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7:26

超级工程论文

超级工程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TP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45-01

超级计算机是获得超高运算性能、解决大型科学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各国竞争高端计算领先地位的关键领域。在气象、核模拟、流体力学、人工智能等领域,超级计算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世界超级计算机发展简况

超级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超级计算机的高端科技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我国的超级计算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1959年9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4计算机,当时它的计算速度是每秒1万次,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沦射击和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 年, 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说:“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此后,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 我国计算机专家奋起直追, 经过不懈努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1983 年,“银河 I”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 1992 年,“银河 II”10 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鉴定; 1997 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 III”通过国家鉴定。1993 年, 曙光 1 号由国家智能中心推出; 1995 年 5 月,曙光 2 号推出; 此后陆续在 1998 年、1999 年推出“曙光 2000―I”、“曙光 2000- II”超级服务器。1999 年研制出的“神威”峰值运算速度就已经高达每秒3 840 亿浮点。目前,我国已经成功跻身于世界超级计算机大国前列。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超级计算机将会有更大突破,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根据公认度较高的Top500的分类方法,当前超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有对称多处理(SMP) 、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机群(Cluster)、群聚集等几种。

3.超级计算的典型应用

目前,气象(包括大气与海洋模拟)、计算流体力学(CFD)( 涉及航空航天型号设计、高速交通工具设计)、核模拟(超级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大国竞争的制高点)、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医学、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基本理论计算领域等是超级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其中,国外(主要是美、日)超级计算机应用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国防、能源、航空航天和生命科学等关键领域,有很多较成熟实例。当前的应用模拟中,计算网格可高达几百万甚至超过十亿,数据量可达TB级,实际性能可达TFLOPS量级;已能对一些物理、化学和武器、飞行器系统进行高分辨率、高逼真度、三维、全物理、全系统的模拟。对一些密集计算应用,如CFD计算、核模拟、分子动力学计算等,处理器规模达到几百到数千个以上时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可扩展效率。而对某些应用,如生物信息学/医学、数字图象处理、数据同化等方面,实际计算时的规模可扩展能力有限。

4.体系结构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浅析

第一,多样性的应用要求超级计算体系结构的多样性。超级计算的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计算密集型应用(如核模拟、CFD、气象)、数据密集型应用(如数字图书馆、数据仓库、数据融合)、通信密集型应用(如计算机协同工作、分布式作战模拟)。有的应用兼有一种或数种特性,如 “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等属于综合型应用。计算密集型应用、数据密集型应用和通信密集型应用等不同应用特点各异,对体系结构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得出结论,一种单一体系结构不可能满足所有应用需求,没有单一标准能够公正评价所有体系结构的优劣。第二,用户对机器的可扩展性、效率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相对于计算机的峰值性能,用户更关心实际可扩展性和并行效率的问题。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数目越来越多,对并行度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设计可扩展的并行算法与应用程序,寻求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应用间的最优映射。从体系结构方面来说,需要均衡、可扩展的结构,还要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与通信库。目前来看,向量巨型机因其向量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强,处理器数目少,降低了对并行度的依赖,而且向量优化技术比标量优化技术成熟,因而实际计算效率较高。第三,是否具有易编程性是制约超级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因素。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变化,从向量机开始出现了SMp、MPP、Cluster、CSMP等结构,导致编程方式不断变化,出现了向量编程、数据并行(HPF)、共享存储编程、消息传递编程、两级并行模式编程等,编程方式仍然难以标准化。总的说来,超级计算机的编程仍然比较困难,阻碍了各种应用向超级计算机上的转移。需要一些工具来辅助代码向并行系统的移植,无论它是以库的形式存在还是以其他软件工程工具的形式存在。自动并行(是解决并行编程问题的一条途径,但其无论理论还是软件都很不成熟。第四,应用对存储层次的利用关系到性能的发挥。高性能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速度的差距日趋扩大。另外,人们对物理模型愈加精化,很多物理模型将每进行一个浮点运算就要加载一次数据。随着广域网速度的提高,超级计算将向网格(Grid)计算发展,超级计算机将成为Grid环境中的服务器。在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CSMP、向量巨型机有发展空间。此外,新的体系结构如HTMT、SMASH等将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在应用方面,超级计算应用将会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更多地向数据处理、事务处理领域延伸,并从单纯的信息处理向知识获取发展。

未来, 受政府行为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超级计算机将向着更高的性能目标迈进。同时,基于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光互连技术、超导体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非传统超级计算技术将蓬勃兴起。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我国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水平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发展超级计算机的技术水平及应用,任重而道远。

超级工程论文篇(2)

1.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

答:因为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经常出现电流过大使得电气系统短时间无法工作的情况,而采用瞬态过电保护技术进行电流分化减流。当电力输送电流超出峰值的时后瞬态过电保护器开始工作,使电流超出的部分引入接地体,有效的的保证了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这篇论文的描述让我对瞬态过电保护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以选择了这个论文题目。

2.研究这个题目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研究表明正确的预防电力输送过程中电流过大的有效方法,电气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变电站今后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科学的调试质量控制管理将对变电站安装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瞬态过电保护?

