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6:59:51

纸艺术论文

纸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徽州;三雕;装饰;寓意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徽州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南部,主要分布于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一带,处在三省交界处。徽雕应用于建筑装饰上,装饰性风格具有浓烈的文化地方特色。徽雕主要有用于祠堂庙宇,园林民居的装饰的表现上,还用于室内家具的室内用品。我经常带学生去安徽江西写生考察,逐渐了解了徽雕这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

徽州的“三雕”主要指木雕、砖雕、石雕,徽雕之所以昌盛,有他的必然的原因。首先徽州山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各种木材很多,取材很方便,所以他们大量的应用于家庭院落的装修装饰,例如室内的屏风,日常使用的桌子、椅子、床、书架、书房。再次石雕之所以非常的流行,就是因为这地方黟县地处山中,周围有大量的的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叫做“黟县青”被广泛用于村子的建设建筑中,这种石头有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打磨之后,会出漂亮的线条纹理,不仅石质坚硬,而且易于雕刻,所以被大量应用。还有就是因为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回到家乡,他们用大量的财力来修建祠堂,建立自己宗族,以显示豪华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地位。他们用了大量的财力同时也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使得他们的雕刻技艺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炉火纯青,独秀一枝。最后徽州此地山清水秀,在黄山脚下,皇室家族的带动和提携,加上先人的智慧古训,走出一条耕读并举,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路子,出现大量的仕途,商道都非常通达的历史名人、达官上卿,他们赚了钱,发达了又回家乡开学堂,教育后代,他们的发展同步也带动了此地的文化发展,徽雕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形成的,其渊源于宋代,到明代清末极为昌盛。

我们首先看木雕,其主要应用于房屋的建构和装饰,古代大多数采用木质结构建,门窗床多采用了雕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家庭地位。主要体现在门楼、窗户的装饰图案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其艺术特点,刻在门上窗上的木雕形象大多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十分干净利索。线条组织和疏密节奏飞舞流动。造型上笨拙可爱,夸张变形突出特点,简洁概括突出特征。外形很整,神情自然传神,动作表情表达十分到位。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左顾右盼,形成经典的模式。木雕的雕刻题材,有人物,走兽,花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动物,例如鹿,牛羊,蝙蝠,蟾蜍,喜鹊都进行了典型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另外还包括一些植物,如莲花,菊花,梅花,也进行了经典的概括特征,十分明显。木雕形象同时都进行了点、线、面的平面化的处理,极具有现代感。木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经常用比喻的手法或者暗示的寓意,例如仙桃代表长寿;莲花和芦笙放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石榴暗示多子多福;把铜钱和蝙蝠放在一块以为福寿双全;瓶子里插了一把扇子就是说平生要积善累德;一个小孩儿手指天空代表指日高升;三宝方天画戟代表连升三级。木雕在安徽徽州一带起到了一种日常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理学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学启蒙十分重要。有些在题材上如渔樵耕读,福禄寿喜,一些内容上都从书里提取出来,忠孝结义,富贵吉祥,仙人菩萨,无所不包。有些讲了一个一个的故事,有些是直接把书籍里边的故事刻出来以教育后人,各种形象的雕刻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美好的愿望的,如五子登科,平步青云,百子图,官拜公卿,福禄双收。都是对人生幸福的完美的天伦之乐的向往。木雕的雕刻十分细腻繁复,讲究艺术美,有的讲究镂空的效果,镂空的层次很多,题材都在不同平面上内部中空,层次分明雕刻艺术十分高超。雕刻完之后,为了保护木雕,也是为了获得最美的效果,木雕表面又多用油漆彩绘,使得颜色鲜亮明快,内部的形象多用金色或金箔描绘,金灿灿的光彩艳丽显得有富贵之气。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流畅的线条,简洁古朴的造型,强调了对称及富有装饰的现代趣味,徽州的木雕雕刻风格朴实粗旷,平面突出。一直到明清后期,雕刻艺术日益繁荣,家家户户都都采用木雕来装饰室内家居。

第二种是砖雕,主要应用于门头上面,门槛,起到装饰作用。显示门第的不同,家族显贵的作用。雕刻方法十分突出形象,大都是浮雕,凸显出砖面之上,一般是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形象,镶嵌在大门门头之上,大多是吉祥瑞兽,大象,蟾蜍,钱币,麒麟送子,莲花,宝鼎出祥云,蝙蝠成双对,而且砖的外形也不是完全方形的,大多是小扇形,菱形的。这样砖雕十分灵动柔美,砖雕各种形象的表现也十分精细流畅,形象中的各种装饰纹案,装饰感十分强烈,而且有着美好的寓意。形象造型笨拙,有福气之感。构图采用平面并行排列,形象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和门头飞檐组合起来,使得门面很有气派,格局不凡。

第三种是石雕。石雕的代表一就是在西递宏村镶嵌在墙上的石窗楼窗,很多有圆的、扇形的、菱形的比比皆是。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梅兰竹菊图,吉祥瑞兽等等。还应用于其他的地方,如房屋的台柱门楼,起到装饰作用。石雕多是小型动物石雕,造型朴实,神态自然,大多是小狮子或麒麟。二就是牌坊,更具有代表性,是皇帝赐给功臣表彰大臣的,歌功颂德,雕刻艺术价值更是精湛,西递的胡文光的牌坊最具有代表性。胡文光在明代嘉庆年间,中状元后来皇帝批准在他家乡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他在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好事善事。胡文光的牌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牌坊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牌坊上雕刻的吉祥瑞兽,牌坊上有四个大柱子,柱子下端都雕刻石雕大狮子,狮子刻的非常栩栩如生,是完整的雕塑,大狮子和小狮子嬉戏打闹。牌坊中部刻有仙鹤麒麟瑞兽,在牌坊上部刻有天官赐福,仙人石雕,牌坊有大量镂空石雕,极尽繁复,一般多为透雕,还有圆雕、线雕等与各种技法的并用,可称为石雕中的精品。

纸艺术论文篇(2)

