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消费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6:44

粉丝消费论文

粉丝消费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78-02

随着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品牌传播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品牌与粉丝的关系正在被重塑。粉丝经济以关系资本为核心,整合并重构了品牌与粉丝关系的转化系统,不断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社群化、虚拟化的互动需求。

一、品牌与粉丝关系的重塑

1.对粉丝经济的界定

粉丝经济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的提法,相关联的关键词有粉丝消费、粉丝营销、粉丝运营、社群经济等。《粉丝力量大》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粉丝文化研究的专著,作者张蔷对“粉丝经济”的概念解释为:“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

如今的粉丝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之前的学者研究的罗辑思维、小米、漫威这几个案例,现在大多数的品牌都在学习效仿粉丝经济思维,通过社交平台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的粉丝,线上线下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经济就是粉丝经济。”“互联网时代辨e企业或品牌影响力的强弱主要看它们拥有的粉丝数量。粉丝意味着资源和力量。”

2.情感驱动下的消费行为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对于品牌来说,粉丝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狂热的爱好者。粉丝对品牌的情感如同对偶像一样,消费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性判断,也是出于对品牌的信任、忠诚和喜爱。品牌的一切都对粉丝产生影响,产品的点评要关注、新品的会要跟进、使用过程中的体验要相互交流、不留余力地劝说周围的人购买,甚至是当有人有不满意见时,粉丝会极力维护忠爱的品牌形象。粉丝群无论在社区论坛还是在线下实体店都是一个强大的品牌忠诚跟随者群体,哪怕是产品有缺陷,粉丝也会包容。

二、品牌与粉丝关系互动传播策略

本文以优衣库等品牌近年来践行的粉丝互动案例为考察,进而整理出行之有效的互动策略,并以此反观品牌与粉丝关系转化的动因与成效。

1.整合传播,让粉丝注意品牌

据优衣库官方宣称,通过有效的粉丝互动传播,已经有效粘着了超过千万的忠实粉丝,品牌在线上的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上整合传播品牌理念与产品特质。数字互联网时代对品牌的人格化要求更高,优衣库也巧妙设计了明星代言的环节,如邀请倪妮、陈坤等一些极具个人魅力的明星穿着品牌服饰做代言广告,这样做既能够迅速将粉丝对明星的好感转移到对品牌的认知上,又通过明星的个人形象体现品牌的风格。

今天,为了真正了解品牌关系是如何被建立和持续的,营销者必须考虑的营销机会应该包括店内的、网页和博客上的、包装上的、口碑传播的,消费者个人与品牌销售人员之间的接触体验、消费者服务、渠道合作商,以及其他传播活动等。[[美]唐E.舒尔茨.重塑消费者――品牌关系[M].沈虹 郭嘉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 第26页]这要求每一次的传播都能将品牌理念和产品特质渗透到粉丝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一个完整的传播策略系统把每一次粉丝与品牌的沟通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让粉丝真正关注到品牌的声音。

2.持续刺激,让粉丝记住品牌

互联网让宣传的渠道和消费者互动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但互联网不意味着低成本,爆点虽然能一时间影响较多的受众,但信息得快速更替使人每天接收庞大的信息量,对信息存储记忆的时间也逐渐缩短,信息的价值就会贬值。不断重复,有新的信息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变得至关重要。

比如说,优衣库通过与爱马仕前创意总监联名推出的秋冬服饰曾引发了粉丝群们的疯狂抢购。尝到甜头的品牌商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推出与当代艺术大师、怪物猎人、上海迪斯尼、海底总动员、漫威超级英雄、爱丽丝梦游仙境、怪兽大学等动漫、游戏、电影的系列合作,不断引发粉丝的抢购热潮,疯狂而主动。

数字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十分碎片化,随着众多新品牌新信息出现,自身的粉丝很可能被竞争对手吸引走,为防止原有的粉丝变成没有活跃度的死粉,企业需要准备大量内容有计划地、不停顿地,新的事件不断激活粉丝活力、满足粉丝的期望、引发粉丝的讨论,才能保持粉丝群体的强大生命力。而且数字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具有变化性,需要根据日常管理把握住机会传播,顺应潮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降低了企业的宣传成本和投资风险。

3.抓住痛点,让粉丝爱上品牌

提高核心粉丝活跃度需要品牌为用户带来难以抵挡的价值,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抓住用户最需要的,给予用户最贴心的专业服务。仍以优衣库为例,在品牌传播中注重场景化设计,充分考虑到顾客的体验与参与感。如“不同世代 穿悦生活”的活动中,品牌邀请粉丝中不同年龄段的意见领袖试穿并塑造出不同的时尚风格:如60后资深广告大人邓广内敛坚持、70后知名造型师莎小郑的摩登品味、80后杂志副主编康迪和杂志主编熊小默的简约实在、90后作家蒋方舟的自由气息和00后TF家族前成员高俊杰的率性独立风格。

品牌通过意见领袖的表达,实现粉丝群体的人格化,利用品牌精髓的传播使粉丝产生共同趋向的价值观。数字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参考他人的经验,甚至乐于分享自己经验的粉丝还会成为粉丝中的领头军,拥有自己的粉丝。如果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多做努力,关注粉丝动态、满足粉丝诉求、达到粉丝的期望,才能有持久的粉丝动力。

4.主动参与,让粉丝与品牌相伴

粉丝经济就是与粉丝谈恋爱,首先要让消费者爱上品牌,一直很心动。[吴品慧,蒋美兰. 数字时代下的品牌价值和粉丝经济[J]. 中国广告,2016,05:28-31.]其实,仅有心动是远远不够的,品牌还要有创意绝佳的策划能够让粉丝主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主动为品牌给予金钱、时间、情感等的多方面投入。如果缺少这种互动,粉丝不再主动参与品牌的传播,很可能会转向别的品牌。

就其本质来看,优衣库在微博、微信、Nice等社交平台的运营,是一种基于粉丝的社群经营。粉丝主动获取微博、微信上穿衣搭配、优惠折扣等信息,参与Nice上晒照片、贴标签的活动,以及其他H5页面的专项活动。比如在秋冬季,优衣库上线的H5页面可以预约排队和VIP限购,可以看到有哪些店卖有设计师合作款,可以选择明星单品进行预购。H5传播技术非常适合年轻粉丝的阅读习惯,在优衣库的明星产品如AIRism舒爽内衣、HEATTECH保暖内衣等明星款新上市时,其诱人的设计则体现在免费领取的促销手段上,粉丝可以通过分享与邀请他人同行的方式参与到此次传播活动中。

除了线上的分享与互动,线下店铺也同样是吸引粉丝参与活动的重要阵地。比如在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优衣库将80厘米大小的电影衍生品模型以组合排列的形式陈列在上海淮海路全球旗店五楼MAGIC FOR ALL概念店里,营造出极具体验感的现场氛围,也大大满足了星球迷们零距离接触的强烈需求,他们纷纷来到实体店拍照分享,成就了品牌的再次传播。

我们通常在评价某一品牌是否具有粉丝效应时,只需看用户在购买产品后是否自愿地去分享和推荐,是否产生了价值认同,产生了偏好,然后主动为品牌代言和传播。如果品牌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分享心理,顺应分享经济的热潮,挖掘粉丝主动分享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发性地拿出手机进入到线上或线下商圈,产生可持续地关注与互动,那么这个品牌无疑是成功了。

三、对品牌与粉丝互动成效的思考

1.情绪转化品牌资产

数字互联网时代品牌的形成机制与传统品牌大不相同。传统是需要大量的广告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产品能够通过粉丝传播给大众用户,不一定需要广告来佐证产品的好坏,而传播的过程就相当于用户为产品宣传的过程,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和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口碑。

年轻人的购物决策已经可以通过已购买的人的评价或晒图来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粉丝的积极传播效应会不断强化品牌的正面形象。粉丝与品牌间的良性互动会不断累积并形成强大的情感力量来推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换句话说,品牌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好的创意与体验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长期就会在消费者认知上有良好的价值积累。粉丝的情绪力量决定了企业的品牌资产。

当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品或者品牌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产生幸福感,消费者就会继续消费、占有这个产品,甚至是极力地向周围人推荐,还会把该品牌其他相关产品都体验、拥有。这既粉丝经济的核心,也是品牌商愿意通过深刻洞察粉丝需求,不遗余力满足并积极推动粉丝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移动支付打通沟通边界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中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助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也极大提升了粉丝的有效转化率。所谓转化率,即粉丝在参与品牌互动活动中产生的实际购买的比率,这是一个十分精准的评估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动的实际传播效果。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移动支付为品牌线上线下的沟通打通边界,把线上平台的品牌理念渗透到粉丝生活,把粉丝实际的购物需求反馈到社群中来,让品牌能够适时、满足粉丝需求的变化。无论在门店还是户外,购买可以随时随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双向导流。值得期待的是,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会不断提升粉丝的体验感,并从中获得最大的粉丝互动权益。

对于品牌商而言,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交易方式还可以有效拓展品牌的推广渠道,刷粉、吸粉的效率大大提升,这种增长不光是数量上,更是质量上的。

参考文献

[1]赵倩,近十年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李文明,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36-147.

