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3:20

标准化设计论文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设计也在快速发展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生态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一、设计产品的实用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本条件

传统美学认为美可能是指一种感官的愉悦或生理的满足,也可能是种赞赏心态的流露或个人趣味的偏好。而设计的审美是以实用为目标,指产品对人发挥的效用。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功能成为设计的核心,对产品功能的开拓也是设计活动的中心任务。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需要产生,由需要所推动。设计作为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原始时期的手工制品绝大数不是纯粹从人类审美的需要而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可用性。到19世纪后,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在机器化大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批量化、标准化的情况,造成人类的审美疲劳,同时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实用性是首要的,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

正如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苏克所认为的“在设计作品中,功能是第一位的,而美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设计作品中,美是通过使用过程体现出来的”。

二、设计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是产品流行的重要因素

设计不仅是满足人们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不仅要适用,而且要在设计中赋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换句话说,设计产品既要发挥物质功能,又要发挥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功能,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它是技术与艺术两者的一种有机结合体。这种结合,不是一种外在的拼凑、简单合成,而一个将理性的科技内容转化为适应于人的感性活动对象的过程。

设计水准的要求,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提升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耐用、实用。而当社会的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时,消费者就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消费者是具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理想的寄托,更需要有情调的生活氛围。单纯追求功能的产品使生活充满了冷漠,当人类有条件自由选购产品时,视觉的满足和心理的充实,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正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形式和功能是现代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两者必然是合二为一的。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纯粹是装饰品,而没有形式的功能设计则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陋之物。设计在市场的怀抱中,感受到了人类的永不满足和喜新厌旧的消费行为,而现代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对设计之美的规律的探究和追求,寻找功能和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

三、民族性是设计产品美感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设计师的挑剔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总体上看,设计的个性化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真正的富有个性的设计都渗透人文设计美,人类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着人们生存创造、设计了的各种物品。

对设计作品的形式而言,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成为我们艺术设计的原则和趋势,民族文化特色越明显,设计越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越能提升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日本的产品设计具有新颖、轻薄、灵巧的特点是自然、精致的民族文化的产物。德国产品设计的高雅、精密,来自于其民族务实、严谨的态度。意大利产品设计的风格多样,体现出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这些无不说明设计诞生于当代生态文化观念的氛围中,民族性是设计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部分,也是设计文化的灵魂,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并不断地发展变化。

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民间乡土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儒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文人士大夫艺术的典雅、俊秀,无不显示出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认为传统文化及艺术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作了大量具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广告,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加入许多很中国味的东西,如古钱币、水墨、陶艺、剪纸等,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至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呈现出一种清新、和谐的美其名曰。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把中国篆刻艺术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向全世界传播,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可。

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便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作用,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直接或间接地对现代设计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设计师应植根于本国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文化,不断的从中发掘有益的设计元素,并尝试与现代设计语汇结合,逐步发展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

四、创意是设计产品引导潮流的主要因素

Motorla设计中亚洲区设计总监丘丰顺曾说过“我们要设计两种产品,一种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一种是引导潮流的。”前者是要求设计的产品与市场紧密联系,后者则是一种完全的创新的行为。产品的设计的根基是体现民性性,但设计的生命则是创新。只有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所想像不到的设计,才能引领时尚潮流。

在手机市场里,说到创意,不得不提到V70,它可随心可旋转360度的接听方式,打破了常规的翻盖接听,完全颠覆了传统,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手机时尚风暴。

在整个计算机产业已被各种灰色的盒子一统天下,消费者的视学审美疲惫不堪时,iMac公司率先设计了一种透明和半透明糖果色的,能看到内部元件的计算机,这款电脑成就了公司的复兴,更是让竞争对手们一一效仿,追随其创新轨迹。

产品设计的创意很多诞生于设计师的想象中,如果能满足消费者的潜在的情感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满意的体验和享受,就有可能成为畅销、流行的产品。当然,这种情况下对设计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设计师要能善于从自身的文化和思想根源中吸取灵感。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不仅是一种创造过程,也是一种目的消费市场文化的综合体现。聪明的设计师总是珍视而不是放弃传统文化,把传统的民放的元素和现代设计因素结合起来,创造出畅销产品。冰箱制造商——伊莱克斯公司推出中国脸谱、中国传统字画等图案的自选冰箱面板,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体现了产品的个性。

现在的市场变化的很快,消费者的欣赏能力也不断的提高。设计师们不能单纯的以个人的品位进行设计,只有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人们使用产品的环境、期待的质量和价值进行理解,探求产品的流行风格和元素,抓住消费者的审美眼光的变化,才能做出引导潮流的时尚产品。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2)

一、引言

平衡计分卡最早被定位于“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的工具,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基于愿景和战略这一逻辑关系,提出把它当作一个战略管理工具来使用[1]。通过创建一个平衡计分卡模型、定义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个人行动和任务的状态、在组织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交流业务战略,能够增强平衡计分卡方法的潜在能力[2]。目前已有超过100家软件公司提供平衡计分卡软件,然而,当前的平衡计分卡系统面临两个问题[3]:首先,变量伴随着模糊性,不够精确,用一个语言标签比用一个数值指向变量值更自然;其次,数据没有明显地展示它们的语义。平衡计分卡系统变量模糊性及数据缺乏语义会造成平衡计分卡基本结构不一致现象。一致性指的是平衡计分卡框架术语的使用及视觉上的一致,对于平衡计分卡自动化至关重要[4]。

对于第一个问题,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模糊集理论及模糊逻辑被证明可以解决不精确及模糊知识问题,已经有研究者把它们和平衡计分卡结合起来,产生了“模糊平衡计分卡” [5]。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甚少。Fernando Bobillo提出,使用一个本体(Ontology)来代表平衡计分卡数据,这样能够为数据添加语义,方便知识库维护和不同组织间重复使用数据[6]。但是Fernando Bobillo的研究侧重于为平衡计分卡的各维度添加语义并标准化,把平衡计分卡的变量由卡普兰及诺顿的4个维度变成8个维度。目前,为平衡计分卡的逻辑结构添加语义解决其模糊性还缺乏相关研究。XBRL技术是基于XML的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电子报告标准化[7],消除变量模糊性,同时为数据添加丰富语义。XBRL Taxonomy是由特定组织依据XBRL规范创建的适用于本行业信息交换的“词汇表”[8]。目前已经有多个分类标准得到了XBRL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批准[8],XBRL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商业报告上,如金融监管、投资、证券、银行和税务、海关等需要业务报告的领域。它的特性与作用使它非常适合于平衡计分卡,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分类标准使它能够应用到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管理层面的工具上。

把平衡计分卡与XBRL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基于XBRL的平衡计分卡Taxonomy意义重大。首先,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XBRL FR与GL皆为运作管理层面的分类标准,目前在战略层面上没有此类分类标准;其次,从业务角度来看,通过使用一套统一的标记(Tag)及链接库,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把战略度量指标及内部业务逻辑标准化及外部化,方便组织的交流、标杆分析及审计。再次,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所有的XBRL数据都基于相同的XML语法,因此对于不同的基于XBRL的相关产品来说,可以更容易地创建重用的引擎。