答:瞬态过电保护是指电气系统的电力输送过程中峰值超标的重要保护装置,当电力输送电流超出峰值的时候瞬态过电保护器开始工作,使电流超出的部分引入接地体,有效的保证了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

4.电气系统包括了哪些?电气系统又是如何预防瞬态过电而产生的故障?答:电气系统包括了电力发电机、供电设备、交直流变压器、电力供电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电气系统中的设备预防瞬态过电而产生的故障是采用瞬态过电保护技术进行电流分化减流。在电力供电设施上使用瞬态过电保护技术因采取隐蔽的方式,当电力输送电流超出峰值的时后瞬态过电保护器开始工作,使电流超出的部分引入接地体,有效的的保证了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

5.UPS电源的主要功能及作用是什么?

答:UPS电源的主要功能是在突然电力输送系统停止工作的时候,不间断电源保护开始动作,起到保护电气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和技术资料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的作用。

6.电气系统中电流峰值保护一般分为几级,每级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气系统中电流峰值保护一般分为四级。基础一级作为瞬间电流峰值从雷电防护区引流向雷电屏蔽区,将达到万单位或更高的电流峰值控制在两千伏到三千伏之间的作用。二级保护目的给予一级标准的瞬态过电保护器没有防护完全下的瞬态电流峰值控制在一千伍佰伏到两千五百伏之间的作用,三级标准保护是

一二级残留下的瞬态峰值降低到一千伏以内,使瞬态的峰值对设备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四级保护依据被保护产品的防压水平而控制瞬态过电保护的电流峰值。

7.写这篇毕业论文的体会。答:在写作这篇论文当中发现了自己很多知识的欠缺,通过在书店及网上收集有关资料弥补自己有关电气系统瞬态过电保护不足的知识面。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让我对电气系统瞬态过电保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论文答辩问题及其答案解析二:

1、导师问:你的这篇论文系抄袭的。

答:老师,您好,我的这篇论文在写之前的确参考了大量的网络文献资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整编的,绝非全部抄袭的,比如说,这个论文中的论点******是我根据****得出的结论,这种情况下请大家结合论文举例说明是最有效的答辩。

2、导师问到论文中的专业问题。

答:根据自己论文中写的,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如果是论文之外的,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来写,如果实在不知道,就告诉老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对这个不是很了解,谢谢老师的指出我的不足,回去后我会加强对着一块的学习的”。

3、导师问论文以外的题目。

超级工程论文篇(3)

针对蓄电池单独作为汽车电源不能满足纯电动汽车短时间功率的需求问题,可采用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串联再与蓄电池并联的复合电源来满足汽车功率的需求。利用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对于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模糊控制器,搭建整车复合电源控制策略模块,应用Cruise软件快速完成整车模型的搭建,将控制策略添加到整车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分配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功率,从而使超级电容充分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模糊控制;联合仿真

0引言

动力汽车要求其车载电源具有充放电功率大、充放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容量衰减小等特点[1-2]。而蓄电池单独作为汽车的电源时存在充电时间长、比功率太低,不能满足汽车短时间功率需求问题,严重影响汽车的加速、爬坡、制动性能及能量回收效率,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对车载电源的要求[3-5]。超级电容充放电迅速,可瞬间大电流充放电,充放电能力比蓄电池要高100多倍,动态特性很好,循环寿命在10万次左右[6-7]。一种新的汽车电源是将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结合起来使用,由蓄电池提供整车运行期间电机需求的平均电功率,而超级电容则提供电机需求的峰值功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蓄电池比能量大和超级电容比功率高的优点[8]。针对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是关键。模糊控制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和推理技术及控制系统提供的状态条件信息,不依赖物理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控制性能高,简化了复杂的控制问题[9-12]。Cruise是研究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及制动性能的高级模拟分析软件,灵活的模块化理念使得Cruise可对任意结构形式的汽车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13]。本文采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形式,在基于传统电动车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超级电容模型和双向DC/DC模型,利用Cruise搭建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针对复合电源的模糊控制策略,将控制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并通过MatlabDLL方式进行联合仿真,实现复合电源功率的合理分配,并对模糊控制策略和整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1复合电源的结构

复合电源主要由蓄电池、超级电容和双向DC/DC组成。复合电源的拓扑结构有很多,例如: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直接并联,蓄电池与双向DC/DC串联,再与超级电容并联[14-15]。本文选择的是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串联,再与蓄电池并联共同向负载电机提供电能的方式。复合电源的工作模式为:当汽车正常行驶,需求功率低时,由蓄电池单独向电机供电;当汽车需求功率较高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共同给电机供电,并且由蓄电池提供平均功率,超级电容提供峰值功率。当汽车制动时,超级电容优先回收制动能量,在超级电容不能再回收时由蓄电池回收能量。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双向DC/DC的升降压来控制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复合电源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功率总线的功率信息,蓄电池和超级电容SOC(Stateofcharge)等状态信息为模糊控制器控制的输入,经过控制器对功率进行分配。由于汽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多种工况,而且交通状况复杂,汽车状态切换频繁,且各种工况下的电机功率、蓄电池、超级电容的状态都各不相同,需要制定合理的功率分配控制策略,使得在保证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利用超级电容高比功率,能够瞬时大电流充放电的特性,为蓄电池“削峰填谷”,减小大电流对蓄电池的冲击,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放电效率,并且最大限度地回收制动能量,提高整车的效率和经济性[16-18]。