粉丝消费论文篇(2)

直播带货本质是一种新兴销售模式,即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对所要销售的产品进行现场讲解、试用、互动等的销售模式。网络直播之所以能够迅速占据市场,作为出版营销的平台,原因在于网络直播本身的特点很符合营销的目的,比如网络直播的及时性、有效性、信息的全面性,同时网络直播还能与观众进行线上沟通,增强顾客的体验感。相较于传统的促销方式,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营销造就的销售规模被放大数倍,这个倍数受主播个人、平台知名度、产品自身特性、市场、政策等方面因素共同成就,其中由主播带来的影响力是最显著的。《2020新零售直播活力报告》显示,仅淘宝直播平台的实体商家直播账号于2月起就开始激增,2—6月的开播场次超32万场,相当于每周有15000多场直播,引导成交额也一路跃迁,6月引导成交额是2月的578%,可见电商主播作为电商直播营销的主体,对电商行业营销模式的重构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关于直播研究现有文献主要有:基于意见领袖(KOL)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或者从信息源角度研究电商主播的特征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刘凤军等,2020);有从主播属性角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研究(韩箫亦等,2020);有融合用户偏好与内容特征对视频传播效果评价研究(张海涛等,2020);有分析直播场景对直播转化率影响的研究(冯馨瑶等,2020)。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淘宝直播数据平台淘宝单,结合4R营销理论提取主播内在能力因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其对直播广告营销效果的影响。

1理论综述

1.1营销传播研究

营销传播是公司试图通过多种途径向消费者告知、劝说和提醒销售的产品和品牌相关信息的活动。营销传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和品牌的声音,正是公司与消费者进行对话和建立关系的桥梁。在全信息理论中客户观看直播过程可分为需求、情感、认知、行为、体验,消费者有满足自身需求和寻找共鸣的欲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因需求选择个人偏爱的电商主播进行购买商品或在与个人偏爱的电商主播互动的过程中,电商主播通过展示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在介绍的过程中主播的文案话术以及产品的外观功能可能会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满足感官需求,促进点赞、转发、关注的行为产生。主播展示使用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使用方法以及功效产生一定的认知,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采取行动购买体验。

1.24R理论

2001年艾略特·艾登伯格(ElliottEttenberg)在《4R营销》中提出了4R营销理论。唐·舒尔茨(DonE.Schuhz)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营销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的是公司与客户的长期互动,在重视公司利益的同时兼顾客利益追求双赢,力图打造较高的客户忠诚度。4R理论认为营销有四个要素,即(1)反应(Reaction):优秀的营销要善于发掘客户需求,精准的收集市场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满足客户需求。对于通过直播这一新兴营销手段来说,在引导消费者的同时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了解其兴趣和需求以及对当前产品的满意度,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只有树立好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理念才能发挥出网络直播真正的成效。(2)关联(Relevancy):公司与客户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双方建立长久发展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发达的网络建设打破了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被动地位,给予消费者更广泛的选择权力,网购平台和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也增强了售后的保障性,促进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交易的公平性。因此,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选择权力使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易变和高动态是现代客户最典型的特点。厂商需要建立信任,形成长期关联,提高客户的稳定度和忠诚度。(3)关系(Relationship):企业和客户的关系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关系。厂家更加重视与消费者保持长期互动的关系,邀请消费者参与体验产品,甚至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吸引消费者做出反馈从而完善创新产品或服务。直播营销时代从传统的厂商一味输出等待消费者消费转变为由消费者参与的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4)报酬(Reward):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与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的作用。主播通过与厂商谈判合作,优化营销方案,为厂商争取利润最大化,为消费者争取最高程度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电商主播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2电商主播综合素质

淘宝数据平台淘宝单的榜单说明中显示,一个好的电商主播应该拥有忠实的粉丝群体,能够通过内容实现与用户的连接,并进一步实现商业变现。服务能力(商家满意度和消费者体验)是主播榜单筛选的前提。淘指数衡量主播内容营销的综合能力,反映主播通过内容获取用户、转化用户、运营用户的能力。淘榜单从粉丝、内容、商业转化三大维度分别对达人进行评估。(1)粉丝号召指数:衡量达人运营粉丝的能力。韩潇亦等(2020)对主播属性的研究中将电商主播属性概况为魅力属性、推荐属性、展示属性和互动属性。此指数从三个子维度来综合评估:主播的粉丝规模、主播转化新粉丝以及老粉丝的活跃度。主播的粉丝规模越大、转化新粉数量越多、老粉丝活跃度越高,那么粉丝号召指数就越高,从而体现上文提到的魅力、推荐、展示和互动属性。主播通过与粉丝的交流互动了解大众的需求,从而精准策划与广泛宣传。不少主播都会建立自己的社群,主播提前告知直播内容、时间以及福利等,同时粉丝可以通过分享链接、海报等形式进行辅助宣传,根据4R理论粉丝号召指数对应的是关联。(2)内容消费指数:衡量达人内容营销的影响力。主要从三个子维度来综合评估:达人通过内容带来的浏览、互动以及达人账号的活跃情况。主播通过内容实现的流量越高、与用户互动越频繁、达人账号越活跃,那么达人的内容消费指数就越高。有学者就营销内容特征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态度及意愿影响进行研究(何建民等,2020);也有学者研究内容营销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赵相忠等,2019)。直播内容的创造性、相关性、趣味性共同作用于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本文认为内容营销效果好坏体现电商主播的创造力、识别市场能力和文案策划能力的强弱,根据4R理论内容消费指数对应的是关系。(3)商业转化指数:衡量达人通过内容营销实现商业转化的能力。细分为两个子维度:内容转化指数和商家服务指数。内容转化指数是评估达人内容从进店、收藏、加购到成交全链路的营销转化能力;商家服务指数反映达人通过内容服务商家能力(仅针对达人,卖家榜则无相应评估维度)。体现了电商主播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根据4R理论商业转化指数对应的是反应和报酬。

3主播综合素质对直播营销传播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3.1模型提出

本文主要研究主播综合素质(粉丝号召指数、内容消费指数、商业转化指数三个维度)对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以平均观看人数为指标)是否有影响(见图1),同时希望能够提出与之相关的行业建议。

3.2样本选取

本文按表1中的标准选取33个主播在2020年9月7日—11月22日,共计10周,以每周数据作为一个周期的数据,数据具体包括淘榜单周排名、平均观看人数、最高观看人数、平均点赞数、最高点赞数、粉丝数量、服务评分、粉丝号召指数、内容消费指数、商业转化指数和淘指数。

3.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本文将粉丝号召指数、内容消费指数、商业转化指数三个指数作为研究的自变量,采取对应时期的平均观看人数衡量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作为此次研究的因变量。采取SPSS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检验来验证假设。通过对上述十个周期的33个主播各项指数的全程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以得到,粉丝号召指数、内容消费指数以及商业转化指数与平均观看人数在0.01级别中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粉丝号召指数与平均观看人数的相关性一般,但是其余两个代表主播综合素质的指数均与代表直播营销传播效果的平均观看人数具有强相关性。由表2可知,粉丝号召指数和观看人数经过标准化之后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粉丝号召指数越高,观看人数越多,即综合素质越高,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越好。平均观看人数的变动有38.1%是由内容消费指数变动引起的,平均观看人数的变动有34.8%是由粉丝号召指数变动引起的。由表3可知,粉丝号召指数、内容消费指数、商业转化指数均与观看人数经过标准化之后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粉丝号召指数越高,观看人数越多,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越好。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商主播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使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提高。主播可以通过全渠道积累新粉丝,积极与粉丝互动,适当给予物质利益的回报,提高老粉丝活跃度并吸引潜在消费者加入粉丝团体,提高自己的粉丝号召指数。通过生产优质内容、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更高的曝光和流量,与用户积极互动,关注探索粉丝需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稳定内容保证账号的持续活跃进而提高自己的内容消费指数。通过将店铺营销策略与优质内容和商品相配合,为粉丝争取最优惠的产品促进用户从浏览到成交的转化,帮助商家争取利润最大化,提高自己的商业转化指数,进而增加直播观看数量,优化直播营销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武东升,贾雅军.关于市场营销的新理念——4R理论理解和应用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4(9):1.

[2]谢湖伟,朱单利,黎铠垚.“四全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J].传媒,2020(19):74-77.

[3]韩箫亦,许正良.商主播属性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10):62-75.

[4]车诚,戚晓琳,马万祺,等.移动社交网络营销效果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25(5):145-149.

[5]张海涛,张鑫蕊,周红磊,等.融合用户偏好与内容特征的短视频传播效果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6):81-91.

[6]温优华.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66-1469+1480.

[7]何建民,叶景,陈夏雨.营销内容特征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态度及意愿的影响[J].管理现代化,2020,40(6):82-85.