民间剪纸题材在劳动中产生。现实生活中老鼠鱼等现象,汉字谐音的巧妙运用共同形成了剪纸内容的来源。人们就用把朴实的剪刀在薄薄的彩纸上剪出自己的美好生活,无论是人生礼仪还是岁时节令,总是有剪纸一路相伴。旧习俗以多子为福,求子就成了剪纸的一个重要题材。五个小孩攀登一棵大树。名为“五子登科”表示不但多子,而且个个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石榴多子,剪一个或几个裂开嘴的石榴,名为榴开百子。婚礼中的剪纸以喜庆红火、吉祥如意为内容,突出一个“全”宇。各类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全都包含其中,以寓意合家美满的审美情感。寿礼中的剪纸内容与祝寿活动直接有关。有“八仙庆寿“”百蝶贺寿”吉神八祥。比喻多寿多福。在过大年节事活动中,剪纸主要以窗花和门笺形式出现。这时的剪纸以喜庆吉祥为主调,兼有辟邪赈灾的内容。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为节目的主要活动为看灯,赛灯,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灯节。因此灯上就贴满了由剪纸构成的灯花。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为“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这时期人们创作的剪纸都以讴歌爱情、向往美满婚姻为内容。劳动者是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生活的创造者。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则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劳动人民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

三、剪纸的意境美表现

(一)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人与自然共生理念首先表现在民间剪纸艺人选取自然物象作为创作题材上。创作题材往往根据人的审美感受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对自然界中最美或最富有表现价值的部分进行创作造型,比如以葫芦、莲子、桃、石榴、鱼、蝙蝠等许多自然物作为多子多孙的比喻或吉祥幸福的象征。其次,表现在自然材料的运用上。民间剪纸艺人从朴素的生活经验出发,凭着精巧的艺术构思就材加工、因材造型,把美好的情感和愿望物化在材料中来表现。民间剪纸的创作者(广大的农家妇女)常以废字纸,旧书页,各种包装纸等铰花样,并结合纸片形状,充分利用纸的每一片地方,因地制宜,随纸随手剪出不同的形象。创作中她们不受客观自然物体间的关系、特征和神态的制约,随心所欲地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内容放在任何想放的地方,而又不会浪费纸张。再次,剪纸所用的剪刀和纸张工具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普通易得,它直接源于自然界,既具有自然质朴的特性,又具有人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它在祭祀、供奉、庇佑、避邪、祈福活动中,是最简单的、最朴素、最普遍的精神生活的物品。

(二)美善相兼的原则

美和善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种审美观念反映在中国古代的设计文化中,即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原则。形式各异的剪纸鲜明地体现了美善相兼的原则。民间剪纸不仅体现民间艺人的审美理想与动机,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功能上的实用性。比如谁家的孩子结婚了,窗口必定要贴上“鱼戏莲”的剪纸,不但具有室内装饰效果,即美的因素.还能起到防寒透风及空气流通的用途,即善的因素。在烘托了喜庆气氛的同时,可以像窗帘一样,把室内和室外隔阻起来。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

(三)浓郁的写意内涵美

中国传统艺术以写意为主,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美意境。民间剪纸也不例外,民间艺人往往对自然形式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和符号寓意传达的生动融合,使剪纸在生活中不但具有客观实用价值,而且寓神情于物象之中,由传神、写意构成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剪纸艺术能把画面之外的器乐、舞蹈紧密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形体美,旋律的音韵美。如剪纸《春江花月夜》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人间的良辰美景中的意境美:当暮鼓送去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驾着轻舟,在平静的春江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槽添声。不仅是有形的意境,还含蕴着无形的音韵意境。优秀的剪纸作品融诗意与意境于一体,不仅具备视觉意境,也能从画面里流淌出奇妙的音韵意境。

(四)活泼的生命情调美

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艺术创造的结晶都应该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一种整体的生命气象,李霖灿在其《画意诗情说境界中》指出“生之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调,活泼泼的生意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大纲。”“民间剪纸作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符号,更是秉承了传统文化的这种特质,这种生生不息的整体生命气象表现在民间剪纸中,即为一种活泼的生命情调。”民间剪纸艺人往往极其准确地捕捉到自然界有机体或无机体的生命脉动,将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造型和色彩、丰富多样的纹饰与自然材质纸的结合,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生动质朴的艺术风格,为千家万户注入了一道鲜活的生命感觉和文化景观。剪纸作品的每一构成因素,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充分体现了生命的节奏与韵律。

(五)强烈的整体韵律美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以和为美”的整体思想,在中国民间剪纸中,也具备以和为美的强烈的整体韵律美。剪纸的整体韵律美首先体现在外在形式的多样统一中。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追求整体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从形态看,各种剪纸都注重形的生动悦目与和谐统一。无论整体还是局部,既有形的对比或对称,又有调和与均衡形式美的运用。从作品的布局构图上看,对称、连续的纹样,“四菜一汤”的布置格局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在一些纹样中,四周或某个空白之处会不经意加上一朵花、一个叶子、一个几何纹样符号,目的都是为了让画面完整,这也是体现整体韵律的表现之一。从色彩看,大多以单色强调画面的和谐和整体感,并使色彩与所反映的主题相一致,如喜花剪纸的红色与婚庆的热闹气氛相协调,白喜事多以白色体现哀婉悲拗。从材质看,因地取材、因物取材、因需取材,自然质朴的视觉质感与形态、色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和谐。当然,强烈的整体韵律不仅体现在外形式的和谐上,还表现为外形式的形态、色彩、材质与其内在寓意的和谐统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整体的和谐统一。

四、剪纸的学习目的认识

纸艺术论文篇(3)