本文根据设计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了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评价。设计理论已经被提议为用来获取设计经验及提供如何设计特定领域的信息系统的约定俗成的信息的科学方法[9]。本文构建的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的设计理论模型的意义在于为设计的制品及创建过程获取设计知识及经验。在设计阶段,采用Walls et al.[9]设计理论的构架来作为描述Taxonomy应当如何创建的设计原则,构造了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各模块的设计理论,运用XBRL信息模型表示把平衡计分卡相关概念及关联标准化,利用XBRL的多维描述特性添加丰富语义;在评价阶段,采用SEQUAL框架分别对设计产品的理论及设计过程的理论进行评价,得出设计理论模型的句法、语义、语用质量水平。

二、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的构建

基于Walls et al.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研究者使用设计理论的原理,把它作为一个工具来获取并形式化描述信息系统应当如何构建的设计准则。本文基于采用Walls et al.设计理论的构架来构造XBRL Taxonomy的设计理论模型。

(一)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产品设计理论

产品的总体设计理论: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

1、元需求:背景、问题和目标

背景:

(1)组织利用计分卡的衡量重点来完成以下重要的管理流程[9],阐明并诠释愿景与战略; 沟通并连结战略目标与指标;制定目标值并协调战略行动方案;战略反馈与学习。

(2)卡普兰,诺顿强调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需要上下一致,战略协同,至关重要的是沟通及信息共享。

(3)XBRL为商业信息的准备、分析和交流带来巨大的好处,使提供、使用商业数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问题:数据并没有很明确地表达它的语义[3]。

目标:创建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以解决其数据语义问题,从而方便组织实施和管理平衡计分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及沟通交流。

2、元设计(如图2-1所示)

3、假设

句法:

A-Syn-H1: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符合XBRL规范及XML规范;

语义:

A-Sem-H1: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能够准确描述平衡计分卡中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A-Sem-H2: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中定义的概念是标准化及语义丰富的。

Yuan design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XBRL taxonomy

语用:

A-Prag-H1:软件供应商可以使用此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开发相应的实例生成工具。

A-Prag-H2:全组织范围内标准化及丰富语义的报告数据可以使报告信息链上相关人员加强交流,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及减少信息模糊带来的成本;

A-Prag-H3:标准化及丰富语义有助于使用平衡计分卡系统的投资者或分析者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并且进行挖掘分析;

A-Prag-H4:结构化的平衡计分卡数据可以使平衡计分卡系统数据录入人员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减少工作量及重复录入的出错率。

根据Helmut Krcmar等重构的设计理论及平衡计分卡的总体功能框架,本设计把平衡计分卡taxonomy分解成四个子taxonomy:Scorecard,Business foundations,Strategy and operations measurement,Balanced scorecard alignment。为方便概念模型的建立,strategy and operations measurement taxonomy合并了制定战略及战略指标规划,行动规划,反馈与学习这四个功能中出现的概念。XBRL 信息模型框架见图2-2所示。各子taxonomy的理论框架由于篇幅限制在此省略。

(二)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过程的理论

1、元需求:背景、问题和目标

背景:XBRL国际组织没有提供分类标准开发的正规及统一的过程模型。Piechochi[10]在软件工程和本体工程模型与其他作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XBRL分类标准标准开发过程模型。作者把工程方法应用到分类标准开发上,认为分类标准工程即为系统、正规、数量方法设计、构建、使用和维护XBRL分类标准的应用过程,把分类标准开发过程模型分为几个阶段,并论证了此模型能够满足IEEE的标准和统一程序标准。

问题:用什么样的设计过程来开发平衡计分卡的XBRL分类标准,以满足需求?

目标:创建平衡计分卡分类标准设计过程模型。

2、元设计(如图2-3所示)

3、假设

句法:

F-Syn-H1:平衡计分卡分类标准设计过程模型的符号符合建模语言的通用规则。

语义:

F-Sem-H1:平衡计分卡分类标准设计过程模型中的各阶段能够完整且准确代表该过程中的需求。

语用:

F-Prag-H1:平衡计分卡分类标准设计过程模型能够使开发者准确理解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满足需求的分类标准的创建。

(三)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的实现

本设计使用富士通的分类标准编辑器、Formula编辑器和XML Spy来编辑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的各种Elements及Tuples,及这些概念之间的标签、展示、引用链接库。

本分类标准包含两类技术文件:模式定义文件(*.xsd)和链接库(*.xml)文件。模式定义文件即遵循XBRL2.1规范的XML模式定义文件,定义分类标准中用来描述信息的元素,也包含元素的一致性约束。链接库文件通过表达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者元素自身意义等,提供附加信息。本分类标准定义的文件如表2-2所示:

模式文件中所有的元素,以及链接库文件的具体内容不在此详述。

三、根据SEQUAL框架对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进行评价

SEQUAL框架是基于符号学的、用来评价模型的质量的模型,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框架包括四个部分:模型、语言、领域、受众参与[12]。模型的质量被定义为模型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三种质量:句法质量、语义质量及语用质量。

(一)评价设计产品的理论

基于Jean-Paul Van Belle[13]的模型分析框架及已有的XBRL评价体系成果,提出本文评价设计产品理论的框架,如表3-1所示:

根据表中内容,对平衡计分卡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进行评价。

首先对平衡计分卡taxonomy设计理论模型的句法质量的正确性进行评价,使用Fujitsu的validate taxonomy功能,观察到无错误出现,故设计产品的理论的句法正确性假设是成立的。

其次对模型的语义质量的完整性进行评价,收集案例,并与模型对比,从比较的结果来看:计分卡模块语义质量较好,业务基础模块中的使命及愿景的语义质量较好,战略及衡量子模块中,制定战略、战略指标规划和战略反馈与学习的语义质量较高,行动规划功能的概念语义质量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连接与校准模块语义质量也不能从案例中体现出来。总体来说,BSC taxonomy的语义质量还是比较高,因此设计理论中语义质量的大部分假设是成立的。

最后对模型的语用质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把基于BSC XBRL Taxonomy的软件与其它供应商的产品进行语用质量的对比。Oracle、IBM Cognos、Microsoft的产品各有特色,都体现了他们惯有的特长。Oracle出色的数据库技术、系统整合能力、Cognos领先的BI技术及Microsoft的平民化特色都在他们的BSC软件中有充分体现。对比基于BSC taxonomy的软件功能,发现它基本支持其他软件具有的平衡计分卡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功能,且具有由于使用XBRL技术带来的数据标准化及语义丰富化及可扩展性及与平台无关特征,方便使用且风险低。因此,可以说BSC taxonomy的语用质量高,产品设计理论中语用质量的假设是成立的。

(二)评价设计过程的理论

本文设计过程理论评价以Recker,Jan的过程SEQUAL为基础,按照设计过程,分别评价每个过程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质量,本文的过程模型质量评价见表3-2。

设计过程理论的质量评价小结:

1、过程模型的每个阶段的句法基本都符合通用规范,因此质量高,即设计过程模型的理论假设F-Syn-H1是成立的;

2、过程模型的每个阶段基本能够描述此阶段的业务流程,因此其语义质量较高,只是需求阶段的完整性有待提高,因此设计过程模型的理论假设F-Sem-H1是成立的;

3、过程模型的每个阶段能够产生于创建目的一致的结果,因此语用质量高,即即设计过程模型的理论假设F-Prag-H1是成立的。

(三)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理论评价总结

对3.1及3.2关于平衡计分卡XBRL Taxonomy设计产品的理论及设计过程的理论的质量评价进行总结,如表3-3所示。

四、结束语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个衡量系统,也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的平衡计分卡系统面临着衡量的变量含义模糊与缺乏语义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本文设计了平衡计分卡的XBRL Taxonomy。本文对BSC taxonomy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设计要求,确定了BSC taxonomy的理论模型,然后用XBRL taxonomy编辑工具把设计理论实现,最后采用SEQUAL框架分别对设计理论包括设计产品的理论及设计过程的理论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果显示,模型的质量均能得到保证。

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个BSC XBRL taxonomy的设计过程模型,其他领域的XBRL分类标准的设计可以借鉴,比如风险管理taxonomy等等;本设计的BSC taxonomy侧重与把平衡计分卡整个框架标准化,而Fernando Bobillo对平衡计分卡ontology的研究侧重于为平衡计分卡的某方面内容添加语义并标准化,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使平衡计分卡的概念框架及概念的具体内容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化;将来的研究方向还可以在开发出来的软件基础上,调查分类标准与组织偏好的平衡计分卡报告实务间匹配性角度对目前的BSC XBRL Taxonomy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此taxonomy。

参考文献

[1]Kaplan R S, David P.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1):75-85.