粉丝消费论文篇(3)

一、粉丝的前世今生

偶像及偶像崇拜自古以来就存在。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偶像崇拜也在社会变迁中不断变化。人们最早的偶像是神,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封建时代的皇权崇拜、神抵崇拜,到近代对人的崇拜、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反映了人类文化心理的发展历程,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各种传媒包括互联网及各种信息沟通工具的急速兴盛。自2005年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火爆荧屏,国内各种大型选秀类节目热播,“粉丝”这一群体允家起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随着娱乐粉丝化的不断发展,一些粉丝却被套上了“脑残粉”等这些略带标签化的名称。略显疯狂的追星举动,令人费解的行为举止,让粉丝这一群体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粉丝”一词最早的呈现形式应该是“追星族”。作为一个舶来词,其最基本的含义为狂热者、爱好者,本文中把粉丝定义为是崇拜某一人气明星(或组合)的群体。

自我认同是社会个体长期栖身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而产生的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体验和认可。自我认同降低了社会个体对于环境和自身的陌生感和无常感,同时包含了社会个体对自身角色和价值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尊感和存在感,并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媒介的认同

继电视、影碟机和电子游戏等媒体之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对人们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媒体。虚拟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人际交流的另一个广阔场所,在此过程和空间中我们能够发展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并且它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和探索自我认同的理想场所。

1、网络不仅是粉丝获得明星消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是粉丝与明星交流的重要平台。相比最初的追星族在墙上贴偶像海报、收集偶像剪纸及磁带,作为当代粉丝所使用的追星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作为典型的追星手段,不仅在粉丝中普及率极高,同时对于明星们来说,微博也在帮助着他们颠覆过去作为偶像的观念。

2、为了更有力地、更有效地、更有组织地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喜欢,一些志同道合的粉丝往往会联合起来组成部落,借助网络这一形式在网上开辟一个个虚拟社区,他们在此交流、传播、组织有关偶像的各种活动和信息。加入粉丝部落的成员们由于找到了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而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

三、消费的认同

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是基于对偶像的喜爱,他们的消费内容可以是任何与偶像相关的产品,粉丝是一群特殊的大众文化接受者,他们对偶像的崇拜和仰慕使其消费行为并不注重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可以说,粉丝的消费行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物”的消费,而是对“符号”的消费。

1、偶像文本消费

一般来说,购买偶像文本,如 CD、DVD、杂志、写真集、偶像出的书籍、海报,购买明星代言的商业产品等是比较经常性的消费。粉丝在购买了偶像文本以后,可以通过谈论偶像的文化产品来表现自己对偶像的关注度和忠诚度,以此提高自己在粉丝群体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群体的认同感。

2、活动消费

活动消费即粉丝参与各种偶像出席的活动消费。活动消费除了见面会演唱会门票、食宿等费用之外,还包括购买统一的应援服装、宣传用品、为偶像买礼物,为偶像的歌曲或参加的某个奖项投票等等。因此为了有更多与偶像亲密接触的机会,粉丝会疯狂的进行活动消费。

同一个偶像的粉丝之间也有很亲密的感情,粉丝团体以为偶像应援的契机联合起来组织应援活动,这些活动在支持鼓励偶像的同时,使粉丝之间也有了更深的交流,形成了关系亲密的“趣缘群体”。这种“趣缘群体”是指“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的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群体。成员们大多对这一群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心理上愿意成为该群体的一个成员,并以此而自豪。通过这样的消费过程,可以使粉丝们获得心理上的酬赏以及身份上的认同。

3、新兴的公益消费

公益消费即由各明星的粉丝们自发组织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对粉丝来说,这些公益活动都是他们自主发起,亲自组织的。他们热衷于这些活动主要目的是宣传偶像,无论是爱心捐赠还是慈善消费,都是以自己偶像粉丝的身份参与其中,而并非以个人名义。

由于组织公益活动收获了社会外界的好评使粉丝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这样的举动让粉丝在享受偶像给自己带来的骄傲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得对粉丝团这一特定群体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这种消费行为不仅改变了粉丝这一特定团体在大众眼中的负面印象,也使追星这一行为有了更加积极的意义。这样的转变使粉丝的消费行为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粉丝所消费的是偶像产品所代表的符号价值,这种价值也成为了这部分群体社会身份的价值认同尺度。他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以及身份认同感,并且以这种粉丝身份为荣。对偶像的消费也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粉丝群体,消费的行为和内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属于这个群体的,自己的消费行为可以增加对群体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

[2]陈霖.被神召唤的尘粒[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3]谢琰.网络时代的粉丝文化[J].2014(3):42-47.

粉丝消费论文篇(4)

一、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粉丝经济”中所蕴含的“粉丝文化”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叠加,更是一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耦合。在文化产业领域,粉丝市场独占一隅。忠实的粉丝不仅毫不吝惜地购买偶像效应的衍生产品,同时还免费为有头脑的商家提供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消费趋势,包括一些消费习惯,对特定产品的消费喜好以及相关隐性数据。消费者的购买动力和欲望构成了“粉丝经济”的核心――情绪资本,“粉丝经济”泛指以情绪资本为纽带,建构在消费者与被投资者(偶像、明星)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粉丝越多,购买力越强,收益越大。如今,“粉丝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粉丝经济”一词再度让业界趋之若鹜,但总体上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其中隐藏的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如何有效地运用好“粉丝经济”的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粉丝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二、现状

从王源成为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00后,到韩国首尔的地铁站灯牌、咖啡厅震铃,从王源粉丝参加国务院的公益论坛,到被邀请参与音悦台高峰论坛,从王源的公益“源泉”参与鲁迅与泰戈尔中印文化交流论坛,到华策上海电视节论坛以王源15岁生日应援为案例主讲粉丝经济,王源效应让人目瞪口呆。2016年4月20日,知名品牌士力架考试版正式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团,最终王源个人及组合中个人累计销量超过13000份,销售额近110万元,成为组合里的销量冠军。王源的粉丝在112小时内就创造了占比0.065%的日收益,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出了各种将该巧克力跨界销售的方法。紧接着在5月13日上午10点,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王源网络专属个人封面(预售)就售罄下架,产生48秒售出71319本奇迹般的销量,最终打破了鹿晗作为某时尚杂志开刊封面明星所创造的预售纪录。“粉丝经济”的效应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同时在光辉的背后可以发现,大部分营利性娱乐公司和电视台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这就导致粉丝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

(一)恶意的粉丝竞争机制

一般如时代俊峰等注重商业代言商演的公司,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运用成熟的经营模式,为偶像进行精心包装。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娱乐营销背后的实质其实都带着有意而为的意味。其实大多数“理性”公司为了能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排除挑起低端圈内额恶斗的行为,这是对偶像的过度消费,也是对粉丝的不负责任。

(二)泡沫人气

泡沫人气一直是偶像和公司不可避免要面对的困境,当然也不乏一些忠诚度极高和市场号召力很强的粉丝。但如果粉丝的忠诚度相对较弱,强烈的情感只爆发于一时,那么粉丝和产品间仅仅以“审美”这根纽带维系就会产生岌岌可危的情况。有些公司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就极有可能被如今的“快餐”时代所淘汰。

(三)“洗脑经济”

“粉丝经济”最直接的产物是偶像的衍生产品,其本质是将粉丝与偶像的情感通过产品转化为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如果不能准确适度把握“粉丝经济”,将有可能转化为另一种“亚文化”的代表――“洗脑经济”。“洗脑经济”的本质是让粉丝丧失自我,疯狂而盲目地消费,毫无原则。这种恶性的经济模式无异于精神压榨。

四、措施

(一)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众多“粉丝经济”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具备一个庞大而稳定的粉丝群是打造最具潜力粉丝市场的关键。数据显示,如果能把粉丝群定位在80后和90后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80后和90后大都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明确目标受众有利于剔除人气泡沫,排除其他负面冲击的影响,由此获取产品的巨大销量,缔造商业神话。

(二)注重粉丝趣味

“粉丝经济”中蕴含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并重,如果要产生集群消费效应,就应尊重粉丝的消费爱好和习惯,从粉丝的趣味出发,密切与粉丝的交流互动,增强粉丝与偶像的凝聚力,构建粉丝与偶像之间坚实的情感纽带,达到精神一致,将兴趣上升为情结,从而达到粉丝宣传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三)提升产品质量

尽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资本,但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仍然是产品销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也是将粉丝建立在偶像身上的情感形象化、定量化、定性化,让粉丝在情感延展的同时能够与偶像进行精神交流,这样有利于粉丝的情感能更多地渗透到品牌建设中来,从而将粉丝和品牌深度捆绑。

参考文献:

[1]徐颖.年轻派当道 用娱乐营销撬动粉丝经济[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09).

粉丝消费论文篇(5)

相关研究评述

由企业微博发起信息服务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互动直至购买决策,比较有解释能力的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的 AISAS 模型。AISAS模型由AIDMA(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模型发展而来,AIDMA模型由Hall在19世纪20年代系统整理成熟的传统营销理论。AIDMA模型揭示受传统营销手段的影响,消费者从接触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形成购买意向到最后达成购买经历5个阶段,即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产生欲望、留下记忆、产生行动(金永生、王睿等,2011),见图1左侧形状,整个过程均可由传统营销手段所左右。模型逐级递减的倒金字塔形状,揭示了企业通过大量营销活动形成最终真实消费的顾客总是少数。当今在网络购物里,消费者拥有更多话语权,消费者行为和态度也在发生着结构性变化。

据此,日本电通公司提出AISAS模型,见图1右侧形状。该模型把消费者在企业引发关注、产生兴趣之后的兴趣激发效果,以及产生购买行动之后的信息分享作为两个重要环节来考量。这一模型揭示了消费者觉醒,AISAS模型的尾部是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 BBS、微博等以互动社交为特征的平台的主动分享,使企业的营销效果和品牌影响力被人际互动逐渐放大,更多潜在消费者受到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信息分享的影响,重复刺激潜在消费者转化为真实消费者。

企业微博营销模型

企业微博服务提供了消费者主动或被动添加企业微博好友,实现对企业微博的精彩信息的获取和浏览,完成对企业的关注。由企业相关内容和客户服务等引发对企业产品或品牌兴趣,诱发消费者进入实质性购买阶段。获得购买体验后,又利用企业微博开展消费者信息分享,为聚集在企业微博的潜在消费者提供信息分享,进一步深度影响其他消费者购买意向,形成封闭的营销模型驱动环,如图2所示。

