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51

眼视光专业论文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1)

从2007年开始,笔者担任了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眼视光专业的教学和带教实习任务,深入教学实习第一线,了解了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笔者深深感觉到,如何针对市场变化和问题,培养应用型眼视光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1.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湖南省约有4000家眼镜行(店、公司),长沙地区约有600家眼镜行(店、公司)。按照行业要求,平均每家店应拥有2名视光师,而湖南省目前高级验光员仅有40多名,90%的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加上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眼视光中心98%以上为未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人员承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眼镜行业80%以上的屈光检查记录仅有验光结果,而没有进行视功能检查;验光不准确,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很高,部分地区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率竟高达60%以上;有关眼镜的投诉很多涉及眼睛健康、视力保健、验配、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2.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笔者对本校2007年毕业至今的51名三年制眼视光(中专)毕业生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前从事工作种类、工作地点、对视光行业的看法等。从反馈结果看,51名中专毕业生中,目前有35人从事视光相关工作,占68.6%,16人从事营销或改行做其他工作,占31.4%。从事视光工作的35人中,30人对视光仍然感兴趣,其中27人表示愿意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或加强专业培训。从眼视光专业市场新变化以及毕业学员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湖南省包括长沙市在内对眼视光专业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迫切需要相关院校提高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满足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

1.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定眼视光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紧贴市场变化,一方面注重打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应与医院、大型眼镜店等相关院企联合设置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结构,将眼科学基础和视光学基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实行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趋向科学合理。在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上,建立起“校内演示模拟,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能力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2.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支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医卫类高职院校教师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但实际临床经验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选派自己的相关专业如眼科、五官科老师深入医院、眼镜店等进修验光和配镜技术、眼镜装配技术等,使学校教师能够了解市场变化和最新技术,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聘请院企医生、技师负责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技术、配镜技术等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和实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就业需求、企业文化等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拓展院校与企业医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职业型、就业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采取与医院、企业单位相互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医院、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人力资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资源共享,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例如,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建立由院校、医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在学生就业和继续教育上,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就业率,为医院企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2)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眼视光学生接受国外最新眼视光学信息知识的能力,眼视光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各地区的双语教学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诸如教学模式、师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困难,以下将对此进行一些思考。

一、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我国高等院校眼视光学的教育现状 2. 眼视光学教育资源的现代化、国际化

目前,国内仍然相当缺乏眼视光学领域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关院校应当全面开展对内、对外交流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联合开发各种眼视光学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建立眼视光学专业的数据资源库,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而无论是从眼视光学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来看,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目前,多所眼视光学专业院校加入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联合会(IACLE)正是基于此目的。

3. 传统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英语教学仅限于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由老师英译中式地讲解一遍,内容主要是一些英语科普文章,既枯燥又无实用性,虽然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但毕业后并不具备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

二、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法

1. 应与眼视光学实际情况相结合

首先,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师资问题。尽管一些重点大学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多是硕士、博士,但能够流利、标准地进行英语交流的并不多,更不要说用英语进行专业授课。其次,许多老师的发音不够规范或不能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干扰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授课程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英语基础,才能实现用英语备课、会话、批改作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双语教学的主导作用。[2]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教师出国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双语型教师。

当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即除了公共外语外,还应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外语词汇。否则,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连贯性、创造性就会被阻断,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我们在试行双语教学时,应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学会用英语表达”和“用英语学知识”的双重目标,从而迅速实现从“用英语学习”到“用英语表达”,再到“用英语思维”。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将英语教学进行渗透、整合等不同方面的定位。 "

2. 应与眼视光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相结合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某些眼视光学定义、概念时,教师使用标准的英语来讲解,中间用汉语穿插讲解。双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正确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为前提,其中用英语讲授专业课,不仅仅是学习相关的英文词汇,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两者不能脱节。采用双语教学方法,所占用的课时比传统的学科教学要多,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传授最多的知识,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由于眼视光学专业课内容较多,为了保证讲课质量,我们将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和压缩,如可以将眼镜学,视光学理论与方法中老视的验配这一章节放在一起讲授;将视光学理论与方法里面的调节和双眼视觉学中的调节、集合等放在一起讲授。

3. 应与眼视光学实习相结合

眼视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因而严格的技术工作实践对于眼视光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工作能力则主要从眼视光实践中获得。眼视光实践的过程,是对眼视光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逻辑推理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学习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过程,考验了双语教学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大城市一些大型的视光中心或诊所、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眼镜公司去实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逐步实现将学生引向实际应用英语的目的。

4.应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双语教学方式,不但为学生今后直接阅读外文资料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追求知识、驾驭知识的重要手段。眼视光学人才只有始终坚持追求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立足于眼视光学的学科前沿。