[2]Balanced Scorecard Designer.[OL].省略/ Measure and control business performance

[3]Fernando Bobillo, et al.Introducing Semantics and Vagueness in a Balanced Scorecard[J].CIIC, Bogota(Colombia),2007: 97-102.

[4]David Wilsey.Improve Your Performance“News”.[OL].

省略/BSCResources/ArticlesWhitePapers/tabid/56/Default.aspx

[5]G.J.Klir, B.Yuan.Fuzzy sets and fuzzy log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Prentice-Hall,1995.

[6]Fernando Bobillo.Introducing Semantics and Vagueness in a Balanced Scorecard[J].

[7]XBRL INTERNATIONAL.Global Ledger Taxonomy - An Introduction[OL].省略/GLTaxonomy/,

[8]XBRL INTERNATIONAL.XBRL Taxonomies[OL].省略/Taxonomies/,

[9]Joseph G.Walls, George R.Widmeyer, Omar A.El Sawy.Building an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Theory for Vigilant EI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1):36-59.

[10]Kaplan R S, David P.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3-4.Kaplan R S, David P.LiuJunYong, sun wei translate.The balanced scorecard -Change strategy for the action[M].Guangzhou: guangdong economic press,2004:3-4,

[11]Piechocki M, Felden C, et al.XBRL Taxonomy Engineering.Definition of XBRL Taxonomy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J].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een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889-900,University of St.Gallen, St.Gallen,2007.

[12]Odd Ivar Lindland, Guttorm Sindre, Arne Solvberg.Understanding Quality in Conceptual Modeling [J].IEEE Software, 1994,11(2):42-49.

[13]Jean-Paul Van Belle.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Business Models[J].SAICSIT,2004,75:210-215.

作者简介:

宁翠屏(1983―),女,湖南邵阳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平衡计分卡。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标准设计简单,缺乏专业特色。考核多套用学校统一标准,但实际上,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差异很大,采用统一标准,既偏离专业实际,也丧失学科特色。工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加大对设计内容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

2.考核标准层次不清晰。考核标准缺少细化评价等级,往往仅给出一个总分来表示某个评价项目的所有要求,标准可操作性差,使考核教师在论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难以准确给出评分值。

3.考核内容不细化,学生认识模糊。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只知道主题,不了解考核具体要求,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工作,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性,主动性差。

三、量化考核在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

(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理

量化考核,实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工作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量化考核的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问题层次化,形成一个阶梯型的有序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每项的相对权重。该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得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教师具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互不干扰,评分操作简单客观。考核结果中,学生哪一项比较突出,哪一项比较弱,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

(二)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以工科专业为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在咨询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总成绩A分为基础能力B1、设计能力B2、答辩情况B3三部分(准则层),每个部分含有多个细化的考核项目(方案层)。

基础能力部分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出发,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本身的质量,由评阅老师负责;答辩情况由答辩委员会老师负责。

2.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各项目权重的确定。

a.比较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专家咨询法将准则层、方案层的各因素两两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应用广泛的Thomas L.SAATY九级比例标度方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1所示。

若元素i和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b.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计算得出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825(

②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系统根据方案层中各因素两两间的重要程度取值,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仅列出方案层中基础能力B1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最终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各因素所占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各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前三位为(由高到低):工作作风、创新意识或设计独到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工作作风的总权重是最大的,体现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合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回答问题准确度及深度和图表、图纸规范度的总权重比较接近(相差不大于0.002),同样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和思路、概念清晰度也是比较接近的(相差不大于0.001),所以它们的区分度较低,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位学生的各项具体分数输入后,系统按照权重比例分别相乘再相加后得最终成绩,结果明了,便于操作,得出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客观。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量化考核方法引入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该方法是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人的活动的定性判断。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简单、实用,使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结果准确计量提供方法。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58-03

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得多目标决策问题(评审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优化决策标准的系统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的最后环节,是所学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大学专业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间交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所以指导教师要准确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非易事。目前指导教师在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套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一个专家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相对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实现

(1)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具有丰富经验的评审教师问卷调查获得,所建立的体系如表1所示。

实验(调查)方法能正确设计实验(调查)方案,实验(调查)方法先进合理,实验(调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能正确设计实验(调查)方案,实验(调查)方法合理,实验(调查)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上述体系模型实质是一个多层次且逐层向下细分体系如下图所示。

(2)比较矩阵的构建。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就其影响程度相互进行两两比较,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两个影响因素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矩阵的赋值(Wi/Wj)构成,如表2所示。

(3)计算比较矩阵各层次指标权重。对比较矩阵进行层次排序,进而确定评价因素各评价因子权重。层次单排序是依据比较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讲,本层次与它有关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求各因素权重的计算方法有规范列平均法、方根法、幂乘法等,这里选择的是规范列平均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求出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每一列的总和。

第二步:把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对应列的总和,所得商称为标准两两比较矩阵。

第三步: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行的平均值,这些平均值就是各方案在对应上层指标的权重,即特征向量。

权重总排序是按照一定方法自底向上进行权重更新计算。具体方法为子标准相对于其父节点构成的两两比较矩阵所得的特征向量乘以其下层所对应的各标准权重构成的矩阵得到新的权重,以此类推自下而上计算。

(4)一致性检验。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需要对得到的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满足一致性条件,则由特征方程:|λE-A|=0 得到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出作为目标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如果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则需要让专家对比较矩阵进行调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被检验的两两比较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称之为赋权和向量。

第二步: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第i个赋权和向量的分量除以第i个特征向量的分量。

第三步:计算出第二步结果中的平均值,记为λmax。

第四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

第五步:计算一致性率CR:CR=CiRi。

当CR < 0.1时,比较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有效。

2 实例应用

根据上述的指标体系,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构造成对比较阵如表4~表7所示,直到最下层。

3 总 结

利用层次分析法把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看做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影响系统的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建立相应数学模型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有效地避免主观判断,达到科学的理性量化评判方法。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由于能对整篇作品构成的各因素权重量化,所以可以为学生改进毕业设计提供方向和参考,对于学生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5)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管理研究向着“重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各个领域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转化。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研究领域曾出现过多种战略管理模型。从现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如果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则似乎在适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某一领域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该领域的整体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应从造价管理机构、造价文化、执业(从业)人员能力和计价规则规范四个方面去认识和研究工程造价领域的战略。

