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1:29

通用机械论文

通用机械论文篇(1)

1.机械自动化简介

机械自动化,即不借助任何人力的操作或者干扰,完全依照机械自身来对工作进行一系列步骤的完成.机械的自动化在企业的加工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机械的自动化可加快生产原料加工处理的速度,真正实现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相比,机械自动化具有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降低成产成本的优势,对于有效缩短机械产品的制造周期,并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就当前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来看,虽然尚未实现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全面推进,但其对机械制造水平提升的显著效果已经越发凸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自动化必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改革和应用,以更好的满足机械制造需求,并实现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自动化起初是被应用在冷加工的批量生产与制作中,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建立起可变性自动化系统,为机械自动化在市场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企业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生产发展的条件和需求,以此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正在逐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与柔性化,计算机集成制造也与之联系起来,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集成技术已成为机械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相关应用为:

2.1.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在机械自动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集成化以满足机械制造需求.计算机集成化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测试、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工艺等,通过将这些内容实现集中化,可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而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过程重组、系统精简的方法实现机械自动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及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以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械生产效率,并不断促使企业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加强新产品研发,以不断提升机械产品质量,实现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2.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智能化应用是人工与智能技术相融合、贯通、作用而成的,是模拟技术专家的智力,来替代专家在原本的机械制造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是将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而成的一种人工智能化系统.将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制造中,可实现系统的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等一系列智能化的行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的一种趋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机械制造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及新设备的应用,从而实现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3.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应用柔性自动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在拥有智能化的条件下,还应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机械制造企业具有优良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对生产的机械结构和功能进行控制和调整.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使其生产的商品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对内部组织来进行优化的改良.

2.4.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根基,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设置来实现的,即用计算机来编写生产制造中的各种程序.运用计算机编写机械生产中的各种程序可使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5.虚拟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虚拟化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技术,虚拟化是由多媒体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构成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加入了CAD、CAPP等机械制造工艺和计算机作图技术,其可以对机械设计图迅速的进行修改,摒弃了重新在做一次新图的麻烦.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虚拟化制造技术来对机械制造活动进行模拟分析,可有效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是企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其不仅仅带动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为企业的产品制造打下了坚硬的基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机械生产的工作效率,是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良好把控手段,其不仅仅减少了机械生产的劳动力支出,也极大的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并将新技术持续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从而实现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并更好的满足我国工业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杰.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通用机械论文篇(2)

2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及课内实验

课程教学及课内实验教学环节分为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部分,每部分。含课内实验,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如下: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常用机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掌握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能力。第三,具有机械系统运动简图的绘制,计算机辅助机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是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实验中通过安排部分课程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实际项目需求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设立较多的选修实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创新思维,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机器中各种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机械结构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通过设立部分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设立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强调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设立较多的选做实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基础设计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对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熟悉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掌握机械通用零部件及简单机械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树立工程意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第一,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第二,学会从机器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选择传动机构的类型,制定传动设计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它的结构、形状、尺寸及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培养机械设计能力。第三,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设计资料,以及使用经验数据和处理数据等。第四,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撰写论文的能力。第五,训练学生用CAD绘图的能力。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是形成机械装备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以车床或铣床的主传动系统设计为主线,以所学过的机械制造装备的基础知识为支撑,完成主传动系统设计、操纵装置布置、工程分析计算等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在相关先修课程学习后,进行机械结构设计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创新设计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包括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仿真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两个环节: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仿真是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自主开展的为期一年的研发与制作项目,在学院的统一命题下完成一项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求解、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综合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通过机构综合模拟现实自然界生物的动作行为,并辅以相应的控制系统达到机构的协调运动。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科技文献检索、方案设计、虚拟仿真、绘制加工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并进行答辩,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机械设计知识的能力。

通用机械论文篇(3)

