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7:13

临床医疗论文

临床医疗论文篇(1)

2治疗方法

所选患者入院明确病史,完善三大常规、生化全套、B超及X线等检查,明确结石的部位、具体大小,选择治疗方法。不同部位结石中医中药排石法方法为:

2.1胆结石胆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主要是疏肝利胆,消融结石及行气止痛,达到内外兼治,一般应用清胆化石汤治疗。该清胆化石汤方药主要包含山栀子、金钱草、白芍、黄芩、炒元胡、茵陈、鸡内金、海金沙、青皮以及海浮石等,此类药物主理气化瘀,应用在结石病临床疗效较好。此外,针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肾绞痛或者胆绞痛,可在服汤药的同时辅以电针或针灸治疗,主要实施穴位包括足三里穴、腰腹痛穴、三阴交穴及委中穴。

2.2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主要是以排石通淋、清热利湿为主,一般应用清化湿热化湿汤。该清化湿热化湿汤方药主要包含山药、滑石、石苇、女贞子、竹叶、海金沙、瞿麦及山萸肉等,此类药物主清热通淋,在结石病有较好的化石效果。该药能促进结石溶解进而排出,阻止已有结石变大,预防结石复发。

2.3评估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评估结石治疗效果为:显效,结石排出,患者症状消失,B超及X线片阴影消失;有效,多发结石部分排出,患者症状有所缓解,B超或X线片影像学表现为阴影减小,或出现结石溶碎裂解现象;无效,B超或X线片上显示结石无异常变化,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3结果

所有64例患者经过中医中药治疗后,显效36例(56.3%),有效25例(39.1%),无效3例(4.7%),总有效率为95.3%,结果表明中医中药治疗结石病效果确切。

4讨论

结石病是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诸多因素导致人们患结石病的几率逐年上升,加之其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针对结石病治疗的研究较多,长期以来手术、微创及中医疗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性手术、微创治疗及中医内科疗法[2]。

临床医疗论文篇(2)

2治疗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后,所有病例均常规先拍摄根尖片。对急性牙髓炎患牙实行局麻下开髓减压或同期封入失活剂(视牙位不同而确定复诊日期);对慢性牙髓炎开髓后封入根管消毒药物;对急性根尖周炎患牙开髓后实行根管引流,择期封入消毒药物。复诊时摘除牙髓,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的根管应达到如下要求:具有连续的锥度;根管冠2/3锥度大于主牙胶的锥度和相应侧压器的锥度;根管壁光滑无台阶;保持根管原始解剖形态;根尖孔位置不变[2]。在预备后的根管中插入适号的标准牙胶尖拍摄第二张根尖片,了解预备情况。根据牙片显示的情况继续预备根管或修正牙胶尖并记录牙胶尖的锥度与长度以备充填,冲洗根管并干燥后封入消毒药物。复诊时若符合充填条件,则采用牙胶尖与根充糊剂结合的侧压法技术行根管充填。反之则继续封药。充填时依据上次记录的牙胶尖情况选择适号的牙胶尖与侧压器,并严格无菌操作。充填后拍摄第三张根尖片检查充填效果,尽量避免遗漏根管及超填、欠填。如有必要,应补填并拍摄第四张根尖片,以确保充填质量。去除多余根充物后垫底、充填牙体。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观察1—2周后复诊常规行冠修复。忠实记录每次治疗情况并与患者取得联系,保存每个患牙的所有牙片。

3结果

3.1根管充填程度和严密程度

297例患者中,以患牙为单位分析根管充填的严密程度。不同牙位根管充填程度差异较大:从前牙、双尖牙到磨牙根充恰填率递减,而欠填率则递增,超填率前牙最低,前磨牙和磨牙较高。

3.2治疗期间疼痛的关系

1无疼痛或有轻度疼痛,不需作处理的病例为无疼痛情况。2发生疼痛,仅需药物即能缓解者为中度痛。3若疼痛严重且伴有局部或面部肿胀者为重度疼痛。后两种情况为有疼痛情况,将所得临床数据作X2检验。根管预备后,24h内有23例发生疼痛,其疼痛发生率为7.9%。根管充填后,其中240例适填,35例超填.24h有22例发生疼痛,疼痛发生率3.2%。两者均无1例出现重度疼痛。