管理战略一经确定,它将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和中枢,并与管理机构、规范规则、造价文化、执业人员有着指引、反馈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管理战略的部署,管理机构能够制定出适合国情和本地区实际的政策、办法:规范规则更具有可操作性;造价文化将能够为造价管理提供理论依托;执业人员能够充分地发挥专业能力。因此,管理战略的确定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造价战略管理模型只是一种新的尝试,把造价管理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探索系统单元间以及它们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管理、演化过程的途径,使之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工程造价管理,无论其存在多少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管理战略、造价文化、管理机构、规范规则、执业人员业务能力五个方面。在把握其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去探索主要问题及其联系,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尝试对于工程造价战略管理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战略管理,是指将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业务。造价管理战略是造价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涉及国内通用做法与国际惯例的关系、计算规则的确定、可操作性目标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建设部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管理战略思路:

第一,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要尽快研究和编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改变目前我国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状况,用高新技术标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以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契机,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改革,在由政府指导价转为主要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后,要重点组织制定有关配套的法规,规范计价行为。

第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完善《强制性条文》的同时,加快标准的修订步伐,适应技术进步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工程建设标准的复审和修订制度。标准实施后,要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最多五年一次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标准复审工作。要跟踪国际标准化的动向、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认真做好对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高标准的采标率。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手段具有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标准和工程造价、实施和信息反馈,政府的服务和自身的管理。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要建立起实用、高效、统一、协调的标准化和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标准的影响范围,实现标准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第四。要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标准和造价管理队伍已有近100万人,要充分发挥这支专业队伍作用,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标准和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标准和工程造价工作完全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必须转变。政府部门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如:制定标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框架,统一计价规则。组织制定与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关系密切的标准规范,组织制定为满足政府投资工程需要的计价依据和建设标准,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和工程计价行为的监督检查等。同时,要把那些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如:咨询服务等,交由中介组织、协会等专业机构负责,发挥社会化优势。

第五。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确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实施。加强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力度,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和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对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监督检查工作,常抓不懈,严肃执法,依法处理违规行为。

三、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的影响

造价文化是指在工程造价计价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念、方式、操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换言之,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文化,是伴随最原始的居住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对其建造价格的估算而逐步发展、演变的计价过程、规则、模式和方法。造价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计价方式产物,又是现代技术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在传统继承上的扬弃。造价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造价文化的传承就成为造价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造价战略根植于造价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将造价管理系统中各种有益的因素进行整合以发挥作用的过程。造价文化的功能影响着造价管理机构,特别是影响着高层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战略调整方向的选择及其组织实施,因此,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思路有着不可剥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协调功能三个基本功能上。造价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引导着管理机构的决策者,特别是造价行业的战略管理者自觉地选择符合本行业长期利益的决策,并在决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自觉地表现出符合行业利益和规则的行为;造价文化的协调功能主要指在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引导下,造价领域各层次专业管理人员选择的行为,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经济利益,而且必须要相互协调;造价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指工程造价执业或从业人员在计价活动中自觉地按照造价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计价行为。

造价文化的主流体现在要对建设工程施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招标投标和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些主流内容,几十年来历经了多次变革,其中几次重大变革形成了中国造价文化的新特点。即是说,中国造价文化的发展不是一种并行不悖、相互隔绝的静止形态,而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形态。造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本身,即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是落实建设部提出的“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求的战略举措。它为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提供了先决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有利于规范建设市场计价行为,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竞争。也有利于国内建设各方主体融人世界建筑市场。人类历史上,每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都是在吸纳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之后蓬勃兴起的。工程造价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渊源背景下形成的。要使造价文化对战略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造价文化发挥其功能,显示其特色,带动整个建设市场步入规范的轨道,就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工程造价战略管理的基础,为工程造价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通过塑造工程计价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工程计价中的规范作用,形成实施战略管理的巨大合力。

四、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展望

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把握战略管理思想演进的脉络,并对工程造价管理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源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而中国所处的环境与背景因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使得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等方面并不完全同于西方。由此,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应注意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展望我国工程造价引用战略管理研究的趋势,应该说是前景广阔的。事实上,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战略管理思想。在实际应用研究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即战略研究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如何较好地实现本土化。在重视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的同时,还要突出强调战略主体在理论运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效地聚焦于我国现时的造价管理战略问题,并最终获得较理想的研究效果。

在工程造价管理面临新的建设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到造价管理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制定造价管理战略的施行空间在扩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机构将从全国范围并考虑国际通用做法研究和制定造价管理战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通盘考虑,即:从时间角度着眼,管理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从空间范围看,管理战略要能使各地区具有可操作性,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造价管理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各地区和本地区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这是战略管理弹性的主要核心部分。造价机构的现时造价管理办法及施工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决定了战略管理具有其弹性,制定的管理战略是否具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弹性的幅度。

3、战略目标与各地区现行办法可能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之造价管理的底子不是很厚,因此国家制定的造价管理战略目标可能与某些地区的做法有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但各省市(地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应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一致,局部的、暂时的不一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磨合、适应,经过过渡期达到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的目的。

4、网络信息技术将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居中心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析研究中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源以数字化形式贮存,以计算机为载体相互连接。以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达到快捷分析和利用相关资料,最终科学地制定出管理战略的目的。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地市级造价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都将成为研究造价管理战略的主体,研究内容、形式、范围、深度由各自把握。但在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测算、审定、结论、等方面要有一个程序。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6)

型号产品的预研,集中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材料、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同时也由于其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型号产品本身系统复杂、门类繁多,而且还要有许多相关产品或工程项目与之配套,耗资大。因此,为保证其研制成功,必须严格按照研制程序分阶段逐步地进行。从指标论证到最后定型,中间需要经历若干方案、状态、批次的设计与试制;经受若干次各种不同目的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属于开创性和探索性活动;从开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实际应用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一步步地去完成。所以,想要预研项目投资立竿见影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1.2阶段特征明显

预研型号产品是一个多专业的集合体且其专业分工很细、涉及专业面广,往往是国家下达的战略性任务或攻克研制“瓶颈”的关键技术,有严格的研制进度和阶段要求,每个阶段研制任务、要求、内容和目标不同,且大都是高新技术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技术风险较大,费用高,很难保证预期结果。而一但突破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其影响则是非同小可。所以说,预研产品具有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和验证性等特点。

2开展预研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如上所述,预研型号产品有许多独特之处,而标准化是预研的基础工作。在预研的全过程中,标准化工作分为4个阶段:立题论证、方案论证、研究试验以及成果鉴定。而每一阶段均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彼此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环扣一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标准化工作做好了,对整个型号研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达到预研的最佳效果。

2.1能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预研型号产品性能,主要是在设计、研制阶段决定和形成的。在预研一开始就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方法去论证、设计、制造和试验,就能保证产品的性能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有一个高的起点。

2.2能有效降低研制成本,提高预研效率

预研型号产品批量小、状态变化多,新品种试制频繁,产品结构处在设计形成之中,工装设备不能通用。而标准是科研、生产、使用的经验结晶和统一的产物。预研型号产品通过实施标准,统一要求,减少品种,简化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通用程度、设计和工艺继承性,简化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通过标准化,变零、部、组件的专用为通用;变原材料、元器件的多品种为少品种,努力提高设计和工艺的继承性;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组合的工艺装备,既能缩短预研周期,又能节省预研费用。实施标准是对技术成熟科技成果的再利用,是减少预研风险,实现一次成功的基本措施之一。

