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8:24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1)

将好不容易终于完成的作业统统塞进书包,狠狠地伸了一个懒腰,长叹一声:解放啦!谁曾料想,妈妈“美妙动听”的话语传入耳中:“宝贝,快来读英语。”十分不情愿地走向录音机,手指还没来得及摁下放音键,“叮铃铃”是电话铃响了,我的手指快速转变了方向:“喂?”正是找我的,真是天助我也。一个电话“打扰”了我整整一个小时,等我放下听筒,妈妈只好无奈地说:“今天太晚了,听英语就免了吧!”“好吧!”嘴里是伪装的可惜,心底却是无限的欢喜:亲爱的电话线,真是太谢谢你了。

可是电话线有时也给我带来不少烦恼。

就拿上星期三来说吧:趁着妈妈还在煮饭,我赶紧写作业。正当我聚精会神的思考着数学动脑筋题时,“叮铃铃”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使我吓了一跳,马上要出路“出炉”的问题答案也被“烧焦”了。无可奈何地拎起听筒“喂?请问宋梦娟在吗?我是赵桢。”“你有什么事?”“数学书第20页第2小题怎么做?”“……”一道题就废了我半小时的时间。

放下电话,我继续解答难题,不过一会儿,大功告成!我摸了摸“咕咕”叫的肚皮,开始狼吞虎咽的吃饭。我正在啃鸡大腿时,“叮铃铃——”啊,惨!我不忍心放下啃到一半的鸡大腿,就想出了一个妙计。我来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装出大人的声音:“喂,请问找谁?”“潘玉婷在吗?”“噢,对不起,她在洗澡。”哈哈,成功了!我不由得窃笑起来。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2)

【案例分析】

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灵活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意愿。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地学会了歌曲。

【案例反思】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课本上的歌曲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上演了以上的一幕。如何来正确面对它,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该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呢?

一、课本歌曲可与少儿通俗等适宜歌曲相结合

好的歌曲给人以启迪、以力量,使人振奋,使人焕发。我们不否认课本上的歌曲都是一些经过专家们评审提炼出来的好歌曲,但这些歌曲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当代的学生学唱歌曲的途径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他们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来收集歌曲并经常聆听。在这些歌曲里不免有一些情绪低落、消极的、对学生身心不利的歌曲,但更多的是积极向上、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除了课本歌曲外,选择一些好的歌曲充实到音乐课堂中来。

比如,课本上的补充歌曲《铃儿响叮当》,旋律欢快活泼,积极向上,通过学唱,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滑雪的快乐。又如一些好的少儿歌曲也可适当利用课堂时间来教唱一下,像《雨花石》、《山路弯弯》等;通俗歌曲里也有些好的歌曲,如《中国娃》、《青藏高原》等歌曲,学生们都非常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老师就要积极动脑,灵活歌曲教学,除了完成课本歌曲教学外,还要渗透这些适宜的歌曲进课堂,从而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歌曲学唱中来。

二、歌曲的学唱还可与其他学

科相结合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是歌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但有表现力的歌唱离不开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这就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

如在教唱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时,不妨与美术、语文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欣赏《丰收图》,激发起学生的主观欲望,并回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使学生明白丰收是与农民伯伯辛勤的耕耘分不开的,从而渗透进德育教育,让学生们懂得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欣赏到了美术作品,更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歌曲的学唱可与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歌曲的学唱不仅仅是唱会,还要引导学生能够配合歌曲作一些律动,甚至是舞蹈。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这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3)

春天的雨急促地下着,密密的雨点,又快又有规律。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打着小花伞,穿着雨鞋在湿漉漉的地上走着,雨水在他们的鞋子上绽开了花。

晓静抬起头,望着窗户滴落的雨水直发呆。晓静是个内向的女孩,妈妈在她出生时不久就不幸去世,爸爸在海外当搬运工,也很少来看她。她几乎没有朋友,她也不愿去交朋友。没有带伞的晓静,只能坐在教室。她的手里握着一块手帕,紧紧的。那是她最珍贵的物品,是她妈妈唯一的遗物:这是一块很旧的手帕,上面的图案已经看不清楚了。教室里非常安静,只能听到钟敲的声音和沙沙的雨声。晓静静静的坐在教室,静静的……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4)