(一)工艺特点

1.阴阳交替,虚实变化

中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方文化差异也很大,北方的剪纸略显粗犷,南方的剪纸细腻娟秀,有小桥流水之美。阜阳剪纸融合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细腻,刚柔并济。阜阳剪纸艺人善于处理画中黑与白的对比,面与线的结合,形成刚中寓柔的艺术效果。剪人物时,在强调整体刻画的同时,也注重衣服纹样的装饰。阜阳剪纸根据粗线和细线的不同特性,分为阴剪和阳剪。阴剪就是镂空的剪法,里面的部分取出后形成美丽的花纹,这被叫做“线线相断”;阳剪得方法就是以粗线来描绘形象,有种粗矿之美,这被叫“线线相连”。这两种方法最后形成的图案结构就被叫做“千刀不落,万线不断”。如阜阳剪纸代表性大师程建礼的作品《小大姐抱猫咪》属于阳剪,整体造型流畅而又连贯。而剪纸作品《喜瓶》则是典型的阴剪花纹,使用阴剪剪法使花瓶出现镂空感,内部的喜鹊图案和外部的花卉图案相结合,粗线细线交替使用,使其有着良好的层次感。这种虚与实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人思想中的阴阳结合和动静关系的传统审美特点。

2.色彩丰富,绚丽多姿

阜阳剪纸的色彩形式多种多样,有表现纯色的如红纸剪出的作品,有表丧事的白纸作品,有进行填色的形式和染色的形式,还有一些借鉴了早期西洋绘画的艺术形式,它们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尤其是近年新开拓的彩色剪纸,不仅丰富了剪纸形式,拓展了使用用途,而且使作品呈现当代特征。阜阳剪纸艺人程建礼的早年作品《指公骂婆》就体现了浓郁的风俗人情,造型以面形为主,单色就凸显其粗狂传统的特色。更多现代剪纸艺人的作品在线条清丽细腻、构图丰满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元的色彩,更显剪纸艺术的丰富性和时代感。

(二)图案特点

1.多用曲线形

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圆是圆满的象征,因此曲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阜阳剪纸常用曲线造型表现喜庆吉祥的题材,表达的是喜悦、生命美好、家庭圆满与幸福意愿。阜阳剪纸的女性剪纸艺人用曲线表达生动和善良的意愿,使阜阳剪纸自然贴切,作品气息浪漫飘逸。

2.构图饱满,追求圆满

阜阳剪纸图案构图饱满,追求完美、圆满的艺术形式。程建礼的作品《伏虎》,构思巧妙,立意鲜明,表现了皖北大地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画面上手持双斧的童子怒目圆睁,站在老虎头上,将虎身一分为二;老虎臀部形同两座大山,童子手持开山斧,往两旁猛推,似有降龙伏虎劈山开道之势。画面线条细腻丰满,构图完整,图形大小分布有序、疏密得当。人物与虎之间的空间穿插,生动别致。人物衣纹、虎身的花纹和周边的装饰纹样互相呼应,画面自由、饱满、生动活泼。阜阳剪纸《凤凰牡丹》作品是两个凤凰围绕牡丹的构图形式,该剪纸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体现了其喜庆的主题。牡丹花刻剪精到,层层烘托中心图案,凤凰在周边流转,整体呈现活泼的动势,粗细线结合,对比鲜明。

3.复合图形,互相渗透

一个图形和另一个图形的重叠渗透就是复合图形,这种造型方式表现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奇特的艺术形象和美学趣味。阜阳剪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当然也延续下来了这种传统风格。根据创作的需要,阜阳剪纸会把原本没有联系的事物复合在一起,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如程建礼的《麒麟仙子》作品就是使人形与麒麟形在腰部复合,虽造型怪异但体现了淳朴的民风。

二、阜阳剪纸的艺术风格成因及与阜阳的风俗习惯

(一)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对阜阳剪纸风格形成的影响

阜阳地区是上古时期淮河流域文明中心区域,农耕文化发达。淮河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人们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很敏感,非常担心洪水的肆虐,期望风调雨顺,家庭安康。阜阳地区属于淮河文化的范围,是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而儒家、墨家、法家和农本思想均渗透进了阜阳人民的生活之中,给这里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区域人文生态底蕴丰厚,融合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诞生的阜阳剪纸文化更是有着“百家”的艺术特性。

(二)阜阳剪纸与阜阳的风俗习惯

阜阳剪纸的作者们大都是阜阳本地的艺人,他们的作品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他们通常喜欢以简洁的构图、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风土人情。在传统节日、婚事丧事、祝寿等方面,人们惯以剪纸来美化和装饰,如窗花与灯花等;或把它绣成鞋花、袜底花等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剪纸作品《八个和尚图》就是表示阜阳俗语“八个和尚头对头,明天出来红日头”意思,祈祷好的天气到来。阜阳剪纸还有崇拜鬼神的寓意在其中,用大红色的纸剪出某种图案,贴在家中,希望灾难早些过去。剪纸作品《麒麟送子》表现出当地人民对生殖繁衍的朴素认知。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当然更是阜阳剪纸表现的对象,如阜阳本地的“赶集”、“舞龙”等民间活动都会成为剪纸艺人的剪纸题材。阜阳剪纸艺人们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剪纸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阜阳剪纸长卷作品《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此作品是由20多名阜阳剪纸艺术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的,由《喜迎奥运》、《传统美德》、《民族大团结》三个部分来组成,长达223米,高达1米,总共的面积达到了2008平方尺。画卷上的剪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0大字,包含了表示中华56个民族团结结合的内容,还展示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画卷结尾的部分是长达10米的中国龙图案。这个画卷是阜阳剪纸的代表作,而且它还是迄今为止全世界第一个剪纸艺术画卷,是阜阳剪纸发展史上的有一个高峰。