2.3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预研型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预先研究、基础研究以及试验实施标准和经验总结,获得信息,将市场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有机结合,有利于修订完善标准,制定新的标准,保证标准质量;使标准为预研产品研制服务,产生效益,从而使参与预研人员对标准化更加关注,有利于加快标准化自身发展,最终使企业构建完整的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今后制定和实施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有利于培育创新型和复合型的标准化人才

预研是培养标准化技术人员的一种有效的举措。兼职标准化人员参与预研项目并进行文件签署,专职标准化人员进行宏观控制,督促兼职标准化人员学习标准,并对标准实施进行检查。使标准化人员从预研型号产品的申请立项和技术攻关,到成果评审和技术总结的全过程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进而全面提高在型号产品技术攻关和型号研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研可最终培育出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深厚、解决问题独到、有开拓创新精神、能编制高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2.5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

在型号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总体与分系统之间、分系统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生产单位与生产协作单位之间、研制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各个专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均需要协调,需要标准化在其中发挥技术纽带的作用,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在军工产品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巩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增强技术实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争取更多任务。因此,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大力开展了预研工作,并制定了企业预先研究管理办法,规范预研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为充分发挥预研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预研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是影响预研标准化

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许多产品预研中,标准化人员的“兵、将、帅”定位不清,专业分工不明,存在着工作模式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协调效率低等情况。一个预研产品从设计、工艺到试验,由某一设计人员从头管到底、单打独斗,标准化人员互相不沟通、不协调,横向协调环节复杂,信息不畅,技术积累难以奏效,导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这不仅会大大延长研制周期,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

3.2产品的“三化”程度低

产品实现系列化和通用化是企业不断扩张市场容量、延长产品寿命、分化技术风险的重要措施,而许多科研人员却忽视预研产品的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产品的“三化”工作必须按专业、跨型号实现,但一般实行的是型号“两总”负责制,一定程度上使产品的“三化”工作只能在型号内部开展,型号之间的“三化”较难开展。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角度考虑,设计人员乐于创新,导致了一味追求预研产品的新颖和独特,忽视与现有产品的相关性和技术继承性的问题。而标准化人员没有提前参与到预研中,等到标准化参与时木已成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三化”工作的开展。

3.3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

目前,技术人员往往喜欢查手册,不善于查阅并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只有通过集体培训才学习标准。而大多数企业只通过对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来监督标准实施,导致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体现在过程中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更谈不上对标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了新技术飞速发展与标准滞后的明显矛盾。

3.4标准化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随着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老职工的陆续退休,后续标准化人员青黄不接,标准化岗位出现了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标准化人才梯队。标准化人员平时忙于型号产品图样审查,没有稳定的时间学习标准,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导致专职标准化队伍知识面窄、普及与掌握新知识不够,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标准化工作难于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经费有限,标准化信息管理工作薄弱。

4开展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途径

鉴于以上问题,企业在预研型号产品中应开展大量的标准化工作,使其工作更加规范化。

4.1情报先行是做好立题论证工作的基础

预研型号产品立项论证是龙头,应建立由型号副总师、设计师、标准化人员等共同组成的一个高素质的标准化工作系统,整个型号预研的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工作系统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只有型号副总师、设计人员、标准化人员的三者相互结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职,标准化工作才能协调、有效地开展。标准化人员主要与预研课题项目主任设计师沟通,了解和掌握该课题的目的及主要内容,跟踪课题的进展动态,着手进行标准方面的相应准备工作。以预研产品为背景,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标准化情报、最新标准化成果和样品等;型号预研,情报先行,做好立题论证阶段准备工作,为相关人员填写《预先研究任务开题论证报告》提供标准可行性依据。

4.2标准选取是做好方案论证工作的关键

方案论证阶段的标准化是预研型号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要求和计划的关键阶段。通过标准化人员参加方案论证活动,了解和掌握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及课题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初步提出该课题需要贯彻的标准以及欲推荐使用的典型线路和典型结构,确定型号标准化工作的框架,掌握标准的深度与广度,确认哪些标准可以直接采用,哪些标准需经过剪裁后才能采用,按照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列出标准清单,并适时做好标准的宣贯。介绍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设想该课题制定成标准的可能性。方案论证结束时,对型号研制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并提出实施标准目录。同时,在预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要加强对各类技术资料、数据的保管和使用,密切跟踪各研究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

4.3协调沟通是做好研究试验工作的保证

研究试验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产品及其成套技术文件形成阶段,且涉及众多专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因此,标准化人员在研究试验工作之前,向设计人员推荐典型线路、典型结构和通用的零部件、元器件及有关成熟技术,提供标准实施目录的全部标准资料,统一协调各类标准实施中存在的有关标准化问题,并在研究试验工作过程中根据课题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研制人员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预研课题形成的设计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

4.4标准占位是做好成果鉴定工作的升华

随着众多新型号课题预先研究的推进,在重大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应将所有图样资料在该预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进行整理归档。标准化人员对该课题实施标准化综合要求和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总结,作出评价,写出标准化审查报告,对有推广价值且通用程度高的预研课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加工提炼,将预研成果转化为系列标准;开展顶层规划,分批由上而下的逐项制定与国际标准水平相适应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吸取其中有用部分,保存到有关标准中去,避免系列标准的反复;用标准化手段固化这些新技术及关键技术,积极组织本单位的主导产品参加相关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立项论证工作。力争参与国家军用标准和航天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标准占位,为《预研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提供依据,为后期新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撑,让我们的标准在推进企业产品精益设计、规范研制过程的同时,成为引领国内产品标准的推进者。

4.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

专兼职标准化人员通过参加预研,多方面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各级标准,编制标准化各类文件,对预研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配套产品及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和标准体系表等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了解;编制标准体系表粗略框架;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组织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队伍,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预研框架和组织体系。注重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院级标准化专职人员,使他们多进入高层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便于今后承担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任务,同时也有利于留住人才。

4.6加强“三化”基础工作,为后续型号夯实基础

首先,在预研初期,应注重对应用工具软件、元器件种类、原材料的状态与品种规格等进行统一或优选,实现压缩品种规格、使产品具有良好互换性的目的。其次,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实施优势延伸策略,完成整个系列中各种规格产品的设计,并能保持结构的相同(或相似),实现零件的高度通用化,提高产品的通用性与互换性,是以低成本、低风险带来高效益的有效途径。第三,运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快速研发新型号。模块化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把每种模块都按结构或功能成系列地设计与制造;利用模块互相拼组,便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是相关模块之间在接口、配合精度、连接尺寸和参数协调等方面的标准化。

4.7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标准动态管理

整个预研工作纵横交错,如果使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型号预研的全过程,可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则是全面规范预研管理、确保研发任务完成、加强预研竞争力的实际举措。按照GJB/Z114A《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106A《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和QJ20065《航天型号标准化文件编制要求》等标准的规定,需分阶段、分层次编制标准化文件,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在编制标准化文件时,要本着“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并保证依据充分,编制内容全面、合理、实用,从提高标准化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出发,为型号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4.8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形成标准闭环管理

