用性方法体系。triz理论是一种方法,它基于知识、面向用户,提供了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途径;triz理论也是一种工具,它包含了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场模型分析、物理矛盾分离原理、最终理性解(ifr)、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法和101个效应知识库等实用性理论工具;triz理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其对理想化、功能性、矛盾、资源、空间、时间等问题开拓了创造性思维。

triz理论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还可以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已经为众多企业获取了显著的创新效益。美国已有数以百计的公司开始研究和应用triz理论,其中福特公司利用triz理论创新的产品可以为其带来每年10亿多美元的销售利润。韩国三星公司也借助triz理论取得了诸多技术专利,2007年已排名世界第二,使企业从1997年金融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成为如今市值1500多亿美元的韩国第一大企业。其他国家如德国、日本等也相继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并在众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广泛采用了triz的理论方法,为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引进triz理论的学习与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已经有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以及中兴、ut斯达康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triz理论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在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后,申请的专利数量可以增加80%以上,新产品开发效率可以提高60%以上,产品上市时间可以缩短50%以上。

除了在技术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triz理论现在已逐步向其他诸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扩展。摩尔多瓦曾有总统借助triz理论参加竞选并取得了成功;2003年“非典”期间,新加坡曾利用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提出了防治“非典”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许多被政府采纳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triz理论已经充分吸收了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优点,创造出了诸多重大发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triz理论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实用性以及系统性,在全球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今创新设计和创造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方法之一,被欧美专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三、基于triz理论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

triz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是一种特别适合科技创新的工具和方法,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创建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创新效率,减少电力企业创新成本,加速电网建设进程,降低电网创新风险,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优势。

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以推广应用triz理论为基础,以服务电力企业实践为目标,通过在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triz理论培训,使triz理论能够在电力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由收集整理进行创新资源的充分交换,从而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从功能上可以将电力企业triz科技创新平台分为推广应用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两个部分。

电力企业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triz理论,利用triz理论培训师的力量,引导更多的科技骨干投身于企业创新实践活动。该平台以triz理论培训基地和triz理论培训师为依托,开展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triz理论培训,普及triz理论前沿、特点及应用优势,为电力企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其职能主要包括:triz理论培训及推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展triz理论普及与系统培训,提供创新咨询服务,统计分析triz理论培训效果。同时,该平台还应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力企业局域网内建立triz理论知识学习模块,把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共享到系统局域网内,利用局域网开展triz理论基本内容的学习和triz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的探讨,使triz理论为推进电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triz理论技术创新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在triz理论推广应用平台的基础上,组织经过triz理论培训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实际,应用triz理论的诸多方法与工具,对电力企业实际问题和电网发展实际困难进行分析,为科技创新中的矛盾、冲突提出解决措施,进而指导开展具体的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专利申请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利的创造、申请、应用和保护等工作。

triz理论论文篇(8)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在我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过程中,离不开技术创新人才的支持,教育部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硭担创新教育应是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年来被关注的研究课题,将创新理论TRIZ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构建了一个基于TRIZ理论,依托研究性学习,多层次递进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1 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创新型国家代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要把教育的关注点放在批判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同时也要关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学相继开设了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在一种开放式的工作室进行,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进行采取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也有很多工具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动手,实验、探究、设计制作。几乎所有大学都设立了创新中心,以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这些都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过程。

我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从认知习惯上看,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知识在量上的积累,注意对知识本身的拥有,对创新能力关注不足。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就提出加强研究性学习,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与创造性是有因果关系的,没有探究性就没有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是国际教育比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策略,从广义的理解是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的理解是以问题或专题为知识载体,设计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TRIZ理论概述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于1946开始创立,是在分析了250多万份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揭示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所遵循的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是一个由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TRIZ流传到西方,受到极大重视和迅速发展。如今TRIZ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它以其独特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及高效的创新成果享誉全世界。

TRIZ理论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它使创新过程变得有律可循、有术可依,大大提高创新效率。TRIZ作为高效的创新方法,在学校的推广,无疑对培养大批创新性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TRIZ理论能帮助实践者准确定义问题,并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两者的融合会产生良好的创新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依托研究性学习,构建一个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依托必修课程,自下而上培养创新性人格

TRIZ是技术创新理论,完全可以融入到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中,以课程为载体,让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的同时,学到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依托拓展课程,培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在必修课程中融入TRIZ理论,是以该课程为主,在相关的内容上适当地介绍创新原理,这种融入是零星和分立的,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让他们知道创新是有方法的,并了解到一些具体的创新原理,而要系统地学习TRIZ理论,需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如开设TRIZ理论的选修课。将TRIZ理论课程化,确定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选修课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