2模糊控制策略模型

利用Matlab中提供的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了对于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三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输入为汽车的需求功率Preq,蓄电池荷电状态BSOC,超级电容荷电状态SSOC。输出为蓄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汽车的驱动电机有电动和发电两种工作模式,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下系统需求功率大小和波动范围有较大差别,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19]。因此,在正常行驶与制动两种工作模式下应分别制定复合电源控制策略,即需要两个模糊控制器,它们的模糊控制规则不同,但是两个模糊控制器都是三输入单输出且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相同。因此,在Preq>0和Preq<0时各设计一个控制器,分别为模糊控制器A和模糊控制器B。当Preq>0时,设输入量Preq的论域为[04],模糊集为{S、MS、M、MB、B},分别表示{小、较小、中、较大、大}。动力电池BSOC的论域为[0.20.9],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超级电容SSOC的论域为[0.11],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输出量为动力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其论域为[01],模糊集{S、MS、M、MB、B},分别表示{小、较小、中、较大、大}。各输入结果如图2所示。当Preq<0时,设输入量Preq的论域为[-10],模糊集为{B、M、S},分别表示{大、中、小}。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SOC论域、模糊集、隶属度函数和Preq>0时是一样的。输出量为蓄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其论域为[01],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输入输出量的隶属函数如图3所示。根据前面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复合电源模糊控制策略模型如图4所示,模糊控制器根据输入变量的变化调节输出比例因子Kcap,从而得出蓄电池所分配的功率,因为汽车的需求功率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共同提供,所以汽车需求功率减去蓄电池所分配功率得到超级电容分配功率。

3整车模型的搭建

将建好的控制策略添加到Cruise中主要有MatlabDLL和MatlabAPI两种方法。联合仿真的结果都可以直接从Cruise获得。但是用MatlabDLL方法仿真的时间比采用MatlabAPI方式短很多。因此,本论文中采用的是MatlabDLL方式。在控制策略模型建好之后,需要进行模型编译,编译完成后生成controler.dll文件,在Cruise模型中放入MatlabDLL接口模块,进行接口模块的参数设置,完成以上设置后,在Cruisedatabus中完成相应的数据通信,即可实现Cruise与MatlabDLL方式联合仿真[19-20]。在进行信号通信时实际上是一个数据交换过程,Cruise通过数据接口将动力蓄电池和超级电容SOC值、电机转速、负载信号、超级电容电压值等信息传递给Simulink中的模糊控制策略模型,之后Simulink模型将超级电容电流、转换开关信号反馈给Cruise模块中的电气终端、电机及驾驶员,以建立Cruise和Simulink之间的数据通信。AVLCruise软件中含有简捷通用的模型部件、易懂的管理系统、可以与Matlab、C、Fortran接口完成复杂控制算法的设计和离线仿真,也可与DSPACE等硬件接口,展开实时仿真,真实模拟车辆传动系统,完成对复杂动力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整车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在进行整车建模时,从模块库中直接拖拽部件模块来搭建整车模型。修改部件属性来快速完成整车模型的参数设定并进行部件间的机械连接、电气联接和信号联接。

4仿真结果与分析

采用中国城市道路工况作为本文的循环工况。中国城市道路工况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我国各大城市的行驶特征研究出的更加适合我国的城市工况。中国城市道路工况如图6所示,工况总运行时间是1304s。工况中最大速度达60km•h-1,其中怠速时间占工况总时间的28.8%,除去怠速部分之后平均车速则为22.6km•h-1。从图6可直观的看到我国交通系统中存在车辆怠速时间长、总体的均车速低、车辆的速度变化频繁等特点。图7是在中国典型城市道路工况下车辆行驶的当前车速度与期望速度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曲线基本保持一致,速度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说明车辆的跟随性和平顺性都比较好。图8是在中国典型城市道路工况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所需提供的功率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共同供电,电池提供的功率比较平稳,在6kW左右。在制动时由超级电容吸收峰值功率,最大峰值功率达到10kW。超级电容充分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验证制定的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5结论

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借助Cruise软件搭建了带有复合电源模块的整车模型。详细介绍了通过联合仿真的方法将Simulink里搭建的策略模块加入到整车模型中的步骤。其他用户可以根据类似方法开发自定义策略和车型。提出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并联再与电池串联的复合电源结构。用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对于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模糊控制器,搭建整车复合电源控制策略模块,使得超级电容充分发挥了提供瞬时功率的作用,避免了蓄电池过充和过放,提高了复合电源系统的循环使用寿命。此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对于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正伟,付主木.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模糊控制策略[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1(12):3256-3259.

[2]王琪,孙玉坤.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增刊):195-203.

[3]王庆年,于永涛,曾小华,等.基于CRUISE软件的混合动力汽车正向仿真平台的开发[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9(6):1413-1419.

[4]刘振军,赵海峰,秦大同.基于CRUISE的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8-11.

[5]岳凤来,张俊红,周能辉.基于CRUISE的纯电动轿车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4,36(6):669-672.

[6]张亚军,杨盼盼.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5):90-98.

[8]吴亮廷.基于AVL-Cruise的车辆动力装置与传动系统匹配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0):79-85.

[9]周美兰,田小晨,吴磊磊.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33(2):261-266.

[13]赵水平,陈燎,迟京,等.基于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FCEV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5):1068-1072.

[17]王儒,李训明,魏伟,等.基于ADVISOR的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28(1):73-78.