(一)关注

借助新浪、腾讯等平台,每一个公司微博都拥有一个首页,企业可以利用微博信息,该信息会显示在公司微博的首页上。当关注行为产生后,企业每一条信息,该信息也会推送到企业微博消费者自己微博的首页,微博用户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双向信息关注关系。消费者利用自身的微博圈子,建立起和企业营销的稳定联系。

(二)消费者兴趣激发

现有微博营销中兴趣的激发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第一,海量企业品牌信息。以电子商务旅游企业为例,旅游信息的多以旅游攻略、景区介绍、促销信息、出行指南为主,配以精美图片和趣味话语,以话题的趣味性或促销信息的诱惑力刺激粉丝冲动购买决策。第二,以互动为导向,刺激粉丝对企业微博信息的转发和评论,引导具有话语权的微博粉丝分享产品和服务,诱发兴趣到购买的移动。第三,微博在线客户服务主要解答粉丝提问,实现对粉丝的一对一服务。第四,企业负面舆论信息的危机公关,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企业,及时消除企业不良社会舆论。

(三)购买及分享

当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被企业充分激发后,消费者可登陆企业产品销售平台进行购买并完成支付。实现物流配送后,消费者根据对产品的体验和感受利用微博评价或分享感受,将此感受传达到企业潜在消费者,进一步影响企业其他粉丝的购买行为和决策。

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在关注、购买与分享环节,主要以问卷调研方式测量消费者主动关注企业微博的途径,粉丝分享环节中话语权的被采纳率,研究粉丝分享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程度。

兴趣导向环节则构建了消费者购买路径的引入元,主要分析兴趣阶段中微博营销要素指标体系,以期较全面地分析其对粉丝购买路径的影响。

兴趣吸引环节的互动测量维度测量量表构建,如表1所示。

表1中,Q1企业微博内容的转发评论数量,拟通过采集企业微博发帖中评论和转发数之和的前8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将企业的转发评论级数定为1-5级。其余各个指标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中立,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基于这些变量提出如下4个基本假设:企业微博内容的精彩度与粉丝愿意进入购买环节的可能性是有关联的;微博服务中良好的互动关系与粉丝愿意进入购买环节的可能性是有关联的;企业微博客户服务质量高低与粉丝愿意进入购买环节的可能性是有关联的;负面舆论的危机公关效果与粉丝愿意进入购买环节的可能性是有关联的。

兴趣导向模型分析主要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数据。

(二)样本数据收集

本文选择旅游网站综合实力和微博账号影响力排名前六位的企业微博进行研究,并借助专门的问卷发放平台公开问卷内容。根据粉丝的活跃度抽取调查样本。

受访者的选择具有两个条件:第一,为保证电脑终端PC终端填写问卷的必要性,只观测粉丝在当日通过电脑终端浏览微博,且最近30分钟内有过最新微博操作,排除了手机和其他渠道登陆微博和长时间没有微博动态的粉丝;第二,观测对象自己的微博的粉丝数在100名以上。

样本按上述条件选取500名企业粉丝,通过企业的微博首页进入到他们各自的粉丝群,再通过“@XXX(微博用户名)”和“对XXX(微博用户名)说”的方式传播问卷填写网址,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45份,样本回收率为49%,样本总量足够。

(三)实证分析

1.信度分析。为了确保测量尺度的可靠性,初始十二个自变量的等距尺度进行了可靠性分析,α系数是衡量信度的指标,其值为0.853,大于0.8,信度较好。

2.因子分析。为了保证有效性,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刺激消费者兴趣引发购买意愿的最重要兴趣因素独立变量。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法(Varimax),对子样组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计算得出的KMO值为0.832,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中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公因子方差变量共同度的计算中,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均能被因子所提取,此次因子分析的结果有效。在主成分分析中(见表2),因子贡献率中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主成分1即互动版块的贡献最大,达到43.67%;依次是微博信息的精彩度指标,达13.8%,前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76.57%,因此提取这三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为模型自变量,消费者愿意进入闭环模型的下一节点的购买意愿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模型拟合R方在90%以上,模型的解释能力非常好,影响因子权重系数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微博营销引发兴趣与消费者意愿进入购买环节意向的回归模型为:

Y=0.218X1+0.177X2+0.289X3+ 2.85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多体验式价值信息易获关注。消费者愿意利用微博选择关注某企业时的因素常倾向于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信赖企业品牌,主动了解该企业的信息和服务,进而主动关注企业,这一比例高达49.18%;二是当企业推出了一些加入微博的优惠措施,会积极鼓励消费者积极产生关注行为;另外在朋友推荐下加入该企业微博,形成朋友圈和企业关系的融合也会吸引消费者主动添加关注。在内容中,以旅游类电子商务企业为例,出行攻略最受青睐,详细旅游景区描述信息的好评度都达到了80%以上,同时消费者对促销信息也非常敏感。

2.企业负面舆论的回应效果能较强影响粉丝购买意向,客户服务影响不显著。由公式(1)可知,当企业存在负面舆论时,如更正不及时,将极大影响粉丝的购买意愿,更正后愿意转发的人少,也大大影响了消费者对负面舆论的信任态度。模型中,客户服务质量影响不显著。这与现有微博信息服务中的微博客户服务较少的现象是一致的。

3.鼓励粉丝分享,培育意见领袖,尤其重视粉丝自发发起的新话题的讨论,会有效刺激购买意向。通过数据显示,粉丝中有82.3%的网友愿意分享,分享意见被采纳并促进购买率达50%以上。意见领袖的言论尤其愿被网友采纳,这一分享转化数据远高于企业信息被采纳比例,可见粉丝分享是促进消费者从兴趣引发到购买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模型重点研究了微博营销消费者行为路径,对各个要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路径需要进一步定量研究,尤其是微博营销沿着循环圈流动企业和粉丝作用叠加后的效果积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微博粉丝在线互动行为,更好的为微博运营者了解粉丝行为服务。

参考文献:

粉丝消费论文篇(6)

1消费升级是什么

消费升级是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所消费的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加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及附加价值(更加追求消费精神化、情感化、高品质以及个性化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需求由质量、价格更多的是转向了追求多元化和个性以及服务品质化,商品的标准化逐渐被取代。消费者更是注重情感和精神消费,商家也必须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和情感需求。

2粉丝经济概念以及内涵

粉丝经济是指在社交网络时代里,存在于粉丝和偶像明星之间的相关经济行为。正如张嫱在《粉丝力量大》里提出的“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感情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粉丝经济现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被广泛运用在文化娱乐、销售商品以及提供服务等多个领域。商家则是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在朋友圈和粉丝群给粉丝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粉丝的需求,从而转化为消费,实现盈利。除了平常的偶像明星与粉丝之间会有经济关系之外,“网红产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3粉丝经济的体现以及与消费升级的关系

3.1出现了不同的“偶像主体”

而不同的平台更是会有不同的“偶像主体”出现,大范围的是品牌企业、综艺影视以及各个火爆景点都会有粉丝出现,有的是品牌的忠实粉丝,只要新出产品就一定购买;综艺节目和影视节目正如《奔跑吧兄弟》则掀起一股购买“撕名牌”道具的浪潮,以及作者八月长安所写的被翻牌的振华三部曲《橘生淮南》(还未播出)《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都因为是怀旧青春片卖情怀而都获得了极高的播放点击量,这便可转化为了通信流量收入。火爆景点大到故宫,小到网红打卡店都有忠实粉丝,最近故宫出的彩妆更是在“双十二”购物节这天受到疯抢,是粉丝的古风情怀也是忠诚度的影响,直接转化为了消费盈利。而小范围的除了偶像明星、还有博主网红、商业精英以及节目里的辩手。博主和网红在直播平台直播时穿的衣服用的化妆品都会引起粉丝的购买,并且粉丝还会在平台上“打赏”主播,送游艇送飞机等礼物。节目《奇葩说》的导师出了关于情商课的书也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获得了较高的销售量。

3.2《偶像练习生》节目的出现再一次引起“粉丝经济”繁荣

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提出的那样,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粉丝经济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资本,粉丝经济拥有着独特的强大的推动力量,不仅购买产品还变相向外界宣传了相关产品。偶像代言的产品,即使并未大幅度降价,销量依旧猛涨。2018年可谓之是偶像元年,2018年初在爱奇艺平台上线的养成系偶像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自开播便迅速走红,引起全民关注,也有极高的话题讨论度。其中的9名出道成员也均有较高的人气。在节目播出期间,由于其赛制是粉丝的投票直接决定了偶像的出道位,偶像发展的权利被完完全全交到了粉丝手中,而粉丝自然不会放过“追星”权利变成“造星”权利的这个机会,因而广大商家抓住了粉丝付出精力金钱以及时间只为了让偶像有出道机会的心理,而使得粉丝经济再一次受到大家的关注。

