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45

除草技术论文

除草技术论文篇(1)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除草技术论文篇(2)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总体上是西高东低,中西部丘陵连绵,岗岭纵横,东部地势平坦低洼,属湖荡冲积平原。我县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区小麦与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轮作,湖荡地区小麦与水稻轮作。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在8万公顷左右,其中丘陵地麦田2万多公顷。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应掌握麦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选择适宜药剂配方,才能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麦田草相变化

我县20世纪70年代以前种植作物均为旱粮,麦田杂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头草为主,1970年以后在黄川镇开始试点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沟、渠、河边上发现看麦娘,麦田中也发现零星的看麦娘。90年代初期,看麦娘、野燕麦成为麦稻轮作田的主要杂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麦家公在我县青湖、黄川、平明等乡镇麦田及沟渠河边上零星发生,近5年来,罔草几乎遍及全县稻麦轮作田,上升为麦田恶性杂草。

2当前麦田草相

我县地势较为复杂,东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麦田中杂草种类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麦田中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婆婆纳、野老鹳草、苕子、泥湖菜。东部湖荡麦田中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繁缕、猪殃殃、麦家公、碎米荠、荠菜、野老鹳草。

3杂草发生规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气温与杂草发生的关系

丘陵地区麦田采用耕翻后条播的播种方式,由于其播种较早,气温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杂草冬前出草量较大,开春气温回升后出草量相对较少;反之,雨水较少,冬前出草量则较少,开春后出草量相对较大。稻麦轮作田中破土播种的麦田中杂草冬前出草量少,杂草主要集中在开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麦田中杂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较大,并且草龄较大,防除较为困难,开春后杂草仍有一个出草高峰。春季气温回升快,杂草出土快而整齐,生长迅速,适宜早用药防除;气温回升慢,杂草出土较慢、生长不一致,需待杂草出齐了才能用药。

3.2杂草种类与除草方式的关系

中西部丘陵区麦田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其繁殖系数相对较小,土壤肥水协调性较差,杂草的数量及生长量均较少,加之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目前仍普遍采用开春后杂草出齐后人工进行除草。

稻麦轮作麦田中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等为主,其繁殖系数较大,分蘖力强,杂草种子又具有较长休眠期,因此难以人工拔除,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4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麦田,冬前需进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对冬前除草的补充。春季化学除草时间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这里主要针对麦稻轮作区而言)。

西部丘陵麦田宜在小麦拔节前及杂草成熟前进行2次人工除草。东部麦稻轮作区,破土麦田春季进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温度高)冬前则需进行1次化学除草。

(1)以看麦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或6.9%骠马水乳剂1200~1500mL/h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麦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加10%麦星225~300g/hm2防除。

(4)对田埂、沟渠、路边等杂草,可用30%飞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减少杂草繁殖量,降低通过灌水传播的几率。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以上几种药剂配方自选1种,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

5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

喷药时要选晴好无风天气,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骠马、新骠只能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小麦拔节后禁用异丙隆、二甲四氯;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器械。

6参考文献

[1]张绍明.江苏省麦田草害现状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J].杂草科学,1991(3):34-37.

除草技术论文篇(3)

青海省马铃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出草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此期出草量占杂草总量的60%左右,采取相应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是最经济适用的技术。

1土壤处理除草剂

1.1氟乐灵

氟乐灵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播后苗前用药,用为48%氟乐灵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优异,并对马齿苋、藜、反枝苋、婆婆纳等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效。要注意准确掌握用药量,力求喷洒均匀。整地要细,若整地不细,土块中杂草种子接触不到药剂,遇雨土块散开仍能出草。氟乐灵易光解失效,施药后应立即拌土,把药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喷药后8h内拌土结束。氟乐灵施入土壤后残效期较长,因此下茬不宜种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1.2赛克津

赛克津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播后苗前用药,用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75~975g/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土表,能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如藜、蓼、马齿苋、苦荬菜、繁缕、苍耳、稗草、狗尾草等。使用时应注意施药后遇有较大降雨或大水漫灌时,易产生药害。

1.3绿麦隆

绿麦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在播后苗前及杂草芽前或萌芽出土早期用药,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能有效地防除看麦娘、繁缕、早熟禾、狗尾草、马唐、稗草、苋、藜、卷耳、婆婆纳等多种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大巢菜、苦荬菜、田旋花效果差。土壤湿润,有利于药效发挥。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分解慢,后茬不宜种植敏感作物,以免引起药害。绿麦隆水溶性差,使用时应先将可湿性粉剂加少量水搅拌,然后加水进行稀释。

1.4果尔

果尔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兼有苗后茎叶处理作用的除草剂,播后苗前用药,用24%果尔乳油600~750mL/hm2对水900kg均匀喷雾土表,可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狗尾草、硬草、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马齿苋、铁苋菜、苋、藜、婆婆纳、鳢肠、蓼等多种一年生杂草,但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初次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气候带,进行小规模试验,找出适合当地使用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适剂量后,再大面积使用。果尔为触杀型除草剂,喷药要均匀周到,喷药后不要破坏药膜层,施药剂量要准。

2苗后处理除草剂

2.1高效盖草能

高效盖草能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在生长旺盛期,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00~750mL/hm2对水600~90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可有效防除稗草、千金子、马唐、狗尾草、看麦娘、硬草、棒头草、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

2.2精稳杀得

精稳杀得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二至五叶期使用,用15%精稳杀得乳油450~9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看麦娘、硬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同样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

2.3禾草克

禾草克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二至五叶期使用,用10%禾草克乳油900~12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以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在生长旺盛期,可用10%禾草克乳油2250~3750mL/hm2对水600~90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防除稗草、千金子、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

2.4拿捕净

拿捕净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于禾本科杂草2叶至分蘖期用药,用20%拿捕净乳油900~27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旱稗、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看麦娘等,适当提高用量也可防除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2.5威霸

威霸(恶唑禾草灵)为选择性芽后传导型除草剂,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千金子、狗尾草、牛筋草等,于杂草出苗后二叶期至分蘖期前用药,用6.9%威霸乳油450~675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防除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可于生长旺盛期用药,用6.9%威霸乳油600~1500mL/hm2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除草技术论文篇(4)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绿色环保理念的提高,磺酰脲类除草剂因高效、广谱、低毒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1,2] 。自美国杜邦公司上世纪80年代开发出第一个磺酰脲类除草剂——氯磺隆以来,磺酰脲类除草剂已有30多种产品问世,常见的有苄嘧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苯磺隆、醚苯磺隆等[3]。这些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由活性基团、疏水基团(芳基)和磺酰脲桥组成,其品种随着活性基团和疏水基团的变化而变化(图1)。

图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

但是,随着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其在农作物和环境中的残留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益显现,因此,对作物和环境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前处理技术研究,二是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关于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的综述文章较多[4~7],从分析误差看,前处理技术是检测的重要环节,前处理技术既重要又薄弱,因此本文就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做一综述。