超级工程论文篇(4)

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一样,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揭示了一国资源禀赋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的一般原理和规律。(1)要素禀赋差异是落后国与发达国的差异所在这一论断,指出了经济演讲过程的特点,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提升。(2)揭示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可否认,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对该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制约作用,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状况存在对应关系。无论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战略,要素禀赋结构都是最重要的既定外生变量。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而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无疑也要反映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得到促进,不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会受阻。(3)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是产业发展以至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接近并赶超发达国家,必须注重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从比较优势上寻求突破。

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由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由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萨缪尔森称之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绝对成本论不仅指出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一国贸易的基础,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质,而且揭示了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的特殊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比较成本论的“两优择重,两劣择轻”思想则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互利性的一般特征,指出不论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获利。要素禀赋理论从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说明了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要素选择和合理组合降低成本,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理论界得到一定的认同,但也遭遇到大量的批评。郎永清(2004)认为,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的形成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存在,一国的产业结构并非仅由要素禀赋结构先天决定。一国的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在较为落后的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将一直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如果片面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选择的决定作用,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胡汉昌和郭熙保(2002)认为,比较优势战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第二,就长期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不能自动、自发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三,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理由在于,一是大国对外贸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条件的。第四,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制度和文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渐进式、分步式的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选择。郭克莎(2003)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持久的好处。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笔者认为,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对比较优势战略与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是该理论遭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中国劳动力优势,是静态的低端的要素优势,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的劣势会自然抵消这种优势。规模经济理论(朗永清,2004)也说明了只存在高级要素的优势,而不存在低级要素的优势。因此,落后国家由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在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在国际上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变成劣势,结果可能是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导致贫困化增长。这必将影响到国内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经济剩余的积累速度,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这个角度说,认为由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产品收益不能长期化,其比较优势不能自动带动产业升级的批评是有理论依据的。

第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虽然揭示了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具有先验性,而是具有后验性。即一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是以其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结构必须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状况,但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并不必然地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其竞争力的加强。只有在把一国经济发展看成是封闭的自然演变过程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先验性才能成立。最先发展的国家其产业发展往往是自然演进的,而后起国家大多必须走跨越式扶持发展的道路。

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要得到发挥,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要素价格结构,即熊贤良(1995)所说,比较优势已经充分反映到产品价格上。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市场所固有的缺陷,这个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第三,更重要的,没有充分论证一国特别是落后国家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升级的来源,因此也就很难充分说明落后国家何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尽管比较优势战略所考察的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从而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但落后国家如果一味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以实现产业结构自然升级,这个过程是过于缓慢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勾画了一个经济自然演进的图景,而忽略了在历史进程中,一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往往是遵循跨越式途径,自然演进者通常是被世界经济所被抛弃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然演进过程,而是跨越式发展过程。没有原始资本积累,就没有英、西、葡、荷等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无法迅速建立。美国、德国是靠保护扶持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起国家日本、韩国等则采取的是跨越式发展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实现了经济赶超。在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明清封建王朝排斥创新,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落后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必须首先实现其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突变,从而快速建立起在前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显然,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没有对这种突变及其发生进行充分的解释。

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现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所有落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的一个普遍取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对英国的赶超、二战后日本、韩国等对欧洲的赶超,说明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可能实现的。但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赶超的过程中出现了战略和政策的偏差,陷入了困境。赶超战略如果是建立在一国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基础上,不是对比较优势的否定。符合产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战略就有可能实现。而如果赶超战略主要受出于政治等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驱动,则往往是反比较优势的,也是违反产业发展规律的,这样的战略容易走向失败。普雷维什、辛格、缪尔达尔等所主张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失败就是例证。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首先体现在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上。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关键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速度从而产生变迁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通过低成本、低风险地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模仿,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技术模仿和引进必须与资本积累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赶超的速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起先导和制约作用的。这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越是新技术,发达国家的保护越严,获取的代价越高,而对成熟技术,则保护轻松,获取的代价也较低。这说明,技术可以模仿,但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持续地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适宜的技术”。经济的跨越式快速发展,要求在技术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更大更多的创新,突出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要使得一国在最高级的要素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才能支持产业向高级化和具有竞争力的方向转变。为此,落后国家必须实现由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向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变,缩短追赶的过程。实现这种快速转变的唯一路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并没有能够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邹薇,2003)。在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程中缺少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结构的系统提升就无法实现,从而产业的跨越式变迁和经济赶超就不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是保障技术引进效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并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先导。

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必须由政府刻意而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历史上成功的经济赶超都是由落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开始的。日、韩等国正是由于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积累了人力资本的优势,才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得以跨越式提升,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在选择产业升级方向时所具备的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是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为扶持所获得的,不是比较优势自然提升的缓慢结果。所以,一方面要看到,日本、韩国等在产业发展上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这个比较优势的获得正是它们优势跃升的结果,而不是渐进取得的。

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会逐步提升,但由此所取得的比较优势往往只能是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也往往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所放弃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没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落后将是长期的,循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去实现赶超的希望是渺茫的。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应遵循“人力资本先行追赶——技术追赶——产业跃升——经济赶超”的路径,重在发挥人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命运的真正转变应该是发生在佩雷丝和苏蒂所说的“第二种机会窗口”,而不是比较优势战略所倡导的“第一种机会窗口”。

四、结语

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变迁、升级,向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在确定主导产业并实现产业升级时,都不能脱离由本国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也不能受限于比较优势战略,而应力求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性提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增加资本存量中人力资本的比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经济的赶超必须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的赶超上。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是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6)

2.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2003(1)

3.郎永清.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意义[J].国际贸易问题,2004(8)

4.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

5.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5)

6.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

7.熊贤良.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国的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5(4)

8.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

9.马云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3(7)

10.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11.罗良针,张莹.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驱动作用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超级工程论文篇(5)