临床医疗论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96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33~62岁;对照组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32~60岁;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情况。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静点丹参注射液250ml,1次/d,并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为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方剂主要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为:黄芪、柴胡、枳壳、香附、白芍、茯苓、白术、厚朴、陈皮、郁金各15g,青皮、猪苓、炙甘草、川芎各10g。1剂/d,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丸100mg,3次/d,静点维生素C2.5g,1次/d,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出现明显肝功异常(ALT>120u/L)或肝硬化失代偿者按治疗原则给予相应治疗。

1.3观察指标所有病例每月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每3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彩超测试肝脾大小和门脉直径各1次。治疗和随访中如出现TBIL>35μmol/L、血清白蛋白<35g/L、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为肝硬化失代偿。

1.4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

2结果

2.1失代偿情况治疗结束后及随访半年中,治疗组发生失代偿情况为12.6%,对照组发生失代偿情况为32.9%,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并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P>0.05

2.3门脉直径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14.21±1.32)mm,治疗后(13.2±1.26)mm,疗效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13.99±1.31)mm,治疗后(13.92±1.29)mm,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病例58.9%脾脏厚度缩小>2mm,而对照组只有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代偿性肝硬化的合理治疗方案是去除致病因子,抑制胶原纤维形成的各个环节,促进其降解和吸收。长期以来,以活血化瘀和软坚药为主的方剂,已获一定效果。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丹参的成分之一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且有改善肝脾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中药黄芪补气升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柴胡、枳壳、香附、郁金、青皮疏肝理气,川芎、白芍养血和血,炙甘草、白术、厚朴、陈皮运脾化湿,茯苓、猪苓利水渗湿。本文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和中药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临床医疗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乳腺疾病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年龄范围为27~54岁,平均年龄39.2±2.6岁。所有检查对象均未患除乳腺之外的其他任何病变疾病。

1.2仪器及方法

仪器:使用美国惠普公司M2410-B,GE-VV3彩超,探头频率选用7.5MHZ。方法:受检者采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坐位,且充分暴露。医生在仪器显示下依次对乳腺各象限做纵、横、斜切连续扫查,寻找病灶位置并记录,随后多切面和多角度观察肿块位置和形态,以充分分析出肿块的二维图像。对肿块的血流供应情况、回声和浸润情况进行分析,最终以血流频谱形态、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参数综合分析肿块的差异性,为诊断疾病的鉴别提供影像学数据参考。按照以上操作检查所有检查对象,统计每种乳腺癌疾病的例数并计算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进行t检验,计量数据以χ2和P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8例患者患有乳腺增生有57例(64.7%),乳腺炎15例(发生率为17.0%),乳腺纤维瘤7例(7.9%),乳腺囊肿6例(6.8%),乳腺癌3例(发生率为3.4%)。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类型(P<0.05),乳腺炎和乳腺囊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果可以得出,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最高,该疾病的检查应该予以重视,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医疗论文篇(5)

论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略有差异。很多人面对论文写作都感觉压力大,不知道如何入手。其实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大家就会发现论文写作并不难。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下临床医学论文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中的对照与均衡性测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术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对于临床医学论文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中的对照与均衡性测定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在论文写作前,可以多多阅读优秀的论文,熟悉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写作技巧,真正进入论文写作的时候更快进入状态。大家要正视论文的难度,提前将准备工作完成,按照大纲完成论文写作。祝大家写作顺利!

临床医疗论文篇(6)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内分泌失调精神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年龄41~66岁,平均(47.213.5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640.42)年。观察组43例,年龄40~67岁,平均(47.603.5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570.4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性激素六项检测异常;符合中医肝郁脾虚分型标准[3];2周内无抗抑郁药服用史;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性激素序贯周期疗法,给予戊酸雌二醇(拜耳醫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36,规格1 mg),1 mg/次,口服,1次/d,连续服用21 d。在戊酸雌二醇用药第12天,加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规格2 mg),6 mg/次,口服,1次/d,连续服用10 d。期间给予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00165,规格10 mg),初始剂量5 mg/次,口服,1次/d,2周后增至10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增至2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逍遥解郁汤,方药:白术15 g,茯苓15 g,枳实10 g,当归15 g,远志15 g,柴胡15 g,广郁金10 g,白芍15 g,黄柏5 g,甘草6 g,水煎取汁400 mL,早晚两次分服,1剂/d。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予以评估。SD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53分为标准分,分值同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HAMD量表共包含17个条目,分值同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根据相关文献[6]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痊愈:HAMD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50%,75%;进步:HAMD减分率25%,50%;无效:HAMD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Unicel Dxi8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对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予以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SDS、HAMD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同对照组的72.09%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14,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FSH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LH、FSH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科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生理、心理、环境等相互作用可能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研究[7]发现女性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多种生理、心理变化,并造成下脑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从而产生高水平皮质醇,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活性下降,睾酮及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研究[8-9]证实睾酮及雌激素降低同抑郁症发生有密切关联。西医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抑郁症,一般采用抗抑郁药物与激素类药物结合,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毒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存在明显缺陷。