--题记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到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不想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爸爸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上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朦胧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便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这串风铃是妈妈送给我的10周岁的生日礼物。我依稀记得,那时,妈妈在我耳畔谆谆告诫我:你看着风铃,多漂亮啊,它在带给别人美妙声音的同时却在不断地打磨自己。我们希望你像风铃一样,在书声中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岁的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是长辈对我的教导,父母对我的期望。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这串风铃便陪我走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成了我的挚友。可现在我却要毁掉它,我,我怎么成这样了!我望着这串风铃自责道。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5)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到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不想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爸爸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上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朦胧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便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6)

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在一个雨夜,鼹鼠爸爸听到了“叮咚叮咚、哐当哐当、呼啦呼啦、哗啦哗啦、沙沙沙、滴答滴答……”各种各样的声音。到底是谁发出的声音呢?鼹鼠爸爸很好奇,于是就去寻找,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些声音都是春雨发出来的,那是春天的声音。

(二)从社会情感的角度看

作品通过描写雨点敲打门铃、拍打窗户,春风吹拂雨点,雨点落在小溪里、草地上、地面上等发出的声音,让幼儿充分感受春雨发出的各种各样声音的美妙,萌发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故事情节,知道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春雨发出来的,体验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达春雨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3.萌发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好奇。

三、活动准备

1.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录音(小动物叫声、雷电声、走路声、汽车声……)。

2.《春天的声音》PPT和大图书一本。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录音,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是谁发出来的。(幼儿边听边猜)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环节通过玩游戏“听一听,猜一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出示PPT,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师: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都被你们猜到了,真棒!可是鼹鼠爸爸有烦恼了,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逐页展示故事内容,幼儿边看、边猜、边说故事的前半部分,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1)师:这是在什么时间?鼹鼠爸爸在干什么?

(2)师: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是谁在敲门呀?

(3)让幼儿依次猜测“哐当哐当”“呼啦呼啦”“哗啦哗啦”“沙沙沙”这些声音分别是谁发出来的。

(4)师:叮咚叮咚,又是谁啊?(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评析:第二环节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绘本里的内容一张张地展现在大屏幕上,使图像更加清晰,形象更加逼真,以引起幼儿猜测的欲望,开拓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象,引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动机。)

(三)出示大图书,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春雨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1.师:鼹鼠爸爸听到了哪些声音?谁能来学一学这个声音?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随机翻页,鼓励幼儿用手、脚、身体动作等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利用手发出的声音、脚发出的声音或身体动作等,创编声势,表现春雨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的设计,增加了情趣,使本比较单一的语言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四)师幼完整讲述绘本内容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讲一讲这个故事,等讲到各种各样声音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用刚才好玩的动作来表示。

(评析:这个环节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在顺利迁移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既使幼儿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又很好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7)

数学老师带着严肃的面孔来到讲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过了一会儿,老师从嘴里吐出几个字来:“同学们自己做作业。”有些同学眉开眼笑,有些同学愁眉苦脸,有些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而我却是兴高采烈地做起数学作业,我做着做着,碰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题确实有点难,就连“数学百科”—陈诺,也不会做呢。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8)

为我们的成长而呕心沥血。

啊!教师的职业多么崇高!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老师的辛劳!

每当上课铃响起,

您就站在了教室门口。

每当下课铃“叮叮”,

您总是向我们微笑点头

老师啊!您真像母亲!

上课时,

您用粉笔构画出我们的未来。

下课后,

您用笑语带我们漫游在知识的海洋。

上课时,

那是蜡烛在散发光亮。

下课后,

那是春蚕再编织丝线。

夜深了,

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在课堂,

老师捕捉着每个人的目光。

在郊外,

老师与我们一起嬉戏玩耍。

我们已经长大了,

但还铭记着老师那谆谆教诲。

我们已经成功了,

但还依恋着老师那欢声笑语。

老师啊!您真像母亲!

又是9月10日,

又是一个你们的节日,

在这儿,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9)

自述人:吴月盈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中心小学五(5)班

我是一只小馋猫,只要一看到吃的,我就会毫不犹豫地用我的“小爪子”撕开包装,然后“咔嚓咔嚓”地迅速把它们吃掉。嘿嘿,我似乎又闻到食物的香味了,那香味离我还很近呢!我要去觅食了,因为我是一只永远的小馋猫!