三、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3)

眼视光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眼视光技师和眼视光医师,眼视光学专业结合了眼科基本知识、现代医学、生理光学、应用光学等知识,涉及面较广。眼视光学专科实习的带教模式直接影响到眼视光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实习带教模式应不断进行创新,结合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实习生更好更快成长。

1当前眼视光学专科实习带教模式分析

眼视光医生和眼科医生均以治疗眼部疾病为主,两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存在差e,眼科医生更看重眼病的详细诊断和治疗,而眼视光医生则更关注近视防控、低视力康复训练、弱视矫治等。由于眼视光学专业和眼科专业的实习生学习内容的差异,在实习带教方面也存在不同。眼视光学专业实习生进行实习时所采用的带教模式与眼科实习生所采用的带教模式基本相同,未突出眼视光学专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当前眼视光学专科实习所采用的带教模式以带教医生讲授为主,这样的带教模式实习生处于更被动的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实际带教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眼视光学专科实习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日趋复杂的眼部疾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不利于眼视光学专科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眼视光学专科实习带教模式进行创新,使带教模式更加完善,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的眼视光学人才。

2眼视光学专科实习带教模式的创新

2.1为学生制定详尽的带教计划

眼视光学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带教医生需为学生制定出详尽的带教计划,这可确保实习带教有条不紊的开展。实习生进入各部门进行实习前需先岗前培训学生,使学生先学好医疗制度、医德医风、医院感染知识等,这可帮助学生更好得进入实习角色。眼视光学专业涉及到多个部门,所使用的仪器也较多,实习部门常见的有验光室、准分子激光室、配镜室、特殊检查室等,医院方面需根据实习学生的人数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妥善分配,提高带教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带教计划中需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将整个实习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具体的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保证完成。

2.2重视培养实习生动手能力

眼视光学专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单凭带教老师口头讲解难以使学生有效理解,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带教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口头讲述和动手操作所占的授课比重,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告知学生后要鼓励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尽快熟悉相关仪器的适用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眼部操作带教老师可在旁监督,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带教老师可向学生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的带教模式中,带教医生和实习生以及实习生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多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其余时间沟通交流则相对较少,这样学生所学内容难以得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如今新媒体大量出现,带教医生和实习生以及实习生与实习生之间可用来沟通交流的渠道较多,比如微信,负责带教的教学组长可借助微信建立微信群,将科室的信息以及眼视光学相关学习资料、习题任务等在群里通知,教学组长可定时、定期在群内专业相关知识,介绍有关前沿技术,增长实习生的阅历。带教医生可组织实习生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为实习生沟通交流建立平台,使实习生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成长。

2.4加强“PBL”教学法导向的眼视光病例讨论

眼视光学病例知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也具有多种疑难病例。眼视光学专业在带教的过程中带教医生需要部分选择“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习先根据拟定的命题让实习生合作收集学习资源资料并进行“预习式”探讨,通过“预习”报告制定病例讨论计划,随后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同实习生共同开展分析和诊断,使眼视光病例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同时组织实习生学习过之后定期开展技能操作模拟训练,可以采用实习生之间相互换角色检查的方式,加深实习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检查技术和视光问题的处理。这也是发挥了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加强理论和技能考核

实习生实习后医院方面均会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不仅是学生实习过程中必要的程序之一,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实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考核内容应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主考考察实习生对眼视光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考核则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理论考察时应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可以从医院眼视光学试题库中选择几套试题,然后采取随机抽取的原则抽取一套。实际操作考核应按教材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检查技术执行,考察过程中带教医生在旁监督。考察结束后及时公布考核成绩,让实习生及时知道实习的效果,对考核不及格的实习生进行补考,直至各项实习内容过关。

3结束语

眼视光学专科实习具有开展必要性,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对眼视光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实习带教要不断进行创新,针对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对带教内容和带教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眼视光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4)

