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士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50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1)

【关键词】传染科 护士长 管理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是最基础的管理者,护理管理应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及理念,组织并领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往往使护士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传染科病房在内容和方式上相对其他成人科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故护理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现探讨如下。

1. 传染科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导、评价是管理的四个职能。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现在组织一个工作群体、拟定计划、做出决策、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并把人、财、物合理安排以取得护理质量的高效优质。因此,传染科护士长应合理的组织计划,计划工作的核心是择优寻求能获得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根据确定的计划,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去努力实现目标。每项计划都要具体落实到人,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护士长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注意所分配任务的执行情况、协作情况及落实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护士长应根据护理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效率指标、质量指标和时间指标,对个人和集体所进行的护理工作做质和量的分析、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从而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达到实效。

2. 传染科护士长科学的领导技巧

传染科护士长从来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是通过对本护理单位团体的力量来增加影响力,实现既定的目标。在经营管理中,为病人服务的质量意识,日日讲,时时讲,倡导为病人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用价格杠杆,把握好创收和服务的关系。面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实,确保住院有人管,有人看,有热情、细致、周到的直接服务。为创服务一流,确保服务到位和维护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措施而吸引病人前来住院。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气氛,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然而,有部分护士长自己拼命干,对下属迁就,想以实干精神和讨好下属来赢得威信,这些“虚假威信”经不起时间考验,一旦由于护士长工作忙碌而工作重心偏移或下属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这种“苦干威信”和“善良威信”就会破灭,领导威信一落千丈。因此,护士长应学会使用一定的领导技巧,从而确立真正的领导威信。

3.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传染科护士长要做好规范病房布局,严格划分区域,按病种分室收治患者,并设立醒目标志。加强病员管理和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落实到班,规

范到人,从制度到每处微小物件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一切用物严格分开,有醒目标记。对死亡、出院、转科患者的各种用物,分类消毒后才能出病区,布类用双套袋法运出。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立即全部用消毒后毁形,再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其不得回收使用。

4.加强学习和服务质量

传染科护士长是护理业务的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作好传授工作,制定专科知识点,方便大家学习。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各项操作都能做到稳、准、轻、快,即使碰到各种意外情况,也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处理,通过自己的语音和行为,稳定患者及家长的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培养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利于传染科工作,鼓励大家经常阅读护理杂志,了解新进展,按职称要求每年,参加论文交流或书写护理心得,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制定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每月分别从操作、理论、制度三方面进行考核,使她们切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新同志尽快胜任科室工作。

5. 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

传染科护士长要建立病区活动室,在病情允许时,组织住院患者的一些活动,如各种活动和比赛,以丰富住院患者的生活。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其康复。培养护士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应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操作中,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关心帮助受伤者.提供心理支持:对发生意外暴露的医务人员科室要给予关心、帮助,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防用药。进行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医院保健科,进行医学追踪观察,解除了该医护人员的悲伤、恐惧心理。

6.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科护士长要积极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尤其是传染病,其可见性不强、程度较复杂、影响规模大。其特点有:①对疾病的不明确性及预后等不确定,易导致公众心理恐慌;②病员数量的不确定性,给准备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③疾病的传染较强,如何加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④医疗救护的强制性,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实施或接受医疗救治,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疾病一旦暴发、流行,人力或物力均显得相对不足(传染科专业人员数量更少)。所以要制订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按预案启动护理救护。

总之,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护理专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传染科护士长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护理管理知识,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能和领导技巧,做好基层护理的带头人。要达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必须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玲燕.段梅欣. 传染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570-570.

[2] 刘宝成,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23-124.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3-0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着重研究疾病和医疗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着重于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然而却忽视了社会、医疗环境诸因素对护士自身的心理影响,很少有人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本人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研究发现传染病房护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担出了解除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的方法。

1 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社会家庭因素

由于社会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够,人们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传播链不甚了解,总以为进了传染病房或传染病医院易感上传染病,因此,对频繁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护士也有几分畏惧。我院有位刚分配到肝炎病房的护士,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竟没有人敢请她跳舞;还有一位传染病房的护士假期回家给家人盛饭时竟遭到拒绝,原因是怕传染。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给护士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并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工作质量。

1.2护理过程中的情绪反应

1.2.1 死亡和垂死的传染病人刺激产生的心理压力,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患者处于垂死状态和和死亡现象的刺激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最大,这给护理人员直接造成了心理压力。同时,急性传染病的抢救要抓住重点如:乙脑要把三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这不仅要求护士有坚实的传染病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如乙脑多发于1~10岁儿童,这要求护士有娴熟的穿刺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病儿生命,长期以往,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适应工作需要,认为自身工作中小小的失误或差错会造成患者的死亡,这更加重了心理压力。