随着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向着简便、现场、快捷、成本低、自动化方向发展,其前处理技术也正向着省时、省力、低廉、减少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微型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前处理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前处理技术,另一类是新型前处理技术。

1 传统前处理技术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传统前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液液萃取技术(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震荡提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实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操作时间长、选择性差、提取与净化效率低、需要使用大量有毒溶剂等,但目前在实验室工作中仍被广泛使用。

1.1 液液萃取技术

液液萃取技术又称溶剂萃取,即用不相混溶(或稍相混溶)的溶剂分离和提取液体混合物中分析组分的技术。此技术简单,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有机物提取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萃取溶剂。张淑英等[8]萃取土壤中豆磺隆选择二氯甲烷作为萃取溶剂,平均回收率达到75.5%~97.18%。黄梅等[9]使用液液萃取技术提取稻田水体中苄嘧磺隆与甲磺隆,之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较好。另外,毛楠文等[10,11]也使用此技术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研究。此技术不足之处是易在溶剂界面出现乳化现象,萃取物不能直接进行HPLC、GC分析。

1.2 震荡提取技术

震荡提取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等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包括超声震荡提取、仪器震荡提取等。例如,毛楠文等[10]利用超声震荡等技术提取土壤中磺酰脲类和苯脲类除草剂,甲醇作为提取剂,平均加标回收率达到71.72%~118.0%。 崔云[11]总结震荡提取等技术提取土壤中不同种类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并进行HPLC、GC等仪器分析,总结见表1。

2 新型前处理技术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免疫亲和色谱技术(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分子印迹聚合物富集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液相微萃取技术(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LPME)、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icrowave-assistant Solvent Extraction, MASE)及支持性液膜(Sport Liquid Membrane, SLM)萃取技术、连续性流体液膜萃取技术(Continuous-Flow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CFLME)、离子交换膜萃取技术(Ion Exchange Membrane Extraction Method)和在线土壤柱净化(Online Soil Column Extraction, OSCE)等其他前处理技术。其中,SPE是这些新型前处理技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2.1 固相萃取技术

SPE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应用于液相色谱中,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再利用洗脱液或加热解吸附分离样品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并富集目标化合物。

SPE基本操作步骤见图2。分萃取柱预处理、上样、洗去干扰杂质、洗脱及收集分析物4步。岳霞丽等[12]使用美国Supelco公司3mLENVI-18规格固相萃取柱测定水体中苄嘧磺隆,检测限达到0.01mg/L。叶凤娇等[13]比较SupelcleanTMLC-18 SPE Tube(500mg, 3mL)和Oasis HLB SPE Tube(60mg, 3mL)2种不同规格固相萃取小柱的净化吸附和浓缩效果,并选择Oasis HLB SPE Tube测定12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将烟嘧磺隆等12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样品用85%磷酸溶液调整pH值至2~2.5之后过柱,各组分回收率达到90%以上。在洗脱及收集分析物步骤,用含0.1mol/L甲酸的甲醇-二氯甲烷(1:9,v/v)溶液洗脱磺酰脲类除草剂,用两次小体积洗脱代替一次大体积洗脱, 回收率更高[7],或者用CH2Cl2可洗脱苄嘧磺隆[12]。

另外,Carabias-Maninez等[14]用SPE提取水样中酸性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尝试选择不同吸附剂和洗脱剂,回收率70%~95%。Furlong等[15]利用SPE同时提取浓缩磺酰脲类和磺胺类农药残留并用HPLC-MS进行检测。Galletti等[16]对LLE、SPE 2种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土壤和水中分离提取的绿磺隆、甲磺隆、噻磺隆、氯嘧磺隆回收率后者明显高于后者,噻磺隆更明显。

近年来,固相萃取在复合模式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SPME)、基质分散固相萃取(MSPD)[17,18]和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4个方面展开新应用。

SPE前处理技术因其简单,溶剂用量少,不会发生乳化现象,可以净化很小体积样品(50~100μL),水样萃取尤其方便,易于计算机控制而得到广泛应用。不足之处是提取率偏低,多数要求酸性条件。因此,对于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需要及时分析或进行酸碱平衡。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的一种特殊流体状态,气液平衡的物质升温升压时,温度和压力达到某一点,气液两相界面消失成为一均相体系,即超临界流体。SFE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大、粘度低、扩散系数大、兼有气体的渗透性和液体分配作用的性质,将样品分析物溶解并分离,同时完成萃取和分离2步操作的一种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用于工业有机化合物萃取,90年代用于色谱样品前处理,现已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等农药样品分析物的提取[19]。

近年来,SFE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例如,史艳伟[20]采用SFE技术萃取土壤中苄嘧磺隆,不仅对SFE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做具体分析,而且研究高岭土、蒙脱石和胡敏酸含量等对苄嘧磺隆萃取率的影响。郭江峰[21]在其博士论文中用超临界甲醇提取土壤中14C-绿磺隆结合残留,获得85%以上提取率。另外,Bernal等[22]利用有机溶剂、SFE和SPE 3种方法提取土壤中绿磺隆和苯磺隆。HPLC检测显示,SFE-CO2在绿磺隆和苯磺隆土壤残留测定中提取更加优越,回收率更高,达到80%~90%。Berdeaux[23]用SFE-CO2从土壤中萃取磺酰脲类除草剂绿磺隆和甲磺隆(甲醇或水作为改性剂),回收率均大于80%,结果与SPE技术相似或稍好。Kang等[24]用SFE技术萃取2种土壤类型中的吡嘧磺隆,以25%甲醇为改性剂,温度80℃,压力300atm,萃取时间30min,添加浓度0.40mg/kg,萃取率均达到99%。另外,Breglof等[25]用SFE技术与同位素跟踪法相结合研究甲磺隆、甲嘧磺隆和烟嘧磺隆残留,以土壤为基质,以2%甲醇为改性剂,回收率达到75%~89%(烟嘧磺隆除外,回收率为1%~4%)。

目前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2,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色,易与萃取物分离,萃取、浓缩、纯化同步完成。SFE前处理技术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提取中克服常规提取法的缺点[26],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周期短(每个样品从制样到完成约40min)、传质速度快、溶解能力强、选择性高、无环境污染等特点。随着SFE技术与越来越多的快速检测技术联用,其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研究分析中具有较大潜力,尤其在多残留分析中,能够显著提高分析效率。

2.3 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IAC是一种将免疫反应与色谱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色谱的差速迁移理论,实现样品分离的一种分离净化技术。分析时把抗体固定在适当载体上,样品中分析组分因与吸附剂上抗体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被保留在柱上,再用适当溶剂洗脱下来,达到净化和富集目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选择性。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载体、抗体和淋洗液。例如,邵秀金[27]采用IAC和直接竞争ELISA法相结合对绿磺隆进行分析检测,选择pH7.2磷酸缓冲液作为吸附和平衡介质,80%甲醇作淋洗液,结果显示:IAC动态柱绿磺隆最高容量达到3.5μg/mL gel;样品中绿磺隆含量250倍;空白土壤样品添加0.1μg/g绿磺隆,平均回收率达到94.09%。另外,Ghildyal等也利用IAC结合酶联免疫法对土壤中醚苯磺隆进行分析检测[28]。