一、中国视光学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供求现状

据统计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在大学阶段,甚至达到70―90%,已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远高于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22%比例数;弱视发病率为2―4%,低视力发病率为1―2%,现有戴眼镜人数约4亿人,隐形眼镜配戴人数约200―300万人[1]。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盲和视觉残疾的人数约两千八百万,中国盲人和视觉残疾的人数约占世界的18%,近视眼更为高发,约占总人口的50%[2]。因此,提高屈光不正的矫正效果,提供全面完善眼保健服务,提高人的视觉质量,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意义。随着近十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和大众愈加关注眼睛的视觉保健和眼镜的质量问题。一方面,目前的医院眼科或者眼科专业医院大部分业务在于眼病的治疗工作,而对于与眼视光学相关的的视觉问题重视不够,例如屈光不正的科学化验配、斜弱视的验配、低视力助视器的验配、特殊隐形眼镜的验配工作等均未能很好地开展,同时与视光学密切相关的PRK,LASIK,LASEK手术开展日益增加,也促使需要更多视光学专业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眼镜市场仍然不够规范,一些伪劣视力保健用品充斥市场,有关视光学的不实广告流传社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从事视光眼镜行业的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视光学基础知识和专业训练,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居多,接受知识的方式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验配技术不规范,平均水平与国外差距甚大,甚至许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即上岗工作,许多店没有相应的加工设备,质量意识不强,制作了许多不合格眼镜,就是这些不合格的眼镜在逐步危害着人们的眼睛。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眼镜行业的特殊性,其管理模式也相对滞后于其他行业。随着人们对眼保健的日益重视,目前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强烈呼吁眼镜市场的规范化,这些也急需专业视光学人才的参与。由于缺乏专业视光学人才,视光界的高新技术很难引进。OK镜、隐形眼镜等高新技术产品在推广中出现许多问题,引发了许多纠纷,为其广泛应用蒙上了阴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用于矫治屈光不正,就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视光学专业高层次人才,以适应未来行业对视觉保健服务人才的需要。我校视光学专业的开设正是基于此现状。

视光学是一门以保护人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是在将眼科学、生理光学、应用光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等多学科结合的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交叉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解决视觉保健问题的能力。专业主要以学习人眼视觉保健知识,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治疗为主。课程学习结束后不仅能进行各种不同屈光不正类型普通眼镜的验配,同时也能开展斜弱视验配、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矫正、低视力验配、特殊护目镜的验配。目前屈光不正矫正的主要方式仍是以眼镜配戴为主。所以专业围绕眼镜的正确验配、视觉检查与保健、眼镜营销管理进行相关培养,毕业的学生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

目前中国视光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主要各种类型眼镜零售企业、框架眼镜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隐形眼镜生产、销售企业及医院的眼科中心。视光学用人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创新型等多种能力组合的综合性人才,即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于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鉴于此,我们在视光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其具有眼部检查能力、正确的验光能力、眼镜的装配能力、店内实际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一定的培训教学组织能力,以满足企业对视光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走就业为导向的视光学产学结合发展之路

视光学高等教育是面向第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用性强,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强。所以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再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都需要企业的广泛参与,需要深层次、多方面的进行产学研合作,以满足培养适合企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在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时的就业增加竞争能力。以下就以我们学校视光学技术专业建设的经验:

(一)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在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愈益明显。人才应该是:理论基础适度(适用、够用),动手能力强,从业技术、技能好,敬业精神足,岗位适应快,发展潜力大。做到跨行业从业能力与未来岗位的发展潜力密切结合,不是精一行,而是精多行。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将视光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为: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视光学技术服务、营销、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年来,我校根据视光产业发展走向专业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新要求,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改革。邀请召开眼镜行业主管部门、质检部门、行业专家、眼镜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高等院校专家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收集行业信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适应市场需求的各门课程开设的具体内容。本专业采用的名称从最初的“眼镜技术与管理”到“视光学技术”,再到如今的“视光学技术&商务英语”双专科,既符合了国际教育的规范,又顺应了加入WTO后眼镜行业急需既懂视光学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有英语特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新动向。今后,我们还计划开设“视光学应用设计”、“视光学仪器维护”、“视光学&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方向,主动适应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同时专业根据专家建议,组织相关人员修订教材,编写实习指导书,将新理论、新技术融化到具体的教材中去。在此基础上,不光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上进行产学合作,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上同时也进行产学合作,邀请著名行业内企业在开学、招聘会前夕、毕业典礼时宣讲企业文化,以达到深度介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学生提前感受现代企业文化,缩短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职业适应期。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满足以下二个条件:一、课程设置始终服从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二是课程内容满足或适度超前于产业发展的当时水平。我们利用专业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职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质量评价模式等)进行探讨,力求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培养视光学高级人才的道路。

(二)产学合作创造条件以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1.加强课内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新型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课内教学实践主要以课内实验和校内综合实训为主,客观条件上需要学校具有一定实验设备,由于教学经费有限,通过产学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缓解了教学经费、专业师资和设备场地的不足。1998年我校视光学技术专业刚刚开办,镇江万新眼镜光学有限公司投资30余万建立了“综合验光”、“眼镜定配”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投资建立“应用光学”、“隐形眼镜”、“视光学演示”等实验室,统一组建了校内实训中心,为实训课程教学创造了条件。