自述人:董开超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镇安小学(204)班

我是一只小花猫,我的观察力很敏锐。妈妈经常找不到钥匙,每次都是我东看看、西找找,很快就把钥匙找到了。我的耳朵也很机灵,谁在上课时悄悄讲话,我一下子就能听见,并用眼神提醒他们安静。我的动作更是灵活,虽然我不捉老鼠,但却是捕杀蚊子和苍蝇的能手。只要它们飞过来,“啪”的一声,它们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自述人:紫夜公主

我是一只猴子,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过独木桥、爬门框、上蹿下跳是我经常做的事,妈妈怎么说我都不听。我很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桃子和香蕉,一见到就要抢,一抢就是好几个。我这只小猴子有意思吧?

自述人:张陈实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五(1)班

我是一台深藏不露的“窃听机”。我妈妈有个习惯——只在皮包里放一点点钱,然后告诉我:“你看,咱家没钱,所以要节约。”有一天,我想吃牛排,妈妈又“老生常谈”,我毫不客气地反驳她:“你上个月工资拿了好几千块,咱们家哪儿差钱?”妈妈尴尬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得意地说:“那天你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我听见了。”妈妈白了我一眼:“咱们家怎么有台‘窃听机’啊?”

我这台“窃听机”还会制造幸福呢。前几天,我偷听到妈妈对阿姨们说“我家老公从来不记得我生日”,我赶紧偷偷地给在外地的爸爸打了个电话。妈妈生日那天,爸爸不但给妈妈打电话祝贺,还给妈妈寄了礼物,妈妈可开心了!你们喜欢我这台“窃听机”吗?

自述人:李均钧 河北省邢台市育红小学

我是一部按摩机,每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我就开始了我的工作。我会飞快地启动体内所有的程序,捶腿、揉肩、揉肚子、按摩腰……全套做完后,爸爸妈妈腿不疼了,腰不酸了,吃嘛嘛香了!

我是一台电视机,妈妈想看新闻,我会立刻把今天看来的新闻给妈妈说一遍;妈妈想看音乐频道,我的歌喉绝对会让妈妈心旷神怡;爸爸想看体育频道,姥爷教我的太极拳这会儿派上用场了……我的节目一直都在增加,我的目标是争取每年都能增加新的频道,让爸爸妈妈能看到更多的精彩内容。

自述人:尤宇扬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实验小学四(1)班

我是一块i7处理器,计算速度那不是一般的快。不管是加减还是乘除,是一位数还是多位数,只要看到数字,我就会高速运转,随口便可以报出答案。什么口算比赛一等奖、珠心算争霸赛特等奖……都被我收入囊中。我的处理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有时候看到数字就会自动加减乘除,这样做应用题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没看清题意而导致结果出错。唉,看来速度快也不全是好事呀!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10)

一、引言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幼儿教师对“艺术”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在课题“基于个体发展需要的幼儿园‘走班式’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中,打破了幼儿园原有的“班级”限制,以走班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走班形式的艺术活动,统整活动场地设置,发挥教师艺术教学特长,给予幼儿更多选择、参与的机会,尤其关注幼儿在各个艺术活动中的学习方式,使幼儿的审美、学习、交往等能力得到更好提升,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

笔者参与了“走班式艺术活动”中打击乐活动组织的研究。打击乐演奏是学前儿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幼儿从中易获得音乐享受。开展集体的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从中获得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尤其是,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手、眼、脑等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因此,打击乐活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与歌唱等其他形式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传统打击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参与研究之后,笔者首先对传统的打击乐教学进行了分析。传统意义上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主要以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影响下的打击乐活动,往往以重复的、机械的节奏练习为主,在组织形式上更多采用的是: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之后,教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带领幼儿看图解读并练习。使用的乐器、配器的方案也大多是教师事先预设好,幼儿直接进行演奏,整个活动过程常常处于教师高控的状态,缺少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关注,幼儿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指南》中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既关注幼儿的兴趣,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既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又能促进幼儿有效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快乐,获得发展,让打击乐活动真正回归儿童,是幼儿园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打击乐中如何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1.突出自主学习