3.3 依托研究室,自上而下提高创新能力

依托研究室,以项目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为抓手,让学生接受TRIZ的实践训练。由老师给出课题(将老师进行的研究工作中的部分“问题”)让学生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TRIZ理论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课题也可来自学生所学的各类课程,还可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进行,并延伸到毕业设计中。这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多方面的体验,给学生提供发挥他们创新潜力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综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从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等多方面切入。在现有的必修课程中渗透TRIZ,并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营造创新校园文化氛围,这是对全体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拓展(选修)课的形式介绍创新理论,这使有兴趣学生可系统地学习创新方法,再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构建了一个基于TRIZ的全方位覆盖,多层次递进,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始终的创新教育模式。

4 结语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把TRIZ理论渗透到必修课中,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让学生不断地接受TRIZ创新方法训练,依托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多种形式的TRIZ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螺旋式TRIZ创新教育。这样以课程作为一个载体,研究室作为一个平台,研究性学习为一条主线,形成基于TRIZ理论的一个动态、开放式的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Z].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殷华方.试论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1).

[3]王发棠,韩小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4).

triz理论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68-02

1 TRIZ理论的概述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该理论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及其团队通过对成千上万的发明专利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发明都是利用前人已知的想法或概念,加上新奇方法。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研究G.S.Altshuller坚信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客观存在可以被整理而形成一套理论,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可以提高发明成功率、缩短发明周期,也可使发明问题的解具有可预见性。这套理论就是TRIZ理论的前身,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有些TRIZ专家移居发达国家,逐渐把该理论介绍给世界,对产品开发与创新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世界的学者对TRIZ理论进行了补充,逐步形成了今天的TRIZ理论。笔者作为现代科技馆展品展项研发和维修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了TRIZ方法之后,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将TRIZ理论应用到科技馆展品展项研发和维修工作之中,要想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科技馆展品展项的特点说起,科技展品的特点就是展示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产品,大多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在操作、观察、思维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满足广大观众的求知欲。另外,观众参展经常动手触碰甚至操作展品,容易对展品展项造成破坏,维修维护工作量很大。

2 TRIZ创新方法在展品研发中的应用

科技馆的展品展项都是一些非标设备,每个展品展项在研发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展品研发人员,在展品研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展品展项的科普功能,总会想使展品的功能越多越好,但展品功能越多就势必会使展品结构复杂,展品结构复杂势必带来可靠性的下降,增加维修的工作量。这是一个矛盾,更是展品研发中的难题。经过对TRIZ创新方法的学习,上述问题可以用冲突解决理论来解决,装置复杂性为恶化特性,可靠性为改进特性,两者为技术冲突。对应的发明原理为:1.分割;13.反向;35.参数变化①。得到以上3个原理解之后,笔者在以后的研发中如果遇到上述矛盾,就会考虑用上述方法去解决。当然,每个展品的情况不同,原理解的应用要在具体的设计中去考虑。以上只是TRIZ创新方法在展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以后的展品设计工作中一定会多多运用TRIZ创新方法,使展品设计的更合理、更可靠。

3 TRIZ创新方法在展品维修中的应用

科技馆的展品由于观众互动频繁及野蛮操作,展品故障和维修率很高,展品维修工作也是笔者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展品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个展品总会出现相同故障的情况,维修之后相同的故障还是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维修人员的思维定式,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这时,TRIZ创新方法就会起作用,其实展品、观众操作的动作以及展品在观众操作后的展示效果可以构成一个物质-场模型,使展品在观众的操作下表现出它的展示效果这是我们追求的效应,即有效完整功能。展品可以看做这个系统中的物质S1,而展示效果为S2,而观众的操作为场F。展品S1通过观众作用其上的场F达到展示效果S2。对这个物质-场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可以改变的只有S1和F,因为展品的表现效果S2是我们想要的,不能改变,所以如展品总是出现问题就要从展品本身和观众操作的方式来解决,如改变展品动力传递机械结构或将观众的直接机械操作方式改为电机带动的方式等,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介绍一个利用TRIZ理论解决展品实际问题的例子。

4 运用TRIZ理论解决“对流”展品水分蒸发问题

4.1 问题的提出

“对流”展品的介绍:对流展品主要是由展台、照射光源、水缸和成像屏四部分组成。具体的演示方式是:按动展台上的按钮,开启光源和加热器,对水缸中的液体加热,引起液体内部产生热对流,光源把对流现象投射在屏幕上,参与者可清晰地观察。目前存在的水缸鹊乃由于观众频繁操作总是需要添加,如水忘记添加不但看不到对流现象还会造成干烧,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4.2 问题的初步分析