由于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校内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实习课程,实验实习耗材中的树脂镜片占教学经费中很大一部分,长期以来合作教学单位提供,使得学生的实习片源充足.同时利用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在业余时间专供专业学生进行视光学实习,实际为校内其他同学进行从验光到眼镜加工制作一条龙服务,增强他们的实干能力。通过视光学专业实际应用的连续操作,对验光的基本原理、客户的接待、眼镜材料的鉴别、眼镜质量的检测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工作中,由合作单位万新公司提供常驻学校的一线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指导和质量技术把关。校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既避免了办学的盲目性,又保持了办学的持续性。做到企业专业人才结构动态优化、教育服务产品化。

2.加强课外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进驻校外实习基地基地,以帮助其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适应职业环境,养成职业习惯。同时也培养其全方位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解决技术难题的水平和开拓市场学会营销的能力。我专业从99年起安排学生到与我校签定协议的校外基地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锤炼过硬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参加工作即能进入角色,促进了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过渡”。目前我们在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北京雪亮眼镜有限公司以及江苏省中医院、中大医院、总院的眼科中心等数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接受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校和企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不少企业要求毕业班的学生去顶岗实习工作。我们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与企业签订用人意向书,通过半年的预就业实习,具备毕业即就业的应聘实力。

3.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支持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鼓励教师进行专业上进一步深造等方式,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已经有数名教师取得国家眼镜验光员、定配工、眼镜质检员等职业技能工种资格。同时在行业生产一线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到目前为止,我专业已有9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同时我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验光与定配两个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相关工作,以更好加强双师型素质。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教学任务繁忙,脱产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并不现实,我校利用自行开办的产学研基地为专业教师提供行业实践的平台。例如我校利用自行开办的校内实体―南京九九眼视光学技术研究所,开展专家门诊,使得教师获得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营造真实的行业环境。

4.开展双证书制度

在产学合作的基础上,借助企业、原省轻工厅的支持,我校视光学技术学院成立了“江苏省眼镜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被确定为“眼镜职业技能鉴定的定点单位”,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社会对职业准入制的要求,视光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通过“高级验光员”、“中级定配工”等职业资格考核,持双证进入人才市场。技术技能专长使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的人数需求达100人以上。

5.建立自己的实习就业基地

我们不仅借助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同时也开展校内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在视光学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南京九九眼视光学技术研究所金科院总部、工程学院分部。常年安排专家坐诊、安排学生实习,为校内师生进行验光配镜、视光学咨询等服务,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系统训练。开展“诊所式”教育,是视光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学生在“视光学服务中心”,参与诊断、验光、配镜的全过程,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作为“见习验光师”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选修诊所课程的学生限定在二年级以上。每期学生限定在30人以内。这种实习不同于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学生在这种校内顶岗实习中遇到了具体问题,教师现场进行指导,碰到带有倾向性的普遍问题,则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共同进行解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在基地集中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生产能力,增长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一踏上社会,就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本领。为学生开通了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培养了他们的消费者本位意识、服务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坚持不懈走以就业为导向的的视光学产学结合发展之路,我专业自首届毕业生中有部分学生,依据自己所具备的过硬职业技能走上了自我创业的道路,在南京共同投资开办了“睛典光学”眼镜店三个分店及“远望视光中心”;在安徽蚌埠、江苏仪征等地开办“创视眼镜店”。2002届50名毕业生提前半年被南京、北京、苏州、上海、深圳、厦门、漳州等地的用人单位“一抢而空”。2003届45名学生全部提前进入自选企业顶岗“预就业见习”,企业从中录用新职工,缩短了上岗培训适应期。

总之,只有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师生能力培养与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坚持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紧密结合,面向社会,依托行业、联合企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才能培养出岗位适应期短,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并满足企业长远的需要。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5)

[论文摘 要] 我国的眼视光学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眼视光学学生接受国外最新眼视光学信息知识的能力,我国有必要迅速开展眼视光学教育的双语教学。然而,真正实现这一双语教学任务还面临许多问题,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眼视光学生接受国外最新眼视光学信息知识的能力,眼视光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各地区的双语教学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诸如教学模式、师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困难,以下将对此进行一些思考。

一、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我国高等院校眼视光学的教育现状

眼视光学的专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眼视光学专业在美国是第三大独立医疗保健职业,视光师是提供眼视觉医疗保健通讯服务的最主要群体之一[1]。在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该学科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系统的眼视光学研究。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独立培养眼视光学博士生的高等院校,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的眼视光学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在眼视光学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