2.4 分子印迹聚合体富集技术

MI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识别技术,是利用MIP特定的模板分子“空穴”来选择性吸附聚合物,从而建立的选择性分离或检测技术。MIP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很好的粘合能力。例如,Bastide[29]等用MIP富集提取绿磺隆、噻吩磺隆、氟磺隆、氯嘧磺隆、氟胺磺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用4-乙烯基嘧啶或2-乙烯基嘧啶作为功能单体,乙烯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链,甲磺隆作为模板,结果显示MIP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键和容量达到0.08~0.1mg/g,这种方法可以从水中富集75%以上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Zhu等[30]使用MIP键合甲磺隆,键合容量高,能够测定ng级的甲磺隆。汤凯洁等[31]采用苄嘧磺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MISPE)对加标大米中的苄嘧磺隆、甲磺隆、苯磺隆和烟嘧磺隆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进行净化和富集预处理,几种物质能直接被萃取柱中的印迹位点保留,杂质几乎不保留,表现出良好的识别性能。

2.5 液相微萃取技术

LPME是1996年Jeannot和Cantwell等提出的一种新型前处理技术[32]。LPME相当于微型化液液萃取技术,因样品溶液中目标分析物用小体积萃取剂萃取而得名。例如,吴秋华[18]将LPME与HPLC联用,分析水样中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和氯嘧磺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限达到0.2~0.3ng/g,并且将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相微萃取与HPLC联用分析土壤中上述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检测限达到0.5~1.2ng/g。

2.6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MASE是匈牙利学者Ganzler等提出的一种新型少溶剂样品前处理技术。MASE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效率的特性,使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分离,并保持分析物的化合物状态[33]。MASE萃取时间短,消耗溶剂少,具有良好选择性,可同时进行多样品萃取,环保清洁,回收完全,越来越成为替代传统方法的新前处理技术。但使用时应对萃取溶剂优化,确保萃取过程和溶剂中分析物的稳定性[34]。现阶段MASE已广泛应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等农药残留前处理中[35,36]。

2.7 其他前处理技术

有支持性液膜萃取技术、CFLME、离子交换膜萃取技术、OSCE等。支持性液膜萃取技术,又叫膜法提取,是一种以液膜为分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萃取的化合物范围较窄,只能萃取形成离子的化合物,流速比较慢。例如,Nilve[37]用膜法提取测定水样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CFLME是将LLE和SLM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首先分析物萃取进入有机相(LLE),然后转入液膜支持设备形成的有机微孔液膜表面,最后通过液膜受体被捕获(SLM)。这一技术被用来萃取水中的胺苯磺隆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回收率达到88%~100%,甲磺隆达到83%~95%[38]。CFLME技术和支持性液膜萃取技术均适合在线检测水中痕量磺酰脲类除草剂,方便快捷。不足之处是受体容量易受酸影响,而水样和土样中一般都有酸存在。离子交换膜萃取技术是一种采用离子交换膜作隔膜的萃取技术,通过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状功能高分子电解质)的选择透过性来实现对分离物的萃取技术。离子交换膜萃取技术对生物测定有良好的评估,萃取过程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可回收有用物质,与常规的分离萃取技术结合使用更经济。已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中得到应用[39]。 OSCE适合土壤样品中痕量污染物的萃取,方法有效、简单、快速。Lagana等[40]用OSCE萃取土壤中绿磺隆、苄嘧磺隆、烟嘧磺隆等6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回收率达到63%~99%,比超声波萃取和MASE高,精确度最好。

3 小结

目前,在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前处理技术中,LLE和SPE仍占据重要位置,新型前处理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前处理技术,很多情况下样品前处理过程是在常规的传统前处理技术基础上与微型化、自动化、仪器化的新型前处理技术结合共同完成的。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痕量残留及其独特的理化性质,给该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造成较大困难。为确保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前处理过程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SFE、MIP、CFLME及OSCE等新型前处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仪器分析技术(如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免疫分析技术(如荧光免疫技术、酶联免疫技术等)及生物传感器法、活体检测法、酶抑制法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新型检测技术方法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经济环保、微型化、自动化、仪器化的前处理技术及液-质联用等新型检测方法的发展已成为其首选和重要发展方向,多残留检测、在线实时检测、自动化检测等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邓金保.磺酰脲类除草剂综述[J]. 世界农药, 2003, 25(3):24-29,32.

[2] 张敏恒.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现状、市场与未来趋势[J]. 农药, 2010,49(4):235-240, 245.

[3] 张一宾.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世界市场、品种及主要中间体[C]. 上海:2009年中国磺酰脲类除草剂360°产业论坛, 2009.

[4] 魏东斌,张爱茜,韩塑睽,等. 磺酰脲类除草剂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发展, 1999, 7(5).31-42.

[5] 张蓉,岳永德,花日茂,等.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农药,2005, 44(9):389-390.

[6] 吕晓玲,佘永新,王荣艳,等.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09, 7(28):875-880.

[7] 欧晓明.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分析研究新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6, 1(36):1-6.

[8] 张淑英,苏少泉,杨长志. 土壤中豆磺隆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J]. 农药,2000,39(9):23-24.

[9] 黄梅,刘志娟,蔡志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稻田水体中苄嘧磺隆与甲磺隆及乙草胺残留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1(2):213-215.

[10] 毛楠文, 李方实.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残留的苯脲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27(6):2509-2512.

[11] 崔云,吴季茂,将可.磺酰脲除草剂的残留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 1998,10(17):22-25,42.

[12] 岳霞丽,张新萍,董元彦.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苄嘧磺隆的残留量[J]. 光谱实验室, 2006,2(23):321-323.

[13] 叶凤娇,孔德洋,单正军,等.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12种磺酰脲类除草剂[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 2(23):36-40.

[14] Carabias M R, Rodriguez G E, Herrero H 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henyl and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water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iode array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 Anal Chim Acta. 2004,517:71-79.

[15] Furlong E T, Burkhardt M R, Gates P M, et al. Routine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 imidazolinone and sulfonamide herbicides at nanogram-per-liter concentrations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Sci Total Environ, 2000,248:135-146.

[16] Galletti G C, Bonetti A, Dinelli 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s in soil and water[J]. J Chromatogr A, 1995,692:27-37.

[17] Barker S A, Long A R, Short C R. Isolation of drug residues from tissues by solid phase dispersion[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989,475:353-361.

[18] 吴秋华.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 石家庄: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2011.

[19]徐宝才,岳永德,花日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上的应用(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

[20] 史艳伟.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土壤中苄嘧磺隆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9.

[21] 郭江峰. 14C-绿磺隆(Chlorsulfuron)在土壤的结合残留特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7.

[22] Bernal J L, Jimenez J J, Herguedas 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hlorsulfuron and tribenuron-methyl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soils[J].J Chromatogr A,1997, 778:119-125.

