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3:38

儿歌教案

儿歌教案篇(1)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并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会幼儿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教会幼儿按指挥的手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过该歌曲,能随乐做动作。

2、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3、《红星歌》的录音磁带、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1、兴趣引入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让我们跟着《红星歌》的音乐节奏,做好看的动作,。”(随音乐律动:在老师带领下,A段做走步动作、B段做挥舞红旗的动作)

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三段体、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不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A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雄壮有力)你们知道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打仗时英勇顽强的精神)来,我们一起学一学(做走步动作)。我们再请个小朋友来做B段的动作。(哼唱,再请一幼儿示范)这音乐感觉怎么样?很缓慢很抒情的,这段说了什么事(红军胜利时挥舞着红旗与老百姓在一起庆祝胜利的情景)我们一起做一做。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五角星)表示什么?(一个五角星表示拍一下,圆圈表示休止)你怎么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 ?(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徒手练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图谱:这是什么符号?(红旗、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拍一下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全班幼儿徒手练习B段节奏)。

3、引导幼儿发现重复A段节奏型的地方引导幼儿说说D.C(从头开始)和fine(结束)的意思。师哼唱,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节奏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幼儿说说(铃鼓:可以拍或摇、晃,它声音清脆、明亮。比较延长、抒情;碰铃:声音宏亮、清脆;圆舞板:轻快活泼)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开头空心五角星适合用碰铃;(贴上碰铃)开场热闹,雄壮有力;中间用什么乐器?(圆舞板)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自己选择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5、交换乐器让幼儿看指挥演奏一遍。

6、请部分幼儿演唱歌曲,其余幼儿持乐器,看指挥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六一节快到了,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来演唱歌曲,其他小朋友当乐器演奏家,行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儿歌教案篇(2)

最初的纯真和温暖

是什么曾经伴我们一天天长大?是什么打湿过我们闪亮的童心?是什么让我们拉起彼此的小手?是儿歌。也许,今天的孩子体会不到儿歌的魅力,相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的童年很单纯,没有背不完的单词,没有一个接一个的竞赛,也没有层出不穷的流行歌,只有儿歌引领着我们,做最简单的游戏,过最快乐的童年。儿歌像慈祥的老祖母,带大了我们和我们的上几代人。可惜,现在的孩子却把儿歌丢在了风里。

爱人和我是同龄人,都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那天,我问他,你最难忘的儿歌是什么?他说,是《找朋友》。我呢,最记忆犹新的儿歌是《丢手绢》。儿子则在一边大笑,说:“看你俩这点出息。”问他知道这两首儿歌吗?他说,不知道,我们崇尚的是周杰伦的《双节棍》。

诚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和精神寄托,我们不能再过多地强求孩子什么,在他们的小肩膀上,已经扛上了许多我们家长的意志,我们惟独忘了我们的童年是那样的简单和快乐。那时,我们虽然物质上不太富裕,但自由啊,成天像鸟儿一样,在外面玩,还不是一个人玩,是小朋友们扎堆玩。我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大家拉起手来,坐下围成一个圈,然后,有一个小朋友在圈外跑,大家一起唱着那首熟悉的儿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她,快点、快点抓住她,快点、快点抓住她”。

那时候,我胆小,最怕被抓住,因为抓住了就得站在圈子中间表演节目,我嗓子不好,不会唱歌,每次被逮住都是给大家讲故事,所以,我当学生时作文一直写得不错,也许是故事编多了,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老讲老讲,慢慢地口才也锻炼好了。现在这样讲,未免有点生拉硬扯,儿子又该说我“脸大无极限,又在自己表扬自己”。其实,儿歌作为启蒙文化的一部分,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除非有特定事件给了你特别的记忆。

爱人说他之所以对《找朋友》这首儿歌印象最深,是因为他在一次找朋友中,找到的不是好朋友,而是一个刚和他打过架的小朋友,但是先敬礼,后鞠躬,握握手后,俩人又说开了话,真的像儿歌里唱的那样,大家都是好朋友。爱人开玩笑地说,是这首儿歌大大地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要不,从谈恋爱开始,每次我们俩人吵了架以后,都是他先找我说话。

我白了他一眼:“敢情你打小思想觉悟就比我高。”他笑笑,不紧不慢地批评我:“瞧你这点姿态,咱这不是讨论儿歌对你我的影响吗?”