三、阜阳剪纸的发展路径

(一)培养传承人,创新表现形式

阜阳剪纸的传承人大部分是朴实的农民,生活困难,很多年岁已高,而且对剪纸艺术主要是传承,而不是创新。2008年阜阳剪纸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颍州区也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荣誉称号,这对阜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意义重大。怎样使阜阳剪纸这一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要让阜阳剪纸不断取得新突破,就应当培养既有专业创作水平又掌握剪纸艺术理论的剪纸艺术大师。目前阜阳剪纸的传承人注册了多家阜阳剪纸公司,这使阜阳剪纸文化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新开发的精品包括以本地著名历史人物为背景的《江淮风韵》精装画册,以颖州西湖的历史为素材的《走进颖泉———印象古西湖》和反映特色安徽风土人情的《美好安徽》精品礼盒。这些作品都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礼品和城市名片,被运用在城市交流活动中。而市场也更加多见阜阳剪纸文化的身影,工艺品、日用品甚至旅游纪念品都印有阜阳剪纸的标志,如阜阳特色食品枕头馍、老雁馍的包装上都运用到了阜阳剪纸的图形。

纸艺术论文篇(4)

二、造型生动多变,求全求满

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充实丰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现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如人物剪纸的造型十分讲究完整与圆满,民间艺人遵循互不遮挡的法则,在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时,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尽可能地将手脚、五官齐全地呈现于画面,这样就出现了“面面观”的现象,民间艺术中是忌讳出现半张脸的,认为不完整不美观。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如果只有干、茎、叶、花或果,虽然我们的确看到的是这样,但在剪纸中若只有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虽然长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剪纸的造型观念认为没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圆满的。如果表现的是葫芦、石榴这样多籽的果实,则表现时必须将果实剖开,露出内部的籽。剪纸图案以二度空间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现,不表现体积空间和透视比例。在造型中始终贯串着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对象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外部轮廓,去繁求简,省略烦琐的细节,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动。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鸳鸯里的小鸳鸯,公鸡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图案;各种动物身上也要装饰多种多样的图案,如鹿身上装饰梅花表示梅花鹿,鱼身上装饰莲花图案表示鱼戏莲叶等,这种“大形套小形”的装饰手法是互渗的复合造型,包括共用形、异形同构等。互渗复合所表现的是跳脱于形象本体之外的、主观创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现为形象的互渗和精神的互渗。形象互渗将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进行组合拼接而组成了新的形象。这种方法将人的主观意识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态,所创造的形象跳脱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头或龙、凤、麒麟等各种本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神兽形象,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精神互渗则是以某一种形象为基础,将另一种形象或形态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这个形象的轮廓中,使其呈现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纸中有一种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将儿童的天真稚气渗入老虎的形象中,这一形象完全摆脱了老虎凶猛矫健的既有形态。互渗复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间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在传承发展着。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来集体创造意识和传承性艺术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见的花鸟鱼虫、人物器皿、生活场景来表达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题。这种意象的创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态,不受现实空间束缚,使得被赋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蕴丰富

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艺术形象中,将意象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使观者不仅直观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现的完美形态,而且能体会画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这幅剪纸作品中,画面描绘了人们荡舟江面的美景并引发联想: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春江两岸层峦叠嶂,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人们驾着轻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优秀的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不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生动意蕴。民间剪纸通常采用谐音表意、指事会意等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象征、隐喻等手段创造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谐音表意是通过画面中形象的读音所产生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福的意图。如“鸡”与“吉”谐音,构成了“室上大吉”,“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运的象征,并以蝙蝠为中心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洪福类吉祥图案,“鹿”与“禄”谐音,与蝙蝠、灵芝共同组成的图案叫作“福禄寿”,类似的还有双柿子与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鹊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会意是指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某些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赋予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隐喻的手法体现美好的追求。如龟鹤、灵芝等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莲蓬石榴象征多子,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洁的情操等。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就会联想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这种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使民间剪纸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纸艺术论文篇(5)

二、剪纸作品的萨满文化内涵

萨满文化是满族先民信仰的一种多元原始神教,信仰万物有灵论。奉天、地和祖先为神的同时,也崇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萨满”是“巫”的意思,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信使。四平民间对萨满教的信仰,促进了为宗教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正如朱狄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论述“:显然无法否认,在人类早期阶段,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巫术与艺术难分难解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象现在人们所设想的那种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几乎是不可能发的。”[1](P153)因此,四平剪纸无论是在简化的形式层面,还是象征的内容方面都将受到受萨满教的影响。

(一)图腾崇拜意识

萨满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对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对无生命的植物类崇拜,一种是对有生命的动物、禽鸟等的崇拜。大树在萨满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护佑着万物繁衍和生殖。因此,四平剪纸中的生命树作品象征的就是对树神的崇拜,如“萨满树”“祭树神”等作品。另外四平剪纸中还经常出现梅花、兰花、竹子和、莲花、寿桃、石榴等对象,以及各种花草瓜果在民间艺人的剪刀下变幻出活灵活现的图案,这充分都体现出萨满教影响下的植物崇拜思想。在有生命的图腾中,龙在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通常被看作是望子成龙、事业兴盛、家族兴旺的神物。作为剪纸中龙纹的形式很多,具象、抽象不等。可以是猫龙、牛龙、蜈蚣龙、水龙、象龙、鸟龙、蛇龙等,变化多端。剪纸中龙的形象大多是美而不凶,十分温顺可爱。除此之外,禽类在四平剪纸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凤鸟、小鸡啄米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象征家庭安好、嫁女吉祥等。蟾蜍也是四平剪纸中经常表现的图样之一。对蟾蜍崇拜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正如有学者在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当问及她们蛙形象的含义时,有的老太太明确地说,蛙就是娃的意思。蛙形象由自然的蟾、蛙之丑陋而转变为神圣、亲切的美,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无疑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的集体表象的强大传统,是在数前年民族文化历史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二)祭祀、治病和占卜功能