抑郁症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于郁证范畴,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肝主疏泄,可对全身气机运行予以调节。肝失疏泄,则气机运行失常,累及心脾,脾失健运,故而致病。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健脾行气为主[10]。较多报道[11-13]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郁抑症可发挥良好协同效应,西医能迅速缓解症状,中医可对机体进行调理,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逍遥解郁汤,结果显示其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同上述报道相符。

临床医疗论文篇(7)

本组病例为56例四肢骨折患者,男39例,女17例,年龄17-80岁,平均40.9岁,患者致伤的原因有:坠落伤的6例,车祸致伤的41例,跌伤的9例。患者骨折部位为:胫腓骨20例,肱骨7例,股骨15例,尺桡骨14例。而其中,闭合骨折21处,开放骨折35处;陈旧骨折41例,新鲜骨折15例。患者受伤后到手术时其平均时间15.8h。

1.2治疗方法

在手术前首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如果患者的新鲜骨折出现肿胀的症状,那就需要把患者的肢体抬高同时进行牵引,再结合进行药物治疗,等待患者骨折处的肿胀消退以后在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患有筋膜间室并发症的那就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假如患者的骨折出现感染症状并引起了伤口无法愈合时,在其手术之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需要尽量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

在对出现细菌性感染的骨折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手术时,首先需要对骨折小块进行复位并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同时选择与患者骨折处骨干相应长度和形状的钢板,在骨干的两端各安装1枚常规双皮质螺钉,最后将骨干和钢板用2-3枚螺钉进行固定。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对手术处进行常规的止痛处理,同时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对患者的静脉滴注3-5d的抗生素。如果患者出现感染应适当的延长滴注抗生素时间并经常对骨折固定针眼处进行常规护理,需要一直保持伤口的干燥,以防止伤口的感染,在手术3-7天之后可以适当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2结果

通过对56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之后,根据文献资料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对患者手术处进行X线照片,图片显示患者骨折线模糊,同时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2)无纵向扣击痛,伤口局部无压痛症状;(3)伤口局部无异常情况;(4)肢体功能测定:在解除了外部固定的情况下,患者的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患者下肢能够连续性徒手步行3min,大约在30步左右。在术后需要连续观察2-3周时间,观察患者骨折处是否变形,而观察的第1d也是临床愈合期。在进行(2)、(4)两项功能测定时需要慎重,尽量避免再次发生伤口变形或再骨折。在术后的18个月时需要对伤口处复查X线后再次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

3讨论

在临床上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的优势明显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

3.1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国定技术治疗时

临床医疗论文篇(8)

31例患者全部来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的住院患者,根据肱骨骨折诊断标,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16人,对照组为15人。

1.2纳入标准

一是具有外伤病史;二是X线片显示为新鲜单纯性肱骨骨折;三是愿意配合研究同时能够坚持治疗方案的患者;四是无其他并发疾病,体质较好。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方案

详细询问清楚患者病史,反复确认并阅读患者的X线片,对骨折位置和移位方向熟悉,做好手法复位的准备工作后,让患者保持坐位,双肩自然下垂,用布带绕过腋窝对侧进行提拉。第一步为拔伸牵引;第二步为端挤顶托;第三步为上举提按;第四步为合抱摇摆。在助手配合下完成上述操作,达到满意复位后,用做好的夹板进行固定。3周以后即可记性小幅度的肩部功能训练;4周后可以适当加大活动幅度,6周后可进行大幅度的功能锻炼;8周后即可实现基本痊愈,可以适当负重。期间应随时进行X线检查。

2.2对照组方案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垫高骨折侧患肢,肩关节外展,在自锁骨外的三角肌前缘做创伤切口,露出肱骨结节部位。解脱软组织嵌夹进行骨折复位,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钢板固定。由于肱骨的骨质可能造成螺钉脱出,可以将6孔钢板弯曲成直角钢板,使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用杆状加压螺钉对骨折间隙进行加压,用皮质骨螺钉对肱骨骨干进行固定。