关键词:机械测绘 理实一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机械测绘技能的训练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能力训练在许多的专科院校中多已开展了,但基本都是作为机械制图的一个补充训练模块在进行。在应用中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读图、制图的能力。通过对机械零部件测与绘的动手训练,从抽象的概念与图形认识转变为对实物的直观形象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从作为一名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转型过来的机械专业课教师来说,总觉得机械测绘如果仅仅是制图附属的一门课程或是一门技能训练模块,那太“屈材”了。从机械测绘的过程中其实可以学习、训练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来说,可以从实物的观察与直接动手的接触中加深认识,通过对机械零部件的接触中更易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知识的应用从而有助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机械测绘该如何定义或延伸它的作用与应用呢?本人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理实一体教学的知识培训,感到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缺失。觉得机械测绘完全可作为理实一体教学中的一个独立单元,与其它相关课程结合来进行理实教学。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除了平时的机械测绘单元与相关课程结合教学外,在毕业设计前如能有针对性地开设本单元的系统学习与训练,那对他能力的提高与后续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对理实一体教学的理解

对理实一体教学的理解,通常认为:理即理论知识,实为实践操作,理论知识能指导实践操作,又可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目前阶段的理实一体教学中,绝大多数是指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进行组合教学。如钳工、车工等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在实际的操作中穿插理论的学习,学习后又通过实践操作完成一个个模块的训练来验证理论的指导性。而基础课程中由于概念性知识较多,这样的模式就无法实现,所以理实一体应用得较少。所以,本人认为对理实一体的理解又可放开些,理可指理论的知识,实可指实际的存在,包括实际的可操作的实践性内容或指实物的存在状态。一体指一个作用过程,是一种教学方法手段。这个作用过程或教学方法手段可根据需要进行操作或演示,或者进行其他的相关性实际性应用。把书上空虚的理论与现实的实际存在通过一个有目的的作用过程来进行的学习或教学过程就是理实一体学习或教学。所以只要机械上有这个实际存在物,就可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而机械上实际存在应该有很多。特别是机械专业方面的基础课程,有实际的存在,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或作用过程来进行有效性教学,课本上没有提及,教学参考书上会有一些,但相关的资料与研究不会很多。造成学生普遍感到基础课不好学,学不好,现在许多的院校正在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理实一体教学是一个方向。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思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中怎样去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而应用机械测绘来作为一个理实一体的核心作用过程或教学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对提高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有效性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机械测绘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机械测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即测量,是一个操作过程,二是绘,也是一个操作的过程。理实一体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存在都可以是一个静态的状态,通过一定的作用过程来进行教学,即在静态之中通过动态的操作演示来理解静态的知识与实际的存在。机械测绘强调动态的操作。所以可以通过一定的机械测绘来加深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把机械测绘作为机械制图的补充单元来说,也体现了这些内容。书上的图形与知识是静态的,模型或实物也是静态的。通过测与绘的过程来完成两者之间的联接,这就是理实一体的学习或教学。

但仅把机械测绘作为机械制图一门课程的理实教学,这又局限了它的应用。机械测绘可作为机械基础课程项目教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应用,凡是需要或可通过测绘的训练或操作来提高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内容都可作为理实一体教学的项目。如测量技术课程,互换性与公差配合课程,通过测的过程可理解误差、公差、偏差、最大实体、最小实体等之类的内容,通过绘的过程可理解配合、尺寸、表面质量等相关内容。对于机械基础课程,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测绘可加深对机械零部件、机械机构、机械传动的理解与应用。如四杆机构、轴、带、链、齿轮等之类的零部件与传动都可找到相应的实际的存在物。这类知识如是纯理论的进行讲解还不如分小组进行测、绘来学习更有效一些。在专业课上,一些不是操作性的知识,只要有实际的存在,通过一定的测与绘的过程也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车刀、钻头、机床结构分析等等。都可通过让学生与实际存在物进行联接。借助测与绘这一联接过程来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联接的方法与手段可能不仅仅只有测、绘这一种。但测与绘可以说是一种最简便的应用了。