根据预研产品对标准化需求的不断变化,将预研产品标准化工作重心逐步从制定标准为主转向以标准实施监督为主的方向。通过标准的实施,将这一宝贵资源,应用到预研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等领域中去,将标准化的潜在内能转化为现实的技术;以各种方式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中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处理实施中的错误行为;对实施标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标准实施与监督的标准化研究;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标准内容的不足之处,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标准;促进标准化与型号研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全过程受控,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使标准化工作达到闭环管理。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的爆炸式发展和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渐入佳境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盛事。随着新世纪脚步的到来,冷静的反思和学术的沉淀亦成为艺术设计理论界的自觉,对设计批评的呼吁和重视就是这种股健康之流的组成部分。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所提的设计批评并不是对设计现象的描述,而是对设计现象的深入解读和价值判断,是一种事关人类福祉的理性活动,由于批判对象自身的丰富范畴和复杂特质,致使这个工作在国内远未充分展开。此外作为人文研究重镇的文艺批评学界与设计学科研究长期隔阂,不相往来的学术格局也造成设计批评难以全面展开,由此笔者展开了对影响设计批评学建构复杂性问题的具体考察。

首先,设计批评的复杂性来源于设计批评标准的无法统一。从现代设计的变迁看,设计范畴和部类的差异首先造成了批评标准的差异。在目前公认的设计范畴中很难找到既能统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又能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所共同使用的价值标准。设计批评价值标准的确立和反思是开展设计批评和建构设计批评学的重点和难点。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批评家曼弗雷多・塔夫里即推崇一种历史批评,因为批评的标准只能来源于已有的设计史实。批评标准的确立,既不可能来自先验的理论范畴,也不可能来自现实的经验体系,而只能来自对历史的批判性研究,以构造出某种解释的原则或检验的标准。因为一系列先验的普遍的概念,如“美”、“价值”、“本质”都具有太多的抽象性质,不能提供一种实践的出发点,而引发了过度的预设;而完全以“具体的经验”为出发点,又会使问题变得飘忽不定,而陷入“价值”的危机。(注:参见[意大利]曼夫雷多・塔夫里(Mafredo Tafuri)著,郑时龄译《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其《引言》部分中总体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因此,设计批评标准的确立和探索其逻辑思辨要立足于设计史实自身的特点。

第二,设计批评的复杂性还来源于它的学科定位的困难。

设计形态在百余年的历史流变中发生了自身性质的变迁,分别呈现出设计的艺术特征、科学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

设计何以能够批评,从“批评”概念的缘起看,批判精神是启蒙的产物,最早缘起于哲学批判的理性精神。人们往往把康德哲学称为“批判哲学”,原因不仅在于康德明确宣称“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而且这种理性的批判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对真、善、美作为人类基本价值的确立和张扬。批判精神的提出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次飞跃。早期的设计批评多来源于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价值的组成成分自然为批判理性所俘获。可以这样说,启蒙运动不仅催生了现代艺术学科体系,而且也促成了理性批判精神的出现。我们今天说设计批评,就是要实现对纷繁各异的设计现象进行理性的关照,发现和重新检审人类基本价值的减损和昭彰。

(一)从历史维度看设计批评衍生于艺术批评。我们所认定的早期设计评论家拉斯金、普金、包括关注传统工艺的李格尔和欧文・琼斯等首先是艺术评论家。从来源上看设计批评是艺术批评的一部分,人文价值的评价标准成为主流。今天,艺术的维度并没有随历史的变迁而消失,尤其是对所谓艺术设计而言,但是已经无法成为评价所有设计部类的主要标准。

(二)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设计可以说是近代科学与技术的产物:早期几次世界博览会的启示,就表现出传统的艺术标准已经无法适应设计的现代转型。“水晶宫”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设计的转折点和现代工业计的开端,也是引发现代设计批评的起点,自此即便是艺术维度概念下的设计也发生了“机器美学”的转型。随后,1855年到1900年法国相继举办了五次世界博览会,其中机械馆的结构和内容的设计俨然国家工业能力和贸易地位的象征。1867年博览会展览馆建筑的设计,涌现出明星式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35米主跨度的机械馆不仅是埃菲尔个人才能的体现(他第一次使应力状态下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纯理论公式得以证明和实践)而且也是法国设计能力的国家宣言。自此技术炫耀成为设计价值诉求的主要目标延续至今。在这种历史语境下催生的现代设计使得技术维度成为现代设计评论的价值依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进入所谓“丰裕社会”,设计进一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和商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设计的价值诉求呈现出巨大的“商业理性”特征。197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人工科学》中所设想的设计学科应该是一种学术上比较硬的、分析性的、部分形式化和部分经验化的、可教可学的关于设计流程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教育。赫伯特・西蒙认为这个体系首先应该包括设计的评估理论(效益最大化)即实用理论和统计决定理论(最优化方案设计)。(注:参见[美]赫伯特・西蒙著,武夷山译《人工科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14页。)这是当代商业社会价值判断和设计评估的基本标准,是设计批评所无法回避的价值体系。这个意义上的对“设计”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各种数学工具: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来进行的。显然,在现代设计所依附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设计的价值判断活动除了艺术和审美维度之外,基于现代工程、技术基础之上的设计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案的设计则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准。既然,设计的价值诉求随时代而变化,随设计的历史形态而变化(如果探讨设计形态所体现的价值标准是设计批评得以展开的关键问题和设计批评学的逻辑起点),那我们就会发现设计的性质和价值标准随历史形变的基本特征给批评的开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设计批评的历史形态应该呈现为艺术批评、技术评估与测试、商业分析与评论三种现实类型,这是设计批评回避不了的窘境。

第三,设计批评的困难更来源于设计批评价值诉求的内在悖论。

战后,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很快进入了经济繁荣阶段,就社会经济的性质变化而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认为是一个所谓的“丰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的到来。如果说这样一个界定仅仅限于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对物质与需求的关注,那么更多的研究则把此时的西方社会指称为“消费主义”社会,它多是指人与人为事务之间的新型文化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是当代设计真正的促动因素。在这样一种社会形态中,与之对应的各种设计形态表现出极端的两极。一方面,工具理性和商业价值成为整体设计运作的潜在价值诉求。另一方面,作为消费主义社会文化表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又表现出对文脉、精神和意识形态等非物质因素的内在追求,对立的两端极限发展,体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刻矛盾。展开设计批评的深层矛盾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与消费主义社会对应的设计类型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使当代设计批评的意义早已不在于对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的的昭彰与贬抑,而变幻为对一种文化碎片的辨识和解读。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8)

设计批评是一种以客观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主观活动,是围绕着设计活动而展开的评价手段,是一种与设计密不可分的理论化的实践。工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广泛深入到人们各类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主观活动,设计批评所蕴含的主观成分很难像人类的某些客观活动那样建立一个客观标准,比如说:被量化。这些不能被量化的多种因素对设计批评有着多重影响: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因此,设计批评的价值标准必然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我们将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业设计批评准则分为两大类:宏观的和微观的。

1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宏观标准

1.1 设计批评的政府标准

政府态度往往在带有公共性质的设计项目中显示其关键性的调控力,好的设计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是一个政府的整体形象。例如:英国是最早利用设计提升国家产业价值的国家,而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创造了该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韩国更于近年来提出了“设计兴国”的目标。相反,政府对设计的无知,将会导致设计的滞后。而事实上,这种无知的责任还在于设计批评的无为和设计批评对权力的附庸。“有的研究者指出,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还出于‘无为’状态”。①设计批评需要良知,这要求设计批评者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和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例如巴黎市的“velib自行车租赁”服务,是巴黎市议会趁巴黎市内公共广告牌的经营管理合约到期之际,推出“市政广告牌换免费自行车”计划,并在该计划的招标合约中强制规定:得标者必须免费承担“velib自行车服务项目”的建设投资。巴黎市民不需花费任何一毛钱即可免费享受30分钟“自由骑”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可见是一种既服务于大众又有利于政府的设计项目和操控手段,还能够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环境建设,一举多得。