2. 眼视光学教育资源的现代化、国际化

目前,国内仍然相当缺乏眼视光学领域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关院校应当全面开展对内、对外交流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联合开发各种眼视光学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建立眼视光学专业的数据资源库,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而无论是从眼视光学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来看,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目前,多所眼视光学专业院校加入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联合会(IACLE)正是基于此目的。

3. 传统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英语教学仅限于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由老师英译中式地讲解一遍,内容主要是一些英语科普文章,既枯燥又无实用性,虽然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但毕业后并不具备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

二、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法

1. 应与眼视光学实际情况相结合

首先,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师资问题。尽管一些重点大学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多是硕士、博士,但能够流利、标准地进行英语交流的并不多,更不要说用英语进行专业授课。其次,许多老师的发音不够规范或不能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干扰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授课程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英语基础,才能实现用英语备课、会话、批改作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双语教学的主导作用。[2]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教师出国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双语型教师。

当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即除了公共外语外,还应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外语词汇。否则,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连贯性、创造性就会被阻断,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我们在试行双语教学时,应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学会用英语表达”和“用英语学知识”的双重目标,从而迅速实现从“用英语学习”到“用英语表达”,再到“用英语思维”。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将英语教学进行渗透、整合等不同方面的定位。

2. 应与眼视光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相结合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某些眼视光学定义、概念时,教师使用标准的英语来讲解,中间用汉语穿插讲解。双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正确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为前提,其中用英语讲授专业课,不仅仅是学习相关的英文词汇,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两者不能脱节。采用双语教学方法,所占用的课时比传统的学科教学要多,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传授最多的知识,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由于眼视光学专业课内容较多,为了保证讲课质量,我们将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和压缩,如可以将眼镜学,视光学理论与方法中老视的验配这一章节放在一起讲授;将视光学理论与方法里面的调节和双眼视觉学中的调节、集合等放在一起讲授。

3. 应与眼视光学实习相结合

眼视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因而严格的技术工作实践对于眼视光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工作能力则主要从眼视光实践中获得。眼视光实践的过程,是对眼视光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逻辑推理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学习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过程,考验了双语教学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大城市一些大型的视光中心或诊所、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眼镜公司去实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逐步实现将学生引向实际应用英语的目的。

4.应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双语教学方式,不但为学生今后直接阅读外文资料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追求知识、驾驭知识的重要手段。眼视光学人才只有始终坚持追求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立足于眼视光学的学科前沿。

三、眼视光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需要科学的考核系统,理论与实践并评

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要进行双语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旧有的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的文化、语言、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惟其这样,双语教学才能真正开花结果。我们可以制定适应教学需求的“英语笔试+口试”或中英文结合的笔试等考核方式,这样既符合双语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反映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实现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另外,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必须把现行的结论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特别重视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和发展的潜能。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才可能科学公正地反映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努力与成果,从而为激发并维持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另一种推动力。

总之,21世纪的中国眼视光学教育迫切呼唤双语教学,但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还将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建构起新型的教学观念、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真正落实。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6)

1999年,“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1]中将批判性思维列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FederationforMedicalEducation,WFME)在2003和2011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及修订版中,再次明确了关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和改进标准。在我国,《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试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强调了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眼视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既具有医学生培养的共性要求,也存在具体专业需求下的特殊性,研究旨在通过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眼视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明确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路径。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师生群体共计196名,其中教师36名,学生160名。学生覆盖南京医科大学2016级,2017级,2018级眼视光学和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在校生,教师为南京医科大学眼视光教学全体师资。发放问卷共计196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使用自行设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调查问卷》对学生展开调查,《眼视光专业教师批判性教学调查问卷》对教师展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计划制定、课前预习、学习知识的途径,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后作业评估方式、侧重考核哪些学习能力等。参与调查的师生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经过专门培训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员,负责当场指导和问卷回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眼视光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表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欠缺,部分学生还未养成常规性、系统性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具备课前预习意识,但是预习方式还停留在最基础的浏览课本内容上,只有少数学生会在预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并通过查资料、文献等方式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研究或佐证。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也有34%的学生反思过,但是并未采取行动落实,因此可以认为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批判意识,但是仍然停留在意识层面,缺乏科学培养,尚不能够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平常的学习思考中。超过90%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知识抱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是其中71.54%的学生仅仅在网络上泛泛了解,通过自主查文献或参与课题深入研究的能力需要提高。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无疑是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就像“快餐”,仅是“泛泛了解”,对于医学生科研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用不大。