水缸内的水之所以会蒸发是由于加热棒的加热,那么加热棒不加热水就不会蒸发,也就是说温度升高就会引起水分减少。结合TRIZ方法中关于技术冲突的定义:当我们想要改善技术系统(“对流”展品演示装置)中的某一参数(升高温度)时,常常会引起系统中另一个参数恶化(水分减少)。这就是明显的技术冲突的例子,下面就可以利用矛盾矩阵表来解决。

4.3 利用TRIZ方法找到发明原理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本系统为技术冲突,根据TRIZ理论,技术冲突可以用矛盾矩阵表来解决。

改进特性:温度(17)――恶化特性:物质损失(23)②。

查询矩阵表本技术冲突对应的发明原理为:(21),(36),(29),(31)③。

(21)紧急行动:由于加热柱的加热过程是缓慢加热的,故紧急行动对于本冲突不适用。(36)状态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那么如果能快速的将水蒸气液化使之流回到原溶液中重复利用是最好的结果,此发明原理可用。(29)气动与液压结构:通过气动或液压结构使气体液化?就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说,没有太多的想法。(31)多孔材料:多孔材料可以增加水蒸气与材料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水蒸气的液化,此发明原理可用。

终上所述,以上4个发明原理如(36)状态变化、(31)多孔材料都有可能解决本系统中的技术冲突,若两个发明原理相结合效果应该更理想。

4.4 将发明原理联系实际最终解决问题

结合初步解决方案提出的想法,本系统中想采用多孔材料与状态变化两个发明原理来解决本问题。状态变化:使水从水蒸气变成水,需要降温才能达到作用。

多孔材料:使水蒸气流经温度较低的多孔材料才能使水蒸气尽快的变成水。

通过上述分析可进行如图1的设计。

设计原理:使加热棒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汽,通过经冷凝水冷却的多孔材料尽快的回到水中。至此,水分蒸发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以上就是笔者如何利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问题的一些介绍,TRIZ理论作为高效的创新方法已经得到了许多企业产品研发人员的认可,本文主要是将TRIZ理论在科技馆展品研发和维修领域做了一些探索,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TRIZ理论作为一种工具将更好地为笔者日后的工作服务。

注释

①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

②TRIZ理论矛盾矩阵表.

triz理论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6-2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各企业均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首要问题来解决。1946年,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ltshuller)通过对大量技术专利的针对性研究,抽象出了一种独特的创新方法,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即TRIZ理论。

一直以来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尝试运用TRIZ理论来有效地解决问题。近年来,由于TRIZ理论的日趋成熟,我国在TRIZ理论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然而相对来说非技术领域的TRIZ理论开发与应用还比较落后。为促进TRIZ理论在非技术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将以企业流程再造为例,分析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1 TRIZ理论简介及其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1 TRIZ理论

TRIZ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大部分,即冲突解决理论,物―场模型分析方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首先,冲突解决理论包括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和物理冲突解决原理。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同时TRIZ理论提出采用分离原理来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等。其次,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之后经历了多次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种标准解,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最后,对于发明问题解决算法,TRIZ理论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

1.2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析问题、找准冲突、原理解决、对比评价、具体实施。

1.2.1 分析问题包括功能分析、理想解分析、可用资源分析、冲突区域分析。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理想解分析是采用与技术及实现无关的语言对需要创新的原因进行描述,创新的重要进展往往在该阶段通过对问题深入的理解来取得。可用资源分析是要确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这些可用资源与系统中的某些元件组合将改善系统的性能[1]。冲突区域分析则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

1.2.2 找准冲突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是最难解决的一类问题,冲突是指系统一个方面得到改进时削弱了另一方面的期望或表现出两种相反状态。TRIZ理论的目的就是解决冲突,只有找准冲突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1.2.3 原理解决是要获得冲突解的方法。有物理与技术两种冲突解决原理。运用TRIZ理论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针对冲突从TRIZ理论的40条原理中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1.2.4 对比评价阶段将所求出的解与理想解进行比较,确信所作的改进不仅能够满足技术需求而且能够推进技术创新。

1.2.5 具体实施就是在前面所有的理论分析工作都已完成且确认无误之后,将其转化为具体实施细节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2 基于TRIZ理论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分析

2.1 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及原则

为了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先提出来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思想,并将它引入西方企业管理领域。哈默提出了流程再造的七个原则: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让使用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2]。

BPR思想主张以流程导向替代传统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追求流程的改造和创新,以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绩效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BPR思想,随之在2000年,业务流程再造逐渐被我国国内企业所熟悉并运用。

2.2 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出现的问题

2.2.1 选择再造的时机和条件有误

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可以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技术和质量得到提升,因而能产生高绩效和高顾客支持。然而流程再造并不是任何时刻都能进行,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