1.2.2 护理患者产生的同情心,护士的责任是减少患者的疼痛苦,促使患者康复,延长生命,在患者病情无法救治时,尽可在宁静、安祥中逝去。有些传染病人被送到传染病房后,家人怕传染,不探望,甚至因得到了传染病而搞得家庭不和;有些病人因承受不了经济负担而不得不终止治疗,以致使病人对生活失望、无限痛苦和忧伤,这会唤起护士的无限同情、怜昔,而他们却又无能为力,在护士职责与避免患者受痛苦之间寻找心理平衡,易产生心理紧张和疾苦。当对患者的过度同情使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而增加心理压力。

1.3 领导的重视程度

医院领导对传染病房的重视程度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也有影响。如院领导对传染病房重视不够,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传染病房护士外派学习少,有门路的护士就调离传染病房等均能使传染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由此可见,传染病房护士承受着高度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这种情况会导致护士悲观、不满、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症。这些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心然使护士情绪低落、工作能力降低,并形成恶性循环。

2 解除传染病房护士心理压力的方法

2.1 全社会的关心 广泛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来关心和爱护传染病房的护士,使她们感到传染病房护士并不低人一等,她们更需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更应到人们的尊重,从而树立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2 领导的重视 各级对传染病护士的生活,工作给予关心帮助,完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定期体检,相对稳定传染病房护士队伍,使她们在工作中有一种安全感,这无形中就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正面教育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动态,同时学习心理学,每个护士都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认识到病危患者的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必然过程,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4 定期召开讨论会 让护士畅所欲言,倾吐心中不快,交流护理经验,使她们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吐出心中不悦和疾苦,而使心理状态得以改变,心理压力得以减轻。

总之,人们在越来越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社会、医疗环境等对护理人员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对传染病房护士的心理影响,这样才能稳定传染病房护士的护理队伍,延长护士的职业生命,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3.1 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较高 护理工作压力对护士、医院、患者及家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对护士产生的压力也不同。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另外也与护士的护龄、工作经验、岗位、是否正式在编等相关,与学历、职称等相关不明显。本调查发现,传染科护士工作总压力平均水平大,属于重度压力,高于国内文献的调查结果[1]。

3.2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患者护理方面问题、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为主要压力源,其中担心工作中出差错及职业暴露问题、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太少、经常倒班、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会承认为该科护士主要压力源。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及禽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本调查发现,职业风险高的病房或特殊传染病流行期,传染科护士的压力急剧增大,因此健全相关职业保护制度,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缓解因职业工作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压力。目前传染科主要为慢性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的差距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不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所以护士工作难以有成就感,且其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会形成压力,产生自卑心理[2]。

3.3 不同岗位、编制、护龄的护士压力不同 本调查显示,从事临床岗位的护士、临时护士、5年以下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组,说明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行政班护士,主要体现在经常倒班、福利待遇低等方面。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的高风险性时刻面临各种意外的发生及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不理解。日复一日的工作会使护士失去精力和理想,表现为躯体、情绪和行为的异常[3]。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临床护士,采用各种方法减轻压力。本调查发现,传染科护士的压力与是否正式在编有关,临时护士压力较在编护士大,表明临时护士更缺乏安全感。作为护士工作中的群体,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更大的压力。该工作的高风险与临时护士的低待遇形成较大的反差,临时护士的晋升、培训均较在编护士少,产生巨大压力。因此,管理者更应多方面关心、体贴临时护士,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其强大的心理支持。本研究发现护理工作时间不同压力的程度也不同。护龄5年以下的护士工作压力最大。主要体现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方面的问题及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的问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期望与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形成压力,年轻护士特别是刚毕业的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经验不足,对意外事件预见能力不足,突出的是担心护理操作会引起患者疼痛和职业风险高等方面。社会对传染病的歧视往往会带到与此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身上,对与之相关的人员均避而远之,而年轻护士缺乏相关的应对经验。工作多年的护士有较多的社会经验,家庭及社会关系较稳定,且体力充沛,因此工作压力较轻。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疲惫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设法控制压力源,对特别传染病流行期、特别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有效的保护,采取有针对性心理措施,减轻其压力。

参考文献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策;调查分析

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世纪,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源越来越多,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1]。传染科护士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承受特殊的工作压力,本文对本院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别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我院传染科在编与轮转护士共33名,其中正式在编26名,轮转7名;护士9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7名;中专5名,大专16名,本科12名;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3份,回收33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1.2 方法: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源量表[2]由专人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发放前由专人负责量表的详细介绍,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进行。

2 讨论

2.1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

2.1.1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传染科护士每天面对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各异的病人及家属,加上工作环境差,病房布局设施复杂,并且现在传染病房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式,大部分患者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缺乏家人的照顾关心,病人的怨言也就增多,使得传染科病人更需要护士安慰疏导,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压力。