一、引言

游戏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儿童语言教学。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游戏理论、活动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等为游戏和游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采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王光荣,2004)。在游戏研究方面,维果茨基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游戏是幼儿同化的最佳方式(吕晓、龙薇,2006)。而活动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也为游戏和语言游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代活动理论重点强调中介概念,活动系统由主体、对象和中介工具组成;第二代活动理论除了主体、客体、中介工具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包括共同体、规则、分工等调节要素;第三代活动理论又加入了网络的元素,主张建立活动系统网络。(于璐,2011)

根据上述理论,游戏中的学习不仅包括玩游戏过程中的学习,还包括玩游戏之后的另一维度中的学习,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Dongwan Ryu(2013)调查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指出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学习者参与到游戏中,而且还在于游戏后的互动交流;并将“游戏文化”分为“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两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部分,指出游戏参与者并不是单独地通过玩游戏或超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而是通过综合的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所以,玩游戏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中的语言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进而使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提升语言水平。

由此可见,超游戏文化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仅仅停留在玩游戏的过程和课堂游戏层面,鲜有人关注到超游戏文化和课后游戏。目前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游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那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小学生是如何通过游戏进行汉语学习的呢?超游戏文化在小学生汉语学习中有什么表现和作用呢?

据此,本文以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Great Southern Grammar School)为例,调查了小学生的汉语游戏学习情况,并结合活动理论和游戏文化的已有研究作了分析,尤其强调了超游戏文化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期能够丰富小学生游戏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大南方文法学校位于澳大利亚西澳洲最南部的奥尔巴尼(Albany)地区,是一所“K-12”(从幼儿园至12年级)一贯制全日制私立学校,分为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共800余名学生。该校于2015年初在小学部(1-6年级)全部开设汉语课程。小学部共180余名学生,从一至六年级共10个班。所有学生第一语言都是英语,汉语课是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课或外语课。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汉语课运用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来带领他们学习汉语并感受汉语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所学校的游戏教学和学习情况对于调查小学生汉语游戏教学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一)汉语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包括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一套规则、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游戏者之间沟通所用的语言(韩鑫兴,2009)。从广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在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二语教学效果。(曾健,2006)

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的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出现在每一节汉语课中。例如,利用“抛绣球”“N-1”“传递信息笔”“猜词与抢答”等游戏来强化练习所学词语;利用“萝卜蹲”游戏来操练家人称谓;利用“模仿动物”游戏来学习动物词语;利用儿歌《两只老虎》及其动作和手势来学习汉语数量词短语和其他句子;利用“筷子夹乒乓球”“画脸谱”“叠龙舟”等文化游戏活动来学习文化知识等。游戏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各个主题、内容和环节,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以“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为题,通过口头提问和访谈法(主要针对1~2年级小学生)以及问卷调查法,针对该校小学部1~6年级全体181名学生进行了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态度调查,其中1~2年级(6~8岁)44人,3~4年级(8~10岁)48人,5~6年级(10~12岁)89人,均为有效反馈。答案选项为:A.“所有事情”,B.“课堂游戏活动类”,C.“与语言本身相关”,D.“与教师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

表1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汉语课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类”的数量占到了决定性的地位,分别是78%、87%和92%。此外,学生在课堂游戏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自主性不断增强,对游戏的“内容性”“文化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由此可知,课堂游戏活动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活动理论与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汉语课堂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属于“玩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小学生(主体)在汉语课堂中,通过一系列课堂游戏活动(协调工具)来学习汉语(客体),即参与到了有结构的、以特定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汉语学习活动中。

课堂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简单的情境,学生可以参与到游戏的角色对话中,从而学习到汉语语言及文化知识。但是,玩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具有较高的限制性。学生只是参与到“游戏者―游戏”的活动中进行汉语学习,而不是“游戏者―游戏者”的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玩游戏来学习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缺少真实的互动,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目的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这就激发了他们参与到课后的“超游戏文化”的汉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更多真实的练习、分享、合作和实践。

三、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一)超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是一种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学生自发形成的游戏延伸的环境和活动。游戏在课堂之外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并获得了新生命,从老师安排的“游戏中”的活动升级为“超游戏文化”。在超游戏文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交流、讨论、思考和实践等。

课堂游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所以学生在游戏之外或课后就会自发形成超游戏文化。这种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也起到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帮助。

鉴于此,我们也对该校小学部3~6年级(8~12岁)全体137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的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在课后或回家后,你有没有将你在汉语课上的游戏内容和经历告诉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跟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讨论、练习,或者教他们汉语游戏内容,或者去查询更多资料?如果有,有什么表现?

调查的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采用开放式问题的问卷。2.观察法:观察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如分角色练习、小组讨论、练习歌曲等;并通过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聊天,了解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137名学生中,有109名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并给出了具体表现,占到80%。其表现为:

第一,表达汉语游戏经历并讲述汉语内容。如:向家人讲述汉语游戏、活动、歌曲、故事等汉语课内容;跟家人讲“孙悟空的故事”等。

第二,跟他人一起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练习。如: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看十二生肖、脸谱等相关图片并进行讨论;和同学一起练习中文歌曲;和同学一起分角色练习汉语对话,如“买东西”主题对话等。

第三,以汉语游戏规则为依据,教他人学习汉语内容。如:教家人唱汉语歌曲;教家人或朋友说汉语词语和句子;教他们学中国功夫等。

第四,主动思考、探索和应用。如:查找十二生肖的来源并查找自己与家人的属相;思考并搜索“孙悟空的故事”;主动地用汉语跟中国人交流等。

结果表明,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绝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后能自发地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游戏经历,进行讨论、练习,还会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进而形成了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在这种环境中操练和提升汉语。这种超游戏文化,突破了课堂游戏活动的限制,学生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分享、讨论,可以更加积极地互动、练习、思考和应用。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形式灵活、自由,满足了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有帮助。