2.2眼视光专业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调查结果

在眼视光专业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表2),75%的教师选择LBL教学模式,普遍使用“将教学重点直接传授与灌输给学生”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与学生缺乏互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绝大部分教师不仅会反思自己的教案,并且会借鉴其他优秀教案,多方面考证合理性,对待教学态度严谨,说明具有初步的批判性教学思维;且能够通过课前多形式的布置预习作业督促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但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模式较单一,且过于传统,与学生互动不足;绝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较单一传统,考核内容和方式仍需更加灵活变通;仅极少数教师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仍以传统的教科书式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较少提到最新科研项目进展,缺少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在眼视光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

3讨论

在眼视光专业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医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适应现代眼视光学教育的批判性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尤为重要。3.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眼视光专业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缺乏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学习思维模式固定,唯书、唯师,学生不善于思考,习惯于被动接受,只知“是什么”,鲜知“为什么”,只知“我要做什么”,而不去思考“我能做什么”。批判性教学从大学教育才开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先入为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方面,教师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开展课堂讨论较少,缺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教师整体缺乏科研思维,加之大多数眼视光专业教师参与很多临床工作,在教学和科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学课堂设计,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加学生课堂互动,多开展集体讨论,坚持执行学习计划,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较高的思想活跃度,主动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肯于证实。网络搜索的“快餐”学习方式,对医学生科研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用不大,应引导学生从表面肤浅的了解,到自主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师生互相讨论来解决问题。

3.2重视对眼视光专业教师和学生批判性思维双向培养

批判性思考者既能剖析、评估外部信息,也可以形成、呈现自身的思考结果并调控思考行为(推断、解释、自我调控),同时,情感特质还能辅助认知技能完成整个思考过程[2]。眼视光专业教师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实践和主动应用中培养,虽然强调教师和学生要建立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教学依旧停留在理论,批判性教学是片段式的、割裂的,而非连续的、关联的,尚未融入实际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学任务、课堂和书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去启发和引导学生,营造科研氛围,让眼视光医学生更早更多接触科研,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大创项目,开展科研相关讲座,进行早期科研思维培训,参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科研思路,在眼视光专业课程中增加科研教学比重,组织学生定期读书报告会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构建与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3.3改革课程教学评估体系

改革课程考核,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助力于批判性思维培养。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除了理论考核,临床实践操作考核,还应该加入英语能力、科研能力、病历讨论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适当增加书面测试,组织阶段性测试,定期检测学生短期的学习状态;将课堂参与度作为考核指标,考核学生平时上课表现;课中讨论,提问,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互动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课后布置思考题,下节课提问,以此考评;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或者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3.4批判性思维培养有利于眼视光医学教育探索与创新

对医学院校眼视光教学工作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因此,将批判性思维融入眼视光教学过程性评价,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眼视光专业教学形成性评价中,思维创新评价也是重要指标,因此眼视光医学生和教师必须具备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达到创造——否定——再创造的过程。批判性思维重在批判,质疑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3]。眼视光医学生在科研上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不善于思考和挖掘,这对于眼视光专业的长远发展是一种阻碍。批判性思维既要具有怀疑态度和创新精神,又要有多角度、广视野、深刻透彻的分析能力。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应该是“开放性教学、探究式教学、逻辑思维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和跨学科教学”[4]。

[参考文献]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7)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十分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基于工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与之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契合,尤其是我国正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是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在眼视光技术专业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有利于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及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顺利过渡。

一、眼视光技术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必要性

眼视光技术专业中包含的核心课程比较多,有眼镜加工维修、屈光检测、角膜接触镜验配等,而这些课程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它们之间最大的共通点就在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对一线真实工作任务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1]。因而在这些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学做”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将极大提高该专业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和屏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各项资源的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二、眼视光技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方式

(一)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职教育中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状,大大增加了专业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为了更好的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中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最有效、最可行的教学方案。第一步是采取岗位考察的方式,深入分析眼视光技术专业在实际岗位中对相应人才选拔的标准,以及胜任各个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技能。对比现有的教学大纲,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有效的改进方式,形成基本的指导思路。第二步是建立有相关行业专家构成的课程设置委员会,全程参与并指导眼视光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督导并修订课程教学的目标,确保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用性[2]。第三步是根据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证书要求,纳入到设计教学方案的考量因素当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课堂教学资源的建设,确立指导实训的课程配套讲义。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依照该堂课的内容特点制作一些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内容不但要融入教材理论知识,还应该融入一些实际岗位的情境和案例,让学生进入情境,带着任务分析案例,并以此引出相应理论知识要点,进一步展开课堂教学。

(二)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想要在眼视光技术专业里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灌输教学模式。在新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对案例、情境等内容的教学应用。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在“教”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其次,“学”就是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包括使学生养成爱学乐学的学风、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型课堂就是要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途径。而“做”则是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加入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实用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自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型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实践环境,并把课内实训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室的同时,还要与企业合作创办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相关的专业岗位当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从而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都得到锻炼。