萨满教在祭祀仪式中项目多样,如海祭、星祭、火祭等,还有包括祭祖、续谱等家祭。祭祀过程中会应用一些祭神驱邪的“神物”,这便是剪纸作品在现实中充当的重要角色。求子祈神、求神赐福、招魂驱邪是萨满跳神和巫术中的主要内容。代表性的有“飞升求神“”还愿”“诸神祛病“”群巫跳神”等。这类剪纸在萨满教中象征治病占卜时的“通灵宝物”,数量极多:有表现焚香上供、击鼓摆铃请神的;有神鸟飞舞,龙蛇蠕动,是请来助阵的神灵;也有驱邪去鬼,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的。如“抓髻娃娃”剪纸也经常被用来招魂祛灾。四平地区过去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幼儿身体弱小,自身抵御力差,极易生病,生病后又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巫术。满族人在萨满教中敬奉最多的神是“嬷嬷神”也就是老太太神。“嬷嬷神”神通广大,如子孙生育、男女婚姻、消灾避难和年头风调雨顺等都归她管,甚至是农人上山迷路也需要求助“嬷嬷神”。因为“嬷嬷神”的重要性,所以剪纸作品中经常出现“嬷嬷神”。

(三)生殖崇拜内涵

生殖崇拜是萨满教中重要内容之一。四平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中形象、生动地保留了这一原始生殖崇拜的观念。四平民间剪纸中的“莲生子”“青蛙”“子石榴”“麒麟送子”和“百子葫芦”等作品是对男女婚配生育、生命繁衍内涵的艺术表达。再如婚俗中代表家族兴盛、子孙旺盛的阴阳相交的“狮子滚绣球”“兔儿闹白菜”“蝶恋花”“金鸡探莲”“鸡戏蟾”“凤凰戏牡丹”“蜂儿采莲”“龙凤戏”和“阴阳鱼”等剪纸等作品更是体现民间人们对生命、生殖和家族延续的美好企盼。四平剪纸中鱼的符号尤为常见,如“鱼戏莲”“鱼穿牡丹”等作品。鱼自身有极强的生殖繁育能力,这就使得“鱼纹”在萨满教中具有生殖色彩的象征。正如有学者所言“:拟鱼舞蹈的符号象征,是奉献给鱼神和部族成熟了的少年的。它征兆着丰收、吉庆、生殖和昌盛。”[3](P2)可见,鱼最早的象征还不是今天所说的富裕、年年有余的意思,而是象征种族繁衍的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观念。

三、剪纸艺术中民俗文化意味

剪纸艺术来源于民间民族文化,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百姓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能成为剪纸艺术所表现的对象,这就是剪纸艺术之所以能蕴含丰富的的民俗文化意味的原因所在。

(一)婚庆尚喜的剪纸作品

因为“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3](P2370),所以,四平民间在办婚礼时,通常会请一些民间会剪纸的艺人把事先买好的红纸剪裁成一个个大红“囍”字“、金童玉女”等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屋里的墙上,家用电器上面,为的是象征美好的新生活和装点喜庆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窗花、头花、手捧花和装喜糖的小盒子等。除此之外,在为老人办寿时,剪纸也是寿礼过程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象征老人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寿桃“”松林鹤寿“”松鹤延年“”五福捧寿”和“八仙贺寿”等往往是寿宴上常见的“座上宾”。

(二)节日尚用的剪纸作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时会有“门神”“对联”“窗花”等剪纸作品。“元宵节”时有“花灯”“彩灯”,如“鹿鹤同春”“双喜临门”“四季平安”等剪纸作品。这些造型千姿百态,形象活灵活现和情感怡人的剪纸作品是用来驱除“年”的怪物和装点喜庆场面的。民间“二月二”更是个重要的日子,家家门上贴上龙的剪纸,祈求一年的吉祥。端午节是中国三大民俗节日之一。四平民间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因为四平地区农历五月份气候湿热,瘟疫频发。如《礼记•月令》中记述“: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3](P2518)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所以,端午在古代通常被看做是个驱邪、消毒和避疫的日子。四平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也有辟邪的传统。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剪裁出“虎除五毒”“鸡食五毒”等剪纸贴在墙壁上、门和窗户上,用做降妖驱病,从而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另外还有借助虎是百兽之王之说,剪出虎纹剪纸用来降伏妖魔。有些地区也有鸡纹剪纸,因为鸡是报晓使者,是美好明天的象征,所以鸡纹剪纸在避邪时也很常见。

(三)丧葬重在寄哀思的剪纸作品

四平民间很重视殡葬礼仪,最常见的用于殡葬的一种剪纸样式称为“引魂幅”。“引魂幅”是用纸剪成的白色仙鹤,取驾鹤西游之意。殡葬常用的另一种“纸扎”也是用纸裁剪出来的,是用来给亡者祭焚“送库”的东西。“纸扎”的品种很多,如“摇钱树”“手机”“金山”“聚宝盆“”电脑“”童男童女”“银山”和“高楼别墅”,可谓人间有什么就会剪出什么。除此之外,在死者的祭日还会给亡者烧一些生活用具如“衣服”等。已故者的亲人祭祀时在逝者坟前亲自烧掉,用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不舍和对另一个世界可能存在的认同。

四、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蕴

四平剪纸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色彩鲜明活泼、线条粗犷明朗、风格质朴纯真、构思精巧细腻,又散发着乡土田园气息。它以简化的艺术样式,内蕴着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

(一)超越无知的视觉表达

四平剪纸作为一种视觉感官传达艺术样式,以简化的形式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艺术的角色无论是在图腾崇拜、节日庆祝,抑或是在占卜、婚丧嫁娶等仪式中,都是对自然界中的一种超人神力的懵懂认识。这种认识是原始先民借助剪纸的简化形式来向神秘、无知的自然证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证明人类不甘被动生存于自然界中的决心。如人类不甘于忍受久旱、连续降雨的生存环境,剪裁出了“独女捣棒槌”作品用来求雨,“扫天婆”作品用来求晴。人们在应对小孩夜间经常哭泣剪出了“倒掉驴”作品,医治受惊吓而病的“吊魂的小纸人”作品等。这些作品外在形式简单,但不乏形象生动,内蕴深刻。

(二)美好生活梦想的绘制

纸艺术论文篇(6)

首先,编写好校本教材。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为此,学校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广为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和资料,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由课题组负责把这些材料整编成册,作为剪纸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利用民间艺人这一稀有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逐步普及剪纸艺术,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上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学校广播等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借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剪纸教学网站,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使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