2.1.2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传染科护士每天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在为病人输液、抽血时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极易被污染的针头、利器刺伤,从而使感染各种肝炎、艾滋病的机会增加,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3]。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及禽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使得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2.1.3 护理工作超负荷,生活无规律:传染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在工作量的问题上更琐碎、繁重、高风险和高压力,感染科收治的是各种传染性疾病,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常常超负荷地工作;频繁倒班,护士常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加之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护理风险越来越大,这使护士的身心经常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

2.1.4 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由于社会地位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医轻护, 病人及家属将疾病的好转、治愈归功于医生,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4]。

2.2 对策

2.2 .1 医院应在有限的基础上改善工作环境,改进医疗设备,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提供为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物质条件,如电视、报纸、书刊、杂志等;动员家属朋友经常来探视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使其心情放松。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为护士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2.2.2 由于传染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有传染性,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非常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传染病的隔离及防护措施,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以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来缓解护士因职业工作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压力。

2.2.3 医院管理者要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护士人数,缓解护士缺编问题,以减轻工作负荷。护士的缺编导致护士过度疲,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管理者应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合理、灵活地实行弹性排班,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减轻护士的工作紧张状态。

2.2.4 在薪酬、培训及晋升等方面,要多考虑传染科的护士,适当给予政策支持,使其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体验到自身价值。同时护士应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增强自信。

2.2.5 充分调动心理防御机制,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身心放松活动,如交谈、听音乐、郊游等使精神放松,舒缓工作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医院适当安排心理学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社会心理、行为、认识、管理、处世方法等方面,使护士认识到压力对工作的影响,学会适当减压的方法,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业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造成许多护士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护士在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护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以精湛的技术和渊博的医学护理学知识,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工作更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将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消除自卑感。尤其是对传染科护理工作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11(35):645-649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4-01

我院为传染病医院,同其他医院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笔者在实习带教中针对影响实习护士实习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的岗前教育、带教特点并有针对性进行岗前教育、带教,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4月医院实习的护士中随机抽取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其中大专生59人,中专生41人,均为正规学校的实习生。通过问卷和个别谈话方式,对实习护士进行自评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实习护士自评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质量的因素。

2 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实习质量因素分析

2.1 实习护士心理因素

2.1.1 恐惧害怕心理 恐惧心理及专业知识缺乏是传染科实习护士的两大特点,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心理占据80%以上,加之对传染病知识的缺乏占据69%,更加重实习护士们恐惧心理。实习护士担心被传染,工作积极主动性降低,如不愿为乙肝、艾滋病患者抽血等使实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2 无所畏心理 40%的实习护对传染病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不能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不会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发生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2.1.3 敏感型心理 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如: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就觉得胸闷气短,接触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就认为会被传染,9%的实习护士过于敏感、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2.2 环境陌生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隔离环镜,使实习护士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下手工作,42%的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后课堂上的理论不能充分运用,和实际脱节导致实习质量不高。

2.3 实习工作效率低 35%的实习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对传染病医院的工作性质充分认识,缺乏统筹安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造成往返、重复动作过多,体力消耗过大。

2.4 心理护理质量欠缺 25%的实习护士对患者心理没有充分掌握。受传统观念和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容易导致语言、动作不被患者接受。

2.5 卫生宣教工作不够彻底 28%的实习护士没有认识到卫生宣教、预防保健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意识不强。

2.6 带教老师的因素 带教老师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对实习带教产生不同的影响。23%的实习护士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不能因势利导激发实习护士实习积极性。

3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

3.1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 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在实习护士中普遍存在,如接触病人或污物后不洗手,被针或利器刺伤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等。对传染病医院一些无形伤害、慢性伤害缺乏认识、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毛秀英等调查显示,国内26所护士学校、学院均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

3.2 容易发生意外损伤 实习护士实习后都存在不同程度胆怯、紧张、恐惧心理,加之防护意识缺乏,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4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面临职业危害

4.1 锐器刺伤 注射器针头回套时刺伤最为常见,锐器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4.2 生物性危害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多。

4.3 化学性危害 空气污染、化学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人胸闷、气喘。实习护士对化学性危害的认识尤为缺乏。

5 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岗前教育特点

5.1 掌握学员心理,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5.1.1 解放思想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实习护士进行有关伦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对一切患者都应一视同仁。

5.1.2 做好实习护士健康教育 指导实习护士工作,使其明白科学的防护能有效的防止自己得病的几率。指导实习护士尊重科学,懂得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工作。

5.2 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实习护士岗前教育中强化传染病及其护理的有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消毒隔离原则、消毒隔离措施;各种传染病预防及保健知识;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戴无菌手套的方法等。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后再投入临床,使理论和实际很快结合,有利于实习效果的提高。

5.3 掌握传染病护理的逻辑性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工作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指导实习护士工作时要具有逻辑思维,要对自己的工作统筹安排,使工作有条不紊,做到紧凑、合理、科学。