经典儿歌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

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白船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小燕子

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儿歌教案篇(3)

在幼教机构的教育工作中,美妙的歌声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幼儿一日活动具有明显的趣味性、引导性和规律性。创编能够辅助幼儿园开展一日活动的幼儿歌曲,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合作,在幼教机构教师方面,提高工作效率,部分地缓解了其工作压力;在幼儿方面,融洽了活动氛围,增强幼儿节奏感的同时,培养幼儿有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幼教机构对儿童歌曲的主要需求

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幼教机构教学观摩,以及与幼儿园教师和园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幼教机构需求大量儿童歌曲的状况。

1.能够适应幼教机构幼儿一日活动的儿童歌曲,如《礼貌歌》《洗手歌》《找朋友》《团结友爱》《离园歌》等。

2.能够适应幼教机构各个季节、各种情境以及节日的儿童歌曲,如《春天在哪里》《快乐的节日》《我是勇敢小兵兵》《丢手绢》《粗心的小画家》等。

3.能够适应幼儿各个阶段性、过渡和衔接性的儿童歌曲,如《我上幼儿园》《爱我你就抱抱我》《上学歌》等。

幼教机构对儿童歌曲的需求是动态的。随着新的幼儿活动不断被开发出来,幼教机构及幼儿家长对个性化的追求,科技及观念的进步,幼儿歌曲的创编,没有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儿童歌曲创编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创作人才匮乏

1.幼教和小教工作者正在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中坚力量。由于种种原因,作品数量虽众多,但质量不容乐观,推广渠道阻滞。

2.专业的词曲作家,作品质量优秀,数量相对不少,但能传到孩子耳朵里面并被他们接受和喜爱的仍寥寥无几。

3.专业创作以及推广儿童歌曲的团队,如彭野新儿歌、贝瓦儿歌等团队,通过市场化网络化的运营方式,使并不是很多的作品,直接深入到幼教机构的多媒体设备上。

4.业余儿童歌曲创作的爱好者,其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作品的推广渠道。

5.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准幼教工作者,也是未来创作儿童歌曲的主要力量之一。

以上儿童歌曲创编的五类人才中,第五类是校企合作培养的重点,大批的准专业人才被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童歌曲创编课程项目化教学也应运而生。

(二)优秀作品推广渠道不畅

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从诞生到应用,其过程困难重重。这样的作品教师拿不到,拿到了也不会唱,会唱了未必能教唱,能教唱了也不能很好地挖掘歌曲的内涵。

通过高校培养、培训和塑造幼教机构所需的一线教师,让这些新鲜血液,来推广儿童歌曲作品,是一条重要且便捷的通道。校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并引发示范效应。

(三)题材略显浮躁、内容不知所云

现在的儿童歌曲整体上数量很多,但多略显浮躁,真正深入人心、能流传下来的歌曲较少。虽然现在的儿童歌曲创作可谓百花齐放,但我们经常听不明白其中的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协助创编者把握好题材,让反映正能量、传播主旋律、表现良好的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团结友爱和励志创新的儿童歌曲题材,成为创作的主流,同时增强儿童歌曲的思想性。

三、校企合作贯穿于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尝试

(一)整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分析归纳出幼教机构教育工作“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的15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进行行动体系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编排的基础。通过分析幼儿教师职业群岗位在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得出学习领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境的多套可行方案。课程以往在学科体系下以“儿童歌曲”为主要兴奋点,改造后行动体系下以“创编”为主要兴奋点。

(二)设计并执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1.设计了一个能贯穿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依据“创、编、演、用”主线设计的大型综合项目“儿童歌曲创编课程学生原创作品演唱会”,经过6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检验,其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

2.设计了此大型项目的15个子项目。本课程有15个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以递进或平行的逻辑关系,分布在12个学习单元中,另有4个实践单元穿插在学习单元间,共同组成全课程的主体结构。每个子项目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训练,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三)设计并执行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通过黑龙江幼专与当地多家幼教机构合作,在一体化音乐专业教室,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应用知识,展开能力训练。建立课程案例库,研制项目化教学工具,开发16个单元的课件。