3.让学生积极参与剪纸

剪纸是一种工艺,需要良好的心态、力量的均匀和意志的坚定。不论学什么,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剪纸教育注重动手、动脑,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剪纸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数学、美学、哲学、力学等。它的创作过程,与常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剪纸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动脑、动手的主动精神,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美学审美层次。剪纸艺术的内涵是开放的,是课内外相结合的,能促使学生广泛地吸纳更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美学知识,因此在剪纸的创作和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再认识、再创造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人的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通过参与剪纸艺术,学会了吃苦,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自信,开始热爱学习。

4.建设剪纸艺术传承团队和工作室

学校应安排教师牵头成立剪纸艺术学群,负责剪纸工艺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定期邀请剪纸大师或艺人来校讲学、传授技艺,由教师和工艺师联合组成传统工艺传承团队。还应该建立剪纸工作室,继承传统、融入时尚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设计室、创作室、展示室三位一体,使设计、制作、展示在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每一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都能够很好地感染熏陶学生。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要建立陶行知先生所提出提出的“艺友制”,即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既可以切实学到技艺,还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纸艺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一、民间文化作为剪纸文化的语境

剪纸文化即是中国民间文化之一也是民俗的艺术载体。它传承了数千年来的民间文化传统。剪纸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即有浓烈的东方传统文化气息,又有着浓厚的乡村文化习俗的氛围。无论是从剪纸的用材,方式以及造型特点来看,它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习俗。不同的地域特点有着不同的剪纸文化特色,北方的剪纸文化则体现出了北方人所具有的人文特质,北方人的粗矿但是有不失细节;南方的剪纸文化则体现出南方人特有的精巧细腻。

剪纸文化行业了人们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愿望,表现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内容,抒发了人们内线美好的情感。收到民间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有着追求美好的愿望和趋吉避凶的民俗观念,这些常常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来表现,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等。剪纸的内容也很讲究,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多子多福;吉祥、五毒意味着吉祥辟邪,瓜果鱼虫还有家禽等暗示着喜庆丰收等。这些象征美好的符号是人们以物寓意、托物寄情的表现。

民间古老的神话题材也成为了人们剪纸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精彩的“哪吒闹海”“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以及一些动人的爱情故事“白蛇传”“梁祝”,正义的“海瑞罢官”等,这些我们在以前的剪纸中精彩都可以看到。这些剪纸表现了人们对民间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传承与深深的敬意。

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造就了剪纸文化,剪纸文化则凸显了中国民间文化在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深深烙印。

二、剪纸艺术对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仅传承了一些民间习俗与特色,它还对文学界有着较大的贡献。在数千年前,人们对剪纸有着丰富的感情和依赖。

大红色是民间剪纸艺术最常用的一种颜色,通常在逢年过节时期,人们用剪刀,刻刀剪出各色各样的图案,当然作为过年的一大特色,鱼的组图剪纸是必不可少的;也会配合着一些花、鸟、植物的图案。

在民间文化中也蕴藏着无数关于剪纸艺术的诗词歌赋,这些诗歌首先表达了诗人们对剪纸艺术的欣赏;其实也说明在过去,剪纸在人们生活中是随处可见,人们情感依赖的事物,因为毕竟诗歌是属于人们内心世界表达的一种形式。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有些许诗歌以剪纸为题材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在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着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作者以春节剪纸贴花为题材,家家户户都用剪纸做装饰,来表达过年喜庆的心情。

元代《大德乐清县志》在描写乐清民间元宵佳节的请及时写道:“社里笙歌达旦,通衡剪彩,与众共赏,为民同乐。”这里让乐清人“社里笙歌达旦”的,是玩“龙船灯”习俗,此俗至今不衰。“龙船灯”除轧制工艺精巧处,更以装饰工艺精美称奇。各村在自己龙船的外国,一格一格地贴上许多精致的刻纸,互相攀比,争奇斗巧,“龙船花”精工细刻的功夫由此形成,成为中国南方剪纸艺术的代表――乐清“细纹刻纸”。

这些诗题都体现了剪纸艺术对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于此同时,民间文学也说明 了对剪纸艺术的重要性与深深的感情寄托,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三、剪纸艺术与民间文化的现代关联

剪纸艺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是总所周知的,即使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剪纸艺术的变形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

剪纸也是作为装饰的一种类型,最早期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便已经有了剪纸中以镂空的形式在石器,玉器以及皮革上雕刻花纹。西汉时期纸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使用纸张来进行剪纸的创作;由于纸张的轻盈和便捷,人们选择了这种材料作为表达的一种途径,利用纸进行刀刻镂空来表达人们内心的事物与想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剪纸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之一。

在剪纸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用途功能和风格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成为与中国民众生活联系最广泛的,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民间艺术种类之一。其包含的民族信仰、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智慧、思维方式及审美方式,留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中。

现代的很多工艺品和一些事物都跟剪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剪纸形式的多样,功能性语言突出。镂空是剪纸艺术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它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大小平面的镂空,以各种线条粗细不同的变化来表现剪纸艺术的审美情趣,使人从中得到美感的韵味。镂空设计具有设计实用性,它对墙体有着整体面积的保护,海域遮挡墙体的作用,是把艺术融入生活,并且将艺术实用化充分表现出来,这说明中国剪纸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对其具有使用价值。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中,剪纸艺术慢慢的开始不仅仅以剪纸的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了。剪纸艺术还运用于包装,利用剪纸含有的丰富的中国文化传统底蕴来表达我国的文化素养。成为民族类型包装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日常产品包装中,常有着剪纸元素的出现,神兽消费者的青睐。如:烟酒包装、月饼包装、书籍装帧等,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也运用于建筑。上海世博会上有一座剪纸造型的场馆――波兰馆。这座建筑是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构造设计,它带给人们很多的视觉体验。该馆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走入波兰馆,剪纸的图案随处可见,当黄昏降临,五彩斑斓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的图样,使整座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展馆设计与传统相联系,但同时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从此方面看,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正是这样极具视觉体验的抒情诗 室内的家具风格受到展馆图案的启发,由外墙的剩余材料切割出来制作而成,形状和材料与展馆建筑相呼应,体现出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交相呼应的特点。