3.3偶像蔡徐坤及其粉丝成为粉丝经济中最具代表性人物

2018年,有关粉丝经济最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就是蔡徐坤。蔡徐坤的出现以及其粉丝强大的数据和购买力使得“蔡徐坤”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强大的粉丝经济能力以及商业经济价值的符号。出道半年,个人代言养生堂面膜,单品面膜销量13万,销售额约2400万,成为当日美妆类目排名第一。作为汤臣倍健yep系列产品的代言人兼首席好看官,截至到7月9日,十款产品销量9.7万,销售额逼近1550万,而在“双十一”当天,汤臣倍健旗舰店跻身“2018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在行业热销店铺排行第一,销售额增长112.7%。代言手机vivoX23因其代言以及IKUN定制款,该手机稳居天猫手机2k~3k价位段销量冠军。以及作为中国移动视频彩铃首席体验官,相关话题阅读数达到34.2亿。个人时尚杂志封面《MadameFigaro》8.2万册开售三秒售空、《红秀GRAZIA》4.6万册、《睿士ELLEMEN》6.3万册、《NYLON尼龙》5.3万册、《Qthemusic》3.6万册、《悦游》《时尚先生》基本秒切(上线按秒计算售空)个人电子刊《TENDERS时尚》更是达到了600万元的销售额。蔡徐坤粉丝更是热衷于同款,他的同款墨镜当日官网即时缺货,同款手表三小时现货售罄,同款卫衣更是直接售罄。为了响应蔡徐坤一直以来对正能量公益活动的支持,他的粉丝“IKUN”也跟着他的脚步热心于公益。绿化造林12项、动物救助17项、儿童类(教育设施捐赠、儿童保护、免费午餐、特殊儿童救助以及国际捐赠等)48项、社会类(援建路灯、灾后救助、关爱老兵、医疗设备捐赠、渐冻人救助以及台风救助等)21项。2018的BAZAAR办了“课后一小时”活动,近7000名粉丝参与该活动筹集20余万元。

4“粉丝经济”行为里所体现出的消费升级

4.1情感需求与替代满足

所有好看的数据背后是粉丝投入的金钱、情感以及精力,不见得一定是生活所需物品,但一定程度满足了粉丝情感消费心理,符合了消费升级里的情感消费。商家们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入手,按照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蔡徐坤代言了养生堂面膜之后,商家推出了带有蔡徐坤照片的包装盒,以及按照购买名词赠送明信片和小卡还有人形立牌,都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求。以及最近的李维斯百无禁忌代言也是购买蔡徐坤同款衣服可以进行粉丝刺绣。对偶像的喜爱来源于把自我的认同感和自身的达不到的理想折射在偶像身上,渴求获得替代满足。让自己的偶像站在榜单的顶端,用金钱和时间的投入换取好看的数据,一定程度让粉丝自以为自己也一起达到了高顶端的水平。

4.2品位消费不断增长

粉丝经济里的粉丝认为偶像带着他们走在潮流前端,并且自认为与偶像穿同款用同款会离自己的偶像更近一点,所以粉丝跟着偶像买时尚单品,买偶像同款,粉丝会因为偶像进而青睐于专业品牌,于是品味消费不断增长。而商家们在看到了粉丝的需求后,快速得通过相对应的产品以及服务吸引粉丝购买,从而使得消费转化为盈利。

4.3见识消费

还有些粉丝认为看偶像的舞台能获得了很好的感官享受,而在蔡徐坤这里,粉丝们除了通过舞台满足了自己的精神消费的需求之外,更是为了让偶像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人气,也是为了自己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爱豆的资讯,于是买门票去看偶像。粉丝因为追寻偶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衣食住行消费。有些粉丝去各地的演唱会的同时还会“顺便”旅游从而带动了见识消费的增长,这也是粉丝经济衍生出来的与消费升级有关的消费。还有LED屏幕的生日应援打榜应援,有大屏幕的应援也就意味着会有粉丝前去“打卡认证”(即拍照认证),也进一步带动了相关旅游见识消费的增长。

4.4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方式再一步升级(自我提升消费)

粉丝消费论文篇(7)

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意思是超级沉迷于某物或某人的一类人。关于粉丝文化研究,早期是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重生产轻消费理论为主导地位,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开始进行反思,即“葛兰西转向”2,尤以德赛都、约翰费斯克、亨利詹金斯等人提出的重视粉丝身份以及粉丝消费市场的理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研究的热潮。而在粉丝这个大环境下,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拥有的粉丝数量令人瞠目结舌,其粉丝类型也多种多样,并同时对文化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一、足球粉丝类型

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激情四射的场面和热血洋溢的情绪,足球更

是如此。各项重大赛事,诸如世界杯、欧洲杯、俱乐部联赛等等,都聚集了数以亿计的球迷粉丝。这些粉丝有着明确的喜欢或支持的目标,他们以此标榜身份,以团体的方式聚拢在一起。多种多样的球迷粉丝类型昭示了足球这项运动的极大魅力,也预示了作为粉丝这一不容忽视的强大凝聚力量。

(一)狂热型粉丝。狂热型球迷是绝对死忠的粉丝,他们有着极强的身份归属感,例如支持某个国家队或是某个俱乐部的拥趸。他们往往因为球队是自己出生的国家以及生活的家乡地区,而怀有强烈的亲切感和骄傲感。对他们而言,自我狂欢才是最终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宣泄着自我的情绪和压力,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球队胜利时,赛场看台上的人浪和场外大屏幕下勾肩搭背唱着专属的国歌队歌;如果球队失利,他们同样伴随着沮丧低沉的情绪,并会做出过激的暴力行为,针对这一不良行径,人们对其称之为“足球流氓”。国际上公认的足球流氓,以英格兰球迷最为严重,他们酗酒之后带有实体性的攻击,破坏公共设施、聚众斗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究其结果而言,他们是通过这些行为来进行泄愤,在西方的一项研究试验中,这被认为是反射的失败,“这些‘铁杆’球迷在任何情况下都紧紧跟随着球队……由于在他们的球队表现不好之后,仍不切断反射的失败,高认同度的体育迷的心理健康就有受到伤害的危险。”3于是他们就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和暴力的行为,以此作为一项策略来应对球队的失利结果。

(二)理智型粉丝。理智型球迷粉丝是相对于狂热型粉丝而言的,在理智型球迷看来,正因为自己的球迷身份,所以不能放任自己的行为而没有节制。球迷既然以自己的俱乐部或国家队为荣,那么自己应该以同样地表现在场外给球队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身份认同。这样的认同,使球迷粉丝聚集成某个有共同心声看法的小团体或协会,以此团结起来协力来为球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时,超过两万苏格兰人参加了在热那亚和都灵举行的三场小组赛......尽管赛场上苏格兰队对瑞典队表现得极富攻击性,赛场外,苏瑞两国球迷却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1992年欧洲杯,5000多名苏格兰球迷的良好表现赢得了欧足联颁发的‘公平竞技奖’。”1和狂热型粉丝相比,在比赛结果方面,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理智型粉丝都能抱持着一种不离不弃的信念。

(三)一般型粉丝。英国学者Giulianotti把球迷对球队的认同感作为区分球迷的主要标准,“传统化的球迷对俱乐部持有长期的、地域性的和市民化的认同感。”2相对的,就是一般型粉丝对于球队这种喜好并没有前两种粉丝那么充满热情,一方面他们仅仅是受周围的人影响而开始关注某个俱乐部或国家队,这种从众心理并没有沾染上自己的喜好,抱持着如此随大流的想法的他们,对于比赛的胜负结果也就没有多在意。另一方面,一般型粉丝对于所注意的球队各项信息也没有前两种粉丝那么了如指掌,球队赛程、内部管理等等内容他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责任义务去了解。对他们而言,观看球队比赛,仅仅是紧张生活之下的身心放松调整,他们把这个当作一种娱乐的方式,不想让自己过度地深入其中。

二、足球粉丝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粉丝消费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无法忽视的社会人群。“粉丝在文化产品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他们从文化产品中制造出更高强度的意义,他们与所关注对象建立起来的关系也更为紧密。”3亨利詹金斯指出粉丝消费者是生产的消费者,他们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粉丝可以利用大众文化产品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群体文化,构建一个独有的社区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信息媒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电视传播作为传统媒体,在足球赛事直播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足球粉丝不可能人人都去赛场上去呐喊助威,场下的他们非常急切渴望看到电视直播,各大电视台当然也深谙收视率的重要性,将热门的球赛对决放在黄金时段进行直播。例如,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上,美国队打进了16强,接近3000万观众观看比赛,创下了足球运动在美国的收视率历史新高。同时,电视台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优势,为足球粉丝打造了一系列娱乐节目,如在CCTV5的各个体育类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天下足球》节目总是名列前茅。电视媒体让足球粉丝在观看球员比赛时,有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自我映射透过屏幕投入到比赛场上,这刺激了粉丝潜在的消费心理,他们会去购买足球赛事直播的套餐费用,会去市场上收集一系列周边足球文化产品,球队主客场球服、全家福海报、球迷球员互动的卡带等等,这让粉丝在消费中得到了满足感,更加深了对球队的喜爱。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和重要。在网上这个虚拟空间上,足球粉丝组建自己的社区组织,如贴吧、QQ群、论坛,他们在里面畅所欲言,并广泛地收集喜爱球队或明星的信息,内部人员还会互相交流彼此掌握的球队信息动态,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状态。“同城粉丝还可以一起看比赛,身穿统一的队服,打出统一的标语和口号,身涂油彩,并使用统一的用品、语言和欢呼方式等,表现出明显的仪式。”4于是,各大广告商抓住网络这个契机,在网上投放多个足球明星代言的广告,以至于粉丝在网络上看到后就会去购买此商品。如此,球迷粉丝源源不断地购买力,让消费市场高速扩张,他们通过网络支付,在球队的官方网站上购买自己钟爱的球员球服或吉祥物,以及自己反利用消费渠道,自己开起网店,制作球队的文化衫,进行网上买卖。可以看出,足球粉丝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已经被各大媒体、商家和文化产业所青睐。