(四)工学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作品

1.创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知识准备。学生创作小组能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既定项目的能力训练。

2.教学团队的常态化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建立专门教学网站,实现全部课程教案、课件和录像等资源上网,促成课内外结合。教学团队与国内知名儿童歌曲创作机构、各高校相关课程教师、音乐爱好者等建立互助联系

3.工学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作品。幼儿园教师参与教学,学生在幼儿园教唱自创作品并反馈意见,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修改,形成作品。

(五)师生全体共同参与的全方位考核、综合评价

综合能力通过大型项目考核,给出5个难度区隔与考核分值挂钩的方案供学生选择,全体学生参与评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校企合作开发儿童歌曲创编课程产品

为更好地将优秀儿童歌曲送达孩子们的耳中,应用在幼儿一日活动等情境中,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儿童歌曲创编课程产品。

1.项目化教材。主编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教材《儿童歌曲创编入门教程》。

2.校企合作资源丛书及DVD产品。《幼儿歌曲创编指导》由音乐教研室40人、幼儿园7人、中文教研室10人参与开发研制。该书精选出2007、2008和2009级学生作品30首,教师作品40首,由幼儿园小朋友演绎形成DVD产品。

开发研制课程系列产品,在锻炼了高校师生队伍的同时,为幼教机构提供了儿童歌曲演唱的辅助,通过范唱、伴奏和卡拉OK相关产品,为歌曲推广铺平道路。

四、校企合作创编儿童歌曲的总结与展望

儿歌教案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既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歌唱活动《数一数》选自徐卓娅的歌唱活动一书,歌词内容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兔子、老虎、小鹿、小猪、老鼠以及数字一、二、三、四、五组成的绕口令,歌曲调子简单,幼儿比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的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二、案例描述

在这个学期一个周四的上午,我在小二班开展了歌唱活动《数一数》。

案例一:

教师用“嗷呜”老虎的叫声引出内容:“你看到的老虎一般在哪?”“动物园。”大家异口同声,“今天啊潘老师请来的老虎可不是在动物园,你们看,它在什么地方啊?”有小朋友回答山上,我就把第一句歌词讲出来了:“山上一只虎呀。”当我出示第二张图时,小朋友很自然地就说出了“林中一只鹿呀”,我一听,错了,这一句没有“呀”字的,马上我就用小红花表示“呀”字,而在鹿的图片后没有红花,我以为这下不会错了,可是后来不管我怎么纠正,孩子们都会出现“呀”字,我强调了好多次,有红花的地方有“呀”,没红花的地方没“呀”,可是一直到活动结束还是有很多幼儿会出错。

简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喜欢模仿别人,教师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每句话后有“呀”字,所以之后的每句话孩子们都会很自然地出现“呀”,就像刚出蛋壳的小鸡,第一眼看到谁就会把谁当做妈妈,所以教师之后不管怎么纠正,孩子们还是很难改正回来的,教师的引导语非常重要。

案例二:

当我出示路边一只猪的图片时,我问孩子们:“这是谁?”孩子们很容易回答小猪,接着我问:“小猪在哪里?”孩子们沉默了,我一想,大概是路太难认了,我马上说:“我发现在这条弯弯的东西上有两辆汽车在开,汽车开在什么地方啊?”“马路上!”有小朋友马上喊出来。“那小猪站在什么地方呢?”我又问。“马路上。”孩子们高兴地回答。我接着说:“是的,小猪站在马路上,但是小猪不是在马路的中间,它啊站在马路的旁边呢,马路中间开着车,要是站在路中间会被撞的。路边一只猪呀,小朋友说说看。”孩子们马上就记住了路边一只猪呀。

简析:小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对不知道的事情选择沉默,而教师通过语言一步步地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得幼儿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幼儿主动说出歌词,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主动学习。

案例三:

在创编的环节,我调换了其中两张图片的位置,请幼儿跟着我念出新的歌词,“老师把老虎和鹿的位子换了一下,我看看宝贝们还会念黑板上的歌词吗?”“会!”孩子回答我。我念得很响亮:“林中一只鹿呀,山上一只虎,路边一只猪呀,草里一只兔……”可是只有几个比较能干的孩子会跟着我念,我们一起念了三次,当音乐响起,叫他们和我一起唱的时候,孩子们基本上就口齿不清了。