[23] Berdeaux O, Alencastro L F, Grandjean D,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 samples[J].Int J Envion Anal Chem,1994,56(2):109-117.

[24] Kang C A, Kim M R, Shen J Y,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Pyrazosulfuron-Ethyl in Soils[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06, 76(5): 745-751.

[25] Breglof T, Koskinen C. K, Kylin H.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metsulfuron-methyl, sulfometuron-methyl and nicosulfuron from soils[J]. Int J Envion Anal Chem,1998, 70(1-4): 37-45.

[26] 戴建昌,张兴,段苓.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农药学学报,2002,4(3):6-13.

[27] 邵秀金. 绿磺隆残留免疫分析化学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

[28] Ghildyal R, Kariofillis M. Determination of triasulfuron in soil: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s a soil extract cleanup procedure[J]. J Biophys Methods,1995, 30: 207-215.

[29] Bastide J, Cambon J P, Breton F, et al. The us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extrac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Anal Acta, 2005, 542: 97-103.

[30] Zhu Q Z, Haupt K, Knopp D,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er for metsulfuron methyl and its bingding characteristic for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Anal Chem Acta. 2002, 468: 217-227.

[31] 汤凯洁,顾小红,陶冠军,等.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 2009(12)28:140-144.

[32] Jeannot M.A,Cantwell F F. Solvent microextraction into a single drop[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6, 68: 2236-2240.

[33]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M].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03-304.

[34] Li Y T, Campbell D A, Bennett P K.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ultratrace HPLC-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J]. Anal Chem, 1996, 68:3397-3404.

[35] Font N, Hernandez F, Hogendoorn E A,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ion for screening soils for sulfonylurea herbicides[J]. J Chromatogr A,1998,798:179-186.

[36] Hogendoom E A, Huls R, Dijkman E, et al. 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and coupled-column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 use of an analytical restricted-access-medium column for the efficient multi-residue analysis of acidic pesticides in soils[J]. J Chromatogr A, 2001,9 38: 23-33.

[37] Nilve G, Knutsson M, Joensson J A. Liquid chromatographic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in natural waters after automated sample pretreatment using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J]. J Chromatogr, 1994, 688 (1-2):75-82.

除草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02-02

Investigation on Main Weeds in Field of Main Maize Production Areas in Guangxi

LI Shi-chu TANG Zhao-lei DU Qing MO Kang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Guangxi Sub-center of Chinese National Maize Improvement Center,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 in Guangxi,in order to master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infestation of weeds in maize field and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weed control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this research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eds total coverage rate in Guangxi maize producing region in spring corn field was between 1.8% to 42.5%,weeds included 12 kinds of weeds,Digitaria sanguinalis,Echinochloa crus-galli,Oxalis corniculata,Amaranthus retroflexus,Cyperus rotundus,Ageratum conyzoides,Commelina communi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Conyza canadensis,Xanthium sibiricum,Bidens pilosa,Capsella bursa etc.,among of the weeds:Digitaria sanguinalis,Cyperus rotundu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were malignant weed.

Key words main maize field;weed;investigation;Guangxi area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0.2亿hm2左右,从海南岛至新疆北部,从台湾及沿海各省到甘肃及青藏高原均有玉米种植。由于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生长迅速,常因除草不及时而发生草害或者草荒[1]。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数量大、发生期长、危害重,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一般可使玉米减产20%~30%,严重的高达40%以上[2-4]。国内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其防除技术研究较多[5-8],而对玉米田杂草种类调查研究少有报道,但随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分布特点、发生数量及其危害程度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除草剂的施用过程中,由于选药和使用不当等原因,每年都有造成药害的现象发生[8],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广西也不例外,广西玉米常年播种面积60万hm2左右[9],玉米主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环境,极有利于杂草的生长。因此,开展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发生情况调查,可以掌握各地的主要杂草种类,为防除杂草选择适宜的药剂提供理论依据,为玉米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在广西的隆安县、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巴马县、大化县、都安县、河池市、宜州市、来宾市、武宣县、贵港市、横县等13个县(市)玉米主产区进行调查。

1.2 调查时期

在春玉米四至六叶期进行田间调查。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调查方法

在每个县(市)找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块田块,每块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选取5个点进行调查,每个点调查1 m2面积。调查内容:杂草总覆盖率(%)、主要杂草名称、1 m2杂草的株数。最后把各个调查点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作为每个县(市)的最终调查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杂草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的种类有马唐、稗草、m浆草、反枝苋、香附子、胜红蓟、鸭跖草、空心莲子草、小飞蓬、苍耳、鬼针草、荠菜等12种杂草。其中马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是恶性杂草。

2.2 主要杂草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种类分布:马唐分布于隆安、田东、田阳、巴马、大化、河池、贵港等7个县市;稗草分布于隆安、平果、田东、田阳、大化、武宣等6个县市;m浆草分布于田阳、都安、来宾、武宣、贵港等5个县市;反枝苋分布于隆安、宜州、贵港、横县等4个县市;香附子分布于宜州、来宾、武宣、横县等4个县市;胜红蓟分布于巴马、大化、河池、宜州等4个县市;鸭跖草分布于平果、田东、来宾等3个县市;空心莲子草分布于平果、都安等2个县;小飞蓬分布于巴马县;苍耳分布于都安县;鬼针草分布于河池市;荠菜分布于横县。

2.3 杂草覆盖率

3 结论与讨论

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大部分是良性杂草,只有少量恶性杂草(马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因此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除相对比较简单。对良性杂草来说,如果劳动力充裕,可以在杂草幼小时结合玉米中耕用人力铲除即可;对恶性杂草,就要把其连根挖除,连续挖几次,防除效果也会比较好。

一般来说,玉米田间杂草危害与其覆盖率呈正相关,杂草覆盖率越高,危害就越大。杂草种类越多,危害就越大。但由于杂草种类、分布有地域的差异性,因此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针对当地的主要杂草类型进行防除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机械化,大面积应用免耕技术,特别是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化学除草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要大力推广化学防除技术,为农民服务。建议推广的化防技术:一是在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主要采用杂草芽鞘和幼苗吸收后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如乙莠水悬浮剂(乙阿合剂)、禾宝乳油、都阿混剂、莠去津(阿特拉津)、乙草胺等。二是玉米三至五叶期喷施除草剂。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进行灭除,如莠去津、烟嘧磺隆等。三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如果在玉米生长前期杂草防除效果差时,可以用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10];四是对马唐、香附子及空心莲子草这些恶性杂草,可用百草枯、草甘膦对其茎叶喷雾喷施杀灭[1],但要注意其对玉米的药害作用,玉米顶土后不要使用[11-13]。

4 参考文献

[1] 李香菊.玉米及杂粮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丁祖军,张洪进,张夕林,等.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经济防除阈值及竞争临界期研究[J].杂草科学,2003(2):15-17.

[3] 杜金河,李友政,吕述斗,等.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3):42-44.

[4] 李香菊,王启贵,吕德滋.河北省夏播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增刊):48-52.

[5]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等.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50-51.