三、结语

足球粉丝作为体育运动里庞大的粉丝人群,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出他们对球队的忠实喜爱。在媒体的作用下,足球粉丝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独有的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同时,粉丝作为消费人群里重要的一环,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市场产品的更新速度和生产规模,既满足了粉丝的消费欲望,也让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资本积累和扩张。但我们也要看到,粉丝在消费时的冲动情绪和市场上商家的不合理竞争问题,这些不安定因素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研究和解决,这样才能让粉丝文化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粉丝消费论文篇(8)

席卷2010年微博热潮揭示了一个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2010年9月新浪网的《中国微博元年白皮书》数据显示,60.9%的微博用户使用过新浪微博,50.5%的新浪微博用户每天都在使用新浪微博,新浪微博俨然已是使用率和用户粘性最高的主流微博产品。新浪微博在创始之初,成功地利用“名人效应”打开了微博推广的道路。在众多种类的名人之中,新浪微博首推的则是娱乐明星,这一点在它的“名人堂”、“热门话题”等栏目中可以看出,例如“名人堂”中,列为第一位的是娱乐,涉及影视、音乐、高管、经纪人、粉丝底盘、娱评人和娱记七大分类。

区别于其他新媒体,新浪微博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是通过“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的,“关注”这一个动词指的是“即时接受对方的信息”,而“关注你的人”则称之为粉丝。“粉丝文化”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热烈讨论是在2005、2006年“超级女声”节目引发全国选秀浪潮之时,“玉米”、“笔迷”、“凉粉”等具有代表性的粉丝头衔成为一时热门词汇。随着全民微博的热潮,“粉丝”这个词又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微博粉丝新特点:有限参与,松散迷群

“微博粉丝”这一网络粉丝新形态,是在20世纪互联网技术发展浪潮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微博粉丝在具有网络粉丝共通的特点之上,结合微博这一新媒介的特点,产生了新的衍生和变形,体现在其参与的相对有限、迷群的相对松散两点之上。

学者詹金斯在阐述新媒介消费模式下粉丝文化的趋势时,使用了“参与性文化”一词,即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普通公众也能“参与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消费者因此提出了自我要求,即要求“拥有参与媒介叙事的创造和发行的权利”。[1]然而,能够从一个时而内在时而外在于商业娱乐的文化逻辑立场,探索和质疑了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粉丝参与性文化”,由微博诞生的新一轮粉丝热潮中,微博粉丝的参与性却大大低于其他类型。

这种有限的参与性是和微博提供的功能息息相关的。区别于传统博客,微博对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联性,在于其的即时性和裂变式的人际传播模式。当明星讯息后,微博粉丝可主动“参与”的功能包括“评论”和“转发”两项,前者指通过在该条微博下添加评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后者指通过向关注自己的人讯息实现更广范围的分享(如图表一)。

由DCCI《2010中国互联网微博与社区调查研究报告》可见,评论和转发功能是用户常用的功能前几位。然而,评论功能仅为粉丝提供了对明星微博内容进行交流点评的渠道,转发功能则只是给予了粉丝自主二次传播的机会。在微博局限的技术机制下,粉丝并不具有自己的内容生产力,微博粉丝依然仅停留在粉丝这一概念的表面,其生产力仅仅局限于点评和转发,并无更大的创造力发挥空间,也没有创造出新的属于粉丝文本。因此尽管微博粉丝在数量上十分庞大,但是否有能力构成自己的文化资本,仍有待商榷。

以同一明星的热爱或兴趣为出发点,可将关注同一明星的粉丝概括为一个迷群。互联网促使粉丝们利用新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走到一起,粉丝团在互联网上分享多方面的信息、自由讨论甚至举办活动。例如百度开设的百度贴吧,就是线上粉丝部落的一个例子。

将同一类型的微博粉丝作为迷群来考察,也会发现其与传统迷群不相一致的地方。不同于其他的线上或线下粉丝团,微博上的粉丝群更为松散、无组织,因此也不具有一般粉丝团所能提供的社群功能。例如在百度贴吧内,粉丝可以利用发帖功能,通过各种帖子进行交流讨论,撰写与明星相关的文字甚至组织线下粉丝集会活动。而对于微博上的粉丝群,粉丝是作为单独原子而存在的,粉丝只是共同聚在明星微博的评论之中,粉丝之间固然可以相互关注,但关注也是一对一的交流,不存在其他在线迷群内部那种广泛的讨论方式。总言之,倘若将关注同一个明星的粉丝看作一个微博粉丝群,其中的粉丝是作为单个个体参与到其中的。

麦克唐纳剖析网上粉丝群后,对粉丝群进行了等级划分,认为粉丝中存在于“知识”、“粉都层次”、“得到内部消息的机会”、“领导者”和“对地点的控制”的多种层面。[2]这些层级的出现,例如领导者层级,一定程度上是组织聚合了原本分散的粉丝,加强了粉丝群的社群感。

微博上的粉丝群则重新改写了网络迷群中的层级现象,每一个关注明星的粉丝在这一群体中,都拥有平等获取信息和再次传播的权力,粉丝团中的权力集团在微博粉丝团中被瓦解,以往在粉丝领袖下紧密有序的组织活动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粉丝作为个人自主的关注和传播行为。这固然保证了粉丝内部传播的平等化,但微博粉丝群的松散无组织也使得迷群不具有能够创造自己文化的基础。

从对微博粉丝文化特性描述的两点,一是微博粉丝有限的参与性,二是微博粉丝群内部松散的形态,可以看出作为网络粉丝文化的一个分支,微博粉丝仍停留在沟通和交流的表层,粉丝个人和粉丝之间对于文本的参与度都不如其他形式的网络粉丝文化高,更难发挥自身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微博粉丝于明星,相互之间的联系只在于“关注”和“被关注”,问题在于,驱动网民选择持续关注并成为明星微博粉丝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新浪微博基于明星效应而迅速走红的驱动力是什么?

二、微博粉丝热潮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学者詹森曾提出过这一问题,即“做粉丝意味着什么应当与更大的一个问题联系起来――欲望、珍视、寻求、渴慕、敬佩、嫉妒、赞美、保护、支持他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微博粉丝时代也同样值得探寻。对于微博粉丝来说,表达他对某一位明星的兴趣点,即表达对他的“欲望、珍视、寻求、渴慕、敬佩”之情就在于选择点击“关注”。然而,处于一个铺天盖地明星资讯流通渠道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微博却依然能激发新一轮粉丝对明星的追逐热情,这就要求更进一步分析微博粉丝使用微博背后的心理机制,以解答微博上轰轰烈烈的粉丝热潮。

(1)获取非官方资本,获得尊敬与快乐

费斯克认为,文化制度也可以通过“教育制度”、“画廊”、“音乐厅”等艺术机构,对“资源进行不平等分配”,从而划开剥夺者和被剥夺者两个疆域。这些从合法社会机构获得文化称之为“官方文化”,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没有获得社会合法性”的大众文化。[3]在这种设定下,粉都出现的原因正在于它作为大众文化可以填补个人文化资本的匮乏,以及拥有文化资本可带来的名望和尊敬。

微博的出现正是催生了粉丝文化成为填补文化匮乏的方式。粉丝们之所以选择持续关注明星或者其他领域意见领袖的微博,是为了通过阅读明星微博内容累积粉丝知识来获取非官方的文化资本,并因此由这些文化资本在有相同爱好的粉丝群中获得快乐和尊敬。粉都文化中,明星相关知识的累积对粉丝文化资本的累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粉丝来说,累积越多的相关明星资讯,越能在迷群中获得景仰和钦羡。因此,官方文化竭尽所能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提供大量有关明星各个方面的材料,但官方材料只是从官方视觉塑造的明星形象,并不能满足粉丝的需求。在这种状况下,明星微博应运而生。

截止2010年7月,新浪网的《中国微博元年白皮书》显示,有超过2万的名人获得了新浪微博的认证。新浪微博人气关注榜前十名多以娱乐明星为主,截止2011年六月,姚晨微博粉丝已经超过八百万。

区别于官方媒体,也区别于粉丝自主创立的粉丝部落,明星微博是由明星本人担当自己的狗仔队,自由有关于明星自己生活工作的讯息和片段。例如,号称“微博女王”姚晨目前微博数已超过三千七百条,她在微博上向粉丝道早安和晚安,记录自己的瞬间灵感和感言,也常自己的工作后台照和生活照;主持台湾著名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小S也常在微博记录工作细节和电视或平面媒体上难见到的素颜照。由此可见,明星在微博上的大多都是传统娱乐媒体无法探照到的私生活细节,就这一点来说,明星微博在赢得粉丝关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费斯克称,“迷致力于投资迷的知识,迷文化资本甚至成为在学校里低成就的补偿。”对于微博粉丝来说,直接从明星微博获得其本人的咨询,可以得到一个让他们挑战比他们资深的官方娱乐媒体的机会,他们藉此窥探到明星镁光灯后的另一面,在同类粉丝中获得谈资,以此得到他人的仰慕和尊敬。

(2)伪社会互动关系

霍顿和沃尔在1956年提出“伪社会互动”这一概念,描述了在分裂碎片化的现代社会中,媒介和受众存在的一直互动关系。即粉丝存在的心理基础就是因为在现实中缺乏所需的社会关系,因此选择和明星的接触来获得影响力和名望,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区别于现实社会关系的“伪社会互动关系”。