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探索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而且能促使自己创造性地对待演奏活动,主动利用乐器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对于自主探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主创编节奏。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尤为重要。那么节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幼儿的自主创编。幼儿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给其一段音乐就会随之有韵律的舞之动之,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引发其自主表现各种节奏。例如中班打击乐活动《杨柳青》,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乐曲之后,请幼儿参与创编节奏型。在幼儿听着音乐用不同节奏自主表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敏锐观察,及时捕捉一些与乐曲比较匹配的节奏(然,教师活动前也可适当有一定的预设),并用简单的节奏符号进行记录,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这些节奏符号进行集体拍奏,拍奏的过程不仅是对个别幼儿创编节奏的感知,也是对整首乐曲的进一步熟悉,是一个双效的过程。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创造性地表现。

(2)自主进行配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特有的音色及演奏方法,而每位幼儿在演绎乐器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音乐的特性,自主选择乐器、自主选择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配器方案。例如中班打击乐活动《杨柳青》,教师在熟悉乐曲、编制好情境图谱之后,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用哪种乐器比较合适?该怎么演奏?;花儿慢慢开放,又用哪种乐器比较合适?基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幼儿会发现小铃轻敲发出的叮叮叮叮声,就像柳叶生长的声音,细小、清脆;沙球摇晃发出的沙沙声和小草从泥土里钻出的声音很像……在配器环节中,教师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配器模式,积极从多维角度来引导幼儿探索、尝试。这种探索与尝试以讨论、商量的形式进行,也许一次不能完全成功,但可以在“商量―演奏―倾听―交流―再演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直至满意。

总之,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幼儿自主性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而这其中包括了两方面的要求,有对幼儿的,也有对教师的。教师允许幼儿主动发展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动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与幼儿是活动中的双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摆正两者关系,进一步探索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性,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并能促使幼儿发展的良好教育手段。

2.突出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此,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不仅体现在节奏型的创编上,也体现于乐器的创新使用和配器方案的创新编制。

(1)乐器使用的创新。每一种乐器其实都有多种演奏的可能性,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不应框住幼儿的思维,授之于所谓的正确奏法,而应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发现乐器的不同表现方法。例如大班打击乐《大中国》,此曲热烈奔放、雄壮有力,幼儿在充分感受音乐、熟悉音乐,并且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之后,发现将塑料桶倒扣过来,就可成为一样适当的乐器。可是,全曲不同的节奏,一种乐器如何演绎呢?于是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出谋划策。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发现塑料桶不仅可以敲、拍,还可以快速点击;演奏的部位不仅可以在桶底还可以在桶边;甚至手的敲击也可以不同,可以用拳、用掌,还可以用手指,不同的演奏部位、演奏手法,所发出的音效都是不同的。在幼儿的多次探索和讨论中,他们可以逐步梳理出相对适宜的方法:“―X X―”的节奏处可在桶底上双手握拳用力敲击;“―xx xx―”的节奏处,可在桶边上双手手掌拍击;“―X - - -―”的节奏处可双手手指沿着桶底快速轮流点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提升。

(2)配器方案的创新。配器方案是开始演奏的前提,不同的方案演绎出的节奏乐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可谓精彩纷呈。例如大班打击乐活动《邮递马车》,由于整个乐曲故事性非常强,在熟悉乐曲、编制好情境图谱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配器方案的讨论,讨论代表马走路、挥鞭、上山坡、拉缰绳等音乐情景处分别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经过讨论,有的小组觉得,马蹄“嘀笃嘀笃”声用双响筒敲击;挥鞭“啪啪”声用铃鼓拍击;上山坡在使劲加油可用大鼓;而拉缰绳“吁吁”声可用沙球摇。而有的组认为,马身上有小铃,奔跑时会发出叮铃声,可用串铃抖动;挥鞭时邮递员嘴里发出“驾驾”声,可用圆舞板拍击;上山坡要很有力可用大鼓;而下山坡拉缰绳要小心可用铃鼓轻摇……在配器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配器模式,积极从多维度来引导幼儿探索、尝试,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唤醒。

3.突出小组合作

上一篇: 幼教个人论文 下一篇: 财务人员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