机械上测、绘在实际的应用常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工作中修复零件与改造已有设备,二是仿制产品或设计新产品。所以在教学中也可把测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独立模块去操作。通过测、绘对零部件进行分析,鉴别它们的材质与热处理的状态,对零部件进行结构分析与工艺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零部件的缺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使结构更合理与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在毕业设计前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有条件的也可在校内进行,如进行夹具的测绘、简易机床的测绘、减速器的测绘等等。这种综合性的理实一体训练不仅加深了理论的知识,也锻炼的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机械测绘的内容现在已有许多相关的教课书,但大都讲解测绘的方法与测绘的内容。而机械测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以上的内容只是本人对以往工作的体会及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点浅薄之见,可能表达的并不是十分准确。唯愿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行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能批评与指正,为提高机械专业的有效性教学与实际应用而努力。

通用机械论文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39

0 引言

技工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作为技工院校的重要课程,机械专业教学在技工院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社会对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机械院校也将机械专业的实训课程提升日程,要求教师重视起机械实训课,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技工院校为了提高学校人才的竞争力,必须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重视对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起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教学现状

要通过机械实训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课堂现状,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机械实训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

1.1 教师对机械实训课的认识不足

技工院校课堂实训课的开展是基于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于机械实训课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实训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什么作业,进行机械实训课的教学实属浪费时间,与其将教学时间用在实训课上还不如将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上,基于教师对机械实训课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技工院校的实训课常常出现被占用的情况,这对于机械实训课的开展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1.2 课堂形式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机械实训课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然而在实训课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甚至没有给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中首先已经将答案告诉学生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复制老师的动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2 如何提高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效率

在了解到我国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在授课时存在的基本问题后,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提高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2.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机械实训课程的进程,因而,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机械实训课并不是浪费教学时间,机械实训课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使技工院校机械实训课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技工院校要想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通过机械实训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首先需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来促进机械实训课的开展。

技工院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利用周末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对机械实训课程的认识,从而到机械实训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派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开阔眼界,增强对机械实训课的认识,通过提高教师的认识来促进机械实训课程的开展。

2.2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教师在机械实训课上的教学模式基本决定了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机械实训课教学效率不高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是分不开的,因而,我国技工院校要想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就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转换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提高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转换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开展机械实训课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作为前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通过鼓励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运用之前理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自行进行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的运用来,通过声音、动画等的综合运用来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提高机械实训课的上课效率;最后,教师在进行实习实训课的教学效率时不能忘记实训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上课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工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社会竞争力逐渐加强的前提下,技工院校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相信通过技工院校的不懈努力,学校机械实训课的教学效率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力一定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通用机械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84-01

1 咸阳市技工学校机械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基本情况

1.1 对学生的特点分析

对于,技工学校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个人素质也偏低,学习的动力不足。主要的表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来源多数是不能正常完成高中课程的学生,或者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而放弃学业的学生。所以,他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差,对技工学校所学的关于机械的知识也不能良好的掌握。因为,机械专业的学习涉及到数学和物理,因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能力差,所以,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也不高,因此,学习成绩的不好。很多学生在家里或是学校受到关注的机会也较少,因此,在个人的行为上也普遍有约束力能力差的现象。并且,他们不擅长沟通,叛逆心理强,做事我行我素。

1.2 对技工课程的特点分析

对于,技工的机械课程而言,它的特点主要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技工学校的机械课程主要包括:机械的制图、公差配合和金属工艺等,这些学科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概念也都比较抽象,教师在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时,学生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又因为,技工学校的学习教材多与学校内的情况不符,内容知识死板,模糊不清,与社会的实践机械情况不符,从而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2 技工学校机械课程教学的方法

2.1 提高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学习兴趣

首先,对于学生的机械课程学习,书本的知识一定要与现代的机械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并且,在书中的绪论部分一定要生动有趣。因为,学生在接触机械书籍时,绪论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所以,绪论的好坏,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这个部分,教师与编者一定要用心,通过各种文字和举例来引起学生对机械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有深入学习的冲动。其次,直观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感知的方向去理解书中抽象概念的方法。并且,在机械的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多用一些实物和模型,在两者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进行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机械机床,它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机械工具,用它作为实物或模型进行机械学习,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来表达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良好发展与教师的教导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与同学们讲自行车的组成时,对自行车中的链条和齿轮的设计,让同学们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运用了这些机械,它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从而通过联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学会学习。