例如,以眼视光技术专业里的眼镜加工维修课程为教学实例,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不同类型的眼镜加工项目看作是一个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安排是采取四节课连续授课的方式。学生需要对金属全框、半框和无框眼镜展开加工操作,其中包含了八个重要的加工程序,教师在讲解理论要点之后,给学生安排实际操作任务[3]。学生就可以在“做中学,学中做”,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相应的实践操作,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和企业之间完成零差别对接。

结束语:

对于眼视光技术专业来说,其涉及到的实践操作教学较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完全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求。因而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完善以往的教学缺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26-02

眼视光技术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除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要具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了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主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图1的方式构建完成的。

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应考取 “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书(国家三级),具备两个工种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和实施“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为保证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行业发展、紧贴一线实际。我院通过定期举办“山东省眼镜高峰论坛”,召开由实践专家、行业专家和社会各界学者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校企合作、实地调研,对眼镜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能力,然后根据每个工作任务和职业工作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构建和实施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总体设计中,构建和实施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第一学期安排《眼镜营销实务》课程的见习,学生深入眼镜店等工作岗位,了解行业现状和商品知识,形成对行业专业的初步认识。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结合行业实际讲授专业理论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进行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实训,引导学生走进行业企业,勤工俭学,锻炼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素质。第四学期继续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引导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进行顶岗实习,训练专业技能,接触、处理各种病例,使学生了解、掌握职业岗位实际所需要的知识、各种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相处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第六学期主要安排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和临床社会实践,安排专家讲座,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完成相应级别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取证。

强化质量意识,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加强宏观管理,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体系中起着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为强化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基地共建、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各种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制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标准、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我院将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和ISO9000的管理思想进行有机结合,应用于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控制过程中,构建和实施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的重要因素。应加大骨干师资的培养力度,以创新的理念培养专业建设带头人;加强校企合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制定并形成能长期良性循环的多元化培训机制和运作模式,在组织建制、人事制度、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到更优化,形成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 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效益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及动态发展性原则,在原有力学、电学、光学、综合验光、配镜和隐形眼镜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改建了眼镜光学实训室;扩大充实了综合验光、配镜和隐形眼镜实训室;新建视功能检查实训室、眼镜检测实训室、验光配镜中心、视光网络中心。同时,按照校内校外实训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本专业还与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济宁医联眼镜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建立起15多家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2.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刚.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4-03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教育理念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为先的目标是一致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求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一、教学改革课程的选择

眼屈光检查技术、眼镜加工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这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临床一线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这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无疑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突出高职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选择这些课程为教学改革课程。

眼屈光检查技术通过学生学习主、客观验光的基本理论与各种验光技术的操作方法,使其掌握检影验光、雾视、交叉圆柱镜、试镜、红绿试验、双眼平衡等常用验光技术;掌握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视的规范验光流程与处方原则,能进行规范的眼睛屈光检查,并给予合适的配镜处方。

眼镜加工技术通过学生学习全框眼镜、半框眼镜、打孔眼镜、双光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等各类眼镜的加工制作方法与配装眼镜的质检方法,使其掌握各类眼镜的加工制作流程与质检要点,掌握双光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等特殊眼镜的加工要求,并能熟练进行各类眼镜架的调整与校配,能进行眼镜加工仪器的一般维护。

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通过学生学习软性和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使其掌握各类角膜接触镜的基本设计结构、规范验配程序、配适评估及护理程序等基本理论与技能,能正确使用裂隙灯对眼前节进行健康检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选择合适的隐形眼镜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容易,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

1.方案设计。首先,通过岗位调研,分析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岗位标准及核心技能,总结教学经验,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形成基本思路;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修订课程标准,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其次,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逐步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指导讲义、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