1.2 设计批评的市场标准

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就是对市场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往往是检验普通大众对设计的最好评判标准,能够很好的适应供求关系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那么,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设计呢?市场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好的设计也需要被正确的引导才能建立健康的消费观,避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批评者们要熟悉市场运动规律和相关经济学原理来对设计进行评论。同时还需要其自身具备崇高的品格,在商业经济浪潮席卷整个社会时,必须做到抵制一切违背自然和伦理的消费行为。

例如jos van der meulen设计的the paper bins come folded(1996),就是将未被使用或印错的广告海报缝在一起,让本会被废弃的海报作为纸袋的形式重获新生。树立了环保的设计观和引导了消费行为。

1.3 设计批评的文化标准

社会的更迭和人文的交替总会对文化产生撞击。设计是个社会活动,设计批评离不开设计;而文化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因此文化标准也是作为设计批评的标准之一而存在。一件设计物中,除了反映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还能反映出更多的文化文明。在人类创造新生活方式的实践中,设计物往往作为一种文脉传承、人伦体现的见证,被后世感慨和借鉴。这就需要批评者必须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和一种伦理责任感,借助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对当下社会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和预判,引导设计师和大众,不去悖逆自然和伦理的道德约束,真正让设计使生活更美好。

2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微观标准

2.1 设计批评的实用标准

产品的功能评价体现了其实用价值。产品的实用标准就是在经过设计之后,能够有效实现其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相统一。“设计为人民服务。”批评者必须首先明确人们对产品的功能诉求,然后再去考察产品功能在实现过程中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呼应。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批评的人除了了解一般设计理论,还需要对人体工程学进行相关研究。

2.2 设计批评的生产标准

在真实设计过程中,能迅速得到设计评价的有三段过程:生产前、生产时、生产后。

在生产前,设计概念就已经产生并预投产,这时的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预见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在这个时候的设计概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性,但毕竟还是属于一种“概念”,是一种可行性的理想化的艺术活动,如果不被生产出来,它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在生产中,设计概念需要和现实因素相匹配。比如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可行性、模具的制造推敲、管理手段的跟进等。

在生产之后,产品概念的宣传和推广、消费者的经验反馈、产品的改良可能等也都是设计批评者们所需要了解到的知识体系之一。

因此在这个标准下,设计批评者还必须了解设计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整个流程。另外,在掌握对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前沿学科的发展状态,以观察产品是否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先导性。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正是源于格罗佩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这些先驱们对大工业批量生产技术的现实做出的积极回应。

2.3 设计批评的艺术标准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②艺术设计就是赋予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两种要素的集合,以达到艺术和科学的和谐统一。

由此看来,设计批评需要全面分析,一方面从艺术创造和审美规律入手;另外一方面还需考察艺术表现能否符合设计功能和生产力现实。设计批评家要集艺术家感性和工程师的理性特征为一体。对感性的成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对理性方面进行感性研究。

3 结论

设计批评是与设计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艺术设计批评也必然会受到真实世界多元化、多层次价值轴心的困扰。以上六点内容构成了设计批评体系的价值和标准范畴。只有在这些标准范畴里考虑设计批评,才能够形成一种比较立体的、全面的和多维度的设计批评知识价值体系。因此在研究具体设计现象时,将其归置到科学与人文的现实母体中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借助于科学、艺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和研究范式。

注释

①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07~315.

②[英]克莱夫·贝尔著.艺术[m].周金环,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参考文献

[1]田萌.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j].中国美术批评家网,2006.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9)

设计批评是一种以客观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主观活动,是围绕着设计活动而展开的评价手段,是一种与设计密不可分的理论化的实践。工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广泛深入到人们各类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主观活动,设计批评所蕴含的主观成分很难像人类的某些客观活动那样建立一个客观标准,比如说:被量化。这些不能被量化的多种因素对设计批评有着多重影响: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因此,设计批评的价值标准必然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我们将这些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业设计批评准则分为两大类:宏观的和微观的。

1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宏观标准

1.1 设计批评的政府标准

政府态度往往在带有公共性质的设计项目中显示其关键性的调控力,好的设计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是一个政府的整体形象。例如:英国是最早利用设计提升国家产业价值的国家,而现在,英国的创意产业创造了该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韩国更于近年来提出了“设计兴国”的目标。相反,政府对设计的无知,将会导致设计的滞后。而事实上,这种无知的责任还在于设计批评的无为和设计批评对权力的附庸。“有的研究者指出,我国的艺术设计批评还出于‘无为’状态”。①设计批评需要良知,这要求设计批评者必须要具备前瞻性、和大无畏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例如巴黎市的“Velib自行车租赁”服务,是巴黎市议会趁巴黎市内公共广告牌的经营管理合约到期之际,推出“市政广告牌换免费自行车”计划,并在该计划的招标合约中强制规定:得标者必须免费承担“Velib自行车服务项目”的建设投资。巴黎市民不需花费任何一毛钱即可免费享受30分钟“自由骑”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可见是一种既服务于大众又有利于政府的设计项目和操控手段,还能够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环境建设,一举多得。

1.2 设计批评的市场标准

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就是对市场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往往是检验普通大众对设计的最好评判标准,能够很好的适应供求关系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那么,符合大众需求的设计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设计呢?市场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好的设计也需要被正确的引导才能建立健康的消费观,避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批评者们要熟悉市场运动规律和相关经济学原理来对设计进行评论。同时还需要其自身具备崇高的品格,在商业经济浪潮席卷整个社会时,必须做到抵制一切违背自然和伦理的消费行为。

例如Jos van der Meulen设计的The paper bins come folded(1996),就是将未被使用或印错的广告海报缝在一起,让本会被废弃的海报作为纸袋的形式重获新生。树立了环保的设计观和引导了消费行为。

1.3 设计批评的文化标准

社会的更迭和人文的交替总会对文化产生撞击。设计是个社会活动,设计批评离不开设计;而文化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因此文化标准也是作为设计批评的标准之一而存在。一件设计物中,除了反映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还能反映出更多的文化文明。在人类创造新生活方式的实践中,设计物往往作为一种文脉传承、人伦体现的见证,被后世感慨和借鉴。这就需要批评者必须理解文化的真正含义和一种伦理责任感,借助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对当下社会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和预判,引导设计师和大众,不去悖逆自然和伦理的道德约束,真正让设计使生活更美好。

2 工业设计批评体系的微观标准

2.1 设计批评的实用标准

产品的功能评价体现了其实用价值。产品的实用标准就是在经过设计之后,能够有效实现其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相统一。“设计为人民服务。”批评者必须首先明确人们对产品的功能诉求,然后再去考察产品功能在实现过程中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呼应。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批评的人除了了解一般设计理论,还需要对人体工程学进行相关研究。

2.2 设计批评的生产标准

在真实设计过程中,能迅速得到设计评价的有三段过程:生产前、生产时、生产后。

在生产前,设计概念就已经产生并预投产,这时的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预见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在这个时候的设计概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性,但毕竟还是属于一种“概念”,是一种可行性的理想化的艺术活动,如果不被生产出来,它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在生产中,设计概念需要和现实因素相匹配。比如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可行性、模具的制造推敲、管理手段的跟进等。

