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工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1:11

组装工艺论文

组装工艺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施工企业一直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施工企业能够安全以及稳定的实施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就必须要采取一个十分有效以及合理的方式,这也就对方法具有很多要求,本文中,笔者就对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选择适合的安装工艺

钢结构网架安装工艺方法主要包括顶升施工工艺、升板机提升工艺、整体吊升工艺、高空滑移工艺、分条分块工艺以及高空散装工艺等等,在施工企业实施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安装工艺,安装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钢结构网架安装的质量,更加是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的关键部分,因此,实施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首要任务就是选择适合的安装工艺。

二、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体现自身价值

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的时间、方法以及质量这三者是整个全寿命周期管理最为主要的三大实施目标,这三者之间具有对立统一以及相互关联的矛盾关系,总的来说,这一种关系可以说是客观存在辩证的关系,是在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目标控制整个系统里面唯物辩证法具体的体现,任何一个管理方法,都必须要对人和社会质量标准以及功能需求进行满足,与此同时,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中任何工艺的使用价值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具有明确的要求和进度,所以,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的质量不仅是一种价值的标志,是实施方法的目标,更加是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得到稳定实施的根本保障,我们只有保证了价值,才能够真正有必要来实施前卫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三、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完善制度

所谓的完善制度就是指在施工企业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这一前提和基础下,对自身的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以及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有一个标准的制度,其次要求施工企业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按照制度的要求去开展自身工作,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个完善的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制度,才能够保证自身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工作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实施。施工企业经营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获得经济利润,在施工企业实施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政府相关的政策,对施工企业自身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以及取得成效进行综合考虑,对于自身的方法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和选择。

四、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工作人员在落实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那么,一定会达到将琐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这一目的,原因就在于,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够对理论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内容比较多、操作性比较强、记忆量很大的知识点,如果工作人员仅仅是在工作过程中将这些知识点泛泛越过,那么,即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期之内将这些方法和知识掌握,也不能够长时间掌握这一知识以及方法,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工作人员一定会将这些知识以及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抛之脑后,想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求工作人员在落实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措施的时候,要先使自身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的认识,在感性认识以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的学习。需要我们明确的是,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关系到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关系到了国家和人们的利益,施工企业想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之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进而对理论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

五、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体现特点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信息已经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特点,新技术本身也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想要准确把握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灵活的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形式,并且将这些灵活的形式贯穿到整个钢结构网架施工以及操作的过程中,旨在能够更好的为提高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质量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在工作人员落实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方法的过程中,很多感官系统都在进行交替使用,这样就很容易将工作人员的兴趣、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很好的调动起来,如果工作人员在此时能够对技术和方法实施有效的利用,那么,一定能够使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体现出自身的特征。所以,在工作人员实施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这一点准确的把握,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很好的发挥出来。

结语: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选择适合的安装工艺、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体现自身价值、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完善制度、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要体现特点这五个方面探讨了钢结构网架安装施工及其组织。其中最为关键的措施就是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安装工艺。

参考文献:

组装工艺论文篇(2)

服装熨烫就是利用织物湿热定型的基本原理,以适当温度、湿度和压力改编织物的结构、表面状态等性质的造型方法。广义的服装熨烫系指服装进行的所有热处理过程。熨烫工艺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服装行业中“三分缝制七分熨烫”的传统说法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足见熨烫工艺的重要性。服装熨烫不仅能弥补缝纫工艺中的缺陷,还能完成裁剪、缝纫工艺中不能完成的工作。熨烫是服装制作的―项重要工艺。对服装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外观造型及定型处理等起着重要作用。熨烫作为缝制基础工艺,主要包括基本烫法、塑型、整形和消皱等。无论使用哪种处理技法和手段,都是利用加热和加压原理,并利用织物的可塑性,在烫、压的作用下使织物改变形状或使形状定型。熨烫热加工的基本要素是温度、压力和时间。除了处理好上述三个因素和条件外,还需要有熟练的技法和技巧,两手协调动作,分别运用轻、重、快、慢及归宿或抻拔等熨烫方法。机械熨烫只是以机械代替手操作,原理相同。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学校都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按照工艺流程突出“在做中学”,熨烫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熨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缝制服装的质量和外观。学习了熨烫工艺以后,要求学生理解熨烫定型的五要素,掌握熨烫的基本要领及流程,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动手练习,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服装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服装的手缝工艺和机缝工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实际操作具有浓厚兴趣,但学习理论知识时普遍存在不善于分析、学习方法欠佳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从活动中找到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其中游戏激趣法是以课堂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新知识,实操示范法是将熨烫男衬衫的过程以实物投影方式向学生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利用实操竞赛法通过小组实操竞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生采用探究学习法,以小组讨论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上熨烫工艺教学这节课的。

新课引入中,教师展示两件衬衫,一件皱皱的,一件很笔挺。让大家观察讨论,“你喜欢哪件衬衫,为什么”?学生分组回答,得出结论是熨烫在服装缝制工艺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新知教学用设问启发,思考熨烫服装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翻看资料,考虑因素有温度、湿度(即蒸汽)、时间等。接下来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熨烫效果的因素。学生自由组合分为三组,即温度探究组、湿度探究组、时间探究组。温度探究组分别用100度、200度熨烫尼龙面料和熨烫毛料面料;湿度探究组分别不使用蒸汽熨烫尼龙面料和使用蒸汽熨烫尼龙面料(温度控制在120度);时间探究组用5秒钟和10秒钟时间原位熨烫尼龙面料(温度120度不用蒸汽)。不同组别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试验后得出结论:熨烫服装时,不同面料应选择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引发学生思考熨烫过程中除了考虑熨斗的温度、湿度、时间之外,还要注意熨烫的压力和熨烫后的冷却。学生总结出熨烫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充分考虑熨烫定型的五要素:即熨烫的温度、熨烫的湿度、熨烫的时间、熨烫的压力及熨烫后的冷却。教师示范熨烫步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找出熨烫基本流程。熨烫基本流程是剪净线头、清除污渍、调节电熨斗温度、选择熨烫方式(干烫湿烫或盖布烫),先烫里、后烫外,先烫零部件、后烫大身。学生熨烫服装不同部位,如大身、领圈、袖窿、袖衩时,都用到电熨斗底板的哪些部位,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熨烫大身应用熨斗中间或底部。在巩固新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竞赛,在规定的五分钟内熨烫男式衬衣,根据织物耐热度分析表,综合运用熨烫知识,看谁熨烫得又快又平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反复强调熨烫的基本要领是合理运用电熨斗各部位,熨烫不同地方要运用电熨斗的不同部位;熨烫定型五要素始终贯穿整个熨烫过程;熨烫时应根据各部位不同需要烫平服、烫圆顺、烫出坐势、烫出窝势。三分缝七分烫,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工艺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熨烫工艺。