简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认识依靠行动,口语表达比中大班孩子较差,孩子在还不能很流利地读出歌词时,就加深难度,让他们唱甚至让他们念出新的绕口令,这是不合适的。

三、案例分析

在本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思维和想象引发的方式,对孩子的了解掌握,对教材的把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小班幼儿口语表达不发达,是无法很好地进行绕口令的学习的,所以这节课降低难度放到大班开展会更合适;其次,没有考虑到第一印象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如果一开始就不出现“呀”,后面在有“呀”的地方出示红花,孩子们就不会出现搞不清楚的状况;最后,对内容进行处理,比如把“呀”不要,方便幼儿记忆或是根据幼儿课堂表现删除最后调换图片创编的环节。

四、案例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对动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枯燥的数字,所以在歌唱活动的选材上尽量出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容易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记牢歌词。

2.《新纲要》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在歌唱活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升一点难度,不光是学会唱这首歌,而要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不至于原地踏板,止步不前。另外还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宜设计出不符合该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

3.在歌词活动进行时,注意第一印象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教师在引导孩子时,引导语是否合适,考虑好后果再说出来,比如《数一数》这首歌中的“呀”在第一句歌词时不该出现。

儿歌教案篇(5)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3.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2.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图案进行组合,装饰小蛇的身体。

2.体验线描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蛇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图案呢?

2.小结:小蛇的身上有很多线条和图形组合起来的漂亮的图案。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装饰图案。

1.那你发现了哪些漂亮的图案?还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范画。

3.请个别幼儿来尝试画装饰图案。

(1)那这个图案是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组合成的呢?

(2)那谁来试试,这个图案可以怎么画?

4.引导幼儿在画面空白处进行绘画

(1)其实这条小蛇可贪吃了,你们觉得它可能会吃些什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画面空白处画上一些吃的,丰富画面内容。

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条贪吃的小蛇身上的图案不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了,而是把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组合在一起,画出了好看的装饰图案。

等会儿就请你们也来试试吧!别忘了画画它爱吃的东西!

三、组织幼儿操作

提出操作要求:我们装饰的图案要整齐地排列在小蛇的身上才好看哦!现在一起去装饰吧!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活动是幼儿第二次接触这种复合式的装饰图案,我在示范时示范了比较多,在幼儿操作时也鼓励幼儿进行模仿为主,因此效果还比较好,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儿歌教案篇(6)

教授儿歌时,我准备了一张儿歌图谱,利用图谱指导幼儿学习儿歌。当仿编时,我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想想:“伞除了儿歌里说到的可以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呢”?然后启发幼儿以绘画的形式画出伞的其他用途。完成之后,我请三名幼儿上前,展示画好的伞的用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仿编的方法。

问答之后,我完整地将三名幼儿的想法连起来,并用手指着每位幼儿手中的作品完整地讲述仿编的儿歌:伞可以做什么?当气球;伞可以做什么?当陀螺;伞可以做什么?当蘑菇;最后教师再问全班幼儿“伞还可以做什么?”,并用手指着儿歌图谱的最后一句暗示幼儿一起念出“看不见了,遮住你”。示范后,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都想来试试,教师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上前试试。示范数遍后,我请幼儿自己找同伴合作继续仿编儿歌,满足幼儿合作仿编的需要。这样的仿编活动不仅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顺利掌握了仿编的方法,还培养的幼儿合作能力,有效调动了幼儿进行仿编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享受着交流的乐趣。

案例二:《公园里》

在这首儿歌的组织教学中,我先朗诵儿歌一遍后,请幼儿说说儿歌里说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出示相应的图谱。这时幼儿的回答可能没有按照儿歌的顺序,教师不必在意,只要鼓励幼儿将儿歌里说到的内容回答出来就行。而教师在摆放图谱时,则应按照儿歌的内容调整好图谱的位置。这首儿歌在内容上,没有什么规律,我通过图谱一步一步的展现帮助幼儿分析儿歌的结构,从而使幼儿在极其自然地状态下,学会朗诵儿歌,并自主地学习仿编儿歌、创编儿歌,有效地发展了幼儿语言和想象能力。