[6] 高红权,丁维东,施慎年,等.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0(5):9-11.

[7] 钱新民,王伟中,徐建明,等.江苏省玉米田杂草群落演变和防除技术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3(4):45-46.

[8] 李香菊,杨殿贤,赵郁强,等.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5(3):39-44.

[9] 李石初,唐照磊,杜青,等.亚洲玉米螟田间接虫抗性鉴定[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70-71.

[10] 张世煌,李少昆.国内外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除草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176-01

impactofchemicalherbicidesonenvironmentandcountermeasures

zou ku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hunan 417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harm of chemical herbicides,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harm of chemical herbicides residu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nces for rational use of chemical herbicides.

key wordschemical herbicides;development process;situation;harm;countermeasures

用化学除草剂有防治杂草具有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及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三农”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巨大。但因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残存在土壤、作物中的化学除草剂已成为改造生态环境的重要瓶颈,如何减缓生态危害、加强综合治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1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化学除草剂2,4-d在1942年被发现与应用,自此化学防治杂草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但人们在1980年以前开发利用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少且结构单一,最早的有机除草剂为酚类化合物,与无机除草剂相比,其优点是用量低,但对杂草的选择性高。1975年levitt开发出第1个高效品种绿磺隆,1976年磺酞脉类除草剂研究获得成功[1]。1980年后为化学除草剂鼎盛期,每年开发新品种达18个以上,并向超微量、超高效方向发展,开发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及低残留的除草剂新品种,将防治杂草技术提升到全新水平。我国仅1999年就有45个稻田复配除草剂品种获准登记,美国已经研制出的抗除草剂类型及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咪唑啉酮类、稀禾啶、磺酰类等[2]。为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残留和伤害,2003年12月31日起全球禁用的450种农药中,有13类为除草剂,其中我国有14种属于被禁范围。

2使用现状及危害

2.1使用现状

农业部农推中心2008年数据显示,全国除草剂总需求量7万t,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增加[3]。我国市场广泛应用节嗜磺隆、胺苯磺隆、氯磺隆、毗嗜磺隆、苯磺隆、玉嗜磺隆、烟啼磺隆、氯喀磺隆等[4],已成为实用型农业技术,在农药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2.2危害

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3]。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用2~3年后[4]。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7]。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8]。

3减少化学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3.1加快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化学除草剂残留处理制度

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保护现有生物物种栽培,协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要从全球环境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立法,将依然处于空白领域的土壤污染作为重要研究领域进行立法和修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制订,为除草剂污染提供治理标准

积极对接国际环境质量标准,改行政手段为技术手段,总结先进生产经验,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化学除草剂污染在治理标准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农业环境技术控制、标准控制体系,科学制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3.3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树立环保意识。广泛开展农村环境调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选择除草剂类型,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减少除草剂残留量。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除草剂残留环境

政府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对从业者给予经济补偿,通过降低税费等措施,达到有效减少未来农业生产中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

3.5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舆论宣传建设

农业中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我国该坚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调结构、转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强政府与除草剂生产经销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宣讲有关环保知识,改变除草剂的乱用、滥用局面。

    3.6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加大科研攻关,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降解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助剂控制长残留除草剂,利用解毒剂解除毒害

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清除残留,应用微生物修复筛选和构建高效菌株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技术源头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7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增强环保法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督。监控除草剂生产企业,在除草剂使用前进行生物技术测定,实行严格

的淘汰制,科学监测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土地,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将化学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引导农

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4参考文献

[1] 欧阳天贽.除草剂节嗜磺隆在几种粘粒矿物与地带性土壤表面的吸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2] 崔广平.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当代法学,2005,19(5):135-140.

[3] 张蓉.几种磺酞腮类除草剂高效薄层析残留测定技术及应用[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3.

[4] 林晓燕.节啥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 杨丽.安全剂 r-bas-145138对绿磺隆、单嘧磺隆和金豆解毒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除草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71

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秧苗生长的重要因素,稻田杂草与水稻争夺生长空间,肥料养份、水、热、光照等资源,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2],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稻田杂草是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实现高产、优质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纵观国内外水稻除草方式共分为3大类。

1 人工除草

在传统农业耕作时期水稻的除草和玉米、大豆等其它农作物一样都是靠人工劳动作业进行除草,这个时期在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人工除草分2个阶段:杂草次生根没有生成,杂草较小比较容易漏掉;杂草次生根已经生成这个阶段除草相对费力,无论那个阶段人工除草劳动强度都很大。但从人工除草作业整个过程来看,人工除草技术要求不高,除草效果较好,具有经济、环保、疏松土壤等优点,但除草不易彻底,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2 化学药剂除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除草剂发明后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化学药剂除草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农民开始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3-4]。这种除草方式也是目前水稻种植业大量采用的除草方式,化学药剂除草作业分为3种作业形式。

2.1 人工作业

化学药剂刚被应用于农业生产时只是靠人工背负传统的喷雾器进行作业,该种作业方式主要特点是灵活,不受地块条件限制,但其缺点劳动强度大,人与药液接触较近,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皮肤过敏,甚至中毒。

2.2 机械作业

随着化学除草药剂的广泛应用,用于喷洒化学药剂的作业机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就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现有的喷药机器其科技含量较低,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水稻田间杂草多少喷洒药量都是一样,再加上农民为了提高除草率加大药液浓度,这样就造成了农药的过渡使用。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进行灌溉,在吉林省种植水稻区域多数为江河附近及水库周边,因此水稻灌溉后的水经河流又重新流入下游水库,这样水中药液残留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对吉林省饮用水必然会造成一定污染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同时由于过渡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板结硬化,地力下降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因此作为机械喷洒药需要提高其喷药的精准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不同而时行喷药量的改变。

2.3 航空作业

航空植保作业是近2a来新兴发展起来作业模式,主要是采用无人机进行化学除草药剂喷洒和病虫害防治,但由于无人机在作业时旋翼旋转形成的风力使早期稻苗和杂草随风摆动,同时在水稻反青后杂草植株小,叶面窄小,致使药液雾滴很难在表面附着,因此航空作业模式并不适合水稻前期除草作业。同时由于无人机飞控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吉林省无人机操作培训机构尚未形成。同时由于无人机价格较贵,一但出现飞控安全问题不但面临无人机坠毁同时也会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无人机用于水稻喷洒农药在近期内很难得到快速发展。

3 机械除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污染关注度的提高,同时近年来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机械除草的生产方式被提出来并开始在水稻生产中得以应用。机械除草主要是通过笼辊式、齿辊式、耙齿式等除草部件将土壤搅动,翻转并连同杂草翻出地表,将其覆盖完成除草作业,但目前机械除草还处开发展阶段,行间除草率可达80%以上,便株间除草率较低,同时还会发生损伤秧苗现象。虽然机械除草技术还不成熟,但机械除草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保持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土壤疏松,提高了水分渗入率,加快了土壤营养物质的分解。采用机械式除草保持了原有人工除草的绿色生产的需要也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顺应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

水田机械除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为了提高其除草率,减少秧苗损伤,应向智能化和多技术联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春亮.稻田株间除草机构除草过程中伤秧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6(11):190-197.