(二)活动理论与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超游戏文化中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课后已经参与到了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主体)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在课后也自发地与他人一起,对汉语课堂内容进行讨论、练习或思考(协调工具),进而参与到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客体),来操练汉语并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结果)。

此外,活动理论还包括规则、社区和劳动分工。这里的“规则”,是课堂游戏规则和汉语规则的类推。这里的“社区”,是小学生课后自发形成的小组合作空间,是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个人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于璐,2011;杨莉娟,2000)。在这种类似于“社区”的小组合作空间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经历,进行讨论、练习,学生也会指导他们学习汉语或做汉语游戏,进而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这里的“劳动分工”,表现于“行动者”(学生)和“指导者”(教师)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学生处于“行动者”的身份,与他人一起分享游戏经历、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还作为“指导者”的身份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这是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游戏是超游戏文化的先导和基础,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去分享、练习、互动、讨论思考、应用,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下一次课堂游戏活动中去,他们对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要求和期待也会继续提高。所以,在汉语学习中,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这两个方面不断融合,构成了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进而使得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化的汉语情境中学习汉语并提升汉语水平。

此外,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我们认为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更加真实、主动,更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和“活动”内涵,也更有利于汉语学习。所以在小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安排汉语课堂游戏活动;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汉语的超游戏文化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中;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结合超游戏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到汉语学习中,让他们更加真实积极地进行互动、讨论和练习。最后要结合汉语教学规律,提升游戏的交际性、情境性和文化性,形成适合各阶段学生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

我们知道,海外汉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缺乏能够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汉语知识的真实环境,而且小学的汉语课堂教学时数较短,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认为,小学生汉语学习的“超游戏文化”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不足,值得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推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Dongwan Ryu.Play to learn,Learn to play: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Gaming Culture [J].Recall,2013,(2).

[2]韩鑫兴.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初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6,

(6).

[4]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0,

(4).

[6]于璐.活动理论与当代教育[J].学理论,2011,(11).

超级工程论文篇(6)

1 碳电极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所应用的电极材料一般为碳电极材料,碳材料的研究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Beck发表有关碳材料的研究成果,距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它的来源丰富,品种繁多,以及良好的导电性、抗腐蚀性、密度小等优点被大量用于电极材料的研究,目前有很多已经成功转型为工业化的产品。常用的炭材料来源有:活性炭、炭气凝胶、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有机物的碳化物等类型研究的比较多,其中碳纳米管类的中孔、微孔炭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新型炭材料。

众所周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电极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电极的表面上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

根据双层理论的描述,炭材料存储能量主要是依靠储存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双电子层,它的实际比电容和电极材料的导电性、比面积、润湿性、孔隙率分布、活化温度等因素有关,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外还与电极所处的电解质环境有关。由于影响因素太多,这导致了应用碳材料的超级电容有内阻较大,导电性较差,并且比容量相对较低等缺点。

2 TRIZ原理对超级电容的改进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的俄文单词的缩写,它已经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套可以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方案的发明理论[8]。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作为理论基础,把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存在于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中的矛盾、解决矛盾所需的资源、最终理想化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四大基本概念,包含了解决工程和其他复杂问题所需的一系列分析和算法。

利用TRIZ理论进行不断创新设计,主要就是发现并不断解决技术系统中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技术系统的不断进化就是对在不断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根据以上文章中提到我们认为以碳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主要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因为碳电极内阻较大)我们对该参数进行改良时发现可能恶化的参数是速度,我们用TRIZ原理中的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解决该问题,其过程如下;改善的参数为能量损耗,恶化的参数为速度。由矛盾矩阵表查到发明原理为:

(16)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如果期望难以100%的实现时,则应部分达到或超越理想效果,大大简化问题。(35)相变。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或者改变浓度、密度、灵活度、温度、体积。(38)加速氧化原理。加速物质的氧化速度。

根据以上几个发明原理我们改良后的电极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阻小; (2)状态可变性大;(3)易被氧化还原。

根据以上所得出的改进参数结合焦点客体法(焦点客体法:为了克服与研究客体有关的心理惯性,将研究客体与各种偶然客体建立联想关系。)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发现聚乙炔的导电性以来,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时代。Macdiarmid 等对聚苯胺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其它共轭高分子而言,聚苯胺原料易得、合成简单、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潜在的溶液、熔融加工可能性,同时还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作为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明显代表,聚苯胺由于它的易于聚合、易掺杂、低密度、低成本、高电容的优越性能多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讲掺杂度在 0.5 的聚苯胺的最大工作电压为 0.7V,在此条件下它的理论比电容为 750F/g,在同类型的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中算是最高的。

超级工程论文篇(7)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模范共产党员形象,始终遵循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原则,受到领导、同行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作为超声科创始人,从1985年建科到今天的28年时间里,科室拥有13台彩超,年工作量10万人以上。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产前诊断中心, 开展的胎儿四维超声检查作已成为全市的品牌项目。 2013年被__产前诊断专家组推荐为十佳会诊医院,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了贡献。开展的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使数以万计的宫外孕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保守治疗的机会,避免了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不得不手术治疗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在担任影像科主任10年时间里(95年--05年影像科包括放射科、CT、MR、超声、介入放射),为科室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的新生儿腹部侧位片被部级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采用,开展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乳腺钼靶照相、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新生儿颅脑CT等工作,为影像科在妇幼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主研人完成市级科研成果6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作为承办人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三期,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二期。作为省专家组成员,二次参加__卫生厅组织的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预评审,__产前诊断评审、复审。应邀参加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讲课二次,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讲课6次。多次参加市科委组织的科研鉴定会,__市工伤及医疗事故鉴定。