5.4 严格要求实习护士 在工作中突出“严”字,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使实习护士认识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传染病医院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严谨求实、认真、一丝不苟。在每项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工作方法、严肃的工作态度。

5.5 帮助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传染病患者思想负担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强化实习护士健康教育意识,指导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建立一种平等、友爱的新型护患关系,在进行治疗护理时使自己的言行亲切自然,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增强患者配合治疗护理、自我保健的自觉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6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实施方法

6.1 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 传染病医院全体带教老师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防护培训。每周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课,对实习生实行一对一带教。

6.2 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管理 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前,接受职业防护培训,有老师演示。课程内容:锐器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护;常见6步洗手法及卫生要求;传染病医院常见危险要素的防护;锐器损伤后能正确处理。防护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进入科室第一天要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性的培训。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填写反馈表,反馈表中有专项针对专业防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6.3 师生互动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制定带教计划,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内容。适时增加实习护士操作机会,加强实习护士操作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由于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师生间信任、了解程度也相应提高。实习护士的培训计划能系统、持续完成。

6.4 培养实习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要及时发现并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其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习,能防止因紧张慌乱而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带教老师应多给其实习护士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其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操作成功。师生互相交流,带教老师听取实习护士的反馈意见,合理的积极采纳,不合理的给予分析、解释。

6.5 做好损伤后处理 许多实习护士受到职业损伤后,尤其是各种锐器操作损伤后常自行处理,且处理不正确,不报告老师。由于害怕感染各种传染病,伤者常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医院自行设计制定了职业损伤后处理流程图,损伤后带教老师应及时帮助实习护士正确处理伤口,并做好损伤后登记和后期的疾病检查。

7 结论 注重岗前培训,运用灵活的带教方式使其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防护知识,提高实习护士应对能力。加强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是使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避免遭受各种不必要的危害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59-02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输液的首要场所,门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性大和患者数量多的特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频繁地整理医疗垃圾、拔针、打针和加药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带有传染病菌的医疗器械和患者,所造成的安瓿割伤接触患者血液带来的血源性传染更具有严重性和普遍性。为了进一步改善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掌握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实验。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80名护士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护士年龄范围在20岁至5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4.5±0.5)岁;护士工龄在5个月至30年不等,平均工龄为(14.5±0.5)年。其中,实习护士40名,占50%;护士6名,占7.5%;护师10名,占12.5%;主管护师22名,占27.5%;副主任护师2名,占2.5%。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39名,占48.75%;大学专科24名,占30%;本科学历17名,占21.25%。

1.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表经临床医学护理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设计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护士的基本自然情况,如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年龄和性别等;第二部分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接触发生的处理情况、类型、原因和是否进行报告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对护士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水平的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小组负责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发放,同时向被调查护士讲解问卷每个条目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等,由护士进行自行填写,其中,实习和进修护士在离科前填写,本科护士则在年底时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100%。另一方面,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整理和收集的护士自行填写的职业接触记录文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类整理,从中筛查出相关内容。2.结果

2.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针刺伤、安瓿割伤和接触患者血液等,其中,针刺伤18例,占22.5%,安瓿割伤63例,占78.75%,接触患者血液75例,占93.75%。80名护士实验期间血源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护士人数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次数构成比针刺伤801822.5%363.7%安瓿割伤806378.75%40141.4%接触患者血液807593.75%53154.9%合计968100%2.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环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以及按压棉签和拔针的过程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为按压棉签和拔针过程,占46.83%,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环节分析[n/%]

危险因素整理物品配药过程回套针帽更换头皮针按压棉签和拔针合计针刺伤5(14.7%)-6(17.6%)13(38.2%)10(29.5%)34(3.6%)安瓿割伤98(25.2%)271(69.7%)-20(5.1%)-389(41%)接触患者血液36(6.9%)--46(8.7%)444(84.4%)526(55.4%)合计139(14.6%)271(28.6%)6(0.6%)79(9.37%)(46.83%)949(100%)3.讨论

职业防护是降低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率的基础,职业防护意识越高,防护措施越完善,护理过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门诊输液室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都能够及时上报,但安瓿割伤和血液污染的上报率却较低,这不仅充分暴露了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的问题,更是职业接触伤害问题发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业经验存在直接的联系,护士职称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职业接触伤害的发生几率也就越低,其所采取的主动防护行为也就越为规范和有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关于职业防护知识的教学较为匮乏,导致实习护士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意识较差,所以,医院和相关的护士教学单位应该加强护理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培养,使其具备完善的职业防护技术,如举办职业防护培训班和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整体职业防护能力和意识。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有效地配置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和知识培训,能够显著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郑恒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1):159-160.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56-02