仿编时,我采取替换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公园里还有人在做什么?幼儿说到:“有人放风筝”,我马上在小纸片上画出“风筝”的简笔画,并覆盖在原来“有人跳舞”的位置上。“还有人在做什么呢?”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在公园里的见闻,再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相应的内容,完成仿编活动。

练习仿编时,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儿歌图卡,幼儿在小纸片上画出仿编的内容,摆放到相应的位置完成儿歌的仿编。由于这首儿歌没有规律,幼儿在仿编时会遗漏个别段落,“儿歌图卡”刚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表述的框架,有效地解决了幼儿记忆困难的问题,发展了幼儿语言能力和审美想象力;接着再以填空的方式仿编儿歌。这样不但每位幼儿都参与到仿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了解每位幼儿的仿编情况。利用这种形式的仿编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能力,提出合作仿编的要求,以小组单位,共同完成一首儿歌的仿编。

儿歌教案篇(7)

2.借助对物体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通过合作摆图、排图谱顺序等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3.在不断自我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学会歌曲时的成功喜悦。

准备:

磁性板,和歌词相对应的图片,泡泡棒。

过程:

一、导入活动:猜泡泡

师: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这首歌里有四个非常有趣的泡泡,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示苹果、葡萄、星星、露珠的图片,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师:这些有趣的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呢?说说你的想法吧。

幼:苹果是苹果吹出来的,葡萄是葡萄吹出来的。

幼:把星星放在泡泡水里吹出来的……

师:你的想法挺奇特的。

二、倾听歌曲,并通过摆图了解歌词中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歌词顺序

1.明确任务和要求。

师:到底这些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出示月亮、葡萄藤、花朵、小草图片),答案就在里面。请你们三人一组商量一下,然后把答案贴在磁性板上。

师:每组只有一块板,四个泡泡怎样贴才能看得清楚?

幼:苹果贴在左上角,葡萄贴在右上角,星星贴在左下角,露珠贴在右下角。

师:这个方法很清楚,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幼:我的方法和他一样,这个方法很好。

师:三个人一组,谁拿磁板比较好?

幼:中间的人。

师:还记得是哪四个泡泡吗?

幼:苹果、葡萄、星星、露珠。

2.幼儿分组合作摆图,其间教师播放伴奏旋律三遍,并巡回指导。

3.倾听歌曲,验证摆图是否正确,理解歌词。

教师第一次范唱歌曲。

师:到底歌曲里说这些泡泡是谁吹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如果你们小组的答案和歌里的不一样,请改过来。(幼儿倾听范唱。)

师:现在请你们把题板放上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将本小组的题板放到大磁性板上。他们基本上把图片排成两横排,表示泡泡的事物在上面,表示吹泡泡的事物在下面,而且都没有按照歌词的顺序排。)

师:你们都觉得星星是月亮吹出来的泡泡。为什么?

幼:因为星星和月亮都在天上。

幼:因为星星就在月亮的旁边。

师:葡萄为什么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幼:葡萄是长在藤上的。

师:那为什么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

幼:因为花和苹果都是红色的。

幼:花儿谢了才能结出果实。

师:露珠为什么是草儿吹出来的泡泡呢?

幼:因为草里有露珠。

师:你看见过?看来你很善于观察。

师:现在请你们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

幼:苹果是花儿吹出来的,葡萄是藤儿吹出来的。

师:说得真好。如果能按歌词说完整就更好了。吹出的什么?

幼(集体):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教师指图,幼儿回忆歌词。)

4.再次倾听歌曲,根据歌曲内容的顺序排图。

(教师第二次范唱歌曲。)

师:你们听得仔细、说得完整,真不错。现在问题更难了,你们能根据歌词出现的顺序摆图吗?

教师给出分成两行的题板:

1. 2.

3. 4.

(一幼儿在操作时未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而是仍旧按照前面的经验排成两行,而且顺序与歌词不一致。)

师:你们觉得这样摆对不对?(幼儿有说对的,也有说不对的。)

师:怎么办?