服装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尾部,尾部当中一个关键地方就是对衣服成品的熨烫。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穿上舒适、合体,充分体现自己仪表风度的服装,由此,对服装的立体造型越来越重视,作为体现服装立体造型工艺手段之一的熨烫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组装工艺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

服装项目教学,多数是在服装高职教育中最后一学年的教学模式,在前两年的服装各类知识学习结束后,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学习,一般分为男装项目、女装项目、童装项目、婚纱礼服项目等等,在项目班中,同学们将根据自己所学的服装知识,应用并锁定在自己选择的目标类型中,通过任务项目驱动,进行各类服装设计、研发、推广。

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是服装专业教学的三大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从设计定位到设计表现、款式结构分析、结构制版与裁剪、样衣制作全过程。服装工艺在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后承担着服装成型的重要角色。

服装工艺课程在大一、大二年级中,许多服装院校中都是遵从旧的教学模式,服装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及学生操作练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思维受到禁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不够,学生在课程中单纯地学到服装缝制技能的基本知识,根本谈不上进行工艺设计,不能真正理解、达到工艺设计的根本目的。

笔者从事服装工艺教学十余年,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着改变服装工艺课的原始教学模式:首先是根据制作要求,将整件服装分成若干部件向学生讲解,并配以必要的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强化技能训练,进而练好基本功;接下来,让学生熟悉整件服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以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不断的实践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最后,借助在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服装企业的生产概况和各企业对服装制作的不同要求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入到项目班时,服装工艺的教学还是一样遵循着陈旧的教学模式,可是,在项目教学阶段,同学们整合以往所学的全部知识,所设计的款式都是顺应潮流时尚的新颖款式,结构变化大,当然给工艺制作业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给服装工艺教学的老师提出来新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工艺设计能力。

作为一个从教十余年的老教师,我从项目教学的实际出发,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不错。

一、复习提问

课堂上教师先把男装(或女装、童装等类型)的服装经典款式的工艺要求、质量要求作为问题在黑板上列举出来,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汇总形成文字文件。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同学们对一些经典款式的工艺制作方法、工艺质量要求做一个全面的回忆,让一些主要的工艺方法进行再次记忆,提高对相似部位工艺手段复习提高,为工艺设计能力做铺垫。

二、收集、统计工艺制作问题

通过质量要求的形成,反问自己完成的作品是否有遗憾,这些遗憾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完美;还有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那么我们利用一节课时闻将这些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并把好的经验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并统计问题,每组不少于五个问题,由组长担当负责人,将问题公布出来并做适当解释。

三、任务驱动

老师将所收集到的问题进行任务布置: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两组同学互相讨论并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最后,两个小组各选定一人代表公布答案。过程中老师不停的巡视并适当地参与讨论,起引导作用而已。

两个组分别交替着回答问题,并由对方判定回答得是否满意。此时老师仍然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不要随意下结论,结论应该是由学生总结,即使不够完整,也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作答。

四、总结、讲评

同学们讨论结束后,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肯定并鼓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思考的态度,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热情的积极性。并将部分的答案进行分析、肯定、延伸,引导同学们根据款式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工艺设计。

在服装工艺技能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服装产品为目的任务,而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学改革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虽然针对服装工艺的新的教学方法还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有许多幼稚和不足的地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它还是有着明显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对于各种新颖时尚的服装,在款式设计的同时,有关服装版型的处理、服装工艺技术的应用以及面料、版型、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适应能力强,适应现代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组装工艺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TH16 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63-020 引言

尺寸链理论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招收的三年制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有所降低,感性知识少、理解力亦欠缺,若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系统掌握尺寸链理论确实有一定难度。下面笔者就把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的关于尺寸链理论的教学经验作一简单阐释。

1 对尺寸链理论分两个阶段讲解

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在学习第一板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时先行介绍,装配尺寸链放到学期末学习第四板块装配工艺基础时讲解。教学第一阶段计划安排10课时,在第二阶段装配尺寸链讲解计划安排8课时。这样安排主要有两个好处:其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学期中间(大约第12周左右)给学生安排有为期两周的装配实习,这样,在学习装配尺寸链之前,学生对装配方面的知识除了从多媒体课堂看到的图片、视频以外还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到了期末,由于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工艺理论有了比较全面认识,此时在回顾、对比和总结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装配尺寸链会起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第一阶段,以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中的线性尺寸链为重点

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尺寸链组成中关于“封闭环”的概念,尽管可以用机械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间接保证”八个字准确概括,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完全理解其含义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建立工艺尺寸链的难点,通过大量实例进行实训才能掌握。

2.2 关于尺寸链的特性。只强调封闭性和顺序性,而对比较复杂的各组成环影响封闭环大小变化的传递系数问题暂不讨论,降低难度,以便于掌握。

2.3 建立工艺尺寸链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2~4课时的习题课,列举大量机械加工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组成尺寸链的各种环的概念,了解尺寸链的特性,亲自动手绘制尺寸链图,系统地掌握建立工艺尺寸链的方法和步骤。初学者最常见的错误是尺寸链图画对了,但找错了封闭环,造成尺寸链计算失败。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

2.4 目前计算线性尺寸链方法主要有极值法和概率法两种,前者简单、实用,应该详细介绍,后者相对复杂,可将其分散到第二阶段装配尺寸链学习过程中进行。另外,授课时给学生补充讲解工厂里常用的竖式法(表格化的极值法),这种方法计算、调整方便,非常实用。