2.课堂教学。本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以眼科检查室、验光室、配镜室、角膜接触镜室、对外验光配镜室为依托,从教、学、做三个环节全面深入开展。“教”就是教师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逐步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嵌入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就是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和学习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途径逐渐多元化。“做”就是以实用为原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延伸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开放专业实训室,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直接参与验光配镜、双眼视检查与分析、角膜接触镜验配的工作流程,形成职场化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以眼镜加工技术课程为例,整门课程理论和实践比例为50:64,我们把每个类型镜架的加工作为一个实训项目,按照眼镜的加工流程开展实践教学,保证眼镜加工流程的完整性,与实际工作流程一致,培养学生岗位的综合能力,课程实施以四节课连排的方式进行。以金属全框眼镜的加工为例,要把顾客所选择的镜架镜片加工为一副合格的眼镜,眼镜加工的一般流程包括配镜处方的识别、镜架镜片质量检查、镜片磨片加工、镜片装配与整形、自我质检、带镜后的校配等八个步骤。教师在现场讲解具体项目的技术要求及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安排任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相当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实训室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建设,以实用为原则,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另外,还利用附属医院和眼镜公司的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给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机会,缩短学生适应岗位时间,实现从学校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专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多项专业活动,包括“爱眼日”活动、老视验配活动、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在周边社区及幼儿园进行视力普查、眼病咨询等。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从而促进包括授课方式、教材等在内的各项改革。同样,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顾客要求,并接受顾客检验,是对学生业务能力、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在实践中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4.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改革考试制度,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结合,使教学考核标准与行业考核标准贴近[3]。考核内容结合最新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和基础能力;同时,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考核,为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考试方法采取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现场抽题、现场操作、现场评分,突出课程技能的培养特色。这些措施使学生学有目标,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4]。

各课程具体考核方式实施如下:眼镜加工技术课程对应国家眼镜加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该课程考核方式与眼镜加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接轨,限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副眼镜的加工,以真实眼镜的加工质量作为课程期末技能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作为课程的理论成绩,再辅以平时单项技能考核成绩和小测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眼屈光检查技术对应国家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该课程的技能考核设定不同临床情境,如近视的验光、远视的验光、散光的检查、老花的验光等,以真实患者的现场验光操作与口答情况进行评分,成绩作为课程期末技能成绩,同样,再辅以期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课程的技能考核采取抽签方式进行项目考核,学生2人一组,扮演患者与检查者,现场完成抽题、操作和评分,要求学生必考两项,不同项目监考老师不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该课程同样采取理论与技能、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形式。

三、结论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出表现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毕业实习适应期缩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总结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合适的课程,操作性强的技术类课程尤其适合;②建立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与临床岗位一线环境一致;③老师具备“双师”素质,既是老师也是师傅;④以专业实践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⑤改变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唯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7,(5):25-27.

眼视光专业论文篇(10)

眼视光技术专业近几年在全国蓬勃发展,社会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毕业生既有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力,有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再学习能力,同时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推进,要求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些需求就对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加实训的模式俨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微课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1 微课的定义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理论教学抽象

在理论课教学中,全凭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去学习理论,这样导致学生上课不知教师所云,最终什么都没有掌握。如验光技术课程中的检影验光,学生对于检影的内容完全没有任何认知,讲的再好的理论课也只是学生大脑中想象的画面,每个人理解的内容和想象的情景完全不同,这样导致技能训练的时候完全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即浪费精力也浪费时间。

2.2实践教学笼统

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进行技能演示,学生听后自主练习。由于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多数为重操作过程的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讲授中,学生看完演示自己完全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做。并且传统的演示过程中不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只能是整体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善于问题的学生来讲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不善于与教师沟通的学生来讲基本就不能掌握相应技能。

3 微课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1微课应用的条件

现在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90%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话费在了手机和电脑上,如果学生将花费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三分之一用于学习,将会产生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事实情况确实现在学生能够获得的有效并且能够吸引的学生的课程资源有限。微课便实现教学资源碎片化,让学生随时有空花点时间就能够通过智能终端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3.2微课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相对抽象,但又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将微课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之后,教师提前制作好相应的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将较为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并在微课中加入相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应的资料查阅。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不再需要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述,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并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课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疑难点制作成微课,再次共享给学生,实现课后巩固。通过这种微课的利用,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微课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操作重点是操作的过程是否规范,需要将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正确的完成,就会产生很多操作过程的分支,学生对于这些分支往往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出现相应的结果之后该如何操作。针对这一实训特点,我们特别制作了问题导向性微课,例如在验光过程中,将球镜的精确、柱镜的精确等主觉验光过程分别制作成相应的操作视频,并在出现每一种结果的时候出现提示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选择对应的结果继续向后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结合微课视频完成自己的操作,实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和操作方法,最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3.4微课有效利用了学生碎片化时间

微课由于时间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自己智能终端进行学习,当自己对相应问题产生疑惑时,直接调用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把学习碎片化,真正实现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同时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与老师实现良好的互动需求。

4 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4.1专职教师需要掌握更多信息技术

微课的制作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这却是我们缺乏的,有时我们设计好的一个微课教学视频却苦于没有好的计算机处理技术而不能实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未来不仅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还得很好的掌握相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4.2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每一个微课的制作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专门制作,同时需要有较好的设计思路,能够个性化的满足较多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在微课的制作和改进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实训操作训练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微课时代的到来,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好相应的微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财产权理论论文 下一篇: 中小学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