2.2 教师教导的必要性

教师教导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机械学习的课程中,规范的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好教学教案,一堂课教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备课的充分程度有直接的影响。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教案,是保证机械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做好教案,充分的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入手,并且,注重因材施教。以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接受的能力为主,使之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机械教学的课程中,教师要对所要用到的图表、格式等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铺垫,以教学的大纲为基础,认真备课,良好的做课堂的技术分析,使学生对机械知识印象深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因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方法就是课后作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但是,练习题的作业仍然是如今课堂所缺少的,因为,掌握所学的内容是教师让学生学习了解的关键,所以,在课后,教师也应寻找一些相关机械课程的题目,进行质量和数量的课后习题分析,让学生练习。并对这些习题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学习的弱点,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学习好的同学,作业完成认真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

2.3 对技工学校机械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通过实际举例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就是创造性的新思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创新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国家提倡创新,它的特点和区别在于什么,在对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多杆机构时,以伞为多杆机构的原理说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用四杆结构进行原理说明,就可以将长柄的雨伞变为两折柄的雨伞。但是,这样的雨伞被制作出来,对于空间问题来说,它并没有起到节省的效果。所以,就可以引导学生想六杆结构的工作原理,发明三折伞,而这种从二折到三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其次,在机械课程中,开展实体操作模式,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情趣。在机械课程中,教师就应该早早告知同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技工学校中,实验操作的题目大多都是由学生自己拟定的,这也是为学生自我创新所开展的学习平台,它可以较早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规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他们想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与机械非常相关的,学生要学会观察机械的运作原理,善于观察机械的使用做工情况。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通过自己和同学之间的思考,或是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等进行补充和修改,直到条件成熟以后,再开始着手对自己的机械设计进行制作。因为,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学生的自我创造也多发生在生活中。只要学生有一颗善于观察和发展发现的心,并根据老师传授的知识,结合自身的想法和现有的实际情况,即使在学习中做的模型是以模仿为主,其制作创造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 结语

总之,目前,技工学校机械课程的教学情况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专门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这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因为,教育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根据教学的环境和对象进行修改和创新的,所以,在技工学校机械课程的教育方面,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尽快的找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从而不断的提升其教学的质量。

通用机械论文篇(6)

1.案例教学的定义和应用

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案例通常被译作为“个案”、“实例”之意[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不同的答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老板。深圳大学钟杏云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法相比优势明显,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2]。

2.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3],通常有四个基本环节[4],并且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选择难易适度、具有挖掘潜力的典型案例[5]。选择案例时注意精选案例并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要新,主题要紧跟时代和经济生活步伐,保持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首先是分组,每组成员控制在5~10人之内,讨论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3~4个,讨论时可列出问题讨论提纲,提前发给学生。然后需要意识到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它有明显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缺陷,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讨论占据课堂时间使传授知识效率不高。为此,教学中应注意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协调配合使用,使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既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又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更多。

(3)讨论后的总结,讨论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不注重答案,在于过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关键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评时应采用激励方式。

(4)撰写书面总结报告,写报告前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来写,这样可更有效地把握案例教学效果,并有利于教学反思与提高。

3.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目标,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教材基本就是“创新设计理论、创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实例”三大块内容,其中,理论和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及相关例子,实例部分重点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机械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为改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案例驱动方式讲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工科课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并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但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国内主要通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但参与人数有限,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机械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心理学认为,新鲜的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事物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国外有的研究表明,案例一般分成3种,第1种提供答案;第2种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第3种为理论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案例可交叉使用,既可让学生增长知识,又不会让学生对过多的讨论产生厌倦情绪。随着计算机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广,案例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使文本型案例发展为文本、图片、视频一体化的案例,案例形式的改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人的知识八层以上来源于视觉,其次听觉,最后是其他事物的影响,故视觉事物对人的学习至关重要[6]。当今互联网发达,资源比较丰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讲述概念时还可以借助机械创新图片案例或视频短片案例,将学生带入某种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机械图片、机械视频短片、机械创新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视频等都是很好的案例材料,比较容易收集,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当然,这些案例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导入,并由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