2.5 精简极值法计算公式。工艺尺寸链理论用于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上偏差和下偏差)三个数值。从理论上讲,借助三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学生只记住四个公式,即①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②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下偏差之和;③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上偏差之和;④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的公差之和。选择其中任意两个公式便可完成极值法的全部尺寸链计算。

2.6 讲解例题和讨论习题注意由简到繁。建议按照步骤进行:各种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情况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假废品”问题极值法的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竖式法)工序尺寸的公差调整与分配方法形位公差环对尺寸链的影响规律尺寸链理论综合应用平面尺寸链的解算工序尺寸图解法。

3 关于装配尺寸链理论讲解应注意的问题

3.1 由于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通常都是产品装配精度或部件、组件的装配精度,不用查找,因此,从建立装配尺寸链的过程来看相对于建立工艺尺寸链要容易一些。解算装配尺寸链的真正难点在大数互换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固定调整装配法这三种方法。

3.2 互换装配法中,完全互换装配法的尺寸链解算和前面介绍过的工艺尺寸链极值法基本一样,不再赘述。分组装配法可以不应用尺寸链理论;只有大数互换装配法由于需要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公式多,计算相对复杂,讲解到利用“尺寸相依法”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时,应适当放慢速度,力求详细、透彻。

3.3 应该注意和强调的是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都是主要通过改变某一个被称作补偿环的组成环(修配环或调整环)的大小来调控整个装配尺寸链的,而互换装配法一般只利用调整分配各组成环的公差大小及其分布位置来满足装配精度要求,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修配装配法解算尺寸链时,判别修配环(补偿环)变化引起封闭环“越修越小”还是“越修越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同的判断导致引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结果也会不同,因而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固定调整装配法解算尺寸链时,调整环(补偿环)的“补偿量”、 “补偿能力”和“分组数”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尺寸链的解算相对复杂。

3.4 角度尺寸链在装配尺寸链中虽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经过角度转换和线性化处理之后的角度尺寸链也类同与前面讲过的线性尺寸链,可以代入上述四个公式进行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作一般性介绍即可。

3.5 一种产品究竟采用何种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通常在设计阶段就应确定。因为只有在装配方法确定后,才能通过尺寸链的解算合理地确定各个零部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根据封闭环的公差要求(装配精度)、产品或部件的结构特点(组成环环数)、生产类型及具体生产条件选择恰当的装配方法非常重要,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要领。

3.6 在第二阶段装配尺寸链讲解结束前,安排总结、窜讲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的系统知识,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和异同之处,使学生对尺寸链理论的认识水平有一个综合的提高。

4 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后的尺寸链理论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高职院校不再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但是尺寸链理论依然保留在新编的系列教材《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等之中,并且增添了计算机辅助建立和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内容。目前各院校使用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也涉及尺寸链理论。课程改革以后,总体来看各种教材留给尺寸链理论的理论课时愈加稀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决定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理论不打折扣地传授给学子们,对所有任课教师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组装工艺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TU278.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3-042-03

1概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造船业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要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还需很长的路要走。为适应造船吊装工艺需要,大型龙门起重机是大型船舶建造不可缺少的装备,它的建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尤其是它的金属结构件的制造质量,对门机的安全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800吨龙门起重机由我公司承建,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其中三大结构件的制造质量,得到了业主和设计单位的高度评价。800吨×185米龙门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等三大结构件组成,主要采用低合金钢材料(Q345C)制造。三大结构件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1.1主梁。主梁采用梯形双梁结构,总长为194924m,宽度为11960mm,单榀主梁上翼缘板宽为4660mm,下翼缘板宽为3000mm,梁高12m,总重2680t。为了利于减轻自重,翼缘板及腹板在长度和高度方向上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主梁由多段标准段组成。

1.2刚性腿。刚性腿采用柱形整体式箱形结构,最大截面为9956×9811mm,总重为512t。为减轻自重,板厚在高度方向按等强度的原则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设计。

1.3柔性腿。柔性腿采用人字形圆管结构,由上接头、两根钢管和箱形下横梁组成,两根圆管与下横梁及上接头采用法兰联接。

由于主梁段单元的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门机其他结构件(如刚性腿等)的制造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针对此台门机三大结构件中的主梁标准段单元的制作过程,谈谈段单元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希望能够对类似工程起到好的借鉴作用。

2技术准备

2.1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编制焊接工艺的依据,应在钢箱梁制造开工前完成。评定试验用的母材应与产品一致,尽可能选用C.S.P含量上限制备试板。试板焊接时,要考虑坡口根部间隙、环境和约束等极限状态,以使评定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焊缝力学性能等方面和母材匹配。焊缝的冲击韧性指标原则上与母材相等,按GB/T1591~1994标准执行。

根据本台门机设计图纸和《龙门吊制造验收规则》的规定,编写《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根据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模拟实际施工条件,逐项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针对本台门机钢箱梁的接头形式,初步拟订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提供最终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生效,并在生产中跟踪、检查、补充和完善施工工艺。如生产过程中某焊接工艺产生质量不稳定或低于质量要求时应立即终止使用。试验报告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报告编写各种接头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焊接工艺指导书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根据焊接工艺指导书的内容组织施工。

2.2工艺文件的编制。按照设计文件和钢结构制作要求,编制《龙门吊制造验收规则》作为内控标准来指导和控制龙门吊制造全过程,对制造验收规范进行分解细化。编制各个工序的工艺文件,用于指导生产,控制施工质量。

2.3技术培训。对参于龙门吊制造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上岗前全员技术培训、质量意识教育、技术交底和应知应会教育,对于主要工种:如焊工、涂装工、组装工、划线工、检查工等进行特殊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其中电焊工按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分别考试,合格人员发给合格证书,不得超越证书范围作业。

3制造工艺

3.1总体方案。根据本龙门吊的结构特点,拟采用造桥工艺来制作龙门吊的立体分段,立体分段的平面板单元首先在加工厂制作好,然后在拼装场地进行整体立体分段拼装,并完成所有主梁节段的预拼及起拱,节段之间的环焊缝在吊装现场完成。