3指标及标准

3.1对位指标

优:骨折完全达到解剖对位。

良:骨折端错位幅度在0.5厘米、10度角之内。

中:骨折端错位幅度在1厘米、15度角之内。

差:骨折端错位幅度大于1厘米、15度角。

3.2肩关节功能指标

优:没有任何肩部功能障碍,没有压痛和疼痛状况,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良:没有自发性的压痛和疼痛,但在劳累的情况下有偶尔不适,活动轻微受限。

中:偶有自发性压痛和疼痛,肩部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差:经常持续性自发疼痛,严重不适,活动严重受限。

4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对位情况统计可以说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实际对位情况比手术复位内固定差一些。

4.2功能指标

在肱骨骨折愈后功能方面,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治疗组和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照组直接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骨折的治疗中,愈合后的功能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明显的优势。

4.3愈合时间

在愈合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也较大(P<0.05),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方式愈合时间更短,优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医疗论文篇(9)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8岁。致伤原因:23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7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该35例患者均属于新鲜骨折。

1.2治疗方法

对该3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偏前弧形进行内踝切口,采用腓骨正中纵行口进行外踝切口;按照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的次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采用1/3管形钢板或窄重建钢板对外踝骨折进行固定;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对其较小的骨片进行固定或交叉克氏针,在使用交叉克氏针时,需要注意垂直压缩骨折应恢复踝关节表面的平整,塌陷关节面应撬起,采用半螺纹空心拉力螺钉对较大骨片进行固定;采用韧带缝合修复对下胫腓关节进行分离,方法为在踝关节2~3cm处使用1枚皮质骨螺钉从腓骨正中自后向前穿过单层胫骨皮质进行固定。需要先透视,待到内、外、后踝及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确定以后,然后再闭合切口,并使用石膏对小腿中立位进行固定。

1.3判定标准

优: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出现肿痛畸形,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踝穴正常。良:踝关节功能恢复尚佳,但是若长时间行走,则会出现轻度酸痛,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踝穴正常。可:踝关节功能恢复尚佳,虽然行走时仍有疼痛出现,但是在可忍受范围,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差: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关节部位存在肿痛,跛行,经查X线发现骨折畸形愈合。

2结果

对本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26例患者判定为优,6例患者判定为良,2例判定为可,1例判定为差,优良率为91.43%,疗效满意。

3讨论

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的踝关节,其缺乏软组织的保护,是由内侧结构(内踝,三角韧带,距骨内侧面),外侧结构(腓骨远端,外侧韧带复合体,距骨外侧面)以及下胫腓联合(下胫腓韧带)对其进行稳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内、外踝解剖复位固定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特别注意。在对踝关节复位固定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对腓骨的复位固定。

3.1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原则

若踝关节骨折有移位或不稳定情况,在对进行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时,应当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恢复情况、关节面平整情况以及关节的稳定性进行注意,这样对于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可以对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减轻和避免。

3.2手术时机

临床医疗论文篇(10)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各种创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2.3岁。30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中,因挤压所致3例,高处坠落所致6例,交通事故所致21例。其中腹外伤11例,四肢骨折8例,伴血气胸11例。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咳嗽、窘迫、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及咯血,伤侧肺部听诊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啰音,且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呼吸频率(32.1±1.6)次/min,血气分析pH(7.39±0.02),PaO2(59.0±0.3)mmHg,氧合指数(PaO2/FiO2)(231.1±5.0)。

1.2入选标准

30例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

并发气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气道或面部损伤,无力咳嗽、排痰;疾病已进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阶段者;拒绝接受无创通气。

1.4治疗方法

原发病是影响ALI预后和转归的关键,感染是导致肺损伤的高危因素,也是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控制感染,早期使用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对循环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及胃肠等器官功能予以支持和监测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Drager公司生产的ResPiCareCV型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机器的各项参数的设置具体根据患者病情来设置,所有病人均采用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具体的参数为RR12~18次/min,呼气压4~9cmH2O,吸气压7~19cmH2O,FiO240%~60%。通气治疗前常规留置胃管。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改为白天间歇使用,每天脱机时间<6h。如治疗3小时后临床症状、血气无改善,PaO2<60mmHg,则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5观察指标

动态观察无创通气前、通气1小时、通气12小时的呼吸频率、脱机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氧分压。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呼吸频率在无创通气后12小时及脱机后较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在无创通气1小时、12小时和脱机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上一篇: 制碱工业论文 下一篇: 资源税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