5.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实例

我校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内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倡导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因此收集了大量贴近于生活的机械创新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并用于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讲述相关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用案例当中,有直接给出答案的,有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的,还有发展理论型的,最终目的是增长学生的机械创新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列举两个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一:讲授组合创新设计方法时,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夜晚,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需要携带什么工具便于出行”,以这类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引入夜晚下雨的情景图片,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之中,这时有学生想到雨伞与手电筒,然后提出疑问“雨伞与手电筒一般需要两只手操作,如果身上还有行李箱,不便于手持手电,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经过十分钟的讨论,就有了结果,其中一学生提出“可把手电筒装在伞的手柄上”,话语刚落,马上又有一学生提出“将手电加上某装置固定在头上”,还有一学生说“将雨伞固定在人的肩膀上”,当然还有学生提出其余想法,这里不再一一描述,最后点评“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都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方法1,可以将两种东西变为一种东西,方便实用”,这时学生一片欢呼,课堂气氛活跃,答对的小组都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创新不难。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既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懂得了机械组合创新的概念,特别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讲授“逆向思维”内容时,先不讲概念,而是在课件上导入动物园的老虎,并有游客观看的图片,让学生想到“一般的动物园老虎是关起来的,人在铁栏外面观看”的生活常识,然后提出问题“老虎会因为被人控制而表现不出其野性,如何让人靠近老虎使人能够接近老虎,又不惊吓到老虎,而且更好地看到老虎的本性”?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当然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点时间思考,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老虎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站在拍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快有学生提出“可用电视剧组用的摄像装置近距离拍摄”,又有学生提出“用直升机观看”,还有同学提出“拆除限制老虎活动范围的铁栏,让人进入铁笼车中,让车开进动物园,让老虎来看人,人在铁笼车上看老虎”,最后点评“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方法1和2成本较高,方法3比较可行,人可看老虎,同样又可反过来老虎看人”。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懂得了逆向思维这个概念,学会了如何通过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讲授“创新思维”其余内容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再次提出问题“以前检修车辆一般都是人趴在车底下,那现在用什么方式?以前抢修线路人爬电线杆,现在用什么”?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检修车辆时,小车一般会被架起来,修大车时人一般会在修车坑里操作”,“抢修电线现在都用升降装置将工人升到相应高度”,最后点评“从大家的答案可知,大家的生活经验不错,可以想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门课中,这些都是创新方法知识的应用实例”。课堂教学在这样一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积极思考与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近几年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前的上课模式、概念和理论致使很多同学低头上课,自采用案例教学法后,上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作品在第六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江西赛区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全国第七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两项,其中有一项被推荐参加全国赛,通过初评已确定获得全国二等奖。

6.结语

机械创新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及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提出了在课堂上根据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引入不同形式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有效组织学生讨论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霞.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7(1):55-57.

[2]辛绍杰.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16-217.

[3]闫冰洁.案例教学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256-257.

通用机械论文篇(7)

1. 现代机械设计概述

1.1.现代机械设计的内涵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迅速,产品技术的发展不再单纯依赖于设计者的思想灵感或经验技术,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且是以知识为基础,具有科学设计手段的现代机械设计技术。随后,现代机械设计又引进了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理念,例如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这些都为我国的机械设计理念增色不少。

1.2. 现代机械设计的特点

现代机械设计种类繁多,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现代机械设计可以从实现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其中包括系统功能、传统功能、执行功能和操作功能等,这些功能都可以用来协助机械的运作,每一种功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一般都是凭借计算机网络或其他一些现代化机械设备,引进先进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及方法,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机械设计特点的作品。现代机械设计的主要工具也是计算机,如利用计算机计算、分析、绘图等,可以大大提高现代机械设计的效率。