本台门机主梁由36个分段组成,为双梁结构,单边17个分段,其中标准段34个分段,非标段2个,主梁制作时,采用整体预拼起拱的方式进行,主梁梁段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主梁梁段布置图

3.2梁段整体拼装工艺。

3.2.1总拼胎架搭设。主体分段竖向尺寸大,对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本方案采用卧造法。用外胎架进行侧面板的定位然后以隔板为内胎进行其它几个面的面板定位。胎架平面为斜切面,其斜度与腹板形状匹配。

卧装胎架搭设时要确保胎架有足够的刚性,防止箱梁在拼装时变形,胎架搭设时17个梁段的胎架整体搭设,典型分段的胎架断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胎架断面示意图

3.2.2主梁内侧面及外侧面划分。考虑到主梁为双梁对称结构,采用侧面板朝下的卧装方式,所有板片对接缝为单V型坡口(反面贴陶瓷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其中贴陶瓷衬垫侧成型相对较差,因此从工艺及造型上要求所有贴陶瓷衬垫侧在主体拼装成型后不能外露,因此将龙门吊主梁分成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内侧面作为拼装时的底板,外侧面作为拼装时的顶板结构,确保外侧面对接缝外观成型美观。

3.2.3板单元两拼。为了提高拼装效率,部分板单元在主箱梁组拼前在线下进行两拼,两拼的范围涉及顶板,为减少焊接变形和火焰修整量,保证板块平面度,应在拼接焊缝焊接前预置反变形,同时使用预留焊接收缩量的样板控制焊缝两侧相邻球扁钢的中心距。

3.2.4组装侧面板。首先在胎架上按照主梁的理论起拱值测量放出底板的边界线,然后以底板的边界线为基准定出侧面板的理论位置线,按此位置线进行首块侧面板的精确定位。固定后依次对称组焊其它侧板单元,组装时应按设计宽度精确预留焊接收缩量。

3.2.5组装T型钢。下侧面板焊接检验结束后,在侧面板上测量放出T型钢的定位线,然后组焊T型钢。

3.2.6组装横隔板。横隔板支撑整体制造,安装就位后用花栏螺丝来调整横隔板的垂直度。

3.2.7组装顶底板。隔板组对后开始焊接,同时顶底板可以同步就位,就位要点是确保顶底板和地面铅垂。

3.2.8封外侧面板。顶底板装配焊接结束后,安装外侧面板,安装就位后,需要加设临时支撑。安装完成外侧面板后,依次安装其他外侧面板直至结束。从而完成整个梁段的组拼。

3.2.9胎架横向反变形控制。通过合理的焊接顺序来控制焊接变形,在胎架上不再做反变形设置,具体焊接顺序按下图试行,首制段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调整。

图3焊接顺序图

3.2.10拼装焊接注意事项。①梁段焊接顺序:为保证梁段的外形和几何尺寸,防止产生过大的内应力,梁段的焊接应分步进行,并遵循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由中心向两边的施焊原则。优先选用CO2气保焊方法,同时尽量采用陶质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接工艺。②组装顶板时,必须精确预留横隔板焊接收缩量,控制箱体高度。③在焊接临时马板或工艺辅助件时,应避免对母材产生咬边及弧坑。拆除时,不允许锤击拆除,应在距母材1~3mm处用气割切除,不得伤及母材,切除后用砂轮将焊趾处打磨平整。④板单元及零部件必须经过全面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参与梁段组装,构成各梁段的板单元及零部件应编号并记录清楚其所在的部位。梁段制造的各阶段报验单应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

3.2.11预拼装。

3.2.11.1预拼装方法:梁段组装时需要进行整体预拼(不少于4节),预拼结束经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脱胎进入下一道工序,脱胎后预留一段转入下一轮预拼,确保整个梁段预拼完整性。

3.2.11.2预拼装检查。每轮钢箱梁整体组焊完成后直接在胎架上进行预拼装和重点检查:主梁的起拱线形、扭曲,节段间端口匹配情况等。根据工艺要求,梁段预拼前应处于自由状态。

①主梁总体线形尺寸检查。

a.线形检查:通过测量主梁底板节段接口处的理论坐标来检查主梁的起拱线形,主梁的旁弯主要通过在侧面板取一系列特征点测量其标高来检查,如下图所示:

b.梁段扭曲检查:是通过检查各梁段两端横隔板处的左右标高值,判断各梁段的水平状态及扭曲情况。

c.内外侧面板的标高检查。根据理论值调整其标高。

②预拼装检查测量要求。

a.各梁段的标高、长度等重要尺寸的测量,应避免日照影响,并记录环境温度。

b.测量用的钢带或标准尺在使用前应与被检测工件同条件存放,使二者温度一致,并定期送计量检测部门检定。

c.测量用水准仪,经伟仪,仪表等一切量具均需经二级计量机构检定。使用前应校准,并按要求使用。

d.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并实行定人定仪器操作。

3.3起拱工艺。

3.3.1起拱高度理论计算。主箱梁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到钢梁结构自重及负重时会有一定的下挠,因此在节段预拼装时需要按照一定曲线进行预拱,以确保结构使用时能够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

根据设计要求,主梁起拱高度按图5所示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图示计算公式(考虑结构自重下挠),可以计算出每个分段上弦在转折处相对于理论直线的预拱高程为:

图5主梁上拱度计算示意图

3.3.2起拱方法。在对主梁分段近似采用斜直线制作,总组胎架墩采用折线梁拱。具体做法为:首先以主梁的下弦面理论直线为基准线,绘出基准线及分段线的位置,然后根据高程确定出起拱折线,在确定出预起拱折线后,在主梁起始位置及钢梁两两相接的位置安装曲线成型限制挡块,限制挡块制作时在保证成型曲线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上弦面板的垂直度。因此此限制挡块需要精确定位,并定期测量和调整,确保线型准确、垂直度可靠。

3.3.3主梁起拱线型长度调整方案。主梁在拼装起拱后其线型由原先的直线变成折线结构,两两梁段之间的连接面由原先的直口变为斜口,预起拱前后接口的变化如图6所示:

图6起拱前后两两梁段之间的连接

经过对上图分析可知在主梁起拱以后,两两梁段之间会出现上弦长度增加,增加长度L只和两两梁段之间的折角有关,通过整体放样后可知,起拱后主梁的上弦的弦长和理论直线的长度发生变化,其中上弦在185m全长范围内总长变化为288mm (1号段至10号段),但是主梁的下弦长度不变,因此在主梁分段制作时需要注意侧面板端口位置为斜口,确保梁段能按照预期的线型成型。

参考文献

组装工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94-02

服装专业是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技能型专业,它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服装专业人才。为了优化和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中职学校有必要对自身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深刻总结与反思,总结问题所在,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传统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离现象,导致服装结构制图和缝制不合,影响服装的质量。笔者对此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反复研究,采用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健全正规的课程系统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依然未拥有正规化课程体系,中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正规教材、讲义等作为参照,出现了自行讲解、随机授课等现象,使得服装专业教学无规则、无计划、无规范。一些教师重理论讲解,为学生传授大量的服装结构理论知识,淡化了动手操作,使得学生的服装缝制技术得不到训练和培养;而一些教师淡化理论讲解与理论知识的传输,只重视实践操作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缺少理论支撑,失误操作频发,影响了服装专业教学进程。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缺少成熟的课程教材系统,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从而使得教学模式五花八门,无法形成规范化教学。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脱节

服装专业应该是一门基于特定理论指导下的手工艺训练,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手工实践操作与训练。然而,实际的中职服装教学却通常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最为典型的体现为将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相分离。一些中职学校将服装结构制图列为独立课程,单纯针对服装结构对学生进行理论性讲解,学生能够熟识服装结构,也能绘制出高质量的服装结构图,然而,由于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缝制训练,最后依然无法自行制作出完整的服装,未能完全掌握服装缝制技术。

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忽视了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之间关系的密切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之间的时间间隔相距太远,学生在接受正规的缝制操作训练时,已经淡忘了理论知识,再加上缺少正规的指导,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三)沟通不畅,工艺落后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涉及到服装结构图的绘制以及缝制工艺的训练,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前后配合,学生需要根据服装结构图来合理地操作缝制服装。然而,现实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却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也就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师与缝制工艺教师之间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沟通与协作交流,导致学生在实践中所缝制的服装与教学中学习的结构图不符,影响了结构美观,也影响了服装质量。

同时,从整体来看,中职学校尚未创建起师生沟通机制,师生之间缺少一个正规的沟通平台,师生之间的分离必将导致教学与学习之间相脱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内心诉求也无法及时反馈给老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影响。

这种脱节式的服装专业教学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也耽搁了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利于服装人才的培养。长期下去,会影响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声誉。

二、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服装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脱离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必须及时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构建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好教材,完善体系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蓝本,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方向,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就必须先从教材入手,创建规范完善的教材体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教材蓝本资料。为了达到这一愿望,需要中职教育系统人员组织广大中职服装专业教师、技师以及服装设计理论专家等集中商讨教材编排工作,编制出服装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同步的教材,实现结构理论讲解与缝制操作的一体化配合,实现二者的同步,依托于该教材体系来规划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进度与计划,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材的编排不仅要以专家、专业教育人士的意见为基础,还要结合中职学生、中职教师等的建议,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规律以及服装专业的特点等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与考虑,尽量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接受性。

随着完善后教材的使用,教师也要通过教学进行不断地总结,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意见反馈、考核成绩等来分析教材的编排质量,及时优化并改进教材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二)采取优模式,一体教学

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教学相脱离的状态,根据已有的规范化教材体系,来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遵从教材指导来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让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顺利衔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配合。

为了切实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的对接,则要拉近两门课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间的协商与配合,服装结构制图教师要积极同缝纫工艺教师商讨、研究教学模式,探究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将两门课融为一个课堂,融为一个教学进度,或者归为同一教学计划,对服装结构进行局部剖析和分解,从中了解并掌握其结构特点,以此为基础来向学生传输缝纫工艺,学生能更好地根据服装结构剪裁、缝纫,这样就达到了理论对实践的深入指导,同时,学生的剪裁、缝纫操作又同样深化了对服装结构的认知,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互动学习。

(三)创新教学法,提高实效

为了达到结构制图与缝纫工艺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同时,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兴趣化教学课堂,教师就要积极地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所改革和创新,对此,教师可以尝试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服装结构制图小组和缝纫小组,采用竞赛比拼模式来组织教学课堂,也就是以“成型服装”的造型、质量以及设计水平等为评价标准,服装结构制图小组成员自行构思出多幅服装结构图,缝纫小组根据其提供的结构图进行剪裁、缝纫操作,最终设计剪裁出一套套精美的服装。然后,让缝纫小组成员与结构制图小组成员交换位置、交换工作,达到交互训练的目的,两个小组之间会以共同的成型服装为奋斗目标,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服装设计、剪裁与加工中,这一过程中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而且交互性训练能够实现对学生理论绘图与实践缝纫之间的对接。

(四)搭好互动台,增进交流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与缝纫工艺要想实现一体化,需要多方的同步交流与配合,其中既包括教师之间针对教学方法与课程规划之间的交流,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职学校要积极为师生搭建一个互动平台,例如:开通校园网公共邮箱,窗流等,鼓励师生在这一平台针对服装专业教学自由发表意见,以此来实现师生、师师之间的互动,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同时,学校还要定期召开教学交流会议,重点针对服装结构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鼓励任职教师发表感想和意见,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自身的想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堂满意度等为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可供参考的宝贵性意见,再根据正确性的意见来积极改革、调整教学模式,使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一体化教学。

此外,中职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应该重视课后娱乐活动的承办,例如:开展服装文化节,鼓励学生在文化节中贡献属于自己的服装作品,形成学生之间的作品比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课后竞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增加自身的学习自信心。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体化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思路,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衔接,能够发挥理论对实践操作的指导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服装专业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采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案,让中职学生时刻拥有课程学习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组装工艺论文篇(7)