审视微博形成粉丝的机制,会发现微博上存在大量的粉丝和粉丝客体之间的“伪社会关系”。正是在这样的关系建立中,微博粉丝发掘了关注明星的乐趣,这种乐趣就在于,微博在明星和粉丝之间架起了一座可直接贯通的桥梁。在以往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粉丝累积有关粉丝客体的知识都是来自第三方提供,例如通过电视台娱乐节目、报纸娱乐版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而现在,只需通过关注明星的微博,粉丝就可以即时的接收明星主动的一切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的微博下进行点评,这很大程度上复制出了一种粉丝“正在与该位明星面对面交流”的错觉。

2011年5月12日赵薇出席某活动并在微博一张其身着紫色礼服的照片。该条微博得到共5376条评论,被转发3676次。笔者收集该条微博全部评论内容,利用武汉大学Rost中文分词软件,对评论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得到评论中不同人称词汇的出现频率(如图表二)。

由以上人称代词可看出,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的频繁出现,说明微博粉丝们追求的是一种和明星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上明星高高在上的神圣地位,削弱了原先存在的等级区分的感觉。粉丝多对赵薇以“美薇”这一昵称称呼,可见微博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更为亲密。第三人称“赵薇”和“她”在评论中则出现频率很低,可见即便粉丝和粉丝直接可以在评论里互相回复进行交流,但真正交流的微博粉丝数目很少,微博粉丝群是以个人原子态呈现的而非群体式。

然而,考察新浪微博形成的社会形态,就可以看出微博上的“平等交流”,只是一种伪社会交往。新浪微博众多名人页面均带有“V”字符号,作为实名认证的方式。新浪加“V”规则分四类:有一定知名度的演艺、体育、文艺界人士,在公众熟悉的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知名企业、机构、媒体及其高管以及重要新闻当事人,藉由此划开了知名人士和普通民众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微博自然分割成了“V”字族和非“V”字的两大阵营。

仍以赵薇新浪微博为例,赵薇从2009年11月3日使用新浪微博后,共1633条微博,其微博评论大多都超过一千条以上,但赵薇本人从未在评论中直接回复粉丝,也从未主动@粉丝或者回复粉丝的@。赵薇主动转发的内容也均来自明星微博或知名人士,例如严歌苓、何炅、亦舒等等。可见,即使粉丝似乎能够在评论中贴近明星的生活,观察他们台前幕后的一举一动,但从本质上依然是虚拟的“伪社会交往”,而粉丝却又沉浸于这种虚拟交往中未曾发觉。

(3)解构明星原本形象,还原“真实人”身份

区别于以集体行为为主的其他网络粉丝群体,微博粉丝群因微博这一新媒体特性,还原成了个人行为。然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粉丝的这种活动都可以视为是一种“文化消费”。消费行为,在人类学家佛里德曼看来,是与“认同”息息相关的。“认同”一词,是指“对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认可,其中包括其自身统一性中所具有的所有内部变化和多样性”。[4]在认同理论之上,佛里德曼认为,世界体系内的消费都应当称之为认同消费,即“消费”行为会作为一个指引和模子,塑造和造就了人的认同。作为个体,选择消费或不消费,选择消费这个而不是那个,一方面是面对资源自我支配权和选择权的运用,另一方面,也由于这样的选择而映照出了人们对自我所追求的价值的认同。

詹森在分析粉丝心理时曾指出,粉都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自主性的个人缺失、社群缺失、不完整的身份、权利和认可的缺乏”。[5]微博粉丝通过对明星的了解和关注,弥补个体在自我认同方面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关注什么类型的名流,是娱乐明星还是文化名人,对他们所发表的微博持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都能形成粉丝对于认同的构建。粉丝在明星身上投射自我的个性,在明星的倒影中构建自我,在自己建构的想象世界里重复消费粉都客体,将自己和明星同置于一个生活空间之中,获得满足同时寻求认同。

正如前文所述,微博上的明星形象区别于镁光灯下的形象,因此引导粉丝建立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在以往传统媒体中,明星是作为全知全能、光鲜亮丽的形象出现的,这种偶像与大众保持距离,塑造是为了借助明星完美无瑕的形象令粉丝体验新的自我。微博却恰恰相反,明星形象正很大程度上向着“普通人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得粉丝和粉丝客体明星之间的距离一再拉近,明星通过对自己生活中插科打诨、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分享,打破了一贯的完美无暇,还原了作为“真实的人”的形象。

2011年4月29日台湾著名谈话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主持人小S了一条自己的行程,并附上了一张生活素颜照。该条微博至今收到8168条评论,被转发8724次。笔者收集该条微博全部评论内容,利用武汉大学Rost中文分词软件,对评论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得到评论中不同形容词出现频率(如图表三)。

微博评论中1576人将小S的素颜照评价为“好看”,且排在前几位的词汇均为褒义词,对小S本人在微博上自爆素颜照行为表示了喜欢。也有粉丝认为小S此举做作虚伪,评论其“假”,但从数量上对比来看,欣然接受并赞许明星镁光灯下另一面的关注者更多。微博粉丝借助明星这种“回归平凡生活”的方式,在明星身上寻找到自己与其生活的相同之处,并让粉丝对这一全新的、未曾接触过的明星形象着迷。粉丝在微博上关注明星,不仅是对公众人物私生活窥视的心理驱使,更暗含一种观看明星如何走下圣坛还原为普通人的过程的心态。在观看的过程中,粉丝不仅将明星重新解读为亲和的、可触及的、贴近真实生活的人,更和自己所关注的明星建立了心理上的亲密关系,并从中寻找对自己生活的认同和意义。

然而,微博作为媒体的一种,也是明星进行自我推广的平台之一,目的同样是获得更多曝光率和支持者。因此,微博明星形象也是一种塑造,只是塑造的方向不同于传统媒体罢了,微博上的明星仍不能真正完全地契合其本真,粉丝将微博明星视为其还原了作为普通人的原本形象并在其中寻找认同,最终也只是镜花水月、徒劳无益。

注释:

[1][2][5]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粉丝消费论文篇(9)

0 引言

2012年4月,新浪微博对外公布启动全面的商业化,让微博营销在市场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推广。同时,国内微博营销在微博广告和企业微博2.0带动又有了明显提高。自首家微博Twitter 2006年创立于美国至2011年4月,其用户已超2亿;而自新浪网于2009年8月在国内首推新浪微博,扩张速度更令人震惊,截止今年5月注册量突破了3亿,每日页面浏览量更是以82%的

增长速度与日俱增。微博已然改变了媒体、信息模式,同

时影响着营销传播,各大门户网站都竞相开展了微博平台。“微博营销”揭开了众多营销平台的媒体宣传的战争序幕。

利用微博进行企业营销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聚美优品、凡客诚品、dell等,但众多企业对于这一新型营销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将探索性地研究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认知情况,希望为企业微博营销实践提供有效建议。

1 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营销理论中关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日益丰富,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即AISAS模式。将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行动)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兴趣、 Search――进行搜索、Action―购买行动、Share――人人分享)发展。在全新的营销法则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现,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向用户进行单向的理念灌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与改变。AISAS模型表明,在互联网时代的Web 2.0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或服务的信息、达成购买活动后,还会进行主动分享,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并经历着5个阶段,即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信息搜索、产生行动、信息分享。该模型把消费者在注意商品、产生兴趣之后的信息搜索以及产生购买行动之后的信息分享作为两个重要环节来考量,因为这两个阶段是消费者自发的主动行为,已非传统营销手段能够控制。同时,AISAS 模型的尾部发生变化,不再是AIDMA模型中随时间呈现逐渐减少的形态,而是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BBS、Blog等以互动社交为特征的Web 2.0平台的主动分享,使企业的营销效果和品牌影响力被人际互动逐渐放大,更多潜在消费者受到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在Web 2.0平台信息分享的影响转化为真实消费者。

微博营销属于网络营销理论的范畴,本研究根据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认知,基于AISAS行为模式,对微博营销策略进行研究。

2 消费者对微博营销认知现状考察

本次调研将结合企业微博营销案例,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企业微博的关注程度,分析企业微博营销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选择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考虑到大学生是社会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购买能力和思想行为不容忽视。大学生消费群体处于整个社会年龄层中较活跃的群体,在未来几年后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朝气蓬勃、最容易接触新鲜事物的一大群体,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和观念的开放程度会比较强。从这个群体角度来分析微博营销的受众接触和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前瞻性。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采用答案质量筛选方法,排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为93.1%。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8.4%和41.6%,学历分布为大学本科和专科的为88.2%、研究生及以上为11.8%,微博注册时间3-6个月和6-12个月较多,每天在微博上浏览信息时间为1到2小时的人数占据78%。

在对调查消费者关注的微博使用现状的调查中显示,大家关注的主要类型是企业公司、商品、娱乐时尚明星、媒体或媒体人士,其中同学朋友占了56%。因此企业公司进行微博营销存在着一定的客户群体。

在是否会关注企业公司的官方微博这一问题上,48.2%的调查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对不关注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43.6%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网上商品信息最主要是微博上商品信息多为强制性的且影响浏览其他信息,因而在微博营销过程中易触发使用者的抵触心理,这也表明现今的微博营销渠道不够多样化,营销手段不够成熟。

对于微博上看到的商品信息比如优惠券、团购等,57%的消费者都会有购买的冲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因此企业在微博上采取团购、促销等活动可以吸引消费者。

人们最愿意关注关于促销活动的商业微博信息,其次是关于某产品的评价,再次是附加某产品的链接、知名人士推荐和转发抽奖活动,这三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2.3%、22.4%、18.7%。而关于促销活动的关注度是遥遥领先的。这就说明,企业关于促销活动的微博能够得到较大的关注度,其次就是关于某产品的评价。这些内容涉及到促销活动,又有助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和比较,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微博上产品的可靠性,44%的消费者持可相信的态度,但是也有34%的消费者认为不可靠,所以微博营销在产品的可靠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它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待加强与改善。企业在发表微博前,需秉承诚信的原则,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促使其做出购买行为。