除草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S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32-02

1 引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化学除草技术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杀虫剂和杀菌剂,现在已经成为农林业生产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草剂在林业上的应用很广泛,在国外,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低价林改造方面的化学除草、苗圃化学除草、幼林地化学除草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我国在建苗圃、整地、幼林抚育、经济林管理、防火道开设与维护、低价林分的人工改造等方面,也在使用除草剂。目前,化学除草剂对植物,特别是经济林木、绿化苗木生理生化的影响迫切需要解决。

2 除草剂研究概述

2.1除草剂的发展历史

人类在开始耕作时期就认识到杂草的危害,并用各种简单的工具同杂草作斗争。1895年,法、德、美几乎同时发现硫酸铜的选择除草作用,这就是化学除草的开端。这一阶段,人类使用的除草剂都是无机金属盐和酸,它们的除草作用主要是依靠其腐蚀性。1932年法国发现的二硝酚使除草剂进入了有机化合物的领域,虽然这些化合物的选择性不强,只能局部杀死杂草植株,不能斩草除根,但却使除草剂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42年,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的发现开创了除草剂发展的新纪元。它不仅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广,而且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因而迅速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开来。这一重大突破,大大促进了除草剂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工业领域――除草剂工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草甘磷、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等一批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除草剂的成功开发,使除草剂工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除草剂间的混用及除草剂复配剂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许多国家使用除草剂的效益比达1:1.5,因而对除草剂的依赖性愈来愈大,从而使除草剂在世界农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加。可以说,利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已经成为当今农林业生产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除草剂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农林业进入高产、低耗、高效的阶段,因而开展杂草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必然的选择,对除草剂的开发、研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高”:①高活性。这是建立在对有害生物靶标的高活性基础之上,具有用量低、选择性高,通过加工可达速效等;②高安全性。即对环境影响小,在土壤和水中易降解,对人畜低毒,在生物体内低残留,无蓄积作用,保持生态平衡;③高效率化。即采用新的生产手段、工具、模式,渗透高科技成分,以最少的物耗和能耗得到高质量的产品,生产出成本较低的除草剂。

针对这些要求,近年来,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动向主要为:①对除草剂作用机理和作用靶标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除草剂品种开发揭示出广阔前景,为确立新的作用位点与作用靶标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生物合理设计和对靶合成日益成为新品种开发的重要途径;②异株克生化合物及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仿生制剂及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可较好地克服除草剂对生态环境和食品的污染;③抗除草剂新品种的选育日益引起重视。随着植物基因工程和仿生合成化合物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人工杂交、基因移植、个体选择等常规育种及生物技术,选育出既高产又抗除草剂的新品种,从而达到安全使用除草剂的目的;④除草剂对杂草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对主栽植物的安全性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确定最佳施药时间、建立最适施用浓度提供理论指导。

3 除草剂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

在林业生产中,杂草防除是一项必须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林业化学除草作为一门现代实用技术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推广应用是传统林业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化学除草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在林业生产中应用化学除草工作始于1959年,当时由于受药剂品种和使用技术的限制,仅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林业化学除草剂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迅猛发展。

首先,国家成立了强有力的学术和推广服务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推广网络。1986年组建了中国林学会林业化学除草研究会,1999年又成立了全国林业化学除草技术推广委员会。从此,林业化学除草工作有了技术研究和生产推广双重保障。

其次,林业化学除草技术的试验研究已经配套,在营林生产的全过程,从建苗圃、整地、幼林抚育、经济林管理、防火道开设与维护、低价林分的人工改造等方面,化学除草技术均有了长足发展,有些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施药技术和器械不断完善,新的除草剂品种不断出现,现在国内林业化学除草剂的生产已比较完善,化学除草技术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林业化学除草是保持水土、维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措施,将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化学除草影响苗木生理

在杨树育苗过程中,杂草与杨树幼苗争水争肥,侵占地上地下空间,严重影响着苗木的产量和品质。在传统育苗工作中,主要靠人工锄地、拔草等方法防治草害,这些方法费工、费时,而且除草效果不佳。近几年来,国内苗圃普遍采用了化学除草的方法,以达到经济、省时和低投入的目的。但苗木受害成为苗圃化学除草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任何苗木都不能完全抵抗除草剂的药害,只能忍耐一定剂量的除草剂。也就是说,除草剂对苗木与杂草的选择性是相对的,超越其选择性范围时苗木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药害范围从生长轻微受抑制直至植株完全枯萎死亡。而事实上,在形态变化出现之前,苗木就已经在生理生化方面受到了影响。

目前,研究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上,在林木方面相关报道不多。通过研究除草剂对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可以为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确立最适施用浓度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在有效防除杂草的同时,尽量降低药害,在生产实践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除草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55-02

近年来,因全球气候环境的多变,高温干旱天气发生频率日趋频繁,特别是近两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有效降雨少,灌溉用水显得愈发难以保证,严重制约了宜宾市水稻移栽技术的发展。而直播稻作为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轻型栽培技术,又能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稳产保产,愈加深受农民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大提升了宜宾地区水稻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但直播稻苗与杂草同步生长,水稻前期干湿栽培,十分有利老草复活和新草的萌发生长,直播稻田草害已成为制约水稻优质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

1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的特点分析

1.1 杂草种类多,种群组合十分复杂

宜宾市直播水稻种植面积持续维持在20万亩以上,主要以早稻和单季晚稻为主。播种通常以冬闲田为主。在播种前田间长满了杂草,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发现宜宾市当地杂草的种类繁杂,种群组合十分复杂,防治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目前宜宾市直播水稻田间的优势杂草种类主要为:禾本科杂草如稗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如异型莎草,沼生或湿生草本植物如鸭舌草,多年生沉水浮叶型的单子叶杂草如眼子菜等。这些草害以不同组合出现,给农民群众防治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1.2 直播稻田的特殊栽培方式导致了田间杂草发生特别严重

直播稻田由于播种量较少,水稻在生长前期长势比较弱,这就为杂草生长创造了空间,导致了田间杂草成倍数量的增加,并且直播稻田的生育期通常都比较长,这样就为稻田杂草萌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同时由于直播稻田的栽培方式主要是以干湿交替栽培的方式,这样就更利于杂草的生长和萌发,导致了杂草不仅萌发数量多,而且植株较大,在水稻苗期很多杂草都高于水稻秧苗。由此可以看出,直播水稻田间杂草不仅数量多,危害面积大,而且这些杂草还会与水稻争抢养分和阳光,从而严重影响到秧苗的正常生长。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直播稻田在不除草的前提下,水稻至少会减产八成左右,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大幅度减少,颗粒单重不断降低,空壳数量增多,千粒重下降。所以为了提高直播稻田产量,必须有效地防治稻田杂草。