2. 国内外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与理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科研工作者对现代机械设计方法都进行了研究。在国外有许多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比较著名的有普适设计理论方法、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和三次设计法理论。

2.1. 国外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

2.1.1 .普适设计理论方法

普适设计理论产生于德国,其理论方法的精华就是经验的累积和总结。现代机械设计种类较多,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普适设计理论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设计方法学,这种理论建立起了一系列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从策略、规则、方法到实施都有其具体的设计规则模型。普适设计理论方法的重点就是构建机械设计的功能结构,其每一步的能量输入与输出都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所构建出来的,所以普适设计理论方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

2.1.2. 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

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产生于美国,是一种基于决策的理论设计方法。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结合了普适法的经验累积,利用系统理论作为基础,再加上其自身的科学决策,构建起以科学基础和法律公则为基础的设计理论方法。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还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在没有系统知识和经验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利用。有些机械化设计理论较为复杂,如果根据一般的理论设计方法不能有效地设计出好的机械作品,利用公理化设计理论方法,就能对各种复杂的机械设计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2.1.3. 三次设计法理论

三次设计法理论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种机械设计理论方法主要包括3 个过程,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

(1)系统设计是整个机械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它是整个机械设计的始发站。

(2)参数设计就是对各个功能进行优化组合,使系统中所有参数组合最佳,这样可以使产品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3)容差设计相当于是对整个机械设计的一个检验,确认各个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尽可能减少制作成本,整个设计过程总称为三次设计。三次设计法理论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最高的机械设计方法,其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每一种设计都是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有效工具,利用其设计方法对机械设计的参数进行优选。

2.2. 国内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

机械设计理念在不断发展,为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大量的科研工作者也对其进行了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新型的设计方法理念,有效地解决了机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法、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和局部或全局性的设计方法都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下面以其为代表进行介绍。

2.2.1.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法(简称“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机械设计方法。机械设计人员在画图、构思和高速运算等方面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协助工作。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除了科学的设计理念,其设计步骤也非常重要,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都是利用图纸或手绘而制作出设计方案,而计算机辅助方法出现之后,设计者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有效地进行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2.2.2 .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

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是对传统机械设计方法的一种突破,它改变了以往一成不变的单纯的功能性要求。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使整个机械设计的方法理念更加系统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能够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或禁用某些程序,使一些丢失的数据还原,保护用户系统的利益,从而保护整个系统。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对用户系统进行合理保护:

(1)利用一些软件对硬盘中的信息进行管理;

(2)有效地隐藏备份,如系统化机械设计方法可以还原一些丢失的文件、更改文件属性或对文件加密等。

2.2.3. 局部或全局性设计方法

国内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理念较之以前更为全面,实用性更强。现代化机械设计理念更为科学,通过它可以全面了解整个机械设计过程,系统地对整个机械设计过程进行监测或督查,以提高工作效率。

3. 现代机械设计的研究进展

现代机械设计全面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机械设计方法逐渐面向大众,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3.1.全球化。机械设计全面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向全球化是机械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3.2.网络化。在机械设计的发展中,很多人认为机械化与网络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事实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当今社会网络化越来越成为大众交流发展的一个平台,任何事情在网络化这个大平台中都可以得到讨论,因此机械化设计是与其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3.3.虚拟化。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自然带有一定的虚拟色彩。

3.4.自动化与绿色化。这是现代机械设计中较为先进的一种科学理念,设计者应有效地利用这种理念进行设计,以提高机械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能耗。