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往往使护士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心理疲劳、精神紧张,从而出现头痛、失眠、情绪低落、激惹、注意力分散及人际交往紧张等表现,这些将直接影响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1]。为了深入探讨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应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2],对传染病门诊、结核病房、艾滋病房、肝炎病房、综合感染科的167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目的在于通过相关因素分析,提出促进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对深圳市传染病医院门诊、结核病房、艾滋病房、肝炎病房、综合感染科的护士,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回收有效问卷16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2.8%。其中传染病门急诊23名、结核病房41名、艾滋病房17名、肝炎病房58名、综合感染科的护士28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量表SCL-90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SCL-90共由90项有关心理或精神症状的问题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9个因子,为症状自评量表。

1.3 评分方法及分析指标

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分析指标包括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

1.4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按项目分类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1 388)[2]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16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29.12±7.23)岁,一般情况见表1。

2.2 传染科护士与中国常模SCL-90因子分析比较

传染科护士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年龄、编制、职称、职务SCL-90各因子分析比较

167名传染科护士中,30岁以上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上护士;聘用护士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式护士;不同职

称、职务的传染科护士各因子在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4。

3 讨论

3.1 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概况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分五级评分,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均有涉及,能准确刻画被试者的自觉症状,能较好地反映被试者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是当前研究神经症及住院患者或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目前对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多的是急诊科、手术室、精神科、ICU、儿科,而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少[3]。由于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风险大,职业暴露危险性高,存在不被亲戚朋友理解和支持,并“担心自己感染传染病”“担心传染给家人”等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4]。本研究通过对5个不同传染病科室的167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传染科护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常规人群,说明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这与工作性质密不可分,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重视。

3.2 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

表3显示30岁以上传染科护士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说明30岁以上的护士由于长期处于在传染科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与支持,心理健康状况下降较年轻护士明显。反之20~30岁传染科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上护士,可能与临床经验不足及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有关。

3.3 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编制类型

表3显示聘用制护士(部分地区也叫合同制护士)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式护士。聘用制护士在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中属弱势群体,面临同工不统筹、晋升和升职机会少、工作不稳定、被外界或同事歧视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式护士差。也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和医院的重视。

4 总结

不同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给护士的身心带来不同的影响。此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科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造成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其中,以年龄较大和聘用制护士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完善医院体制,探索针对传染科护士有效心理干预方法和促进心身健康的措施,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玲燕,段梅欣.传染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7,8(4):122-124.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68-02

手术室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因其在手术过程中常进行有创操作,以及手术室整体环境中血源性物质浓度较高,以及手术护士工作繁忙、免疫力低下, 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因此手术士护士预防血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科室护士共54名,其中正规护士47名,轮转护士5名,实习护士2名。其中,男2名,女52名。本科学历7名,大专24名,中专23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发放护士进行填写,内容包括近3个月内接触到污染源、发生刺伤情况、刺伤后的处理、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日常预防措施等。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54份, 收回54份。同时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表明,3个月内54名护士接触到污染源32名(59.2%),其中术中接触血液者21名(38.9%),护理过程接解到血液者11名(20.4%),出现刺伤29名(53.7%),致伤工具为缝针、注射器针头、刀、剪;受伤次数>3次者10名(18.5%),2~3次者13名(18.5%),1次者31名(57.4%)。受伤后可以严格采取防护措施,正确处理伤口50名(92.6%)。

3 讨论

3.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血源性感染源可能为HBV、HCV、HIV患者或携带者的组织器官、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 我国为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总感染率高达60.00%,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30.00%。艾滋病也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研究表明被乙肝病素、丙肝病素、艾滋病素、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 6%~30%、1.8%、0.3%、1.2%[1]。所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危险。其危险程度与护士接触危险物品的时间呈正相关,皮肤损伤是引发血液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损伤的程度、深度、位置,以及所接触污染物的病毒滴度,均为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受到污染时,护士的免疫状态也是其是否会被感染的重要因素[2]。

3.2 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

3.2.1 不具备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预防知识 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害性,没有进行岗前防范损伤的培训和知识考核。多数护士认为日常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防范意识不够,利器使用后没有放置回原处,仍然暴露在工作环境中,也未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在工作较繁忙时,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他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使用锐器收集箱后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3]。特别是刺伤时因为没有流血就没有进行处理,但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伤口,均可导致护士感染概率增加,接触污染物与被刺伤的概率均增加。

3.2.2 操作过程中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 操作习惯不正确,传递的针头、针芯、徒手掰安瓿等,没有正确使用无菌手套、清洁用具、塑料围裙、防护镜或面罩、锐利物品回收器等。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接触锐器机会多,如果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则会增加受伤的概率,血源性感染的概率也相应地增加。

3.2.3 护理人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概率增加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 临床医护编制不足,护士工作繁忙,又需要加夜班,生活缺乏规律、又要面对形形的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外科医护人员有创操作相对较频繁,部分患者不予配合,导致护士精神压力大,而出现身心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易发生临床感染。