幼:再听一次。

5.教师第三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自我纠正。

倾听后一男孩尝试排图。

师:排对了吗?其他小朋友同意吗?

幼:同意!

师: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吗?

三、在初步尝试完整演唱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通过“辨别异同”学习后半段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当唱到后半部分歌曲时边唱边画图谱)。

2.教师请出“泡泡棒”,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幼儿自然跟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内容,也有部分幼儿跟唱后半部分)。

3.教师请一名幼儿手执泡泡棒当小指挥完整指图谱,其余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演唱歌曲。

4.教师通过“辨别异同”,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我澄清。

师:你们在演唱中有困难吗?

幼:没有!

师:一点困难都没有呀?

幼:没有!

师:那这里应该怎么唱呀?(教师指向后半段的图谱,一边指一边请幼儿演唱。)这两个图一样吗?(教师指着后半段第一行图谱最前面的两个泡泡。)

幼:不一样,一个小,一个大。

师:那你们听我是怎么唱的。(教师范唱第二段。)

师:发现了吗?

幼:第一个唱得小,第二个唱得大。

师:第一个“吹”小,唱得短一点、轻一点;第二个“吹”大,唱得长一些、响一点。非常好!你们可不可以按照自己说的来试试?

四、师幼用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教师演唱前半段,幼儿演唱后半段)

五、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点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这一文件的颁布使学习品质的培养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展开了对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好胜心、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的探索和研究。“吹泡泡”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吹泡泡》歌词优美,富有想象力,文学性较强。全曲分为两部分,前半段共有四个乐句,第1个乐句和第3个乐句的旋律相同,第2个和第4个乐句相似,每句歌词中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吹泡泡》的歌词和旋律不但对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了挑战,而且提出了比较有压力的自我监控任务。倘若幼儿不能正确识别事物的对应关系,或者对歌词出现的顺序缺乏明确感知和稳定的记忆,那么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将影响幼儿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并会导致审美流畅性的阻断。即使幼儿对上述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如果在演唱练习中不能持续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警惕性,那么在学习中同样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吹泡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适宜的教学策略,就会使教学陷入机械重复的状态,最后不但自己觉得乏味和疲劳,幼儿也会因为无趣而出现精神涣散的局面。然而,在“吹泡泡”的教学现场,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其妙招有两个:

第一,逐步收口。

“逐步收口”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开放性程度越来越低,封闭性程度越来越高。在该活动中,“逐步收口”的策略主要运用在前半段歌词的学习上。

活动一开始,教师介绍完“苹果、葡萄、星星、露珠”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程度很高的问题:“这些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此时,幼儿借助原有经验说出“苹果是苹果吹出来的”“葡萄是葡萄吹出来的”等,这些答案与歌词的内容相去甚远,但教师没有对此作对错的评价,而是作为倾听者,全面接纳孩子的想法,以“想法奇特”的反馈使幼儿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

随后,教师采用材料控制的方式降低了问题的“开放性”。教师出示了包含苹果、花朵等N种事物图片的题板,并告知幼儿“答案就在里面”,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验证已有经验的想法促使幼儿主动探索。

继而,教师以“歌曲内容”为参照进一步收紧了问题的“宽度”。教师清唱歌曲后提问:“到底歌曲里这些泡泡是谁吹出来的?”同时要求幼儿检查自己的答案和歌曲内容是否一致。教师通过问题引起幼儿自我证实的愿望,使他们在倾听歌曲中主动地澄清自己原有的排列顺序与歌词是否一致。

最后,教师以“歌词顺序”为标杆再次缩小了问题的“口径”。教师在第二次清唱后说:“现在问题更难了。你们能根据歌词的顺序摆图吗?”大班幼儿的好胜心较为强烈,“更难”一词激起了他们迎接挑战的愿望,他们主动要求再听一遍歌曲,在进一步倾听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当幼儿对歌词顺序产生争议时,教师没有纠缠于无谓的讨论,而是反问“怎么办”,促使幼儿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幼儿产生“再听一次”的愿望,实现了由“他要”向“我要”的转变。

在这部分学习中,教师立足于幼儿的原有经验,不断地向他们抛出问题,促使幼儿自己产生疑问,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主动求解、主动证实的愿望。