4. 结语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设计的主要目标。因此,21 世纪机械设计应朝着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通用机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61-02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工程学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结合,促使机械工程领域各个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且促进了机械工程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现代科学技术变革的需要。“机械工程控制”是一门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的科学,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是科技工作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既为后续的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机电一体化控制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使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课程的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所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进行。我校开设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4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根据学时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要求,我们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使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校正)的基本方法。②学会运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辅助设计和分析。③使学生能以动态(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静态观点去看待一个机械工程系统;从整体而不是分离的角度,从整个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④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具体问题。教学目标的设定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分层次,逐步提高。其中,既有共性,即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又包含个性,即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针对课程特点,制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工科类课程大多枯燥乏味,机械工程控制课程更加如此。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课程的内容侧重理论,使得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精彩的绪论,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特定决定了该课程丰富的内涵,通过精彩的绪论内容,让学生进入课程中来,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愿望,是整个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①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控制理论在军事中的应用以及控制理论在家用智能电器中的应用,不但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让学生感受到它与自己息息相关。②理性思考阶段。经典的实例和素材不单是简单的堆积,更要带领学生去深入的思考,通过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控制论的思想、方法,从而为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2.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化理论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校正为主线,首先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的总体结构。①了解系统模型: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②了解系统分析: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③理解系统建模和系统分析的目的:系统的综合校正。通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总体结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3.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系统化理论教学方法。①侧重结论,淡化过程。结论的理解和总结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对结论的理解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结论的产生通常的教学过程是:物理模型―抽象―数学模型―分析―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分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并淡化每一次结论分析过程中的数学推导过程,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抽象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②侧重应用,深化综合。通过具体化物理模型,应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最终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的内涵。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实验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将课程理论应用通过软件进行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理论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的实验具体设置如下:①Matlab软件基本操作实验:应用Matlab软件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②控制理论仿真基本操作实验: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③综合性试验:针对给定的系统及其性能指标要求,建立系统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的综合与校正。④设计性实验:自己设计控制系统,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分析,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连接控制电路,分析系统。

四、以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制定考试内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是课程的基本要求,但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应以综合试题为主,突出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甚至考试作弊等现象。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全程考核模式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试占60%,考勤占10%,作业占10%,实验占10%,文献查阅实例分析占10%的考核方式。采用全程考核模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成绩构成多样化。作业的布置应少而精,使学生更多的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生负担,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就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分析了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制定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设置,提出了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通用机械论文篇(9)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14

0 引言

当前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操作知识即可,机械专业类的人才还要充分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1]。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类教学当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械操作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另外,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有较好的实验平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应当予以重视,由此逐步保证机械类教学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帮助提高机械类实验教学的质量。

1 机械类教学设备配备情况

机械类专业种类实际上非常多,其中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等。因此,高校相配套的机械试验设备类型也比较多样,在普通的技术操作实习室、数控技能操作室等相应的实验室当中具备一些数控车床、操作计算机模型等[2]。另外,在制药机械与设备专业当中,相应的实验室机械药剂设备包括粉碎设备、筛选设备、混合设备、物料输送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设备等等,学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可以更加明了地清楚制药的一般过程,以及懂得这些机械设备该如何操作。

2 机械类教学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机械类教学设备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3]。就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而言,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实际上也是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仅要在理论知识上懂得如何使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如一些常用的药剂机械设备,还要懂得具体如何操作使用、维修等。而在使用机械类教学设备的过程当中,结合教师知识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可以具体感知如何处理机械,如何运用机械设备完成制药等。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要求学生来进行实验操作,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2.2 有助于学生理解机械专业知识的重点及难点

以制药机械与设备专业为例,通过使用实验室机械教学设备,针对如何使用、操作粉碎设备、过滤设备、混合设备等,以及使用的操作的难点和重点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对这些设备的相关构成等也都有更清楚的感知[4]。再结合制药机械与设备的原理等知识,学生在学习效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3 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议

为确保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机械类教学设备,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几点设备使用的方法,同时也实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有效管理。

3.1 教师合理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机械设备

机械类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机械设备,首先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告知学生相应的注意事项,而后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示范和讲解。

例如,在使用制药粉碎设备当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机器所有紧固件是否拧紧,皮带是否张紧;(2)物料在粉碎前一定要检查纯度,不允许有金属硬杂物混入,以免打坏刀具或引起燃烧等事故。如果有必要,教师在进行机械类教学设备使用过程中,可以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合理科学操作和使用。由此,在正确的使用基础上,机械设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

另外,教师在机械实验教学当中,也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实验,由此使得学生相互之间可以有效进行实验和观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教学设备的完整性,也提高机械设备使用和实验的准确性[5]。