孟加拉动车组项目是孟加拉国铁的招标项目,项目共包括20列米轨内燃交流电传动车组,每列由2辆带司机室的动车和1辆拖车组成,主要用于孟加拉国的达卡、吉大港等重要城市及周边的交通。

在车辆的组装阶段,作者负责孟加拉项目设备部分的工艺技术工作,跟踪了从产前准备到全部首道工序鉴定的过程。期间,对工艺规程文件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原有工艺规程文件的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提出利用鱼骨图法改进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写。

1.工艺规程文件

工艺规程是工艺文件的一种,是工人进行产前准备和实际操作的依据。根据工艺方案中所确立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艺原则,结合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条件,将产品和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通过文字或附图的形式明确、具体的表现出来的文件。

1.1.工艺规程文件特性

工艺规程文件是准确描述员工(人)在什么环境(环)下,采用什么工具(机)对操作对象(料)进行什么样的操作(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的文件,是员工操作标准化的依据。是面向安装对象的一系列过程的集合,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具有确定输入、输出的过程。人员、工具、物料、环境、方法是过程的输入,最终的安装结果是过程的输出。

本文的重点在于改进工艺规程文件的表现方式,使得工序清晰、操作重点容易把握、产品结构容易了解,使得操作简单,减少返工现象。

2 .工艺规程鱼骨图的建立过程

2.1. 鱼骨图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这概念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鱼骨图。

对于机械产品,装配与拆卸是相反的操作。鱼骨图是描述产品装配顺序的一种图形工具已成功地用于面向装配的设计[1]。并且,表示装配关系的装配鱼骨图在一些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工艺规程鱼骨图的原理和模型建立

工艺规程鱼骨图由鱼头、主骨、中骨、次骨组成。主骨的左侧列出工序、工具及相应的工艺要求;右侧列出产品的结构组成。鱼头代表要进行装配的产品;主骨的方向代表装配工序的先后顺序,装配从鱼尾开始至鱼头结束;中骨代表产品的部件及工序;次骨分别代表零件、环境要求、工具、工艺要求。这样,纵向上就明确地表达了安装步骤,横向上表达了由人、机、料、法、环构成的完整的过程。

建立工艺流程鱼骨图的过程如下:确定要装配的产品,将其写在鱼骨的头上;按照设计图纸,将产品拆分为装配部件,确定安装的先后顺序,依次以中骨的形式排列在鱼骨图的右侧;对应装配部件确定工序,与装配单元对应列于鱼骨图的左侧;将产品的部件继续细分到零件级,按先后顺序以次骨的形式列在部件中骨的下侧;分析零件安装的前提,即安装环境,与零件对应列于部件中骨的上侧;与零件对应,所使用的工具列于左侧工序中骨的下侧;与工具对应列车操作的工艺要求,写在工序中骨上侧,与工具对应。所建立的工艺规程鱼骨图模型见图1。

图1 工艺规程鱼骨图模型

3. 工程实例

以《孟加拉车客室门安装、调试工艺规程》为例,由于篇幅所限,摘取工序50.1下摆臂组件安装作为示例,建立过程如下:

3.1.要进行装配的产品为塞拉门,放置于鱼头位置;

3.2.对产品进行拆装性分析,划分产品部件,列于脊骨右侧。按照部件的装配先后顺序划分工序步骤,在脊骨的右侧与产品部件对应顺序列出。其中第50.1工序为下摆臂组件安装;

3.3.下摆臂组件包括摆臂组件、调整垫片、六角头螺栓,按先后顺序列于下摆臂组件中骨下侧;

3.4.按照零件顺序列出所使用的工具:盒尺、棘轮扳手,列于相应位置;

3.5.六角螺栓安装环境为:摆臂组件安装孔与车体安装孔对齐;调整垫片安装环境为:摆臂组件安装孔与车体安装孔对齐。分别列于下摆臂组件中骨上侧,并与零件相对应;

3.6.摆臂组件的工艺要求为:摆臂座下面U腰形孔中心线到地版面的尺寸为280mm。滚轮面与侧压条密封面的间隙尺寸不小于4mm。六角头螺栓工艺要求为:拧紧螺栓。调整垫片的工艺要求为:增加理论垫片,保证两个安装面之间的尺寸为1292±2mm。分别列于工序50.1中骨上侧,并与工具相对应。

4.结论

利用鱼骨图改进工艺规程文件的编辑,能够将人、机、料、法、环各要素融入到一个工艺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清晰表达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与工艺步骤之间建立起直观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能够清晰地表达工艺步骤,使工具与工艺要求一一对应,使产前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工艺规程鱼骨图使工人容易理解掌握,将大大提供工作效率。

组装工艺论文篇(8)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该课专业知识晦涩抽象,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对于该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出了一整套“1+N”课程包,实践证明,该课程包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真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机械核心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资助项目(2013R30052)。

作者简介:陈晓(1983—),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工学硕士,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加工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中等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工艺、工艺装备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地加深学习打下基础。

1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设计理念

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从中独立出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则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摆脱了以知识点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的惯例,在做好充分的岗位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以真实企业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重新整合了知识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构建“1+N”课程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程参与,努力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校企融合,紧跟先进技术发展、提升就业能力。该“1+N”的课程包具体内涵体现如下:

“1+N”课程包的“1”即“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一项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等;“N”即N种相关技能,N种相关技能是指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辅助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对接人文素养等。由此:

1.1 “1”的内涵释义

“1”——学习该课程所能掌握的1项核心技能:该课程紧密对接“机械工艺员”领班岗位,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实施工艺规程的能力。

1.2 “N”的内涵拓展

学习该课程应同时具备以下两方面技能:(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知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2)熟悉现场“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

2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开发与实施

现以“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为教学案例,分析该项目“1+N”课程包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2.1 布置学习任务

2.2 “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情境能力目标描述

1)1项核心技能:(1)熟练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掌握各种装配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常见应用;(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要求与依据;(4)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与内容。

2)“N”项辅助技能:(1)熟悉装配工艺基础知识;(2)理解机器的装配精度、机器的组成和装配工艺系统图;(3)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4)理解结构的装配工艺性;(5)掌握装配尺寸链;(6)具备质量意识、并能兼顾成本核对,降低生产成本能力;(7)具备现场“6S”管理能力。