第二,先点明困难再辨别异同。

儿歌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共颁布了十三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52年我国教育参照苏联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这个称谓;到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又重新颁布以“课程标准”来称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建国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过渡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

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基础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该《标准(草案)》于1950年的8月份颁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同时在也在指导思想等方面带有新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在框架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二、培养儿童爱好音乐、以音乐陶冶身心,丰富生活,并乐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愿望;三、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热情、勇敢及五爱国民公德和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第二部分为“教材大纲”。在该一部分,《标准(草案)》将我国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划分为四个,即:唱歌、乐谱知识、乐器、欣赏;并分年级规定了四个领域相应的知识和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为“教学要点”。在该部分,《标准(草案)》分别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强调这一时期的教材编配“以歌唱为主,基本练习,器乐,欣赏为辅”。教法上强调根据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教材选编上应注意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安排教学,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如:“随时教给儿童以发声器官卫生的常识”“变声期的儿童,切忌发高强的声音或长时间的歌唱”等;教学设备要点分别对音乐教室、乐器、教具作出了规定。

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基本承袭了建国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强调音乐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其在教法方面提出的诸如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组织教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兴趣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1956年——2000年的音乐教学大纲

(一)1956年——1979年的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1.1956年11月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的。大纲基本结构包括说明、教学大纲、歌曲目录、欣赏参考曲目。

第一部分“说明”:在“说明”部分对小学唱歌课的目的、内容、唱歌课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课外活动与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这部分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唱歌课教学上的学习标准如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部分“小学歌曲目录”:按照不同年级、学期规定了必学曲目和供教师选用的曲目,同时指出“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

第四部分“小学欣赏参考曲目”:按年级和学期列出了供教师参考选用的欣赏曲目。

儿歌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共颁布了十三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52年我国教育参照苏联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这个称谓;到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又重新颁布以“课程标准”来称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建国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过渡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

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基础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该《标准(草案)》于1950年的8月份颁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同时在也在指导思想等方面带有新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在框架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二、培养儿童爱好音乐、以音乐陶冶身心,丰富生活,并乐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愿望;三、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热情、勇敢及五爱国民公德和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第二部分为“教材大纲”。在该一部分,《标准(草案)》将我国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划分为四个,即:唱歌、乐谱知识、乐器、欣赏;并分年级规定了四个领域相应的知识和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为“教学要点”。在该部分,《标准(草案)》分别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强调这一时期的教材编配“以歌唱为主,基本练习,器乐,欣赏为辅”。教法上强调根据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教材选编上应注意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安排教学,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如:“随时教给儿童以发声器官卫生的常识”“变声期的儿童,切忌发高强的声音或长时间的歌唱”等;教学设备要点分别对音乐教室、乐器、教具作出了规定。

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基本承袭了建国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强调音乐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其在教法方面提出的诸如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组织教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兴趣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1956年——2000年的音乐教学大纲

(一)1956年——1979年的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1.1956年11月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的。大纲基本结构包括说明、教学大纲、歌曲目录、欣赏参考曲目。

第一部分“说明”:在“说明”部分对小学唱歌课的目的、内容、唱歌课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课外活动与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这部分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唱歌课教学上的学习标准如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部分“小学歌曲目录”:按照不同年级、学期规定了必学曲目和供教师选用的曲目,同时指出“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

第四部分“小学欣赏参考曲目”:按年级和学期列出了供教师参考选用的欣赏曲目。

儿歌教案篇(10)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

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

1.欣赏教师舞蹈。

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

“老师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

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

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

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妈,也来跳跳孔雀舞。

”(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妈散步。

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

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

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

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

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

三.完整舞蹈

1.戴上头饰舞蹈。

“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

2.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

3.完整舞蹈。

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

4.听音乐退场。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歌词。

活动准备:

形象歌谱一张、兔子、大灰狼头饰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伴奏磁带、森林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切去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以游戏口吻引出:森林里有一只孤独的大灰狼,它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最后它

找到了兔子,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你想想看狼会怎么说?兔子又会怎么说呢?(幼儿自由猜想)

(2)、听录音对话一遍,提问: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了什么?(幼儿学习歌词)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1)、初步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A、提示语:兔子听了狼说的话不高兴,狼就唱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听录音演唱一遍)

B、提示语:老师把兔子和狼讲的话编成了一首歌,叫《对面的兔子看过来》。

(2)、看图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A、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

提示语:现在我们把狼和兔子的对话加进去(边说歌词并讲解形象图片帮助幼儿记忆)

B、师生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3、看图学唱歌曲若干遍。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3、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1)、大灰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他们原来是敌人,兔子对大灰狼的要求是怎样想的呢?