3.3 血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3.3.1 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系统,对护士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且学历较低的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机会明显高于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护士,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增加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护士防护血源性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避免职业损伤和减少血液性疾病感染。护士定期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手部有创口的护士,则不宜参加特殊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或手术配合。对于长期接触感染性血染的护士,需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3.3.2 正确操作 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工作,常规筛查血源性疾病,并做相应处理。避免术中忙乱而发生意外感染,术前备物要尽量齐全,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不可到室外取物品,造成血源性污染传播。室外应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时急需物品的传递。严格限制手术间的人数,手术间人员无特殊需要不可随意走动。控制实行人数,一般不安排人员参观。患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术中实行隔离,手术用具应使用一次性刮吸电刀、一次性敷料、手术布类等。避免在护理时用手掰安瓿而造成锐器刺伤,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传递锐器时一方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另一方也去弯盘内取。尽量避免手与手的传递以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刺伤的概率[5]。患者不合作或躁动时需将患者固定,特别是侵入性操作中,如果患者不配合,其被利器刺伤的概率也增加。

3.3.3 伤后处理措施 对有血液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操作时戴双层手套。用过的带有血迹的锐器,立即放入利器盒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直接弃于废物盒中,不可套回针头帽,以防刺伤;一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时,迅速将损伤部位的血挤出,同时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清洗,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若术中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立即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滴眼液冲洗。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并尽早、足量、全程使用预防性药物[6]。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抗原抗体监测半年以上,设立登记本,对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登记,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

4 小结

近年护士的职业卫生情况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工作护士为血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学者认为职业暴露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而在手术过程被刺伤的护士的总体人数近年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明确导致感染的因素,做好临床防护工作,减少手术室护士出现血源性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俏静, 叶表弘, 朱雅芳. 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23(4):52-254.

[2] 蔡静, 于文杰. 供应室人员锐器刺伤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1):69-71.

[3] 袁晓莉, 江智霞, 张咏梅,等.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401-402.

[4] 师秀红.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0-161.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8)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淋病、梅毒、艾滋病及发病趋势也在增加。因此,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1]。

1 常见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

1.2 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1.3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2 常见发生环节

2.1 操作前 护理人员操作后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细菌、病毒,若遇意外损伤易感染。传染病房内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细菌和病毒,使医护人员易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疾病。

2.2 操作中 在临床护理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及输液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感染。

2.3 操作后 在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不正确的弃物处置,分类、标识、处置不规范。3 防范措施

3.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3.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消毒隔离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及时处理,对经常发生针刺伤的个别护士,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利器盒收集锐器。

3.3 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 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4 医院、科室加强发生感染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3]。

3.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参 考 文 献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9)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应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93名军队传染病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军队传染病医院的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其中对福利待遇及排班的满意度最低,不同年龄、学历、科室和编制的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程度不同。结论多种因素导致了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对工作的不满意,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和改进措施,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的大量流失。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护理质量,也与护理人员的流失、护士的短缺、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关,还会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甚至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功能的发挥军队系统传染病专科医院有人员构成的特殊性和护理疾病的专科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并提出管理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共有护士366名,按随机数字表抽取193名进行问卷调查,护士年龄18~43(31.45±4.72)岁。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①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教育程度、科室、编制。②Mueller/McCloskeySat—isfaetionScale(MMSS)量表:旨在了解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相关因素,量表包括8个方面,31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均数为3.O3分,低于均数3.03分时表示对护士工作不够满意。原量表每个方面Chronbach’S仅系数范围是0.52~0.84,整体Chronbach’SQ系数为0.69,信度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8。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选择填写,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6.5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学历、编制以及科室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士的一般资料

193名护士中,军人57名,占29.53%;非现役文职人员49名,占25.39%;合同护士87名,占45.08%。年龄:≤30岁81名,占41.97%;31~40岁104名,占53.89%;/>41岁8名,占4.15%。学历:本科及以上34名,17.62%;大专95名,占49.22%;中专64名,占33.16%。科室:内科141名,占73.06%;外科24名,占12.44%;ICU 11名,占5.70%;手术室3名,占1.55%;门诊14名,占7.25%。2.2护士MMSS量表评分情况(见表1)

表1显示,护士的总体满意度为(2.814-0.53)分,均数低于3.03分,除社会交往机会、与同事关系外,其他6个方面的均分均小于3.03分。

2. 3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

把年龄、学历作为自变量x。和x,并按照等级高低分别赋值为3、2、1。科室和编制设置哑变量:当科室为内科的时候,X=1,X4、x5、X均为0;科室为外科时,X=1,X3、x5、x6均为0;科室为ICU时,X=1,而X3、X、X均为0;科室为手术室时,X6=l,而X,、X、X5均为0;科室为门诊时,x、X、x、X均为0。编制为军人时,X=1,X=0;编制为合同时,X=0,X=1;编制为非现役文职时,X=0,X=0。把工作满意度的总分作为应变量,以上面的x一x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筛选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自变量对总工作满意度及其各方面的影响效果,见表2。