2.3 设计学习情境

该情境的学习与工作流程如下:(1)咨询;(2)决策计划;(3)实施;(4)检查评估;(5)课内实践;(6)学习检查。

本情境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步骤来进行,工作结束后安排课内实践项目——“双联齿轮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本情境采用单班分组方式教学,每班分8组。该情境教学分如下5个步骤进行实施。

步骤一:资讯(4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参观、讨论、教师指导

任务:学生从接到的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的必要信息,为下一步的决策、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掌握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有哪些装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常见应用;(3)分析减速器的结构特点;(4)分析减速器的可装配性及装配工艺性;(5)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8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1名),各组根据任务工作单和资讯工作单完成必要的信息搜集,每组选4人准备发言。

步骤二:决策、计划

学时: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任务:学生在资讯阶段,了解了装配的基本工艺信息,接下来在决策、计划阶段,需对具体确定减速器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并制定出该减速器的装配工艺方案,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原始资料的搜集研究;(2)确定装配生产的组织形式;(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4)编写装配工艺卡和工序卡;(5)制定装配检验与试验规范。

步骤三:实施(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四步教学法

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机械加工实训中心,以各小组所制定的工艺方案为项目实施产品装配,同时对每一个完成的工作步骤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完成下面的工作:(1)填写装配工艺过程卡片;(2)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3)装配工作安全和事故防护规定;(4)交流沟通和工艺管理。

步骤四:检查、评估(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监督

任务:通过实施阶段的工作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总结,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装配工艺规程的要求及依据;(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内容的比较评估;(3)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4)工时定额评估;(5)装配工艺方案的评价。

步骤五:课内实践(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参与减速器的实际装配工作,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2)产品常用装配方法;(3)减速器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4)减速器验收方法。

上述案例详细的分析了该课程包实施的步骤、采取的教学方法,阐明了该课程包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有效实施“1+N”课程包,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并轨

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工种的应知、应会相衔接,课程理论考试与职业技术等级考核相融通,实训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实际加工零件的质量为评判依据。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充分发挥与校企合作优势,对合作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核心实例”,将企业的实际产品作为承载知识、技能的任务,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在教师引导资讯和操作演示后,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实际零件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4)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设置真实情境教学环境中完成,多媒体情境教学环境下进行引导资讯、计划和决策,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身临其境的角色,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上岗的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5)教学评价方式更趋多元,综合考评学生的整体素质

多元化评价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理论考核(30%):(1)课程问答;(2)习题解答;(3)项目汇报;(4)过程作业、文件;2)技能考核(50%):(1)职业规范;(2)制定方案能力;(3)项目执行能力;(4)项目汇报、资料整理;3)职业素养(20%):(1)团队协作能力;(2)创新能力;(3)职业态度、工作作风。

3 总结评价

经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程包实施的一年多时间,大多数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于该课的专业知识都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该课程“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学生的心中,真正的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吴小邦,主编.机械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组装工艺论文篇(9)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 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 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 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 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 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组装工艺论文篇(10)

一、音乐(舞蹈、表演)类

音乐(舞蹈、表演)类专业考试实行初试、复试(观看录像)的评分方法。

(一)评委确定

初试评分老师由学院推荐,经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招生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考点工作议定1-3人,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复试的评委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各专业的复试工作分成2-3个小组同时进行,原则上每组不少于6人,各组在评审完1个省份的考生后需重新分组。评委库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聘请的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和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执行回避制度。

(二)评分程序

1.初试

(1)评分老师根据考生在考场的表现,按照评分标准直接在考生报名表上评分。初试结束后,评分老师应及时将考生报名表中的成绩按考试顺序填入成绩汇总表并签字确认,再交纪检人员和组长签名确认。成绩汇总表由组长带回学校交招生办,考生报名表由组长指定的工作人员带回交招生办。

(2)考试过程用主、副2台摄像机全程录像,以主摄像机为主,副机录像备查。录像人员要按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录像工作,不得私自删除录像文件。

(3)评委在评分时,要区分层次,“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80-90分、“中等”为70-80分、“一般”为60-70分。

2.复试

(1)评委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后,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由招生办根据分组情况随机抽取名单。

(2)评委进入复试现场按指定位置就坐,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在电脑上登录评分系统进入评分界面。评分界面只显示考生身高、性别和需要输入的专业成绩。

(3)评委通过观看录像,逐个将考生的分数输入电脑,待1个省份的评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通过评分系统分别打印出各评委的评分表交评委本人和监督人员签字确认。

(4)工作人员通过评分系统将考生的最终成绩(评分系统自动生成,含初试评委在内的所有评委的分数去掉1个分和1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打印出来交监督人员和招生办人员签字确认。

(三)复试范围

1.音乐学、表演专业

(1)初试成绩70分为复试资格线。

(2)符合复试资格人数少于100人,全部进入复试。

(3)符合复试资格人数在100-200人,则100人进入复试。

(4)符合复试资格人数超过200人,按符合人数的50%进入复试(多考场的省份分别按考场符合人数的50%确定)。

(5)在确定100人和50%界线时,可视同分点人数情况作适当微调。

2.舞蹈编导专业

初试成绩在70分及以上的所有考生进入复试。

二、美术类

(一)外出教师的选派

选派的规则与音乐(舞蹈、表演)类的相同。

(二)评卷教师的确定

1.评卷教师由我校美术类专业教师组成。

2.评卷工作以随机抽签分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3名教师组成,各小组评完1个省份的1个科目后需重新分组。

3.被派出到考试现场的教师不参与该省的评卷工作。

(三)评卷程序和操作办法

1.试卷密封邮寄回学校后,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由招生办人员开封试卷箱并对试卷进行检查清点,形成试卷开封清点记录。

2.经检查清点后的试卷按省份随机编排代号,代号对应的省份对评卷教师及工作人员保密。

3.工作人员领取1个省份的试卷到评卷场所后,由评分小组成员共同商定将试卷分成ABCD四个档次(即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四等),再由工作人员对每个档次试卷逐一编号,并填写分档情况表,同时要求评卷老师和纪检人员签字确认,确保试卷数量与试卷清点时数量一致。