3.2 通过相应的配置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事实上,在教学当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必然有相应的设施配置要求,通过机械设备的有效配置,确定机械实验教学任务标准,提高理论课程和实践实验课程的综合教学管理,以及保证机械设备实习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到工量具,而工量具有r需要一个人使用,有时则需要学生进行组合使用,其重点是工量具必须有标号,由此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关于使用工量具的方法等,这对工量具的使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机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有相关的专业辅助人员来保证实验能够顺利,且机械设备可以得到正确的使用。

此外,高校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配备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也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机械类专业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该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的学习,它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的探讨,包括机械类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其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建议还存在许多不全面的地方,但仍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不论是高校的机械类设备使用和管理教学和工作,还是我国机械类行业中设备的使用及管理,必定会更加专业,水平也必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孝文.浅谈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5):26-27.

[2]胡明辉.浅谈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J].商业故事,2015(25):100.

[3]段秋霞.机械类实训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09:88-90.

通用机械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93-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相对来说还是较少,如何推广、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成为农机人员的重要使命。

1 农机人员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我国农业水平的提高不再是依靠体力劳动的大量投入,而更多依靠的是智力的投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机械的发展也是向着高技术水平发展,如何做到新的科研成果真正的被农民接受、掌握、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这是我们推广农业机械化成功的关键。提高农机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成为迫切的需要。

农机人员作为农业机械发明者和农业机械使用者之间的纽带,他必须能够充分了解新的农业机械的原理、应用方法、特点、注意事项等方面,需要全面了解新的农业机械,这就要求农机人员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新的农业机械从实验室中走出,再到试验田中,经过了不断的实验,但真正的应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必然或多或少的出现问题。由于我们国家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很难真正的发现问题的所在,这就需要农机人员及时有效的反馈新的农业机械问题,实现农业机械的长足发展。

农机人员要掌握农机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上的把握才能更好的从事实际工作。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机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农机理论,更要具有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则会提高我们对理论水平,这就要求农机人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

农机人员要重视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机制造业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对农机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接受最新资讯的良好平台,对于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方面要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也要学会用网络吸收新的专业文化知识。农机人员之间要做到勤沟通,常交流,促进整体农机人员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机人员要做好农业机械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检索查询科技成果,对于常用的农业机械更是要做到完全的了解,能够判断和维修典型故障等专业知识和技术。

2 农机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

农机人员做为为农民服务的基础人员,自身的个人素质十分重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必然要求。农机人员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农机人员个人道德素质上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农机人员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要帮助农民富裕起来。

农机人员不仅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处理好和农民的关系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农机人员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农机人员耐心的、诚恳的对待。现在有很多农机人员不愿走进农村基层,仅仅是发文件讲精神,不切实际的发表空谈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针对这些,就要提高农机人员的个人修养,要让农机人员真正的认识自己的职责所在。

3 农机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发展,农机人员要大力的推广农业机械化。健全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完善农机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机制,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信息,并对农民群众进行农机技术培训。农机人员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根据新形势掌握最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肯定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有强有力的后盾。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对农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农机人员要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农业机械推广要结合本地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不同,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农业机械的推广上不是讲求某一种机械的使用范围,更重视的是某一种机械的使用效率。农机人员要根据本地实际,推广适合本地的农业机械,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等条件,推广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机械。

再次,农业机械推广必须坚持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有些地方在推广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运用行政手段,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引进和推广,这样的推广会引起农民的抵制情绪,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机人员要坚持调查、试验、示范、总结经验的方式来引进适合本地的农业机械。在推广上,创造条件建立适合本地的示范基地,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强调互利互惠,可以通过租赁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的示范基地。利用当地的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举行农业机械展销会,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的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到推广活动中来,让农民切身实际的感受农业机械的功能。

最后,农业机械化推广要重视更新信息和信息的传递。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机人员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农民和市场的沟通网络体系,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和传递。农机人员要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最新农机动态,了解农民需求,为农民和农业机械经营企业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实验能力论文 下一篇: 土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