总体满意度拟和方程为Y:2.63+0.083X一0.173X,+0.053X4+0.034X5—0.087X8。表2显示,总体满意度受年龄、科室、编制、学历的影响(P

3讨论

3.1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

我院作为全军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军各类消化道传染病、肝病以及艾滋病的诊疗工作,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传染病患者。2003年我院曾对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发现针剌伤发生率为97.08%。。而我院收治的患者绝大部分为血液、体液传染,护士与患者接触密切,感染的危险性大。护士每天处于相对单一和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得到的报酬未与付出的劳动和所处的危险程度成正比。由表1可见,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对目前工作状态总体满意度不高,总均分(2.81±0.53)分。专业发展机会、支配决策机会方面满意度较低,主要与当前我国的护士地位普遍低下,职业认可度不够高,而且大部分医院护士在支配决策上从属于医生有关。对排班满意度和福利待遇方面满意度最低。护士夜班频繁、工作量大、福利待遇与医生相比有较大差距,导致了满意度降低。

3.2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3.2.1年龄表2显示,不同年龄护士在家庭一工作平衡方面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2学历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专业发展机会和支配决策上满意度本科、研究生明显低于大专和中专生Cesim发现,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护士较本科及以上护士工作满意度高。因为教育水平越高的护士,对职业的定位和发展期望值越高,而进入临床工作后,与中专、大专护士相比,专业技能知识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施展,实际情况与期望不符,使其内心产生失落感,与同事关系方面和总体满意度随之下降。

3.2.3科室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与同事关系、福利待遇、排班方面不同科室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4编制 表2显示,专业发展、支配决策、福利待遇方面不同编制护士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管理对策

3.3.1加强传染病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与教育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学、消毒隔离与防护等知识的讲座和培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各个环节,并在诊疗过程中认真做好双向防护(自我防护的同时保护患者不发生医源性感染);同时可利用健康宣传栏、临床健康教育、派发传染病防治宣传小册子等方式,普及传染病预防保健及消毒隔离知识。

3.3.2关注年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管理者应多关注年轻护士的成长和生活上的需要,使其工作得到相应的回报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工作外的时间应该让她们充分地休息和生活,不要过多占用,此外,医院还应该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施展能力的机会。

3.3.3注重高学历人才的队伍建设本科和研究生护士应准确定位,护理管理者也应重视这部分人才的利用,让她们充分发挥在理论知识、英语和科研的优势,带动其他护士一起进步的同时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

传染科护士论文篇(10)

江莉

摘要由于儿童感染科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护士心理压力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的培训经验,着重探讨如何对儿童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系统性地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促使其更快地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 感染科;新护士;培训;能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4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规模不断扩大,床位数不断增加,年轻护士大量进入医院,新入科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工作操作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科室的要求。为了提高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我院感染科自2010年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实行对感染科新入科护士进行全面、有效的工作能力培训,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感染科的工作岗位,能独立胜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4月新入科护士共22名,均为应届毕业生,男1名,女21名。年龄20~24岁。学历:本科7名,大专15名。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计划

2.1.1培训目标使培养新毕业入科的护士在半年内具备注良好的服务态度,能胜任科室各个岗位的工作;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熟悉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熟练,工作能力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

2.1.2培训老师的选择选派主管护师、护师及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护士负责带班、理论知识讲课、操作技能的示教培训工作。

2.2培训具体内容

2.2.1入科工作情况介绍介绍感染科工作特点、护理工作的目标及要求,强调劳动纪律、各班工作职责,特别强调容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及时间,介绍感染科的布局、设施、药品、物品放置与使用管理制度,感染科消毒隔离原则,以帮助新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科室的基本情况。

2.2.2理论知识(1)基础理论。以最新版的《儿科护理学》为准,进行系统学习。(2)专科理论。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小儿传染病学》、《新编儿科护理常规》中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为准,进行系统学习。另外还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新动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及注意事项,如简易呼吸器、监护仪、电动吸引器、输液泵的使用及相关操作。感染科常用药品知识,感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书写护理记录规范、护理告知与应急预案。(3)消毒隔离理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4)其他。包括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士职业道德、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士执业礼仪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行为与职业安全及护理质量标准。

2.2.3实践能力(1)技能操作。除院内规定的十一项基本技能操作,还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训穿脱隔离衣、手卫生、PPD皮试的操作。(2)临床常见应急预案的演练。

2.3培训方式

2.3.1理论培训因每年新入科护士到科时间为8月初,故6月初制定培训计划,分工明确,挑选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有广泛专业知识面的护士担任授课。授课老师提前1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制作幻灯片,并广泛涉及相关知识,吸纳新技术、新知识,使讲解更加清晰、透彻,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电脑操作水平。