由此可见,民间文化对现代剪纸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保留了优良的民间文化再对其进行剪纸的变形和运用,这是现代剪纸艺术最大的创新与传承。

参考文献:

纸艺术论文篇(8)

(一)构图独特与其他民间艺术形态相比,剪纸艺术以纸为艺术加工对象,以剪刀、刻刀为工具,通过镂空技法和阴阳纹络剪裁的方法来表现形象的美感和作者的意趣,因此其构图十分独特。

(二)用色明快剪纸艺术要求用色单纯、简洁明快,不提倡使用繁杂色、同类色、类似色和邻近色配比,也有部分地区会根据剪刻对象和内容的需要,在剪纸完成后进行上色处理。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吉祥色,也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活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在各地剪纸艺术中,红色是最常见的色彩,黄色、绿色等也有着较为频繁的使用。在使用多种色彩叠剪时,为保持画面的统一和谐,要适当地减弱色彩的对比度,突出主色调;如果色彩不协调,可以套入黑色,改变剪纸的明度和彩度,使色彩变得调和。

(三)题材广泛剪纸艺术题材广泛,既有家庭生活、田间劳作等实际生活场景和人们熟悉的动植物形象,也有与当前时政和重大社会事件相关的题材,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剪纸艺术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剪纸属于镂空艺术,是通过剪刀、刻刀等工具在纸上进行图案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创作技法和表达方式上体现出了浓重的中国传统特色。现代包装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在强调包装设计民族化和本土化的今天,吸收借鉴剪纸艺术独特的装饰符号和东方韵味,不仅能使作品别具一格,而且还能丰富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提升包装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因而,作为民间文化标志的剪纸艺术被运用于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很好地诠释了土特产的独特属性和文化特征。

(一)图案元素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图案是最直接的视觉感知形式,能传达丰富的信息。剪纸作为一种装饰性、趣味性极强的图案,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心理。剪纸图案常以谐音联想、间接隐喻等方式将物、情、意、趣融为一体,实现“情”与“理”的交融,体现剪纸艺术理想化的神似和独特的审美意蕴。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剪纸图案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在种类上增添了自然景观、人物肖像等内容,而且还利用对称、均齐等造型元素组合来丰富图案,从而赋予剪纸艺术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生命。包装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化需求而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类别被逐渐细化,商品包装不仅仅是承载和保护商品的容器,更是塑造品牌、引导消费的一种手段。因而,应将剪纸艺术的图案元素融入现代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强化产品的视觉效果,迎合人们崇尚自然、健康的心理诉求,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文化,赋予产品新的形象和生命。

纸艺术论文篇(9)

剪纸,这门传统的艺术,其创作过程,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他们是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所以,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人们歌颂生命,赞美人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

1.剪纸造型艺术中的吉祥观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人类社会早期,生存和繁衍是首要的关注,此时的艺术多数是生命和繁衍的符号。随着现代社会世俗文化的发展,人们不必再为基本生存条件而挣扎,具备了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条件,原生态民间美术中的生命与繁衍符号因此得以淡化,人们转而在艺术品中表达其对吉祥如意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剪纸的人们,希望通过理想化的剪纸作品来补偿现实生活的不足,用吉祥补偿生活的悲痛,用繁衍补偿生命的孤苦。“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被视为福瑞喜庆。剪纸者们通常把自己当成画面中的一员,对生活充满无比信念和美好憧憬。剪纸中体现了他们的祈求,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希望人丁兴旺、家人健康,期盼事事如意、家家幸福。

在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可谓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传统题材。比如“人畜两旺”、“富贵寿考”、“大福大贵”、“吉庆有余”、“招财进宝”、“瑞阳喜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五福捧寿”、“松鹤延年”、“百事如意”等等。

2.阴阳观和生生观的艺术观

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观点认识世界,而中国古典哲学是以阴阳观认识世界的,形成了阴阳五行说。“阴阳相和,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哲学基础。诞生于中国原始社会的阴阳观和生生观合一的中国本原哲学,是人类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的哲学升华,即阴阳相和才能繁衍人类万物,而人类万物是永生不息的。《绎史》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庆阳民间也有以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等哲学观念。

阴阳观和生生观这是中华民族先民群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得出的结论,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阴阳哲学也在剪纸艺术中得到了体现。镇原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剪出的《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或一手捧鸡,一手捧兔,都是以鸡、兔或鸡、鱼象征日月、天地的哲学观念的反映。此外,《双鱼枕》、《虎头蟾》等剪纸都是远古阴阳哲学观念的载体。

3.简练概括,夸张写神的图腾造型观

剪纸艺术中表现的人事物向来就不是特定时空的自然形态,而是超时空观念形态的事物或是图腾。他们的造型并不复杂,而是以简洁概括为特点,透出一种独特的清新淳朴的气息。例如,传统文化中保护氏族群体的图腾虎,之中就有保护娃娃,陪他们玩耍,腿短短又胖乎乎的“爱虎”,有镇宅用的四腿前后蹬开,相貌凶猛的“下山虎”。陕北美术剪纸中的抓髻娃娃,一种图腾式的造型是“喜娃娃”,正面站立,呈生育姿态,脚下为双鱼与笙的符号。据考证,原始社会生育姿势都是蹲着,而非平卧生育,故以其蹲生姿态作为繁衍之神的造型特征。

比如,还有作为生命象征的龙为图腾的龙文化,以鹿为图腾的。如“人头鱼”、“神鱼瓶”、“娃娃鱼”都是以鱼、龙、蛇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的传承。剪纸“寿花”,既有鹿头纹样的原始图腾形态,又在向生命之树的植物形态发展一卜有双鸟的轴对称形剪纸“生命之树”(扶桑树),是两汉广为流传的图样。