4.评卷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独立公平公正评分,其中A档评分范围为85-100分,B档为75-84.5分,C档为65-74.5分,D档为60-64.5分。经分档后的试卷原则上要在所在档的分数区间内评分,如需调整,须经评分小组集体同意,并报纪检人员和招生办同意后方可更改。

三、考场要求

(一)各复试和评卷场所安置1台摄像机,对评分过程进行全程录像监控。

(二)各复试和评卷场所配备1名监督人员,对评分过程进行监督。

(三)相关人员需凭证进入考场,在场的人员需关闭通讯工具并上交由专人统一保管。

(四)除指定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将评分的纸质材料或电子资料等带出考场。

四、招生监督

招生部门要严格执行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规程,按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加强内部工作规程防控,学校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的监督,严格履行监督责任。各重要环节的考试数据实行招生办和监察处交叉监督,并由监察处组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各环节情况复查。

五、工作纪律

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是学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按照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参与招生考试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六不准”,即: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不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不准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和礼品,不准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二)严禁参加各类中介机构组织且未经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的招生现场咨询活动。

(三)严禁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等承诺吸引生源。

(四)严禁工作人员、教职工尤其专业教师,单独、联合或委托举办高考艺术类应试培训、推广活动;严禁院系与社会中介机构联合举办任何形式的艺考培训班;严禁为各艺术类应试培训机构提供场所或设施。

对违反规定的人员,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处理。

六、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原《广东海洋大学艺术类招生实施细则》(校招生就业〔2009〕3号)中的内容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原《广东海洋大学艺术类招生复试暂行规定》(校招生就业〔2009〕4号)同时废止。

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音乐学专业

(1)声乐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与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素养,系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要有较强的表演(演唱)能力,具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并具备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在专业的歌舞剧院、艺术团体、专业艺术院校、中小学校及文化馆站、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声乐演唱、声乐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歌曲创作、复调、音乐欣赏、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形体、表演、合唱与指挥、艺术概论等。

(2)音乐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具有较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能在各类中小学校、艺术培训机构、文艺团体、艺术相关的机构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音乐欣赏、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歌曲创作、复调、声乐、钢琴、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心理学、合唱与指挥、艺术概论等。

(3)器乐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器乐演奏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表演(演奏、重奏、合奏)能力,具备器乐演奏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较强键盘演奏能力,并具备音乐的基本理论和音乐分析的能力。能在专业的管弦乐队、艺术团体、专业艺术院校、中小学校及文化馆站、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钢琴演奏、钢琴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器乐、钢琴、音乐欣赏、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歌曲创作、复调、合奏、重奏、乐器法、艺术概论等。

产品设计专业

(1)产品及视觉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从事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发展持久性强、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展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置于文、理、工、经、管多科性大学之中,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具有浓郁的设计氛围,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快速表达、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三维表现、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型制作与工艺、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产品实体建模及应用、产品交互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

(2)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发展持久性强,能在企业设计部门、专业设计公司、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家具产品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依托于校企合作工作室具有很多实践的机会,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快速表达、计算机三维表现、工程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家具造型设计、家具开发设计、家具综合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室内照明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装潢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视觉传达设计能力,掌握现代设计手段,能在专业团体、广告公司、艺术院校、科研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CI策划、广告创意、包装装潢艺术设计和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形与创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网页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外设计史、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展示空间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掌握现代设计手段,能在环境艺术设计单位、艺术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设计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形与创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制图、表现图技法、室内设计、室内陈设设计、景观与园林设计、中外建筑史、区域环境规划、室外环境设计、别墅设计与模型制作、装饰预算与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现代设计手段,能在服装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或科研教学部门从事服装艺术的创新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形与创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市场与营销、服装纸样缩放、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美术史、中外服装史等。

美术学专业(绘画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创意策划等视觉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油画、国画、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绘画、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壁画设计、摄影基础、综合材料、绘画主题创作等。

舞蹈编导专业

(1)舞蹈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编导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表演、编导以及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法、即兴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编导,舞蹈创编与导演,选材与结构理论课,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素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外国代表性,中国汉族、少数民族民间舞),曲式分析,舞美与灯光设计,舞蹈作品赏析,舞蹈艺术概论。

(2)民族民间舞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表演基础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具有舞蹈表演、教学、创作排练的能力,能在中、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职业学校,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团体和文化单位从事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编辑和舞蹈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代表性舞、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音乐基础、舞蹈编导技巧、中国古典舞等。

(3)舞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舞蹈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技能,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具备从事社会中的舞蹈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幼儿、青少年、高校、以及成人的舞蹈教学表演与编创工作的基本能力。为社会各公私文化系统单位、培训机构,培养集教学、表演、编创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教育心理学、舞蹈教学法、舞蹈编导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外国代表性舞、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音乐基础、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等。

(4)国际标准舞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国际舞及其他流行舞蹈等舞蹈表演、编创、教育能力,能在艺术院校、中小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创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拉丁、摩登、爵士舞、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编导理论、舞蹈编导技巧、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乐理、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等。

(5)艺术模特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舞蹈编导知识及模特表演理论及技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展示各类服装的能力,能在文化企业、专业表演团体、演艺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模特表演与编导、艺术形象设计与塑造、模特经济与管理、节目主持与表演、服装表演艺术教育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模特表演技巧、形体训练、舞蹈剧目排练、服装设计、专业导论、模特管理、乐理、形象设计、影视表演、摄影、绘画基础、中外服装史、服装市场营销、商务礼仪、等。

表演专业

(1)节目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中国播音学、影视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与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良好的播音、节目主持基本知识与技能,集采、编、播、制于一身,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公司及艺术表演团体等部门从事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广告配音等工作或理论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话语言基础、播音基础与实践、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编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演播、表演基础、影视剧表演、影视片配音、文艺作品演播、形体训练、发声与乐理、艺术概论、中外影视剧简史、影视化妆与形象设计。

上一篇: 美学教师论文 下一篇: 社会热点问题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