2.3.2技能培训分为集中示教、分组练习、严格考核及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技术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理论扎实的操作能手负责培训,采用集中示范,每人负责2~3项,护士长做现场指导,负责人在操作前1周将相关理论内容下发,以加深印象。对技术操作能力差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培训达到人人过关。

2.3.3新进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会对新进护理人员组织1次读书报告会,内容不限,目的旨在培养新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学习归纳、制作PPT、语言表达及心理素质的能力。因我院属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学院的《儿科护理学》授课均由我院护理人员承担,因此从中也可以发掘在授课上有特长的新进护理人员,作为科室及护理部的教学后备人才,有计划地增强后备队伍的实力。

2.3.4培训沙龙由科室N3级护理人员负责组织,鼓励组织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沙龙,包括基础知识抢答、危重病人转运的现场演练、传染病患儿及家长集体健康教育会等,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培训内容,锻炼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技巧,将理论所学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这些问题时能够灵活自如的处理。同时也能够将各种应急预案、操作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益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病人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

2.3.5设立新护士岗位导师制度对岗位导师进行优化选拔,强调导师因材施教,关注新护士思想动态,运用PDCA循环指导新护士实施院级及科内培训计划,把对新护士的培训从管结果变成管因素、管过程,使新护士培训更科学、有效。

2.4考核

2.4.1理论考核由科室各授课老师出题,护士长进行汇总后组织考试,内容包括儿童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应急预案及院感知识4项内容,要求理论考试及格分为80分,不及格者复习后再补考,力求使新护士掌握儿科基础知识要点、感染性疾病基础知识点及院感知识。

2.4.2采取口头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每天晨会交班后利用5~10 min时间由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名护士对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评分采取10分制,9分以下者,隔日后重复提问,直至回答正确。

2.4.3操作考核包括每月底定期考核和组长随机考核及护士长随机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标准严格按照重庆市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评分实行百分制,考核成绩合格要求达到90分以上;成绩在85~90分者,1周内重考;84分以下者,加强操作培训,并在2周内进行补考。平时边培训、边考核,使培训显出实效。

2.4.4带班老师及医师的考评采取不定期征求带班老师及医师意见的形式。考评内容有:工作任务完成的质和量,反应灵敏程度,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健康指导水平,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等,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考评。最后综合各项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给予总评,获良好以上的护士才能独立上岗。

3讨论

3.1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新入科护士因为年龄较小,工作经验不足,普遍存在如操作不熟练、态度不端正、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重点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教育。

3.1.1服务态度问题因儿科情况特殊,时常需要面对病情严重且焦虑暴躁的患儿及其家属,且护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不少新入科的护士存在态度生硬、冷漠,服务不够细致、周到等现象,不但影响治疗质量,也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3.1.2急救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熟练新护士在工作中着急处理医嘱,再加上紧张,操作时显得不够迅速,动作不够熟练,不利于病人的急救,也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

3.1.3思想负担过重新入科护士对儿科的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对场面的控制和应急处理缺乏信心,情绪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这样,不但阻碍他们投入新的工作环境,而且增加其心理负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2新入科护士培训注意事项新入科护士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也正因为他们属于新鲜血液,吸收知识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只要悉心培养,便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协助处理好感染科的各方面工作。

3.2.1做好思想工作新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久的医护人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3.2.2重视细节处理由于新护士缺乏对细节重视,处理各种事务不够细致周到,不能很好地代表医院的形象和素质,需要得到重视。

3.2.3实践操作训练在几个月的训练当中,每个新入科护士都获得了实际操作的机会,包括心电监护技术、洗胃术、心电图的识别、气管插管和除颤的抢救配合、呼吸机的使用等,要求每个护士都达到即刻对病患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准确、熟练地操作各种抢救仪器,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等工作技能,以争取生命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3.2.4经验分享新入科护士最缺乏的便是工作经验和处理紧急状况的技巧,为此,科室定期为新护士们组织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邀请资深的医护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疑问,分享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这样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工作能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顺利融入到科室集体中。

4小结

通过对22名感染科新入科护士工作能力的系统培训,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培训考核,减轻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感染科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中强调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和护士礼仪,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大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缺陷的发生。护理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所有培训中始终贯穿“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关爱患者及沟通的技巧,让新进护士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科内每月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多名新进护士均排名前列,同时收获锦旗2面。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因护士长提前1周将计划告知新进护士,利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志书,姜秀,王黎黎.急诊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73.

[2]孔丹,宋春兰.新型医学模式对儿科护士素质的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363.

[3]崔璀,郑显兰.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儿科护士分层次培训管理实践[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3:162-165.

上一篇: 图书馆职称论文 下一篇: 管理方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