4.自由意想、变形再造的造型观

传统剪纸美术的艺术装饰,以有生命的花草、动物与自然万物神祗观念的猪头,代替了二龙戏珠的珠;牡丹花装饰了屋顶,代替无生命的瓦;莲花装饰鱼,代替了无生命的鱼鳞;花草动物图案,装饰了人的衣纹与动物的皮毛等等,这些天马行空式的大胆取舍改造,正是剪纸造型的特色所在。可以看到,装饰变形并不是中国传统艺术独有的特征,西方的现代美术流派中也有装饰变形。比如野兽派马蒂斯裸体舞蹈的装饰变形,是人体自然结构的装饰变形,着衣人物的装饰变形。立体派勃拉克人物的变形,也是西方明暗块面造型观念的装饰变形。但是同样是变形再造,东西方仍然存在着差异。在西方的绘画里没有类似用牡丹装饰眼睛,莲花装饰鱼,在动物肚子里装饰小动物,在房屋的屋顶上装饰牡丹花的表现手法。所以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无生命的自然形态的装饰变形,而是有生命的观念形态的装饰变形。

二、现代标志设计

现代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它的基本功能是以图形传达信息,表现其内在的质量、特点,而以之作为沟通的媒介。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1. 吉祥如意之理念,贯穿标志设计

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它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向往。所以,在传统剪纸文化中,对福、寿、禄的美好期盼,以及剪纸图形背后蕴涵的对生活幸福和吉祥如意的祈求意味,沿用至现今的现代标志设计中。

中国联通的商标设计,就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放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完完满满和十全十美之含。

靳棣强先生为荣华饼家设计的标志,同样也是沿用传统图形吉祥寓意的一个很好范例。创业于1950年的香港荣华饼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标志的基本元素是方饼、牡丹花和明月。在标志中,“方饼”这一元素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牡丹花”与“明月”都是传统图形,并且牡丹花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与明月一起也就有了花好月圆的吉祥意味。

陈幼坚工作室的标志,运用了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连体娃娃”,希望给公司和客户都带来喜气好运,并表现了悠长和坚定的合作精神。

2. 阴阳五行观的和谐传统理念,在标志设计中体现

剪纸艺术中,人们通过平面简单的图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且深受易学文化的影响。而当代设计师,也深受到易学文化的熏陶,其作品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之间,打上易学文化的烙印。

中国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中,人们都曾以天圆地方来概括宇宙,太级图案也是最具代表性之一,具有简洁、神秘的“动静观”和“时空观”,具有标志设计的典型意念。深圳的“水上乐园”标志设计,就借鉴了太级这一传统图案为基础,水纹上下翻卷、流动,简洁明快,生生不息。着力表现“水上乐园”水之变化的丰富内涵,强调其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符号性,在组织构成中充分发挥了严谨、鲜明而又强烈的表现力,体现了纯朴,柔和而又完整的形式美,同时具有现代标志特征。

中国银行标志设计,设计者也充分运用了剪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天圆地方。蕴涵着天圆地方的古钱币,表明了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的标志由结了红绳的古钱启发出创意,钱孔与红绳构成了“中”字,现代的造型内涵着民族特色。中国传统艺术和剪纸艺术中,“意念先行,以形取神”这一特点在这个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概括提炼的图腾式标志,表达深远含义

标志设计就是以图形来传达信息,图形简洁使人容易识别,造型有特点使人过目不忘。在现代标志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剪纸文化中的图腾式造型所流传下来的印迹。设计者运用富有象征意义或历史渊源的动物图形,抽象并加入新的涵义,并进行图形的变形,使之古为今用。

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做的标志,取材于中国传统剪纸图案中的凤凰形象,并加以简化,生动刻画了一只红凤凰的形象。这只腾飞的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凤凰飞到哪里,就会给那里带去安宁与幸福。造型简洁概括,易识别。此外,另一巧妙点在于,凤凰的标志又是贵宾“VIP”的艺术变型,表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把每一位旅客和货主作为贵宾服务的诚意。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原始社会的凤鸟图腾,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4. 变形艺术融入标志设计

剪纸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剪纸的造型特点是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神达意式的变形艺术,在现代标志中得到了延续。

纸艺术论文篇(10)

1民间剪纸艺术

1. 1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产物,采用剪刀和纸张,使用纸张的“实”和被减掉的部分的“虚”,以自然的生活实物作为背景,来体现剪纸美术的画面感。我国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是不一样的,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最为著名,已经成为我国民俗艺术研究中的一大派别。

1.2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古代普通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希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纪念,通过最常见的家常事务表达出来的形式。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艺术价值,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剪纸艺术中的内容变化,我们也很容易能观察到不同时代的平民文化的变化。

2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中的应用

2.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2.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物形象受日韩画风影响,在细节方面多有雷同,而剪纸的应用,则可以对插画的细节进行特殊的诠释。在刻画人物时,使用可爱的人影形态,没有脸部表情,胖胖的身体,小小的四肢,简单的红白相间颜色。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每一个普通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有漂亮的脸孔,不一定要有魔鬼的身材,而喜庆的胖胖身体中一定装着一颗满满幸福的心。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它可以用简单的图案创造出生动、丰富的形态,面对于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变形,能够创造出了千百个不同的形态,每个形态的气质、精神,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

3民间剪纸艺术对插画的实际作用

3. 1为现代插画艺术添加审美价值

现代插画艺术被应用在图书出版、广告设计、会展布置等方方面面,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变得不稳定,插画艺术价值的范畴始终难以确定。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却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稳定下来,一旦有剪纸元素的出现,插画从整体气质上就显得传统并且具有亲和力,应用的限定性就更强,审美价值也就从简单的装饰品成为烘托气氛的必需品。

3.2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人类制作某种图案为某种文化口的服务,而当这种图案长期代表特定的意义之后,它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含义,人们随意使用它的自由就会受到其背后意义的限制。剪纸艺术以简约的符号为表象,表示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插画艺术中使用剪纸艺术,使得插画也具有这样的艺术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插画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上一篇: 农药化学论文 下一篇: 英文科技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