超级工程论文篇(8)

陈温福同志扎根农业生产一线25年来,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热爱农业、关注农村、牵挂农民,时刻把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挂心上,把农业科技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服务“三农”,积极为国家制定粮食生产政策、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等问题献计献策,凭着一颗赤诚而朴素的爱国心,潜心研究,埋头苦干,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占据农业科技制高点。

多年来,陈温福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他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新株型创造上取得重大突破,育成的优质超级文秘 家园[.cn]稻新品种多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超级稻推广计划主推品种;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课题组选育的超级稻近三年在东北稻区种植面积均超过水稻总面积60%以上,拉动水稻平均单产由“十五”末期的424.6kg/亩,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488.0 kg /亩,平均亩增产63.4 kg,增幅高达14.9%。他对于超级稻的育种研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国减轻粮食问题带来的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获得了“南袁 北陈”的美名。

同时陈温福院士深知论文写在纸上它永远都只是论文,并不能作为科技成果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因此陈温福教授先后承担了农业部超级稻推广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任务,在北方超级粳稻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指导工作。文秘家园[.cn]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陈教授平均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工作在基层,开办技术讲座,直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把超级稻生产技术送到稻农的手中,极大地促进了超级稻的示范和推广。

陈温福院士曾说过:“在中国现有耕地中,有4亿多亩种水稻,中国人有65%是以水稻为主食的。的活就是怎样提高水稻产量。不能提高产量,对于国人、特别是农民,我就没尽到责任。”我想正是这种责任心推动着陈温福院士在粮食科研这条路上扎实前行。

超级工程论文篇(9)

由专业组对申报者面对面的答辩考核

二、答辩考核内容

(一) 申报者简要介绍基本情况

1、什么时间毕业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及学制(如:2009年8月毕业于福大机械专业四年制本科)

2、工作经历,什么时间任工程师和在本专业工作年限

(如96年毕业就到省机电控股公司工作(讲重要的几个工作地点),2002年8月任工程师,在本专业已工作了13年)。

3、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工作业绩(按简明表讲重点部分,含获奖情况、发表的论文、专著等){如独立完成、主持、参与、负责(负责研制“豪迈”摩托车柱孔加工专用机床液压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制作,采用PLC控制,由原来五道工序改为一道加工工序,提高了精度和生产效率,获公司科技奖;在机械杂志上发表三篇专业技术论文)*设备的设计研发,解决了什么,实现了什么,该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各获奖情况;在***刊物发表了****文章及获奖}。

4、本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与价值(讲重点、如对摩托车脚蹬支架和上联板行高强度零件,研究应用有色金属液态技术,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精度,实现产品零件轻量化取得成效)

5、指导下级专业人员工作和学习(讲重点,举例说明)

6、 简要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本人今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思路、设想和计划(简要说明如:工程爆破已发展到调室爆破、中深孔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城镇拆除爆破、水下工程爆破等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城镇拆除爆破,用控制爆破拆除比人工或机械方法可靠、快速、省工省力。结合本专业,我认为发展炸药能量转化过程精密控制技术,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是本发展方向;今后应以发展新型爆破提高控制爆破水平,是爆破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二)申报者回答必答题(论文代表作中的问题)

具备条件的每人回答两道问题;不具备条件回答三道问题

(三)专业组提问

针对一下问题提问

1、对学历等基本情况和业绩、论文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核实、质疑。

2、对论文的论点、论据及正确性、科学性进行质疑

3、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提问在该获奖项目中的作用,该成果的技术水平。

(时间不超过15分钟,破格不超过20分钟)

三、答辩考核成绩与评价

1、专业组无记名投票,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定性。

2、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①根据申报者介绍的基本情况、论文、业绩成果等填报是否真实。

超级工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前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热电联产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主机厂均有大量的已建、在建和执行项目,并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抽汽参数需求开发了大量不同的机型。因而,往往针对同一抽汽参数,可选不同的机型,而机型的不同又会导致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差异。本文将结合某具体工程抽汽参数对机组选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旨在选出最适合该工程实际的方案。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热电厂出口供热介质为蒸汽,参数分别为2.2MPa/350℃和1.0MPa/280℃,与厂外热网分界为厂区围墙外1m处。由于厂区供热管线较短,厂内热网压降和温降按0.05MPa/5℃设计。因此,机组供热抽汽口处的参数分别为2.25MPa/355℃和1.05MPa/285℃。

该工程工业生产热用户基本为全年运行,考虑到机组全年大修及小修所需时间,工程机组设计年运行小时数取7500小时,根据当地系统规划,机组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为5500小时。

2机型方案

2.1抽汽方案

工程装机2×350MW超临界供热机组,对于工程所需的1.05MPa/285℃蒸汽,机组抽汽方式较为确定,一般取用中压缸末级抽汽,通过设置在中低压缸联通管上的蝶阀调整分缸压力,达到调节抽汽参数的目的,抽汽口蒸汽温度约为380℃~395℃,满足供热所需蒸汽温度。这一级抽汽同时作为除氧器、给水泵汽轮机和厂用辅助蒸汽的汽源。