2 直播水稻田间化学除草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整地质量问题

在直播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规模化种植面积比较大,季节种植矛盾突出,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了劳动力数量不足,使得整地的质量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地不平整。同一个地块之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性,同一个畦面的也忽高忽低,并且存在很多水塘;其次排灌系统建设不完善,畦面过宽,排水沟较少或者较浅,有的地块甚至没有排水沟。整地质量差,就会导致在喷施除草剂过程中,畦面给药不均匀,畦面过干或者过湿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2.2 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

造成宜宾市农户错过始最佳防治的时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气候因素影响。在很多时候水稻播种时期恰逢本地区的梅雨季节,因为雨水较多造成了施药减效无效或者无法及时给药,从而显著影响到化学除草的效果;其次劳动力不足,最近几年,宜宾市直播水稻的规模化种植面积在不断提升,由于这种播种方式的播种期跨度较长,再加上很多农民群众外出打工的影响,化学除草时农民需要抢收抢种,这个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十分紧缺,经常会造成播种后无法有效的进行化学除草;最后药物使用不当,常规药剂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属于芽前除草药剂,因为水稻对丙草胺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但稻芽的耐药力不强,需在3-5叶期施药,亩用30%丙草胺100-150mL 保持浅水层3天,其使用时间为播种后1-2天进行,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杂草出土之后,采用这种药剂的化学防治效果会大大降低。五氟磺草胺对稗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与莎草科杂草有较好的防效。每亩用25%稻杰:稗草1-3叶用40-60毫升;稗草3-5叶60-80毫升;稗草超过5叶,再适当增加用药量。兑水20公斤喷雾。

因此,做好药物科学使用指导是做好直播稻田化学除草工作的基础。

3 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分析

3.1 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

春季化学除草应该根据气候特点和除草时间选用不同的除草剂。例如,在晴朗天气环境下,播种时间较为充裕,可以选择使用41%草甘膦异丙铵盐或65%草甘膦可溶粉剂等药剂进行毁灭性除草。如果播种时间有限,则可以选择使用3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进行除草。如果遇到了梅雨季节,除草应该抓紧时间,在雨间歇停止时间选择使用41%草甘膦异丙铵盐施药除草。在选择除草剂时,首先应该考虑药物喷施后的作用时间,有些药物喷施半个小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即使下雨也不会影响药效,而有些药物喷施一个小时后遇到雨水会大大降低药效,有时还会导致施药失败的现象。

3.2 做好水稻播种后的除草工作

水稻播种2-4天内及时进行田间除草最为合适。在播种时,要求种子催芽生根,播种后及时喷施药剂。播种后的除草剂可以选择使用40%苄.丙草可湿性粉剂60g/亩进行田间喷雾,或者使用17.2%苄嘧磺隆、哌草丹可湿性粉剂300g/亩进行田间喷雾。

在水稻播种后,为了确保除草的效果,用药一周之内是应该保持畦面湿润,防治畦面干燥,如果发现畦面出现干裂现象应该及时灌溉。在水稻两叶一心时期禁止秧板上浸水,因为水渍很容易造成秧苗根部腐烂。

3.3 做好秧苗两叶一心时期的除草工作

当水稻秧苗生长到两叶一心之后,如果发现田间杂草较多,可以根据杂草的是种类、生长情况科学的选择药物。如果田间稗草较多,应该在稗草三叶以前选择使用杀稗王每亩使用50g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对于一些地区对该种除草剂产生耐药性的,可以选择使用新型除稗剂如2.5%稻杰每亩使用80ml中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对于阔叶杂草较多的稻田,可以选择使用10%苄嘧磺隆每亩使用30克左右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防治。

3.4 做好水稻四叶后的除草工作

当水稻生长到四叶之后,如果发现田间杂草较多,可以选择使用10%氟吡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在用药前应该排干田间水分,用药24小时后再灌水,并保持水层一周左右。这样能够有效防治稗草、千金子和一年生以及多年生的阔叶杂草。对于植株不是很大的杂草可以使用丁苄拌毒土撒施,这样防治效果好,成本也不高。

参考文献

除草技术论文篇(10)

1除草剂药害问题及对策

1.1使用不合理

由于误用、滥用、混用不当、使用过量的除草剂、不适时施药造成药害等;使用长残留除草剂造成残留药害;施药器械和田间喷洒作业不标准、喷雾器械清洗不彻底、飘移等造成药害;使用假劣除草剂造成药害;经销商、厂家误导造成药害等。

1.2对策

严格执行除草剂注册登记、田间药效试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等制度。农业生产需要除草剂安全性评价必须全面和准确,要特别注意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苗前除草剂要进行不同土壤有机质、质地、pH值、低温高湿、拱土期施药、混土施药等试验;苗后除草剂要进行高温低湿、低温高湿、最好有2d低于10℃的气温试验、喷液量试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和品种试验;加不同类型的喷雾助剂及剂量试验。要特别重视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安全性评价试验,改进施药技术避免或减轻药害;对安全性差的除草剂不予登记注册,加大对伪劣除草剂的查处力度,大力普及除草剂使用技术等。

2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的问题及对策

2.1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的问题

(1)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安全性问题严重。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重视成本、忽视安全性和药效,一些混配不合理,已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药效差的问题。除草剂混配与混配制剂不合理,大豆田比较突出。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混配后药效差;二是由于增效作用而造成药害;三是不能与当地条件、杂草种类相匹配。

2.2对策

除草剂的混用及混配制剂的开发首先应考虑安全性,应特别重视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长残留除草剂应严格限制使用或淘汰。除草剂混配制剂的开发应对安全性、药效、可混性、混配比例及使用技术做认真、详细的试验研究,特别是安全性试验,应对不同质地、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药时期、喷液量、温度、湿度、加喷雾助剂及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等进行研究。

3长残留除草剂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3.1长残留除草剂剂使用现状

2004年我国长残留除草剂农田使用面积近1 733.3万公顷,占农田化学除草总面积的30%。主要长残效除草剂品种有莠去津、甲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西玛津、胺苯磺隆、甲氧咪草烟、二氯喹啉酸等。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面积最大的是我国北方,其中大豆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占首位,使用面积占我国北方大豆化学除草面积的50%,在内蒙古的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等地,近10年来在大豆、小麦、油菜田多年连续使用长残除留草剂,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3.2长残留除草剂带来的问题

长残留除草剂的优点是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宽、用药量少、使用方便、用药成本低;其缺点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一般可达2~3年,长的可达4年以上,在连作或轮作农田中使用极易造成后茬作物药害、减产,甚至绝产。长残留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药害连年发生,日趋严重,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1)种植比例不合理。我国北方农村种植规模大,尤其是大豆的面积较大,而大豆又多采用长残效除草剂,由此造成多种作物倒茬轮作,特别是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多数经济作物对苗前的长残效除草剂敏感而造成药害,大大限制了用户对除草剂和后茬作物种植的选择机会。

(2)短期行为。农村土地无准确的技术档案,由于近期内土地转包较多,在使用除草剂时多数采取短期行为,不考虑轮作倒茬问题,使用长残效除草剂。

(3)施药机械落后,农艺性能差。施药机械尚无使用技术规范可遵循,除草剂重喷、漏喷严重,小四轮带喷雾机多数压力不足,无搅拌装置;喷嘴型号不对,苗后喷水量过大,同型号喷嘴间流量差异大,有的差1~2倍。