(2)、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

(3)、幼儿分角色表演若干遍,体验接纳别人的快乐。

4、用英语填充部分歌词演唱一遍。

四、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提示语:狼和兔子终于成了好朋友,狼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3设计意图:

幼儿总是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想通过各种方式去体验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气说话,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爱穿妈妈的高跟鞋,男孩爱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儿作为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具有挑战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做饭是成人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儿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创设的情境,能够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的趣味,根据部分歌词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PPT、音乐、布娃娃玩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跟随音乐《扮家家》进行律动,音乐结束后,提问问题,引出主题。刚才有这样一个动作(炒小菜),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啊?(炒菜、炒小菜、做饭)你们记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玩一个炒菜做饭的游戏。

2.展开

(1)欣赏儿歌《娃娃上灶》,引导幼儿做事认真专心。

我们的娃娃家里有一个小娃娃她也很喜欢做饭,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饭,老师把她做的饭带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娃娃做的饭好不好吃。出示ppt。

(2)听音乐《娃娃上灶》,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做出与部分歌词对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4)以“菜谱”形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演唱歌曲并掌握间奏。

(5)跟随音乐以全体合唱、分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据部分歌词引导幼儿做出动作,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动作。

四、活动延伸

幼儿仔细观察家长做饭时动作,为整首歌曲添加动作,进行歌表演。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在美工课上幼儿练习画黑夜和月亮,并且会用纸来折帽子;给孩子播放古装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着装。

材料准备:《静夜思》图片,音乐,纸,颜料,小乐器,古代服饰、配饰,幼儿用书第15页放大的图片,幼儿用书,小椅子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师: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

2.按节奏吟诵《静夜思》

(1)教师朗诵《静夜思》,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床前”,幼儿接“明月光”,以此类推。

(5)幼儿完整地朗诵歌词。

3.尝试用卡农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教师请配班老师一起给幼儿做示范.幼儿做稳定拍配合。

A老师:“床前明月光。”

B老师:“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复4遍)

分组进行卡农式吟诵练习.两名老师各带一组幼儿分声部教学。

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演唱古诗词。

4.共同表演

在活动室各角落设置绘画、道具、表演、配乐区。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根据古诗和音乐的意境进行绘画、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与古诗词。将幼儿的画作为背景,同时穿戴自己亲手制作的简单服饰、道具,进行《静夜思》的吟诵和演唱。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倾听、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歌词图片,第二小节的节奏谱。

2.“猴子”指偶,不同“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但指偶表演,欣赏教师范唱

师:(出示指偶)你们瞧,谁来了?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猴子来干什么了?

(二)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1.师:小猴子在干什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放在图谱上,并边放图片百年念相应的歌词,一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可根据幼儿(幼儿食品)回答的情况,把未说到的歌词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

(1)师:现在,我们不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

(2)师:刚才是老师带着你们念的,如果老师不带你们念,你们能自己念出来吗?来试试吧!

3.初步看图谱完整学唱歌曲前三段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声,把刚才耐的歌词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结合第二小节节奏谱学唱第二小节)

(2)幼儿自己看图谱歌唱(可请个别幼儿上台百年指图谱边演唱)

(三)边玩游戏边噶厂,并感受第四段歌曲

1.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引导幼儿用左手的三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拟猴子按节奏跳,念到第二小节“有一只”时,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中的一个手指,表示这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以此类推。

2.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1)师:刚才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现在他们怎么样了?

(2)师:有哪个小朋友听出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集体念一遍)我们能不能在床上跳?为什么?

(四)表现歌曲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扮演三只猴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教师观察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可请个别幼儿表演。

(可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此环节)

上一篇: 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工作年限证明范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