当企业公司、商品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企业在微博上及时作出回应对维护企业形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表明消费者能够接受企业在微博上作出的回应,能够认可。这为企业今后在遇到突况的时候采取的应对措施又添加了一条比较有效的方式、措施。而消费者在遇到产品的质量问题的时候,也是比较希望企业能够在微博上做出回答的。消费者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很希望企业能够在一个公众的平台给自己一个解释和承诺,而微博就给企业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公众平台。

3 微博营销策略建议

企业微博营销,希望通过微博这一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平等的沟通方式,企业利用微博相关信息,可以获取粉丝的信任,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通过何种微博营销途径提高消费者的真实转化率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根据网络消费行为的AISAS法则,结合调研情况,对企业的微博营销策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微博宣传力度,聚集粉丝群体

首先,使用微博平台或者一些其它有力的宣传,如微博平台的微访谈、视频网站的评奖活动转载抽奖、有奖竞猜等方式。提高粉丝对企业微博的关注度。其次,在拥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时,可以采用邮箱的方式,把写好企业产品介绍,并嵌入相关微博的图片作为背景的邮件发送给粉丝。第三,在天涯、豆瓣等知名论坛、门户发帖发软文来推广自己的微博,获得目标粉丝的关注。第四,调研显示,企业微博宣传力度不够,想要提高关注度,微博宣传需要大量的人员,可以聘用高素质低廉价的大学生来进行微博宣传工作,取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3.2 准确定位,挖掘目标用户,取得粉丝信任

大学生群体是接收新领域较快、对新鲜事物敏感的群体。微博上的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的微博贴标签。企业可以根据粉丝的个性化特点,挖掘企业的目标客户。在挖掘目标客户群体后,企业要获得粉丝的信任,这就需要企业不断保持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企业微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形象代言,在回应顾客需求和建议的时候要注意展现亲和力,让粉丝觉得企业是个真诚、热情的人。挖掘到企业的精准目标用户,企业就可以关注他们,并吸引他们的关注,从而实现AI阶段粉丝聚集的目的。在营销信息时,只有取得用户的信任,用户才可能进行转发、评论,从而实现SAS阶段粉丝的互动与分享。

3.3 完善微博内容,进行系统性布局

企业可以选择在多个平台上申请微博账号,经认证成为官方微博。在不同的平台上企业使用相同的企业的正式LOGO,在标签处注明企业名称,通过粉丝的转发不断增加企业LOGO的曝光率,以增加粉丝规模,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微博字数有限,消费群体多关注朋友圈以及媒体企业,因此企业在发表微博时要用最精炼的文字实现话题的导入和互动,吸引用户眼球,让用户产生共鸣。

3.4 组织营销活动,增强粉丝互动

SAS粉丝互动分享阶段,企业可以积极组织策划互动性创意营销活动,有效地激发粉丝的互动分享热情。在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中,企业的打折促销等活动被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所以,企业可以积极组织策划互动性创意营销活动,有效地激发粉丝的互动分享热情。比如开展有奖活动、特价或打折信息。

企业经常性地在微博上开展活动和设计话题,可以让粉丝产生评论转发和购买行动,并把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通过微博平台即时与其他粉丝分享,产生大量用户创造内容,带动多层次粉丝进行互动,并促进更多粉丝关注企业微博。使AI粉丝聚集阶段与SAS粉丝互动分享阶段形成良性互动。

4 结语

本文就消费者对微博营销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基于AISAS行为模式的营销建议。但微博的传播速度惊人,其传播力量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要应谨慎,多次修改确认,以免不慎留下负面问题;当出现负面问题时,要及时跟进处理,控制局势。微博营销活动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善始善终,加强过程引导,积极而谨慎对待。要有效管控企业微博这柄双刃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微博营销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曹玉.2010微博营销10案例[J].科技与企业,2011(03).

[2]杨爽.周星.邹俊毅.SNS用户感知价值的构成维度对关系质量影响的研究[J].消费经济,2010(12).

[3]罗纪宁.西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J].江汉论坛,2005(09).

[4]赵民.张军峰.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

粉丝消费论文篇(10)

一、引言

互联网经济是现如今各大企业关注的头号目标,因其能产生庞大的经济链,经济利益较为突出,深得企业的喜爱。近几年。商家与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你买我卖”的购买关系,而是更多的注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消费,粉丝经济在此应运而生,逐渐的占据了市场地位,影响着当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经济下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企业如何利用粉丝经济营销作了介绍。

二、互联网经济下粉丝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引领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新时期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态度和表现。我国现也《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o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主要是指要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虽然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商品市场不断多样化,但是在面对纷杂多样的商业产品时,往往会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症”,无法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粉丝营销成为越来越多电商和消费者的选择。“粉丝”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热点话题,他们时常关注着歌星、影星及网红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甚至学习效仿,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商机,大力开拓粉丝市场,制定相关营销策略,对与明星有关商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粉丝客流量,促进消费。结合这几年互联网经济发展状况,发现粉丝经济所占比例巨大,并且在呈上升趋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公司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让其他行业人艳羡不已。有学者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这一结果这一结果直接明了的显示出了互联网经济下的可观市场,利润率远高于许多其他行业,甚至是房地产企业的两倍以上。由此可见粉丝营销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得“粉丝”者将得天下。

三、互联网经济下企业粉丝营销的主要模式

粉丝经营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商品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分类整理,针对性的推荐给模式下的粉丝群体,提高其对商品的兴趣度,以此来增加客户,下图为粉丝经营的简要分配图,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经营模式。

1.明星效应。“粉丝”为明星疯狂已经屡见不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明星的出现,都会引起一股热潮,明星引起的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营销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现如今更多的电商将明星粉丝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利用明星效应,开展演唱会、拍摄电影等各种商业宣传来增加粉丝量,同时通过宣传明星同款服饰、化妆品、手机、造型等扩大商业范围,给企业带来了暴利。

2.移动通信为载体。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移动通信手段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其中微信和微博占领着主导地位。拿微博为例,微博现在具有推送功能,打开微博,人们就能看见今天的热搜排行,几乎都是关于明星、网红的消息,他们的穿着打扮微博上进行了重点介绍,使得人们“被动”接受了商品信息,引起了粉丝的注意,从而对商家产品进行了宣传。

3.消费的互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由传统的单向消费观念转变为多方互动消费,消费者可以在网购平台上与商家直接联系,询问产品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消费者沟通,对其进行商品推荐。粉丝的互动化,间接引起消费的互动化,对企业的营销起着积极影响。

四、互联网经济下企业粉丝营销的策略

1.加大明星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明星已成为人们不断追捧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明星产品的宣传力度,开拓明星市场,尽可能的利用明星效应,例如企业可以聘请明星作为商品代言人,拍摄广告,进行商演等,或者企业可以赞助明星所拍的电影、电视剧来扩大宣传,吸引粉丝顾客量,增大商品销售额,使企业粉丝经济快速发展。

2.扩大粉丝来源。现如今,粉丝已经不再是针对明星而言,许多网络红人也成了人们备受关注的对象。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粉丝客户的广泛性,不要将目光只放在明星效应上,要抓住社会热点,具有长远目光,打造庞大的粉丝经济链,一环带动一环,引起“波浪效应”,不断可扩大消费市场。

3.加大商品包装力度。企业在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营销时,一定要对商品进行包装设计,加以创新,与社会热点相适应,使其具有时代性,促使消费者在搜索相关话题时就可以搜到企业商品,增加销售范围。当然现如今消费者不再单单仅是物质上的消费,更多的注重精神上的消费,在进行商品包装宣传时,一定要突显出商品的人文色彩,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4.提高保障服务质量。任何一项商品的热销,其服务质量都是要求极高的,粉丝经济下,消费者的互动性加强,这就对商家的服务质量要求更高。由于电商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可以在网购平台上对商品进行自由评价,再加上粉丝经济的广泛性,使得商品与质量质量更加透明化,因此提高商家的服务质量,对商家口碑的建立极为重要。

5.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经营模式只是注重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高低,很少有商家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因此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市场的发展,打造粉丝经营的优越性,就必须要转换经营模式。商家要从经营商品到经营客户,从经营客户到经营用户,从经营用户到经营粉丝,从经营粉丝到经营情怀,完善这4个阶段,真正意义上实现粉丝经营,发挥其价值。

6.加大风险防控管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其风险问题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粉丝经济时代的到临,迫使着企业在扩大营销平台时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全面启动实名认证,确保粉丝信息的可信性,认真核实商家及产品信息,保障一个安全的粉丝经营空间,打造一个让粉丝放心的消费平台。减少风险不仅是对消费者消费负责,也是对企业商家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商家采取积极有效的营销手段十分重要。粉丝经济作为现如今互谅网经济背景下的主力军,企业必须加以重视,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无论是打造庞大的粉丝团队还是树立明星效应,都要尽可能的引起广泛关注,强化粉丝粘度,最终将粉丝变现才能发挥粉丝经济的最终效应。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迷茫、焦虑、无信仰成为了生活的难题,而粉丝经济正好弥补了这一群体的空虚状态,所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其优势,扩大本企业的营销影响力,提高经济利益,使其在同行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村官扶贫工作总结 下一篇: 小升初学习计划
相关精选