对于工程所需的2.25MPa/355℃蒸汽,则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抽汽方式:

方案一:抽取高温再热蒸汽,参数约为4MPa/566℃,通过设置减温减压器将压力和温度降至供热所需。

方案二:汽轮机中压缸调整抽汽,抽汽参数与常规350MW超临界纯凝机组三段抽汽相似。

方案三:取高压缸排汽,即抽取低温再热蒸汽。

2.2各方案说明

2.2.1方案一

从高温再热蒸汽抽汽的方案比较成熟,目前已有正在实施中的国电青山热电350MW超临界供热机组和投运的华润南京热电600MW超临界供热机组。

这种方案的350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一般设计为双缸双排汽(高中压缸合缸),回热系统由三个高压加热器、四个低压加热器和一个除氧器构成,除氧器采用滑压运行。通流级数为高压缸由一个单列调节级和11个压力级构成,中压缸6个压力级构成,低压缸27个压力级构成。

供热抽汽压力由中压进汽调节阀参与调节,能够在抽汽时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控制高温再热抽汽压力。例如当机组投入供热抽汽后,随着抽汽量的增加,高温再热蒸汽压力逐渐降低,中调门关小以维持供汽压力。

本方案的优点是适用于压力和温度要求较高的抽汽参数,抽汽参数可达4MPa/566℃,压力可在3.8~4.3MPa范围内进行调整,抽汽量仅受低压缸安全运行流量的影响。汽轮机不需要重新设计,结构、通流等与350MW超临界纯凝机组基本相同,同时中压进汽调节阀的特性不变,通过进一步优化设计,即以达到中调门参与抽汽压力调节的目的。

缺点是抽汽取自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未在汽轮机内做功即被抽出,同时对于本工程,所需供汽参数为2.2MPa/350℃,由高温再热蒸汽减温减压存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上的损失,当抽汽量较大时,机组的热经济性稍差。

2.2.2方案二

在汽轮机中压缸设置可调整抽汽的方案,例如东方汽轮机厂的机型:包一热125MW机组和南京化工园亚临界330MW机组等。

这种方案在汽轮机中压缸缸体上设置有调节阀,蒸汽在中压缸内的通流为“翻墙式”,高温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后,经过前几级压力级后进入中压缸缸体上的调节阀,流经调节阀后返回中压缸内,在该调节阀前缸体上设有抽汽口,通过调节阀节流调整抽汽压力和流量,东汽厂称这种抽汽方式为座缸阀门调节方式,中压缸及座缸阀结构如下图所示,中压缸一般采用独立的分缸。

图2-1 座缸阀示意图

座缸阀方案用于供热压力2.0~5.0MPa的可调抽汽,可满足较高压力的工业抽汽。

对于工程所需的2.25MPa/355℃抽汽,可在东汽330MW三缸两排汽亚临界汽轮机的基础上通过更改高中压缸材质,对高、中、低压缸通流部分进行改造,设置座缸阀等,设计出适用于本工程的350MW超临界汽轮机。经咨询,这种三缸两排汽的350MW超临界机型通流级数为高压缸一个单列调节级和11个压力级,中压缸6个压力级,低压缸2x7个压力级。座缸阀设置在中压3~4级之间,抽汽压力调节范围为2.0~2.5MPa,抽汽口温度约为475℃。

本方案的优点是蒸汽在中压缸内做功后抽出,当供热抽汽量较大时,机组热经济性较好。

缺点是中压缸座缸阀存在一定的节流损失,当供热抽汽量较小或机组纯凝运行时,机组热经济性稍差。由于采用高中压缸分缸设计,汽轮机轴系变长,外形长度增加。汽轮机需要重新设计,设计和制造的周期较长。

2.2.3方案三

对于超临界350MW纯凝机组,高压缸排汽参数约为4.3MPa/320℃,压力可满足本工程需要,但是温度不够355℃。理论上可以通过重新设计高压缸级数,通过减少压力级来提高排汽温度。但受锅炉再热器超温的限制,再热器前的抽汽量一般不能超过相应负荷下再热器流量的6~8%。根据本工程2.2MPa蒸汽供汽量,方案三不能适用于本工程。

2.3汽轮机主要技术条件

表2-1 汽 轮 机 主 要 参 数 表

3技术经济比较

3.1主辅机投资比较

根据机、炉、电匹配原则,方案一和方案二所配锅炉和发电机参数基本相同,价格可视为相同。主要辅机投资费用亦基本相同。

方案一汽轮机为高中压合缸结构,方案二为高中压分缸结构,由于轴承箱、分缸结构和座缸阀的差异,两方案汽轮机价格不同。方案二较方案一增加投资约800万元。

3.2土建费用比较

工程350MW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三缸结构相比双缸结构轴系长度有所增加,方案二汽机基础长度比方案一长约5m,每台机组汽机基础费用将增加约30万元。虽然两方案汽机基础尺寸不同,但通过调整有关设备和管道布置,主厂房尺寸可做到一致,因此主厂房土建结构费用相同。

3.3四大管道材料费用比较

由于方案二汽轮机外形尺寸较长,导致三大蒸汽管道长度较方案一长,根据所选用管道材料、重量、单价计算四大管道材料费用,方案二较方案一增加投资约122万元。

3.4主要热经济指标比较

表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可见,该工程两方案经济指标较为接近,方案一略优,方案一较方案二每年可节约标煤3160t,可节约年运行费用268.6万元。

上一篇: 经济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 大气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