(4)农民文化水平低。有的农民看不懂除草剂说明书,缺少对除草剂使用技术的培训,对除草剂使用技术掌握得少或不懂,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甚至乱用除草剂,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5)受自然条件限制。如高温、干旱、大风等影响,未能改进施药技术。选用除草剂及除草剂混用或混配制剂不合理,药效差就盲目增加除草剂用量。

3.3对策

(1)调整除草剂品种结构。鉴于我国除草剂生产发展迅速、供过于求的现状,调整除草剂品种结构时机已经成熟,应对有替代品种的长残留除草剂进行淘汰;对无替代品种的长残留除草剂划区限制使用范围、用量和次数。

(2)加强管理和研究。加强对长残留除草剂登记管理和使用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加强使用技术研究,使用标准的喷药机械和按喷药机械使用技术规范施药,推广植物油型除草剂喷雾助剂,降低用药量。依法使用长残留除草剂。除草剂生产者要认真进行长残留除草剂登记试验,规范标签和使用说明书,详细说明种植敏感作物的间隔期。使用者要改进使用技术,作好土地技术档案记载。

(3)加强化学除草使用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4喷雾器械存在问题及对策

4.1喷雾器械质量问题严重

除草剂要通过喷药机械来实现除草效果,喷雾机械的性能至关重要。我国北方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民装备了与小四轮配套的小型喷杆式喷雾机,其中农民自己制造的占相当比例,多数压力不足,喷嘴质量差,达不到喷洒除草剂的农艺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些手动喷雾器结构简单、价格底廉、材质差、易损坏、压力低、跑冒滴漏严重、农艺性能差,不适合喷洒除草剂。

大型喷杆式喷雾机仅在黑龙江、新疆等垦区使用,而且多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外引进和仿造,机型落后,设备老化。

4.2喷洒技术落后

2002年我国已完成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的制定,至今未曾公布实施,喷洒除草剂处于无章可循状态。除机械外,在技术上还存在整地质量差、对水量过大过小、行走快慢、喷洒不均、压力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4.3对策

(1)喷雾器械要像农药一样立法,依法注册管理,以保证喷雾器械质量,淘汰质量差的或自制喷雾器械及配件。

(2)喷雾器械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化学除草的发展,国家应加快引进和研制适于国情的新喷雾器械,并给予喷雾器械财政补贴。

(3)尽早公布实施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使喷洒除草剂有章可循。大力推广喷雾器械使用技术规范,提高施药水平。喷杆式喷雾器械重点淘汰国产喷嘴、过滤器,更换进口喷嘴和过滤器,推广快速组装喷头体、喷雾器雾滴均匀度测试板。

5难治杂草种类问题与对策

5.1难治杂草种类及问题

由于忽视机械灭草措施、不合理耕作轮作、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等原因,农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增多,主要在多年使用除草剂的大田作物,如大豆田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等;水稻田匐茎剪股颖、稻李氏禾、扁秆藨草、日本藨草、藨草、慈姑、空心莲子菜、双穗雀稗等;麦田鸭跖草、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苣荬菜、播娘蒿、婆婆纳、猪殃殃、牛繁缕、硬草、看麦娘、鼬瓣花、卷茎蓼、田旋花等;油菜田婆婆纳、繁缕、看麦娘、大巢菜。

除草效果不好是由于选择除草剂不对、用量偏低、混配不合理、使用时期不对、喷洒器械不标准、施药技术不规范,自然条件影响未能采取相应措施等因素影响,并不是由于杂草对除草剂抗性造成的。

5.2对策

(1)非化学除草措施。加强机械灭草措施,深耕深翻,播前整地灭草及中耕。

(2)注意安全性。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合理混配,苗前选用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或混配制剂大豆欢;苗后选用异噁草松+灭草松+精吡氟禾草灵、高效吡氟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精吡氟禾草灵、高效吡氟甲禾灵、精噁唑禾灵或精喹禾灵。

(3)适宜的喷液量。苗前喷液量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225~300L/hm2,拖拉机喷雾机180~200L/hm2;苗后喷液量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100~150L/hm2,拖拉机喷雾机100 L/hm2以下。

(4)正确选用喷雾器械。苗前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拖拉机喷雾机选用11003、11004型扇形喷嘴,配50筛目过滤器;苗后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选用11001型扇形喷嘴,配100筛目过滤器;拖拉机喷雾机选用80015型扇形喷嘴,配100筛目过滤器。

(5)喷雾压力。苗前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2个大气压,拖拉机喷雾机选用2~3个大气压;苗后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选用2~3个大气压,拖拉机喷雾机选用3~5个大气压。

(6)行走速度。拖拉机车速68km/h,人工3~4km/h。

(7)喷头高度。拖拉机喷雾机喷杆高度和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高度40~60cm。

(8)施药时期。播前施药要采用混土施药法;播后苗前施药,最好播后3d之内施药;苗后施药在大豆真叶期至一片复叶期,鸭跖草三叶期以前,刺儿菜、苣荬菜八叶期前,一般阔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睛天上午8时前,下午6时后,最好夜间无露水时施药。

(9)添加助剂。施药时药液中加入植物油型喷雾助剂,用量为喷液量1%。

6除草剂产品开发问题与对策

6.1除草剂开发要把安全性放到首位

近20年来,我国除草剂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上市除草剂品种近100个,在这方面还存在盲目性、追新和粗制滥造等问题。除草剂开发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农民种植规

模、农作物轮作方式、喷洒器械性能质量、使用技术水平等,开发的除草剂不但要能除草,更要对作物安全,对下茬作物也安全。

6.2重视老品种的开发,不要盲目追新

一些除草剂老品种经多年使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较好,一般用量较大,农民熟悉,国外公司已把市场打开,不需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开发市场,并不涉及专利问题。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盲目追新,国外有的马上仿造,除草剂发展和更新较快,化合物的活性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少,但对喷洒器械和使用技术要求严格,一些国外新投入市场的新品种,使用技术尚不成熟,有些问题尚未暴露出来,如当年的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一些厂家争相上马,后发现因残留危害后作问题而不得不下马。磺草酮成本高不宜生产。一些长残留除草到如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甲氧咪草烟、唑咪磺草酮等不宜再发展。

6.3应重视老品种混配制剂的开发

近几年来,国产除草剂混配制剂急剧增加,目前已超过1 100个,主要问题是注重了成本低,而忽视了安全性和药效,大多粗制滥造,混配不合理、精品不多。老品种除草剂的混配开发要选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注重科学性,认真搞好混配配方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7参考文献

[1] 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农业处.中国农垦农田杂草及防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 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 孙鼐昌.面向21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4] 王险峰.喷雾机的性能标准及田间操作规程[J].现代化农业,2002(9):14-16.

上一篇: 计算机研究论文 下一篇: 中国地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