2.2.2 流程再造的环节选错,导致整个流程设计失败

失败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其一,由于错误的认识流程中工作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转换关系,导致整个流程再设计与企业目标发生偏离,进而违背了流程再造的初衷;其二,流程再造的构思尚未完善便仓促实施,以至于再造过程中矛盾层出不穷,最终导致局面僵化无法应对。

2.2.3 违背管理中的人本原则

流程再造会产生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文化、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这需要很好的领导和组织作保证。企业流程改造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事先没有进行组织成员间的沟通和宣传工作,因而引发某些成员的不理解和抵抗,导致流程再造无法成功实施。

2.2.4 过分看重信息技术在流程改造中的作用

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创新,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追求的是实现目标、技术和人的动态平衡,显然,目前多数企业对于信息技术过分依赖,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综上所述,流程再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创新理论仍不成熟,业界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通用的方法体系,这是阻碍业务流程再造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下面将TRIZ理论引入业务流程再造,运用TRIZ分析工具和原理解决管理创新领域中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小企业流程再造实践环节的改进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TRIZ理论在流程再造过程中的运用

TRIZ创新理论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应用过程如下:

2.3.1 定义问题

TRIZ在该阶段的主要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表、功能分析和裁减、功能信息分析和理想解等。问卷调查表能够定义问题所处的状况;功能分析、裁减和功能信息分析图与管理领域的业务流程图非常相近,它通过正确定义问题并将流程分解为子流程得到整个流程的定义以及子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转换关系;理想解为流程再造确定理想的目标,作为寻找解决方案的依据和评价方案好坏的依据,可以避免走弯路和折中妥协。TRIZ的这些工具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和确定问题目标以及评价依据的过程。

2.3.2 转化问题

确定了领域问题之后,需要利用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成TRIZ方法可以处理的标准TRIZ问题。领域问题转化成标准TRIZ问题的过程主要就是寻找冲突的过程。本文考虑到业务再造过程中有人参与的管理创新的特性,确定冲突为包含了主观矛盾的管理冲突。这个过程主要是找准冲突的特点,为解决问题所需用的TRIZ分析工具和原则提供依据。

2.3.3 解决问题

在将问题转化成TRIZ标准问题后,根据冲突的特点,需要分别采用TRIZ的有关原理进行解决。

利用冲突矩阵及发明原理解决冲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有限的顾客资源,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业务流程效率,降低成本。流程再造是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企业各项运作活动及其细节进行重构、设定与阐述的系统工程。它是对组织整个工作流程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生产、推广、渠道选择以及售后服务的营销流程;选拔和培训员工、考核评价、合理分配薪酬的人事流程;信用融资、权益融资的资金筹措流程。针对这些流程的管理冲突,可以采用冲突矩阵和发明原理来解决,尽管这些原理是来自于对技术系统的分析,但它们是一种普适性的原理,可以用来解决任何系统的冲突。

利用标准解进行流程改进。标准解是求解冲突问题的一些小窍门,对于每一个标准解都有一些例子对其进行解释,但是目前这些例子主要是技术领域的。为了便于利用标准解求解问题,亟需将管理案例补充进去。另外,为了便于基层管理人员使用这些标准解,还可以对这些标准解进行简化,减少标准解的数量,因为过多的标准解往往会吓退使用者。

利用进化模式和进化路线解决冲突。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相对于技术成熟度预测来说在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任何事物都存在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规律,TRIZ发现的进化模式具有普遍性。比如,进化模式1指出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成长、成熟、退出四个阶段,这与营销管理中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相似,并且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更进了一步,提出了S曲线族。模式2指出技术系统的演变趋势是提高理想化水平,这是任何事物追求的最终结果,准时制(JIT)生产方式追求的无库存的生产系统以及工业工程的不断提高生产率水平的思路均是在提高理想化水平。模式4指出系统朝着增加动态性及可控性的方向发展,这与企业的决策过程类似。

2.3.4 改进与控制

在利用TRIZ工具给出解决方向之后,需要用类比的方法得到领域问题的解。然后针对具体方向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有些定性的问题由TRIZ解直接就能够实施,而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定量的工具来帮助实施,比如试验设计等。同时这个计划中还应该包括人、资金、物资等保障因素。任何改进实施之后,需要对其实施过程及实施结果进行控制。经验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TRIZ的AFD作为一种有效的失效预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期间也可以结合其他创新理论改进组织效果,如标杆瞄准最佳实践就是一种创造性和创新型的有用方法。古典质量管理工具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以及故障树分析也可作为控制的工具[3]。

3 结论

TRIZ理论不仅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更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套理论工具。尽管TRIZ理论是基于技术专利库提出的,但其基本思想和分析工具在其他领域也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徐曼,袁媛.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

[2]Hammer,M.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104-112.

上一篇: 工商管理论文 下一篇: 茶文化发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