在生产之后,产品概念的宣传和推广、消费者的经验反馈、产品的改良可能等也都是设计批评者们所需要了解到的知识体系之一。

因此在这个标准下,设计批评者还必须了解设计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整个流程。另外,在掌握对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前沿学科的发展状态,以观察产品是否在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先导性。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正是源于格罗佩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这些先驱们对大工业批量生产技术的现实做出的积极回应。

2.3 设计批评的艺术标准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②艺术设计就是赋予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形式的两种要素的集合,以达到艺术和科学的和谐统一。

由此看来,设计批评需要全面分析,一方面从艺术创造和审美规律入手;另外一方面还需考察艺术表现能否符合设计功能和生产力现实。设计批评家要集艺术家感性和工程师的理性特征为一体。对感性的成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对理性方面进行感性研究。

3 结论

设计批评是与设计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艺术设计批评也必然会受到真实世界多元化、多层次价值轴心的困扰。以上六点内容构成了设计批评体系的价值和标准范畴。只有在这些标准范畴里考虑设计批评,才能够形成一种比较立体的、全面的和多维度的设计批评知识价值体系。因此在研究具体设计现象时,将其归置到科学与人文的现实母体中去考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必须借助于科学、艺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和研究范式。

注释

①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07~315.

②[英]克莱夫·贝尔著.艺术[M].周金环,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参考文献

[1]田萌.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J].中国美术批评家网,2006.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0)

一、现代化及物流设备现代化相关概述

1.现代化理论含义

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新现代化理论(包括后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本文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对现代化理论含义采用兼顾时间坐标和经济发展坐标法,将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含义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以时间为坐标,2015年前中国主要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第二,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作为中国现阶段现代化的最主要特征,它的最主要特点应是以机械化作业替代手工作业。

第三,中国不仅在进行一次现代化,而且同时进行着西方先进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工操作机械化向集成自控智能化作业转变。

2.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现代化的内涵

所谓物流设备是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所必需的成套建筑和器物,组织实物流通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站场、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物流设备的功能和类型是根据物流各项活动逐步形成的,按照设备所特有的功能可以分为运输设备、仓储保管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包装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

本文从研究角度,对所述物流设备规定特定约束条件:(1)所论述的现代化物流设备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自有设备;(2)设备仅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所需器物,不包含建筑设施。订立这些约束条件的原因:(1)许多物流企业以租用建筑设施为主;(2)物流企业类型较多,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与企业其他环节连接在一起,难于分离。通过这样的约束,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能够取得统一比较口径。

结合相关专家的观点、现代化理论含义、物流设备含义及本文的规定约束条件,笔者认为第三方物流设备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应体现物流设备以下特性: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机械化与智能化,经济性,环保性。

二、研究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客观地反映物流设备现代化的内涵、各级指标和同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量化物流设备现代化的目标实现程度。

2.规范性和针对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统计口径,便于比较;同时,指标应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选取,保证指标少而精,不必面面俱到。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易于量化。

4.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 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以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解释

1.指标体系的结构(见表1所示)

表1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表

2.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分析的评价指标体以三级体系来表示,具体指标的定义:

(1)技术水平主要是考察设备硬件部分的先进程度,其中:

①系统作业效率指以企业单位全部设备为考察对象来研究整个作业链上设备同步作业的效果。它由系统作业任务准时完成率来表达。

系统作业任务准时完成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工作量/∑计划单位时间内的任务量X100%

在实际计算时以月为考核时间周期。

②功效主要从设备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角度评价系统是否均衡。它由单位时间单机作业简单算术平均额定负载率来表达。

单位时间单机作业平均额定负载率=∑参与系统的单台设备的额定负载率/NX100%

其中:N表示系统设备数。

额定负载率=实际负载/额定负载X100%

③标准化程度由设备标准零部件比例、搬运活性来反映。

标准零部件比例=关键部件使用标准件的设备数量/全部设备数量X100%

本文关键部件指易损件和主要核心部件。标准件指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部件或行业自身已形成系列化高度通用的部件。

搬运活性用活性指数来反映。

④可靠度

可靠度主要由单位时间故障率和物品损耗率来反映。

单位时间故障率=故障次数/天

物品损耗率=一天物品破损的独立包装件数/一天总作业量 X100%

一天总作业量指作业天中独立包装件的总件数。

⑤国际水平的物流设备数量比例

国际水平的物流设备数量比例=世界90年代后期技改或新设计的设备数/总设备数X100%

⑥设备衔接率

设备衔接率主要考察系统设备之间是否存在作业瓶颈。主要由工序人工干预程度(辅助作业时间)和作业非必要等待时间比构成。

工序人工干预程度=Max{Si },i=1,2…n,

Si=某工序每天人工辅助作业的总时间/某工序每天实际作业总时间X100%

作业非必要等待时间比=每天运转中关键线路某节点停留最长时间之和/总作业时间X100%

(2)信息化水平代表运用计算机参与信息传递和管理的程度。主要由计算机运用程度和计算机系统控制程度来反映。

计算机运用程度用计算机比例近似表达。

计算机比例=作业管理岗位拥有计算机数/作业管理岗位数X100%

计算机系统控制程度=受控物流节点数/全部物流节点数X100%

(3)经济水平主要反映设备投资的产出效果,主要由投入产出比、维护成本比例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来反映。

设备投资回报率=(净利润-库房租金)/设备投资总额X100%

设备维护成本比例=设备维护总费用/设备投资总额X100%

设备的利用程度=∑实际月度使用设备时间/∑设计月度使用时间X100%

注:库房租金,如未实际发生,以同期当地租金比例计算自有库房租金额

(4)环保水平表示能耗水平和对环境危害程度,用能耗比和环境影响度来反映。

①能耗比反映设备节能程度。

能耗比=实际天工作耗电量/理论天工作设备耗电量X100%

②环境影响度以噪音程度、废气产量、废水产量来表示。

噪音程度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来设定。

废气产量以《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因为物流设备主要产生的气体为SO2,故按照GB3095-1996小时平均排SO2量来计算,以小时平均0.50 mg/m3为上限,大于等于0.50 mg/m3值为0。

废水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悬浮物(SS)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二级标准,甲苯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甲醇参照执行前苏联水质标准。

四、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数值规定性

在具体计算三级指标指数时,按照先进国家各项先进指标的参考数值作为标准值,并定为一百分(大于和等于标准值都定为100分),用被评价地区的实际值与这个标准值相比,可以得到相应的分值。具体见表2。

表2 三级指标指数约定

五、指标的权数分配

本文借用层次分析法(AHP)中两两相对重要性的权数获得法来得到各层各级指标权数(计算略)。

六、物流设备现代化综合指数计算模型

(6-1)

式中,W为物流设备现代化综合指数,反映所研究地区的物流设备现代化的总体水平,W值越大,物流设备现代化越高。C(i, k,j)为三级各单项指标的评价要素值,D(i,k,j)为各三级单项指标的权重,B(i,k)为二级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A(i )则为一级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七、总结

在本文中的指标体系尚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指标体系仅选取了代表性指标。

2.部分指标缺乏相应标准或国家统计口径支持,正式性和严谨性有待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网:现代化理论[EB/OL].省略/Lilun.htm. 2007-8-2

[2]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物流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3)

[3]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学术动态(北京),2003(11):1-35

[4]黄群慧: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中国工业经济,2004(9):20-28

[5]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

[6]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S]

[7]南京港口集团.南京港新生圩液体化工码头储运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EB/OL]. 省略. 2007-8-2

上一篇: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 下一篇: 全球经济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